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范文
时间:2023-11-01 17:2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 舆情引导 原则
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平稳发展过程后,我国迎来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长期累积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高校作为知识、信息及人口都高度密集的单位,突发事件数量也呈现急剧增加态势。
频繁出现的高校突发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高校舆论危机都在提醒着我们,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理工作,已经不能仅从监管和控制来解决了。需要从突发事件成因入手,建立有效的高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及特点
针对高校突发事件这一概念,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解释。有学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一般指在高校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校园或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和损害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也有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综上概念,笔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应指:由自然、人为、社会因素引起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对校园和社会稳定发展造成威胁和损害的紧急事件。无论从哪一种定义,都可以看出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紧急性、突发性、危害性和一定程度的不可控性的特点。
二、高校突发事件成因分类
(一)不可抗因素
不可抗因素主要是指如战争、地震、火灾、恶性疾病等。此类因素发生时极易引发群体性的伤亡事件。
(二)个人因素
大学生本身的心智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直接导致了,多数大学生遇事容易冲动,将小事化大,最终酿成大祸。
(三)家庭因素
当代大学生多数属于独生子女,甚至部分学生的家长本身也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当中过分的溺爱和强调个性化,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同理心,遇事喜欢采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四)学校因素
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发展滞后,教师、辅导员配比严重不足,管理制度陈旧。这一系列的失衡都直接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了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五)社会因素
大学生是最具热情的群体,也是最易受蛊惑的群体。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一些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青年学生进行“洗脑”,煽动学生,引发,借大学生之名对高校,间接对政府施压。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现状及剖析
(一)快速性
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普及率高,这就导致了高校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消息会快速传播,进而引起广泛关注。
(二)被动性
多数的高校突发事件第一消息源并非高校官方,甚至不是事件当事人,多是学生之间的小道消息传播,进而引发的关注。这直接导致了后续官方跟进时对舆情处理非常被动。
(三)指向性
当学生、教师或是与高校有关的人员引起突发事件,或是参与到了热点事件中时,在一段时期内大部分网友会因对学生、教师或是与高校有关的人员的不满而将矛头指向高校,进行攻击。
高校在突发事件的舆情控制中之所以如此被动,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内的事件相关部门间推诿、扯皮,丧失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高校相关部门“官本位”的行事作风,不善于,或者说是不屑于同媒体打交道,放弃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同时,多数高校建立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使得事件发生时的高校官方无法把握好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四、高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
综上分析,高校突发事件出现后,在负面舆论形成之前,高校和媒体应进行有效的舆情引导。由于舆情引导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因而高校和媒体应注意引导舆情时的方式方法。为了能更好地实现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让公众了解信息,发挥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对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新信息的解释。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公众迫切需要获得相关信息,而高校要做的就是让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信息,从而避免非正规渠道消息对舆论的负面影响。
(二)真实性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后,校方应的在第一时间明确事件原因,分清责任,将事件的真实原因和经历,采用适当的方式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杜绝了以讹传讹的局面,同时也提高高校官方信息的公信力。
(三)主动性原则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高校应快速反应,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一方面,校方应积极联系教育管理部门、媒体和相关部门、机构做权威信息,将公众的关注重点引导至有利于事件解决的方向,提升高校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校方还应借媒体之力获得舆论引导后的公众反映,共同制定好下一个阶段的引导工作方案。
(四)一致性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后,校方要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对外的信息和沟通交流工作应由专人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高校不同部门或不同领导对事件的不同回应给学校舆论引导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好的做到官方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五)多样性原则
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应建立不同的舆论引导机制。针对同一突发事件,在舆论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应有不同的引导重点和方式。针对舆论所反映出的不同的公众反应,也应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
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运用上述原则有效进行舆情引导,一方面,可有效化解由突发事件演变而来的高校舆情危机。另一方面,也更好地促进事件的解决,维护高校和谐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汪路勇,方文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3,(12).
篇2
1.1编制目的
维护良好社会环境,保持正常金融秩序,促进全县金融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因下列事项引起严重后果,确需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援助的突发事件。
(1)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危及金融安全与稳定的突发事件;
(2)各金融机构出现被冲击、被盗、被抢、被袭击,运钞车辆遭抢劫、劫持等突发事件;
(3)金融机构计算机系统因硬件设施受损或普遍遭受病毒侵袭,发生系统性故障;
(4)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集体辞职、失踪、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业务营销人员携巨款潜逃,发生特大金融诈骗案件;
(5)金融债券到期未能及时兑付、金融机构被公告撤销(关闭)或其他因素引发存款挤提、保证金挤提、集体退保、其他债务挤兑、集体上访等规模较大的;
(6)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困难、偿付能力恶化或者出现巨额亏损;
(7)出现对金融业、金融机构进行负面失实报道,造成严重影响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事件;
(8)暴发区域性金融风险或系统性金融危机;
(9)发生其他影响金融稳定运行的事件。
1.4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条块结合;依法处置,稳妥缜密;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成立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县金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县长担任总指挥,县政府办联系金融工作的副主任、人行县支行行长担任副总指挥,人行县支行、县财政局、县公安局的分管领导为成员。
主要职责:研究部署全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导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修订《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情况和需要,在发生金融突发事件时,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协商应对策略,采取措施,妥善处置;围绕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分析经济金融形势,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根据金融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决定是否终止本预案。
2.2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人行支行,办公室主任由人行支行行长兼任。应急值班电话:
主要职责:负责接收、管理、上报有关资料和信息,核实了解金融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提出处置意见建议,及时报告指挥部。在指挥部决定启动本预案后,通知并协调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具体实施;督促检查各部门、各成员单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组织开展应急工作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工作;负责金融突发事件信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2.3各成员单位职责
人行县支行:负责组织制定本系统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根据相关职责,当全县银行系统或金融机构发生金融突发事件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和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有关规定,实施报告和处置;对金融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做出判断,指导本系统和相关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根据金融突发事件严重程度和涉及范围,建议指挥部启动本预案。
县财政局:在处置金融突发事件过程中需要动用财政资金时,经县政府批准后予以及时划拨;积极申请有关优惠税费政策,防止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不稳定因素。
县公安局:加强对金融机构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督促金融机构按照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有关规定,落实防范措施;派出警力参与金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对有关嫌疑人员采取控制措施;查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防止出现和发生治安事件,保证金融单位正常业务经营和员工人身及财产安全。
2.4各金融机构职责
负责组织制定本系统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将预案报县应急委员会和上级监管部门备案;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发生的金融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时,各金融机构按照指挥部要求共同开展处置工作。
2.5信息联络员
各成员单位要确定1-2名联络员,负责相关事宜联络和沟通、指令传达等工作,联络员变更要及时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3事件分级
金融突发事件按照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分为4个等级。当金融突发事件等级指标有交叉、难以判定级别时,按较高一级突发事件处理,防止风险扩散;当金融突发事件等级随时间推移有所上升时,应按升级后的级别处理。
3.1I级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级事件:
(1)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金融(含证券、期货)突发事件;
(2)金融行业已出现或将要出现连锁反应,需要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处置的金融突发事件;
(3)国际上出现的,已经影响或极有可能影响县内宏观金融稳定的金融突发事件。
3.2Ⅱ级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Ⅱ级事件:
(1)对金融行业造成影响,但未造成全国性影响的金融突发事件;
(2)县级主管部门不能单独应对,需要进行跨市区或跨部门协调的金融突发事件。
3.3III级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II级事件:
(1)对本县金融行业造成影响,但未造成全县性影响的金融突发事件;
(2)县级主管部门能单独应对,不需要进行跨县区或跨部门协调的金融突发事件。
3.4Ⅳ级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V级事件:
(1)对全县金融行业造成影响,但未造成区域性(县范围内)影响的金融突发事件;
(2)县级主管部门能单独应对,不需要市级监管部门进行协调的金融突发事件。
4预测、预警
4.1体系建立
人行支行应建立本系统定性、定量数据监测分析指标体系,加强本系统及金融机构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分析,及时收集、汇总发生在本县范围内和县外对本县辖区形成重大影响的有关金融突发事件的信息,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送风险提示信息,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2信息报告
各成员单位应将其监管职责范围内发生的较大及以上金融突发事件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预警报告,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各部门通报的信息,提出综合性预警报告。
5应急晌应
5.1应急信息
5.1.1信息报告原则
金融突发事件信息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及时准确的要求报送。
5.1.2信息报告程序
发生金融突发事件时,事件发生单位应在2小时内立即向其上级主管单位、县政府、人行县支行和公安部门报告,同时组织应急工作组,开展处置工作。各接警单位、部门应按工作权限、职责,及时向本系统、本行业的上一级单位报告。
5.1.3信息报告内容
主要包括金融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等级、原因、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涉及金额、涉及人数、可能造成的损失等情况;事件发展态势和拟采取的应急对策;其他与事件有关的内容。
处置金融突发事件过程中,相关金融主管部门要及时统计、调查、分析事件所涉及的金融机构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处置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等内容,并报告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5.2事件处置原则
处置金融突发事件要反应迅速、专业对口、各方参与、相互配合,做到依法、快速、高效、稳妥和节约成本。同时工作人员要遵循保密原则,不得随意向外泄漏相关情况。金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应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采取金融机构、上级主管单位和人民银行3级递进的层次处置
5.3I级响应
县级主管部门接到报警后,属于I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2小时内报告指挥部。指挥部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并与县政府有关部门协商制定处置金融突发事件的措施,必要时报市政府成立全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进行处置。
5.4II级响应
县级主管部门接到报警后,属于II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2小时内报告指挥部。指挥部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维护全县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稳定。同时与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处置措施,并将结果报告上级单位。
5.5III级响应
县级主管部门接到报警后,属于III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在2小时内报告指挥部。县级主管部门能够单独应对的,由事件发生单位与所涉及相关部门共同处置,启动本系统应急预案进行处置。需要县级主管部门跨部门协调应对处置的,由指挥部决定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
5.6IV级响应
县级主管部门接到报警后,属于IV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在2小时内报告指挥部。县主管部门能够单独应对的,启动本系统应急预案,并与突发事件发生单位共同处置。需要县级监管部门跨部门协调应对处置的,启动当地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5.7成员单位应急预案启动
本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要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立即启动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处置工作,防止风险进一步扩散。
5.8相关应急预案终止
指挥部根据金融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和事件处置情况,决定终止本预案的实施。同时,各成员单位根据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和处置情况,决定终止本系统应急预案,并向指挥部报告。
5.9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指挥部协调法院、检察院、工商、税务、企业主管部门,依法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打击各类损害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并给予金融机构各类优惠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金融机构出现支付风险时,县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单位应筹集资金进行救助。
5.10相关信息的对外
根据处置金融突发事件的需要,实行新闻制度,由指挥部或各成员单位指定专门的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未经授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或对外信息。指挥部要协调各媒体,统一宣传口径,及时、准确报道事件的有关情况,澄清事实,正确引导舆论。
6后期处置
6.1原因调查和责任追究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权限、职责对金融突发事件进行全面调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相关部门对事件所涉及金融机构的账目进行保管、清理,对关闭的金融机构个人债权进行核实,落实兑付和补偿措施。
6.2损失评估
相关监管部门对事件所涉及金融机构在突发事件中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进行评估,并报告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6.3分析总结
金融突发事件处置完毕,负责事件处置工作的成员单位应在处置工作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采取的措施、处置结果和防范措施。
6.4改进措施
各成员单位应及时总结金融突发事件处置经验,汲取教训,并针对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找出差距,堵塞漏洞,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办法,并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外部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预案修订的建议。
7附则
7.1指挥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并上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篇3
关键词: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129-2
1 公寓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的相关概念
1.1 危机与突发事件的概念
危机,起源于希腊语,最早是在医学中得以应用,其原意是指人之将死时的状态。后来,随着这一词语的慢慢发展,危机也可以说成相当关键,需立马给出判断的状态。而所谓的突发事件,便是没有意识,突发之间出现的事情,然而,目前人们更习惯将突然、严重、影响广泛的事件,称作为突发事件。在危机事件与突发事件两者关系的分辨上,一些学者则表示,危机出现的前提,便是突发事件,对于一次危机来说,其通常时间不一,或长或短,同时必然是由于某一事件造成的,而这种事件,通常便是危机事件。对于危机事件来说,并不是都是强调突然性,突然事件当中的突发,其为事件出现的主要特点,而突发事件作为危机管理的一部分,拥有危机事件严重性与负面性两大特点。由此可见,突发事件也可以被定义为突发出现的危机事件。
1.2 危机管理的概念
作为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一个分支,学术界对危机管理概念有着明确定义,所谓的危机管理,便是各类关系的创建与维护过程,并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展开研究,对组织造成破坏性影响的问题,对其实施控制措施,进而来使事件发生时,对组织造成的不良影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危机管理通常包含四大环节,分别为危机事件发生前、事发、事中与事后。同时,全面而系统性的评价,也是为经济管理的一部分,在危机事件出现前,通过预防等措施,来在事发与事中时进行预警,并在事件发生之后,采取有效措施将危机进行化解,也是危机管理过程的体现。由此可见看出,对于危机管理来说,其不但是危机事件发生时的管理,更是对危机事件出现前的预防到出现后的化解等整体流程,才可称为危机管理。
2 当前公寓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及危机管理现状
2.1 目前公寓应用的体制情况
目前,学生公寓通常都是由物业、学生、学生教育来实施共同实施管理,管理所涉及的项目及内容,也使得高校学生公寓在管理上,出现多元性与多样性。从当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院校,其对应的学生公寓管理体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高校旗下的后勤集团所属的物业公司,来对物业管理进行负责;二是让学校外部公司来对物业管理进行负责;三是由学生工作部门对物业管理直接进行负责。另外,还有少数院校,还存在学院化、学区化的管理措施。不论是以上哪种管理体制,均存在优缺点。尽管就目前来说,每种管理措施都存在问题,然而,很多高校都在通过积极探索,来使管理体制得到优化,其不断有利于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更能够使公寓在危机事件出现后,做到有效应对,同时完成危机管理工作的开展,其对于高校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2 目前公寓突发事件应对与危机管理现状
很多院校,在对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展开应对,并实施危机管理时,均通过管理机制与管理流程的制定来开展工作。然而,因为很多单位在机制与流程制定之后,没有做到有效重视,或是受到其他影响,使得每个高校,所制定的管理机制与流程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些高校工作开展较为细致,对突发事件应对与危机管理措施都有着较为详细的规定,甚至根据突发事件类型的不同,来进一步完成危机管理流程的制定,并完成对各类机制的有效建立于完善。然而,还存在一些院校正好相反,其制定的管理机制与流程较为简单,无法做到全面覆盖与指导。
3 公寓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与危机管理模式
3.1 机制策略的开展
如同危机一样,机制也是源于希腊文,其原意表示机器动作于构造原理。在医学与生物学当中,通常使用机制来表示机体内部出现病理或生理方面的变化,也指每个器官的调节与联系。而对于危机管理机制来说,其是在危机管理系统中,其内部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其优缺点,可借助其对危机管理对象系统发展的贡献来作出衡量。
当公寓突发性事件即将发生之时,对于危机管理人员来说,应当在短时间内,完成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在此工作开展时,需对四大原则做到有效遵循。一是维护稳定原则。高校也是社会的重要成分,因此,高校的稳定、安全,不仅是高校本身的事情,更与社会稳定有着直接联系,甚至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二是迅速快捷原则。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要想使其带来的损失能够降到最低,需用最短的时间,通过有力手段,来对事件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时间拖延造成更为严重问题的出现。三是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政治思想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重点,因此需做好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当中。四是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就有所强调,要求把公民合法权益作为突发事件解决中的重点工作,从而体现出较强的以人为本原则。
总地来说,在应对公寓突发事件,实施危机管理时,需对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断遵从,合理、有效的按照危机处理程序与步骤,来做好突发事件应对于危机管理工作。
3.2 流程策略
3.2.1 减缓阶段
一是建立起组织机构:在突发事件应对于危机管理工作开展前,需完成危机管理小组的建立,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协调部门,该小组应当由高校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并将工作内容与职责明确下来,做好人员安排工作,使小组内部能够得到有效管理与运作。二是做好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工作:公寓在实施管理时,应加强制度建设,对管理内容做到有效明确,同时根据制度来完成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日常管理时,保持对学生动态的实时把握,对安全、卫生问题的定期检查,均是公寓管理不可或缺的工作项目。三是做好教职工培训与学生教育工作:在对学生公寓开展日常管理时,应做好对危机管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要求全校师生及职工,能够保持危机意识。四是多部门联动防范突发事件:学生公寓内的突发事件,具有种类繁多这一特征,因此需各部门联动起来,一同完成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联合心理咨询室、校医院、保卫科等部门,将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2.2 预备阶段
预备阶段需要完成突发事件应对于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同时完成预警系统的构建,通过培训与演练工作的开展,来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对于危机管理人员来说,需从整体来对突发事件进行观察,不仅要对过去事件总结、归纳,更是要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做好突发事件的预判工作,进而完成高效公寓突发事件预案的详细制定工作。
3.2.3 响应阶段
在这一阶段,重点工作内容在于对突发事件的确认及评估。危机爆发的初始阶段,通常很多信息均不明朗,在此危机情形下,对于危机管理小组来说,需做好危机类型、性质及特征的确认工作,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依靠信息来完成。在对突发事件认清之后,便可结合预案来完成实施计划的制定工作。每一种突发事件,其对应的情况,与预案当中的情况均存在一定差别,所以,管理小组在预案启动时,还需结合所收集到的信息与评估结果,来对之前的预案做到合理调整。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突发事件应对与危机管理小组制定出相应处理计划后,应立即分配任务开始实施。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反馈事件发展状态,根据具体情况,危机管理小组应继续调整下一阶段处理计划,以指导下一步处理行动。直至行动达到预期目标,能控制住突发事件的破坏性和影响力,逐渐分散和化解突发事件。
4 结语
作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公寓突发事件危机管理工作还需做到重视起来。然而,现如今仍存在一些高校,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危机管理缺乏认识,因此忽略了这部分工作的开展。只有负责学生公寓管理的τΣ棵牛才会开展一部分工作。由此可见,对于高校来说,应当对学生公寓危机管理重视起来,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完成机制策略与流程策略的有效开展,从而在对危机管理模式做到有效构建的同时,维护学校自身形象。
篇4
1.1编制目的
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药械安全保障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我市的发生,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省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东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防治药械安全保障工作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高密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治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人体健康严重损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1.4启动条件
高密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治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
1.5工作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依法处理的原则。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有关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监管队负责人为成员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指挥、协调和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置应急事件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包括收集、分析和综合有关安全检测信息,提出预警建议。
2.2应急组织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各镇街、区要成立相应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负责领导、指挥本辖区内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药械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突发事件的报告
3.1报告主体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及时向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治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各监管站获悉有关疫情信息时,应立即向同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3.2报告内容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应急报告分为初次报告、动态报告和总结报告。
初次报告内容: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潜在、影响、发展趋势分析、拟采取的措施等。
动态报告内容: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时报告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采取的应对或处理措施。
总结报告内容:根据突发事件的因果分析和应对处置结果,对今后类似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建议等。
3.3报告程序
各镇街、区食品药品监管站在获悉有关疫情突发信息时,应立即向同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不得隐瞒、缓报或谎报。
各镇街、区食品药品监管站在接到辖区内疫情突发信息或报告,应立即报同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生重大疫情可越级上报。
4、应急预案的启动
4.1应急反应原则
接到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治药械安全突发时间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4.2应急反应和处置工作流程
当疫情发生后,局立即组织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意见,指导办公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后,将处置情况形成文字资料,于当日报市政府和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4.3应急反应预案
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核实,确认后下达指令,同时报告市政府和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各监管队要立即开展对防控用药械的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械及其证据材料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对质量可疑的药械进行抽样检验。
局实行领导在岗、车辆备勤、通讯畅通,有关人员都要服从所在单位的统一调度。
局及有关科室、队,加强应急值班制度,设专门值班室,安排双人24小时值班电话,做好记录。局值班人员中须有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一名,工作日外须由一名局领导带班。加强后勤保障工作,要保障交通工具及其它所需物品的及时提供。
4.4应急反应指令的下达
启动预案由局领导小组组长下达指令,同时报告高密市人民政府。
4.5应急反应的终止
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安全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
篇5
物
保
护
单
位
应
急
预
案
江南镇文化站
2021年5月25日
一、总则
为了及时处置我镇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文物的危害和影响,根据文物法律、法规和《国家文物局突发性应急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全江南镇各部门管理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遭盗窃、盗掘、损毁、火灾、丢失的事件。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镇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文物单位发生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三、工作原则
(一)
预防为主:要始终把预防突发事件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细致排查各类文物突发事件的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
(二)
依法管理:文物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的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
属地负责:处置文物突发事件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江南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发生涉及文物的突发事件负总责;镇文化站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处置文物突发事件;县文物局指导协调全镇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四)
快速反应:各文物单位应相应建立预警和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各级预案,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果断采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将危害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应急组织及职责
设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江南镇人大主席唐福桥担任,副总指挥由事发单位的主管贺定军担任,其他职能班子领导为指挥部成员。
(一)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指挥、下达应急处置任务,研究解决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1、处理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负责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应急方案的具体执行等工作。
2、及时向县文物局上报有关情况和信息,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
3、按照县文物局和我镇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工作指导方针,拟确定或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信息的内容、时间、方式等,并实施。
4、负责做好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法律咨询。
(三)
比照县文物局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本地、本单位应急指挥部。
五、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
预防预警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各部门单位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注意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的涉及文物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
(二)
预防预警行动
1、制定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对本单位文物安全工作加强事前的监督检查。定期演练各种应急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
2、制定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日常安全工作措施。强化日常人力、物力、财力储备。
3、对外开放的文物单位,尤其是旅游旺季,要提前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备案。
4、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文物单位的治安管理工作。文物单位应主动接受公安机关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三)
确保安全工作人员数量,明确其岗位职责;安装必要的消防、安全防范技术设备,配备预警通讯和广播设备,预留公安、消防、救护及人员疏散的场地和通道;对外开放的文物单位严格核定人员容量,加强对现场人员流动的监控,在售票处、出口和主要通道要设置识别标志,指定专人负责疏导工作。
六、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一)
重大突发事件(I级)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被盗、损毁、文物建筑坍塌的。
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重大火灾、严重被盗、大面积损毁、重要文物建筑坍塌的。
(二)
较大突发事件(Ⅱ级):
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被盗、损毁、文物建筑坍塌的。
2、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重大火灾、严重被盗、大面积损毁、重要文物建筑坍塌的。
(三)
一般突发事件(III级)
1、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被盗、损毁、文物建筑坍塌的。
2、馆藏文物丢失、损毁的。
七、应急响应
(一)应急预案启动
1、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启动本预案,指导应急处置工作。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情况核实后及时上报县人民政府和县文物局。
2、I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县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应急处置工作。县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情况及时上报市文物局,市文物局在迅速核实情况后,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在及时将情况上报市政府、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的同时,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3、II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县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应急处置工作。县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情况及时上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迅速核实情况后,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在及时将情况上报市文物局的同时,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三)
信息报送
1、基本原则(1)迅速。突发事件发生后接报信息并核准,应立即向县文物局报告,时间最迟不得晚于知道事件发生后40分钟。(2)真实。报送信息应尽可能客观实际,真实准确。(3)全面。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提供信息。要防止片面性,避免断章取义,更不能对上报信息层层截留、级级过滤。
2、报送内容(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2)事件的简要经过、文物受损及人员伤亡情况。(3)事件原因分析。(4)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方案。(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3、报送形式突发事件信息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报送书面报告,必要时和有条件的应附音像资料。
八、指挥和处置
(一)
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出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的建议。
(二)
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分类,根据各自职能分工,投入到应急工作中。(四)信息按有关规定执行,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客观、准确、全面、及时地信息。
九、后期处理
(一)文物行政部门组织文物单位开展突发事件受损文物的价值评估,提出修复和保护的意见或建议,组织开展对突发事件的事后补救和受损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事件处理结束后,及时将情况书面报告县政府、县文物局。
(三)根据事件暴露出的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有关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
(四)奖惩有关人员。
十、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各文物单位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报送设施性能完好,并配备必要的应急备用设施和技术力量,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二)物资保障各文物单位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物资放在交通便利、储运安全的区域。
(三)人员保障各文物单位应组建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急队伍,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在各级应急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宣传、培训保障加强各文物单位突发事件预案的普及工作,公布应急指挥部和接警电话,宣传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等常识,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减轻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篇6
一、制定目的
为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我县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医疗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预案。
二、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等的应急准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根据突发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实行分级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各医疗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三)依法规范、反应及时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保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快速、准确、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对突发事件应做出快速反应,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治措施,尽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缩小社会影响。
三、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突然发生3人(含)以上重伤的突发事件,需要紧急医疗救治的。突发事件包括:
(一)暴力或恐怖事件;
(二)火灾、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
(三)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厂房、矿山、压力容器)事件;
(四)各种建筑物倒塌和各类滑坡事件;
(五)各种重大交通事故;
(六)食物和化学物品等原因引起群体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
(七)生物制品或化学物品或物理辐射物质泄漏,可能造成或已造成人身伤害、饮用水污染或持久性污染的事件;
(八)甲类传染病的发生或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九)其他对公众生命或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各种突发事件。
五、分级预警救治
根据突发事件的范围、性质和伤害程度,将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预警分为三级:一级、二级、三级,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一级预警
突发事件造成3-9人受重伤。
(二)二级预警
突发事件造成10-19人受重伤。
(三)三级预警
突发事件造成20人以上受重伤。
第二部分医疗救治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医疗救治指挥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县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卫生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县人民医院院长、县中医院院长任副组长,人秘股、医政股、防保股、计财股负责人为成员。
主要职责: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由县卫生局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应急救治指令,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应急救治行动,调用救治物品、设备和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向县政府报告紧急救治工作情况和提出相应的紧急管理办法或特别需要管制的措施及公告。
(二)建立应急医疗救治现场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处置工作的需要,局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可决定成立应急医疗救治现场指挥部,负责突发事件的现场医疗救治工作。现场指挥部由卫生局局长担任现场总指挥,卫生局分管领导和事件处理相关部门领导担任现场副总指挥,县级医疗机构领导为现场指挥部成员。
(三)*县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各工作小组。
1、办公室:设在医政股,医政股股长任主任,防保股股长为副主任。
主要职责: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执行领导小组指令,组织协调各小组的应急救治工作,传达上级精神,有关信息。
2、院前急救组:设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科主任任组长。
主要职责:负责协调、安排各类急救车辆和随车急救医务人员,确保迅速、有效。
3、医疗救治组:设在医政股,医政股股长任组长,防保股股长任副组长。
主要职责:组织安排医疗救治工作,协调有关专家会诊,确定、落实救治方案。
4、疾病控制组:设在防保股,防保股股长任组长,疾控中心副主任、卫生监督所副所长为副组长。
主要职责:负责对突发传染病,生物、化学物品,饮用水、食品等事件的疾病控制、监测工作,及时提出保护公众的对策和建议。
5、后勤保障组:设在计财股,计财股股长任组长,人秘股股长任副组长。
主要职责:协调、保证救治物品和器材的供应。
二、医疗救治组织
(一)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曾华元任组长,成员由陈倩、肖冬泉、李晓玲、侯煜林、邹金华、赖申昌、黎功胜等人员组成。负责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对疑难病、危重病的抢救、治疗提供技术指导。
(二)成立应急医疗救治小分队,曾洪运任队长,由李忠东、郭德明、朱艳萍、杨家惠、王华琴、赖晓蓉、林玉冬、张甜等方面的中青年医务人员组成。负责应急现场救治工作。
(三)医疗救治网络组织
医疗救治网络组织由院前急救科、县级医疗机构急诊科组成,形成一个紧密、强大的医疗救治网络。负责病人转运和医疗救治工作。
县级医疗机构应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小组和小分队,作好应急救治的准备,随时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四)医疗救治基地
设立2个医疗救治基地,设在县级医疗机构内。分别是县人民医院医疗救治基地、县中医院医疗救治基地、医疗救治以县人民医院救治基地为主,不能满足救治时启动县中医院救治基地。
第三部分应急准备
一、完善应急预案
县卫生局、县级医疗机构要按照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各项医疗救治工作。
二、医疗救治体系准备
由院前急救科、县级医疗机构急诊科组成医疗救治网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院前急救科、县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建设,保证应急救治设施装备、医药器械机动性能完好,提高各类应急事件的综合抢救能力。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模拟实战演习,保持应急救治网络通畅,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有效救治伤病员。
三、人员培训
要加强应急救治人员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全县医务人员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应急处理能力,重点要提高ICU医护人员的数量和业务水平。要建立适应应急事件处理需要的医疗救护队伍,建立随时待命的机动队。
第四部分医疗救治预警
一、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报告
(一)突发事件的报告。院前急救科和医疗机构急诊科接到医疗救治信息后要及时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都应及时报告,不得隐瞒、缓报。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同级政府报告。
(二)报告内容:突发事件的性质及原因,发生时间、地点及范围,人员的发病、伤亡情况,初步处理情况等。
(三)报告时限和程序:发现突发事件时必须按照以下程序和时限进行报告。
1、院前急救科、急诊科接到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信息和任务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接到报告的县卫生局对报告事件初步核实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二、医疗救治情况通报
县卫生局要及时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通报在医疗机构救治人员的病情和救治情况。
第五部分应急响应
一、报告和启动预案
县卫生局按到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报告后,由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需要向局领导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等级及时机,县卫生局或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迅速做出决定,由县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工作或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现场指挥部。
一级医疗救治时,由县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医政股)组织或协调医疗救治工作,必要时可成立县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现场指挥部,分管局长指挥救治工作。
二级医疗救治时,由县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副组长组织或协调、督导医疗救治工作。必要时可由县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医疗救治工作或成立县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现场指挥部,领导救治工作。
三级医疗救治时,由县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组织或协调、督导医疗救治工作。必要时请求市卫生局或省级专家参与医疗救治工作。
二、应急处理工作程序
(一)及时判明事件的性质
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判明事件的性质,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救治措施。
(二)调配应急人员和物资
根据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性质,县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领导小组或现场指挥部或办公室,先行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和救援行动,同时迅速协调、调动全县相关医务人员、物资、车辆等相关设施、设备力量,全面开展医疗救治或现场救治等应急处理工作。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保证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等物资。
(三)开展医疗救治
按照医疗救治预案启动医疗救治网络,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别管理,及时确诊。对突发事件需医疗救治的病人,及时开通“绿色通道”,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四)信息与通报
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县卫生局必要时及时、准确、全面、公开、透明地向社会本县有关突发事件医疗救治的信息。
县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工作由县卫生局及时向市卫生局通报。
三、应急响应终止和善后工作
应急响应终止由原决定启动的机关决定。终止的条件为无新病人、医疗救治病人病情稳定。
县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参加医疗救治工作的相关单位对医疗救治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总结,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完善预案。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一、通讯保障
县院前急救科要配备无线电话,尽快完成县直医疗机构急救车辆的车载电话安装,设置与院前急救科和医疗机构急诊科的专线电话,确保本预案启动后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或现场指挥部与有关部门、单位、个人、医疗救治网络组织的联络通畅。
二、队伍保障
要大力加强医疗救治人才资源储备,积极培养结构合理、训练有素、德才兼备的各类医疗救治人才,重点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实践经验、高素质的高级医疗救治人才,县级医疗机构特别需要加强复合型高素质现场应急医疗救治人才的培养。各救治基地要确保救治相关疾病的人员配备、专业培训、病种管理及设备到位。还要培养擅长应对危机管理和心理干预专门人才。人才的选拔、培训要程序化、制度化。要创新医疗救治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并切实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待遇,解决后顾之忧,稳定专业队伍。
三、药械保障
要建立健全本县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药品器械等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要建立健全药品、救护设备、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和应急设施等应急物质的储备制度,平战结合,确保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所需的医药器械等物资的应急供应。
四、经费保障
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所需经费,原则上由突发事件相关部门或单位或个人负责,当不能提供经费时可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紧急情况下,县政府是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好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所需的各项经费。
五、救治演练
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每年要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的模拟演练,确保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演练内容包括:疫情报告、应急指挥、现场处置、医疗救治、个人防护等,以不断提高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单位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治的总体应急能力和水平。县级医疗机构要根据各自的职责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医疗救治演练。演练原则上不惊动社会公众。
篇7
我局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全年未发生事故灾难及各类突发事件。
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1.组织领导。局领导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年初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成立了科技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形成了以主要领导亲自抓,其他人员积极配合的良好局面,将责任落实到人。并把应急管理融入到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群众思想工作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之中,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顺利开展。
2.强化学习,注重宣传。为进一步提高我局应急整体素质,经常性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本单位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应承担的任务和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学习和实践中,干部职工的应急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局对应急管理知识和《突发事件应对法》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真正做到了突发事件应对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增强了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让广大群众掌握防灾减灾及突发事件应对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忧患意识。我们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大力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宣传活动。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有利时机,组织开展送科普知识下乡,共发放各类防灾减灾知识材料2000多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30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扩大了防灾减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增强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做到处急不慌,防患于未然,保障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突出问题及工作建议
篇8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法治化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取得一系列瞩目成就的背景下,高校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校人数上升,高校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为了保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维护校园秩序,达到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培养人的目的,在此,明确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厘清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现状,提出法治化视阈下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的路径。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的内涵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突发事件的含义为:“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应该界定为“对学校教学及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造成影响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包括学生自杀、受伤、死亡、急病、发生意外事故、学生打架、学生群体性抗议、集会,在校诈骗、在校食物中毒、学生网络诉求等。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层面
高校的各类管理制度,即纪律规章是指高等院校为实现高等院校教育行政管理目的,在上位法规定的范围内制定的规范高校管理秩序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具有普遍约束力。高校管理制度的规范文件是我国高等教育行政法规延伸,具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性质,属于准抽象性质行为。高校管理制度汇编是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在主要表现为权力来源、相应措施是否符合比例原则等方面缺少法律依据和授权,过分细化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有时会违背上位法而在效力上存在缺陷。
(二)实践层面
1.缺乏常设的应急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由于人手配备和机构设置等原因,我国高校目前普遍缺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目前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办法是事件发生后临时组成应急管理小组,整个应急管理机制的运行效率有待提升。此外,部分高校的各职能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职责不清,临时的应急工作小组往往是各级领导身兼数职的兼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会出现多头指挥,在前线的工作人员无决策权,有决策权的人没有和当事人及时沟通等情况,这降低了突发事件处理的效率。
2.应急预案缺少时实践性验证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要想有序、高效的处理突发事件,应当提前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精确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的步骤,预案详细、可行,具有实操性。但纵观我国近年来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部分高校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存在不足,许多预案过分经验叙述,没有具体到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处理步骤这就为预案实际的操作增加了不少的困难,应急预案在实践中难以成为指导依据。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高校应急管理的法规体系
理顺涉及高校应急管理的现行法律法规高校应急管理面对的问题多样,涉及面较广,需要兼顾权力配置和权利保障,管理过程中也需要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所以需要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指导高校应急管理活动。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高校应当具有相对的自治管理权,各级高校可以在各类教育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合法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在上位法规定范围内制定相应文件。
(二)加强突发事件的预先演练和定期培训
在高等院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定期进行演练和应急类的培训,增强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度、适应度等。高校应该定期举行消防演习、火灾地震逃生培训,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讲解、侵权事故的法律知识等,完善校医院、保卫处、总务处、学生处的协调处理能力。对学校制定的突发类应急预案,应当在通过线上和线下强化学习,让全体师生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步骤,同时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
(三)优化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指出突发事件预案应当包括事务处理步骤、保障措施、人员配备、运行职责等内容。各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按照不同类型和性质的事件制定预案,同时按照法律形成处理意见。编制预案必须简明扼要,方便查询使用,切忌繁文冗长。可以将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编辑成册印发给各个师生和部门。面对波谲云诡的国内外环境和日益多元化的学生价值观,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大幅度提升,在法治化的框架下处理突发事件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依法治校,突发事件处理的法治化是当今社会的必然选择。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探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策略,以实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化和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谢慧.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之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2]王珊.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2(8).
篇9
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是矛盾纠纷排查要到位。要求广大基层领导干部经常下访、联系群众、广交朋友,深入到基层一线和群众家中,善于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东西,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情况,做到对各类矛盾的运动变化了然指掌,情况熟悉,胸有成竹。遇到突发事件苗头能做到驾驭大局,信息灵通,在局面的失控发生之前熄灭“导火线”。
三是现场指挥要到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主要领导干部要立即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置;要区分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冲突,及时平息事态,努力构建高效率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要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要能保持克制忍让,要顶得住压力,听得进闲语,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
四是政策规定要到位。政策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最有说服力,最有权威性的是政策。掌握政策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真学好政策,其次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法规性、原则性。在应对某个突发事件中,要牢牢把握住政策“底线”不被突破,力戒随意性。同时要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同时善于灵活运用,在情况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在请示上级同意并授权,可以对“底线”适当进行调整,不能死抠教条以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
五是疏导工作要到位。疏导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至关重要。许多突发事件中,往往会有大量群众聚集,而聚集的群众又往往情绪激动,甚至有时会发生失控。在处置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要善于晓之以真理、实理,从思想深处帮助群众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理论层次上对广大群众感到困惑难解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群众从理性的高度辨是非,明方向,排疑难,解困惑,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同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于平时处置不当,要敢于向群众检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得到群众的谅解,从而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篇10
关键词:突发事件;过程管理;军队医院
Abstract:Military hospital emergency capac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exes which evaluate military hospital medical service capability. Strengthen emergency process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hospital emergency disposal system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re conducive to the military 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decision-making capacit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enhance the emergency response information level and strengthen emergency disposal of“ integration” management degree.
key words:Emergencies; Process management; Military hospital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09-02
1 突发事件过程管理的内涵
1.1 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的事件,指组织或个人原定计划之外或者在其认知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和潜在危害性的一切事件[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其程度分级也一般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种级别。
1.2 过程管理的含义及特点:过程管理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对组织所涉及的过程,进行设计、改进、监控、评估、控制等方面的工作[2],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①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横向视角把突发事件管理看作为一个包括医疗后送、卫生防疫防护、心理救援、卫生物资保障等各个子系统相互衔接组成的网络系统,对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来说,都必须紧密衔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整个卫勤保障效率。②应用信息论方法,将突发事件管理内部的各过程视为一个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的过程,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解决突发事件管理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问题。③应用控制论方法,将突发事件管理过程视为可控过程,建立一体化控制指挥系统,运用反馈控制等控制方法解决突发事件行动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1.3 军队医院应对突发事件过程管理的内涵:军队医院是实施平时和战时卫生勤务的主要力量,是自然灾害、各类应急事件的卫勤保障力量。突发事件发生后,军队医院主要承担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组织医疗队奔赴事件现场实施紧急救援,另一方面是组织力量进行院内急救和治疗。作者认为,军队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主要指从接受救援指令开始到整个院内救援行动结束的过程,其中应包括应急响应、组织指挥、信息管理、资源配置、医学救援等过程。因此,突发事件过程管理应指使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方法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进行策划、控制和改进的一系列活动。军队医院引入突发事件过程管理方法,对军队医院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
2 突发事件过程管理理论在军队医院中的应用
2.1 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系统设计:军队医院应急行动是一个过程网络系统,而每一个过程又可以看成具有特定功能与目标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按科学的方式组合形成整个应急行动系统。①应急行动系统设计就是要根据医院卫勤任务的目标,按整体最优原则、精简原则和效益原则,围绕应急活动的关键过程设计其他过程,如突发事件应急活动应围绕实施医疗救援这个重点过程和关键过程,去设计组织指挥、资源配置等其他过程。其次,应急行动系统设计中,要尽量减少子过程的层次,把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若干较为简单的过程,如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组织指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指挥层次,避免多头指挥和多头领导。②应急行动过程要不断调整和改进,通过简化、合并、组合、替代和改变子过程间的联结等方式优化整个应急过程[3];要确定各子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输出与输入关系,使各个过程相对独立,如要正确处理好信息管理和资源配置的逻辑关系,只有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灾害信息,如伤病员的数量分布、伤情分布等信息才能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员、装备、药材等卫生资源。③通过对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系统设计,可形成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系统结构模型,如图1。
2.2 突发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军队医院除开展日常医疗工作外, 还担负着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医院信息系统、远程医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军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层部队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电子伤票系统和网络医疗系统[4]等,在应急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特点,要求军队医院必须不断提高突发事件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信息搜集精确化, 有效控制灾情、抢救生命提供信息保障,因此,建立突发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突发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指应用信息论方法,把军队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看做是一个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加工处理的过程,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能描述突发事件各处理过程及过程之间的信息输出和输入及加工处理状况的信息模型, 从而解决应急过程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处理问题。
2.3 突发事件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基于反馈原理建立的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和反馈通路组成[5]。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器对被控对象施加的控制作用,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这就是反馈控制原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可视为一个反馈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图中输入量是卫生资源,如医务人员、医疗装备、药品器材等;控制器是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如军队医院在接受突发事件发生救援任务后会成立由院领导任组长的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应急救援活动的整体协调和控制;被控对象指突发事件的救援行动;干扰因素指外界不良因素对突发事件救援行动的影响,在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中,各医院应急救援分队就受到过持续大雨天气的影响,阻碍了救援行动的进行;输出量应指整个应急活动的效果;反馈环节应指对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评价和反馈,包括若干评价指标,如应急响应的时间长短、救援的成功率、伤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等。
- 上一篇:幕墙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 下一篇:运筹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