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

篇1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人性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内涵

从本源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出现的。在人类之初,“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教育自己的,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要进行人性化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要注重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潜能,就是要承认并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欣赏人、相信人、依靠人,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者要用欣赏和相信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潜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2.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要适宜地满足人的需要。人是平等的、有价值的存在,都有满足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需要。在高校,要满足大学生生存、安全的需要,更要注重满足他们归属与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人性化的思想教育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有人情味,要唤起大学生情感的共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有效果的。

3.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目的在于引导完满人性的建构与发展。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文化与情感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使个体拥有社会要求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这是一种实然的存在,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相对完整意义上的人性丰满的人,才能让我们的大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从容地适应社会,面对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化的缺失

1.重视社会需要,轻视个体认同。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而教育者往往只重视其政治作用,总是把有关政策和文件规定等外在因素作为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模式的标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屈从于社会的政治目的和任务,忽视甚至舍弃学生个体的利益与精神欲求。其立足点没有落在对人性的完善、对人格的发展和对人的尊重与关心上,很大程度上得不到大学生的认同,有些甚至受到大学生的反感,严重影响了高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重视理论灌输,轻视情感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系统完整的体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反复修改的法定教学大纲,有比较系统的教材,有严格的考核办法,有培养师资的专业,而对大学生精神情感的培养却较少关注,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没有可遵循的规范,更没有系统的制度性措施。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精神情感方面的品质,让健康向上的品质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情感心理的需求和培养,仅仅通过简单的理论灌输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导致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重视施教主体,轻视受教主体。教育者与受教学生是互为主客体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长期以来,高校教育中一直存在重视施教主体,轻视受教主体的现象。在这种模式下,教育者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威,教育方法近似于说教,而将同样富有主体意识的大学生置于绝对客体化的地位,导致大学生成了消极被动地接受社会规范和政治目标的工具,严重忽视了他们自我教育的主体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实现路径

1.转变教育观念,体现以人为本

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比以往更加多元和复杂的趋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才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一是要解决物质贫困和心理贫困问题。学生的种种思想、心理问题皆由物质或精神的贫乏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尊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困难和疾苦,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二是要注意教育信息的有用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对教育信息进行收录、择取与整合,必须根据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因势利导。

最后,培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主要表现,也是增强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重要途径。“认识我自己”是永远的哲学命题。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不可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的潜能与价值也就不可能充分挖掘。

2.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做到兼顾和互动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容易扼杀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更有人将思想政治课当做单纯的知识传授,使本来生动的“说理”,变成了枯燥的“说教”。此外,在教学效果评价中以应试指标作为考核教学的唯一尺度,即通过单一的“千人一卷”的考核方式进行静态的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很难考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人”的本质特性,变传统的静态式的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型的动态教学模式。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想搞什么就搞什么,而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需要来开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用,体现以人为本。学校可以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主体性,加强学生社团、学生骨干的作用,拉近校园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校也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确保校园文化能够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篇2

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作为思维和认识的工具,在认识和把握学科理论知识、规范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中的作用。

1.认识和把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

整个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所构成的,这些范畴包含着已有的学科理论知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先前的学科理论知识凭借基本范畴得以凝结,通过基本范畴的展开而推导出新的知识,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内容不断扩展。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起着思维再生产的作用。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推演、概念的移植,人们可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特性、新关系,乃至形成新的范畴网。更重要的是,科学范畴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基石的作用。新范畴的产生往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框架形成的起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构架的转换会带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新变化。凭借基本范畴的综合和创新,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认识得以跃进到新的基本范畴体系,从而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带来全新的变化。可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是通过规范、精确的学科基本范畴而得到科学规定和充分展示的,人们正是通过学习和研究基本范畴及其体系来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的。

2.规范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首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规范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作为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这些特性和关系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导向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建立在对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材料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产物,并反过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由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联系,因而不仅能指导现实,而且可以把握未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指明方向。

3.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是一个整体,在理论思维过程中,只有以整体性的思维形式为工具,才能揭示其整体性。人们通过对成对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学习和研究,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各方面的规定性,产生、发展的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关系,综合成统一的有机体,予以全面地、详尽地进行阐述,达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的目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一系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和转化,才能在思维中完整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马克思曾指出,认识要达到主客观一致,需要走一条曲折的道路。这条道路概括起来就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第二条道路就是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道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把各个单一的、简单的规定性整合为“多样性的统一”,在逻辑上再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人的思维总是一步步上升的,经过基本范畴这条通道,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才能不断逼近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认识。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研究具有认识作用的根本所在。

二方法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研究的方法作用

是指基本范畴作为思维方法在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范畴自身升华中的作用。

1.是人们思维中概念辩证法的体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自身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的展开联系着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主观性,指的是其思维形式是主观的,是离开了具体对象的抽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客观性,指的是其内容是客观的,即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本质。正如列宁所说:“人的概念就其抽象性、分隔性来说是主观的,可是就整体、过程、总和、趋势、来源来说却是客观的。”掌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法,就是要剖析基本范畴的内在矛盾,把握基本范畴的推移、演化、冲突与解决,即基本范畴的辩证运动。人们的认识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运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反映在、表现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中,就是人们思维中概念的辩证法,即概念的矛盾运动。人们在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时,正是通过分析其基本范畴的矛盾运动,不断趋向于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运动规律的。

2.体现了认识运动中个别与一般的各个思维环节

人类认识运动是由个别向一般(主要是运用归纳方法),并由一般向个别(主要是运用演绎方法)运动的。个别──一般──个别……以至无穷,这是认识运动的辩证法。个别与一般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环节,基本范畴中内含着个别与一般的两极,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一般”不如“个别”丰富、多彩,但“一般”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丰富的个别性在一般中保存下来,使基本范畴的一般比个别的总和包含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运行经历着众多的个别与一般的环节,才达到具体的一般。这就要求在认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客体时,不能运用空洞的、形式的一般性(范畴)。正如黑格尔所说,这种“抽象的普遍性”是不能深入生活的,只能达到无生命的、无精神的、不开花和无内容的普遍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如果离开了个别和特殊,就失去了生动的内容,失去了基本范畴发展的生命力。在21世纪,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崭新局面,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不断吸取、概括新鲜的、活生生的具体内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每前进一步,都是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新环节。

3.能激发思维的超越,不断丰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宝库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确定性,否则就不成其为基本范畴,但基本范畴的确定性要与灵活性、发展性相结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永恒地运动着、发展着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会出现飞跃,基本范畴超越自身、否定自身,实现旧范畴向新范畴的转化。范畴方法中的飞跃是范畴的突破。人类认识史、科学史表明,由于范畴的突破、创新,会带来理论上全新的面貌。每一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旧范畴的突破、转化,新范畴的产生、丰富,都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注入了新的生机。

三构建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研究的构建作用

是指构建、补充和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作用。

1.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理论形态上要求有一个各个范畴和原理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极其严密的逻辑结构。而这种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学科理论体系,只有从作为逻辑起点的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出发,才能一步一步地推演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最终构建成学科理论体系。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弄清楚了,实质上也就是把它的科学形态的基本“骨架”搭起来了,而通过这个“骨架”又反映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本质特征及其内容范围。因此,逻辑起点与学科理论体系的关系,是根据与表现、前提与结果、抽象与具体、贫乏与丰富、“胚胎”与“机体”的关系,离开了思想与行为这对起点范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失去了这块基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大厦就无从建立。人们只有透过起点这个“窗口”,才能了解或提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内容安排以及范畴构架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的展开和体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是紧密联系着的。不同基本范畴的联系及其运动构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不同规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最本质的方面,因而它决定着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各个侧面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实质和相互关系。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的补充和展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过程与内在本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基本范畴和规律是统一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之间是互相包含、互相贯通的。一方面,规律包含了基本范畴。从逻辑形式上看,规律以判断来表达,基本范畴以概念来表达。判断离不开概念,规律离不开基本范畴。另一方面,基本范畴体现了规律。基本范畴及其关系的展开,就构成为规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体系一起,科学地概括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反过来又以一般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必要条件

篇3

1.认识和把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

整个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所构成的,这些范畴包含着已有的学科理论知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先前的学科理论知识凭借基本范畴得以凝结,通过基本范畴的展开而推导出新的知识,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内容不断扩展。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起着思维再生产的作用。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推演、概念的移植,人们可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特性、新关系,乃至形成新的范畴网。更重要的是,科学范畴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基石的作用。新范畴的产生往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框架形成的起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构架的转换会带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新变化。凭借基本范畴的综合和创新,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认识得以跃进到新的基本范畴体系,从而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带来全新的变化。可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是通过规范、精确的学科基本范畴而得到科学规定和充分展示的,人们正是通过学习和研究基本范畴及其体系来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的。

2.规范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首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规范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作为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这些特性和关系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导向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建立在对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材料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产物,并反过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由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联系,因而不仅能指导现实,而且可以把握未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指明方向。

3.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是一个整体,在理论思维过程中,只有以整体性的思维形式为工具,才能揭示其整体性。人们通过对成对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学习和研究,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各方面的规定性,产生、发展的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关系,综合成统一的有机体,予以全面地、详尽地进行阐述,达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的目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一系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和转化,才能在思维中完整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马克思曾指出,认识要达到主客观一致,需要走一条曲折的道路。这条道路概括起来就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第二条道路就是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道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把各个单一的、简单的规定性整合为“多样性的统一”,在逻辑上再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人的思维总是一步步上升的,经过基本范畴这条通道,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才能不断逼近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认识。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研究具有认识作用的根本所在。

(二)方法作用

1.是人们思维中概念辩证法的体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自身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的展开联系着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主观性,指的是其思维形式是主观的,是离开了具体对象的抽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客观性,指的是其内容是客观的,即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本质。正如列宁所说:“人的概念就其抽象性、分隔性来说是主观的,可是就整体、过程、总和、趋势、来源来说却是客观的。”掌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法,就是要剖析基本范畴的内在矛盾,把握基本范畴的推移、演化、冲突与解决,即基本范畴的辩证运动。人们的认识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运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反映在、表现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中,就是人们思维中概念的辩证法,即概念的矛盾运动。人们在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时,正是通过分析其基本范畴的矛盾运动,不断趋向于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运动规律的。

2.体现了认识运动中个别与一般的各个思维环节。

人类认识运动是由个别向一般(主要是运用归纳方法),并由一般向个别(主要是运用演绎方法)运动的。个别——一般——个别......以至无穷,这是认识运动的辩证法。个别与一般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环节,基本范畴中内含着个别与一般的两极,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一般”不如“个别”丰富、多彩,但“一般”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丰富的个别性在一般中保存下来,使基本范畴的一般比个别的总和包含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运行经历着众多的个别与一般的环节,才达到具体的一般。这就要求在认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客体时,不能运用空洞的、形式的一般性(范畴)。正如黑格尔所说,这种“抽象的普遍性”是不能深入生活的,只能达到无生命的、无精神的、不开花和无内容的普遍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如果离开了个别和特殊,就失去了生动的内容,失去了基本范畴发展的生命力。在21世纪,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崭新局面,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不断吸取、概括新鲜的、活生生的具体内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每前进一步,都是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新环节。

3.能激发思维的超越,不断丰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宝库。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确定性,否则就不成其为基本范畴,但基本范畴的确定性要与灵活性、发展性相结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永恒地运动着、发展着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会出现飞跃,基本范畴超越自身、否定自身,实现旧范畴向新范畴的转化。范畴方法中的飞跃是范畴的突破。人类认识史、科学史表明,由于范畴的突破、创新,会带来理论上全新的面貌。每一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旧范畴的突破、转化,新范畴的产生、丰富,都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注入了新的生机。

(三)构建作用

1.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理论形态上要求有一个各个范畴和原理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极其严密的逻辑结构。而这种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学科理论体系,只有从作为逻辑起点的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出发,才能一步一步地推演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最终构建成学科理论体系。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弄清楚了,实质上也就是把它的科学形态的基本“骨架”搭起来了,而通过这个“骨架”又反映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本质特征及其内容范围。因此,逻辑起点与学科理论体系的关系,是根据与表现、前提与结果、抽象与具体、贫乏与丰富、“胚胎”与“机体”的关系,离开了思想与行为这对起点范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失去了这块基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大厦就无从建立。人们只有透过起点这个“窗口”,才能了解或提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内容安排以及范畴构架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的展开和体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是紧密联系着的。不同基本范畴的联系及其运动构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不同规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最本质的方面,因而它决定着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各个侧面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实质和相互关系。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的补充和展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过程与内在本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基本范畴和规律是统一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之间是互相包含、互相贯通的。一方面,规律包含了基本范畴。从逻辑形式上看,规律以判断来表达,基本范畴以概念来表达。判断离不开概念,规律离不开基本范畴。另一方面,基本范畴体现了规律。基本范畴及其关系的展开,就构成为规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体系一起,科学地概括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反过来又以一般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必要条件。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双主体” 互动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张的是让受教育者在活动与交往中,自主地去接受教育者传递的信息,并通过自身思辨的过程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意识。然而,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仍存在着许多争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单一主体说。它指的是教师单一主体说与学生单一主体说。教师单一主体说认为教育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塑造的过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者,是主体,学生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而学生单一主体说则是这样认为,教育过程其实是学生认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过程。第二,双主体说。该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动教育功能的组织与个人。”按照这个定义,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则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也具有主动教育功能,因此,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第三,多主体说。该理论认为除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个体、群体甚至介体与教育环境等因素也具有主体的性质,也是可以成为主体的。以上几类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单一主体说否认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而陷入到片面中,双主体说与多主体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泛化了主体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内涵和表现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在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行为者,是具备主动的教育功能的组织或个人。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内涵便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定义演变而来的,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行为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将其视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实体。教育者,当其被认为是主体时,其主体地位体现在实施主导性。受教育者,当其也被认为是主体时,他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接受主导性上。受教育者是有主见、有思想、有实践能力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活动中绝对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能动地接受教育。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实体都视为主体,使这两个主体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是“双主体”思想核心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要实现和谐互动必须研究其主体性表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策划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必须要全面地理解教育目标,充分认识教育对象,熟练掌握教育内容,合理、科学地选择教育手段或方式,设计教育环节。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协调者。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其过程客观存在着一种序差,这样的序差便是从成熟的教育者指向正在不断发展的教育对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协调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教育者还应协调受教育者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激发者。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发展阶段与思想状况的基础上,然后将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同社会规范结合起来,并且启发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再将社会规范内化、践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和谐互动的实现途径

(1)平等交往。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和谐互动是一种交往行为。交往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有效途径,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功能。然而,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表现出强势的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以有经验的“过来人”自居,因此,给教育对象盛气凌人之感。从交往的角度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如果处于平等交往关系中,双方就必须遵守交往的各种规范与准则,相互履行相应的义务与责任,而且在人格上必须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在话语权上应相互承认,相互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互动的人际关系。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理论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重要研究内容,对近年来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进行及时整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克服该问题研究过程及内容的感性化倾向,是相当有必要的。其实自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起步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和探讨。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粗略统计,从989年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中直接指涉文化问题研究的论文有300多篇,专著、博士论文4部,有0多部专著进行了专节研究,这凸显出这一研究问题的现实价值。但是,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的研究热潮,我们更需要热问题冷思考,一方面,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内涵和逻辑结构,另一方面,要对其研究的重点和盲点进行反思,这对于推动这一研究的系统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总体审视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有的学者从文化底蕴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壤之中,并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中获得发展的文化动力。有的学者从文化环境的角度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就是指围绕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的文化要素的总和。进而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结构、特征、功能和运行等。有的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入整个文化系统进行思考,努力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大背景观察思想政治教育。有的学者是从文化整合功能视野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发挥文化整合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促使社会文化体系关系和谐、增强和提升社会自身有序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并进而讨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整合功能的路径选择。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系是一个由众多衍生功能组成的复杂结构,精神文化功能是核心功能,物质文化是作用对象、外显、载体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精神文化,发挥文化建设功能的外显和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物质平台。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引领功能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活动对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的文化的建构、塑造和导引的作用、影响、能力及其结果[7]。有的学者甚至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的概念,认为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品类所具有及发挥的作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人的本质与整体,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之力;它是教育者借助人性通悟而启发受教育者对生活意义追问与反思所形成的精神生产之力;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文化场力对人们的影响而激发出来的意志创造之力[8]。还有的学者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9]、高校网络文化视野[0]等角度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观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看做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内容有所交叉的系统,进而讨论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或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定场景中去看文化,或从大文化的特定场景中去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理论内容。这就忽视和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身的内涵和逻辑结构。而本文则试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身的逻辑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领域旨在回答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是什么。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概念为核心构成的一组概念体系,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性和专属性。要想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首先必须先了解文化的内涵。我国学者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将文化视为人类活动的结果和产物。我国学界的“文化”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广义的文化观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义的文化观是将文化定义为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观将文化定义为意识形态。在这里,我只认为最可取的是广义的文化观。广义的文化相对于“自然”而言,“文化”即“人化”,是人活动的成果及其活动的模式。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具体内容时,许多学者往往从某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进入这一领域,并研究其功能、特征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文化安全的关系等。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这种宏观和表层的研究,将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研究形式化和感性化,因此,需要从微观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进行理论建构。

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指: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的过程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的有形客观存在,其表现为看得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则、原则以及技术层次等。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中最表象的、为人感知的层次。这个层次即通常所讲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第一个层次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精神或价值以及这种精神内涵得以表达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及过程。()思想政治意识或者观念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这第二个层次是第一个层次的萌芽及其观念化。它承担着双重的任务:一是将社会总体文化精神转换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一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又表现客观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使客观文化发挥社会功能,即它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体系中输入和输出的双重功能。(3)运转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叫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手、脚、牙齿及其活动方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运转方式。这个层次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生存的方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调整的方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特点与功能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具体内容,推动本学科领域理论体系的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有差异性和流变性。不同个体和社会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评价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异中有同。同样,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流变性也不是毫无连续性的变动着的,而是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表现为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与其他文化是相互渗透和影响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也是不可分割的,道德观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有三大功能:认识功能、创造功能和践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功能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认识、了解、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人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表象的过程,而是能动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为前提的,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结构中才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创制、完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规范体系等的功能。创造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社会需要转化成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需要,并设计、选择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整方式,而后在社会实践中创制新的规范或者改变旧有的规范,从而达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目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学者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提出新的调整方法和方案,或者是吸收外域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精华并内化到现有的理论中去,从而达到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再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指导人们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推动其实现的功能。当人们选择某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行为的具体行为方式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及其评价便会参与决策的过程;当人们选择某项目标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便会做出相应的评价,从而决定取舍。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代视角之一,是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的统一。学界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希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能够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这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容及其逻辑结构的微观把握,它需要在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进行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学科属性和独特性。

参考文献:

周琪.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007,(8).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006:69.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006:397.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005.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J].理论学刊,007,().

王革慧.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J].理论导刊,007,(5).

[7]刘先进,李经纶.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领功能[J].求实,007,(5).

[8]李焕明.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05,(5).

篇6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

一些基层干部的理论素质偏低,由于欠缺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不能对官兵的思想政治进行系统的指导,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低。教育主体的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一定要加强教育主体的素质,加强教育主体的理论知识培训。基层干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提升期素质时应该分组进行培训,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大小进行分组。为了强化培训的效果,还应该组织教育主体对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进行交流,总结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才能强化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层部队的教育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形势,一些基层部队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过于死板,因此不能积极调动官兵的积极性,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基层部队一定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官兵加强自我认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针对性学习,自主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反思。另外,还可以开展士兵互相学习的活动,实行一对一的相互学习,由经验丰富的老兵帮带着新兵加强对自我的认识,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士兵也可以带领普通士兵学习,提高整体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

三.改善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应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在新时期,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的社会资源进行基层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士兵参观烈士陵园以及纪念馆等培养士兵的服务精神,在烈士陵园等地区进行现场讲课,提高讲课的实效性。另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媒体展示直观的信息,发挥网络媒介的作用,通过直观、真实的图片、视频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篇7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一)计算机素养的培养

人们普遍认识到,在教育目标中,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学校开设了大量的计算机素养课。在这一阶段,人们往往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独特的东西来看待的,游离在学校各科日常教学课程之外。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整合将计算机看作是思想政治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整合意味着在已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以便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标。因而,要用计算机来系统地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的系统,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这个系统。整合强调计算机要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强调计算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学习计算机;强调应当设法找出计算机在哪些地方能增强思想政治学习的效果,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

(三)全方位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传递工具的改变,整个信息传递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信息技术将改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将使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从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革。这种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将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机器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克服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形式,因而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成为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尺度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在学校中的应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也叫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解决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大多以演示为主;第二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思想政治学习阶段,也叫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阶段,这个阶段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而且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学。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整合阶段,也叫IITC(Inter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阶段,这一阶段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是更强调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整合问题,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较为理想的思想政治学习环境及教学、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它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将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新媒体和新技术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和依据。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更丰富的创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阅读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高效率检索式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的出现使知识的联结由线性的变成网状的,由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文字、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

四、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极大的限制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它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教育观念的不断涌现的状况。

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因在形式上具有代替教师讲课,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写板书,以电子教材代替印刷教材,实现网上学习,实现CAI学习等效果,因此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也成为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尺度。但仅仅用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必将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走向歧途。以计算机和网络化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中,有机地结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行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思想政治学习生活化以及终身教育的愿望的实现提供了保证。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必然。

总之,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的应用,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正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它将会大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面貌。

参考文献:

[1]王雪.网络与教育[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篇8

关键词:先进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6-0068-01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观念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观念、主张、看法、认识、信念等等,它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对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导的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否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从科学的角度看,我们的理念是否是来源于实际,是否是对客观真理的反映;从价值尺度来看,我们的理念是否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真正的代表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据这三个评判尺度,在对待如何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时,一方面,我们要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的一些过时的,落后的思想,保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做法;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的深化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多借鉴相关学科的一些新的思想、做法以及国外的一些经验,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合乎人性,从而不断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体现为先进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体现在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相一致,表达着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既包涵了党和国家的教育要求的先进性,也包涵了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这两方面要统一起来,不能够割裂开来,先进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密切贴近客观实际。且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奠定于最新的、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之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自身完善的要求。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意识、维权意识、独立意识等思想意识成为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应该真正的体现上述内容,以促进个体的不断完善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体现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现时代社会上的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等现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2006年提出的“八荣八耻”就很有时代性与时效性。这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根据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以人民群众的需要制定,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真正的反映、代表和维护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篇9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高校学生数量剧增,高等学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高校扩招之后,各高校都加大了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有些滞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人员严重不足,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常常忙于日常管理,无暇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一方面,一些高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选拔工作。首先,在选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时,对参与竞聘人员的全面素质的考察不够全面详细,还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全面,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选聘工作够不重视。其次,高校选拔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数量不足,教育部规定按1:120-150的比例配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但当前许多高校在扩招后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数量的增加,许多高校都是一个辅导员管理一个年级两三百名甚至更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辅导员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繁多,很少能抽出时间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许多高校不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培养不够,往往导致他们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够很好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仍然凭借经验或个人情绪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凭借灌输、说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不注重对大学生人性的完善和人格的塑造,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模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特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高校单一的依靠制度的管理方法越来越不被大学生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效果也无法保证。所以高校必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需要出发,综合运用符合大学生人性和发展的先进管理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目标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法是一种现代先进的管理方法,在管理目标的指导下,以管理对象为中心,把管理的预期成果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的科学管理方法。高等学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必须运用目标管理法,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并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给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制定具体的目标,之后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和管理活动。首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构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状况,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其次,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系,形成各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具体目标。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指导各部门、各单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使各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朝着已确定的目标顺利进行。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应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考核和总结,检查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实现情况,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研究确定解决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好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的单位提出善意的批评。运用目标管理法,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更有针对性,可以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各部门和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把质量作为管理的核心,组织成员全部参与的一种管理方法。高等学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可以广泛运用这种管理方法。就是要求发动和组织全校的所有部门和全体师生都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去,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技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引导和控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确定本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指标,然后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给高校的各级部门和人员落实质量责任,最后定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质量指标,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增强高等学校各级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高校各级部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三)自我管理模式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已经成熟,已经拥有了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目标,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各方面需要最了解,通过主动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以及与别人的比较,主动关注自身道德素质,自觉提高道德修养,改正自身的毛病和缺点,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变成一个主动的过程。自我管理可以激发大学生提高道德素质的自觉性,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所需的创新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组织主题鲜明的班会,通过同学们的自我认识和反省,以及相互交流,发现自己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不足,努力加以改正;支持大学生社团建设,鼓励社团开展有益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提高的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

三、小结

篇10

本文通过叙述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的深刻内涵,解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主要方向,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从而实现人本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培养成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的深刻内涵

第一,何为人本旨归中的“人”。在人本旨归的概念中,这个“人”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人并非完全是同一概念,这里所指的人,更重要的是在强调具有独立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个体,是指具有发展能力的“人”。对于人的认识,既要以相对性的眼光去看待,又要以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因为这里的“人”相对于其他的个体,具有其个性,是其他个体无法取代的,并且,人在社会中是不断发展的,在不断进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对于人本旨归中的“人”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第二,如何理解人本旨归中的“本”“旨”“归”。人本旨归中的“本”的含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根本、基础等含义,结合人本旨归整个词语的意思可以推测,这里的本,指的是人的本源和基础。而人本旨归中的“旨”有主旨、意义的意思,结合人本旨归整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将其理解为: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而人本旨归中“归”的含义则是指归宿、回归的意思,结合人本旨归可以理解为以人为本的最终归宿。那么,人本旨归这个词的含义就可以理解为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归宿。第三,人本旨归的实际内涵。从整体角度来理解,人本旨归的实际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将人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归宿,不仅要实现人文关怀,更要保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从而促进彼此的不断发展。二是指将人作为一切发展的基本动力,只有将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三是指以人为本,从人自身出发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人生的价值,而这些反过来又满足人自身的需求。可见,人本旨归是满足人实现自身价值需求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认识论意义。所谓认识论,指的就是人在对于某项事物进行认识时,需要摒弃主观的臆断,从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而人本旨归研究的认识论意义就在于,它从客观的角度对人自身进行正确的认识,强调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就是要将对人的认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肯定自我及他人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前景,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帮助他人发展,形成正确的自我发展观念。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价值论意义。价值论所指的就是对于某一事物的存在价值的客观认识。人本旨归研究的价值论意义就在于,能够站在人的角度上,客观地认识人存在的价值,并发掘人更大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就是为了能够将人的客观价值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人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不断发展自身的价值,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人本旨归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它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将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正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还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构建进行科学的结合,使两者之间既存在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化,并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完美契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人本旨归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观念

其一,人本旨归理念的深刻含义。人自身的发展性,使得人能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改变其思想观念,形成更为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教育的力量仅仅是一种外力,人自身的发展还是要立足于人的本身。也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站在人的角度去理解人,尊重人的个体意愿,促进人自身价值的不断发展,使人在社会中的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实现人自身的价值而得到思想上的满足。因此,人本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在改造人,更重要的是在发展人,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人本旨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依赖于生活实践。人自身的一切活动都处在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人只要存在于社会中,就要不断地进行生活实践。那么,对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离不开生活实践。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着的主体,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主体地位依旧不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就是强调了在人本旨归理念的引导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并且依赖于生活实践。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将大学生塑造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正确的人才。

(三)人本旨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其一,转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人本旨归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以往以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主体的观念,学生成了教育工作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则发挥着指导与辅助的作用。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大学生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转变教育的主体,是人本旨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观体现,也是当代教育事业改革的内在需求。其二,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道理,更要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这也是人本旨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多道理学生都明白,但其在思想上却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付出的情感还不够。而运用情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站在他人及社会整体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让大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能够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是回归到了人本旨归的最初目标和最终理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将大学生作为主体,以认识人本旨归为基本出发点,认识到人本旨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意义。并且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旨归理念将不断地被深化,形成更为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将大学生培养成思想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优良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

作者:刘炜 单位: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成立.人本观照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的构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2).

[2]王金宝.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3]虞崇胜.以人为本: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