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规律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设计规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设计规律

篇1

关键词:产品设计;简洁;易用;设计规律

0 引言

在当今这个批量化、多样化和快速化的时代,大量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复杂的产品随处可见。但盲目地追求多功能或复杂造型的产品,只会让用户感到疲倦、不知所措。相反,那些看上去毫无技术含量、功能单一、简洁易用的产品却更容易受到用户的青睐。其中,北欧、日本的产品中简洁易用的风格最具代表性。20世纪30年代后,北欧涌现了功能主义或现代主义的思潮,在建筑、家具、工艺品设计方面开始崛起。北欧现代风格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它更像是一种改良,具有包容性。它的设计简洁易用,没有明显的符号化特征,更具有亲切感。在日本这个比较具有包容性的国家里,其设计经历了从仿制到改良再到创新的发展过程。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如深泽直人,原研哉、柴田文江等。设计也被列为国际战略,服务日本制造业。日本重视人与物、人与自然的沟通,日本的简洁设计往往给人自然纯朴的感觉,在解决基础的功能后,让其更加真实,不会做刻意的装饰,给人一种简洁易用之美,让人融入其中。

简洁易用的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传达设计之美,亦可简化工艺降低造价、保护环境。在日常产品设计中,应根据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对产品进行优化,赋予产品新的生命。

1 简洁易用的产品设计规律

1.1 功能性简捷易用

日常家居用品首先需要做到功能简捷易用。功能的简洁易用绝不等于简单,功能简捷的产品设计是在保持产品精髓的基础上,省掉一些可有可无的功能,使得用舻淖⒁饬Ω加集中。现代主义认为功能决定形式,在设计中首先要注重产品的功效性和实用性,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简洁易用的产品在实现其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优雅的造型向消费者传达出易于别功能。在日常家居产品中,产品的功能性应该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功能简单易用,才会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在用户与产品间建立起友好的使用关系。

1.2 形体整体美观

日常家居产品还需要做到基本形态的简洁悦目,“整体意象优先”是在形态感知过程中基本规律。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产品基本形态发生在使用者视觉感知最早的阶段。第二,用户最初所感知的是形态、是整体而不是细部。第三,它比后续的注意力专注产品细节阶段具有优先性。产品的形态在视觉上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能只突出某个细节,具有整体性的产品往往更具有吸引力,而一个成功的产品首先要具有明确、简洁、个性化的整体形态特征,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

1.3 符合人体工学与认知心理学规律

产品的操作方式是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依据,设计师必须根据人体工程学与认知心理学规律,研究产品的使用方式及用户需求,使产品的预设用途与用户的需求相匹配。简洁易用体现为产品形态明晰、操作简单。因此,产品须按照人体相关尺度进行设计,同时使产品的功能操作要匹配用户的习惯。

1.4 细节生动规律

在日常家居产品设计中,细节是组成整体形态的重要补充,设计过程中,需要在一定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将产品局部细节做到恰当统一,使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具有一致性。细节部分的设计在整个产品的外观感受和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好的细节设计能够增强产品的美观效果。反之,则有可能破坏产品形态的统一性,使产品看上去杂乱,缺乏美感。

2 简洁易用的产品设计策略

对产品形态的设计是有意识的设计行为。对众多日常家居类产品的形态进行比较和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立体形态都是由简单的几何形态或有机形态抽象而来。建立产品基本形态的思维,运用相应的形态抽象重组策略能够大大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和美感。

产品基本形态须易于理解、易于使用,在进行产品形态模块构建时,根据产品的设计开发要求,选择规则的几何形体,如圆柱、棱柱、立方体、球等几何体作为产品形态,或者规则的仿生形体作为产品的基本型,运用抽象、重组、隐藏、转移、默认设置等方法对产品的外观进行优化设计。

2.1 从功能出发

简化设计的目的是为用户更加便利地使用产品。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明确认识,确定用户想要达到的目的,并排定优先顺序,删除不必要的部分,建立合适的模块。在下图的例子中,尽管我们经常被提醒在拔电源插头时要拔插头而不能拔电源线,可总有不少人还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除了小小的懒惰之外,不方便或比较吃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一些质量较差的插座则更是带来安全的隐患。Seungwoo Kim设计的“易拔插头”让我们用一根手指就能轻松地拔出电源插头。“易拔插头”的头部设计有一个口,正好可以伸进一根手指。手指勾住缺口往外拉,轻轻松松就可以将插头拔下来,而且还能保证我们的安全。在缺口里边还设计有蓝色的发光设备,在接通电源时能够发出柔和的蓝光,方便我们在黑暗中找到插头。插头中间的部分保留拉手空间,既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使用,又保证了产品的整体性。

图1

2.2 重组法

重组是使产品简单易用的一个重要设计方法,当产品较为复杂时,需要对功能和形态元素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用户识别和理解产品的功能,同时操作产品时也比较便利。设计过程中需将原来的设计方案打散,重新按照用户的认知习惯和使用习惯进行编排。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产品简化设计时,设计师会面临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如形状,尺寸、色彩、位置、层次等。从这些角度进行选择时,设计师必须要遵循综合利益最大化原则,合理地进行取舍,最终确定产品基本形态。在确定产品基本形态之后,再与其他的细节模块有机地结合,深入设计产品,确保产品的简洁性和易用性。

2.3 隐藏法

简洁美观的产品,通常外观光滑完整。这样的形态不但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在家用电器类产品的设计中,隐藏法非常有效。空调的出风口设计是这种设计方法的表达,将模块隐藏在舱盖或滑动面板下面,在空调运行时,出风口的挡板开启;当空调关闭时,出风口的挡板关闭,此时的挡板与机体合为一体,既给人一种简洁整体的美感,又具有防尘的作用。

2.4 转移法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另一种简化设计的方法就是模块转移,将不常用的模块功能转移到其他地方。在电视遥控形态设计过程中,通过研究发现,使用较为频繁的按键并不多,不常用的按键功能完全可以转移到屏幕上的管理软件中,利用这种转移法把遥控器上的按钮精简到只剩下几个最基本的按键,如播放和暂停键,这样有助于集中用户的注意力。被精简的按钮功能全部通过电视屏幕上的菜单来管理,遥控器本身则变得小巧可爱,简单易用。

2.5 巧用默认状态

默认状态是节省用户时间和精力的有效方式,运用这些默认的状态,可以巧妙地减掉一些不必要的用户操作。例如,将不倒翁的稳定平衡原理运用到牙刷的设计中去,不管以何种方式放置牙刷,最终它都会因为稳定平衡的原理回到竖直的状态。这种设计方法不仅消除了人们如何放置牙刷的顾虑,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趣味性和新颖性,非常便于使用。

3 结语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过于复杂的产品通常会让使用者望而却步,科技的进步促使人们的目光更偏向于简洁易用的产品,简洁的产品造型能使人放松心情、释放压力、降低疲劳。研究简洁易用的产品设计方法,对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制造成本均有⒖技壑怠

参考文献:

[1] 方漫.产品设计中的简洁设计理念研究[J].包装工程,2010(10).

[2] 吕文奎.产品设计中的易用性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04).

[3] 曾凡利.产品设计模型易用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4] 于东玖,吴晓莉.设计中易用性原则与情感的关系[J].包装工程,2006(06).

篇2

关键词:陶瓷产品;设计;审美

人类作为自然界中高智能生物,在漫长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改造着自然,完成了人类外在的“人化”过程,创造了人为世界的美;同时实现了内在的“人化”,造就了人类自身的心理构造、审美感官和能力。所以人类对美的创造和追求首先存在于造物的起始,而“设计美”正是来源于造物的过程之中。

在人类早期的造物活动中,对自然材料和工具的选择是从无目到有目的,从改造材料和工具再到创造材料和工具。在历经数十万年漫长的累积后,人类社会发展出源于实用又超越实用的美,并为以后的各历史阶段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类早期的石器工具的进步历经了由打制到磨制、由简单到复杂、由不规则到规则、由粗陋到精细等演变过程,体现了人类根据生存需要的实用性和由此产生的美从事设计活动的发展历程。是以整齐一律、对称平衡、和谐统一等美的形式规律和符合实用性需要形成的审美观念融入造物活动中。

陶器是人类首次使自然材料产生根本变化的创造物,与石制工具相比,它的创造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人类自觉的设计意识和对形式美的追求。陶器作为人类早期主要的生活器具,先民们首先追求的是陶器的实用性,其形态的改变取决于不同的用途——三足陶器受热面积大,利于煮熟食物,稳定的形体便于放置;尖底陶瓶上重下轻,接触水面时利于倾斜进水,插入泥沙地易于立置;陶器口沿、提耳、流等结构的出现,也主要是达到实用的目的。但人们并不仅仅满足于器物的使用功能,而是出于不同的观念在这些陶器上追求结构、造型与美观的统一。如马家窑文化中的敞口大耳杯收束的颈部与鼓起的腹部,构成了两条反向“S”形曲线,显得流畅自然、均衡和谐;在耳杯的表面饰以直线和折线的单复曲线,整个器形在流动中显得稳定,有一种井然的秩序感;腹部突出一鋬,又打破了整体流动的线性秩序,行顿自如,滞畅相谐。其实用的功能已经明显弱化,审美因素得到了不断的强调。原始陶器造型的变迁在材料特性和实用功能的制约范围内体现了无限的艺术创造,对后世陶瓷造型艺术的审美法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力求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方面对陶瓷产品设计的审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奠定了陶瓷产品设计审美内容的发展基础。

陶瓷产品设计的审美内容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方面,而且被融入了统治者和贵族阶层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意识。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为了满足统治者与贵族阶层体现社会地位和权力象征的需要,陶瓷手工艺者们创造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陶瓷器具,其造型和装饰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对于陶瓷器具在那个时代特殊的象征含义和规范等级秩序的社会作用的认识。这种观念始终贯穿于整个手工业时代的陶瓷产品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影响陶瓷手工艺产品设计审美内容形成和存在的重要因素。手工业时代陶瓷产品设计审美内容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其组成因素和基本内容。合目的性所体现的功能美,装饰艺术风格传达的形式美,以及多种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使陶瓷产品设计的审美内容具有有别于艺术美、现实美、自然美的相对独立的内容,并以追求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的审美功能高度统一的状态存在于陶瓷产品设计对象的创造过程中。

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手工业时代业已完善的统一格局。当时人们还没有找到一种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审美观,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出现了背离的脱节现象。而改变这种现象的途径是立足于肯定机器,追求符合工业设计规律的审美创造;艺术与技术在服从于机械生产的前提下实现新的统一;通过废弃传统样式和不必要的外加装饰,以强调几何造型的简洁明快,尊重结构自身的逻辑,从而促进了陶瓷产品的标准化和商品化发展,也促成了功能主义美学观的诞生,它的基本点在于从工业生产过程的合理性中找到了产品审美形态的决定性基础。现代主义运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探索。钢筋混凝土的简洁的现代主义建筑纷纷落成,钢架玻璃结构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几何形的产品更是充斥了日常生活,陶瓷产品设计的审美也从中找到了新的存在形式。

当功能主义发展到极至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形成背离功能目的的单纯形式化倾向,这种新的不平衡很快便引发了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的诞生,针对过于追求“简单”、“纯粹”、“干净”、“明快”的审美观念,提出了“复杂”、“折衷”、“丰富”、“含蓄”的风格主张,并影响了陶瓷设计领域的实践活动。作为对现代主义的修正和有机补充,后现代主义以注重装饰、文脉、传统、文化的面貌,再一次取得了设计审美中各组成因素的平衡,成为影响当代陶瓷产品设计审美内容的重要因素。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陶瓷产品设计的审美内容,一方面按照自身的成长历程,由被动的不自觉的创造,到有意识,有目的的运用,直到完善成为美学中的重要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内容;另一方面,受到社会发展和时代审美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经历着动态循环的发展过程。

陶瓷产品设计的审美具有应用性很强的特点。由于人类的设计活动是以物化状态实现的。所以陶瓷产品设计审美的研究范畴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文化领域中的美学问题为中心,包括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两个方面。同时,陶瓷产品设计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内容,又使得陶瓷设计审美拥有了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某些特征,体现在陶瓷文化价值和时代特征方面,构成新的美学研究主题。

陶瓷产品设计审美的组成内容决定了它特殊的研究范畴:即作为构成陶瓷产品存在状态的功能美、形式美;作为陶瓷产品形成的生产过程美,以及相对应的设计审美内容。

一 陶瓷产品的功能美

功能美是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功能的统一。陶瓷产品的美既来自外在形式的艺术创造,亦来自构成并影响这种形式存在的内在因素,那就是陶瓷产品的功能因素。

一切产品都是人们为一定目的,按照自己掌握的客观规律对自然物质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当产品实现它的预定功能时,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达到统一,人就取得一种自由;而能够充分体现这种统一的产品的典型形式,或者说是它的自由的形式,就表现出一种美,这就是功能美。在陶瓷产品功能美形成过程中,“合目的性”体现了陶瓷产品的实用功能所传达的内在尺度要求,即构成陶瓷产品的结构、材料和技术等因素所发挥的恰到好处的功利效用,从这一点说,功能美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特征。“合规律性”则表现了功能美形成的典型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积淀、选择、抽象、概括、同化、调节和建构,是体现一般规律的个别。以往的陶瓷产品如果具有良好的功能,这些功能所表现的特殊造型就会逐步演化成一种类的形式,由个别的状态积淀抽象为一般的规律,构成典型化特征以影响其他陶瓷产品功能美的形成。

然而,人们对于功能美的审美体验却具有直接性和超功利性特征。作为主体的人的审美标准的不同,使典型性的概念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到对功能美的各不相同的审美感受。人们在判断具体的陶瓷产品功能美时,往往受到典型性概念的影响,以普遍的一般的规律去评价这个陶瓷产品功能美的特征,这时,陶瓷产品的实际功能并没有参与判断的过程。如果经过使用,这个陶瓷产品所表现的合目的性功利效用达到了与其功能美特征相统一的效果,并为人们带来了某种需要的满足而使人感到愉悦,便形成了这个陶瓷产品功能美的创造。因此,陶瓷产品功能美的形成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也是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审美体验的辩证统一。

功能美作为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物质实体的美,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审美形态,也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审美形态。借助于功能美,陶瓷产品的形式可以典型地再现这一类物的材料和结构,突出其实用功能及技术上的合理性,给人以感情上的愉悦。另外,现代生产方式把经济、效用与美联系在一起,因此经济原则也成为形成陶瓷产品功能美的必要条件之一,体现在设计观念上,便是“好的设计是手段的节约”。

二 陶瓷产品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功能美的抽象形态,是指构成陶瓷产品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构成了形式美的基本因素,形式美是形式因素本身所具有的美,是对美的形式的知觉抽象。作为内容的形式因素往往是依附于一定的具体物质而存在的,它不仅再现着陶瓷产品实在性的内容,而且还象征着并暗示着某些观念的内容,但形式美却往往超越了这些内容而只保留了形式因素本身的性格特征和情感意蕴,因此它还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陶瓷产品的形、色、声等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所构成的形式因素是来源于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人类通过视听感官接受来自于它们的物质刺激,并能感受到审美愉悦,所以它们是具有审美意义的属性,是可传达和获得某种情感意味的属性。

由陶瓷产品形式因素组合而成的形式美,是需要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组织起来,才会形成。这种组合规律是陶瓷产品形式因素自身构成美的结构原理,在美学中称为形式美的法则。按照质、量、度的关系去研究陶瓷产品形式美规律可分为涉及量的形式规律,主要是整齐一律,平衡对称;一类是涉及质的关系的形式规律,主要是比例、对比、调和;一类是涉及度的关系的形式规律,主要是节奏、和谐。这些形式规律是经过生活和实践的沉淀、积累产生,进而被抽象化、普遍化而具有独立的精神意义。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空间感受和活动特征也不断改变,形式规律也相应发生着变化。

现代陶瓷产品形式美的重要特征在于以不对称和各种对比形成的动态秩序打破了过去的静态平衡,或以相对严格的对称取得新的秩序美感。

三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美

生产过程美严格说来是生产美学的研究范畴,由于陶瓷产品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生产主体、生产工具、生产环境和生产管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在陶瓷产品设计的审美中不可避免应具有生产过程美的内容,较之具体的细节衡量和科学性的考察评价,陶瓷产品设计的审美内容中对生产过程美的研究更加注重整体过程与局部因素的协调问题,以完成设计的物化实体为前提,运用美的规律,统合把握陶瓷产品生产过程中美的形式和特征。

陶瓷产品的生产工具就设计角度来说,应当属于产品设计的领域,因此,它具备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如由结构、材料、技术所体现的功能因素,由外观造型、色彩等表达的形式因素等等,而陶瓷产品的生产工具更加注重实用功能,以及与人沟通的指示功能、审美功能等功能因素。美的生产工具,除了拥有完备的质量以保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外,在人的使用过程中,还要具备由视觉、听觉、触觉引发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感受。现代产品设计中提出界面设计理论,便是解决这一层面的美的创造的手段。陶瓷产品的生产环境当属于环境设计范畴,是以生产的特殊和审美要求指导下的环境设计,其目标在于创造秩序、整洁、开敞、明亮、美观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如厂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色彩调和,通道宽敞,机器产品安置井井有条,并尽量控制和减少噪音……,厂区则绿树成荫,整齐清洁,这样的工作环境,能够使人从中感受到美的愉悦并提高身心的健康。

陶瓷产品的生产管理是对陶瓷产品生产的主体——人,及工具、环境进行统合,有效地组织安排的过程,它体现了生产的社会性特征。如何充分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自由创造精神,如何妥善地安排劳力,调配工具,使工序得当,供销适宜,流水线畅通无阻,构成一个效率很高,组织有序的良好管理氛围,是实现陶瓷产品生产过程美所必备的条件。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美是以上诸多因素共同体现的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的CI战略,便是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统合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共同创造企业总体形象美的战略理论,它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陶瓷产品生产过程的美和生产陶瓷产品的美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 结语

篇3

1.重复

这种构成方式主要通过不断重复同样的造型来实现。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中,重复构成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产品造型的重复排列、产品的按键、手机按钮等等。通过重复构成这一方式可以使产品具有高度的统一协调,从而使产品更容易被人们记住。而且一些按钮进行重复排列之后也更加容易使用操作。不过在进行产品的重复构成设计时,要注意方向和空间的变化避免过于单调乏味。

2.发射

发射也是重复形式的一种,围绕一个或几个共同的中心进行形状的排列组合,在生活中例如阳光光芒的排列、水花四溅的图案、绽放的花朵图案等等都呈现出发射的形态。发射这一构成方法的焦点十分明显,而且具有很强烈的光芒感,因此产品会具有很强的节奏感。一般灯具的造型设计会常常使用到发射的构成方法以实现更好地产品效果。

3.对比

对比的构成方法是使两种或多种不同特征相同属性的介质进行相互比较,从而使它们的不同特点更加突出。在自然界中,黑白、冷暖都是很明显的对立统一。对比这种比较方式,既可以是强烈明确的,也可以是轻微模糊的,可以进行简单地对比,也可以进行复杂化的对比。在不少工业产品的设计中,就运用到了对比的构成方法,从而使产品的某些特征更加突出,从而实现造型和功能完美地融合。但是在对比过程中也要注意产品的统一协调,避免过多对比而使产品整体观感杂乱。

4.特异

特异的构成方式主要是通过设计中一些不按照规律的设计来使产品的一些特点更加凸显。特异夹杂于规律之中。一个产品设计异的构成要素不应该太多,而应该放在比较显著的位置,从而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特异从根本上来讲也是一种对比,但是这种对比效果更加强烈,很容易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例如一些大型机床或者危险性较高的产品,在设计一些常用按钮时往往会选择更佳醒目的色彩和形状,从而方便人们的使用。

5.分割

分割是构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将整体分割成部分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例如报纸杂志的版面、房屋的吊顶、冰箱的空间,这些都是依据分割的原理进行构成的。现代的产品设计中也常常使用分割的构成方法,例如灯具的设计、家具设计、手机面板上面的显示屏幕、手机按钮的大小和比例等等,都充分利用了分割的原理。

二、立体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主要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产品的设计组合,是一个由分割到组合或者由组合到分割的过程。立体构成更加看重不同材料的研究,并且对立体形态的形式美进行深入的规律探索,从而使设计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立体构成是现代产品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中一些家具或者灯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立体构成的原理。

1.线材和产品设计

线可以很好地表达方向性,线材主要有两种,硬线材和软线材,而线材的构成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垒积构造、框架结构、伸拉结构等等。在进行产品设计中,有一些默认的规律,例如:曲线代表动、直线代表静;圆滑的曲线可以代表女性,硬直的直线可以代表男性。一些手机产品的边角采用圆弧结构,并配以亮色,很容易受到女性的欢迎。而一些汽车选择流线型的车型,简洁大方,就很容易被男性看中。

2.面材和产品外观

面的最大特征就是其具有一定的形态,很容易被辨认。面材主要分为曲面和直面两种构成形式,曲面富有变化而且造型十分丰富,而直面就显得更加挺拔有力,在产品设计中,面材主要运用于产品的表面设计,从而使产品更加具有充实感。

3.块材和产品造型块材作为立体造型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具有几何体和自由体两种不同的形式。自由体有非常广泛的体现,例如河边石块、海边贝壳等等。而在现代设计中,产品的设计更加强调统一整体的美感,例如1998年的苹果电脑外壳、华根菲尔德设计的台灯等等,都体现出简单大方的整体设计美感,充分体现了立体构成的完美运用。

三、色彩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构成是色彩设计的基础,通过一定方式的组合和搭配形成最佳的色彩关系,在产品设计中,色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呈现效果,从而对消费者的购买欲产生刺激。

1.色彩的调和构成和产品设计

色彩的调和构成主要是由两种或者多种色彩和谐的进行搭配,通过色彩的调和可以将原本对比强烈的色彩和谐统一的存在于产品设计中,根据产品的不同功能和要求进行色彩的调和,从而使产品更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色彩的联想和产品设计

色彩的联想主要是人们在看到某一色彩时会对其他事物产生相应的联想。在产品色彩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调节用户的情绪,从而使产品更好地表达出自身特点,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放松。

四、结语

篇4

设计驱动创新的研究对象是发达国家成功的设计密集型企业,在我国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的应用还需要重新审视,这就需要首先回答如下两个问题:一是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的设计创新实践是如何组织的。二是当设计要素地位提升时,设计、技术和市场的角色会发生哪些变化?技术变革理论认为技术变革往往也会引起组织变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需要有与之适应的不同组织形态,因此,设计实践的组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解释以上两个问题时就需要首先确定设计的角色演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创新组织模式,然后才能分析不同创新组织形态下的“设计-技术-市场”的关系。Perks和Cooper[9]对设计在新产品开发的角色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六个阶段,而设计差异化、设计作为新产品开发子过程和设计主导三个阶段在我国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较为典型,而且这三个阶段更能解释“设计-技术-市场”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本文采取混合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特别适合理解新出现的、主题不明确和规律不明显的现象,混合案例研究方法能够在案例对比过程中全面发现现象的规律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并有助于避免环境差异带来的分析误差。

由于设计在消费品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中表现更为突出,本研究把研究对象定位在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厨电企业是典型的消费品制造企业,因此选择设计密集型的厨电企业解释消费品制造企业实施设计创新的规律不失一般性。案例研究对象的选择遵循如下原则:一是企业重视设计,新产品开发中设计起到关键作用,已经把设计提升到战略地位;二是企业具有创新精神,他们会努力探讨产品创新转型升级之路,也将加强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三是选择同地区同类企业,集群效应影响的同地区企业更具规律性和整体性。

宁波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块状经济或企业集群十分显著,以宁波方太、帅康和欧琳为代表的设计密集型厨电企业的发展引起工业设计界的关注,其设计创新规律更能科学、准确地解释本文提出的两大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原则,本研究选择宁波方太、帅康和欧琳作为案例分析对象。

2.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问卷调研,经过专家咨询、头脑风暴确定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然后把问题集中在非结构化的调查问卷中,深入三家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形式采用现场访谈、email发送问卷和电话访谈等,总共发送问卷100份,回收问卷后进行整理,得到有效问卷82份。二是其他形式的调研,包括网站、中国期刊网、企业内部刊物和企业颁布的战略性文件等。数据整理工作分为三步:首先,整理问卷调研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第一手资料,在对问卷编码后,把问卷的每个问题,都填写在事先制定的表格中,就形成了针对每个问题82种不同见解,这些不同的内容整理在一起有利于从大量定性内容中提炼主题,发现规律。其次,其他形式调查资料属于第二手资料,采用关键字检索的形式确定主题,从中发现主要规律。

3研究发现

3.1基本设计行为

分析方太、帅康和欧琳三家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重视设计,利用设计引领消费,进行市场开发,成功完成设计创新战略的实施。这主要表现在:重视设计文化建设,方太和欧琳制订发展产品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并资助和举办多届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设计中心向企业员工不定期征集产品设计方案,颁发奖励基金;关注设计师培养与交流,企业邀请和聘用有经验的设计师,帅康2010年与德国优秀设计师合作,为帅康的产品设计注入经典时尚理念,方太和欧琳也聘用了国外著名设计师,并以他们为核心组建新产品研发团队,本土设计师学习了先进的设计经验,企业近几年也连续获得IF奖和红点奖(工业设计界的“奥斯卡奖”);重视产品设计投入,为了能让产品设计顺利进行,帅康把设计中心设置在上海,便于与国外设计团队的交流,而方太则每年投入营业额的3%进行产品设计研发,不仅创建了相应的设计中心,而且每年设置百万元的设计奖励。

3.2研究结果

虽然方太、帅康和欧琳的产品创新战略发展轨迹不同,但设计在产品创新中的角色先后经历了设计差异化、新产品开发子过程、设计主导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和特征表现,只不过在某一特定阶段,某种角色特征更加显著。

(1)设计差异化阶段。方太、帅康和欧琳是传统的代工生产企业,当企业意识到需要进行自主产品研发时,产品设计逐渐被引进来,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最初受到企业资源限制,产品设计仅实现产品差异化的功能,企业创新行为完全由市场拉动,消费者对产品样式、功能的偏好以及市场需求信息成为决定新产品开发的核心因素。设计处于新产品开发的边缘地位,设计师地位低下,很多设计工作由工程师完成。设计差异化阶段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如图2所示,总结其特点如下:首先,该阶段的创新行为是市场拉动的,市场专家(或企业高层管理者)在新产品研发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高层重视市场信息,也参与到市场信息的获取和交流中,因此市场需求知识由市场人员和企业高层负责获取和理解,技术工程师起到知识中介的作用,他们从与市场专家和企业高层的交流中获取市场需求知识,自身很少参与到市场中,技术工程师的作用是负责把市场知识转化为产品功能,而此过程大多采用模仿创新的形式,很少进行自主的技术研发。其次,技术工程师的责任范围较广,除了产品技术应用外,还负责产品设计、产品加工制造、对内(加工制造部门、市场部门和管理层)和对外(供应商)进行产品信息交流等,甚至还参与到产品销售中。最后,设计的目的是产品差异化,企业雇佣少数设计师,隶属技术研发部门,缺乏培训、交流的机会,设计任务偶尔由技术工程师兼任。该阶段显著的特征是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以市场现有产品为基础,设计师与工程师进行模仿设计和功能改进。

(2)设计是新产品开发子过程。设计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工具,方太、帅康和欧琳作为典型的代工生产企业,在培养核心能力向原始品牌制造商转型过程中重视产品设计,标志着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设计时代”的到来。该阶段是技术推动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条件对于理解市场需求信息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产品设计已经从“埋没”的角色发展成为技术研发的重要的阶段首先,该阶段是技术推动的创新行为,新产品开发崇尚新技术,甚至新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完全可以开辟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市场机会,技术工程师和设计师在新产品开发中有了明确分工,他们是企业与外界交流的中介。其次,设计在技术创新的地位等同研究和开发,它作为独立的功能出现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设计师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具有特殊的技能,设计师的工作形式发生变化,他寻求与技术工程师、市场专家和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最后,市场信息从整体主导新产品开发转向局部影响产品开发,消费者爱好、市场需求渗透到新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各环节中,市场专家在分析市场趋势时也会考虑企业的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能力,但他们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过程中,此时技术工程师和设计师与市场专家合作,创造一种技术和文化氛围对新产品理念进行宣传。

篇5

关键词:结构设计;产品设计;造型;功能;形式

中图分类号:TQ1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8-000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产品的设计以其从未有过的力量变革着人类的生活世界,新的产品以暴雨般的规模被量化生产出来,系数显现于世。产品是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主体要素,可以说,我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主要是由产品构成的环境。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没有哪一天不与产品发生着联系,没有谁能离开产品的世界生活。包含现代技术的产品充斥着整个世界的大街小巷,相应被带动的新的设计方式层出不穷,一种新的设计形式越来越受到设计师和消费者的青睐。这就是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出现一方面使得技术得以造型化显现,另一方面形成了新的产品造型表现形式。产品的结构设计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产品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究结构设计与造型的结合就不能不提及到以结构为核心范畴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作为产品设计与产品结构中间环节,是将美学原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媒介。可以说,结构设计是结构参与产品造型设计实践活动的体现,它使结构造型化、审美化、直接体现了结构的实际作用。但是,生产加工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把目光集中到了结构本身上来,以结构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设计师越来越多。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研究结构美是将美学原理应用于结构设计上,从结构设计视野中的结构美研究重点在结构美所包含的价值问题。现代科学技术在设计产品中产生的美具有特殊性,它是一种技术手段在对象物上的反映,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功能并自然流露出来的,为人们所感受,合秩序、合规律的审美愉悦。但产品设计的概念必须和对象物结合才能被表现出来,而对产品的功能、形式和工艺材料等方面的规定则是如何表现结构设计的具体形式。

结构设计与传统产品造型设计所创造出的造型美有所不同,结构设计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本身的科学技术的特征及表现形式。产品设计总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的,产品的功能和造型的先后问题,一直是设计师讨论的焦点。而结构设计是让功能和形式合理的统一,抵消一直以来的谁是主导性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功能和形式和谐的统一才是现代产品设计中结构设计和造型结合的本质特征。现代科技技术给产品本身增添了更多的价值,这些价值着重体现在产品的功能中。如果设计一件产品能满足一种或多种功能时,这一产品就具有实用。这种实用的物化形式表现为: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功能使消费者得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同时,通过产品的造型、色彩和质感等外观表现手段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产品的科技技术作为充实而有光辉的东西为人所体验。而产品的科技技术的在产品上的物化形式是机械结构和电子元器件组成,这个领域在之前的产品设计中是不被造型设计所涉及的,属于结构设计的范围。由此可见,现代工业产品的结构设计与造型的结合产生是必然的。现代工业产品的结构一定条件下应当被视为一种美的形式,并加以利用。虽然产品的结构是基于产品实用性的,但这种实用性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成造型美。产品通过有效性与合理性的结构和材料加工结合,使之符合美的规律从而转化为造型美,此外,通过机械运动中美的自然流露也可以产生造型美。

在现今的产品设计中,结构设计的价值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结构本身的实用性,结构设计给产品带来的审美价值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产品的造型美是产品设计的物化形态,通过消费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接受到产品外观的各种信息,然后对产品产生审美体验,从而,获得造型美的享受。当然对产品的造型美主要是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的。而产品的造型美正是产品造型与结构之间的一种合理关系的体现。换句话说,结构设计除了实用外,也同样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好的审美。工业产品通过产品结构的设计达到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能力,并时时刻刻向消费者传播审美信息,满足、激起和升华它们的审美需要,并促使审美需要变成消费需要。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这不仅为了这些产品的新属性,而且为了满足审美需要。产品的造型外观主要包括形态、色彩、材质这三个方面,如果一个产品有夺人眼球的外观,必然会吸引消费者去购买。任何一类产品的外观可以有很多种,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选择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外观方案,设计是连接品牌和消费者的一个关键部分,设计在令差别富有意义和被商业及创新认识认可上也成了一种关键驱动力。

结构设计是一门学科,设计师对结构设计与造型结合的研究刚刚起步,结构美有助于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和完善,以结构美为设计目的研究与消费者的关系,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并且抵消常态化的死板的结构造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结构的合理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结构美本质的研究,可以使生产者和设计者从中找到灵感,运用结构设计内在规律,实现对更美更人性化产品的开发和创造。从而,既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让消费者真正享受了结构设计带来的优秀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2.

[2]黄毓瑜.现代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张剑.情趣的设计世界[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产品设计 文化传承

产品设计是工业产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植根于文化土壤,传承着文化理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结合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产品设计专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商品经济的浪潮面前,机遇和挑战共存。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国制造”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既有利于推动传统民族文化同现代产品设计的融合进程,也有利于促使中国的工业生产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其包含内容

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发展,因而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文化,既体现在物质载体上,也体现在精神文化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出来的、为人们所传承的、能反映出中华民族特色的、意蕴深厚的文明结晶。

现代人们所谈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的,强调的是在中国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其中不仅包括龙、凤、鹤、龟等动物类元素和梅、兰、竹、菊等植物类元素,也有唐装、旗袍、襦裙、肚兜、绣花鞋、丝绸等服饰类元素,还有古筝、二胡、琵琶、唢呐、芦笙等乐器元素。此外,书法、印章、竹简、国画和壁画等艺术形式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素材宝库和灵感来源,它们对产品设计行业的影响极为深远;中国结、瓷器、紫砂壶、如意、铜镜等器物类元素的外形,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其应用也极为广泛;剪纸、对联、刺绣、泥人等民俗类元素不仅富于艺术美感,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最后,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更是重要的思想文化类元素,在现在也依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对于现代产品设计,这些传统思想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二、在产品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几个原则

(一)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规律和特点

从表现上看,中国传统艺术多取材于自然,其审美取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思与境偕,意与象通”成为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审美标准。从内在出发去探析,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多带有婉约而朦胧的风格倾向。要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就要深入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规律和特点。如果设计者只看到表象,以符号堆砌为美,则只能在作品中表现出传统的外形,而失去了重要的神韵。因此,设计者要坚持学习,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对传统艺术的鉴赏和吸收能力。相关书籍资料的阅读、整理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粗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较深层次的理性认识,设计者才能在创作中实现传统文化同现代产品设计的沟通和互补,进而完成传承历史、服务社会的设计目的。

(二)立足于当下,与时俱进

产品设计建立在当代社会的现实基础上,时代性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能促进产品设计向着更加实用、更富于美感的方向发展。设计者既不能为了应用传统文化元素而牺牲产品性能,也不能为了追求功能而放弃对文化内涵的探索。

以人为本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思想之一。产品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因此,产品设计必须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无论时代如何变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会有一个稳定的文化骨架,在这个基础上,设计者要了解并尊重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并以此指导产品设计。只有这样,产品设计才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被赋予更强劲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较为理想的份额。

(三)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节略语,具体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将西方先进科学经验作为辅助,建设并发展自己的学科。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固步自封的,学习各种文化体系的长处,并将其加以吸收利用,能够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产品设计是来源于西方的一个综合性学科,因此,设计者应当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思想的引导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从西方较为完善的学科系统中获取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精华,进而在产品设计中促进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

二、思考和建议

(一)现代平面设计应首先应用传统文化的“形”

在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当中,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多样的文化形态。现代的设计者对这些文化形态进行了分解和重构,从而将产品的结构功能同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在一起,赋予产品全新的形态。需要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形态的利用不仅是指在产品的外在形态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和拼贴,更多是指在重组的基础上将工业生产同艺术创造融合在一起,使产品设计同时满足多种诉求。比如现代平面设计中对剪纸艺术的模仿和运用。剪纸在我国的多个地区都有流传,样式各不相同,但镂空的艺术特点是一致的。在产品设计中,如果设计者只是借用剪纸的图案,则会显得单调和苍白。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采用镂空的艺术方式,将剪纸艺术中最为典型的时空造型法应用在设计里,进而将剪纸的形态进行分解和重组,赋予创作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对传统文化的多层次创新,能够充分挖掘出“形”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除了模仿,在“形”的基础之上,设计者还要学会进一步创新。以传统建筑、乐器和服饰等器物类元素作为原型,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造。在造型上,传统器物的整体形状、色彩、装饰图案以及材质等特征,都可以进行变化。通过缩小或增大原有的比例,可以在保留整体的基础上赋予外在造型以新功能。根据功能需求和现代审美观念去改换材质、装饰和色彩,能赋予原型更加浓厚的时代气息。通过抽象化的再创作,原型中的整体或局部特征能被提取出来,再加入一些现代化的设计元素,就能构建出新的产品造型。比如联想集团在2008年推出的“祥云”笔记本,在整体的色彩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漆红,典雅的金色云纹来自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云彩形象,在经过变化和调节之后显得富于匀称的韵律和现代美感。在该款产品的设计中,设计者成功运用了中国传统元素的“形”,并进行了创新,使之成为一款兼具历史气息和艺术美感的珍藏品。

(二)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还应注重“神”

以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其中,儒家崇尚美与善的高度统一;道家主张“天人合一,效法自然”,其核心来自于自然规律;佛教则自成一体,向善去恶的伦理道德标准深入人心。受这些思想流派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艺术更重写意,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其中的“神”是指艺术家的思维观念以及艺术品所带有的精神气韵。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的“神”,是对“形”的延伸和发展。如从全球388个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的北京奥运会火炬,其主题元素是承载吉祥如意美好祝愿的红色。在科技的支持下,火焰如同凤凰一样燃烧着运动的激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喜迎奥运的喜悦之情传递到世界各地。在设计思想的层面上,北京奥运会火炬传达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儒家观念;在人文内涵层面,“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通过传统思想同现代设计艺术的交融,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展示出中国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设计作品。

(三)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在产品设计上,德国、日本以及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大都选择了将本国的文化内涵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的设计方向。向这些国家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有助于改善中国产品设计的国际形象,促进中国的产品设计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中,德国的产品以严谨和精确闻名于世界,德国设计师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理性化、高质量和功能化的设计理念贯穿在工作的始终,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及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都值得中国设计师学习。在传统文化上,日本同中国渊源颇深,他们的产品设计常常表现出东方所特有的艺术感染力,鲜明的民族视觉符号被简化,富于传统绘画美的设计风格表现出精致和简约的艺术魅力,这种从传统素材中提取关键元素并加以抽象化、图形化的处理方式,对中国的产品设计启发良多。意大利的产品设计则更多地表现出了热情、自由、奔放的气息,意大利艺术家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设计态度,同样值得中国设计师去了解和学习。

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关注也越来越多。用产品设计承载传统文化,创作出同时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并带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设计作品,不仅能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能更好地宣传产品的设计理念,提升商业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中国现代平面设计不仅要应用传统文化的“形”,还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神”,以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陈原川.中国元素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郑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考试周刊,2008(7).

篇7

关键词:设计方法;专业教学;运用

我们都知道,工业产品新颖的外观、创新的设计理念、低碳环保的制造结构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日益凸显的这种趋势促使企业在着手进行新产品开发时把面向产品的外观创新性、造型完美型、低碳环保等方面设计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也迫切要求设计类大学对产品设计的教学有进一步的新突破,从而在新的竞争中提高自己的企业形象、产品设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一、设计方法学

设计方法学是研究产品设计规律、设计程序及设计中思维和工作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在总结设计规律、启发创造性的基础上促进研究现代设计理论、科学方法、先进手段和工具在设计中的综合运用。对开发新产品,改造旧产品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二、如何运用设计方法提升工业产品专业教学质量

要着实提高学生工业产品设计的能力,就得灵活运用设计方法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研究解决工业产品设计问题的逻辑步骤和应遵循的工作原则。产品设计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基本过程,如:设计问题分析评价综合方案系统设计。同时,还需要重点训练产品设计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提高,在共同学习和研究中找到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类比法,引导学生异中求同、同中见异,培养学生觉察能力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但并非杂乱无章。它们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对应与类似。有的是本质的类似,有的是构造的类似,也有的是形态、表面的类似。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用类比法即可得到创造性成果。例如:给出系列飞机图(达·芬奇设计的扑翼飞机、莱特兄弟的双翼飞机、隐形飞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再进行分组讨论,将他们的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并得出正确的分析。

2.缺点、希望点列举法,引导学生创新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

当发现了现有事物、设计等的缺点,就可找出改进方案,进行创造发明。工业设计中改良产品设计,就是设计人员、销售人员及用户根据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设法提高其价值。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使其在产品设计中找出缺点,创新改进方案呢?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运用缺点、希望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是围绕现有物品、设计的原型,是一种带有被动性的技法。而希望点列举法则可按发明人的意愿提出各种新设想,可不受现有设计的束缚,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型的创造技法。

例如:在学习家具产品(沙发)设计中,我们可以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当前人们对家具产品的一些期望、商家的要求等,然后制订改良方案。(1)问题的提出。收集商家意见和人们的期望,他们希望产品安全耐用、外表美观、风格独立、价格便宜、舒适性强、实用性强。(2)问题的分析和定义。根据商家和人们的意见,总结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对产品不满的原因在于:材质差,不耐用,例如木质蛀虫等;外表古板,没有选择性;没有独特的风格,又不能变换;优质沙发价格普遍昂贵。(3)希望列举法(概念设计)。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改良设计:底座选用上等木料、实用钢、弹簧等材质;鸡腿脚行,造型优美,又便于打扫卫生,沙发套可用多种布料拼凑成客户喜欢的图案,增强美观性;根据整个装修风格制订边框花纹和颜色,边框根据客户意愿再进行添加;选择同类款项的沙发定期设计,从节约材质、时间等方面来节约成本,降低价格;靠背成拉点设计,增强人体颈和腰部的舒适度,靠垫双面设计,可以换摆法和心情;靠边设计灵活扶手,单人位可旋转,整个结构可以随意拼凑成床等,方便实用。(4)通过对沙发进行的改良设计目前已经广泛实用,同时也证明这些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由此可见,产品创新设计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更多的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指导学生详细运用缺点、希望点列举法,创新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篇8

成本包括企业生产成本和消费者购买成本,它决定产品定价的合理性。按照消费心理的规律,产品定价应该略低于顾客心理价位,但能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值得指出的是,消费者购买成本不仅仅是在购买时的货币支出,还要计算其时间成本、体力和精力消耗成本,以及购买风险。为适应市场求新求变的要求,提高产品功能与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借以提高产品价值已经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而产品价值的确立,往往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4]关注产品设计、生产成本,并将产品成本始终作为影响设计的因素,是一个设计师逐渐成熟的不可或缺的过程之一。如英法联合研制的协和超音速客机(图2)[5],从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上看,无疑是极其先进的。波音、空客飞机的速度约为音速的80%,而协和这种超音速飞机,速度则达到音速的2倍,被称英法称为“完美的大鸟”,从法国巴黎或英国伦敦飞到美国纽约,仅仅用三个半小时。看着协和又尖又长的机头,我们不难想象其突破音障飞入高空的英姿。但是,并非所有高新技术的生产转化都能开拓和占领市场。市场有着自身的规律,领先的技术仅仅是为挺进市场创造了条件,要得到市场的认同,还需要具备成本、价格等方面的优势。由于协和飞机在研发时受60年代技术水平的限制,因此存在三大致命的问题:一是高油耗、航距短。协和飞机在飞行时每小时要消耗20.5吨燃油,而它的燃油满载量是95.6吨,这么高的耗油率导致它最大油量航程7000多千米,而最大载重航程仅5000千米。所以跨大西洋飞行只能勉强完成,对跨太平洋飞行只能“望洋兴叹”,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二是载客量偏小,运营成本较高。协和飞机标准客座为100个,最大客座为140个,从而降低了它的经济性。三是起落时噪声太大,致使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不让它起落;并且协和式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会产生音爆,所以被限制超音速飞行不得在大陆上空进行。协和飞机巨大的研发成本和极其昂贵的运营成本,使得航空公司无法提供相对合理的机票价格,协和飞机成了只为极少数人服务的豪华客机。航空公司赚不到利润、难维持高昂的运营成本,最终导致了协和公司的破产和协和飞机的停飞。英法联合研制的协和飞机虽然技术上先进,但是研发成本、生产成本、运营成本昂贵,违背了产品设计和产品进入市场的基本经济规律,尽管其背后有英法两国政府财政支持,最后其退出市场却是必然结果。

二、CONVENIENCE(便利)——新产品的使用便利

4C理论强调企业要更多考虑顾客的便利,在制订销售策略时不能只图自己方便,要让消费者在购物时享受到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带来的便利。便利是客户价值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产品设计更是如此。便利,即所谓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使用方便。如果说产品设计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的生活方式,那么首先是从便利开始。20世纪60年代,著名设计师奥拉夫•贝克斯托姆为芬兰菲斯卡(FISKARS)公司设计的菲斯卡O型剪刀是芬兰设计的一大杰作。简单而独特的设计为剪刀制造带来了革命性进步,既有雕塑感和有机造型,又巧妙地结合了人机工程学原理。(图3)[6]此外,菲斯卡的园艺用品花枝剪和树枝剪的手柄亦应用了人机工程学,使用起来省力轻松。剪头的材料是高碳不锈钢,不但易清洗耐腐蚀,还有效减少了摩擦,菲斯卡因此荣获德国汉诺威国际工业设计奖。

三、COMMUNICATION(沟通)——设计师与顾客的沟通

如今,新型企业的发展通常建立在与顾客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企业积极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要在沟通中了解各户的需求,从而达到企业与客户能同时实现各自目标的通途,而不是企业的单向促销。如果说销售需要沟通,产品设计师更需要在产品设计之前了解顾客的困难,了解顾客的想法,了解顾客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设计的出发点。丰田全新威驰是针对中国市场的新款车,设计师松田健本着回归起点的研发精神,在研发之初就亲自率领团队多次造访中国,真正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并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改进,其护照上有28个中国通关印章。松田健拥有20多年的商用汽车设计经验,他很清楚一款成功的车型设计是站在消费者的需求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的。通过与客户大量的沟通,新威驰提高了设计的品质和针对性,并决定在不降低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整体售价,在7万-10万元乘用车市场中,新威驰克服竞争压力,使企业与客户实现各自目标,从而受到消费者欢迎。(图4,2014款丰田威驰)[7]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在开发设计新产品时,是如何重视与顾客沟通的。

四、4C概念的典型案例

前面分别就4C,即消费者、成本、便利和沟通四个概念结合设计实例加以说明,事实上,任何成功的产品设计都不是单一元素的成功运用,而是综合元素的运用。在圆珠笔诞生之前,人们一直使用19世纪发明的钢笔。钢笔虽然可以循环使用,但是需要不断地补充墨水,把手弄脏和漏墨水是常事,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的确不方便。1938年,匈牙利记者拉兹洛•比罗完善并设计的圆珠笔解决了所有问题,在一个透明的细管子中装上黏稠状的快干墨水,笔尖上安装一个小圆珠子,书写时墨水就能够均匀地滚压流出来,形成书写痕迹,非常便捷。现在已经有各种颜色的圆珠笔来满足使用者的书写要求。事实上,在此之前,从1888年以来,已经先后有美国、英国、德国人尝试过圆珠笔设计,他们的目的都是要给人(Consumer)带来实用方便(Convenience)的低成本(Cost)书写工具,而且先后有两位记者介入这项工作,分别是美国记者约翰•劳德和匈牙利记者拉兹洛•比罗,这说明设计者本人就是产品使用者,即顾客。这种产品和顾客之间的早期沟通(Communication)早已完成。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使用圆珠笔,好的产品设计就是这样,它是真正为消费者着想,低成本,使用方便,并且在设计之初就完成了和顾客的沟通。好的设计产品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经典。

五、结语

篇9

关键词:生命力;形式美法则;艺术;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79-01

一、从艺术作品看生命力的体现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统一与变化、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如何将形式美法则应用到设计中就显得极为重要。

我们可以先从艺术创作中去探究生命力在形式美法则下的运用。因为形式美法则在绘画艺术中比较容易体现。比如吴冠中先生的水墨巨作《高粱》,在这幅作品中作者就含蓄的表述:“今用巨幅墨彩追忆高粱正红的壮实华年,果实、秆茎如铜锤铁臂,一味冲天,叶如飘带,似舞、似歌、似泣,我想表现乡土庄稼汉的壮烈生态,也许倒透露了人生的风景”。

纵观吴冠中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每件作品中都有点、线、面的运用,而且将点、线、面、体等各种元素和谐的融为一体。他的水墨不管是粉墙黛瓦的江南人家,还是垅高坝长的北原风景,都给人一种清新放怀的感觉。无论是水墨还是油画,都是作者性情的自然流露,充满着一份平淡的诗意。一副好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正如有了灵魂的人一样,有着自己思想。殊途同归,我们是否可以此为鉴,将生命力的体现运用到产品设计当中,把没有生气的,呆板的东西当做有生命力,有故事的人、事去进行设计,注入新的思想、灵魂,那么创作出的产品必将是一件充满活力的佳作。

二、从产品设计中看形式美法则的新应用

工业革命以后,消费主义思想的影响日趋深远,设计师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关注产品的消费价值和社会地位价值,而忽视了产品的内在审美价值。这就导致了产品的冷漠性,同时也使得设计态度变得麻木。由于产品缺少活力、生命力,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减少了精神上的享受,大大缩减了产品的使用周期,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长期伙伴,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就成了设计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从产品的实用性出发,使产品的结构,功能趋于完美;另一方面,从产品的造型出发,包括材料、色彩等,使产品具有生命力,体现一种能够与当下审美观相对应的美感,极大满足用户的精神享受。这就要求设计师以及高校的学生熟练掌握形式美法则并从新的角度将其应用到产品设计创作当中。

1958年,丹麦著名设计师保罗・汉宁森设计了PH Artichoke 吊灯。汉宁森采用不同材质的反光片来营造各种光源的环抱的效果。PH灯是一组很复杂的反光板围成一个松果形式的灯,这些反光板形成了漫反射、折射、直接照射三种不同的照明方式,并且灯影具有很优美的氛围,让毫无生气的灯具变得像有生命力正在生长的松果一样,使整个作品活了起来。

日本工业设计大师柳宗理设计的蝴蝶椅同样将生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把椅子因为用了两片翻飞的木片组合而成,所以叫做“蝴蝶椅”,但它更像观音展开佛手,温柔的承托着我们的身躯。看到这把椅子,就好像看到了“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设计师将中国美好的爱情传说与简约而有个性的造型相结合创造出爱情蝴蝶椅,使传统办公环境中的办公坐具由古板变得有生命力,让我们办公时多了一些活力。1957年此椅在米兰设计大赛获得金牌,并被纽现代艺术博物馆与巴黎卢浮宫相继永久馆藏。

三、结语

一个成功的设计,其背后必定有着某个别样的故事,或是蕴含着某种文化精神,它们都是生命力的体现。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消费者追求的已不单单是产品的物质功能需求,而更趋向于精神层面的享受。设计越来越成为一种语言,通过产品来表达一种思想,歌颂一段情感,激发人们深藏心底的美妙,正如“商品的设计本身并非只是针对消费者或是用户的需求,它更想表达的是设计师与消费者在情感上的沟通。”为了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寻求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共同理想,并在此前提下赋予产品新的价值,就需要设计师通过产品来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为了拓展产品内涵的品质,让生命力有着更好的体现,设计师还必须结合消费者的情感,使产品在被使用的各个阶段都能跟使用者的生命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如此,产品本身才会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品的外观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公司发展中对产品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在以往产品设计过程中,可用性是唯一的要求或者是特征,但目前消费者对产品的希望,更多是能够满足其视觉感染力,能够满足其各种需求,用户体验成为了产品设计的重点,并逐渐发展成为未达到用户体验价值,牺牲其余要素的程度。对于一名产品设计师,必须向艺术家一样思考问题,灵活的运用各种具有想象力的创意,将艺术思维转化为实际的创意。在进行新产品设计或产品新功能设计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强的艺术思维。可以说,艺术是产品设计的灵魂,需通过设计诠释。

二、艺术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运用的构思

艺术是具有生命的,需要有目的的表达某种情绪。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会引起观众的某种反映,都可以牵扯到观众的某种情绪。作为产品的设计师,需要能够理解通过视觉影响情绪的作用,怎样去选择视觉设计,对情绪造成何种选择,这样才能更高的发挥产品的优势。因此,怎样选择设计,需要根据用户如何打算使用产品,以及用户对产品的感觉作为重要的依据。在产品设计中可以运用艺术思维,但用户使用产品,主要是出于对产品的信任,是由于产品迎合了用户的某种需求,让其获得了真实恰当的体验。尽管用户个体上存在差别,并无规律可循,但是设计师还是可以从各种变化中寻找定数。通过种种构想,艺术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运用,应该把握用户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产品更贴合用户,体现产品的价值。设计师需要能够准确识别用户的这些情绪,帮助用户获得更加真切的情感体验,产品设计师所做的工作就是诠释这些情绪,引导用户。具体来说,掌控用户情感体验的方式包括:

1.通过视觉媒介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用户在看到一件产品时,通过对用户的情绪状态,就能够获得较多的信息。通过一个人用多久时间回想感受,如果用户能够立即做出反映,则说明产品的视觉表现体现了一致的体验;如果用户在产品上花了好几秒钟才能反应,则表示产品的视觉意图不够明显,或较为复杂。同时,还可以通过用户的肢体语言进行判断,例如,如果用户看到产品身体前倾,则表示对产品充满好奇;如果用户看到产品后侧身,则说明具有一定的防御意识。

2.人们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更愿意回答疑问精确的问题,往往不愿意自己去猜想。如果询问用户的体验,直接提问“产品给您什么样的感觉?”对于这种需要自己想词汇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恰恰相反,需要提出更加直接的问题,例如,看到这件产品会让你感觉麻木还是平静,对于这种选择性的问题,用户更好回答这样的问题。通过明确的问题更加能够反映出更多细节,笼统、模糊的问题反而会错失这些细节。通过更为明确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会让人更多的谈论这些细节,也能促进设计师对用户更加的理解,在产品设计中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3.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不同,对其看待社会世界的见解也有很大的差别,影响其和周围世界的融合,影响其对产品的使用。通过对这些运用细微差异的铭感,能够帮助产品设计师对潜在用户情绪状态更为理解。在特定的环境中,设计师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出发,向用户提出一些问题,敏锐的察觉到用户对产品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情绪,以便能够及时的修改设计方案。加强对文化、教养对人们生活习惯,特别是产品使用习惯的影响,能够以此进行设计,引导用户在使用产品中的表现。为了保证用户在使用产品中所产的一些体验,都是在产品设计师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产品设计师需要对用户每一个行为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对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各个环节加以设想,看似简单,实则具有较大的工作量。设计师需要牢牢把握出用户的情感体验,解决掉产品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