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行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诚然,各行业都有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同时还存在着数量较多的中小企业,龙头企业依托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生存、发展、获利并非难事。而中小企业除了面临来自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较量外,还需与龙头企业进行抗争,生存困境可见一斑。
从当前煤炭行业的整体结构来看,中小煤企数目仍然较多,这与我国要建立煤炭基地的初衷相违背。中小煤企的存在不仅会造成安全隐患、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还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为了顺应我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浪潮,大规模淘汰中小煤企的做法值得肯定,“煤老板”必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中小煤矿遍地开花的局面必须“一去不复返”。唯有如此,煤炭行业或有“明天”可言。
煤企如何生存?有资质、有实力、有条件的煤企应该生存下去,而且必须很好的生存下去。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方式的格局不会有实质性改变,煤企的整体实力很大程度上是衡量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大型煤炭集团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积极兼并重组中小煤矿的工作必须开展下去,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将随之显现出来。
同时,大中型煤企应该努力完善自身产业链条,将勘探、开采、运输、销售、再加工、煤化工等诸多环节有效结合,提升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并将增强企业把控成本、优化效率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煤化工重启的序幕已经拉开,煤炭集团不妨适时地涉足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项目,将煤化工培育成全新的营收增长点,进而达到核心竞争力提升、改善经营状况的目的。
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道路: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已经过去,GDP高速增长是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如今煤炭行业的转型之路愈发艰难。一方面,煤企自身营收状况不甚理想,煤价暴跌使煤企多年积累的盈利“付之一炬”,企业能否顺利挨过“煤炭寒冬”尚未可知;另一方面,水电企业、风电企业、光伏企业、天然气公司都将对煤企造成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能源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势必会进一步冷落“煤企”,即便是这一过程会来的相对缓慢。
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产能优化等重点工作必须有效开展,而未来煤炭行业将朝着更加理性、更加稳健的方向发展。东三省、云贵川等地落后产能将会被淘汰出局,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将会有所加强,行业进入门槛和退出门槛都将有所提升,试图通过短期的“投机倒把”很难从煤炭中赚钱。
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120-02
1 引 言
煤炭在我国能源和经济结构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尽管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仍是不可替代的。陕西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其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依靠高投入、高产出量的粗放型能源结构模式增长方式;植被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陕西煤炭经济的发展。陕西要从能源大省成为经济强省,其必须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就有资源永续利用的思想。随着人类社会和产业技术的进步,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越来越多的干预到自然环境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够持续进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煤炭企业是由多生产组织和多产业并存的特殊企业,因而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煤炭行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互相协调,并向社会提供洁净的燃料、原料和电力。煤炭企业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其对于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加剧,这些问题已经影响或制约了煤炭企业和煤炭行业甚至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确保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3 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由于传统煤炭行业开发和发展的简单思维方式,煤炭企业的发展单纯地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而不会考虑环境效益;极端地追求单位时间的资源开采、加工和利用率,没有把环境、生态因素纳入到生产活动中,在取得经济收益增长的同时付出惨重的环境代价,使人类直接陷入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具体来说,多方面因素决定了煤炭企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3.1 可持续发展是内在要求
煤炭企业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进行发展,而煤炭资源是一次性能源。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其呈现减少和衰竭的特性。有限的资源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煤炭企业如果想稳步和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综合考虑企业效益增长、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协调发展等问题。否则,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完毕,煤炭企业终究会陷入无法发展的绝境。
3.2 可持续发展是客观需求
随着煤炭行业迅速发展和壮大,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也不断突出。一是安全生产问题,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依然较高;二是资源浪费的情况仍存在,煤炭资源回采率相对较低;三是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总之,煤炭行业整体还没有从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这些问题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发展。所以说,煤炭行业要改变现状,客观上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可持续发展是必然要求
煤炭企业是国家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煤炭资源总量相对较丰富,但依据传统的模式,无节制地开采,煤炭资源很快会面临枯竭的局面。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煤炭企业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煤炭企业发展质量,从而使企业实现和谐统一发展。
4 陕西煤炭行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煤炭行业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不高
陕西煤炭行业较为分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产业政策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能源紧张的局面,政府提出了要“有水快流”的政策。陕西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形成了大、中、小煤炭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②进入壁垒低。随着地方自的扩大,陕西省一些地区为了追求局部利益,小型煤炭项目审批不断增加,地方、乡镇和个体小规模煤矿不断涌现。③退出障碍高。煤炭产业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产业涉及大量人员分流安置问题,同时煤炭产业向其他相关产业转移比较困难。
4.2 煤炭行业整体素质不高
陕西煤炭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思想观念落后。由于煤炭企业受体制和制度的限制,大部分职工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的落后思想。重投入、轻产出的观念尚未完全改变。②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手段陈旧。陕西煤炭企业虽在不断改革,但仍沿用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并不利于煤炭企业的持久发展。③先进科学技术利用不足。陕西煤炭企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煤装备仍较为落后,其先进科学技术的使用和科技创新并不高,不利于陕西整体煤炭行业的发展。
4.3 煤炭资源开采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
陕西是煤炭资源大省,但煤炭资源浪费严重。这种现象由多种原因造成,如企业缺乏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和运行机制。为了自身的利益,人为控制煤炭资源,形成大矿不能大开,一矿变成多开的情形。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扬,部分煤炭企业更是以大量消耗资源、缩短矿山服务年限为代价超量生产,使煤炭资源出现了不合理损失的严重情况。
4.4 煤炭企业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近年来随着煤炭企业对于产量的要求日益增加,煤矿安全问题和事故,如瓦斯爆炸、火灾等重、特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开采中发生的灾害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尽管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的总趋势有所好转,但是由于上述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的变化,使得不安全因素增多、危险更加严重。
5 陕西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5.1 进行煤炭综合开采,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陕西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手段。煤炭综合开采,是在煤炭资源开采时,将与煤炭资源相关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陕西煤炭企业应推广使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增加煤炭企业和煤炭资源的服务年限。
5.2 实施清洁开采和生产技术
针对陕西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状况,要实施清洁开采和清洁生产技术。一方面,在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应实施清洁开采技术,通过对采煤方法和工艺等技术的开发,少排出废弃物,并实施生态环境恢复技术、矿井水净化与利用技术等降低生态与环境破坏程度。另一方面,煤炭加工过程中也可能会污染环境,因此,要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包括型煤加工技术、动力配煤技术和煤炭洗选技术、烟气净化技术等。
5.3 推进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要实现陕西煤炭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推广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另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向煤炭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经营方向转变。煤炭企业可以围绕综合开发利用煤系共伴生矿物资源进行调整,并且综合开发利用煤系共伴生矿物资源。
5.4 增加政策引导,转变煤炭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
增加政策引导,转变煤炭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把节约煤炭资源纳入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合理规划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合理配置资源。②加强基层管理人员配备、财政投入,形成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③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力度。进一步严格矿产资源勘察、开采的准入条件,严格审查和监督矿产资源的开采方案。
总之,陕西国有煤炭企业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通过千方百计地改善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合理的利用,最终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国浩,阎世春,等.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赵国浩.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5):53-56.
[3]张晋陶,刘伯荣.煤炭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1):16-20.
篇3
一、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已发现的一百余种矿物中,煤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一次能源消费中有70%~75%来源于煤炭,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由于当前中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仍然逐渐提高,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廉价,所以煤炭产业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同时我们看到,多年来我国过度依赖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源“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以粗加工为主的传统煤炭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都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面对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煤炭产业发展更是积累了不少问题。由于受到发展基础、区域分工、经济结构、地域特点等因素制约,我国非资源型产业、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壮大还需时日。而煤炭产业作为我国优势产业,如果能够实现全面升级转型,则是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最务实的举措。因此,转变传统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绿色采矿,发展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打造高效益、高技术、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的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新型煤炭产业经济新模式,是我国能源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和最有效的途径。
二、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系统分析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之一是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产出量。通过资源代谢分析,可本文由收集整理以了解资源的流动路径和环节,以及各环节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情况,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煤炭行业涉及的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进行资源代谢分析是研究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基础。资源能否做到层级利用、循环利用,不仅取决于资源种类及其自身特性,更取决于其流动方式和规律。
(一)资源代谢方式的转变
1.“资源—资源—资源”型的代谢方式
以这种形式流动的资源每经过一个环节后都会产生新的资源,这些新的资源在经过相关环节后再产生新的资源,依次发展下去直到最终环节。
2.“资源—处理—资源”型的代谢方式
资源的这种流动方式是指资源流经若干环节后其基本的用途和作用没有太大的变化,经过处理后仍能被重新利用。这种资源流动形式,有的经过简单环节的循环,有的经过多个环节,甚至重复循环。这种流动方式易产生过程损耗,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资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过程损耗与技术水平有关。资源的这种流动特性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
3.“资源—废弃—再生”型的代谢方式
资源的这种流动方式是指资源经过一个环节或多个环节后,原有的用途和功能基本丧失,成为暂时没有用途的资源。经过处理后,一部分资源能恢复原来的用途,另一部分资源经过处理后再做他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再生。大多数资源都按这种方式流动。这种方式是构成环境损害的主要方式,也是循环经济讨论的重点。
(二)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价值增值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这种不断增值的状态下,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煤炭行业价值链增值,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的。
1.价值链延伸
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方式本质特征就是延长了产品价值链的环节,通过对行业价值链形成过程中副产品的减量与处理,以及生产消费过程中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与再利用,延长了该行业的产业链,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用价值。对煤炭资源来讲,压缩煤炭产量,减少资源绝对开采量,积极发展煤炭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拉长煤炭产业的价值链,是实现煤炭产业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业附加值的关键。
2.网状或环状化
煤炭企业对生产或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副产品产生再利用的价值,作为新的原材料供应给其他企业使用,使该行业的价值链与其他相关行业的价值链形成了交叉,从而变为网状化或环状化。尽管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回用会增加一些额外付出,但是考虑到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价值链总体是不断上升的。有些专家学者将这一循环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构造为“螺旋上升的链网结构”,即物质循环是闭合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价值流是增值上升的。
篇4
关键词:煤炭行业 供求关系 发展趋势
1 影响因素概述
煤炭作为一种大宗商品,其行业发展由供求关系决定。供给方面受宏观经济、自身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影响较大,需求方面受宏观经济走势、国家政策和国际市场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煤炭供求关系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作出一些基本研判。
2 供求关系影响分析
2.1 煤炭行业总体情况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以上。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位居世界第三,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65%以上。
2000年以来,煤炭所占比重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方面都呈现出了一定变化。生产方面,煤炭占比由2000年73.2%增长至2012年的76.5%,期间有小幅波动,但总体趋势是提升至76.5%左右的水平,增长了3.3个百分点;消费方面,由2000年69.2%增长至最高峰71.1%(2006年和2007年)后逐步回落至2012年66.6%,下降了2.6个百分点。天然气和水电、核能等能源消费比重则有所增强,由2000年8.6%增长至2012年14.6%。煤炭所占能源生产消费总量比重的变化表明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生产方面煤炭的地位略有提升,而消费方面对煤炭的依赖性在逐步减弱。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在2003年-2007年期间出现过较大波动,这与我国经济增长加快密切相关,这几年我国GDP增长率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2008年-2011年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国家对应国际金融危机扩大投资基础上出现了一定程度加快增长,2012年增长开始放缓。
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基本与能源总量生产消费同步,但2010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消费增速明显低于生产增速,也低于能源总量生产和消费增速。这一背离与下游市场火力发电、钢铁等市场走软有关。
2.2 我国煤炭行业供求关系分析
煤炭生产和消费地位的反向变化首先反映在煤炭市场供求关系上。煤炭消费比重由增长向降低方向改变时,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发生着相应变化,2006年-2009年煤炭市场供不应求,随着煤炭消费占能源总消费比重的下降,2010年起,煤炭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现象。
通过对比我国的煤炭供求关系与GDP的增长情况,可以发现煤炭市场供求关系与我国GDP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007年GDP增长率达到近期峰值14.2%,煤炭供不应求也同步达到最高值。随着GDP增长回落,煤炭市场也同步出现供大于求现象。
我国国家经济形势走向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当GDP出现加快增长的时候,煤炭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煤炭消费地位削弱的影响,未来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状况可能会持续一段较长时期。
2.3 我国煤炭下游产业消费情况
■
图1 煤炭产业链图谱――最下游指向房地产和基础建设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研究所
从煤炭产业链图谱上看,直接对煤炭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下游产业包括火电、钢铁、建材和化工,其中火电的煤炭消费占一般以上达到51%,钢铁和建材分别占11%、12%,化工占4%。进一步对这四大行业分解,可以发现房地产和基建占煤炭消费20%。
2.3.1 火电行业
火力发电占我国总发电量的比重一直维持在80%左右,2000年为82.19%,2012年为78.08%,呈现区间波动状态。但火力发电量自身增长情况波动较大。煤炭消费增长情况与火电基本同步,但增幅波动比火电增幅要小一些。
2008年由于估计金融危机影响,火电增速放缓,煤炭消费也跌入低估,随着国家四万亿投资拉动,火电和煤炭消费大幅回升,2011年四万亿投资进入尾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疲软,火电和煤炭增长再次跌入低谷。
2.3.2 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对煤炭消费直接占比约11%,生产过程中消耗火电间接消耗煤炭占比约5.6%,合计为16.6%,其对煤炭供求影响力仅次于火电。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我国钢材生产自2004年以来增长放缓,由最高32.64%下降到7.85%,同期煤炭消费增长也逐步回落,2012年达到最低水平1.21%,但波动幅度比钢材产量波动平缓,在绝对值上也相对较小。
2.3.3 建材、房地产和基建行业
对煤炭消费影响较大的第三类因素包括建材、房地产和基建行业,合计影响力为20%。房地产和基建占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45%。通过比较煤炭消费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波动趋势一致,但增长幅度和波动程度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小些,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降至最低点12.06%,煤炭消费并未达到最低点。相反,2012年煤炭消费增长率降至最低点1.21%。
2.3.4 煤炭行业需求发展预测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表示,2013年全国煤炭市场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态势。虽然2013年9月份煤炭价格以来出现了小幅回升,但在市场需求增幅回落、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影响范围扩大和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多数老矿区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完成37亿吨左右,煤炭产量首次由年均增加2亿多吨降至5000万吨左右。消费方面,初步测算,2013全国煤炭消费量达36.1亿吨。煤炭消费增幅由10年前的年均增长9%降至2.6%。
未来我国经济形势将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缓慢复苏,火力发电量增长率有望逐步回升,达到近五年来平均水平7%左右,钢材的产量增长也将回归平稳增长态势,达到8%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剔除2010年数据,可以预测将维持在20%左右,因此煤炭的消费水平将回归理性增长区间,按近五年增长率预测约为5%左右,高于2012年1.21%水平。煤炭行业供大于求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对煤炭价格提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由于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现阶段煤炭市场供大于求,且煤炭产能旺盛,可以断定煤炭“黄金十年”已经告一段落,未来煤炭价格有望走稳并逐步回升,但空间有限,难以突破前期高点。
2.4 国际市场影响分析
■
图2 全球煤炭生产量与消费量比较示意图 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信华综研
2008年之前,全球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之后,全球主要煤炭消费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煤炭需求增长放缓或负增长。全球煤炭消费2011年较2000年增幅为157%,美国和欧洲进入负增长阶段,分别为2000年88%和95%,占整体比重也有26%和22%下降到13%和14%,其中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煤炭火力发电占比从2011年的43.3%下降至2012年上半年的34%,2012年全年减少的煤炭消费量达到1.7亿吨。亚太地区则由48%增长至69%。
2009年之后,中国从煤炭净出口国一举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2年的煤炭进口量甚至将达到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虽然相对中国36亿吨的煤炭产量而言较小,但对国内煤炭市场价格调节作用却举足轻重,足以左右国内市场价格走势。
3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我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
①煤炭行业供大于求现象将成为常态,行业产能相对过剩。2010年以后我国煤炭行业处于供大于求状态,煤炭生产的增长率一直高于煤炭消费的增长率,2010年至2012年,分别高4.19、1.05、1.41个百分点。前期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新增产能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之国际市场供大于求出口量加大,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煤炭行业将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状态,行业产能相对过剩。
②煤炭消费仍占我国能源消费主导地位。虽然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总消耗量比重有所下降,但由于受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实际国情所限,煤炭消费比重仅减少了2.6个百分点,由2000年69.2%增长下降至2012年66.6%。从中短期看,煤炭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主导地位的格局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
③煤炭价格受国际煤价影响愈加显著,短期内处于下行通道,中长期将有望企稳回升。从煤炭价格走势上看,2000年至2011年我国煤炭价格基本是处于上升通道,之后则步入下降通道,目前已经回落到2007年价格水平。我国煤炭净进口量不断放大,使得我国煤炭价格受国际煤价影响愈加显著。欧美煤炭消费疲软负增长,对国际煤价极其不利,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煤炭价格提升,短期内煤价处于下行通道。但受我国国家宏观经济缓慢复苏提振,煤电、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有望恢复到稳定增长水平,逐步促进我国煤炭价格企稳回升,但空间有限。
建议:首先煤炭业仍然可以作为煤炭企业集团的主攻方向。其次煤炭业投资风险逐渐加大,投资需谨慎。三是投资不同煤炭品种、煤矿类型、所处地区的煤矿需区别对待,建议在煤矿投资方面注重考察炼焦煤矿,特别是优质炼焦煤如肥煤、焦煤和瘦煤相关的煤矿。四是加强煤炭业下游产业链条延伸。
参考文献:
[1]孙军.从内外部环境谈煤炭企业的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03(10).
[2]鲁影杰.如何加强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J].科技资讯,2007(22).
[3]王杰民.关于煤炭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思考[J].科学之友(B版),2007(01).
[4]杨文臻.注意规避煤炭产业风险[J].当代矿工,2005(12).
篇5
【关键词】煤炭行业;后危机时代;发展瓶颈;对策
2008年之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步入到了缓慢发展的轨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遭遇到了极大的冲击。在这一期间,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从美国的金融行业蔓延至全球的实体经济,使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了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明显的下降,煤炭行业的表现更加明显,供过于求的局面至今仍未改变。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煤炭行业也逐渐的进入到了后危机时代,在当前情况下,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更加迟缓,用电量也在持续下降,这使本就存在的煤电之争更加难以缓和,煤炭价格持续下降,电煤产量也在不断下调。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煤炭行业如何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寻找解决的途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兼对发展瓶颈和约束的分析
(1)煤炭经济的发展结构滞后。我国煤炭经济呈现出了明显的二元结构――一元是国有大矿,其起点高,发展慢,存在的问题是社会负担多,税费负担重;体制改革落后,效益低下;另一元是乡镇小型煤矿,其特点是起点低,但近年来发展快,存在问题是技术陈旧、管理不科学,投入不够,后续资源短缺。它们之间存在着非良性竞争,后者凭借劳动对资本的极限式替代,使其在竞争中具有低成本优势。(2)政府职能的介入力度过高。在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的介入力度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实际上,在我国,出问题的多为一些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小型煤矿,而一些规范生产的大型煤矿也会在特定的时期跟着一起停产,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莫名其妙的停产,对于以煤炭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地区来说,其摧毁力是致命的。(3)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未得到根本的保证。地方政府受区域经济利益的驱使产生了地方保护主义,对关闭小煤矿态度不积极,措施不落实。前几年,由于压产导致煤炭市场好转,局部地区出现煤炭供应紧张,煤价恢复性上涨后,一些小煤矿受利益驱使擅自偷偷生产。这种生产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安全危机频发等问题,更严重的是导致整个行业的秩序混乱。而且这类煤矿实际上在刺激众多具有资源禀赋的地区和集团都来掠夺开采,不但科技进步的威力发挥不出来,且能使一些大煤田的矿层受到破坏。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行业产生的影响
(1)政府和政策的作用并未真实显现。矿业是风险大、利润高的行业,其融资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在目前社会流动资金紧缺的前提下,对煤矿的投资也有压缩的迹象。另一方面,之前迫于国内投资需求旺盛且国际能源资源和有色产品上涨幅度大,CPI于高位运行、与PPI倒挂的现象明显,在此背景下,国家对能源价格机制的改革受到搁浅。由于“煤电联动”的价格循环机制尚不完善,因此,计在煤炭价格中的电力成本被低估,煤炭行业利润高企。而经济的向好,使国家开始酝酿对能源价格机制的改革。一旦实施,各种资源将逐步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定价,煤炭行业成本的提升将使其利润受到挤压。在宏观政策的影响下,煤炭的价格会逐步回落。(2)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下降。受美国经济疲软影响,2013年世界经济将增长率将继续下行,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此次的次贷危机,它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对全球消费和投资的影响都是空前的。而在经济运行至下行周期时,投资远超过储蓄的经济结构也使国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我国的消费结构中,由于对石油、煤炭等大宗产品的消费弹性较低,对能源的消费也渐趋减弱,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大大减小了对能源的需求。而随着GDP增长速度的放缓,我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速度也逐渐减小,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速度均有所减慢。(3)煤炭价格短期内难见大幅回升。作为石油的替代品,煤炭在前期石油价格大幅波动时呈现大起大落的走势。在这样的条件下,石油的替代能源――煤炭需求大增。一旦全球经济复苏,市场对油价上涨的预期进一步增强,替换的努力就一直会进行。另外,考虑到油价上涨会引起运输费用的增加,煤炭价格的上涨亦是必然。针对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范围内需求减弱和石油市场存在的供大于求的问题,通过一些措施缓和了能源市场的紧张局势,使石油价格持稳,也使煤炭价格的下跌幅度减缓。
三、后危机时代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策略和路径
(1)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协调煤炭开采与煤层气抽采的关系,改进煤层气矿业权管理,加强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的攻关,统筹规划建设长输管网;其次,要鼓励洁净煤技术产业化,解决煤炭气化液化的技术障碍,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完善煤炭产品质量标准,促进煤炭洗选加工的发展;再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对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等资源实行更加合理的财税扶持政策;最后,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煤炭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明确企业和政府的责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保护和治理步入良性循环。(2)通过资源整合提升行业的整体实力。为了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冲击,我国煤炭行业应以市场运作为主,强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域企业集团,致力于通过兼并重组培养特大型煤炭集团,加快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做准备。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培育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建设的主体、平衡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逐步形成若干个由国有资本控股、担负跨省区市煤炭供应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控制力和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力,提升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3)对能源的价格进行市场化运作。在今后一段时间,应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动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的市场信号作用;煤炭企业要及时更新观念,努力创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市场决定煤炭价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稳步有序的提高煤炭产品价格;真正实现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将煤炭外部成本外部化,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和能源税等措施是煤炭价格准确的体现其真实成本,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现实问题。
四、结语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煤炭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主要表现为需求减少、价格下滑、利润降低、投资不足,影响了煤炭产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金融危机同时也为煤炭产业组织调整经营战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后危机时代,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应先重视现存的瓶颈,通过有力的方式突破约束,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寻找行业发展的新契机,更好的促进行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浩.经济危机对中国煤炭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27~28
[2]李刚,侯凤娟.次贷危机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与应对[J].中国煤炭.2009(11):51~53
[3]徐士元,李丹.资源型行业实施危机管理研究――以我国煤炭行业目前实施危机管理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1):12~15
篇6
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是针对人力资源的计划过程。它能够分析企业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需求形态,制定出必要、协调的政策和措施;它必须在企业和员工的目标达到最大一致的情况下,保证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的人才需求,使得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达到最佳平衡,它为了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预测企业未来的任务和环境,决定人力资源可作的预测和相关事宜,以使企业和个人利益得以长期发展。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目标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科学预测原则、动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共同发展原则。它的依据是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它作为一个整体把企业内各种人力资源规划系统统一规划;并要适应国家经济、政治的需要;尤其要密切企业各种关联因素相平衡、协调;以科学的人力资源预测为基础;要考虑到组织未来的发展环境和组织内部本身的变化;保持开放性的理念,有效推进企业的产业发展战略;符合企业和员工得到长期利益。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配合业务与组织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培养企业未来发展所需各类人力资源;规划人力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谋求合理化,改善各部门人力资源分配的不平衡;降低组织用工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及组织效能,并指导其管理活动的开展;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认清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使人力资源规划得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规划设计实施流程: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职务编制计划。核查现有人力资源,预计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人员配置计划。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人员供给预测。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编制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执行规划和实施监控,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监控的重要性,进行规划评估,最后再提交企业决策层审议通过。
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规划设计
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框架,确保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持系统。为保证煤炭行业电力公司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保障员工队伍稳定,队伍结构与煤炭企业发展基本适应,构建公平的发展环境和有效的人才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队伍发展目标是根据公司定员标准测算出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公司的岗位确定队伍结构目标,根据技术技能人员严重不足的现状,确定队伍素质的提升目标。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目标:为保证公司发展战略的推进,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职责,形成分工协作的良好人力资源组织体系;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调整的有效配置机制;形成有利于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的开发培养机制;形成有利于业绩提升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员工潜能发挥的各种激励机制;形成科学规范、支持有力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做到建立好完善各种岗位任职资格制度,以员工素质提升为核心,更新企业培训理念,推进员工能力不断得以提升,形成贡献与回报相匹配的相关薪酬体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自身建设,全面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规划:(1)在用工需求预测方面进行人员总量预测、用工形式预测、管理幅度预测、岗位结构预测、队伍素质预测;(2)在人员供给预测中进行人员外部供给(毕业生供给、劳务人员供给)、人员内部供给(中层后备人员供给、流动、轮岗、多经人员回流、人员退休);(3)是供需平衡;(4)配置落实计划。这包括定向培养计划、建立临时回流机制、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中高级技术技能人员比例、推行绩效考核不合格待岗制度、本科生3年培养计划以及生产辅助岗劳务。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规划:要使各项业务功能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在管理理念上建立具有创意性的合作气氛;在组织模式上充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在绩效管理中推行个人的绩效管理体系与制度,建立考核回报制度;在薪酬管理中建立岗位任职等级制度,确定薪酬水平并与岗位任职等级挂钩;在教育培训方面提高培训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建立培训评估体系来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加强培训网络的建设;在职业规划中建立《员工职业发展手册》,建立导师制度,建立岗位任职等级制度,让业绩突出和潜力大的员工脱颖而出;在人力资源基础工作中客观解决大量人力资源管理的矛盾,确定标杆岗位。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实施:(1)在整体进度安排上要建章立制和重点突破阶段、系统推进和整体提升阶段、全面深化和彰显特色阶段;(2)在分步实施安排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管理平台建设安排,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安排;(3)在保障手段上要体现出领导重视、宣传动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种交流活动,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发展规划进行合理调整。
篇7
关键词: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在我国的能源产业中,占据主导的无疑是煤炭行业,这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密切相关。如持续发展被广泛认可、普及,煤炭企业都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断探索、实践,推出新模式,谋求新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该模式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应用措施,具体如下:
一、煤炭行业的概念
所谓煤炭行业是指从事煤田地质勘探、设计、基本建设、生产、设备制造、采购销售以及其他与煤炭相关的科研、教育、检测鉴定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的统称。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能源需求很大,为此,煤炭行业将在很长时间内作为重点行业,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新模式的探索,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上述概念我们可知,煤炭行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在当前的煤炭行业实践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涉及到了如下几个方面:
1.生产循环模式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实现循环发展,我们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当前的生态阀值,另一个方面就是地区、全国的资源储量。在把握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善、系统的生产循环体系,其中各个要素独立而协同,构成了一个统一整体。生产循环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清洁生产,还和其他各个部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基地循环模式
在煤炭行业的循环模式中,煤炭能源化工基地的循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利用化工基地,可以聚集诸多的园区,整合、汇聚这些生产群体的力量,利用政府的政策、优惠等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在设定的基地范围内,有政策、制度、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保证,对相关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很强,能够实现集中、循环发展,通过科学的规划,提高生产效率、彼此互助互惠、创造额外收入,减轻污染,减少资源浪费。
3.矿区循环模式
矿区产业循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个循环模式的实现的关键就在于推动产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矿区的工业生产不但投入高、污染大,而且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这和现代产业发展目标不符,需要积极推进转型、改革。
三、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措施
在煤炭行业的探索、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应用的经验,笔者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归纳,具体如下:
1.生产循环模式应用措施
具体来说,涉及到三个层次:其一,引入清洁生产的理念。为了实现循环生产模式,就要引入清洁生产的理论、理念,并将其转化为煤炭企业上下都可以接受的知识、“道理”,这样才能真正将其融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要做好循环生产的规划,积极引入清洁煤炭开采技术,并不断更新工艺、技术,与时俱进。其二,综合开采,避免污染、浪费。在煤炭资源开发中,要依托企业引入的先进装备、技术、工艺,进行资源的综合开发。具体来说,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资源和废弃物,而这些有很多都可以转化为产品,产生新的效益,为此,企业生产部门应该依托新技术、工艺,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体系。在生产过程中,要优选技术,在确保煤炭产业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污染、浪费的情况,真正做到清洁生产、循环发展、生态保护。其三,综合利用。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一方面要尽量将煤炭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将产生的诸多“废弃物”综合利用,让其进入新的“生产循环”,创造新的价值,实现矿区环境、生产的和谐,真正做到循环、可持续。
2.基地循环模式应用措施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型的能源化工基地,聚集了了大量的园区、产群体,有大量的石化、冶炼以及相关的服务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十分明显,内部资本流通便利,各个环节的风险大为下降。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在循环模式上主要是选取联系密切的园区实现循环,现在多采取的是煤炭、发电两个行业,将其纳入一个循环体系。将其建立循环,不但可以为电力企业节约成本,还能将工业肥料转化、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产生更多的中间产品,创造额外收入。此外,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因榛地内有大量的制造、服务企业,所以生产要素的供给有保障,为产物、废弃物的流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减少了相应的成本,提高了循环效率和质量。
3.矿区循环模式应用措施
具体来说,要采取如下措施:其一,与共生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协调发展。循环发展的一个关键就在于让更多的产品、中间产品、废弃物以“资源”的形式再诸多的单位配置、流动,充分发挥其价值,并且实现生态影响最小化、资源利用充分化,以此来构建循环网络和生态。其二,煤炭企业更新生产观念。煤炭企业是这个行业的核心主体,为了应用矿区循环模式,就需要其制定长期的发展、开发规划,并且积极引入新技术、工艺、设备,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矿区生产方式和生态转型。
四、结语
我国煤炭资源多,但是总能源少,综合利用率低,效能差,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积极应用十分必要。本文对煤炭行业的概念及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模式应用的对策,以期对煤炭周边企业、利益相关者有所帮助,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长龙.探讨对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2).
[2]栗少卿.煤矿循环经济园区低碳化经济分析[J].煤,2013(4).
[3]中国建成首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J].电力建设,2009(11).
[4]姚俊义.对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山东煤炭科技,2014(11).
[5]石佩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8).
篇8
【关键词】煤炭资金流;指数构建;应用研究
一、煤炭资金流指数构建
1.资金流指数(The Money Flow Index,简称MFI)
资金流指数计算公式如下:MFIt=MFt/MF0*100,MFIt为本期资金流指数, MFt为本期资金往来量, MF0为基期资金往来量,为了方便比较研究,该指数会定期调整基期,以保证对比数据的真实有效。为研究资金往来数据的真实性与对现实经济的实际反映,资金流数据应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将资金流指数消除PPI生产价格指数代替的物价因素影响,得到的是不变价资金流指数。其计算公式为MFIt(不变价)=MFt/MF 0/PPI*100,PPI为生产价格指数。
资金流指数不但能够反映往来资金量的大小,也能够比较明显的表征资金量的变动。资金流指数越大,说明资金往来量越多,经济越活跃;反之则说明资金往来量越少,经济不活跃。
2.煤炭资金流指数(CMFI,Coal Monetary Flow Index)
煤炭资金流指数计算公式:CMFIt=CMFt/CMF0*100,其中,CMFt为本期煤炭往来资金量,CMF0为基期煤炭往来资金量。消除价格因素影响,得到的是不变价煤炭资金流指数,计算公式为:CMFIt(不变价)=CMFt/CMF0/PPI*100,PPI为生产价格指数。
以2011年-2015年月度平均煤炭资金流数据为对比基期,分别计算2011年1月-2016年11月每月的煤炭资金流指数,如图1所示:
二、煤炭资金流指数与煤炭行业发展的联动关系研究
1.煤炭资金流指数特征分析
耐1中可以看出,由于单个数据的跳跃性,很难得到煤炭资金流的整体走势特征。将计算得到的各月煤炭资金流指数取12阶平均,得到的是较为平缓的煤炭资金流趋势图,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到,近年来山西省煤炭资金流指数走势在2013年出现了较大的分水岭,2013年之前,煤炭资金流指数快速增长,煤炭行业发展较强势,资金往来较为活跃,行业景气度较高。2013年以来,煤炭资金流指数在波动中不断下降,个别月份虽有短暂的波动,但行业整体不景气现象没有改变。2016年7月以来,煤炭资金流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走势,从未做平滑处理的图1中能更明显看到煤炭资金流指数呈快速上升走势, 煤炭行业发展出现回暖迹象。
2.煤炭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从2012年开始,受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国的煤炭经济运行形势严峻,国内煤炭价格不断走低,环渤海动力煤(Q5500K)综合价格指数从2011年11月末的853元/吨到2015年末371元/吨,跌幅达56.5%。这给煤炭企业经营带来极大挑战,部分民营煤企甚至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煤炭行业利润呈下降趋势。
进入2016年后,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煤炭市场终于开始复苏回暖,煤炭价格整体保持稳步上升,环渤海动力煤(Q5500K)综合价格指数从年初371元/吨一路涨至11月初的最高点607元/吨,特别是7月份以来,仅四个月涨幅高达49.4%。受煤炭价格较快回升的带动,山西省煤炭工业在8月份结束了持续19个月的净亏损,当月实现利润3.3亿元,9月份实现利润7.9亿元,33个月以来重新成为山西省传统产业中盈利最大的行业。
3.煤炭资金流指数对煤炭行业特征具有解释力
对比图1和图3,虽然2012年以来煤炭价格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煤炭产销量依然坚挺,部分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加大生产力度,以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所以短暂的价格下跌并没有明显影响煤炭行业销售收入,煤炭资金流指数并没有下降。另一方面,自2010年至2015年,山西煤炭年产量从7.41亿吨跨越到9.77亿吨,增幅31.84%。但由于下游企业不景气造成煤炭供需之间的矛盾加大,库存高企现象严重。再加上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跌,造成煤炭行业发展全面受阻,从煤炭资金流指数图中可以看出,自2013年开始全省煤炭资金流指数出现整体下滑趋势。
2016年7月至11月,煤炭价格涨幅为49.4%,同期煤炭资金流指数涨幅为42.5%,二者涨幅接近,同时煤炭价格走势与煤炭资金流指数走势基本一致,均呈快速上涨趋势。说明煤炭资金流指数的变化能够反映出煤炭市场经济的变化特征,往来资金量数据对现实经济波动反应敏感,通过分析数据特征能够及时洞察全省煤炭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出现的新特点,资金流数据对现实经济发展变化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三、几点启示
第一,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变革已经开始发生并将继续深入,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金融工作者所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充分挖掘工作中的大数据,分析研究经济金融活动变化规律,从不同视角提供经济运行决策参考。
第二,支付清算资金流数据代表着企业发生的资金往来交易,是由一笔笔真实资金交易组成,是现实经济活动往来的最终体现,数据真实可靠,能够较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征。
第三,将支付清算资金流数据指数化使庞大的业务数据简化为易于观察的数字,透过简单的数字变动发现市场变动特征,实现了繁琐的数据简单化,计算过程程序化,且该功能易于实现、快捷方便。
篇9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山西煤炭市场也受到一定冲击,金融危机对山西煤炭市场影响不可低估。2008年8月份以来,煤炭行业整体需求明显放缓,煤炭价格急速下滑,煤炭市场下行趋势明显,需引起高度关注。
金融危机对煤炭行业市场的影响
一是对外出口开始减少。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势带动下,全国煤炭行业普遍保持着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但受金融危机因素的影响,煤炭对外出口量与2007年同期相比有了较大回落。2008年1~9月山西省煤炭出口量平均减少了449万吨,降幅达2.72%。
二是国内需求明显萎缩。进入2008年9月份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煤炭行业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钢铁、电力、电解铝、建材、化工等下游生产行业对煤炭的总体需求明显下降。以山西煤炭出省火车调运量数据为例,2008年10月份发运量为16000车,较7月份的18900车和8月份的17400车分别减少15.34%和8.05%。
三是煤炭价格高位回落。2008年前7个月,煤炭价格持续走高,特别是第二季度煤炭价格出现较大涨幅,但从2008年8月份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煤炭价格开始逐月回落,并于9月中旬起快速下滑。原煤价格由最高时期的1100元/吨左右降至目前的600元/吨左右;精煤价格由最高时期的1800元/吨左右降至目前的1300元/吨左右;电煤价格由最高时期的1000元/吨左右降至目前的650元/吨左右,平均降幅达36%,且仍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
四是盈利空间渐趋收缩。由于2008年上半年煤价上涨幅度较大,煤炭企业经营效益状况总体良好。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因素影响,煤炭企业盈利空间趋窄。当前煤矿企业每吨原煤的平均盈利为150元左右,若煤炭价格未来继续下跌,市场煤占比较高企业的业务经营将受到较大冲击,甚至出现“变盈为亏”的局面。
煤炭行业的潜在风险需关注
一是政策性风险逐步显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煤炭市场,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加大对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力度,采取一系列针对煤炭资源的整合措施,一大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将被整合或关停。这对控制2009年市场供给总量将起到积极作用,但煤炭资源整合将加大煤炭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二是市场风险逐步渐显现。2002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煤炭行业投资规模迅速扩张,煤炭开采速度加快,局部地区出现供大于求,从而埋下一定的市场风险隐患。而目前下游用煤产业的行业景气度下降,导致煤炭需求急转直下,煤炭价格出现了深度回调,煤炭企业销售回款率下降,企业财务收益空间不断缩小,经济效益全面滑坡,前期市场风险显现。
三是经营风险逐步显现。当前,山西省煤矿普遍进入了中老年期,资源逐渐枯竭,经营前景不容乐观,且多数煤矿企业因建设早、标准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生产安全保障和环境治理的历史欠账多,仅靠近两年煤炭市场的升温难以从根本上弥补。此外,由于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承担的税费较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随着煤炭市场价格回调,企业总体运行效益将进一步下滑。
四是集中度风险逐步显现。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的供不应求,煤炭行业整体财务状况较好,煤炭企业成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竞相营销的重点客户。一方面,贷款“重大求长”现象严重;另一方面,贷款“垒大户”现象严重,在煤炭市场下行的情况下,上述现象的存在极有可能加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集中度风险的显现。
加大对煤炭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煤炭作为短缺性重要能源,一直以来在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行业发展受阻的不利形势,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国家对煤炭行业的调控政策要求,在强化风险防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煤炭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适时调整信贷策略,优化信贷结构和投向。目前,我国煤炭行业正处于产业重组的重要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煤炭行业政策调整的动向,认真按照煤炭行业“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要求,适时调整信贷策略,优化信贷结构和投向。不断压缩风险较高的小型煤矿企业的信贷需求;坚决取消信用等级低、资源枯竭、历史负担重、经营状况差、不符合产业政策规定的煤炭企业的信贷资格;加大对符合行业信贷政策要求的煤炭企业的授信和有效信贷力度,推动煤炭行业由资源、资本密集型向智力、科学技术密集型转变,进一步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价值。
二是探索推出适合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贷款品种。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煤炭行业的实际,进一步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探索推出适合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贷款品种,以实现既支持煤炭行业发展,又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针对煤炭行业客户的规模大小、经营特点、担保能力等情况,将目前传统的贷款业务向银团贷款、固定利率贷款、浮动利率贷款、可调整抵押贷款、票据贴现等多种贷款方式拓展;积极开办销售合同或其他应收账款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为煤炭企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设立还贷基金账户,根据企业售煤进度提取还贷基金,确保贷款按生产销售进度归还。
篇10
关键词:绿色经济;煤炭;节能减排;创新对策
1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现存问题
1.1缺乏节能减排的正确思想意识
煤炭行业的节能减排效果,通常会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既有人为因素又有制度因素。目前,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节能减排的正确意识,导致节能减排成为煤炭企业一纸空谈。首先,煤炭企业多以经济效益为主,生态环境往往在其次,也就是说很多煤炭企业不重视节能减排。尤其是很多中小型煤炭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这些都会导致中小型企业很难做到节能减排。其次,很多中小型煤炭企业在发展规划上存在着随意性很强的问题,由于企业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很多中小型煤炭企业不论在开采上,还是在循环利用上都达不到国家标准和节能的要求,这就会导致煤炭资源的浪费、过度开采等问题的发生,煤矿坍塌等事故的发生也是由于企业没有做到合理开发而发生。最后,煤炭行业缺乏节能减排的正确思想意识,还体现在很多煤炭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上。因此,在现阶段,煤炭行业要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让节能减排不再停留在口号上。
1.2缺乏完整节能减排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更需要制作一套完整的节能减排体系。近几年,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在逐渐加快,尤其很多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煤炭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这也就不难理解我国煤炭价格呈现出走低的趋势。尤其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使煤炭资源处于很大的弱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经济利益更促使煤炭企业很难自觉做到节能减排,这也就意味着对很多煤炭企业而言,节能减排成为了空谈。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没有监管到位。环保部门和能源计量机构没有真正落实好监督管理职能,且相关管理监督人员出现经验不足等问题。各个管理监督部门之间并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体系,从而让一些煤炭企业钻了空子,导致我国煤炭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自身并没有建立一个自查体系。严格来说,煤炭企业以经营为主,很难去自觉自查。与此同时,部分煤炭企业甚至没有建立独立的实施体系,导致节能减排无法实施。当人们谈起煤炭企业时,往往会将其划到破坏环境的污染源。根据新浪财经的报道,我国每年浪费掉的煤炭资源相当于四个神华一年的产量。据官方数据显示,仅2016年,我国因开采煤炭造成浪费高达17亿吨。因此,在煤炭行业发展的同时建立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十分必要,也迫在眉睫。
1.3缺乏处理多种矛盾的能力
目前,在我国绿色经济大发展环境中,煤炭行业出现了多种矛盾体,如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节约与浪费的矛盾等。很多中小型煤炭行业恰恰不能妥善解决这些矛盾,造成了煤炭资源浪费、煤窑资源枯竭坍塌等严重后果,更让整个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无法开展。首先,煤炭企业看重经济效益过于环保,导致煤炭企业生产与节能减排矛盾日益加剧,这样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更影响了煤炭行业重组规划的进程。其次,煤炭行业的历史因素造就了煤炭生产与节能减排矛盾的必然出现。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煤炭行业的发展模式始终是粗放的、单一的,很多煤炭企业在发展的意识形态上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观念,这就导致了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很难建立起来,节能减排更无从谈起。最后,缺乏创新导致煤炭生产与节能减排矛盾加剧。当前,各行业为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但是煤炭行业在生产技术上依然存在着落后的问题,导致其改革的脚步非常慢,创新更是遥遥无期的事情,在我国煤炭行业,很多企业都欠缺处理煤炭生产与节能减排矛盾的能力。在新浪财经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利润最大”,其原因在于在我国西北地区,很多中小型煤矿虽然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由于他们没有进行合理的开采,只考虑到企业最大的利润,导致大部门浅层煤炭资源和深层煤炭资源的浪费。
2绿色经济背景下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创新对策
2.1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我国煤炭行业在发展的同时,要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方面,作为企业的决策团队,要秉承传统的开采和发展思路,从思想上重新认识节能减排,积极引进当下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科学环保的技术手段,从根源上遏制煤炭资源浪费的问题,做到再循环利用,实现有效的节约。另一方面,随着绿色经济的大力提倡,作为煤炭企业也应该积极引入绿色经济这一概念,努力引进先进的设备,对煤炭资源做到不过度开发、不浪费,让煤炭资源在生产及利用上都能够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与此同时,煤炭行业可采用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实现行业与节能减排的统一。要做到真正节能减排,煤炭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从思想到实践上,都能够大踏步前进,一切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让生态意识、绿色意识与煤炭企业的发展充分融合,进而摆脱“污染大户”的称号。
2.2创新方法,构建节能减排完整体系
煤炭行业实现节能减排还需要创新方法,构建节能减排的完整体系。首先,煤炭企业要学会将绿色、生态与生产、使用相结合,正确处理好煤炭生产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从生产到销售、使用都应该坚持节能减排的意识,做到有序的开展,抛除粗放管理模式和开采的随意性,合理开发每处资源。其次,制度上要进行改革,引进和改革对现阶段企业发展有利的管理条例,实现生产、监督、销售、再循环利用一体化生产体系。同时,设立专门的监管岗位,对企业的各个生产链进行有效地监管,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赏罚制度。再次,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标准。按照国家标准构建节能减排完整体系,既不会让煤炭企业多走弯路,也不会影响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宏观大经济环境下,做到良性发展,提升自身的生产技术,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先进人才,确保节能减排体系的顺利构建。最后,落实阶段,切不可仅停留在口号上。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国内的煤炭企业应该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搭建一个适合自身、国家和环境发展的节能减排完整体系,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尽快步入正轨,让节能减排的完整体系既具有科学性,又彻底落到实处,满足社会各因素发展需求,营造资源开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局面。
2.3加强协作,发挥“五位一体”模式的强大功效
加强协作,不仅仅是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还要加强企业、政府、法律、环保等单位部门之间的协作。所谓“五位一体”模式,是指要发挥政府、企业、环保、市场、公众共同参与的运行模式。政府是煤炭行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引导者,会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在宏观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目标,对煤炭行业能够走向节能减排道路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煤炭企业自身是节能减排的实施者,是负责落实节能减排的主体,环保部门是煤炭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管理者。近些年,环保部门大力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市场则是煤炭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载体;煤炭行业的市场舆情、市场价格浮动等信息,是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公众则是煤炭行业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监督者和受益者。因此,煤炭企业要做到节能减排,必须与政府、环保、市场以及公众合作,来发挥“五位一体”发展模式的强大功效,进而提升煤炭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真正做到节约煤炭资源,带领中国煤炭行业与世界领先的煤炭行业顺利接轨,促进我国煤炭行业逐渐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