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中职生 亚健康状态
资料与方法
于2006年5月对卫生学校在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进行现况调查和分析。选择卫生学校在校2004级护理和2005级护理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全部为女生,其中一年级学生210人,二年级学生240人,平均年龄17.31±3.03岁。
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内容有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营养膳食状况、体育锻练和生活习惯等。共收回答卷450份,最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结 果
中职生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在调查的学生中,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且比较严重,450学生中,存在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379人,其发生率为84.2%。一年级210学生中,有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164人,其发生率为78.1%,二年级240学生中,有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215人,其发生率为89.6%。说明中职生面临很大的健康问题,且二年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2,P
中职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调查结果见表1。
发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调查:在有亚健康表现的中职生中,原因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大、因就业困难而对前途缺乏信心、心理的承受力差、生活习惯不良(不吃早餐、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睡眠不足)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讨 论
中职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良的生活习惯:①不吃早餐。②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③睡眠质量差。
学习压力大:卫生学校中职生平时学习压力很大,用脑过度,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身心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过度疲劳。
心理因素:由于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阶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导致心理紧张,从而引起心身疾病。
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人体具有生物钟现象,有期和低潮期。在期和低潮期,其脑力和体力都有较大反差。
实施学校健康促进,可减少中职生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
首先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做好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意识,采取健康行为,消除不良习惯。
其次应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注重平衡膳食的合理营养:一方面要加强饮食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另一方面加强营养配餐,以满足学生生长发育和学习的需要。
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倡导和开展有益于健康的活动:体育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的机能,健全体魄,增强免疫力;体育活动在大脑皮质相应区域有强大兴奋区,使部分由脑力劳动或思想负担而产生兴奋的区域得以抑制,从而避免大脑皮层过度疲劳而诱发亚健康状态 [1]。
然后应加强中职生生活技能教育:如人际关系、调节情绪的能力、缓解压力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付各种危机和压力,预防健康危险行为。
再次应发挥学校卫生室和保健医生的作用:做到定期体格检查,做好健康指导。特别要重视心理卫生及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在校园内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活动。
最后应加强心理健康咨询: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班主任、教师应多关心了解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职校园的生活。
篇2
【摘要】 目的:探讨深圳市外来女工亚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亚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表格对564名某市部分外来女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外来女工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67.91%,不同年龄组的外来女工之间亚健康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环境有高温、粉尘、噪音和刺激性气体会使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率升高,其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3.06%,75.18%,70.37%,72.50%。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与睡眠质量不佳、经常加班、工作环境不良、有痛经以及与上级关系不妥有关,与吸烟、饮酒等因素无相关,而文化程度高可降低亚健康的发生。结论:外来女工中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不利的工作环境更易于导致其亚健康的发生,故应加强对外来女工工作环境的监督,提高其健康水平。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外来女工;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b-health status and corresponding risk factors of female migrant workers in Shenzhen and thus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on the prevention of sub-health. Methods:564 participated in our investigation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with SAS8e software. Result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67.91% of the 564 female volunteer migrant workers are affected by sub-health, the incidence of which doesn't vary with age. Those working at an environment such as with either high temperature, or dust, noise, irritant gas are prone to sub-health with an calculated incidence of 63.06%, 75.18%, 70.37%, 72.50%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sub-health is related to poor sleep quality, frequent overtime work, bad work environment, dysmenorrhoea, and tension from the superior but not related to other factors such as smoking and drinking. Education at higher levels appears to be a factor contributing negatively towards the onset of sub-health. Conclusion:It is a common problem for female migrant workers to be affected by sub-health, which is of no doubt either elicited or aggravated by adverse environment at work. Therefore, more supervising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ensure maintaining a proper environment at work for female migrant worker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health status.
Key words Sub-health status; Female migrant workers; Risk factors
亚健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加强,各地外来人口逐年增多,对外来女工的职业环境与健康的研究较多,而对其职业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则较少[1-2]。为了进一步研究外来女工中亚健康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制定有关亚健康状态干预对策,于2003年7月至8月对某市镇合资工厂564名外来女工进行亚健康现状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市镇不同合资工厂5间(制花厂3间,制衣厂2间)。分别按照每间工厂外来女工总人数的20%的比例来抽取样本,总共抽取外来女工600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亚健康状态的调查。
1.2 方法 制定调查表,问卷不署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调查内容为基本情况、生活方式、亚健康症状等共92个项目。亚健康状态的评估标准根据亚健康状态评估表,依照有关文献的方法进行诊断[3]。即所调查的有关亚健康状态的30个项目中,有6个及以上项目为阳性,即诊断为处在亚健康状态之中。资料收集后,从中随机抽取50个样本进行第二次重复问卷调查,两次调查有关问题的一致性率为87.5%,经kappa检验,kappa值为0.71,说明调查结果可信度高。所调查的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SAS8e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共调查外来女工600人,收回570份问卷。剔除不合格的6份,有效问卷564份,问卷有效率为98.95%。564名外来女工平均年龄为 23.65岁,年龄最大45岁,最小15岁,未成年人占5.5% (31/564)。外来女工吸烟者占1.24%(7/564)、饮酒者占2.13%(12/564);文化程度大学0.18%(1/564),高中4.96%(28/564),初中56.91%(321/564),小学及以下37.94%(214/564);月收入为610.2±271.6元。
2.2 亚健康的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564名外来女工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为383人,亚健康发生率为67.91%。不同年龄组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不同,低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亚健康发生率无明显变化。不同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除小于20岁组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外来女工不同年龄亚健康的发生率(略)
*与其它年龄组比较 P
2.3 不同作业环境中的外来女工亚健康发生情况 作业环境中有高温、粉尘、噪音和刺激性气体等有害因素的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率高于作业环境中无这些不利因素的外来女工,其亚健康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不同作业环境的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情况(略)
* 与作业环境较好组比较 P
2.4 影响亚健康因素Logistic分析 经过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外来女工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低、人际关系不良、经常加班、不喜欢现有工作、不满意工作、与上级关系紧张、休闲活动少、生活无规律、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工作环境差以及月经不规律和有痛经等因素,而与吸烟、饮酒等因素无相关。结果见表3。以单因素分析筛选的13个关联因素为基础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确定α=0.05,β=0.01。结果显示,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与睡眠质量不佳、经常加班、工作环境不良、痛经以及与上级关系不妥有关,而文化程度高者则可以防止亚健康的发生。结果见表4。
表3 影响外来女工亚健康发生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略)
表4 亚健康的相关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本次调查的某市镇合资企业的外来女工的年龄普遍较轻,平均为23.65岁,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较高,为67.91%。其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类似于陈国元等[2]的研究,但比夏俊博等[4]的研究结果要低。有研究认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本次研究结果未见明显的年龄差异。外来女工的亚健康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但不同年龄组之间亚健康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于20岁的年龄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74.10%)明显高于其它各年龄组的亚健康发生率。
外来女工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与睡眠质量不佳、经常加班、工作环境不良、痛经以及与上级关系不妥有关,而文化程度高者则可以防止亚健康的发生。因此,外来女工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与企业领导关系紧张是影响其亚健康的因素,特别是年龄小的外来女工,初来深圳,人生地不熟,找工作困难,即使找到工作以后又因担心工资低、害怕被炒等原因更易造成其亚健康的发生。外来女工大部分时间是在工厂里,因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作业环境对其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作业环境有高温、粉尘、噪音和刺激性气体等均易造成其亚健康的发生。因此,积极开展企业的职业卫生宣传和教育,进行经常性的职业卫生监督和工人的定期健康检查,有助于外来女工的亚健康的预防及亚健康的良性转化。
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无相关性。这与其它的研究报道影响亚健康的不同因素中吸烟、饮酒是两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不同[6-7],这可能主要是由于所调查的外来女工月平均收入较低,吸烟、饮酒者比例不高有一定关系。
本次调查还显示,某市镇合资企业的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率较高且发生亚健康的年龄偏低,企业及社会对外来女工应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并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减少加班,增加外来女工的休闲时间,使她们有一个好的状态投入到特区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 范存欣,王声湧,朱丽,等.广东高校教工亚健康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74-777.
[2] 陈国元,刘卫东,刘四海,等.3种不同职业人群亚健康现状及其预防对策[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2,17(2):83-85.
[3] 曾光.流行病学新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0,7:156-158.
[4] 夏俊博,马玉娟,潘立,等.新乡市本专科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21(3):233-234.
[5] 王志瑾.21世纪关注的热点:走出亚健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6-757.
篇3
调查资料显示,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约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的也占15%左右;亚健康状态约占总人口的60%,其中主要是中年群体,约占48%~59%,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亚健康发生率可高达70%〖1〗。
现代亚健康的发病率高,症状表现多样,所以其原因也具有多样性。弄清楚其成因,对于治疗和预防亚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明末医家绮石先生提出的“虚劳六因”已经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亚健康的形成原因。
绮石先生在他的代表著作《理虚元鉴》中提出了“虚劳六因”,他认为虚劳的病因主要有六种:先天之因、后天之因、境遇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和医药之因。这些因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而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一脏受损,会累及他脏,日久成劳。
而亚健康也是表现为某一脏腑的气、血、阴、阳的失调,最终可以归结到阴和阳关系方面。其形成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先天之因
体质的先天因素完全取决于父母。父母的身体素质是子代生命产生的基础。一般地说,父母体质强壮,则子代也强壮;父母体质孱弱,则子代也孱弱。当父母处于亚健康时,是基于一定的体质,当其受胎之时,就会将这种体质传给其子女,故其子女出生后也易产生类似的身体状态。先天之因提示亚健康的产生具有先天易感性。
2 后天之因
绮石先生认为虚劳“因后天者,不外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伤”。 同样,亚健康的出现也存在这四个方面的原因。
2.1 酒色因素 一般来说,少量饮酒(每天不超过100g)对人体有舒筋活血之功效,能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然而如果嗜酒无度,则会损害许多器官,造成全身性损害。现代人饮酒成了一种习惯,无论是谈生意还是好友聚会,人们都会把酒精量作为感情深浅的尺度。而酒为湿热之品,饮酒过多,体内湿热之邪停留,影响脾胃运化;湿邪阻滞气机,影响肝气疏泄,导致痰浊、血瘀;热邪煎熬阴液,导致阴虚内热。
伤肾则肾不强固。恣情,早婚多育,不节,频繁等,易使肾精亏虚,肾气不足,则表现出一系列亚健康的症状。
2.2 劳倦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适当的劳作,包括脑力及体力的劳动,为人们正常生活以及保持健康所必需。但“阳气者,烦劳则张”,烦劳过度则有损健康,因劳致虚。在烦劳过度中,以劳神过度较为多见。忧郁思虑,积思不解,所欲未遂等劳神过度,易使心失所养,脾失健运,心脾损伤,气血亏虚,处于亚健康状态。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负荷加重,生活不规律,缺乏休息和睡眠,长期熬夜,极易发生疲劳,所以疲劳是目前危害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长期过度疲劳则会损耗人体的阳气,日久阳损及阴,出现阴阳两虚。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生物钟,它维持着生命运动、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如果逆时而作,就会破坏这种规律,也就是破坏了人体原有的阴阳协调,阴阳失调自然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
2.3 七情因素 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或慢性持久的精神情志刺激,如果无法自我解脱,情志刺激过度,超过心神调节能力范围,就会造成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气机逆乱,如郁怒伤肝则肝失调和,忧愁伤肺则肺失清肃,思虑伤脾则脾不健运。这样就很难保持心情愉悦,这也是现代人亚健康发生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情志因素不但可以直接损伤脏腑,影响脏腑阴阳气血,也可由于伤及人体脏腑阴阳气血,使人体正气减弱,抵抗力降低,处于亚健康状态。
2.4 饮食因素 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饮食不节最易损伤脾胃。目前,普遍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习惯不健康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早餐质量过低,甚至不吃早餐,脾胃生化乏源,会导致各脏腑阴阳气血的不足;为了减肥而长期节食或有偏食嗜好,以致饮食物提供的能量不足或者是性味太偏。另外,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化肥、农药代谢不完全而残留在食物中;加工食品中所含的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的畜、禽、水产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也很易造成许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机体代谢功能紊乱〖2〗。
3 境遇之因
“因境遇者,盖七情不损,则五劳不成,惟真正解脱,方能达观无损”。境遇之因与七情是分不开的,境遇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七情来起作用的,如果心理素质好,承受能力强,境遇的负面影响就会小,或者持续时间短;相反,境遇因素就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或者影响长期存在。境遇因素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
3.1 社会环境 社会生活的日渐复杂化和多变化,给人们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稳定性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变得日趋淡薄,情感交流变得越来越少,情感受挫的机会也随之越来越多,使人们对感情生活的信心降低,孤独成了人们在情感方面突出的生存体验。研究表明,有支持性社会关系的人,能较好地应对和处理应激,防止心身障碍。“亚健康”状态的人表现为无聊感、无助感、烦恼感等等,往往是由于缺乏亲密的社会关系和友谊引起。
3.2 工作环境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学习负担过重,生活压力过大;社会人际关系复杂,上下级或同事之间关系紧张;机械化、公式化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占去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使得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孤独成为人们生存的显著特征,这些因素“皆能乱人情志,伤人气血”,使人体的阴阳失调,这些因素都是引起亚健康的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的高度紧张和心理压力可使交感神经张力增加、长时间血管痉挛,促发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发生〖3〗。〖STHZ〗3.3 生活环境 遭遇生活事件,如离婚、丧偶、失业、涉及法律纠纷、经济负担过重;下岗工人的生活水平低下;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噪音和废气、垃圾污染等公害对人体的经常性精神刺激,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
4 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和医药之因
绮石先生讨论的这三方面原因,都存在着用药或调养不当的问题,使患者体质发生了改变,阴阳偏盛或偏衰。
由于辨证诊断有误,或选用药物不当,既延误疾病的治疗,又使或阳气受损难复,从而导致亚健康。在现今的临床实践中也普遍存在着用药不当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4.1 滥用抗生素 我国已经成为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感冒为例,别人感冒了,自己先吃点抗生素“预防”,自己感冒了,用抗生素治疗、退烧,这已经是很多百姓的“共识”了。而抗生素属苦寒之品,久用会损伤脾胃阳气,损伤人体正气。
4.2 滥用中药 随着中医中药的发展,看中医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有些医生,尤其是不懂中医的医生,在治病过程中,不认真学习中医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而是靠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开药,比如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蒲公英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所以只要是胃炎的病人,就用大量的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药,这样做不仅破坏了患者的正气,加重病情,而且破坏了中医的辨治思路,影响中医的发展。
4.3 调养不当 病后饮食宜清淡,膳食平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逐渐恢复健康。
但是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了,身体稍有不适就会加强营养,鸡鸭鱼肉的滥补,不仅加重脾胃的负担,损伤后天之本。而且这些所谓的营养品性味都有所偏,或偏热或偏寒,不利于恢复阴阳的协调。
我们明确了亚健康的成因,就可以有的放矢,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病于未然;对于处于亚健康的人,应该运用正确的辨证论治方法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增垣,李美华.第三状态与心身医学研究.医学与哲学,2001,22(1):36-39.
2 郑秋甫,段留法.亚健康研究现状.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3,5(2):67-70.
篇4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虽然在身体上并没有疾病,但在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因其半数以上可能发展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因此对待亚健康不可掉以轻心。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人体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有机平衡体。这个有机平衡体由许多体内及体外子平衡系统相互制约与协调,得以维持大平衡系统的稳态。稳态的保持就是健康,稳态的破坏则是疾病。
亚健康状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个大平衡系统中的个别或若干子平衡体的稳态调节发生或出现障碍,影响人体大平衡系统稳态的自我调节或相互调节的功能,进而降低其协调能力,使得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降低。但在这个阶段,人体的大平衡状态尚未被破坏,只是处于临界水平中,此状态即人体处于亚健康形态。就人群而言,中年人是亚健康发生最集中的群体。
1导致亚健康的原因
1.1恶劣的自然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存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车辆的增多、人口的增加,使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相对狭小;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电磁污染等对人体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会产生不良影响;高层建筑众多、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房间封闭、办公场所狭小等,使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和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率降低,进而影响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而随着各种现代化设施设备的介入,人们生活在人工营造的恒定环境中,其正常生理功能遭到破坏,失去特定的内环境稳定性,从而导致亚健康。
1.2复杂的社会环境人的健康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异常激烈的竞争,日益膨胀的信息流量,不断增长的效率意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日趋分化的物质利益等,使人的身心长期紧张,得不到调节。思虑过度、心理失衡,严重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机体容易出现疲劳感、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精神紧张、情绪躁动、心灵疲惫、焦虑不安等,从而陷入亚健康状态。中年人的社会、家庭地位,决定了他们必然身处复杂社会环境的漩涡之中。
1.3身体机能的衰弱衰老是机体生命过程中的必然规律,衰老与亚健康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于衰老与亚健康状态在生理和代谢过程中都有功能低下的特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衰老的人即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亚健康状态如不引起重视,并及时调整使之恢复健康,则必然会加速衰老的过程,从而导致了疾病的更早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走向衰老,正是亚健康状态的频发期。因此,亚健康状态对于中年人来说,更需引起高度重视,加以预防,以避免由亚健康转向不健康,即疾病的发生。
2防治方法
2.1重视亚健康状态必须对亚健康状态的知识要有所了解,对其予以关注,但同时也不能过分看重亚健康而无病,应当保持稳定心态。
2.2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根据塞里(H. Selye)的应激理论,在不良刺激下,可造成身体处于警戒与抵抗持续的状态,如果机体不再有可供动员的能量储备来对抗不良应激,则可导致严重的疾患。因此,较好地控制压力,使其在强度或时间上都不要超过一定的限度,使身心得到必要的休息,以使能量得到补充,就可以减少患病的机会,更好的应对亚健康。
2.3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这是中年人提高身体素质、放松情绪、对抗亚健康的良药。可以制定一个适合中年人的锻炼计划,如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等,通过躯体运动来转移心理疲劳,缓解机体张力。另外还要培养自己感兴趣的文娱活动,如听音乐、聊天、钓鱼、旅游等,或者和自己的朋友、家人去看电影、共度周末等,以此为寄托,忘却疲劳,恢复身体的活力。
2.4饮食上注意调配,宜食清淡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中年人的饮食要保持低脂、低糖,并且要戒烟和少饮酒。因为饮食上的不合理容易使血脂异常,增加血黏度,不利于微循环功能,往往导致亚健康。
2.5注意多饮水目前多饮水已成为养生保健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中年人,应注意每日给机体补充足够水分,可以起到增加血容量降低血黏度,调节微循环紊乱的效应。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97-02对于青少年而言,其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伤害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心理病理症状不但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与自伤、意外伤害行为存在密切的关系[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心理亚健康评估在青少年自伤和意外伤害行为预测作用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20162名初、高中以及大学生展开了心理亚健康评估,并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随访,对自伤与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省10个城市的初、高中以及大学生,抽取其中的20162名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生10102例,女生10060例,年龄在13-24岁之间,平均(16.5±7.6)岁。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展开心理亚健康评估,对受检者基线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判断,而后展开为期9个月的随访,统计受检者自伤、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对比男生与女生的伤害报告率,统计受检者基线心理病理症状个数与自伤、意外伤害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2.2评估方法采取“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受检者展开心理亚健康评估,共包括39个条目,涉及有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这3个维度,采取6级记分法进行统计,1级:没有或者是持续不到1个星期;2级:持续1个星期以上;3级:持续2个星期以上;4级:持续1个月以上;5级;持续2个月以上;6级:持续3个月以上。症状持续时间不足1个月赋值为0,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者赋值为1,计算每个学生评估总分以及各个维度的得分,总分不低于1分者视为存在心理病理症状,心理病理症状总数超过8个以上者视为存在心理亚健康状态[2]。
1.3数据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受检者年龄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形式表示,在对比过程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取Χ2检验,在P
2结果
2.1伤害报告率经统计发现,本次调查中男生自伤报告率为19.4%,意外伤害报告率为62.2%;女生自伤报告率为19.9%,意外伤害报告率为53.0%。显然男生与女生自伤报告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男生意外伤害报告率较女生发生显著升高(P
2.2不同心理病理症状数与意外伤害报告率的关系研究中将受检者按照心理病理症状数分成了0个组、1-7个组和≥8个组,并对各组受检者意外伤害发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0个组中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7.0%3427,1-7个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2.0%6452,≥8个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51.0%。显然随着症状数的增加,意外伤害报告率随着升高(P
3讨论
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与青少年伤害已经成为全球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近期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伤害发生情况的关系研究不断深入,曾有研究指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对伤害行为的发生进行预测[3]。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心理亚健康评估在青少年自伤和意外伤害行为预测作用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10个城市的20162名初、高中以及大学生展开了心理亚健康评估和伤害发生率统计,结果发现,男生与女生自伤报告率无明显差异,而意外伤害报告率则表现出男生高于女生,经分析可能是由于男生性情好动、活动频率较高范围广、喜欢刺激性游戏和冒险行为,又加之家长与老师对男生的教育方式和保护方式不同,从而导致男生意外伤害发生率较女生高。
篇6
1 社区亚健康形成的原因
1.1 人群特异性
社区亚健康人群主要是老年人、慢性病病人及残疾人。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老化,全身出现各种退行性改变,这部分人的护理问题,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难题。目前,中国的养老方式还是以家庭为主,但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养老的方式面临艰难,而新的养老模式尚不成熟,造成了老年人群护理的乏力,慢性病初发的症状和体征易被忽略,长期处于慢性病的状态而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容易使疾病恶化。同时,慢性病一旦形成就不可逆转,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家庭和社区都很难承担这种治疗和护理。残疾人本身处于一种生活的低质状态,部分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易被人忽视和排挤,需要社会和家庭更多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特别是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很容易被人忽略而造成自杀等严重后果。
1.2 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从汽车尾气的大气污染到办公的室内污染,人群的健康状况逐年下降。与此同时,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手机、电脑等产生的辐射,还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也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社会环境主要是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工作的繁重、商业的应酬、无法预料的失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部分人。物价的上涨,赡养老人、培育孩子的费用,以及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也同时增加了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在这样高压力生活之下,很多人都处于超负荷状态,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1.3 饮食
病从口入,不仅有毒的食物会使人治病,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人的健康。饮食可以从两方面影响人的健康,一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厌食,偏食,挑食,过多地食用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等不健康的食品,这些问题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状况,加速疾病的发展。二是饮食不规律,早餐不吃或早午饭一起吃,晚饭吃得很饱,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得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暴饮暴食导致机体营养过剩而引发的肥胖问题,也成为各个年龄段的通病。
1.4 休息与运动
现在科技的发展延长了人们工作与活动的时间,同时人们的作息时间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甚至有些人的作息时间完全与正常的作息时间相反,睡眠质量逐渐降低,机体新陈代谢紊乱,精神萎靡。由于生活、工作的压力,人们的运动时间相应减少,体质逐渐变差。现在人的工作应酬多,摄入的糖和脂肪相对增多,加之长期缺乏运动,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2 社区人群亚健康的预防保健
2.1 合理饮食
可以从两方面干预,一是调整饮食结构,饮食中各种营养素的比例合适。湖州居民日常饮食偏甜,过多的食用糖会增加龋齿、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因此,必须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调整饮食中糖的含量。肥胖人群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减肥计划,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二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厌食,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吃早餐,三餐饮食的能量分布要合理,膳食指南推荐一日三餐摄入的热量之比应为3∶4∶3。
2.2 改善环境
湖州有其独特的城市特点,自然风景与历史人文相结合。元代大诗人戴表元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由此也可以看出湖州总体环境还是相当适合居住,典型的白鱼潭社区,“人在画中,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花坛草坪”是其真实写照。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工作生活积聚的压力得到释放,有助于身心健康。此外,还需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社会环境,减轻精神压力。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困绕,各种精神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很多人都长期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如何检出这部分人的心理问题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也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部分。
2.3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顺应生物钟,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根据自身工作时间,调整作息时间,减少熬夜,同时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运动可使大脑得到放松,消除疲劳,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改善睡眠和记忆。选择的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这也是目前较为提倡的一种运动方式,不同人群可选择不同的项目。有氧运动重在坚持,还要达到一定的质和量,运动过程有任何不适情况,立即停止,及时调整,避免运动过度。
2.4 中医预防保健
根据中医学理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由于先天不足、劳逸失度、起居失常、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居处不慎、年老体衰等因素,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和所致[3]。因此,已有临床症状的亚健康人群,可根据医师的诊断和建议,运用针灸、刮痧、推拿等传统中医疗法,改善体质,也可以治疗或缓解某些慢性病的发生。也可采用中医食疗或中成药,改善自身健康状况。但应注意是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要盲目跟风进补,特别是老年人本身生理变化与年轻人不同,采取预防措施时更应慎重和个性化。
2.5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社区服务可以细化到个人,医生看病可以更仔细,提供的建议更加个性化,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地方特色,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力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学校也可以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课程,加强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2.
篇7
专家解释,上述种种现象,表明两位同志的身体已经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在医学上讲,“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种状态或“灰色状态”。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在心理上的表现是: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烦躁、焦虑、抑郁等。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有人研究发现,只有5%的人符合健康标准,75%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与疾病之间。随着军营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军人“亚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若任由它发展,就可能成为显性疾病,会增加非战斗减员,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引发“亚健康”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一些机关和科研干部有时候任务繁重,要经常加班加点,睡眠不足,使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还有的军人有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酗酒、起居无规律等,也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军人并非生活在真空里,一些军人面临提干、上学、复员、转业、婚姻、家庭种种压力,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烦躁、易怒、妒忌、睡眠不好、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表现出“亚健康”状态。
环境因素的影响。放眼军营,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军人主要是一些从事科研、航天、远洋、空气动力、兵器试验等工作的军人和长期在戈壁、深山、远航部队等特殊环境下生活工作的军人,他们承受着超常的生理负荷和心理压力,更容易表现出“亚健康”状态。
一些军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又对其缺乏认识,不懂预防,往往导致疾病的发生。专家解释说“亚健康”问题不能单靠药物来解决,防止“亚健康”状态,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多喝牛奶、酸奶等乳制品,多吃鱼干、骨头汤等富含钙质的食品,可以避免发怒,防止攻击的发生,起到镇静作用。运动可以保持脑力和体力协调,提高心肺功能,改善新陈代谢,减轻肥胖,防止骨质疏松,提高免疫力,还可使情绪乐观,精力充沛。
创造环境,调整心态。对于长期从事紧张工作的军人,领导应当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军人自身也应不断进行心理调适,合理安排工作,改变紧张状态。
篇8
亚健康状态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群中广泛存在,目前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专家预言,疲劳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有关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患有亚健康,澳大利亚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口多达37%,日本有35%的人正在遭受着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痛折磨。我国卫生部对10个城市的工作人员的调查表明,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总人口的48%。而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患有疾病的人也只占20%,其余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医学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8~45岁之间。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主要的表现是疲劳,以及与疲劳相伴发生的或由疲劳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故又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众多学者认为其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生理性亚健康 最常见的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耳鸣、心悸、血压升高、腹胀暖气、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腹泻或便秘等等。
心理性亚健康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情绪消极、郁郁寡欢、悲观、冷漠、缺乏活力与兴趣,甚至产生自杀欲念;容易嫉妒、猜疑、神经质、精神不振以及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近期记忆力下降或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情等等。
社交性亚健康主要表现为孤独、苦闷、孤僻、冷漠、失望、空虚、无助,社会适应困难,独立生活能力差以及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处理不好各种人际关系,面对许多问题,陷入不良的情绪之中等。
道德性亚健康持续3个月以上的道德问题,直接导致行为的偏差、失范和越轨,从而使人产生一种内心深处的不安、沮丧和自我评价降低等。
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心理失衡,高度激烈的竞争,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思虑过度、心神不宁;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生活无规律、偏食、酗酒、吸烟,以及饮食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等;噪音干扰,使人烦躁、郁闷;长期处于高层建筑、空调这种环境中;逆时而作,违反生命运动规律,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用心、用脑过度,机体处于一种非正常负荷状态,过度的疲劳造成精力和体力透支;无保健意识,缺乏运动,或体育锻炼无章、不当;乱用药品;社会环境和自我调节能力及气候条件等。
由于对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所以很容易被忙碌的人们所忽视。因此,处在高度紧张的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特别注意。部队官兵工作环境特殊,压力大,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那么,怎么判定一个人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呢?刘东山主编的《交通警察健康手册》中有一个表,我们可以对照表中所列出的各种“信号”来进行自我检查:具有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下者。则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无需担心;具有下述3―5项者,则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亚健康的征兆;具有下述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即可初步认定处于亚健康状态。
1 精神紧张,焦虑不安;
2 孤独自卑,忧郁苦闷;
3 注意力散,思考肤浅;
4 容易激动,无事自烦;
5 记忆减退,熟人忘名;
6 兴趣变淡,欲望骤减;
7 懒于交往,情绪低落;
8 易感乏力,眼易疲倦;
9 精力下降,动作迟缓;
10 头昏脑涨,不易复原;
11 久站头昏,眼花目眩;
12 肢体酥软,力不从心;
13 体重减轻,体虚力弱;
14 不易入眠,多梦易醒;
15 晨不愿起,昼常打盹;
16 局部麻木,手脚易冷;
17 掌腋多汗,舌燥口干;
18 自感低烧,夜有盗汗;
19 腰酸背痛,此起彼伏;
20 舌生白苔,口臭自生;
21 口舌溃疡,反复发生;
22 味觉不灵,食欲不振;
23 发酸嗳气,消化不良;
24 便稀便秘,腹部饱胀;
25 易患感冒,唇起疱疹;
26 鼻塞流涕,咽喉疼痛;
27 憋气气急,呼吸紧迫;
28 胸痛胸闷,心区压感;
29 心悸心慌,心律不整;
30 耳鸣耳背,易晕车船;
“亚健康”是一种非疾病状态,因此,要摆脱“亚健康”状态,主要不应依赖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要靠自己主动自觉地去预防。要摆脱亚健康的困扰,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关注健康保障睡眠睡眠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睡眠时间应占人类生活时间的1/3左右。当今因工作或娱乐而造成的睡眠不足已成为影响健康的最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一定要保障足够的睡眠。
学会放松善待压力人之所以感到疲劳,首先是因为情绪会使人的身体紧张。因此,要学会放松,让自我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要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定向,切忌由于自我的期望值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人在社会中生存,难免会有很多烦恼和曲折,必须学会应付各种挑战,通过心理调节维护心理平衡。
增强意识坚持活动现代物质文化生活高度发达,人们在室内有空调、电视、电脑,出门坐汽车,从而远离阳光和新鲜空气。经常处于萎靡不振、忧郁烦闷状态。因此,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坚持每天抽出1至半小时,远离喧嚣的环境,到宁静的室外或郊外进行户外活动,呼吸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的新鲜空气,这对调节神经系统大为有益。
篇9
【关键词】 自杀未遂;意念;心理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B 8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0997-05
自杀是指有自我意识,自行采取的导致自己死亡的行为[1]。自杀是目前全世界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很多国家,自杀已成为居民前10位死因之一。一项来自安徽合肥地区的监测资料表明,中学生近1年的自杀意念报告率由1998年的15.3%增加到2003年的27.7%[2]。比照国际标准,我国已成为继日本、韩国等之后的又一高自杀率亚洲国家。据报道自杀已经成为我国继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死亡之后的第五大死因,15~34岁死亡人群中,自杀成为首位死因[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蚌埠地区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发生情况的调查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以便为青少年自杀风险评估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继续发展、降低青少年自杀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蚌埠地区抽取2所大学,4所城市中学(其中教学质量较好的中学1所,中等的2所,较差的1所),3所农村中学(按教学质量好、中、差各抽取1所),所抽取的7所中学中6所为完全中学,1所为职业中学。中学按每年级抽取2~4个班,大学按不同专业每年级抽取2个班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抽取学生7 315名,回收有效问卷7 104份。其中初中生1 919名,高中生1 865名,大学生3 320名;男生3 533名,女生3 571名。年龄12~22岁。
1.2 调查内容
1.2.1 自杀意念的评定 自杀意念指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对1年内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发生自杀意念频率、自杀计划情况、自杀准备情况和自杀意念强烈时的想死程度进行分析。
1.2.2 自杀未遂的评定 自杀未遂是指各种有意威胁和/或残害自己的生命,但未导致死亡的行为。
1.2.3 人口统计学变量 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学习阶段、家庭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等。
1.2.4 亚健康状况的评定 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青少年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4]。躯体亚健康有32条评价项目,只要有1条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即为符合躯体亚健康状态者;心理亚健康有39条评价项目。以某项目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即界定为具有该亚健康相关症状。计算研究对象亚健康症状数。
1.2.5 抑郁与焦虑状况的评定[5] 采用Zung编制的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按1~4分的4级评分方法评价青少年的抑郁状况,抑郁量表总评分≥41分为抑郁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对青少年焦虑状况进行评价,焦虑量表总分≥40界定为焦虑症状。
1.2.6 述情障碍的评定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5],根据述情障碍分值,按四分位数法分4个等级对各级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状况进行比较。
1.3 调查方法与质量控制 首先对课题组成员和各调查中学分管领导、所调查班级班主任、校医和/或体育老师以及大学所抽班级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再由班主任协助调查组成员到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在自愿的情况下填写问卷。问卷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内统一发放、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13.0(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SPSS13.0)录入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 在参加调查的7 104名学生中,报告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共有2 017名,报告率为28.4%(2 017/7 104);报告 自杀未遂的学生有198名,报告率为2.8%(198/7 104)。
2.1.1 自杀意念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在2 017名报告有自杀意念的学生中,其中在调查时1年(12个月)内产生过自杀意念的学生有732名(36.3%),调查时1年前就有的有1 285名(63.7%)。对调查时1年内产生过自杀意念的732名学生根据产生自杀念头最强烈的那一次的意念频率、当时自杀计划的设置情况、自杀准备情况和想死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意念频率63.0%为一闪而过,39.3%有自杀计划,8.5%有自杀准备,24.3%的学生想死程度大于50%。
2.1.2 自杀未遂 对198名自杀未遂者的自杀次数、最近一次发生的时间、自杀结局和自杀实施时的想死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2.8%的自杀未遂的学生报告≥2次,最近一次发生在1年内的占50%,自杀结局中达40.1%的不是本人放弃,30.3%的在当时自杀时的想死程度超过50%。
2.2 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影响 分别对学习阶段、性别、户籍、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否为单亲家庭、是否为独生子女7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报告率进行χ2检验。见表1。
2.2.2 躯体亚健康状况对青少年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影响有躯体亚健康症状的2 694名学生中,自杀意念报告率为37.8%(1017/2 694),高于无躯体亚健康状态的自杀意念报告率22.7%(1 000/4 410),(χ2=186.929,P=0.000)。按躯体健康条目多少为自变量X,自杀意念报告率为应变量Y,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31.527+2.235 X,说明随着躯体亚健康条目的增加,自杀意念报告率逐渐升高(F=53.092, P=0.000)。
根据有无躯体亚健康将7 104名青少年学生分为2组,比较2组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结果发现躯体亚健康组自杀未遂报告率4.5%(121/2 694)高于无亚健康组的1.7% (77/4 410)(χ2=46.523,P=0.000)。
2.2.3 心理亚健康状态对青少年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影响 心理亚健康量表有50条心理、社会、活力等不适的症状,根据个人近3个月来对每条症状的实际感受划分6种情况,选择最符合自己的一种情况,只要有1条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就定义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结果发现有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1 297名,自杀意念报告率为39.9%(1 297/3 233),高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3 881名)的自杀意念报告率18.8%(730/3 881)(χ2=393.035, P=0.000)。按心理亚健康条目多少为自变量X,自杀意念报告率为应变量Y,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28.651+1.757 X,说明随着心理亚健康条目的增加自杀意念报告率逐渐升高(F=128.618, P=0.000)。
根据有无心理亚健康将7 104名青少年学生分为2组,比较2组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结果显示心理亚健康组自杀未遂报告率为4.5%,高于无亚健康组的1.3%(χ2=66.133, P=0.000)。
2.2.4 抑郁状态对青少年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影响 抑郁评定量表采用1~4分4等级评分方法,对个人20条的得分进行累加,凡总分≥41分,即认定为处于抑郁状态。 对有、无抑郁状态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抑郁状态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无抑郁状态学生(χ2=105.234,P=0.000;χ2=129.905,P=0.000)。见表2。
2.2.5 焦虑状态对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影响 焦虑评定方法同抑郁。对有、无焦虑状态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焦虑状态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无焦虑状态学生(χ2=121.51,P=0.000;χ2=122.05, P=0.000)。见表3。
2.2.6 述情障碍对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述情障碍的评价方法还没有统一标准,本研究根据述情障碍得分,计算四分位数,将得分在第0~25百分位数计为1级,将得分在第26~50百分位数计为2级,将得分在第51~75分百分位数计为3级,将得分在第76百分位数以上计为4级,对不同级别述情障碍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报告率随着述情障碍级别的增加而升高(χ2=394.335,P=0.000;χ2=69.929,P=0.000)。见表4。
2.3 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3.1 自杀意念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5。
以自杀意念为应变量(0=无, 1=有),将性别(男=1,女=2)、学习阶段(初中=1,高中=2,大学=3)、父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初中=2,高中及以上=3),母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初中=2,高中及以上=3)、躯体亚健康条数(0条阳性项=1, 1~3条阳性项目=2,4~6条阳性项目=3,7~9条阳性项目=4,≥10条阳性项目=5)、心理亚健康条数(赋值方法与躯体亚健康同)、抑郁分数(<40分=1,≥40=2)、焦虑分数(赋值方法与抑郁同)和述情障碍分数(赋值与等级相同)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习阶段、心理亚健康、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和自述障碍6个变量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与单因素相比,剔除了母亲文化程度和躯体亚健康2个变量。见表5。
2.3.2 自杀未遂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自杀未遂为应变量(0=无, 1=有),将性别、学习阶段、躯体亚健康分数、心理亚健康分数、抑郁分数、焦虑分数和自述障碍分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的赋值方法与自杀意念相同。结果显示,性别、心理亚健康状态、抑郁和焦虑状态、自述障碍均是自杀未遂产生的影响因素。见表6。
3 讨论
3.1 蚌埠地区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报告率偏高 本调查结果显示,蚌埠地区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8.4%,高于国内一些地区的报道[6-7],与冯珊珊[8]报道的广州市结果(33.2%)接近。结果高于国内某些地区的原因可能为:一是调查时间不同的结果。本调查时间为2007年12月份,而文献[6-7]调查时间为2003年和2004年,时间相差较长,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竞争日益增强有关;而冯珊珊报道的广州市的调查时间为2007年4月,与本调查时间接近,因而结果也较为接近。二是调查对象虽然都是青少年学生,但不同学习阶段的人群比例不同可能对结果也有影响。本调查样本中初中生占27.0%、高中生占26.3%、 大学生占46.7%,而文献[6-8]调查对象中主要是中小学生,而大学生占的比例较小,由于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不同,所以会对最后的结果造成影响。
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可从其计划、准备和意念等级来反映,严重自杀意念者只占小部分,且自杀意念越严重,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性越大。Turvey[9]报道,有过1次或2次自杀意念者发生自杀未遂的危险性是没有自杀意念者的2.4倍;有过多次自杀意念者,发生自杀未遂危险性是没有自杀意念者的13.7倍。本次调查自杀未遂报告率为2.8%, 其中32.8%的人自杀次数≥2次。重复自杀未遂也是自杀死亡重要的预测因素。有学者报道,曾有过非致死性自杀未遂的人,10%~15%最终自杀死亡[10]。WHO多中心青少年研究显示:重复自杀未遂后一年是成功自杀最强的预示因素[11]。Cedereke等[12]于2005年提出:在1年的随访中,早期(即前一次自杀未遂后0~1个月)重复自杀未遂是自杀死亡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关注自杀未遂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已成为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3.2 女性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男性 在自杀行为的性别差异上,国内其他城市的调查结果提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而自杀未遂的发生则大多为男生高于女生[13-14]。国外的研究则显示女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生,而自杀死亡的发生率低于男生[15]。本次调查女生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男生,而自杀未遂报告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女性对压力的感知强,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想法有关。
3.3 学习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本调查显示高中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而自杀未遂报告率初、高中生均高于大学生。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心理日趋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另外,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产生与其学习密切相关。有调查显示,学习成绩越差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越高[1]。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面临中考和高考的考验,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在我国,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因此高考不论是对学生本人还是对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高度重视,从而给高中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一旦遭遇意外的学习和生活事件,很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导致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发生。而大学生经历过了高考,初中生距离高考的时间较长,学习压力相对于高中生来说却小得多,因而高中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
3.4 亚健康状态对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国内外研究显示,有自杀相关行为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国外研究表明,50%以上的自杀死亡者是抑郁症患者,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死亡[16]。对自己通常有较多否定评价的人,相对会产生较多的抑郁情绪。此次调查证实,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其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抑郁与焦虑程度都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者。可能与这些青少年受身体健康状况影响,学习及其他活动的能力较差,常有更多失败的体验,内心脆弱、敏感、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不足,当遭遇意外事件时,更易选择消极的方式来应对,如自杀。
3.5 述情障碍是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重要因子述情障碍(alexitymia) 又译作“情感表达不能”或“情感难言症”, 即自身情绪调节障碍,其特征包括情绪体验受限或减退、情绪表达能力障碍、想象力下降、不能主动感受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对他人的情绪识别困难[17]。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心身疾病等一些躯体疾病中伴有述情障碍症状较多[18],在正常人群中也发现约有10%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不善于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内心情绪感受[19]。述情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20],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可为一种人格特征,也可为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时较常见到的心理特点,或为其继发症状。述情障碍患者不能区分焦虑与抑郁,不能区分兴奋与疲劳,不能区分生气与饥饿[21]。不能准确地描述感受妨碍了患者情绪压力的释放[22]。相反,这些压力存在于体内,最终表现为躯体的疾病。内部的痛苦通过躯体的疼痛或躯体症状表现出来。述情障碍患者由于缺乏识别、表述情绪的能力,所以在应激情境和人际关系中常出现情绪失调,及情绪的困感。这样的失调进一步改变通过认知来处理情绪的能力[23]。本调查结果显示述情障碍是学生产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可能与有述情障碍对学生产生上述身心影响有关,也可能是述情障碍本身可以加重学生躯体和心理亚健康有关。
(致谢:本课题得到了蚌埠市教育局、怀远县教育局以及调查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7.
[2] TAO FB, GAO M, SU PY, et al. Trends of Health-risk Behaviors and Their Risk or Protective Factors on Adolescent Students in Hefei, Anhui Province, China, 1998-2003:Study on Public Health in Asia. Rinton Press, 2005:180-189.
[3] 王卫红.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4] 陶芳标,胡传来,孙业桓,等.我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4):309-314.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235-238,378-381.
[6] 高鸿云,吴增强,邓伟.等. 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1):32-37.
[7] 张敏,王礼桂,邢艳菲. 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29-431.
[8] 冯珊珊,张雪琴.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14-416.
[9] TURVEY C, STROMQUISTA,KELLY K. Financial loss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a rural community sample.Acta PsychiatrScand, 2002, 106(5): 373-380.
[10]PHILLIPS MR, YANG GH, ZHANG YP, et al. 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in China: a national case-control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y. Lancet, 2002, 360∶1 728-1 736.
[1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1999. Geneva: WHO,1999:104-109.
[12]CEDEREK M,OJEHAGEN A. Prediction of repeated parasuicied after 1-12 months. European Psychiatry, 2005,20: 101-109.
[13]高茗,徐放,沈庆凤,等.合肥市中学生情绪障碍及伤害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243-244.
[14]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等.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9,15(3):247-248.
[15]GOULD MS, GREENBERG T, VELTING DM, et al.Youth suicide risk an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A review of the past 10 years.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3, 42(4): 386-405.
[16]CHARLES Lr, JOANNE Er, RICHARD C,et al.Some differences betweenmen and women who commit suicide.Am J Psych,1988,145(6):718-722.
[17]SALMINEN JK,SAARIJARVI S ,AARELA E ,et al .Two decades of alexithymia.J Psychosom Res,1995,39(7):803-807.
[18]BLILEY PE,HENRY JD .Alexithyria,somatization and negative affect In acommunitys ample. Psychiatry Res,2007,150(1):13-20.
[19]JOUKAMAA M ,TAANILA A ,MIETTUNEN J ,et al .Epidemiology of alexithymia among adolescents. J Psychosom Res, 2007,63 ( 4 ) :373- 376 .
[20]WOUTA M ,ALEMANC A ,BENNOND B ,et al .No words for feelings: Alexithymia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nd first-degere relatives. Compr Psychiatry,2007,48(l):27-33.
[21]MCDOUGALL J. Thertres of the body: A psychoanalytical approach to psychosomatic illness. London: Free Association Books,1989.
[22]MARTIN JB, PIHL RO. The stress-alexithymia hypothesis: Theortical and empirical considera tions. Psychother Psychosom,1985,43:169-176.
篇10
关键词:亚健康 健康 高中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10-02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机体的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在我国被称为“亚健康状态”。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四个方面皆健全才算是健康状态[1~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已经呈逐年增加趋势。亚健康的存在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因此,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亚健康的预防尤为重要,如果干预不力,机体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便会转化为疾病状态。本论文研究绍兴普通高三学生的亚健康情况,并分析出现亚健康的原因。为增进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绍兴市越城区科学随机选取四所高中普通高三学生500名,其中男生312名,女生188名。年龄在17~18周岁。无明显病史,无明显疾病者。
1.2 研究的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星图书馆、书生之家等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网络资源及图书馆的资料。了解有关研究内容的基本观点主要测试方法和手段,主要查阅有身体成分方面的资料,为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采用人体能量监测仪进行亚健康测试,根据反射区诊疗法的原理,结合生物电生理,通过手传感器,将手部反射区所对应内脏器官的实时机能反馈图、机体整体动态能量图等活动状态以不同表现形式反映出来。通过各器官和机体能量的活动状态和趋势可以判断内部器官及心理的发展趋势,并监测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机体内部器官的影响与发展趋势。仪器符合研究需要。然后在同一时间段对普通高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进行测试,主要找出哪些部位容易出现亚健康。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处理。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从表1、表2发现,普通高中学生的健康人数比例为64.2%,普通高中学生亚健康人数比例为35.8%,其中男生亚健康人数比例为33.3%,女生亚健康人数比例为39.9%,表明绍兴普通高三学生亚健康比例较高,女生比例更高。
2.2 结果分析
2.2.1 测试指标分析
测试结果为健康者,说明器官和谐工作,其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测试健康状况的结果为亚健康者,一是器官能量不足、缺失,通常这种生命能量耗竭的模式主要表现为感染、发烧、免疫力下降,滥用药物和先天遗传不足等都可能使器官能量不足。另外是器官能量淤积、阻滞,生命能量不能正常流动,引起身体局部的不适,如过敏、充血、炎症等;此外,压力过大、机体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以及长期的功能亢进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身体的某个器官的能量不足或能量淤积都会影响健康,维持适宜的能量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方面。
2.2.2 容易出现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器官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容易出现亚健康的器官按人数从多到少主要有松果体、肾上腺、十二指肠、上肢、鼻这几个方面。
(1)松果体测试问题分析。
松果体又称为脑上腺,人的松果体能合成、分泌多种生物胶和肽类物质,主要是调节神经的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功能,而这种调节具有很强的生物节律性,并与光线的强度有关。松果体是人体的第三只眼睛,能感受光的信号并作出反应。也是人体的生物钟的调控中心。并能够影响和干预人类的许多神经活动,如睡眠与觉醒、情绪、智力等。松果体能量不足,主要指睡眠不足,易导致精力不济,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或免疫力低下等。松果体能量过高,主要指睡眠时间过长,会导致激素调节不平衡,如引起肾上腺的能量不足。任何试图更改生物钟的行为,都将给身体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分析认为高中生由于平时学习任务偏重,面临高考压力很大,因此松果体出现问题,需要学校和家庭对这些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学习之余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对改善他们的亚健康将会有很大帮助。
(2)肾上腺测试问题分析。
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使心脏收缩力上升;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血管缩小。对全身各部分血管的作用,不仅有作用强弱的不同,而且还有收缩或舒张的不同。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通常是兴奋性的神经递质,肾上腺的能量缺乏时导致乏力,机体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建议有这些问题的学生多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提高身体的耐力素质,防止亚健康对他们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3)十二指肠测试问题分析。
十二指肠的能量淤积会演变成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炎是一种常见病,是反映局限于十二指肠黏膜层的炎症。主要表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和黑便。它常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疾患或慢性胰腺炎并存。本病多由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或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失畅、胃失和降,从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或气滞日久,血行不畅,血脉凝涩,瘀血内阻,而导致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甚则络伤呕血。出现这个问题的学生人数排名第三,分析认为这些出现问题的学生与他们在学习的压力下,饮食出现一定问题有关,比如吃饭偏食,吃饭时间不准时,甚至个别学生不吃早餐等情况,建议学校应加大监管力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饮食制度进行吃饭。
(4)鼻和上肢测试问题分析。
上肢是由骨、肌肉、血管神经及浅、深筋膜和皮肤形成的多层次鞘状局部。上肢肌力不足会导致基础代谢率较低,对骨骼也不利,易导致骨质疏松。鼻炎是由于能量淤积导致的。鼻炎不单只是影响鼻子,同时还会影响咽喉和眼睛。它还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听力以及学习能力。以上两种问题的学生人数也不少,需引起重视,由于学生重视学习而忽视锻炼,导致他们的健康出现问题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骨质疏松已出现在年轻人身上,需特别关注,此外因身体机能下降,学生在天气变化时更容易引起感冒,从而引发鼻炎,进而影响到其他器官,对健康造成影响。身体锻炼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体育锻炼对改善普通高中学生亚健康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普通高中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在医疗保健中大量应用体育锻炼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因此,建议学校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才会保证他们尽量少出现亚健康状态,进而保证身体健康,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提高学校效率和效果。
(5)其他测试问题分析。
除了以上主要器官出现亚健康外,脾和胃有问题的学生人数也不少,脾为五脏之一,与四肢、肌肉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因其含血量丰富,能够紧急向其他器官补充血液,所以有“人体血库”之称。脾脏能生成、监视、贮藏和破坏血细胞。如果脾虚弱则会引起患者者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心血不足,心悸失眠,纳差腹胀等症状。胃为六腑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与吸收食物。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脾和胃出现问题也反映出学生的消化系统出现问题,若消化系统长期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到他们的体质健康,后果不堪设想。
研究还发现,高三女生亚健康人数要多于男生,反映在高三面临高考的形势下,女生的压力要更大,高三女生在承受压力方面要差于男生,如果能对这些女生适当进行一些健康知识教育与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对缓解她们的压力会更好一些。根据高三学生出现的相关亚健康问题,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干预:(1)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生活环境要相对稳定,对亚健康的改善有积极作用。(2)注意保暖,避风寒,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病情恢复。(3)合理安排饮食,尽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食物。(4)针对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给他们释亚,使他们回归健康。
3 结论与建议
亚健康者的机体各器官能量不足或淤积,生命能量不能正常流动,引起身体局部的不适,器官不能和谐工作。绍兴市普通高三学生处于亚健康状况情况相对比例较高,且女生比例高于男生,测试发现高三学生的亚健康主要表现在松果体能量不平衡、十二指肠炎症、上肢肌力不足、鼻炎等方面。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关注,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学校和家庭应结合起来对高三学生进行健康干预,保证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以便将来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 陈家旭.走出亚健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领域
- 下一篇: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