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领域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应用领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应用领域

篇1

关键词:X射线;脉冲星;定位方法

脉冲星导航是一种天文自主导航方式,所以最先被提出来的脉冲星导航方法是由天文导航借鉴而来的。比如本文中要介绍的掩星法和仰角法等。只不过在这些方法当中,把持续稳定发射脉冲信号的中子星当成了恒星作为参考天体。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提出了许多更新更好的利用脉冲星的导航方法。比如本文中介绍的绝对定位法,相对定位法和位置增量估计法灯,它们都能够获得更好的定位精度。

一、掩星法

在地球边缘,X射线脉冲星射线的遮蔽现象可以为地球轨道航天器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当航天器绕地球运行时,X射线被地球的边缘所遮挡,然后出现在另一边,这段时间差对应地球盘的弦长。如果知道了脉冲星、地球的三维坐标和地球的直径,那么就能够计算出航天器相对于地球的位置。

在掩星法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X射线光子,所以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掌握空间参数、星历和大气环境等相关要素,遮挡时间的计算也需要考虑大气的相关参数。

二、仰角法

在仰角法中,一个已知惯性姿态的航天器要把机载探测器对准一颗选定的X射线脉冲星方向。同步观察参考星体与脉冲星的夹角和参考星体的直径可以得到航天器相对于参考行星的距离信息。利用多颗参考星体可以得到航天器的三维位置信息。再加上对其它参考天体进行观测,就可以得到航天器的三维位置的矢量信息。

利用仰角法可以通过观测航天器的仰角来计算出航天器的位置信息。由于这种方法得到的是航天器关于地球的相对位置矢量信息,因此,只要已知地球的绝对位置参数就能够得出航天器的绝对位置信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对于深空旅行探测器而言,由于行星的可见性差,难以满足观测的要求,所以仰角法一般只适用于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

上面所讲的掩星法和仰角法,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需要有一个以上的参考天体,这是传统的天文导航在脉冲星导航上的新的应用,实现起来的系统相当复杂。接下来将介绍几种只依赖脉冲星观测的定位方法。

三、绝对定位法

在绝对定位法中,航天器仅仅依靠机载设备以及对脉冲星的观测来得到自身的三维位置信息,并不需要任何外部导航系统来协助。而且在一些不利条件下,比如在系统重启、断电的等情况下,这种方法仍然能够正常工作。在绝对定位法中,必须要知道在特定某一时刻观测到的是脉冲星的具体哪一个脉冲。然而,脉冲星只是简单重复的发射一系列没有任何标识的脉冲信号,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几颗脉冲星相位等方法来确定观测到的到底是第几个脉冲,也就是整周模糊度的解算问题。这与GPS卫星导航方式中说涉及的模糊度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一旦解算出准确的模糊度值,就可以得到航天器的绝对位置信息。

四、相对定位法

绝对定位是很关键的,但同时,如果能得到航天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信息,这同样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利用相对定位可以在已知位置物体的参考坐标系下进行相对的导航,而不需要换算到惯性参考系中。这种方法的另外一个优点是,仅仅需要计算相对位置偏差和距离偏差,而不需要进行三维坐标的解算。这在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飞行任务中,相对定位法不仅能使导航系统简单化,而且还能够更好的满足导航的需求。同时,在绝对定位法中提到的整周模糊度的解算在这里也要用到。因为这里涉及到的相对距离比航天器和惯性参考系的距离要小得很多,也就是整周模糊度的范围要小得多。

绝对定位法的目的就是要把航天器的位置信息确定在一个固定的惯性坐标系当中,而相对定位法则不同。在相对定位法中,需要确定的是航天器相对于一个参考物体的位置变量。这里我们一般用一个位置固定不变的航天器作为参考物体,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航天器之间的通信,使相对定位法更加灵活、更加准确。

实际上,脉冲星相对定位系统与 GPS卫星导航的相对定位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在卫星相对定位导航中,充当参考物的是不断与航天器通信的地面基站。由于运动中的航天器保持与参考航天器的通信,使得导航系统的运算变得更复杂一些,但是其在某些导航任务中却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航天器的对接、轨道的定制等,所以相对于定位法还是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该方法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不需要考虑整周模糊度的问题。因为在目前观测到的即使是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它的波长也远远大于航天器的尺寸,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安装在航天器上的两个X射线探测器观测到的脉冲信号一定是脉冲星发射出来的同一个脉冲。在没有了整周模糊度的问题之后,姿态角的计算也就变得简单了。但是,姿态角的精度还是与两个探测器测得脉冲到达时间的精度和两个探测器之间距离有直接联系。在目前条件下还是很难满足姿态角精度的要求。不过随着对X射线脉冲星研究的深入以及航天器制造技术的发展,相信这个利用相对定位来确定姿态角的方法一定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五、位置增量估计法

在没有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如果能精确地确定航天器的绝对位置,这在大多数任务中都是非常有用、非常重要的,当然它的计算方法和导航系统也是非常复杂的。然而有的时候,如果能够准确的提供航天器相对于前一时刻自身位置的变化量,并且能够随着时间持续更新这个值,那么也能很好的满足某些导航要求。我们把这种导航方法就称为位置增益估计法。

对于一些轨道航天器来说,特别是某些地球轨道航天器,如果知道它当前时刻的位置、速度以及姿态等信息之后,结合其受到的地球引力以及本身动力等因素,可以建立一个轨道预测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就可以预测其后某一时刻航天器的轨道信息。如果能够对影响航天器轨道的所有因素都作出精确全面的计算,并且将其转化到轨道预测模型中,那么航天器的轨道就可以被准确的预测得出。当然这只是理想的状态,在通常情况下,对影响参数不可能完全考虑到,而且也做不到完全精确的模拟,所以能得到的信息一般只能是航天器的粗略轨道位置信息,与其真实位置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而位置增益估计法的作用就是通过观测脉冲信号来消除这一误差。

篇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微课领域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207-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的迅速发展,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与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一致,教育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建设成为当前改革的主要方向,微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形式,其产生适应了教育资源向开放、多元、共享等方向发展的时代趋势,其主题化、碎片化、微型化的资源呈现形式也深度社会各界的认可。微课主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着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1 计算机技术对微课发展的重要价值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视频,是用于记录课堂教学片段的微型视频,涉及到与每一个教学主题相联系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素材课件等相关辅教学资料。微课既是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例、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计算机技术是微课创建的核心技术,能否有效应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决定了微课视频的建设水平,也影响到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效益。微视频理所当然的是微课的核心资源,其制作质量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比如在课堂拍摄式、录屏式微课、软件制作合成及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的混合制式等方面,都需要发挥计算机技术的视频制作优势。

微课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方便、短小精悍,根据“边际效应递减”,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微视频的实践容量,力图实现最大效度的实用性,从而充分满足微课适用对象的“适需使用、适量使用、适时使用”需求。而这种良好互动效果的实现,也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更需要借助各种高性能的计算机应用设备,比如手提电脑、手机、视频播放器等等。微课的制作时长较短,一般是10-15分钟,其通常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展开,信息容量较小,通过计算机技术中多种媒体格式的转换,能够有效提高微视频的质量和清晰度,实现了用户流畅在线观看微课课例的效果,也方比较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2 计算机技术在微课领域的应用实践

2.1 计算机技术对完善微课制作流程的应用

微课的质量取决于微视频的制作过程,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改进微课制作流程,丰富制作方式和方法,从而能有效提高微课制作质量。微课的制作通常是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微课的选题,即要围绕哪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点展开微课的录制。二是编写微课教案,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要涉及到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布置相关作业等几个辅助内容。三是课件制作,进行微课录制,也需要借助ppt的展示方式,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设计科学合理的ppt。四是微视频录制,即把上述准备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选取录制方式,比如有摄像机加黑板或者采用录屏软件等方式。总之,微课制作每一个步骤的进行和改进都需要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计算机技术通过完善微课制作流程,更新微课制作工具和方式,切实提高了当前微课制作的方便性和灵活性,改进微课制作效果和质量。

2.2 计算机技术在微课开发中的实践应用

高质量的微课制作,一方面是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录制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微课内容的开发。微课内容的开发质量直接决定着微课适用对象的满意度,直接决定着微课的使用效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课的录制设备和录制方式大有改进,为微课制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对于微课开发也产生较大的推进作用。微课的内容开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微课的资源开发通常要经历几个主要环节,比如宣传发动、选题设计、后期加工、审核等方面,这就要求在每一个环节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提高微课开发质量。

2.3 计算机技术对微课件的实践应用

微课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个性化学习,倡导实施微学习,而微学习的基础则是要有科学的微内容,微内容则要依靠微课件来实现。微内容是指微小的信息单元,在内容形式上主要有文字、视频、动画等,而在具体内容上则通常有游戏、题目、新闻等。计算机技术对于微课件制作也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成效,重点是体现在微课件的制作工具上,形象生动的微课件对于促进学习者进行高效的学习很有帮助。计算机技术在微课件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对内容的编辑模式和制作工具上,比如当前微课件的制作工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方式,更多是综合多种技术和工具,搭建一个综合性计算机辅助制作平台。

3 结语

客观的说,计算机技术在微课的发展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微课在教育改革中也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微课在教育领域还算是崭露头角,其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资源,与教育实践发现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计算机技术在微课实践领域中的应用仍然不够完善与成熟。为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技术在微课领域的应用成效,我们仍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加强研究,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微课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扩大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篇3

    论文摘 要: 概括说明机械电子控制产业发展的情况,重点介绍计算机技术在机械电子控制产业领域以及工业生产制造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机械工业领域的变革,同时给相关生产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水平和技术。随着各种技术之间相融合的发展,以计算机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为核心的机电控制领域将给工业及科研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实际应用。

    1 计算机技术与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形成与技术的发展

    忽略数字信号的量化效应,可以将计算机控制系统看成采样控制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将其中连续的环节离散化,则整个系统又可看成由不同的离散系统构成。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将采样理论、差分方程、变换理论、状态空间理论和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等理论综合应用到控制技术中,使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了初步发展。对于结构复杂、时变的非线性系统,控制系统则融入了鲁棒控制、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等多种新型理论,逐步形成了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一个新方向。

    自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首先被用来自动检测化工生产过程的过程参量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同时也研究了计算机的开环控制。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用于过程控制的计算机,实现了直接数字控制。后经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分层式控制系统控制,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和管理控制等。伴随着计算机处理器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最终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并对其产生巨大影响。

    1.2 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在生产、科研等诸多领域里,有大量的物理量需要按某种变化规律进行控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工业生产多处于手工操作的状态。最初采用基地式仪表控制压力温度等在一恒定范围内,初步有了对工业生产的机械控制实践。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出现,直接实现了工业生产中各参量和过程的数字控制。计算机的微型化使控制技术更加智能化,同时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且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生产领域。目前主要形成并应用的机电控制技术主要有PID控制,PID是经典控制理论的代表,它吸收了智能控制思想并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形成了自适应PID和非线性PID等更利于控制的变种PID控制器。另外还有模糊控制(FLC)、变结构控制等,均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在不断地拓宽。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的简介和生产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计算机软件系统集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总称,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对各生产领域的控制过程进行监督操作。它主要应用领域有数控机床,通过相应的数控技术,在工业操作上结构、功能、操作精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采用多CPU和多主线的体系结构,丰富了数控功能,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系统在机电控制工业的应用,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它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在工业上,它可以随机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更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等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也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工业上有了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钢铁工业中,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得以实现,无论是大容量电机还是小容量电机现均可使同步电机或者异步电机实现可逆滑调速。也使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化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控制系统。这一系统解决了工业控制系统中大量开关控制的问题,逐渐取代了耗能多、故障率高的继电器控制系统。随着PLC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更是不断扩大,可采集存储数据,还可对控制系统进行监控。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这种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工厂网络自动化的发展,PLC可实现通信及联网功能,更有助于工业生产的控制过程的监控。如今,PLC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力、汽车、轻工、环保以及文化娱乐等各行各业。

    2.2 计算机在机械和电子控制产业的应用实例

    计算机技术和机械电子控制技术一体化的有机结合,不断使相关的新技术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这些应用到的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工业的生产,更多技术是切身关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下面举几个具体实例来介绍计算机技术和机电控制相结合的实际应用。

    PLC实现了机械手移动工件的控制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机器人的应用正迅速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并从制造领域转向非制造领域,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产品随之出现。随着机器人的生产和大量应用,很多领域,许多单一、重复的机械工作由机器人(也称机械手)来完成。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进行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多用途的操作机,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结合应用的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业方面,机械作业过程中驾驶室内的仪表盘正迅速由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渡,以此来改善人机交互界面。这种智能化显示终端又被称为虚拟化仪器显示终端(Virtual Display Terminal),它代表了当代仪器与控制装置发展的主流方向。它可通过屏幕任意选择显示机组中不同部分的终端信息,在屏幕上按操作者的需求,调用数据库信息,显示数据、图形、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另外,还可以将数据信息动态存入类似信用卡尺寸大小的高密度智能化数据存储卡,将农业作业过程的数据信息通过智能卡带回办公室,由计算机应用高级软件进行处理。也可以将管理者的决策和操作指令通过智能卡传送到拖拉机上的智能控制终端,实现自动控制农机的操作。

    PLC在自动售货机中的应用。自动售货机通过顾客选择商品开关,投入的硬币值由PLC驱动数码管显示,经过光传感器识别,通过判断,进行下一步操作,经过PLC的系统控制和信号输出完成售卖过程。计算机技术和机电自动控制在自动售货机中的这项应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使PLC的应用更加广泛。

    交通信号灯系统也是微机软件应用到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典型实例。通过主要应用PLC技术控制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动作。准确无误的完成信号灯的变灯动作来控制时间,这项应用更是极大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出行。

    电脑横机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机械编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现在的电脑横机是一种涉及到计算机、机械、电子、控制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系统。电脑横机的编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最初的横机是手动横机,只能胜任比较简单的编织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脑横机中,通过电脑的自动控制,设计人员可对编织花型进行数字化设计,通过计算机数字直接控制机械的退圈、垫沙、脱圈、弯沙等相应的机械编织动作,由计算机指令控制系统完成整个设计的编织,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总结

    在机械生产领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形成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变革。通过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宝,工程机械与控制技术[M].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

    马增强等,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1998.

    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杨明等,机电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农机化研究,2006.

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领域;中文学科;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U6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电脑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电脑虽然不是万能的, 但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离开电脑却是万万不能的,同时,在运用电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事实上在教育领域中电脑的应用既涉及理论问题又涉及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扩大视野,不仅应该重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更要重视人的培养,即不断更新广大教师在电脑应用方面的理念,培养他们应用软件和硬件的综合能力。

一、树立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

在英文中电脑教学常被称为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严格地来说应该是“电脑辅助的语言学习”。自从电脑慢慢普及开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电脑可以给教育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因为大家已经不满足旧有的手段和方式,希望有更先进的技术出现。音频、视频、幻灯等传统媒介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可以用于主动教学,但在学习管理、教学准备方面所起作用有限。

然而电脑在教学中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我们应该把电脑看作是人与人之间实现真实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学生在实际的使用中自主学习。

建立这种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非常重要。如果说录音机和电影电视等视听手段对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影响,那么电脑的出现对于教学的观念、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管理和运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现在教师在准备课程材料的时候必然会使用电脑,在管理学生学习成绩和进度的时候也要使用各种软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们现在进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电脑已经成了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因此所谓的电脑教学应该视作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电脑,而不再是仅仅采用几个多媒体软件。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使教育领域走向新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特性使得很多人都在尝试将它应用于教学,20 世纪80年代初, 美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泰勒(Taylor)指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有三种模式:一是把计算机看作指导教师,起个别指导作用;二是把计算机看作被指导者,让计算机学会按照人们编排的指令来完成各种操作,替人工作;三是把计算机看作工具,辅助人们完成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任务。目前第三种模式比较受到重视,在教育领域中第三种模式比较具有可操作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含义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的方法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显然Internet 下多媒体的教学比较适合建构主义理论的,也可以说Internet 下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硬件基础。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如何整合

对于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的确如此,硬件有了,较为科学的教育理论也有了,怎样实施与运作呢?我们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谈谈教学整合的观点及具体方案。

(一)从工具tool 的角度出发,寻找专业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点。我们将计算机看成中文专业的应用工具,找出同一类专业课程工具的使用特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同时各专业课也能找到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的侧重点。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专业课程结合的角度,专业课程可分为三类:作家作品类、基础写作类、语言文字类。

(二)从中文专业的角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从结合点出发,我们就可以找出中文学科需要开设的计算机位用技术课程。就现阶段而言,文件管理,网上资源,文字处理,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小型数据处理系统,多媒体制作系统,多种图形、音频视频转换工具,多种输入方式等与中文专业课程息息相关。我们可以设计出中文学科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文字处理及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Internet 的浏览与检索技巧;多媒体文本及幻灯制作.小型数据库处理系统;计算机日常维护及常用工具软件等。这些内容针对中文专业各门课程,是综合基础训练课程。

(三)从计算机应用技术角度改革专业课程。光靠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还是难于避免“割裂”,专业课程也要有整合举措,专业课的整合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整合课程内容增加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多媒体、互连网)与本专业相关的动态信息。有的课程要做较深层次的调整,例如《写作》。

整合教材的课外资料阅读方式, 除传统方式以外要求运用网络资源电子读物来查阅积累资料。

整合教材的习题作业方式,要求运用计算机网络完成作业。整合教材的思考题方式, 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组方式进行。整合作文方式,要求电脑写作,网上发表。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探索多媒体及网上教学新形式,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设计教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改革专业课程还要与实验训练结合起来。实验基地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四、存在的问题

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为师生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电脑教学虽然方便学生学习,但是并不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可以说,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应用电脑,要花的时间大大超过以前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方法。因为在准备和制作软件和网上学习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电脑技术不断变化更新,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有的教师不太乐意使用电脑并不奇怪也不必强求。电脑应用的“正常化”需要一段时间。

篇5

目前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各行各业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多种多样的信息管理,用计算机来处理公司各部门的业务。计算机的通信软件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使用也是十分普遍,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重要部分。本论文主要介绍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完成的工作也是越来越深入,我们应该使不同地区的计算机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互相能够交换信息。因此,计算机通信技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计算机通信的目的在于提供信息或处理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交换各种数据,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方便且省时经济。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发展,计算机通信的地位也与日俱增。同时也是电子技术领域中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1]。

1.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概述

1.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定义十分广泛,但是总的来说,在计算机领域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都可以叫做计算机技术。一般来说,计算机技术可以分成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这两个主要部分。

计算机软件主要是指在系统中的程序和这些程序的文档等。计算机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一个接口界面。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五部分组成。

1.2计算机通信的特点

数据通信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计算机通信,这种方式主要体现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者是计算机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它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但是也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因而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能够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抗干扰能力强,采用二进制方式进行数据和信息传递,有利于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数据信息传输效率非常高,每分钟能够传输的字符大约在48万个左右;能够进行多媒体通信,能够传输和再现文字、语言、声音、图像[2]。

2.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2.1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多样化的管理方式,这是因为不同行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是不一样的,同时需求也更加深入。为了对计算机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一般使用数据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使得用户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在企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通过对计算机通信软件的使用,能够大大简化操作流程,使得办公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2在计费系统中的应用

传统的交换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交换机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用户机大部分都是通过专业的计算机进行计费,但是整个系统也有专门的计费功能。运用专用计算机计费功能多,冗余度较大,存储容量大,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设计相应的功能。例如,在宾馆服务中将电话计费和客房管理计算机联网,能够实现综合管理,统一进行结账。还有一些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类计费方式,而计算机计费系统适应了这种需要,能够很好的进行计费和管理,大大方便的人们的通信。

2.3自动查号和数据管理

计算机通信在数据管理和自动查号等功能中,也有着很多运用。比方说:短途的市话和公用网的长途电话,都是采用的计算机自动查号的方式。这样做和传统的手工方式相比,具有方便、不易出错、查号迅速的特点。同时,用户还能够享受到许多其他的功能,包括修改用户密码、更新数据和统计的功能。运用计算机通信,不仅方便了通信管理工作,同时也使得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服务。此外,开发者在进行系统规划和开发的时候,可以使系统具有自动查号功能,还可以开发相应的系统,能够实现对通信部门数据的有效管理,也能为人们进行通信创造有利于条件[3]。

3.计算机在通信中应用的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技术、通信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将使计算机通信技术有着质的变化。在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热门话题的“信息高速公路”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信息高速公路”能同时传递声音、图像和文字资料,比国内目前采用最多的数控信息传递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将是通信领域的发展总趋势。

4.总结

目前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本论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并介绍了三种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将是通信领域的发展总趋势。

参考文献

[1]林生 计算机通信网络原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赵洪涛 浅议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的应用技术.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2.

篇6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催促着我们对信息管理领域进行深入的思考,加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运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植入到信息管理中的途径。计算机技术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已深入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医院药学服务应用、电信增值服务行业、餐饮业前场服务领域、智能停车场以及电子商务服务行业等,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应用于服务领域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其读写速度快、数据存储量大、使用方便、读写距离远、数据安全性高等显著的特点,快速得到服务领域的认可,并且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身份防伪识别、物品追踪、交通与运输的管理等方面。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发展,计算机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通信工具,并且可以提供高速正确的数据传输服务,同时,不仅为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也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后,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商品损耗与断货这两大零售行业的难题,还可以更加迅速与准确的传送信息,降低劳动力成本,缩短作业时间,改善盘点质量,降低运转费用,实现可视化管理,最终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应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强化实验效果

计算机实验教学一直都是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手段较为单一,技术较为落后,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当前教学方式上,教师需要不断寻求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引导,在每次实验之前,需要为学生讲解本次实验的要求和目的,采取设疑、质疑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应用先进设备进行实验,诸如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网络化教学。同时,还需要开放计算机实验室,从而更好的强化计算机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室的最大效益。

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

生物计算机,又被称为分子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生物计算机的运行理论主要是利用蛋白质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其只需将蛋白质的结构以及酶合成过程内置于计算机的内核程序当中,就可以将计算机的开关程序与蛋白质酶的反应链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运用于科学计算。由于蛋白质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微小的,因此,在计算时间上,分子计算机拥有巨大的优势,远远超出人类计算速度,并且其数据的存储量也惊人的大,可以保存大约一万亿个数据。此外,量子计算机也推动了科学计算的发展。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建立在量子理论之上,会随着分子聚合物的不断聚合而运行的新型计算机,其是利用链状分子的特性进行状态方面的描述,同时通过脉冲技术进行适当的改变。就现在的研究状况来看,在10年之内,量子计算机就能够应用到人类的生活以及工作当中。

应用于特殊领域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通讯领域;计算机信息通信科技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2-0043-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arrival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on our life and work.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communication field is the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computer technical efficiency.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computer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field; comput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计算机技术在通讯领域的应用,不仅仅使得通信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还在综合技术的融合下形成全新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究计算机技术在通讯领域中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

1 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的概况

所谓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基础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和数据的传输,并且具备信息和数据处理的功能的计算机信息通信模式。相对于传统电话信息传输通信模式来讲,基于计算机技术形成的通信系统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基于二值类信号的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图片,声音和语音的传输,并且对于整个传输和处理过程进行监管;其二,凭借计算机在通信传输数据和信息的高效性优势,可以在一分钟传输48万个字符的内容,并且是以比较高的速率去实现传播的;其三,利用计算机进行通信呼叫储蓄的时间比较短,这为提升通信的效率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其四,计算机通信有着抗干扰性的特点,无论是数据传输,还是信息传输都是二进制的代码来完成的,这可以避免各种不良信号的干扰,并且可以以加密处理技术对于信息和数据传输过程进行保密处理,由此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无论是工业领域,还是教育科研领域,或者电信行业,银行系统都有使用到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具体来讲,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通信计费系统中的应用

在交换技术朝着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交换机设备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其能够做好专项计费,还需要能够对于多数用户机实施计费流程。当然专门计算机计费功能的优势比较多,其主要体现在:功能多样化,存储容量大,不存在多少的冗余度,甚至可以依照客户的需求进行特定的设置,由此展现出多样化的功能。以宾馆服务系统来讲,可以实现电话计费与客房管理之间的融合,以发挥综合管理的效能,甚至由此实现全球结算。

2.2 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建设通信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由此也刺激了不同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对于他们,使用通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得用户生产效率得以提升,发挥计算机设备的效能,使得上下级业务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并且慢慢朝着自动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简单来讲,应用计算机信息通信软件,不仅仅可以简化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模式,使得办公效率和质量得以不断提高,还营造了现代化的通信方式,能够实现内部信息沟通质量的全面提升。

2.3 通信领域数据管理和自动查号中的应用

注重通信领域数据管理效能的发挥,将其利用到自动查号的工作中去,也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通信领域的重要体现。比如公用网中市话与长话采取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号码自动查询,由此确定花费的性质,相对于传统手工查询来讲,这种方式更加快捷,更加方便,更加高效;另外还可以针对于实际情况给予用户提供数据更新,数据统计,用户信息修改等服务。更加重要的是,在进行系统开发和规划的过程中,积极增加自动查号的功能模块,进而以满足平时工作过程中查询号码的需求。

3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趋势

毫无疑问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将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并且在未来两者之间的融合度将不断提升,为我们工作和生活模式的改变打下夯实的技术基础。由此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也是很有意义的:其一,计算机信息通信科技将朝着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程度在不断加强,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科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在此方面进行开疆拓土,由此使得计算机信息通信科技技术理论体系不断健全,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并且慢慢形成计算机信息通信科技体系;其二,计算机信息通信科技将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于不同通信客户的需求,制定更加人性化的通信方案,以营造更加理想的通信环境,而这无疑将改变我们运用通信技术的模式,打开全新的通信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格局。

当然为了推动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效益,我们还需要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树立创新意识,进一步推进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强化核心技术的公关,鼓励各方各业的学者和专家在此方面强化研究,以为推动计算机信息科技发展打下理论基础;注重监督政策,通信相关法律和法规建设,保证上层制度与计算机通信发展保持一致,为其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注重专业化计算机和通信人才的培养,将其纳入到高等教育专业体系的同时,做好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工作,使得计算机和通信人才的专业素质得以不断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能够产生更加大效应,其无论对于单个行为主体通讯需求满足来讲,还是对于整个通讯行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为了通讯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正视计算机技术在通讯领域中的效能,注重在此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以便推动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不断融入。

参考文献:

[1] 蒋涌.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4(11):112.

[2] 毕盛.计算机技术在通讯中的应用与分析[J].科技展望,2015(4):109-110.

[3] 张喜民.以太网络控制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篇8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化 教育改革 发展 教学 计算机辅助

人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逐渐摆脱了数值和字符的束缚,人们正在从文字/数据的处理环境向一个全活动的声像世界迈入,一个全球性的多媒体发展前景正在逐渐形成。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更加便捷的使用计算机,并且也使其更具有人情味,极大的缩小了计算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推动了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多媒体技术是90年代计算机的时代特征,这同时也是计算机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在教学领域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会极大的影响人们的学习以及思维方式。

1 概述

在教学中,怎样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教师必须考虑和进行研究的重要问题。计算机多媒体在创设情境、演示技法、反映现象、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达到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的演示效果,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更直观。利用计算机集声、象、图、文于一体的特点,可有效地促进学生感知,理解、消化和运用。从而弥补了教师单纯讲解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遇见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涉及到空间、动态过程以及复杂的计算等问题时,由于以静态为主的传统教学很难用黑板在课堂上展示这种复杂的情境,更不能够借助情境进行分析,因此,仅靠粉笔和黑板绝对不行。如果在学科教学中融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图、文、声、色以及网络交织于一体的多种表现形式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丰富多样以及生动有趣的实际生活情景不仅充实了教学容量,更加丰富教学的内容,从而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2 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生动具体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

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看,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克服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中的缺点,使学生既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独特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又使教师能够减少重复劳动,实现了教学脑力劳动的智能化和机械化。学生对于新颖的事物或者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会感兴趣,这就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只有满足学生这些需求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从生理观点看,利用计算机学习,更容易接受知识。1967年特瑞赤拉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和人的生理器官的关系是: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视觉83%。从记忆角度看,人们可记住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看到的30%,听和看到的50%。因此,混合使用听和看的能力对学习知识十分有用。从信息论研究人的信道特征得出,假定触觉信道带宽为1,则听觉信道带宽为100,视觉为1000,因此如何发挥各渠道信息交换能力,特别是充分利用视觉信息,是促进教育十分重要的问题。计算机集声、光、电于一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能使学生多方位地接受知识和信息。

从心理观点看,情感是在认知过程中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感状态下接受学习任务,从事学习活动的。情感是学习的一种内在动机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的情感,如喜悦、愉快、满意和高兴等推动着学生积极自觉地去完成一项任务;消极的情感,如急躁、讨厌、焦虑等,抑制着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使学生拒绝接受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计算机辅助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死板、单调、缺乏趣味等缺点,使学生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热情、喜悦、愉快的情绪,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独有的特点,积极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学习效果,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从而使得学生在有趣、生动活泼的物理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3 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重点

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更是每个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够轻易的理解教学的难点,甚至还会混淆这些知识点而产生错误的知识点,因此,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而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使得学习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实现具体到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直观的影像和视频更容易突破教学的难点,从而成为一种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教学的内容实现大小、远近、快慢以及动静、虚实之间的互相转换,从而生动的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不仅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还有效的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从而克服了人力感官的局限性。想学生展示丰富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才能,能够有效的突出观察点并揭示现象的本质而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通过分解或组合图像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而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而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通过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深刻性。

4 计算机多媒体教育的意义

所谓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网络教学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将讲授的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建立于形象、生动以及直观的教学之中,最大限度的增强教员和学院参与课堂的意识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主要由硬件系统(多媒体、计算机以及网络等)和软件系统(教学工具)两大部分组成。

独立运行的微机以及外设系统和软件系统共同构成了单台计算机教学,教员和学员无需掌握任何网络方面的知识并且机器之间互不干扰是其优点,但是教员由于无法集中进行教学和管理,因此,不便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而无法实时监督和控制学员对机器的操作,并且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相对困难,此外,学员对于网络和多媒体的使用没有感性和深层次的认识等都是其具有的缺点。

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构成,主要是在网络硬件系统上安装网络操作以及多媒体教学等软件系统,最终实现交互使用网络服务器软件以及学员机器内信息资源,即资源共享。一是集中教学和管理、维护;二是避免重复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三是节约大量经费和劳动强度、时间,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数量和质量。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的飞速普及、发展,单台计算机教室必然要被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所取代。在普通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但是只有在此基础上安装一种能够实现辅助教学和管理的多媒体交互式操作系统才能实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管理。通过该系统,教员能够完全控制和管理以前的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我们称之为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它除了能够显著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减轻教学的工作强度外,还能有效的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由于多媒体教学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手段以及方式,因此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从而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迈向高效能化、高素质化以及高科技化。

5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数学课堂中来。只要我们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教学的目的努力探索并且不断总结,选准数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运用的最佳结合点并在教学中灵活合理的运用,一定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彬.浅议计算机网络教学[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

[2]洪明,王洪礼.课堂教学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策略初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3]杜毅.浅议计算机网络教学[J].才智,2010.

[4]曾凡明.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10(10).

[5]秦永华,许勤,李平.多媒体技术应用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5(03).

[6]徐东华.“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J].教育导刊,2007(08).

[7]范荣.多媒体技术对于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应用[J].成才之路,2007(30).

[8]李真清.浅谈多媒体在高职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5).

篇9

【关键词】:医学领域;计算机;应用探讨

随着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操作简单化与相对平民的价格,计算机逐渐步入千家万户,计算机的普及度得到空前的提高。计算机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在医学领域,计算机不仅被用于管理,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它的应用基本上渗透到了医学的各个环节,比如基础医学、治疗与监护、临床的监护和诊断、医院的管理和教育等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本人根据实践经验和医学领域的实际发展状况浅谈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计算机在医学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一)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科学的发展道路上,一个学科要想成熟或者成为独立的科学分支,必须经过定性的理论分析逐步走向定量分析的阶段,医学的相关分支学科的研究也是一如此,因此计算机最早涉入的是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医学发展至今,基本上所有的医学领域的研究无论基础还是专业的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参与,而在有需要关量化分析的科研方面,计算机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在进行计算机和医学领域的某些学科结合研究时,会延伸出一些边缘性的学科,

(二)在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诊断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辅助检查,现行的诊断手段大多依赖于计算机。计算机的辅助诊断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医生将病人的表象或者症状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计算机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记录进行检验;化验结果出来之后再由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诊断结果预测。当前,这种预测诊断的方式主要运用于临床,但这种新型的诊断方法的发展已逐渐受到国际和国内医务人员的重视。除了辅助诊断之外,计算机的辅助功能还能被应用于对生物信息的识别和处理方面。计算机可以利用其高清的分辨敏感性来检测生物细胞的电位变化,然后生成相应的相位变化图,因为这些图像由电脑生成,所以更加的真实具体,对医生进行相关疾病或病情的诊断有显著的效果。

(三)在医学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2003年SARS的入侵,让从医人员疲于应付,找不出准确的病源、没有彻底治疗的方法,给每个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敲响了警钟,即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大大滞后于入侵物种的变异速度。而计算机作为一种具有超强检索功能的工具,能够为医务人员的学习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它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检索出那些可能需要花费很大人力才能查到的资料,使国内外的医学信息能够更为方便的互相传达和交流,实现全球医学知识的共享,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能够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保证,同时加快了我国医学事业的科研进程。

(四)在医学辅助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医学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在现象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对医学的现实场景进行模拟化演示,这样即减少了教师边实际操作边给学生做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常常遇到的的种种困难,又使教学者不必因罗列大量的专业术语进行枯燥解说、学生不愿学老师唱独角戏而苦恼。这样的教学方式形象容易理解,容易深入人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学者能够轻松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交融地方的运用

首先,在诊脉技术方面的应用。因中医诊脉因人而异,而计算机能够将传感器收集的脉搏信号数据采用波型速加的方式加以处理、分析并判断出脉象与波型信号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波型对疾病予以诊断治疗,已使得中医诊脉技术上了一个台阶。这一技术弥补了中医诊脉技术中的缺陷,提高了诊脉了准确性,同时也是对中医的诊脉技术的推广,对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计算机在处理医学图像方面的应用。现代医学离不开医学影像信息的支持,而医学影像的采集必须由计算机完成。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所需要的医学影像是多种多样的,如病理切片图像、X射线透视图像、CT和MRI扫描影像、核医学影像、超声影像、红外线热成像图像及窥镜图像等。功能各异的医学影像可分为结构影像技术和功能影像技术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获取人体各器官解剖结构图像,借助此类结构透视图像,不经解剖检查,医务人员就可诊断出人体器官的器质性病变。CT及MRI便属于此类结构影像的代表。然而在人体器官发生早期病变,但器官外形结构仍表现为正常时,器官的某些生理功能,如新陈代谢等却已开始发生异常变化。此时采用结掏解刮性检查便无法及时诊断出病变的器官,而需借助基于SPECT及PET的功能影像技术。功能影像能够检测到人体器官的生化活动状况,并将其以功熊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三,计算视在肿瘤放疗方面的应用。计算机在肿瘤放疗方面的应用包括其在辅助放疗计划方面的应用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的应用两层意义。通常听说的放射治疗计划,是指根据检查手段确定出肿瘤的大小和部位后,选择合适的照射源、射野面积、源皮距等参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由瑞典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首先提出的,它把放射线从不同的方向定向对准直照射病灶,在病灶中心形成大剂量聚集效果,使病变组织坏死的同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达到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而在当代,以人工脏器替换病变或损伤的器官已不再是神话。

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无论在医学研究,抑或是临床诊断治疗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应用计算机在管理、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快速发展我国医疗事业,解决当前医疗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田风调.计算机技术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百科全书[M].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项目引领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探索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是全校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学会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且掌握其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现在的教学模式由应试教育转变为了素质教育,把“教”转变为了“学”,把继承性学习转变为了创新性学习。这些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协作精神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看得很重,同时把“取证”作为最终的目标,从而,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师的地位太高,忽视了师生平等这一观念,教师单向的教学,学生一味的学,二者之间没有沟通,学生的个性及思想得不到解放。第三,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只是单纯的为了“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

(二)教学内容和工作需求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强,对实际需求的用处不大,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将来有什么用,对自己有什么帮助。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把学习任务定位考证用的题库,这样,学生就只会做题,和职场需求完全无关的题,即使学生毕业了也不能满足社会职场的需求,因为他们的实践能力太弱。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教学用的方法比较单一,不管是讲什么知识,都是教师讲,学生学,这样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教师也有一部分难以完成职场工作任务的经验,他们的思想传统,认为老师就应该教知识,实践是学生课余时间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忽视对学生 “制订计划、进行决策、检测评估”等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项目引领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施

(一)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在教学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任务引领型教学其实就是根据工作任务来教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边工作边学理论知识,这样就做到了做学一体化,既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他们是实践能力。学生是为了用它才学它,而且是边用边学,同时边学边用,而且学会了就用。这种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知识。该教学的具体的步骤是:

第一步:了解任务背景。有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每年大约有75万人是因为吸烟带来的疾病去世的。同时,吸烟低龄化是其中的一个特点,因此,十分有必要向青少年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

第二步:呈现任务。要根据所具有的素材,设计制作 “吸烟与健康”的板报。具体要求板报的布局要合理,同时还要图文并茂,把数据利用word做成图表,把做好的作品保存在“D:\吸烟与健康板报”文件夹中。

第三步:明确任务。该教学方法有非常明确的任务目标,这样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做“吸烟与健康”的板报,具体有以下几个要求:一是要求有非常突出的主题,能体现出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有适当的统计图突出主题,统计图可以由word完成。二是要求素材的选择要准确,对统计图进行格式设置,同时把板报的标题用艺术字来表示,该步骤可以通过PS来完成。三是整个版面要求清晰,美观,一些格式、字符等都要做明确的规定,该步骤也可以通过PS来完成。

(二)任务实现

任务实现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扮演着引导的角色,能够带学生进入到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让学生达到一个从感知到思考再到实施的良性循环过程。该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有很多学生都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的监督,及时帮助学生改正。第二是组内交流,合作沟通。通过学习,学生会有一些已经完成的作品,这个时候,老师要先引导学生讲出自己在完成这个作品时遇到的困难,然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最后完善自己的作品。假如,有一些问题学生讨论不出结果,就由老师来引导解决。有些遗漏的知识点,老师要提出来,请学生来解答。

(三)任务评价

任务评价在任务引领教学中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要别人可以欣赏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用心理学分析就是每个人都有想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接受的心理需要。作为一名学生,要先得到别人的认可唯一的途径就是努力学习,得到好的成绩。这种外部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可以促进他们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作为他们的老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这样的一种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永平.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