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细致、全面的临床护理方法。
结果:经过临床有效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得以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得以大大减轻。
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尤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不分地区、性别和年龄,多数均有着良好的预后效果,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必须积极的加以防治,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护理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37-02
所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体指的是由细菌或者病毒所导致的局限于咽喉部、鼻腔的一种急性炎症,其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其中因某些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有着相对较强的传染性,比如SARS以及流行性感冒等。按照解剖的部位,上呼吸道感染只限于隆突、中耳、鼻、喉、以及咽以上部位气道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大量的流行病学特征充分的表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不分地区、气候、性别和年龄的,每年都可能发病,其流行性感冒的特征主要是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及易导致大流行或者爆发流行,对有基础心肺疾病和老年人患者存在着极大的威胁,经常性的引发死亡,需要医务人员予以高度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患者,对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患者中,23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6周岁,最小年龄为2周岁。由临床病理分析及检查得知,5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2临床表现。①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又被称作是“伤风”,绝大多数的患者基本上都是由副流感病毒以及鼻病毒所导致的。普通感冒有着较短的潜伏期,而且起病非常急,初期有喉痒和咽干等症状,继而会有流涕、鼻塞、打喷嚏等,有时还会因耳咽管炎造成听力减退及流泪,出现声嘶、呼吸不畅等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及发热,或有轻度畏寒、全身不适、低热、头痛等,如果不存在并发症,通常一周便能够得以痊愈;②病毒性喉炎、咽炎。主要有急性病毒性咽炎和急性病毒性喉炎,其中,急性病毒性喉炎临床主要特征是咽部灼烧感、发痒,咽部疼痛不明显,持续时间不长,可伴有乏力及发热,而急性病毒性喉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说话困难和声音嘶哑,伴有咽痛、发热;③细菌性咽—扁桃体炎。主要症状是起病较急,有显著的发热、畏寒、咽痛,体温很高。
1.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在血象检查方面,病毒性感染时往往白细胞偏低或正常,分类淋巴细胞上升。而细菌感染时则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增多,可出现核左移等现象;在细菌及病毒的检测方面,进行血清学检查与病毒分离检查,以将病毒类型确定,经细菌培养可将细菌种类予以确定。
1.4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全身酸痛及发热的情况,可采用解热止痛药物诸如阿司匹林等;咳嗽时给予患者咳必清、必嗽平;流涕和咽痛时给予患者麻黄素点鼻;咽痛时给予患者消炎喉片,并且附加局部使用雾化治疗。与此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因,目前尚且未出现相对较为成熟的治疗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因而对于细菌感染患者则需要选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等抗菌药物。
1.5护理方法。其一,病情观察。护理人员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咳嗽、咽疼和体温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如果近4天以内,患者有较多以上整合症状,便需要全面的警惕是否发生流感;其二,休息护理。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或者老年人患者,应当告知其要卧床休息,而症状较轻的患者,则应当让患者适当的休息;其三,饮食护理。要给予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和清淡的饮食;其四,症状护理。患者出现高热时,护理人员要严格的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解热剂,在出汗较多时要将皮肤护理做好。当出现声音嘶哑、咳嗽和咽疼的症状时,如果需要则需要遵循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在治疗过程中,应当谨遵医嘱用药,切勿滥用抗生素药物;其四,健康教育。要针对患者的病况和认知水平,要适时的开展健康教育,比如避免过度劳累、受凉等诱发因素,进行合理且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坚持冷水洗脸、冷水浴,以便于提高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在上呼吸道感染高发的季节,也别是疑有流感流行的时期,应当尽可能不去拥挤人多的地方,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2结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多数均有着良好的预后效果,部分患者有急性肾小球炎、风湿热和心肌炎并发症,经过有效的治疗,患者均得以好转出院。
3讨论
绝大多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本上都是病毒所导致的,常见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细菌感染后会继病毒感染后或者直接发生,较为多见的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便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等,有时还可见革兰阴性杆菌。当呼吸道与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时,从外界侵入的或者原存于上呼吸道的细菌或者病毒便会得以快速繁殖,进而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原体常常是通过飞沫进行传播,还会借助于被污染的用具、手传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能会发病,而春季和冬季是多发季节,基本上都属于散发性,但是在突变的气候中流行。正是因为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毒有着很多类型,感染各类病毒后,机体的免疫力便会大大降低,所以,一年内一个人可能会多次发病。本研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多数均有着良好的预后效果,部分患者有急性肾小球炎、风湿热和心肌炎并发症,经过有效的治疗,患者均得以好转出院。总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尤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不分地区、性别和年龄,多数均有着良好的预后效果,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必须积极的加以防治,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及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丁续荣,孙学平,牟淑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心得[J].中外健康文摘,2011(33)
[2]王丽辉,迟丽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12)
篇2
【关键词】 头孢替安;阿奇霉素;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12
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疾病, 其中下呼吸道感染者占65%左右, 是引发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有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等, 多发于冬春及秋冬, 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气喘、气促等。临床上以往多采用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 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应用, 病菌耐药性不断提高, 给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为了对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 临床症状主要有喘息、咳嗽、肺部音及体温升高等。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①起病急, 咳嗽及发热时间≤7 d;②咳嗽、发热、肺部音、呼吸急促、喘鸣音、喘息或胸部凹陷, 具有≥2项体征;③经胸部X线片检查存在肺纹理增加、支气管周浸润、肺门旁浸润、胸腔积液、片状阴影等。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②年龄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退热、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将80 mg/kg头孢替安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 2次/d, 持续7 d。观察组采用头孢替安联合阿奇霉素治疗, 头孢替安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将10 mg/kg阿奇霉素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 静脉滴注, 1次/d, 持续5 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对比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及肺部音的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和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3~5 d后, 患儿的发热、喘息、咳嗽等症状消失;有效:7 d后, 患儿的发热、喘息、咳嗽等症状明显缓解, 或消失;无效:7 d后, 患儿的发热、喘息、咳嗽等症状未缓解,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24例(52.17%), 有效20例(43.48%), 无效2例(4.35%), 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显效18例(39.13%), 有效19例(41.30%), 无效9例(19.57%), 总有效率为80.43%,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发热消退时间为(2.66±0.23)d, 咳嗽消失时间为(4.13±1.07)d、喘息消失时间为(3.47±0.26)d, 肺部音消失时间为(5.64±1.54)d;对照组分别为(3.57±0.49)、(5.84±1.33)、(4.55±0.42)、(6.98±1.71)d,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 呕吐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2/46);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 呕吐1例, 腹泻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4/46),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症状均在停药后自行消失, 未对治疗造成影响。
3 讨论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及支气管哮喘等, 为临床常见病。临床上以往多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 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 治疗效果受到影响[3]。头孢替安是第二代头孢菌素, 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 对G+菌、G-菌及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好, 下呼吸道感染多由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引起, 因此, 采用头孢替安治疗效果较为确切, 总有效率约为80%左右[4]。本研究中, 单纯采用头孢替安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 符合这一报道。
临床研究表明, 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 能够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破坏细菌的生长繁殖, 对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具有确切效果, 联合头孢替安对于支原体感染及衣原体感染等引起的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确切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提示阿奇霉素不会增加患儿不良反应, 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 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竹玲.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1):2728-2730.
[2] 沈邹影.头孢替安序贯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医学信息, 2012, 25(2):545.
[3] 王金艳, 王彬.口服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黑龙江医学, 2013, 37(6):423-424.
篇3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咳双清胶囊;病毒唑
[中图分类号] R25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c)-071-0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感咳双清胶囊可迅速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应用感咳双清胶囊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与应用病毒唑治疗作为对照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2007年6月本院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观察病例,随机抽取397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其中,男118例,女82例,平均月龄(21.87±19.92)个月;对照组197例,男120例,女77例,平均月龄(21.33±14.05)个月。两组年龄和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吴瑞萍等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病程≤3 d;②体温≥38℃;③伴有咳嗽、流涕、鼻塞、声音嘶哑等症状;④年长儿可诉头痛、咽痛及全身酸痛等;⑤体检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算及分类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感咳双清胶囊1次1粒,3次/d,疗程为6 d,辅以常规支持,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为6 d,辅以常规支持,对症治疗。
1.4疗效诊断标准
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χ2检验,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50%以上。由于儿童呼吸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容易引起小儿呼吸道的感染,以病毒感染居多,约为90%。其次是细菌、支原体感染等,且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等部位,通过释放内、外毒素等方式而引起小儿上呼吸道症状,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发病较多见。该病不应常规使用抗生素,尤其是静滴抗生素。若合并细菌感染虽有可供选择的有效抗生素,但耐药现象日趋明显,极大地影响了临床疗效。目前,用药方面抗病毒药物病毒唑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对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病毒唑及金刚烷胺抗病毒疗效均不确切。据研究分析,感咳双清胶囊由黄芩苷、穿心莲内酯组成,不含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有清热、解毒作用,临床前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本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有一定降低作用;可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并对肺内流感病毒增殖量有一定降低作用。本药对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有一定抑制作用外,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朝晖,卿艳花,邹鹏.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100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4):81-82.
[2]王伟.热毒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96.
篇4
关键词: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沙眼衣原体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儿科门诊和住院比例最大的病种。人是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的自然宿主,沙眼衣原体不仅引起泌尿系统和眼部感染,也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2008年在本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鼻咽分泌物进行CTDNA检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8年在本院住院的进行CTDNA检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1827例。其中男童60.7%(1109/1827),女童占39.3%(718/1827);年龄0~36月龄;出生体重为(3.59.28)kg;平均孕周为(39.76.29)周;CTDNA检测阳性、临床症状体征支持CT感染者96例为CT组,从同期住院的CTDNA阴性患儿中根据性别一致,出生年龄相差3d之内选取90例非CT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为支气管肺炎组,两组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2.1诊断标准:急性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性肺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CT肺炎诊断标准和心衰诊断标准依据参考文献[1,2]。
2.2CT DN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次日晨用无菌棉签取鼻咽分泌物于1.0mlDNA提取液中(匹基生物公司生产)。将含有DNA提取液的鼻咽分泌物10000r/min离心20s,56℃、30min,100℃、10min,10000r/min离心5min,留上清待PCR扩增。PCR扩增于37℃、5min,94℃、1min,95℃、5s,60℃、30s,40个循环,60℃采集荧光信号。检测样本中每毫升沙眼衣原体核酸载量大于1.003拷贝结果判定为阳性。
2.3治疗方法:(1)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保持适当室温及湿度。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翻身更换。供给热量丰富并含有丰富维生素、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及充足水分。(2)抗生素治疗。红霉素30mg/(kg・d),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7~10d,改口服5~7d,全日量分3~4次服用。(3)对症支持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给予止咳化痰镇静等药物治疗。对病情重、病程长、体质虚弱或营养不良患儿酌情输血浆或静点丙种球蛋白。
2.4疗效评价:(1)治愈。咳嗽、喘憋消失,气促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消失,X线影像学改变消失(肺纹理清晰、片影消失)。(2)好转。咳嗽、喘憋减少,气促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减少,x线影像学改变减轻(肺纹理模糊增厚减轻、片影减小)。(3)无效。以上症状、体征均无好转,X线改变无明显好转。
2.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1.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构成
2008年本院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临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为14.1%(257/1827)、急性支气管炎为4.1%(75/1827)、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为2.1%(38/1827)、肺炎为79.7%(1457/1827),其中支气管肺炎为78.7%(1438/1827)、大叶性肺炎1.0%(19/1827);CTDNA阳性率为5.3%(96/1827);CT性急性呼吸道感染96例患儿临床诊断均为肺炎,CT性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发生比例高于同期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的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婴幼儿CT性急性呼吸道感染季节分布
CT急性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7、8月份发生比例最高,10、11和12月份次之,1、2、3月份较低。
3.婴幼儿CT性急性呼吸道感染年龄分布
1、2、3个月年龄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婴儿中CT感染比例高于4~36个月年龄组婴幼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4.临床特点、治疗及愈后
96例患儿CT性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均为肺炎。肺部听诊34.4%(33/96)有水泡音,65.6%(63/96)散在干湿性罗音,肺部X线改变呈单纯肺纹理增粗模糊占10.4%(10/96),肺野内带条状影占89.6%(86/96)。
两组患儿60%以上以咳嗽为首发症状,但CT组首发症状和临床症状喘憋发生比例均高于支气管肺炎组,发热比例均低于支气管肺炎组;临床体征CT组口周紫绀、水泡音及散在干温罗音发生比例高于支气管肺炎组,X线影像学改变,CT组多有肺野内带条状影,支气管肺炎组多为肺纹理增粗模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96例患儿均静脉点滴红霉素,95.8%(92/96)治愈好转,4.2%(4/96)无效。对于红霉素治疗无效的4例均加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每次75mg/kg静脉滴注,7d内好转;无死亡病例。
讨论
沙眼衣原体引起呼吸道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初发感染多与母婴垂直传播有关。女性生殖道CT感染多为无症状,人群感染率为7.9%[3],宫颈炎、盆腔炎等高危人群CT感染率高达50.0%[4],CT可致胎儿宫内感染,分娩时CT可直接感染眼结膜、鼻咽部下行引起肺部感染。本文检测182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中CTDNA,96例为CTDNA阳性,感染比例为5.3%(96/1827),其中99.0%(95/96)年龄小于6月龄,≤3月龄患儿占88.5%(85/96),1月龄以内占30.2%(29/96)。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3个月年龄组CT性呼吸道感染比例为21.0%(85/405),4~36个月年龄组为0.8%(11/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近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CT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手段,PCR检测CT感染灵敏性优于培养和血清学方法,取样少,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对于临床出现喘憋的婴幼儿应及时进行CT检测以尽早发现病原,及时有效治疗。如对产妇进行CT检查并给予有效治疗,可预防和减少婴幼儿CT感染。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691180.
[2]沈晓明,王卫东.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8312.
[3]Toye B,Peeling RW, Jessamine P, et al. Diagnosis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s in asymptomatic men and women by PCR assay[J].Clin Microbiol. 1996,34(6):13964000.
篇5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佐治;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8-2723-02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佐治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及支气管炎、轻型肺炎诊断标准[1]的1~14岁儿童120例,其中男67例,女5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两组在性别、病情、身体营养状况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商品名:沐舒坦,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用量:12岁,15 mg/次,3次/日;严重患儿可以增至30 mg/次,3次/日,均为缓慢静脉输注。对照组口服氯化铵合剂,疗程7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四天、第七天观察患儿咳嗽、咳痰情况。各观察指标评分标准见表1。
1.2.2 疗效判断:(1)单个症状疗效评估,临床控制:症状消失;显效:症状由3分转为1分或2分转为0分;有效:症状由2分转为1分或1分转为0分;无效,症状无好转或加重。(2)症状综合改善率:症状综合改善率=(治疗前两项分值之和-治疗后两项分值之和)/治疗前两项分值之和×100%。临床控制:用药后症状改善超过75%;显效:用药后症状改善51%~75%;有效:用药后症状改善26%~50%;无效:用药后症状改善在25%以下者。(3)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2.3 统计学处理:对患儿体重、年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x±s表示,各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用配对资料t检验,组间治疗后各症状积分用两组资料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一般情况及原发病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治疗前各症状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4天及7天两组患儿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咳嗽、咳痰改变,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4天及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咳嗽、咳痰改变,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2.2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7天,治疗组临床控制38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控制20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管腔狭小、黏膜柔嫩,呼吸道黏膜纤毛功能较弱,咳嗽排痰能力较差,当感染等因素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时可堵塞呼吸道,严重者可发生窒息。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祛痰止咳是一种重要的对症治疗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具有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及溶解分泌物的特征,并具有稀释痰液,使气管分泌物容易被纤毛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功能,还可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防止肺泡萎缩,促使肺泡成熟[2]。同时还与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延长药物半衰期,能增加抗生素在肺组织的浓度[3]。本研究证实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高原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改善临床症状、化痰、止咳、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且未发生因不良反应停药的情况。该药是一种适用于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辅助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下册)[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1.
[2] 朱科明,邓小明.沐舒坦对呼吸系统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上海医学,2000,23(10):637.
篇6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我们对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与治疗措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1.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日,严重者将达到1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周。
1.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2 早期防控
2.1 预防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2.2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 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病而轻率对待。
参考文献
[1] 童雅培,王筱敏.诊疗与护理常规[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34-235.
[2] 张梓荆.常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专家笔谈)[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0):86.
[3] 蒋东波,等.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及其对白细胞介素2等的调节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2):28.
篇7
【关键词】利巴韦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发,而最为常见的致病原因就是病毒感染。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方法就是对症治疗,积极控制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5个月-75岁,平均(34.8±2.5)岁;病程1-6d,平均(3.0±0.5)d;体温37.6-39.5℃,平均(38.0±0.5)℃;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温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给予感冒退烧药物、消炎药物口服或者注射,叮嘱患者多休息,补充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症状,积极预防并发症。B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12-15mg/kg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1次/d。
1.3 疗效评价指标
显效:治疗3d患者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完全消失或者明显改善,精神状态恢复良好,体温恢复正常,能进行正常工作;有效:治疗3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状态尚可,体温有所下降但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者出现反复现象;无效:治疗3d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体温未得到缓解或者反复发作较为频繁,有并发症发生倾向或者有并发症发生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A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0%;B组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退烧时间比较
A组患者平均退烧时间为(75.2±18.84)h,B组为(62.1±13.35)h,B组患者退热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如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以及心肌炎等疾病。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以消炎、抗病毒等为主,但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主要由核苷转运,约有45%会被消化道吸收,在血浆中时,利巴韦林也由核苷转运,通过细胞膜进行运输。利巴韦林进入机体后会广泛分布在所有组织中,包括脑脊液、脑等。其药代动力学被捕获的细胞中,尤其是红血细胞(红细胞)中,一旦它被添加激酶,就会获得更高浓度的药物,以去除磷酸盐磷酸盐形式为主。大多数的激酶活性的药物转换以及积极核苷酸的形式是由腺嘌呤激酶作用的,而腺嘌呤激酶又是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较为活跃的一种。故利巴韦林对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能够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能够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起到抗病毒的效果。药理实验证明,利巴韦林能够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复制速度,减少毒素的释放,进而缓解患者的全身症状,明显降低机体的体温,且不良反应较少,能和大部分的常规药物联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利巴韦林组患者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5.0%,且利巴韦林组患者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梁益辉,李舟文,申梅.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10(25):52-54.
篇8
【关键词】 利巴韦林气雾剂; 高中学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190-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内科最常见的门诊疾病之一,多发生于冬春季。急性上感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其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等[1]。目前门诊中常用一些抗感冒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利巴韦林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也常用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但给药途径多为注射。笔者所在医务室对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高中学生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务室2012年11月-2013年3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80例,年16~19岁,24 h内出现发热、咳嗽、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治疗7 d内均无其他抗病毒药物(包括中药)服用史。入选患病学生均自愿参加本临床试验治疗过程。排除标准:严重细菌感染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下呼吸道感染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将80例患病学生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两组性别、年、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抗感冒药治疗,观察组口喷利巴韦林气雾剂,首次第1小时内用药4次,以后每2小时1次,共4次(下午起喷)或者8次(上午起喷);第2天,每2小时1次,8~10次;第3天每日4次,每次喷3次。
1.3 疗效标准
治愈:3 d内一般情况好,症状及体征消失;显效:3 d内症状及体征好转;无效:用药3 d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变或加重。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到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主在病原体是病毒。主在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咳嗽、咽干痒或烧灼感。少数患者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少数患都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1]。所以急性上感早期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利巴韦林具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生长的作用,其机制不完全清楚。本品并不改变病毒吸附、侵入和脱壳,也不诱导干扰素的产生。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三磷酸鸟苷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能具免疫作用及中和抗体作用[2]。其可通过口服、静脉或雾化吸入方式给药。口服或静脉给药后,药物主要集中于红细胞内,半衰期长达40 d,而达到呼吸道表面的药物浓度很低。通过气雾剂吸入给药,则70%的药物直接分布在呼吸道表面,局部药物浓度高,因此气雾剂吸入治疗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较注射用药更有效[3]。并且也大大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临床观察显示,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上感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普通感冒药的对照组(P
综上所述,利巴韦林气雾剂可以作为早期治疗急性上感患者的常用药,尤其推荐为学生朋友的首选药。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2.
[2]曹昌斧,付鹏红,铁新亭,等.抗感染药物临床治疗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313.
[3]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9-390.
[4]幸云霞.常用抗感冒药成分分析与合理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2):4321-4322.
篇9
患儿,男,3岁,因“流涕伴咳嗽2天”来院。2天前,患儿因接触感冒患者后出现流清涕、喷嚏表现,伴轻咳,无喘息气促,无发热皮疹,无呕吐腹泻,食纳欠佳,家长给予口服“小儿感冒糖浆”治疗,效果欠佳。今日,患儿咳嗽、流涕较前加重,前来就诊。发病以来,患儿精神可,食纳欠佳,夜间睡眠安稳,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反应可,呼吸平稳,全身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鼻腔可见清亮分泌物,口唇红润,口腔黏膜光滑,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听诊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四肢末梢暖,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3.6×109/L,淋巴细胞占73.6%,中性粒细胞占20.2%,血红蛋白为129g/L,血小板计数221×109/L。C反应蛋白(CRP)
初步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结合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RP正常,提示病毒性感染。治疗方面,嘱其注意休息,协助清理鼻腔分泌物,促进分泌物排出。并予口服小儿感冒颗粒、杏贝止咳口服液等止咳化痰治疗。经上述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病情好转。
儿童感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主要症状 ①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痛等。②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③部分患儿可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④对于哮喘患儿,应注意感冒诱发哮喘发作。
体征 鼻腔分泌物附着,鼻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肺部听诊无异常。部分患儿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患儿有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结合查体有鼻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表现,且听诊肺部无异常,应考虑儿童感冒。
很多基层医生常认为小儿感冒是小病,而忽略了鉴别诊断,在此提醒广大基层医生,要注意与急性传染病早期和阑尾炎鉴别。
急性传染病早期 上呼吸道感染常为以下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应注意鉴别:①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③百日咳: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④猩红热: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
急性阑尾炎 对于感冒伴腹痛的患儿,还应注意与阑尾炎鉴别。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腹痛症状常先于发热出现,腹痛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固定压痛点、反跳痛、腹肌紧张和腰大肌试验阳性体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在排除上述疾病后,还须鉴别上呼吸道感染病因(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以指导治疗。有条件的医院可行咽拭子、痰液病原学检查或病原抗体测定。若基层医院无法进行上述检查,可测定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以初步判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时,患儿多有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儿童感冒的治疗要点及转诊指征
治疗要点①患儿感冒常引起发热,38.5℃,可服用退热药,但应教育患儿家长退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更可取的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但如果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应当注意积极退热,防止再次发生惊厥,可适当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②大多数感冒为病毒感染引起,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③存在细菌感染者,可选用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抗感染,疑有支原体感染可以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④局部治疗:如有鼻炎,应在进食或睡前用滴鼻药,保证呼吸道通畅;可在鼻下涂抹软膏,以免频繁擤鼻涕导致的皮肤过敏;咽痛可含服咽喉片。⑤可选用一些针对鼻塞、流涕及咳嗽的药物,如抗组胺药加减充血剂,改善症状。⑥很多中成药也有较好的效果,如小儿感冒颗粒、小儿咽扁颗粒等。⑦交代患儿忌食生冷寒凉食物及寒凉性的瓜果。
小儿感冒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评估疗效。如果患儿咳嗽持续加重,且伴随发热等新发症状,应注意病情进展到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密切观察肺部听诊,完善胸部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肺炎诊断。
基层医院转诊指征 若患儿在治疗5天之后,咳嗽、发热症状仍未改善,或出现呼吸困难、精神欠佳,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或可能出现并发症(如中耳炎、脑膜炎等)时,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
儿童感冒需警惕继发性疾病
急性喉炎急性喉炎通常发生在6个月~4岁的感冒患儿。因为该年龄段的患儿,喉部软骨尚未发育成熟,一旦感冒,咽喉充血、肿胀,造成咽喉通气不畅,极易呼吸困难。为了使呼吸道通畅,患儿会加剧咳嗽,此时,患儿的咳嗽声与普通咳嗽声不同,因声带发炎、水肿,咳嗽时呈“空空”的声音,重者咳嗽声如“狗吠”。急性喉炎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受凉刺激后急性发病,以夜间多发。
应指导患儿父母,患儿一旦继发喉炎,一定要及时就医。在护理患儿时,应尽量使其情绪稳定,避免烦躁不安及哭闹,以防呼吸困难加剧。
篇10
【关键词】 急性高原反应;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中图分类号】R59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36-01
为了分析影响急性高原反应的外部因素,提升患者缺氧能力,选取了在我院因高原环境不适而接受治疗的游客或商人23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交通运输方式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引发急性高原反应的主要因素,现将研究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0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因高原环境不适而接受治疗的游客或商人230例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男110例,女120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27.3±6.5)岁。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如下:血压异常升高、食欲下降、眼花、腹胀,呼吸急促且困难,伴随一定程度的头晕和头痛,呕吐等,同时存在胸闷咳嗽、急性咽炎等症状;其中有过呼吸道疾病史患者82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人数依次为31例、42例、17例和45例。
1.2诊断标准及研究方法
1.2.1 诊断标准
本文采取《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中相关规定对选取对象病症进行确诊;
1.2.2 研究方法
制定专门的调查问卷,对上述选取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BMI)、身高等资料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指标进行分析和记录;调查患者原居住地海拔高度、有无高原生活史或旅游史(海拔超过3000米,为高原)、旅游交通,家庭及既往病史、AMS史、是否吸烟、服药情况、是否感冒以及预防措施等;
1.3 分析方法
本组调查数据均采取SAS9.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检验,并确定影响AMS相关因素;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分析
本组调查问卷230分,收回230份,问卷调查有效率100%,对上述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230例患者中,82例发生AMS,AMS发生率为35.65%;详细结果整理如下表1所示:
表1 149例有效问卷调查基本情况一览表
对表1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影响AMS因素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为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其次依次为飞机旅行、原居地海拔在100m以下以及是否高原旅游史。
2.2 AMS主要症状分析
230例中,82例出现AMS症状,占35.65%,其中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头痛,其次为睡眠障碍,再次为气短;所占比例依次为54.1%、48.9%和42.3%,其中出现呕吐症状占7.5%。
2.3 影响AMS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分析
通过上述因素及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性别、体重、年龄、是否吸烟等因素均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而旅客或商人来香格里拉时,其原居住地海拔高度、所借助交通工具、是否有高原旅游史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均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P
表2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2.3.2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游客或商人发生AMS的独立因素为交通工具和上呼吸道感染,具体分析如下表3。
表3 多因素分析结果
表3分析,可发现坐飞机去海边在3000m以上地带,其发生AMS几率是乘坐汽车的24倍,而患上呼吸道感染者是未患该病的77倍。
3 讨论
3.1 背景
香格里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境内最高海拔 6740米,平均海拔3380米,州府所在地海拔3280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原地区,其风景优美,文化气息浓郁,因而吸引大批游客和商旅往来。但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氧气浓度及大气压强都会发生阶段性剧烈的变化,这会使得进入该地区的人群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的几率大幅上升。而出现急性高原反应患者大多属于游客或商旅,这在一定程度限制了香格里拉等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研究发现原居住地海拔高度、所借助交通工具、是否有高原旅游史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均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P
3.2 急性高原病的预防
3.2.1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对于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发生AMS几率远远高于未患该病患者;因此避免在呼吸道感染期间进入高海拔地区,能有效避免AMS发生率,这也是防止AMS发生的有效手段。
3.2.2本文研究发现坐飞机旅游者其发生AMS几率远远高于乘坐汽车者,因此对于想要去高原旅游或行商的人来说,若行程允许,尽量按逐级上升的方式进入高海拔地区,比如到香格里拉可以先在昆明、丽江、大理等地适当停留。若是行程较紧,确需乘坐飞机进入香格里拉等高海拔地区,可适当服用抗缺氧药物(如红景天制剂等,当地民间用红景天预防高原反应有一定疗效)。
3.3 急性高原病的治疗
3.3.1及时吸氧
AMS反应很大程度上与呼吸不适,导致头部或全身缺氧引起,因此对于发生AMS患者可以及时给予吸氧进行治疗,进而对患者体内氧代谢进行调解,缓解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
3.3.2 对症治疗
即针对急性高原反应血压异常升高、食欲下降、眼花、腹胀,呼吸急促且困难和头晕、头痛、呕吐等不同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服用抗缺氧药物。当前,醋氮酰胺、新复方党参和红景天等药物对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反应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其提升机体缺氧耐力功能并不明显。
3.4关于靶向性创新药物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力的研究
上述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限制该类人群的活动范围,研究新型靶向性药物,提升该类人群的耐缺氧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SUA(甲苯黄烷唑胺)是我国目前合成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碳酸酐酶靶向性抑制剂,临床小白鼠实验研究发现,该药物具有提升动物低氧耐受力的效果,其抗缺氧能力极佳,但还未用于临床人体中,由于醋氮酰胺、新复方党参和红景天等药物对提升机体缺氧耐力功能并不明显,因而加快靶向性创新性药物提升机体耐缺氧能力的研究,使之尽快适用于临床实践就显得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急速进入高原地区会提升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而坐飞机及上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急进高原地区旅客或商人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避免在呼吸道感染期间进入高海拔地区,适当服用提升机体缺氧耐力的药物,发生高原反应后及时对症治疗,对于避免或缓解急性高原反应,降低急性高原反应对身体的损害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总后勤部.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S],1991
[2] 柯涛,王吉野,龙泳,等.纳木错湖旅游人群急性高原病和上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2): 116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急性腰病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