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79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实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标的手段便是优化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就是指班级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范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等诸多方式传递正确的思想理论和办事方法,帮助学生完成自身价值体系的建立,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管理、合作、协商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较为开放的思想状态,一举多得。由此可以看出优化班级管理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班级管理方式的弊端
良好的班级管理要求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为教学与发展服务,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呈现出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分数主义”思想盛行。在当前我国的教育过程中,考试和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高低的主要手段和评价标准,也是学生能否有资格入选班委会的重要参考,一个学生实际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这使得很多学生在心中形成分数最大的功利主义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权威主义突出。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强调普通学生对教师和班委会成员的“服从”,抹去了同学之间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以致无“一官半职”的学生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从而激起对于权力的向往,最终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第三,班级管理模式僵化。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之中,班委会成员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各司其职,在班级成员不作出大的调整之下很难对班委会成员有大的变动,这让一些想积极为班级做出贡献的同学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一些作为班级干部的同学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班级氛围凝重,缺乏活力的现象。最后,同学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在班委会成员的竞选和换届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将社会的不良风气沿袭到学校中来,使得学生过早接触甚至助长这种不公正、不公平的行为,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优化班级管理首先要做到有一个科学合理班级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参考学习成绩好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和管理能力等众多因素,最大限度的选取班级管理的合适人选。拥有部分固定的领导班底后,在适当的岗位上采取轮值的方式,使得大家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班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保证学生在日常学习交流中的平等地位。在班委的选举和换届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的教育,促使学生从小事做起,自觉维护班级和社会的良好秩序和风气。通过日常班级管理的实践,团结全体师生力量,不断促进班级管理制度的改进和优化。
(二)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教师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班级发展服务。在教师培训课程中,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管理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动和其他教师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放平心态,以平等友好的方式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特质和闪光点,实现教学相长。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呼吸和充分发展的空间,同时,依据各方面的反馈和自我内心的反省,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在反省和总结中查找和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三)拓展班级管理手段
当今时代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来达到优化班级管理的目的。比如现实社会中,学生可能会由于课业繁忙,害羞、害怕等原因不能和老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很多事情一直憋在学生心里,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酿成严重的后果。学校和教师可以尝试使用社交软件建立QQ群、微信群等线上交流方式,这样不但能有利于便捷师生间的交流,还可以消除一些性格内向学生的心理顾虑,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提供辅助。与此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实现及时的沟通,更加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在家或在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有利于缓解学生在紧张学习下的压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在“硬件”方面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实施教育,甚至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师生可以共同策划布置班级的黑板报、墙壁等,让每个同学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博采众长, 用最优的方案布置一个最美丽的学习环境,也可以分组比赛做出每个组不同的特色,增强小组的合作和向心力。在人际交往的“软件”方面,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应放下自己作为管理者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友好的交流,实践也已证明,在教学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学生大多喜欢具有亲和力的老师。并且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大家一起分享喜悦,共同面对困难,形成民主、团结、相互支持和理解的和谐氛围,这样学生可以在这种愉悦积极的氛围中不断地感受正能量的流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篇2
关键词:主体性思考 对话式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难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传统的方式已经很难体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在当今的高校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定距离的,在这里我仅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这个角度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的高校已经不是曾经的象牙塔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代替了精英化,这本来是教育的一种进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大众化的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日趋明朗化。学生数量剧增,但是传统的讲授式或教师独白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在推行,一点对多点的思想传输,使思想得不到完全的交流,只能单方面灌输,忽视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不能确保其很好地渗透到了学生的思想中。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以改变学生错误的认识为目的的,学生在其中必须得到有关的启发,并且从中参悟出相关的道理,进而才能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方面,也存在不少脱离大学生实际情况的现象。教育者常常只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内容,而把学生思想中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放在一边,这样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缺乏了兴趣,更谈不上作为教育主体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去了。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思想脱节,未能及时意识到学生中出现的新的思想趋势,而进一步讲,这也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的选择自由而导致的。要发挥大学生这些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将其培养成为非异化的、有责任意识的、合规律的行为发出者的主体,还需要经过多方的努力。
越来越多的人发出了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呼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由目前的教师独白为主走向,以对话方式进行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对话式教育有着特殊的含义,是指教育主体之间内部精神世界的敞开和沟通,是对对方真诚的接纳,是在教育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的观点、思想和精神上的包容、相遇与相通,从而达到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也就是说,教育对话是教育主体之间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为基础,以寻求真知、意义创造和建构个体完满的精神世界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平等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从而达到教育主体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主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才是学习,才能获得发展,这就需要个体去思考即同主观世界对话,将与客观世界交流的成果融入到自己的认识体系中去给自己予以指导,这样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是对话式教育所追究的成果。
综上所述,“对教育来说,对话是激发内部动力的策略”。下面我们再从两方面来谈谈对话式教育在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方面的现实意义。
第一,让学生在自己的独立探索中发展主体性。在对话式教育中,学生所面对的是一个对于师生而言都没有预设答案的主题。因此,学生在探索研究中的没一点进步,都体现着学生的思维向一个未知领域的深入;学生的每一点收获,都是学生创造性活动的结晶。在这样一种探索性活动中,学生真正摆脱了来自教师的禁锢,摆脱了“异化的能动性”。这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从而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成长自我,渴望独立,要求独立,这也就复归到了学生最初应该具有的自主的能动性上面。学生在教育中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获取价值观、发展自我、不断走向独立的过程,也正是一个不断地确立自身主体性的过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然后就把这个主题的话语权更多地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遇到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对话式教育这样一种新方式,就需要教育者适时的用自己的发言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样一种适当的引导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自我探索、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去。
第二,让学生在师生的真诚的对话中发展主体性。教育应该是一种师生“同在”、师生“同往”的沟通。因此,在反对任何形式的压制、奴役的同时,也要扬弃教师“独白”、“表演”式的教育教学方式,致力于在教育中建构一种对话式的师生交往关系,并通过这样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当教师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以一种平等友好的姿态出现在学生中间,教师就获得了一份信任、一份友谊,学生也流露出一种自信、一种欣喜,师生关系则表现为一种融洽、一种和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双方都是作为活生生的人投入教育过程,共同“卷入”真实的思维活动中。这使得学生和教师的对话更加真实,也更加真诚。同时师生双方真诚的交换意见,实现知识、经验和意义的共享,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思想的交流与提升,更重要的是主体人的生成。
对话式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方式,是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这种教育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又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与普及,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必定将会得到很大的改观。
参考文献:
[1]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
篇3
(一)对了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心理的启示
在“微博时代”,大学生喜欢用发微博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心理予以呈现。在微博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动态、情感世界、生活轨迹都会充分暴露,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了解大学生精神世界和思想动态的很好的平台,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深入分析,以便做好下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可对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进行疏导,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对校园舆情监控和引导的启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舆情的监控和引导。由于“微博”有着独特的沟通和展示方式,它可以展现私人话语,但又是公共舆论信息的传播平台。讨论和交流具有开放性,用户可以针对相同或不同主题和内容来交换和发表个人的观点和见解。这些评论通过发展会成为网络舆论,这就给不良用心者留下了虚假信息,造谣生事的空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时刻关注微博动态,让“微博”充分发挥好监控舆情的作用,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微博”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引导作用。
二、多举措应对“微博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阵地
“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交流、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重要平台。相对于QQ、MSN、BBS等网络工具而言,“微博”有着它的许多优势,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利用,主动经营这个新阵地,搭建这个新平台,争取成为“微博”世界中信息的提供者,使学生能够得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保护学生不会受到不良观念的影响和侵蚀,同时要开设符合大学生文化取向和时代特征的新颖时尚的“微博”网站,吸纳学生用户,并努力使之建成一个拥有大量大学生用户的“微博”教育新平台。这样不仅及时便捷,也可以节约办公成本,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可将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对微博用户进行渗透,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丰富教育内容,改善教育方法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源于权威的正统渠道,学生接触其它渠道也比较少。而如今网络发展迅速,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而快速被获取,信息内容五花八门,包含了许多非权威非正统渠道来源的信息,但这些内容也会第一时间被学生接触。尤其是“微博时代”,每一位用户都会不受限制地接触到第一手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能把引起大学生兴趣、关注和共鸣,并产生“正能量”的第一手信息传达给学生,势必会让一切有效资源“皆我所用”,打破传统教育内容贫乏的局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是灌输式和填鸭式。但在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改变。在微博的互动中,方式是开放的、平等的,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顺应时代,顺应“微博”的特点,用“微博”的方法规则来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得在“微博”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紧跟时代,越做越好。
(三)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信息传播还是在话语引导方面都拥有主导权,但在“微博时代”,这种主导权却被逐渐消解。所以,“微博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微博时代”意识,与时俱进,主动推进“微博”建设,用新时代的新工具,不断扩大主流文化的舆论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参加培训学习,让他们通过学习进一步操控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填充更多适应信息时代,并能操控信息时代的优秀人才,成为“微博”空间中具有主导和感召力的领军人物,并且在与大学生交流互动的同时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成才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处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最佳时期,也是他们思想觉悟、道德情感发展最积极的时期。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必须有健康的思想、高尚的精神、良好的情操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克服种种困难的毅力等等。这一切有赖于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
青年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人生理想,确立什么样的成才目标,学习并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等,是关系到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才的大问题。成才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思考,对人生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实现人生理想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的追寻之后自觉形成的一定时期内的努力方向和预期效果。也就是说,成才目标是对人生目的和理想的具体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所需形成的能力、素质等的心理设定和行为期待。对大学生而言,成才目标的性质和内涵深刻地影响甚至决定着大学生能否真正成才,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成才的路径。大学生成才目标的确立,不是简单的个人选择问题,而是深含价值判断的社会问题。既与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的状况紧密相关,也与其思想道德素质密切相联。在纷繁复杂的客观现实中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所处的时代,把握未来的发展,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大学生早日确立成才目标。带着无限憧憬和满腔抱负走进高等学府的青年大学生,都具有成才的理想和期望。而在当今这样一个呼唤人才,成就人才的时代,大学生应早日树立成才目标,为尽快成才迈出第一步。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对自己的明确要求。有了方向要求就能有的放矢,就有了集中时间和精力学习、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可能。大学生成才目标的确立是进行有效学习、创造的起点。人生阅历尚浅的大学生,如果胸无大志,贪图安逸,就难以确立成才目标;如果沉湎于幻想,就可能导致成才目标不确定、不具体,结果即使付出了辛勤劳动也将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思考上大学与人生理想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大学生立志成才;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并指导大学生把远大理想与具体的成才目标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及早地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成才目标。选择正确的成才目标对大学生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识别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而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则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所以正确的成才目标应该定位在符合德才兼备的要求之上。选择正确的成才目标,需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成才观,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优良道德品质。大学生有了科学理论作为行动的向导,有了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而建功立业的人生目的和人生责任,就能在选择成才目标时充分考虑国家、民族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实现个人的价值。正确的成才目标也应该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真正利于人尽其才。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远见卓识的品格和脚踏实地的精神,使大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特点和客观实际的需要,不受一时兴趣、一味热门或一股潮流的影响,选择适合充分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的成才目标。
(3)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励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成才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动力作用为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成才目标提供有效的帮助。常言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长。这也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事实所证明。大学生正确的成才目标一旦确立,就需要坚定成才目标,即保持目标的持续性,以通过后来的不断努力实现目标而成才。如果缺乏恒心,没有相对稳定的目标,特别是不能坚持正确的成才目标,这山望见那山高,不断变换目标,就无法实现目标。理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人们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科学信念,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理想激励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成才目标,意志支持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成才目标。理想一旦形成,既能使大学生在成长中充满激情,又给予他们现实的方向感,找到适合的成才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去为之努力。
(4)思想政治教育能启发大学生完善成才目标。正确的成才目标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目标,是一个能根据各阶段目标实现的情况和变化了的主客观条件加以适当调整来不断完善的目标。大学生正确成才目标的选择难以一蹴而就,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需要不断完善。正确的成才目标中也难免有一些具体内容在实践中不适应,需要作出一些修改和完善。这是因为大学生对自身素质和外在环境的认识难以一次完成,自身的情况和客观外界的环境也可能发生变化而使原有条件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帮助大学生在成才的实践中主动应对各种变化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主动适应新的情况,及时准确地调整和完善适合自己成才的奋斗目标。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找准正确的成才方向,选择科学的成才目标以立志成才。
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确立成才目标是大学生通往成才之路的起点,真正成才还要正确选择适合大学生自身的成才道路,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勤于实践。当今时代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成才空间,无论未来是创业成才还是学术成才或政务成才等,在通往成才的道路上,都必须经历刻苦学习、不断思考和不断进步的过程;必须有目标始终如一、不畏艰苦、勇于拼搏、持之以恒、常思进取和努力奋斗的实践行动。
(1)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努力成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自身修养、把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进而明确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努力成才。崇高的思想可鼓舞和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探索科学奥秘,最大限度地开发内在潜力,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如果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简称为美德,则大学生的成才之路就是一个需要美德并展示美德的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提高科学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坚强意志、耐挫力,养成勤奋、惜时等好习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事业,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巨大的创造活力,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坚持刻苦学习,在学习中始终做到视野开阔、胸怀宽广,能在成才道路上始终坚定信念和坚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3)思想政治教育能调动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的热情和干劲。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乡情、国情、世情,才能把自己的主观认识建立在现实之上,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端正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同时,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加深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思想道德理论的理解和体验,掌握真才实学,才能恰当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找到理想中的自我与实际中自我的差距,正确地设计自我、完善自我,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大学生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摆正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虚心学习人民群众的优秀品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认识和克服自身的差距,消除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气,摆脱成长中产生的迷茫和困惑。
(4)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大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对大学生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要取得实效,必须通过大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在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十分重视自我修炼。在古代,孔子讲“修身”“克己”“自讼”,孟子讲“养身”“自得”“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朱熹讲“省察”等。在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自理”“自新”“自动”和“自学”。这些说法和观点都强调要使自己经常处于深刻的内省和磨炼之中,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社会现实在为人处事、学习、思想、交往等方面对自己进行教育。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批评都需要具备追求真理的执著性、严于律己的自觉性、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言行风格的务实性等优秀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这些品质,引导大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使大学生成功地踏上自我改造、自我教育的成才道路。
三、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成才环境
人生活在环境中,人的成长一刻也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长环境,学会主动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
(1)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科学地区分成才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荀子·正名》中说:“心不正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不闻。”人们也常说:“世界并不是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些话意在说明,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就不可能真正分清事物的表里和美丑。相应的,如果认知失真或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认知和观念,也就不可能区分学习生活环境中的是非良莠。大学生富有热情但又缺乏经验,一旦出现认知失真,很可能出现走极端、胡乱猜测。凭感觉,甚至冲动、轻率、迷信地看待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对纷繁芜杂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信息舆论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校园环境等进行全面且客观地认识和鉴别,并从中区分出有利的成才因素与不利的成才因素。
(2)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正确地对待成才环境中的顺境和逆境。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和复杂多变,使得大学生的成才路上常会出现通常说的顺境和逆境。应该说,当代大学生不乏优秀者,他们能够正确面对顺境和逆境。然而,由于当前的大学生普遍年龄偏小,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裕、生活经历少,他们中的一些人难免带有种种不足,比如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培养大学生勇敢坚毅、百折不挠、意志顽强、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热爱生活、乐观豁达、富有事业心等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使他们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够完善自身、不断提高、增长才干。
(3)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能动地改造和优化成才环境。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作用。环境影响人的发展,同时人也改造环境。这就说明,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人不仅可以自觉地、辩证地认知环境以科学地区分出有利的环境和不利的环境,也可以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还可以积极地、能动地改造环境。人在环境面前可以有所作为。但人对环境的改造又不是随意的,不是没有条件的,更不是完全主观的率性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就在于使大学生认识到这些道理,引导大学生认清自身在成才环境的建设和改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参与优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过程中改造、锻炼和提高自身,顺利地走好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路甬祥.攀登者——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成才之路[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5.
篇5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学生就业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社会直接接轨,将为我国输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但2017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时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部分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在就业时产生心理问题,影响正常就业。由此可见,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从而提高W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工作机制。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基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要将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对个人的就业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并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指数[1]。
(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对职业规划感觉迷茫与困惑,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择业观的形成,从而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在就业过程中积极明确个人的就业目标与就业方向,继而顺利就业。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学生出现心理焦虑的现象,从而形成某些消极情绪,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2]。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困难,从客观和全面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使心理问题得以解决,有利于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
(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
我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高职院校旨在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树立创业观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工作,让学生积极抓住创业机遇,通过国家的扶持政策创造优秀的创业团队,并指导学生规避和减少创业的风险,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并取得成功。
二、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对高职院校就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重视,但没有专门的就业思想政治教材作为指导依据,且大部分就业指导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学生临毕业前一年进行的,缺乏实际意义,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均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理论知识空泛,与实际内容联系不紧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性不强。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调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差异,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对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现象缺乏理解。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较单调,教学理念陈旧,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教育思想与现实有距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职院校学生缺乏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联系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脱离现象,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的积极意义。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需要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并不断优化这支教育队伍,整合多方资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升级[3]。高职院校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要通过院校中的就业管理人员、辅导员、专业教师及院系书记等人员组建基础性的教育队伍,或从校外招聘教师或相关方面的专家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
(二)心态教育、创业教育与理想教育实施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为个性化的一代,面对这个信息化时代,部分人的理想信念淡化,功利性较强,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加强理想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塑造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品德观念。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心态教育,面对如今的就业形势要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发泄和调节,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要加强创业教育,面对当前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创业教育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和渠道,帮助学生树立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从而早日成才。
(三)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院校的方方面面,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就业指导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还需要其他专业辅导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将教育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让高职院校各个部门紧密配合,让高职院校的全部师生都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分析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问题,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因此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更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从容就业,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5]。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将教育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让学生创业,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与创业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玉香,朱峰,黄昆,朱国良.谈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基本途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67-70.
[2]李翼,王珊.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思想观念的作用和对策探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01):43-46.
[3]雷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性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62-66.
篇6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议程设置 第一者效果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即时性,新媒体日益成为信息的第一渠道,24小时不间断发稿,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也非常快。二是海量性,新媒体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外延和背景资料,特别是能以数字形式长期保存信息资料,新媒体简直就是一个浩瀚的数据库。三是全球性,新媒体使得“无国界”成为现实。四是互动性,新媒体使得传播不再是简单的“一对多”,而是“多对多”甚至“多对一”,实现了多种传播方式的融合。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使得新媒体迅速进入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新媒体的即时性、海量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新优势。
(1)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媒体高速的传播效率、巨大的信息容量、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途径、畅通的信息互动渠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技术是各种教育内容和手段得以丰富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媒体的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和多媒体性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丰富和交融,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发展的动力。
(2)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平台和内容。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和内容。新媒体以多种媒体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内容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且富于变化,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3)提高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自主性。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是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很多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并不愿意向家长和老师讲述真实的想法,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很反感,抵触情绪非常大。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通过虚拟手段进行交流,消除受教育者的心理戒备,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和沟通,往往可以实现较好的效果。
2、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的平民化、传媒机构的企业化、信息的虚拟化等也会扰乱信息传播环境, 使传播伦理问题、信息的管理与控制问题、强势文化的过度影响问题、现实世界虚拟化问题、舆论导向的偏颇问题等凸显出来。新媒体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 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1)开放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导向难度。信息开放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特点,但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导向难度。新媒体信息的开放性,带来的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在开阔了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难免造成价值观混乱。
(2)虚拟性易引发大学生身份危机增加了凝聚难度。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而另一方面,新媒体又增强了个人的自我意识,削弱了社会意识,使个人游离于社会之外。新媒体使大学生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间,形成双重身份,这极易给性格尚未成熟的学生造成角色的混乱和人格的分裂。
(3)虚拟空间虚化了道德行为,增加了道德实践难度。新媒体的虚拟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虚化了个人道德责任感和行为,从而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传统主流教育要求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行为,在虚拟化空间不必真正实践,导致在现实社会道德实践的弱化。
二、利用优势应对挑战的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传媒时代,教育的问题常常是传播的问题,因此需要用传播科学以及传播策略来应对。
1、通过“议程设置”,加强导向功能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大学生处在树立“三观”的关键时期,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高校和社会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在大学生接触多的媒体进行有意识地传播。例如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中开设主题论坛,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2、调动技术热情,增强凝聚功能
2008年11月,首份高校共青团手机报在河南大学诞生。河大青年(手机版)依托手机媒介,以原有的河大青年(简报版)和河大青年(网络版)为基础,采用无线多媒体传播技术,通过河南大学团委和中国移动通信河南开封分公司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以彩信的形式,将理论学习、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各院系、学生组织开展的团学活动等相关信息和图片摘编,每周一期向河南大学师生发送。这一技术平台的操作者主要是学生。他们负担着整个平台的维护、信息筛选、信息等工作,他们在对新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中,既让自己获得了进步,也服务了广大师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3、利用网络平台,拓展道德实践
虚拟化空间中人们道德观念的淡化是导致在现实社会道德实践的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虚拟空间中道德观的引导和树立是我们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拓展道德实践的基础。近年来,社会各界正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道德实践,高校也要借鉴这种方式和途径,拓展道德实践。比如在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去世后,上海大学在其校园网开设了“悼念钱校长专题”链接,在专题网站中设立了“伟长哲思”、“学术精粹”等板块,介绍了钱伟长先生的思想和成就,教育学生以钱伟长先生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此外还设立了“网上悼念”、“师生缅怀”等板块,引导学生进行感恩的道德实践。在校园网、校园论坛等点击率较高的网页对网络使用做出规范,促进同学营造良好的网络语言氛围,对自己网络行为进行道德规范;像在西祠胡同院校讨论区里,许多院校板块的简介中都有诸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生活,爱天下!”、“心与心的交流,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一起面对挫折,相互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和支持”这样具有亲和力和引导性的语句,以触发道德感和使用网络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分析网络道德问题、建立网络秩序,诸如此类的举措,都能拓展道德实践空间。
4、利用自主性和互动性优势,形成第一者效果
传播效果理论中的第三者效果论认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对他人即第三者比对自己即第一者更有效果。“人们觉得其他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大众媒介的影响。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他们当然可能对自己产生错觉,低估了消息对他们的效果”。第三者效果的形成与传统大众传播的单向性以及信息接受的被动性密切相关。而网络传播的自主性与互动性,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将第三者效果转变第一者效果。当人们参与信息传播时,显然更容易受信息的影响。因此,让思想教育的信息内容,得到自主和互动传播,是提高和改善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例如:各高校的校园主页是学校进行网络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的校园新闻主要以公布学校重大事件、学生生活新闻为主,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总而言之,利用新媒体的种种优势,采用相应的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教育造成的困境,开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①胡忠青,《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②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
③[美]沃钠・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著,郭镇之 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00
篇7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
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与工作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Z2010732
在教育工作事业中,提倡的是“教书育人”“成才先成人”。在我国,各大小教育机构都需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传统思想与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作为为社会培养提供大量技术人员的教育机构,职业技术学院在教给学生技术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客观主观因素的存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总存在着困难与问题。为给广大奋战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教务人员些许有用的建议,本文就“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收集与分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对社会的深远意义”“如何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进行分析讲述。
一、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收集与分析
各国各大高校都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却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下面就此进行对比总结:1.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教育工作者普遍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是一门独立的教育课程,与其他教育、与学生的平时学习生活完全脱节,更有甚者,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到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堂和会议上,完全起不到教育感化学生的作用。2.在思想重视程度上,多数职业技术学院不像高校那样,重视教书与育人同时进行,他们认为技术学院就只需要教给学生工作技能即可。极少甚至是不给学生安排职业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课程,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技术学习、实习、实践培训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不重视,学生更是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没有综合素质培养的想法。3.还存在着重要的客观因素,职业技术学院中没有高校那样拥有着足够的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没有相关的硬件设备,如图书馆中关于思想政治的书籍、提供师生学习政治思想的场所与文物资料等。没有这些外物的支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这些问题存在于职业技术学院中,需要得到重视并逐步改善。
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对社会的深远意义
每间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基本上所有的职业技术学院都是以培养学生工作技能,为社会培养提供一批批熟练掌握工作技术拥有多种技能的工作者,这也是职业技术学院的首要任务,从而,职业技术院校就把技能培训与学生就业定为学校的办学教育核心。逐渐地,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与学生家长就错认为,这种教育方案只与技术培训有关而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关系。但是“成才先成人”必须是所有教育事业的核心,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对学生对社会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首先在学校教学方面的探讨,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应该定位在:为社会为广大工作岗位培训提供心理健康、职业道德高尚、积极向上、工作技能高、技术过硬的劳动者。但是很多院校将大量甚至是全部的时间精力投放到学生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方面,而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技术院校要在教育思想上纠正错误的想法与做法,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致力于培养思想健康、职业道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工作岗位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另外在学生学习态度方面的探讨。跟许多高等院校相比,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与知识基础还是相对较为落后的,对自己的职业设计也是较为缺乏长远考虑的。他们一心只想着早日完成学业走出社会“去闯荡江湖”。
他们要么就是只对技术课程感兴趣,努力学习,为求一门安家乐业的技术本领,对思想教育类的课程完全在意;要么就是觉得所有课程都无趣无味,只想混过这二三年,拿到结业证书。由此可见,技术学院学生的思想处在这样极端的境界,要想改善这种现象,就要合理地给他们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给他们工作技能之外的思想政治,在潜移默化中纠正他们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远大的设想,成为思想道德高尚、技术过硬的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三、如何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篇8
关键词:微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微文化的概述
微文化主要是指随着互联网盛行而兴起的一种网络潮流,微博的盛行是它形成的开端,并且随着一系列的网络微应用的出现而风靡,尤其是在当前年轻人中间更为流行。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以网络、手机、电脑等为载体,利用微信、微博、博客等媒体用户进行虚拟信息的、交换、反馈,最终影响人们精神和行为的文化生态形式。
2 微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微文化”促进教育形式多样化
之前新媒体还没有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老师授课仍旧坚持面对面讲授教学,使得教育环境受限,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最终导致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新媒体的应用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教育双方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微信、微博工具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的传输,并通过“点赞”“评论”“留言”等互动交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同时,老师可以针对学生遇到的各方面困难进行线上解答和疏导,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
(二)“微文化”提升了教育的实效性
虽然“微文化”扩展了教育平台,使教育双方打破了时空限制,不仅局限在课堂进行灌输式教育,利用微信、微博互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但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在于培养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微文化”的交流互动是基于虚拟环境的,在线上交流双方彼此不可见,这样大大缩小了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更容易倾诉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此外,“微媒体”的使用对老师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要求教育者需抛弃课堂上单调乏味的理论话语,且熟悉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和表情,活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潮语”,激发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的兴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微文化”帮助教育理论和实践融合
目前,大学教育鼓励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单纯的进行理论灌输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真正的大学教育需要把学到的理论切实应用到实践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话虽如此,可真正能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可没有这么简单,传统的教育方式明显起不到作用,而微媒体的使用可以将两者巧妙结合,比如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教育内容通过微视频的形式来进行具体的实践展示,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当然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等途径,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开阔视野、高效学习的目的。
3 微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微文化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正一步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微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并加以解决。
(一)“微文化”考验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敏锐的媒介洞察力,掌握微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律, 及时发现学生兴趣的变动。如果教育者不能完全理解“微文化”,熟练使用微媒体,那么就会与学生的思想产生严重的脱节,进而无法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现在,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创造了许多“网络流行语”。
(二)“微文化”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的权威性和导向性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党和国家执政理念主旋律的映射,尤其是在政治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方面,其权威性尤为明显,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但是随着微文化的盛行,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多种多样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不少负面思想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学生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信息浏览,可能会遭到带有个人主义的思想洗脑。 微时代信息的负面影响常常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微文化”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难度
微文化的盛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前的课堂教育中,学生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可以直接观察学生状态,比较集中不分散。相反,在微课堂教学中,大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想要顾及每一个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蕴含着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传统文化和微文化相结合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当代大学生面对着这些冲突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教育双方如果都不能完全适应二者的结合,将导致教育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真正转变学生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工作是否能够做到位,而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无疑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累赘。
4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微文化背景下教育出现的状况,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升大学师生微文化素质
微文化素质就是能适应微文化环境下产生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老师和学生作为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元素,其微文化素质影响了整个教育质量,可见,提高大学师生的微文化素质刻不容缓。首先,教师必须拥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精神,善于发现最新网络动态,熟悉网络知识的和运用网络技能,努力缩小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其次,对于大学生提高微文化素质,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和自主判断能力,当代大学生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的微文化素质,保持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而能够在微文化中汲取对自身有益的成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优化微文化下的教育内容
在微文化时代,学校要时刻根据社会需要,不断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继承和发展,在原有的灌输教育的方法上创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微动画作为辅助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其次,教育内容要坚持社会性与政治性相结合,形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补充,及时重大时政新闻,激发学生关注国家事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教育内容要坚持理想和信念相结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要回顾过去的历史,又要立足实际,展望未来。所以,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具有社会理想性,不仅强调社会价值的内容,而且考虑个人价值现实性的要求,这样个人和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三)合理利用微文化传播手段
先进的网络传播工具为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合理地使用这些新媒体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播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微文化传播方式的合理利用,能够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表现的更为生动和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 周宪.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J].学术月刊,2014(12).
篇9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繁荣。音乐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种新的途径,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属于美育的范畴,以饱包含健康、丰富感情的古今中外优秀声乐、器乐曲目进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它让高校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因为它不仅顺应了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特点,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立足点。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起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教育由于它自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决定了它可以使大学生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音乐能够丰富和深化人的情感,激发鼓舞人们去热爱生活,具有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需要情感的基础,这是二者的结合点。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所以用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歌词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融入良好的情感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大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对音乐作品鉴赏,获得审美的感受,对人生有新的感悟,更能准确地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美。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音乐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课堂可以是大学生更好的去接受思想教育。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如果能集中注意力,思维会更加活跃,理解力会增强。而对于道德规范教育而言,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不明确,积极性也不高,学习的的动机远不如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如英语、计算机、数学等。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内容是向学生讲述社会的政治、道德、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他们遇到的问题比较简单,对于社会的接触面也比较的窄,很难理解很多复杂的问题,还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大学生往往毕业以后才发现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而音乐对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以生动的形式向大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的社会生活内容,学生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明白生活的道理,理解社会,从而对人生的意义、社会发展的趋势等问题进行思考,探求他们的解决方法。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而言能促进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
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审美的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够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音乐具有调解人情感的作用,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人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不同的音乐调节人们不同时刻的心情,当我们郁郁寡欢时,听一曲愉快的音乐,可以使我们的不快心情得到缓解,情绪也会慢慢攀升,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因此,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为了使人们具有健康的心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音乐也可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可以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一部优秀音乐作品可以使人的心灵、道德和行为变得更为完美、更为高尚,从而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创作中需要自由联想,并且音乐本身具有形象、表情丰富的特点,有利于培养人的个性,促进人思维的展开,激发人的创造力。音乐可使人充满激情和幻想,可以使人的思维活跃,激起创造的灵感,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思想教育也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所以从音乐教育的特点来看,音乐教育在思想教育中非常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三、音乐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还包括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有所欠缺,音乐教育可以弥补这一缺憾。音乐教育本身所体现的思想政治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德育
[1] [2]
、美育、智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音乐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让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理想,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净化,精神也得到升华,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此外,音乐教育具有塑造人品德的功能,因为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将永恒的、美好的理想与人类普遍道德观结合在一起,引导人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而且可以塑造个体高尚的品格。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较快,也给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了压力,从而造成人的身体和精神受到双重的迫害。现在人的心理疾病成了社会普遍的一种疾病,音乐可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悦耳的声音调节人情趣,减轻人的思想压力,同时可以医治心理疾病。从这一点来说,音乐教育可以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完善人的性格、增强人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医治人的心理健康。音乐教育的这些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宽广的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感情作为基础,否则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也不可能完成教育人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被教育者站在一个平台上,去感染他们,去说服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让被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育。因而,用音乐教育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也是新的教学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种新的创新。音乐教育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单纯的思想教育所不能起到的作用,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他们以启迪、以教育。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具有长久性、持续性、入脑人心,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弊端,展开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的一方面,发挥音乐教育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努力的让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让音乐教育在高校形成完善的体系,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单纯的专业知识教育向综合文化素质教育转变,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做贡献。
夏小玲.试论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建党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邹淑霞,王军,张丽霞.浅谈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胡新颜.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宋丽娟.音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J].科技资讯.:
篇10
一、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兴起的原因
微信作为一个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被大学生广泛使用和喜爱。微信也成为了许多喜欢“尝鲜”人群的社交选择,它支持跨通讯运营商、跨操纵系统平台经过网络迅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并支持多人群聊和定位功能的手机通信软件。大学生总是在时尚最前沿的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特征决定了他们是主流的微信用户。据调查,58%的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没有使用的也有48%准备近期开通使用。[1]可见,微信的魅力和影响是深远的,大学生喜爱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确定了微信会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使用。因此,微信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人际关系交往、自我言语表达、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微信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及
首先,微信作为社交平台的新宠,其多样化的功能满足了大学生对外界的了解需要。通过微信平台,所多人愿意把自己的观点、心情、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渴望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共鸣。并且通过微信互相交流、分享,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微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表达空间,他们愿意在微信上互相交流、谈论国内外新闻,学校生活等等。微信作为学生的私人空间,也是学生对于其思想和生活状况最直接和最真实的表达。通过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真正的思想状况和思想动态。
其次,微信提供了一个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自由交流平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不愿意说真话的现象,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封闭式的,这个现象成为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困境。[2]教育者不妨通过微信平台可以不定时的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思维,平常多和学生互动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信任与平等,无形中激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长,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最后,微信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微信平台的使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与方法。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微信自由地进行思想沟通,快速了解到各个方面的信息,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微信打破了传统地呆板,僵化地教学模式,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增?M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
2、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方面,大学生对于外界的好奇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得到满足,因此,每天刷微信成了大多数人的必修课,微信占据了大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微信信息良莠不齐,导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模糊。微信上的信息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积极向上的信息,也有消极落后的信息。这些讯息混杂在一起,使大学生容易遭到种种不良信息、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的不良干预。而且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不分时间、地点的聊天,刷朋友圈,同时,微信圈子的建立也为大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学风考风。
另一方面,过渡沉迷于微信的虚拟世界,大大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实际上,着迷于微信的大学生到处都是,上课睡觉前吃饭时都依附于微信,过渡沉迷于虚构社会中,性情也变得孤僻。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认识偏差,自以为现实中的人不值得交往,只愿意在微信上与人交流,忽略了现实社交的重要作用,导致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3]
三、运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应该走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大学生的微信行为进行观察和剖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微信。使学生的微信行为保持良好的状态。通过各种活动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信使用观,微信内容应该符合现实的道德规范。在微信上,大学生不要轻易相信谣言,不传播谣言,做一名理性的微信使用者。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微信使用方面的讲座或者讨论,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微信的起源和发展,微信沟通的便利性和优缺点。
2、有效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在传播信息过程中有着强大的功能。同时,微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中应该挑选符合社会正能量的内容,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使大学生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朋友圈分享的内容和生活状态对其思想状况和心理行为进行及时分析,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与教育。纠正他们的认知错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避免学生思想滑坡。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