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游可行性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色旅游可行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特色旅游可行性

篇1

现今很多旅游专业设置上,往往在没有进行专业调研之前,就想当然地确定教学内容,并且大多都以学校自身的特点为依据,使得教育比较笼统,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详细的市场调查,根本不知道哪些知识是市场需要的,甚至不知道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市场中旅游企业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脱离了市场。此外,我国旅游教育培养的目标也非常广泛,专业性不强、教学没有特点,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各方面都懂一点,但知识的掌握不精通。同时,由于经费有限,很多学校没有设置实习场所。学生往往只能够在课堂上接受学习,而所学到的仅仅是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都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样的人才自然达不到社会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培养本科层次的,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并适应其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在于“应用性”的体现,以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在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构建满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等内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建立对满足中国社会发展,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掌握应用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要求。正是在这种社会发展的需求下,琼州学院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为契机,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为出发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服务于海南乃至我国的经济建设。

二、琼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化思路

(一)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是专业发展的指南,集中体现专业的特色。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主体,应根据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其他兄弟院校的办学思路,明确自身的办学优势,最终确定自身的专业定位。琼州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专科升为本科的国立省属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地方综合性院校,不仅要更新教学理念,还必须大胆创新。琼州学院作为一所新兴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它要培养的是能够为三亚甚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琼州学院的重点发展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思想。

三亚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拥有的漫长海岸线和热带旅游资源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排头兵。同时,三亚培育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做法将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向服务型社会转型,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国际旅游岛”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将在2020年把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因此,旅游产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作用显而易见。

琼州学院是祖国最南端的唯一一所公立本科院校,应依托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将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着力打造成以国际旅游为主的教育平台,全方面服务于三亚热带旅游建设,突出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特色。

(二)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培养专业人才所需能力水平的知识结构系统,反映专业内涵。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执行专业定位的重要保证。教学体系构建主要从教学队伍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阐述。

转贴于

1.教学队伍

优秀的教学队伍是培养出色的专业人才的重要条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要求专业实践性较强,需要既懂理论又能联系实践的复合型的教师,而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师资建设主要重视理论,大部分老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为了适应国际旅游岛的发展需要,琼州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以下途径加以解决:首先,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外聘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要注意应用型本科教师团队的特点。适当引进旅游管理、外语及管理类的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特别是在此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或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其次,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最有效的方法是有计划地派出教师进修培训,到全国知名的酒店、旅行社或者风景名胜管理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以适应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更新业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融教师与技师为一体的“72师型”素质的目的。2010年10月份,琼州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的8位教师参加了“旅行社经营管理师”和“酒店经营管理师”的培训,并取得了相对应的培训证书,这是落实“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步。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集中反映社会对人才素质和知识结构的需求。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产业,需要文化素养高,知识面广,外语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琼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特别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其中,理论教学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文化素质选修课组成。实践教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课内实训:旅游管理专业所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例如“饭店经营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礼仪”等均安排实训课程比例占课程总计划学时的33%。(2)课外实训: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琼州学院始终坚持把学生的旅游专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另一方面,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2010年下半年,琼州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举办了“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参与能力,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艺能力。(3)毕业实习:学院将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学阶段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到旅游行业的一线去进行实习,实习单位主要是三亚市或者临近市县五星级以上的酒店或信誉良好的旅行社,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旅游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这也利于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的自然对接。

(三)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发展需要较强的操作能力。加大投入建好实习平台已成为我校的共识。近年来,我校加大投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好实验中心平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较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学院历来重视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建设。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有:三亚玉海国际度假酒店、海南海之缘旅行社有限公司、三亚亚龙湾五号度假别墅酒店、三亚天地海源商务会议服务有限公司等一些知名企业。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使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接轨,全面地满足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需要。

篇2

关键词:婚庆旅游 前景 可行性 设计构想

一、婚庆旅游体验前景分析

在新兴消费方式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旅游旅游结婚。约有99%的新婚夫妇会外出结婚和度蜜月,这促使蜜月旅游日渐成为一种时尚。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近1000万对新人举行婚礼。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婚庆蜜月旅游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而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优势条件的的婚庆旅游体验还处在萌芽阶段。作为一项全新的专项旅游产品,近年来颇受亲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神山圣湖婚庆旅游体验可行性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青藏铁路通车,林芝、阿里、日喀则机场通航,迎来了旅游发展黄金期。2010年,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使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将实现旅游产品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跨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富民强区的主导产业和推动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把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原生态与藏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为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奠定良好基础。其中神山圣湖旅游资源对区内外游客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旅游资源品位高

的名胜古迹蜚声中外,自然风光秀丽独特。这里有壮丽的河山、气象万千的林海雪原,也有春意盎然的草地风光和如画的高原景色。这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她那博大苍凉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民族和宗教文化对世人有着挡不住的诱惑。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品位极高,对海内外旅游者有着非凡的吸引力。这些资源涉及自然的、地理的、民族的、宗教的、历史的等各领域,不仅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独具特色和魅力,而且从世界范围看,也是举世无双的。

(三)婚庆相关行业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特殊政策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可进入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7月止,旅行社总数已达到80家。星级酒店已达到164家。一些知名酒店品牌如香格里拉、福朋喜来登、瑞吉度假酒店、希尔顿花园酒店等纷纷落户拉萨。此外一些婚庆公司、婚纱摄影、美容中心、花店、媒体广告等婚庆相关行业也初具规模。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婚庆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四)婚庆旅游产品开发尚处于萌芽阶段

目前,旅游市场上推出的婚庆旅游项目相对较少,近年来虽然出现了“爱我,就带我去-------情定纳木措”“‘缘定圣湖’2010纳木错盛大集体婚礼形式主题活动”,“中国电信公司·2010圣地婚礼之约活动”等婚庆旅游产品 ,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未形成规模及品牌,民族文化特色及产品创新力度不够。婚庆旅游产品尤其是神山圣湖婚庆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处在萌芽阶段,其开发空间广阔。

三、神山圣湖婚庆旅游体验设计构想

(一)运用名人效应,提升神山圣湖婚庆旅游的知名度

爱尔兰的首都许多古堡因承办了名人婚礼而名声大噪,如007曾经的扮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夫妇以及贝克汉姆和辣妹等等。比尔·盖茨、金·凯利,网球巨星拉夫特,小甜甜布兰妮在斐济岛举办婚礼也使斐济以蜜月胜地著称。神山圣湖庆旅游体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复制运用名人效应请一些知名度高的人来此举行婚礼,提升神山圣湖婚庆旅游体验的知名度。

(二)与相关企业联手,提供一体化服务

有机组合与婚庆相关企业旅行社、婚庆公司、婚纱摄影、美容中心、宾馆酒店、花店、媒体广告等产品,通过资源的联合,提供一体化服务,提升彼此产品的知名度和旅游项目的含金量,从而增强此项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轰动效应。

(三)突出地方特色,进行品牌化经营

科学地组织活动内容和设置婚庆体验线路,形成“圣湖之畔,神山之麓,喜结良缘”等具有创新意义和发展空间的旅游新品牌,进行品牌化经营。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精心策划与安排,形成纳木措、羊卓雍措、巴松措等神山圣湖婚庆旅游体验精品组合。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影响力

多渠道加强宣传,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及时了解成为潜在顾客的消费者数量及相关背景,做好开拓神山圣湖婚庆旅游市场的基础性工作。在主要客源地进行针对新婚夫妇的专门性宣传,开拓客源,精心组织,形成神山圣湖婚庆旅游体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

(五)加大对神山圣湖婚庆市场的投入

婚庆旅游既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又能通过婚庆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婚庆旅游形象。要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加大对婚庆市场开发、协调、策划与宣传,逐步形成一条由相关旅游供应商、婚庆服务机构、婚庆纪念用品以及媒体等组成的婚庆旅游产业链,共同为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力峰,范新宇, 桂林婚庆旅游产品开发的构想,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年第3期;

[2]王 莉,我国婚庆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科技[J],2011.7;

[3]陈小春,我国婚庆旅游产品开发初探,合作经济与科技[J], 2007 年 10 月号下总第 331 期;

篇3

关键词: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发展

一、贵州省目前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

(一)观赏景点类。主要是从视觉、听觉等感官出发,满足游客新奇感、神秘感和好奇心的需求,从游览中获得相关感官的。其中包含如下几种:(1)t望台、观景台、游览车、缆车等。如在著名的草海景点,建设观景台,观赏百鸟景色。(2)利用地域性资源优势,尤其是珍稀动物和特有植被,建设相关特色观光基地。(3)民族性观光,在重要的旅游节点、地区,设置相关的民族服饰、民俗、歌舞、祭祀、特色民族活动等展示。

(二)度假型旅游开发。结合本地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大力宣传绿色空间、新鲜空气等优势,开辟休闲、避暑、度假、疗养、约会、绿色出行、运动等最佳的旅游新热点。其中可以考虑开发度假村、疗养院、运动基地等旅游项目。

(三)体验型旅游开发。邀请周边和过往游客参与到相关的民俗省会、农产品种植、收获、特色水果的采摘、养殖业、花卉业等。邀请游客的亲身体验,通过对其作品的保留为纪念品等多种形式,打造旅游吸引力,引发互动性的热情,以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四)研讨型旅游开发。邀请各地专家学者,针对贵州特有的历史人文环境,特有的民族资源,历史底蕴等召开相关的学术研讨、动植物标本采集等一系列活动,也可以依托相关资源开展特色夏令营、特色摄影、体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五)乡村绿色型旅游开发。根据贵州乡村村落布局特点,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特色,开发相关的乡村绿色旅游。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乡村旅游。

二、贵州省大力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关举措

(一)自我调研。在对自身旅游情况、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决策精准、不走歪路。建议召集相关专家学者召开针对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展开对旅游资源摸底分析、资源评估、前景研讨等。

(二)科学制定规划。科学制定贵州乡村生态旅游的专项指导性意见和旅游开发规划,在充分遵循全省旅游开发总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化、细化、量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时间推进步骤、开发规模、开发程度,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定位要准确,可行性强,同时兼顾合理布局。在旅游线路制定上,要充分考虑观赏者、游览者的视觉冲击层次效果,体验积累程度,要打造让游客毫无视觉疲劳,让旅游感官体验一路越来越精彩的精品特色路线。一方面尽可能让游客在很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大化,体验类型多元化,体验效果感官感受多样化,另一方面还要尽量展示贵州的历史人文特色,展示贵州特有的民族风情,将民族民俗的表现形式与其所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等联系起来,给游客以深层次的思考和感受空间。比如可以建设贵阳、平坝、安顺等地的旅游线路,并将喀斯特地貌旅游、苗族风情、布依族风情等结合起来,其中还可将九溪村的屯堡文化、安顺地戏及沿路的布依族石头村寨的乡村观光、与黄果树和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等联系起来,建设精品特色旅游线路。

(三)加大旅游投入。进一步改善旅游地区尤其是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和乡村的基础条件太差,也造成特色资源无法走出去,别人也走不进来的尴尬局面。由于前期投入的不足,很多地区本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公共服务建设发展不理想,地区和乡村宜居性不够,也造成了无法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硬件局限。尤其在交通上、居住周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上要下足力气加大投入,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保持景点的原生态特色,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特点的基础上,提倡绿色、乡村生态旅游。

(四)精心组织专题生态旅游。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的原则,结合贵州不同的地域特色、旅游资源特色,组织一批带有贵州固有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升天旅游。例如“黔东南苗族、侗族文化寻根游”,“黔西北草海深秋观光游”,“黔东南(酸菜、酸汤系列)饮食与服饰文化节”,“三都水族风情游”,“黔北绥阳洞穴探险、疗养游”,“喀斯特绿色高原乡村避暑度假游”,“屯堡人家采风游”等乡村专题特色旅游,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文化层次和多种旅游需求。

(五)健全组织提高素质。针对乡村旅游的特点,着重健全相关的旅游协会组织,建设能够适应当前旅游发展的农民旅游协会,引导促进和教育农户提高服务意识,旅游综合素质,以提高旅客的旅游感受和体验效果。

三、结语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和民族文化都具有自身特色,从乡村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开辟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篇4

前言

乡村旅游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替代性的生活形式,是城市生活和环境的压力下居民将目光转向农村、农业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必然结果,乡村旅游的核心是追求优美生态的乡间环境、轻松惬意的乡土氛围以及丰富多彩的农乡文化。在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旅游也得到井喷式发展,其形式除却传统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也有了新的发展,诸如当前火热的特色民宿旅游产品、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等等。这使得研究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和事物的融合发展不仅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其不仅能够扩大乡村旅游规模、提升旅游效益,而且能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附加效益。

茶产业和茶文化根于乡村,其与乡村旅游契合具有先天基因,茶是农村地区的有效经济作物,规模的茶种植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茶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气候适宜、阳光充足、污染较少,很适合旅游活动的开展;淡泊清雅、品德修为、天地一体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与乡村旅游的追求不谋而合。在实践过程中,茶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也获得了成功经验,诸如梅家坞、黄龙岘、雁南飞茶田等。泰山茶文化历史悠久,饮茶之风可以追溯至唐朝时期,《封氏闻见记》、《宋高僧传》均有记载。泰山地区现代意义上的茶产业发展始于“南茶北引”,至今泰山茶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茶树种植面积近3万亩,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均有种植,在2011年泰安旅游商品博览会上泰山茶与泰山玉、泰山麻、肥城桃木被评为“泰安四宝”。但除却作为旅游商品开发外,泰山茶文化旅游发展却步履蹒跚,未有发现茶文化景区和茶旅游线路,这与黄山、武夷山等同类资源地区无法匹敌。另外,泰山茶相关研究较为薄弱,以茶文化发掘为主,泰山茶的旅游研究较为少见。因此,立足旅游进行泰山茶产业发展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一、“乡村旅游+”视角下的茶产业

(一)更丰富的活动内容

与其他产业相比茶产业的活动更为丰富,其涉及茶叶的种、养、采、炒、装、售等多个环节,特别是采茶、炒茶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体验性,其一般都是人工进行,传统的制茶工艺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茶产品的品质和档次,而且包装成旅游活动对游客更具吸引力。另外,与茶产业相配套的品茶、茶道、茶艺、茶德、茶精神、茶具、茶故事等等都为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沃土。

(二)更强的旅游参与性

与传统的观光旅游形式相比,乡村旅游更多地强调休闲性、娱乐性,追求身心的放松和大自然的原始回归,因此,乡村旅游活动对游客的可参与性要求较高。采茶、制茶是参与性极强的活动,这两项活动几乎成为了茶与旅游的结合的必备项目,另外茶叶的育种、养植等环节也可以让游客参与其中。与茶产业相关的喝茶、品茶、茶艺本身就是游客参与的项目,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开发特色茶宴、工艺品制作、特色食品加工等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

(三)更高的精神享受

唐皎然曰:“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茶乃我国传统饮品,亦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追求品德修行的精神享受。其与乡村旅游的有效结合可以为人们通过茶的方式体验精神享受提供有效平台和场所,乡村旅游的休闲、娱乐性与茶的高雅相得益彰,可以使人们的旅游活动体验得到有效升华。同样,茶文化在旅游中其休闲的根本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由此可以有效影响人们的精神、情绪与休闲活动的选择,促进人们精神感受的不断提升。

(四)更高的经济附加效益

茶叶是农村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其经济效益更高,诸如泰山地区种茶每亩纯收益可达万元。与一般的农产品相比,茶叶作为旅游商品开发的经济效益高得多,特别是品质优良,具有品牌优势的茶叶,品茶、购茶等等活动能够有效的提升乡村旅游开发的附加效益。茶产业本身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也会带动商贸、科研、交流等人员的往来,在无形中助推了旅游产业发展。通过茶叶的品牌和影响可以有效地打开乡村旅游的局面,吸引更多的客源,同时乡村旅游的_发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和优化茶叶的品牌和知名度。

二、泰山地区“乡村+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名山品茗茶”我国的名山大多与茶文化有着分不开的渊源,诸如武夷岩茶、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等,然而作为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名茶,这并非因为泰山没有茶,相反泰山地区的茶叶种植面积很大,品种也很齐全,究其原因,主要是“山-茶”互动乏力,当地仅把茶作为一项农民增收的产业发展,忽视其文化效益,从而导致有效茶品牌缺乏。因此,泰山地区应积极践行乡村旅游与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并且这条道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首先具有资源可行性。一是泰山地区茶叶种植已成规模,特别是泰山周边地区,依托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茶叶长势良好;二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地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当地乃至省内较为知名的一些茶叶品牌,诸如泰山女儿茶、泰山极顶茶、碧霞春、天平湖绿茶等;三是茶叶种植地多为风景优美的乡村,诸如小津口、亓家滩、叶家庄等,并且这些地方大多已经意识到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并尝试开发了一些乡村旅游项目。

其次具有市场可行性。一是“留不住人”是近几年困扰泰山旅游的重要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泰安也进行了有效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打造了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泰山宝泰隆地下漂流、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泰山花样年华等一批旅游项目,泰山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更加完善泰山旅游产品体系,借势泰山使茶文化旅游快速发展。二是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泰安周边居民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出游欲望强烈,特别是毗邻省会济南,城郊休闲、周末休闲在泰安以蔚然成风,乡村旅游目的地成为他们的首选。

另外,具有政策可行性。近年来山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诸如评定了山东省特色旅游村和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省旅游局给予乡村旅游规划补贴、推进乡村旅游改厨改厕工作、开展了全省捆绑宣传促销工作等等,其为泰山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泰安的主城区(泰山区)在2012年被省旅游局评定为省级旅游改革试验区,其要求在旅游发展方面先改先试、大胆创新,这在后期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定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泰山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议

就泰山地区目前的情况来看,茶文化旅游开发很难单独进行,不论是茶文化旅游线路的策划还是茶文化旅游的对外宣传,时机尚未成熟。泰山茶文化旅游发展应借势泰山旅游影响,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以茶文化为形象,走茶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一)统一品牌,树立形象

茶文化旅游缺少茶叶就无从谈起,缺少具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也会导致茶文化旅游黯然失色,因此,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打造特色品牌着实重要。目前泰山地区茶叶品牌多达30余个,但在各个品牌的知名度都较低。在众多品牌中“泰山女儿茶”具有比较优势,其不仅具有美丽的传说,而且在《紫桃轩杂缀》、《红楼梦》等一批作品中均有记载,相比较其他品牌“泰山女儿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略胜一筹。因此,可以将“泰山女翰琛弊魑泰山茶叶产品统一的公共品牌,聚力打造,提升品牌影响;并对该公共品牌进行延伸,将现有的茶叶种类和众多的茶叶品牌融入其中,形成泰山女儿茶品牌体系。

(二)做足“茶+水”的文章

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泰山水清澈甘醇,水质较高,并且名泉众多,诸如白龙池,青桐涧,白鹤泉,玉液泉等,在乡村地区,小津口、梨园、亓家滩、安家庄、兴隆庄的泉水享负盛名,在泰安地区名泉取水、喝山泉水已经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古名茶配好水,品质优良的水可以为茶品牌的提升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譬如被誉为“杭州双绝”的杭州龙井和虎跑梦泉。在泰山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凭借山水品质优势和清幽的乡村环境,用泰山水种茶、养茶、泡茶,开展“茶、水”结合的活动,让游客或藏于山林、或坐于乡院,感悟泰山文化的博大,享受精神的升华。

(三)注重泰山茶与泰山文化的结合

近年来泰山茶产业的发展也引起了学术界对泰山茶文化的发掘,黄晓琴、阚文文、陈春晓等一批学者对泰山茶文化的起源、历史及现状都进行的深入研究,但其研究多局限于茶文化本身,茶与泰山文化相融合的研究较少涉猎。泰山是我国的国山、圣山,文化底蕴深厚,其不仅是一座自然山,同时也是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和人们心中的精神山,其每一个方面都可以长篇论述。泰山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不仅不能摆脱泰山文化的背景,而且两者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使泰山茶文化的底蕴更加深厚,提升泰山茶品牌的文化内涵,成为乡村旅游的鲜明旗帜;另一方面可以使泰山茶旅游有效融入“大泰山旅游产品包”,使其与泰山演艺、泰山地下漂流、泰山玉石等旅游产品共同成为泰山旅游的重要环节。

(四)茶文化旅游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

篇5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业;黄石市

1 引言

我国目前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其中,资源已经枯竭或濒临枯竭的近40座,已占到全部资源型城市的1/3。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2008年3月17日,国家正式确定12个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湖北黄石市位列其中。“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历史上因丰富的煤、铁、铜等矿藏,成为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黄石市正逐渐成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正面临着严峻的城市产业转型问题。为此,黄石市提出了建设“山水宜居城市”的旅游主题,把旅游业作为新型产业来培育,以促进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及推动城市转型。本文正是以此为契机深入分析黄石市将旅游业作为新型产业培育的潜在可行性,进而找到一条适合转型城市发展的新道路。

2 黄石市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2.1 经济发展现状

图1黄石市主要年份三次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结构

数据来源:黄石市2006年—2011年统计公报整理计算而来。

近年来,黄石市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地区生产总值(GDP)几乎每年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96亿元,但是从产业内部来看,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黄石市产业结构以生产原材料和资源型产品粗加工为主,发展特点主要表为:资源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关联度低的单体企业多,产业集群配套企业少。并且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各种伴生问题陆续涌现,加上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黄石市的经济发展正陷入困境。由图1可以得出黄石市三次产业比重失衡,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黄石市的经济转型,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刻不容缓的。

2.2 社会问题

由于矿产资源枯竭,一些企业关停,导致一系列民生问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城市建设压力加大等等。截止2008年,黄石市下岗职工人数累计达到10万多人;2005年市内本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累计高达3.5亿元;据统计,全市实施城市道路改造和基本的配套设施改造所需资金高达300亿元以上,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健康发展,虽然近来来GDP仍在高速增长,但我们仍可以从中看出民生问题正在日益加剧,形势十分严峻,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就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颗“肿瘤”,因此,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2.3 生态环境问题

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也给黄石市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地质灾害严重、环境污染严重。需要治理的矿山植被面积约7平方公里,共有开山塘口400多处,工业尾砂库153座;据不完全统计,2003-2008年,黄石市塌陷面积59.1万平方米,地面沉降1.4万平方米,滑坡335.7万平方米,发生采空区塌陷的矿井有34处,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长期沿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大气、水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黄石市也因此戴上了“光灰城市”的帽子。由此看出,不能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走下去,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一定要考虑环境因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城市转型市必须的。

3 黄石市发展旅游业的可行性分析

3.1 实践支持

纵观国内外,可以清晰的看到,枯竭型资源型城市大都经历了转型,或正在转型,或即将经历转型的时期。实践证明,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其走向振兴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一些资源型城市选择将旅游业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旅游业并转型成功。

国外的成功典范有德国的鲁尔区、日本的夕张市;国内的成功典范有河南省焦作市、东北老工业区、云南省个旧市、江西省德兴市、安徽省铜陵市等等。焦作是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在历史上一直以煤城著称,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 从1999年由于煤资源的枯竭才真正始受到关注, 但其发展速度却惊人的快。至2006年焦作旅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到“ 绿色主题”的转变,业内人士将这种变化称为“焦作现象”。 国内外的类似的成功案例非常多,也各具特色,为黄石市城市转型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借鉴意义。黄石市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色出发对发展旅游业的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

3.2 政府支持

近年来,黄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以创建中国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进一步发掘矿冶文化,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大文章,以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为重点,提升城市旅游功能。为此,黄石市明确了“矿冶文明古都,山水宜居城市”旅游主题。“十二五”期间,黄石市将科学规划和布局景区景点,精心设计旅游发展线路,逐步形成区域特色区域明显、山水互补、城乡互动的旅游格局,塑造“矿冶文化名城、生态山水黄石”的整体旅游形象。

3.3 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黄石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尤其是伴随着两届黄石市矿业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黄石市的旅游业得到快速的发展。2011年,接待旅游者982.9万人次,同比增长24.45%;旅游总收入达51.22亿元,同比增长26.1%,占GDP的6%,实现了黄石市旅游业的持续增长。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黄石市无论旅游收入、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总收入在GDP的比重都有显著增加(见图2)。

从黄石市旅游产业弹性系数系数来看(见图3),黄石市2007-2010年的旅游业产业弹性系数都大于1,说明黄石市的旅游产业处于增长阶段,显示出良好的增长活性和发展潜力。3.4 旅游资源

全市已有国家4A级风景区1处,3A级旅游景区4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生态旅游景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同时将重点建设和管理磁湖、西塞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仙岛湖4处旅游景区努力打造知名旅游品牌。

黄石市既有优美的山水风光景色,也有深厚底蕴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特色鲜明。黄石市有东方山、西塞山、飞云洞、磁湖、小雷山风景区、仙岛湖风景区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 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处古铜矿遗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黄石市国家矿山公园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3.5 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发展。

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的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汉市,西南与咸宁市 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县接壤,是以公路港口功能为主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是湖北东部水陆门户城市。便利的交通为游客的到来提供了方便,游客数量逐年增加。

黄石市不仅交通便利,而且还有完善的旅游产业基础服务体系。目前黄石地区拥有旅行社43家,其中国际社2家;旅游宾馆2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5家;旅游汽车客运公司4家,旅游汽车100辆,内湖游船100艘。2009年6月成立的“东楚美食联盟”拥有近40家加盟店,基本覆盖了黄石地区各类风味品牌名店。同时,旅游特色产品如黄石港饼、劲酒等都畅销国内外,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6 发展旅游业的作用和意义

篇6

关键词:农家乐;优化发展;湖岭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党的十七大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战略方向,并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1年8月1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更是颁布了《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意见针对我省部分农家乐布局分散、内容单一、特色缺乏、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链较短、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我省的农家乐发展既要强调产业联动、综合开发,又要注重持续发展、立足“三农”。

瑞安市湖岭镇地处浙江温州的西部山区,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山地,中部为河谷平原,湖岭镇是瑞安市最不发达中心镇,但是瑞安西部发展潜力很大的地方。新瑞枫公路的通车,拉近了发展空间,成为湖岭的致富之路、发展之路。近年来,湖岭镇集中力量抓发展农家乐这一“富民产业”,实现农家乐品牌化、精致化、产业化。目前,全镇拥有市级农家乐经营点(特色村)8个,其中省级农家乐2家、温州级农家乐(村)3家、瑞安市级农家乐(村)3家。

本课题选取湖岭镇的各个农家乐景点,对农家乐的经营者进行调研,寻找出他们的经营理念和操作模式,也对农家乐消费者进行调研,发掘农家乐现行经营模式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可行性优化,同时还对周围的居民进行调研,探索农家乐开展对其生活的影响。本次调研结合谈话和问卷,总结出湖岭农家乐存在以下问题:

1.过对经营人员的调研。发现该镇不管是经营人员还是服务人员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民,大部分的经营者开始一项农家乐项目都是跟风模仿,看到什么赚钱,就盲目投入,所以现在湖岭镇的农家乐主营业务比较雷同,创新性不够,如大部分农家乐都是以饮食为主,而且菜色几乎相似;在经营者的从业过程中都不重视对客户的定位,通过走访还发现不少农家乐只注重外在的门面,内部的卫生却不是很理想。同时通过调研发现湖岭镇农家乐的直接从业人员2100多人,大部分都是本地文化程度较低的驻村农民,没有经过统一规范的培训,在服务过程中不够规范。

2.通过对消费者的调研。发现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去湖岭镇农家乐的次数没有很多,大部分是半年才去一两次,而且倾向于当天来回的农家乐旅游项目,通过问卷发现不少消费者愿意参与农家乐,主要的原因是远离城市喧嚣和感受乡村文化,同时大部分消费者非常喜欢观看民俗表演,而这项在湖岭农家乐中是比较欠缺的。同时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倾向于以自驾游的形式去农家乐进行旅游,但通过调查发现湖岭镇没有一家加油站有97号汽油,这就给不少消费者带来了麻烦,同时很多消费者认为湖岭镇有不少的农家乐在服务和卫生上还有待加强。

3.通过对周边居民的调研。大部分居民非常赞成农家乐的发展,因为农家乐带动了整个乡村的经济,增加了就业还解决了村民自种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但还有不少周边居民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农家乐的开展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生活垃圾,包括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制造的垃圾以及农家乐经营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生产垃圾。

最终,本课题在结合湖岭镇这个西部山区的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特点的前提下,探索其农家乐发展的特殊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市其他地区的农家乐发展提供借鉴。

1.强化监管和引导。对于无证的农家乐场所要坚决取缔,对有证的农家乐场所既要做到严格监管还要适时引导,包括对土地、资金、技能、信息、宣传、市场等方面的引导。适当放宽对于一些合理的农家乐项目的土地审批和资金扶持,由于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消费者对于农家乐旅游的信息来源都来自于互联网,应该重视在互联网上对本镇农家乐进行宣传对于一些刚开始发展的农家乐项目,如鹿木“麦贴锅”等,应该进行引导,挖掘其特色,对于比较成熟的农家乐项目,如新滩、卧龙峡、双溪寨、巾仙溪、山溪等应更注重提升其农家乐档次,策划包装一批集休闲、生态、养生为一体的旅游项目,使 “绿色发展”应该成为转型发展重要选择和途径。

2.强化服务。首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可组织农家乐的管理人员参与经营等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我市的科技特派员制度,让懂得先进科学知识的人才走下去对农家乐的发展进行指导,如有必要也要读农家乐的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重视服务人员着装、卫生和礼仪等方面的素养,提高农家乐旅游的总体满意度。同时,由于湖岭镇不少农家乐的旅游项目是涉水的,所以安全也尤为重要,一定要强化农家乐的安全服务,定点设置安全责任人,确保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各项安全。同时还要注重卫生服务,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去农家乐旅游都是期待享受无污染的食物和纯天然的空气,只有保证农家乐旅游的食物卫生和环境卫生,农家乐才能可持续发展。

3.强化文化融合。现在湖岭镇的农家乐旅游形式还比较单一,在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融合湖岭的风土人情,可以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着力提升生态休闲游、农业观光游、民俗文化游、体验教育游为代表的本土特色旅游。如推广《温州一家人》拍摄基地均路村,让消费者在旅游的同时享受温州的草根文化和温州人精神,还有古村落黄林“民宿”,让消费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最淳朴的乡土人情,还可以推进桂峰板寮红色旅游等休闲旅游新业态,同时,针对湖岭镇农家乐旅游知名度较高的牛肉和工艺品,可以举办“牛文化节”、工艺礼品文化节扩大湖岭农家乐的文化渗透,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提高旅游集聚能力,为农家乐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4.强化产业联动。同时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来说他们觉得农家乐的餐饮都比较健康,农家乐食品受污染的少。大部分消费者在进行农家乐旅游的同时很喜欢捎点当地的土特产回去,所以,农家乐的和谐发展即增强了农家乐经营者本身对周边农产品供给和农村劳动力的消化,也拉动了消费者对本地土特产的消费,所以在发展农家乐的同时,可以加强宣传,合理开辟本土农产品销售新途径,如本土蔬菜、水果、禽肉等农产品可实现就地供应,湖岭牛肉、鹿木马蹄笋、金川有机大米、岩头陈醋等特色农产品又能在经营平台上进行直接销售。

篇7

关键词:生态乡村;乡村旅游;生态利用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繁复,全国的生态乡村旅游近年来也以雨后春笋般的喜人速度快速增长,而依托原生态的自然风景、品类繁复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等主要存在形式发展起来。基于市场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开发理念,将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双赢,是目前已经形成产业化运转的生态乡村旅游的新趋势。

一、生态乡村旅游的概念

生态乡村旅游是指依托乡村空间环境的资源基础,利用既有的自然资源、社会条件,合理地开发乡村环境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形式、乡村风光、民俗风情、乡村居所以及乡村文化等资源元素,基于城市与乡村的环境差异、文化差异来规划整体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的设计,并开发一些列与之相连的组合产品,充分让观光者感受旅游的娱乐性的一种新型旅游类型。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种主题旅游,它使得旅游者从城市回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文化层次上的熏陶和感染以及环境教育,从而达到可持续管理的全新的旅游运营形式。

它集观光性、娱乐性、休闲性为一体,同时具有乡土性、知识性、参与性、效益性、低风险性以及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性等特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社会经济的“后现代化”,人们逐渐对现代工业文明产生审美疲劳和生活惰性,为了缓解这种基于物质文明泛滥而造成的精神沙化,具有敏锐商业嗅觉和战略眼光的西方商人开始把眼光放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节点上,他们利用城市居民的“厌世”心态和人类回归自然的自然属性,针对性地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从而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迅速形成了成熟的运营模式,在一些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的小国家,已经成为其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二、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情况

目前国内外生态旅游的概念意义阐述主要基于三个层面:第一个是作为旅游发展理念的生态旅游;第二个则是作为旅游产品的生态旅游;第三个是作为旅游消费方式或行为方式的生态旅游。

国际上对以上三种层面的概念的界定已经基本形成了成熟的体系架构,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已经从概念探讨走向案例研究的阶段。与理论研究相比,生态旅游实证研究多是经验性的,理论依据不足,而且定性研究相对较多,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上,而定量研究较少,只是在环境承载力方面有量化指标,但可操作性较差。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大致形成了两个热点,一个是对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判断和注意问题的研究,一个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地域。自然保护区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种源的储存地。

国外的生态旅游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业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经营模式和稳定的市场格局。例如欧洲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产业圣地,例如法国的卢瓦尔河谷,标榜是法兰西文化的最完整保留地;瑞士的伯尔尼森林地区,以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存为旅游卖点;安道尔的比利牛斯山区则以高峻奇险的山脉探险为主。另外北美地区的一些以国家地质公园形式存在的生态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自身的观赏性和娱乐性颇高,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三、生态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具体施行性措施

针对以上对于开化县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综述,以及各自旅游资源属性和区位优势,因势利导地制定契合两地生态农村旅游的前景开发计划,合理、有效、持续地推进生态乡村旅游建设,是实现地区经济科学发展的明智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务实表现。笔者认为搞好生态乡村旅游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应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做到合理规划、可持续性开发。丰富多样、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整个产业开发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必须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容量,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的前提下,保障旅游资源的永久持续性,从而施行具体的合理开发、适度延伸,最终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而开化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的战略原则,将生态保护放在旅游开发的首位,不仅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旅游开发章程和细则,同时历届领导干部都身体力行,踏实实践,多次亲赴上海、杭州等地举办名茶产业和“生态开化”的特色产品促销和地区文化宣传活动,认真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其次,开展密集性长期性的节庆活动,充分体现地方民俗特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在目前国内各地蔚然兴起的生态乡村旅游热潮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刻挖掘地方特色,避免和别的地区产生雷同,形成具有独创性、唯一性的品牌式效应,从而在激烈的各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依据本地具体特色和优势,进行一系列生态乡村旅游的全新产品开发,更加突出地凸显本地的资源优势。比如开化县宜可以结合“香火草龙”这一具有观赏性、娱乐性、传承性的传统民俗活动,在中秋节前后开展“苏庄草龙节”;结合“高跷竹马”、“马金扛灯”这些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并且已经成熟化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活动,在元宵节前后在霞山古村落开展“古村灯舞节”;也可以结合“开化龙顶”茶这一品牌式的产品扩展为文化层面上的一系列开采、制作,从而在清明节前后开展“开化开茶节”,不仅可以使茶产品的文化价值得到体现,也可以使游客参与其中,在娱乐、享受的同时,得到精神文化层面的熏陶。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季节时令,灵活地开展“播种季”、“收获季”等因地制宜的具有农村特色的小型节庆活动,让旅客充分融入其中,互动起来。

最后,结合地方特色,利用既有的各种基础资源,进一步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开化县自然条件优越、各种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基础资源优势,同时结合具有地方特色土特产品以及特色手工艺,将文化价值融入产业化运作之中,深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是树立生态乡村旅游品牌的可行举措。除了可以把招牌式的“开化龙顶”作为主推的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外,也可以结合本地具有传统优势的根雕技艺和明清家具制作技艺,进一步开发成为高档品次的旅游商品,使之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同时应当注重以清水鱼这一地方特色鱼种的农产品的开发,充分挖掘本地自然资源的优势,做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也可以反作用地促进本地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四、结语

通过深层生态旅游开发,将自然风景舒适宜人、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逐步建设成为具有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双重内涵的全新的休憩地和旅游地,充分合理地展示旅游地的生态文化内涵,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从而有机地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奇.生态旅游——朝阳下的全新土壤[J].浙江旅游, 2009,21(11):29-32.

篇8

广西生态旅游评价起初的研究主要是对生态旅游开发资源环境条件评价,随着广西生态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入,广泛开展了不同类型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主要是从生态适宜度评价、生态风险评价、生态足迹评价、生态承载力评价、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如蒙可泉等(2004)在分析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主要自然景观和景点的基础上,对保护区的体验性美感质量、单因子的技术性、旅游环境生态质量、景观质量等进行评价[5];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GB/T18005-1999),分析和评价广西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6]。廉同辉等(2010)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具体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通过对专家问卷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并制定了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的总体评价等级[7]。生态旅游适宜性的研究可以为生态旅游资源的规划设计、合理利用及合理功能分区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冯磊(2010)从产品的竞争力、资源条件、市场需求与定位、开发效益、外部协调性等几个方面对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适宜度进行了实证评价[8]。谢雨萍等(2008)应用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构建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2004年和2006年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9]。

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广西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主要是从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分析、开发条件研究、开发策略探讨、开发模式探讨、开发可行性研究、社区参与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如廖钟迪(2011)通过分析龙虎山低碳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指出低碳化发展是打造广西第一低碳旅游区、实现产品转型升级、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对于如何实施提出一些具体开发措施和对策[10]。覃杰凤等(2010)通过SWOT分析的方法,对广西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和面临的威胁(Threats)等内外部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11]。区路基(2010)在研究广西横县茉莉花生态旅游开发背景和条件的基础上,探讨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路,并提出了开发的对策和措施[12]。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文军等(2009)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广西大明山周边6个村(屯)的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大明山周边社区居民对参与生态旅游的看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13]。陈道品等(2009)在对广西千家洞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生态旅游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保护区自然资源为背景,生态保护为前提,瑶文化旅游资源为突破口,树立鲜明旅游形象,创新旅游产品,抓住时代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旅游联动,打造西南瑶族文化旅游圈,以促进千家洞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4]。范新宇(2007)以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自然保护区科普旅游开发模式[15]。结合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以及湖泊、瀑布等旅游资源,确定其可开发的科普旅游产品有植物科普、动物科普、气象科普、地质科普、天象科普、生态科普、水文科普、民俗科普等。马宗福(2006)以广西百色古龙山峡谷漂流为例,探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如何针对其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16]。

生态规划研究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生态旅游规划,因此,生态旅游规划一直受到生态旅游研究者和开发者重视。广西对生态旅游规划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理念在规划中的体现、景观规划、功能分区等方面。如郑文俊(2008)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为例,从规划范围、性质定位、功能分区、旅游产品体系、旅游项目设计、资源保护、公众生态教育、生态旅游管理等多方面探讨生态理念在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中的具体体现[17]。周志红(2011)以广西大明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例,通过“一带八区”的功能区划定,以及道路交通与游览设施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风景游赏规划、典型景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与特色旅游项目的策划,在探索山地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实践[18]。李川(2008)以广西三江程阳八寨为例,研究民族村寨旅游景观规划,提出民族村寨旅游景观规划应在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学的基础上,贯彻保护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从民俗学的角度,给予旅游景观更多的文化内涵[19]。王婕纯(2008)以黄岭村的旅游规划为例,针对当前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初级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从资源整合、市场开发、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对策[20]。

篇9

1817年斯蒂芬森决定在他主持修建的铁路线(利物浦――曼彻斯特)完全使用蒸汽机车承担运输任务,自此以后火车以其运载量大且安全性强的特点成为支柱性的重要交通工具,随后铁路旅游也应运而生。然而我国的铁路旅游发展滞后,而且缺乏特定的目标群体,也没有较为完善的线路规划。虽然有的旅行社以“夕阳红”旅游专列、夏令营旅游专列等为主题做过相关策划,但也存在缺陷反响一般。此后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顺利通车,是最壮观的一条铁路旅游线路,也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最想体验的铁路旅游项目。在这之后“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成为了发展较好的案例之一。

一、铁路旅游研究综述

(一)铁路旅游及产品特征

铁路旅游,是铁路相关部门、政府和旅游经营者凭借铁路和铁路沿线的吸引物等其他条件,以火车为载体,以行驶路线为基本路线,以一定视觉范围内的沿线景点为对象,向乘客提供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旅游产品。这种旅游产品既可以作为基础交通工具提供服务,也可以担任旅游吸引物的相关角色,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现有形式包括铁路博物馆、旅游专列等。

铁路旅游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以服务形式体现的组合产品。铁路旅游产品可按照旅游资源(即铁路和沿线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指铁路交通设施、沿线的旅游基础设施及铁路专列的特殊设施)、旅游服务(指铁路基本的交通运输服务、沿线风景区的餐宿等服务和专列的特色服务)等具体服务对象进行分类。也可按照六大要素等方式分类,但是铁路旅游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出游形式,又表现出一些与般旅游产品所不同的特性:可移动性、旅游季节的拓展性、带状分布性。

(二)铁路旅游运输研究综述

1999年,济南铁路局的吕宝水和王菊园分析了铁路旅游信息联网需具备的内外部条件,远程信息联网将给铁路旅游带来的发展,及信息联网将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1年,北京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运量所的王晖军指出,为了加快铁路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制订铁路旅游战略规划;铁路旅行社必须联合经营,发展规模,组织好旅游运输;开展旅游景区外部铁路运输通道建设;2003年,杨桂凤、王晖军等学者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现状,阐述了铁路旅游运输的发展潜力,对铁路旅游运输需求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铁路发展旅游运输的对策和措施;2006年,李书剑和吴国清分析了上海铁路旅游交通的现状,提出发展铁路旅游交通的意义;2007年,高蓉等立足于铁路交通旅游一体化产品的开发,首次将流程的概念引入到铁路交通旅游一体化体系中,初步构建了铁路交通旅游一体化产品的开发流程。

(三)旅游专列研究综述

2000年,陈启跃和王志民提出旅游专列线路设计要遵循明确目标市场,了解旅游供给一体化程度和旅游者意愿的准则,以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2002年,贾俊芳从铁路运输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旅游列车开行方案的诸多因素,构建了评价旅游列车开行方案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用AHP方法评价旅游列车开行方案的构想;洛阳铁路分局的张云芳为铁路开行旅游专列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策略,强调要发展集团运作,完善保证体系和建立专业队伍等;江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林毓铭提出开发高格调、高品位、全方位的旅游列车服务,促进以旅游交通为依托的广义旅游的发展;2003年,北京铁路分局客运营销分处工程师苑秀芳提出利用既有线路及设备资源,探索旅游资源与开发列车新品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刘莉针对当前铁路短途客运下降的现象,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提出开发双休日旅游列车,并分析其可行性与必要性;西北师范大学的刘睿文分析我国西北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制约西部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开发“西部之星”旅游列车新品的构想(线路设计、列车选择和服务等);山东师范大学的闰娟和王红兰分析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提出老年旅游专列的发展策略,并对旅游专列前景进行展望。

二、“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开发的必要性

(一)功能转化的原因

铁路运输的主要优势在于运载量大、价格相对较低且安全性能较高,但是劣势在于花费时间较长,如遇处理紧急问题,可能不会采用该种方式。随着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开通和航空运输的日益发达,铁路客流运输功能受到冲击。因而开展铁路旅游成为铁路客运功能转换的较好途径,有利于拓展市场,增加旅客运输量和收益,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二)新型旅游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要求的提升,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等主要旅游活动类型,已经逐渐被各种新奇的旅游形式如:探险游、生态旅游、铁路旅游等取代。

(三)“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开通的现实意义

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开通提升了该地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促进了敦煌内外的经济交流和资源转换。

2、对地区社会文明的意义

就敦煌文化的推广传播而言,“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的开通和运营,是该地区的社会水平发展较高的体现。此外,还有助于提高酒泉、敦煌等地区的社会发展指数,有助于向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弘扬敦煌文化。

三、“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的创新营销模式

(一)打造特色旅游快车

特色旅游快车应是旅游专列的“升级版”,从各种必备装置到细微之处,无不一游客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这样的特色旅游快车目标是和风靡欧洲的“东方快车”一样,集六大要素于一体,成为典型意义的奢华旅游产品。让不同的游客同样感受到的人性化的制度。特色旅游快车应做到如下几点:

1、独特的车厢:因国内市场目前的高端旅游消费需求较小,较多考虑国外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这趟列车可进行标准细化(分标准、豪华、总统3种配置)。除了卧房车厢外设有艺术表演和购物相关车厢,在车上满足乘客各项需求。

2、精美的装饰:车内应是独具敦煌风情的装潢设计,套房的装饰也该搭配充满盛唐风韵和描述“丝绸之路”盛景的画壁。充满敦煌风情的车厢,可陈设以传统的唐朝家具为主的配饰,处处体现传统的独特居住环境,使游客零距离的感受盛唐生活,体验民俗风情。

3、设有酒吧车和通宵营业的演艺车,乘客可以欣赏各种文艺节目,在酒吧车举办专题讲座,在客人还没到达前了解丝路文化,以丰富旅客的列车文化生活。

(二)配合精准营销策略

1、精准营销概念

精准营销是指依据准确的消费者数据,对其进行实时的分析和挖掘,即时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传播给目标客户,最后可以将传播的效果非常准确地测评出来。超市优惠券和Google广告条实质都是精准营销。准确的消费者数据来源于消费者的收银条,消费者买了什么,消费金额,购买的倾向和购买的周期等诸多信息。

2、精准营销操作方法

在商场或超市的收银机内安置一种软件,消费者在收银的同时,软件会立即对其购买信息进行分析,在打印收银条的同时,连接在收银机上的独立的小打印会打印出相应的优惠券。

3、精准营销目标

精准营销的绝妙之处在于,锁定三个目标群体,吸引潜在顾客。

(1)准确地讲:“让没有用自己产品的客户用自己的产品;挖竞争对手的客户;让用了自己产品的用户用得更多。”

(2)凡是购买其他旅游产品的游客(重点关注对敦煌旅游有倾向的游客),在航空售票处或订票处,都可以获得敦煌旅游的精美宣传画册和优惠券(优惠券应具有一定时效性)。

(3)凡是购买“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旅游产品其中任何一种,在拿到旅游车票时,还会得到一张下次购买同类产品的优惠券或是购买其他类产品的优惠券,如返程铁路旅游车票等。当这些游客得到这些优惠券时,会被鼓励购买的更多或多次购买。

四、总结

篇10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对该县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从而探讨了类似于新宾县这样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山区县发展旅游业的现实意义、有利条件,并为该类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开发;贫困山区

新宾县地处辽宁东部龙岗山区,占地4200多平方公里,人口31.5万。新宾是满族的祖居地、清王朝的发祥地,是满族文化的摇篮,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满族自治县,境内拥有多处古文化遗址。素有“辽宁东部绿色屏障”的美称,生态资源极其丰富,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但是,多年来,由于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新宾一直没有发展起像样的工业;加之地处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少,所以新宾不仅是辽宁省15个贫困县之一,而且是国家级贫困县。笔者认为,像新宾这样旅游资源丰富而经济落后的山区县发展旅游业是其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之一。

一、新宾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1.文化资源丰富,清前史景观举世无双

1587年,努尔哈赤在新宾永陵赫图阿拉城建立女真国,从此奠定了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新宾也因此由一个普通的山区县变成了历史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真人为新宾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古迹,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清第一陵——清永陵,此外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王朝的奠基之城——赫图阿拉城;有四位清帝东巡谒陵祭祖的御路;有建洲三关和夏园行宫。据不完全统计,新宾全县现共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城池和其他古遗址67处。具备发展文化旅游的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

2.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

新宾位于长白山余脉的延伸部分,森林覆盖率达到71.3%。境内四季分明、空气清新、山清水秀、风景怡人,自然风光十分优美。这里有林茂、水奇的省级猴石森林公园,有着富于神话色彩的启运山,还有号称“辽宁屋脊”的钢山。这些自然景观各具特色,风物宜人,开发潜力巨大。此外,新宾的山,除前述诸山较大外,大多不高,但物产丰富。春天,万物萌生之时,很多村落周围的山上开始长出各种山野菜,蕨菜、猴腿、青毛管、猫爪子、香椿、四叶菜等,品种极其繁多;秋天,山货更是丰富,榛子、核桃、松籽、山梨、山葡萄、糖李子、山里红、圆枣子(野生猕猴桃)、各种蘑菇等应有尽有。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3.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新宾地处辽宁省东北部,和吉林接壤,距离铁岭、开原、通化、抚顺、沈阳等城市均较近,但由于地处山区,境内只有南杂木有火车通过,所以一度比较闭塞,但最近随着抚顺至新宾、新宾至通化等高速公路的修建以及新宾境内各主要公路的相继拓宽,新宾的可进入性越来越强。现在,新宾每天都有开往沈阳、抚顺、通化、铁岭等城市的客车。特别是近两年,私家车的猛增,这对于交通以公路为主的新宾发展旅游业是个极好的契机。

4.人工种植和养殖业发达,特产丰富

近年来,新宾县政府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和动物养殖业。由于水质优良,生态环境好,新宾养殖的林蛙鲜美可口,营养价值极其丰富,远销国外。新宾因此成为全国唯一的“林蛙之乡”。新宾的人参栽培面积达10000多亩,产量居于全国第四位。此外,新宾的实用菌、药材、肉牛、绒山羊也因质量优良而先后被国家和省命名为“中国食用菌生产基地县”,“辽宁省林业、人参、生产基地县”。还有,新宾根雕、林蛙、山参、珍贵药材、陆地香菇、梅花鹿及珍贵的天女木兰和细鳞鱼等产品远负盛名。这些富于地方特色产品,有利于吸引科研人员和相关爱好者前去考察,如果宣传得力,开发潜力很大。

二、新宾发展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1.做大做强清前史景观游

清前史景观是新宾最具特色也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是新宾旅游的招牌。特别是永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新宾更是名声大振,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因此,做大做强清前史景观游是新宾发展旅游的首要环节。目前,新宾已基本建成了清永陵和赫图阿拉城景区,在此基础上,还应增设新的景点及游乐项目,比如在陵内修建清帝及妃子的塑像、介绍各景点的神奇传说等等。

2.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类型

在做大清前史旅游的基础上,新宾还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深入发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发展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因为同为世界遗产的三个前清寝陵中的两个——昭陵、福陵均在沈阳,而且沈阳的满族风情游也做得有声有色,大多数的游客在沈阳已经能够领略到满族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满族风情,因此,很多人不再选择去较偏僻的新宾,只有少数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才会追溯源头,前往新宾。所以,新宾的旅游部门应细分目标市场,面对广大的普通游客,特别是省内游客,新宾旅游应另寻卖点。事实上,如前所述,新宾山多水多,景色秀丽,自然环境优美,而这对于缺山少水的城市人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面对省内游客,新宾旅游应以自然山水为招牌。同时,有别于沈阳满族贵族、皇族风情游的、富于乡村特色的纯朴的满族百姓生活风俗游、民间表演也应作为新宾旅游的一个特色,以丰富新宾旅游的内容。

3.突出特色,树立品牌

在文化旅游方面,新宾由于拥有独一无二的清前史旅游资源,因此,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自然生态旅游方面,新宾旅游也要突出特色。据笔者调查,辽宁省的乡村生态旅游,近一、两年来发展得最为火暴的是一些大城市周边农家乐旅游,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中25岁—45岁的上班族,这些人大多工作繁忙,经济条件较好,其中很多人拥有私家车。他们大多工作压力大,渴望到大自然中彻底放松紧张的心情和心理压力。但因工作繁忙,他们大多数情况只能选择短期游。而城市周边的农家乐由于距离城市近,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因而成为这类人群的首选。而城市中的其他人群,如5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渴望玩耍的孩童却很少有适宜的地方可游。事实上,这些中老年人中有很多来自农村或在农村居住过一段时间,退休以后,他们希望回到农村看看,而且有时间,经济上也比较宽裕;而以玩耍为天性的孩童,在城里由于缺少真山真水的相伴,或多或少地少了一些快乐,父母更是希望在黄金周或暑假带他们到大自然中游玩,因此,这两类人群的旅游需求很大。新宾应把握市场特点,瞄准市场缝隙,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针对儿童、青少年学生喜山喜水及老年人喜静喜忆旧的特点,开发一些适合青少年及老年的特色旅游项目。

4.进一步加强发展旅游的软硬环境建设

发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当地政府要起主导作用,要有明确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要加强利于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政府要制定促进各种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创造一个具有激励性和较强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比如鼓励社会团体、个人投资开发,鼓励村民自主兴办农家游等。在税收上,要给予适当的减免;负责对外宣传;并且要保证旅游地的治安状况。

硬环境建设是指建设发展旅游所必需的配套设施。比如加强道路、农舍等的建设。如前所述,新宾的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境内只有南杂木镇有火车经停,所以,加强公路建设是新宾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环节。此外,由于地处山区,通讯设施比较落后,为加快移动通讯建设,新宾计划建设四座移动通讯站,以保证实现通讯数字化,立体化。

5.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新宾的知名度

首先要通过省一级的各种媒体,向广大省内游客宣传新宾自然生态游的特色;其次是印发一些关于新宾概况以及清前史重要人物的传说、满族风情等内容的书籍或宣传资料,面向海内外发行,以扩大新宾在海内外的知名度。第三是通过邀请旅居海内外的满族知名人士回乡省亲观光,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借助居住在天南海北,生活在四面八方的满族同胞来宣传新宾。此外,还可以通过和省内各个城市的旅行社合作,设立旅游线路,请旅行社代为介绍和推广。

总之,发展旅游业,是像新宾县这样兼具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但却经济落后的山区县区提升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这些地区应在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生态、民俗等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独树一帜的特色旅游,以此带动、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侯雪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