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教学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教学论

篇1

近年来,相继有高校青年教师、文史少年天才自杀,高等学府大学生涉嫌弑母的消息传出,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这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反映了一些青少年对生命愈来愈冷漠、甚至冷酷的现实. 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令我们既痛心又担忧. 究其原因,除了心理、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没有正确而又科学的生命意识,导致其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1].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只有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才能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已经成为生物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使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且珍惜生命,是生物教师的使命.

1生命意识与唤醒学生生命意识的涵义

生命意识是人对自身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发生、发展和完善机制的总体认识与把握.也就是让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懂得生命成长和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生命意识就是人对自我存在的一种体验和感悟,对自我存在价值的终极审视,最终成为一种对人的生命尊重和关爱的自觉意识,并转化为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的自觉行为. 笔者认为具有生命意识就是要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就是开展珍惜生命的教育,让学生加深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提高,启迪自我的精神世界. 专家冯建军指出: 我们的教育若不能引导学生去认识理解生命,而是用情感的麻木和冷漠作为代价,来培养学生的一些知识与技能,最终只能导致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怀疑、虚幻与破灭.所以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唤醒学生生命意识,是我们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北师大教授肖川的观点是: 生命教育的中心内容是教育孩子如何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润泽生命.其核心是唤醒学生对美好生命的憧憬,从而使学生成为积极的生活者和劳动者.由此,本 人认 为 在 生 物课 堂教学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就是在学生认识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尊重、热爱生命,理解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 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就是帮助学生科学地掌握生命的知识,并尊重他人的生命,从而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同时使学生能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本身存在的价值与社会定位,能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2 提升教师的生命意识,做学生积极的表率

生物教师在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中起着积极的表率作用,生命意识能否得到唤醒关键在于教师. 提升教师的生命意识就是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老师在重视提升自己职业意识、反思自己职业行为的同时,应努力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主体. 传统教育观中将教师比喻为红烛、园丁,赞颂教师燃烧自己崇高奉献精神. 但是这种奉献精神却忽视了教师对生命愉悦体验和感受. 一位没有生命意识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必然缺少情感交流. 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生命素养,对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感染力、人格魅力,才能对学生有正确和科学的生命观引导. 尤其是教师具有自觉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智慧,才能做到言传身教. 一位真正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教师才能给学生以积极的正面影响,从而感化和引导学生. 教师既是学生精神生命的创造者,也是自己精神生命的创造者. 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教师应该是和学生共同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 只有教师具备自觉的生命意识,才能培养出智商和智慧、知识和思想、个性和品行、理想和实践并存的热血青少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 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利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在生物课堂中创设友好的民主氛围,尊重学生,给学生适宜的发展空间,给自卑胆怯的学生以鼓励,给疑惑的学生以引导,给困难的学生以帮助,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关怀,体会成长的快乐. 二十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对此观点感同身受.

3 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培养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精神

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就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因为不懂得自身结构和生理,不懂得生命的奥妙,就不可能做到尊重生命.例如: 学生知道生命的新陈代谢,才会科学合理地调配营养,才不会挑食; 学生了解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及无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可让其感受生命的严谨与神奇. 学生从微观到宏观知道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了解生命的严谨结构与美好. 学生知道遗传和变异的规律才能初步理解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感受生命传承的奇妙,并初步对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进行科学解释. 学生学习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过程,才能了解到生命诞生的过程,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来之不易,让其学会欣赏并珍惜生命,认同自己的唯一,增强自己的自信. 学习了伴性遗传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理解遗传病的概率计算方法,了解患者是不幸的,才能提高优生意识. 通过对酶的发现史、生长素的发现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等科学史的学习,才能让学生体会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了解科学家通过探究发现真理的过程,使学生能明白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和作风去认真对待学习、对待每一件事才能够成功的道理. 只有掌握这些生命科学知识,才会使学生在认知能力和生命意识两个方面的都得到提高.

4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

地球的诞生和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有几次物种大灭绝现象,但还是有很多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目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已有 46 亿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地球上的生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丰富多彩、形形的生物.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条件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 从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到具有伟大智慧人类的出现,这更体现了我们人类的生命的伟大. 在生物进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让学生认识生命产生的艰难和漫长,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及生命的发展规律,从而感悟生命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 同时让学生学会保护生命,珍惜生命. 在动植物的进化史中体会生命演化的艰难历程,认识人类对大自然肩负着神圣使命,同时自然的其他的物种的力量也很伟大,我们应爱护其他物种,共同维持生物圈的和谐. 在学习生物的应激性时、给学生介绍蝙蝠和鲸的回声定位系统、动物的语言、动物复杂性后天学习行为,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向学生介绍种子萌发时的力量可以把石块撑开; 许多昆虫一生要蜕多次皮; 蝴蝶还需要作茧自缚; 残疾人的精彩人生生命成长经历种种磨历,但勇气和力量为我们开辟前进的道路. 例如: 在生殖和发育教学中,观看人的受精卵如何变成一个成人的视频,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亲的艰辛,让他们更加尊敬父母和长辈; 通过讨论幼儿时期的生理特点,感受到幼儿是需要成人的呵护的,让学生能够爱护年幼的人. 通过这些学习让学生不仅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让学生的心中种下了珍惜并尊重生命的种子.

5 挖掘生物课程中的美育内容,激发学生感受美好的生命

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不同层次的美学教育,激发学生感受美好的生命. 生物教学中蕴含许多美育内容: 从细胞到组织、器官,从个体到生物圈间存在的和谐美,生物多种多样的形态美,生物表现的形态各异的行为美,以及科学史展现的科学家的人格之美. 例如: 基因表达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到生命形成的和谐美、逻辑美和简约美,进而让学生欣赏生命. 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感受生物的形态、结构、色泽等外在美,观察各种生物和谐生活在一起,能够发现生物界的和谐统一之美. 通过对孟德尔的简介及他所做的豌豆试验的相关情况的学习,让学生欣赏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格美. 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通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发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内部和谐美. 细胞具备了和谐美、统一的整体之美,一个细胞如同一座精巧的工厂,细胞膜担负着防卫、控制物质出入的作用,线粒体是工厂的动力供应站,依靠叶绿体,细胞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细胞的各部分分工明确,有密切配合,使千头万绪的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细胞结构之完美是地球上任何一个工厂所不能比拟的. 又如,DNA 双螺旋结构以及 DNA 在复制时采取的边解旋边复制同时严格地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充分体现出生物的对称美和生物科学的严谨美. 通过不同层面美学教育的,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体验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从而感觉生命的美好.

6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

20世纪以前人们还沉浸在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中,沉浸在从大自然中摄取越来越多财富的激动心情中,一夜之间,人们忽然发现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仓库,它所贮藏的资源也是有限度的,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去不返的. 这让人们必须重新认识大自然,进而保护大自然.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人是自然界一部分,大自然既是养育人类的母体,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后屏障. 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的教学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欣赏春天争奇斗艳的花朵,夏天枝繁叶茂的树木,秋天硕果累累的田野. 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学校、家庭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通过这些实地观察、欣赏和考察,让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大自然中是最重要的生物,意识到绿色植物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与人类生活关系极其密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并使学生意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个有机的统一体,让学生懂得善待生物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持生物圈的平衡与和谐. 通过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学习,让学生明白植物是自然界生物生存的基础,应该珍爱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再如,通过生物种内关系,种间的共生、共栖、寄生、腐生、竞争等关系,使学生领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明白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只是大自然的一员,让学生学会做一个自然的人. 还可以结合世界地球日开展住在地球、美化地球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污染现状,思考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结合国际森林日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思考一次性木筷的使用情况; 让学生讨论干旱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在沙尘暴的形成和防治中的作用,又可结合世界动物日调查当地生物资源,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及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现状进行研究. 这些做法既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热爱生命.

7 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命的短暂,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同时也是短暂的,值得每一个人去热爱. 比如在学习动物部分时,可以播放鱼类生殖的视频: 雌鱼每天能产卵几十万粒,一部分卵被水冲走,一部分卵被其他生物吃掉,只有极少部分能够孵化.孵化出的小鱼往往成为大鱼的美食,真正能生存下来的少之又少. 无论是动、植物还是人类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 再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了解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过程,为学生播放了从和卵细胞的结合到婴儿分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清楚感知生命的起源、让学生感知生命的来之不易. 同时让学生体会生命来到世界上是一个极偶然的机会,这一生命过程是极其短暂的和宝贵的,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来之不易,学会欣赏、珍惜生命,认同自己的唯一,增强自己的自信. 讲述生物的个体发育,让学生明白每个生命包含出生、成长、死亡的过程,这一生命过程是短暂和宝贵的. 人生短暂,一个人要怎样发挥生命潜能,才使自己生活得有意义、实现生命价值. 在学习细胞时,让学生了解细胞癌变的原因,认识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损自身和他人健康,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殡仪馆体验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死而不能复生的道理,一个人的死亡给家人、亲友带来的巨大悲痛,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学生只有认识到生命是短暂的,才能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命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唤醒青少年生命意识的上存在显著优势,是唤醒生命意识主阵地之一. 国家颁发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及终身发展作为其基本理念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应该珍爱生命,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生 物课 程的学 习,学生 可 以正确科学地认识生命,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与精妙,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因此,我们要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在生物教学中唤醒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就会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吴翠霞.生物课堂教学中生命意识培养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2]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高春梅.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新视角[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4]江芸涵.关注生命,珍爱生命,生命教育登陆四川[N/OL].四川日报,[2006-05-09].

[5]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7]连中国.唤醒生命: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巨人[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关键词: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1加强信息技术使用,构建可靠的安全管理系统

在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该体系建立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当前形势下信息技术使用,构建出可靠的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系统。具体表现为:①结合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实验室工作 人 员 与 教 师 应 强 化 生 物 安 全 管 理 方 面 的 意识,并在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支持下,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且在计算机网络的配合作用下,实现符合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需要的安全管理系统;②在既有的安全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等要素的作用下,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负责人应强化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并结合当前的形势变化,构建出与之相关的安全管理系统,促使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处理,为其安全管理水平的日益提升提供科学保障;③对构建好的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系统的实践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使得该系统能够长期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满足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实际需要。

2创新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式,增强其实践应用效果

新形势下构建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时,需要实验室负责人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创新实验室既有的安全管理方式,以便增强其实践应用效果。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①结合当前的形势变化,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式建立及完善的过程中,增强这些管理方式实践应用中的适用性,实现动物医学实验室创新管理,降低其工作落实中的问题发生率;②在动物医学实验室日常的管理工作落实中,应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总结,从而为其安全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3提高实验室布局合理性,做好防护设施建设

做好实验室的布置以及防护设施的建设,能够为实验教学安全提供最基本的保证,虽然当前教学实验室还无法满足科研实验室的要求以及标准,但是在通风和清洁方面必须要达标。为了避免因为人员的流动导致出现交叉感染情况,需要改变传统按专业划分方式,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与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做好实验室的划分,包含有清洁区、半污染区以及污染区三个方面。在不同区之间做好隔离,张贴相关的安全标志。

同时,根据实验项目类型,针对显微观察类、动物解剖类等实验进行合理的安排,降低生物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除此之外,高校应根据当前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及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加大其投资力度,优化设备性能,将所有设施消毒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效果良好性。

4采取安全责任制度,杜绝安全隐患

制定安全责任制,能够为生物安全事故的出现提供最基本的保证,当前安全事故的出现与责任心缺失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校应健全安全责任制度,保证安全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可以按校长-院长-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员工-教师-学生顺序逐级落实,在校长方面,需要负责整个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在院长方面,需要做好整个学院的安全教育以及相关的培训管理;在实验室主任方面,需要做好安全事务的安排;在实验室人员方面,将实验室各项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教师方面,应要向学生详细的讲解实验室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学生方面,实际操作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确保自身的实际操作规范性,保持实验室中良好的安全防护水平,降低问题发生率。

5结束语

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管理,其次要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还需要提高实验室布局合理性,做好防护设施建设,最后要采取安全责任制度,杜绝安全隐患,通过这些方式,使实验室安全得到保证,为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蒿彩菊,李勤凡.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305-307.

[2]陈省平,蓝 秀 健,彭 毅,等.实 验 室 生 物 安 全 管 理 体 系 的 文 件 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6):276-279.

[3]孔丽蕊.检验科二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527-528.

关键词:发散思维;生物教学;能力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尝试探讨发散思维能力在生物教学中的培养思路,对于促进今后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深入与完善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发散思维能力内涵

发散思维在学术领域也称为求异思维或者说扩散性思维,它主要是指在日常的思维过程当中,通过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向和思维角度来探讨问题的思维解决方法。发散性思维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首先,注重个体主观想象力的发挥,在发散性思维能力体系中,个体的主观想象力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想象力水平高低在一定层面上直接影响着其发散性思维水平的程度;其次,打破思维定势,所谓的思维定势主要是指在长期的思维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固有思考模式,发散性思维要求个体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打破原有的知识圈,以问题为导向探讨多路径的解决方案。

二、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路径

在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当前生物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探讨。首先,重视发散思维训练。在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生物教师应该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扩散列举、同解变形以及引申发挥等方式实施。例如,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之后,引导学生探讨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效地解决能源危机,通过列举训练不断提升学生对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另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分析的基因分离规律,进行同解变形。例如,在基因分离中,围绕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进行分离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判断高茎DD和高茎Dd哪一个属于等位基因及其具体原因。基因型不同为什么表现型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是如何进行分离的?通过这种同解变形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训练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学生现有的思维方式进行引申发挥,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中,教师可以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其次,重视联想训练。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不断地进行联想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所谓的联想主要是指学生根据所感知的事物对相关事物进行感知的思维活动。虽然从某种角度来看联想并不能产生新的事物,但是却可以为相关新形象的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日常的联想训练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尝试探讨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等。例如,在生物教材中,会对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在细胞分裂后期会出现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体也会随着分开,这种联想其实就是一种接近联想。当然,学生在进行根的结构图的联想时,就会对植物的其他主干成分也进行接近联想。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联想,对比联想主要是指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例如,当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基本公式进行应用的时候,也可以引起学生产生对比联想与光合作用相对应的呼吸作用。两者在公式层面的差别除了进行对比联想、接近联想之外,高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因果联想,因果联想主要是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必然因果联系而进行相应的分析。在生物学界好多著名的生活实验在很大层面上都是借助于因果联想。

最后,重视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在日常的思维训练过程当中将通常的问题思考思路进行方向层面的反转,通过违背常规常理的方式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逆向思维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从宏观上来看,逆向思维主要包含逆向反转、被逆常规、重点转移等方面的应用方向。在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功能性反转、结构性反转来进行逆向思维水平的提高。例如,在生物学家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进行了研究之后,就有学者尝试用RNA来进行DNA的合成,并且达到了理想的目标,这就是一种逆向反转作用的体现。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常规的背逆,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就是通过一种与常规相反的方式来进行思维训练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很多人体健康方面的内容,有研究者发现,长时间直立行走容易造成静脉曲张,所以,有的学者建议在日常的练习过程当中加入倒立,取得了一定的健身效果。另外,在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重点转移。所谓的重点转移就是把问题的重点从某一方面向另一方面进行转换,这种思维跳跃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有助于生物学说等新型知识的产生。例如,青霉素的发明在很大层面上就是一种重点转移的例子,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进行葡萄球菌人工培养的过程当中,由于青霉孢子的侵入而造成实验失败,可是他进行了实验对象的转移,最终发现了青霉素,为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结语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中主要从发散性思维的基本内涵与特点出发,对今后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科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有助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拉本,苏旭。新课改背景下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

[2]齐鑫。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生物在以往的观点中被视为副科,特别是在初中阶段,被教师以及学生所忽略,造成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学习难度突然加大,给学生造成实质性影响。如今,生物作为中考中重要的门科之一,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做好教学方案的探讨以及改进,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学的价值,实现质量提高。

一、做好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第一步,对于整体课堂的氛围优化,提升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对于所授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把握教学脉搏,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课堂氛围的优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列比,强化记忆等办法,让学生能够在尽快适应教学节奏,跟上教师思维,深入的理解教学基础,从而有利于教学逐层开展[1]。例如,在教学初中认识世界这一单元时,大多数的教师可能是认为内容太过简单,从而简略讲过,严重忽视了其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课本内容,总结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做到良好的启发作用。本文的重点是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师在进行引入的时候,可以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物作为例子,如,家猫,虽然都是一种生物,但是因为遗传多样性的原因,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由此导出,其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而猫有生老病死,有繁殖,遇到刺激有反应,从而导出生物的基本特征,繁殖性,新陈代谢,生长以及应激性等[2]。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观察生活的兴趣。

二、做好内容灌输

教学内容是固定的,但是由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学重点,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在总结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做好教案优化。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把握教学节奏,注意技巧灌输,善于合理互动,从而利用有限有效时间,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疑点等[3]。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做到灵活应对,善于利用有效资源,从而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进行细胞这一章节教学时,因其涉及生物体内部结构,内容较多也较为复杂,相对于学生而言,也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时间的分配,把握教学重点内容,由此提升其有效性。本章中重点内容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生物的细胞结构,学会运用显微镜进行实验,了解并牢记各种生物细胞的差别,从而深入了解到细胞的功能。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生物实验的时间,在巩固基础上,及时地了解学生的难点,与学生形成互动。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研究,进一步加深交流,提升实验技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有效性增加。

三、做好作业练习

合理选择课后练习内容是巩固学生基础,促进学生加深理解的重要途径,但是面对如今的教学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点:(1)符合教学内容,并在其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少量拓展,以此达到巩固学生基础的作用。(2)应该注意学生能力以及技巧的培养,因此,设计的方向应该针对于当堂内容,进行技巧性的启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3)注意学生思维及兴趣的培养,针对于学习内容以及相应的学习普遍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达到精细又不繁重的程度[4]。例如,在进行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学的内容涉及很多基础内容与实验,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具有较大难度。而其中种子的结构需要加强基础练习,从而让学生在了解其基本结构的同时,可以区分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时期的区别。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可以针对其不同进行设计,进一步巩固这一部分知识。其另一个重点为其生殖器官的内在结构和作用,对于绿色开花植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机针对某种植物进行其生殖器官的分析,并作以形象的图示,既巩固了知识,也培养了兴趣。

四、做好兴趣培养

不论是学习哪种课程,兴趣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在巩固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尽量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在组合中放大学生的优点,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正确的科学观,又能够最大可能地培养其动手实践技能。

(2)适当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结合授课内容,丰富课堂以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在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发挥其优势,引导学生对于生物研究产生兴趣。

(3)利用实践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激发其研究潜力,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养成兴趣,持之以恒,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例如,在进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这一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展示我国辽阔疆域的各种植物资源,通过形象地刻画,学生能明确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联性。培养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物观念。

五、结语

初中生物具有启发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世界奥秘的作用,对于学生未来养成科学的生物观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该通过生动的课堂引入,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后作业以及启发学生培养探究观念等方面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其质量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屠慧诗。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0):138。

[2]王帅。探讨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0):149。

关键词:高中 生物 教学方法

一、反思式教学

(一) 课前反思

课前的教学反思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生物教学也不例外。浅显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实现,二重难点则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教而有思,思而有得。不仅要反思教学内容及学生,还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即不仅能够正确地分析问题,还要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涉及的教学方法等问题至关重要。首先,分析对象。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准确地分析学生能够促进教学科学合理地进行。在对教学对象有了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再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够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其次,分析教材。对教材要有全局观,然后精读教材,把握重难点。最后,调整教学内容。例如: 讲解呼吸作用之前,我做了充分的教学反思,合理设计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储备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但对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往往容易忽视。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注意以人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进行一系列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基础性知识,同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如为什么农业生产中对作物进行田间松土? 我们在种花时用粗糙的瓦盆还是光洁的瓷盆?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二) 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考察的是教师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能够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通过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课中的反思不仅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还有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高中生物教学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知识互动。有关呼吸作用的知识内容,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有氧的过程等方面来进行互动交流。除此之外,也包括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以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主,对存在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应对方案。课后反思主要目的在于完善教学,并且能够指导和改进以后的教学。一堂课最主要的是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光合作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光合作用的色素与场所呢? 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本节课没有做具体的实验操作,而是首先进行实验理论的学习以及光合作用场所的学习和认识。因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上传到教学平台,通过学生阅读同时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再通过教师的讲述,虽然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基本原理,但只是在知识层面有所发展,其他的就谈不上了。经过课后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 课前准备工作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没有参与进来。

(2) 处理教材过于死板,没有考虑本校学生实际而有所创新,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3) 没有发挥教学平台优势,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趣味性教学

趣味性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教学也要注重趣味性。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生物学科的趣味性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有激情、感兴趣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努力探索的重点。那么,增强生物学科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趣味性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趣味性教学方法,即用幽默的语言及方式把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性知识和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及思考和探讨的积极性。最终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恰当使用带有趣味性的案例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SARS到AIDS,再到天花、鼠疫等,甚至可以联想到21世纪杀伤力大的生物武器研究。这些都是学生平时很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他们关注的热点。所以,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教学设计都非常注重练习生活实际,并且结合社会实践。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恰当并且巧妙地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学生听得轻松,学得也轻松。

三、探究式教学

当前,教育学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只有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并且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变化转变,还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才有望实现教育设想。探究式教学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首次列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构上的改革的重大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只注重课堂、学科和书本,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这样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探究式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并且伴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越来越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去学习和亲身实践。再结合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由以往的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过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可见,探究式学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与以往课程相比有了深刻的变革。高中的生物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结合不断优化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作了一定的铺垫。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长期坚持以兴趣激发疑问,再结合恰当的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四、快乐式教学

古人尚且倡导寓教于乐,如今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情绪情感,在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学,能够使学生身心愉悦,更容易掌握知识,解决疑难。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生态,我们要用我们的人格魅力来弥补学科教学的枯燥乏味。教师快乐,可以带动学生快乐。学习一直被认为枯燥乏味,多数学生也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那么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使命就是: 尽量让学生学得快乐,玩得快乐,有快乐的童年,有快乐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篇2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性比较强的学科,特别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生物科学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地位受到人类的重视。而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特有的地域条件更是让他们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帮助。他们几乎每天都在跟各种生物打交道,即在未系统地学习生物知识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生物知识,很多问题他们在儿时就已经有过思考。因此,生物教师也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讨论。但我们生物学教学的现状又恰好没有运用好这一条件。而是像我前面提到的这位老师一样,只顾自己教学,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生物现象。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很多生物现象他们从儿时起就开始思索了:向阳花为什么会一直向着太阳?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鸟儿为什么会飞?生物们的繁殖方式为什么不一样?小燕子为什么要到春天才会回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曾经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今天,他们终于可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或者解释其中的奥秘了。因此,生物老师在教学之前就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一些生物现象,而且这些生物现象应该尽可能是孩子们耳濡目染的。

(2)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教师在给学生展示生物现象以后,可以从某个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让他们能从教师的提示中去找到解决生物问题的一些路径。如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位教师所教学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家里的花草与外面的花有些什么不同?大棚里的蔬菜是怎么回事?

(3)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后相互交流,找出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找到问题。如果我们自己对学生进行讲授,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懂的没有讲到,学生懂的地方我们又讲了很多。因此,在进行生物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讨论,然后再提出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才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讲起来他们才会认真地听。其实,很多问题教材中都有所阐述,无须教师讲解学生就已经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了很大一部分,我们给学生讲解的应该是学生的疑点,是学生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问题。

篇3

笔者通过调研以及网上查阅资料,发现中职学校生物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1.中职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

没有学习氛围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不会主动去学习,没有学习氛围,一般都表现为被动的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是偏向于理科的,而且学生对生物知识不甚了解;学生本来学习基础就差,而又没有学习氛围,所以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没兴趣。

2.中职生物教学没有其独有的特色

在上文提到,生物这门课程属于理科类的学科,所以需要实践,需要多做实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他们基础理论知识本来就差,缺乏学习兴趣,又缺乏实践的机会,而我们许多的职业学校的生物课程又是采用死板教学,老师上课只采取讲课的方式,很少组织学生去实验室做一些实验,这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兴趣本来就不足的中职生来说,教学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3.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力量不强

职业学校相对于大学,甚至是高中,自身的师资力量是其缺陷之一,缺少优秀教师,甚至一些教师的自身水平也不高,这种现状是导致中职教学质量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二、对于中职生物教学改革的建议

1.确定生物教学改革目标

改革中职生物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大工程,既然中职学校生物教学中存在如此诸多的坏现象,就要对其进行改良,而全国中职学校非常之多,所以对生物这一学科教学的改革将是一项宏伟工程。改革就得有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不能盲目改革,我觉得至少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及注重产学研的结合。

2.改良生物教学方法

在中职生物教学中,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摆在首位,以此为基础,废弃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能真正锻炼同学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动手动脑,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中职生物教学中,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行动者,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已。正因为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行动者,所以必须以学生为本位,围绕着学生来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对于有条件做生物实验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老师可以给学生演示,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的整个过程;对于难度不大的实验,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进行实验。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那些在实验室里也没条件做的实验,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里一起观看此类实验的相关视频,以达到近似做了实验的效果。总而言之,不应该只有在教室里给学生讲课这单一的教学方法,诸多研究表明,学生通过实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多发掘一些教学方法,不应只有讲课这一种方法。

3.提高生物学科老师教学水平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师自身水平就不是很高,这是影响教学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一现象,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组织生物学科老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对生物老师进行考核,不合格的则取消其教学资格等。必须保证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若老师自身专业知识都不够格,如何能教好学生呢?还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生物学科老师,让这些优秀的生物老师起好带头作用,带动那些不是很够格的生物老师。学校还可以专门成立一个生物学科教学小组,使生物老师能相互交流学术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经验,这些都是可行的教学措施。希望中职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职业技术学校的生物教师队伍。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科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三、总结

篇4

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这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特长的形成。因材施教首先要求老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且根据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坚持“差的扶着走、中等的领着走、好的放开走”的教学思想。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领路人,教师的义务是帮助学生学习,但最终学习的中心还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指导必须建立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热情

1.改进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充分结合生物学的理论内容,联系生活中相关的生物现象,多多开展户外课堂,将学生从苦闷的课堂带出去,走进大自然,真正认识生命的本质与活力。如生物的进化过程往往是以化蛹成蝶为例来讲解的,但单单是在课本上讲蝴蝶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的过程,学生仅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这样的过程,很难明白进化的真谛,而化蛹成蝶的过程在自然界又是极其常见的,如果老师能够带着学生到大自然里寻找蝴蝶破蛹而出的足迹,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进化的真正意义,更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情。

2.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中职学生多数是些活泼好动的青少年,生活态度散漫,漠视纪律是他们的常态,针对学生违纪现象,传统的处理手段是通告批评、劳力处罚,这对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来说,只会激发其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明显。所以,在新型的教育方案中,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应该多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打情感牌,找出学生心理脆弱的防线,与学生进行深入的真心的交谈,和学生做朋友,亦师亦友,才能真正为学生解除困惑,帮助学生走向正道。

三、开展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篇5

生本教学理念的核心是高度重视初中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学生的天性开展教学。这样的理念渗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作为开展教学的重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阅读课文,观察标本,观看视频资料等,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比如,在执教《探索生命的方法》这节课时,我们做了这样的课堂设计:

(1)激疑导入:给学生展示图片腐烂的肉中有许多蛆虫。提出问题:看到这些蛆虫,你想了解什么?

(2)让学生大胆猜想:蛆虫是怎么生成的?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4)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教师引导:把两块等重的牛肉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一致的玻璃碗内,一只碗口,一只盖上纱布。

(5)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要想实验成功,还需要做哪些工作?这样设计关注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设计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有效促进了学生自身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充分的运用。

二、认识生物知识,感受学科魅力

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的用处,感受到生物知识的无穷魅力,感受到生物知识的无所不在,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生本教学理念的体现。比如在学习《神奇的微生物》时,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了解微生物究竟神奇在哪里?让学生在家中做食物发霉的实验,实验材料可选馒头片、土豆等。

(2)组织学生交流实验心得,运用已掌握的微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感受微生物的广泛性。

(3)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应用实验,如自制馒头、自制酸菜等,感受微生物的神奇。

篇6

1.1高中生物实验的内容

根据实验的主要方法,可将高中生物必修部分的实验划分为7种类型:观察类、检测类、探究类、模拟类、调查类、设计类和搜集类[5].其中,观察、检测和模拟类实验比较常见;设计类实验是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的重要途径;调查类实验主要是针对已经存在的事实或现象,要求学生通过对客观事实和现象之间的了解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信息的能力;而搜集类实验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拟出资料收集的具体方案,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归类整理,并以各种形式(如黑板报、论文、报告及辩论赛等)展示.在选修模块实验中,选修1的实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全部为实验操作,不同实验内容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有的侧重基本概念或原理,有的侧重实际应用,还有的侧重科学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验类型大多数为引导式探究.在引导式探究活动中,学习资料中提出的实验结构或程序,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通过参与探究过程有所体验和发现,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6].根据选修2的实验中的活动建议,主要是进行调查、讨论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得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和技术,能帮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修3的实验中,除了技术要求较高的“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外,其它实验都不在实验室进行,而多为口头交流、辩论等活动,由于本模块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领域研究进展迅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练习撰写专题综述报告并组织开展这些活动[7].

1.2高中生物实验的特点

1.2.1实验数量多,类型多样化且综合性强仅《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列举的实验活动建议就有68条,当然这些实验并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大多数是最基础的,学生掌握这些后,还要了解教材以外的实验,如试卷和课外书上出现的,要对大纲要求的实验有所扩展和延伸,才能够学以致用.实验数量多则相应地要求实验课时也多,据统计,实验课时甚至占到生物课总教学时间的40%[8].高中生物实验类型多.各种类型实验的方法不同,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鉴定、模型制作、多媒体技术模拟、户外调查及课外收集信息等;实验形式也不同,包括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完成及独立完成等.高中生物实验综合性强.往往一个生物实验中融合了多种实验类型特点.如“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考虑单一变量并进行定量分析;又如“设计并制作生态瓶”的实验不仅需要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完成,而且也是一个模拟实验,模拟的过程充满探究的要素,此外,实验还要求学生对自己制作的“生态小瓶”进行长时间的观察,这无疑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1.2.2科学探究受到重视,实验内容贴近生活且技术比较先进课程标准的4个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能力目标别提出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并详细列举了11条与探究紧密相关的能力,这为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指导.强调和重视科学探究还具体表现在新课程实验的结构和内容上,必修的3个模块中,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几乎占到全部实验的三分之一,而选修部分的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13条活动建议中几乎均包含探究性的内容,另外2个模块的活动建议也多为可以进行资料收集探究的活动或调查[9]102.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以不同层次和形式融合到实验教学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如调查类和搜集类的实验都要求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调查和搜集信息,并对这些调查和搜集来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等.如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中有果酒、果醋及腐乳的制作等,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中对设施农业的参观和对绿色食品生产或消费情况的调查等,这些实验活动贴近生活,实验材料也来源于生活.实验技术比较先进.特别是选修部分的实验,大都与生命科学新技术、新应用紧密联系.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及干细胞研究等.此外,还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等.

2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实验内容及存在的不足

2.1实验内容

在高师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中,生物类专业必修课比重大,几乎每门专业课程均设置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及人体生理解剖学等实验,每门实验课程的实验数均在8~12个.

2.2存在的不足

2.2.1课程内容强调专业性,缺少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联系受传统高师生物课程观的影响,实验课内容倾向于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突出学科专业性,而师范性不明显,验证性实验占据主导,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欠缺,缺少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有机联系的问题尤其突出.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高中生物新课程很注重知识的时代性和前沿性[10],但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往往多年不变,不能反映生命科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学生科学素质、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不符.2.2.2实验教学内容缺乏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就是要改变轻视学生生活的现状,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和体验知识.从课程标准建议了大量的调查类和搜集类的实验可以看出,高中生物实验更加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知识.但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实验内容大多是对理论的验证,更强调实验的学术性,相对而言忽视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自然、社会的联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让师范生深切地体会到专业知识的价值,可能会影响到以后工作的教学质量.2.2.3实验教学缺乏体系建构生物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自然科学,应有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实验体系,但师范院校的实验教学缺乏这种体系的建构[11]75.每一门课程仅从单一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和完备性方面设计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各门课程自成体系,与本专业其它课程联系不紧密,对课程内容整合较少,因而造成一些实验内容重复,如微生物学中的“霉菌观察”与植物学中的“菌类植物”实验内容基本一致.2.2.4实验教学模式化高师生物学实验教材编制模式化,实验设计程式化,即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内容与材料等仪器与设备等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报告[11]76.实验过程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履行三步曲,即按实验指导的要求或教师总结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12].学生对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药品配制等实验的准备过程和实验方法步骤的设计参与度低,对实验方法步骤缺乏必要的思考理解和创新,师范生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2.2.5研究性实验内容缺乏目前,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实验内容大多为验证性实验,虽然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但仍属于间接获取知识的渠道,对培养师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利.

3有效衔接高中与大学的生物学实验教学

3.1加强高中相关实验内容的渗透,增加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内容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教师要致力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了解其基本内容和方法手段.在保证实验课内容达到本科水平的前提下,选择与高中生物教学联系密切并能充分发挥现有实验条件的实验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力争使中学生物学实验中的基础部分、经典部分成为高师生物学实验的研究主题之一,使得高师生物实验内容与手段上形成和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包涵关系.

3.2改进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生物学实验手段,使实验内容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实验内容上,应该结合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岗位的要求,组织各教研室有经验的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剔除内容陈旧、技术落后的实验,增加反映现代定量分析、探究性、设计性和综合应用的新实验技术内容,跟上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在实验课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最新研究进展,在课堂讲解或是实验过程中穿插介绍,补充同一个实验的不同技术与方法.有些新技术、新方法,即使因为条件所限不能亲手做,但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如光合强度的测定既有传统的改良半叶法、氧电极法及红外线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法,也有较为先进的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法.

3.3整合实验内容

在制定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实验教学计划时,要统筹规划、互通有无、科学整合以及合理安排实验内容,避免学科间实验的简单重复,以增加实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教学中,接触和了解更多的实验内容与方法,这也契合高中生物实验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实际上,高中生物涉及的68个实验,均可按照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分门别类,分别归入或融入到具体的相关课程实验中去,使学生在大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基本能接触到所有的中学生物实验内容.

3.4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将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为实验内容要求由低到高的生物基础实验、综合训练实验、研究设计实验3个不同层次的新体系[9]101.生物基础实验主要完成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及实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掌握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综合训练实验则由学生实验小组(6~8人)自己设计方案、准备药品仪器及独立撰写实验论文,完成大纲规定的提高性内容或感兴趣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设计实验为教师根据本地生物资源或结合本地生产实际而开设的科学研究性实验项目,在教师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科研意识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所应具备的科学态度.

3.5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准备实验也是一名生物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之一.高师院校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该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准备工作中,如动植物实验材料的采集与培养、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微生物菌种制作及消毒灭菌等,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实验从始至终的全过程,这将提高师范生准备和组织生物实验的能力.

3.6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锻炼文字驾驭能力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对实验内容加以组织、润色,并且用科学、准确、生动及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能够用生物专业语言表达、组织及研究实验,还应认真对待学生的实验报告,对表达不准确和书写不规范等情况及时纠正.

4结语

篇7

高中生物教学须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其创造能力,培养其学习能力。中学生物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天中学素质教育广泛引起社会关注。新课标指导下的素质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根本教育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物素质教学,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能力素质的建设。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的建设,是中学开展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给予教师以更多的深造机会,促使其为学校更好的服务。

在中学生物教学前,教师须有效备课,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活化教材。教师能吃透教材,教育自然有效果。备课组据新课标精神,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主旨,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地构建。同时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核心,瞻前顾后,通篇考虑。在不改变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将生物文本教材情景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使生物教材知识生活化、科学通俗化。把生物知识点与社会联系起来,教学自然有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联系现实生活教学。生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当今的社会问题如环境、能源、粮食和人口问题等均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基于生物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在中学生物学科中加强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为生物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全面指导,培养学生的生物素质。在传统的生物教育中,学校、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使得学生缺少实践能力。中学生物教育要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实践相结合。当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其感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时候,便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现实自然,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或广告等学生熟知的内容巧设引言,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注意力的集中。生物活动是培养学生生物方面素质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学校要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如开展生物考察等,这不仅吸引学生的参与,也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是注重生物实验。通过实验获得科学的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实验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失败,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不畏困难,树立成功的信心,提高耐挫的心理素质。通过解决实验问题,延伸学生的注意,利用生活常识,维持学生的注意。如实验中,教师可给学生说明实验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如艾弗里的实验说信服力不强,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利用生物实验,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解答问题的同时学到知识。

三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过程是其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学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难以消化。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可引领学生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让学生领悟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教师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步骤,使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这样处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还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8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卓越计划”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桥梁。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对本科工程型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我们提出构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实践能力,拓展创新能力。在此思路上,优化整合原有实验内容,将实验分成验证型和综合设计型,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进程将实验内容分成基础模块、提升模块、创新模块。生物化学实验多层次教学体系。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阶段为基础模块实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具备基本技能,规范实验操作;第二阶段为提升模块实验,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实验能力,注重培养观察、思维与动手能力,培养组织管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为创新模块实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针对原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注重按工程问题优化教学内容,开设一些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如“皂化价的测定”“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比较”“食品中粗脂肪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等实验项目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开发和质检标准等紧密相关。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教学大纲、任务书、教案、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及实验操作视频等资料上传到课程网站,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写好预习报告。在实验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问式”和“讨论交流式”教学法为主,由以往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教学方法,改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开展讨论与交流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着力推动“基于项目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究。下面以实验项目“土豆中过氧化物酶的提取、纯化与性质测定”为例,叙述“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开展过程。该实验项目内容包括:粗酶液提取、粗酶的沉淀、粗酶的纯化、分子量的测定、性质分析。粗酶液提取中,要求学生确定细胞破碎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缓冲溶液、确定恰当的固液分离的方法;粗酶的沉淀中,要求学生确定合适的沉淀方法及沉淀条件;粗酶的纯化中,要求学生根据过氧化物酶的理化性质,制定合理的纯化方案;分子量的测定中,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测定方法;性质分析中,要求学生考察过氧化物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及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1)组织任务小组。实验开始前两周告知学生实验项目信息,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人,要求每位成员具体负责该实验项目中的1项任务。另外指定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学生作为总负责人。2)制定项目任务。项目任务步骤为:小组集体讨论,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特长及兴趣爱好确定具体实验内容制定总体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小组成员分头完成各自实验方案小组成员汇总集体协作完成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获得实验结果。上述任务步骤中,除实施实验方案之外,其余步骤均需在实验开始前完成。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求各小组自行配制所需试剂,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使用匀浆机、离心机、层析柱、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3)小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汇报。完成实验后,组织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他们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并制作成幻灯片,在小组间交流讨论。4)实验方案及结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查阅文献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技能。“基于项目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预先给学生配好实验试剂,实验前讲授实验步骤的做法,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配制试剂、实施实验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文献查阅、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过去对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考核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实验操作,有些学生实验中不愿意动手操作,甚至出现抄袭报告等不正常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卓越计划的实施。近年来,我们改变了以往只重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探索了适合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及实验过程的考核方法。考核过程中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两者各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中,实验纪律占10%、操作技能占60%、实验报告占30%。每次实验均作考勤,缺席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实验纪律的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实验期间是否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安全与卫生情况。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是否规范、团队协作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实验报告考查内容包括实验报告是否详细、完整,有无实验结果及分析,凡实验报告抄袭者一律重写。期末考核为开卷考试,试卷内容涵盖本课程开设的所有实验项目,考查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及方法、操作注意事项,以及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新的考核方式使教师能够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实验操作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优化师资队伍

要实现基于“卓越计划”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所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师队伍。徐州工程学院近年来,尤其在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高校之后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积极引进高水平教授和优秀博士,鼓励校内教师到海内外作访问学者、攻读博士学位进修;组织“教授公开课”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徐州工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团队的年龄、学历、职称与专业结构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化学实验教师队伍的现状是:1)年龄组成以年轻教师为主,并注重老中青相结合;2)学历学位普遍较高,博士学位占大多数;3)职称组成较高,以副教授职称为主;4)专业组成多样,大部分教师具有生物学方面的理学知识,除此之外,还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安全与工程等工程知识与经验。综上所述,徐州工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队伍是一支高学历、年龄及职称结构合理、专业组成多样的团队,能够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

5结语

篇9

关键词: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20-02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动物形态、动物分类、动物生理、动物胚胎以及动物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动物生物学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以后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而且很有可能成为毕业后从事动物相关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的绊脚石。随着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微观学科的快速发展,动物生物学这一宏观学科逐渐被淡化,课时也被相应的压缩,经费投入也越来越少,给该学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阻力。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对动物生物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利用有限的经费进行学科建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1]。在综合性大学教学培养计划中,动物生物学课程通常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实习三部分内容组成,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和课外实习的基础,本论文将对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一、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的调整

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动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以及动物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的一般规律。动物生物学包含的内容很多,主要涉及8个无脊椎动物门、2个中间过渡门类和脊椎动物亚门的6个纲[2]。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大量的知识、信息,又不会使学生出现精神疲惫的情况,有必要对我们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调整。

1.突出动物生物学概念的重要性。动物生物学概念是反映动物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命活动本质的思维形式,是动物生物学教学内容大厦的基石。因此,突出概念的重要性,探讨其概念的划分类型和讲授方法,对于提升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生物学概念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遍性概念,另一类是特殊性概念,普遍性概念和特殊性概念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普遍性概念反映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知识,例如口器就是一个普遍性概念,以咀嚼式口器为代表,其他虹吸式、舔吸式、嚼吸式和刺吸式则为特殊性概念,还有卵生和胎生是普遍性概念,而卵胎生是特殊性概念,等等。在概念讲述的过程中,重点讲述普遍性概念,培养学生利用普遍性、规律性知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特殊性问题,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阐述动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动物界包含120多万种动物物种,动物生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和丰富的科学体系,但动物生物学并非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传统的动物生物学教学内容以大量描述具体代表动物纯形态为主,内容松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精神疲惫的现象,学习效果很差。鉴于此,动物生物学理论内容应以动物系统进化为有机联系的线索,从单细胞动物到多细胞动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论述各门类代表动物的具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长发育和行为习性等。精简过细的纯形态描述内容,重点阐述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特征。例如,两侧对称体型、中胚层的出现、真体腔的出现、鳃裂、脊索、羊膜卵等。突出动物的发生与演化、结构与功能、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3.引入动物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动物生物学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形成的体系很早,主要描述动物的形态、结构,缺乏新鲜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对动物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当前,分子生物学技术突飞猛进,许多有趣的动物生命现象从分子水平得到了很好的解释[4]。因此,动物生物学内容应与目前或最近重大科学发现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特定动物门类的认识、理解。例如在介绍原生动物疟原虫的时候,可以与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相联系,使学生对原生动物的结构、机能以及生活史产生更深的印象。在介绍腔肠动物的过程中,引入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从维多利亚水母中克隆得到的,并因此有3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阐述GFP蛋白发现过程的曲折性,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表型和基因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另外,讲授假体腔动物门类时,介绍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首次发现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并因此有2位科学家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同时,我们还应该指出很多有趣的动物生命现象,例如长寿不死的灯塔水母,以及同样是鸟类,鸽子喝水不抬头,鸡喝一口水抬一次头,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动物界的奥妙之处,培养学生未来的科研兴趣。

二、动物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被高校教师广泛使用于动物生物学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其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获得丰富而直观的信息。但多媒体教学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容易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产生视觉疲劳。在动物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其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进行以下调整。

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的有机结合。动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发生规律是动物生物学讲授的重点内容。动物生物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学科,而不是静止孤立的。动物的结构往往非常复杂,用一张幻灯片呈现动物复杂的结构,容易使学生产生懵懵懂懂的感觉,不能够让其从动态、演化、形成的角度去准确理解和把握;然而,多个幻灯片的切换给学生一种模糊混乱的印象,顾此失彼。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在黑板上利用画图的形式给学生讲述动物结构的发生形成过程,从逻辑推理的角度使学生掌握动物结构的组成部分,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例如,在介绍羊膜卵的结构时,利用板书充分展示羊膜腔、羊膜、尿囊膜、卵黄囊、绒毛膜以及胚外体腔的形成过程,给学生一个动态、完整、清晰的羊膜卵轮廓和印象。因此,在动物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板书教学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各有优势,二者相辅相成,不可缺少。

2.动物模型的合理使用。动物界的演化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尤其是高等动物机体,具有器官、系统复杂性以及具体结构抽象性特征,因此在动物生物学教学中,使用动物模型以及器官模型,使学生对动物的整体组成和具体的结构有更为形象、深刻的理解。目前,市面上几乎可以获得从单细胞动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所有门类代表动物的动物整体结构模型以及具体的器官模型,因此多媒体、板书教学结合动物模型的使用势必会提高动物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三、动物生物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动物生物学理论课考核方面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因期末考试内容大多是平时上课所讲述的内容,记忆性东西比较多,学生在期末进行突击复习,考试过后,留在学生记忆里的东西很少,这并不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在几年的动物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对该比例进行有所调整,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和平时作业情况。有的同学平时惯于逃课,这样我们每次上课的时候都应该点他的名字,给予其一定的压力。平时作业应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动物生物学理论课上的内容,留下一定的疑问,让同学课下回答;另一部分作业是和当前动物领域新的报道相结合。通过网络查找,同学们课下总结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动物领域的奇特、有趣的现象、行为等。通过这些动物的表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表型与基因、形态与机能、整体与局部、个体与群体有机统一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吾玛尔・阿布力孜,马合木提・哈力克.动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44-46.

[2]许崇任,程红.动物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1,253.

篇10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 生物教学 应用

1 抛锚式教学的含义

抛锚式教学[1],是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⑴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科技论文

⑵ 问题诱发(“抛锚”),探究引领——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⑶ 分析推理,提出假说[2]——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⑷ 设计验证,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⑸ 归纳概括,建立模型——从了解和掌握个别典型的事象入手,触类旁通,连线结网,综合而获得整体性知识。

⑹ 思维训练,夯实基础——在已知概念、原理、规律指导下解决新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⑺ 效果评价[3]——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2 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的案例

2.1 取样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定量方面比较实验班、对比班这两个班学生在没有进行实验之前的成绩差异的基本情况,实验前对生物学科进行测试(前测),考试以百分制,被试共有130人,成绩80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进行学生分层,分别列表如下(见表2-1)。

表2-1 实验班和对比班成绩统计(前测)

————————————————————————————————

班别 n 优秀率 及格率 X Z

————————————————————————————————

对照班 66 38.2 96.15 76.4 1.12

实验班 64 37.7 95.87 75.7

————————————————————————————————

从表2-1可以看出,Z=1.12

2.2 案例:《自由组合定律》 的抛锚式教学。

以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医用生物学》教材中《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内容为例,运用“抛锚式教学”教学理论,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问题诱发(“抛锚”),探究引领分析推理,提出假说设计验证,协作学习归纳概括,建立模型思维训练,夯实基础形成评价。具体如下:

[创设情境]

教师介绍孟德尔生平和科学研究工作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遗传学实验,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并顺利引出新课:《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分别形成不同基因型的生殖细胞。所以F1(YyRr)会产生分别含有YR、Yr、yR、yr的四种等量的配子,所以F2会出现四种表现型:黄圆:绿圆:黄皱:绿皱=9:3:3:1。这是一个“假设”,是否成立,需要我们通过科学实验去验证。

[问题诱发,探究引领]

(教学内容不完全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探究发现,即“抛锚”)。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如黄色与绿色、圆滑与皱缩)对其他相对性状(如花色、茎的高度等)有没有影响呢? 问题2、农场里有“产奶多”品种的奶牛,也有“生长快”品种的奶牛,怎样才能得到“产奶多且生长快”的奶牛呢?

图解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并提出问题:

问题1:F2 中为什么出现新的性状组合?

问题2:F2 中9:3:3:1与分离规律F2 中3:1有联系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顾分离定律及遗传图解的绘制,思考教师所提问题。

板书(或课件展示):孟氏两对性状杂交实验图解:

P 黄圆 × 绿皱

F1 黄圆

F2 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

[分析推理,提出假说]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统计粒形和粒色数据及其比例。

学生:统计数据:

①粒形:圆:315+108=423 皱:101+32=133 圆:皱≈3:1

②粒色:黄:315+101=416 绿:108+32=140 黄:绿≈3:1

教师:设疑:(1)从数学角度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粒形或粒色是否符合分离规律?(2)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的解释有什么启示?建模论文

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教师的疑问:

①每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分离规律。

②决定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可以完全分开。

③新产生的性状组合是自由组合而来的。

教师:一边绘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图解,一边引导学生说出各种组合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观察找出其规律。

学生:随教师图解说出基因组合及其性状表现,善于发现数学规律:

①配子各4种及其比例为1:1:1:1。

②组合是随机的,16种组合方式。

③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9种。

④性状表现有4种及其比例为9:3:3:1。

⑤(3:1)2=9:3:3:1。

教师:板书(或课件展示): P 黄圆 × 绿皱

YYRR yyrr

F1 黄圆

YRyr

F1的配子 YR yR Yr yr

YR

F2 yR

Yr

yr

[设计验证,协作学习]

教师:设疑:(1)如果你是孟德尔,你该怎样验证两以性状遗传的假说?

(2)如果考虑三对以上性状同时遗传,能用归纳方法进行解释吗?为什么?

学生:回顾一对性状遗传假说的验证,再次理解““抛锚式教学”。

(1) 设计“两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预测其结果:

隐性纯合子

F1 黄圆 × 绿皱

浅谈抛锚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

YyRr yyrr

生物教学

G 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1 : 1 : 1 : 1

(2)对3对以上相对性状自由组合的解释,按照自由组合的规律进行计算。   [归纳概括,建立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自由组合定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学生:互相讨论,归纳自由组合定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讲述“遗传因子”、“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等概念及其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

学生:领会“孟氏规律的再发现”,建构现代遗传学相关概念和知识体系。

教师:组织遗传规律的模型构建(为总结自由组合定律“抛锚”)

① 出示1对和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表格让学生填写

新代遗传因子对数

F1 配子种类

F2 遗传因子种类

F2表现型

F2表现型分离体

1

2=21

3=31

2=21

3:1=(3:1)1

2

4=22

9=33

4=22

9:3:3:1=(3:1)2

②设疑:从上表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如果是3对,4对,一直到n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呢?物理论文

学生:参与遗传规律的模型构建:

①填写以上表格。

②归纳现规律特征建构如下模型:n对2n 3n

2n (3:1)n

学生在教师的“抛锚”的引导下,领略模型在科学探究中的方便、直观、快捷性。

[思维训练,夯实基础]

教师:组织探究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思考与讨论”。

②组织交流活动。

③帮助学生归纳和补充。

学生:①探究孟德尔成功的原因:阅读教材,思考教材上提出的问题并成同学讨论。

②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③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最后总结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一)选材正确。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相对性状明显。2、自花传粉,闭花受精,自然状况下是纯种。3、花比较大,易于人工杂交操作。

(二)遵循了从简单(一对相对性状)到复杂(两对或以上相对性状)的科学认知规律。

(三)遵循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巧妙运用了“抛锚-假说”的验证。

(四)运用统计学方法,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向传统挑战,勤于实践。

[效果评价]

组织形成性练习和反馈活动,讲评形成性练习,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形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抛锚式教学”是在比较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构建的,它不但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优化,学习方式从被动、苦读转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成绩及实践能力明显高于往届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3.1 学习成绩统计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诊断性测试的结果如下:

———————————————————————————————— 班别 n 优秀率 及格率 X S Z

————————————————————————————————

对照班 66 38.3 95.4 74.2 8.93 0.34

实验班 64 46.9 100 80.1 5.60 Z≤1.96

P≥0.05

————————————————————————————————

(文秘站:) Z检验的数据表明,实验班学生学习水平明显比对照班学生提高。说明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抛锚教学法”在提高生物学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