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市场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旅游市场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众所周知,随着文化的消费而出现了文化市场。消费文化的人们对文化市场主要有两点要求,一个是文化产品,另一个则是文化服务。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可以把文化市场分为为消费者提供文化产品和为消费者提供文化服务这两大类市场。像一些书报刊市场,演出市场以及音像、电影还有有线电视市场和美术、文物和集邮市场等这些我们都称之为为消费者提供文化产品的市场。而像文化娱乐市场和中外文化交流市场以及文化艺术培训市场和文化旅游市场等这些我们都称之为为消费者提供文化服务的市场。除了文化旅游市场之外,其他的问题都被政府管理部门和文化社会学研究者所认识,现如今我们应该刻不容缓的来研究文化旅游市场的问题。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旅游。我们知道,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无论是从近代来看,还是从现代而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赖以存在的条件之一就是“交往”。交往可以是物质交往,也可以是精神交往,可以是存在于个人之间的,也可以是存在于社会团体之间,乃至是国家之间。自古以来,人类全部交往的基础就是物质交往,而我们应格外注意到精神交往在生活方式中的特殊意义。和旅游相联系的是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而且自身层次越高的旅游者,文化含量在其旅游消费里所占的比例就越高,这就是所谓的精神交往,抑或是可以说是精神交流。在古代,古人的游山玩水还不能称之为旅游消费,旅游也因为小农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形成市场。到了现代,随着旅游业的出现,旅游市场才慢慢地趋于成熟。
二、新工作制的实行给文化旅游带来了新机遇
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受国家推行的每周44小时的工作制的影响,使得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因为人们的闲暇时间随着新工作制的推行而增多了,周末怎么度过是很多人考虑的。人们可以选择去走亲访友,读书购物,也可以忙碌第二职业,还可以在家随便打发时间,当然人们还可以选择旅游。但旅游知识诸多选择里的一种选择而已,那如何让人们在闲暇时间用于旅游,这还得旅游也自己想办法。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游客。
三、积极开发人文资源,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
要想旅游市场逐渐走向成熟,那就需要对旅游资源不断进行开发,特别是人文资源,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魅力的特点把游客的游兴激发出来,引导游客的精神投入,从而吸引游客。随着旅游者不断提高的群体文化素质还有文化需求,文化含量成了人们在旅游时越来越注意的东西。来我国旅游的境外游客从改革开放以来变得越来越多,令人深思的是两座古都:北京和西安,一直都被国外游客追捧,比较热门且高居榜首。这与这两座城市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为什么人们需要旅游?从社会和文化心理学来看,现代社会人们的情绪受密集的人口和巨大的建筑以及交通堵塞等环境因素影响而激发了想扩大空间的欲望,而去旅游,去到一些自然景观去欣赏它们的千姿百态正好可以缓解人们的这种拥挤心理。所以一些城市就比较注重对自然景观的重视,相对比而言,人文景观就没有那么热门了。
篇2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FTP;风险管理;成本管理;决策优化
一、 引言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已经建立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即FTP),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实践证明,FTP机制是实现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的有效工具(许一览,2012)。此外,FTP机制的运用范围与调节范围也非常广,Kawano(2005)在其研究中指出FTP的柔性机制可以为所有类型的商业银行所使用;王平和肖军(2012)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机制设计和内部收益率曲线建设的影响;在模式上,吴沭林(2016)则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运用FTP的现状,对比分析商业银行对于FTP管理系统运用的现状及不足,探索提出适用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商业银行FTP模式,此外针对FTP模式的研究还有Dimitriu(2010)和Pendse(2012)。针对FTP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现有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的风险共担与负债业务中的成本管理两个具体的问题,现有研究较少,且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以上述两个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其在实践过程中决策优化的可行性与具体途径。
二、 背景描述与参数假设
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参数,解释如下:rd>0表示存款利率,是关于存款期限的非减函数,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制定存款利率时多以存款期限为主要依据,没有与存款额度挂钩,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市场的竞争加剧,由于大额存款的议价能力较强,根据存款期限与额度制定存款利率是一种市场趋势。rl>0表示贷款利率。贷款利率不但与期限、额度相关,还与风险相关,同时考虑三种因素的贷款利率差别定价是一种未来趋势。针对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大小关系,我们有以下考虑,虽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存款利率高于贷款利率,但本文研究的背景为长周期利率市场均衡化的状态,由于利差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设rl>rd。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差别定价虽然给予了商业银行很多自主定价权,但是,闫肃仙(2009)通过对日本银行业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资金定价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发现经过长期的价格博弈,利率会回归,最终达到一种均衡态,在此情形下,存贷款利率主要决定因素是市场外生的。这是因为过于激烈竞争对所有竞争者的成本压力都会很大,是一个不可持续的竞争状态。在本文中,为了更好的聚焦研究问题,我们认为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均是由市场决定的,是一种经过长期市场竞争达到均衡状态的外生变量。此外,ri>0表示同业拆借利率。用pd>0表示存款业务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pl>0表示贷款业务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在本文中我们假设银行总行制定具体的FTP机制,在此机制下,总行与分行根据自己的决策变量追求各自利润最大化,文中以符号?仔h表示总行的期望利润,符号?仔b表示分行的期望利润。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绘制了一个银行资产负债流程简图(见图1),图中红色线条构成的部分为银行的负债业务流程,绿色线条为资产业务流程。此外,我们认为,银行总行可以通过同业拆借业务来调节其资金池的盈余与缺口。
三、 FTP中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
篇3
关键词: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展望
一、自驾车旅游发展背景
“自驾车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美国,是早年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旅游形式。最初人们把周末开车出游叫Sunday-drive,发展到后来的Drive-Travel。1997年,“自驾车旅游”的概念被引入我国市场,闫彬(1999)在《都市时尚――自驾车旅游》中初次对自驾车旅游作了简单的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自驾车旅游的研究日益增多,张致云等(2009)在《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中将我国自驾车旅游的研究划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征。
二、自驾车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自驾车旅游概念、类型及特点研究
1、自驾车旅游概念。对于自驾车旅游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侧重点,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其中龙斌和张晓燕的定义较为全面,笔者比较赞同龙斌的定义。龙斌(2004)认为自驾车旅游主要指旅游者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自己驾驶为主要手段,借助旅游目的地所拥有的特殊人文自然环境和相关设施所进行的一系列吃、住、游、购、娱行为,是一种寓健康、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充满个性化和无穷魅力的旅游活动。张晓燕(2006)指出自驾车旅游是指旅游者以私有或租借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以休闲体验为主要目的,以自发组织为主体的前往目的地旅行的连续过程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总和。张波(2004)、方小燕(2005)、周沁(2006)、吴娲(2007)、杨丽(2009)等学者也进行了尝试性的界定。
2、自驾车旅游类型及特点。翟向坤(2003)将自驾游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驾车旅游,另一种则由旅行社组织,但其行程、标准等均由旅客自己确定,并指出自由与个性化是其最大特点。胡敬民(2003)将自驾游按旅游目的分为观光度假型、休闲度假型、极限挑战型、探险摄影型、随心所欲型等,并指出自驾车旅游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己掌握交通工具,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之后,张波(2004)按组织形式将自驾车旅游进行了划分。张晓燕(2006)从组织形式、市场分类、出游距离和地域范围四个方面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并指出自驾游具有自主性突出、休闲性明显、地域性广泛的特点。赵鹏等(2008)根据组织目的将自驾游分为非营利性质和营利性质。总之,虽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自驾车旅游进行分类,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同自由与个性是自驾游的最大特点。
(二)自驾车旅游市场研究
1、自驾车旅游市场形成机制。翟向坤(2003)首先对自驾游市场形成机制进行了总结: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激增;汽车租赁业蓬勃发展;全国公路交通设施状况大为改观;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国民更加崇尚一种自由与个性化。龙斌(2004)又补充了三点:“有本族”增加、旅游者闲暇时间增加、金融业悄然渗入旅游业。曹新向和雒海潮(2005)还认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方式的改变是自驾车旅游市场形成的原因。何玉婷(2005)除考虑到自驾游发展的外在因素,更指出了三个内在因素。其他学者如苏勇军(2005)、刘丹黎和邱扶东(2008)等的结论基本包括在以上研究成果中。
2、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分析。广东省旅游局(2004)在2003年对当地自驾游市场游客特征及需求进行了初步分析。陈乾康(2004)课题组分析了四川省自驾游市场的特点并进行了流向和流量的研究。借鉴以上两项调查研究,周慧(2005)、张晓燕等(2006)分别对长沙、华北地区自驾游者进行了类似的研究。此外,学者们还从不同角度对旅游市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曹新向和雒海潮(2005)、汪德根等(2001)从旅游动机、旅游偏好、度假行为、组织形式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对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关宏志等(2005)利用Logit模型对旅游者的交通需求进行了定量分析。王秀娟(2009)应用涉入理论分析不同涉入程度的自驾车游客购物行为的差异。江学淮(2005)、刘亚萍等(2010)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从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该领域的研究都是特定区域的实证分析,以个案研究为主,主要分析某个区域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特征,尚未出现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
(三)自驾车旅游影响研究
1、自驾车旅游对现行供给体系影响。翟向坤(2003)首先阐述了自驾游对旅行社、住宿业、景区和景点、旅游信息系统四个方面的影响。之后,陈乾康(2004)又补充了自驾游对旅游购物点的影响。李莉(2005)和刘中洁(2008)在以上两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自驾车旅游对现行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
2、自驾车旅游对其他方面的影响。王小莉(2008)通过对四川自驾车旅游的分析,指出自驾车旅游对旅游产业结构的影响。刘丹黎和邱扶东(2008)指出自驾车旅游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统筹城乡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公平。郑赤建和李建达(2008)分析了自驾车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景区容量超载和视觉污染等负面影响。周剑峰(2009)探讨了我国自驾车旅游的发展问题以及对交通带来的压力。宋莉(2009)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自驾车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冯淑华和沙润(2009)分析了自驾车旅游对接待地的旅游绅士化作用。
(四)自驾车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1、自驾车旅游发展问题。翟向坤(2003)首先对自驾游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此后,张波(2004)又补充了来自旅游者或旅游组织者自身的问题、对旅行社来讲自驾车旅游运营成本过高两个方面。钟莹锋(2006)认为自驾车旅游相关产品的开发更是远远滞后于市场的需要。刘丹黎和邱扶东(2008)指出自驾车旅游的自身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自驾车旅游行业品牌。徐绍玲等(2009)在分析峨眉山自驾车旅游时指出汽车尾气和噪声对景区造成污染是阻碍其发展的原因之一。代俐(2009)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汽车营地。其他学者如苏勇军(2005)、方小燕(2005)、贺红琼(2007)、陶云飞等(2009)、周剑峰(2009)的研究结论大都包括在以上成果中。
2、自驾车旅游开发对策。
第一,自驾游产品开发对策。在自驾游产品开发对策研究中,旅行社如何开发自驾游产品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成果相对完善。翟向坤(2003)指出旅行社可以采取“菜单式”的服务;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可以适当考虑与汽车俱乐部联合。陈乾康(2004)指出旅行社要调整业务重心,大力开拓长线旅游、特种旅游、跨省及出境旅游业务;发展自驾游团队业务。张晓燕、何佳梅(200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开发措施。赖斌等(2006)指出了自驾车游旅行社产品与自驾车游客的利益契合点。朱妍和赵毅(2008)应用ASEB栅格分析法提出旅行社开发自驾车旅游产品的策略。李莉(2005)、李勇(2007)、李伟丽(2009)、邓秀勤(2009)等学者也作了类似的研究。除了旅行社产品开发研究以外,张波(2004)指出自驾车旅游线路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胡敬民(2006)从分析游客心理入手来设计自驾车旅游线路。学者黄静波(2006)、张文敏和邬琛(2006)、费永红等(2007)分别提出了红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自驾游产品的开发对策。陈文(2010)又补充了要适当增加带有体验性的旅游项目的建议。
第二,自驾游目的地对策。胡敬民(2003)指出旅游地要限量开发,规划中尊重旅游者追求自然、追求纯朴的心理,避免“圈地式”开发。陈乾康(2004)指出旅游景区是自驾游的直接受益者并提出了五条建议。余敏(2005)指出旅游景区为开拓自驾游市场应开展网上销售和社区营销活动。成海(2005)以云南省为例对自驾车旅游地进行了划分,总结出自驾车旅游地的开发模式。梁雪嘉(2006)基于风景旅游规划AVC理论提出若干提升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此后,周武忠和朱剑峰(2007)从旅游景区规划的角度,对景区产品规划和景区配套产业及支撑系统规划进行了研究。李顺芳(2007)、李婷和李悦锐(2007)也对自驾游目的地的开发对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第三,配套服务体系对策。翟向坤(2003)认为自驾车旅游的发展会促进汽车旅馆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同时还针对旅游信息系统提出了一系列对策。胡敬民(2003)指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编制各省、地、县旅游交通地图,开发新型旅游房车。张学梅(2009)将旅游信息分为气象信息、交通信息、安全和维修信息、餐饮、住宿和交通信息,并提出改善的措施。曹新向、雒海潮(2005)、方小燕(2005)和苏勇军(2005)认为应该加快汽车旅馆的建设。卢遥(2007)、葛静宜等(2009)指出发展自驾游要将露营地与国际标准接轨。朱生东(2005)、高怡和袁书琪(2008)、杨旭(2009)专门进行了旅游服务系统的研究。其他研究者还有江学淮(2005)、陈太政和张东山(2006)、刘丹黎和邱扶东(2008)等。
第四,规范保障体系对策。有些学者认为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自驾车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龙斌,2004;陈乾康,2004)。陈乾康(2004)还提出要坚持开明的汽车消费政策,鼓励私人购买达到环保要求的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壮大自驾车旅游队伍。方小燕(2005)提出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驾车旅游特点定制形式多样、灵活的险种,以使自驾旅游者规避出游风险。吴娲(2007)认为自驾车旅游市场应当建立相应的法规和管理体系。屈奇(2009)专门对我国自驾游的法律困境和对策进行了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出,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还没有制定针对自驾车旅游的专门法律法规。
三、结论与展望
(一)自驾游市场研究
在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过于笼统,只是简单地分析自驾车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偏好、出游时间等,而对于专项市场的研究,只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市场细分,却没有进行更为详细深入的研究。对专项市场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自驾游产品,因此,此项研究领域有待于完善。
(二)旅游影响研究
在旅游影响研究方面,学者们更多地从自驾游对现行供给体系影响角度来研究,而对于自驾车旅游对环境污染的研究、自驾车旅游对当地已有旅游产品影响的研究还较缺乏,特别是自驾车旅游对环境影响的深入研究,今后将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三)旅游对策研究
在旅游对策研究方面,学者们从旅游产品、自驾游目的地、配套服务和规范保障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在自驾游目的地对策研究中,自驾游目的地的开发模式研究内容较少,在配套服务体系的研究中,旅游营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专项措施缺乏具体详细研究。
(四)研究方法
通过对已搜集文献的分析,国内学者在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只在旅游市场分析和交通需求方面做了定量研究,而在自驾车旅游景区或目的地环境容量方面、自驾车旅游产品生态足迹方面、自驾游中汽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方面、旅游接待设施数量方面,特别是汽车旅馆数量方面的定量研究还是空白。笔者认为对于一些研究应该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同时结合不同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使得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龙斌.驾车自助游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张致云,杨效忠,卢松,叶舒娟.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09(1).
3、张晓燕.我国自驾车旅游及其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4、翟向坤.中国发展自驾车旅游的战略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
篇4
关键词:客源市场 空间结构 市场细分 网络营销 北京市
旅游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旅游产品现实和潜在的总体需求,旅游客源市场按消费者地理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及旅游动机类型可划分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旅游类型结构。其中空间结构是旅游市场的一种重要结构,按空间分布,一般可将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划分为境外客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
北京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一)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大型入境口岸之一和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一直处于前沿位置。近年来,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北京市旅游设施已逐步完善,旅游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双休日和黄金周制度的实施,使得国内游客数量不断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也以年均近20%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收入中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北京市接待国内游客1.1亿人次,相当于同期接待海外游客的39倍,是1996年(第一次进行国内旅游调查)接待国内游客的1.4倍,年增长速度为7.5% ,国内旅游收入达887.7亿元,是同期国际旅游收入的3.6倍。国内旅游收入已经成为北京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国内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与入境游市场相比,北京旅游的国内市场在旅游总收入中的贡献更大。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北京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一直在1.1亿人次左右徘徊,收入也不很乐观, 其中2002年在接待游客数较上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反而下降了7%;2003年由于非典等因素的影响,北京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出现大幅下降,旅游收入也下降了14.2%。
北京旅游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一)客源吸引半径分析
一个给定的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吴必虎(199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内的范围;由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市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km半径范围内。
客源吸引半径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大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被许多学者运用到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研究中,根据我国旅游地理结构的实际情况,可将吸引距离范围划分为四级:I级为小于500km;Ⅱ级为500~1000km;Ⅲ级为1000~1500km;Ⅳ级为大于1500km。表2描述了北京市主要客源地市场距北京的公路里程。
(二)国内旅游流强度空间分布概况
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驻地作为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前来北京市旅游的平均出发地,以北京市为中心,以一定空间直线距离为半径建立起北京市与各省、市、自治区的空间距离(见表2),然后再计算出不同区域范围内各省、市、自治区旅游流量的省均市场份额,可以描绘出各客源地产生旅游流强度随着距北京市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空间距离关系表(见表3)。
总体来讲,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即距北京市越近,旅游流产生强度就越大,随着空间直线距离越远,旅游流产生的强度就越弱。但是距离在1500公里以上处出现了旅游流强度先是递减之后又稍有回升的现象,但总体上来看呈现递减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应当主要归因于北京其所具有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政治历史背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巨大影响力。
北京本地市民,占北京市旅游流总流量的38.1%,是北京市旅游流的最大源地。周边直线距离在500公里内的近郊省市—石家庄、济南、天津所产生的旅游流量占总流量的23.0%,省(市、自治区)均产生的旅游流量7.67%,仅次于中心区,是北京市旅游流重要的客源地。在500~1000公里区域范围内产生的旅游流量为总流量的12.1%,省(市、自治区)平均流量产生强度递减到3.03%,在1000~1500公里范围内,旅游流强度为11.2%,省(市、自治区)平均流量产生强度仅1.24%,而在1500公里以外的省区,省均产生旅游流量强度就表现得更加微弱了。因此,北京市国内旅游流产生强度随空间距离增大而出现明显的衰减规律,但这种空间距离衰减趋势因与旅游流产生源地之间交通便捷程度(时间距离)、人均消费水平、人口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局部增强现象。
北京旅游客源市场国内营销策略分析
(一)北京吸引范围大且客源市场比较分散
通过分析北京市的客源吸引半径可知:北京市凭借其独特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优势拥有强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吸引范围很大,基本遍及全国所有省份,呈现出明显的吸引力,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但同时通过对北京市地理集中指数的研究可以得出:北京市的客源市场相对分散,这不利于确定主要客源市场,同时给旅游宣传定位、针对性地提供旅游服务带来困难,进而影响其旅游效益的提高。因此,开拓北京国内客源市场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
(二)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
对表3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北京以外城市的游客客流随距离增加而衰减。但距离在1500公里以外的省市处出现了旅游流强度先是递减之后又稍有回升的现象,说明距离在1500~2 000公里范围内的省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三)基于目标市场细分的定位策略
北京旅游市场按目标群体做出细分,对目标市场客户进行定位,以“多功能旅游定位”为北京旅游业做出规划和竞争对策。根据北京旅游目标群体需求的不同,可以将客源分为三类:
第一类目标群体是国外游客,主要特征是对(东方)古都文化兴趣浓厚,对北京的整体认识尚停留在表层,旅游诉求为探寻东方古老文化,旅游需求以参观游览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胜、皇家园林、民居胡同等成熟旅游产品为主。北京需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满意度。在后奥运时期,为了让旅游者更好地领略北京风貌,应提高景区接待水平,包括提高景区游客中心的咨询服务功能,加强游客投诉管理等措施。
第二类目标群体是距北京较远的国内游客,北京市是国内游客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外省市来京游客大致占全部国内游客的三分之二,如按购买北京旅游产品的频度,这类群体又分为首次购买游客和重复购买游客。首次购买游客的主要特征是:诉求侧重于北京作为“首都”的主要特征,既对“古都文化”感兴趣,又对北京作为我国最为“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感兴趣,需求以代表性的历史名胜和现代化建筑为主;重复购买游客的主要特征是以往有过北京游的经历,对“古都文化”和“首都文化”都已经有较多了解,兴趣转移到更深层次,在旅游诉求方面,需要北京旅游市场进一步挖掘风景名胜、主办主题活动,这类需求以风景、度假和商务旅游并存,要求旅游产品能体现“新、美、奇”的特点。
第三类群体是北京市民及近省市游客,主要特征为在京工作或完全熟悉北京,旅游诉求更多以工作日之外调整生活节奏、放松心情为主,需求多是短期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主题公园旅游,对旅游产品更新有强烈要求。在这方面可赋予旅游产品更丰富的内容,通过文化活动延长其生命周期。
(四)创新营销理念并建立健全营销体系
从新型的网络营销手段方面来看,目前北京市旅游网络营销体系还不是很不健全。电子商务网站多数是由网络经营者创办,真正由旅游企业建立的极少,这就形成了旅游公司不了解网络,网络不熟悉旅游业务的现象,从而导致旅游网站的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因此,旅游业网络销售的关键之一是强化旅游信息的开发,提供全面、详细、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旅游信息的及时性也就是信息的现时性,房价、票价旅游节目等旅游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容易成为过时的信息,必须及时更新以确保其现时性,这方面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形成平台,方便企业提供营销信息。 在旅游营销策略的持续性问题上。北京积极借鉴悉尼奥运会的旅游宣传策略,在奥运准备期和奥运年阶段,制定了丰富细致的奥运营销策略,并且重视与媒体进行沟通和互动,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营销效果。但北京对后奥运阶段的营销策略并没有完整系统的营销方案,虽然有关方面表示要利用奥运会提供的历史发展契机,全面推进“‘走进北京,体验奥运’海外旅游市场营销计划”,开展以奥运旅游产品为核心、全方位展示北京奥运遗产资源的重点入境客源市场专项促销行动,促进旅游市场稳步增长。上述营销活动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是否能够发挥实际作用,还需细致的研究。这对北京在后奥运阶段的旅游业发展是不利的,由于北京在奥运年并没有获得旅游业的高速增长,因而后奥运阶段的旅游促销策略对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北京旅游的宣传营销任重而道远。要把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起来,把短期营销和长期营销结合起来,通过网络营销引领和改造传统营销,使现有的营销体系更加完善,从而有效地拓展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曹欢德.近期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研究述评.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26(2)
2.李燕,孙文,吴必虎.上海旅游购物市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硕士论文,1995
篇5
1.1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和山东省旅游政务网中的2001—2011年旅游统计公报和2001—2011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有关山东旅游业发展的文献资料,数据主要包括2001—2011年山东省国内旅游客流量和入境旅游客流量。
1.2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对一个给定的旅游区域来说,其市场分析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14]: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在市场分析预测中,市场占有率(αi)和市场增长率(βi)是两个核心变量。市场占有率反映某个分市场在总市场竞争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实力,用市场份额表示;市场增长率反映某个分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用当年较上年的增长率表示。从市场统计学观点来看,占有率(αi)及增长率(βi)是反映旅游市场竞争格局最直观、最简明的一对经济统计指标[6]。式中,市场占有率(αi)反映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占地位,市场增长率(βi)反映的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潜力,称为旅游市场竞争态[6]。利用市场竞争态模型,给定一对合适的划分标准(a,b),可将区域旅游市场划分为瘦狗市场、幼童市场、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四种市场类型(图1)。对a、b值的选择,有平均值法、坐标散点法和综合法三种方法。本文采用综合法,结合前两种方法,先计算平均值,再结合竞争态坐标图中的点Ωi(ai,bi)的分布特征,对平均值进行修正,以保证竞争态的划分既分布均衡,又科学合理,这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15]。
1.3市场竞争态转移模型市场竞争的动态分析是市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一市场的市场竞争态在时间序列上是变化的,这就是市场竞争态的转移。市场竞争态的自然转移模式遵循着“瘦狗市场幼童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的发展方向[16]。这种循环机制会在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发生相应的变化,区域旅游市场竞争态的发展趋势受到外部环境条件下多个条件的制约,表现出相对稳定型、持续增长型、跳跃增长型、周期波动型、稳定回落型5种动态转移模式[13]。
2山东省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的实证研究
在搜集2001—2011年山东省17市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PSS.20软件的制作山东省17市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竞争态分布散点图,并据此制作山东省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地区分布表(表1),清晰地反映出山东省各地市在不同年份的市场竞争态的时空格局。
2.1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及转移分析2001年的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所占比重较大。2007年普遍出现增长率回落,明星市场青岛和烟台稳定回落,进入“高占有率、低增长率”的金牛市场,淄博、枣庄、德州等幼童市场没有发展成为明星市场,而是出现衰退,回落到瘦狗市场,2011年地市之间差异明显,出现了四大市场均匀分布的格局,这与各地市的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等方面,以及各地旅游营销、旅游宣传、旅游产品的开发等诸多因素有关。在2001—2011年十年间山东省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图2),旅游市场行情整体形势发展较好,明星市场、金牛市场明显增加,反映了旅游市场逐渐趋向于成熟,山东省入境游客的分布逐渐了形成以胶东半岛和鲁西南为中心的两大集聚区,胶东半岛以威海、烟台和青岛,鲁西南以济宁和泰安等金牛市场为主,中部地区的竞争态势明显凹陷。烟台、青岛两市由2001年的明星市场发展为2007年的金牛市场,并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潍坊由2001年的瘦狗市场发展为2007年的幼童市场,到2011年则发展为明星市场,存在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菏泽、枣庄、德州等城市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的年度变化探究全省17个地市级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的转移特征及转移模式(表2),并分析其转移的原因,预测未来的走向。山东省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转移呈现出以下四种类型:①相对稳定型。相对稳定型转移表现在一段时间内该区域旅游经济具有相当量的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其波动幅度不足以使它在竞争群体中的位置发生大的跳跃或衰退,因此持续处于某一种市场。包括处于瘦狗市场的菏泽,菏泽市旅游资源丰度低,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处于落后型;处于幼童市场的东营和处于金牛市场的威海与济宁。②持续增长型。一是纵向增长,即市场份额稳定,增长率上升;二是先纵向增长,后横向增长。纵向增长转移主要有:瘦狗幼童,包括滨州、莱芜;金牛明星,包括省会城市济南,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并且重点发挥交通集散作用,吸引游客;先纵向增长后横向增长主要有:瘦狗幼童明星,包括潍坊,这一增长遵循着竞争态转移模型的基本规律,早期市场占有率低。随着对旅游业的投入增大,增长率逐步提高,达到幼童市场之后增长率保持稳定,所占市场份额持续扩大。③周期波动型。位于鲁西南地区的泰安、聊城、临沂,这3个市都表现出不太稳定的市场竞争态势,如聊城经历了幼童市场一瘦狗市场一幼童市场的起伏,但市场占有率没有明显的改善。④稳定回落型。主要表现为纵向指标的回落,即增长率减低,旅游经济从早期突破式发展到逐渐稳定,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增长率。一是幼童瘦狗,包括淄博、枣庄、德州。这些地区旅游资源条件较差,总体竞争力不强,旅游市场不断萎缩,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应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明星金牛,包括青岛、烟台。青岛市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度高,品位高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作用,青岛旅游竞争力省内最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都市旅游圈的旅游中心城市。这些城市早期市场占有率高,但是因客流量达到饱和,客流量增长率难以继续增大,逐渐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市场达到成熟和饱和。三是幼童明星金牛,如日照,但资源禀赋极佳,区位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基础强大,及时将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优势,进而转化为品牌优势,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快速增长的同时获得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之后理性地回落到一个稳定的比率。
2.2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及转移分析山东省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的发展态势积极(图3)。2011年青岛、烟台、济南、威海、日照均为金牛市场,五个城市都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市场成熟,城市知名度高,在旅游形象、旅游品牌宣传上获得较大的成功,作为我国首批开发的沿海城市,青岛、烟台可以享受许多优惠政策,两地富有的滨海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得到了良好发展。山东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省会济南依靠其独特的山脉和湖泊景色,以“一城山色半城湖”为口号吸引很多游客。青岛、烟台、日照、威海地区更是集中了全省半数以上的星级饭店。五市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优势,将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结合起来,联合开发经营,共同打造品牌,努力保持金牛市场的稳健发展势头。明星市场包括潍坊、淄博、泰安、临沂、济宁,泰安有“东岳”泰山,济宁有“三孔”、淄博以齐文化的发祥地对外宣传,潍坊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著名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则地处临沂;幼童市场包括德州、滨州、枣庄、聊城、菏泽、东营,促进区域旅游联合发展,发挥区域联动作用。这些地市的旅游经济尚未发展起来,与全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瘦狗市场包括莱芜一市,莱芜作为山东全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为落后的地市,地域面积狭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旅游接待能力差,发展速度缓慢。山东西部南部等众多旅游目的地对国内游客均存在较强的吸引力,济宁、泰安、日照、临沂等市处于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国内旅游市场整体形势较好,发展势头强劲。山东省国内旅游市场的类型也大致有相对稳定型、持续增长型、跳跃增长型、周期波动型和稳定回落型五类。但较之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的竞争态转移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①相对稳定型。包括处于瘦狗市场的莱芜,处于幼童市场的东营,处于明星市场的临沂,处于金牛市场的青岛、济南和威海。青岛市山东省的经济中心,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中心,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2011年济南市和青岛市旅游市场占有率之和占比21.43,是莱芜和东营两市市场占有率的6.3倍。②持续增长型。纵向增长主要有金牛明星,包括济宁、潍坊、泰安、淄博,市场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在保持较大市场份额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管理体制、服务等旅游创新,旅游产品级别得到大幅度增长,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处于“双高”状态,进入明星市场。济南凭借泉文化,潍坊重点宣传民俗文化;淄博近年来以齐文化为古城的旅游形象品牌,淄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发展齐文化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瘦狗幼童,包括枣庄、德州、菏泽。③跳跃增长型。瘦狗金牛:日照,早期国内旅游经济并不发达,国内知名度有限,处于瘦狗市场,但是资源禀赋极佳,区位条件优越,依靠良好的经济基础及时地把资源转化为产品,并创立良好的旅游品牌,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快速增长的同时获得很大的市场占有率。④周期波动型。与入境旅游市场相比,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态出现周期波动的地市较少的,主要包括滨州和聊城,经历了幼童瘦狗幼童的起伏。聊城是山东省六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应以大运河和水城的特色,吸引周边地区的游客,然而近年旅游业发展较为缓慢。⑤稳定回落型。明星金牛:烟台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市场增长率和占有率理性地回落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2.3山东省旅游目的地市场发展的总结分析结论如下:①全省旅游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旅游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逐年上升。②全省各旅游目的地市场发展空间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山东旅游目的地接待数量东多西少,青岛、威海、烟台、日照等地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产品质量、旅游管理水平都较山东内地高。由于山东省经济,整体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这种差距正在缩小。③山东省在在国内旅游市场的开发上明显优于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格局明显好于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上,明星市场增多,市场增长率节节攀升;入境旅游市场金牛市场增多,旅游市场趋于稳定发展。④山东沿海地区的客源以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为主,山东内陆地区的旅游客源主要以国内游客为主。沿海的青岛、威海、烟台、日照在入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均表现为金牛市场,内陆市场的聊城、临沂的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转移一直在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间呈周期性波动,莱芜和菏泽则稳定在瘦狗市场。
3结论与讨论
篇6
关键词:亲景度;竞争态;时空变化;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宁波市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8-05
作者简介:蔡碧凡(1979-),女,福建莆田人,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陶卓民(1963-),男,本文通讯作者,江苏苏州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济与市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101107/D010201;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D12YJ14。
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规模与质量直接影响旅游地旅游业的外向度,而外向度的提高是旅游地塑造国际化品牌形象,增加外汇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1]。在“优先发展国际旅游”的大背景下,入境旅游市场历来是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点[2]。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运用了市场占有率、增长率、转移-份额、市场竞争态和亲景度等多种指标对入境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在多重比较之后,有学者认为亲景度和竞争态这两个指标在评估旅游市场的过程中更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直观性[3]。
本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选取宁波15个主要入境客源国,包括日本、美国、韩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意大利、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运用亲景度和竞争态指标,探讨宁波2002-2011年入境国际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亲景度的国别差异和空间分析以及竞争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宁波入境国际旅游市场提出拓展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案例概况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3-2012年)、浙江旅游网的《浙江旅游概览》(2002-2011年)及《宁波统计年鉴》(2002―2011年)中的入境游客人数统计资料。研究的时间跨度是2002-2011年。在分析入境旅游市场特征时,将其分成2002-2006年和2007―2011年前后两个时段进行研究。
(二)案例概况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是东海之滨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宁波既属于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又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单位。宁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截止2010年年底,全市开放的景区(点)达82个,其中4A级景区15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1个,浙江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9个。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宁波旅游业综合实力有了大幅提升,入境旅游也迅速发展,近10年的入境旅游总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一直持续增长(见图1)。2011年,宁波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7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65 472万美元。
1.宁波入境旅游市场年际变化
由图1可知,近10年宁波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很快。2002―2011年入境旅游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旅游外汇收入也随着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2151%。期间,尽管经历了2003年的SARS事件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宁波入境旅游市场在2003年和2007-2009年增长较为缓慢,但影响相对较小。由此说明,宁波入境旅游市场较为稳定,旅游业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逐步增强,国际旅游市场发育也日趋成熟。
2.宁波入境旅游市场基本格局
宁波入境旅游市场主体分为两个部分:港澳台同胞和外国人。由2002-2011年宁波入境旅游接待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近10年来宁波入境旅游中的外国人占60%左右,港澳台同胞占40%左右,外国游客一直都是宁波入境旅游的主力军。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外国游客所占比例有所减少,从2008年的6306%的最高值下降到2010年的5663%,2011年虽有所回升,但并不明显,仅增长了006个百分点。
二、宁波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分析
(一)亲景度分析方法
亲景度是指到某地某客源国游客人数在某一旅游目的地的市场份额和该客源国游客人数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之比,反映了某一客源国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的偏好程度,有助于了解把握客源市场的结构特点、发展潜力及趋势动态,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有效地组织和开发旅游产品,并针对客源市场的动态变化,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促销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不断开拓和巩固海外客源市场。
1.亲景度综合分析
自2002年以来,宁波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是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由表1和图2可知,在2002-2011年期间,意大利每年的亲景度都大于2,在2003年达到最高点392后开始下降,并在2005年之后一直围绕3小幅波动且逐渐趋于稳定,是宁波入境旅游的强亲景市场。由图2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在2003年受SARS影响期间,意大利市场的亲景度不降反升,而到2009年却有所下降,说明意大利市场受自身经济影响较大。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印度、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市场亲景度在1-2之间,属于弱亲景市场,其中法国市场亲景度在2003年达到最高点224后逐年下降;英国则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11年超过法国,突破弱亲景市场和强亲景市场的分界线,到达目前的最高点204;日本作为宁波入境旅游最大的客源国,在这段期间内亲景度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宁波对日本市场的吸引力在逐渐降低;其余弱亲景市场亲景度波动不是太大且较为稳定。韩国、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5个国家的亲景度基本上都小于1,属于疏景客源国,其中俄罗斯的亲景度始终小于05,属于强疏景客源国,其余各国皆处于05-1之间,波动幅度不是太大并较为稳定。由此可见,宁波国际客源市场亲景度年际变化与黄山市、南京市等地存在的高位振荡、中位波动和低位平稳现象(张艳等,2007[1];包娟等,2010[4])有着明显的不同。
2.亲景度国别差异
结合表1和图2可以看出,宁波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最高的是意大利,达到了392(2003年),而最低是俄罗斯的011(2003年),最高和最低之间相差近36倍,但跟福建省150倍[5]、苏州437倍[6]、桂林1 985倍[7]、上海2 227倍[2]的情况相比较,宁波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并不大,当然这也与客源国选择的多寡有关。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俄罗斯作为我国的重要客源国,入境旅游人数一直处于我国的前3位,但对于宁波来说,亲景度却相当的低,说明宁波对俄罗斯市场的吸引力较低。尽管自2009年以来俄罗斯与宁波的经济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相应地来甬亲景度有所提升,但仍只有0.35。反观意大利,虽然来华人数比俄罗斯少,但是来甬人数却多于俄罗斯,近10年来其亲景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说明宁波对意大利市场的吸引力较大,在华的竞争力较强。
3.亲景度空间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国别亲景度的空间变化,本文将其分为2002-2006年和2007-2011年两个时间段,并以各时段的平均值来考察各国的亲景度空间变化,其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这两个期间内,同一类亲景市场中的空间位置并没有变化,但是这两个期间内的亲景度的平均值有所变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的市场亲景度在后期均有上升现象,韩国上升不是很明显,前期和后期只相差01;而意大利、日本、德国、法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亲景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表4,各类型市场竞争态的具体变化情况如下:
1.瘦狗市场由前期的4个上升到后期的5个。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始终为瘦狗市场,而英国和印度则由瘦狗市场发展成了幼童市场,后期中的法国、意大利、德国则衰退成瘦狗市场。德国和马来西亚后期离均线比较近,有望发展成为幼童市场。其中,德国虽然衰退,但是其占有率和增长率分别为225%和1596%,仍有机会反弹。因此,对于德国和马来西亚市场应好好培育发展,争取早日走出瘦狗市场。
2.幼童市场前期有8个,后期降为7个。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加拿大始终保持在幼童市场中,英国和印度则由瘦狗市场发展成为幼童市场,其中,英国的占有率和竞争态分别为222%和1873%,印度分别为142%和1608%,有一定的发展势头,发展前景良好;后期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增长率降低,衰退为瘦狗市场。
3.金牛市场和明星市场的基本格局在前后两个时期并没有变化,但是其增长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应该引起重视,适时开发新的需求,避免或者延迟市场的衰退;美国作为唯一的明星市场,有向金牛市场转化的趋势,一旦美国转化为金牛市场,那宁波的明星市场将呈现空白状态,因此,应加强对明星市场的培育。
四、亲景度和竞争态的相关性分析
综合表1、表2和表4可以看出,在2002-2011年期间,强亲景市场和弱亲景市场中只有2222%(2/9)属于金牛市场和明星市场,7778%(7/9)属于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而在弱疏景市场和强疏景市场中有8333%(5/6)属于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1667%(1/6)属于金牛市场。英国和印度在2002-2006年期间(前期)属于瘦狗市场,而在2007-2011年期间(后期)成长为幼童市场,然而在这两个期间内,英国的亲景度是上升的,印度的则呈现下降趋势。意大利一直是强亲景国,其亲景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却一直属于幼童市场或瘦狗市场。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景度大于1的客源市场大部分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亲景度小于1的客源市场大部分也都是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由此可见,宁波入境旅游市场的亲景度和竞争态的关联并不显著,这和刘春济(2007)[2]、金蓉与王雪平(2010)[8]、甘永萍(2010)[9]等对上海、甘肃、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分析结论一致,但和王力峰(2004)[7]、汪德根(2006)[6]在分析桂林、苏州入境旅游市场时的结论“亲景度的差异是导致客源市场竞争态差异的主要原因”不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亲景度在后期下降的同时,亦由幼童市场衰退为瘦狗市场。由此我们认为,宁波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亲景度对竞争态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关联并不显著。
此外,亲景度与竞争态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Co-Plot分析图加以展示。本文以亲景度、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为变量,采用Visual Co-Plot Version 55软件绘制了Co-Plot展示图(图6),该图疏离系数(Coefficient of Alienation)为0067,拟合系数(Average of Correlations)为093,表明该图像拟合程度高。在图6中,变量箭头之间的夹角可以反映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处于相同方向的箭头表明高的正相关,若两箭头形成180°表明两属性高的负相关,若两箭头成90°垂直表明其不相关。由图6可看出,亲景度与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基本不相关。这也是亲景度与竞争态存在联系但是二者相关性不显著的最直观的表达图式。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有60%(9/15)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属于亲景市场,说明宁波的吸引力比较大,仍有提升的空间;(2)宁波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格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在2002-2011年期间比较稳定,年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宁波的入境旅游市场大都集聚在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且幼童市场有向瘦狗市场转移的趋势,市场的增长率下降显著,表明宁波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迹象;(4)宁波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亲景度和竞争态虽有关联但并不显著。
(二)建议
第一,尽管日本和美国、韩国分别属于弱亲景市场和弱疏景市场,但是日本有较高的占有率,美国和韩国有较高的增长率,且美国的亲景度在后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加强对这3个国家的宣传与促销,诱发这些国家的赴甬旅游热情,在保持其占有率的同时提高其增长率。
第二,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6个国家整体上均属于亲景国,对宁波有较高的偏爱程度,但这6个市场仍然徘徊在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之间,增长率相对而言较高,因此对于这6个国家,应在提高增长率的同时设法提高其占有率。具体而言,针对欧美和澳大利亚游客偏爱历史古迹、人类遗址和文化圣地的特点,应打造宁波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多参加国内外大型知名旅游展览等活动,在境外树立优质的宁波整体城市形象。
第三,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这5个国家的亲景度较低,均为疏景市场,且均为幼童市场或接近幼童市场(马来西亚),市场增长率较高,因而对于这些市场应重点开发。针对俄罗斯市场,可通过开展国际会展、博览会等活动来促进与俄罗斯的贸易活动,提高宁波的知名度,从而提高亲景度和竞争态。
第四,新加坡属于弱疏景市场,不仅亲景度有下降的趋势,且一直属于瘦狗市场,其增长率和占有率均较低,因此对于该市场尚需进一步培育,通过一些特别活动或宣传手段以提高这一客源市场对宁波的亲景度,并改变其竞争态。
参考文献:
[1] 张艳,章锦河,王浩.黄山市入境国外旅游市场亲景度与竞争态分析[J].人文地理,2007,22(2):43-47.
[2] 刘春济,高静.基于亲景度与竞争态的上海入境旅游市场分析[J].人文地理,2007(3):73-77.
[3] 王美丽, 姜洪涛, 高倩.基于亲景度与竞争态的南京入境旅游市场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6(1):95-98.
[4] 包娟,崔峰.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与竞争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26-429.
[5] 缪琳烨,张启贤.基于亲景度和竞争态的福建省入境客源市场分析及对策[J].三明学院学报,2009, 26(2):222-228.
[6] 汪德根.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2):100-104.
[7] 王力峰.桂林国际客源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5):688-691.
[8] 金蓉,王雪平.基于亲景度和竞争态的甘肃省入境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24(4):190-194.
[9] 甘永萍.基于亲景度和竞争态的广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2):26-31.
篇7
关键词:甘肃旅游;精品;宣传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085-02
一、甘肃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分析
1.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甘肃旅游资源具有三大特色:一是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先秦文化和现代文明为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二是以独具特色的西部自然风光为特点的自然资源;三是以藏、回、裕固、保安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点的民族风情资源。
2.主要旅游线路(主要旅游产品)
由于受旅游资源分布状况的影响,全省旅游线路也主要分为东、南、西三线。其中西线: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旅游线;南线:兰州―临夏―甘南―陇南自然风光为特色;东线:兰州―定西―天水―平凉―庆阳旅游线是一条集中展现远古始祖文化、三国文化、道教圣地、农耕文化、陇原秀美风光的旅游线路。除此之外,还有环绕兰州市的假日短线旅游线,例如,兰州市区一日游;兰州―吐鲁沟两日游;兰州―兴隆山一日游等。
3.旅游交通现状
公路:形成了以省会兰州为中心,以国省道干线为主脉,县乡公路为支脉,连接全省城乡,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到2007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00 612.04公里,比1978年增长1.92倍。
铁路:兰州作为西北最大的铁路运输枢纽,每天发出或经过的列车百余次,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尤其是1990年9月12日和兰新铁路相接的北疆铁路铺轨道阿拉山口,由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港的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联邦、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等七国,初步测算运费比第一条亚欧大陆桥节省12%。该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穿越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六省区,将西北和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东北连接在一起,并可通过陇海-兰新-北疆线,走向中亚和欧洲。从而使古丝绸之路重振雄风,也为甘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航空:兰州中川机场经过改造扩建后,可以起降大型飞机,客运能力也大幅度提高。省内现有兰州、敦煌、嘉峪关等民用机场和天水、张掖、酒泉等军用机场,形成国内航线42条,通航城市达31个。
4.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已形成了以日本为主体的东亚市场,以台、港、澳、新加坡为主的东南亚市场,以德、法、英、意为主的欧洲市场,及以美、加为主的美洲市场框架。
由表2可知,“八五”和“九五”期间,主要市场在甘肃接待海外游客总量中的比重发生变化。比重上升的有台湾(8.59%),马来西亚(1.45%),美国(1.29%),德国(0.61%),韩国(0.5%)等;其他市场的比重多有下降,尤以日本(-15.43%),港澳(-3.2%),法国(-1.68%),意大利(-1.31%)下降较多。
5.旅游发展业绩
甘肃旅游业,已经从最初的1979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 485人,创汇41万美元,发展到2005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8.84万人次,创汇5 876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1 20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亿元,旅游业总收入63亿元。民航、公路、铁路、通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敦煌、嘉峪关、天水、兰州、张掖、武威6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产生;截至2009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3 393.74万人次,完成年度任务3 000万人次的113%,比2008年增长36.3%;实现旅游总收入192.7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60亿元的120%,比去年增长40.2%。“三年翻番计划”所确定的旅游接待人数已完成84.4%,超均衡进度18个百分点;旅游收入已完成83.3%,超均衡进度17个百分点。甘肃已经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旅游产业结构体系和产业经济规模。
二、甘肃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交通“瓶颈”仍旧突出
甘肃旅游资源丰富,但点多面广,热点相对集中,加之淡旺季过于明显,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压力,游客进不来、散不开、出不去,可进入性极差。整个游程的2/3以上时间耗费在路途上,着实让人感受到了“人在路途的滋味”。甘肃人外出旅游的人群中,有一小部分也是因为交通问题而临时取消旅游计划。
2.缺乏旅游信息指南,游客如同“盲人摸象”
游客异地观光,非常需要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吃住行等状况。如若游客很难准确及时地掌握上述情况,就容易造成旅游景点混乱局面。例如,在假日旺季的旅游景区用餐时,有的游客吃不上饭,而有的游客吃了好几顿饭。原因是有些热点旅游景区的游客人数严重超出其旅游容量。因此,不论是旅游者还是旅游企业都应该时刻注意假日旅游信息的变化。
3.旅游服务质量下降,但某些景区(点)“涨价”没商量
由于节假日出游态势呈“井喷”型,旅游人数急剧增长。旅行社团接待繁忙,各条线路几乎脱销。因此,有关旅游相关行业却一再涨价,交通费在涨,门票在涨,停车费在涨,甚至上公厕也涨了价。在目前工薪阶层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4.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专业知识差
旅游热后的一大特点就是投诉热。导游服务态度、服务水平、餐厅的饭菜质量、景点的住宿环境、旅行社的欺诈行为成为游客的投诉热点。“五一”,“十一”也不例外,有的旅行社为了经济利益不惜违背旅游合同的做法时有发生。导游专业知识较差,思想准备不足,有临时拉上场的导游出现。
5.旅游相关企业缺乏市场的研究
由于休闲时间拉长,全省各旅游城市及景点游客数量急剧膨胀,这属于需求数量扩张而非消费水平提高。某些景点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不优越,加之市场定位不准,光顾的游客很少,创新意识不强,不注重包装上市,总是以老面孔出现在游客面前,难以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促销重视不够,不重视利用媒体进行广泛的促销宣传工作,从而未能达到预期经济效益目标。
三、甘肃旅游发展的若干对策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北的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已成为海内外游客关注的热点。因此,为了实现甘肃建设旅游大省的宏伟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应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针对一些重点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差的问题,甘肃省应加强交通建设,更新交通工具,让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空间转移。修建和扩建民用及军用机场也进行扩建使其成为民军两用机场。进一步加快国道主干线的建设,对重要景点的支线公路加以改造和完善,尽量做到方便、快捷、进的来、出的去。省里已经确定,采取补助和贴息的办法,每年筹措5 000万元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景点的开发。
第二,建立旅游信息系统,提高旅游“导航”功能。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资讯服务的好坏是一个地区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志。如果能准确、快速、全面将旅游信息通过网络新闻媒体传递给旅行社和游客,就可使旅客减少旅游的盲目性,使旅游消费产生最佳的效果。因此,建立大型的旅游资讯及预报系统是树立政府主导性产业形成的关键之一。
第三,加强旅游企业及景区(点)对旅游市场研究,进行必要的市场细分,针对不同游客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案。旅游市场细分是根据旅游消费的地理、人口、心理、行为和购买力等因素,将整体市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消费群体,从而确定目标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的过程。细分市场的目的是占领目标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能否获利、利润率的高低是衡量市场细分的成败的主要指标。而甘肃若想做旅游大省,对旅游市场的研究是必需的,也是有远见的。成功的细分市场可带来滚滚不断的客源和利润。例如,河北省赞皇县嶂石岩风景区虽然以一日游的观光为主体,但不断细分出都市度假需求市场、学生修学考察市场等,经过数年努力,目前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占旅游者总数的10%,但人均消费额比观光客高3倍,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第四,针对陇南、甘南旅游资源丰富,但当地经济贫困的现状,应申请将这二地列为国家旅游扶贫开发区,以促进这两个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并使全省旅游均衡发展。
第五,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规范价格,服务行为,树立甘肃假日旅游市场新风尚。甘肃旅游的发展要靠一支强大的旅游队伍的支持,我们应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机制及旅游专业人才并建立定期的旅游岗位培训及合理的奖惩制度,发放服务意见表,以此提高甘肃旅游从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并且政府应对假日旅游市场中的价格进行分类管理,防止价格欺诈。
最后,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走旅游精品之路,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把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同开发保护文物资源,发展民族文化结合起来,突出民族特点,不断丰富敦煌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内涵。大力开发旅游商品,注重旅游娱乐活动的表演性、群众性、参与性相结合,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提高文化品味,把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宣传、销售作为建设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并密切注意游客市场需求的变化,努力提高甘肃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雷鸣.中国丝绸之路旅游文化集粹[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4] 徐菊凤.北京文化旅游:现状・难点・战略[J].人文地理,2003,(5).
篇8
关键词:行为需求;旅游分析;海淀区大西山;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F59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3-0072-04
大都市近郊游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得以迅速发展。如何从大都市复杂的旅游结构中筛选适合一日游要求,符合旅游者行为的产品成为关键。研究旅游者的行为和需求可以应用于帮助旅行社企业监控市场需求和旅游者行为的变化,评估旅游产品的优劣,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策略,更有效地设计和推销旅游产品[1,2,3]。本文以北京市民近郊游的行为与需求作依据,通过探讨大西山旅游开发的相关问题,为大城市近郊旅游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一、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北京海淀区大西山旅游区与皇家园林旅游区、稻香湖旅游区并称海淀三大旅游区,地处北京市“城市西北部重要的旅游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海淀北部新区,北起凤凰岭自然风景公园,南至寨口沟,并由此东延至百望山,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区域内共有已开发旅游景点6处,重点文保单位11处,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村1处,成规模的采摘园20余家以及数量众多的各种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是北京重要的城市生态涵养区之一,是环城游憩带的组成部分,被纳入“十一五”时期北京重点建设的35个旅游景区[4]。
(二)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大西山旅游区相关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市场调研,主要调研的方法有市场监测、随机抽样、入户调查等调查方法。
(1)对京郊游与大西山旅游市场进行的专题调查数据。整理了近三年来的市场研究成果数据,基本上以3个月为一周期,跟踪北京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
(2)访谈式调查,调查机构在凤凰岭、大觉寺、鹫峰、车耳营、徐各庄、七王坟、管家岭等7个点采取提问的方式随机访问了400名游客及社区居民,了解他们对大西山旅游资源、产品与服务的评价与建议。
(3)入户调查数据,通过访问海淀、朝阳等北京城区居民300户,获取相关数据。在曙光花园、远大园、大西山美墅馆、汉荣家园、清河小区、壹线国际、嘉和丽园7个小区入户调查300户家庭,数据来源于问卷统计。
二、分析结果与结论
(一)分析结果
近3年平均结果来看,大西山凤凰岭、大觉寺与鹫峰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43.8万人次,民俗旅游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占京郊旅游市场比重的2.3%。游客最满意的指标集中于先天性因素,最不满意的指标集中于旅游开发因素,需增强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大西山乡村旅游与怀柔、密云、昌平等周边地区相比,规模小,缺少品牌与龙头产品,处于竞争劣势。
1.游客最满意的指标集中于先天性因素
在大西山旅游调查问卷中,游客最满意的指标集中于先天性因素,它们分别是:优良的生态环境(提及率为30.8%)、自然与文化紧密结合的景区风光(提及率为22.1%)、古香道及宗教文化(提及率为17.6%)、清史文化(提及率为13.2%)、曹雪芹及红学(提及率为9.7%)、其他(提及率为6.6%,如景区与乡村结合紧密、旅游花费低等)(图1)。
2.游客最不满意的指标集中于旅游开发因素
在多次抽样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中,游客最不满意的指标是旅游接待(提及率为27.5%)、管理混乱(提及率为19.7%)、视觉环境缺乏美感(提及率为17.3%)、信息不畅(提及率为13.0%)、交通(提及率为11.0%)、景点品位与特色(提及率为9.0%)、其他(提及率为2.5%,如采摘单一、缺乏旅游商品等)。旅游接待差主要反映在硬件设施内部布局不合理、外观缺乏特色、接待服务质量缺陷、服务技能不娴熟等方面(图2)。
3.游客停留时间相对较短
一般来说,游客停留时间长短与旅游收入成正比。海淀大西山地区一日游比例高达90%,远高于怀柔、密云的40%(表1)。比全市平均值高出5个百分点,是北京一日游比例最高的地区,是典型的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这种区位特点对应了消费少、停留短等一般旅游者行为特征,使得海淀大西山地区旅游收入难以提高。海淀区大西山地区景区从停留时间的角度讲,具有郊区景观、市区公园的特征。
4.游客平均旅游花费相对较低
由于海淀区大西山地区一日游比例奇高和旅游产品线问题,游客在大西山地区的平均花费以200元以下为主,低于全市平均值,比怀柔和密云景区的游客花费相差大。
5.公共交通使用率相对较高
游客去大西山景区乘坐公交车的比例最高,而自驾车的比例远低去怀柔、密云的游客。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大西山景区郊区景观、市区公园的特征。
6.以“2030”与“6070”人群为主体
调查结果显示,去怀柔、昌平和密云的游客40岁以下游客的比例明显高于平均值,而海淀大西山地区的游客55岁以上的明显高于平均值。考虑到大西山地区一日游比例达到90%,大西山地区成为部分老年人及退休人员日常健身、休闲的公园。
7.以全职的上班族为主体
全职的上班族占总体市场的比重为36.3%。在工作状况是全职的工作人群中,昌平、怀柔地区均高于平均值,在海淀地区游客中,退休及没有工作者的比例是平均值的二倍。
9.处于京郊游目的地选择排名的末位
以客流量计算,怀柔、昌平、密云等拥有山区旅游资源区县是京郊游目的地的首选,而同样拥有山区资源的海淀区位于第十一位,在整个京郊游市场中处末位。
10.还未形成品牌影响力
北京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外地来京游客而言,传统景点如故宫、长城是首选旅游景点,而北京游客首选是密云、怀柔景区。同时新景区如世界公园、欢乐谷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海淀大西山地区品牌知名度非常弱小,调查中,提及率非常低,形象趋于碎片化。
(二)结论
(1)大西山旅游市场定位应以京郊一日游为主;
(2)现状定位为中低端大众市场;
(3)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是游客对大西山旅游的基本认知,是核心竞争力;
(4)游客呼吁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增开公交线路;
(5)家庭、学生结伴、中小企业团体等有可能成为主要旅游形式;
(6)餐饮在旅游消费中所占比重大,将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
(7)休闲放松和登山健身已经逐步成为最旺盛的旅游需求;
(8)北京已经形成一个中高档的休闲市场;
(9)大西山在京郊游中排位靠后,缺乏知名度;
(10)香山、颐和园等的客流过饱和可能分流;
(11)游客对大西山最满意的集中于先天性因素,尤其是本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12)游客对大西山最不满意的集中于开发性因素,主要是缺乏科学规划的盲目开发,人为地对景观进行破坏;原始粗放的经营模式,造成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都较低。
三、基于消费行为和需求的大西山旅游产品开发
在确定旅游市场时,要从大众性旅游需求出发,满足旅游者需要。在市场定位前,需要利用营销学理论对市场进行细分。市场细分是以消费者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将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群划分成若干个子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从消费者需求差异性出发,寻找具有共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组成一个细分市场。不同细分市场之间的需求差别比较明显,而在每个细分市场内部,需求基本倾向一致。通过市场细分,企业或组织能够向目标市场提供独特的产品、服务及其相关的营销组合,从而使顾客需求得到更为有效的满足,有利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而旅游市场细分对于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实现战略目标和目的具有重要意义[5,6]。旅游市场细分可以通过地理因素(包括客源国、自然环境、空间距离等)、人口统计(年龄、性别、收入等)、心理因素(出游动机、生活方式、利益追求等)、行为因素(旅游时机、旅游方式、行为特征)等方式。对于大西山旅游区利用者行为导向型的旅游资源而言,通过行为因素进行市场细分研究更有目的性[7,8]。
通过对大西山旅游区游客需求和行为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本区是以北京居民周末登山健身、观光采摘、文化探访等为主体,以节庆活动、科考、养生保健、短期度假等为补充,通过差异化和联动发展,分享景区客流,通过特色消费项目和业态创新,培育中高端市场,形成立体的多层次市场结构。重点打造乡村旅游、文化休闲、生态旅游三个核心产品。
(一)乡村旅游
立足大西山的农业产业优势和发展基础,促进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的规范提升,培育市民农园、教育农园、都市农庄等专项产品;积极推出采摘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乡村主题餐饮、购物、菜地果园认养、田园劳作等深度体验活动,打造高品位、高参与性的乡村旅游产品。
(二)文化休闲
依托大西山丰富的皇家文化、文人文化,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开展文学访古、遗迹探访、禅茶品评等活动;开发森林酒吧、树屋酒店等个性休闲项目;充分利用中关村高科技和教育资源,积极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在本区发展,举办游戏软件、国学教育等主题活动,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产品。北京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阶层的细化和旅游需求多样化明显加强,在同质化的旅游地基础上开发出具有满足高层次、宽覆盖面的文化旅游产品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依托大西山区位优势,建设类似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的大型电影拍摄基地等具有明显都市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可以更好地树立大西山人文旅游的品牌[9]。
(三)生态旅游
利用大西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古树名木、森林景观、地质景观、野生动物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大科研和科普投入,加强生态涵养;提升植物温室、花卉大棚等设施的旅游接待水平,开发具有参与性和科普性的旅游活动,适当发展大地艺术,打造具有独特性卖点的生态旅游产品。
四、结语
(1)大西山旅游区是城市近郊游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以自驾车为主的一日游,游客行为和需求主要集中在特色的休闲活动、餐饮等方面,花费构成比较单一,对生态环境优、基础设施全、休闲活动好的旅游目的地认知度高。需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旅游设施的改造和完善,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系统,是大西山旅游区发展的有效方式。
(2)大西山旅游发展以满足北京市民休闲登山、观光采摘、文化探访等为主体,总体定位是最便捷的生态休闲胜地。重点打造乡村旅游、文化休闲、生态旅游三个核心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节庆、会议培训、科教旅游、宗教旅游四个辅助旅游产品。对旅游景观系统进行提升和完善,促进大西山旅游的发展。
(3)大西山旅游区的核心竞争力是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自然基质上营造与自然环境协调、对生态环境有利的新景观,提升本区生态资源的品质,是保持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4)大城市近郊区旅游发展的主体市场一般是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市场开发应注重对城市居民需求与行为特征的研究,依托核心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产品,树立旅游品牌,扩大市场份额。
(5)优良的旅游景观系统是旅游发展的基本要求,针对大西山旅游区丰富的生态和人文景观,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和有效保护利用,构建优美、自然、和谐、文化氛围浓郁的景观系统,可以有效推动大西山旅游区的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MZ029)资助。
参考文献:
[1] 范业正.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始终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5,(03):10-11.
[2] 税伟,张启春,王山河,张林英.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27-30.
[3] 刘纯.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兵,罗振鹏,郝四平.对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6,(10):63-69.
[5] 王莹.旅游区服务产品特性分析及管理策略[J].旅游学刊,2002,(04):35-39.
[6] 张伟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7] Tianyu Ying, Yongguang Zhou. Community, governments and external capitals in China’s rural cultural tour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adjacent villages. Tourism Management,2007,(28):96-107.
[8] Barnwell B, Lane B. 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M].UK: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 1994.
[9] 赵毓秀,于汉生.海淀景物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李磊(197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旅游方面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篇9
关键词:ECFA 台湾 文化旅游 产业 趋势
一、文化旅游产业的涵义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本文中的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主要是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综合起来,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指通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从而形成的增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行业。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二、台湾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1、台湾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台湾的旅游业是从1956年起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半个世纪以来,依次经历了外国人来台观光、民众出岛观光和民众岛内观光三个重点发展阶段,现已实现入境旅游(“境”特指关境,下同)、出境旅游和岛内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1979年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出境观光,并于1980年开放台湾人民赴大陆观光,当地旅行社迅速成长起来,数量激增,业务经营范围更加扩大。20世纪70年代末,苗栗县大湖草莓园的开辟,开启了旅游业和农业产业相结合的新模式,农业观光区已成为台湾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旅游业新的发展方向,台湾日渐重视将旅游业同文化、体育、农业等多种行业结合,多方位全面发展。台湾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转折点是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当局首次把旅游业列入九项“施政重点”,标志着文化旅游业被正式认定为一项产业,正式提出产业东移政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产业东移政策的核心,成为开发台湾东部的重要产业。
进入21世纪,台湾实施“21世纪发展观光新战略”,力图打造“观光之岛”,争取一跃成为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于2001年通过“旅游业发展方案”,次年出台的“六年‘国家’发展计划”,将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台湾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希望能使入岛游的游客数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旅行社成为岛内旅游市场重要的新兴力量。2007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2006~2008年赴台游客增长缓慢。2008年末开始的金融海啸加上2009年初H1N1流感疫情重创台湾旅行社,直至2008年7月,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全面开放中国观光客赴台旅游始见成效,2009年,游客总数迅速提升,激增了14.30。至2010年11月实现当年大陆赴台人数突破百万。
2、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
(1)自然景观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全岛森林覆盖率58.53,其中62维持自然状态。台湾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与潜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自然旅游资源最为突出,
(2)人文资源荟萃。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文化呈现多元性,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都在这里交融,使这里的人文面貌充满融合的创意与奇趣,凸显其独特的魅力。
(3)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台湾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较为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如推行“生态保育、环境永续”理念,制定并实施了“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引导旅游业界推广生态旅游,建立观光资源退场与养息机制、观光环境监测机制等,收到较好的效果。
(4)台湾当局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丰富,注重规划和宣传。2003年以来,台湾观光管理部门,注重规划,打造友善、人性化的观光旅游环境,“以顾客导向为思维、套装旅游为模式、目标管理为方法”全方位推动各项基础设施、软件服务、旅游网络、国际宣传以及旅游产品配套包装。
(5)受政治因素影响大,文化旅游产业长期逆差。一方面,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北部和南部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中部次之,东部较慢。另一方面,国际旅游业远较岛内旅游业发展的快,国际旅游业中出岛旅游业远较入岛旅游接待业发展得快。
(6)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成本问题。台湾文化旅游企业的设备经营及人事成本过高,降低了业者对产业的投资意愿。
(7)日本大地震及核辐射危机的冲击。2011年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危机,对台湾文化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三、ECFA的签订给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带来的机遇
1、ECFA的签订,为台湾文化旅游产业注入新的生机。ECFA生效后,为两岸人民带来更多实惠,通过深化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直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有效推动当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居民经济收入。还能有效化解两岸民众因长期隔阂造成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促进相互了解、融合。
(1)推动两岸文化旅游货物贸易自由化方面。ECFA推进两岸货物贸易自由化,两岸将相互减免关税进口对方生产的产品。因此文化旅游产品相应地也能实现贸易自由化。
(2)推动文化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ECFA推进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将互相开放、放宽对方服务业进入的领域,并降低进入门槛。服务业是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部分,服务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因此ECFA能够很好地推进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台湾服务业进入大陆市场、大陆服务业布局台湾市场提供机会与条件。
(3)推动两岸文化旅游投资自由化方面。ECFA推进两岸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两岸将逐步减少双方互相投资的限制,并建立投资保障机制,提高投资相关规定的透明度,促进投资便利化。这将有力地刺激两岸空闲资本投资对方的优势文化旅游产业,使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从而逐步一体化。
2、距离台湾最近的福建,将成为台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最好的合作伙伴。
(1)文化优势。福建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台湾闽南人与客家人的祖籍地多在福建,福建各县市在台湾也有众多的亲友,具备祖籍地文化优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闽台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近,血缘相亲。台湾的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自然文化等一脉相承。台湾的语言主要来自福建。台湾的民情风俗与福建极为相似。台湾的民间信仰多数是从福建直接传入,与移民东渡及民间信仰传播相伴随的是福建的戏曲艺术的传入。台湾教育深受福建影响,清代台湾的各级教职几乎都是来自福建。
(2)地理优势。福建省是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大陆省份,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一水之隔,交通便捷,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以实现运输成本以及相关的交易成本可以最小化,旅游产品能够快速流通,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3)经济优势。台湾与福建的文化旅游产业各具比较优势,互补性明显。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早,具有相对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福建的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广大的客源市场。如果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距太大,福建省的基础条件太差,较为发达的台湾地区与相对落后的福建地区对接的积极性就不高。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迅速,条件不断改善。经济发展使得居民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文化水平提高,对文化消费产生的积极影响,文化消费在总量上有望较快增长,质量上有可能较大提高。
(4)政策优势。福建是大陆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有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及全省、沿海突出部数十个台轮停泊点与台胞接待站、对台试点货物直航口岸等,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小三通”、“大三通”的实现,闽台“两门、两马”之间率先签订地方交流协议,2008年7月,大陆正式全面开放居民赴台旅游,打开两岸同胞互访之大门。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对台湾文化旅游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闽台文化旅游产业对接奠定了基础。《福建省对台湾地区旅游外汇管理暂行办法》、福建与台湾先后签订两山两水景区对接合作、《海峡旅游区域协作备忘录》、《共同打造“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合作协议》、《闽台旅游品质保障合作协议》等开始实施,构建了良好的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机制。此外,福建旅游业界与相关部门已累积正确处理涉台旅游突发性事件及化解危机的丰富经验。
四、ECFA签订后台湾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ECFA首先是建立架构,再充实其中的内容。虽然ECFA已经签署并生效,但全面落实还有个较长的过程。ECFA的后续协商将逐步推进,什么可以做,必须深入地探讨。台湾文化旅游产业也面临着新挑战,如旅游接待能力、游客入台手续简化、深度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质量投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这些问题需要两岸联手合作,共同推进。
1、台湾应加快制定更加开放的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台湾当局应减少政治因素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开放政策,简化入台审查程序,积极筹划开放大陆游客自由行。台湾已向大陆提出开放陆客自由行每日上限500人,停留时间15天的要求。此提案若获大陆同意,将使得大陆每日来台观光人数总额升至4,500人。在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将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定于2011年6月28日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厦门。两岸双方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旅游,具体实施时间及相关安排,两岸双方将再行商定。
2、台湾应完善文化旅游产业的安全预警防范机制。随着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要尽快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台湾旅游部门要与大陆加强沟通,密切与旅行社、景区的联系,实现信息互动。建立信息收集、预警评估机制,为游客提供必要的安全警示。应依托旅游部门开展旅游安全警示教育及安全知识培训,增强游客安全自我防护意识。除了为游客购买合适的保险之外,还应进一步规范旅行社的发展行为。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旅行社行业整顿力度,规范行业行为,一旦因旅行社的原因给游客造成损失,游客有权向相关部门投诉和提出赔偿。
3、台湾应尽快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接待和服务能力。随着两岸旅游合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会选择入台旅游,入台游人数激增。由于台湾人多地少,文化旅游市场的接待能力相对有限。因此台湾要加强与大陆的信息沟通,共同协商解决文化旅游市场的接待和服务问题,推进入岛手续便利化等,分散游客。台湾还要进行文化旅游市场的开拓、营销,逐步有序扩大入台湾旅游市场。
4、台湾应进一步开发深度文化旅游项目。自台湾开放大陆游客入台观光以来,大批大陆游客进入宝岛旅游,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后,大陆游客更加渴望多元化、个性化的深度旅游。在两岸互设旅游办事处后,台湾要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研究,倡导、推动深度文化旅游产品发展,实现文化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发展。如结合地方土特产、工艺品、美食小吃、休闲购物等,开展专项营销,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体验。培育度假旅游、体验式旅游和各类主题旅游活动项目,增加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吸引力等。
5、台湾应加强与福建文化旅游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台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应充分发挥优势,抓住闽台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的机遇。闽台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目前实施条件较为成熟,不论对于福建还是对于台湾,都是互利双赢的,不仅能使区域景区有机衔接,还能促进文化旅游企业的跨区域发展与旅游企业管理的合作,促进闽台两地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旅游集合体的发展,促进闽台成为一体的经济文化圈,还能借此为执政当局营造两岸进一步交流与互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文化与旅游结合 福建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福建日报》2010-9-14;
(2)吴声怡、郑淼茜,《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3)《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
(4)陈萍,《台湾旅游业发展透视》,《海峡科技与产业》2007年02期;
(5)路透社2011年 3月18日《台湾观光业焦点》,cn.省略/article/companyNews/idCNnCT037122620110318;
(6)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旅游经济》,1997年第2期;
篇1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旅游已成为老人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这种旅游需求越来越大并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且特别强调旅游的方便、安全、经济、实惠。老年人群通过书籍、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了国内外各地的历史、地理、文化,对其心向往之。但是,面对广阔而丰富的旅游供给市场老年人不知该如何选择?面对旅行社组团不接待60岁或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年龄限制而百般无奈。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年人群实现自己出游的愿望?怎样保障老年人出游的安全、便捷、实惠?是老龄化社会旅游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针对湖北省暨武汉市老年休闲旅游需求市场研究开发老年畅行无忧信息系统。
一、畅行无忧信息系统项目背景
(一)现有系统及其使用状况
我国现在已有“一键通”、“老年证”、“医保卡”、“旅游年卡”、“一卡通老年优待证”等系统。武汉市在2013年10月底以前为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建制镇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一键通”终端,但试点“一键通”的门槛较高,8万老人不愿要此服务;“一卡通武汉老年优待证”的新版老年证已发放近30万张,广大老年人是满意的;医保卡使用次数较多,但仍不能满足多种需求,老年人使用效果较差;武汉市旅游年卡办理的老年人比较少,使用情况不太乐观。
(二)存在的问题
上述系统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一键通”每个月需要收取平台服务费,门槛较高,多数老年人不愿使用;“医保卡”设置了初始密码,需要老年人自行修改,而大多数老年人没有修改密码,容易被盗骗医保金;“旅游年卡”在五一、十一期间不能使用,仅包含签约景区的首道门票,不含景区内小门票及讲解、导游、索道、景区内交通和其他收费项目,办理费用较高且适用范围不全面;“一卡通武汉老年优待证”的年审换证分为年审和换证两个阶段,采取“按月年审,下月换证”的方式进行,方式繁琐出现换证空窗期,导致该时间段内老年人无证可用,加重了老年人负担。
二、畅行无忧信息系统项目目标
集合现有的“一键通”、“老年证”、“医保卡”、“武汉市旅游年卡”、“一卡通武汉老年优待证”系统并添加管理,建立老年旅游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集“吃、住、行、游、购、娱、医”于一体,用信息化、科技化开发老年旅游市场。
(一)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旅游区域,能更高效地解决传统旅游业对老年旅游出行的限制,为老年人群提供应对措施。如针对身体状况安排旅游线路、安排住宿及导游服务、给予合理的出行建议等等。
(二)将互联网与各种老年信息系统相结合,开发研究“老年畅行无忧信息系统”。互联网是一种比较廉价而使用广泛的技术,也是现代旅游业为老年人群提供特殊服务的基础。
(三)促进电子商务技术在老年旅游市场的应用。目前处于探讨阶段的老年人旅游电子商务还没有真正进入行业应用,本项目提出“基于全国老年畅行无忧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及其在旅游服务中的应用价值这一研究课题,为老年人群旅游出行服务。
三、畅行无忧信息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本系统开发的总目标是实现老年畅行无忧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实现对老年人出行的安全关爱管理。本系统通过信息收集、需求分析、技术开发、统计分析、客服分析五大模块,为旅行社、旅游景区及老年旅游人群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一)设计开发老年人畅行无忧信息系统。老年人出行时,选择组团游,旅行社可以使用系统读卡,得到老年人的基本状况和出游信息,为老年人安排合理线路,并给予相关优惠和贴心服务。
(二)在旅行社、旅游景点、老年社区安装老年畅行无忧信息系统,实现电脑互联。
(三)由武汉市政府机构、老年机构、旅游机构联合发行“老年畅行无忧电子信息卡”。该卡可植入手机使用,并进行GPS定位,以便及时解决老人的需求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救助,一卡多用,方便老年人携带和使用。
(四)开发系统配套的APP应用终端,实现老年旅游智能化。
(五)社会各方面协调合作,为老年人提供优惠,例如:免违约金、送意外险;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开辟专用车、配备专业医疗人员、安排贴心舒适的住宿等等。
四、畅行无忧信息系统实施步骤
(一)市场调研,对老年人群和旅行社的需求及信息进行搜集调研。
(二)整合现有的四大系统,构建畅行无忧系统。
(三)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宏观环境是从政府出台的政策及支持度进行分析,找准整体市场环境走向;微观环境是详细分析旅游局、旅行社、银行、机场、酒店、通信网络公司(移动、联通、电信)的营销方式,并设计出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