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启蒙教育 生物比较法教学 竞争意识
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新世纪,人们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当前的初中生物教育,就正是启蒙和培养学生适应意识的关键时期。我在近几年的生物教学中,觉得比较法教学在生物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总结了以下的教学实践:
一、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
为了让我们的初中学生在未来21世纪的大风大浪中有所作为,就应该从现在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当前的素质教育,就正是启蒙和培养他们适应现代意识的最佳时期。
1.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生命科学中,这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中,却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在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却屡见不鲜,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情境。
2.利用一系列生物学实例启蒙学生的整体思想
生物学科中体现整体思想的科学实例是很多的。例如:一个细胞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细胞有细胞整体层次上的结构和功能,又有各组成部分及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彼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个生物体也可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种群、一个群落、一个生态系统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
3.渗透适应意识的启蒙教育
整体观念实质是一种系统观念。人们在考察某一事物时,要从整体(大系统)出发,注意在整体综合的控制下进行局部分析,从整体到部分,从大系统到子系统。然后通过局部的逐级综合达到总体综合,又从部分回到整体,这种宏观和微观的综合,从整体和部分的不同层次上,从整体及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彼此联系上,去考察事物的观念可理解为整体观念。启蒙和培养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观念去考察事物,很有必要。
二、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探索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像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5.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即比较是一切逻辑思维的方法。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总之,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这几年来,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同时教学中,也用比较法教学,取得可喜的效果。我摸索了以上几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能与同行多多交流。
参考文献
[1]万云英等.当代国外教学流派.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
篇2
1、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的很多章节都渗透了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课标中的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涉及较多。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为例,“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主要有3点:①肺泡数量多,表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如何让学生自己分析推理出这三个特点呢?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表1)。
在教师有针对性的问题串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肺泡的功能顺利推理出肺泡应具有的结构特点。实践证明,经过思考的事实性知识比教师直接讲述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学生记忆得也更牢固。在根据肺的功能推测其结构特征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们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主要体现在课标的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主题中,初一和初二的生物学教材提供了较多的动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实例说明其与生活环境的适应。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为例,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知识多、散,不利于学生记忆,用“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可以建立起这些貌似零散的生物学事实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生物学观点。通过生活经验和课堂观察,学生了解到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深层,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围绕“为什么蚯蚓能够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深层中生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使学生在思考核心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蚯蚓的食性(以土壤中植物的枯叶、朽根及其他有机物为食)、运动方式(在土壤中蠕动的结构基础是肌肉、刚毛和环状体节)、呼吸方式(湿润的土壤能够保持其体壁湿润,利于其进行体壁呼吸)、维持体温的方式(蚯蚓是变温动物,只有在土壤深层才能使其体温相对稳定)等事实性知识,认识到蚯蚓因为具备上述结构或生理功能,才能够在地下穴居,确立了“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进化的观点
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这种亲族关系的基础就是进化。进化是统一生物学的主题,而非仅仅体现在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某一章节。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中,通过资料分析了解了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的问题:“为什么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存的环境如此适应?”或以某个学生们熟悉的动植物(如长颈鹿)为例让学生们分析推理,设计问题如下:
①长颈鹿的颈在远古时代并不像现在这么长,为什么长颈鹿现在的脖子这么长?
②古代鹿的脖子短只能吃到低矮处的植物,如果低矮处的植物吃光了怎么办?
③鹿群中颈稍长的个体与颈短的个体相比,哪个更易存活?
④经过多代之后,鹿群的颈长可能发生什么变化?经过教师问题串的引导,学生们一步步分析推理出长颈鹿长颈形成的原因,不仅认同了现今的动植物具有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都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也尽早纠正了某些人“用进废退”的错误观点。
篇3
一、遵循初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原则
遵循初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原则是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教师有必要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以此达到翻转课堂教学目标。将翻转课堂教学原则具体划分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师生互动性原则、主导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初中生的作用和价值,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计划。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传统的传授者。教师的影响被减弱,而学生的地位逐渐被凸显出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在翻转课堂中自身的作用,在学生知识内化阶段给予指导帮助,从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制定计划。例如,教师在讲授《细胞的结构》《细胞的生活》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制定教案,并抓住初中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细胞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性原则强调教师应该在翻转课堂中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教师需要摆脱传统“提问等同于交流”“交流的效果取决于交流的频率”等错误思想,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弱化指传授者的身份,在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感情,实现构建翻转课堂的目的。主导性原则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虽然翻转课堂强调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但并不是使信息技术完全取代教师。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但是往往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较为低下,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授之以渔”,多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初中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合理设计初中生物翻转课堂实施的内容
初中生物翻转课堂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知识获取以及课堂知识内化两个环节。在此,教师需要深入课本内容,明确初中生物教学目标,从初中生的角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最后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弥补不足,提高效率与学习、教学质量。初中生物翻转课堂比较重视学生以及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过程,并不过于强调学生成绩或学习效果。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目标的确定可参考学生给予的反馈,也可参考生物翻转课堂的教学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为学生划清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将难点逐一击破。从初中生的角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主要是指生物教师应该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就初中生而言,他们的阅历还不丰富,对一些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往往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不具有耐力和韧力,一部分初中生只有三分钟热度。初中生的这种普遍性格特点就表明一部分的初中生对翻转课堂一开始会抱有热情,但是过后会逐渐丧失兴趣。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要分析学习者特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学习机会,让学生可以摆脱空间与时间的限制,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学习信息。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网络平台,让学生借助网络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在班级展示,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果进行简要评价。
三、在翻转课堂中渗透游戏化学习理念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递进式;生命教育
要实现生命教育主要的决定学科是在初中生物课上得到实施,因为生物学科教育是具有“生命”的、赋予情感态度的教育信息,所以在初中生物课中发展递进式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实施不仅在初中生命教学活动中实现了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且这种教学模式的融合也建立起完整的、新时期的教学系统。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生命教育是现代化发展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它主要是发挥人性化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生命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目前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中,初中生物课堂对生命教育的模式比较多,很多教师也已经认识到生命教育在学科中给学生带来的积极意义,所以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将课本的知识与“生命”的意义相连接,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不仅了解了主要的课堂目的、教学方式、从亲身的体验中也认识到生命教育在实施中的重要作用。但生命教育的开展是一个比较长期的系统建设,我国的发展起步比较晚,所以社会与学校就要积极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具体的实践方法保证生命教育的正确实施。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索
1.关注教学内容中的生命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生命教学期间,首先,要根据教学中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将教学中的主要学科内容与生命教育相连接,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产生一种亲切感;最后,达到课堂教学的新形式。在初中生物内容中,从小的细胞分子到大的森林宇宙、从人类的生活到生物的生活、从人类的生长到植物的生长都赋予了生命的重要信息,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了解到整个世界奇妙的生命。在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兴趣,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图片和视频模式使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生命教育给学生带来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学习“生物圈”的认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链接,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大自然中所存在的强大生命,根据生物中不断循环的系统让学生自己思考,使他们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产生新的生命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从而体现出正确的价值观。
2.设计教学内容中的生命内涵
要增强初中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生命教育所带来的巨大能力,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就要进行正确的优化方式。因为完整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实践与知识的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懂得真正的生命意义。例如,在初中生物学科中学习“植物的种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是针对课本知识或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观看,而是根据课本的实际需要带学生走到室外进行学习,可以在适当的季节让学生种下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经过自己每天对它的照顾和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感受中了解生命带来的感受。这样学生会因植物的枯死而伤心,会因植物的茂盛而兴奋,这种生命的感悟过程最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3.举办教学讲座中的学生感悟
初中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是对课本知识的了解,所产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窄,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对知识的更多了解,学校或教师应定期举办生命教育的教学讲座,使学生能通过对知识的了解增加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在建立的教学讲座过程中,教师要以积极、主动的方式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实际学习中增强兴趣,能更愿意参加活动的建设。但初中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当讲座讲到一定程度,学生也会产生一些情感因素,所以在结束讲座后,教师就要进行生命教育的正确引导,从而保证学生对生命观的正确理解。例如,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拒绝”这一课题,为了使学生能增强对的理解和生命的正确认识,学校可以聘请有关的专家和学者到校园中进行演讲,增加方面的知识,将一些青少年在中的案例进行普及,将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危害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思想上发挥自觉性,正确认识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根据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现递进式教育的探讨和分析,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将递进式的生命教育发挥合理运用,使学生能通过生命教育的学习过程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养成在生活与学习中爱护自己的生命、爱护他人生命的习惯,使自己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米娜.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教学思路 创新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初中生物课程的地位总是不及传统的语文、数学,再加之一些学校硬件条件的制约,导致生物课程在很多初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兴趣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1 推进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思路
开放式教学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下的,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培养出会学习,善合作,能生存,求发展的一代新人。开放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它的形成与建立既体现时展的需要,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放式教学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方式提出来的。在教学中建立开放的系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兴趣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根据教学条件、环境、情景等变化实施教学。增加教学的自由性、选择性和灵活性,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在实验教学中,以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这就是开放式实验教学。这样的实验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探索的自由度,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实验教学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2 逐步实现分层教学,注重学生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对未知进行探索,从而真正进入主动思维状态,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获得良好教学效果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例如,学习“性状”这一段内容时,可以这样来设计: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在了解性状的定义的基础上,记住性状的概念,而对于相对性状的概念,只要求记忆,并能在给出的例子中找出相对性状即可;要求中等层次的学生,不仅做到以上要求,还要自己能举例说明相对性状的概念;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还要从基因控制性状这一方面全面的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虽然全班学生素质层次不相同,但实行这样的教学目标分层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一同发展。
3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初中生物教师应树立新素质教育理念,只有在新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要将传统标准型教育观改变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现在初中升学没有生物会考,生物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了压力,这是真正做到了“减负”。因此我们中有一部分老师认为生物学的教学遇到了很多尴尬,其实这正是由于这部分初中生物教师没有树立新素质教育理念,逐步学会自主学习成为现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大方向。例如:教师完全可以在生物学的第一堂课程中搜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生物学问题,将搜集到的问题整理,并且穿插到整个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去,在每一节生物课上解决学生的一到两个问题,这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很好的体现教育为学生服务,教育满足学生需求的思想。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教师不再仅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成为了现在初中生物教育的一个主要部分。
4 多媒体有利于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这一点也更加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可以预设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者是填空,可以让学生从这些引导性问题,自己总结出定义或者概念。又如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少不了对比、假设及通过假设进行实验得出一些实验结论,教师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可以有意的制作一些用于对比表格、思维表图,让学生从学会观察并分析表格,并在分析对比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5 挑战困难,锻炼学生的创新人格。
篇6
关键词: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初中生物课程;作用分析
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对于课程的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大教师立足于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力为主导方向,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处理与充分利用,对于提升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效果与个人技能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意义
第一,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外实践活动相对于课堂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印证生物理论的正确性,让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对生物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与直观感受。与此同时,课外活动的探究性与学生的好奇心具有高度的匹配性,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保持长时间的关注度,避免课程教学中抽象的理论性,以实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学习技能的终极教学目的。
第二,生物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拓展教学空间。传统的生物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抽象的理论教学以及教师的课程讲解为主导,学生在单一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生物规律,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第三,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实践活动相对于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自我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突破了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的僵化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更为直观的作用。
二、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操作方式
第一,校园生物园地的课外研究形式。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加大,许多院校都开辟了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生物园地,拥有专门服务于生物课程教学的专业器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生物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生物操作技能与科学素养。比如,教师在讲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重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小实验,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实际观察,在调查分析中了解生物光合作用的核心原理,将教学内容与生物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第二,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具有调查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教学资源具有差异性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调查研究的形式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现代生活方式与生命健康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成员合作交出调查方案、目标群体、人员分工等重要信息,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区或者社会生活中,了解生活方式对人们生命健康带来的影响,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编写调查报告。教师依据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仔细的讲解与分析。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实践,不仅加强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提升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以专题实践活动的形式深入社会生活。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教学形式生活化,采用专题实践活动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学习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订周详的调查计划,以学校周边地区为重点调查目标,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不同形式的环境污染开展长时间的追踪调查。大量的环境污染信息收集、走访社区行动、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学校周边地区的环境现状,并且依据调查结果形成完整的改善环境现状的调研报告。在专题实践调查的活动开展中,学生不再是浅显地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是在实践活动操作中,在理性分析思考中形成自己的个人观点,产生更具价值的学习结果。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的教学地位。学生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深入社会生活的实践操作中,了解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该问题的实践了解,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式都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思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优化课程设置,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现实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实践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生物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避免了孤立思考带来的局限性,保证教学活力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文豪.初中生物探究活动的价值与意义[J].生物学教学,2012,7(2):70.
篇7
一、确定活动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需要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但这些活动往往受到季节等因素的限制。所以教师要适时安排,确定活动目标。
l. 开放性地确立活动内容。可以是老师确定,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可以是课堂教学和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各种生物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着重对某一知识点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也可以是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2 根据活动内容确定活动场所。可选择山地、河流、农田、校园、街道、社区。3 每次活动之前都要给学生讲明实践活动的要求、目的、方法及纪律,确保学生实践活动目的明确,秩序井然。4 活动一定要有记录,活动结束后要讨论总结,并写出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
1.小组合作探究。较为普遍的组织形式是组成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探究活动。课题组的规模要适当,并由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导师;2.个人独立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独立地完成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需要与他人交流;3.全班集体活动。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课题,分工、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在按分工进行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大家收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由此推动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然后可以进入第二轮探究,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4.采取小组合作活动和全班集体活动的形式,要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要强调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避免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
三、活动实施的一般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阶段。本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找到所要研究的问题,明确研究任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开设讲座、交流阅读信息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日常生物现象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意识到这些现象与他们原有知识的差距,从而发现并归纳出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案和思路。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活动学习小组,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活动;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生物资料,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2.实践活动、解决问题阶段。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生物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发现自我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初中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3.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实践活动结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四、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
l.针对初中学生的经验背景和知识基础,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指导学生选择活动课题,起草形成活动方案,比如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资料(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以便于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活动探究过程;2.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可能的手段,如记活动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及时记载探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交流、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3.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遇到困难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活动计划;4.鉴于初中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活动的实施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定位,其切入口和操作点也可以有所不同。
篇8
关键词 生活经验 教学生活化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7-0016-03
德国一位学者有个精辟的比喻:“将15g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g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g盐全部摄入了。”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摄入。生活之于教学,犹若汤之盐。教学需要融于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人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在学习与生活实际中寻找结合点,以此展开教学,启迪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在强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生活化的事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索。通过回忆生活情境,感受知识源于生活,并将学到的知识回归生活、解释生活现象。因此,要落实“生活化”的理念,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案例1: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由于“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等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笔者先列举大量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出门前从电视上了解天气预报,“电视”是“天气信息”的载体,坐公交车看站牌上的交通路线,“站牌”就是“交通信息”的载体;看书读报,“书本、报纸”就是文字、图片信息的载体。这样就容易理解遗传信息也要通过载体表达,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案例2:在“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备课时上网查找有关餐馆野味买卖的资料、上课中让学生观看电视台记者偷拍的加工野味的影像资料,然后让学生讲述生活中有关猎杀、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的所见所闻。学生的情绪高涨,并且真切地感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迫切性、必要性,从而认同并支持《野生动物保护法》,并提出了许多防范和打击偷猎及买卖野生动物的建议。
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寻求有利于教学的生活案例,找到学科教学与生活教育的结合点,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示给学生。学生就会感觉生物学知识生动、鲜活、离自己很近,就乐意去学,教学效果就好。
2 以实践作为认知起点,打开书本与生活的通道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教师不要再做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要做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一切从学生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驾驭教材,打开书本和生活的通道。
2.1抛弃“白板学说”,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往往将学生看做是“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掌握了大量的“本土知识”。简单地说,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对待问题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学生头脑中的那些已经存在的知识不仅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而且因为许多来源于切身的生活经验,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早先形成的各种观念深信不疑。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如果无视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已有理解,仅从自身的角度设计教学,那么学生认知结构中存在的这些观念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获得,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更多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概念。同时,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概念反过来会促进科学概念的建构与掌握。
案例3:在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各样的花,但对花的结构缺乏完整的认识。有的学生一提到花,就想到美丽的花冠,甚至认为花冠是花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上观察花的结构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突出花的主要部分一雄蕊和雌蕊,使学生有秩序、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在观察之后,让学生认真绘出花的各部分结构简图,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花的结构的认识。
案例4:“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节,在识别果实的结构时,由于学生对植物器官的结构及发育过程缺乏全面的认识,又由于受到日常习惯说法的影响,许多学生会将部分植物的根(如萝卜)、茎(如马铃薯)误认为果实,或将部分植物的果实(如玉米、小麦)误认为种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果实结构的观察活动,充分利用食物、教科书中的插图等加强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弄清果实的结构,并通过对果实、种子、根、茎的结构、发育及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来区分果实和其他器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在接受正规科学教育之前,头脑中已经具有的那些概念理解其实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长出新的科学概念的“生长点”。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2.2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生物学
日常生活中蕴涵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把生物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生物的学习。
案例5:学习“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小学自然课学过的知识人手,让学生回忆家里的蔬菜、水果放置久了失水成萎焉的状态,再举许多生活中的事例“煮菜时不放水,锅里也会有很多水,水从哪儿来?”“到菜市场买菜,往往会挑叶片舒展、植株挺拔的菜,这是为什么?”,这样启发学生思考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举以下生活事例:萝卜放久了会空心;水果放置久了,味道会变淡;潮湿的种子堆里会发烫,这是为什么?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会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
2.3巧妙开展生活化的游戏活动,揭示生物学知识内涵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生物教学中通过真实有效的活动,启发学生明理,就是学生“做中学”的一种体现。
案例6:在执教“人的性别遗传”时,书中有一幅“人性别遗传的遗传图谱”图解。备课时,笔者考虑了多种方案,最后选择用游戏展示其过程。一个不透明的饲料袋A中装有白色的围棋子(表示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另一个不透明的塑料袋B中装有等量的黑色和白色的围棋子(表示男性产生的细胞)。每两个学生上讲台分别从两个塑料袋中取一枚棋子,如果两枚旗子的组合是白色和黑色,则表示后代为男性,如果两枚旗子的组合是白色和白色,则表示后代为女性,最后基本得出后代的性别比例接近为1:1,游戏结束,结论正确,师生皆鼓掌叫好。
2.4运用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
学习呼吸作用原理后,为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再通过一些实验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探究水果保鲜的条件。先由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探究同样的新鲜苹果在下列三种情况的保鲜效果:室温、低温;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干燥、湿润。并填写表1。
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水果保鲜的适宜条件: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知识梯度,再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如探究保存大豆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借鉴上面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大胆实施,加深了解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的一般程序和遵循的原则,进一步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实验器材的选定、实验结果的预测、实验结果的观察等基本技能,从而使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升华。
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实践与研究
生命教育的思想从1986年开始,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先倡导并实践,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生命教育一经提出,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此期间华特士还编著了《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对生命教育的思想、目的、过程、任务和课程内容等作出了全面阐述。
一、生命教育的渗透方式
教育是一种面对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生物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在渗透生命教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社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浮躁的社会风气深深地影响着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正常轨迹,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对它的认识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生命似乎永远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许多国家地区在实施生命教育时都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那么渗透方式又有哪些好处呢?例如,渗透式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领悟到生命的精髓;在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科目中讲授生命教育知识,还可以调动全校教工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
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应该深挖教材资料,找准人文教育切入点,教师应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展现自身的人文素养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必须注重生物学与人文学科知识的衔接。我们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可以良好地驾驭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此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式和环境,在《学会生存》中认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一个对教育基本目的的广义的界说”。
二、生命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总是在施展主体力量改造自然,从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超额采伐,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的发展意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1)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和开展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课外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与神圣。
(2)探讨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关爱人的生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想思路之一,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解决当今人类的种种生存危机,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科学施教,使教育走向健全与高效。教育是世间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一种事业,它承载了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引领着受教育者走向美好生活。生命教育的内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界定,认为所有与青少年生命有关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生命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素质教育也可称为生命教育;一类是狭义的界定,认为那些针对青少年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1)初中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
(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3)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增强生命意识的研究性学习;
(4)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能为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供可行的方法、促进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实验研究,探索出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与方法,为生命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提供一些好的实践方法案例,生命教育概念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了解和认识的,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宽泛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对我们把握生命教育的概念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个人的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各方面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确认,排除自我迷茫,而他们自己也渴望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所以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在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引导,否则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偏差、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生命教育倡导有科学理性的人文理想,给予科学实践以人文关怀,生命有关的所有人文内容都应作为科学理性的依据,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生命。
参考文献:
[1]刘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10
张永生
(江西省新余市第七中学江西新余338000)
摘要:生活化教学更好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并且给生活以教育的方式来证明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真正学习到生物知识。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积极探究对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实施方案。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生物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生活化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把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其原本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有效方法
引言: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较复杂,带有奇特色彩的生物现象令人难以琢磨。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经常会遇到一些莫名的生物名词和专用术语难以理解,这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导致生物成绩下降。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认识生命现象,并能够进行有效实践探究。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课程的很多知识都是在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客观的看待生命,研究生活。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的学到很多新奇的生活知识,有更多的动手实验操作机会,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生物教师应该积极的带来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真正的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在体验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真正的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一、课堂生物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物课堂的表现显得非常不好,枯燥乏味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很大,而且学习计划不完善导致学生厌倦生物课堂。但是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更好的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到更有价值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就是为了让学生适应探究活动的实行,注重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着重强调生活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联系的重要性。教师运用生活情景模式能够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参与实践活动后的学习心得。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说明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生活化教育就是为了改变学生对以往的传统模式的看法,防止教学脱离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教师在讲解生物圈到细胞的章节内容时,将联系生活导入: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当年我们亲身经历了与它的斗争的过程。病毒是否具有细胞?它是如何繁殖与传播的?这些问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构思与探讨,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就在学习生物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实现课堂有效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在教师进行讲述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内容繁琐,难以理解,会出现听课不认真,学习进度缓慢的现象。生物教师就要运用巧妙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纷纷参与到课堂,配合教师进行课堂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生物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章节内容时激情澎湃,可是学生们却表现的有些懈怠,漫不经心。这时教师要停顿下,提出问题,如果过多摄入胰岛素人体内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会给人体造成怎样的伤害?然后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看具体的演变过程,学生们看到这样的问题纷纷陷入困惑中,所有的学生注视着教师,目不转睛的看着大屏幕,却无法做出回答。教师开玩笑的说:太过冷清的课堂会被病毒感染哦!学生们哄然大笑,沉闷的气氛瞬间消失。接下来教师就会耐心的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另外教师对学生们说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用心的去积累。学生们慵懒的神情立刻被唤醒,精神立刻抖擞起来了。在此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生活化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进行有效学习计划,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接收新的有趣的知识,体验实践操作带给自己的满足感,更好的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能力,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生活化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模拟细胞结构中制成的生物导弹,它将作用于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它可以运用DNA的特异性做亲子鉴定等。这个研究项目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学生们可以进行相互探讨,两人一组的进行有效的实验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概念和理论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更多生物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这样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巩固学习知识,以乐学的态度进行快乐的学习,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好的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生物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生物课程是一门自然学科,趣味性十足的生物课堂燃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学生在充满奇趣美妙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生物知识,就能很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的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的学习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计划,有效的带领学生进行有趣的实验研究,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运用知识于生活实践。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把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巧妙的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要用专业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曲姝.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8(07):174-175.
- 上一篇:文化营销策划
- 下一篇: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