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前景

篇1

【关键词】劳动就业 职业技术教育 经济发展 就业形势

一、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仅仅依靠传统的劳动方式注定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最终将会被淘汰。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技术的研发需要高端专业人才,而后期真正的投入生产则仰仗于底层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职业教育提高了人才队伍素质,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了行业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劳动者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工作的热情,提高对工作的忠诚度,企业非常需要这样热忱度高的技能型技术人才。

纵观当今职业教育整体形势,呈蓬勃发展之势。我国正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仍将不断扩大,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仍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在我国劳动就业市场以及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我国劳动就业形势

当今就业者就业行业选择多元化,但合理就业的比率则很低,这是由对自身未来工作的要求看法以及自身能力素质决定的。多数就业者趋向于选择自己喜欢或者专业对口的工作,而并未考虑自身的能力能否胜任,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据最新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仅达38%,而研究生就业率仅占三成,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受教育程度高了,自视也甚高,不合心意的工作宁愿不做,把锻炼自己的机会也一并拒之门外。一方面劳动力的需求还较大,一方面失业待业的人数却很多,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悖论的问题。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形势严峻,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直接影响到很多企业的发展,也波及到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就业市场。裁员,减薪,转行,跳槽造成了劳动就业市场的波动。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呈逐年递增之势,2009年突破600万大关,供求关系的偏离值正在加大。2010年近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因缺乏技能而离职,表明大学生在大学里所习得的知识大部分并非企业所需,毕业之后自然很难在社会中立足。而与之相反的,是职业技术教育带来的曙光。很多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往往很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甚至成为企业抢手人才。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到2004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登记失业人数为827万。据有关专家判断,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远不止这个数字,而是已经超过了7%的警戒线。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还没有完成,但劳动力商品化和按要素分配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贫富差距拉大。内需不足依赖出口的局面已经形成,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因为急于求发展,急于赶超发达国家,往往操之过急,很难处理好发展和增长,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关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处理不好这些基本的战略关系,就会造成各种经济结构失衡,造成产品积压,消费不足,就业岗位短缺,供求不平衡。

三、劳动就业形势与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关系

随着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消费需求量和消费需求结构也随之变化,一方面。消费需求量的提升促使企业扩大生产,使产业规模得以扩大;另一方面,需求结构的变化引导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使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劳动就业的增长。

政治和经济是支撑一个国家的最根本力量,经济形势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走向。根据上文所做分析,职业技术教育关系着整个劳动就业市场的稳定,而就业形势则关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大势。因此,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仰仗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而具体政策的实施需要整个社会各个部件的协调合作。

四、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助于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就业问题的症结在于供求不平衡,劳动力的紧缺不止表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劳动者的素质上。劳动者如果掌握了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技术,那就能在寻求工作时多一块敲门砖。“术业有专攻”,有了一门技艺,自然就比别人多了一个优势,否则,就很难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对针对劳动者所进行的文化技术教育,目的简单而明确,就是使劳动者获得一技之长,以适应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就业。

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能增强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劳动者的适应能力。劳动就业问题能否顺利解决,除了与劳动技能直接相关之外,与劳动者的适应能力也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劳工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凡是重视职业培训,劳动者素质的国家,适应能力强的劳动者,在就业中往往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多变的就业环境。

第三,发挥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作用,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措施。从市场就业情况来看,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还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阶段。这些技术工人才是支撑整个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能够维持技术行业的良好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维持健康的经济形势。

五、结束语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要同时解决就业问题,又要保持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重中之重。职业技术教育能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能支撑技术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维持经济形势的稳定。因此,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明智之举,也是大势所趋。本文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就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一个大致分析,观照了当前中国整体经济形势,以期彰显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促进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课程设计;微媒体语境下;微课程

一、学前美术手工教育

针对于学前美术手工教育的特点以及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状,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的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教学内容中的技术性的体验对儿童艺术才能的培养作用、进行手工创作时多样化材料的选择和创造对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微课程在时间上显著的“微”的特色及教学内容集中明确的特点、面对儿童学生时所需要选择的易于儿童理解的教育语言与富有趣味性教育方式的合理选择。下面我将针对以上四点进行较为详细地讲解。

1.技术性的提升

手工课不分年龄,其所首要注重提升的能力都是技术方面的提升,换个说法可以理解为这门课程就是手工的实践和提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且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一技能,打好手工制作的基础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越来越熟练,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当然,手工课是一门锻炼艺术才能的课程,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各种方法所能带来的不同效果,不同的效果碰撞下会产生何种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学前美术手工教育的过程中,切记要避免机械性的重复,单一的形象对学生艺术能力的提升百害而无一利。

此外,教师需要明确学龄前儿童的特殊性,因为他们的耐性相比于成年人来说通常会小很多,于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重复性技能练习的质和量,尽可能地“多质少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美术手工教育过程中,材料的难易不同,手工技术的复杂程度不同都会影响学生们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多给学生们一些表扬和正面的评价,让学生们通过这种创造艺术的成就感来保持对美术手工学习的热情,以此达到增加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成果的目的。

手工作品之所以相对于其他艺术作品更能打动人,关键在于它的制作过程中有浓重的个人气息,作品保存着足够多的个人的痕迹,在制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每一步、每一种情绪都清晰地反映在这上面,使得在作品成型后,这些情感都能更直观地展现在观赏者的面前。因此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教授技巧、制作流程和培养艺术思维之外,还需要适当地带领和引导学生鉴赏优秀的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2.选择材料对儿童的影响

自古以来,评价一个手工作品的好坏,从来都不可以只看重其材质而进行片面的评价,在进行艺术鉴赏时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材料的搭配和艺术加工,这才是艺术品的灵魂所在。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特色:特有的纹理、独特的颜色、浑然天成的形状……甚至有些最初看来是瑕疵的部分,在创作者独有的想象力的作用下都可能变成闪光点。因此,我们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时,需要培养学生这种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发掘每一块材料的特色,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当然,对于学龄前儿童,我们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对艺术的学习来培养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善于发现生活中闪光点的视角,因此在进行手工美术教育的时候所选择的材料应当尽可能地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甚至是一些废品,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废报纸、碎布头、水瓶等,为学生们讲解一下这些材料适合用什么手工技能进行加工,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创作雏形来进行引导。因为这些材料本身的花色就很丰富,并且利于改造,所以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创作难度较低,而且由于这种材料本身十分常见,在课后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这能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

为了达到以上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材料处理方面知识的教育,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各类材料的特性以及处理各类不同材料时最恰当的方法。材料虽然不是艺术品唯一的评价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艺术品中所占的比重极大,恰当的处理方法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锻炼学生这种处理和搭配不同材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自行寻找合适的材料来进行创造;或者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个特定的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这两种方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手工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

3.时长的把握

在时间的把握上主要注重两点:一是教学的时间尽可能短;二是给学生的动手实践时间尽可能长。

第一点是教学时间的“短”。在微媒体语境下,学习者通常不需要也不喜欢长时间地听课,他们渴望的是一种快餐式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精简且丰富,最重要的是时间尽可能短;同时基于学龄前儿童的特殊情况,长时间的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幼儿的记忆力的深度和广度相对较差,如果教学时间太长,从记忆力方面也会影响教学成果。因此,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专业课程时,课程中教学的部分最好保持在3~8分钟之内,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有研究表明这是能保证教学成果最大化的一个时间段。

一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尽可能缩短教学时间实际上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我们要知道,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它所需要的艺术构思的时间其实是不固定的,灵感虽然可能会是在一瞬间就降临作者身上的,但是更多时候这种灵感是源于对材料和主题长时间地思考后的结果。因此,尽量长时间地构思对手工创作来说是有利无害的;并且手工创作需要一个过程,根据材料的复杂度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并且有的时候可能因此出现失误或者构思的突然改变而临时需要重新创作,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所以,在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过程中,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创作时间是极为必要的。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材料和主题的难易程度、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要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构思和创作,注意时间上的合理安排,这样才能推动一个优秀的手工作品的产生,这样才能培养一个未来的“小艺术家”。

4.教育方式(运作模式)的选择

对于学前美术手工的教育,在教育时选择的教学方式应尽量是游戏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最好多样化,不要随便套用,这种乏味的做法有时反而会妨碍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时语言的选择,教师应当尽量亲和友爱,选择学生们易于理解的语言;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尽可能地正面评价,努力发掘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要努力给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微媒体语境下的课程设计

在微媒体的语境下,教学过程中所使用教学媒介和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师口述和手写板书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制作PPT、flash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智能式的学习。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凭借网络的力量可以调动更多的教学资源,弥补了自身因知识或技能水平所受到的限制,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就来说明一下在微媒体语境下学前美术手工教育专业课程所需要做的课程准备。

在开展一个微课程时,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内容简洁、主题明确、PPT上的内容要醒目且有提示意义,进口教学内容、录制的视频的开头应当有视频内容的简要说明、在视频的结尾必须有结束性的部分,这一部分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总结,可以是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可以是下一节课的简要介绍。课程的内容一定要精简,时长一定要尽可能短,内容最好是以手工制作过程为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通过播放有关制作过程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手工制作流程,视频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相对于教师简单的口述来说更为直观。在进行视频拍摄时,尽可能选择像素好的视频设备,有条件的教师建议选择相机进行拍摄。通过拍摄视频教师最好能完成声音、影响、教学内容、材料讲解方面的准备,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学时间。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T或视频中可以适当添加当下学生们喜好的内容,如流行的卡通形象(喜羊羊、光头强等),这样能给教学视频增加一定的趣味性。

具体的微课程拍摄流程分为以下四步。

1.教学设备的准备工作

因为教师需要拍摄一个教学视频,所以需要准备一个摄像设备(可以是相机、手机等),另外,教师还需要准备好手工制作所需要的材料、手工制作工具,如有特殊要求,可能还需要布置一定的场景。为了让儿童更易于接受,教师在录制时可以选择儿童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场景进行拍摄。例如,在幼儿园教授手工课的教室,或者是家庭化的环境,尽量为儿童营造一个温馨亲和的教学环境,不让儿童因为刻板冷硬的背景而对教学视频失去观看的兴趣。

2.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像

由于我们是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所以主要的拍摄内容是材料讲解与准备过程以及手工制作过程。在进行材料的讲解时,对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与接下来实际课程中提供给儿童的材料相符,这样才能达到讲解的最佳效果。每一个材料都应当有适当时间的特写,便于学生的观察。在拍摄手工制作过程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拍摄角度,必要时可以寻求一个助手进行辅助拍摄,这样可以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拍摄视角,能够更好地记录手工制作的过程。

3.后期视频制作

因为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内容其实是重复性的,没有讲解和播放的必要,因此在拍摄完视频之后,教师需要对视频进行剪辑和制作。比如,长时间的同样的步骤,教师可以只保留最初的步骤教学和成果展示,在此期间的单调重复的内容可以加以删除,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降低参与观看的学生的耐心值。对于视频中需要特殊说明或者着重注意的部分,教师可以后期在视频里加上标注。再有就是片头和片尾的部分,教师需要表明课程主题,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视频。为了增加参与观看的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视频中适当添加学生喜欢的元素。例如,流行的卡通形象、富有个性的音效或者是一些儿童喜欢的、可爱的小特效,但是这些内容切记不要过度,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尴尬结果,反而会影响教学成果。

4.通过录屏软件进行录制

有的课程不需要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仅需一个PPT即可,此时教师可以选择实用录屏软件将对PPT的演示加以录制,同时进行语音讲解并录音,这时根据需要还可以加上字幕,这样相比于单纯地播放PPT教学效果要更好一些。

三、结语

在微媒体的语境下,课程设计和运作模式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学前美术手工教育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代的特色,吸取微课程的长处,不断地为手工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善于学习并利用新鲜的知识,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为祖国的花朵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让他们能够在艺术、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05).

[2]汪志萍.加强手工教学,促进美术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 2009(52).

[3]张先发.浅议手工课在幼师美术教学中的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8).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篇3

关键词:法国 职业教育 体系 借鉴

一、法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和特点

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比较注重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法国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设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关课程,所以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到与技术和生产等方面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在注重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学习的同时,也重视普通文化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水平。同时还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课和实践课交叉教学、相互补充,但是却独立考核,这种教学与实践完全平行独立的教育体系,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学习时间上来看,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即长期职业教育和短期职业教育,长期职业教育是在大学期间特修的一种技能,短期职业教育是不用经过大学,直接由高中进入到职业教育中,学习2-3年之后就可以直接参加工作。如果以职业教育的形式来分,法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有三种,技术初中,职业高中和学徒培训中心三种。三者的侧重点均有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为了就业。

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明显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面临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导致就业困难。而法国的这种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都将职业教育贯穿始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视野,淡化了学科之间的差距,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本质的提升,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其他方面的学习,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法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法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类型

(一)从教育时间上分类

1.长期职业教育

法国职业教育中的长期职业教育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综合性大学中的职业教育学院,它们有着自己特殊的招生标准和招生方法。职业教育学院招收的是新入学的大学生,学制3年,即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习职业技术,到大学毕业之后学习结束。其中学生在进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一年就可获得本科学位,第二年可获得硕士学位,第三年可获得博士学位。因此有时候法国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要比那些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好,因为相比之下它们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更强,比如说物流、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环境工程等专业,这些专业在以后的工作中都非常有用。

2.短期职业教育

法国职业教育中的短期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后继续接受2至3年的专业训练,然后就可以直接参加工作,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的高职高专,但是法国职业教育中的短期教育分类非常细化,甚至高达几百个。它们的教学计划与内容非常系统专业,通常是由专业人员结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对专业进行特别的设计,学生每年必须要在企业实习,为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法国短期职业教育文凭有“高级技师证书”和“大学技术文凭”两大类,相对而言,“高级技师证书”非常职业化,像一些综合性的大学或者私立的美术设计院校才可以颁发这种文凭,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据调查资料表明,获得高级技师证书文凭的学生在毕业后的三年内就业率达到了89%。“大学技术文凭”获得者虽然也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但是相对而言理论性要多一些,就业情况也不如前者。

(二)从教育类别上分类

1.技术高中

法国的技术高中是长期高中的一种,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学制三年。技术高中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广泛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对科技日新月异的要求,对社会和企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技术高中的第一学年是基础学习阶段,教学不分学科,第二和第三学年分学科教学,学生们都会学习不同的技术,其中普通文化课程占学习时间的30%-50%,有时候甚至超过50%,技术课和专业实习课则在学校的教学车间或工厂企业中进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2.职业高中

最原始的法国职业教育高中分为“职业能力证书班”和“职业学习证书班”两种,这两种职业高中证书班都是短期高中的类型,分为两年制和三年制。虽然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技术人员和职工,但是两者在课程设置上则有所不同,“职业能力证书班”的专业划分比较详细,但是专业的局限性比较强,所以专业面比较狭窄,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技能。而“职业学习证书班”的学习面则相对较宽,所学的知识也比较全面,课程不仅包括普通的文化课,还有职业课和实习课。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国职业教育体系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比如说有职业教学、技术教学、科学教育、世界知识、艺术教育、体育等等类别,其中实习课程的比例大约占了总课时的30%。

3.学徒培训中心

学徒培训中心是法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为了满足该地区的劳动市场的需求而建立。当然,学徒培训中心的课程由教育部和相关专业咨询委员会共同决定,它采取的是“工学交替”的教学形式,不仅有普通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有一些技术理论课和实践课,文化研究和技术理论课是由培训中心负责,实践课是以工厂为主,在工厂师傅的指导下完成。学习时间一般为1-3年,通过考试后便获得职业能力证书。

三、法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势分析

法国教育部长直接领导着最高级别的两大教育机构:中央行政管理机构和国家教育总督署,两者的任务分工有所不同。中央行政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一些日常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国家教育总督属则是主要负责制定教育政策、教学计划、教师招聘等工作。除此之外,在法国的各大区内也设有相应的教育总长,隶属于教育部,但却直接领导大区内的教育行政和教育总学处。而职业教育的专业及课程由中央行政管理机构全国统一规定,不能轻易改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国的职业教育机构是国家教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普通学校同样重要,大学的职业技术学院甚至比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学历更高。而且法国的职业教育非常灵活,既可以分为长期、短期教育,也可以从不同的年龄开始招收学生。其实这和我国的高职高专和大专有些相似,但是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地位非常低,而且学习的内容也非常基础。法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是在基础文化还是在专业理论、实践课的学习上,都非常的细致和全面,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同学历的毕业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就业率更高。

四、给中国职业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职业技术学校类别方面

法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教育机构有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分类,就拿高中来说,既有普通班,也有技术班,高中技术班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高中里还设有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的高级技术员班,在大学里也设置有短期的大学技术学院。法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可分为高中职业技术教育、短期大学技术学院和大学职业学院三种形式,它们的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

同一层级的职业教育可以颁发不同种类的证书文凭,不同证书对学生就业或升学有着不同作用,同时也培养不同种类的人才。纵观我国的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和普通大学教育划分明显:五年制高职的招生限制在5%的比例内,一些实力较强的中职学校不能涉足高职教育,高职也不能办更高一层次教育,导致中职高职和大学成了不同等级的教育系统,严重影响了中职和高职学生的就业。我国虽然也根据不同的类别设有中专、职高和大专三种职业技术学校,但是随着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是在专业设置、服务对象上,三者都已逐渐趋同,使各自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向法国学习,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三类学校合理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二)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形式方面

法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允许学生同时学习多种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获得技术高中会考文凭的综合高中技术班毕业生,可以选择升入短期大学技术学院,也可以留在高级技术员班继续接受高等的技术教育。普通的毕业生统一可以选择直接进入技术学院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也可以选择在进入大学之后从大二开始转入技术学院学习,或者是可以通过进入大学校预备班接受短期的过渡教育后再转入技术学院学习。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可以非常自然的进行衔接、融合,给学生的选择也更多。而我国虽然有高职对口招收中职、高职高专升本科的制度,但招收几率非常低,而且升学形式单一,考试制度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实在无法为将来的毕业就业起到帮助。我们应该学习法国职业教育的这种招生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选择。

(三)对职业教育的补充方面

第四层级教育(即高中后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法国高中的会考文凭课程和短期补习以及大学预备班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他们依托于高中教学,都是对高中和大学进行过渡和补充,属于高中后教育,学徒培训中心也是高中后教育的一种类型,具备此类教育同等功能。虽然说高中毕业会考文凭是接受更高等教育的通行证,但是高中后教育却可以补充证书,增强就业的资本。所以我们国家也应该参照法国,设置第四层的高中补充教育。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在招收普通高中生源的同时,也对口招收一些技术学院的学生,但是由于两种类型的生源和基础教育水平的不同,导致一些高校不愿意招收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如果有了第四层级补充教育,学生之间差距大、参差不齐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赵冉.21世纪法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4

[2]袁传明,杨汉麟.法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兼析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3]林远辉.当代法国中等职业教育概览及其特色[J].中等职业教育,2008(9):39-40.

篇4

关键词:就业取向;中职护生;高职护生;相关因素

就业取向是指就业个体在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受社会文化传统和总体就业趋势的影响,在就业心态、就业观念指导下进行职业或职业岗位选择时所采取的对策和方法[1]。就业取向符合社会需求,会促使个体顺利就业;就业取向背离社会需求,会阻碍个体的就业过程[2]。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医学生采取什么样的就业取向,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整体就业态势,即就业取向影响着医学生的就业结果。

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制度的确立,给毕业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使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从而出现较多盲目性[3]。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存在无目的、无规划的盲目就业,这必将影响他们长远的职业发展,因此在校期间调整好就业心态,明确个人就业取向,为将来能够理性择业,是当前在校生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正确分析和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

1.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将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5年11月国务院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总理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中指出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并要求各种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既关系到社会稳定,更关系到社会和谐的问题。大学生能不能就业,就业的好坏,首先是一个个人问题,是个人生存能力的体现。

2.职业教育中护生求职现状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尤其是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加入WTO后,对我国技术行业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作为医疗行业中的护理专业也从过去的中职教育逐渐发展产生了高职、五年制、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五个层次。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大大增加,医疗卫生人才市场上出现了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的局面。目前我国护士数量缺口为300万,而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使护士的缺口进一步加大[5]。中高职护生,在就业时均存在一定盲目性,就业理念错位,就业取向不明晰,甚至转行,导致了护理人员的流失[2]。而中职护理已成为护理教育中的最低学历,均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总体上,中高职护生就业难度日趋加大[6]。

3.中职护生

中职护生是中职教育中以初中为起点从事护理专业学习的3年制中专生,对其培养目标是以专业技能为主,即专业型、技能型人才。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中职教育的方向应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即向社会提供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国的中职院校仍普遍存在过于注重学生的大学升学率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生往往处于一种“在就业与升造间徘徊,结果两头都顾不上”的尴尬境地。

中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职业修炼不够技术不精不全面就业取向及对就业前景的态度显得比较消极现实的矛盾促使我们思考中职毕业生的学习态度与就业取向的关联性问题为此我们专门做了一次全校范围内的调查[7]由此也导致了大部分的中职生就业取向不明确、忽视了对社会需求和求职单位的了解,忽视了对自己特长特点的分析,导致就业屡屡受挫[8]。

4.高职护生

高职护生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参加普通高考且高考分数达到当年省招办划定的高职最低控制分数线并从事护理专业学习的三年制大专学生,属于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一种教育层次,其培养目标就是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以人才市场需要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使学生在接受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时,能够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

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然而由于毕业生求职期望值过高,必然会导致择业过程中屡屡受挫,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在认识上产生偏差,在就业取向上产生迷惘[9]。

5.影响中高职护生就业取向的因素

5.1专业思想认识不够

目前填报高考志愿时大多数的护生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或是因为护理专业相对容易就业才报考的,这说明大部分护生并非对护理专业感兴趣,对护理这一职业还缺乏深刻了解。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差,自信心缺乏。

5.2就业期望值过高

很多护生选择公立的省、市级医院,而只有极少数护生选择省内县、乡镇、社区卫生机构[1]。事实上,目前省市大医院护士已趋饱,县级医院护理人才相对不足,而乡镇护理人才严重紧缺。这种向往城市,不愿到农村基层的择业观和心态,与我国农村基层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现状背道而驰。

5.3心理素质差,沟通能力缺乏

护生都是从家门到校门,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在面对客观就业压力,很多人思想容易发生波动,产生挫折、自卑、依赖、攀比、焦虑、急躁、抑郁等各种不健康的心理或情绪障碍。由于受心理素质、自身水平以及独生子女比例增多、沟通环境缺乏的影响,护生的沟通能力欠缺。同时,道德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实中,由于护理长期以来重在技能操作,忽视了对护生整体素质高水平的教育与培养,同时又由于独生子女比例的逐步增大,护生的道德品质状况不太乐观,尤其在助人为乐、宽容他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方面意识不足。

5.4自我认知有偏差,自信心不够

中高职护生在择业中的好高骛远固然是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卫校护生在初中时由于学习成绩差很少得到教师的赏识不曾有过成功的体验这也是造成卫校护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6.结语

总之,中高职护生的就业,历来就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无论全球经济遭受多么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个问题还是一如既往地备受重视[10]。由于毕业生求职期望值高,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使择业受挫;在认识上产生偏差,在就业取向上产生迷惘。大多毕业护生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也不了解用人单位,这必然会影响其职业取向和就业。通过对中职护生和高职护生就业取向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给予正确的就业指导,以期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使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此外,护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到个人、家庭和国家多个主体,已经成社会各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他们的顺利就业直接关到个人、家庭及社会的稳定。(作者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潘健,李俭,邵朝晖,等.卫校护生就业取向分析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9):87~88.

[2]姜鹏,孟令军,刘.医学生就业取向对就业影响的研究[J].高教研究,2008,29(9):1094.

[3]胡咏梅.天津体院学生就业取向问卷调查与分析[N].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1):33.

[4]张远芝,杨敬博,何国珍,等.高职高专医学生的职业取向与就业心理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106.

[5]马润红.浅谈中专护生的特点及带教经验[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264.

[6]倪云芳,倪桂莲.医学专科就业取向调查和就业指导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93:9

[7]章亮,傅俐俐.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态度与就业取向关联度调查研究――以绍兴县职教中心2009届毕业生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0,9:63.

[8]李海.中高职学生的就业取向和综合素质调查[J].高教高职研究,2009,20:207.

篇5

关键词:监狱;刑释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回归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134-02

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多数人首先面临生活出路问题。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情况下,他们由于自身文化偏低、职业技能有限、经济基础差,加上社会歧视存在,在自主择业、自谋出路上遇到诸多困难,有些刑释人员长期生活无着落,便重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008年6月,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强调指出:监管场所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确保教育改造工作取得实效。“首要标准”的提出,不仅凸显我国改造罪犯的最终目标,也强调法律赋予刑罚执行机关的职能要求,同时对做好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工作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2010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5号文件,就刑释人员回归工作涉及的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任务做出分工。毋庸置疑,落实“首要标准”是监狱机关的神圣职责,而加强罪犯就业技能培训则是做好回归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当针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中遇到的就业观念错误、谋生能力低下、就业服务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促进他们顺利回归融入社会生活,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以塑造心理健康为引领,培育正确的就业观念

观念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刑释人员就业难与他们错误的就业观念密切相关,它直接导致难以适应社会环境,无法立足于正常生活,甚至误导其重新走上犯罪歧途。因而,监狱对即将刑释的罪犯实施就业心理指导,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培训内容。

1.加强心理辅导,夯实回归基础。刑释人员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服刑经历,容易产生“监狱化人格”的心理特征。这种特征容易诱发消极的社会心理,表现出自卑、容易走极端等不良行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和短期内难以消除的社会歧视现象,刑释人员必然在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遭遇烦恼、痛苦,甚至面临难以忍受的处境。倘若缺乏对抗挫折的能力,服刑期间培养起来的“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意识就容易发生反复和动摇。因此,监狱在对他们开展培训时,应当把心理健康纳入教育内容,发挥狱内心理矫治力量,运用认知治疗、焦点短程治疗等方法,普遍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信心,提升自立自强的勇气,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设定合适的择业期望值,确保以健康的心态,积极主动去选择自己所期盼的岗位,坦然接受社会对自己的选择,为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心理基础。

2.消除犯罪欲望,顺利融入社会生活。绝大多数服刑人员均不同程度存在着犯罪心理沉积,由此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并阻碍着正常生活观的确立。他们经过一定时间的服刑改造,虽然犯罪心理沉积逐渐淡化以致消失,但是对刑期较短的服刑人员人而言,其犯罪欲望不会随着刑罚结束而彻底消除。当他们回归社会后,仍会遗留一些诸如好逸恶劳、需求无度等不良习惯,当劳动收入不能满足其消费需求时,可能萌发新的犯罪念头。所以,对即将刑释的人员仍然需要进行根除犯罪欲望的“再加工”,可采用计算“损失帐”的方法,引导他们仔细盘算自己犯罪给个人发展、政治前途、经济利益、感情关系、家庭完整等方面造成的重大损失。通过这种切肤之痛的“算账法”教育,促其根除犯罪欲望,起到警钟长鸣,防止重蹈覆辙。同时,充分利用典型引路方法,邀请那些刑释后再次就业或自主创业方面的成功人士回到监狱,介绍重新就业、诚实劳动、守法经营、自食其力的经验,大力宣扬脱胎换骨、浪子回头的光明前途,引导即将刑释的人员走回归社会的正确道路。

3.开展形势教育,确立恰当就业目标。许多刑释人员之所以长期无业可就,与其过高的就业希望目标有关。突出表现为:一是误判就业的形势,未能意识到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和谋求劳动岗位的难度;二是要求过高,一味坚持非“自己满意”的工作不干,以致找不到“理想”的就业岗位。这种情况说明,对即将刑释人员进行再社会化训练仍是重要任务。应当让他们了解社会现实情况,并围绕他们出狱后的实际生活需要进行指导,深入开展就业前景、择业思想、劳动报酬预期等方面的针对性教育。可在确定教育目的之后,邀请当地“安帮办”、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同志进监,专题介绍就业形势、劳动报酬、回归安置、税收保险等方面的情况,引导他们确立恰当的就业择业目标,珍惜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二、以构建培训体系为重点,提升个体的谋生技能

人的谋生技能高低决定就业成功与否,刑满释放人员亦同。让刑释人员学习掌握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技能,并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无疑对顺利就业大有益处。监狱技能培训应当结合生产实际和刑释人员的就业需要,形成一个融“岗位技能、职业技术、创业能力”三种培训为一体的教育体系,为服刑人员提供一个学习劳动技能的大舞台。

1.重视岗位培训,组织技能鉴定。《监狱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监狱组织服刑人员劳动不仅仅是监狱生产经营需要,更是劳动技能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监狱企业顺应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罪犯劳动的生产项目,让服刑人员在劳动中学习劳动技能,这种技能本身贴近社会用工需要。监狱机关应当坚持劳动的教育功能,在劳动中培养服刑人员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矫正其恶习,把监狱企业办成服刑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的基地,让他们在生产中学习劳动技艺,在劳动中提高操作能力。为此,监狱应当与当地劳动部门合作,把实践性岗位培训与课堂化岗位知识教育结合起来,鼓励罪犯积极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定期开展岗位技能等级鉴定。经过考试合格的由国家劳动部门发给技能等级证书,为回归社会后的劳动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2.实行联合办学,开展职业技术培训。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各类大、中专院校在大浪淘沙式的激烈竞争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纷纷面向就业市场需求,提升教育档次,开设热门专业,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监狱通过与有关院校联合办学的途径,借助正规的教育力量,对服刑人员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提高刑释人员的就业率具有现实意义。司法部等多部门关于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的下发,给监狱机关与地方院校合作,联合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难得机遇。当前,应当抓住良机,积极争取地方劳动和教育部门的支持,把服刑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纳入社会总体培训计划,解决相关的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等诸多难题。根据服刑人员文化素质,选择若干就业前景广阔、又属于“短平快”专业、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大、中专院校,开辟联合办学渠道。发动服刑人员踊跃报名参读,把教室设到监内,把刑期变成“学期”,使完成学业者取得正规文凭。通过正规化教学,显著提高刑释人员的谋生技能,实现监狱职业技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顺畅回归社会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3.利用出监教育,实施创业培训。利用所学技能和资金自主创业,是刑释人员的一种就业形式。为帮助他们成功创业,走合法经营道路,利用出监教育之机开展创业培训,学习创办小公司、小企业方面的基本知识,是一项重要内容。鉴于此类培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应当聘请专家授课。培训内容以提高创业者的心理和经营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参与合法竞争和驾驭市场能力为基础,着重对营销过程控制、物流管理方法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掌握自主创业能力。目前,当务之急是健全出监培训机构,落实管理力量,解决培训场所,健全培训制度。同时,要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舍得资金投入,用多媒体技术武装出监培训阵地,改进教育手段,提高培训效率。

三、以就业推介为延伸,搭起通往回归的桥梁

做好就业推荐工作,为刑释人员搭起一座通往社会就业之路的金色桥梁,是监狱管理工作的向外延伸,也是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重要举措。

1.建立服务平台,强化就业推介工作。一要依托出监教育机构,建立监狱就业指导中心。有计划地开展刑释人员的就业推介活动。二要建立刑释人员就业“信息库”。利用网络技术,将临近刑释的人员的年龄、技能特长、取证种类、就业意向、联系方式等资料,集中录入电脑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布,方便用工单位选择;将社会用工需求信息导入监狱信息库,向刑释人员公布,方便他们就业选择。三要广泛收集信息,扩大求职者的眼界。就业指导中心应派人参加各类用工和人才招聘会,经常深入用人单位和劳动部门,有针对性地采集用工信息,扩大信息量,形成“用工需求对接”关系,提高就业推荐成功率。还可利用互联网资源,及时了解就业市场最新用工动态,为做好就业推荐提供第一手资料。

2.拓宽就业推荐渠道,巩固就业培训成果。一是“请进来”,密切关系。有计划地邀请用工单位、劳动部门的领导前来监狱,参观出监教育培训情况,介绍服刑人员的改造表现和技能学习取证情况,与即将刑释人员座谈交流,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签订就业“意向书”,为刑满就业做好前期准备。二是“走出去”,推销人力。可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大力宣传服刑人员改过自新、刻苦钻研技术、发明创造等正面典型事例,消除社会对招聘刑释人员的顾虑和恐惧,以增加信任度。亦可根据用工需求方向,组织人员深入用人公司企业,带上临近刑满人员的《就业推介表》,进行现场就业推介。还可组织一贯表现较好的服刑人员到社会用工单位参观,为供需双方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

篇6

摘 要:目前在我国,由于医疗设备维修人才的缺乏,造成了许多医院的医疗设备不能有效使用,甚至于瘫痪,对我国医疗事业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医疗设备的维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对其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由职业技术教育来完成。从该专业的现状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分析探讨职业教育对医疗设备维修人才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医疗设备维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6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3-0150-02

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各级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和器械更新快,且品种繁多,这些设备和器械为医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成为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医疗设施。但是,任何设备和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都难免会出现问题与故障,医疗设备也不例外。为此,各级医院都采用多种方法来保证这些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医院一般采取的方法包括:①通知生产厂家或销售单位,请对方派人前来维修;②专门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对某些重点设备专人维修;③雇佣专业人员上门维修。

以上方式的缺陷在于:生产厂家虽然对设备结构性能极熟,备件也很充足,维修速度很快,但由于受到地域、交通等限制,尤其是偏远地区,厂家到达故障设备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甚至耽误几个月,造成长时间的延误和维修成本的的增加。另外,不是所有的设备和器械都能联系到生产厂家来维修,由此导致设备停用或瘫痪;医院培养自己的专业维修人员,出资出人,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并且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针对某些重点设备专人专修,而无法顾及其它医疗设备和器械;雇佣外面的专业人员上门维修,又受到诸多限制,且人才市场中该方面的技术人员奇缺。笔者所在的城市属我国的中等城市,也没有一家正规的医疗设备维修单位,即使省会城市,有时也很难找到专门从事某些医疗设备维修的人员。这种状况下,不少医疗设备由于故障而造成瘫痪,虽然有时只是一些简单的故障,专业人员处理起来很容易,但由于无人维修,处于长期搁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医疗诊断。特别是农村山区,国家投资的许多医疗设备因此而无法正常使用,加剧了农村山区人民的看病难。

1 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培养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很大,各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但医疗设备维修人才奇缺。笔者研究了我国的各类医学院校,发现各层次的医学院校普遍忽视对医疗设备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

首先应映在医学教育的普通高校,我国一般的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都是以临床为核心,归属于医学领域,只有少数的医学院校开设有医疗设备专业。这些为数不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进入了医疗设备的生产、销售或维修单位,很少能够进入医院,更不要说是进入中小规模的医院。其它临床专业的学生,所学的课程却与医疗设备相差甚远。因为虽然医疗设备使用于医院,但其结构和原理却属于机械学和电学的范畴,与工科内容相似,需要大量的物理(包括声、光学)、机械、电工电子以及计算机理论作为基础。如果不是专业培养,一般医学专业的学生是根本无暇全面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因而,普通医学院校的毕业学生如果不是该专业科班出身,是很难从事医疗设备维修这项工作的。

其次是高等职业院校,虽然职业教育已形成我国的一种基本教育体制,也是专业技能教育的主要形式,一些职业院校也开设有与医学有关的专业,如护理、检验、影像、药剂学等,但是这些专业也与医疗设备维修技术相差甚远。即便是影像技术专业,虽然也开设了与影像设备有关的课程,如电子电工学、影像设备学等,但该专业的主要课程仍以影像诊断学和投照技术等为主,学生就业后一般成为临床医院放射科、CT等影像科室的技术操作人员。由于该专业课程涉及的设备维修知识有限,加上其它课程的负担,大多数学生对设备的结构原理都很难掌握,毕业后很难从事设备维修工作。并且影像专业涉及的也只有影像设备,对医院中的其它设备和器械了解甚少,也不能成为医疗设备维修的专业人员。

三是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其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文化底子较薄,根本无法系统地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医疗设备进行维修知识的学习。

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会形成很强的人才调节效应,我们国家也不乏大量高技能的设备维修人员,但是,工科工程技术人员通常对医院都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加上对医疗设备接触极少,这些人员的维修技能很少能自觉运用到医疗设备维修方面来,这种资源几乎无法利用。

因此,如果不设置专门专业来培养医疗设备维修的人员,就势必会造成目前这种人才匮乏的现状,极大地妨碍了医疗事业的发展。

2 高等职业教育与培养医疗设备维修人才

2.1 医疗设备维修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范畴

职业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在一定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受教育者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成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的职责在于,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受教育者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健康体魄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担负起为国家培养高技能的急需人才,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的职责。

从以上理论出发,凡是属于技能性人才的培养,都应主要由职业教育来完成。而医疗设备维修是一种较高难度的职业技能,属于医学技术教育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一种更为特殊的职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当承担起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工作。

2.2 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更适合开设医疗设备维修专业

在许多综合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往往同时开设有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医学技术等专业。多方面的师资力量,是开设该专业的有力保证。前面已述,由于该专业的特点更近于工科,在课程设置上,应兼顾工科和医学两大部分,甚至于应更侧重于工科的内容。在机械、声光学、电子和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基础上,配合典型的医疗设备结构原理,从技能入手,掌握医疗设备维修的一般性规律,加大实践力度,才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医疗设备维修技能性人才。

2.3 职业教育的模式更容易借鉴企业对设备维修的经验

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学科本位”模式不同,职业教育坚持“能力本位”的理念,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出发,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瞄准职业岗位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三个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职业教育更接近企业的技术教育和管理思路,因而也更容易借鉴企业对设备维修工作的专业经验。

医疗设备虽然品种繁多,但医疗设备维修亦应遵守设备维修工作的一般规律。如同一个企业中,尽管设备复杂,新设备也不断引进,但作为企业的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总能根据设备维修的一般规律和技能,加上掌握了本设备的特点,找出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将其排除,使之恢复性能而正常使用。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企业的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外,企业中严格的设备操作规程,规范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也成为排除设备故障,使之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医疗设备维修专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上,也可以借鉴企业对设备维修管理及操作的经验。

当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医疗设备维修专业也会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课程设置更为复杂,对师资力量的要求相对更高,建立实验设施也会增加更大的难度。但是,笔者认为,既然职业教育的职责就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就业的导向下,向受教育者传授职业知识,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技能型人才。那么,作为我国人才奇缺的医疗设备维修行业,又有广泛的就业前景,职业教育应该有责任研究和开办这个专业,使之成为一个有特色的专业技术学科,以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苏全,袁清.国内中大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可行性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7):38-40.

篇7

关键词:新时期;陕西农村;职业教育;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1)12-0068-03

进入21世纪,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使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陕西是个农业大省,在全省3700多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到70%以上,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西部经济强省战略目标的关键。而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持。因此,对新时期陕西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程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依据,使陕西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的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村现代化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的界定

教育需求从需求主体来说,可分为社会的需求、生产或社会单位(以厂商为代表)的需求、个人或家庭的需求。[1]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职业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是指家庭或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而产生的对职业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2]职业教育个人需求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直接相关,其需求大小同时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消费需求状况。因此,教育的消费需求主要是指个人需求。

基于以上,本文对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做如下界定: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是指农村家庭或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职业技术需求中进行选择而产生的对职业教育有消费能力的需要。

二、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现状分析

1.数据来源。为了获得陕西农村居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信息,笔者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调查问卷对当前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进行了调查。[3]调查对象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以下简称“农耕者”)、外出务工的农民(以下简称“外出打工者”)和面临职业选择的农村初高中学生(以下简称“在读学生”)。其中农耕者是最主要的调查对象,在问题设计和调查规模上相对最多。调查共访问农耕者800人,经过审核筛选获得有效问卷645份。外出打工者作为农村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查的主要对象。调查共访问外出打工者600人,经过审核筛选获得有效问卷498份。初高中在读学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需求和选择意愿直接影响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调查共发放初高中在读学生调查问卷60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66份。

2.陕西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现状与特征。调查表明,陕西省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的潜在需求很大,但不同消费群体的职业教育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见表1)。①

由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农耕者,还是外出打工者和初高中在校学生都对职业教育表现出很大的需求热情,其中外出打工者尤为突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比例达到了93.6%,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的外出打工者不需要职业技能学习或培训。但在职业教育学习内容和培训方式上,不同农村消费群体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特征。

从需要学习的职业技术看,农耕者对农业生产技术需求比例较高,占其全部职业技术需求的83.9%,外出打工者和初高中学生则以非农技术需求为主,特别是初高中学生,其非农技术需求比例高达96.2%。由此看来,在读农民子弟大多存在轻农的消极思想,多数人希望通过学习各种非农技术,提高收入,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

从乐于接受的职业培训方式看,上门技术指导最受农耕者青睐,这与农耕者的生产特点密切相关;外出打工者大多选择了短期培训的方式学习职业技能,因为短期培训时间短,见效快,学习费用也相对较少;在读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培训方式则是正规的职业学校学习。在被访的在读学生中,接近一半的人表示希望通过正规的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他们希望通过学历教育,在将来就业时谋求一份好的工作。

三、抑制陕西农村居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的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农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职业教育经历、个人培训收益等;社会因素包括培训渠道是否畅通、现实生产的技术含量高低、培训服务是否周到、培训资源是否充分、社会的职业教育观念以及宣传引导是否到位等。在以上因素中,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培训资源、培训收益以及社会职业教育观念等对陕西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需求有显著影响。

1. 文化程度与个人收入对农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调查涉及个体特征的问题共7项,包括被调查者所在区域、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营类型、职业教育经历、个人收入等,其中文化程度对农耕者职业教育需求影响显著,个人收入对外出打工者职业教育需求影响显著。

文化程度对农耕者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农耕者,思维活跃,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明确的认识,改变生存状态,提高收入的欲望强烈,从而对职业教育表现出很高的需求热情;二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农耕者,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与认同程度相对较高,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训练更大幅度地提高自身的劳动效率和生产收益,并最终改善家庭的经济环境。

收入是影响外出打工者职业教育需求的关键性因素。调查显示,目前陕西省外出打工人员的月收入大都在2000元以下,其中约有1/3的人工资在1000元以下。减去必须的生活开支,剩余部分根本无法支付培训费用。在未接受职业教育的被调查外出打工者中,有51.2%的人是因为无法支付所需费用而没有接受培训。因此,尽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其具有实际支付能力的教育需求却十分有限。

2.培训资源对农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培训资源是指直接支持培训活动的各种资源,如师资、教学设施、教学资料、实验实习基地等。调查表明,被调查者对职业教育机构的各种培训资源满意程度越高,其对职业教育的未来需求也越大。其中对职业教育机构培训资源非常满意的被调查者,对职业教育的未来需求比例达到了100%。由此可见,社会所提供的农村职业培训资源越优质,培训效果越好,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越大。

3.培训收益对农耕者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培训收益可以用培训对耕作的有用程度和对农耕者子女能力的提升来反映。调查表明,随着职业培训对农耕的有用程度的增强,农耕者的直接职业教育需求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两者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依关联性,同时,职业培训对其子女能力提高程度越大,农耕者对子女的职业教育需求也越强烈,而且需求程度明显高于自身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这是因为大多数农村居民都是理性的,在做出是否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总是以趋利避害原则考虑职业教育投入,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收益,当收益大于投入时,就会决定接受职业教育。

4.认识偏见对农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偏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觉得务农不需要什么技术。调查发现, 知足常乐、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在一些农民思想中根深蒂固,认为自己搞了一辈子农业,根本不需要学习技术。二是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即便学出来也没有什么出息。当问及职业技能人才的就业前景时,有1.6%的人认为职业技能人才的就业前景很不好, 14.9%的人认为不好,56.4%的人认为一般,以上累计达到了72.9%,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并不看好职业教育。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农耕者对职业教育的直接需求,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其对子女职业教育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目前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潜在需求很大,但要使这种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他们从思想上接受和认可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其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在关于未接受职业教育的原因调查中,约有15.15%的被调查者表示因为文化基础差而没有学习职业技能。因此,要提高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首先需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具体可通过整合农村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组织扫盲班、夜校班等对农村居民进行文化补习。同时也应提高农村小学入学率,减少辍学率,从源头上杜绝新生农民中文盲和半文盲人数的增加。

2.降低农村职业教育的学习成本。调查表明,目前陕西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支付能力十分有限。这一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居民职业技能学习愿望的实现。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需求,必须考虑降低农村职业教育的学习成本。具体可分为两步走,首先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对农村职业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第二步,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逐渐扩大农村职业教育的资助范围,并最终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免费教育。

3.转变农村居民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观念决定着行为,要使农村居民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培训,首先要纠正其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见。一是加强舆论宣传。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社区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墙体等载体,宣传各级政府的农村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民的实际意义,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把职业技能学习迅速致富的先进经验编成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如小品、快板等进行表演,寓教于乐,提高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

4.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调查表明,培训机会缺乏,培训内容不能满足需要是被调查者没有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对全省农业、教育、科技、劳动、科协、共青团、妇联等诸多部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有效协调,明确各自的培训目标和工作任务,确保培训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到位。二是在巩固政府性农村职业教育供给渠道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有序、规范地发展各类学校性、民间性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村职业教育参与机制,从而使大部分农民都有机会接受自己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5.优化教育资源,确保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除了加大其基础设施建设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调查表明,陕西省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且结构极不合理,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十分缺乏。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是要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防止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的流失;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如鼓励优秀教师下企业、参加一线生产实践,提高实践能力;聘用农业科研、推广、生产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对专业教师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 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特点,而实践性教学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完备的教学实训基地。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实习基地。除此之外,还可把学生在校学习的实用技术内容与学生家庭致富项目结合起来,鼓励农户家庭建微型实验基地,相互补充,使农村居民真正掌握实用技术。

6.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效果。提高职业教育的培训效果,使农民切实感受到职业教育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才能真正唤起农民学习职业技术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效果需要教育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参与。就教育机构而言,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农民提供农民迫切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必须深入农村实际,及时敏锐地把握产业结构的变化,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学校就办什么专业。从陕西的实际情况看,旅游、林果栽培、农机应用等都是非常需要的专业。二是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即,培训不能搞形式、走过程,要包学包会,甚至可以考虑等受培训者取得收益后再收取费用。从政府部门而言,要加强督导和评估,即通过立法、资助、评估、政策等一系列手段,实施对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宏观监控,评价结果还应与经费投入、优惠政策等挂钩,确保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

注 释:

①表1中百分比为每个类别调查者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

篇8

【关键词】中职教学 培优 技能培养 深化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生源及年龄特征等因素,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偏差,个体性格差异大等特点。而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培养上有突出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特点。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到更深、更全的专业技术、技能,并带动整个班级学习共同提高,“培优”成了笔者在教学中取得成绩的一个法宝。

一、善于发现,培养兴趣,激发潜力。

本人教学科目为计算机专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以及各行业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整体提高,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挑战。要培养出优秀的职业专业人才,首先就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那些对专业比较有兴趣、敏感、思维活跃的学生,并加以培养。

开学后,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注意观察,会发现有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总喜欢打游戏,玩其他软件或系统之类的。不要以为这些都是不爱学习的所谓的“不听话学生”,其实他们的思维很活跃,他们往往比较个性,不满足于课堂上的基础课程教学。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并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增加了解。

使用的方法:可以向他们提问一些更深层次的专业技术知识,让他们来回答;并不断给他们提出难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及学习的欲望,或说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鼓励他们把基础的课程扎实的学习好。并进一步向他们提出对专业课的展望,让他们有一定的方向与想法。

在培养了兴趣后,就要激发他们潜力,并诱导其深入的学习掌握更深的专业技术知识。对于培优生,我们可以加大教学的难度,加强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了解硬件,并进行一些基本的组装、系统安装、维护等。而对于培优生来讲,我们可以提高难度,设计一个项目:如某一客户要求组装一台计算机,列出它的价位、基本需求。让学生去作调查分析,并确定配置方案,最后通过对比分析,给出最佳方案。这样的案例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知识及运用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技能的培养。其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能力更是达到了更高的要求。

二、技能为重,扩展前景。

在不断深入学习、掌握技术的同时,把技能结合到社会实践运用中,并扩展他们的就业前景,是我们对于技能培优最终要做的。虽然我们不能保证他们就业会有专业对口的工作,但作为一个优秀的专业学生,他们的前景是很宽阔的,我想无论做什么工作,如果有机会能接触到计算机,他们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如何把他们学到的知识更有目的性的去扩展,为将来的就业打算。以就业为导向,有目的的设计培养的目标,是我培养技能的一个重要方向。例如:有目标要去做网络管理员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时,让他们有所侧重的学习掌握关于网络管理与安全的各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有目标要做文秘、文字编辑的就侧重去学习掌握《办公软件应用》里的一些高级技术、技巧;有目标要去做收银员、数据管理的,就侧重去学习掌握《数据库应用》知识。有目标与针对性的让这些相对优秀的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大大的扩展了他们的就业前景。

而事实也证明,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培养技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本人所带的 04级计算机班的培优的学生里,有一个学生(邓××),毕业后在广东的一个企业,从一名普通的员工最终成长为了企业的网络管理员之一。他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您辅导我们的那些东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带动班级,共同进步。

当一个班级,有几个或更多的学生成为了这个班级的精英时,他们将成为一种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班级,有了勤奋好学、专业优秀的带头学生时,班级的学习氛围就会不同,这些培优生会带动起许多进步学生,并以榜样的力量引导他们不断的进步,而在这过程当中,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良性循环,学习好的会更加努力,会更加好,而跟进的学生,更不断的进取,大大进步,而整个班集体也会因为他们的进步而进步,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这将大大有利于班级的学习与管理工作。

2005~2007年间,本人带的班级 05级计算机班,班里的四个学生作为培优的学生,在本人的精心培养下,对几门专业课程的掌握达到较熟练与较高的水平。而在这四位同学的带动下,班里不断的涌现出了各课程的尖子生,如办公软件的打字与编辑高手,网页制作及网站建设的团队, Flash动画制作团队,编程小组等。整个班级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与氛围,学习成绩与专业技能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

四、技能突出,教与学双促进。

俗话说得好,要教给学生一滴水的知识,老师就得有一桶水的知识。当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了,技术、技能进步了,这对教师同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优生对知识、技术的掌握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有些内容已然超越了教材,而有些更是直接面向了社会或实际应用,这无论如何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也不得不让老师对教材乃至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在提倡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今日,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继续教育,它可以从主观上解决继续教育的被动行为,同时为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提供了一种主动的取向,也将为职业教育专业技术教学与实践的探索拓宽了道路。

教为学,学促教,学生技能突出,教与学双促进,共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职学生;缺失;教育措施

职业道德是就业的根本要求,然而,在不少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导致毕业班的学生在找工作和实习时乃至毕业后参加工作都会出现一些道德缺失的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学校的人才质量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在工具书中一般解释为: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行为规范,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职业道德实质上就是一种与职业活动有关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在自身的体现。广义上的职业道德应当包含求职道德和岗位道德两个方面。求职道德指的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水平,而岗位道德指的是固定行业和职位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

一、高职毕业生基本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

(一)诚信观念缺失

1.夸大履历、把协议当儿戏。由于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严峻,加上经济危机的阴霾没有完全散去,大学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由于平时不努力,不少高职学生为在自己的简历上涂上绚丽的一笔,往往绞尽脑汁地夸大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绩,甚至还有伪造证书的现象。

2.毁约现象严重。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6年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一些被调查单位每次批量招聘的毕业生到岗率不足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到岗率不足50%,学生毁约现象比较严重。

(二)工作责任感和集体感缺失

1.功利性强,缺乏踏实精神。不少毕业生经过短暂的实习后就认为单位不理想,薪金水平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而且还认为工作又苦又累,于是便放弃了实习。这种好高骛远、缺乏踏实精神、盲目追求功利的毕业生是不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的。

2.强调自我,重个人轻集体。在带领毕业班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毕业班的老师发现有部分学生重个人利益,轻社会集体利益,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知行不一致。例如,一些毕业生在实习或工作过程中,经常以私事或身体原因请假不去上班,甚至不经正常手续中途离职,导致用人单位的不满。有的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好表现,做事情好大喜功,领导吩咐的斟茶递水的小事情往往不愿意去做,时不时还埋怨领导看不起专科生。这些想法与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

二、高职毕业生基本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虽然现在的高职院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的教育课程,但是,有时候枯燥无味的思政课程让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还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生动灵活地给予学生基本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从内心上不会排斥职业道德的说教。

(二)社会不良氛围的负面影响

受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人们逐渐有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想法。同时,这也诱发了不少懒惰之人不劳而获的求利心理。不少大学生已经将通过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走后门、送礼金等手段参与求职竞争或晋升的做法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高职学生自律不够

如今的高职学生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追求平等自由,但是,由于缺少磨练而导致辨别能力较差。如果这部分学生从小再没有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那么这部分学生在道德学习方面就极易接受不良现象的影响,不能较好地形成道德自律以及道德观。

(四)缺乏系统职业指导

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只侧重求职技巧的训练,忽略了个人与职业环境的介绍以及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的养成等基础内容。由于学生在就业时并不了解职业、行业的基本信息,也没有对自己的优劣势进行系统地总结,导致在面试过程中“见风使舵”,一旦进入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就由于工作枯燥或没挑战等原因辞去工作。

三、进行基本职业道德教育的五项重要内容

(一)合理价值观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吴海波曾对高职生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认知进行过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各项价值观水平与其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这也意味着其价值观水平得分高,那么其职业道德认知水平也就高。因此,我们必须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强化他们合理的价值观,促使他们运用这条内藏于心的准绳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并做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诚信观念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需

诚信是人的必备道德之一,也是中国人做事理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职场里,诚信体现了一个人对其岗位和用人单位的承诺。所以,为使学生顺利进入职场工作,对其进行诚信观念的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三)责任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无责任感也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的标准。在职业活动中,兢兢业业工作、服从大局和集体利益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应该提倡的,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强调工作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教育十分必要。

(四)法制观念是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加强的内容

法律和法规是维系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则。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尽管约束性质不一样,但是在社会上都起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强化法律法规意识。人一旦缺少了法制观念,也就少了他律的约束,仅仅靠自律的道德有时候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五)竞争意识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延伸

人才竞争已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因此,竞争意识理所当然就成为当代和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竞争可以使一个人变得精明强干,能够提高其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强化竞争意识,可以增强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质量意识,促进他们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工夫,从而把职业道德教育的道德认知要求转变成为道德行动。

四、高职学生基本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通过法律思想修养等课程以及主题班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从目前德育教育的实施来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是进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着重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活动所要求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以便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注意创新,要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该类教育的最好形式就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可以采取讨论、案例分析、小品演绎、观看影片等形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构建校园道德文化。

(二)积极开展职业指导课程和就业服务活动,完善就业工作体系

以就业指导体系为平台来展开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学校应该通过必要的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测评系统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就业兴趣和就业能力,使之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规划;应该辅以就业咨询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合理的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目前的就业形势,摆正他们的就业位置,激励他们不断增强能力、追求上进的进取心。另外,通过系统的行业见习或调研实践,可以使大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让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历史与前景等有一个前瞻性了解,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也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和定位,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相应的职业道德认同感和职业道德付出感、实践感。在毕业生就业前,组织召开就业诚信和责任感教育会议,要学生充分意识到缺乏诚信和工作责任感的危害。另外,进一步跟踪对毕业生就业行为的监督,对不诚信的毕业生不予推荐工作。

(三)院系要开展有利于责任感和竞争意识培养的活动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实现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与道德情感相适应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懂得承担责任,只有在承担责任的体验中才能产生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借鉴一些本科院校所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也要组织这类服务活动,走出一条自己特色的实践道路。

另外,竞争意识也是职业道德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除了思想教育外,专业技能比武和各项竞争活动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举行专业技能比赛或各类竞赛活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知识技能,还可以促使他们保有上进心和竞争意识。

(四)重视实习生并对他们进行合理的管理

在实习期间,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既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假如一味地按照学校或企业的管理模式来对高职毕业生进行管理,是不利于他们职业道德的养成的。假如完全按企业的管理模式,一到企业马上实行白班或夜班制度,而且每天工作时间也比较长,学生是很难适应的,这样学生不仅身体上吃不消,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因此而讨厌所从事的工作,这不利于职业道德的培养。所以,学校应当与实习单位沟通,出台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案要涉及到实习生正常的工作、学习规定细则。

参考文献:

[1] 王开生.顶岗实习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2] 王锡金.当代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27).

[3] 宋荷英.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23).

[4] 杜建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

[5] 于洛加.深化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J].民航政工,2008,(6).

篇10

一、调整英语教学目标

1.要把使学生掌握“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

高职高专基础理论教学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而是要突破系统性、完整性,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做到恰到好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其英语应用能力,但高职英语教学时数的限制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基础知识传授的“度”,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的关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2.要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不宜有太高的要求,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使英语教学有所侧重。对高职毕业生做的一项关于英语在工作中的应用的需求分析显示,对理科和工科专业的学生讲,阅读及翻译能力被认为最重要,而对文科学生讲,听说能力被认为最重要,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这一点,合理组织教学。

二、改进英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快乐教学

改变自己,改变学生,改变教材,改变课室。只有在心情快乐的时候学习才是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心情愉快。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位置。要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教师必须快乐的生活,这样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你是快乐的源泉。另外,我们还要不断改变自己的身份,在课堂上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

2.多讲解与教材“无关”的知识

说是与教材无关,其实是与教材紧密相连。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纯理论的学习不感兴趣,必须增加一些实际有用或趣味性较强的内容,不然,很难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另外,由于学生本身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不强,课堂内容的讲解不能太深澳,太理论化,甚至不能太理性化。

3.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必须跟着教师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非常局促,如果不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昏昏欲睡,这一特点决定了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应是他们表演、展示的舞台。

4.对学生的鼓励,千万不要吝啬

很多教师认为高职学生都是大学生,用不着把表扬天天挂在嘴上,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别说高职学生需要鼓励,需要赞扬,就是教师也很期待领导的器重、学生的尊敬,更何况他们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呢。再者,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心灵脆弱,他们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老师对他们的冷漠。但是表扬决不能滥用,必须要有针对性,不然,学生对你的评议会不以为然。

三、改进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1.在测试的内容上,要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重。

2.将客观(objective)题和主观(subjective)题结合起来。

3.重视形成性评价。

四、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高职的英语教学水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磨炼意志,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师生融洽的情感交流。

五、针对生源实际,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学生群体的多样性造成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在所有学科中最为参差不齐,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基于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接受“可理解的输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技能训练,使他们在不同的要求中都有相应的提高。

六、结合市场需要、就业前景,开设结合工作实际的专业英语选修课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课程开发的原则之一,这要求高职学校应根据就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及时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应根据工作岗位的变化、技能要求的变动调整课程内容,以培养出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劳动者;应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分析哪些是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和相关的专项能力;对一些相关的择业资格考试如托业考试TOEIC-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国际交流英语测评)、翻译资格证考试等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在学生掌握一定够用度的英语基础知识情况下,在适当时期开设结合专业工作实际的专业英语选修课。

七、尝试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

开发的课程满足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另一条可能的途径就是吸纳学生进入课程开发,使学生本身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主体性高扬的时代,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高职定位、市场需要、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等因素决定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开发英语校本教材,打造出特色高职毕业生,而不能再做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体现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英语应用实践教学要占到适当比例,减少不必要的理论知识,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职业英语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八、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开设英语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