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资源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炭资源发展

篇1

煤炭经济对**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煤炭是宝贵的资源财富,煤炭经济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为全省和全国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长期过度无序开采和生产方式分散落后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表沉陷、矿难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资源型经济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从更高的起点、更宽广的视野确立煤炭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痛下决心彻底转变增长方式,走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综合高效发展、绿色发展和文明和谐发展的道路,实现由煤炭资源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由煤炭工业大省向煤炭经济强省的战略转变。

走集约发展道路,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总体素质

长期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省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及个人一齐上,“多、小、散、乱、差”的发展格局。走集约发展道路,必须从“治乱”破题,严厉打击非法私挖滥采行为,割除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毒瘤”。自去年9月开始,**省开始实施旨在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总体素质的“三大战役”。第一战役去年9月打响,到今年1月,全省依法关闭非法、违法采煤矿点4876个,基本上遏制了非法、违法煤矿的生产。第二战役今年上半年进行,整合淘汰主要产煤县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1300—1400个,通过大型煤炭企业托管中小煤矿等方式,改造提升中型矿井,达到提高单井生产能力和采煤机械化水平的目的。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实施第三战役,在全省范围实施煤炭企业横向和纵向联合重组,引导支持若干重点煤炭企业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以产权股权为纽带,联合、兼并、重组地方中小煤矿;兼并整合煤资源加工转化企业;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从而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形成良好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大型矿井与煤资源转化加工产业并举、核心竞争力较强、产能亿吨级和几千万吨级、销售收入几百亿元的大型煤炭集团。通过实施“三大战役”,今年下半年全省煤矿总数将从原来的9000多个减至2000至2500个,并实现百万吨以上煤矿产量占全省煤炭总量的80%以上,从根本上扭转全省煤炭产业“多、小、散、乱、差”和生产方式落后的格局,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状况。

走内涵发展道路,严格控制煤炭的产能产量

煤炭产能产量盲目扩张,不仅过度消耗和浪费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而且势必引发供过于求和恶性竞争等问题,并使不堪重负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煤炭工业发展规律,必须摒弃盲目扩大产能产量的外延式生产的老路,在科学预测和保障全国煤炭需求的基础上,自觉控制总量,努力提高煤炭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根据对国内外煤炭需求的预测和我国能源规划,“十一五”末全国煤炭市场需求量约为24亿—25亿吨。按照占全国市场份额25%的比例测算,**省“十一五”期间煤炭年产量应控制在7亿吨左右。这就意味着“十一五”期间**省应实行煤炭产能产量的“零增长”,除对新上的重点煤电、煤化工、煤制油项目适当配置部分煤炭资源和矿井产能外,一律不再新上生产商品煤的煤矿。因此,应引导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主要通过兼并现有小煤矿、整合资源、产能置换实现发展壮大,通过改革采煤方法、采用先进采煤技术和设备等途径把煤炭资源回收率从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60%以上,并通过推广应用先进的煤炭洗选工艺和技术等途径把煤炭洗选比重提高至70%以上,增加资源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走综合高效发展道路,建设我国新型能源和材料工业基地

**的能源资源结构主要是煤,能源工业长期以来以生产和输出煤炭为主。要把**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基地,就不能停留于单一的煤炭生产和输出,而要积极朝着综合能源基地的方向发展。重点规划、开发和建设好晋北、晋东、晋中三大煤炭基地,通过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积极发展电力、焦炭、煤层气和焦炉煤气、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等综合能源产品,形成一次、二次能源并举,煤、电、气、油等各类能源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丰富的动力煤资源是发展电力工业的有利条件,而且通过回收利用采煤废水和采用空冷发电机组,可以保证坑口电厂用水需要。可多上坑口电厂,特别是利用煤矸石和洗中煤发电的电厂,并全力配合国家在**建设特高压输电网,多往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输电。这不仅有利于**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全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降低发电成本,减轻铁路和公路的压力。

**已初步探测煤层气储量1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储量的1/3;每年炼焦炭产生的焦炉煤气大约150亿立方米,目前基本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而是简单排放和“点天灯”燃烧,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大气。应依托科技进步,加快开发和利用煤层气和焦炉煤气这一优良的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所有大、中型煤矿均应实行“先抽气再开采”,把抽气和多联产开发及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抓紧规划建设输气管网,使煤层气变废为宝。此外,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是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石油燃料的替代品,**省大量深埋、不能作为焦煤和动力煤等使用的高硫高灰劣质煤源和煤层气、焦炉煤气可作其原料。应着力推进自主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实现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的突破发展,使之成为**能源产业多元化的支撑点和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的另一个广阔空间和战略重点是煤化工产业。当前,全球石油价格屡创新高且居高不下,使煤化工具有成本优势和发展潜力;高新技术发展及其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要抓住机遇全力发展化肥、甲醇及衍生品、乙炔电石、乙烯、丙烯、粗苯加工、煤焦油深精加工、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项目,力争使煤化工行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把**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积极发展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形成煤—电—铝、煤—铁—钢(铸)、煤—焦—化等多种产业链条,打造多元支柱产业群,真正把**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实现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应把握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努力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洁净煤技术等广泛运用于煤矿开采、安全监控、环境保护和煤炭资源深加工等领域,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煤炭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煤矿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适用技术方面实现研发突破并推广应用。二是大力发展支撑煤炭、焦炭生产和销售的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服务业。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运煤的铁路和公路专用通道;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完善煤炭、焦炭等市场体系,建立煤炭交易市场,发展网上定货、交易的现代电子商务;等等。

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整治和保护生态环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煤炭产业的发展应当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省委、省政府从今年开始组织实施“三大工程”,大力整治生态环境,给三晋大地披上绿装,还人民群众碧水蓝天。

一是蓝天碧水工程。通过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加强有效监管和运用市场手段等途径,多管齐下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力争11个中心城市、沿大运高速公路和汾河干流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二是造林绿化工程。除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外,启动和实施铁路公路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农村村镇绿化、环城绿化带、建成区绿化、厂矿区绿化六大重点工程,每年种树500多万亩,使“十一五”期末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3%提高到1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至35%,矿区草木覆盖率达70%以上。

三是煤矿沉陷区治理工程。拟用3年时间治理采煤沉陷面积1084平方公里,新建住宅面积600多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房屋面积300多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让沉陷区内的16.3万户近60万人搬进新区新楼或住上安全的房子。同时,搞好沉陷区的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

此外,要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地方人大立法、政府制定规章政策和加强监管等措施,引导约束煤炭和煤化工以及电力、冶金、建材等企业安装除硫脱尘等环保设施,节能、节水、降耗,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支持发展利用煤矸石和洗中煤发电的电厂;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生产新型建材、提炼有色金属;积极推进矿井水回收利用工程,使矿井水复用率达到60%以上;新上坑口电厂全部利用矿井复用水发电,并使用节水75%的空冷机组。通过以上措施,使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6%,5年降低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下降10%,5年降低40%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年均下降8.3%,5年降低35%。

走文明和谐发展道路,塑造**煤炭工业新形象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炭经济发展,应当在生产中给予煤矿工人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予煤矿所在乡村更多的扶持帮助,把煤炭工业导入文明和谐发展的轨道。

篇2

关键词:煤炭资源;煤化工;煤炭转化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含煤总面积占全旗总面积80%以上,以煤炭产业为支柱,在2016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中位列第15位,较2014年下降5个位次。准格尔旗国税局2010年完成税收收入320096万元;2011年完成税收收入515713万元;2012年完成税收623196万元;2013年完成税收694373万元,创历史最高,税收收入年均增长31.12%。2014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尤其是煤炭市场行情走入低谷,准格尔旗主要经济税源煤炭行业税收出现大幅下降,2014年准格尔旗国税局完成税收362039万元,同比下降47.86%。2015年准格尔旗国税局完成税收391096万元;2016年完成税收393600万元,税收虽然企稳,但增长乏力。

由此可见,新常态下,如何化解资源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是摆在准格尔旗县域经济发展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加大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的意义

在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要发挥比较优势,把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源转化增值上,改变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把资源转化增值这篇文章做好。”

煤炭资源实现就地转化和利用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煤电化,将煤炭转化为电能出售;

2.煤焦化,又称煤炭高温干馏;

3.现代新型煤化工。

其中,现代新型煤化工的转化方式最具发展前景,比如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产业。把煤炭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c直接卖煤相比,产品价格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据统计,煤炭制甲醇产品,可增值约4倍;煤炭制油品,可增值约8-12倍;煤炭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平均比单纯卖煤增值6-10倍。

此外,准格尔煤田生产的煤炭属高铝煤炭,发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资源得天独厚,前景十分广阔。据测算,准格尔旗年产高铝煤1.2亿吨,燃烧产生约3000万吨高铝粉煤灰,可供提取氧化铝1200多万吨,折合铝土矿约2500万吨,相当于我国2010年的铝土矿进口总量。我国铝土矿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发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可有效缓解中国铝土矿资源短缺问题,并减少粉煤灰的环境污染。

促进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实现煤炭资源深加工,延伸煤炭资源转化产业链条,是促进准格尔旗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作为全国第一大产煤旗县,加快煤炭资源就地转化,还有铝资源战略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通过煤化工、建设坑口电厂,变输煤为输油、输气、输电,可向京津冀等地输送大量的清洁能源,有利于缓解京津冀雾霾问题。

二、准格尔旗煤炭资源转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资源转化状况

1.煤炭资源转化项目基本情况

2016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共有煤炭资源转化及相关项目36个,其中有15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正在建设的项目2个,计划建设的项目19个,累计完成投资532亿元。2016年,准格尔旗煤炭转化利用项目进展顺利。大路煤化工基地唯一的热电联产项目――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路2×300MW煤矸石电厂一期工程#1、#2机组进入整套试运阶段,已经具备投产条件。鄂尔多斯市西北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万吨甲醇精制系统投料试车圆满成功。内蒙古垣吉化工年产10万吨费托蜡精制及2万吨渣蜡精制项目开工,该项目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是现有煤化工产业项目的延伸,预计于2017年建设完工,投产后可实现产值8.6亿元/年,利税近亿元。目前,园区企业初步形成了甲醇产品集群化的现实生产力,部分煤化工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

2.税收情况

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近3年税收情况如下:

2014年度,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共实现国税收入39625万元,其中国内增值税实现30042万元,国内消费税实现927万元,国内企业所得税8656万元。

2015年度,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共实现国税收入18201万元,其中国内增值税实现14134万元,国内消费税实现413万元,国内企业所得税实现3654万元。

2016年度,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共实现国税收入18750万元,其中国内增值税实现18415万元,国内消费税实现5万元,国内企业所得税实现33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煤炭转化率较低。目前,内蒙古准格尔旗全旗建成及在建煤炭产能达到3亿吨以上,相对的煤炭就地转化量却只有1700多万吨,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不到10%。

2.煤炭转化链条不长。只有火电、油品、甲醇等几种转化产品,深加工、细加工、精加工还不够发达。煤化工有2000余种下游产业,园区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在推动煤化工产品终端化、高端化,大力引进精细化学品项目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向高加工度、高附加值发展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煤炭转化项目税收拉动作用不明显。从2016年税收情况可以看出,因前期增值税留底数额较大,煤化工企业实现税收周期较长,大部分企业未实现增值税。另外,受国内外能源市场行情影响,相关产品价格走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所得税下降明显。

三、准格尔旗煤炭资源转化发展方向

(一)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贵州、新疆等地选择煤种适宜、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重点支持大型企业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升级示范工程建设”。同时,出台的“8337”战略、“五大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有利政策的扶持,为准格尔旗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提供了有力地政策支持。目前,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煤化工储备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678亿元。其中,内蒙古北控京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伊泰200万吨煤制油和中电投80万吨烯烃项目总投资额813亿元。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2016年正式获得环保部环评批复,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就地转化消耗煤炭1000万吨,实现年产值131亿元(含增值税)。

(二)大力推进坑口电厂建设,煤炭电力一体化发展

际上比较理想的煤电一体化发展模式是建设坑口电厂,煤矿和电厂一体发展,合作共赢。而煤电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一是要有适合发电的煤炭种类,二是要有电力外送的线路保障。在准格尔旗这两个因素得天独厚。一方面,准格尔旗的煤炭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且煤质优良,具有灰低、磷低、硫低、发热量高的特点,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统筹规划和大力建设,准格尔旗特高压外送能力不断增强。

2016年,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考核,正式投入运行。此项工程,是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工程之后,我国建成投运的第三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特高压交流工程,与锡盟―山东工程相连接,共同构成起华北特高压交流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工程新增变电容量2400万千伏安,新增外送能力约800万千瓦,每年送电量大约400亿千瓦时,新建输电线路2×616千米,途经内蒙古、山西、河北和天津四省(市、区),核准动态总投资175.2亿元,为准格尔旗煤炭电力一体化发展打牢了线路基础。同时,2017年,准格尔旗境内的酸刺沟、罐子沟等7个电厂、600万装机有望纳入国家大盘子,准格尔旗发展煤电一体化有着深厚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

(三)开发煤炭伴生资源,大力发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

内蒙古准格尔矿区是高铝煤炭资源集中区。这里的煤层中伴生着大量的氧化铝和金属镓,同时伴生资源含量较高、分布较匀、储量很大,据测算,准格尔煤田范围内共有伴生氧化铝30多亿吨。加快科研攻关,尽早实现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伴生资源工业化发展,是准格尔旗乃至国家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伴生资源项目,将来会是准格尔旗最有发展活力和前景的支柱税源产业之一。目前,《内蒙古准格尔旗煤电灰铝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划》已经上报,正等待国家批复。2016年,神华准能氧化铝中试厂氧化铝日产量达0.5吨,标志着具有神华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大路工业园区,是规划的重点工业园区之一,正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今后园区将重点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煤―电―铝等煤化工及下游精细化工产业。到2020年,园区计划建成国家级“煤化工及清洁能源生产示范基地”和“煤电铝循环产业基地”,预计玩成3个“1000亿”的目标,即: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产能达到1000万吨。届时,园区将成为鄂尔多斯乃至重要的税收增长极。

四、税务机关应如何助力准格尔旗煤炭资源转化

(一)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引导优势产业发展

税务机关应努力做好放水养鱼的文章,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促进煤化工项目长期健康发展,税务部门应立足实际,主动作为,突出政策引导,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争取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例如,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过程中,能够联产活性硅酸钙、分子筛、氢氧化铝等副产品。如果将这些副产品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强化税收服务管理,提升组织收入质量

目前,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共有15个投产项目,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只有3户。煤化工行业属于资金投入大、科技门槛高、产业链条长,回资周期长的产业,其中专业设备投入、不动产投入所占比重较大。建成投产后,因企业前期建设投入大,留抵税款较多,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较多税收,实现税收的等待时间较长。同时,为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精加工、深加工、细加工,很多煤化工会滚动开发一期、二期、三期项目,导致企业进项税额增长快于销项税额增长,长期不能实现税收。国税部门应该在提升服务的同时,强化税源管理,摸清税源底数,规范企业税收抵扣行为,重点检查人为修改进销项结构等消化和扭曲应纳增值税行为,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正常税收入库,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三)加强风险风控稽核,减少涉税风险点

煤化工上下游产业链条特别长,产品种类丰富,运用广泛,与各行业紧密关联,增值税抵扣范围广,增值税虚开风险较大。税务部门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管理:一要提升税源管理的精细度。要针对不同煤化工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管理台账,详细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方向、税收状况等内容,及时监控企业税负变化;二要提升煤化工企业税收风险风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类税收风险监控系统,定期分析、筛查煤化工企业各类数据,对疑点信息及时进行预警稽核,保证国家税款安全。

篇3

目前,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是以地球物理方法为先导,其它基础地质手段加以配合,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是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的特点。其工作模式可分为三个层面:1)井田范围主要可采煤层开采地质条件评价;2)采区地质条件勘查;3)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超前探测。

而从现今的发展方向来看,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地面钻探和井巷工程等多元数据,查明采区内断层分布、煤层埋藏深度与厚度、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和隔水层厚度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预测与评价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开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变对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煤矿由于受矿井地质条件差、断层发育、煤厚变化大等地质因素的影响,造成生产接续紧张,单靠一种勘探手段很难摸清煤层赋存状况及构造发育规律,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多种勘探手段结合并用,地面采用三维物探手段,井下先期施工多用途探巷,配合钻探及井下物探等手段,针对影响生产的地质因素开展各项专题研究,不断进行资料的动态综合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地质保障。

合理选择勘探目的层,充分利用井下巷道,以大流量、大降深的井下放水试验为主,钻探与物探相结合,多种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的综合水文地质勘探方法,是查清类似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解放受水害威胁的下组煤的有效技术途径。

1传统水文地质勘探

1.1方法

受岩溶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底板突水是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突水机理主要包括:1)岩溶裂隙水网络的发育情况,是发生底板突水的物质基础;2)隔水层的厚度及岩性特征,是突水的制约因素;3)采矿活动造成底板的破坏,是底板突水的诱导因素;4)断裂构造及原生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是导致底板突水的关键因素;5)水压与矿压的偶合作用也是导致底板突水的重要因素。因此,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范围包括了岩溶裂隙水网络发育规律、隔水层的厚度及岩性变化、断裂构造及底板裂隙的发育规律及发育程度、含水层水位变化规律等。

1.2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而任何一种单一的勘探方法,只能大致探明某一种突水因素,如:采用传统的地面钻探、抽水及注水试验,只能探明某一点的岩溶发育及富水情况,对于整个开采范围的富水规律难以有效的探明。另外,矿井突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规律进行描述,也就是说,随着空间的变化,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各类突水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作用相互交替变化,如:断层导水型突水,构造的突水机理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底板破坏型突水,采矿动压是突水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防止底板突水,就必须对各类突水因素进行全面探查,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治理,才能有效的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采用单一的探查方法显然是不够的。

2采用综合方式进行地质勘探

2.1采区地面地震勘探

采区设计前,通过采用地面地震勘探手段,查明采区构造形态和断层发育规律,查明煤层赋存状况及底板起伏形态,对影响开采的含水层富水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水害防治措施,为采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同时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也是进一步查明采区范围内的小构造,包括落差5m左右的断层、陷落柱和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态,根据采区衔接的要求,应提前布置实施。现已成熟的探测技术包括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法、矿井直流电法和钻探。地面物探方法较矿井物探方法施工简单,探测效率也高,但受到地表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地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是首选方法。

2.2微动测深勘查

微动是一种在时间域和空间域都极不规则的震动现象。根据波动理论,微动记录既包含有体波也包含有面波。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微动的震源是在地表面或海底面,在微动中的面波成分相对于体波成分来说占绝对优势,微动测深勘查方法就是利用这一占绝对优势的面波来反演地下地质结构的方法。同时,依据观测形式的不同微动测深探查主要分为一下几种形式:1)单点勘查。单点勘查方式观测台阵,一般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内接正三角形)组成,在圆心和圆周上内接正三角形顶点处各设置一套微动观测仪。这种观测方式勘查深度与台阵的大小成正比。根据勘查深度的要求,可采用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组成观测台阵;2)测线勘查。在煤田勘查这种大面积勘探中,单点勘查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可采用测线(剖面)观测系统,获得S波速度剖面成果图。在测区内按一定间距布置这样的测线,可实现二维微动测深勘探,并反演测区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合钻孔及其它地质资料,可进一步解释速度异常区域的地质意义;3)平面探查。在矿区或者要求更精细的勘探,在仪器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可采用平面观测,并反演测区三维S波速度体,从而圈出速度异常体或者面。

2.3井下钻探及综合物探

在放水试验对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达到宏观控制(矿井、采区)的基础上,对富水区的每一工作面,针对不同的条件,采用各种物探手段,探明局部导水构造、隔水层变薄带及局部富水带,再用少量的钻探手段进一步验证,有针对性的重点布置注浆改造、疏水降压等治水工程。

1)井下直流电法透视:从大的范畴来说,井下直流电法透视仍属于矿井直流电法。其目的是探测采煤工作面内部的导水构造、底板含水层的集中富水带。许多矿区的研究和试验证明,井下直流电法透视是探测水文地质异常区最为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2)TEM探测:瞬变电磁法(简称TEM),它是利用大功率的发射装置向铺设在地面的矩形线圈(或称发射框)发送双极性大电流,在电流开启和关断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产生电压脉冲,电压脉冲的衰减产生感应磁场(即一次磁场)。一次磁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下介质中产生涡流。地下涡流的变化又生产二次磁场,由于不同地质体其电性特征存在差异,其二次场的衰减亦存在差异。因此,通过研究二次场的衰减规律,可达到推测、分析地下地质异常体的目的。TEM探测可以探测不同高程的相对富水区,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水措施。3)弹性波CT:即地震层析成相技术,可以推测主要构造的发育情况,但由于该项技术起步比较晚,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4)瑞利波:利用瑞利波探测技术可以对掘进巷道前方的地质异常体,特别是断裂构造进行超前探查,预防突遇断层出水。该项技术对于探测前方构造效果较好。

另外,通过坑透、槽波、脉冲干扰试验等手段,也可以探测地质及水文地质异常区。综上所述,对于受底板岩溶水害威胁的矿区,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应以各种规模的放水试验为主要探查手段,以此为基础,采用多种物探及钻探手段,对局部的水文地质异常区进一步查明,达到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充分体现多种勘探方法的综合效应,可取得十分显著的技术效果。

篇4

关键词:煤炭产业;产业发展;新疆;五彩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40—03

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能源为主的国家,煤炭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20年、2030年,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7亿吨、39亿吨。相关资料显示,新疆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而由于受到各方条件制约目前开采规模尚小,但随着我国其他产煤省份煤炭可采量的减少及我国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增加,新疆将成为国家煤炭资源战略的重要接替区。五彩湾煤矿作为新疆5个资源超1亿吨煤矿之一准东煤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产业发展自然受到各方人士关注,如何开发好、利用好该地区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本地区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疆及准东五彩湾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新疆是我国的煤炭储藏大省,是煤炭行业的一块宝地。据《新疆煤炭工业投资分析报告》显示,新疆煤炭资源预测储量为2.19万亿吨,约占全国的40.6%,居全国第一位。截至 2011 年底,探明储量为2 500亿吨,居全国第三位。共有 24个预测资源量超过100 亿吨的煤田,占总量的 98%。其中 5 个煤田预测资源量超过 1 000 亿吨(准东煤田、沙尔湖煤田、伊宁煤田、吐鲁番煤田和大南湖—梧桐窝子煤田),占全区预测资源量的 60%。此外,还有8 个400—1 000 亿吨的煤田和11个 100—400 亿吨的煤田。新疆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北部区域,占 89.2%(见图1)。

国泰君安关于新疆煤炭行业的研究报告《疆煤如猛虎,2013将出笼》中的数据显示,疆内煤炭主要以高发热量动力煤为主。其中,长焰煤占73%,不粘煤占16%,弱粘煤占8%,焦煤储量则不到1%。在国家列入开发重点的四大煤田中,只有库车—拜城煤田为焦煤基地。由此可见,新疆煤炭储存量丰富,且总体来说品质较高。其中,吐哈煤田和准东煤田是新疆煤炭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两大煤田共占新疆煤炭总储量的66.23%,是新疆最重要的煤炭储藏区。

准东煤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以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储量为4 038.76亿吨,占重要矿区煤炭总储量的28.36%,其预测可靠约占48.37%,其各煤层储量及所占比如表1所示。矿区主要由五彩湾、西黑山、大井和将军庙四大矿区组成,其中五彩湾矿区、西黑山矿区、大井矿区总体规划已获得国家批复。现准东地区在建或规划中的煤电和煤化工项目已超过60个,预计投资总额近5 000亿元。今后一段时间,准东地区将实现煤炭年生产能力1.5亿吨、煤电总装机容量1 330万千瓦、煤炭年液化能力2 500万吨,成为新疆最重要的煤电煤化工基地。

表1 新疆准东煤田个煤层储量情况表

准东五彩湾地区是新疆煤炭资源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据2006年9月神华集团在五彩湾建矿进行煤炭资源勘探开发表示,在2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探明煤炭储量17亿吨,煤层距离地面仅60米,厚度达60米,煤炭发热量在5 000大卡以上,煤质优良。《新疆准东煤田西部矿区勘查总结报告》一文中指出,对圈定的988.12平方千米勘查面积,已探明可采储量约为117亿吨。五彩湾作为一个新兴的煤炭产业发展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政府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引导当地煤炭产业的发展。五彩湾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五大基础设施:从小黄山到五彩湾的铁路专用线,从216国道通往五彩湾的46公里公路,输水1亿立方米的饮水工程,220千伏变电站,手机通讯全覆盖。

作为新疆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的主要基地,2006年以来五彩湾地区吸引了中国神华集团公司、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山东鲁能集团等20多家国内煤炭资本巨头纷纷抢滩进驻,建设了一大批煤炭、煤电、煤化工项目。如:“十一五”期间,神华集团计划投资84亿元在五彩湾矿区分三期建设总规模为年产5 00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和煤电、煤化工项目。在2011年,总投资172亿元的新疆东方希望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电解铝项目,和总投资136亿元的新疆神火煤电有限公司80万吨/年高精度铝合金项目两大建设项目已完成自治区发改委的备案。

二、准东五彩湾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五彩湾地区煤炭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问题。综合全新疆煤炭企业发展的现状,五彩湾地区属于新兴的煤炭产业地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最传统的煤炭企业生产力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但是,五彩湾地区煤炭产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篇5

摘要 我国煤炭企业对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多途径利用的原则,正在努力实现从“以堆存为主”转向“以利用为主”,从废弃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但是,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和治理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尾矿资源堆存数量巨大,综合利用率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缺乏尾矿、废石综合利用技术,先进项目推广缓慢;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法规多为原则性、鼓励性政策,缺乏完整的综合利用基本法,而且存在大量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情况。借鉴目前国内外尾矿资源资产化的几种途径,建议:①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②重点抓好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煤炭洗选加工与煤矿环保产业,其中以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为重中之重;③推进洁净煤技术,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④加强科学管理,增强竞争能力;⑤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立法体系建设。

关键词 尾矿;尾矿资源;资产化

中图分类号 C9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7-0170-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7.028

2009年12月7日,于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积极倡导低碳经济,“新能源”“节能减排”等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我国,煤炭是主要的工业能源和原料,其可持续发展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能源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有效整治煤炭尾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法规,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等,并结合我国煤炭的发展实际制定了《煤炭产业政策》,这些法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煤炭资源包括尾矿、废石等在内的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煤炭企业尾矿资源主要包含了煤矸石、粉煤灰、煤泥和塌陷地土地。其中,煤矸石和煤泥是煤炭企业生产所必须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也是我国最大宗的工业排放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是利用煤炭资源从事生产经营企业的必然产物;而塌陷土地则是煤矿开采的必然结果。如果煤矸石和煤泥可以看做煤炭企业的直接尾矿资源的话,那么塌陷土地和粉煤灰则是煤炭企业间接的尾矿资源。笔者正是以煤矸石、煤泥、粉煤灰以及塌陷土地的资产化评估为基点,提出了有效促进煤炭企业尾矿资源资产化的对策与建议。

1 煤炭企业尾矿资源现状和综合利用成效

1.1煤矸石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煤矸石的组成特点及其特性,主要利用渠道包括:回填采空、作为建筑工程填料、筑路造地、回收有用成份及作燃料、建筑材料和改良土壤等用。目前,我国的煤矸石综合利用已由“无害化”逐步走向“资源化”,煤矸石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包括:第一,煤矸石发电、供热、生产沸腾炉燃料;第二,生产建筑材料制品:烧结砖瓦、免烧砖瓦、空心砖、制作水泥原料(水泥熟料、无熟料及少熟料水泥)、特种水泥、陶瓷、轻骨料等。目前,全国煤矸石砖生产企业仅有近千家,年生产矸石砖60亿块,仅占粘土砖产量的0.8%,利用煤矸石1600万t,年节约土地近万亩,节煤60万t标煤。第三,生产农田用肥料:有机复合肥、微生物肥料、土壤改良剂;第四,生产化工原料:合成碳化硅、制备分子筛、制取白炭黑、聚合氯化铝、硅铝铁合金等;第五,利用煤矸石回填(包括建筑回填、填低洼地和荒地、充填矿井采空区、煤矿塌陷区复垦)、筑路等;第六,回收有益矿产品:高岭土、硫铁矿、提取稀有稀土元素等;第七,其他用途:用作铸造型砂、生产墙体材料等。其中,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建材及制品、复垦回填以及煤矸石山无害化处理等大宗量利用技术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利用技术和产品是国家目前重点发展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煤矸石资源化综合利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积极利用,多种途径,讲求实效,大幅度提高利用率,正在努力实现从“以堆存为主”转向“以利用为主”,从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1.2粉煤灰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重视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开始在建筑工程中作混凝土、砂浆的掺和料,在建筑工业中用来生产砖,在道路工程中作路面基层材料等,尤其在水电建设大坝工程中使用最多;20世纪60年代开始粉煤灰利用重点转向墙体材料,研制生产粉煤灰密实砌块、墙板、粉煤灰烧结陶粒和粉煤灰粘土烧结砖等;20世纪70年代,国家为建材工业利用粉煤灰投资不少,而利用问题没有解决好;到20世纪80年代,国家把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粉煤灰排量逐年增加的同时综合利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上海近几年来粉煤灰利用率100%,为全国之首。

总的来看,粉煤灰用于砌筑、回填技术成熟,工艺简单且吃灰量大,属于大力推广应用技术;粉煤灰高强混凝土仍是需要完善发展的技术;粉煤灰空心烧结砖、粉煤灰混凝土空心小砌块等建筑制品方面的应用技术是今后的发展热点,也有必要在大工业化生产中继续摸索,完善其工艺技术参数。

1.3煤泥资源利用现状

煤泥泛指煤粉含水形成的半固体物,是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产品,根据品种的不同和形成机理的不同,其性质差别非常大,可利用性也有较大差别。总的来说,煤泥具有高水分、高粘性、高持水性和低热值等诸多特点,长期被电力用户拒之门外。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市场形势也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加之环保意识的提高,洁净煤的需求迅速增长,煤炭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快速发展,煤泥产量显著上升,煤泥的综合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煤泥可以直接成浆使用和干燥成型利用,目前按用途主要分为直接燃烧发电、水煤浆、制型煤等。

除此之外,煤泥在配煤、气化、制备化工产品、工业填料、颗粒活性炭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并且人们还在不断探索煤泥利用的新途径。

1.4塌陷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困境日益凸显,土地资源的紧迫程度日益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利用煤矿企业的塌陷地土地,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对于塌陷土地资源化利用途径很多,首先,发展渔业。无公害渔业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煤矿企业塌陷地部分大面积积水的实际情况开挖渔塘发展水产养殖,很适合无公害、名优、高效的渔、牧、畜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能打造一条高产高效高能低耗的绿色新型产业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是国家鼓励发展项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如山东济宁任城区水产局立 足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煤矿塌陷地养鱼,矿区渔业经济发展迅猛,在当地政府大力鼓励支持下,通过制定合理利用开发计划,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平整复耕。对浅层变形地削高填洼,整平复垦成为耕地,浅水层塌陷地利用煤矸石和电厂粉煤充填塌陷坑复土,开挖排水沟系、建设翻水站、防渗渠道、节制闸等排灌设施,采取这些措施大大改善塌陷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现有的可耕土地资源,对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解决农民经济问题。再次,开发旅游。对地势塌陷地区为了防止地块下沉,可以采取周围开渠、道路退线、分割小面积人工湖和地下掩埋管道等办法进行治理,由于煤矿长期开采造成地势塌陷地下水上渗而形成的大片湿地,交通便利条件成熟的可以考虑建设成为湿地公园度假村。在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遵循“保护优先利用”、“因地制宜、顺势利导”、“自然生态为主,人工修葺为辅”的设计原则,结合该区域原有的地理特征,充分展现当地的农业自然景观,力求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使其达到环境的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进而考虑将其规划设计成农居旅游度假村式的湿地文化景观公园。

1.5枣庄柴里矿煤炭尾矿综合利用效果

近年来,山东枣矿集团柴里煤矿,坚持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拓宽企业发展领域,延伸循环经济链条,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实现清洁生产,促进了企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柴里煤矿1990年经改扩建后,年生产能力达240万t,并配套一座年入洗能力为240万t的选煤厂,年排放低热值洗煤矸石26万t,煤泥9万t。1989年投资兴建煤矸石热电厂,2台35t/h燃煤矸石沸腾炉,配套2台6Mw机组;1996年,柴里煤矿购进1台35t燃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1台6Mw扩孔抽汽机组。电厂经过2次扩建后,年消耗煤矸石30多万t,洗煤厂洗矸利用率100%;拆除了大小燃煤锅炉9台,每年节约标煤9000t,年利用煤泥217万t,折合标煤7830t;年利用焦炉煤气8173万m3,折合标煤3514319t。

电厂以洗矸和煤泥作为燃料,每年要产生20余万t的炉渣、粉煤灰,该矿于1998、2002年又先后建成了2座与电厂配套年产6×105块炉渣空心砌块砖厂和年产2×107块粉煤灰免烧砖厂。粉煤灰还用于井下注浆。结合井下防灭火的生产实际,经实验以60%粉煤灰配40%粘土作井下注浆使用,达到了造再生假封堵采空区的效果。

该矿将矿井水经过投加PAC混凝剂和PAM助凝剂,获得净水后再利用ClO2灭菌消毒,从而使其达到污水排防二级标准。矿井水处理率达到100%,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年处理矿井水129195万t。

柴里煤矿尾矿资源资产化利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仅2006年,柴里煤矿热电公司供气收入3200万元,供电收入2753万元,炉渣收入16万元,其他收入3495184万元,节约煤炭5万多t,节约地下水140万m3。同时,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现象,解决了煤矸石、煤泥堆积占地问题,缓解了与地方的关系。

2 煤炭企业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困境分析

2.1尾矿资源堆存数量巨大,综合利用率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拌生矿多,难选矿多,贫矿多,小矿多。由于矿山企业数量比较多,因此每年都会产生大量尾矿。例如,我国煤矸石产量约为原煤总产量的15%一20%,积存已达70亿t,占地70km2,而且以年排放量115亿t的速度增长,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尚不15%,约300万t,余下煤矸石多采用圆锥式或沟谷倾倒式自然松散地堆放在矿井四周。

由于目前我国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仅为7%左右,因此,大量的尾矿只能长期堆放在尾矿库,有些边远地区的乡镇矿山选厂甚至直接将尾矿排放到大自然中,对矿山周边地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比如,尾矿在受到腐蚀时,以及尾矿中的可迁移元素发生化学迁移时,将会对大气和水土造成严重污染,并导致土壤退化,植被破坏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畜的生命安全;未复垦的尾矿库表面的砂尘可被风吹到尾矿库周围,有时甚至形成矿尘暴,严重恶化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尾矿中的有害成份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2.2我国已具备尾矿、废石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但是综合利用技术和项目推广缓慢

我国煤炭企业利用煤矸石发电、制砖技术、低品位矿石堆浸技术等已十分成熟;从废液、烟尘中回收稀散元素的技术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技术的应用只限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尾矿、废石综合利用离产业化的方向还距离很远。

2.3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法规多为原则性、鼓励性政策,没有一套完整的综合利用基本法,而且存在大量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情况

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原生资源、二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资源领域广泛,其来源、种类、性质多样复杂。由于它们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重要影响与作用,资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社会极其关注的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独立的立法体系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还没有这样一个综合利用的综合性基本法,以及各方面的单行法和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的法规规章等完整的立法体系。我国目前的资源综合利用立法大都是由国务院各部门单独或联合颁发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并多以“通知”、“意见”、“要点”、“办法”等形式下达,立法位次低,且大多为原则性条文,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的详细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综合利用立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应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完善。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法律法规中就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条款,有待进一步完善。

3 煤炭企业尾矿资源资产化对策与建议

开展煤炭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诸如,对煤层气、矿井水、煤矸石、粉煤灰等多种尾矿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使其变废为宝,从而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能够拉长煤炭产业链,拓宽煤炭产业面。以煤炭为基础,发展煤的衍生产品,延伸煤炭资源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能够减少污染和改善环境。开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可减少煤炭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最终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煤炭资源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综合开发利用、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要依法、科学、合理地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 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综合开发;要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煤炭生产企业围绕矿区的总体目标,选好重点项目,建设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条件,确定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战略和目标,构筑具有不同矿区特点的煤炭加工、转化、利用的多联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发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增加煤炭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煤炭企业发展的后劲,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思路。

3.2重点是抓好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煤炭洗选加工与煤矿环保产业,其中以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为重中之重

由于这三个重点是量大面广、技术成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的代表,因此,以煤炭洗选、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为龙头,横向发展,纵向延伸,可以形成煤炭延伸增值产业链,形成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良性循环。煤炭经过洗选,洗出来的煤矸石、煤泥及中煤都应用来发电,灰渣用来做建材,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我们应该积极建设一批洁净煤示范工程、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等,发展循环经济,提倡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模式;同时,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要广泛采用成熟的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紧紧围绕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发电、生产建材、回填复垦等,做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工作;积极推广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以燃用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为主的沸腾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进一步提高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努力创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品品牌,提高煤炭生产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

3.3推进洁净煤技术,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国家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3.4加强科学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每个行业都有适合本行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方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企业大多数从事跨行业的产业,各企业需要善于向其它行业学习,强化科学管理,建立一套具有专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机制,需要实行文明生产、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才能使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程度、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上下功夫。煤炭资源开采应与洗煤、焦化、发电、气化、液化、建材、矿井水处理利用等项目同步规划、分步实施,做到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上下游产业联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5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立法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应当包括综合性的基本法、各主要方面的单行性法规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政府规章、地方或部门法规,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网络系统。而我国现行的资源综合利用立法远未达到上述标准,具体表现为立法不完整、不系统、不配套、规格低、可操作性差,最终其立法效力大受影响。

3.5.1制定相关的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基本法

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涉及面广的,有着独特对象、性质和内容的领域,必须有一个综合性的基本法,作为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牵头法律。它可以确定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原则、管理范围、基本制度、主要措施等,为资源综合利用及其立法提供基本依据,把资源综合利用的管理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5.2制定资源综合利用各主要方面的单行法规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共伴生矿产资源、二次资源和再生资源三大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三种资源的来源、种类、性质、利用对象、利用环节、利用途径、所采取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措施等均有很大不同,为有利于管理,必须针对每个方面的特点制订相应综合利用的单行法。

3.5.3建立地方或部门的配套法规或规章

资源综合利用除了国家的立法外还应有地方立法和部门规章相配合,才能形成完整的立法体系,如目前个别地方或部门已制订的《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条例》、《禁止和限制使用粘土砖管理办法》等。这些地方法规可根据地方具体情况依据综合利用基本法和单行法规制订,内容应详细、具体,便于操作。

篇6

【关键词】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综合治理;科学化管理;发展战略;环境;资源

1.前言

煤化工产业从属于能源和资源类产业,同时在煤化工产业的生产过程中也会形成能源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逐步加速的今天,煤化工产业成为缓解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紧张、能源不足的关键性产业,因此强化煤化工产业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煤化工产业的集约化、高速化、健康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煤化工产业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类资源紧张的状况,是解决和替代资源紧张的重要基础类产业,为了确保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在新时期加强煤化工产业。

2.煤化工产业现实受到的资源环境制约

2.1环境因素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影响

受到传统煤化工产业产业历史性条件的影响,我国煤化工产业普遍存在环境效益不理想,污染程度持续增加的实际问题,这与我国煤化工产业起点不高、盲目上马的发展格局和历史实际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和长期破坏。特别在近二十年,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对煤化工产品的海量需求,这往往会使煤化工企业和整个社会忽略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能够将环保作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无法实质性控制煤化工产业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造成废弃物、污染物的数量和程度持续提升,进一步扩大了煤化工产业的环境污染,造成煤化工产业公害威胁整个社会的实际问题。

2.2资源因素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影响

煤化工产品既需要资源作为生产的基础,同时煤化工产品也是社会能源体系中重要的一个门类,是生产建设、局面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战略性物资和产品。受到传统煤化工产业政策的影响,特别在各地对煤化工产业加速发展的进程中,资源性因素越来越成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瓶颈。应该看到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既需要煤炭资源作为基础,同事也需要其他资源作为保障,而对于一个区域或一个企业资源的储备和供给一定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企业和区域不能将所有资源配置于煤化工产业,这就造成了煤化工产业成长和发展的资源约束效应,煤化工产业在资源受限的背景下,难于进行扩大生产和产业升级,煤化工产业的生产链条和价值链条不能得到资源的保障,进而从客观上形成了对煤化工产业成长和发展的制约。

3.突破环境资源约束,实现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对策

煤化工产业在新时期想要取得发展就必须正确面对资源与环境的“瓶颈”,通过政策调整和产业重整重新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和节能环保意识的新型煤化工产业体系,以此来突破资源环境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约束。

3.1实现煤化工产业的科学化管理

实现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效应必须从科学化的产业管理入手,要探寻全面、系统的途径和方法强化煤化工产业的科学管理,通过对煤化工产业生产要素、绳子基础和生产资料的全面管控,提升煤化工产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而避免资源与环境带给煤化工产业的阻碍和制约。当前,管理工作要强化资源科学利用和环境有效保护两个基本环节,要挖掘管理工作对煤化工产业的潜在价值,重塑煤化工产业管理的结构和模式,更为清晰地为煤化工产业发展标定管理的方向和路径。

3.2制定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战略

无论是煤化工产业总体,还是煤化工企业个体都应该从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出煤化工产业发展和煤化工企业成长的战略性体系目标,形成以发展战略为指导的煤化工产业能源与环境的政策,构建煤化工产业控制和管理的体系,形成煤化工产业节能化发展和低污染生产的理念,通过将整个煤化工产业的整体性改造,为煤化工产业实现综合发展战略和长远发展目标提供策略性、方向性的支撑与保障。

3.3加强对煤化工产业的综合治理

针对煤化工产业污染大、高能耗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地对煤化工产业总体和具体煤化工企业进行综合的治理,特别应该加强对煤化工产业污染与能耗的整治工作,要利用煤化工产业的综合性力量和资源,加大对污染和能耗治理的资金投入,形成煤化工产业高度关注和全面控制污染与能耗的局面。同时,煤化工产业应该加大对环境破坏和能源过度消耗的打击力度,采用法律、管理等强制性手段治理和预防能耗与污染,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和舆论宣传相结合的策略,耿浩娣实现煤化工产业综合治理的目标。

3.4加强煤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

新时期煤化工产业要根据国家的能源、产业和发展方针,依据煤化工产业的改革政策,以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出发坚决进行煤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煤化工产业的升级和换代。一方面,要坚决关闭煤化工产业中工艺落后、污染大、高能耗的企业和集团,利用产业和资源政策的威力平衡煤化工产业中能源消耗和产业发展的关系,使整个煤化工产业的资金得到更为合理地分配,资源得到更为高效地利用。另一方面,煤化工产业应该在有效确保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完成煤化工产业的升级任务,进而达到煤化工产业节能、高效、生态化发展。

4.结语

煤化工产业既需要资源和环境的支撑,同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也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这导致煤化工产业在资源和环境面前受到发展的制约和控制。在煤化工产业升级和快速进步的今天,煤化工产业应该将目光转回产业内部,从资源和环境的支撑入手,加强对煤化工产业的管理,打造现代化、集约化、清洁化的煤化工新产业,突破煤化工产业的资源与环境约束瓶颈,将煤化工产业推向快速发展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任志军.宁夏煤化工产业发展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160-161.

篇7

中图分类号: U2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煤炭资源是贵州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资源,在贵州省开展工业强省计划的方针政策下,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全省经济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对全省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因为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源利用的效率,尽量最大限度发挥煤炭资源的作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在煤炭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难免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的问题,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对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贵州省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因此,笔者立足于贵州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问题,对贵州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问题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水资源产生了污染破坏作用

1、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大量的废气会导致酸雨覆盖面积的增加,这对空气资源和水资源都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空气资源和水资源的污染与破坏已经成为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环境状况的破坏也会直接影响煤炭产业的发展,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都是互相影响的。所以,需要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重视空气污染和水资源污染的问题,采取措施来保护空气资源和水资源。

2、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水土流失和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贵州省的水资源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这也使得不同地区受到水土流失和洪涝旱灾影响的程度不同,而这些因素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程度。由于很多落后地区的水资源比较稀缺,加上煤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对水资源产生的污染与破坏作用,这就使得一些地区的水资源更为稀缺。在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对煤炭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时候应该更加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确保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3、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得矿区及流域水资源受到严重耗损。贵州省很多水资源主要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这些水资源受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耗损相当严重。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水资源的耗损主要呈现在两个阶段,一个是在煤炭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之前,要确保采矿的安全,需要预先进行矿井排水工作,这不仅包括对地下含水层和地表水进行人工疏干,还包括对岩溶水等进行人工疏干。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对水资源产生一定的耗损。其次就是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采动沉陷影响及采动裂隙带对上覆含水层产生自然疏干,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流失。采动沉陷影响及采动裂隙带对上覆含水层产生自然疏干,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流失。这两个环节对于水资源的耗损也会直接影响到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需要对水资源的耗损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也会影响到煤炭资源的长期开发与利用,更是会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地区今后的长期发展与人民的生存、生活产生影响。

三、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因此,在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也需要强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所以,笔者将对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的对策问题进行论述。

1、全面统筹,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指导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水资源的保护相协调,就需要对开发利用策略进行全面统筹,结合具体情况科学合理进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观念,这对我国自然环境的破坏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现在需要转变这样的发展观念,采用“谁污染,谁治理”的观念,增加煤炭开发利用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满足资源开发利用的环保要求,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与破坏,协调水资源的保护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共同发展。

2、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开启绿色发展道路

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是促进煤炭资源开采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煤炭产业走向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在政策上积极引导,支持煤炭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减少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水资源产生污染,尽量净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提高煤炭资源绿色利用率。

3、严格落实煤炭企业废水排放标准

很多地区对于煤炭企业废水排放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很多规定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而且一些煤炭企业在废水排放的时候也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这都影响到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落实。要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的保护相协调,就需要严格落实煤炭企业废水排放的标准,监督煤炭企业按照规定来执行废水排放标准,既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也可以保障矿区的水资源,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相协调。

结束语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水资源的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是两个重要因素,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关注的两个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相协调的对策。

参考文献

篇8

1.1落实政策的力度不够

尽管我们国家出台了很多和煤炭发展有关的法律文献,但是煤炭的发展关系到一些人的自身利益和煤炭资源所在地的发展问题,所以,这些法律文献没有很好地落实。与此同时,有一些部门对煤炭行业的检查力度不够,这就导致了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存在隐患的煤炭企业,这样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地方的煤炭企业来说也不能够很好地发展,因为如果煤炭企业不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话,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国必须要对煤炭行业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对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用强制性的手段去进行。

1.2对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现在我国的很多煤炭企业为了得到眼前的利益,在开采煤炭资源的时候都是选择的粗放型的开采模式,也就是简单的把煤炭资源开采出来就开始出售,这样的生产模式是比较低级的,由于产品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处理,所以在出售产品的时候是比较廉价的,这样的生产模式也是单一的,企业的产业结构也不是很合理,以上这些原因都会引起煤炭不能够充分被利用的问题出现,还有一些情况就是开采出来的煤炭资源不能二次加工,这样对煤炭的利用率就降低了很多,煤炭资源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其作用就被废弃了。正是因为我国的粗放型开采比较泛滥,所以导致我国的煤炭资源利用率一直没有被提高,而且因为这种生产方式的存在让我国的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种奢望,只有把这种开采模式改变,我国的煤炭资源才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好转,从而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这样就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了。

2.对煤炭发展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

2.1政府和地区加大执法力度

拥有煤炭资源的地区政府必须要严格的执行国家颁布的那些煤炭资源方面的法令,要树立起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好,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国家颁布的法令进行一定的完善,之后这些法令才会更适合当地煤炭资源的发展。同时还要推行一些比较合理的扶持方案,给当地的煤炭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在管理方面也要帮助煤炭企业提升管理能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对煤炭企业进行一个非常严格的检查,对企业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一定要保证企业在进行煤炭开采的时候是按照标准去进行的,这样就可以从本质上降低煤炭资源的浪费,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了。做好这些工作之后我国的煤炭资源就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又买向前迈了一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2.2改变煤炭企业的经营理念

企业如果想要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那么企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投资,并且能够根据自身企业的条件和市场的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有就是要摆脱以前那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企业必须要选择比较先进、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帮助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取得更多的利益了,还可以提高开采出来的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最后,企业一定要以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购买新研发出来的设备,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帮助。

2.3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身素质

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还应该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对企业的员工应该加强管理,企业想要不断的进步就需要从自身的建设做起,只有企业拥有比较先进的开采设备,专业技能比较好的开采人员,管理能力很强的管理人员的企业才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更好的发展下去。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聘请专业的人员对煤炭的开采进行一个比较精细的讲解,这样员工在进行开采工作的时候才能够更得心应手。做到这些企业的发展就会顺利很多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自然也会提升上去。

3.总结

篇9

1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转型的理论基础

1.1可持续转型的内涵

可持续转型意味着城市原来的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可能保持城市的持久繁荣,城市的主导产业将由现在的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的产业转向其他能够维持城市长久发展的产业。经济转型是整个转型过程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何谓经济转型?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克服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这个过程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经济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就可以称为经济转型。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内在需求和必要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目标,正因为有了经济转型,经济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才会前进和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两者层层结合,相互影响。当然,政府也在这两者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调整生产关系、合理分配生产资源、引领科技进步等。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发挥的好坏,决定了经济转型进展的快慢,进展是否顺利,经济发展是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1.2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转型的实质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原有主导产业是以煤炭的采掘和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原有的发展方式是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就应该是以煤炭为基础的资源型产业的转型。煤炭城市本地的自然环境向城市提供资源产品,使得城市对煤炭资源依赖性非常强,摆脱依赖也非常困难。在形成的这个简单系统中,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这个系统的平衡不能长久维持下去,终有一天平衡打破,城市就会步入衰退阶段。在煤炭城市发展起来后,要注意作为主导产业的煤炭产业的转型,逐步降低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培育其它能够支持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提高城市的竞争力,让城市的产业结构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实质就是城市的发展摆脱对以不可再生煤炭采掘为基础的煤炭产业的依赖,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3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转型的特征

煤炭资源枯竭型转型的最主要特征是淘汰性和创新性。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淘汰衰退的主导产业、过时的体制、落后的观念等的同时,要采用新体制、更新观念、创新技术、培育新兴主导产业。转型过后的系统是一个新系统,这个系统源于旧系统,同时又是对旧系统的否定,终极目标都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的转型过程中,要取得成功就要在淘汰基础上有所创新。煤炭资源枯竭型转型的还有一些主要特征:地域性和开放性;系统性和社会性;政策性与长期性。

2.煤炭开采对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煤炭开采对重庆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直接表现为矿区地下水漏失、水源污染、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及出现大面积的采空沉陷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重庆市凡有煤炭开采的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采煤沉陷区域。以五大重点矿区为例,由于多为老矿,其采空沉陷问题更为严重,受影响的居民更多。重庆市的矿区缺水问题也是相当严重的,主要由于采空区塌陷,致使地表水下沉,矿泉水枯竭,原有的取水点不保,新修水库很难选到坝址,进而造成很多城乡居民和牲畜生活用水,饮水困难。长期的煤炭开采使矿区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水分大量漏失,土壤保水能力急剧下降。另外由于煤炭开采加剧了水土流失情况,对农田耕地有着更多的影响,土壤持水能力弱,抗旱能力极差,土地质量日趋下降,农作物减产减收严重。当然,煤炭开采中矿井瓦斯自燃会释放出大量含SO2、CO2、CO等有毒有害的气体,同时,煤矸石的堆积也会产生很大的威胁,很多山区森林植被被破坏,河流被污染。而且长期以来,重庆市矿业城市围绕采矿形成一系列配套产业,城镇和产业发展、布局都受制于矿业,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产业政策异常敏感,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较差。如果遇到国家政策的变化,煤炭的不景气,其城乡居民将出现增收困难,社会稳定压力增大。

3重庆市煤炭资源可持续转型的主要措施

3.1全面树立和落实可持续的资源观

无论从煤的总量平衡,还是从结构平衡看,现有资源状况还难以长期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在不久的将来,资源区域内部自求平衡的状态就可能被打破。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可持续的资源观,逐步建立重庆能源保障战略体系,要合理地开采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开放地利用资源。

3.2强化实施资源开发规划和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抓紧制定全市煤炭资源开发规划,促进全市煤炭资源有序开发,从源头上防止滥挖乱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编制区域煤炭资源开发规划和矿区建设规划,坚持实行资源开发规划分级审批制度,提高煤炭资源开发规划的约束力和实施性,保障经有权部门批准的资源开发和矿区建设规划能得以实施。抓紧启动重庆市煤炭资源开采方面的法规制定工作,对资源勘探、规划、开采、补偿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作出规定,明确违法责任,以使煤炭资源开采和矿山生态建设有法可依。

篇10

关键词:煤炭;供给价格波动;区域经济

1影响煤炭供给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1.1煤炭资源需求供给关系

煤炭作为一种矿产资源具有其内在的商品属性,即供需关系变化形成价格波动。在当前的煤炭资源生产过程中相应的供给变化可通过供给弹性表达,具体的煤炭供给弹性主要受资源稀缺性、行业垄断性以及生产周期等因素影响,在实际的煤炭生产环节则主要表现为煤炭产量与生产周期控制;相对的煤炭需求变化则可通过需求弹性表达,具体的煤炭需求弹性主要受市场稳定性与资源可替代性等因素影响,在实际的煤炭需求环节则表现为煤炭消耗稳定与可替代资源的应用。在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共同作用下,煤炭资源呈现出了相应的需求供给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的变化将使煤炭价格围绕煤炭成本出现一定的波动。

1.2煤炭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煤炭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决定了煤炭供给的直观价格水平,价格机制对于相应成本指标的选取对于最终价格的合理性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事实上,煤炭资源的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与资源租金构成,其中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开采成本、运输成本、储备成本、安全成本以及社会环境成本等,资源租金则主要包括探矿权、采矿权以及勘探权等项目的相关费用。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煤炭资源的整体价格,某一具体要素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煤炭资源价格出现波动。

1.3煤炭资源产业组织方式

煤炭资源产业组织方式对于供给价格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开发投入与退出的相互制约。在整个煤炭行业中,产业组织边际效应较为明显,小煤矿在资金投入与产出回报方面要明显优于大煤矿,同等利润条件下的定价优势更为明显,但在开采技术水平与相应设备成本投入方面的限制下,小煤矿难以突破自身投入的制约,很难在煤炭供给价格波动中形成关键的影响。同时,煤炭行业整体设备与技术应用的专用性较为明显,改投其它用途的可能性极小,这使得煤炭企业停产或退出的成本极大,因此在出现相应生产经营问题的情况下,将主动寻求价格提升巩固自身的利益。

2煤炭供给价格波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1对煤炭产业的影响

煤炭价格与煤炭生产企业的实际收益直接相关,煤炭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以相应实际收益作为指导,在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下,煤炭企业也会进行相应地煤炭产量调整,进而影响煤炭资源的供给弹性变化,这种供应量与价格的同时变化直接影响煤炭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波动现状。

2.2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煤炭产业是主要产煤区的经济支柱,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当地社会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煤炭价格波动出现后社会其他行业也会相应产生变化。产煤区的煤炭企业聚集了当地大量的社会资源,煤炭价格波动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将通过资源的连锁作用进一步被放大到整个社会范围之内。例如,当煤炭价格上涨时资本逐利会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引导到煤炭领域当中来,其他领域获得的资源将相对减少,发展速度变慢;而在煤炭价格下跌后,煤炭企业收益减少,社会集聚资源的成本收益降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

2.3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煤炭供给价格出现波动后其他领域的基础生产成本也会相应波动,不同行业中出现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依赖煤炭资源或基础能源供给的行业所受的影响较大,出现生产经营风险的几率也将随之提高,这种在煤炭供给波动影响下的产业结构变化将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煤炭企业的资金技术固化特征较为明显,投入煤炭生产的新设备难以向其他领域转化,在出现煤价下降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对于相应风险的疏导存在一定困难,投入的资金技术不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改善优化。

3限制煤炭供给价格波动的策略与措施

3.1完善煤炭价格的形成机制

3.1.1增加煤炭资源成本

将煤炭资源成本有效引入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是煤炭供给价格波动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相应矿产资源税费及矿业权的调整,对当前的煤炭税费进行重新划分,充分协调不同利益方,使煤炭资源使用者、矿产资源所有者以及煤炭资源开发者均能获得理想的现实利益。通过资源成本的引入能够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向着有偿使用的方向发展,为完善矿业权价格形成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3.1.2增加煤炭环境成本

煤炭矿山开采对于所属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较大,增加煤炭环境成本是当前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现实需求。增加的煤炭环境成本应包括环境预防性成本与破坏性成本,前者是企业采取相应预防环境破坏措施所投入的资金与设备成本,后者是煤炭生产对环境造成破坏后的恢复治理成本。

3.1.3增加煤炭安全成本

根据物价设立专门的安全成本项目,使其调整标准具有一定弹性。增加煤炭安全成本项目主要用以满足煤炭开采过程中保证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和煤炭资产安全的必要支出,即煤矿企业为安全生产保证其财产物资、职工和社会的安全,减免事故给煤矿企业、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害而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所支付的费用。

3.2完善煤炭战略储备体系

1)资源储备。增加煤炭资源勘探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资源勘探水平,进一步发掘现有未利用煤炭资源,储备一批建井开采的煤炭资源,以此进一步提升我国可利用煤炭资源储备水平。

2)现货储备。设立专项煤炭现货储备基金,用于提升当前煤炭储备库建设与储备管理水平。围绕各主要煤炭资源区域建立相应的转运交易中心,结合当前我国煤炭资源运输网络的实际运输能力合理安排规划现货储备,从而全面提升煤炭资源现货储备的应用效果与调剂功能。

3)产能储备。在具体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可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产能储备进行合理地规范,在煤炭资源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下,及时利用产能余力限制价格波动。

3.3设立煤炭价格调控基金

征收煤炭价格调控基金要依据原有能源基地建设基金相关政策改革方案确定,具体依据内容:井型、核定的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煤种、资源条件、环境保护和服务配套的不同需要以及回采率水平等实行级差式或台阶式的征收政策。对包括统配煤矿在内的各类煤矿分成若干类,再分别制定相应的征收系数和征收标准。煤炭价格调控基金的使用,可根据全国煤炭市场的供求预测,提前做出全年的煤炭生产计划,包括是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并相应分解到各县市甚至各煤矿。当供求紧张或供不应求时,则对增加产量给予一定的支持,增加投入,扩大产能;当供过于求时,则减少产量并给煤矿生产者一定额度的生产补贴。但是对增加产量或减少产量的补贴额度和范围有一定的区别。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