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的基本步骤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7: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机合成的基本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本文对高职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结合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重点围绕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方式、实践教学内容及项目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获得了期望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精细有机合成;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高职精细化工技术类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为从事化工/轻化工类企业生产一线岗位培养人才的任务。在高职精细化工技术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中,“精细有机合成技术”是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之一,其前期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其后期课程一般为药物合成技术、精细化学品复配技术、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等课程。可见,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对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烷基化等单元反应的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实施方法有一个更深入的掌握,熟悉合成机理、制备工艺、合成路线以及分离提纯等相关知识,为今后从事生产操作、合成路线设计、分析测试等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实用性强,应用领域广,如:日用化学品、化妆品、原料药、农用化学品、香精香料等,而且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合成的基本理论,还需要掌握合成的操作技能,可见,精细有机合成技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研究和探索。本文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所开设的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为例,作者紧紧围绕课程的特点,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方式、实践教学内容及项目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习兴趣,深化学习内容,提高分析、研究和实践的能力,并对如何有效开展该课程的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教学实践与探索。

1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设置

在我院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安排在第三个学期进行,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课时量为64学时,另外还有综合实训环节16学时,教材以《精细有机合成技术》及配套实验教材《精细化工实验技术》(冷士良主编)为主,包含:颜料、涂料、胶黏剂、表面活性剂及日化用品等产品的制备,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精细化学品合成的基本反应原理并锻炼实验操作能力。

2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理论教学方法单一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以有机合成基本理论为主线,研究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过程最优化的途径及方法,课程难度大,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穿插一些实验增加理论的理解,对学生来讲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被动的学习,积极性差,参与度不足,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不佳。

2.2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这门课是典型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学模式一直是先由教师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教材重复操作,严格依照教材规定的投料量、工艺条件、操作步骤、提纯方法等完成,导致学生对投料比、反应条件、产率影响因素等都不清楚,更无法对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造成学生不能深入理解工艺路线和合成原理,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实验的开设需要根据专业培养方向有针对性的选择,不能一律按照同一本配套实验教材开展实验,进而不能突出专业特色。

2.3考核方式单一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考核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由老师根据上课出勤、作业、实验情况综合评定,占总评成绩的比重一般在20%~40%范围,另外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比重一般在60%~80%范围,这种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只能验证学生对课程表面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临时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了。可见,这种考核方式不能体现该课程的典型理实一体化特点,实验考核比重低,缺少量化指标,忽视实验操作、创新及科研能力方面的考核,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考核方法及方式的改革十分必要。

3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长

成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灵魂,是根本的质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为了激发学生潜能,更好的开展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探究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者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如何有效开展理论知识讲授、实践教学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3.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有机单元反应(如硝化、磺化、卤化、酰基化、烷基化、羟基化等)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十几个单元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历程、产物精制与分离、应用范围及实例,而且对有机合成反应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也作了相应的介绍。可见,精细有机合成技术是典型的有机合成理论与生产工业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有机合成单元过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比如通过第一章绪论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的任务、内容、发展历史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了解单元反应的类型和特点,使学生明白该课程与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关系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因此在绪论章节的讲解中,可选用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了解抗疟新药青蒿素创造性地提取、结构表征、人工合成提纯等过程,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的原理、工艺、提纯及结构分析等知识。在学习有机合成的两大任务之“实现有价值的已知化合物的高效生产”时,可以联系维生素C的工业生产方法,先将葡萄糖还原成为山梨醇,经过细菌发酵成为山梨糖,山梨糖加丙酮制成二丙酮山梨糖,然后再用氯及氢氧化钠氧化成为二丙酮古洛酸,再经过酸的催化剂重组得到维生素C,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已知结构化合物通过人工合成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如在讲解有机合成的两大任务之“创造新的有价值的物质与材料”时,可以联系化妆品、洗涤用品、药物、高分子聚合物及功能材料等栩栩如生的实例,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论实用性,同时提升教学效果。

3.2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鉴于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特点,繁杂的单元反应,枯燥的反应历程,众多的合成路线及生产工艺过程等等,如果教师仅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面面俱到,不但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还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类比教学等多种新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讲授环节,教学内容按照单元反应模块进行划分,各个模块之间又相互衔接有共同点,如芳烃的烷基化和酰基化机理均是亲电取代反应,在反应历程、影响因素、催化剂等均有共同点,教学时可采用类比教学法,在比较中使学生触类旁通,加深理解和掌握,另外,教学还要紧密结合专业实验,可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开发创新的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有益。

3.3设计实验项目,贴近生产实际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反应物的化学结构、官能团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配比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还要熟悉单元反应的实施与应用,分析和解决有机合成中的实际问题。可见,该课程具有典型的职业技术的特点,教学要注重实践技能和实用性培训,做到理论教学融合于实践教学中。作者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生产实际来设计实验项目,思路是“一模仿二创新三综合”,“一模仿”即典型的单元反应安排相应的实验,如氧化单元反应开设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酸,还原单元反应开设对硝基苯酚还原制备对氨基苯酚,酰化反应开设用乙酸酐酰基化苯胺制乙酰苯胺等等,学生按照实验教材的制备工艺练习操作,理解反应的原理;“二创新”即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查找资料打通或者优化合成路线及工艺条件,如学生在掌握了用苯胺为原料以乙酸酐为酰基化试剂制备乙酰苯胺的基础上,自己完成对实验的优化改进,可以调整投料比、反应温度、更换酰基化试剂、催化剂等工艺条件,从而提高产品纯度、产率或者减少副产物等等。“三综合”即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完成给定实验项目,如由起始原料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制备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并提纯精制,或者完成以氯苯为原料制备对乙酰氨基苯酚(扑热息痛)的制备并精制。通过以“一模仿二创新三综合”为思路的实践项目锻炼,贴近生产实际,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研创新能力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创新综合项目中的文献资料查阅、实验方案设计、提纯精制以及数据处理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技能锻炼途径。

3.4改革评价方法,发挥激励导向功能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并且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成绩评价应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既有理论又有实验,既有笔试又有答辩,既有计算推理又有综合论述,多种形式相结合,提高过程评价考核权重,尤其是对创新性、探索性的综合项目给予权重倾斜,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权重由传统的30%提高到50%,平时成绩涵盖实验方案、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创新开发、项目讨论、课堂表现及完成作业等内容,科学合理的多元考核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

4结语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基础理论联系生产实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项目化、类比等多种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效果,设计贴近实战的项目化实验可充分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创新多元合理考核评价方法可全面发挥其激励导向功能,我们通过对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不仅出色的完成了该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实践证明,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工学结合、多元考核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叙明.精细有机合成技术[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蒋涛,陈群,李英利.《精细有机合成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02-103.

[3]马树超,郭文富.新时期高职教育质量与院校评估要点分析[J].职教论坛,2016(12):5-9.

[4]陈稀平,张岐,陈泽林.精细有机合成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3):43-45.

篇2

1.1课程内容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细合成课程的内容包括精细合成的基本理论及工艺学基础,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的分类、主要反应机理,各单元反应的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及基本精细有机物的合成方法,其中有大量的反应机理、合成方法的内容已经在有机化学课程中讲授过,在本课程中重新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1.2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精细合成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也有诸多不足。

1.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精细合成课程的考核还是采用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学生对于课程中讲授的有机合成反应机理和单元反应,虽然能在考试过程中给出正确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解决任何一个精细合成事例从研发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采用一份试卷来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是不合适的。

2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精细合成”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下精细合成教学的不足,我们在借鉴其他高校教学经验的前提下,对精细合成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尝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将企业产品生产全过程映射至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开阔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2.1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精细合成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改革

在CDIO教育模式下,精细合成课程教学目标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技术目标,一个是CDIO能力培养目标。技术目标主要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需要掌握技术的具体要求,由以下5个方面组成:精细合成反应机理,精细合成单元反应,各单元反应的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基本的精细化合物合成方法,精细合成工艺学基础。CDIO能力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能力、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以及产品研发的能力。改革后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2.2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精细合成课程的教学过程改革

为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CDIO工程教育理念,首先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精细合成中的合成路线与反应机理,然后选择合适的精细化工产品做为生产目标,设计了五个CDIO项目,分别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项目、己二酸的制备项目、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项目、邻氯苯甲醚的合成项目、脂肪醇硫酸钠的合成项目,然后让学生分组实施,学生对目标进行分析研究,并设计实施方案,按照CDIO工程模式完成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步骤,从而在实践中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合成路线与反应机理,从而完成由实际化工产品反推学习理论知识、合成机理的过程。在教学中有一个综合练习项目,把环己醇氧化制己二酸做为CDIO项目载体,让学生分组设计合成路线,通过这个项目设计学生不仅可掌握包括氧化、还原、硝化、磺化、烷基化、酰基化、重氮化和偶合等常见单元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而且通过真实的实践操作任务掌握了单元反应的基本操作及尝试工艺的改进方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汇报,教师评定成绩。

2.3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精细合成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后,我们同时也改变了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将不同的精细化工产品设计成目标产品,让学生按照CDIO工程模式完成从产品研发到生产的整个过程,然后由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合成过程进行打分。总的说来,决定一个合成的质量好坏的主要是四个指标:(一)途径越简捷越好;(二)原料越便宜越好;(三)产率越高越好;(四)环境污染越小越好[5]。通过这四个指标的衡量就可以判断学生对合成反应机理、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与技巧、经验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进而对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评价。

3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精细合成”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一种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突出了精细合成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协同能力,尤其是项目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3、在课程中设计的丰富实践项目,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开阔了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4、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工程素养,适应当前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改革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践性和创新性为学科特色的中心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机化学作为医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食品专业,皮革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等等众多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在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尤为突出的作用。所以有机化学合成实验在这些专业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有毒和高腐蚀性的药品、催化剂,实验时间长,并且伴随着大量的有毒气体、腐蚀性废水及废渣等。处理不当不仅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当代化学学科的主流趋势不符,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所谓绿色化学,是在1991年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并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认同。其核心内容是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多于副产物对环境的影响,以期达到使反应物中的原子完全转化为要求的生成物,实现对环境的“零”排放。实验绿色化的改革和研究,不经有利于从经济上更好的节约资源,更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1 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

每年我国各大中专学校中所产生的实验室污染物,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的来源。而有机化学实验又是实验室污染中的一个重点,有机化学实验的开课对象主要针对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在离开学校进去社会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有利于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使化学和环境能够协调发展。在每一次的实验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相关内容,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深化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内容的了解,明确在实验过程中所要接触到的各种药品的指数、毒性、对环境会造成的影响等,并且了解相关的防护措施;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药品的实际接触,进一步明确实验药品、实验过程对环境和实验人员安全的影响;试验后,培养正确的实验室“三废”处理观念,杜绝乱丢乱放的习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遵循5R原则,培养学生用绿色化学的眼光来适应新形势下的有机化学实验,从而带动整个实验内容的“绿色化”,最终实现从传统有机化学实验向新型有机化学实验转变。

2 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绿色化”

2.1 现行实验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通读各版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可以发现传统的教材将实验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通常各学校在选择有机化学实验时会兼顾这三者,让学生在这三方面都有所练习。由于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用到了大量的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并且每次实验都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这样会造成实验药品的大量重复性浪费,实验生成物没有办法处理,这些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2.2 针对问题所作的改进

2.2.1 优化实验内容,替换有害试剂

针对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用到了大量的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在选择实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的选择那些对环境和人体伤害较小的实验,尽量在学生能够学习到所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利用常规试剂代替有毒试剂来完成实验。例如:在做环己烯制备的实验时,用浓磷酸代替浓硫酸作为催化剂使醇脱水或卤代烃在醇钠作用下脱卤化氢来制备烯烃,不仅可以避开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并且由于理算的氧化性小,有机物碳化少,实验速率可控。而浓硫酸还原后生成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实验过程中速率过快会造成大量气泡,堵塞反应瓶。

2.2.2 增加综合性实验,减少药品的重复浪费

教师在进行试验挑选和实验顺序的编排时,应该根据实验内容将实验连续化、综合化,使前一次实验所生成的产物用于下一个实验中,从而在实验过程中节约实验药品,减少试验所产生的“三废” 例如,“环己烯的制备”实验中,在制备环己烯的过程中,同时可以进行分馏、蒸馏、萃取、干燥、沸点的测定等基本操作,并且可用产品环己烯作为“烯烃性质实验”的试样。在水蒸气蒸馏实验中,用橘皮等天然植物为原料代替课本上的甲苯等灯有机化合物开设《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植物油》的实验来完成水蒸气蒸馏的基本操作,同样可以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同时,避免污染环境[刘晟波、赵鑫、虞春妹、王红霞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探究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No.25]。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考和质疑等能力,较之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进行试验的模式,更有利于培养新形势要求的探究性人才。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减少实验药品的浪费以及“三废”的产生,从经济成本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达到双赢。

3 引入新技术,对试验方法进行改革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将新型的科技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是有机化学实验发展的重大进步,同时也是必然结果。新技术的的引入,使得有机化学实验可以在常量、半微量和微量实验中进行选择,摆脱传统试验方法中只有常量的单一行为。另外,微波实验、计算机辅助实验等多种新型技术也为绿色化学实验提供了新的途径。

3.1 微波、超声波、电化学等新技术的作用

近年来,微波、超声波、电化学和绿色溶剂(离子液体、超临界流体、水)、生物催化剂(酶、微生物、抗体酶)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并且逐渐被应用于有机合成实验中,通过这些手段的应用发现其在有机合成中记者重要的作用,例如加快反应速度、提高产率、减少能耗、减小对环境的污染等。因此,引入新的技术不仅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新的技术,而且可以简化有机合成的步骤和试剂用量,减少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绿色有机化学的目标。

3.2 减量实验所用试剂,推行微量、半微量、常量相结合的试验方法

有机化学实验中有大量的合成及性质实验,如果按照教材中所要求的常量来进行试验,需要大量的试剂,同时会带来大量的废液、废渣和废气,产生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在有机实验中推行减量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做性质实验时,利用点滴板代替课本上要求的试管,将所用试剂的量减少到常量的1/10到1/1000,不仅节约试剂,同时也可以使现象更加明显。在有机合成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微量或半微量的方法进行,例如[黄丹,范崇光论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年10月第20卷 第5期]微量法制备环己烯比常量制备所用的原料和试剂要减少97.5%和95%,反应时间缩短了37.5%,实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2。

3.3 利用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学实验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有一部分实验会涉及到剧毒或在实验过程中具有高风险,但是这部分实验又相对比较重要,这时可以通过录像或是应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来完成这些实验,一方面达到了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另一方面,降低了实验的风险,减少了污染,提高了学习效率。(下转第256页)

(上接第136页)4 实验室“三废”的处理

有机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和反应完成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液和废渣,在每次实验完成后应指导学生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的废液分类处理,将废酸或者废碱回收,由实验人员进行中和处理,使废液的pH值达到6~8之后再排放到下水道中。其余废液也应相应的进行处理之后再排放。对于有机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应该在实验室内安装通风装置,确保实验室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对于可以利用的气体应利用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废渣的处理与其他废物一样,如果可以再次利用应回收以便下次循环利用,不能再次利用的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存放在相应位置,等待相关部门的专业处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具有很强的时代顺应性,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教师利用绿色化学的原理,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到实验的各个方面,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但是,目前由于国内各大学的教育投资并不相同,在各大学全面的实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难度还很大,还需要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在自我范围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引领学生不断开发绿色有机化学实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丹,范崇光.论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5):33-34.

[2]刘晟波,赵鑫,等.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探究[J].中国科教创意导刊,2009,25:26-27.

[3]虞春妹,刘晟波.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管理路径探究[J].中国教育装备,2010,7:119-120.

[4]马志成,项光其,等.基础化学实验绿色化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23(2):4-5.

篇4

结构观是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是对物质本质和化学反应本因的深层次认识,有机化学核心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是这一科学观念的学科化体现。在结构观的引领下,探求有机物的结构与异构、理解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因果关系、建立不同结构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与联系、制取目标结构与功能的新型有机物等都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设置有机化学考题的主阵地。化学竞赛中有机试题的设计者深入探索、苦心孤诣,为我们呈现了许多精彩的题例,值得细心领悟、学习。

1探求有机物的结构与异构

探求有机物的结构与异构是有机物研究的起点,是有机化学的原发性问题,启发知识的形成和方法的构建。试题一般以生产、实验等实际研究过程为问题情境,以有机物结构式确定、异构体寻找和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等知识为载体,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微观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例1.[第23届全国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第7题]1964 年, 合成大师Woodward提出了利用化合物A (C10H10)作为前体合成一种特殊的化合物B(C10H6)。化合物A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数目比为6∶3∶1;化合物B分子中所有氢的化学环境相同,B在质谱仪中的自由区场中寿命约为1微秒,在常温下不能分离得到。三十年后化学家们终于由A合成了第一个碗形芳香二价阴离子C, [C10H6]2-。化合物C中六个氢的化学环境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化合物A转化为C的过程如下所示:

(1)A的结构简式________;(2) B的结构简式_______;(3) C的结构简式________。

(4)B是否具有芳香性?为什么?

[解析]本题以一种特殊有机物结构研究的史实为背景,在光谱分析、化学键、不饱和度、共振论、休克尔规则等知识的应用中考查信息整合能力和微观思维能力。

由A、B、C之间的转化关系结合题给信息“碗形”、“芳香二价阴离子”、化学式和氢的化学环境,联想“环状”、“共轭大键”、“不饱和度”、“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构造、分析结构。

[答案]

(4)B不具有芳香性。 因为不符合4n+2规则。

例2.[第23届全国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第9题]请根据以下转换填空:

(1)①的反应条件____________,①的反应类别_________,②的反应类别_________。

(2)分子A中有___个一级碳原子,有______个二级碳原子,有_____个三级碳原子,有_____个四级碳原子,至少有_____个氢原子共平面。

(3)B的同分异构体D的结构简式是_____。

(4)E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E含有sp、sp2、sp3杂化的碳原子,分子中没有甲基,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对有机结构问题的“化学键层面”的考查,知识简单,但要求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问题解决的方法为:由断键方式和种类定反应类型、推产物结构,由成键特征顺向分析结构、逆向构造结构。

(1)反应①是典型的[4+2]环加成反应,条件为加热;反应②就是最常见的氢加成反应。(2)A中一级碳原子对应2个甲基,无二级碳原子,三级碳原子对应4个不饱和碳原子,因为C=C可看作2根C-C键,四级碳原子对应1个饱和且不连氢的碳原子。A分子中4个C构成1,3-丁二烯,而共轭二烯烃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故A中氢原子至少有4个共平面。(3)由D是B的同分异构体,结合分子内两个双键断键再成键的特征,可推出D的结构简式。 (4)由E是A(C7H10)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不饱和度为3,考虑碳原子杂化类型sp对应-CC-或=C=、sp2对应、sp3对应饱和碳原子,可构造出多种E的结构,答案是开放的。

[答案](1)加热 环加成反应(二聚反应) 还原反应(加氢反应)

(1)化合物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不存在几何异构体。则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B的结构简式_______。

(2)化合物E的系统名称_______, 化合物I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

(3)由化合物E生成化合物F经历了____步反应,每步反应的反应类别分别是____________。

(4)在化合物E转化成化合物F的反应中,能否用NaOH/C2H5OH溶液代替C2H5ONa/C2H5OH溶液?为什么?

(5)化合物G和H反应生成化合物I、N(CH2CH3)3和NaCl,由此可推断H的结构简式___, H分子中氧原子至少与______个原子共平面。

(6)芳香化合物J比F少两个氢,J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它们的数目比是9∶2∶1,则J可能的结构为(用结构简式表示)____________。

[解析]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是有机化学结构观的核心内涵,也是研究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本题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分析置于一种杀虫剂的完整合成流程中,涉及结构与异构的推断、有机物的命名、官能团名称与反应类型的识别、反应试剂的代换评价等,问题开放、知识融合,对选手的正向、逆向分析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问题(1)、(2)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A中有碳碳双键、无几何异构体,利用C中的碳骨架特征结合A+BC,可推知该反应为烯烃中α-H与三氯乙醛中的羰基加成,由此可顺利推出A、B的结构。E的系统命名和I中官能团的识别都是高中教材中出现的知识,较简单。问题(3): E中酯的α-H具有弱酸性,与强碱C2H5ONa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碳负离子进而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形成F。问题(4)是对试剂的分析。由于NaOH的碱性弱于C2H5ONa,不能在酯的α碳上形成负离子,却会发生酯皂化、烯丙氯的取代等反应,所以不能用NaOH/C2H5OH代替C2H5ONa/C2H5OH溶液。问题(5):比较G、I的结构可推知H对应的残基,再逆向拼接可得H的结构简式;依据碳、氧原子的杂化类型可知H中氧原子至少与11个原子一个苯环上5个氢6个碳共平面。问题(6):J分子或(C10H12O2Cl2)不饱和度为4(F的不饱和度为3,J比F再少2个H),正好对应于一个苯环(因J为芳香族化合物),另4个碳原子可为饱和碳但要保证9个相同化学环境氢,所以J中应有-C(CH3)3基团,再考虑苯环位置异构、氢的化学环境要求,即可写出多种J的结构简式,答案具有开放性。

[答案] (1)(2)3,3-二甲基-4,6,6-三氯-5-己烯酸乙酯。卤原子、碳碳双键、酯基、醚键 。(3)2酸碱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4)不能,因为酯会发生皂化反应、NaOH的碱性不够强、烯丙位的氯会被取代、双键可能重排等。

2分析不同结构有机物间的转化

不同结构有机物之间的转化,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表现为官能团的衍变。考查形式一般为对代码设置后的实际合成流程进行分析,分析角度多为物质的结构探寻。

例4.[第22届全国竞赛(省级赛区)第11题]1941年从猫薄荷植物中分离出来的荆芥内酯可用作安眠药、抗痉挛药、退热药等。通过荆芥内酯的氢化反应可以得到二氢荆芥内酯, 后者是有效的驱虫剂。为研究二氢荆芥内酯的合成和性质,进行如下反应:

写出A、B、C、D和E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体)。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在竞赛一级大纲范围内。依据反应试剂、反应条件确定反应过程中官能团的化学键断裂与形成,再实现对流程中未知物质的结构解码。

由醛基选择性氧化生成羧基可知A的结构,AB发生羧基酯化反应,BC发生的反应为双键在过氧化物作用下与HBr的反马氏规则加成,CD的过程中,先由卤代烃水解生成醇再酯化,最后由酯还原得E。

[答案]

3 合成有预期目标结构的新型有机物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顶置”内容,集中体现了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有机合成问题的实质是新结构的构造,常用的问题解决思路为:通过官能团的正向、逆向推衍,寻找原料分子结构与目标分子结构对接的可能线路,并依据绿色化学思想评价、优选出最佳合成方案。

例5. [第20届全国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第10题]以氯苯为起始原料,用最佳方法合成1-溴-3-氯苯(限用具有高产率的各反应,标明合成的各个步骤)。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合成方案的设计,题目只给出原料和目标产物的结构,信息少,开放度高,对选手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严密性和创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正是化学竞赛的本意和魅力所在。

问题: 对比原料()与目标产物( )

的结构,由苯环取代基定位效应可知无法直接合成。设想:在苯环上引入一个辅助基团,该基团①能将溴原子定位于指定位置,这就要求该基团必须接在-Cl的对位且为邻对位定位,其定位效应比-Cl强;②便于离去。-NH2是合适的邻对位定位基,且定位效应强,可由芳基重氮盐还原脱氨,初步设被氧化,所以必须将-NH2保护起来(酰化成-NHAc),经溴代后生成一溴代物,再经水解回到-NH2,并经重氮化后除去。整合以上分析可得以下合成路线:

[答案]

篇5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一线教师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改变传统课堂模式、落实探究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针对高中有机化学内容在教材中的编排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知识呈现上较原教材也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对有机化学的教学模式和知识深度的把握应该随之进行相应的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有机化学;探究式教学;理解性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28-02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而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得到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反映在高中有机化学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落实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可以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应的理解性对话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反思。

一、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应的理解性对话教学

教学过程是学生、课本、教师之间的理解与对话过程,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应该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相应的兴趣,并对该内容的铺垫知识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反映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知识的衔接和过渡。高中有机化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必修2和选修5。知识内容章节上的衔接和过渡直接决定着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兴趣和对待所学内容的预判,这对未知的知识内容是重要的指引。如在选修5中醇的化学性质与醛的化学性质有共同的交集部分,醇通过催化氧化反应可以生成醛,通过断键的规律可知:是-OH中的氢与-OH相连碳上的氢原子断键后生成碳氧双键。同时,醛的加成反应则是通过碳氧双键的断裂后与H2发生加成反应,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在由醇过渡到醛这部分内容中作为学生学习醛的结构的基础,而醛的催化加氢也可以以这部分内容为可联系的知识点对学生加以引导。对于知识点跨度较大的课本间的衔接和过渡则可以在新课开始之前进行简要地复习和回顾,做到了知识点的衔接和过渡,学生就有了在教学中进行对话的基础。

2.注重对话教学的方向性。对话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关注对话过程中学生的即时性体认,即有所感悟,因此,在课堂的对话过程中,教师要构建情境、留有时间与学生自我评价,同时,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未知知识进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并即时对对话方法和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正。将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对话沟通”产生对知识的感悟,并将这个感悟进行强化,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将即时性体认转化为固有认知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和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但合作和探究不是孤立的学习模式,合作和探究是对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不同侧面的描述而已,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探究和合作体现得尤为突出。

1.探究方式的多元化。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探究方式可以多元化,例如,可以以实验的方式,也可以用推理的方式,还可以用归纳的方式等。如:选修5在讲解苯酚弱酸性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行实验和推理探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苯酚的结构简式,学生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其结构简式中存在羟基。由于学生学习过乙醇与单质钠反应,因此可就此进行实验和推理探究:苯酚与钠反应和乙醇与钠有相似之处(均产生气体),通过实验验证均为氢气。苯酚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剧烈证明苯酚中的羟基氢较乙醇中的羟基氢活泼。其次,可以通过课本中的实验进行探究苯酚与碱的反应以及苯酚钠与盐酸的反应,通过这两个实验进行推理:苯酚可以和强碱(NaOH)反应说明苯酚具有酸性,引导学生分析是否可以证明苯酚有弱酸性呢?通过苯酚钠与盐酸的反应可以说明酸性—盐酸酸性强于苯酚,通过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浑浊说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通过多元化探究,学生在理解有机反应本身和有机反应间的联系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还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与推理分析有机物性质的能力。

2.探究中要明确分工协作。有机化学知识的探究需要明确进行分工协作,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面对任务(或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进行分解的科学素养。教师在进行探究前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对学生出现的欠缺考虑的地方进行评价,让学生自己发现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出现的不足。通过分工协作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度,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例:学生可以有解决反应原理评估产率小组、实验仪器组装和实验小组、对生成物进行分离提纯小组,推选组长进行协同。这个过程既有同学间的分工协作,又有相互间的讨论交叉,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优势智能。

三、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反思

根据“反思性实践”理论可知,反思性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这种社会行为发生的对象间不是权威关系,而是对话关系。学生是知识构建的积极参与者,是具有自觉反思的意识和反思能力的个体,该理论要求对危害教育本质的放大化工具理性进行深刻理解,这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对断键规律进行反思。有机物结构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其中,如果发生了化学反应则要求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对断键规律的理解有助于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有机物断键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C-H的断裂、C-O的断裂、C=O的断裂、C-X(X表述氟、氯、溴、碘)的断裂、C=C(CC)的断裂、O-H的断裂,其中有些是单独断裂,有些是组合式的断裂。我们平时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反思,如当我们学习有机物与单质钠的反应时,都是因O-H的断裂而发生的,那么,当有O-H出现时,我们就可以快速地分析出其发生的反应,同时可进行定量的计算氢气与有机物之间的量得关系。同样,我们可以对C-O的断裂进行归纳和反思,若C-O的断裂时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反映到具体的例子为醇的取代反应;羧酸的取代反应。这样,当学生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后,有机物的性质就可以触类旁通。

2.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行反思。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有机合成的精髓为各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对有机物结构的灵活理解,只有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有了深刻地认识,对有机物结构有累积的认识后才能找到最优的有机合成路线。例如,卤代烃是联系醇和烷烃(烯烃)的重要物质,通过卤代烃可以实现合成醇、烯烃、炔烃,通过烯烃、炔烃、烷烃、醇可以实现合成卤代烃的目的。此外,对醇、醛、酸、酯的转化关系进行反思学生可以发现醛为醇与酸之间的中间物,醛与醇可相互进行转化,但醛与酸是单一转化,醇与酸可合成酯。对物质间转化关系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我们需要对有机物成链或成环进行反思——酯化反应、取代反应可成环,水解或取代反应可开环。有了对物质间转化关系的反思,学生在有机合成中就有更多的选择路线,就能充分理解各步骤的含义。

有机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基础,如何在课堂中真正落实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有机化学素养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理解性对话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地反思,对提高学生有机化学素养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谌启标.论理解与对话的教学观[J].上海教育科研,2003,(4).

[2]犯明林.试论反思性教学及基础和条件[J].上海大学学报,2003,(3).

[3]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0-84.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而高职院校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又是向企业和化学检验岗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各门化学课程既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又是从事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实践性强,对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为了提高化学的实验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尝试进行化学的实验改革,着力建立有专业特色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分析现状,明确实验培养目标

各门化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从事的专业岗位工作打下基础。现有的各门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实验较少,学科性过强、与专业对接程度较弱,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缺少高职化学课程特点和检验专业的特点;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起点较低,生源中大多数是文科生,少数为理科生,生源参差不齐,动手能力更是有较大差别,以往的考核方法已不能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需要建立有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特色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特点及岗位用途的要求,化学实验教学应坚持“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应用为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检验专业所需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建立符合职业技能要求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1、改革现有的实验内容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现有的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各自独立,教学目标分散,针对性不强,缺乏与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结合化学实验的特点,将实验内容进行整合,构建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新实验教学体系融合了学生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基本要求,使学生实验能力的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操作水平。新实验体系模块设置见下表。

新的实验体系注重了化学实验之间的相互融合,减少了一般性的验证实验。基础实验模块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任务引领模块中选择与职业工作相关的实验内容,学生在领取工作任务后独立完成查阅资料、制定检验方案、配制试剂、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等工作环节,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改变过去教师讲解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而学生“照方抓药”的状况。综合实验模块通过学生小组或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有机合成、提取、分离等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新化学实验体系表

实验模块 教学内容

基础实验模块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玻璃仪器洗涤、称量、数据处理、试剂配制、移液、定容、过滤、蒸馏等操作

任务引领模块 与职业岗位工作基本操作相关的实验内容,如食醋中总酸度测定、混合碱测定、水中总硬度测定、水中微量铁测定等滴定分析操作、分光光度分析等

综合实验模块 综合技能应用,如茶叶中咖啡因提取、阿司匹林合成、植物色素的提取分离等

2、改革教学方法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可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展示,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仪器的安装过程、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展示给学生,使实验操作直观明了,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进行回放、放大,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教学效率,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

3、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以往的实验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平时实验情况,实验成绩的评定为:实验态度(30%)+实验操作(30%)+实验报告(40%)。学生实验操作中由于人数较多,教师只能粗略评价学生的态度和操作能力,学生的实验热情不高,减少实验规定测定次数,甚至编造实验数据,抄袭他人实验结果,使得考核结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因此要制定科学的评分体系进行实验考核。新制订的考核方法包括三个部分:(1)平时实验表现(50%),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和预习报告;(2)独立操作考核(30%),期末进行,从任务引领模块实验内容选择三个工作项目,考核时由学生抽签获得工作任务,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要求,并随机抽题回答与实验操作有关的问题;(3)综合实验考核(20%),在综合实验模块中进行,学生分小组实验,考核团队的合作成果(合成的产率、提取的质量等),根据实验结果排序打分。

4、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技能鉴定、技能竞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创新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对创新教育质量进行检验的良好手段。技能鉴定、技能竞赛,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方法和试剂的选择、技能操作、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可以选择指导老师进行辅导。竞赛的学生从院级竞赛中获奖学生选拔参加市级、自治区级的大学生化学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的学生都能考取中级技能证,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竞争意识,对实验教学的改革也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对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教师发现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有所增加,实验室开放、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的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后续专业课程中对学生操作的反馈评价也较高。今后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以适应高职检验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生物药物化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生物药物化学(Biologicalpharmochemistry)是随着生物药物的发展从药物化学中逐渐独立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不同于药物化学[1],是在药物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生物药物的学科。它也不同于生物药物学[2-3],主要研究生物药物的化学问题。它综合利用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药剂学等基础知识,研究生物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稳定性、构性构效关系、结构改造、体内代谢、新药研发途径和方法等。生物药物化学当前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尚未形成一门成熟的学科。为了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依托国家生命科学基地,在全国中医药院校率先创建了生物制药专业,尝试开设生物药物化学课。本校生物药物化学课程以药物化学为基础[3],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逐渐成熟的过程。笔者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对构建生物药物化学课程体系的经验进行总结。

1课程定位

从课程设立伊始,笔者始终将生物药物化学课程定位于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课为基础,又构成了生物制药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诸如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基因工程制药等课程的基础。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学生需要具有生物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和检验方法等基本知识储备。生物药物化学对于生物制药专业的作用就相当于中药化学对于中药学和中药制药专业,药物化学对于药学专业的作用。生物药物化学研究生物药物的化学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生物药物的基本化学知识、生物药物制备与优化的常用方法和原理,以及研发生物药物的一般途径和方法;熟悉生物药物作用机制及制备方法的生物学和生理学基础;了解生物药物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及毕业设计奠定必要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为正确、合理的临床用药奠定化学理论基础;为生物药物的生产、贮藏、检验、质量控制等提供依据;为创制新药、探索开发新药的途径和方法提供指导。

2课程知识体系的构成

与药物化学一样,生物药物化学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包括概述与生物药物化学基础两部分。概述部分介绍生物药物及生物药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目的与任务;药物化学基础部分包括生物药物的命名、常用的生物药物制备和检验方法、生物药物的体内代谢、构性构效关系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各论部分是对各类生物药物的分章节介绍。生物药物的分类比较复杂,不像西药可以按照其作用的系统进行分类,也不像中药成分可以按照成分的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定义,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理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治疗、诊断制品。主要包括生化药品、生物制品及其他相关的生物医药产品[4]。生化药品系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中经提取分离、生物合成、生物-化学合成、DNA重组等生物技术获得的一类防病、治病的药物。主要包括氨基酸、核苷、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多肽、蛋白质、酶、辅酶、脂质及多糖类等生化物质。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包括疫苗、菌苗、毒素、类毒素、血液制品、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酶、激素、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诊断制品等。由此可见,在内容上生物药物的研究范畴包括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原料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5],或者通过生物技术方法加工制得的成分。至于抗生素类是否应该归属于生物药物的范畴,目前有不同的看法。从来源看,抗生素类确实是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并且现在一般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进行生产。然而,抗生素大部分是小分子化合物,而且是药物化学中所讲授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经过半合成的方式制备。因此,有人主张将其归入有机合成药物的范畴。但是,仅根据分子量大小和制备方法对其归类似乎不太合理。无论如何,抗生素究其根源是来源于微生物发酵,而且,一些抗生素类如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本身分子量就较大,分子中也含有由氨基酸构成的肽类成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抗生素的发现也会得到促进,因此,笔者认为像抗生素类这些通过生物发酵或生物转化方法生产的药物也应该归为生物药物的范畴。生物药物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之中,有些类型发展较快,应用较为成熟;有些类型发展较慢,其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此,笔者在各论部分内容的选取上重点考虑了其临床应用情况。例如,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生素、细胞因子类、药用酶和肽类占据了较大的篇幅,而相对发展不成熟的抗体类、核酸类以及其他学科也经常涉及的多糖类、维生素及辅酶类则居于次要位置。

3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核心资料,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媒介。由于其发展现状,生物药物化学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的成形教材。在设立这门课程之初,笔者借用药物化学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用书,因为生物药物化学是在药物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基本原理与药物化学相似,药物化学的总论部分也基本上适用于生物药物化学。但是,生物药物化学毕竟不是药物化学,尤其是其各论部分,现在还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参考。因此,笔者以药物化学教材为基础,开展自编教材的探索工作。在各论部分,以中国药典收载的生物药物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搜集研究报道的各类生物药物的相关资料自己编写讲义,并通过自身的科研活动进行有益的补充。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探索,目前已经基本固定了教学内容,并编写了相对成熟的校内教材[6],为该课程的进一步成熟优化奠定了基础。

4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始终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与药物化学和中药化学不同,生物药物的化学规律的总结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理论和概念都不成熟。再者,生物药物的结构复杂,同类药物的结构差别都很大,要求学生记忆其中的具体细节很不现实。这样,与其教授一些科学性不确定,学生需要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也不好的内容,还不如选取一些比较实用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药物的化学本质。因此,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拿出一部分课时,鼓励学生自己选取感兴趣的各类生物药物,通过查阅资料,总结与生物药物相关的化学规律,例如与各类生物药物作用机制有关的药物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等,在课堂上以PPT讲演的形式介绍给全班学生,并针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了解了当前生物药物的发展趋势。通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既理顺了教学思路,又发现了学生的兴趣所在,并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5课外辅导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外辅导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针对社会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进行的大学生科研招标项目,参考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组建了多种兴趣小组[7-9],开展了诸如各类生物药物例如尿激酶的制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药物的作用靶点等课题研究。在几年的科研兴趣小组实践中,有多个小组获得北京市或者校级科研课题的资助,有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杂志上,有的成果甚至申请了专利。实验课的内容也采取灵活的方式,由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择实验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编实验讲义,自定实验步骤,增强实验的探索性。最后的实验成绩评定不以成败论英雄,注重实验过程,注重思路的新颖性,设计的合理性和操作的细致性。这样,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并激发了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与以往教条式的实验课相比,学生更加勤于思考,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增强。

6成绩评定

学习成绩一直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成绩评定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改革。首先,提高平时成绩与实验成绩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并鼓励学生在课题讨论,课外兴趣小组和实验课设计方面多下功夫,培养其创造力。其次,期末考试的内容也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减少记忆型题目的比例。例如,针对某类药物的结构特点或者理化性质,设计方案进行提取分离,人工合成,或者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生产等。总之,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注重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考试只是对平时积累的一种检验。

7结语

作为21世纪最具希望和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高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并且在人类预防和战胜重大疾病、保障身体健康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虽然被寄予厚望,但是生物药物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化学合成药物来说还很不成熟[11]。目前,能发挥特殊临床疗效的生物药物的种类还很少,对其本质的认识还有待加强。这些都依赖于生物药物化学的发展,也给生物药物化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生物药物化学对于生物制药专业的药学教育来说必不可少,但是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还有待深入探索,需要随着生物药物的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为药学教育服务,为生物医药产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凌志.药物化学优秀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时代教育,2016,(9):44-45.

[2]王春晓,钦传光,张朝燕.生物制药专业之生物药物学课程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61-63.

[3]王如峰,张小华,王灵芝,等.中医院校开设药物化学课的实践和体会[J].药学教育,2011,27(1):29-31.

[4]樊保平,党昶永,侯斌,等.生物药物与生物制药业发展现状[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2,20(2):89-92.

[5]李珍.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2,10:94.

[6]王如峰,王灵芝主编.生物药物化学[M].北京中医药大学自编教材,2013.

[7]吴旻,刘煜.以工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生物制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21-123.

[8]王永中,孔小卫,张敏.建立高校生物制药人才创新培养平台的途径[J].药学教育,2016,32(4):1-6.

[9]薛健飞,张扬,周鸿立,等.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8):70-73.

[10]阿丽塔,穆鑫,唐小利,等.1984-2014年治疗性生物药物发展历程及展望[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31(10):1356-1362.

篇8

那么,究竟文身是什么,文身者如何说,旁观者的支持、反对以及中立的观点又是怎样,此外还有专家学者的解说,这些讲述将给予你更多的信息反馈,由此你也将不再陌生于文身。

支持者说:

[文身:历史与感情的沉淀]

滕华:女,25岁,记者

身体向来是流行的伸展台,更是彰显自我意识的竞技场。申明大义的岳飞母亲曾在儿子的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也曾被师父硬生生地在脚底板上刻下"反清"的暗号,而现代热恋中的男女为表示对爱情的忠贞而在身上刺下彼此的名字或头像。说了这几个典型人物,别误会只有中国人对文身才是如此地趋之若鹜,其实国外的明星们更是不少--NBA纽约尼克队球员坎比在右大臂上刺上"勉族"二字,而辣妹则在左小腹刺了"女力",这些可都是中国字啊!

你要时尚吗?你要新潮吗?可能你会选择染发以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绚丽,可能你会频频出入健身房挥汗如雨以使自己形体矫健,可能你会套上空得可以钻进去两个人的大T恤以使自己在哈韩哈日风潮中不致落伍,但为什么这种种你都认为合理,而偏偏别人文身你就觉得忍无可忍呢?说到底,这一切的努力只是殊途同归而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凭什么只许你染发描眉却剥夺我文身的权利?

当然,有这样的误解不是你的错,罪魁祸首应该归诸先秦以来行之不辍的"黥刑"--在身体雕墨刺字以标示犯罪符号。这种刑罚世代沿袭下来,使文身变成了罪与罚的特权。加之旧社会不少的流氓团伙都以文身为标志拉帮结派,这也给了文身一记落井之石。可时代在变,现在的文身早已从罪与罚的胚胎中超生了,文身变成了我们身体上耀眼的符号。

同样地,现在科学昌明,文身再也不需要忍受巨大的苦痛,仅仅半个小时被麻醉的酥痒之后,你的胳膊或者胸口上便多出了一幅美丽的雕刻画:精致玲珑的蓝孔雀、鲜艳欲滴的牡丹花,或是一只可爱的卡通熊......如果你穿过耳洞,你自然会明白文身和它的雷同。其实,这样的美丽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恰恰是文身,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见了文身者当时的喜怒哀乐:看见他为了失去爱情的伤痛与悔恨,看见他壮志未踌的满腹无奈与叹息,看见他初入社会时的无限斗志和勇气。文身,将我们的身体紧紧锁在了记忆中的那个时刻。这样温情脉脉的文身与染发、穿耳洞、描眉比起来,当事者至少还多了一份感情的积淀,自然让他久久不能割舍。

[智慧与成熟的标志]

吴强:男,29岁,记者

有一个女性朋友A,曾经和自己的男友爱得死去活来,校园里双宿双飞,教室中相依相偎,食堂内相濡以沫,可还是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的爱意。于是,想到了去文身的主意。文身有痛苦,本来说好两个人都要文的,可是到了现场,男孩子却胆怯了。她毫不犹豫就上了--就像那次去蹦极一样,他不敢跳,可是她只说了一句,"就当是为了你,我没有什么不敢做的",就跳下去--然后,她的左臂膀靠近肩的地方就多了一个花体的"y",代表了他的姓"杨",旁边是一把剑穿过的一颗心。他的名字中有"剑",他的"剑"穿过了她充满柔情的心。为了这个创意,她欣喜若狂,别人的目光越是讶异,她就越是得意。有一天,她和男友的感情终于无可挽回。她看着肩头的文身无可奈何,再要去掉实在是没有了勇气。她发现爱的时候的勇气实在超乎自己的想象。如今,文身变成了一种嘲讽,一到夏天她都不敢穿露出肩膀的衣服。

人是多变的,相比之下感情的变化或许还微不足道。人的趣味、偏好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不断改变。文身就要你发掘出自己所要坚持的,然后坚持它。如果只是一时冲动,千万不要去文身,还是就用贴纸玩玩吧。A当时就面临着草率所要付出的代价。选择文身是郑重其事的,文身之前问一下自己是否会后悔。而如果,文身之后即便事过境迁,你也能够宠辱不惊了,那也要恭喜,这何尝不是心态良好的标志呢?

A到了某一天喜笑颜开。原来她突然意识到,"y"何尝不是她的名字"艳"呢?艳,一剑穿心,口彩也不错。她觉得对自己有了交待。因此,文身的另一个智慧是:文身一定要选择无伤大雅,能够在阐释的时候左右逢源的形象,否则就难免落了口实。给别人的口实还不重要,给自己的才难受。

反对者曰:[自虐一种]

濮澍:女,25岁,编剧

一直只在文艺作品里接触"文身",都是些很野性的人物,比如江湖豪杰、山贼草莽,胸前多了猛虎威龙,人也彪悍起来,全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气势;比如黑帮老大、街头阿飞,臂膀上有了枪炮玫瑰,眼神也阴狠起来,一撩袖子就能警告世界--别惹我。当然也有文身的女人,但几乎都是从事皮肉业的,而且在业内的级别地位显然也很低下。所以概念中文身还是属于男性饰品。

潮流之初,跃跃欲试地跟着朋友去美容院现场观摩,一看到活生生凝固在肉体上的青紫图案,躁动的念头立刻烟消云散,光是皮肤的背景和质感就让我毛骨悚然,哪里还敢有什么冲动。朋友文身的整个过程中我都在"极目四望",因为实在不忍看她咬牙切齿的痛苦状。这才知道原来文身是不用麻药的,跟酷刑有什么区别!新闻里经常看到家庭暴力中有用香烟头灼烫皮肤的一种,再加点染料,和文身就有了异曲同工之妙!由此推断,文身者定是多少有点受虐倾向,喜欢残忍的美。前不久去参加那个朋友的婚宴,她穿了款无袖婚纱,得意地把文了花朵的手臂晃在外面,倒的确引来不少宾客的注目和嘘问。可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那紫色的花朵在洁白的婚纱映衬下显得特别妖艳扎眼,有种改邪却归不了正的尴尬。

流行的东西往往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文眉风潮之后洗眉兴起。我不知道若干年后,那些文了身的女孩子会怎么对待留在身上的花花草草,恐怕又得挺过一场皮焦肉烂之苦。

何必!

[文身:吃饱了撑的]

卫捷:男,30岁,私营企业老板

有一个练健美的朋友,他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脱衣服,一到夏天他就光着膀子四处炫耀健美的成绩。当然,他也确实有脱衣服的资本,他那身结实健美的肌肉,谁看了都忍不住想咬两口。

他参加过很多次健美比赛,但一次奖也没拿到过。每当说到这事,他就指指自己的肩头,说都是让它害的,因为它,人家都把我当成地痞流氓了。

他肩头上有朵青色的玫瑰花,文上去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问他这玫瑰花代表什么意思时,他说这朵花代表的是:幼稚、无知、吃饱了撑的!

玫瑰花是他十几岁时文上去的,那时候特傻,什么都跟别人学,别人文他也文......每次说到这儿,他都会长叹一声,说都是过去的事了,唉,那时候年青、无知......

我同意他的说法,在我看来,文身确实是没事找事的一种具体表现。能这么干的除了流氓就是无赖,还有,最近听说又有一群新新人类也好上了这口。我觉得这帮人心理都有问题,不是吃饱了撑的,就是没事干闲的。

所谓人体绘画,所谓文身艺术,我觉得那都是瞎扯。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每一部分的功能,鼻子是呼吸用的,四肢是运动用的,皮肤是保护肌肉用的,该干什么用的就是干什么用的。如果真想搞绘画,玩艺术,那去找画布呀,那东西便宜,面积还大。

有些人什么都喜欢赶潮流,这我不反对。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好好的皮肤,稀里糊涂地就伤害了它们,自己受罪,别人瞅着也不觉得好看,两头都不讨好,这实在说不过去。

当前这社会,反对文身是显而易见的。别的不说,现在参军当警察,体检时首先就得检查身上有没有文身。有文身的什么都别废话,一脚就先踢一边去,管你其他成绩怎么样。这说明什么?说明大众对文身所持的态度是否定!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身这种傻事只能成为一种遥远的回忆。

中立者左右说:[你为谁而美丽]

王猫猫:女,27岁,教师

因为想知道普通人对文身的想法,晚饭后我问老公:你觉得文身怎么样?

正在电视机前跷着二郎腿的老公回过头把不大的眼睛瞪得溜圆,同时激动地说:"文身?你敢!找我和你离婚哪!"吓了我一大跳。继续问:"文身怎么了?"他回答:"黑社会和流氓才文身呢!对了,还有‘鸡‘。"

我说:"不会吧。有这么严重吗?"连我自己都很吃惊,老公对文身的反应是如此强烈!

第一次见到真人文身,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些爱打架的男生,自称为"十三太保",他们个个都是文身的。后来见到的文身,基本都是男士,直到看了电影《红樱桃》后,对文身才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有人会为了某种信仰而文身,对于这样的文身,我想任何劝戒都是毫无用处的。我所要说的话只针对那些出于爱美的缘故而文身的女子。对于这样的女子,我想文身和隆胸、拉皮等其他整形术是没多大区别的,都是通过外力使自己变样儿,又都带有一定的风险。

有时候我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人下这么大的决心把自己交付给一个陌生的人或器械,让他在自己年轻健康的身体上驰骋呢?这似乎回到一个古老而哲学的问题:你是为谁而活?在这个时候,请你,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文身对于你是否真的这么重要,它要陪伴你的一生,和你的身体一样,你是否能永久地喜欢它、爱护它。假如这一切你都想好了,假如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去做吧,不要犹豫,因为这个世界对于你,对于我,都只有几十年,我知道让自己快乐而又没有妨碍别人地活着,是你一辈子的梦想。

[文身与叛逆个性]

涟漪:女,27岁,文秘

哥哥与我的个性是完全相反的,他向来是那样桀傲不驯,妈妈老是为他头痛不已,在学校里,他也是问题少年,逃学、抽烟、打架无所不为,他追求个性的极度张扬,努力尝试各种新鲜的玩法,他那时年轻、血气旺盛,精力消耗似乎无穷无尽。尽管常常被爸爸妈妈大棒伺候,还是屡教不改。我呢,一直是乖巧的好学生,其实暗暗地对哥哥的这种生活也不是不羡慕的,不过我知道以我文静的个性,也不过在心里想想而已。

某个夏日,我看到哥哥当时穿着无袖紧身背心,身材健美、面容俊秀,他得意洋洋地向人展示他的文身:左手臂上刻有一条青龙,从手腕中部起,一路延伸到肩头,龙头朝上,维妙维肖,那是他十七岁时的杰作。

哥哥也曾经因为剃光头事件与爸妈大大吵过一架,恐怕这次也难逃此劫吧。我很担忧地看着他臂上的龙纹,那时我们总是把文身与黑社会、流氓集团联系在一起,当时我心里既佩服哥哥的勇气,又觉得他这样做实在不好,就好像原先还是不良少年、这时突然升级成了黑社会分子了。果然,爸爸看到后大怒,随手操起扫把要打他,哥哥逃得很快,一下子就不见了,剩下妈妈边哭边骂。哥哥过了两天才回家来,爸妈从那以后对他有点灰心了,任他去自由发展了。后来他交了女朋友,才慢慢收敛了青春的放任。

事过境迁,现在文身已经附有了时髦的寓意。各路明星们更是纷纷用文身来展示个性和美丽,好莱坞性感美女安吉丽娜在左肩刺个"死"字,代表她要"好好欢度此生"。在隐密还刺有一行话"凡滋润我,也将毁灭我"。文身给她增添了名气,给娱记和影迷们提供了饭余茶后可资谈侃的资料。有人问王菲文身后的感觉,她说:"很痛啦!"这也是在皮肤上刻下永恒秘记所必付的代价。

看到一些图片,上面那些人体文身真是好看得让人目眩,不过在刺身之前,还是应该好好想清楚啦。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不要因为潮流而盲目跟风。至少,我是持中立态度的。

专家视角折射文身

[个人观点]

若把文身和染发等同于年轻人眼中的时尚,那潮流外的人就很难加以非议了。但文身不同于染发,染发易于消除或改变,而文身则需要决心和勇气,除去它也有一定难度。因此,文身前请务必谨慎考虑:文身对你是否重要得不可替代?要知道它将与你终身为伴,日后你会后悔吗?如果仅仅凭藉一时冲动,去追寻时髦,那大可不必受此苦难。因为流行很可能会在瞬间转变。

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从医学角度来看,文身是对人体正常皮肤的一种不可避免的损伤。只要是损伤,就有可能带来麻烦。

[医学事实]

文身是将外界的不溶性色素,以机械的方式引入到皮肤的真皮内,使皮肤产生长久的色素花纹或斑(除装饰性刺花外,医学上对由于意外的爆炸所产生的粉粒高速飞溅进入皮肤内所发生的色素斑、点,也称文身)。

正常人体皮肤具有排异功能,无论是不溶性的色素颗粒,还是爆炸产生的粉粒都属于外来异物。异物进入皮肤后,就会引起皮肤组织的一系列反应,因此在文身后的数月至数年,少数人就有可能由此而产生"异物肉芽肿"--一种特殊的局部慢性炎症反应,也称为"文身肉芽肿"。

此外,文身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还有:文身术时皮肤或器械、染料颗粒的消毒不严格而发生感染;文身部位皮肤发生过敏性皮炎、光敏反应等;可能出现银屑病(牛皮癣)、扁平苔藓等皮肤疾病。

文身所采用的染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过去的文身术多采用一些矿物或有机合成的染料,如红色用朱砂(含硫化汞),绿色用氧化铬,蓝色用钴蓝或靛蓝,黄色用硫化镉,红褐色用赭石染料(含硅量高),黑色用无机碳......这些含汞、铬、钴、镉化合物常常会引发文身术后异物反应、光敏(感)反应。

一般来说,正规的文身除了颜色改变以外,皮肤应该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万一出现意外情况,文身不仅毫无美丽可言,而且会成为健康的大碍。

文身的基本操作步骤

首先将选定的图案勾画在皮肤上,所用的针是一次性的针管,颜料也是特别配制的。在勾线之前,文身师会把真空密封的针管拿给顾客看,在确认安全消毒的前提下,文身师开始操作勾线,然后进行真正的文身上色。一般打轮廓、上色,用的都是组合的针,即一簇针连接着一个针柄:打轮廓用的是三根针的组合,针身与针尖都并得很紧密,针尖由于三根针会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架,在人体肌肤上勾线,使线条优美流畅。上色,有五根、九根或十一根针等,文身师会根据图案实际情况而定。另外,上色还有一种"排针",即两排针交错排列形成一根组合的针(也只有一个针柄),适用于上大面积图案。

文身师在此过程中非常专注。针要扎到皮肤的表层之下,但太深会损伤皮肤,特配的颜料也要小心灌注。因此,文身师每天最多工作7小时。为了保证文身的质量,所有的顾客都要事先预约。如果文一个半身大小的复杂图案,有时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因为每完成一个阶段,还要等待伤口的皮肤愈合,才能进行下一部分。若是手掌面积大小的图案,一般只需要5个小时左右就可完成。当然,这也得依据图案的复杂程度而定,费用也就有差异了。一般是300元起,其中包括2根针、特制颜料、人工费等。

文身后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