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企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产企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326-03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就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在破解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难题时,作为矿产资源有效供给的主体,矿产企业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因素,广义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产权制度在经济运行中的约束、激励和凝聚等根本性作用也是不可替代和削弱的。矿产企业的产权制度根据涉及的范围分为宏观产权制度和微观产权制度,前者就特定国家、地域内矿产资源产业的社会产权关系作出规定,后者则在前者的框架下就企业范围内的产权关系作出具体性的制度规范。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的基础性地位,不仅决定了它在整个矿业经济产权制度建设中的重要性,而且决定了它从根本上影响着矿产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二五规划纲要》论述的“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有效的矿产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矿业权,促进矿业权合理设置和勘查开局优化,强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是中国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亟待解决的内容。现有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的正式规则,即相应法规体系能否满足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其效率水平如何,则是这一内容的基础组成部分,值得关注、研究。
国内对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效率的研究,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结构;矿产资源产权明晰与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关系;矿业权市场建设与管理。文献显示,从正式规则角度分析中国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效率的研究尚不多见,识别、把握中国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主体结构和基本功能上的缺陷,为其修订、完善指明方向,有利于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尤其是其中“矿产资源有序开发、节约利用、环境友好”指导思想在矿产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贯彻执行,提供有效的产权制度保障。
二、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的构成与效率水平分析
理论上,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的正式规则,即法规体系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国家规定的正式产权约束,包括有关矿产资源产权形成、产权界定、产权经营、产权转让、产权收益和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性规则;二是矿产资源产权实施机制中的程序部分。这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则、程序,体现在从宪法等法规中相关的产权条款、直到各级政府及其矿产主管部门制定的、与矿产资源产权关联的行政性文件上,它们共同规范着人们和组织的行为,构成了中国矿产资源勘探、开采企业宏观产权制度的基础和主体框架,其内容、结构和功能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的效率水平。
(一)中国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的正式规则构成
中国现行的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的基础是以《宪法》为约束,以《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的行政法规为主体,以《物权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则》等法律为有效补充,在国家大法、部门法规和地方法规三个层次上不断完善的矿产资源法规体系。
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矿产资源法》,明确了代表国家行使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强化矿产资源的统一管理;在审批登记管理、权利人资格和地位、流转等方面完善了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的基本制度,增加了探矿、采矿的资质条件,明确了采矿权人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制度,规定了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和依法转让的制度,确认了探矿权、采矿权的财产权属性;强化了地矿行政管理职能,赋予市、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权,强化了上级地矿主管机关的行政监督权;完善了法律责任制度。
1998年2月12日,国务院分别以第 240号、241号、242号令了《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矿产资源法规体系奠定了基础。这三个行政法规在实践中被广泛称之为《矿产资源法》的“三个配套法规”。后来国务院又颁布了一些相关政策、通知,形成了国家层面的行政法规。
而国土资源部的一系列矿产资源的法规,则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环境保护部出台的、有关矿业权价款征收减免、矿产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一起,构成中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的部门法规。
(二)中国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的效率分析
中国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的效率既取决于各个单一制度的有效性,更决定于整个产权制度“束”即法规体系内结构与功能的耦合水平。
1.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体系中各单项规则的效率水平。根据柯武刚、史漫飞(2000)的解释,制度效率取决于制度的“普适性”。普适性是指制度是一般而抽象的、确定的和开放的,即:制度不应在无确切理由的情况下对个人和情境实施差别待遇;制度应当是简单而确定的,对违规的惩罚应当得到清晰的传达和理解;制度应当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总在变化的规则难以被了解,应当稳定,同时必须要有一点调整的余地,以便允许行为者通过创新行动对新环境做出反应,避免制度僵化的危险。
分析《矿产资源法》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基础性法律、法规普适性效率,发现《矿产资源法》各种处罚额度的不确定性、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的相关规定不明确、减免办法不具体;同时“禁止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不合适宜。《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采矿权可以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有偿取得” 指向不明,而采矿权使用费1 000元/平方公里·年(各类数据)适应性低。诸如此类等等,这些基础性的法律法规在确定性、开放性方面存在的明显缺陷,会直接导致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低效率水平。国家级法律法规如此,部门法规、地方法规受立法水平、职能权限、地方利益等因素的制约,这类非效率问题更加严重。
2.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束”的效率水平。制度“束”是由不同制度安排构成的系统,它的效率除了取决于构成这一结构的各单项制度安排的效率,还受到制度配置状况的影响。制度配置,是指在一个制度系统中各项制度安排之间应当相互协调和匹配,以使整个制度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研究各种制度安排间的层次、关系、影响以及相互协调等问题,确定制度的最佳结构。制度束中单个制度安排的结合状态有三种情形,即制度耦合、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制度耦合是一种制度结构系统高度有序,各种制度安排之间协调一致的状态。而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则是制度结构中存在大量矛盾和漏洞的状态。当制度结构中存在制度冲突和制度真空时,制度结构的整体绩效就会被削弱。因此,要提高制度结构的绩效与效率,关键之一在于做好制度配置,克服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实现制度耦合。
从现行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法规体系内各单项法制定、颁布、实施的时间看,最早的是1986年的《民法通则》,最近的是2007年的《物权法》、2009年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2010年《关于建立健全矿业权有形市场的通知》,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法规体系时间跨度逾二十年,多项法规各自分布在完全不同的立法时空上,其内容上的相容性、一致性,功能上的耦合性需要关注。而要适应《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法规体系所表现出来的、整体上的开放性和完备性更加重要。
而现行制度中存在的、有关“小型和小小型矿的产权、矿山企业承包制中产权、矿地产权与其他土地产权的优先顺序、《矿产资源法.》实施前无偿出让的矿业权的流转”等制度的真空状态。同时,《民法通则》只规定了采矿权,探矿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并未在立法上予以承认,这与《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探矿权具有事实上的民事权属性相矛盾;《矿产资源法》认为矿床勘探报告及其它有价值的勘查资料,按照国务院规定实行有偿使用,又与《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探矿权人有汇交地质资料的义务相冲突。不同层次法律、法规(即“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矛盾,与前面所论及的、单一制度的非效率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总体效率水平的下降,具体表现为矿业产权流动性较差、矿产资源利用率较低。
矿山用地复垦率以及矿产企业矿业权流转、矿产资源回采率等方面的统计数据验证了上述分析。据统计(国土资源部,2008),截至2007年底,全国矿业开发占用和损毁土地约166万公顷,2007年土地复垦率不到12%,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土地复垦率是65%。同样,截至2007年全国仅有20多个省以市场竞争方式实现有偿出让制度,15万个矿企中仅有2万多个是通过市场机制取得采矿权的。
关于资源回采率,以中国主要能源资源煤炭的开采为例。2004年,全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得到的数据显示全国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4%,平均矿井回采率为46%。2007年,中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而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资源回收率能达到80%左右,中国煤炭回采率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50%。(下转332页)
(上接327页)
三、结论及启示
首先,单一法规普遍存在的确定性和开放性方面的缺陷,严重削弱了单项规则的“普适性”效率,修改、完善势在必行。其次,《物权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与《矿产资源法》等国家大法中居民环境权的确立,矿业权属性的完备,矿地使用权与其他土地使用权优先顺序以及地役权的确立等,已经成为中国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正式规则效率提升的瓶颈,是改革的关键所在。有关小型矿、小小型矿产权制度是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予立法。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如矿山企业承包制中产权流转制度的合法化,是提高宏观产权制度体系效率的有益补充,不能忽视。最后,“下位法”与“上位法”内容上的一致性、功能上的耦合性,是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体系功能实现的基础保证。
为保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矿产企业资源开发利用中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思想主旨的贯彻实施,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正式规则,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是基础,也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文博.论经济分析中的效率评价标准与价值评价标准[J].经济研究,1996,(12).
[2] 袁庆明.论制度的效率及其决定[J].江苏社会科学,2003,(3).
[3] 胡川.产权制度的分层、构成及其多维度变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4] 胡川.宏观产权制度变迁促使产业组织演进的规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10).
[5]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和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 赵德起,林木西.制度效率的“短板”理论[J].中国工业经济,2007,(10).
收稿日期:2012-12-07
篇2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情况;分析和阐述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工作是一个企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支出的合理性。因此,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也是如此,需要加以关注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来提高自身的资源整合利用率,来掌握房地产市场发展扶方向,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增加自身的实力和支出竞争力。
一、房地产开发产业特点和理论阐述
房地产开发产业,从其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其是和房地产工作具有紧密联系,主要是对房地产进行来进行管理和开发,对房地产进行销售和出租,对房地产需求人员来进行服务的产业,具有中介性质的产业[1]。其次房地产开发产业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财务支出较高,人力和物力的需求较大,建筑周期和消耗的时间较多,具有较高的发展风险,经济利益无法确定。由于房地产前中后期情况很大不一样,导致前期成本和负债剧增,负债率达到离谱的地步,中期流动资产和负债维持增加但有所减缓,特点是这时期的有些负债不是真正的负债(预售款),前中期都是亏损,越来越严重,后期收入、所有者权益猛增成本和负债剧减,负债率直线上升等等
二、财务管理工作阐述
(一)财务管理工作内容阐述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其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管理主体。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其在企业的财务内部,主要是对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的内容和监督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来进行管理,对整个房地产开发工作中,不同环节的资金运作情况来进行管理和控制。其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管理工作内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运作情况和资金流动情况,是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管理任务,包括对资金的流向,财务的实际使用情况,财务的支出和走向,财务的收入,财务管理方案的构建等等。资金的分配等等来进行管理。细致化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资金和财务筹集工作进行管理,对企业的财务运作和资金的运行进行管理。如下图一所示,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方案展示图[2]。
(二)管理的主要特点阐述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财务管理体系的工作主要涵盖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房地产开发的消耗时间较长,财务支出较多,筹资压力较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工作,是对土地资源来进行在利用,需要较高的土地建设资金,增加了自身发展的财务支出[3]。其次,房地产开发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人力和物力的运作,建设和发展周期长,不同环节的发展都需要较多的资金,增加了筹资压力较大。其二,开发难度和风险较高,投资的风险和责任较重。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其在发展过程中,较大的财务支出和建设压力,建设和发展的时间较长,决定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风险。其次,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外在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变化因素和国家发展政策的影响,必然会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工作难度,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压力和难度。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投资时,存在投资失误,没有把握好市场的发展动向,一旦发生投资风险带来的后果无法想象[4]。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工作有效进行
(一)增加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类型和形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上涌现,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压力,不同房地产开发企业竞争日渐强烈。面对这一市场情形,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要想在众多企业中,拔尖而出,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经济发展工作,也要增加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度,把财务管理工作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长远发展计划结合,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站在经营和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为了保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其要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在房地产开发建过程中,对不同项目中设置核算机构,保证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保证其具备会计工作资格证书,不断的学习管理技巧和经方法,增加自身经营和管理的工作能力,在保证自身具备较好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要不断的学习财务理论知识,学习会计信息,增加对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和财务的流向的关注度,增加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中,现金流向的关注度,利于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5]。如下图二所示,是北京、上海、广州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报表,其增加了对不同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可以作为当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借鉴的方案。
(二)增加对外部监督工作的关注度,发挥外部财务监督工作的最大效果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工作来说,其关系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和会计从业工作人员具有紧密联系。因此,要增加对内部财务工作人员的监督,保证其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其工作行为的合理性,其次,为了保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工作的全面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也要增加对外部监督工作的关注度。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和市场与政府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工作年进行监督和管理时,可以全面发挥市场的监督作用和政府的监督作业,增加社会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工作的关注,利用社会这一大集体来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增加我国的财政机构、审计机构、税务部门和物价等等,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工作的监督局力度,在法律章程的实施过程中,全面发挥政府的职能,把审计监督工作和企业的预算工作进行结合,利用税务监督来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的主体[6]。
(三)优化资金管理系统,保证资金运作的合理性和流畅性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的资金管理工作可以利用集中化管理的形式来进行管理,优化传统资金管理体系的弊端,对资金的运作去向进行详细的记录,保证资金利用时,需要经过财务体现的允许,避免呆账与坏账现象的发生,构建有序的资金管理流程,及时的清除资金管理的内部阻碍,增加收入和支出资金管理的联系性,保证市场营销的财务收益达到一定高度时,要及时的进行清零作业,资金的总支出需要经过负责人和财务管理的总部进行审核,来保证资金运作的合理性和流畅性。其次,为了保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的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其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也要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控制制度,增加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的资金和财务的保护,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保证企业的名誉与声望,提高企业的危机意识,增加工作人员不断危机的处理能力,保证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不同发展环节,和不同经营活动中,来保证资金和财务运作的科学性。
四、结论
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其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发展,也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实力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其在发展过程中,要增加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增加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增加对外部监督工作的关注度,发挥外部财务监督工作的最大效果,优化资金管理系统,保证资金运作的合理性和流畅性,来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思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类型分析及控制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27):49.
[2]陈敏,陈晓园.非财务指标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131-133.
[3]毕雪超.“营改增”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2015(11):52-53.
[4]占涛.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危机引发因素影响过程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3(19):115-117.
[5]霍雪梅.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3大难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3(11):137.
篇3
在收到市交通委安委办《关于切实做好2018年中秋节、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交安委明电(2018)6号)后,我所迅速在行业内开展相关安全工作,现将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庆期间安全生产情况分析
本行业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在于各类道路设施的维护管理、道路养护工程的安全管理以及国庆期间防汛防台的安全预防工作。节前,我所已加强道路病害、桥梁病害、桥下空间、四类设施等方面的专项检查和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为减少对交通的影响,部分道路养护工程符合竣工的安排节前及时撤离安全围护措施,尚未完工的工程在国庆期间加强安全围护措施,安排专人值班,针对防汛防台工作,作业现场标志标牌、施工护栏均采取加固并绑扎连片,确保工地节日安全。国庆过后,要求施工单位在复工前做好施工人员的教育交底工作,并认真检查工程关键部位,安全检查全覆盖、不留死角。节日期间,我所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立即妥善处置。国庆期间,奉贤区公路市政行业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形势平稳。
二、本行业安全工作落实情况
1.收到上级文件后,我所将文件下发至所各职能科室及行业各养护单位,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根据文件精神落实本行业各项安全任务,坚守安全“红线”,把牢安全底线,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国庆期间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国庆期间安全工作的领导,深入分析本行业领域国庆期间安全形势,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国庆期间安全万无一失。
篇4
关键词:沿海经济;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P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95
1 基本情况
滨州市海岸线长239km,约占山东省的8%;滩涂17万hm2,约占山东省的31%;-15m浅海20万hm2,主要经济产业有盐业生产和盐化工企业、滩涂和浅海养殖、海洋捕捞业、港口和风力发电等。
1.1 盐业生产与盐化工
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埕口盐化集团、鲁北盐场、无棣海化公司、车网城盐场、沾化海源盐化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16家盐业生产及盐化工企业,宜盐面积10.93万hm2,盐化工产能占全省产能的13%,原盐生产能力达到500万t,烧碱生产能力120万t、环氧丙烷生产能力20万t,溴素2.5万t、环氧氯丙烷生产能力10万t。
影响盐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降水量、蒸发量、风力和温度,主要气象灾害天气是暴雨和风暴潮,为减少和避免降水与风暴潮对盐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各产盐业企业推广塑苫措施,目前塑苫结晶面积达到0.32万hm2,占总结晶生产面积的95%以上。由于采取塑苫的经济效益止损点约为降水量5mm左右,各盐业完成塑苫时效在2~3h期间,滨州市气象局和沿海县气象局与各盐业企业建立了长效专项气象服务机制和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
1.2 沿海滩涂养殖
目前滨州市海水养殖主要分为海上、滩涂、池塘、底播和工厂化立体水方等方式,养殖品种主要有鲈鱼、大菱鲆、半滑舌鳎、海参、对虾、梭子蟹、螺、蛤、海蜇等,养殖总面积为90681hm2。
影响滨州沿海滩涂养殖的主要灾害是暴雨和风暴潮等天气,由于这2种灾害天气属小概率事件,加之灾害防御的投入成本较大,致使各养殖企业对防御灾害的认识与防御能力都非常有限,而且大多数养殖企业也没有与气象部门建立起稳固畅通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输机制,各养殖企业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获取方面往往是通过常规的公众气象信息渠道或其上级管理部门等,这使其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1.3 海洋捕捞业
目前滨州市共有渔业船舶1045艘,渔船主要作业生产区在黄渤海,分布在滨州近海、莱州湾、威东渔场、石岛渔场、海州湾渔场等,大部分渔船在近海、近岸捕捞。
影响海洋捕捞船舶的主要气象灾害天气是大风和海雾等天气,滨州市成立海上搜救中心以来,与滨州海洋与渔业局、滨州海事处建立大风预报预警信息传送渠道,遇大风灾害天气,在第一时间向海洋与渔业局、滨州海事处进行服务,他们及时通过现有服务渠道通知海上作业船只提前做好预防;指导无棣和沾化县气象局及时向沿海乡镇进行服务;对沿海自动站气象站进行加密布设,目前最靠近沿海的有6要素站1个,5要素站3个,4要素站1个。
1.4 港口建设
滨州港规划为3大港区,即海港港区、大口河港区和套儿河港区。目前套儿河港区,建成投用500~3000t级通用散杂货泊位18个,年吞吐能力325万t;大口河港区现有1000t级泊位7个,均运营良好。海港港区规划建设深水泊位120个,先期规划3~10万t级泊位53个,年设计吞吐能力为6000万~1亿t。一期工程建设2个3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和3个5万t级液体化工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2000万t。
港口气象服务需求主要是降水、温度、海雾和大风预报预警服务,目前市气象局还没有与各港区建立起有效的气象信息服务传输机制。
2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与分析
2.1 盐业生产
为各盐业生产企业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降水、大风、蒸发、温度和风暴潮等。借助滨州新一代天气雷达和现已建成的自动气象站,加之有20多年的盐业气象服务经验,对于中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天气都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服务。目前盐业专项服务的主要薄弱点是中雨以下的小量级降水定量预报方面,因空报或实际降水量小于5mm而采取塑苫致使产生一定的塑苫成本经济损失;因漏报或错报造成5mm以上降水产生而没有及时进行塑苫措施。
2.2 海上生产作业及运输安全
及时为海上生产作业及运输安全提供气象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是大风、海雾天气。海上生产作业及运输船舶的气象信息获取主要以收听天津广播电台天气预报为主。
由于海上生产作业船舶和运输船舶大多属于个体所有人,为此滨州市气象局利用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滨州海事处对海上作业船舶的行政管理与安全保障职能,与其建立了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传输机制,遇有灾害天气影响及时通过现有渠道向海洋与渔业局、滨州海事处通报,他们及时向海上船舶进行气象灾害防御提示。目前制约气象服务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上级海洋预报的精细程度不够,加之近海没有监测点,致使大风预报量级误差较大,难以实现短时和临近预报的准确跟踪服务。
2.3 沿海及近海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
以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和海上捕捞、施工作业、海上搜救等气象服务为重点,重点加强大风、海雾、风暴潮等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积极向国家和地方申请气象业务建设项目,增加近海区域气象探测设备,以逐步完善近海气象信息探测系统建设,提升对大风、海雾、风暴潮等灾害天气的监测能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探测资料共享,提高对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准确率和时效性。
3 存在问题
3.1 海洋产业方面
由于滨州沿海地理、地貌特点,加之滨州海洋经济发展只是近几年才逐渐步入良性发展态势,整个海洋经济产业的集约式机制和管理模式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应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大多还是中小企业或家族式个体企业,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和资金投入有限,加之气象灾害防御意识较为薄弱,容易在较大一部分群体企业中产生忽视气象灾害影响或产生麻痹大意思想。
3.2 气象能力建设方面
陆地区域综合气象探测能力不断加强,针对陆地区域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准确率已明显提高,气象服务能够基本满足服务用户需求。但目前滨州近海或海上综合气象探测能力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尤其是滨州沿海地处山东省最北部,天气系统上游,海上大风、海雾和风暴潮等预报分析资料寥寥无几,缺乏对灾害天气的有效监测,对灾害天气的预报预测往往根据陆地影响情况进行外推,这也就难以真正做好提前预报预警工作,而且缺乏实况检验,预报准确率也难以有效提高。
4 建议
4.1 制约海洋气象服务的主要因素
缺乏可以应用分析的基础探测资料,滨州沿海和近海为渤海区域天气上游,高空资料的空白和缺乏将对于整个区域天气系统的预测预报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建议在加强近海气象探测设施项目建设方面应从省级或国家级层面上统筹规划建设。
4.2 当前近海及海上气象探测设施有限
可用于滨州区域的海上大风、海雾和风暴潮等预报分析资料寥寥无几,建议省气象局进一步加强探测资料共享总体规划,尤其是与河北、天津等地海上探测资料、天气雷达探测、灾害天气联防等工作的协调力度。
4.3 沿海、近海公共预报预警信息的
篇5
1矿产地质勘查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生产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采,近年来,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了相应的风险。①多数的矿产资源都存在隐蔽性和不确定性,这也直接导致了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存在了很大的难度。②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开采质量、开采进度,这对矿产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素。因此,研究矿产地质勘查存在的风险,分析风险的成因,找出相对应的规避策略,对矿产地质勘查的成功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2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种类以及成因
在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气候环境瞬息多变等原因难以避免的会对勘查工作造成影响,甚至直接导致勘查工作彻底失败。想从根本上杜绝以及减少这一类问题的出现就必须明白各种分风险存在的成因,只有明白成因才能找出与其对应的规避措施。经过研究,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以及成因分析如下:2.1勘查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由于技术原因而导致的勘查风险,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成为自然风险。由于随着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进行,已经将浅层的地质矿产开发完了,必须向更深层进行开采,然而深层矿区的地质条件更为复杂,现有技术的不足将导致勘查难度加大,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2.2矿产资源市场风险。由于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会随时发生波动,包括短期的起伏以及长期的波动。因为这种价格的不确定性就使得地质矿产的开采企业存在了极大的风险,严重的可能导致勘查企业破产。2.3经济体制风险。对于勘查企业来说,矿产勘查必须首选那些可以产生巨大经济利益的矿产,对紧缺资源以及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矿产勘查力度较大,目的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多变,实际勘查的成本与产出可能与原来的期望值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会给矿产地质勘查带来很大的经济风险。2.4国家政策风险。企业的投资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但是当前我国矿产市场的体系机制并不完善,在一些矿产纠纷中,政府扮演的是管理者和投资参与者,而且,国家可能在投资过程中调整税率,这也会影响矿产开采企业的投资,这些都是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带来的勘查风险。
3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规避策略
因为矿产地质资源的隐蔽性以及不确定性导致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必然存在了风险,而制定规避措施就需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不能只单独的考虑某一个方面,各种规避策略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关联。以下给出了制定矿产地质勘查规避风险策略的几个方面:3.1推进技术进步以及设备更新。我国当前的矿产地质勘查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研究,技术的进步才能促进地质工作上规模的控制以及确保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的安全高效。加快勘查技术的创新关系到矿产施工工程的创新与应用。同时,遵照各环节的量化标准也可以避免因为人为疏忽而产生的风险。目前在矿产地质勘查作业中应用较多的是针对深层矿产的物探技术,有利于寻找非金属矿藏以及有色金属矿藏,对勘查地域矿石以及岩体矿石进行测量,依据分析成果来确定是不是运用。还有一种是依据不同时刻不一样空间的地球磁场变化的数据来判别矿产资源的方位的地磁测量技术,分为陆地、海洋、航空以及卫星几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分为地方性、区域性和全球性几个种类,这些先进技术的更新,设备的精良对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3.2加大地质勘查的监管力度。为了规避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的风险,加大监管力度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是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对矿产的所有权、开采权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管。②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入门门槛需提高,提高开采企业的资质要求,确保勘查开采企业的实力。因此,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国家相关部门通过严格审批宏观管理矿产开发企业,矿产开发企业通过对国家已颁布和实施的政策的利用来对矿产地质勘查进行管理,确保开采工作安全、高效。3.3增强勘查人才队伍建设。矿产地质勘查行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勘查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这是强有力的后备人才计划。在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降低勘查风险即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敬业精神。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①增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升勘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勘查人员的综合素质。②配备行业技术专家以及法律法规专家来促进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降低地质勘查的风险。3.4推进矿产地质勘查市场化建设。矿产地质勘查的市场化建设需要资源共享,包括风险信息共享、地质资料共享、技术成果共享几个方面。当前矿产地质勘查的单位还是以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居多,虽然可以宏观管控,但是也造成了行业市场化不足,很多资料以及技术成果、勘查信息都在少数单位手里掌握着,这种资源和信息的垄断其实是很不利于矿产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的。促进市场化建设可以避免重复投资,也可以为新入门的企业提供大量的资源信息。如此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矿产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不准确性带来的风险。
4结束语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矿产地质勘查企业如果想适应勘查市场的发展,必须有效规避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而由于矿产地质资源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矿产地质勘查过程必然存在了诸多风险。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规避风险的各项策略,各种策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综合多方因素评估与降低风险的产生与出现,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玉虎 单位:鄂尔多斯市建银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颜海文,魏朝宁.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成因及规避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07.
篇6
关键词:资源效率管理行为;演化博弈;演化路径;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08)01-0207-05
我国矿产资源十分有限,矿产储量增长缓慢,但不合理开发和资源高消耗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却极为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足2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30%,而国外先进水平均在50%以上,差距分别为30和加个百分点。在品种上,我国综合利用的矿种只占可以开展综合利用矿种总数的50%左右。在数量上,我国铜铅锌矿产伴生金属冶炼回收率平均为5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在80%以上,相差30个百分点左右。我国伴生金的选矿回收率只有50%~60%,伴生银的选矿回收率只有60%~70%,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均落后10%左右。矿产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对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十一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把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到了重要位置。
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我国矿产资源利用能够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利用、重点突破、全面推广”的方针,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综合利用宏观管理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我们研究问题也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我国学者及政府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高度关注;在研究中,一般都采用原因一对策的研究方法,对于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提出一般按思辨方法进行;在研究内容上,一般从管理和技术人手。本文认为对于企业行为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明确了企业资源效率管理行为的内在机理,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原因并制定有效政策。
篇7
>> 浅谈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浅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矿产资源地区发展困境及开发补偿税费政策需求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中国矿产资源税费金制度研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及要素研究 矿产资源税费课征机制理论分析 浅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机制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构建 浅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湖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实施及配套制度研究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研究 牧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的探讨 浅谈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矿产资源开发外部负效应及其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分析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实证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徐菲.利用环保企业优惠政策做好企业税务筹划[J].北京: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9):43-44.
[3] 郭利花,卢静.循环经济视角下煤炭行业税收政策研究[J].北京:商业会计,2012(14):59-60.
[4] 张季.资源税改革:从量计征向从价计征转变[J].沈阳:地方财政研究,2011(11): 2.
[5] 胡绍雨.生态环境与财政政策文献综述[J].石家庄:经济论坛,2011(11):146-152.
[6] 钱斌华,毛艳华.面向循环经济的污染税构建思考[J].长春: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1):65-69.
[7] 王甲山,王井中.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税费问题研究[J].北京:资源与产业,2007(3):10-13.
篇8
[关键词] 矿产资源;税费体系;要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1-0010-04
矿产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但中国目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开采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1-2]为改变中国资源高消耗、高浪费、低产出的现状,运用税收手段调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主要由一税、五费、两价款及一个收益金组成,即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勘查登记费、开采登记费,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石油特别收益金。现有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对中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税定位不清、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过低、探采分离、遗漏环保相关税费等,因此,其不能完全起到保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高效开采矿产资源的目的。[3]
一、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改革原则
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是整个税制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要使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更加完善,应该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尊重矿产资源开发规律原则。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只有符合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规律,才能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有序勘探开采。
二是协调统一原则。应该遵循国家、矿山企业和社会多方利益协调统一的原则,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既要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和稳定财政收入,又要考虑矿山企业实际承受能力和矿产资源发展,还要考虑节约利用矿产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需要。
三是公平、环保、效率原则。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改革既要体现内资和外资企业、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公平,又要能提高群众的环保观念,促进矿山企业保护环境并恢复矿区环境,还要促进改变中国现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避免资源的白白浪费,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4]
总之,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重构的最终目标是既简化税制,又调节重要的利益关系;既保护环境、避免浪费,又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效率,同时还要建立良性的矿产资源勘查投入机制。
二、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构成分析
(一)矿产资源税费种类构成
笔者在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构成分析中发现,国家有四重身份:矿产资源所有者、勘探投资出资者、矿区土地所有者、公共事务管理者。国家要从不同的身份出发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征收税费。
其一,矿产资源所有者的身份主要体现在权利金方面。权利金是国家向非矿产所有人因开采矿产资源而收取的税费,是对现行体系中的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区使用费进行的合并。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区使用费本质上体现的都是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这就造成了税费性质不明、重复征收,而且矿区使用费对内外资企业规定不同,导致内外资企业之间的负担不同。笔者建议将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区使用费合并在一起征收权利金,使内外资企业一致。同时,应区别不同的矿产资源,通过采取高低不同的权利金费率,来反映矿产资源的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及其耗竭特性。
其二,勘探投资者身份主要体现在矿业权价款方面。国家向矿产勘探开采人征收矿业权价款,矿业权价款由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合并而来。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分离使探矿活动的投资者只承担巨大风险却无收益补偿,久而久之,探矿投资就只能由国家负担。而实行探采合一后,探矿活动本身的巨大风险将由采矿活动可能带来的巨额收益进行弥补,这符合“高风险高收益”的一般经济规律,它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探矿活动。澳大利亚多年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探采合一具有可行性。[5]
其三,矿区土地所有者的身份主要体现在矿地使用费的征收方面。矿地使用费是企业由于占用矿区土地需缴纳的费用。矿地使用费反映矿业权利和矿区土地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际上也是土地作为一种资源要素在参与矿产资源的价值分配,它主要用于协调矿地所有权人和矿区土地所有权人的经济利益关系。
其四,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身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征收资源特别收益金和资源耗竭补贴,目的是调节矿区企业不合理的超额利润和不同阶段的利润水平,避免产生社会不公和资源的浪费,调节不同时段的收益;二是征收环境资源税,促进开发主体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以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6];三是征收勘查登记费、开采登记费并把其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
新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如图1所示。
(二)效果分析
新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的构建借鉴了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矿业税费经验,解决了中国现行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一,完善了矿产资源税费体系。矿产资源税费体系的重构,避免了现行体系中的重复和遗漏相关重要税费的问题。各税费之间既无重复也无遗漏,并且相互配合,弥补了现行体系的漏洞,完善了矿产资源税费体系。
第二,促进了中国矿产资源产业同国际接轨。重构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以权利金为核心,重点在于保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益。这和国际上普遍存在的权利金制度接轨,便于矿产资源税费根据国际惯例进行调整。
第三,促进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保护矿产资源的安全。重构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将探矿权和采矿权合二为一,统一征收矿业权价款,用采矿活动的高收益弥补探矿活动的高风险,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外国资本进行矿产勘查活动,促进中国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保护矿业安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
第四,调节矿业权人和矿区土地所有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重构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理清了矿业权使用费的定义,将其重新定义为调节矿业权人和矿区土地所有权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矿地使用费,结构清晰,避免了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第五,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构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将以前未重视的矿区环境问题纳入考虑范围。环境资源税的征收有利于促进矿区企业环保意识的形成,同时环境资源税形成的专项基金用于矿区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也有利于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调节了矿产资源产业阶段性的收益差别。重构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单独设立了收益调节基金,对矿产资源产业不合理的超额利润和阶段性的收益差别进行调节,并将矿山企业高收益阶段征收的资源特别收益金作为后期转产和继续开采的耗竭补贴的资金来源,避免了矿产资源开采末期对资源的无端浪费,也为矿产企业的转产和寻找替代资源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利于矿产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矿产资源税费要素相关问题
(一)权利金
1.权利金计征方法的选择
权利金的征收方法主要有从量计征和从价计征,也有按利润的一定比例计征的。各种征收方法分析如下:(1)如果从量计征,当矿产资源价格上涨时,权利金却依然不变,不能很好地保护国家的所有者权益,因此笔者不建议采用从量计征。(2)如果按利润的一定比例计征,国家需要对矿山企业的利润进行审计监督,必定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无形中会增加国家的管理成本,不符合职能精简的原则。另一方面,利润跟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关,矿产企业的利润很难确定而且充满着变数,权利金定性为国家基于所有权的收益,不应由国家承担矿山企业利润变动的风险。因此笔者也不建议采用按利润的一定比例计征。(3)如果从价计征,当资源价格上升时,征税增加,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下游企业的成本增加,促使下游企业节约资源,有利于资源保护及更有效利用;目前中国在新疆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已扩展到全国范围[7],接下来从价计征将会扩展至煤、铁、铜等其他矿产资源行业,这将为权利金的从价计征提供良好的经验。
2.确定权利金费率需考虑的因素
权利金的计征需要根据不同矿产资源产品的市场情况以及勘探或开发的技术水平,因地因矿区(种)地确定权利金费率。对那些具有战略地位的矿产资源(如稀土、某些有色金属资源)制定较高的权利金费率,既可以维护国家的战略安全,也可以体现资源的稀缺性价值,保护国家的所有者权益。对国内需求失衡的矿产资源,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不高,而中国的勘探开发成本和环境成本较高,则应该制定较高的权利金费率以鼓励从国外进口。对矿产资源制定的权利金费率必须体现矿产资源的天然差异(如赋存条件、资源品位、交通状况及开采条件等)。[8]高品位的矿产资源,按照较高的权利金费率征收权利金;品质低劣的矿产资源,按照较低的权利金费率征收权利金,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二)矿业权价款
矿业权价款是指国家以投资者的身份将其已进行过勘查投资形成的矿业权转让给他人时,收取的用于回收和补偿其初始投资的金额,数额由矿业投资和矿业投资的获利能力决定。
矿业权价款的确定不考虑国家具体投资矿山的资源禀赋和品位等问题,只考虑国家过去的勘查投入和行业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由此,矿业权价款应包括地勘投资和地勘投资收益两部分。为体现地勘投资的现时值,通常用地勘投资复原重置成本做为地勘投资。矿业权价款计算公式为:
P=Td+B
式中,P为矿业权价款;Td为地勘投资复原重置成本;B为地勘投资收益。
其中,地勘投资复原重置成本主要是将过去历次国家出资勘查过程中用各种勘探手段所投入的全部实物工作量,按新的价格和费用标准进行重置,再扣除技术性贬值得到。地勘投资收益由地勘投资复原重置成本乘以同类矿种的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得到。用公式表示即为:
Td=∑Ni=1(UiTi)(1+α)(1-β)
B=Td×K
式中,Ui为各类勘探实物工作量;Ti为各类勘探实物工作量的现行单价;α为其他地质工作、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岩矿实验、工地建筑等费用分摊系数;β为技术贬值系数;N为勘探实物工作量项数;K为同类矿种的行业平均投资利润。
(三)矿地使用费
矿地使用费是占用矿区土地所支付的费用,因此应按占用矿区面积大小进行征收。矿地使用费金额的确定要考虑矿地的机会成本;矿地使用费的征收要考虑对矿地的影响,分勘探和开发阶段确定不同的标准。因为勘探阶段对矿地的影响较小,而开采阶段却可能对矿区土地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对土地所有权人的利益侵害也较大。所以,开采阶段的矿地使用费征收标准要高于勘探阶段的矿地使用费征收标准。
(四)环境资源税
环境资源税应从量定额征收,按生产和开采矿产资源的数量征收,以遏制无序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具体税额的确定要考虑不同资源勘探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而分别制定,同时还要区分不同矿产资源的战略意义和稀缺程度。对国家稀缺且对发展具有战略影响的矿产资源要课以重税,通过税收来避免资源的无端浪费。
(五)收益调节基金
收益调节基金包括资源特别收益金和资源耗竭补贴两部分,部分资源特别收益金作为耗竭补贴的资金来源。
1.资源特别收益金
国家对矿产资源开采企业销售矿产资源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的收益金称为资源特别收益金,资源特别收益金由石油特别收益金扩大征收范围过渡而来。由于部分世界性资源商品的价格常常受垄断组织、国际形势、国际投机炒作的影响而异常,在开采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可能会出现非正常超额利润,国家应该凭借其行政管理权对某些矿产资源征收资源特别收益金,以调节资源开采企业超额利润水平。
资源特别收益金征收数额的确定可参照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征收方法,确定起征点和累进费率,根据测算的开采成本、资源企业的社会负担及合理利润确定其他矿产资源的起征点和费率,并根据开采技术变化等引起的开采成本变化适时调整起征点和资源特别收益金费率。
2.资源耗竭补贴
资源耗竭补贴的资金来源于资源特别收益金。在矿区企业处于开采的末期,其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收益率时予以耗竭补贴,以利于其寻找新矿体,缓解其转产的压力,平衡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收益,提高矿产资源的采出程序,达到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的。
理论上讲,应在矿区企业的平均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收益率时给予资源耗竭补贴,具体见以下公式:
资源耗竭补贴=销售收入×(社会平均收益率-矿山企业的平均收益率)。
[参考文献]
[1] 李静,王琳.我国石油税费体系改革的分析与设计[J].现代商业,2010(8):145-146.
[2] 陈星,樊轶侠.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J].中国财政,2013(1):45-47.
[3] 吴鉴.矿产资源有偿开采收费制度辨析[J].问题研究,2011(4):21-23.
[4] 胡德胜.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问题识别与改革建议[J].法学评论,2011(4):119-125.
[5] 郭鹏,栾海亮.澳大利亚超额利润税浅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0(7):79-81.
[6] 吕雁琴,李旭东,宋岭.试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与资源税费制度改革[J].税务研究,2010(1):80-84.
篇9
关键词:国际主要矿产品 市场结构 战略定位 矿企
广义上,市场结构是指规定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集团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①。市场结构反映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决定企业的经营行为及其行动战略。衡量市场结构的要素是:产业进出入壁垒、产品差别化和市场集中度。其中市场集中度表明,该行业的市场影响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在若干最大企业手中的拥有程度,反映不同产业、不同国家相关产业集中度的相对差异。本文从市场集中度出发,探讨国际主要矿产品市场结构,根据矿业产业生产者之间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交易关系和地位等因素,将国际主要矿产品市场加以分类。针对我国主要矿产品在国际市场结构中的地位,提出进一步明确我国矿企全球化经营战略定位、尽快提高在国际矿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国际主要矿产品市场结构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及其指数的测算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一般是指衡量市场中厂商的数目以及市场份额分布状况的指标,它往往显示企业可能面临的来自本市场内部的竞争程度②。市场集中度是针对特定产业而言的集中度,表示特定行业或产业的市场容量中最大几家企业的份额,是对产业状况、市场竞争形势及企业影响力分析的相对量化指标③。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市场结构越趋近于完全垄断;反之,则趋近于完全竞争④。市场集中度(CRn)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
市场集中度指数CRn计算公式:
CRn—产业中最大的前n位行业集中度;Xi —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或资产总额等数值;n—产业内的企业数;N—产业的企业总数。
这里,如果行业的集中度CR8低于10%,就是完全竞争;如果行业的集中度CR8介于10%到40%之间,为垄断竞争;如果行业的集中度CR8超过40%,则为寡头垄断;如果行业的集中度CR8达到100%,则为完全垄断。
(二)国际主要矿产品市场结构的矿种分类
结合板面数据⑤,分析国际矿产品市场中19种主要矿产品,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完全竞争的矿种9个,占52%,包括:煤炭、钨矿、锡矿、钼矿、黄金、稀土、磷矿、钾盐矿、锑矿。 二是垄断竞争的矿种2个,占11%,是石油和天然气。石油生产集中度突出,十大石油供应商(国)占据世界石油储量的51%、产量的36%、成品油销售量的近3成⑥。三是寡头垄断类型的矿种8个,占37%,包括:铁矿、锰矿、铬铁矿、镍矿、铜矿、铝矿、铅矿、锌矿。全球前5家大宗金属生产商占世界的比例:铁矿石81%,镍66%,氧化铝49%,原铝40%,铜38%,锌28%⑦。其中,铁矿石最为严重。
二、我国主要矿产品在国际市场结构中的地位
总体而言,我国是国际矿产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竞争者。但是,一方面,一些大宗矿产品总量很大但依旧短缺,原油、铁矿、锰矿、铬铁矿、铜精、铝土矿等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11年,上述矿产品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9%、56.4%、63.4%、97.9%、83%、56.8%⑦);另一方面,我国优势矿产资源过量开采、低水平利用和过量出口等问题比较严重。
(一)优势矿产品对外“透支”供应,但没有占据国际矿产品市场的优势地位
我国大量的矿产品、尤其是优势矿产品储量有限,但由于各种原因,却保持着巨大的对外供应量。最典型的就是稀土,我国以占世界30%的稀土储量供应着全球90%以上的需求。目前,世界上能够生产和提供稀土精矿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等。2011年,USGS数据显示,中国稀土产量高达13万吨,巴西550吨,印度3000吨,马来西亚30吨。因为国际市场上中国“廉价稀土”供应充裕,许多国家关闭了自己的稀土矿山,或将本国稀土资源储备起来。此外,钨矿、锑矿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些矿种,我国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但是,优势矿产品长期对外“透支”供应,会加速我国优势资源的耗竭。同时,我国优势矿产品并没有在话语权重、产品质量、价格优劣、附加值数等方面占据国际矿产品市场的优势地位。
篇10
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矿产开发企业,是矿产开发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开发企业是经营性的主体,矿产开发企业的最终目的则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获取,不断提升经营效益是矿产开发企业的重要发展目标。然后,由于我国多数矿产开发企业过于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不重视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防范和治理工作,导致矿产开发成为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环境保护工作一份使命和责任,生态环境的优化和保持,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多数矿产开发企业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盲目的生产和开发,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连锁反应,导致森林面积的锐减、地质灾害的频发、土地沙漠化现象愈加严重,这些问题,多是由于漠视环境生态环境、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矿产开发企业一手造成的。
矿产资源和谐开发技术的推动策略
1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首先,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矿产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矿产开发企业应该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利用与节约并举的原则,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降低资源盲目开采问题,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同时,对于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现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进行矿产资源开采之前,首先应该做好综合勘察和评价工作,对矿产价值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充分开发和利用伴生矿,加强对贫矿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尾矿的回收和利用工作,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
2加强资源结构调整,加强资源开发工艺的研发
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以及不断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强资源结构调整,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我国矿产资源和谐开发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我国资源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使矿产资源开发行业的压力不断增大。加强资源结构调整,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会很大程度上缓解能源短缺现状,降低矿产开发行业的生产压力。同时,要做好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工作,加大新工艺的研发力度,加强采、选、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既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加强企业结构调整,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加强矿产企业的结构调整工作,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是保证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整合和合并工作,减少矿产企业数量,提高生产规模,遏制乱采现象的发生。其次,企业必须坚持科学、合理、高效的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假话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对矿产开发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于违规作业及不合符标准的企业予以取缔或限期整改,有效遏制乱采滥挖、非法经营、非法转让的行为发生。
- 上一篇:土工合成材料的工程应用
- 下一篇:乡村旅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