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艺术教育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长对艺术教育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学生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德、智、体、美、劳和正规教育是其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往往受家庭教育的制约和干扰,家庭教育虽然能促进学校教育的成效,有时也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能。因而,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而促成两种教育形式互相关联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家访。
当然,并非每一次家访都能得到圆满的效果,这里有一个家访的艺术问题。如果教师做好了,就能促进学生成才。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谈话时间要及时
教师家访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还在于及时,那么,何时家访为宜呢?我认为:
(1)当教师发现学生有不良的思想萌芽,就得通过家访及时阻止,使不良的情况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这样就避免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2)当学生犯了错以后,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通报情况。同时,教师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寻求学生犯错误的根源,共同商讨教育的方法。
二、谈话的方式要合适
教师家访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争取自己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这就是要求我们对家长交谈要讲究方法,首先要做的是与家长进行感情交流。有时不妨运用谈家常、说心里话的方式,使家长增强对我们的信任感。与家长谈话时,也可以留学生在场,以亲切坦率的态度询问或批评学生,使家长感到老师是热爱和信任自己孩子的,不使学生感到老师故意背着他讲他的短处,这样就容易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容易收到教育学生的好效果。其次是家访时,切忌向家长告状,企图通过“家访”借家长的口和手来打骂孩子,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这样的家访往往会造成师生关系对立,疏远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达到不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谈话的内容要得当
许多教师常抱怨与家长见了不如不见,谈了不如不谈,我自己也有过家访失败的感受。因此,教师与家长见面时谈话的内容要得当,要能起对症下药的作用,既要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在社会的生活情况,更重要的应该是与家长交换看法,商谈教育措施。
如有一次,我到国某家去家访,告诉国某家长,他在校胆子太小了,希望家长以后多多教育,培养胆量。谁知,家访后不久,我发觉那学生胆子反而越来越小,上课也不敢发言了。原来家访后,他爸爸并没有给孩子创造机会,锻炼他的胆量,而仅是责备孩子一次,“老师说你胆子太小了,以后大胆些。”孩子的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这一下“胆子太小了”无形地压在他的身上,成了他的心理负担,胆子反而变得更小了。于是,我又对这个孩子进行了第二次家访。这一次,我和孩子的父母一起与孩子谈心,大谈孩子在校的优点,然后又给孩子讲,男子汉要做到勇敢,并给他讲了一个勇敢的孩子的故事。这次谈话由于内容得当,教育效果很好,他变得有胆量了,上课能大胆发言了,课间活动也表现得勇敢了,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家访要随时随机对家长进行家教方法的指导
我们学生的家长不可能都懂得教育规律,尤其对农村的家长来说,他们大多数是教育的外行,常用的教育手段简单而粗糙。同时,他们不懂心理学,不知道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知道成人的行为修养对孩子的熏陶,更不懂怎样去指导孩子学习、生活,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磨炼孩子的意志。所以,教师除了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以外,还要承担一项不容推辞的责任——指导家长怎样开展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
如可才的爸爸脾气急躁、粗暴,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对可才又骂又打。我在几次的家访中,给可才的爸爸讲了很多粗暴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指出粗暴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孩子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学校正面教育的失效。并对可才的爸爸明确指出,要使可才成为好孩子,首先必须改变对可才的粗暴行为。这次家访实际上是对可才爸爸上了一堂家教方法指导课,很有实效。
再如朝阳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宠爱,孩子在家可以说是“小皇帝”,造成孩子在学校里只能听好话,批评不得。针对这一情况,我几次上朝阳家给他妈妈谈了许多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危害,并给其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使朝阳的妈妈逐渐改变了过分宠爱孩子的家教方法。
篇2
我在山村小学从事了十几年的教育工作,现在针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说说农村小学在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今天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仍然有很多教育工作人员、学生家长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反对小学生搞艺术。在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被视为唱歌、玩耍的“副科”来看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家庭中,家长考虑子女将来的出路时,首先教育孩子在学校要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将来才能有出头之日,加之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根本不会关注孩子这方面的兴趣。这些现实的情况都使农村孩子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学习受到很大局限和阻碍。
二、师资薄弱,专业人才匮乏
在农村里大多数没有专业的艺术教师,多数艺术爱好者成为美术老师、音乐老师,他们对艺术文化,尤其是艺术的教育基础缺乏了解和掌握,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与专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教育,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使我们的艺术教育形同虚设。
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更加不能忽视。那么,该如何在农村学校发展素质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我提出几点建议:
1.积极开展艺术教育
首先应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让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改变,让小学生了解到艺术教育和数学、语文等一样重要,彻底消除心中的正课与副课,让学生的艺术教育正常展开。
2.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必须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作保证。让现有的极少数艺术专业教师,回到“正轨”担任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学有所用。
篇3
【关键词】社区;家庭;艺术教育
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狭义的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在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与艺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联系,例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社区教育是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面向本社区全体公民,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育活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而社区家庭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家庭成员对“美”的鉴赏能力,以及通过艺术教育让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更加亲密,构建家庭和谐氛围,同时让社区文化得以发展,使得邻里之间更友爱,生活更美好。
2011年起,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方松街道联合成立彩虹公益艺术团,为社区家庭提供免费艺术教育服务。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专业特长,以原创形式研发一套艺术类课程――彩虹课。课程共分为四种颜色:红色――中国文化、革命历史知识;绿色――环保手工艺;橙色――小主持、舞蹈、合唱、表演等;蓝色――亲子活动、心理指导。彩虹公益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学校每周派出20名学生,为社区以及农民工小学提供服务,目前受益人数达到500余名,辐射面涵盖100余户家庭。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艺术教学效果,志愿者定期接受培训,互相改进教学方法,并设计标准的教案和教学计划提供给被服务对象,由其监督教学效果。在彩虹公益艺术团里,由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的彩虹课深受学生喜爱,大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小朋友教授主持、舞蹈、合唱、手工设计等课程,还与社区家庭开展亲子活动,并由校方免费提供给他们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
为了能够提供有的放矢的志愿者服务,也为了保障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学生设计了调研问卷(见附表),调查内容包括了对社区家庭基本信息的了解,对家长关于艺术教育的看法和能力,了解家庭需要的艺术教育种类,以及对彩虹公益艺术团认知程度和工作建议等等。调研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836份,回收率达83.6%,调研涉及家庭300余户,现就调研问卷内容分析如下:
一、社区家庭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度
本次调研过程中,家庭孩子的年龄3岁以下占17%,3至6岁占33%,6至12岁占40%,12岁以上占10%。每年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的艺术教育经费2000元到5000元的占到60%,40%的家长经常指导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活动,却只有15%的家长很懂艺术教育方法,80%的家长认为家庭艺术教育很重要。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可程度很高,但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每个家庭的构成情况各有不同,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学专业不同,虽然对于艺术教育的认可有着普适性,但懂得艺术教育的家庭毕竟不占多数。这种现象的出现,反应了一个需求问题,即家庭对艺术教育指导的需求。而我们通过家庭艺术教育支出经费的选项看到,60%的家庭为孩子艺术教育全年支付2000元到5000元,这笔开销看似不大,但我们所调研的社区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在他们并不宽裕的家庭收入中,划分这样一块教育经费给孩子提供艺术熏陶,实属不易。如何让他们能减少艺术教育开支,同时得到更好的艺术教育服务,高校与社区结合的艺术教育志愿者活动无疑是对社区家庭最好的帮助。
二、社区家庭艺术教育服务内容
问卷中,为了了解社区家庭所需要的艺术教育服务,我们设定了几大选项:器乐类――钢琴、小提琴、笛子等;形体类――民族舞、国标舞、芭蕾等;声乐――民族、美声、流行等;美术类――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表演类――主持人,小品等。在这项问题中,社区家庭的选择比较平均,器乐类占17%,形体类占23%,声乐类占22%,美术类占20%,表演类占18%。其中,根据孩子的性别来看,男孩的家庭更倾向于美术类选项,女孩的家庭更倾向形体类选项。而在问及家长关注教师的品质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专业水平,其次是沟通能力和修养素质。
这些调研内容都为彩虹公益艺术团在课程设置上提出了要求,首先,我们要保证课程种类的多样性,以便给社区家庭更多的选择,我们的课程从初期就以红、黄、蓝、绿四个方向提供,满足了家庭对艺术教育的多项选择;其次,除了考虑课程的广泛性,我们还需要考虑课程的个性化,根据孩子不同的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格,设计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再者,我们要在保障自身专业艺术水平的同时,努力提升沟通能力和修养素质,让家长更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到位、真正可靠的服务。
三、社区家庭艺术教育发展方向
值得欣慰的是,在社区836人中,知道彩虹公益艺术团的有790位,占总人数94.5%,对彩虹公益艺术团的服务很满意和满意的,占85%,这位我们今后的志愿者工作提供的信心。为了能够进一步打造大学生公益品牌,让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区家庭艺术教育发展创新上。
篇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儿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越来越受到社会、家庭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而幼教改革是这一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推出不仅是我国幼教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给当前幼儿艺术教育指明了科学的发展方向[1]。《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要求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的、科学型的艺术教育[2]。
《纲要》实施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艺术教育已成为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其社会地位也不断上升。然而,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孩子们真的从幼儿园艺术活动和所参加的艺术兴趣班中感受到了艺术之美?据调查,儿童艺术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诸如,儿童艺术教育非艺术化、专业化、成人化、时装化、尖子化和庸俗化等[3]。
随着《纲要》的颁布与落实,我们应对照《纲要》精神反思当前幼儿艺术教育的种种弊端,寻求更合理、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艺术教育途径,让孩子真正从艺术活动中受益。
二、《纲要》艺术领域的主要精神解读
《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要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精神如下:
(一)以培养幼儿审美愉悦为艺术教育目标
人类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是通过艺术最集中、最典型、最强烈地表现出来[4]。《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审美愉悦,目标层次依次为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
感受美:艺术能启迪和深化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感受是美感的基础,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应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相应适。他们喜欢贴近自己生活、色彩鲜艳、画面清晰、生动活泼的艺术品。
发现美: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发现美。美是艺术的特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一种喜好美好事物的欲望。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当我们面对美丽的大自然,面对社会中真、善、美的事物,面对优美的艺术作品,一种愉悦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美感。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发现美的能力。如发现春天之美、发现蚂蚁搬家之趣味、发现一叶知秋之神奇等。创造性的表现美:通过艺术活动表现心灵美、自然美,创造美的形象。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的图画、咏唱、各种形体表演都充溢着童真之美。他们不拘一格的绘画、自编的歌词、兴高采烈的手舞足蹈都是富有个性的新创意。这些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需要教师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更需要引导他们不断的创新[5]。
总之,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萌发美的情感,并使幼儿的美感和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能使幼儿通过艺术活动具体感知和认识美的形态,并通过艺术活动具有初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愿望,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想品质和性格,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幼儿积极向上和善良美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为幼儿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贴近幼儿生活走进自然为艺术教育内容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艺术教育是自然的艺术教育,《纲要》中多处指出,教师要引导孩子去接触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人、事、物。
孩子的感知来源于生活,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源于生活。艺术教育活动把日常生活和幼儿真实的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通过日常生活和艺术的连接,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艺术能力的情况下反过来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6]。
自然是艺术的源泉。儿童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幼儿的心灵很少受世俗的熏染,他们更容易与大自然的生灵沟通融合,充分感受大自然中一切鲜活的生命。自然能帮助幼儿感受色彩的鲜明;自然能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如树林的里小鸟鸣叫声,小河边哗哗的流水声.大自然的声音就这样不知不觉在幼儿心中回响,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自然的节奏、韵律[7]。因此,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发现美。
(三)以幼儿喜欢的方式作为艺术教育组织方式
《纲要》的要求中指出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乐趣。”“幼儿的创作过程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幼儿在喜欢参加艺术活动的前提下能够大胆且不受拘束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这需要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具有宽容性,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发挥所能的均等机会,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接纳不同水平,不要横向比较,对所有儿童都提供一视同仁的爱心,不歧视,也不限制,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有自由表达机会的情景中进行艺术活动。
(四)以促进幼儿发展的评价为艺术教育评价目的
《纲要》明确指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我们能看到一个根本的变化,即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的发展得到充分的关注。幼儿艺术教育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教育而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诊断和改进教育,促进教育活动参与者(包括教师、幼儿、家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8]。也就是说,幼儿园评价绝非用于筛选、排队,更不是用于给幼儿贴标签,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给他们的成长蒙上阴影。幼儿艺术教育评价要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幼儿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的发展;幼儿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幼儿目前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分析过去,预期未来,注重发现和挖掘幼儿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要。
三、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艺术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
教育改革,观念先行。很大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家长的幼儿艺术教育观念属于“学艺术就是要成名成家”“学艺术就是要让孩子画出最好看的画,唱出最好听的歌”“让孩子现在多学一点以后就会轻松一些”之类。其实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自身的影响作用以及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其功能并非单纯的技能训练和表演。这是都是教育者必须深入领会并在实施中深入贯彻的基本理念。如果不能树立这种新观念就谈不上真正的改革。
“别的孩子都上了艺术班,我的孩子也要上,不能落后于别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多学一点技能性的东西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这些家长或者由于盲目跟风,或者望子成龙心切,或者出于现实的压力而让孩子选择了艺术学习,然而这些错误的观念将导致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孩子在艺术学习中的审美情感和体验的获得。“我现在已经有4家连锁幼儿园了,我的目标是把幼儿园办成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的连锁管理的企业,这样的规范管理,赢利肯定没问题。”“我不管教师通过什么途径(来开展艺术活动),只要教师排的节目在能在汇报演出上得奖。”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连锁幼儿园的董事长在谈到办园理念及对艺术教育活动的看法时提到的。
通过以上几例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人们在幼儿艺术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滞后于《纲要》中艺术教育新观念。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的幼儿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些老板、投资者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成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途径。更有甚者,一家省级示范幼儿园竟然引进了国外企业管理体系ISO90001国际质量认证,且引以为荣,老师的一切行为被高科技摄像头监控。我们的幼儿园成了企业流水线管理的工厂,幼儿在这样的工厂中就成了流水线中生产出来的产品。
(二)幼儿艺术教育目标确立与实现存在的问题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构成教育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它决定着教学发展的方向[9]。在目前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教育目标在确立与实现时存在缺失审美体验、凸显功利性等方面的问题。
1、缺失审美体验。幼儿艺术教育应该是“审美”的,幼儿艺术教育还应是“快乐”的,应让幼儿与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一同游戏,大胆创造,获得应有的自我愉悦与审美享受。过于刻板和理性的艺术知识学习是很不足取的[10]。有一部分教师意识到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应该重视审美体验。然而,教师处在幼教的传统观念与现念的矛盾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审美目标的实现。在教师的观念中依然认为孩子必须要学习关于艺术的知识,为了知识甚至可以忽略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审美体验与感受,让幼儿掌握复杂的乐理知识。随着《纲要》的实施幼儿园教师的观念上有所转变,行动上却放不开,目标的确立与实现之间存在偏差,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依然注重知识传授,对艺术审美目标的把握不够。
2、凸显功利性。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所在[10]。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应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依托各种艺术活动和活动的各个环节来实现。然而许多幼儿园在实现目标时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偏离了《纲要》中提出的价值取向,不是为了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而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为了幼儿园自身的利益。离六·一儿童节越来越近的同时,教师和幼儿不是沉浸在节日即将到来的喜悦中,而是越来越忙了,几乎每个幼儿园都将这个节日视为展示幼儿园艺术教育“成果”的机会。他们以汇报演出这样的方式来庆祝儿童节。为了这台演出,幼儿园一般都提前一个月甚至更久开始排练,在最后一周里几乎是全天停课来进行节目排练,为的是能够让家长、让社会各界人士看到幼儿园的孩子多才多艺,看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成功。似乎有了这种最好的广告,生源也就随之而来。尽管教师非常清楚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素养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技能技巧,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达成后者。因为竞争太激烈,生源很重要。教师在家长们的要求下只好“努力教学”让孩子们能在汇报演出时有让家长满意的表现。在他们看来,只要家长满意,生源就会稳定。
儿童发展的自主性,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儿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质,而不是用成人的世界,用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用成人的要求来约束儿童,是对儿童的最大犯罪,是对人性的犯罪。在这方面18世纪的教育家卢梭早给我们以启蒙:“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11]。”
(三)幼儿艺术教育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目标的一个核心问题,这是由幼儿艺术教育内容在实施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地位所决定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最终通过内容来实现。所以如何选择艺术教育内容来实现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前许多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在选择内容时存在着缺少艺术欣赏活动;缺少各领域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
1、缺少艺术欣赏活动。《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与内容都体现了使幼儿体验到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艺术欣赏活动是体现审美目标贯穿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始终的主要内容,幼儿艺术教育要大力加强艺术欣赏教育。在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中,艺术欣赏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对此现象,边霞曾经作过这样的论述:“目前我们的艺术教育就等同于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把儿童对艺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儿童艺术教育的直接目标和唯一任务,儿童缺少参入艺术、体验艺术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10]艺术欣赏教育无疑在整个艺术教育中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一块。实际上艺术欣赏是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直截了当地把儿童艺术教育理解为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对于技能技巧训练与艺术欣赏的关系,他认为“解决整个技巧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以欣赏为动机并以欣赏为目的”[11]。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一部分幼儿园已意识到需要加强幼儿艺术欣赏教育,但即使一些教师认识到了艺术欣赏教育在整个艺术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也往往因为缺乏欣赏材料,缺乏必要的欣赏理论指导,没有欣赏指导经验等主客观原因而无法开展有效的艺术欣赏活动。
篇5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要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滋养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共同的阳光沐浴,家园双方应起到默契、合力、双方真挚沟通、交流教育、了解孩子的各方面动态,从而让家庭教育这个点、幼儿园教育这个点共同支撑起孩子的明天。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以班为单位的家园沟通主要是:
1、日常交谈:幼儿入园、离园接待时教师与家长交流,这是家园合作的有效、便捷的一种优势,也是家园合作的基础。
2、电话访谈:如果孩子未入园,教师不知是什么原因或需及时同家长了解沟通时直接进行电话交流,从而掌握孩子在家中的生活动态。
3、家长开放日: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及观看教育活动,了解活动的形式。
4、家长会:每学期本班有二至三次的家长会,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更好的理解蒙氏教育理念,及我们的日常工作……
5、家园联系手册:用于记录孩子发展变化及家园交流活动的效果,提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及努力目标。
虽然与家园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如果将沟通形式成默契他到预期效果还应多做努力。
一、沟通要及时、是沟通变成教育的一部分
及时的沟通能消除家长的“顾虑”,避免误会,许多家长送幼儿常带着许多的“顾虑”。比如:孩子在园能否吃饱,教师是否关注自己的孩子:还有的家长怕得罪教师,有意见不敢提等。对此教师应当主动与家长交谈,揣摩家长的心理,抓住需要沟通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开诚不公的与家长交流看法。取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家长的顾虑,让家长放心。例如:孩子在园出现意外情况时,教师应主动教师的告诉家长,千万不能心存侥幸,等到家长发现问题在询问,教师就会很被动且易发生误会。其二、中午睡觉时,她不感睡着,怕睡着了尿裤子,怕小朋友笑话她。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消除了孩子及家长的思想顾虑,并了解孩子的自尊心很强的特点,同时在午睡前提醒孩子入厕。再如:班上的孩子生病、尿裤子、喂药等,虽然的工作中的小事情,沟通及时不仅可以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甚至是感激,也就拉近老师和家长的距离。沟通是了解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得到孩子这颗小树在启蒙教育这篇土壤中茁壮成长。
二、沟通要讲艺术、艺术的沟通会产生艺术效果
沟通如果不讲究方法,就会给对方造成误解,就会使下一步的工作在无形中设置了障碍,首先在交谈时避免伤害家长的自尊心,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一般都在孩子入园或离园时进行。我班的乐乐经常喜欢动别人的东西,家长也发现几次,就这一问题,我单独与家长进行了交谈,我用很平和的态度说:“我知道你因孩子在园的这种情况放心不下,别着急,孩子还小,多给他讲道理,千万不要打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偷东西,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双方都努力,提醒孩子的言行,就会很快克服不良习惯。果然,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家长露出了轻松愉快的微笑。其次应先报喜,后报忧,本班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以前在某市的一个幼儿园,老师每次见面反映孩子不好的地方,他认为对他的孩子有偏见。”确实,教师如果经常向家长告状。势必影响家长的情绪,导致家长不愿意和老师沟通,并产生对立的情绪,不管是对中有错,还是“错中有对”,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告诉家长,报喜说明老师关注喜欢孩子,然后再耐心诚恳的提出问题所在,能提醒的就不要批评,如果要批评,之前应对孩子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扬,然后再说,如果在……方面加以改进的话,就会更好了。
三、沟通要有区别、促进家园中和谐
篇6
关键词:叫家长 艺术 沟通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许多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差,纪律差,并且还“屡教不改”。这时,许多老师惯用的妙招就是“叫家长”,并且老师还把这当成一种惩罚学生的措施,以至于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叫家长”是一件丢人的事,家长不愿意见老师,于是就出现了家长和老师沟通难的问题。要想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实现老师和家长有效的沟通,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讲究一下“叫家长”的艺术了。我觉得,要想使“叫家长”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使“叫家长”的原因多样化
在以往的工作经验中,我认为只有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才叫家长来学校,然后和家长共同商讨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虽然有时能使学生有点进步,但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总认为,只要老师让叫家长了,那肯定是犯错了,家长又该来学校丢人了,长此以往,学生不愿意叫家长,家长也不愿意来学校,致使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出现障碍。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学生犯错了要叫家长,学生进步了也可以叫家长,告诉家长他的孩子在学校取得了哪些成绩,在哪方面表现好,在哪方面有特长等等,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家长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才会以诚恳合作的态度,来乞求老师一起教育好他的孩子。
二、尊重家长,以诚相待,使“叫家长”有效化
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前提。我认为,老师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面带微笑,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场吸引磁铁一样让人无法拒绝。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另外,老师还要诚恳地倾听家长的意见。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满腹牢骚、怨气冲天,甚至最不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老师面前,常会被“软化”的通情达理。耐心的听家长倾诉,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是”“对”这样的短语呼应,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有助于我们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从而找到一个有效的教育学生的方法。
三、讲究语言技巧,使“叫家长”艺术化
1.要先报喜后报忧,在与家长的交谈时可以先谈谈孩子的优点。当家长听到孩子的优点时,往往会消除与老师的隔阂,打开话匣子,愿意更多地与班主任交谈。班主任也就能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且适时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家长也就能更理性地接受老师反映的问题,也会更有信心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2.不要说过分的话。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目的就是希望老师能教育好他的孩子,同时老师教育学生也是应尽的职责。但有些老师面对头疼的学生,喜欢说一些过火的、太绝对的话,如:你的孩子在班里是违纪大王。我们班这么多学生,就数你孩子最糟糕。你给孩子转校、转班,反正我是不要了。见过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没见过你孩子这样的。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本身就是班主任对自己的能力的否定,要求学生转班、转校,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老师找家长是希望与家长一起共同寻找帮助孩子的方法,所以我们不能一味责怪家长,更不应该推卸责任,而应该冷静地与家长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万一这个学生长大了有了出息,这岂不是对班主任的有力的讽刺?
3.语气要委婉。老师面对家长,不能居高临下,我们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或“你认为怎样”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这样,家长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当然也不能过于谦虚,在确定无疑时,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让家长相信你的意见是不容置疑的。
篇7
一、与冷漠型家长之间的沟通。
冷漠型的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不利影响。冷淡的态度和缺乏关注危害了孩子的安全感。经常被拒绝或者受冷遇的孩子容易形成否定的、消极的自我意识。冷漠型的家长加剧了家园共育的难度,导致老师在有些事情和问题上无法及时与之沟通、达成共识,使孩子的健康成长缺少一股合作性的支持力量。所以,为冷漠型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非常有必要。
宁宁不爱说话,不愿与同伴交流,缺乏自信,好几次我们都想与家长交流宁宁的近况,可是她父母总是不太愿意提及孩子,总是逃避我们的问题,对她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也是不闻不问,我们觉得很诧异,这样的父母很冷漠,难道是他们不信任我们老师?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思考着该怎样与这类家长进行沟通。实践中我们发现与这类家长沟通的重点是取得他们的信任,营造轻松交流的氛围。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的倾听要多于理解,让家长感觉到自己的心声确实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如果不同意家长的意见,我们可以委婉地说:“我理解你的看法,从某个角度来说,你的看法是对的,但是换个角度未必如此。”或者“我与你有不同的看法,你愿意听一听吗?”而不是直接说:“你的看法是错误的。”或者“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始终让家长感觉是在与老师平等地交流,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否则,冷漠型家长很容易又关闭沟通的大门。通过一次次坦诚的交流,现在宁宁的家长已开始慢慢关注孩子的成长了,不再那么冷漠了,对我们也没那么多的防备,也乐意与我们交流探讨教育的方法,家园形成了合力,共同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比以前开朗多了,相信她会茁壮成长的。
二、与敷衍型家长之间的沟通。
敷衍型家长在沟通的时候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神情不集中,不能及时或者有效地搭接老师的话题,只是做出“听”的样子,却没有“听进去”。他们有时用看表、跟过路人打招呼或者其他自然的方式打断老师的叙述,并礼貌、谦和地与老师告别。敷衍型家长对老师反映的问题表面点头答应,不否定不反驳,但实际上并没有付出行动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和孩子的行为习惯。
晨晨的爸爸就是这样的典型,晨晨马上上中班了,还不认识数字,我们很着急,便与经常来接他的爸爸交流孩子的近况,晨晨爸爸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说“知道了知道了,老师我很忙,有事,改天再聊。”他总是以“忙”来做挡箭牌,不愿意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他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优秀?还是不愿意让我们看到他教育的失败?我们也反复琢磨着,怎样让他爸爸能重视起孩子的教育问题,面对我们能不再那么敷衍。
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总结出对于这些家长,我们就要从多个角度反映孩子的成长与变化。如果总是向家长反映同一性质的问题,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表现,家长就会因同一刺激过强而产生超限反应。实际上,从纵向看,孩子是不断成长变化的;从横向看,孩子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就从多个角度观察孩子,反映孩子多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不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孩子,善于抓住孩子的长处并鼓励孩子改正自己的短处,然后及时给家长反馈孩子的进步信息,这样有利于增强家长的教育信心,也有助于调动家长与老师沟通的积极性。晨晨虽然数学方面表现得比较晚开窍,但是他的交往能力很强,而且很有爱心,关心班里的同伴,我们也看到了他的一些长处及时反馈给了家长,交流的时候鼓励性的词语多了,家长便乐意接纳我们的意见了。相信我们的努力也是有结果的,晨晨的爸爸现在对我们已不再敷衍了,也关注了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了,晨晨的进步很明显,我们也很欣慰。
三、与冲动型的家长之间的沟通。
容易冲动的家长是性情中人,在气质类型上属于胆汁质。这类家长脾气火爆,一点就着,思维上常常粗枝大叶、遇事欠思量。尤其是遇到孩子的事情时,一方面是爱子心切,两一方面又不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因而孩子说什么就信什么,然后追根刨底,追究孩子说的每件事。
对于这些冲动型,有些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的家长,特别是一些不符合教育行为及规律的观点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篇8
一乡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1.对艺术教育的注重不够
不少学校正艺术教育注重不够,缺乏正确的看法,以为艺术课可上可不上,随意看待,复杂应付。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形同虚设,随意性较强,常常被主课占用,一学期没有上过几节艺术课,使先生不能承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形成大少数的乡村孩子缺乏艺术知识和技艺,先生的艺术素养低。
2.专业师资队伍紧缺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员的质量决议着先生的质量,教员的程度决议着先生的程度。艺术课程师资力气严重缺乏是形成现状的缘由之一。乡村小学,受过艺术专业化、零碎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员为数甚少,很多艺术课教员都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美术等专业知识理解甚少。有的学校艺术课教学根本上是由非艺术学科教师兼任,由于教员程度无限,严重制约了小学艺术课程的开展,使得艺术教育开展不均衡。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又怎能完成艺术教育的正常化?
3.条件制约,教学设备充足
全国政协委员于海曾这样慨叹:“在下国有50多万所乡村中小学校,1.4亿多中小先生,80%以上的学校没有艺术课的公用教室,由于没有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所以基本没有才能添置艺术教育器材。”学校正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艺术教学设备粗陋、配置缺乏,有的学校能有电子琴、画夹、颜料等教学器具就不错了,更不必讲能装备音乐、美术公用教室;有的学校管理不善、运用不当,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展开,严重障碍乡村艺术教育的展开,更谈不上展开艺术理论活动。
二乡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乡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在下以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动手效果较好。
1.转变观念,进步对艺术教育的看法
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对全体先生的普及教育,学校指导和教员应坚决信心,树立起正确看待艺术教育的思想,从思想看法上到位,充沛看法艺术教育在施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位置,尊重艺术,尊重艺术教育,保护艺术人才,构成良好气氛。
2.保证经费投入,增强教学设备等硬件建立
器材的配置是展开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施行艺术教育的物质根底。多渠道争取艺术教育投入,加大器材设备的装备力度,改善教学条件,为艺术教育任务的展开提供硬件保证。学校可充沛调动艺术教员的积极性,鼓舞他们自制一些合适本身教学特点的艺术教学用品,补充教学设备的缺乏,为乡村孩子也能走入庸俗的艺术殿堂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3.健全组织机构,增强师资队伍建立
配好艺术教育师资,树立绝对波动的、合格的艺术师资队伍。一方面是针对现有艺术教员,增强培训任务,进步教员的教学技艺和程度,使教员尽快顺应学校艺术教育的久远需求;另一方面录用教员时以专业技艺为规范,同时统筹录用人的综合素质。采用多渠道培育方式,壮大艺术教员队伍,建立一支有敬业肉体、有较强业务才能的主干教员队伍。
4.深化变革,狠抓艺术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仍然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严厉依照国度规则的教学目的与方案要求开足艺术课程,常常反省督导,保证艺术教学落到实处。教员应仔细研究《艺术课程规范》,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白艺术学科的教学目的,深化艺术教育变革,增强艺术教学研讨,积极展开艺术教研活动,互相交流经历,运用多种方式的教学办法和先进的教学手腕,构建生动生动的艺术课堂教学形式,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进步艺术学科教学质量。
5.活泼校园文明活动,为艺术教育营建良好的气氛
进步先生的音乐素质,需求学校为他们营建一个良好的气氛。经过校园文明活动进步先生的音乐素质是无效的途径。学校可成立各种兴味小组,鼓舞先生依据本人的相应根底、专长和喜好自愿参与,常常性地展开丰厚多彩的艺术活动;活期举行校园艺术节,展开歌唱、舞蹈、绘画、工艺制造等多种方式的艺术活动,为先生特性化和片面开展提供宽广的天地。此外,组织先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让先生积极参与社会理论,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理论严密结合起来。经过这些活动,丰厚先生的肉体生活,使先生在理论中不时开展专长,先生的音乐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失掉进步。
6.应用资源,量体裁衣地展开乡村艺术教育
篇9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大一班的两位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你们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家长会,你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孩子成长的关心,有了你们的信任、支持,我们的工,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作才能顺利开展,希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与支持我们的工作。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学期顺利的结束了,在这里,我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学期的课程结构.
我们这学期采用了全新的幼儿用书,以往的语言、数学、艺术、社会、科学,健康这六项内容被完全融合在每个学月的主题中.九月的主题是<我们都是好朋友>,十月的主题是<金色的秋天>,十一月的主题是<飞行世界>,十二月的主题是<数码时代>,一月的主题是<过年啦>.每个月的主题是根据时代,季节,幼儿发育,年龄等情况制定的,在这些大的主题下,各科内容融汇贯通,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了解学习,加深了每一堂具体的课程的联系.
进入大班以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我也增加了一些适合本班的一些课程安排.比如说每周一首传统诗歌,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木兰辞><卜算子咏梅><如梦令>等等;每两周学习一个独立结构的汉字,现在已经了土""工""儿"等等;从开学到这个月为止学完了1---9的书写,以及5以内的加法和它们的书写格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班的每个孩子在这学期都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在语言表达发面,除了能听,还能学会讲,这也是这学期我有意识想培养孩子们的一个方面,不管是社会还是语言还是科学,只要是有故事就让他们讲述,并当天能回家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现在,我们班有一些小朋友已经能完整的讲出故事,比如陈桎龙小朋友,廖人巍小朋友王海涛小朋友等等.
在数学数字方面,基本每个小朋友都掌握了对1--10的认识,书写,以及5以内的加法.
科学和艺术方面.孩子们兴趣很浓,不管是画画还是手工,都在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很多时候给我了很大的惊喜,伴随着训练了他们自己的动手能力,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有李洁小朋友.黄丹丹小朋友帅衍小朋友等等.在这里还特别感谢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次收集制作的玩具教具材料的时候都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帮助.谢谢.
在情感教育上,考虑到进入大班,我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排了幼儿当大组长和小组长,这样有利于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群体影响“大带小”促进全面发展。看到他们中不自信的慢慢变得在大家面前发言不再害羞了,比如说李瑞小朋友;看到上课时爱自己玩耍的自控能力强了,上课能认真听讲了,比如说申阳小朋友,邱瑞小朋友;特别是现在上课时很多小朋友能大声回答问题并变得越来越积极主动了,比如说余佩瑶,林龙,申阳,罗东林,吴坷安,黄丹,王海涛,马华洋等等,课堂气氛特,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别好.因此环境和老师的教育对他们成长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希望家长和我们一起认真为孩子树立好学习的榜样,引导去更好的成长。
自理能力方面,我们班在幼儿园睡觉的孩子都能自己穿脱衣服和鞋子,叠被子,整理床铺,班上很多小朋友还能帮助老师擦桌子、搬椅子,倒垃圾等等,生活习惯也有进步,现在基本不用老师再督促就能自己整理好玩具,收拾好书包,吃饭前主动洗手等等.
篇10
关键词:叛逆;原因;探究;对待方法;家长;老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252-01
参加工作至今,我都担任小学高年段的班主任,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性格容易出现叛逆。叛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家长和老师如何正确对待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这一主题谈一下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探究学生叛逆的原因
孩子在小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迁就等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造成任性的心理。此外,部分父母常常采取指责、暴力等手段,以及用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等,严重侵犯了孩子的尊严。对尊严的伤害必然导致怨恨和愤怒情绪的产生,小学生长期积累的怨恨和愤怒如果不能通过正面对抗等方式及时疏导或释放,就会形成逆反心理。许多学生因为做错事情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也会导致他们产生叛逆行为。
二、探究正确对待学生叛逆的方法
有位专家这样评论道:“对于‘逆反期’孩子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将使他们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成长行为。”可见,当孩子产生叛逆行为时,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采用怎样的疏导方式,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段来化解孩子的叛逆情绪,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下我的做法。
1、家长要努力处理好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就如当一个您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您时您会欣喜不已,他批评您时您会格外愧疚。因此,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1)尊重孩子,不和别人盲目比较
父母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的孩子优点比较时,往往只注意自己希望看到的一面,没看到别家孩子另外一面,更没有把自己和别家的父母比较,没有想过别的父母是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己的方式是否让孩子心服口服?有哪些不足?怎么改进?这样比较也是很不公平的,孩子无从选择,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恐怕不愿意选择这样的父母,而去选择别家看似“完美”的父母。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老是拿孩子与别人盲目进行比较。
(2)敢于承认和改正不足
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时,就应坦率地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失误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形象,相反会让孩子觉得您很有勇气,从而大大提高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促使孩子更愿意和您交流沟通,使你们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力助逆反情绪化解,再犟的孩子也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
2、老师应该如何与叛逆孩子相处呢?以下几点也许能帮助老师化解学生的叛逆。
(1)心平气和跟孩子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避免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2)少批评,多鼓励叛逆的孩子
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叛逆的孩子,哪怕他有一丁点的进步,老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讽刺和斥责,因为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因此,无论你多生气,都要控制好情绪,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学生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3)用师爱去感动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学生很少因为老师言辞激烈而愧疚落泪,而老师肺腑之言,在生活上真诚关心叛逆的孩子,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他就会因感动而改变。
(4)多信任、多宽容叛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