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课外辅导书范文
时间:2023-03-31 16:2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课外辅导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图书资料;自主学习;课外辅导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2001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了,此次课程改革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注重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30年代末,叶圣陶又撰文指出“学任何知识,仅仅浮在面上,涉猎一点儿概要,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越是往深里广里去研求,越是容易豁然贯通,化为有用的经验。而课外辅导书,正是引导你往深里广里去研求的路径。”[1]因此,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近年来,我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旨在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不再拘泥于书本和分数,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自主学习是近二十年来在西方逐渐兴起的一种自我教育方式。自主学习以学习者为本位,注重在受教育中学习者自身意志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根据各人不同的独特品质,发展其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
程晓堂教授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即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2.是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3.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二、课外辅导书对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读书本身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不仅使一个人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生活局面和环境发展变化,还使他随着阅读视野的拓展不断给自我精神发展和人格个性升华提出更新更高要求[2]。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课外辅导书对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时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一种内在动机。课外辅导书与课堂教学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拥有广阔的自主空间。它能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一个知识平台,使学生由被教育的对象转变为自我教育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针对个人不同的学习兴趣、动机等因材施教。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总结自己的失败教训,自主选择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巩固所学知识和拓宽知识层面。鼓励学生主动利用自修时间查阅书籍,扩大阅读视野,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建构与课堂教学趋同的认知联系,还为自身知识格局的发展找到一种增值联系,深化、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在自主阅读课外辅导书的同时,更能把与课堂教学内容发生联系的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串成链,再结成网,使课内与课外所学到的学科知识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他交叉学科中寻找新的知识点,构建更为宽广的认知平台。由“点式阅读”发展到线式阅读”,又进一步发展到“面式阅读”。[3]把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串成链,再结成网,使课内与课外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课外辅导书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实现各章节之间的融会贯通。而只有各种知识之间实现了互相融通、交叉和连接,形成为一种具有联系的组织性结构。通过阅读课外辅导书来巩固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进行集中思维;因此,课外辅导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将相对枯燥的理论化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三、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点建议
在教育实践中,自主学习经常与自学和独立学习相混淆。在自学过程中,学习者的确有较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度在很大程上取决于学习目标和客观学习条件。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或指导的情况下的学习,自主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由于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4]:
(一)加强课外指导,科学合理地推荐课外辅导书。作为中学生,他们的年龄毕竟还小,辨别能力还有限。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每一阶段的基础课程给学生推荐与课堂学习相辅相成的课外辅导书。教师应结合每一阶段的基础课程内容给学生推荐有关的课外阅读书目,使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辅导书读吸取书中的营养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消化、扩展,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生最先接触的科学知识来自于教材,如他们对教材中的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才会有兴趣阅读课外辅导室。因此,教师作为教材的“发言人”,一定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以丰富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科学底蕴,还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或现象开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一节科学课,教师必须十分明确让学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是说把教师想要提的问题变成学生自己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至善等.叶圣陶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2]崔茂新.个性化阅读[N].中国教育报,2006-06-08:(3).
篇2
有些粗心大意,有些勤奋踏实;有些性格腼腆,不善于提出问题,有些胆子大,经常与老师沟通与提出问题;有些擅长学习自然地理,有些擅长学习人文地理,有些擅长区域地理。因此,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不同的学习阶段课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优缺点,情绪上的波动。教师能更加全面和综合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为下阶段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对于胆子比较小,但比较听话的学生,每次要求其一个星期提出几个地理问题也较为适宜,对于地理瘸腿但是成绩好有傲气的同学,必须及时指出轻视地理的后果,以引起其足够的重视。例如有一位头脑灵活的学生,由于以前地理学习不够用功,导致基础比差成绩低下。高三下学期,笔者经过家访,发现了小孩存在玩电脑游戏等问题,经过沟通,他开始努力学习,但时间比较紧,最后阶段(大约三个月时间)他就是通过不断做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不断问不懂的试题,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和能力上的提高,效果较明显。
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完善知识体系
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辅导时间,双休日,尤其是暑假、寒假等节假日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良好时机。每次假期笔者都认真考虑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把本学期学习过的与下学期联系紧密的一些内容和知识点列出来,让学生在假期去巩固复习。例如高二年级前的暑假,由于新学期要学习《世界地理》,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地理相应的内容。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主编的《区域地理教材》和配套的练习,有丰富的地图素材,有良好的问题设计和答案,比较适合学生自学,教师可让学生运用这套资料,要求他们先看书,然后列出提纲,最后完成作业。假期自学期间,每个星期可以安排几个半天时间,轮流分组让这些学生聚在一起,相互讨论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存在问题,教师作一定的点拨与指导:如何列出一节课的主干知识(此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有渗透和示范),如何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消化地理概念,分析内部结构(知识点之间是并列、因果、包含关系?)。学习区域地理一定要从区域特征着手分析其内部结构。如学习日本地理,宜从岛国、面积小资源少、多火山地震为核心特征来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学习区域地理一定要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思想,这要通过对地理各要素的分析来实现。再如高三下学期前的寒假,虽然时间不多,但让学生再次整理重点、主干知识很重要,例如开设一系列的微专题让学生以文字、图标等形式去进行总结和回顾。例如“风”专题、“水专题”、“河流专题”“气温专题”、“气压专题”、“降水专题”、“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等让学生参考复习书本去进行总结和归纳。抽空分小组聚在一起,生生进行相互对比合作学习,教师在旁指点。对于学有余力的地理学优生,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学习资源,如《图说世界》《中国国家地理》《房龙地理》等书籍,如《开心辞典》《地理中国》《探索中国》等电视节目,以及如“K12地理论坛”“优酷网”等网站,学习地理课外知识可以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这一推荐工作应从高一刚开始就进行,否则到了高三学习时间比较紧,学生就抽不出时间来课外补充这些知识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需提供适切的教材、辅导书或练习,同时指导其学习方法,并及时消除他们学习的疑难点。如何看书,如何选择练习,如何把握重点难点,尤其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必须要注意不要钻牛角尖,不能太拓宽加深,如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我国南方北方的实际影响及其原理,这在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的,所以就不需要死记,每次发给学生做的练习自己必须要先做过,要精挑细选。但是,有些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则需要补充说明,如水文、水系特征的知识模型,夏至日北纬20°、30°、40°地区的昼长,径流的季节变化、年变化概念和大小判断,常见农作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生长周期,晨昏线交点的移动和时间规律等,一些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概念、原理规律性的知识点也需要及时地和学生一起归纳和总结出来,作为阶段复习用。
三、鼓励学生课后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活动是认知活动中一种对自身内部的调控行为,其中对自己思维的反思就叫做元认知。反思活动是对当前审视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的推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以身作则,为学生的反思提供榜样,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反思的习惯,从而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教师要大胆勇敢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在讲课内容上、在解题方法上一旦有了更加的讲法和思路就可以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解原来反思是需要化时间的,是有快乐的,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例如在讲解非洲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时,笔者就老师告诉他们,对于该地气候的成因解释只是由于地形影响导致水热不足是有缺陷的,其实还是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干湿地,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为什么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却是冬季大于零度的。这样学生自然会沿着教师的思路更深入地思考,并且养成在读图过程中关注细节,仔细读图等习惯。课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反思课堂上的重要概念、笔记情况、听课思路。经过多次训练,学生课后能提出一些较为深入、总结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如教材在“土壤”一节中有这样描述:“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的热带雨林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从这段话中,一学生提及:“土壤的厚度与风化壳的厚度、肥力的差异,土壤肥力与温度、微生物的关系”以及“关于滨海平原、冲击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土壤肥力哪个最大”等问题。提出这些问题,说明学生看书时思维是发散性的,能够注重知识前后迁移和发散与对比。这种思考问题的思路宜在学生中鼓励和推广。同样地理基础较差同学的那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教师需要转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从单个地理要素转向相关地理要素,从局部转向整体,并注重提高提问的质量。对于基础差的同学的答疑,教师更应该有耐心,细致努力地解决其心中许多的问题。笔记质量直接关系到复习效果,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有学生认为,看地理书与看政治、历史书不同,仅仅看书效果不大,其实,老师补充的知识点,分析问题的过程、思路和方法,都需要在听课笔记中记录下来,以便于复习。又如错题集,由于地理学优生的地理错题数量少,所以,可以让学生按章节将错误的题目摘录下来,标注清楚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的措施等。为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让学力中等或者偏下学生把试卷上的图剪下来,或者保留整张试卷,供后复习阶段查阅,同时用不同色笔,记录每次看此题的不同感悟。要充分地利用错题,要写清楚自己的错因,并且记下自己在不断地看题的时候新的更好的思路和方法。要鼓励学生温故而知新不亦说乎,建立复习错题是最经济实惠学习的观念。为有效开展查漏补缺工作,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每个阶段,以高考知识考点为参考标准,统计自己的缺漏知识点,然后根据该生经常出错的知识重点进行变式训练,进行练习讲解和补救。如气候特征、成因分析,3S技术的应用,等值线图判读,区位条件的灵活应用,审题能力等重难点。当然,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也要及时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学生会频频提出好问题,经常反思听课、笔记、解题思路的效果,最终进入乐学状态。
四、依托地理学科活动,促进综合发展
篇3
[关键词] 预习 方法 指导 反馈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得就是做事之前该有所准备。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要。语文教科书本身只是一个凭借媒介,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学会审美和思考。学生课前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极其重要。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释疑,在课后巩固。这三步中,没有课前的预习,上课就只是在盲目的行军,辛苦而无功。
纵观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的课前预习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只是单纯的读了读课文;有的写了写字,但是具体的意思还不理解;有的迷信教参或者课外辅导书,从来都不动脑子思考,人云亦云;甚至有时候,一些预习都形同虚设,预习效果收效甚微。学生疲于预习,应付预习,从心底排斥预习,更不要说培养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如何让预习行之有效的辅助课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认为,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预习应该成为学生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今天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预习爱好、探索预习方法措施、及时反馈预习效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下面就这三点简单的发表一下看法。
首先,培养学生预习爱好,让学生爱上预习。
做任何事情,有兴趣才行,预习同样如此。没有了热情,学生就不会喜欢预习,不喜欢就不会去做,不做,就不会形成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爱上预习。我个人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索:
1、班级组织《我爱预习》的主题班会,给学生提供预习作业的展示平台,开展进行预习经验的交流总结会,并且评选预习之星。
2、平时在课堂上,积极鼓励预习优秀者、积极者。奖励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口头表扬,加分政策,物质奖励等等。
3、小测验中,出几个预习方面涉及到的问题,进行预习与不预习的对比测试,让学生看到预习的好处。
4、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和不预习的讨论会,让每个孩子都充分发言,畅谈自己在预习方面的真知灼见。
总之,通过各种方法形式使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预习的欢快,在考试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等他们品尝到了预习的甜,他们就会乐此不疲的爱上预习。好习惯一旦养成,还怕没有好的收获吗?
第二,探索创造预习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不能总是停留在表面的完成作业上和口头不疼不痒的强调上。人的惰性是天生的,如果没有老师的重视和正确引领,学生是不会主动和正确预习的。
我们常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我们常做的往往是:粗糙的制定一张预习教案,学生做做。课堂上该讲课讲课,顺带着点一下预习教案或者根本没有提到。学生丝毫感受不到预习的效果。长此以往,预习就进入边缘化,学生对此的思想意识也会渐渐麻痹,久而久之,预习就会被架空,效果自然无从谈起。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
我认为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点明了预习的精髓。预习,必须有老师进行好的引导和提升,学生的预习才能更有成效的进行。我自己在这方面做了一下几点实践:
1、在课堂上,积极的创设自由、开放、讨论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让课堂成为学生预习之后的探讨课堂。由于有了一定知识的积淀,学生在预习中很容易就有了自我的见解,在课堂上也就有了主动的表达,教学中也就有了思想的碰撞和创新的火花。
2、在预习指导上,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预习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美文美读,长文速读,短文精读,古文品读。“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学生自己几乎都能理解了文章,老师讲解起来就轻松了许多。有的学生甚至自己找到了喜欢的章节句子,自己主动背诵。
3、在预习任务上,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在不断鼓励优秀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多设疑多思考,鼓励学困生战胜自我的惰性和自卑,主动做学习小主人。预习要求从易到难,由扶助到放手。预习题精心设计,内容具体可行。
4、学校家庭连线。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视预习。
第三,及时反馈预习效果,让学生收获预习
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做事认真,预习效果很好,而有的同学抱着应付的态度来预习。如何有效监督学生的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检查反馈。检测和评价的方法一定既要合理又要科学。比如:
1、重视检查方法。检查不仅仅是课堂提问,还可以组织小组互查互评,或者重点检查几个预习不积极的学生等方法。
2、及时表扬。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在预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的,大胆质疑的同学及时加以肯定。对预习效果差的学生不应多加批评和指责,应积极鼓励,发现其闪光点。
3、互帮互助。让预习效果好的同学和预习自律性差的同学同组,互帮互助,带动预习效果不好的同学。
在实际教学中,预习是一项繁复的工作,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更多的是教师的探索和耐心。只有学生爱上了预习,学会了预习方法,收获了预习的成效,学生的学习才算是真正的走在了课堂的前面。
篇4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和分析
在当下的农村教学中,诸多从事教学的老师也注重打造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学生和睦相处,形成较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但与我们所倡导的师生之间能够相互认知,情感亲密、融洽,行为统一、友好、默契的良好师生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对甘肃省通渭县周边的中小学生进行了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对搜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导致当下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出现不和谐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有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当下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
在2016年9月份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分别对刚进入新环境的甘肃省通渭县蔡家铺小学和附近中学的学生开展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其问卷内容较为广泛,既涉及到师生的心理、行为、情感以及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方面,也涉及到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学生心目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内容。共发放问卷350份,其中对小学生展开170份调查问卷,对初中生也开展了180份的调查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41份。除此之外,我们还采用了访谈法,对从事农村教学的老师们开展了面对面的交流,也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开展了面对面的沟通,听取他们的心声。
二、当下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通过对搜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当前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
(一)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产生较大转变。通过对搜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与老师间的亲密度逐渐变得疏远,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同辈群体之间产生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方面的特点多集中于初中学生,随着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成熟,造成初中生开始产生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开始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喜欢拥有自己的空间,表现出很强的独立特性,逐渐想摆脱家庭父母和学校老师对自己的监管,使学生与老师之间逐渐产生情感隔阂,对老师自身的依赖性大大减少。[1]这就造成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很难利用自身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来拉近自己同学生间的距离,想要搭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显然增添了难度。此外,学生开始对老师的评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标准,喜欢和那些对自己生活、学习比较关心,知识渊博,能够站在学生立场为学生考虑的老师,而对那些只是单纯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漠不关心、缺乏关爱的老师只是出于礼节性的尊重,而从内心深处不认可、不配合。
(二)当下农村中小W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普遍存在。尽管当前强调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理念,主张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关系,不仅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也要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然而,在实际的农村教学中,由于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不够高,缺乏专业的理论素养,仍然受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仍然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把学生当作同自身平等的主体来看待,严重侵犯了某些学生的民利甚至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我们发现有78.3%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变相体罚。有些老师会在日常的教学中,谩骂甚至是侮辱学生,所采用的惩罚手段、采用的惩罚方式多种多样。[2]尽管有些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教育学生改变换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由于自身采取的方式方法不恰当,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阴影。这样打造出来的师生关系自然是不融洽、不平等、不和谐的,甚至使某些学生对老师产生敌视心理,习惯与老师对着干。
(三)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要求老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起学生先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然而在当前的农村教学中,诸多老师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困扰,一味的按照课本进行理论灌输式的教育,扮演的角色就是“一言堂”,从课前讲到课后,不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在授课的整个环节中,老师长期起主导作用,这样既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忽视对学生个性、想像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剥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权利,所打造的师生关系自然属于专制型的,毫无民主可言。
(四)师生的关系逐渐变得金钱化、势利化,影响到师生关系的构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和完善,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随之变得金钱化、势利化。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有诸多学生反应农村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从学生身上赚钱,如让学生到指定的书店购买参考书、平时测验的试卷费、课外辅导书等;还有91%的学生认为老师喜欢跟学习好的学生、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攀亲戚,给予他们特殊照顾等,都反映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各种外界的利益诱惑对当前建立中小学农村师生和谐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所强调的师生关系指代的是狭义上的师生关系,它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要在教学过程中打造和谐、愉悦、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还需要从事农村教学的老师们对当下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有全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财政学;课堂教学;财经类;核心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0-0182-02
财政学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预算、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等基本理论;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在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结课后,会计、税收、财务管理等专业课开课之前开设。目前,在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所有专业均开设含有财政学内容的课程,但是这门课程没有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往往认为财政学课程不实用、太抽象、不易把握等,不去努力学,为了考试死记硬背。为此,对于财政学如何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至关重要。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内容枯燥,难以吸引学生
对于财政学教材来说,内容大同小异。因为对财政学的讲解离不开财政学的框架,也就是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预算、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等基本理论。而这些内容学生会觉得太枯燥,没用处。没有像对待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和统计学这些学科那样下工夫。
(二)授课方式缺乏灵活性,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以板书讲授为主,没有运用其他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接受能力根据感观的不同而有强弱之分,文字解释是抽象的、图表或图画的解释是直观而易于消化的,教师在追求表述完整和解释到位的同时,没有考虑到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甚至抗拒情绪。由于上面所提到财政特点,如果对一些关键、重点的内容照本宣科,直接将内容写到黑板上,学生仍然会听不明白,这样既影响课程进度又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
由于这门课内容较为枯燥,教师授课方法单一等原因,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始终不能集中,并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会积极思考,更谈不上自觉学习,这种被动的知识传递方式造成学生只为考试而学,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由于存在以上各方面的不足,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结合教材、教师收集的资料和课外辅导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弥补课程内容枯燥、教材内容陈旧和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课堂上师生互动,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法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去,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多年来一直努力在探讨和尝试,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学教学方法,该套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常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顺整个课程思路,突出重点
在第一节课时,先把本课程提纲挈领,让学生知道财政学课程应当学什么。首先,应当知道什么是财政,它的概念与职能;然后就是财政收支;再次就是对于财政收支的预算也就是国家预算;最后就是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等。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在这学期需要学习什么。还要给学生指出重点,首先是章节重点,另外就是各章的重点,需要在讲述各章内容时指出。
在讲述各章重点时,对于一些学生们早已熟悉的、或是教材中清楚表述但不要求深刻记忆的内容,可以适当地精简和忽略,以此提高有效信息的集中密度、明确重要知识点。如同在修剪植物的时候把不必要的枝叶去掉,反而能更完美地展现缰参锏男巫春吞逄。
(二)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借助多媒体。多媒体教学使师生处于一个开放互动的审美心理场,学生情绪振奋,思想解放,参与主动,他们的思想随情境而向四方发射,联想与想象自由而不受羁绊,智慧的火花不断引燃,思维发散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优于单一的教学模式。 商业银行学是一门信息量极大的学科,涉及面广,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对相关内容的解释都会尽可能地完整、清楚。这就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冗长的文字增加了学生们阅读的困难;二是几个同类词语出现的篇幅跨度过大必然影响教材的系统性。为此,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制作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弥补。
其次,采用案例教学,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模式注重“怎么教”的方面,课堂以老师为主导。相反地,西方教育界一直推广一种反思维的“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导,侧重于学生“怎么学”。案例教学法突破传统的教学误区,是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的转变,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目标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论加强理智性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以及说服力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能够使参与者认知经验、共享经验,能够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能力。
教师应结合每章理论内容,把商业银行一些实际案例编制成册。把学生分成实训小组,在每章讲述完之后让学生做相应的案例。做完之后,让学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答案。最后让学生各组交换实训结果,给出成绩。这种方法突破了原有的那种“空中楼阁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对相关信息进行专题讨论,从而掌握信息本身。
(三)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
财政税收与很多宏观、微观的经济问题相关联。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财政税收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运用财政税收理论剖析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理解。这一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财政、税务部门进行实践,让他们在充实繁忙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真知卓见。
(四)结合不同专业,抓好教学侧重点
财政税收专业和非财政税收专业比较,对财政税收专业的学生学习财政学要求更高,掌握的内容更全面,对非财政税收专业的学生,如管理专业的学生则要求重点掌握与企业、单位、个人分配关系较密切的内容,侧重于了解国家财政政策、制度和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制度,关于政府如何加强财政管理的内容则可略述。
(五)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标准,不能以分数定终身
我们必须扬弃传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以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是否达到培养目标为最终判断标准,构建与新型财政学体系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法。考核方式上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笔试、口试、论文以及社会实践等。考核内容上针对课程类型,确定考核重点。总的指导思想是减少客观试题,增加主观测试题。整个考核应围绕财政学所涉及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等能力培养展开,检测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素质,并促进教师日常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在对不同考核科目、命题范围、题型类别、题量覆盖面以及难易程度进行整体设计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成绩考核的评价标准,真正对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予以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
三、结语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所有教学材料都能精辟、简明地传达专业知识;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如果引入主题、讲解内容、习题训练、消化知识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完全按照老师的思路走,并且每位同学都能紧扣老师的思路,则这一节课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经济类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新.浅论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校学报,2005,(1).
[2]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CAI
多媒体教学,又称CAI教学。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教学向多媒体环境和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的方向发展,一台计算机系统,能同时呈现声图并茂的教学内容,这样丰富了教学活动的内容,也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人――人系统模式向人――机――人系统模式转化。数学是一门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高中数学更是集数形关系知识与一身的学科,而CAI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这一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此,本人着重就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模式及模式的实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数学CAI教学的基本模式
CAI课件应用于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辅助式,一种是主体式。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是辅助式CAI课件,即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模拟演示、辅导、练习、复习、测试中发挥作用,主要是针对教学某一部分内容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选择的教学媒体之一。而主体式CAI教学则主要是当今出现的网络教学,它可以代替教师的全部或大部分工作,学生主要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增长能力。教师的任务是通过计算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学习进度。主体式CAI课件在设计上要求比辅助式CAI课件更加周密、细致、全面,教学中对硬件的要求也更高。
高中数学CAI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1.形象展示教学模式
因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学过程,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而学生又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宏观的概念,然而通过演示,学生对空间的概念等几种面体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从抽象的文字记忆转化到形象的图文记忆中来。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只是做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和计算机之间并无交互过程,但计算机演示的动态数学过程,尤其是那些用其它教学媒体很难或无法表示的数学现象,能丰富学生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由于市场上现售的数学软件并不能完全适合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所以,数学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或在网上下载相应内容的数学课件,在教学中进行演示,能起到了很好的、针对性的效果。
2.人机会话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学习者。现代教学提倡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关系,要求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学生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既是教材,也是教师,在CAI教学课件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反馈的信息加以针对性的处理。数学是一门综合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除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要了解相关的其它基础知识。因此,这种CAI课件容量大、交互性强,课件的设计要求更周密、更能全面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这种CAI课件比较适用于网络教学,当然,网络教学对教学硬件的要求较高,要求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速度较快,具有较强而迅速的交互功能,如果计算机之间实现联网,就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教师也能通过计算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反馈信息。这种CAI课件在程序结构设计上的指导思想是刺激――反应――强化:先展示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刺激),然后要求学生回答(反应),确认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展示正确内容(强化)。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计算机再重新演示教学内容并出示和前面水平相当的题目,要求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已经达到了规定的要求,计算机将进入下一单元的内容。如一个课件可设有学习目标、要点疏理、阅读材料、过关检测、导航台、留言板等几大板块,这符合认知理论、人工智能理论等现代教学理论。这些CAI教学课件,比较注重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图形化,但在知识的启发性方面还不够,随着CAI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CAI教学软件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程序教学法逐步发展到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启发式教学、体现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发展了CAI的教学优势。
3.复习与练习教学模式
授完某段教学内容后,采取CAI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这类CAI课件,一般先呈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动态图形、文字、声音的刺激,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然后进入练习状态,通过大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除以上几种基本教学模式外,CAI还可以用于教学的其它环节,如在课外小组活动中,通过游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意识;利用计算机,研究利率问题和最优规划模型等,使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利用计算机大容量的存储处理信息的功能,教师可以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建立题库、资料库,备课、编制练习题等。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1.CAI课件的制作
普通CAI课件一般采用的是Authorware、方正奥思、microsoftpowerpoint、MacromediaFlash等软件制作的;而网络CAI课件一般多采用HTML语言(超文本语言)、java语言等来编辑制作的,其中MicrosoftFrontpage、MacromediaDreamweaver、MacromediaFireworks、MacromediaFlash等软件是最经常使用的。目前,国内的Internet传输速度还难以承受文件最较大的AVI、MPEG、DAT等格式,教师制作时要有意识地运用文件最较小的GIF、VOX、SWF、class等文件格式。随着Internet宽带网的发展,CAI课件的优点将会一览无遗。当然,无论普通CAI课件还是网络CAI课件,其优势的实现与否,关键在于课件的设计、使用是在怎样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它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学科和领域,以及对课件使用者的控制信息。一般课件编制的流程可分为:选择课题、确定目标、创作稿本、收集制作素材、编制程序、调度运行等环节。
2.硬件设施的实现
(1)校园网络。校园计算机网络即校园网,是CAI教学最直接的应用工具,它是一种学校内部专用网络,其根本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我们校园网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速主干ATM网的建设。②中心网站的建设(包括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多种服务器。)③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等子网的建设。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是教师利用CAI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线,也是接入Internet的基本元素。④主干网与Internet相连。⑤各子网或单机与主干网相连。
(2)Internet网络。我校已经与宽带网连接,现在学校所有微机都能上网。
3.CAI课件的使用
制作完成的CAI课件用于教学中,形象展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和教师答疑是我们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也是CAI课件的优势所在。CAI课件中,学生自学、答疑有实时和异步两种模式。异步模式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学生自主的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学习;主要使用教师设计好的CAI课件进行自学或读教材或看课外辅导书,也可通过网上邻居或学校的数学论坛与同学和老师讨论进行相互交流;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实时模式主要利用类似Internet聊天室实时双向交流;实施学生质疑、课时检测实现实时反馈,及时答疑。
三、高中数学CAI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综上所述,CAI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如何发挥CAI教学优势,使其与学科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CAI教学的关键。在高中数学CAI教学模式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要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的指导下开展数学CAI教学,明确开展数学CAI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其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数学知识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知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数学CAI设计及教学过程时要力图体现这一教学指导思想。
2.选择适于数学CAI的教学内容,科学、周密地设计课件。
由于一个CAI课件要花费大量的智力劳动,因此首先要选择适于CAI的教学内容,在计算机硬件可能的情况下,要力图更好地体现CAI动画模拟、交互性、个别化等教学特点,充分发挥CAI的教学优势。如教学内容尽量形象直观,切忌书本搬家;图形、动画要美观、清晰,声音要悦耳动听,色彩要符合美学要求;合理、适当设问,启而不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设计同一教学目的下的不同分支程序等等。使CAI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发挥最大动效。
3.在数学CAI课件制作过程中,要与教学紧密配合,制作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智能型教学课件。如可开发用于教师课堂演示的,显示大规模、长时间、瞬时数学过程和现象的二维、三维动画等模拟课件;对于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开发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发挥计算机声像和存储量大的优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课堂信息容量,改变课堂信息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真实,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可设计交互性较强的数学会话课件,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个别化教学;对目前市场上用于学生辅导、复习、练习、测试的数学软件,要更新内容,舍去大量的死记硬背及陈旧的知识,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和测试,精心设计,丰富图形、动画、色彩、声音内容,使其有更优良的界面;开发用于教师使用的图形开发工具,表格、文字处理工具、图形库、资料库、题库等等,以便于教师根据本校实际自己设计课件。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学数学CAI的发展受到了种种条件的限制。对CAI有更清醒和深刻的认识,是在中学开展CAI教学的前提和关键。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它更体现和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社会的发展将使计算机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日益完善,中学CAI教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虚拟实验室
目前,我们初步构建了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它由硬件、软件、潜件三部分组成。
1、硬件:
我校校园网配有思科交换机、浪潮服务器、长城客户机、千兆主干100M到桌面等硬件设施,并将多间多媒体教室[①演播式多媒体教室(配有高配置电脑、投影仪、录像机、高性能DVD机、无线话筒、电子教鞭等);②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机房(配有服务器、教师机、学生机的局域网,安装了winschool交互教学系统)]、电子阅览室等连为一体。
2、软件:
我们在校园网络中配置以下应用软件系统:网络光盘资源共享系统、网络视频点播(VOD)系统、Internet资源共享系统、视频广播系统、屏幕广播系统、师生网络学习与创作的编辑系统、新一代高中数学教学软件系统、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件系统。
我们开发的“新一代高中数学教学软件系统---各种类型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⑴按照与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密切程度,将高中数学教学素材资源库分为最常用库、次常用库和扩展库三类,并配合方便、快捷、自动、智能的光盘和网络检索方法。
⑵建立短小精悍、符合积件组合平台要求的接口式的“高中数学微教学单元库”。
⑶建立高中数学虚拟积件资源库,供广大教师直接调用该教学资源网上的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⑷将各种资料的呈现方式进行归纳分类,设计成供教师容易调用与赋值的图标,形成“高中数学教学资料呈现方式库”。
⑸组建“高中数学教与学策略库”。将不同的策略方式设计成可填充重组的框架,以简单明了的图标表示,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教学策略方式相结合,以产生“组合爆炸式”的效果,适应于各种教学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需要将不同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学习策略方式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认知学习。
⑹组建“工具软件库”(安装了方正奥思、Authorware、MicrosoftPowerPoint等工具软件与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Mathcad等数学实验工具软件。)
⑺组建类似于“傻瓜照相机”的特别适合于课堂教学使用的积件平台——高中数学积件组合平台。该平台的软件的基本特点是:
(a)无需程序设计。
(b)方便地组合积件库与各类多媒体和网上资源。
(c)面向全体高中数学教师和高中学生,易学易用。
我们开发的“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测验试卷的生成工具
测验试卷的生成工具有随机出题功能,可以为每个学生产生不同的试卷,以防作弊。
(2)测试过程的控制系统
系统主要完成对网上测试过程的控制,如在需要时锁定系统,不允许学生进行与测试无关的浏览,控制测试时间,到时自动交卷等。
(3)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
系统对测验提供了“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内容。系统允许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加权,进一步控制测试环境。
(4)自动记分系统与智能系统
系统还提供自动记分系统,在学生作完测验系统自动判分之后,自动将成绩登录,进一步系统还可以自动提供反馈信息,自动建议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再比如提供邮件分类系统,对发到教师课程邮箱的信件进行分类,自动区分哪些是学生递交的作业,记录学生递交的时间是否及时,再进一步提供智能系统,自动分析邮件内容,进行归类,或自动解答或提供给老师统一解答。
(5)测试结果分析工具
系统根据每道题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具体学生给出诊断,对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该系统还可以根据考试测验的统计数据,运用教育评估理论分析题目的质量,如区分度、难度等。
3、潜件:
我们重视对研究人员和实验班学生的培训。研究人员以自学为主,采取专题培训、讲座、讨论和外出参加培训等多种方式,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掌握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方法和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软件开发方法。实验班学生由课题组成员和计算机教师共同进行培训,计算机教师负责培训学生电脑基本操作与输入法,我们负责培训学生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数学实验工具软件的使用。
五、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创设情境”的策略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本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高中数学教学情境。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例如笔者在上“立体几何”导言课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课件。
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例如笔者在上高二数学“正方体截面”课时,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正方体截面”课件,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屏幕上浅蓝色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一个正方体中,类似于这样的三角形有几个?”,“如何截正方体才能得到正三角形?”,“上述三角形截面之间有何联系?”,“用一把无比锋利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一位留学生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无法表现二次曲线的形成过程,而黑板上的图形鉴于技术原因很难画得准确,更何况有谁能让黑板上的二次曲线连续变化呢?又有谁能一给出离心率就马上显示相应的二次曲线呢?笔者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离心率与圆锥曲线的形状”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独立探索。
4、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常犯的一些隐晦的错误,创设纠错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
学生常常想当然把平面几何的有关性质照搬到立体几何中,教师在黑板上很难表示清楚,无法使学生满意。笔者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边对应垂直的两个角”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纠错。
5、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几何画王》、《几何专家》、《数学实验室》、《Mathcad》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例如笔者在上高二数学时,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圆锥内接圆柱”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探索内容包括:圆柱在圆锥内如何变化?如何用平面几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如何作出截面?圆锥底面积如何变化?圆锥体积如何变化?圆锥内接圆柱中有体积最大的吗?有的话,如何求?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六、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提出问题”的策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条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条基本原则、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突破口,尤其在网络环境下更是这样。然而,我们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究竟如何?
通过对2000多名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60%的学生不善于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45%的学生不能够经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52%的学生当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能发现他的不足,56%的学生不能够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错误。这说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不强。
1、产生的原因
⑴、教学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统治着数学教师的思想,控制着数学教师的言行。许多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
⑵、教学模式单一
中国教育一直深受凯洛夫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数学教师仍采用“粉笔”+“题海战术”的传统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视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把自己的思维粗暴地强加于学生,用统一思维模式训练学生,至今未摆脱依靠“教题型、背题型、考题型”来升学的模式。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学习,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⑶、教学手段落后
大多数学校没有先进教学设备,许多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甚至不会使用幻灯机。仅仅靠教师的口授和板书,已无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好奇心。
⑷、提问技能缺乏
学生缺乏提问的技能,想提问却不知该如何问,提的问题要么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要么不是关键问题,要么与自己所想的不吻合。
⑸、评价体系失效
目前,高中数学仅采用“考试”这一种评价方式。试卷上全是现成的问题,只要求考生解出来,而从未要求考生提出问题。长此以往,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不但得不到培养,反而受到抑制。
2、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的策略
多媒体网络技术猛烈地冲击着高中教育,它将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网络环境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经过多次探索和试验,我们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疑问是发现之母”,创新来源于“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的源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哈尔莫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布鲁巴克)......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2)、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
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⑶、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
①课题质疑法
数学学习目标尤如指南针,为后面的学习指明方向,我们可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质疑。
例如,上“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课时,我们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什么是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什么?”、“如何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如何构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模型解应用问题?”等。
②因果质疑法
任何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即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我们可以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质疑。
例如,2000年高考数学第18题:如下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B’C’D’D的底面ABCD是菱形,且∠C’CB=∠C’CD=∠BCD=60度。当C’D/CC’的值为多少时,能使AA’垂直于平面C’BD?请给出证明。
我们设计制作了课件,在课件中设置了三个按扭,并将分析、推导过程隐藏在教学情景中。学生
利用此课件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当AA’垂直于平面C’BD时,C’D/CC’的值为多少?”
③联想质疑法
我们常常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
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二数学必修课上册中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时,用Authoware5.5、PowerPoint、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直线与圆、直线与椭圆、直线与双曲线、直线与抛物线等课件,放在数学实验室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学生边看边产生联想,并提出问题:“上述问题之间究竟有何联系?”、“直线与上述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如何利用方程组解的情况来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
④方法质疑法
当学生做完数学习题时,我们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质疑:“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习题?”等。
例如,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常常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畏惧感,不知道该如何学?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组课件,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课件后,自然会提出问题:“研究立体几何的最根本方法是什么?”(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变为“平面几何”问题)
⑤比较质疑法
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仅一字之差而又联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并且很容易混淆。我们可引导学生边比较边质疑。
例如,学生在学习棱柱时,常分不清“平行六面体”、“直四棱柱”、“正四棱柱”、“直平行六面体”等几何体,我们设计并制作了课件。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对上述几种棱柱进行比较,并由此提出质疑:“直四棱柱是正四棱柱吗?”、“直平行六面体是正四棱柱吗?”、“上述几种棱柱之间有何联系?”。
⑥批判质疑法
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进行探究性质疑,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例如,2000年高考数学第18题,学生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当AA’垂直于平面C’BD时,C’D/CC’的值为多少?
通过一系列计算,可以计算出C’D/CC’=1。
我们引导学生对上述解答过程进行质疑,
“可否先连结AB’、AD’、B’D’,可以证明平面BDC’和平面AB’D’垂直三等份线段A’C,进而可证明棱锥B—CB’C’是正三棱锥,于是C’D/CC’=1?”、“本题第三问是否可以改为求出使AA’垂直平面C’BD成立充要条件,并给出证明?”。
⑷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
①学生自我设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理解和看法,各人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我们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并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
②学生之间设问
学生在数学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他可以网络向其他学生询问。对于某些方面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③师生之间设问
教师提问——发电子邮件
在数学实验室,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的监看功能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并通过它的控制功能不离开座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及时地发电子邮件给指定的学生,向他个别提问,也可以发电子邮件给部分或全部的学生,向他们提出共同的问题。
学生提问——发电子邮件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除了可以通过网络向同学询问,也可以发电子邮件给教师请教。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者只有掌握了较多的不同的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因此,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上述“提出问题”策略,并匹配最适合学习者学习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交互技术和网络的多维性来优化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2001):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4-7。
- 上一篇:乡镇部门统计工作计划
- 下一篇: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