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审计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资源审计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管理质量。根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天保资金进行天然林保护各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天然林资源管理是指对依法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的有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第四条天保工程以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为宗旨,以停伐、保育、提高森林综合效益和保障民生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保育并重”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天保工程由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县林业部门,乡镇(场)、国有林场天保工程管理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实行“双线目标责任制”管理。天保工程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乡镇(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六条县政府成立“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林业局、发改局、财政局、监察局、人社局、住建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林业局局长兼任。并在县林业局内部调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监督管理、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各乡镇(场)成立本乡镇(场)的天保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乡镇(场)长任组长,设立天保工程管理站。
各国有林场成立“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站”,与原单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第三章目标与管理
第七条县林业局负责制定天保工程森林资源保护有关制度,向管理人员颁发聘书、签订聘用合同,落实管理人员的责任,负责组织检查、验收、考核工作。
第八条国有林场、乡镇(场)天保工程管理站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辖区内的森林资源管理,按照行政区划、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划分森林资源管理责任区,确定巡山线路,明确管护责任人;
(二)对责任区内各村(分场)的森林资源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三)维护本辖区内森林资源安全,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并及时上报乡镇(场)人民政府或县林业部门;
(四)加强天保站工作人员的管理,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
第九条管护人员的工作职责:
国有林场和乡镇(场)天保工程管理站管理人员分别对国有林区和乡镇(场)辖区内森林资源进行管理。
(一)广泛宣传实施天保工程的重大意义和林业法律、法规;
(二)经常深入林区巡察林地、林木情况,发现火警、火灾、森林病虫害及时报告;发现对乱捕乱猎、乱砍滥伐林木、非法采挖大树、割灌、采药、掘根、挖树桩、剥皮、乱采野生植物、乱占林地、毁林开荒以及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或迹象,坚决予以制止,并积极参与涉林的各项工作。
第十条天保工程的管护人员实行聘任制,一年一聘。被聘人员经县林业局培训合格后,由县林业局发文通知,并颁发《聘书》,签定《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乡镇(场)天保工程管理人员聘用合同》后方可上岗。
第十一条鼓励国有林场天保工程管理站在确保不破坏森林地表植被、不降低森林生态功能、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第四章工程实施与管理
第十二条天保工程建设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年度计划和建设任务组织设计,并按上级批复的设计文件组织施工。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设计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工程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由原设计单位提出变更申请,报原批准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天保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管理制度,所有建设项目的施工和货物采购均应进行合同制管理。施工单位应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组织施工,同时接受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程建设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工程建设和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杜绝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发生。
第十四条加强天保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管理,自觉接受各级政府或业务部门的专项检查、年度核查、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工程核查验收的具体程序及要求按《省天然林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执行。
第五章资金使用及管理
第十五条天保工程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强行划转或抵扣各种债务贷款和税金等。
第十六条乡镇(场)天保工程管理站人员工资由县财政统一负担;国有差额单位的天保工程管理站工作人员工资财政差补后不足部分可在天保工程专项资金中列支;管护人员工资在天保工程管护资金中列支;工程管理中产生的其他费用在天保工程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十七条森林管护事业费支出按照《省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执行,并实行财政报账制管理。
第十八条天保工程建设资金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批复执行,开工前预拨工程总资金的20%,根据工程进度逐步拨付30%,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40%,下余10%待质保期满验收合格后予以拨付。
涉及到人工造林项目的,要按照“造林三年保成活,造林资金按6:2:2比例分三年兑付。”
第十九条县林业局和工程实施单位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及时准确掌握建设资金计划、实际到位和使用情况,按规定真实完整向上级林业部门报送各种会计报表和统计信息资料。
第六章工程监督与质量管理
第二十条天保工程建设质量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县林业局应通过现场检查监督、报表监督、审计监督和追踪评价监督的方式,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县林业局要面向社会公开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认真受理举报事宜,对重大问题,要派专人核实处理;要定期向上级报告工程的实施情况,自觉接受同级或上级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监督,配合完成年度审计工作。
第二十二条天保工程核查验收由县林业局负责组织实施,工程核查验收的具体程序及要求按照《省天然林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试行)执行。
第二十三条县天保工程管理中心将通过工程监督和质量检查,对于任务完成好、工程建设质量高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法对项目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按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除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外,工程投资计划下达1年后尚未开工建设;
(二)擅自调整年度建设计划,截留、挪用、挤占工程资金;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项目无法建设;
(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或有违法行为;
(五)工程区内发生毁林或乱占林地,且情节较为严重。
第二十四条县林业局和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工程建设的各种文件和资料,建立工程档案,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
第七章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五条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考核奖惩。
第二十六条县政府对各乡镇(场)的天保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县林业局对各乡镇(场)、国有林场天保工程管理站及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实行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考核内容及办法分别按照县政府与各乡镇(场)、县林业局与各乡镇(场)、国有林场天保工程管理站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执行。
第二十七条对天保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好、质量高、成绩突出的乡镇(场),按照县政府与各乡镇(场)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表彰奖励;对天保工程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乡镇(场)、国有林场天保工程管理站和管理人员分别按照全县乡镇(场)、国有林场天保工程管理站和管理人员总数一定比例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对没有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完成任务的乡镇(场)及国有林场,限期责令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调减次年的天保工程建设投资计划。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乡镇(场)、国有林场天保工程管理站按照中、省天保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考核不合格的天保工程管理、管护人员予以辞退。对构成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篇2
第二条林业基金是林业主管部门用于发展林业的专项资金,在农业银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挪用或占用。
第三条林业基金的来源包括:
(一)各级财政拨款用于营林的资金;
(二)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各级林业部门安排的造林投资;
(三)各级林业部门按规定征收、提取的育林基金;
(四)各级林业部门用林业基金投资、开发、经营的用材林、经济林的纯收益;
(五)县林业部门从支付给林农木材收购价款中预留的森林资源更新费,由于林农没有更新造林,不退还给林农而由林业部门统一用于造林的资金;
(六)经营木材采伐、收购的森工企业,超过地方财政部门核定的利润(所得税)增盈部门或亏损包干基数减亏额分成部分,按比例提出的用于发展林业生产的资金;
(七)其他经当地人民政府或财政部门批准作为林业基金的收入。
第四条实行林业基金制度后,原有的林业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和支出渠道仍然不变。
第五条林业基金使用范围包括:
(一)林业的培育、垦复、改造;
(二)营造大面积用材林;
(三)森林采伐的迹地更新;
(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五)营造速生丰产林。
第六条林业基金用于发展用材林、经济林等商品性林业的,实行有偿周转使用,限期回收,并取得积累;用于不能取得直接经济收益的营林支出(如护林防火等),实行无偿使用。各级财政拨款用于营林的资金,由林业部门建立有偿回收制度,回收的资金继续留给林业部门周转,用于扩大营林再生产。
第七条林业部门使用林业基金(包括与林业基金结合使用的借入资金,外单位投营资金)投资经营林业,以实物形式回收投资的,在全部投资回收期间还款有困难的,可以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减免农林特产税。
全部投资还清后的纯收益,除按规定留成少量的业务经费(如印刷帐簿、报表、追收资金差旅费等)外,其余部分应全部转入育林基金。
第八条林业基金的管理:
(一)建立省、市、县三级林业基金,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筹集和管理。
(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林业生产事业计划和林业基金收入来源,编制年度林业基金收支计划,按计划安排使用,当年结余可转结下半年度使用。
林业基金收支计划应报送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并抄送当地同级财政、计划、银行和审计部门。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向金融机构借入或同其他部门、单位联营投入的营林资金,可与各级林业基金结合使用,并纳入林业基金核算和管理。
(三)《林业基金会计制度》由省林业厅与省财政厅制订,并在全省统一施行。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林业基金年度会计决算,应逐级汇总上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当地同级财政、计划、银行和审计部门。县级林业基金年度会计决算由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各市汇总的林业基金年度会计决算由省林业厅审批。
篇3
[关键词]工程;使用林地;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V2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026-01
1 概况
1.1 地理位置
莫旗位于内蒙古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3°32′55″至125°16′14″,北纬48°05′10″至49°50′50″。东隔嫩江与黑龙江省讷河市、嫩江县毗邻。西部、北部与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接壤,西南以诺敏河同黑龙江省甘南县交界。南北长299.2公里、东西长125公里。全旗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
1.2 地形地貌
莫力达瓦隆起、大杨树断陷、加格达奇隆起。全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1.3 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1.3~2.6℃,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45℃。年≥10℃积温在1700℃~2500℃。无霜期平均90~113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50~520毫米。
1.4 土壤
莫旗土壤类型可分为四个土类。其中暗棕壤分布广泛,占全旗土壤总面积的49.55%;其次为黑土,占29.16%;草甸土占12.65%;沼泽土占4.25%。
1.5 水文
莫旗境内有大小河流50多条,均汇入嫩江及其支流,属嫩江水系。
2 拟征占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3)《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2号);
(4)《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2]237号);
(5)关于《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3]139号);
(6)《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2]73号);
(7)《关于占用、征用林地收费标准和管理使用规定》(内林政字[1993]127号);
(8)财政厅 林业厅 转发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内财非税[2005]491号);
(9)现地调查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3 对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的影响及评价
3.1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评价
拟征占用林地的生态系统主要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为天然柞树、黑桦、落叶松混交林。这一生态系统,是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常见生态系统,生境类型在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普遍存在。林地被征占用后,由于面积相对较小,不会明显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正常功能的发挥,也不会伤害野生动物。
3.2 对生态效能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及评价
林地被征占用后,将迫使栖息于此的森林动物暂时向他处迁移,但种群总量保持不变;项目没有占用河道,不会导致河流改道、断流,不会影响鱼类的回游,也不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3.3 对景观风貌的影响及评价
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有森林景观、灌木林景观、草原草甸景观等类型,占用面积较小,不会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景观风貌产生明显影响,也不会破坏周边景观的协调。
3.4 拟征占用林地必要性和迫切性评价
近年来,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开始把膨胀珍珠岩散料直接应用在建筑上,并发展为应用膨胀珍珠岩制品,现每年大约用80%的散料生产300万立方米制品用在各种工程上。现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建设了十几条曲线高产炉,有世界珍珠岩产量最高的炉型,加工技术处于世界行业领先地位。根据材料,国内外对珍珠岩矿砂的需求量较大,矿山生产的产品销售不成问题。
该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会为项目区所在地区的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对拉动项目区所在地的地方经济,减轻当地的就业压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建设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赤诚珍珠岩矿业有限公司西瓦尔图古山子北珍珠岩矿采选建设项目,无论从国内需要,还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工程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
3.5 拟征占用林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经过现地勘查,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及地貌特征、林地分布及道路交通情况等因素,占用林地面积确定到最小。达到了少占用林地、草地和少破坏植被的目的。目前已作好了占用林地前的报批准备和协调工作,具备了建设条件。此项目立项依据充分,行政审批手续齐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具有可行性。
3.6 项目效益评价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赤诚珍珠岩矿业有限公司西瓦尔图古山子北珍珠岩矿采选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正常生产年份可实现利税总额39万元,利润总额33.27万元,投资利润率为66.54%,投资利税率为78%。设计矿段开采结束可实现产值565.4万元,实现利税总额400.92万元,利润总额342万元,企业投资回收期1.50年。
4 保障措施
4.1 组织保障措施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林业局要按照“严管林、慎用钱”的原则,加强资源监管和资金使用管理,党政领导班子统一组织领导,负责占用林地情况的监管和相关手续的办理。林地、林木、植被恢复补偿费及安置补偿费的收缴,并按照《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占用、征用林地收费标准和管理使用的规定》等有关规定,确保收取的各项费用和返还部分的森林植被恢复费,足额用于造林、营林、森林植被恢复及资源林政管理等,并进行异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各项工作均由资源科、森调队、林政科、生产科以及林场一同具体实施。
4.2 技术保障措施
在本可行性报告的基础上,施工前由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林地所有单位,按照批复的可行性报告中的地类和面积,现地验证拟征占用林地位置、面积,严禁越界拟征占用林地。
4.3 施工保障措施
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建立就地植被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就地植被保护措施和责任;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林业局派专人或结合森林资源管护,负责就地植被保护措施的落实和监督,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反馈情况。
4.4 资金保障措施
项目建设资金占用,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严格遵守财经制度,财务、审计部门要对项目资金进行跟踪审计,提高项目资金占用率,保证建设工程顺利开展并如期完成。
拟临时征占用林地的各类补偿费用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筹集,并在办理林地使用手续时预缴森林植被恢复费,其它补偿费在班里林地划拨手续时付清。
森林植被恢复费,专项用于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植树造林,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森林植被恢复费的使用,应当在编制森林植被恢复作业设计,并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上,按照批准的作业设计书,编制森林植被恢复费支出预算,待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安排使用。
篇4
【关键词】速生丰产林;森林资源;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1.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概况
根据森林资源统计资料,全省林业用地面积为2388.6万hm2,有林地面积为1895.0万hm2,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35.2%。全省林分总蓄积为14.2亿m3,其中,地方林业林分总蓄积为4.18亿m3,占全省森林总蓄积的29.4%。
2.黑龙江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现状
黑龙江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原国家林业部的资金扶持下,以部省联营的方式,在松嫩平原的依安县、拜泉县和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的新江实验林场以及三江平原的富锦县营造了0.52万hm2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为我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管理摸索出了经验。1985年开始,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我省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的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截止2000年,全省已按项目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11.02万hm2。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营造9.55万hm2,部省联营项目营造0.52万hm2,林业贴息贷款营造0.80万hm2,其他林业工程投资营造0.15万hm2。主要造林树种为杨树和落叶松,还有少量的红皮杉和红松。其中营造杨树丰产林0.87万hm2,落叶松丰产林8.67万hm2。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范围由最初的几个试点林场(乡、镇)扩展到多个市县的200多个林场(乡、镇)。速生丰产用材林造林质量明显提高,如1995年开始利用世行贷款营造的7.50万hm2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用材林造林保存率达91%,林分平均生长量高于部颁国家二类产区长白落叶松丰产林生长标准。目前我省早期营造的11.0万hm2速生丰产林已成为本地区重要的人工用材林后备资源。
3.主要措施
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政府负责制
各级人民政府对速生丰产林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普遍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层层签定目标责任状,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重点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坚持各级政府负责制,明确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二是明确各部门分工,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实行分工负责制。三是强化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导机构,层层建立了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作。
3.2依靠科技,注重实效,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为了提高速生丰产林质量,我省制定了技术保障方案,重点加强造林实用技术和治理模式的推广应用。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名特优品种、珍贵树种;二是推广容器育苗、ABT生根粉、多效复合剂、地膜覆盖等抗旱造林技术;三是推广混交造林模式。四是造林中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五是建立完备的内业档案,每一个小班(地块)都利用GPS定位并量算面积,做到退耕面积清、坐落位置清、林种树种清、质量标准清,为检查验收和政策兑现提供科学依据。
3.3查摆问题,限期整改,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我省结合县级自查和省级复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速生丰产林回头看工作。检查中发现,由于近几年气候和人为等因素,省里对此高度重视,将进行全面整改作为2006年林业一项重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地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核实,对未达到国家规定保存率速生丰产林地块,要在年内一次补植完成。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对历年不合格面积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利用2006年春季和墒情好的有利时机,全面完成了补植和补造工作。
4.存在的问题
4.1缺乏资金投入,制约建设进程
由于国家过去没有专项资金,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世界银行贷款和林业项目贴息贷款为主,辅以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由于林业项目贴息贷款纳入国家商业银行管理,加之速生丰产林周期长,贷款落实难度增大,缺乏必要的投入,滞缓了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
4.2培育利用脱节,影响效益发挥
以往营造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往往片面强调造林数量,忽略了定向培育,造林有一定盲目性,针对性不强,没有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黑龙江省的林产工业布局和结构也未与森林资源分布及结构变化紧密结合,资源利用与培育目标脱节,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4.3生产周期较长,经营风险较大
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周期虽然在营林的范畴内相对较短,但与一般种植业、养殖业等基地产业相比生产周期还是较长的,短期内经济效益差,加上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风险较大,又缺少必要的转化和分散风险的保障体系,导致吸引资金比较困难;同时,由于速生丰产用材林生态,社会效益“外溢”,缺少必要的社会补偿机制,以致比较收益率低,再加上国家扶持政策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各种经济成分参与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积极性。
5.对策
5.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是实现我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步,是发展高产、高效、优质持续林业的必由之路,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速生丰产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丰产林建设要以国有林场、林业企事业单位、乡村集体林场为主体,充分发挥林业企事业单位在技术、人才、资金、经营管理上的优势,把建设速生丰产林与壮大林业自身经济实力有机结合起来。
5.2实施科技兴林,全面提高造林质量
在速生丰产林建设中,要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保障作用,推行科技兴林战略,建立具有良种繁育,用材林速生丰产、森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森林生态效益与补偿机制研究。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起林木种子生产、种子贮存与苗木繁育协调发展的繁育体系;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努力降低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积极开展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严禁危险性病虫害的入侵和蔓延;利用遥感、信息、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建立快捷、有效的监测评价和信息管理体系,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科学的依据。
5.3改变运行机制
在新形势下,速生丰产林建设要以产权和经营权改革为实破口,以效益为中心,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用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大胆创新,探索一条符合黑龙江省省情及市场经济规律的全新运行机制。
经营机制:基地建设要采取独资、合作、承包、股份等多种形式,在充分调动企业、林场、农民等生产者积极参与基地建设的前提下,建立起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产、林场+基地+农产等多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权利与责任对称,利益与风险均衡的经营机制。
5.4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
一是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完善检查、验收、审计制度;二是强化工程管理严格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实行规范化管理;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审计制,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强化资金使用和贷款偿还的监督,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
篇5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意义;对策1 林业病虫害在我国北方地区呈现出的特征
1.1 不确定性
林业病虫害难以解决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它的不确定性。病虫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在发生前很难预测。我国幅员辽阔,暴发现象常有发生,北方林业部门很难做到检测的全覆盖。
1.2 全面性
另外,导致我国北方林业病虫害的害虫种类有蝗虫、杨二尾小舟蛾、春尺镬、去南松毛虫等许多品种,每一种病虫的防治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很难做到预防的全面性。
鉴于以上两点,北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就很难避免。
1.3 地域广泛性
林业病虫害发生时,通常都不是局部的,一个县的病虫害影响面积就能达到十几万亩,又因为我国北方林业种植存在集中的特点,如果在林 内所种植的又是单一树种,那么病虫的传播速度将更加速度。由于多年来造林树种单一,北方气温逐渐升高,害虫越冬死亡率越来越低等因素,导致我国这些年发生病虫害的森林面积的逐 年上升,目前北方林业病虫害的防止工作还受到资金、人力和技术的限制,使防治难度进一步扩大。
1.4 物种进化速度快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杀虫药物不断研制成功,使以前很多危害大、难防治的病害虫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也因此为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埋下了隐患。所谓的隐患,就是指生物在不断的药物使用过程中,其适应力和抵抗力都会不断增强,抗药性越来越强,这将对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产生致命的冲击。
2 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的有效方法
2.1 对林业病虫害相关专业知识加强理解
森林资源是国家生态系统和环境中关键的一环,对我国的国计民生不可或缺。加强对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要从思想上到实际工作上都提起重视,了解这项工作的急迫性和艰巨性,迎难而上,因地制宜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量将病虫害造成的危害控制到最低的限度内。要认真贯彻《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促使北方林业资源发展。
2.2 监测和预防环节在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得到增强
传播速度极快、一旦感染就对森林资源产生巨大的损失、基于这两个特征,对森林病虫害的动态检查很必要。病虫害的科学检查工作在各个地区应该得到重视,配合专人运用高科技的技术,以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北方林业病虫害为首要目标。当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市县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对发现有北方林业病虫害的地区进行跟踪治理,为断绝病虫害的损失扩大化,掐灭病虫害的传播之源。
2.3 为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引入和增大资金投入
任何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从相关数据统计来看,我国北方林业资源丰饶的地区大部分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基于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增加对地区的资金援助,多方位筹集资金运用到林业建设当中来,要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逐渐加大对北方林业病虫害的资金投入力度,做到专款专用,将其用于病虫害的防治与治理中。建立效益跟踪检查和专项审计制度,严防随意挤占和挪用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
2.4 用不断提高的科技技术水平带动病虫害防治措施水平的提高
因地制宜,科学有效的选择适合地区发展的防治措施。首先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对现有的天然林加以保护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北方林业建设,把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其次,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化学农药,大力倡导使用微生物农药。再次,要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 喷雾喷粉机、6HZ-2020A 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 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诱虫灯、遥感对防治病虫等监测技术,综合运用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一、理论基础
林业行政执法是指林业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按照一定的程序,实现林业行政目标。其内容包括林业行政的许可、确认、检查、处罚以及强制等。
二、我国林业行政执法运行状况及现存问题
(一)运行状况
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渐健全和完善,林业行政执法有了一定的建树,对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的建立、良性发展起来积极的作用。第一,随着国家文化导向的有力宣传,人们逐渐认识到林业行政执法的重要性,等等提高了林业行政执法的可操作性。第二,强化了执法队伍建设。当前,我国的执法队伍已涵盖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防火等等。第三,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提高。近年来,由于合理的人员招聘制度、培训制度的严格执行,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养得到了大大提升,这位依法行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四,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制定程序及内容科学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林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办法》等的制定。
(二)现存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林业行政执法对保护和发展我国森林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的大力倡导和宣传,我国更是加强了森林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然而,就当前而言,尽管林业行政执法有了大幅改善,但还存在有些不尽人意的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例如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执法中“权”与“利”有勾结现象等等。
1)体制方面的问题。体制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双重领导体制。当前,我国林业行政执法仍旧是“双重领导体制”。这就导致了下级林业主管部门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共同领导的局面。突出表现在地方政府为谋己私立,在业务方面所做的种种干预。二是机构名目设置过多。我国林业各级执法机构有:林业检查站、植物检疫以及林政资源管理等十余个机构,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在执法中权利行使混乱的问题,如职能交叉、执法标准不统一、执法队伍综合素养参差不齐等等。三是森林公安管理体制急需改革。到目前为止,森林公安的发展还是依托于林业系统,形成两种身份(森林、公安双层领导),这就很容易导致权责利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的事情发生;同时,森林公安系统还存在编制不统一、执法力度不够以及经费无保障等问题。
2)程序方面的问题。制定行政执法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相对人的权利在执法行为中免受由于随意性而导致的侵害。当前,我国林业行政执法中还大量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由于实体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程序对老百姓而言感觉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因此,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执法者和老百姓都存有这种现象发生。此外,我国制定的而原有的行政执法程序也不适应当前林业资源保护的需要,内容空洞、可操作性不强等因素致使行政执法不规范。
3)监督机制方面。当前,我国执法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监察、审计),从这个框架体系而言,其能够应对相关执法的管理工作。但就结合实践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执法机构不完善,机构、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二是由于内部监督机构本身属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管辖,监督实践形同虚设;三是交叉监督现象严重,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效率低、劳民伤财。四是根据梯次配备的监督体系,会导致在监督过程中因工作机制、处理方式等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果差异较大,这势必为监督结果的可信度、执行力等带来严峻考验,显示了其局限性。
三、可持续视野下的我国林业行政执法体制对策研究
1)建立完善林业行政执法体制。首先,建立林业资源垂直管理体制。垂直管理体制的建立可有效避免同级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得我国林业资源系统得到有力保护。国家可以像海关、边检以及银行一样,将各类公益林建设在地方设置垂直机关,统一纳入管辖范围,收回现在同级人民政府手中的经费、人事以及业务指导的权利。这样可以有效杜绝“双重领导体制”的弊端,进而能够保证我国林业资源的健康、良性发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其次,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建立。实行综合执法有利于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上述林业行政执法中所出现的种种弊端可以弱化或克服,进而建立形成林业执法的权威与尊严。例如,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重新组合建立,要做到管理和处罚不要混为一谈,执法与监督也要截然分开,同时,在林业综合执法中将林政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只负责日常管理,不再查处案件、行使处罚权等)与行政执法职能相分离。再次,改善优化森林公安管理体制。森林公安的双重身份导致了其事物头绪多、业务繁杂,很难在林业行政执法方面得到很好地效果,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森林公安的归属问题,例如,把其归为于政府公安机关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等。
2)建立完善林业行政执法程序。随着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权益的维护需要一定的行政程序作为后盾,程序的规范化能引起事情处理结果的公平性,行政执法不规范会引起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终也会损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尊严。因此,我们在林业行政执法中,我们要特别关注林业执法程序建设。实际操作中,要注重程序制定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时效性,同时做到以人为本。只有权衡了诸多要素,做到公平和正义才能为创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添砖加瓦。
3)建立完善林业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就前述我国林业行政执法监督状况而言,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垂直管理体系。由国家林业局下设一专门的综合部门,这个综合部门统一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法制机构和监察机构,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原有的法制、监察机构撤销。二是监督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建立《林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林业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制度》等等。制度的建立要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和具有可操作性。
篇7
关键词:生态环境;状况;治理意见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26
1基本概况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长江二级支流白龙江的上游,介于N33°13′~34°01′、E103°51′~104°45′。东西长99.4km,南北宽88.8km,总面积3009.98km2。水土流失面积258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5.7%,全县现辖2个镇、210个村委会,总人口13.27万人,其中农业人11.26万人,占84.6%,海拔高度1173~4505m,相对高差达3331m,多年平均降水量400~800mm,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貌极为复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虽然通过“长治”等生态项目的实施区域内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县域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有待进一步加强治理。
2自然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森林资源开发早,消耗大,生态环境过早过快衰退
县域内由于森林开采早,时间长,森工企业过度采伐,加之随着人口日益增长,群众因建房生活等需要而大量取用林木,使得境内大多数地方,尤其是白龙江沿岸、拱坝河中下游等人口密集区的原有林木采伐利用过度,林相日益残败,林线不断后移,使森林资源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据林业区划统计数据,仅舟曲林业局所辖的沙滩、插岗、铁坝、憨班四个林场,自1958年建场以来,仅仅到1983年的25a间共计划内采伐274.46万m3天然木村,平均年消耗森林蓄积10.98万m3,尽管4个林场对采伐面积0.948万hm2的95%都进行了迹地更新,更新程度很高,但因林木生长周期长,森林生长量和生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耗量和消耗速度,从而使得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处于失调状态,森林资源永远都难以再恢复到当初的状态,因此,过度采伐森林资源对舟曲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2.2超载过牧,导致草场严重退化,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在利益驱动下县域群众大量饲养放牧各类牲畜,导致天然草场严重超载放牧而日益退化。虽然从数据看草场面积大,但多为退化的劣等草场,实际载畜量极低,草蓄矛盾突出;现在,除少量位于海拔较高处的森林草原草场和高山草甸草场外,草畜矛盾越来越突出;还有因人口的增长,群众为了生计,长期不合理的采挖药材、开矿修路建电站等开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植被保护,都使得境内大量原本有植被覆盖的林草地日益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大块大块,直接人为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更加恶化,人口环境容量不断下降。
2.3生态基础差,自然灾害频发
舟曲县境内地质结构十分发育,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差异性大,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伴有一定量的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自然资源资源依赖利用过度,对生态自然环境做了过多地干预和影响,使得舟曲县的生态基础变得更加脆弱不堪。在县境内,无处不在地分布有大面积的坡耕地和植被覆盖度较极差的荒山荒坡,这类面源性水土流失类型数量广范围大,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同时还广泛分布着以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为主要形式的点源性、线源性流失类型,分布范围遍及全县大部分乡村。据调查统计,全县境内有大小滑坡100余处,泥石流沟道250余条,灾害性较大的滑坡有32处,泥石流沟道有60多条,数量众多、分布极广的这些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着近80个村庄、2.12万人的生命和国家及群众财产以及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成为严重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3生态环境建设基本思路及构想
3.1坡改建设依然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
舟曲山大沟深坡陡,坡耕地数量多,且坡度都较大,一遇降雨,无论强度大小都会因径流很快从地表汇集而产生细沟状侵蚀,接着变成切沟状侵蚀,最后形成深沟,导致坡耕地被冲蚀下切变得支离破碎,耕地被冲蚀毀坏,且坡耕地是舟曲县最易发生水土流失,且流失程度较严重的地类。这使得耕地治理应在继续抓好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工作的同时,狠抓宜修梯田坡耕地的改梯工作,以改梯后提高的产量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和有效解决退耕后耕地面积减少而造成的粮食减少问题,进一步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巩固。
3.2不断加强林草措施建设
3.2.1加强水保生态林建设舟曲境内还有数量众多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等四荒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因此,要对宜林荒山荒坡进行整地后,有选择性地栽植适应性强的速生水保林树种,并加强栽植后的管护工作,尽快让荒山先绿起来。3.2.2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力度尽管舟曲县的退耕还林工作已开展了多年,但由于受退耕指标、群众观念、粮食压力等的影响,还有许多本应退下来的陡坡耕地还未完全退下来,把林造上去。因此,在巩固好现有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同时继续加大这方面的项目投资,将那些应退尚未退下来的坡耕地进一步纳入治理,尤其是对陡坡地、田块过窄过小十分零散不便耕作的耕地、土地瘠薄生产水平低下的耕地、高山区阴湿地及低洼低产地这些耕种价值过低的土地全面进行退耕还林或还草,实现以林促农、农牧互补。3.2.3搞好经果林增收工程要让群众接纳认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还需要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做好文章。要充分利用气候温和,适宜多种林果生长的有利条件,将村旁、路旁、靠近水源处闲散地及光照充分的荒山荒坡和小块零星坡耕地,加以整地后栽种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经济林果树,并加强后期抚育管护,促其早挂果,早见效,尽快切实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3.3狠抓封禁管护工程
认真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现有植被较好的天然林、人工林及行道树、各类草地的管护,完善落实各项管护制度和措施,积极争取管护费用,落实管护人员报酬,强化管护人员工作职责,促使其切实负起保护现有植被的职责。对部分气候适宜有稀疏植被但具备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荒山荒坡在调查确认后结合适当补植补种加强封禁管护,减少人为干预影响,逐步实现自我更新,加快郁闭,增加植被。
3.4加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治理工作
国土部门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预报,完善各类地质灾害应急躲避防范预案,并经常性深入有地质灾害隐患地区,对广大村民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在乡政府村委会组织领导下,有针对性地组织村民进行防灾预案的演练,作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对于那些小的滑坡崩塌塌陷等小的地质灾害点,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积极争取资金,尽早进行科学治理,全面消除隐患,避免造成更大的灾害和损失。
4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施的建议及保证措施
为确保各项治理措施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通过项目的实施,切实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民,促进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优化、社会和谐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
4.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届时县上应成立生态环境功能恢复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全面对项目进行总体管理,协调有关工作,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实施区乡全面搞好工程项目的具体落实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相应职能部门的领导为副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水利、农牧、水保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办理相关工作。
4.2制定惠民政策,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通过制定有关惠民政策,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如向群众发放有关粮食补贴,解决群众吃粮问题,则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药方能让群众乐意接受;如能通过向群众提供低价煤炭、低价生活用电、太阳能灶和修建沼气池等,发展替代能源,等有效解决群众生活能源问题,则大大降低群众对薪柴的需求,同时通过向群众提供补贴价建材,让群众建房不再单纯依靠木料,则可保护现有植被不被破坏,新栽树木正常生长,生态自我修复方可实施。
4.3强项目及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切实发挥资金作用
严格按项目管理程序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建设资金实行专账专户管理,杜绝与其他工程项目相交混;项目实施中重大资金支出实行项目领导小组集体决定,按项目实施进度及时足额拨付下达资金;强化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防止违纪违规使用资金。
4.4立奖惩机制,严格项目考核
对项目实施单位制定目标责任管理制度,严格考核,要由上至下,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向一级负责,全程量化考核,实行奖惩机制,切实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心。
4.5强建后管理,巩固治理成果
“三分建设,七分管护”,要使项目长久发挥应有的效益,除了要在实施过程中抓好工程质量外,还要制定有效的管护制度,安排相应的管护费用,落实人员、制度,切实把完工后各类工程的管理管护,特别是造林管护工作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严格有效周密管理。如果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将宜林荒山荒坡划包给农户经营,再由国家投资治理,让其通过项目实施得到相应实惠,将大大提高管护效果。
参考文献
[1]舟曲县水土保持局编.舟曲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R].2000.
[2]舟曲县统计局编.舟曲县统计年鉴[M].甘肃鑫统印务有限责任公司,2015:1-66.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以确保如期实现我省森林资源“双增”(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目标为核心,以森林资源培育为重点,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强化措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圆满完成林业生态省年度建设任务,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实生态屏障。
二、建设任务
(一)营造林。全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其中:国家预安排我省造林任务万亩,我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含飞播造林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万亩。
(二)育苗。全省安排育苗计划万亩,其中:择优扶持优质种苗基地万亩,培育优质苗木万株。
三、安排原则
(一)营造林计划。年全省营造林规模按《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生态工程新造林、更新造林、林业产业工程分别按《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全面实施规划的个林业生态工程和个林业产业工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后续专项(生态移民)工程由发展改革和扶贫部门安排,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排。
(二)投资。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只安排国家、省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
(三)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淮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及向国家申报的年造林项目直接由省安排到县(市、区),其余由各省辖市按照规划的工程量大小、生态区位重要程度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年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任务量并安排到县(市、区),对已完成《规划》确定任务的建设工程不再安排,省林业厅据此下达年度建设计划。下达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要首先保证完成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凡是列入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县(市、区)必须在中低产田范围以外的行政村实施。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重点安排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县(市、区)和平原地区抚育工程量大的县(市、区)。
四、建设重点
年重点安排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适当安排产业工程、支撑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突出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适当安排其他工程建设任务。营造林工程重点安排宜林荒山荒地和沟河路渠四旁隙地。
五、工作措施
(一)严格执行营造林计划。本次下达的营造林计划已将年营造林任务分工程类型全部落实到县(市、区),各地要严格按照营造林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单位编制作业设计,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各项目作业设计按审批权限报批后实施。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验收。环城防护林、村镇绿化、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建设个工程涉及占用耕地的,按照《规划》确定的宽度为限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各生态工程及中幼林抚育任务在省级核查时核实面积在该工程下达计划%以内的,验收合格部分兑现省级奖励资金,超过%以上的部分省级不核查、不兑现奖励资金。
(二)保障建设资金。为完成年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各省辖市、县(市、区)要按照豫政〔〕号文件的要求和省下达的年度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足额落实林业生态省建设资金。同时,要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
(三)实行“以奖代补”。林业生态省项目资金安排要与《规划》实施情况和验收结果挂钩,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拨付奖励资金。省安排的生态建设工程项目,按照《年省林业生态省建设省级重点生态工程奖励标准》分阶段兑现奖励资金。省级财政林业预算支出确定后,按省下达的计划任务拨付奖励资金的%;经省核查(稽查)合格后,拨付全部奖励资金。奖励资金要全部用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严禁挪作他用。对林业生态省建设急需的优质用材林、生物质能源林、珍稀濒危树种、优良乡土树种和优质经济林苗木的培育,根据繁育成本制订补助标准,面向社会,公开竞争、择优扶持。经省稽查后,对核查结果符合《规划》要求、达到相关技术质量标准的建设项目,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奖励标准及时兑现奖励资金;对核查结果不符合规划要求、达不到相关技术质量标准的建设项目,削减直至取消奖励资金。
(四)强化监督检查。年林业生态工程和有投资的林业产业工程的建设任务全部纳入省级核查范围,建立政府目标考评体系和质量管理考评体系,严格考评,兑现奖惩。基本要求是:年月底前基本完成当年林业生态省建设营造林任务;待新造林成活稳定后,省林业厅组织全面核查和稽查,核查由往年的按一定比例抽查改为全面核查,稽查比例不低于营造林任务的%。
篇9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引发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目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已设立并不断完善了环境审计机构,制定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建立了环境审计工作协调机制,探索了资源环境合作审计模式,发挥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但由于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环境审计工作与可持续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资源环境审计面临以下挑战:
(一)缺乏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指南。资源环境审计涉及面宽,审计范围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污染、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节能减排、排污处理等领域,每个领域又都有具体的行业专业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于审计人员来说面宽、指标种类多,专业性强,很难掌握相关指标计算方法,且不断面对新的审计领域,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学习,缺乏一套完整的资源环境审计实施办法和评价标准体系。
(二)资源环境审计方式和手段较单一,有待创新。目前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主要对象仍然是常规的财务资料反映的资源耗费价值总量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企业排放污染物是否足额上缴各项排污治理费用以及财政、环保部门将收取的相关费用是否足额上交上级财政、如何使用等为重点关注领域,并没有完全脱离财务收支审计的思路、手段和方式。并没有从本质上去研究资源环境审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例如财政、金融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对单位产值耗费资源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发现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对环境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测算企业排污减排情况,利用环境监测系统进行舞弊隐瞒超标排放污染物情况。而这些需要资源环境审计创新审计方式和审计手段,拓宽资源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三)缺乏具备资源环境专业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一个完整的资源环境审计组成员不仅需要财务相关专业的审计人员,还需要有资源、环境保护等专业的审计人员,目前全国各地审计机关严重缺乏资源环境专业方面的审计人才,在审计过程中遇到资源环境专业性强的技术问题多是采取聘请资源环境专家参加审计组解决技术难题的办法来解决,但由于专家的认识和理解有时与政府审计目标有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风险。
(四)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资源环境审计的水平亟待提高。计算机审计是目前各级审计机关大力发展的新兴审计领域,计算机审计不仅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筛查、比对还可以与资源环境监测系统实现连接,适时监测运行情况和运行结果,避免通过作弊使监测系统运行受人为操纵,导致超排放标准的污染物排入大气、河流等。目前由于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和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都还存在差距,计算机审计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不是很理想,很多专业数据的采集工作都还未展开,目前急需培养一批计算机资源环境审计人才,实现计算机对企业环境监测系统及运行状况进行适时监测,促使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对排放气体、污水进行处理,避免造成空气和水源污染。
为促进资源环境管理不断完善,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机统一,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创新资源环境审计技术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
系。创新资源环境审计方法,利用资源环境主管部门在线监测系统提取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资源环境信息数据库,结合管理流程开展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等多渠道收集数据比对,发现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资源环境审计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资源环境审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现阶段对资源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的总结,认为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由纵向和横向指标组成,纵向指标体系包含综合分析、行业分析以及具体项目分析等指标体系,横向指标可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指标、资源指标、生态系统等指标体系。
篇10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推进山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重点工作
1.加快推进全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改革试点。创新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机制,扎实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按照建设全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试验区和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区的要求,切实做好试点规范管理,全面启用试点区块动态监管平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加快工作进度,完成场地平整4500亩。做好试点中期评估,积极争取扩大试点规模。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已批准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复垦进度,按计划完成整治项目建设。加大转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县国土局牵头,县监察局、县林业局、县建设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2.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考核激励机制和项目入园决策评价服务机制,健全中小企业服务创新平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加快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金属制品产业提升。(县经商局、工业园区牵头)实施生态精品农业“六大行动计划”,完善现代农业园区、粮食功能区“两区”建设管理体制和政策,健全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探索新增耕地地力培育和耕种鼓励机制,推进标准农田地力培肥综合示范区建设。(县农业局牵头)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机制,修订完善服务业集聚区和企业发展扶持政策,规范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加快推进服务业品牌培育和标准化建设。(县发改局牵头)
3.完善绿色经济发展机制。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有机融合的要求,建立健全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机制,完善规划体系和配套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纯净、养心之地”县域品牌。(县发改局牵头)探索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完善旅游项目投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营销合作等政策机制,深化核心景区提升创建工作。(县旅游局牵头)实施省“991”和市“1030”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县竹产业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县发改局牵头)
4.强化生态屏障建设,创新生态补偿机制。采取封育管护、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切实有效的培育改造技术措施,对林分结构简单、生态功能低下的公益林针叶纯林、残次林进行改造,种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提升公益林生态保护功能,2013年全县公益林优质林分面积争取达到141.3万亩,占公益林建设总面积的72.4%。建立和完善森林火灾远程监控系统、森林有害生物测报网络和林政执法队伍,采取扎实有效的科学措施,防止森林火灾,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等森林有害生物,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的安全。
5.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深化“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巩固生态县建设成果,创成19个省级生态乡镇、1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县建设前期。建立健全环境安全信息化体系,推进水源、空气、土壤专项清洁行动。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制度,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考评奖惩、差别化环境管理和减排指标分配等机制,积极争取省级健全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健全PM2.5和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网络,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严格落实区域用能总量和用能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国土局、县金融办等参与)完善以公益林建设为主体的生态屏障建设和保护机制,积极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改革,依法规范林地林权流转,推进林业规模高效经营,探索开展林地收储工作。(县林业局牵头)
6.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落实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加快推进“个转企”和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工作,积极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或限额以上企业。加大培育“小巨人”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科技、管理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出台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报备制度,创建企业“宽进严管”市场管理体系。(县工商局牵头,县经商局、县审批中心、县财税局、县国税局、县科技局等参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和完善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建立民间投资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公建项目代建制和BT、BOT融资建设模式,努力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参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市政公用、保障性住房和社会事业等各领域投资建设。(县发改局牵头,县经商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等参与)
7.完善开放合作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编制招商引资、浙商回归创业创新规划,健全大招商工作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健全山海协作园区共建机制,加快推进试点园区建设。(县招商局、经商局牵头,工业园区参与)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股份制改造政策机制,鼓励未上市股份企业进入股权交易中心融资,引导和推进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工作,继续推动股权投资业发展。(县金融办牵头,县经商局、县工商局等参与)
8.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进一步理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运行模式,建立健全工程预选承包商、诚信体系建设、标后检查管理等制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快招投标电子化建设,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通远程评标。(县监察局牵头,县行政服务中心、县编委办、县建设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参与)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探索加强政府定价项目计划管理的有效办法,进一步完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预案。完善“商品价格信息”服务平台和价格服务进农户平台。进一步健全水、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相关服务的价格管理。(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
9.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研究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推进政府简政放权。继续推进完善事业编制激活优化机制,适时启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分类指导、协调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事业人员聘用制度。(县编委办、县人力社保局分别牵头,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参与)
10.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四个减少”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行政审批事项进驻、人员进驻、提速落实“三到位”。创新审批方式方法,再造审批流程,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项目审批阳光化、公开化,努力打造“最佳投资环境之市”。(县行政审批中心牵头,县监察局、县法制办、县发改局、县建设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水利局等参与)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审批便民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整合和扩大服务功能和内容,尽可能下放审批服务事项,打响我市基层便民服务品牌。(县监察局牵头,县行政审批中心等参与)
11.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制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乡镇财政建设,启动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完善多渠道筹融资和资金统筹调度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清费减负改革政策,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继续深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县财政<地税>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国税局等参与)
12.完善规划体系建设,深化城市规划。按照城市发展定位,目前中心城区的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廊一核、二区四片”。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框架为:“一廊、二环、六射”。一是健全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为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启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县域绿道网规划、控规图集编制工作。三是努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上溪滩和荷花滩两地块旧城改造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推进东桥路、园丁路、凯恩路和龙谷路二期道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同时,严格规划实施,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
13.深化中心镇质量提升工程。围绕培育特色乡镇、风情小镇和魅力名镇,加快推进我县石练省市中心镇及金竹市级中心镇培育发展,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办法,加快推进强镇扩权改革和扩权事项落实。完善中心镇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机制,支持中心镇设立产业集聚发展功能区,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县发改局牵头,县建设局、农办等相关单位参与)
14.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人口管理制度。同步研究制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就学、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等相关配套衔接政策,逐步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县公安局牵头)
15.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三年五项医改成效,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等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配套政策。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深入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监测预警、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机制。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建设。(县卫生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等参与)
16.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全面推进“五保合一”大社保体系和社保基金“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建设,探索推进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制度的整合,调整理顺市区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深化社会保障“一卡通”机制。(县人力社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等参与)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分层分类救助办法,完善低保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加快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县民政局牵头)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保障性安居住房的投资、建设、管理和分配机制,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县建设局牵头)
17.推进养老服务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和配套政策,健全养老服务机构长效投入机制,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积极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在有条件的社区探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县民政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工商局等参与)
18.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办好学前教育,做精做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校园安全工程、学生接送车管理。(县教育局牵头)
19.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巩固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大力推进“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出台奖励扶持政策,鼓励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快速发展,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参与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广播电视“一省一网”整合。继续推进节庆活动常态化、传统文化产业化和群众文化职业化,积极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与生态农产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推介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源的整合利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出版局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