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旅游规划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区旅游规划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区旅游规划案例

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68-03

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其根本任务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大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旅游学知识从事初步的旅游规划实践工作。目前,在高职旅游景区规划的课程教学中,受制于教学方法落后、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等因素,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如何融合旅游景区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是当前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旅游景区规划课程的特点

(一)理论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旅游景区规划课程在理论知识体系上以旅游学为基础,以开发学为纲,融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美学、文学等知识于一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深的理论内涵。该门课程对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均有不低的要求。大部分院校将其列为高年级课程,其目的就是希望在学生具备了相关前导课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本门课程的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教学课时有限,笔者认为除了相关教材外,任课老师还应为学生开出一个课外阅读书单,通过课外阅读任务的完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为学好本门课程打好基础。

(二)对实践教学要求高,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只是旅游景区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使学生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在实践工作中,才是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显然,这一目标单靠任课教师的课堂讲授、灌输是不能达成的。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参与到规划与开发项目(或模拟项目)中来,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多采用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课堂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自主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知识结构平台难以构建。这种“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传统的基础学科的教学,对于旅游景区规划这样实践性强的课程,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用PPT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规划案例的分析,对拓宽学生的视界、增加对旅游景区规划的感性认识很有帮助。但这仍属于作品赏析的初级层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目前,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针对学生旅游规划基本技能的实践训练不足,致使学生实践能力不强,难以胜任旅游规划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内容庞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力求做到“大而全”,内容不单涉及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分析、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空间规划、旅游建设项目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营销策划等传统内容,还包括了旅游容量测算、旅游网站设计等内容。由于课时有限,过于宽泛的内容会使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受制于教学经费、实习基地、组织难度等因素,不少院校把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传授上,把实践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灌输的补充形式。即使安排了实践课,也只是在周边景区开展旅游资源调查、旅游市场调查等简单的实践活动,对于旅游产品设计、功能区划分、旅游建设项目策划等旅游规划的核心工作过程参与较少。

(四)课程考核方式陈旧。课程成绩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导向性作用。目前,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考核方法大多采用基础学科常用的闭卷理论考试形式,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检测。有些院校虽然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列为期末总成绩的评价要素,但其所占比例不大。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5%,实训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5%,而且实训成绩评定的主要参考指标是学生的平时作业,这样的评定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的评价,使学生从根本上不重视对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

三、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的关键,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教学内容。旅游规划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庞杂,应结合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是旅游景区基层管理人员和旅游策划、规划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初步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工作是岗位职业能力起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去除旅游容量控制、旅游网站设计等对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内容。选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客源市场调查与分析、空间布局及旅游建设项目规划、游线及解说系统规划、营销及旅游形象策划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将上述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一一对应,见表1。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先由教师开展理论教学,紧接着组织实践教学,做到趁热打铁、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结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适当压缩理论教学模块的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使总课时增加到9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课时不能少于65%。并且注重本门课程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的衔接与联系,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

(二)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如下:

1.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理论教学部分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首先,应结合PPT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案例教学法将优秀的规划案例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规划案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旅游规划工作的感性认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其次,课堂讨论也应该作为本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常用教学方法。教师应本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目的,常针对学科目前发展动态及敏感问题,布置思考作业给学生,并适时组织课堂讨论,如结合张家界的大拆迁及百龙电梯事件,讨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规划等。

2.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部分一直是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的“短板”,也是该门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所在。除前文提到的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为实践教学提供教学时长上的保障外,还应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柳州市君武森林公园,距离校园只有一步之遥,具有良好的开展实践教学的“实战”条件。另外,还应在校内建设旅游景区规划多功能实训室,采用3D虚拟技术,虚拟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供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规划主题及建设项目规划、旅游线路规划等练习。另外,应与本地知名景区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开阔学生眼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君武森林公园这一得天独厚的校内实践条件,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参与式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假定君武森林公园为“规划地”,将本门课程的七大实践教学模块作为七个项目任务(见表1),结合“旅游规划”工作自身的规律,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步完成。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可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5人为宜。教师可以引导、指导各组讨论项目任务,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合理的成员分工。每一个项目任务均要求学生提交可视化成果材料,见表1。教学完成之时,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规划方案”装订成册,作为重要的学习成果,成为期末总评成绩的重要参考指标。并选取优秀的“规划方案”供君武森林公园的管理者参考,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获得旅游规划专业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既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具体如下:

1.考核内容及方式。在考核的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核理论知识,又要考核实践能力,还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应加大实践能力及平时成绩的评分比重,可在原来的基础上调整为:某学生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40%+实践考核成绩×50%+平时成绩×10%,见表2。并且,理论知识的考卷应增加主观题型,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减少死记硬背题型。实践能力的考核应包括案例分析报告、《某景区旅游规划方案》、规划成果汇报等,重点考查学生的整体布局意识、逻辑分析能力、创新思维水平等。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为考查指标。

篇2

一个旅游规划项目包括:资源调查与评价、市场分析与预测、主题形象设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产品设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规划、投入产出分析、市场营销、图件制作等多方面内容。因此,要想完全掌握旅游规划学知识体系,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实现各知识领域的融会贯通,这无疑是对该门课的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旅游管理系现有教师20人,学缘结构科学、学科互补。专业背景涉及旅游学、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生态学、统计学、市场学、规划学、文化学、心理学、信息系统应用及数学模型构建等学科。毕业院校包括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师资可以胜任“旅游规划学”课程的理论教学。然而,教师们参与的规划实践项目较少,旅游规划实务经验匮乏,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教学不足,教学方法陈旧“旅游规划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将教学重点着眼于实践教学。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实践教学往往仅停留在表面。近年来,很多“985”、“211”高校配备了3D乃至4D的虚拟旅游规划设计实验室或旅游规划与景观实验室等。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实验室建设目前尚属于空白,校内的实践教学工作尚未展开。同时,学院还缺少制图实验室,再加上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多为文科生,要求能够熟练操作软件制图较为困难。毕业生大多仅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只能做一些撰写文本初稿的基础工作,不能画图甚至不识图。

由于承担的规划项目少,学生全程跟随教师参与规划的机会更少,即便能够参与,也只是做一些前期市场调研、资源调查或文本初稿撰写等基本工作。真正能够让学生提高能力的景区规划和产品设计,往往也只能以校园或附近公园作为实例进行项目设计和空间布局,可操作性差。目前,实践教学仅仅是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去市内,主要是学校周边的景区进行参观学习,由于经费限制,在景区参观学习的时间也仅有一天,学生走马观花,收获很小。规划专业软件及原理课程开设较少旅游规划除了理论与方法的讲解外,图件制作也占有了较大的比重,尤其是在总规基础上进行的控详规及专项规划等均需要进行包括建筑风格、材质用料、色彩样式、高度、竖向、容积率、建筑密度、红紫线宽度等一系列规划,需要开设多门专业制图软件及相关课程。旅游管理系的艺术设计专业已开设AutoCAD、Coreldraw、Photoshop、环境艺术设计原理、公共空间设计等课程。旅游专业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编制时可以考虑为本专业的学生开设以上课程。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周边的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内容应涵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形象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分区与布局、旅游产品创意与规划、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及规划图制作等。经过实际考察验证教师所讲授的专业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同学们巩固所学内容。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加强与大连市各知名旅游景区的合作,包括:老虎滩海洋公园、金石滩景区、圣亚海洋世界、森林动物园、东鸡冠山景区、世界和平公园、白玉山景区等等,力争将这些景区建设成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调研的实习基地。此外,还可以开展野外教学,将课堂搬到野外,在大自然中进行实践教学。通过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但增长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利于大家对旅游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进一步领悟,同时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增长学生的成就感,实现课堂与社会的完美结合。实际上,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规划项目当中去,这对其专业能力的增长是最为有效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近些年才逐步崭露头角的新兴院校,其旅游管理系的教师们能够主持或参与高档次、大手笔的规划项目的机会还比较少。鉴于此,教师们尚需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积极争取各级规划项目,以期为学生提供珍贵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直接参与一次旅游规划的实践。创建规划实验室,丰富教学手段目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旅游规划实验室建设尚属空白。学院亟需建立旅游规划实验室,凭借4D技术完成旅游区的虚拟现实化。通过实验室教学,让学生学习到国内外各级别规划的经典案例;对虚拟的待开发旅游区进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形象策划,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辅助设施规划等规划实务训练;并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学习制作旅游规划的相关图件,以达到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规划图件绘制能力这一目标。使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利用目前的多媒体教室及未来拟建的旅游规划实验室,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投影仪等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动画、图片等直观形式运用于教学之中,同时适当配以音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旅游项目策划的过程中,可结合旅游项目策划的几种方法相应地引入国内外经典策划案例。

篇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应当包括生态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与旅游可持续四个层面,遵循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

四川灾区位于平原向山地的过度地带,大多处于生态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地区,自然环境绝佳,必须立足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规划设计和旅游开发。经济的可持续就是按照“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恢复并做大旅游产业,完善并做长产业链,以规避不利因素对旅游的影响,并同时带动其他产业的恢复与振兴。社会的可持续即将旅游业的振兴规划纳入到四川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体系下,尤其是都江堰、彭州、崇州等地旅游振兴需与全域成都的建设、国家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相统一,使灾区民众因为旅游的振兴而受益,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同时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对于刚刚遭遇地震创伤的灾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以当地居民为本,一是以游客为本。

以居民为本需要协调好居民与旅游振兴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规划旅游区内居民安置、生活、就业、养老等居民关心的问题。以游客为本主要是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做到旅游交通、旅游安全设施、卫生服务设施、购物设施、游览设施、邮电服务设施、旅游区综合管理、游客其他服务的人性化。特别是强调旅游发展中对于安全性考虑和应急事件预警系统的建设。应将危机状态的处理纳入常态管理中。鉴于灾区尚处于地震活跃期,应当在旅游规划中导入景区应急预警系统、防震措施、防灾通道等增加游客安全感,减少旅游中发生意外的风险。利用部分景区重建契机,强化细软打造,突出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建设。

保护优先

旅游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确保旅游资源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旅游的多种功能,保护优先是旅游振兴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在四川灾区的旅游振兴中应当做好三类保护,生态保护、文化保护与遗址保护。

震区涉及自然保护区众多,第一时间对濒危动植物和地质景观的生态保护很重要,这也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性问题。文化保护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对于地震中受损和致危的文物进行损害鉴定、保护和修复,对受损的青城山―都江堰等200多处文物点进行拯救。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震区几乎覆盖了所有羌族聚居地,对于羌族文化的破坏无疑是最严重的,当前必须对羌族的碉楼等建筑、羌族文物、羌族文字进行抢救性保护,必要时可以提前申报世界濒危遗产。遗址保护这里特指对本次地震形成的废墟、新地景进行原貌保护,不能再留下唐山的遗憾。

可操作性

旅游规划是旅游振兴的前提,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发展旅游的依据,所以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在震区的旅游振兴,对于重建地区必须科学选址,不能出现人群集聚区正位于地震断裂带的危险现象,同时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可对旅游规划区域分为严禁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三大板块。在震区进行旅游振兴建设必须本着审慎分析、量力而行、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经济从简、效益从大的宗旨,切不可盲目建设,盲目扩大规模,盲目制定目标,好高骛远,务必脚踏实地、遵循事实、理性开发。

市场导向

分析震区旅游市场发展现状,挖掘资源内涵,结合震后特殊形势,找出资源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根据目标客源市场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规划产品,制定营销推广策略,在满足市场需求基础上引领潜在市场需求。

当前的旅游大势就是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四川拥有丰富的资源,在这一转型中无疑需要承担一个先导者的角色。在地震过后有部分重建景区或新建旅游区压迫充分考虑到这一趋势,在产品体系设计上将重心放在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上。另外地震的高关注度和民众爱国心会形成短期主打感情牌的震后探访灾区旅游市场和地震遗址旅游市场,前者会随着旅游的逐步振兴而淡化,而后者则将长时间的扮演一个重要市场角色。

阶段性开发

震后四川的旅游必然是要经历若干阶段才能达到振兴。这里分了抗震救灾期、旅游重启期、旅游复苏期和成熟发展期四阶段。

抗震救灾期主要是震后三个月内在震情相对减弱时对旅游业受损情况进行普查统计,对受损、致危景区、文物、地震遗址进行及时保护,同时抓紧制定旅游业重建振兴规划;旅游重启期主要是在震后一年内对受灾较轻或未受灾景区在安全保证前提下先期启动,可以以省内旅游为开端并逐步放开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市场,给予相应政策,同时对受损严重旅游区在规划指导下进行建设,尤其是对地震遗址旅游区的建设,并逐步完善震区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旅游复苏期则是在震后1―3年,地震中受损旅游区重建基本完成,地震遗址旅游区一期开发基本结束,因地震形成的新地景开发启动之际全面复苏四川旅游市场,呈现出四川旅游振兴的新格局;成熟发展期是指震后3―5年,旅游业基本消除地震影响,迈上成熟发展通道并将长期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国际化视野

地震为四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景观。对地震遗址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及对于地震造成的新地景的开发都应当采用国际化视野,借鉴一些国际上的成功案例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来做高标准的创新型开发。类似于意大利庞贝古城旅游开发、美国911世贸中心遗址公园建设、印尼海啸后旅游业振兴规划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不错案例。

前瞻性

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从最终目的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实现四川旅游的全面振兴是当前规划需要明确的共识。四川在今年提出要从建设旅游大省向建设旅游强省转变,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了3345战略,提升老五大景区、建设好新五大景区。这次的震区旅游振兴规划可以在原有的大九寨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提出大龙门山国际山地休闲旅游大区的概念,这个旅游大区正好位于传统的九环线上,以汶川、北川、青川为三核形成一条龙门山地震遗址旅游带与原有的龙门山山地旅游带叠合构成龙门山旅游大区,大力发展以遗址和科普为主的黑色旅游,并与成都、大九寨、乐山―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三星堆一起打造国际知名的天府旅游精品带。

篇4

【关键词】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

1引言

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是指依靠景区而生存、规模小、投资额和营业额也较小的旅游企业。风景区因为旅游服务的需要,促生了众多的旅游商品销售、土特产销售、餐饮、住宿、休闲等服务性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依附风景区旅游业而生存,服务对象主要是游客,我们称之为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1]。旅游小企业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获得了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不断繁荣。2002年,在第二届旅游小企业国际研讨会上成立了旅游小企业研究小组,标志着旅游小企业研究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研究领域,研究地域从西方发达国家转向其他地域[2]。国外旅游小企业的研究较为成熟,研究范围较为全面,各种文献表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在欧洲,中小企业在就业、创新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如何促进和帮助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小企业发展是该类研究的主要内容[3]。对于这类旅游小企业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更多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已有文献,借鉴前人研究理论,将着重对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模式进行梳理,以期为薄弱的旅游小企业研究积累新的案例,为我国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研究作出贡献,为当地旅游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2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发展过程

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过程与金刀峡景区发展历程息息相关,随着金刀峡景区的开发建设,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1998-1999年,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开始出现。1998年5月1日,金刀峡景区对外开放,外来游客对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增多,当地居民发现了商机,部分居民将自己的房屋开辟出空间供游客居住,接待水平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设施设备简陋,一些率先从事这项工作的居民从中得到了收益,收入显著增加。也有部分社区居民,挑担游动销售,出现旅游商店、特色餐馆的雏形。总的来说,这个阶段景区游客数量少,收入低,收入稳定程度也相对较差[4]。2000-2004年,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纷纷发展起来。随着景区各项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游客大量涌入,大批农家乐应运而生,由于自有资金有限,农家乐规模和档次受到限制,在旅游旺季依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部分社区居民通过和景区合作,租赁景区竹楼从事旅游商店的经营。2005-2009年,农家乐建设出现,出现争夺客源、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等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影响了游客体验,政府开始通过严格审批程序限制农家乐无序经营、盲目建设[5]。随着金刀峡景区客流量的增加,特色餐馆通过和旅行社签订用餐协议进行经营活动。2010年至今,农家乐数量保持在30多家,2014年政府组织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对其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通过评星定级鼓励农家乐提高服务质量。特色餐馆和旅游商店分别保持在4家,分布于景区入口附近、景区内和景区出口处,满足游客旅游活动前、中、后的用餐和购物需求。

3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类型及经营模式

3.1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类型

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主要是利用住宅开展观光和销售地方特色工艺品、土特产,一些距离游览线路较远的房屋通过一定的内部改造,开展餐饮、住宿以及其他娱乐设施项目。从事旅游商店和特色餐馆经营的均为零雇工企业或微小型企业。旅游小企业早期为满足过夜游客需求而提供简单的食宿服务,随着旅游市场结构的变化,休闲度假市场比例增加,以体验农家风情的农家乐数量急速增加。根据调查,旅游商店、特色餐馆、农家乐旅游小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10%、10%、80%[6]。

3.2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经营模式

3.2.1“公司+经营户”模式旅游商店提供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商品,主要有旅游纪念品店、金刀峡土特产店以及售卖水枪、太阳帽、雨衣等外出旅行用品的购物商店。本地人主要从事传统工艺品、土特产品的经营,产品同质性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金刀峡景区公司通过统一规划、包装、建设与景区外观相匹配的特色竹楼,将房屋租赁给当地居民从事旅游商店经营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吸纳社区居民参与景区的旅游发展,充分利用社区居民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产品,增加居民收入,丰富旅游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本土文化。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规范居民的经营活动,避免不良竞争,推动景区旅游的健康发展,形成“公司+经营户”的经营模式。

3.2.2“旅行社+经营户”模式特色餐馆与农家乐提供的餐饮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两者均为游客提供农家菜、农家味儿,但特色餐馆经营主要针对团队游客,一般与旅行社签订协议,主要接受团餐预订,偶尔接受散客用餐,形成“旅行社+经营户”经营模式[7]。

3.2.3“个体经营”模式农家乐是当地旅游小企业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满足游客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方面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均为私营企业,家庭独立经营,且多为夫妻经营,雇佣少量当地居民,经营者既参与管理工作又参与一线劳动工作。当地居民将自家房屋按照农家乐标准进行修建,由政府审批,获得农家乐经营资格。居民是经营实体,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8]。在农家乐中,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不提取任何费用,形成“个体经营”的独立经营模式。

4结语

篇5

[关键词]旅游管理 GIS 实验教学

一、旅游管理专业开展GIS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1.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海量数据管理能力。GIS的处理对象是地理数据。地理数据除属性和时间特征外,还具有空间位置特征,这是GIS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根本特征。因此,GIS除了要处理一般的属性数据外,还要处理相应的空间位置数据和空间关系。

2.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旅游业所涉及的信息与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旅游景区的位置、旅游道路的信息、客源地的分布等,都属于空间数据。目前GIS在旅游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信息的查询。通常游客在选择出游之前首先要查询旅游地的各方面信息。而GIS具有的数据采集、组织、管理等功能可以提供旅游地全面的地理区位信息。(2)旅游开发与规划。在旅游开发规划方面,GIS主要的应用有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地发展条件分析、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旅游环境的空间分析、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的静态与动态空间配置分析、旅游流量流向分析等。(3)旅游专题制图。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地图也越来越成熟。和传统纸质地图相比,电子地图具有地图编辑方便、数据存储与管理方便、表达信息多样、成本低等优点。因此,GIS技术应经被用于旅游专题地图的制作。

二、实验内容设计

1.基础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GIS软件的界面、基本功能,了解软件的基本操作、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处理,掌握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方法。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熟悉基本功能模块、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空间信息查询、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等内容。

2.综合性实验。主要是在学生掌握GIS基本功能、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知识来分析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制作某区域的旅游资源分布图;景点的可视域分析;确定旅游区的保护范围;为景区周边的宾馆、饭店等设施布局;景点之间最短路径分析。这几个实验都是旅游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涉及到了地图学、旅游规划原理等相关理论背景,并且涵盖了大部分GIS空间分析功能。

3.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地区景区之间的网络拓扑关系,设计一日游路线;分析某地区的旅游环境,对旅游环境进行评价,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对该地区旅游的影响。通过实验,锻炼学生运用GIS工具来解决相对较为复杂的专业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实验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既注重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兼顾能力发展的协调性、系统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学生自我训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GIS实验教学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了解实验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习阶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

2.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案例,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GIS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方法。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应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进行选择。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注重课后训练。实验报告的撰写一般在课后完成,要求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背景、原理、实验目的、数据、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等。其中,实验操作过程要求既有文字,又有截图,力求将其操作过程表达清楚完整,同时防止学生之间的相互拷贝;实验结果要求文字与图表相结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终解决问题。通过课后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促进学生自主训练、探索创新的能力,

4.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平时成绩+操作技能+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标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考勤、课堂表现等。操作技能主要指通过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检验实验的完成情况,包括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否合理、操作步骤是否正确、实验结果正确与否、图表的表示是否准确完整、是否拷贝等。通过多层次的考核标准,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掌握GIS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GIS实验教学的内容应紧密结合本专业理论原理,合理选择实验案例,运用恰当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的课后训练,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等.地理信息系统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陈建.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初探―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21(6).

篇6

【关键词】旅游开发;社区参与;模式;资本

一、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对旅游中的社区参与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把“社区旅游”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与作为一种旅游产品进行比较研究;(2)对社区参与的目的进行辨析;在经济利益之外还应当特别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等事宜,进而认为社区参与的目的是促进社区利益的实现,最终取得社区发展的目标。(3)社区受益机制研究。目前对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逐渐深入,由单方面的经济、环境影响研究走向全面的、更深层次的发展意义、各权力主体、受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由单纯的经济学导向走向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综合研究。

二、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模式

(一)外来私营经济资本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模式

这是社区外部大规模经济资本直接开发的形式,其中社区多以文化资本或少量经济资本的形式参与利益分配。在我国,碧峰峡景区整体租赁给万贯集团首开私营资本买断经营旅游景区的先河并形成了“碧峰峡模式”。

私营资本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模式的前提是私营资本已买断旅游景区经营权,而政府或政府部门掌握所有权和管理权。这样,开发企业通过社区基础设施改造、资助社区开展盈利项目、招聘社区成员成为公司职员等方式将社区纳入旅游开发中。政治资本并未直接加入开发,并且出让部分资本给私营企业,行政力量主要行使管理职能并代表国家拥有对景区的所有权。

外来私营经济资本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模式可概括为下图:

(二)政治资本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模式

在我国旅游开发的各种模式中,政府始终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碧峰峡模式形成前,政治资本经常是发展旅游的主导力量。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行政力量主导一切,对旅游景区采用僵化的行政指令管理方式;第二阶段政企分开,将景区经营权和管理权“对内统一,对外分离”,也即政府部门仍直接管理景区,公有制企业则拥有景区开发经营权,但行政与企业领导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该模式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产物,客观上为出让经营权奠定了基础。

九寨沟景区设有管理局,属县级行政单位,担负完全政府职能。虽属自然风景区,但由于包括若干藏族社区,能否处理好旅游与社区的关系至关重要。为此,管理局下设居民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景区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帮助居民脱贫致富;还建立多种渠道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从业与管理,优先安排当地居民就业。管理局在1992年成立联合经营公司,统一行使景区经营权,股份由管理局和居民的实际资产组成,居民资产主要是家庭旅馆。管理局与居民的股份比例为23:77,但对家庭旅馆实行特许经营方式。2001年,景区设立统一经营就餐购物的服务中心,管理局与居民的股份比例为51:49,但收入分配比例仍为23:77,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社区利益。

(三)社区资本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模式

在该模式中,地方政府干预较少,又无外界经济资本介入,社区本身亦具备一定经济实力,故形成社区自主经营方式。社区不仅独立经营旅游开发,还掌握所有权和管理权;不仅实现了完全参与,还掌握了旅游发展主导权。在外来经济资本缺位的条件下,社区依靠自筹和转变文化资本的方式积累经济资本用于旅游开发

实行这种模式的有安徽西递、福建下梅等景区,社区与景区在空间上完全重合。如西递采取全民办旅游的方式,由村办旅游公司负责,每年门票收入的80%用于公司扩大再生产、工资、宣传推广费用、年终分红等;20%上缴县里作为文物保护基金,其中四成用于西递的保护,六成用于全县其它文物景点修缮。目前,西递村民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旅游开发,每年还能从村办旅游公司得到一定经济补偿,这主要考虑到居民的风俗、生产方式等也是无形资源,而居民作为开发主体承担了资源、环境、社会等隐性成本。

三、小结

综上所述,国内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外来私营资本、政治资本、社区资本三种力量主体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每种模式又对应着不同的社区参与模式。能为旅游开发直接利用的是经济资本,而政治资本、社区文化资本最终都要转化为经济资本形式,不同的资本拥有者形成了不同力量主体间的博弈。社区外私营经济资本由于减少了资本转化程序,在经济欠发达社区关于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中占据主动,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否处理好与社区的关系将考验公司决策;政治资本主导的旅游开发急需一个融资平台将政治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政府不同于企业,它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同时担负着重大社会责任,社区能对其施加更大影响力,所以社区参与的涉及面更加深入;第三种是社区主导下的全面参与模式,该模式中社区参与最为深入,遍及规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社区利益亦得到了最大化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晓鸣.西方社区旅游概念[J],旅游科学,2007(2)

[2]李洪波.旅游景区管理[M],中国科技出版社,2008

[3]邹统钎.古城古镇古村旅游开发经典案例[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篇7

在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了景区在发展智慧旅游上所做的工作。下面本文将具体介绍一下青城山―都江堰在智慧景区管理方面的思路。

顶层设计和智慧景区建设规划

据介绍,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的智慧景区建设目标是实现资源保护的数字化、经营管理的智能化、产业整合的网络化,建立了五个体系,分别是指挥中心体系、数据中心体系、基础数据体系、旅游服务体系及管理与保护体系。

智慧景区建设的战略构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机制、管理、技术、改进。机制方面,景区管理局专门设立了下属事业单位信息中心,负责统筹全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对智慧景区的信息管理机制进行全方位梳理,明细职责权限,实现各部门信息畅通。协同管理,打造协同办公及管理平台,打通景区的信息、应用和资源孤岛问题。技术保障,智慧系统基于B/S方式,应用了许多现代高新技术,且有很多实际的应用案例。在完善信息化的同时,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也制定了一个持续改进的方案,进行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满足景区现实需求,并根据景区经营现状、发展趋势和潜在能力等的变化,不断进行完善。

智慧旅游将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

青城山―都江堰智慧景区系统,主要包括两个中心(数据中心、指挥中心),三大平台(指挥决策平台、协同办公平台、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及24+N个应用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监控子系统、门禁子系统、旅游咨询子系统、智能数字监控系统等)。目前景区的三种典型应用:视频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森林防火、重要路段、文物保护、客流量预警、车流量预警等业务中;物联网的应用主要涉及景区游客流量监测,景区实时环境数据监测、传播等领域;移动互联网及手机终端的主要应用于游客客源地数据采集,手机随身有(LBS)等系统。

景区管理的实施细节

都江堰“智慧景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对旅游的相关要素进行整合,为广大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旅游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智慧化的管理手段,为景区提供智能化的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其重点任务在于探索现代旅游信息服务和运营机制,明确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商、旅游运营商等在智慧景区中的角色和关系,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景区信息化建设,持续推动智慧景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和运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创新深化,不断提高智慧景区运营服务水平。诸如无线WI-FI项目、智慧景区APP项目、智慧景区多媒体互动项目、球幕全景互动应用示范系统、互动式户外屏联播平台、游客感知平台(自动导游机)、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等一大批智慧旅游项目和平台规划方案和实施计划已经出台。

在目前,青城山―都江堰数字化景区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智能指挥调度中心、基础数据管理、生物文物资源管理、旅游服务”五大体系和视频监控、电子门票、森林防火监测、大气环境监测、车流量监测、客源地监测、游客紧急求助、应急广播等20多个应用系统,实现监测、预警、分析、决策、指挥、评估和善后处理的流程化管理。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共建设290余个视频监控点位,全部为自建,并铺设光缆线路用于景区通讯和视频信号的传输。监控点位覆盖了景区的重要路口和游客聚集地,是景区管理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解决了景区“看得见”的问题。对于景区周边的重要路段,青城山―都江堰旅游管理局接入了天网的部分视频监控点,最大限度地消除监控盲区。

此外,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在景区建设了应急广播系统和多个游客紧急求助亭。游客遇突况可以通过紧急求助亭直接呼叫游客服务中心,由专人接听并进行解答和疏导,同时也可以通知附近的景区管理人员前去救助。

通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景区可以引导游客合理选择出游地点,避免扎堆,还能在游客接待数量超过景区最佳和最大容载量时,及时启动应急措施。

篇8

关键词:主题公园;盈利模式

自从1989年深圳华侨城投资创建的“锦锈中华”景区建成开业,到十多年来陆续建设开业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一期等大型文化主题公园,都相继取得成功。大型主题公园在我国开创了新局面,北京的“世界公园”、江苏苏州的“苏州乐园”、浙江杭州的“宋城”和“杭州乐园”、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和“世界园艺博览园”、海南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广西桂林的“乐满地”等大型主题公园,都已达到较高水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这几年冰雪节期间创建的“松花江冰雪大世界”,也可称为特定时间段内的大型主题公园,其策划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已大体与国际接轨。然而在主题公园蓬勃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伴随着理论界一场旅游资源能否复制的学术讨论,上百个旅游主题公园(包括各种影视城)产生,但是没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很多以影视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已经开始衰落,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主题公园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产业发展问题。

主题公园是以经济盈利为目的,根据选定的文化背景,主要依托人造景观和设施使游客获得体验的封闭性景点和景区。根据主题公园所能提供的旅游体验类型(产品形态)对其进行分类,目前的主题公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景模拟型,各种影视城类型的主题公园;游乐型,比如苏州乐园、锦江乐园(华东)、梦幻水城(珠海);观光型,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深圳)等;主题型,基辅号航空母舰(天津)、明斯克航空母舰(深圳)、各种水族馆;风情体验型,各种民族村、民俗村。

一般来说以上几种主题公园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提供初级体验(经历)的机会出让,比如:出售门票;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相关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本身,比如: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出让围绕旅游者(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所带来的可能的收益机会,比如:旅游区内的招商、景区节庆活动商业赞助;获取资本投入后在旅游项目所在地溢价收益的其它商业开发,比如景区,旅游目的地的房地产开发;出让、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商品,比如:玩具、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提供保证旅游景点景区内居民可以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比如:供水,供电等。

以上六种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建立在游客到来这一基本事实之上的,即便是建立在景区本地居民的消费能力基础之上的盈利方式也需要通过游客的到来实现相对的规模经济。

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有很多主题公园几乎只有门票收益一种盈利方式来架构其盈利模式,主题公园产业势必衰退。单一的盈利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这使得主题公园管理者很难获得有效的融资成果。因而有必要重新认识主题公园,统筹发展,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谋划,摸索主题公园盈利的途径和步骤。

一、探询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

(一)资源资本化模式

资源资本化模式是主要针对一些自然和人文资源本身比较丰富的主题公园而设计,利用主题公园资源本身的不可替代性通过资本化的手段展开经营。其资本化的部分包括土地、林产、水资源等。首先明确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国家只转让经营开发权,由于主题公园作为旅游资源的外部性,所以其行政管理权规划权和文物保护权就必须由政府行使。可以在其收入中划拨一部分固定费用加以维护。而转让的开发经营权包括公园管理权、开发权、招商权、门票收益权、经营项目开发与收益权等。旅游经营权本身可以抵押,门票收益权可以向金融机构贷款,而土地使用权可以质押贷款。这样的形式应有法律形式加以确认。比如森林公园和温泉公园以及一些有特殊文化吸引力的公园,他们的设计都可以从资源资本化模式去经营。

(二)独特性产品吸引模式

独特性产品吸引模式是在资源本身不够形成游客吸引力的情况下,通过注入性的产品打造来设计出游客吸引力。这种模式的运用需要结合四个方面因素加以考虑: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主题公园产品的无替代性或稀缺性;决策者行为。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的挖掘本地和吸收外来文化元素,打造独特性的产品。

(三)价值链模式

主题公园的价值链包括主体链、分支链和子链三个部分,其中主体链包括门票、游乐项目;分支链包括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子链包括公园会展、对外招商和其他对外盈利服务。

二、设计全新的游憩方式

目前,我国各种主题公园发展参差不齐,其原因为我国大部分主题园的开发者大多是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投资机构,他们往往从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从而导致选题、规划、选址、运营等各方面的错位,缺乏相互协调、互动关联。

主题公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产品,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主题设计、旅游者参与性不强、体验不足的被动局面。所以,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该需要专业的旅游规划、策划智力机构,为主题公园的发展把好主题脉、规划策划出可行的方案、创造出全新的游憩方式、设计合理的商业运作模式,指明发展方向。

在游憩方式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人本主义、审美凸显与独特吸引力、情境化与体验化、游乐产品化等四大原则,追求实用可操作、独特奇异的创意观念。把主题公园的观赏、运动、教育、娱乐、休闲等各种功能元素加以通盘考虑,形成主题公园的独特吸引点。例如,西部某旅游城市的主题公园设计出一项“在这里,给你一个支点,你可以撬动地球”的游乐项目:即是运用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物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原理和物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结构,设计出一个在杠杆这边,只要你手指轻轻一动,在杠杆另一边,硕大的地球就被撬起来的娱乐场景体验区,不仅让游客学到了趣味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了解了神秘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典故。

三、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理念

具备了良好的市场运做方式,设计了全新的游憩方式以后,下一步就是主题公园营销。主题公园的营销应该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这一理念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传播合作效应”概念,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已经受到我国旅游营销界的大力追捧。它的本质含义是:注重对营销信息传播手段的整合以及对传播效率的评价,而不是传统营销理论所注重的营销的所有环节。

四、加快公园经营管理人才开发

目前,我国公园数量众多,类型齐全,但主题公园经营管理人才还相当匮乏,而且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旅游运营人才培养体系。所以,对主题公园是运营人才的培养是十分迫切的。

关于我国主题公园的旅游人才开发,主要是三全开发,即全员开发、全程开发、全能开发,就是对全体员工进行平等而有序的开发,进行全员培训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全程开发,主要包括员工全程开发和项目全程开发,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源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实施不同的开发策略。全能开发,即是从员工的知识技能的横向开发和员工职业生涯的纵向开发。

五、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即主题公园通过投入相关经济要素后获取经济收入的方式和获取其他物质利益手段的结合,其核心是主题公园获得现金流入的途径组合。从对主题公园产品系列的横向和纵向的挖掘深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盈利模式(按产品开发深度顺序排列):

旅游门票盈利模式:即通过简单的圈起来收取门票的模式,这是主题公园最基本和最初级的盈利模式。

游憩产品服务盈利模式:即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游憩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来实现盈利的模式,它是主题公园的核心盈利模式。

旅游综合服务盈利模式:即是在主题公园区,通过旅游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外延服务来获取盈利。

公园商业盈利模式:即通过自身的节庆活动和对外招商以及其他会展、广告、等其他的一系列对外服务而达到盈利目的的盈利模式的组合,这是主题公园的深度开发盈利模式。

因此,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分析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谋划,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主题公园的盈利,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主题公园业,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程波.主题公园——城市旅游形象的新名片[N].中国旅游报,2004-06-15.

2、何建伟.深圳华侨城旅游文化特色探析[J].旅游学刊,1999(5).

篇9

关键词:LBS;O2O旅游APP

LBS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O2O是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随着4G网络不断覆盖,移动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可穿戴移动设备在人们日常出行中凸显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促进了线下旅游业周边产业的融合,现如今各种类型的旅游APP用户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随时把握最新的旅游资讯及各类服务,移动旅游成为了当下旅游业的关键词。

1.市场概况分析

目前市场上具备影响力的旅游APP,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台类,在这一个APP里几乎汇聚了所有的旅游周边服务项目,要求该平台基本是“大而全”。另一类是功能型的旅游APP,除去基本功能外,它还具备某一项或几项具有优势的功能,如实景导航、外出定位等特殊功能。但类型并不绝对,比如占据旅游APP下载量前十的软件中,也是各具特色,如携程优势在于其订票,途牛则深耕于拼团旅游,去哪儿网则是搜索,艺龙则是在其酒店住宿方面具备性价比。

1.1本次课题目标为三线城市景区定制旅游APP。琅琊山景区地处皖东,有历史文化名人欧阳修所题醉翁亭和诸多文人墨客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大量摩崖石刻,其本身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但是由于宣传及地理位置关系,很少有能够提供集合导游、餐饮、住宿、讲解、急救、互动娱乐于一体的旅游APP。

1.2自助式旅游的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青年人会选择自由度更高的自助旅游,虽然自助式旅游带给游客更新奇更自由的服务,但是一系列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碎片化的旅游攻略往往容易滞后于实际,缺乏导游和讲解,往往不能真正有良好的旅游体验,至于实景导游,周边配套餐饮住宿等,也不利于游客安全的出行。

综合以上因素,一方面,琅琊景区缺乏一定的宣传和信息整合,另一方面,应该重视自助旅游群体,让游客能够获得安全、准确、详细的景区信息,因此,必须利用移动终端的LBS定位服务,提供一系列辅助服务,包括旅游线路规划、所在位置景点介绍、事故求助等,并且结合020模式提供从线上到线下的商业服务,准确传递景区信息,为游客提供良好的移动旅游服务。

2.琅琊山景区APP界面功能设计

2.1 交互流程设计。所谓APP的交互流程设计,可以比喻成营建一座建筑物,必须要有一整套规范的建筑图纸规划出来了之后,才能开始建造。在案例中,团队运用AxureRP高保真原型软件来表达出景区APP的流程布局、视效和操作状态等,同时,将景区APP产品同竞品的功能需求上有差异化的掌握。在交互流程中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产品原型设计:

2.1.1.功能定位:琅琊山景区APP其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LBS地理定位系统,为游客提供景区导游、餐饮住宿、事故求助、个性旅游定制等。

2.1.2.目标用户:琅琊山景区APP用户群体集中在18~40岁,爱好旅行并且喜欢户外和自助游的目标群体。

2.1.3.交互流程设计:APP主要分为出行动态、自助旅行、驴友活动和个人中心,整个设计界面将以简洁明快的风格为游客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服务。

2.2界面设计风格。现在诸多旅行APP都有本身的设计风格,这些设计风格可使其与同类竞品进行差异化的区分。琅琊山自古以来因诸多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名句而具有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因此琅琊山景区APP整体风格上以复古设计整体风格,结合琅琊山景区内各种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传达出景区深厚的人文风格,当然在整体风格确定后还应该结合现代扁平化设计,迎合现代大众审美情趣。

2.3.图标设计。APP最重要的是图标设计。在本案设计过程中,分析了诸多旅游APP,从中提炼,在图标设计中应有所注意:其一,强调APP的识别性,特别是在设计的时候务必提醒用户,软件的功能和信息,图标的功能在于迅速准确的传达整个APP的信息;其二,在设计图标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简约的原则,扁平化的设计风格去掉了多余的装饰性元素,用简单的色块组合成简洁明快的图标;最后就是要扩大亮点,即突出产品APP所应具备的辨识度,提高目标受众的下载量。

2.4.琅琊景区APP界面个性化设计分析。旅游APP必须具备以人为本的功能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要简化功能和操作,满足用户的各种旅游咨询及需求。琅琊景区APP是基于LBS技术,结合O2O模式来规划游客的出行,并且为游客提供导游、急救、住宿、分享、交互等多种互联网体验模式,让游客能够在景区内合理规划自己的出行,达到轻松、安全出行的目的。

总结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旅游APP因其出色的便携性并且结合LBS技术使得出行变得越来越科学,让旅行变得越来越轻松,利用LBS技术定位推送,能够获取到更精准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一技术能够使得线上线下的O2O模式连接的更紧密,为游客及商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章新成,魏薇.智行南昌城市旅游APP的界面设计学研探索[J].艺术科技,2015.10:235.

[2]钱利颖,汤程心.古镇旅游APP界面可用性研究[J].设计,2016.9:154-155.

篇10

创于20世纪50年代的SWOT分析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本身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环境存在的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的分析,来寻找问题解决策略,由于其方法简单直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

“可持续发展”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Brundtland女士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主要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下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逢简水乡现有旅游状况进行基础分析后,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从景区旅游大环境营造与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与整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旅游规划发展建议。

一、逢简水乡简介

逢简水乡地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北端,水资源丰富,绕村居水道达十公里有余,河涌呈“井”字形,自南往北流过古村,把村落切割成若干小沙岛,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岭南水乡景观。

村落鹊暮佑俊⑿〈、水岸、桥梁、桑基鱼塘旧迹,让人置身其中便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故逢简水乡素被冠以“岭南周庄”的美誉,自2005年,已入选为“顺德十景”之一。据记载,逢简是顺德最早有先民居住的地方之一,“逢简”即为创村的两个姓氏。这里民风古朴,素来经济发达,在清朝末年已有巢丝市场有3个,织机有300多张,产业工人1500多人,曾有“小广州”之美称。现人口有5000多人,主要三个姓氏:李、刘、梁。该村水道环绕,四通八达,桥梁也多,集中了大量宋、明、清古建筑,如祠堂、古桥、大屋,文化底蕴深厚。

二、逢简水乡旅游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一)发展优势

1.良好的经济基础

逢简水乡地处经济发达的佛山市顺德区,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建设,顺德积累了强劲的经济实力,多次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中位居第一。当地政府在重视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已经意识到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对于本地环境治理、文化传承与提升城市知名度等方面的重要性,近年来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本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逢简水乡是当地政府重点投资发展的对象,强大的经济资助是逢简水乡旅游发展的重要优势。

2.便利的交通条件

顺德地处珠三角腹地,随着区内交通的建设,以及珠三角区域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如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珠三角南外环高速公路、广珠城际铁路、广州轻轨等区域性大型交通设施均在顺德中心城区通过,顺德市内“半小时交通圈”和周边城市“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2个小时内可达到粤港经济圈的任何一座城市。便利的交通条件使逢简的可到达性强,旅游实现的重要条件。

3.岭南水乡特征明显

逢简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极具岭南水乡风貌的古村落,这里河涌、古祠堂、古民居、净院、古树、古桥散落其中,人们生活悠闲自得,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画卷。

4.文化底蕴丰厚

逢简历史上出过状元与不少进士,这些人功成名就后多会回家乡修建祠堂、大屋,景区内现有10余间祠堂、1座绝妙净院。而最有历史积淀的莫过于这里的古桥,以巨济桥和明远桥最为有名,它们均为石孔桥,细观桥身,还可以看到宋、元、明三朝的痕迹。

(二)发展中的劣势

1.景点开发较晚,知名度低

由于逢简开发较晚,缺少有效的营销宣传,相对于江南水乡的周庄、乌镇等,逢简的知名度低,即便是生活在珠三角地区的人们对此景点的了解也很有限。

2.景区内缺乏系统的规划

目前该景区缺少整体规划,表现为①旅游体验项目单一。目前开发的乘坐游船项目,只能绕村而行,但游船较破旧且价格又贵。②民居缺少统一规划。景区内建筑风格多样化且多与大环境不协调,日常多有施工,环境嘈杂。③导向标示不清晰,导游欠缺。据实地考察与访谈得知,游客前往该景区途中多认为这里的路牌指示不清晰,尺寸太小;景区内缺少导游、解说牌,垃圾桶和厕所数量也不足。④商业气息过浓。河涌两岸本就狭小,但很多村民仍然就地摆摊做生意,造成节假日拥堵现象。⑤人造景点过多。当前景区内大兴土木,在建人工景点很多,破坏了原有的和谐。

3.景区内管理混乱

逢简游客多以自助游或自驾游为主,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停车场位置不足,但节假日车辆较多,由于无人引导,缺乏管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影响了村落的形象。

4.村民参与旅游建设意识不强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访谈得知,这里的村民对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较低,而目前该景区并未给社区居民带来直接利益,所以村民对旅游发展持无所谓的态度。很多村民尤其是长者由于不会说普通话,不愿意与游客接触聊天。

5.客源市场单一

目前来参此旅游的游客主要以珠三角及港澳游客为主,地接导游和外语导游的缺乏制约着逢简旅游的发展。

6.资源整合不够

由于景点本身开发不够,规划欠科学,基础设施如民宿等缺乏,加上景区旅游宣传有限,所以景点的整体吸引力不够,游客数量有限。

(三)发展的机遇

人们越来越多地将旅游作为日常休闲的方式,尤其是短途的、能一天往返的周边游已经成为居民小短假休闲的首选。逢简位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交通发达,区域环境良好,对于周边人群有较强的吸引力,旅游市场前景良好。

(四)发展的挑战

由于缺乏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的市场营销举措,而珠三角地区散落的水乡也为数不少,各地纷纷重视发展旅游业,逢简虽为岭南水乡的代表,但其可替代性较强,因此未来对客源群体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五)要素交叉分析

1.SO交叉分析

逢简水乡可考虑与顺德当地尤其是所在的杏坛镇的其他旅游资源,如清晖园、西山庙、粤菜美食文化、状元文化、龙舟文化等进行整合和旅游产品设计,凸显广府文化特质,发挥地域优势,努力开发境内外旅游市场。

2.ST交叉分析

为了凸显优势,避开外部市场不利因素,抱团合作发展是不错的举措。顺德已经与番禺、南海两地合作,于2007年成立了南番顺旅游联盟,旨在通过抱团合作的模式将三地优良的旅游资源推向珠三角及国内其他地区,逢简作为岭南水乡代表可充分利用该平台,加快宣传开发,提升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3.WO交叉分析

逢简应充分利用外部良好的旅游大环境与居民旅游消费热情,积极合理规划现有资源,对景区内的产品进行统一规划;加强景区内大环境素质,从而广泛吸引游客。

4.WT交叉分析

尽量发挥优势条件,规避不利因素,对于存在问题敢于正视与解决,而非逃避。

三、逢简水乡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与发展

逢简水乡的旅游规划发展应遵守“利益共生”机制,既以利益共享为基础,发展过程中积极调和各利益主体的参与度与对旅游利益的分配,重视本地村民的利益与参与性,做到信息共享、反馈充分,培养社区居民的旅游意识、社区意识和大局意识,促进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景区。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划,保护现有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景区旅游经济发展与和谐社区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实现逢简水乡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规划设计如下。

(一)景区旅游大环境营造与资源保护

逢简水乡景区自身环境治理与保护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逢简在开发之初就非常重视对景区内污水的整治,目前已经建成了4个污水处理站,对景区内河涌的水质量起到了较好的治理作用。

景区居委会应在生活与服务区设立宣传广告牌,定期对当地居民开展关于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培训与宣传教育活动,如倡导居民不用“白色污染物”、禁止往河涌倾倒垃圾及有磷洗涤用品等。此外还可利用当地居民的言传身教、宣传标语、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加强对外来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针对区内新建项目较多与村民房屋整改现象严重的问题,当地政府应统一规划,处理好创新开发与历史保护的关系,保证多数建筑在不完全拆除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在进行建筑的整形改造时,可通过清洗、粉刷、整修、整饰及整治周围环境等措施促进其有机更新通过保存建筑外部空间格局及清洗和粉刷建筑外墙面,以协调某些建筑的外观色彩和周边环境,使人们在现在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景区景观环境的整合规划,必须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并以“生态效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为景观整合规划考虑的要点。

逢简水乡内的古榕树既是岭南水乡的标志性景观,也体现和美化着水乡怡然的生活环境,因此逢简水乡应加大对当地绿地生态环境的打造,营造合思维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与整合

根据上文对逢简旅游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后,发现该景区现有的旅游产品比较单调、粗糙,市场吸引力有限,但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今后在景区本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着力打造精致水乡村落,凸显广府文化精髓,积极与区内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提高游客的重游率,主要策略如下。

1.整合开发旅游新线路,培育旅游人力资源系统

根据以往的案例研究可知,在进行风景区旅游规划时,一般都根据一日或多日旅游特点进行较为详细的旅游线路设计。由于逢简本身辖区范围较小,游客大约花费2-3小时就可游览完,因此该区域可以与顺德区内的其他景点和旅游资源相结合进行整合开发,如与当地的清晖园、顺峰山公园、南国丝都及特色美食等进行资源整合,开发一日游或两日游的旅游线路。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旅游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当前逢简水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人才缺乏的问题已经凸显,尤其是熟悉当地传统文化的地接导游与外语导游。因此当地政府应有计划地进行旅游人才的引进与开发,可以在引进旅游人才的同时,选拔当地有知识并对旅游事业感兴趣的村民进行培训,打造特色旅游服务与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旅游人才储备团队。

2.旅游商品的创新开发

目前逢简水乡的旅游商品的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一些小饰物和小吃;销售模式零散,缺少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或纪念品。建议结合顺德区的一些特色产品如香云纱、《舌尖上的中国》记录的美食如均安蒸猪、大良崩砂、双皮奶、牛乳、蒸鱼饼等进行整合开发,并设立特色销售商店,满足顾客旅游购物与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需要。

3.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创新开发文化旅游品牌

逢简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之外,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同样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旅游开发过程中为避免同质化现象就应该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并结合特色文化进行活动设计,设计体验性旅游项目,如逢简的状元文化、长寿文化、传统的醒狮舞龙、赛龙舟、飘色、永春拳、咸水歌、美食等都是当地非常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代表,因此有必要对这些传统活动进行深入挖掘,在保留其原汁原味的同时,融入游客参与项目,形成旅游文化主题活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4.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开发

旅游产品本身再好,都需要有效、有力的宣传手段进行市场推广,以防形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因此逢简水乡应在整合好旅游资源和自身规划、打造响亮的旅游宣传口号的同时,借助传统营销平台与现代社交媒体等投放旅游宣传片、节庆活动、文化活动等进行营销,并适当聘请知名人士及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类赛事、活动等加大市场宣传营销。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