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导论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用化学专业导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听力教学,合作原则,会话含义,语用能力,交际
听力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结合听力理解的本质特征,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理解会话含义是个复杂的过程,关系到是否真正理解讲话人的意图,因此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重视会话含义,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扫除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障碍,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一.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
Grice认为会话双方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流是因为都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使双方在会话中互相配合,以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这就是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关于人们怎样使用语言的理论,解决了语义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
极大的解释力。它包括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Grice注意到人们在实际会话中常常不遵守这些准则,有时故意违反某些准则,这就使得听话者要通过说话者话语的字面意义推测出话语的真正意义。
1) 数量准则(QuantityMaxim)
该准则要求话语应包含交谈中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又不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例1.A:Where’veyou been?
B:Out.
B的回答过于简单。他故意违反数量准则,想让对方感到他不愿意详细作答,隐含着“我去哪里与你无关”、“别多管闲事”等意思。
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努力使你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例2:W:Whatdo you think of Rose?
M:She is a butterfly.
从表面上看语用能力,女士说Rose是只蝴蝶核心期刊目录。实际上,这是一个隐喻,女士并非说Rose是只蝴蝶,而是喻指他的举动轻浮如同蝴蝶.可见会话中出现的某些修辞手段,是对质准则的违反。
3).关联(Relation Maxim):要求话语内容要切题,要有关联。
例3:w:Tom,Can you go back hom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M:The railroad workers are on strike.
Q:What does the man mean?
从对话中,我们知道这位男士并没直接告诉女士后天能否回家,而是说了一句表面上似乎毫无关系的话作为回应,这时此男士故意违反了关联准则。只是说道路工人正在罢工,从而让这位女士不能确定何时回家的结论。
4).方式(Manner Maxim):要求说话要简要、有序,避免歧义,避免晦涩的词语。
例4:M:Let’sget the kids something
W:OK.but 1 vote I-C—E—C—R—E—A—M.
从对话中:我们知道男士要给孩子们拿些吃的,女士建议冰激凌,可是为了不引起孩子们的哄动,她用了一个政治用语vote,同时把这个单词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读出来,目的是不愿让在场的孩子们听到冰激凌哭着喊着要冰激凌,可见女士违反了方式准则,即违反了避免晦涩的原则。
但是,在日常会话中,人们并不是都严格遵守这些准则,直白的告诉对方某事,而是间接地、以兜圈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让对方设法领会说话人的深一层意义,这时听话者仍必须认为说话者仍然是合作的。听话者必须超越话语
的字面意思根据语境进行分析,设法推断说话者所说话的隐含意义,Grice称这种暗藏的意思为“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说话者违背这些准则的目的在于传递比字面意思更多的意思。因此,为了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听者不仅要考虑话语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捕捉到话语的隐含意思,这样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理解会话含义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正确理解话语的会话含义关系到是否真正理解讲话人话语的真实意图,这也是长期来困扰中国学生的难题。我们常发现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结构,语音、语调亦相当正确,但在实际运用英语,特别是同英美人交谈语用能力,弄懂对方话语的意思时困难很大。学生听到的往往是话语的字面意义,而不知道话语的真正含义。随着我国外语教学越来越重视语言的功能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会话含义理论对于改进英语听力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理解会话含义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到诸多技巧与能力。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对意义的构建,是一个积极地对声学符号进行分析、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预测的过程”(李冬梅,2002:30)。听者要动用大量的已有知识,积极主动地对接受到的目标语言进行分析、判断、理解和筛选,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信息。会话含义的语用推理对英语听力教学非常有帮助,这在听力会话理解中尤为明显。例5,W: Do you think your boss will expect you to work late againtonight?
M: Does the sun come up in the east?
例 6. M: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to see the acrobatics?
F: I have already my handsfull with the project report.
例 5中的男士出于礼貌原则的要求而违反了合作原则,用疑问的方式回答女士的问题,其隐含的意思就是“ 当然了,那还用问。 ” 因而是肯定的回话。而例 6 中的女士,出于同样的原因,违反了合作原则而来表达一种委婉的拒绝。学生在作这种间接的肯定或否定回话判断时,特别容易出错。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因而无法很快从字面意思推导出其中的言外之意核心期刊目录。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清楚地发现会话含义在听力教学中在成功解读说话者真实意图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是地道的表达方式,多借助多媒体,网络,语音实验室等先进工具;教师在课常上应有意识地将会话含义理论引入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够依赖一定语境和语用知识进行语用推理,对所接收的语言信息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分析和理解,明确话语的真实含义,从而提高听力的理解能力;补充文化背景知识,扫除学生因风俗习惯差异引起的听力理解障碍。语言是一符号系统,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容器和载体。因此,话语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在听力教学中,由于谈话双方在价值观、世界观、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话含义常常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障碍;第三,从教学方式来看语用能力,应该坚持小班授课,课堂上采用role—play,group -discussion,story--retelling等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听与说在实际生活中是融为一体的。只有听说能力的协调发展,我们才会更好的去体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此外,听力课堂上要进行口语练习,听只是语言的输入。语言的合理运用还离不开语言的输出。所以听力课堂不能只是学生听录音做练习,教师对答案。而是应该让学生围绕所听的材料口头回答问题.发表见解,模拟对话等,这样才能提高理解会话含义的能力。巩固提高理解会话含义的能力。我们强调在听力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关联和推理,应重视学生同时在口语中运用关联和推理,学会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和内在化。
三.结束语
对合作原则进行有意的违反,这正是语言的妙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有关会话含义的理论,引导学生理解对话双方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在听懂语言的表层结构的基础上推断话语的真正含义,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Brown,C.&Yule,C.Discourse Analysis[M].CUP,1983.
[2]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A].In Cole,P.&J.L.Morgan(ed.).Syntax and Semantics 3[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3]Leech,G.Principles of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93.
[4]Levinson,S.C.Pragmatics[M].CUP,1983.
[5]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Cognition [M].Oxford:Blackwell,1995.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7]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等教育;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时代。在信息化环境中,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和媒介手段都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场变革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连接大学基础和专业知识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众多专业基础课教师所面临的难题。而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已经成为各方较为关注的课题。
二、翻转课堂教学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模式之一。其特点是学生在课下学习知识,而在真正的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深化理解课前所学的内容。从2007年开始,美国大学课堂中逐步尝试翻转课堂改革。如在迈阿密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包括经济学、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科学。[1]在波多黎哥大学马亚圭斯校区及中西纳西州立大学,C. Papadopoulos和J. F. Strayer则分别在工程静力学和统计学导论课程中实施了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教学至少解决了三个问题――覆盖范围、积极学习和团队协作,[2]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越来越突显,因此国内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对翻转课堂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如何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国内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专家和教师日益关注的焦点。
三、理论电化学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实现课前与课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应用化学(工)电化学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电化学授课采用国内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利用多媒体集中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拥有众多优点,但也带来一些弊端:第一,在面对面的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就像“填鸭”一样,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往往是一边观看多媒体课件,一边听讲,懒于记笔记,最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不够。第二,播放多媒体课件时速度过快,知识点不够突出,容易造成学生对所学科目失去兴趣,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活动学习,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地在课下或课前在线观看视频学习。在课堂上,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课前与课后、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拓宽课程内容,增强学生自主性
理论电化学是应用化学(工)电化学方向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各类电极反应的性质、特点及其动力学影响因素及规律等,其特点是其中的基本概念多,应用领域广。这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上既要以教材为基础,同时在内容上又要进行适当的扩展和细化;在教学模式上应将教师启发、引导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既要强调知识的记忆,同时又要求学生学会应用于实践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做到实现以上要求,就必须结合天津大学的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电化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拓展专业知识面,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其目标符合专业基础课――理论电化学课程特点和要求,是对传统课堂授课的探索和创新。
四、翻转课堂模式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课前优化课程资源建设
在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课前应依据理论电化学课程资源以及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设计出理论电化学的课程建设方案,完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学习资源、习题检测,其中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学科前沿介绍、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3]在学习资源中,可以设定一系列子模块,例如系统公告、课程信息、学科前沿、课程资源、研究案例、微课视频等。
系统公告主要是用来一般的或紧急的教学通知,如下一节课需要重点讨论的课程内容,方便学生准备。课程信息部分将由“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参考教材”“主讲教师”四部分组成,[4]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学时分配、授课教师的职业背景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学科前沿,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前沿的教学视频链接以及文献资料,例如,麻省理工有关电化学能源的教学视频、网易公开课中“湖南大学公开课:化学与能源”等,供学生课前或课后观看,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随时巩固复习。
课程资源可以由“学习指导”“教学课件”“相关资源”三部分组成,其目的是有助于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源”中,则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课件,从网络上下载兄弟院校如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的教学课件以及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课件链接等,网络上有关“微电极”的图片资料,进行电化学实验的微视频等,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章节内容学习和课后复习。
研究案例将提供相关的前沿研究案例或应用案例分析、选题参考以及相关的方法指导。微课教学则指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创建教学微视频,并按照章节或知识点将视频进行编辑,供学生课前学习及课后复习。教学视频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并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设计其内容。习题检测部分既可以提供与章节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获得学习反馈效果;同时又可以展示学生的课程论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2.课中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解决学生问题
课中应充分利用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时间,采取答疑、研讨、讲授并用的方式教学。答疑是为了解决学生在课前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层理解。研讨是增强学生的协作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组织小组学习和讨论,不但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包容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提高。在进行10~20分钟的答疑或研讨之后,教师应该对课前的课程难点或重点进行总结,并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课堂上的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帮助。根据王世盛等人的教学经验,[5]可以将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按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知识和理论;第二层次基础知识的应用;第三层次新的电化学体系的研发、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然后依据三个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
针对基础知识和理论采用趣味性案例,案例资料以发展史实例、社会热点事件等为主。[6]针对基础知识的应用采用问题型案例。在讲课时首先根据授课内容,提出相关的工程或研究前沿的实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并进行思考,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新的电化学体系的研发,采用引导案例式教学,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上对前沿研究资料中相关案例的介绍,引导学生发现或探讨其中蕴含了哪些电化学原理和方法,有哪些创新性,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化理解,增强学生对创新研究的兴趣和认识。可以采用课堂报告、小论文、小组讨论等方式。在进行上述教学活动时,应先进行教学准备活动,即融洽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能力及学习环境,并对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介绍,让学生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渐进式方式进入到翻转课堂。在课中,将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式教学为主,辅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方式用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下一节内容的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
3.课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双向互动
课后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教学互动方式。可以用博客、在线讨论等形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式的合作交流学习。课后互动研讨,能保持学习的持续性,不至于学生课后就放弃了继续学习。在该部分中,教师可以在讨论区内将重难点、学习反馈结果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同时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评价,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授课视频和教学资源。
五、结束语
经过上述实践活动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有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其学习时间更为自由,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全面提高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第三,锻炼了学生的交流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构建丰富的网络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应用化学(工)电化学方向的学生是天津大学通过统一招生的渠道录取的,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普遍较强,同时也符合信息时代年轻人的特点:他们能独立学习,自学能力强;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大三学生基本上每人配有一台个人电脑,这也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他们可以轻松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教学视频。因此在应用化学(工)电化学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上应用翻转课堂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
参考文献:
[1][2]何朝阳,欧玉芳,曹 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148-151.
篇3
关键词:新能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韩新月(1982-),女,河南商丘人,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何志霞(1976-),女,甘肃泾川人,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ZD2009025)、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中之重课题(课题编号:2011JSJG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09-03
一、我国高校设立新能源专业的必要性
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基本问题,发展新能源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以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获得,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由于新能源具有再生、清洁、低碳、可持续利用等优势,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它。而且新能源可以作为促进人类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所以这些国家在相关政策中都增加了新能源的元素。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总体产业化程度不高。不过,我国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市场需求空间很大,在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带动下,新能源领域成为大型能源集团、民营企业、国际资本、风险投资等诸多投资者的投资热点,技术利用水平正逐步提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从起步阶段进入大规模发展的关键转折时期。我国新能源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总目标是:建立初步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壮大和升级,促进新能源市场的不断扩大,争取在2015年将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12%左右。[1]
尽管国家已经把发展新能源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一场新的能源革命已在悄然进行,它必将带来新的经济繁荣、新的社会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是缺少成熟先进的新能源技术。我国主要的新能源设备和技术完全依赖进口,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新能源产业化进程中的这些难题有待专业人士去破解。所以,培养新能源方面的专业和复合型人才是重中之重。[2]但是,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错综复杂的资源环境复合体,涉及物理学、化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子电工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管理学、工业经济学等学科内容,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产业。[3]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新能源专业来满足,新能源产业对新能源人才要有宽的知识面、自主的学习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等要求,进而要求高校做好优化人才培养层次、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
国外已有一些著名大学建立了新能源的本科专业,用于培养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如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并于2000年开设了光伏与太阳能本科专业,2003年又开设了可再生能源工程本科专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依托其可持续能源系统中心也建立了四年制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专业。此外,意大利的都灵理工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都开办了四年制的可再生能源专业。美国的俄勒冈州科技学院于2005年也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四年大学本科学位课程。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对于新能源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世界上将会有更多的高校开办有关新能源的专业。
我国高校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新能源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新能源这一新兴产业的专业人才,2010年7月经教育部审批,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江苏大学等11所高校首次设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中江苏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由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承担开设任务,已分别于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招收第一批和第二批本科生。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则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二、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
在对国内外新能源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基于新能源产业特点及企业和社会对新能源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同时结合本校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确定了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及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可行的教学计划的制订等。
1.培养目标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依据,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甚至在世界上都是非常新的专业,目前处于初步形成和探索阶段,因此,找准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确立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尤为重要。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托机械工程、电气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土木工程等学科专业的支持,并结合新能源产业的特点设立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一流的视野,具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这一强交叉学科宽厚扎实的物理、化学及热流体科学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应用专业知识及技能、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能胜任新能源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的构建
尽管自2010年以来国内陆续已有许多高校正式获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本科阶段的招生资格。但总体来看,我国系统培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生、研究生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对于相应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处于探索阶段。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且,一个专业要具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业务范围,就应有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4]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内容丰富而又广泛的科学与工程,属交叉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紧密相关,又强烈地依托于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机械、电气、化工、自控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由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如何以这些学科为依托,形成内容先进、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根据孙根年有关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给出了系统思考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5]
由图1可以看出,在层次上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五个方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作为一个系统,不同的课程类别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指导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服务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门人才培养这一特定的功能。
3.教学组织与实施
基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结构,考虑到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制定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在教学组织上前五学期主要进行普通文化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第二、三、四、五学期还安排了金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目的是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手操作机会。第六、七学期组织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和实习实训,核心课程均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第八学期开展毕业设计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三、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特色
1.以厚基础、宽平台、交叉学科为理念,强调扎实的物理、化学和热流体科学基础理论
课程建设时,首先在物理、化学基础理论方面增加了“大学化学”、“物理化学”、“能源与环境化学”和“半导体物理”课程。其次,根据新能源专业的特点,强调物理、化学基础的同时,通过减少“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和“机械原理与设计”课程的学时数来弱化机械类课程。再次,为了充分发挥本校本学院学科优势和特点,在热流体理论方面除了开设“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课程外,还开设了“热流体数值计算基础”和“新能源利用中的热流体理论与技术”两门专业特色课程。目的是提升专业内涵,强化特色,确保学生具备新能源领域相关的扎实的基础理论,是学生今后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是否具备发展潜力的关键所在。
2.强调实践教学及新能源工程训练
首先,增加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其次,增加了实习环节的学时数,把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的三周生产实习变为第四学期末的一周认知实习和第六学期的三周生产实习。目的是增加实践教学,先认知实习,后生产实习,使实习环节更为科学和合理。再次,还增加了项目设计,把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的两周课程设计修订为第六学期末的两周课程设计和第七学期末的两周项目设计。目的是先开展某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后进行具体的项目设计,设置更为科学和合理。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设计性、综合性项目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此外,还增加了新能源工程训练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和指导老师双向选择后,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指导老师在与国内外新能源企业合作中,向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专业实践机会。这个环节是在第七学期前完成,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通过明确的学分要求保证学业导师制的落实。指导老师通过这样一个环节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可向学院推荐其保研,实现本研贯通培养,前后的培养具备一定的连续性。最后,为了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及已有的实验条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新能源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新能源技术工程应用能力的高要求,在课内及集中实践环节总学分要求基础上还增加大于等于六个学分的课外实践要求(社会实践、竞技活动)。
3.体现多学科交叉特点
在课程设置时,除开设“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原理”、“工程材料”等课程外,还增开了物理、化学方面的课以及“新能源材料”、“现代生物学导论”、“能源与环境”、“新能源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这样充分体现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应用化学、材料物理、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各学科的交叉。
4.重视形成宽阔的国际视野
首先,学校开设了全英文及双语课程,比如全英文的“太阳能光伏技术”以及双语的“热流体数值计算基础”、“热泵原理与应用”、“生物质燃烧及混燃技术”课程。其次,借鉴国外新能源专业的课程设置增设了反映新能源领域前沿的“生命周期评价”课程。此外,还增设“新能源前沿及工程应用专题”必修课。这门课要求学生在第七学期结束前听取学院安排的新能源前沿及工程应用专题讲座7次以上。专题可以是合作企业、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讲座,也可以是本专业教师科研最新进展的讲座,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拓宽视野,尽快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5.以太阳能为主,兼顾生物质能和风能,提供其他种类新能源的广泛选择的专业定位
首先,在太阳能方面,学校设置有“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伏技术”专业课;在生物质能方面,开设有“现代生物学导论”和“生物质能转化原理与技术”;而在风能方面,设置有“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和“风力发电与控制技术”专业课。其次,还提供了广泛的新能源相关选修课程来满足学生对不同专业的需求,比如“氢能与新型能源动力系统”、“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水力发电与水电站”、“燃料电池原理与技术”、“热泵原理与应用”、“生物柴油制备及应用”、“生物质燃烧与混燃技术”、“能源工程管理”、和“能源经济学概论”等课程。
四、结束语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置顺应时代的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非常新的专业,与之配套的培养方案、课程安排等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笔者考虑到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新能源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以供参考。笔者相信江苏大学有能力、有信心建设好该专业,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任东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制度创新[J].中外能源,2011,
(1).
[2]王伟东,艾建军,杨坤.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
[3]张珏.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人才,
2010,(8).
篇4
广西大学(GuangxiUniversity),简称“西大”(GXU),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市。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广西大学放假时间公布_广西大学教学建设,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广西大学放假时间公布广西大学放假时间是在7月31日,暑假开学时间是在9月3日,暑假时长35天。
广西大学教学建设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4月,广西大学共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共61项;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8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中心27个、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新闻学、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越南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新闻学、矿物资源工程、农学、英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轻化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工商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林学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程互动推动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国家级精品课程:木材学、家畜寄生虫学、化工热力学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病毒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木材学、化工热力学、兽医寄生虫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动物寄生虫学与公共健康卫生、碳减排与低碳生活、科技建材构筑美好生活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彩调剧”。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哲学、汉语国际教育、日语、广播电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包装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植物保护、林学、工商管理、音乐学、汉语言文学、翻译、广告学、化学、车辆工程、园艺
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林业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矿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轻工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文科(公管、教育、外语)综合实验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林业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生产与调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培育)中心:轻工与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面向北部湾经济区“创新创业型”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地方院校矿业学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东盟经济与管理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假期打工的防范意识:1、防止中介的诈骗
有一些非法的中介机构,抓住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额的中介费却不履行合同,不及时地给大学生找到工作。对于中介要看清中介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或进行网上查询,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与执照现相符(应看其执照正本),最好到有资质、信誉好的中介找工作,而不要去小中介。
2、确认用工单位的合法性
对于自己满意的工作,在正式工作之前一定要确认用工单位是否具备法人资格,是否具备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是否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如果没有合法的执照、固定的营业场所等,一定不要同意工作。
3、不轻易交纳任何押金
当用工单位以管理为名,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或保证金时,要谨慎,以防缴纳后,被单位以各种名由扣留,不予返还。如果确实要交,应将费用的性质、返还时间等方面明确写入劳动协议,以免被随意克扣。
4、防止陷入传销陷阱
本来是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公司却让应聘者如法炮制去哄骗别人,有些同学在高回扣的诱惑之下,甚至不惜欺骗自己的同学、亲戚、老师和朋友。结果是骑虎难下,最终只得白搭上一笔钱,使自己的身心受到巨大伤害。同时,通过同学或朋友介绍找工作的大学生,也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陷入传销陷阱。
5、不抵押任何证件
当用工单位要求以学生本人的有关证件作抵押时,一定要拒绝,谨防证件流失到不法分子手中,成为非法活动的工具,证件的复印件也要谨慎使用。
6、不到娱乐场所工作
娱乐场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常常有不法分子出没。为保障人身安全,尽量不要到酒吧、歌舞厅等一类的娱乐场所工作。
7、不做高危工作
有些工作危险系数高、劳动强度大,如建筑工地、机械零件加工等工作,容易发生意外,学生身体容易受到伤害,尽量不要从事此类工作。
8、要签订劳务协议
有些用工单位在学生工作结束时以各种理由克扣学生工资,侵害学生利益。大学生应在工作开始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协议,协议书一定要权责明确,如工资额度、发放时间、安全等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方面一定要在协议中详细说明。
9、女生不单独外出约见
有的女生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比较差,在对方约见时,不加考虑就去见面,有时会遇到危险。建议女生不要单独外出约见,尽量不要在夜间工作,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和同学结伴外出工作。
10、防止网上欺骗
有的个人或者小公司在网上信息,要求应聘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工作,比如翻译、创作等。然而学生从网上把邮件、创意等内容发过去以后,就会被告之不能采用,其实他们已经利用了学生的信息或智力资源,但是在网上很难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