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旅游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开展重大课题调研的通知》(永通〔20**〕 11号)文件要求,由县人大副主任李茂春同志任组长,县旅游局局长杨希会、文体局支部书记毕金华、宣传部文产办主任刘景明、民宗局副局长范桂英等组成的调研组一行6人于9月13日至15日历时3天先后深入德党忙海湖aa景区、勐汞观音洞、永康镇仙根风景区、班卡的石洞寺、树包塔、乌木龙的桑沼哩和金厂坝水库等10大景区(点),对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实地踏看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4场,广泛听取了有关乡镇和景区管理人员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6年9月底我县旅游总人数为9.16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8人,一日游4.82万人,占总人数的52%。旅游总收入达2138万元。这些游客多数是前来参加节庆、会议、商务和探亲访友,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朝拜、度假、观光旅游者并不多。
由于我县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业起步晚,且发展缓慢,到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
(一)规划不完善,实施缺乏恒性。虽然在2000年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但是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定位没有很好地与实际结合,没有与全局的发展有效对接,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发展措施空泛,建设资金难于筹措,导致规划难于实施。如忙海水库、勐汞观音洞等景区景点未制定详细规划,影响了深度开发。
(二)投入不足,发展乏力。由于长期以来文化旅游投资主体单一,多依赖各级财政投入,招商引资力度不大,缺乏政策保障机制,在具体运作中土地、税收、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难以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
(三)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由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缺乏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挖掘、整理、研究、开发的专门机构,形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张皮现象。景点开发除靠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外,自身缺乏能力进行景点改造和服务功能的完善,缺乏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五)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目前我县文化产业从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人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宣传促销经费不足,宣传工作得不到深层次开展。由于我县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各级给予发展旅游业的资金不足,没有专项资金对旅游景区(点)投入开发,致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深层次开发利用。为此出现旅游收入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特别是在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宣传、炒作、营销方面,文化底蕴挖掘不深,大部分只有形式而未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娱乐性、竞技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文化旅游项目不多,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节庆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融入不深,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在宣传促销方面,没有系统的宣传促销计划,缺乏足够的宣传促销经费和健全、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宣传机制,未能把全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使得全县文化旅游业整体知名度不高,辐射范围狭窄。
二、重点开发的旅游线路 旅游开发的重点是以开发预期的效益为基准,根据景区资源特色与开发价值,交通区位与景区开发建设依托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等要素分析而确定。从景区价值看,大雪山、aa级忙海湖景区、万亩芒果园、仙根、观音洞等景区(点)各有特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1、大雪山观光、探险与科考旅游地
开发条件:大雪山探险考古区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包括周围一些民族村寨和景色秀丽的山区水资源。大雪山距县城德党约170公里,距市府临沧90公里,景区内有成片的常绿阔叶林、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海、气势壮观的瀑布、险峻造型的地貌景观,冬春季银装素裹的冰雪景色,景象万千、变幻莫测的气候等,共有高科研价值的珍稀动物466种,植物1639种,其中有豚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绿色孔雀等为代表的5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南红豆杉、长蕊木兰、桫椤、千果榄仁、水青树等为代表的1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是观光、探险、考察的旅游胜地。
开放方向:在严格保护大自然和当地少数民族人文特色的前提下,发展以探险、科考、观光休闲为主的旅游。
2、永德万亩芒果园农业生态观光旅(含仙根景区)游区
按生态旅游、商贸城镇的要求,充分发挥永康自然、地理、区位诸多优势,在对万亩芒果园农业生态的开发中,结合对仙根景区的开发,建设营造万亩芒果园生态观光旅游地,突出亚热带风情。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开发,逐步将万亩芒果园生态旅游、仙根景区、班卡树包塔、石洞寺等景点连接成一条旅游专线。
4、忙海湖、勐汞观音洞休闲度假区
以勐汞观音洞为中心,将忙海水库、观音洞、温泉连成一线,形成忙海湖光、宗教朝拜、民族风情、温泉康体中心、勐汞大理石工艺精品等综合一体发展目标的旅游景区。
5、棠梨山森林公园。棠梨山属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333公顷,海拔2649米。保存着大面积原始状态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生态系统。动植物类型繁多,植被丰富,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团队和驯化繁育野生动物等活动。目前,已有电视转播塔,人行便道畅通,是旅游、科考、居家休闲的好地方。棠梨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提出主要是解决县城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一个场所,可结合松山公园的开发,在棠梨山铺设游路、建休闲亭等,适当时候引进一家二星级宾馆,集住宿、娱乐、餐饮为一体,填补县城无休闲娱乐场所的空白。
三、要采取的措施 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增长速度快等优势,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省内一些地区掀起了新一轮文化旅游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统一思想,坚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的过程。高度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旅游市场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宽广平台,抓住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正视差距,坚定信心,知行合一,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奋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明确思路,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认识文化也是生产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始终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由政府来投资、管理,重点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前提和基础;经营性文化产业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按市场规律办事,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要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入。要根据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加文化旅游产业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宣传促销等。
(六)立足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强化招商意识、健全招商机制、落实招商责任、培植招商主体,按照市场规律多轮驱动,大胆进行资本运作,放大资本乘数效应,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深入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各文化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做大、做活、做优、做强存量部分;二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有实力、讲信誉的民营企业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三是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用好县政府的钱,集中财力实施重点突破,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七)务实创新,稳妥推进体制改革。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二是要分类指导,推进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国有经营性文化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三是要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以优势资源引资金、以优势产权引资金、以优势项目引资金,将景区景点的经营权依法有偿出让给国内外企业、组织或个人,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
(八)营造环境,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人才资源是文化旅游资源中最活跃的核心因素,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决定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要想方设法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来永德创业,通过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既懂文化又熟悉市场运行规律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艺术创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德艺双馨的艺术表演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
篇2
“六最”:回答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一个突破、一个平台、三个高地”保证开放新战略实施
打造绿色产业,壮大崛起实力
2012年4月25日,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隆重开幕。罗保铭同志代表五届省委向省第六次党代会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为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而不懈奋斗》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未来5年海南“绿色崛起”的发展主题词。报告起草小组解读:绿色崛起,是科学发展的海南化抉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省情的一次更加明晰的铆接。绿色崛起,既折射了当今世界在面临着“增长极限”教训后的理性思考,也反映了中国在发展模式中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环境友好的必然选择。最关键的是,绿色崛起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经济概念,或者一个单薄的生态友好概念,而是要回归到整个社会生态的和谐,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本质上来,承续了海南“小财政、大民生”的传统,要进一步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路上迈开大步。
“六最”:回答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什么是“绿色崛起之路”?报告中有非常清晰的表述,即“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涵盖了海南省委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时的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考量,又综合了发展新型工业的前提和发展绿色产业的决心。
报告对绿色崛起的前提、支撑、依托、途径、最终目标和思想保障分别做了系统阐述,具体是用六个“最”,回答了“如何实现绿色崛起”的问题。
“一个突破、一个平台、三个高地”保证开放新战略实施
从人们常说的“改革开放”到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开放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报告将开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开放需要具体的抓手来承载。对此,报告讲得十分明确,这就是“一个突破、一个平台、三个高地”的海南开放新战略。
报告提出,率先实现服务业开放的突破,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中之重。扩大开放是海南打造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报告将旅游业、文化产业、教育和医疗市场的开放作为目前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特别强调了文化、医疗、教育产业与旅游的结合,打造开放型文化产业和医疗旅游先行区。
报告提出,努力打造洋浦开发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3个对外开放新高地。3个对外开放新高地,无疑是海南扩大开放的龙头板块、集聚区域和引领力量。目前,海南省已经出台了全面加快洋浦开发建设的决定,加快海口发展的支持政策即将出台,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起步区也已经动工,海南正在举全省之力,打造面向东南亚的物流航运中心、临港加工物流保税园区和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
篇3
关键词 新常态 黔东南 民族村寨 旅游发展 SWOT分析
一、新常态思维模式下,旅游行业呈现新的变化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更快、层次更高、转型升级态势更明显的新常态,旅游行业呈现新的变化趋势:
(一)旅游机遇涌现
随着“中国时代”的来临,以往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已经即将被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取代。
(二)旅游趋势在变化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文化交流、假日经济等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国内旅游需求开始呈现多极化的特征,观光旅游的比重日益下降;休闲度假、运动等旅游需求升级。游客更加注重旅游体验与品质,旅行形式散客化和自助游日益普遍。
(三)旅游理论在创新
厉新建[1]提出,新常态下的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形成旅游产品生态圈层,在这个生态圈层中,不仅包括差异化的景观,也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空气质量等以往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鄢光哲[2]指出,新常态是旅游业主要的发展机遇。
二、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经济的发展的SWOT分析
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以少数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以民族村寨景观和民族风情为吸引物,是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 结合新常态经济背景,利用SWOT矩阵分析法,可以对黔东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分析研究,以便理顺思路,找到对策,走出困境。
(一)优势(Strength)
第一,贵州黔东南地区各民族村寨具有自身的优势,突出的乡村田园风光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第二,黔东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至今共计16项,涉及7个县,9项为黔东南独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第三,贵州黔东南地区各民族村寨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和原貌的历史遗存已经融合成绚丽多姿、神秘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圈,成为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第四,黔东南民族村寨,不仅具有差异化的景观,原生态民族文化、社会环境、空气质量等也非常优越,能够形成新常态下的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的旅游生态圈层。
(二)劣势(Weakness)
第一,黔东南地处贵州、湖南、广西交界处,离中心城市远,对于发展城市消费推动型“农家乐”等旅游形式不利,使黔东南的旅游产品藏于深山之中,也影响其旅游发展进度。第二,黔东南民族村寨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贫困现象较普遍。“以旅扶贫”任重道远。第三,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结构和模式单一,高水平、高质量的休闲度假类产品奇缺。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也制约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第四,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民族村寨居民自发式小投资的旅游形式难以获得旅游发展初期效果,资本和技术要素越来越重要。
(三)机会(Opportunity)
第一,新常态下就需要创新供给、引导消费。随着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缩小,农村消费能力、中西部消费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消费模式,未来经济应注意到个性化消费的趋势。第二,当前,我国旅游需求开始呈现多极化的特征,国内旅游,从传统的低端观光游需求,向休闲度假、生态体验、运动体育、文化会展等高端旅游需求升级,观光游的比重下降。第三,在民航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融合趋势下,空中连通对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黔东南面向西南出海门户广西、广东,邻近柳州、桂林、南宁等旅游热点城市,容易吸引较多的国内外游客,大交通区位优势为开发民族旅游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第四,循环低碳绿色经济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环境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属于这样的环保绿色产业,这一方面有很大优势可供发展。
(四)威胁(Threat)
第一,黔东南民族村寨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利用已处于紧迫状态。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加之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加上受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原已自发形成的文化体系受到削弱和冲击。第二,由于缺乏开发资金,保护条件差,开发水平低,旅游产品艺术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民族村寨一些独特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个性化内涵难以表现出来,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
通过SWOT矩阵分析法,对黔东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分析研究,在新常态思维引导下,利用新常态带来的机遇,以及“一带一路”和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契机,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应该直面威胁,紧抓机遇,规避劣势,发挥优势,从而在新思维的发展契机中发展创新。
(作者单位为凯里学院)
[作者简介:崔艳萍(1971―),女,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参考文献
[1] 厉新建.新常态下的旅游业新发展[N].中国青年报,2014-11-07(11).
[2] 鄢光哲.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机遇[N].中国青年报,2015-02-12.
[3] 2015年黔东南州政府工作报告[R].
[4] 李金早.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天地――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R].
[5]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2015在线旅游行业洞察报告[R].
[6] 张广瑞.中国旅游发展新常态的发展理念与战略选择[J].旅游学刊,2015(04).
[7] 郝康理.新常态下旅游规划理念创新[J].旅游学刊,2015(04).
[8] 李亚娟.国内外民族社区研究综述[J].旅游地理,2013(10).
篇4
2016年是贵州决战的开局,一切发展喜人,拼劲十足,稳中求升,幸福指数慢慢在城市农村延伸,纵深推进;国民收入有了更大提高,扶贫成果出现新态势;深山里处处撒下追梦的种子;搬迁工作让群众满意;创业群体激情四射;“试验田”里到处是大数据的踪迹;高速、高铁缠绕着贵州山山水水,美丽贵州提速、加速,到处是发展的勃勃生机。
“天眼”在贵州睁开,引来无数目光在贵州聚集,青山绿水抒写贵州诗意,“乡愁”成了向往贵州的牌子。创新、发展一路奋进,拼搏向前依然具有十足动力。辛劳的贵州人民没有倦怠,一路高歌猛进赢得无数掌声。
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在报告中说,贵州“十三五”开局良好,去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7万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1.29万亿元、增长21%。
2016年贵州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率先开展易地搬迁扶贫,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
大数据战略行动上,贵州引进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项目400个,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3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省市两级481个运用系统迁入“云上贵州”。
在投资与收入方面,贵州2016年新增高速公路305公里,建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800公里、农村公路2.36万公里,完成工业投资3050亿元。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3%;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61.33亿元、增长8.1%,支出完成4261.68亿元、增长7.9%,新增中央各项补助202.27亿元。贵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32.51万人次享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撸起袖子加油干”
孙志刚在报告中认为,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贵州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00亿元、增长10%,农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20个贫困县、90个贫困乡镇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确保搬迁75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3500个,强力推进20个极贫乡镇包干定点脱贫攻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2017年贵州将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降低用电、融资、物流、税费、制度易等成本500亿元,关闭退出煤矿120处,压减煤炭产能1500万吨;完成技改投资350亿元,带动全省技改投资800亿元。
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3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0%。将大数据列为“十三五”重要战略行动的贵州,在2016年初获批建设国内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用“大数据”引领发展,科技创新领航经济发展。贵州做大数据以来开创了很多的应用服务平台,方便了广大群众、促进了就业,让外出打工的青年人群在回到家乡赚钱的同时和家人团聚。
用“大扶贫”战胜“最贫困”,让脱贫攻坚开花结果。“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是贵州要在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过去的坎。2016年“十三五”开局,“大扶贫”第一次被写进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未来五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扶贫”直接关系到493万贵州人的福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依托大数据的“精准扶贫云”工程,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展示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依据贫困发生率和“四看法”衡量指标,直观反映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情况、脱贫路径以及脱贫情况,并且通过大扶贫战略,学校在学业、择业等各个方面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实时掌握全省贫困情况,制定治贫策略。
借“大旅游”打造有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随着贵州大数据旅游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太极智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公司在贵州落地,贵州的大数据逐渐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集旅游行业的大数据精准管理功能、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投融资交易功能以及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大数据平台也为贵州省旅游行业的大力发展助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贵州省率先开始做“大数据”,培植科技大树,让“大数据”、“大扶贫”、“大旅游”的果实挂满枝头,基于大数据的云服务平台,引领科技先进,带动了全省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
“越是民族,越是世界的”
摹把在深闺人未识”到站在外交部的大舞台面向世界,从往昔的“景点旅游”到如今的“全域旅游”……2016年,贵州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首次实现超过40%的井喷式增长,这是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最好注解。
神奇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气候环境,构成了贵州省旅游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条件。贵州省内拥有荔波、赤水和施秉3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侗族大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A级景区9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3项125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国际民族生态博物馆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个,贵州旅游不仅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更已成为贵州的一张多彩名片,让贵州蜚声海内外。
“政府工作报告中,旅游方面的内容约有300字。”曾任贵州省旅游局副局长、省旅发委巡视员的十一届省政协委员杨俊细细研究了报告中有关旅游的部分,“省委、省政府对旅游工作、旅游产业的发展判断是很实在的。”
篇5
[关键词]夏威夷;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经验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3-0016-09
1 引言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到2020年,初步将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面对再一次的发展机遇,很多人也表示出“担忧”,海南航空的一位人士认为,“正如前车之鉴,如果这一次机遇没有更好地把握,也许就将成为海南岛的最后一次机会”著名财经评论人朱大鸣发表博文质疑,“海南第二轮泡沫正在催生,房产延续上世纪悲剧”统计数据也显示,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再一次面临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威胁。2010年第一季度,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6.9%,全国排名第一,海口、三亚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居全国前两位。1992年房地产过热引发的经济泡沫影响了海南近10年的发展建设,如今再次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如何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实现海南经济的腾飞,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
纵观世界,天堂般的国际知名旅游岛屿不胜枚举,如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泰国的普吉岛,太平洋的斐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群岛等,它们成功的开发经验值得海南借鉴。特别是夏威夷,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50大人生必游地之一,几十年来,夏威夷旅游业长盛不衰的同时,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不是夏威夷,胜似夏威夷”,这是当年对亚龙湾美景的赞叹。人们已习惯了在各种场合把海南比做东方夏威夷,海南与夏威夷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相同的纬度,从相对落后的社会高速进入现代社会的历史、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格局等,研究夏威夷后来居上的经验,有利于海南少走许多弯路,更好地把握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机遇。
与旅游业界借助夏威夷营销海南的频度相比,对夏威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经验的探究却鲜有学者涉猎。1998年,夏鲁平就夏威夷的发展道路对海南岛的启迪进行探讨,论文偏重夏威夷旅游发展历史的介绍,而成功经验的总结则显不足。也有学者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夏威夷的成功,魏敬安肯定了旅游教育在夏威夷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王辉等分析了夏威夷群岛主要客源地的游客行为特征另外,一些报刊对夏威夷的会奖旅游、农业旅游等有零星介绍。而针对海南旅游发展,对夏威夷成功经验的全面、深入、系统的总结尚缺乏。笔者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旅行业管理学院访学,其间与相关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对夏威夷的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夏威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归纳为六大要素构成的“飞机式模型”,旨在为海南及我国其他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综合的经验。
2 夏威夷与海南旅游发展的对比
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中央,由8个大岛和124个小岛组成,总面积1.66万平方千米,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只有夏威夷大岛(Hawaii)、茂宜岛(Maul)、欧胡岛(Oahu)和可爱岛(Kauai)。首府火奴鲁鲁坐落在欧胡岛,该岛也是夏威夷人口最多、开发最早、游客到访频率最高的岛屿。2000年夏威夷州的常住人口为1211537人,但同年到访游客却高达6948595人次。
夏威夷旅游发展的历史完美地证实了巴特勒(ButUt)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见图1),呈现明显的“s”形发展走势。度假旅游在夏威夷最早可追溯到1867年,当时,美国本土和夏威夷之间开始有了定期的蒸汽轮船往来。但由于交通不便,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夏威夷还只是极少数富人的度假天堂,发展处于“探索阶段”。1959年,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第50个州,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旅游发展机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繁荣,大批工薪阶层收入提高,远距离度假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大型喷气式客机投入商业运行也降低了远距离旅游的运费。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开放了对本国居民海外旅游的限制,70-8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更为夏威夷带来了大量的客源。于是,夏威夷的旅游业由“起步阶段”很快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夏威夷旅游业的增速才呈现渐缓的态势,但之后较长时期内仍旧保持了稳固的发展。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由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共同构成,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千米,约为夏威夷的两倍。目前,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海南岛,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817.83万人,其中,包括海南岛最早居民黎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占17.3%。与夏威夷相似,海南是中国最后建立的一个省份,1988年,海南成为中国的第31个省。1992年海南建立经济特区,同期,海南旅游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87年,建省前的海南岛全岛接待的旅游人次只有75.08万人,国际游客仅有17.31万人,20余年后的2008年海南省接待的旅游人数已上升到2037.92万人,为1987年的27倍,入境旅游人数增长到75.99万人,约为1987年的4.5倍。从图2来看,海南的国内旅游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国际旅游仍旧在“探索”与“起步”阶段徘徊,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目标有相当距离。总体来看,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处于早期阶段,此时,针对性地吸取更多其他地区的成功开发经验,对未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将大有裨益。
3 夏威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促使夏威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成要素可以“飞机式模型”来归纳:机头往往是发动机的位置所在,为整个飞机的腾飞提供不竭的动力,“政府或市场”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两大动力源,夏威夷中早期单纯依靠市场,现在则选择了政府适度干预的中间道路;“可持续发展原则”犹如飞机的尾翼,对夏威夷旅游的平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飞机的主体部分由“保护本土文化”和“让当地人受益”两部分构 成,它们是旅游发展不可动摇的基础和根本;“创新”以及“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是飞机的两翼,它为夏威夷的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上升力量。
3.1 政府与市场的中间道路――适度干预道路
政府与市场是配置资源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机制或制度安排,相互替代及相互补充,可以被看成是政府与市场的最常见关系。夏威夷的经验也表明,二者共同作用,是保障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马克(Mak)在总结夏威夷旅游发展的经验时,首先指出,政府牢固而面面俱到的掌控并不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成功开发的必要条件。优越的自然资源,自由的市场氛围,成就了夏威夷中早期的发展。直到1980年,夏威夷才有了第一个战略性旅游规划,但此规划并没有提高到一个“法规”的层次予以强制执行。规划的制定者认为,旅游发展是私营部门的事情,政府的角色只是去支持和规制旅游业,使之最好地服务于公共利益。相反,马克认为,在夏威夷,特别是在欧胡岛以外的岛屿上,有效的旅游规划,以及对旅游发展的“牢固”掌控,不是来自政府,而是来自大片土地的拥有者以及大型度假地的私营开发者。
随着夏威夷旅游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很多学者、旅游业界人士以及政府官员都开始注意到政府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欧胡岛,早期缺乏规划致使旅游热点地区建筑密度过大,建筑间距过于狭窄,部分海滩出现生态退化的现象。而一旦面临危机,政府的促销资金也常感到捉襟见肘。于是,完全市场主导的夏威夷旅游发展开始过渡到政府适度干预的中间道路。
1998年,夏威夷通过156号法案,建立了夏威夷旅游局(The Hawaii Tourism Authority,HTA),但其运作基金并不来源于政府,而是来源于从饭店、度假地以及其他住宿设施征收的临时性住宿税(transient accommodations tax,TAT)。政府在夏威夷旅游发展中更多扮演的是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而非管理者。基金管理委员会最早由13个来自私营和公共部门的成员构成,2002年143号法案通过后,成员扩展为15名。取之于民的资金本着公平原则尽可能地用之于民。为了使交通、零售、娱乐、旅游吸引物等不同部门都有机会参与到委员会中,该法案还补充了一些规定,如一个部门最多有3个委员名额。夏威夷旅游局接管了原来商业、经济发展和旅游部(Department 0f Busines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urism,DBEDT)下绝大部分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它的使命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夏威夷旅游予以战略性管理,使之符合经济发展的目标、文化价值、自然资源的保护、社区诉求以及旅游业需求”。HTA的工作领域包括:(1)营销和促销;(2)运动性事件管理;(3)产品发展;(4)规划;(5)旅游研究;(6)夏威夷会展中心。会展中心是为数不多的夏威夷政府直接投资的旅游设施,1997年建成,旨在吸引更多的商旅客人,促进夏威夷旅游产品的多元化。HTA负责其运作和营销。但事与愿违,夏威夷会展中心并未吸引到预期的客流,因此也有不少人对政府的直接投资行为提出质疑。
与夏威夷相反,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则更多依赖于政府的力量,这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有一定关系。范南虹认为,同为东方文化圈的韩国济州岛给海南的启示是一个自然资源优良的岛屿,必须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导进行全盘规划,统一开发,但政府主导不等于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结果会因事与愿违而演化为“面面不到”。目前,几乎完全政府主导的海南旅游发展需要更多发挥市场的力量,适当放手于市场和非政府组织,注意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培植政府以外的其他力量,让更多涉益方参与到地区旅游发展之中,有利于旅游经济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海南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初期,采取了较多的行政干预措施,旅游主管机构兼有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市场监督和宣传营销等众多职责,甚至直接开发旅游接待设施、经营国有旅游企业。这种政府完全主导的旅游管理体制显然不能适应未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主体、政府适度干预的旅游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但鉴于东方文化传统中具有对政府依赖性较强的特点,“放手”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最终,旅游局要从现在烦琐的日常行政事务中抽身出来,把尽可能多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完成,集中力量抓好旅游规划、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收集、政策研究及适度规制等重点环节。
3.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世界旅游组织将可持续旅游定义为“不仅能满足当代游客和东道主地区的需求,同时能保护和改善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机会”。这对于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尤其重要。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旅游业一直是夏威夷最大的经济部门,旅游收入约占GDP的17%左右。从2005-2008年的统计数据看,海南的旅游收入也基本占全省GDP的13%。
夏威夷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组织是夏威夷生态旅游协会(Hawaii Ecotourism Association.HEA),它成立于1995年,在生态旅游认证方面该组织做了较多努力。2002年在夏威夷政府的支持下,“可持续旅游研究组”成立,该研究组的主要目标是:(1)确认游客以及当地居民的增长对基础设施、环境、社会状况和经济的影响;(2)创建新的分析工具,确认游客以及当地居民的影响,以帮助管理旅游业的增长。从2002年9月到2004年1月,该研究组进行了11次,每次长达4小时的讨论,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各方对夏威夷可持续旅游的原则、愿景等逐步形成共识,其工作不仅推动了可持续旅游在夏威夷的发展,也为其他大众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2005年,夏威夷州议会特别提出政府不仅应该对日常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公共需求负责,还应该提供指南,以确保夏威夷州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当年通过了第8号法案,建立了一个“夏威夷2050(年)可持续特别工作组”,创建了“夏威夷2050可持续规划”。规划认为,保护环境,以可持续的原则操作对于旅游业而言尤其有意义,因为它们所销售的产品恰恰是夏威夷美丽的自然和文化。2009年4月,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召开了“夏威夷岛屿可持续旅行高层会议”,与会者就促进和制约夏威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到一条从现在通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使夏威夷成为可持续旅游最佳实践的范本。当时,正值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夏威夷旅游经济处于有史以来最萧条的时期之一,因此,很多人也都认识到,夏威夷的经济发展应更加多元化,单纯依赖旅游经济也会造成其压力过大,难以保障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伴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夏威夷一直不间断地、以各种形式 朝这一方向努力,使其成为推动夏威夷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海南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并于1999年通过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计划以及专项工作都必须以《纲要》为依据,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决策都要符合生态省建设的要求。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由海南省省长、书记直接召集,成员涉及32个政府部门。沃尔(Wall)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目标,但同时也注意到,生态省这个名词如何转换为实际行动并没有交代,而海南一般所认知的生态旅游与国际认可的生态旅游产品之间尚存在差距,西方的生态旅游者将不会满足。海南旅游业开发初期,即明确提出“生态省”的目标,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核心地位,避免了很多弯路,显示了海南旅游业开发的后发优势。但在如何获得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方面,夏威夷的经验值得借鉴,如:(1)好的政策应通过旅游业界、当地社区、游客等多方参与转化为全社会的共识;(2)政府之外,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加入是有益的补充;(3)研究者的介入,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4)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获得需要多方持续、多角度的关注;(5)多元化的经济支撑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保护本土文化,塑造独特品牌
文化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灵魂。各具特色的文化为自然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夏威夷在旅游开发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对本土文化的保留与保护,这是吸引旅游者非常重要的因素。
夏威夷地处世界的十字路口,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织,南北半球文明在这里联结,包容成为夏威夷文化的内核。每一个踏上夏威夷土地的游客最先听到的词汇就是“Aloha”(阿罗哈)。在夏威夷语里,它的意思可以是“你好”或“再见”,也可以表达爱和感情。它既是一种热情的问好,也有非常丰富的祝福之意。正因为Aloha的含义独特而且流行面广,所以夏威夷州甚至被称为Aloha州。
Aloha精神可谓是夏威夷旅游最大的财富。由于受到Aloha精神的基本观点和智慧的鼓舞,夏威夷的许多机构和公司都在它们的名字里加了Aloha这个词,如Aloha Tower(阿罗哈大楼),AlohaStadium(阿罗哈体育场)、Aloha Airlines(阿罗哈航空公司),甚者夏威夷鼎鼎大名的连锁商店ABCStores(ABC:Aloha Brings Customer),意思就是“Aloha带来顾客”。夏威夷鲜明的旅游符号中无不渗透着Aloha精神,寓意丰富的夏威夷花环(Lei)、“打开心灵之门”的草裙舞(Hula)、色彩鲜艳的Aloha衬衫、行人善意的微笑与热情的帮助,所有这一切,塑造了夏威夷旅游独特的品牌。Aloha精神也借此深入每一个到访者的内心。“桃花源”般的感受宛如磁石吸引游客一次又一次故地重游,据2002年统计,夏威夷航空游客中62%为重游游客。
在保护本土文化方面,夏威夷有很多好的举措。在夏威夷小学,孩子们的文化背景差异巨大,可能来自日本、中国、韩国、印度、越南、泰国,甚至非洲,但所有的孩子都会学习一种语言――夏威夷语,学习弹奏一种乐器――夏威夷四弦琴(Ukulele)。每个学校,都会有夏威夷的老祖母带领孩子们唱夏威夷歌谣,将点点滴滴的夏威夷文化传播给他们。学校也会巧妙地利用各种活动,使孩子们沐浴在Aloha和谐与包容的文化氛围中。每年9月,夏威夷旅游局都会承办Aloha节,届时会有一系列活动展现夏威夷独特的音乐、舞蹈以及历史,特别是每年一次的花车游行成为吸引旅游者前来的一大盛事。此外,在怀基基海滩(Waikiki Beach)等旅游热点区域,每天都有免费的草裙舞上演。
夏威夷文化保护的经典之作是位于欧胡岛北部的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它建于1963年,目的是保存波利尼西亚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文化中心由来自夏威夷、萨摩亚、塔希提、汤加、斐济、新西兰、马克萨斯7个太平洋岛屿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分别组成7个村庄,各村落建筑均保持几百年前的传统风貌,精彩的互动式活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夜晚,文化中心四周燃起篝火,长达90分钟的盛大的波利尼西亚歌舞晚会在此举行。夏威夷文化包容地融入波利尼西亚文化之中,使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文化中心丰富的活动,不断更新的歌舞晚会,使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长盛不衰。借助愉悦的旅游体验,波利尼西亚文化也被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相比之下,目前海南旅游大多依靠自然景观,文化旅游仍未形成规模。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酒店形式,要么与中国其他城市一脉相承,要么则直接拷贝外国模式,还很少有自己独特的、带有文化底蕴的旅游符号。而事实是,在世界旅游市场,海南作为热带岛屿,其自然景观并不占优势;但作为东方文化发源地的古老中国之一角,作为与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一脉相传的海南黎族本土文化,却有着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恒久魅力。所以,要把外国的游客吸引到海南来,海南必须深入挖掘、开发自己的民族文化,打“东方”、“中国”的旅游品牌。
3.4 让当地人受益,培养全社会的旅游意识
注重当地人的感受,让当地人受益,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展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只有当地人感受到旅游业带来的好处,才能支持旅游发展。因此,“让当地人受益”与“保护本土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模型的主体。
自1999年起,夏威夷旅游局开始进行“居民意见调查”(Resident Sentiment Survey,RSS),每两年一次,至今已进行6次,RSS可以追踪随时间流转居民对旅游态度的细微变化。2009年的调查显示,78%的受调查者对旅游业持正面态度,认为旅游业为夏威夷州带来了更多的好处,而不是问题。这样的结果与夏威夷在此方面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1997年,夏威夷原住民接待业协会(The Native Hawaiian Hospitality Association,NaHHA)成立,NaHHA希望在当地社区和旅游业之间建立起更好的联系。目前,NaHHA已经与很多夏威夷组织、非营利机构、艺术家、文化从业者、旅游协会、饭店以及私人组织建立联盟,共同在旅游业中推广夏威夷的文化、价值和传统,同时为当地社区提供更多的机会。伊奥拉尼皇宫(Iolani Palace)是夏威夷人自己的皇宫,该王宫由夏威夷的最后一位国王大卫・卡拉卡瓦(David Kalakaua)于1882年建造。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夏威夷居民都可以获得免费参观的机会。每逢大大小小的节日,它也是夏威夷原住民聚会、唱歌、跳舞,传播夏威夷文化的重要场所。旅游业的发展并没有剥夺原住民对这一神圣场所参拜、使用的权利,相反,这里继续成为他们民族自豪感的源头。为了纪念国王卡美哈美哈统一夏威夷群岛 200年,每年6月,夏威夷会举行一年一度的以伊奥拉尼皇宫为终点的卡美哈美哈国王花车游行庆典(King Kamehameha Celebration Floral Parade)。除了通常花车游行场景,届时夏威夷皇家各社团还会为卡美哈美哈国王雕像戴上花环,并按传统祭典表演草裙舞,之后以夏威夷语及英文演讲传述卡美哈美哈国王伟大的一生。此外,夏威夷的法律特别规定,所有海滩都必须让公众方便进入,当地居民也同样能够享受湛蓝的海水、美味的餐馆、热情服务的购物环境,从而避免了佛罗里达州海滩被很多私人资本包裹起来的情形。这保证了夏威夷居民可以一如既往地保持他们与大海的亲密联系。
正是得益于在保护本土文化、善待当地居民方面的努力,夏威夷旅游业发展获得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全社会的旅游意识也得以自然地培养起来。每个游客在夏威夷都能够感受到当地居民由衷地、自觉地帮助你的热情。夏威夷是美国最安全的州之一。优美的自然环境,浓厚的本土文化,让夏威夷赢得了大量的回头客,旅游业发展也因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海南的黎族、苗族等原住民在旅游宣传上十分出名,但在旅游业就业与受益方面却只扮演了边际角色。20世纪80年代,海南岛东部与中部的旅游业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当90年代初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开通,中路交通劣势显现出来,旅游格局发生变化。少数民族聚居的中部旅游开始衰退,与主打“海”产品的海南东部、南部旅游拉开了差距”“。在旅游开发初期,区域发展暂时的不平衡可以理解,但从长远来看,海南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当地居民,特别是本土少数民族的支持,因此,对中部地区政策上的倾斜、经济上的扶持是必要的。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和挖掘也是培养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加强东部、南部与中部地区间的合作,实现多赢的目标。
与夏威夷相比,诚信是困扰海南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零负团费、削价竞争、回扣、欺诈易大大削弱了海南的旅游形象,并严重制约了海南回头客的比率。树立东道主理念,培育全社会旅游意识确实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情”与“法”应双管齐下。于“情”应以疏导为主,让更多当地人受益,让他们感受到旅游持续发展与自身利益的息息相关。形成游客与东道主良性互动的自然之道;于“法”应加强规制,建立合理的市场规则,保障有序竞争,避免优质企业反遭淘汰的怪圈。
3.5 持续创新,成就多元化
旅游业是相对脆弱的产业,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夏威夷旅游业在保持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后,20世纪90年代,受多种因素影响,走过了最为艰难的10年。从图1可见,1990~1993年,夏威夷游客到访人次连年下滑,1998年再次下挫。其中原因很多,如国内最大客源地加州经济长期低迷,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同期作为最大客源国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1992年可爱岛遭遇飓风,1997~1998年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但在此期间,也是夏威夷旅游业创新力度最大的10年,多角度的创新,使夏威夷旅游业保持了整体上升的发展态势。
首先是产品创新。如前所述,1995年夏威夷生态旅游协会成立,这种新的旅游方式开始在全岛推广;为了促进商务和会奖旅游的发展,夏威夷州政府1997年斥资2亿美元特别兴建了夏威夷会展中心,并于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同时,以农场观光为主的农业旅游也在夏威夷得到了迅速发展,据夏威夷农业部门2000年的统计,全州5500座农场从事农业旅游,另外84座农场也考虑加入这一行列。其次是旅游资源不断更新以适应旅游产品更新的需求,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夏威夷旅游业由欧胡岛向其他几个外岛的拓展。夏威夷旅游业发展之初,欧胡岛是游客活动的大本营,他们大多以一日游的形式到访外岛,2004年,形势大为改观,几个外岛开始拥有了比欧胡岛更多的客房,夏威夷的重游客在外岛的停留时间加长,许多人甚至把某些外岛作为行程唯一的目的地。各个外岛各具特色,如发展最好的茂宜岛已成为世界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它们为夏威夷吸引了更多元的游客,为夏威夷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维的支撑。与此同时,夏威夷旅游业的管理也在不断创新,此前主要依靠市场推动,后来转而走向政府与市场共同主导的中间道路,1998年夏威夷旅游局成立,用于营销的资金也成倍增长。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袭来,夏威夷旅游业再次跌入深谷,这一次,夏威夷政府把目光投向了新兴市场的开拓,中国同处亚太旅游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口众多,正成为夏威夷积极争取的客源地。近两年,夏威夷州州长琳达・林格(Lingle L)女士多次到访中国推广夏威夷旅游,在双方努力下,两地直航以及签证手续简化等都在积极落实中。
要把海南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实现客源市场由国内向国际的跃升,开拓创新是必由之路。行业管理可逐渐向市场化管理倾斜,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机构,通过协会运作方式对全行业进行组织、督促、规范和协调。旅游产品要从传统观光转向休闲度假、会展旅游、生态旅游等多元支撑的旅游产品体系。海南中部地区具有打造国际化生态旅游产品的自然基础,其成功开发同时有助于本土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可作为新的增长点。海南在国际旅游市场是新兴者,市场营销对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主题的宣传促销,形成合力,有的放矢,将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旅游产品进行设计组合包装,统一向外推介海南旅游新形象。
3.6 数据为本,科学决策
营销和数据收集从来都是夏威夷旅游主管机构最主要的工作。高质量的数据对于营销和规划都是必要的,它能让我们对旅游业有一个更透彻的认识,帮助我们弄清哪些人属于高消费的游客、游客对度假体验是否满意等等。马克认为,如果没有长达几十年大批量、高质量的数据,夏威夷的战略规划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夏威夷的旅游统计工作开始得很早,约在1920年左右就开始有了按年和按月的统计报告,之后,统计内容越来越丰富,数据分析也越来越深入。现在所有对夏威夷旅游业的关心者都可以在DBEDT和HTB网站上免费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数据。如在DBEDT的网站上(http://hawaii.gov/dbedt/info/visitor-stats)可获得1999―2008年每年的观光者研究报告,2001年以来每年的观光者满意度监测报告等;在HTB(http://)网站上有每月最新的统计分析集萃。此外,在这两个网站还有很多深度的专题研究报告,如DBEDT的“9・11恐怖袭击对夏威夷经济的影响”、“可持续旅游项目”报告,HTB的历年“居民态度调查”报告、“营销有效性研究”报告、“产品开发研究”报告等。
充足而高质量的数据是夏威夷政府和旅游企业 科学决策的前提,研究者的参与则是科学决策的保障。夏威夷大学旅行业管理学院的学者与政府相关机构和旅游企业都有着很好的合作,主动把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一方面,研究者为决策提供了更科学的方法和视角;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旅游业发展,学者们也积累了生动的课堂案例,而发展旅游教育则源源不断地为夏威夷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海南旅游信息网(http:///index.jsp)可以找到一些统计资料,主要包括1998~2001年逐年的统计数据,以及2002年至今每月的统计报表。内容涉及“全省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全省部分市县旅游饭店接待情况”、“旅游饭店接待外国人分国别(地区)人数”。但总体来看,数据量较少,且缺乏有深度的、专题性的分析,对科学决策的支持力度较小。2010年3月,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海南子项目开班,海南相关政府官员参加,该项目对政府机构拓宽国际视野,促进科学决策无疑有帮助;5月份,由海南大学、南开大学联合成立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在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揭牌,该研究院的成立得到了政府的高度支持,也将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所有这些都显示出海南省政府在科学决策方面的努力,但现有的只是开端和架构,要落到实处还需要很多工作切实地跟进。如数据统计工作的经费如何保障,数据内容的丰富性如何提高,数据如何更好地与实践结合、拓宽应用面,以及研究者在数据应用和辅助决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等,都需要有适当的引导和具体政策、措施的推动。
4 结论与讨论
篇6
关键词:旅游经济;主要形式;旅游精品;发展趋势
2006年04月24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会的最新报告预测,中国将在10 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和旅行经济强国。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在旅游和旅行上的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等将实际增长14%,达27703亿元,预计2007年至2016年,年均增长8.7%,旅游和旅行经济的直接、间接贡献加在一起为国内生产总值13.7%。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旅游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越来越重,旅游经济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旅游经济的几种形式
(一)利用特色产品举办大型庆祝会、商贸会高层论坛来牵线搭桥,吸引游客。例如扬州每年都搞的“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 “台商投资洽谈会” “扬州经济发展高层论坛”等各项活动就吸引了大量投资商和游客同,时也很好地宣传了扬州。
(二)利用具有特色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等人文景观吸引游客,游览山水,瞻仰前贤,参观宗教建筑,了解民俗风情。扬州近来挖掘、整理、修建了朱自清故居、八怪纪念馆、宗教禅寺平山堂、观音山等。现在很热的红色旅游,也是这种形式,此外还有丽江的东巴文化、泸沽湖的女儿国等。
(三)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回归自然。例如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青藏高原的冰雪、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等。此外,还有沙漠访古、海底探险等形式。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为风光旅游提供了无尽的资源。
二、发展旅游经济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旅游经济与名城保护的关系。旅游经济与名城保护应该相得益彰,名城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正因为有了名城,旅游资源才更加丰富。名城又是旅游亮点,有很高的知名度,能吸引四方游客。名城保护得好,能延长旅游资源使用时间,吸引大量游客。旅游经济靠名城吸引资金、吸引游客;名城又靠旅游经济发展实力,来装饰、保护、发展。旅游经济在名城会得到更大助推力,名城实力增强后又会促进旅游经济更快发展。
(二)旅游经济与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关系。旅游经济是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杠杆,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为旅游经济增加了实力,又反过来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快速增长必须是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工农业是服务业的基础,服务业快速增长才能实现工农业的产值,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旅游经济与社会经济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发展旅游经济与规章制度和法制健全的关系。服务不规范、旅游接待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法制不严密是发展旅游经济最大的障碍。游客们满怀热情而来,却遭遇住宿、餐饮、游览收费不合理,卫生未能达到标准,游览项目打折扣,在正规商店买的珠宝首饰也是假货等,导游吃回扣更是公开的秘密。要杜绝这些情况的发生,净化旅游环境,必须健全规章制度,严明法纪,为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法制建设的同时,还应进行道德教育,大力宣传“八荣、八耻”,在旅游业树立讲道德、知荣辱,游客与导游间、游客与环境间和谐友好的新风气。
三、旅游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有了新的方向,突出表现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民和大学生旅游、参与互动型旅游。
(一)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旅游事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同时也包括到森林、海滨、乡村这样一些生态环境好,让人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我国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遭破坏,有十分之一强的旅游景观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有些地方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旅游热潮,向人们打开了我国最大的绿色净土,若不注意生态环保,这块净土终将消失。发展生态旅的关键在于节省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平衡。
(二)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指以景点内涵的历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旅游方式。文化动机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更具精神人文和心灵感悟性,能使人得到更多的教益。一流品位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也都在不断加工中被注入、融合了文化因素,并因此而大大增强了其审美价值。如果没有了那些早已融入了它们肌体风骨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楼台亭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等,那么它们的价值、品位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形成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三)农民与大学生旅游。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会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或潜在的消费者。他们的旅游以城市风光和游乐项目为主,对吃、住、行的要求不高,只求开心、新奇。和一般旅游者不同的是,他们不但是旅游者,还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如果能在旅游的同时,还为他们设计一些先进农业生产的观光,农产品信息的交流,会更受他们的欢迎。大力开发农民旅游市场,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线路、项目,为他们提供耐心热情的服务,我国这样一个人数最大的群体,会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最大的顾客群。这不但对发展旅游业,更主要的是对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都有极大的意义。
(四)参与互动型旅游。人们旅游动机重要的就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改变和解脱,释放压力,放松身心。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满足于旅游中单纯地看和听,要求参与互动。同时,现代社会的人即使在休闲场合也不愿作被动者,愿意做各种活动的参与者。世界旅游景点中效益最好的依次是美国的迪斯尼乐园、东京的迪斯尼乐园、香港的海洋公园,三者共同的特点就是参与互动。不分年龄、性别、身份、种族、肤色的人完全被那种欢乐的气氛感染,毫无保留地投入其中,身心得到完全的释放。这种游乐项目也许是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释放自己最好、也是最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多参与这样的活动,不但有助于心理健康,甚至对一些封闭、刻板、孤僻的性格会起到很好的改变作用,这也许就是人们喜欢参与互动型游乐项目的原因。目前我国本土类似的旅游景点极少,且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很难满足国人这方面的需要,也是我国旅游业的一大损失。要开发此类项目,必须经严格的规划,根据我国的国情、民族性格特点,社会习俗进行设计,以求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篇7
美国著名国际营销学教授菲力普•科特勒在其《旅游市场营销》中认为,“营销是个人和团体通过为他们创造产品和价值并进行交换而满足其需要和欲求的社会过程与管理过程。”[3]他认为,营销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的需要和欲求,需要是指一种被感知到的匮乏状况,如人处于寒冷、孤独、被歧视状态的需要;欲求则是指人的需要受到文化和个性影响后所采取的形式。旅游市场营销的目的就在于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求,而人的需要和欲求建立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文化差异塑造不同国家游客的消费偏好。文化的差异表现为文化价值观、社会行为、态度、需求、期望、经历、信念、动机和沟通方式,作为国际旅游营销,需要从跨文化角度了解客源国潜在游客的需要、动机、沟通方式等内容,从而有效改善营销效果。澳大利亚和中国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分属于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表现在社会关系、框架、权力距离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从社会关系而论,澳大利亚属个人主义文化,中国属集体主义文化。个人主义强调个性、独立和自立,重视空间和隐私,其沟通方式是直接、明确的;集体主义强调人们行动的起点是群体,群体的需要高于个人的需要,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密切联系,空间和隐私几乎可以忽略,群体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沟通通常是间接、含糊的。从社会框架看,澳大利亚属于低情境,而中国属于高情境。高情境强调要注意隐含的含义,人们能够识别实际的话语和真实的意图之间的差异,为了更清楚地向对方传递信息,人们借助于非语言沟通,尤其是形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目光等;低情境文化则依赖明确的语言沟通,强调个人的决策。从权力距离看,澳大利亚属于低权力距离文化,中国属于高权力距离文化。高权力距离文化强调维持社会的和谐,同时也利于保住面子和维持尊严,采取家长式作风进行管理;低权力距离文化的权力等级并不严格,其沟通采取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双向沟通方式,采取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
二、中国游客的旅游偏好分析
(一)中国游客具有与其他客源国游客不同的旅游地偏好
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对旅游地有着不同的偏好,“文化是决定人们的欲望和行为的最基本的因素,它是由基本的价值观、认知系统、欲望和行为所构成,是人们从社会当中不断习得的。”[3]游客对旅游资源的偏好,一方面反映了其对旅游目的的理解,也反映了游客的生活与教育经历。苏红霞博士对英国旅华游客的调查表明,英国游客最喜欢的中国旅游城市为西安,这反映了英国游客对文物古迹的浓厚兴趣,他们更喜欢“游览历史古迹、人类遗址和文化胜地”[4]。德村志成博士对日本游客旅游地偏好的调查认为,日本游客喜欢走访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日本年轻游客则喜欢“舒适旅游”和“都市旅游”,这反映了日本年轻游客对都市生活便利性产生的喜爱和依赖性[5]。澳大利亚政府对入境游客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不同国家的游客其旅游资源的偏好各异。各国游客旅游地偏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大部分游客都选择游览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和维多利亚等旅游资源比较集中且交通便利地区,而路途比较遥远、条件比较艰苦的西澳大利亚等地游客较少。但不同国家的游客其旅游偏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澳大利亚旅游局针对中国游客旅游地偏好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游客喜欢城市旅游,包括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大中城市,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便捷的旅游服务设施,受到中国游客的青睐;中国游客也喜欢海滩旅游和澳大利亚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阳光海岸、黄金海岸、袋鼠岛、国家公园、大堡礁等,但不喜欢危险系数较高的景点,如西澳大利亚州干旱的沙漠[6],见表2。
(二)中国游客出游方式与别国有所差异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生活决策方式。北美、西欧、北欧等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人们很重视个性、独立和自立,个人的需求压倒群体的需求,因此,其旅游出行强调个性化;而在亚洲、非洲、中东等地,人们强调集体的重要性,个人只是某个强大的、有凝聚力的单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是和谐、尊敬长辈,因此,其旅游出行强调家庭或团体方式。中国大陆、台湾两地跟团旅游人数与不跟团人数比例相差悬殊,跟团人数明显多于不跟团人数;而新西兰、美国、英国等跟团旅游与不跟团同样相差悬殊,不跟团人数远远超过跟团旅游人数。这说明游客的出行方式受其文化的影响。
(三)中国游客住宿和餐饮偏好不同
不同文化的游客对住宿和餐饮的要求各异。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文化重视个人的自由,因此,西方游客要求更大的物理空间和更多的隐私要求,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文化重视集体生活,因此对空间和隐私的要求不强烈,具有一定的社交性,因此,中国游客喜欢住在同一层楼或相聚不远的地方,便于互相的联系。中国游客要求入住的酒店设施要齐全,入住房间要求有牙膏、牙刷、梳子、拖鞋、沐浴液等,也要求酒店服务人员能够通晓汉语,方便彼此沟通。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热情待客的习惯,而西方国家游客则强调个性化生活,酒店必要的洗浴材料由游客自己安排,这可能会导致中国游客初到澳大利亚旅游不适应状况。各国的饮食由于传统和习俗的不同,其餐饮偏好差异更大,这也是一国物产和烹调方式不断演变的结果。在异国他乡的游客很难适应当地国饮食。RichardC.Y.Chang,JaksaKivela和AthenaH.N.Mak认为,文化对游客饮食偏好具有很大的影响,文化决定了异国食物能否被接受,尤其是食物的种类和品质,包括烹调方式、食物类别和味道能否被游客所接受[7]。美国学者XiangLi,ChengtingLai,RichHarrill,SherylKline以及中国学者王良岩调查认为,中国游客喜欢尝试澳洲食品,但很难长期习惯吃当地食品,游客们认为饮食应该符合中国人胃口,他们觉得西方食物太甜,肉类食物太多,并且烹制工艺过于粗糙,通常采用油炸的方式,食物比较油腻,青菜不多,因此,澳洲之旅应该多提供中国口味的饭菜[8]。
三、澳大利亚对华跨文化国际旅游营销策略
美国学者阿拉斯塔•莫里森认为,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事业环境中长期存活,所有旅游服务业组织必须意识到关键是随时满足顾客需求和愿望。在这个营销导向的时代,他们必须要敏锐了解新的机会,把顾客需求和愿望转化为实际销售[9]。因此,作为旅游业的国际营销首先要以人为本,满足顾客需求。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有价值的客源国,更需要从跨文化角度了解潜在游客需求,进行有效的国际旅游营销。随着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具价值的客源国。2011年中国游客在澳消费为38亿澳元,2012年达42亿澳元,增速21%,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旅游入境消费国。中国对澳大利亚国际旅游业发展来说具有潜力巨大,根据澳大利亚2020旅游发展战略,预计2020来澳旅游中国人数达96.7万人次,消费金额74-90亿澳元[10],这对澳大利亚低迷的经济增长是一剂强心针。加大对华旅游营销力度,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来澳旅游,成为澳大利亚2020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澳大利亚对华跨文化营销的重要策略包括:研究定位中国游客需求;目标客户营销;重点区域发展;针对中国游客的旅游体验促进服务质量;建立政府与企业合作伙伴关系。
(一)深入了解中国游客消费习惯和偏好
了解游客消费偏好是旅游营销活动的基础。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游客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澳大利亚国家资源、能源和旅游部每三个月对入境游客的消费习惯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形成详细的报告,每年针对重点营销目的国形成国别报告。1.季度国际入境游客调查报告。澳大利亚自2004年始按季度调查入境游客的消费习惯,按国别针对各国入境游客的停留时间、消费水平、旅游目的、行程安排、交通方式、住宿方式等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各国游客总体旅游偏好和消费水平。季度入境游客调查有利于旅游部门从横向了解各入境国游客消费习惯异同。中国来澳旅游人数和消费增速最快,到2013年6月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旅游客源国(仅次于新西兰),平均入住45晚,在澳消费金额达42亿澳元,成为澳大利亚最有经济价值的入境国;中国游客在澳主要消费为购物、旅游、教育费用,在澳人均净消费5224澳元[11]。2.年度国别客源国游客调查报告。澳大利亚自2006年开始按年度进行重要客源国国别调查,根据客源国潜在消费价值分为五个不同等级的营销区域和国家,第一类为大中华、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超过50亿澳元消费潜力;第二类为新西兰、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消费潜力为25亿澳元以上;第三类为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德国和中东地区,消费潜力为10亿澳元以上;第四类为巴西和越南,为迅速发展国家,第五类为优先营销国,包括意大利和法国。年度报告包括最新入境统计、季度统计、年度国别报告和消费者偏好报告四部分,从纵向了解客源国消费状况。以2013年针对中国游客开展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来澳游客男女比例为9:11,其中25-34岁年龄阶段游客最多,占55%,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地游客占全部旅澳人数75%;中国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最看重世界级美景和自然环境及旅游地安全保障措施;其次为当地国所提供的饭菜和酒品、当地人对中国游客的友好态度及所安排的自然和文化景点的游程[8]。
(二)针对潜在游客的营销宣传活动
根据针对中国游客来澳旅游的调研结果,澳大利亚旅游局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潜在游客的营销活动:
1.在中国建立澳大利亚旅游官网,全部旅游信息以中文展示,方便中国游客查阅。根据《澳大利亚2020旅游发展中国市场战略规划》,澳大利亚于2012年投入100万澳元将所有旅游信息翻译成中文,并计划建立中文澳大利亚官方旅游网站,为潜在中国客户介绍澳洲独特自然、文化景观、各州及重要城市信息、标志性景点、赴澳旅游事宜及线路设计、网友旅行日记,为中国游客提供详细的旅游信息。该网站已于2013年8月初在上海注册开通,成为澳大利亚在华旅游推广重要门户网站,也是澳洲旅游局第一个专门为挖掘外国旅游市场而开发的网站。该旅游门户网站完全根据中国游客浏览互联网站的习惯设计,页面内容量身定制了中国客户最关注的旅游内容,还融合了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平台,如新浪微博、QQ微博和开心网,能让中国用户不单在网上计划理想赴澳假期,还能将澳洲经历分享给中国国内的家人和朋友。
2.根据中国游客异国旅游需求,在中国各大城市开展旅游营销攻势。澳大利亚旅游局针对中国城市发展状况和人们消费水平,分三阶段逐步开发中国旅游市场,2011-2014年为稳扎稳打阶段,主要针对13-24个主要城市开展旅游营销;2014-2017年为加大力度阶段,旅游营销扩张到24个城市以上;2017-2020年为着眼未来阶段,旅游营销增加到30个城市以上。根据澳洲在华的旅游营销基础和发展战略,将目标城市分为枢纽城市、关键增长城市和重点开发城市,其中上海、北京、广州定位为枢纽城市;天津、杭州、厦门、深圳等地定位为关键增长城市;佛山、长沙、济南等地定位为重点开发城市[8]。为在以上重点城市开展有效的旅游营销,澳洲旅游局以不同主题和方式吸引中国潜在客户的关注和参与:(1)“1分钟旅程”,2011年7月开始推出。澳洲旅游局赞助一对中国夫妇来澳免费旅游,游览了乌鲁鲁、堪培拉、悉尼等地并全程录影,该视频经过剪辑制成1分钟录像在新浪微博、土豆网等播出,到2012年该视频点击率达87万。(2)“梦想成真”。澳洲旅游局联合中国旅游卫视、新浪网共同推出的营销项目,中国消费者只要将其梦想的旅程与人分享,就可以有机会赢取澳洲之旅。(3)“发现您的澳洲”。2012年3月在澳洲制作的网络剧,邀请台湾知名影星罗志祥、杨丞琳来澳游览了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塔斯马尼亚等地,并制成5个10分钟片段,自2012年4月开始在中国大陆各大媒体播出,共有约8600万受众观看了以上片段[12]。(4)“澳大利亚与众不同”。2012年6月在上海推出,集中宣传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利用网络媒体、社会媒体和宣传活动等渠道推广澳大利亚异国情趣,并将陆续在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地铺开。
3.针对中国游客消费偏好,推出为中国游客量身打造的旅游消费体验。澳大利亚作为首个获得中国ADS(批准成为旅游目的国)资格的西方国家,1999年中澳两国正式签署了中国公民自费赴澳旅游协议,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双边旅游市场规模和旅游品质得到不断提升。(1)规范参与ADS计划地接社业务和行为标准,严格把关导游和地接社资格。澳大利亚旅游局制定实施《ADS业务标准和道德准则》(2012年第2版),要求地接社为入境旅游团成员提供优质旅游体验,并对导游资格和导游行为进行严格规定,要求地接社导游必须“掌握流利的英语和汉语”,必须达到“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中规定的最低语言和导游能力”并“已通过或有能力通过澳大利亚注册培训机构规定的中英文写作及口语以及证书能力水平考试”[13]。(2)加强参与ADS计划旅游接待业监督和培训,量身打造适合中国游客产品及服务。为有效监督导游服务质量,由政府、州、旅行社三方组成监督小组对导游服务进行突击检查,制止旅游市场不规范行为;澳大利亚旅游研究机构广泛搜集中国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资料,重点了解中国游客的旅游体验、导游服务、购物等满意度状况。为了加强针对中国游客的旅游接待业培训,2012年6月3日以来在澳洲开展了“欢迎您——欢迎中国游客”培训活动,投入60万澳元用于帮助有意开展接待中国游客企业的培训项目。2011年12月起政府建立了“游客信息反馈管理系统”,向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接待企业提供访问该数据库端口,了解中国游客的详细调查反馈状况,以更好改进行业服务质量。澳洲政府同时也在涉及中国游客接待行业开展旅游产品质量认证项目(T-QualAccreditation),以开发满足中国游客消费偏好的旅游产品。
4.加强与中国政府、航空企业、旅行社和媒体合作,广泛借力中国营销资源。为了更好地在中国开展旅游营销活动,澳大利亚借力中国旅游营销资源,加强与中国政府、航空业、旅行社和媒体合作,大力打造多层次营销渠道。2006年8月澳大利亚与中国国家旅游局签署了ADS计划五年期谅解备忘录,强调加强可持续、高质量的旅游服务;2011年4月重签谅解备忘录,强调加强两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沟通,促进两国在教育、个人旅游、公司奖励旅游等项目的合作。为了有效提高中国直飞澳大利亚的运力,澳大利亚加强了与南航、东航、国航、海航等航空公司合作,开通了广州-悉尼、上海-凯恩斯、北京-悉尼、成都-墨尔本等多条航线;同时澳洲旅游局还利用航空公司作为旅游营销基地,签订了与南航、东航、国航等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和拓展符合中国旅游市场需求的营销和推介方式。为了抢占中国市场,澳大利亚旅游业务代表团分别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开办澳大利亚旅游专家培训课程。旅游业前线人员通过网上学习方式,可获得澳大利亚方面旅游知识,并在网络上直接考试,成功通过考试内的三部分共十九个单元考核后就可以成为澳大利亚旅游专家,同时也成为旅行社澳大利亚销售专家。2009年又将“澳大利亚旅游专家”培训项目全面升级为“澳大利亚卓越旅游专家”选拨和考核,到2013年已考核通过6000多注册卓越旅游专家,成为旅行社推介澳洲旅游得力人员。澳洲旅游局更是利用电子和传统媒体宣传澳洲异国情调,澳大利亚政府于2012、2013年通过国家预算,计划四年内拨款4850万澳元用于亚洲市场的营销开发[14]。在中国,澳大利亚旅游局利用电子、印刷、户外、社交媒体(新浪微博、土豆网、腾讯微博)等广告渠道宣传“澳洲与众不同”,2013年更是利用休闲生活杂志等印刷媒体推广维多利亚高端旅游;利用电子媒体广告推广金色海岸旅游。澳大利亚旅游局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的营销网络资源,加强与政府、航空企业、旅行社、媒体沟通合作,借力中国营销渠道,扩大澳洲旅游营销范围和效度。
四、结论
篇8
[关键词]学刊年会;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6)11-0138-04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6.11.019
10月19日至23日,由北京联合大学和洛阳师范学院主办,洛阳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2016《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洛阳举行。这也是自2011年开始,《旅游学刊》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性旅游学术盛会。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旅游学刊》创刊30周年。为探讨未来5年中国旅游研究及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梳理《旅游学刊》创刊30年来旅游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加强旅游学界与政府管理部门及业界的沟通和交流,“2016《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秉承“前沿・理性・责任”的永久会议宗旨,以“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与价值取向”为本届大会主题,对未来5年旅游学术研究的前沿关注进行展望,探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旅游研究与教育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体验经济VS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大遗址保护与遗产旅游开发等理论与实践相交融的前沿问题,分享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引领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共商中国旅游及旅游研究的未来发展之路。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香港的40余位旅游以及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此次 年会。
一、主题报告――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与价值取向
本届年会期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Noel Scott教授做了题为《A Cognitive Psychology Approach to Tourism Experience Design》的演讲,介绍了他使用眼动感知、肌电感知等设备测量游客生理反应从而获得游客情绪变化数据的经验,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使用这些数据研究游客体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Daniel R. Fesenmaier教授做了关于《Designing Tourism Places: Design Science, SMART Destinations and Big Data》的主题报告,深度剖析了旅游体验的本质,强调体验经济时代下支持旅游体验的共同创造,用智慧方法去设计旅游目的地。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潘冰副教授做了关于《Advances in Tourism Big Data Research》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数据研究、尤其是旅游大数据研究的现状,指出了旅游大数据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大数据分析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Brian King教授做了题为《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 Capacity Building in Tourism Education: Hong Kong, China and the World》的报告,从香港、中国与世界三种尺度讨论旅游教育中的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讨论国际组织、学者、本地政府与社区在旅游教育建设中的合作。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教授做了题为《情感部落作为吸引物:从浪漫主义范式到部落主义范式》的报告,在旅游和休闲研究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学理论范式――部落主义,深刻对比剖析了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浪漫主义范式和部落主义范式不同的游客社会关系类型。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做了题为《旅游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与当代可能》的报告,戴院长谈到任何伟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践,除了思想家之外更要寻找需要思想并有能力转化为社会组织和生产实践的群体。旅游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尤其离不开学者的自我认同、历史自觉和学术坚守。
二、对话论坛――思想碰撞、智慧火花
本届年会专设了“河南旅游发展”和“体验经济VS分享经济”两个对话论坛。
“河南旅游发展”论坛
东北财经大学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谢彦君教授、河南省旅游局副巡视员李宗军、上海财经大学何建民教授、北京巅峰智业创始人及首席顾问刘锋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曾博伟副研究员参与了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教授主持的“河南旅游发展”论坛,专家们就河南省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结合河南当前的旅游口号“老家河南”,从河南的历史文化、区位环境、产业结构以及河南旅游发展过程等角度深入探讨了其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分别提出“文化旅游”“旅游扶贫”“养老旅游”“乡村旅游”“度假旅游”“文化素养教育”等发展关键词,为河南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体验经济VS分享经济”论坛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教授、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冯学钢教授、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马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承照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李柏文教授参与了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世界旅游城市研究中心张辉教授主持的“体验经济VS分享经济”论坛。在体验经济及分享经济时代,旅游及其产品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专家学者们就分享经济如何颠覆传统的旅游商业模式、如何把体验经济完美引入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的全过程,以及“体验经济”与“分享经济”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
三、分论坛――百花齐放、深度交流
1. 第一论坛:旅游、社区与社会文化
本论坛由张宝秀教授主持,王宁教授、谢彦君教授评议。
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副教授范莉娜通过对贵州黔东南处于旅游发展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3个典型侗寨中526位居民样本进行个体对本族原文化及旅游者主流文化偏好研究。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讲师万蕙等以傣族泼水节的网络游记文字为分析对象,从巴赫金“狂欢”理论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游客在傣族新年泼水节活动中的旅游体验特征。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讲师张高军等结合中国当代社会巨变催生的具有独特性的XX后,选择国内典型旅游目的地杭州为案例,进行不同群体目的地形象的比较研究。参与第一论坛的还有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崔庆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后魏雷、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尹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讲师张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汤利华。
2.第二论坛:旅游者与旅游消费
本论坛由蔡红教授主持,白长虹教授、谷慧敏教授、阎友兵教授评议。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蔡晓梅教授等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方法,援引邻避与迎臂效应的相关理论,探讨东莞豪华酒店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试图探究东莞豪华酒店与社区的景观模式及其相互影响效应,以及解释资本、地方政府及其社区区民在这一过程之中与东莞豪华酒店所展演的关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季少军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对近5年来经济背景下旅游与接待业的发展研究进行了梳理。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曾丽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焦点小组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基于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及消费过程的理论框架,通过中国公民赴日旅游购物消费探究中国出境旅游高消费现象。参与第二论坛的还有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周雪娇、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志飞、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张建荣、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赵强生。
3. 第三论坛:旅游体验与社会发展
本论坛由徐菊凤教授主持,朱f教授、舒伯阳教授评议。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樊友猛从体验与经验相区别的角度,对体验的概念进行词源学和语义学辨析,继而借鉴伏尔泰、梅洛-庞蒂和杜威有关体验的代表性观点,进一步厘清体验的学术内涵,最后结合具体的旅游行为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旅游体验具有具身性、情境性、流动性和生成性的特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梁增贤以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周边社区为例,针对同一研究群体于2014年和2015年开展两年度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自己认为值得的生活状况以及过去最好的生活状况是旅游地社区居民对自己目前生活质量评价的关键参考,而非未来期待的生活状况。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博士研究生韩静关注社会旅游对弱势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时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在对国内136名流动儿童进行旅游前后对比的问卷调查发现,流动儿童的旅游参与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领悟社会支持正向调节旅游体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参与第三论坛的还有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贾一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余构雄、武汉工商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刘苏衡、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讲师林敏慧。
4. 第四论坛:旅游经济与社会发展
本论坛由王兆峰教授主持,冯学钢教授、 张辉教授、马波教授评议。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讲师代姗姗以文昌东郊椰林为例,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剖析旅游地锁定在低水平均衡陷阱的表征与起飞机制,并构建了目的地脱离低水平均衡陷阱的起飞机制。浙江工业大学讲师赵磊基于中国199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为转换变量,利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技术,对旅游业和贫困缓解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等采用CFPS2014年的数据,选取与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相关的部分变量,使用定量研究的“一般到特殊”的计量经济学建模方法,解释了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是旅游消费支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家庭旅游消费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城市居民家庭旅游消费多元化,进一步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参与第四论坛的还有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卢凯翔、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徐文月、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宁。
5. 第五论坛:生态旅游与气候变化
本论坛由章锦河教授主持,钟林生教授、张玉钧教授、王静教授评议。
篇9
1、评价指标体系概要
我们首次提出了文化资本和文化价值双模型,并创新3个文化指数构建了休闲文化竞争力模型⑴。该模型吸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竞争力模型的合理内核,将休闲经济划分为5个子系统:文化竞争力、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每个子系统选取4个关键指标,构成一个较为完整指标体系。运用这个模型分析比较了中部6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差异。
由于收集和调查数据的成本因素,我们在研究“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过程中,简化了指标体系,省略了企业抽样调查部分,仅选取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12个指标,构建了“泛珠”休闲经济竞争力评估体系。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大体又划分为A、B、C三类。权重分配A类50,B类30,C类20,合计权重100。具体评价方法参见中州学刊2007,(2),第42页。
2、休闲经济竞争力测度结果
应用上述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对“泛珠”9省的休闲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计算。当然,计算出的结果可能没有反映出各省休闲经济实力的全面内容,但至少能有力说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联合实力。现阶段,文化和旅游两个产业的增加值占了可测量休闲经济总量的2/3以上,是休闲经济的重心。研究解决休闲经济的核心发展问题,休闲经济的其他方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以2006年的数据为准,我们整理出一个无量纲矩阵(表3)。计算结果显示,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巨大的差异。休闲竞争力最强的广东省比最弱的海南省、江西省高出50分。其他6省的休闲竞争力均处于竞争力弱的状态,即第5档:22-35分范围。“泛珠”9省休闲竞争力排序结果:广东(67.79),四川(35.69),贵州(34.14),湖南(30.53),云南(27.79),广西(24.31),福建(23.78),江西(17.29),海南(16.09)。
3、休闲经济竞争力比较分析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看,“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3个特征。
特征1,广东一枝独秀。广东的休闲经济发展水平与他的综合实力分不开。在休闲竞争力考察的12个指标中,广东有9个指标第一,只是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合计占GDP的比重、国家4A级景点数、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等三个指标相对较弱。
特征2,存在3个梯度。第一梯度即65分以上的只有广东;第二梯度既22-35分范围的有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福建;第三梯度既22分以下的有江西、海南。海南的休闲经济竞争力在总量上最弱,但旅游和文化的单项优势并不弱,尤其在高星级酒店数量、文化和旅游占GDP的比重、城镇化水平等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
特征3,同一个省份在不同区域比较,休闲竞争力状态发生变化。与长三角经济区对比,广东的休闲竞争力弱于江苏和浙江;与中部6省经济带对比,江西休闲竞争力指数28.1,处在第二梯度范围。
“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巨大差异的3点主要原因:
一是富裕程度的差距导致的当地休闲消费能力差异。国际发展历史证明,当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⑵,社会才会对休闲消费产生强烈需求,当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时,人们才进入富裕状态。美国1/3的时间、2/3的收入和1/3的土地用于休闲娱乐业⑶,他们的人均GDP达到7.6万美元(2006年),是中国人的37倍,“泛珠”人的30倍,香港人的3倍。2006年,广东、福建以外的“泛珠”7省人均GDP为¥9800元,折合1256美元,本地缺乏强烈的消费需求;而福建是2730美元,具有较强的需求,广东是3580美元,香港是25000美元,具有强烈的本地需求。
二是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的客源地优势不同。广东和福建的沿海地理位置,具有休闲客源便利和优势。福建有台湾客源优势,2006年旅游创汇15亿美元;广东有香港和澳门客源优势,2006年旅游创汇75亿美元,占全国339亿美元的22.1%。其他“泛珠”7省相加才24.5亿美元。
三是休闲文化差异导致的休闲消费理念的不同、休闲文化的差异。例如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带对外开放比内地早100多年,休闲文化理念融合了西方“时尚、高贵”的内涵,人们较早地追求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高雅”的和多样化的休闲方式,这种现代休闲文化有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泛珠”的多数省份与中部地区一样,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深远,比较满足于传统朴实的大众化休闲方式。在没有足够的高端客源情况下,这种传统休闲文化不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
二合作与发展
4、APEC环境下的休闲经济发展策略
在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国中,中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在扩大,但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也值得高度重视。一方面,中国的环境超负荷付出必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近来迅速发展,这难免会对世界经济原有格局形成冲击⑷。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最新报告认为,经济和商业权力正在转向一些新兴经济体,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已经处于竞争力最高的群体,而老牌工业化国家也不会容忍这样的“权力转移”,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因此抬头。事实上,发达国家利用企业自律、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软壁垒”打压新兴国家的趋势近年来明显增强,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泛珠”休闲经济发展策略必须是沿着有利于国家整体战略的方向健康前进。第一,“泛珠”的人均生产力还相当低,发展工业生产力似乎比休闲经济还重要。整体上“泛珠”的人均GDP1.7万元,农业特征仍然浓厚。工业生产力不达到一定高度,休闲产业发展就缺少依存的“根”。由此,休闲经济发展必须依托传统文化、生态文化,走简约舒适的休闲道路,避免法国式的、庸懒的“奢侈化”倾向。第二,休闲经济发展要服务于国家“环境战略”,走绿色休闲、健康休闲、文化休闲的环保道路,并以此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扭转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三,休闲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互动,以城市休闲需求推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稳步增长农民收入,缓解和解决三农新问题,促进城乡社会和谐。
5、CEPA背景下的休闲文化发展应对
2003年6月29日在香港达成《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安排》”或CEPA)。《安排》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内地将不迟于2006年1月1日对原产香港进口金额较大的273个税目的产品实行零关税。
目前,CEPA已进入第三阶段。内地与香港已商订1,369项产品的CEPA原产地规则,服务业已经向香港澳门实施23项开放措施,涵盖10多个范畴:包括管理咨询、旅游服务、会展服务、会计服务、视听服务、法律服务、分销服务、物流、广告、建筑及房地产、医疗及牙医、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
CEPA意味着所有货物贸易的零关税,意味着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内地的扩展,意味着“泛珠”经济圈和大中华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同时,也意味着香港与内地在上千种产品项目和所有服务项目在内地的直接竞争。面对零关税和香港的低税赋,“泛珠”其他省区休闲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般性的休闲产品竞争压力明显加大。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善休闲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软环境条件,积极进行税务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旅游产业模式创新。以战略的眼光落实CEPA,以积极的姿态对接东盟,以文化的优势发展休闲产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降低CEPA的不利面,发挥CEPA的有利面,促进休闲经济和休闲文化的快速发展。
6、竞争合作情景中的休闲旅游发展策略
200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入境游客中,港澳台胞增加到82.2%。CEPA加强了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尤其促进了双方的旅游和文化交流。“十一五”旅游外汇收入主流仍然会来自港澳台客源地,其次是东盟中的新加坡等华人经济体。因此,“泛珠”的旅游发展要研究海外华人和港澳台胞的观光旅游需求特点和需求变化,了解他们对休闲文化的诉求,建设富含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和现代特色相结合的旅游观光景点,提高吸引力、入境率。在吸引客源的竞赛中,广东具有绝对的地缘优势和语言环境优势。2006年广东入境旅游人数2022万人次,是“泛珠”其它8省总和的2倍(见表4)。处于绝对劣势的省区,只有停止过度竞争,加强旅游合作,增强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容,联合开发新的客源,才能获得多赢的局面。
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泛珠”经济区旅游出现了4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旅游人数和收入比上起明显增加,尤其是贵州和四川两省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旅游目的地中农家乐的比例明显增加,农村发展旅游意识增强、接待能力有限;三是自驾游人数快速上升,自家车增加多,大多数旅游景点出现了停车难的问题;四是旅游地消费价格合理,“泛珠”的多数省区人均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达地区人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然而,五一黄金周旅游越来越拥挤、旅游者越来越“疲惫”,旅游失去了休闲的意义,各省要尽早研究新的休闲时间分配模式,解决旅游目的地游客在时间上的严重失衡等问题。
“泛珠”应当与时俱进,创新思维,联合而不是竞争地解决休闲竞争力普遍低下的重大问题。宏观上,始终坚持文化与旅游发展互动策略:在旅游发展中注重增加文化的含量,文化发展要为旅游发展增强后劲,优化资源整合,促进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微观上,重点扶持核心文化企业集团的横向联合,培育“泛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操作上,改善当地消费行为导向,引导休闲文化个性创新,用文化价值链整合休闲产业链,培育休闲品牌营销竞争力⑸。
7、生态文化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要求
从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形势看,产业发展最需要努力经营的是生态剩余、生态健康、产业与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富有生态资本积累的民族将是21世纪国家竞争力中最大的赢家。21世纪的产业发展应当主修“生态文化资本”课程。
经营生态剩余就是经营人的生存环境。生态剩余与人类繁衍、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健康繁衍需要绿色健康的环境,健康环境是一种综合的生态剩余。健康的环境剩余在减少,新生婴幼儿的畸形率在上升。湖南(2007)每百对双胞胎有2对是畸形的!2006年的一份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四分之一的疾病与环境有关!五岁以下儿童的不幸发生在世界各地,每年有160万因不安全的水而腹泻死亡;森林砍伐引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疟疾加剧,每年100万非洲幼儿死亡。科技发展让人类的食物剩余增加了,一些有利于广义生态剩余的食物链被人类食物生产方式切断。水力发电打破了水体的生态平衡,矿产资源的野蛮开采引发矿区周边的离奇疾病。
经营生态剩余就是经营未来的生产力。生态剩余与企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正相关。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有利于生态剩余,而且有助于改善环境。产业的能耗率(百万元产值的标准煤耗量)越高,对生态剩余越不利。从短期看,以牺牲环境的方式可以牟取高额利润,但产品的生态道德价值降低会影响消费者的感受,从而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机会。生态文化的发展客观要求产业战略生态化。
经营生态剩余就是经营国家的整体利益。从大处着眼,生态剩余是民族的整体利益;从实处着想,社区的整体利益就是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经营活动背离伦理道德,对社区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损害社区居民的健康福利,就会失去民心、失去社会支持,最终失去市场和生存机会。经营生态剩余实质上就是经营生态健康、社区环保、企业形象。在环保法律和居民觉醒的时代,以企业的名义做和谐自然的亲善大使,做建设美好家园的利益先锋,做生态伦理的道德楷模,是21世纪初消费市场最重要的品牌力和竞争力来源。
8、“泛珠”休闲经济合作构想
未来5至10年,东盟是将是“泛珠”最重要的客源地。对接东盟,“泛珠”应当在文化、旅游方面进一步加强协调与沟通,并在文化与旅游的4个维度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
⑴推动省界旅游联合营销模式,搞活边缘经济,探索农村社会和谐新途径。“泛珠”各边界的旅游景点不仅很多,而且各具地质地貌特色。由于散在性,大都没有形成品牌竞争力,旅游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旅游经济实力。应当积极借鉴华东旅游圈、以及黑龙江、内蒙古联手打造的“塞外”黄金旅游线路品牌的经验,扩大湘西—黔东南黄金旅游线初步形成的品牌效应,建立更多更好的跨边界旅游线。2007年5月,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广西旅游广西(梧州)中海集团联手打造的“梧州祈福、封开奇境,两广省界游”线路启动后,梧州接待的游客数量上升了20%,旅游联合营销线路产生了影响力。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推动省界旅游联合营销模式,以旅游合作搞活边缘山区农村经济,探索农村和谐社会新途径。
⑵实施文化多样化联合创新,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差异体验。文化艺术和自然美景的交融是旅游体验的最高境界。各省旅游产业要从竞争走向合作,就必须创造文化的多样性,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差异体验。逐步形成集聚吸引力、竞争力的“泛珠文化圈”,提高“泛珠”旅游的休闲文化价值。
⑶搭建“泛珠”文化旅游网,构造亚洲最具魅力的无障碍旅游休闲带。“泛珠”区域内地质地貌多样、人文景观及其丰富多彩。建议修筑比邻省区之间的旅游交通和信息高速公路,将“泛珠”旅游精品连接成网,简化入境旅游手续,提供便利的通道,建立亚洲最具魅力的无障碍旅游休闲带,对接东盟和亚太的经济发展新趋势。
⑷联动、优化旅游线路组合,打造湘粤赣"双色"旅游产业链、云贵川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链。2006年10月,湘粤赣三省的六县(市)在上犹县正式签署了一份三省六县(江西上犹县、崇义县、大余县,广东南雄市,湖南汝城县、桂东县)区域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定,确定将打破行政区域的禁锢,共同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合力打造赣、粤、湘边际绿色生态旅游大板块,提升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我们建议,下一步要实施“双色”组合战略,将绿色旅游的生态元素和红色革命圣地、摇篮旅游中的人文元素完美组合,打造跨边界的旅游组合及双色旅游连,云贵川民俗文化旅游链,构建“泛珠”旅游产业链和集群优势。
参考文献
⑴刘新荣.中部休闲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07,(2);41-44.
⑵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
⑶耿莉萍.论休闲消费的特征、发展趋势与企业商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3).
⑷赵秋艳.2007年世界竞争力排名[R].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2007年5月14日.
⑸朱有志,欧阳煌,罗波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R].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376页
摘要:
篇10
“诚实信用”作为旅行社经营的最基本的要求,我公司在过去的几年内深切感受到作为服务行业,诚实信用的重要性,我们努力做到了这一点。未来我们不会松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旅游业务上,一如既往的坚持发生责任时不推脱,勇于承担责任,不给组团社找麻烦,用诚信架起友谊的桥梁,巩固人脉、业务合作。
二、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检验
企业结合自己的实际经营,参照旅游企业服务标准的相关政策规定,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包括上门客人的接待标准、电话咨询服务接待标准、合同签订明示标准;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质量回访制度,导游带团文明服务标准,以及文明游客公约等等,从个个环节监督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了与游客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处处宣扬文明旅游的理念,使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变一方义务为双方权利,变被动为主动。
三、稳步发展本地旅游接待业务。
使连云港良好的旅游资源得以展示,使连云港深厚的旅游文化得以传播,使更多的外地游客喜欢连云港,多来连云港,使连云港旅游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为此,我社积极走出家门多次进行省外促销,紧密联系当地旅游企业组织客源来我市旅游。
四、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工作
在团队组建、散客接待方面本着宁缺勿烂的原则严把从业人员入职关,从根源上保证了旅游服务质量的第一关,同时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把企业培训作为全年工作重点,每周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服务理念培训,旅游业务培训、政策法规培训,安全意识的培训,让每一位员工把服务意识,守法经营,有序竞争,安全意识根植在心,从而为旅游服务质量的永续提高把好了第二关。
经过几年的风雨兼程,企业已经成功的度过了初创培育期,随着2011年的临近,企业将顺利的导入成长期,随着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服务标准的进一步科学规范,伴随着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企业将以更加优质、完善的服务,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紧扣时代脉搏,满足游客之需,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做成优质旅游服务质量的先行者,做成现代旅游企业的先行者。
一、10年度情感报告
感情这码事,真的计划不来。顺其自然吧。
二、10年度工作报告
工作,总体适应。大错小错不断。人际关系尖锐。该得罪的,不该得罪的,都得罪过了。凡事稍带点领导色彩的,都被我这个平民里的平民得罪了。只能总结得出:本人工作前景不看好。
三、10年度生活报告
10年的生活:小小范围约朋友骑过一段时间的自行车《个别人》,一段时间打乒乓《公司同事》,看了N本书《但内容没记住》,想去电影院看电影也没实现《期待的人》,照例一个人回老家约见亲朋好友。认识的新朋友屈指可数。老友间友情稳固。
四、10年度经费报告
10年的各项费用,朋友的支持率很高,生意基本没有收入,工作收支不大理想,余钱所剩无几。基本用于理财,房产,股票、出行各项消费。
五、10年度“事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