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育教学思想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教育教学思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思想品德;人格塑造;逆反心理;健康成长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笔财富
初中的成长时光分三个阶段,初一学生面临的是如何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初二学生面临的是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多门学科规划学习的问题。初三面临着升学和让人心里沉重的中考。这些磨炼在他们人格的培养上有着不可祛除的推进作用。适用得当则会塑造出独特而又完美的人格。
课改在思想品德上运用了新颖恰当的导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克服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使学生养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了学生对学习和事业的坚定信心。把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培养了出来,形成了优良的人格。
二、初中思想品德与学生人格塑造的关系
一个人“人格”的完美程度代表着与事业、他人、社会之间的融洽程度,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格的塑造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但由于他们都关系着人的心理素质问题,所以又相互联系起来。思想品德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以人的良好品行、道德为前提,在人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基础上,对完美人格的塑造起着导向作用。
三、构建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格塑造的桥梁
完美人格的塑造中需要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但完美人格的塑造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绝不是简单的机械式拼凑,而是一个有条理的整合过程。要把思想品德中“健康人格塑造”作为塑造人格的基本路线,在其基础上,把思想品德中的心理、道德、法律部分融会贯通,进行深入地理解,从而在心理品质、高尚道德、爱国主义这几个方面上产生更加鲜明的见解。进而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更加健全。
健全的人格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是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需要,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为初中生培养健康的人格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准则,拥有健康的人格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它可以为中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良好的个性,帮助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保障。同时也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86-02
一、健康人格的含义
人格有健康与异常之分,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从性格、心理、道德方面评价一个人的人格,健康人格包括的因素不止这些,它还包括生理、才能、审美、兴趣、气质、价值观等,并且这些方面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以自己的才能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健康人格是人们心中的理想形象,也是人们一直努力追究的人格境界。具体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二、当前大学生人格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的繁衍生息与外界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也与环境密切相关。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易受环境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的普及,加之经济发展全球化,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出门也可以尽知天下事。大学生每天通过网络得到大量的信息,国内外新闻、娱乐、体育……国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都通过网络被大学生接受,并产生影响,过洋节就是例子。综观全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现状良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也存在一些消极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欠缺
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对自身的发展影响深远,父母的语言行为,处事方式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凡。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都宠爱有加。很多情况下家长对学生的关爱演变成了溺爱、放任,不言而喻,这必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学生从小受到这种追捧,会很自然地认为应该以自己为中心,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往往很冷漠,有强烈的占有感、明显的功利倾向和嫉妒心理,不顾及他人感受,不能容忍价值观和信念的差别。
2.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理想、信念缺失
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迅速发展,但尚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常常出现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当他们面对新鲜事物时有很强的好奇心,容易以自己感官得到的信息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有时也会融入明显的感彩;当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败时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也不能从自身寻找原因,主观上怨天尤人,很容易将失败归于他人或客观条件;当他们需要做抉择时总是摇摆不定,心存侥幸,眼高手低。当代大学生处于特定历史时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取向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始出现,在各种价值取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思维方式等发生了变化,经常出现情绪低落,浮躁,受到挫折和打击后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没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生活目标,不关心社会,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体谅父母,不爱读书,很多学生还沉迷于网络……一味地追求享乐,盲目攀比。
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相对于社会而言,家庭与学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大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一直受到家人与老师的保护,也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对独立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缺乏经验,不能合理地调控情绪应对挫折。此外,大多数大学生自身有很强的优越感,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从小生活优越,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锻炼,一旦离开家开始与以前截然相反的生活时就表现出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不能适应的生活感到失望,导致抑郁、孤僻。他们不能接受现实,尤其是在面对生活中的逆境时。大学里的犯罪事件、自杀事件让人胆战心惊,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当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或情感方面受到打击,心理上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时便无法承受,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碍,甚至是精神疾病。
4.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道德缺失
任何国家的发展与民族振兴都离不开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应当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为社会服务,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贡献。当前大部分大学生能在学校的教育下,在老师与同学的感染中形成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爱国情操与强烈的社会正义感。然而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令人担忧,他们只关注与自己利益有关的事情,不关心国家大事,对各种社会事件不闻不问,不参加公益活动,不愿帮助弱势群体,更不会见义勇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全世界都呼吁诚信的氛围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讲信用守诚实,把诚信看作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自己的道德基础,是自己立足于社会的保证,更是自己无价的财富。然而大学中也不乏考试舞弊、论文抄袭、拖欠学费或贷款、虚假求职、隐瞒事实等一系列诚信道德缺失问题。
5.人生观模糊,价值观混乱
大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接受到的文化日益多元化,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淡泊、缺乏奉献自己服务社会的优秀品质,没有树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奋斗的理想、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难以抵抗社会各种思潮和不良价值观,出现精神空虚、厌学厌世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业,各方面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已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三、健全人格的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在网络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呈现出虚拟性、交互性、多元化等诸多特征,其所带来的信息对人类日常生活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培育符合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和教师的示范作用
首先,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树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的理想,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导大学生以“互相体谅,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心态正确处理交往中的问题。
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犹如父母一般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对学生产生很深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德育,这与其他学科不同,不能简单地灌输。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说服教育,更需要通过教育者自身的模范形象去教育人。“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和工作能力素质。要热爱和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践行自己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发挥模范作用,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心压力越来越重,各种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心理咨询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大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难免不产生心理困扰与心理疾病。大学生需要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来解决心理障碍。高校应聘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方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全体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建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说心里话的场所,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健康辅导。此外,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教育技能的培训,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从而能及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与个别学生的心理不适,适时地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心理的形成。
3.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一直是我们提倡和追求的,任何知识都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大学生需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部分大学生都参加了校园里的各种社团活动,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干兼职,定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使自己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有所提高,同时还能在实践中见贤思齐,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发展和提升。也有部分大学生把自己封闭在学校中,也不愿参加社团活动,交流范围很狭小,久而久之便变得内向孤僻,导致实践能力差、心理承受力、调适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动员学生利用假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树立信心,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断塑造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高玉样.健全人格及其塑造[H].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4).
[3]吴桂韩.论高校人格教育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
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 人格教育 情境 案例 实践 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12-01
初中学生的发展是逐步的、上升的、向前的变化过程。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应做到使学生的知识、能力逐步得到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育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
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新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创设适合学生情感思维发展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良好的情境带动下得以发展和延伸。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一上课就能进入探索知识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维护社会公平”的内容上,首先要从校园生活中师生之间因“不公平”发生的冲突和矛盾谈起,如教室调整座位时,教师的“有意”安排;学生求教时,教师讲解时的不同语气和态度等,都会给学生留下公平与不公平的思考。继而谈如何维护公平――通过合法的方式、正确的途径,争取最大限度的公平。其次结合“爸爸写给孩子的一封信”中爸爸的观点:与其消极地怨恨不公平,不如努力打造自身实力,以良好的心态、不懈的追求取得更好成绩。通过这些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公平与否的判断受个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制约。当内心感到不公时,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能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不公平现象。
二 结合课堂案例,精心设置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基于案例、基于情境、基于问题”来探究活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结合课堂案例讲解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想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当学生一旦看到了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智慧力量,往往是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在讲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笔者引入了这样的材料:根据调查,校园里学生过生日,没有送礼物的很少,男同学大多数是采取请客的形式,而女同学则以送一些装饰品、工艺品为主,进入初中以后,生日消费越来越多,礼品也越来越贵,同学过生日,变成了学生互相攀比、炫富的机会。我会列举一些学生亲身感受、深有体会的事例,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课堂的气氛就调动起来了。通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我逐步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坚持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把思想品德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本身就枯燥无味,巧妙地与生活经验结合,无异于在其中加入调味剂,使思想品德学习变得有滋有味了。如讲解“善于斗争”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小刚放学回家,刚要拿钥匙开门,却发现门开着一条小缝,有三个人正在他家翻东西,由于紧张,小刚不小心碰了一下门,其中一人迅速走到门口……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如果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做?各小组讨论之后请表演一下,之后各组再为其他组的做法提几条建议。学生经过讨论、表演、观看、集体评议这些合作学习的环节,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我适时总结:当我们面对不法侵害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或者留意他们的去向,及时拨打110或向邻居、家人、保安等求助,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要机智而不能硬拼。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的人格教育
篇4
一、健康人格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在生活实践中能够体现个人精神面貌的各种稳定的心理、行为特征的独特结合,是人的精神和心理素质的核心所在。健全的人格应该是高中生生理、心理、智能、性格、思想和道德的健康发展。培育健全人格,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崇高的社会道德感、较强的情感控制力和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等,促进其全面发展。
1.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高中生对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与周围的人和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和评价。高中生具有了健全的人格,就能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全面而客观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进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自律,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的规范与要求。
2.有利于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健全的人格,能使高中生有效调节和控制自身的情绪,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拼搏奋斗的进取精神,合理地宣泄、转移和排解消极情绪。
3.有利于高中生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本质上说来,社会适应能力就是高中生调整自己与社会关系协调程度的能力。健全的人格能够促使高中生对社会产生较强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更加主动地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努力使自己融入社会。
4.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感情亲疏为特征的心理关系和心理体验。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现代社会人取得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对高中生而言,健全的人格能促进他们与其他社会成员热情相处、真情沟通和良好互动,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从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学习甚至未来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发展机会和发展资源。
二、思想政治教学与高中生人格教育的关系
1.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著名教育家先生认为:“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政治理论教育,是高中生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必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实现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塑造高中生健全的人格,促进高中生认知、情感、道德、心理、审美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素质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应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形成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鲜明个性,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能,适应社会、贡献社会。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
1.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
人格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离不开具体的内容、形式和载体。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充分发掘教材中与人格教育密切关联的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格教育密切而具体地融合为一体,把思想政治课堂变成人格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建立在深厚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摸清学生的思想基础,尊重和满足学生个体思想发展的内在需要,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人格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人格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树立“大政治”的观念,突破课本和课堂,优化教学内容,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典型的故事,以灵活的形式,把理论说教变成有现实意义的引导。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格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重视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思想政治教材中涉及的“天下为公”的远大志向、“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诚信为本”的道德原则、“先忧后乐”的高尚境界等人格教育的瑰宝转化为高中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信念。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习惯于“灌输”“说教”“假、大、空”,教师“一言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没有自我空间,自然无从谈起人格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人格教育中发挥特殊作用,就必须改变教师独占课堂的“说教式”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启发、合作探究等教学法,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科学探究、合作创新,让课堂变成启迪学生智慧、滋养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的快乐殿堂。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民主教育思想;勤勉感;自我同一性
魏书生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是现今教育界中响当当的人物,31年来,致力于探索素质教育的理论与教学的模式。他站在原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例中,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主教育思想,民主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方式方法。在他的实践下,盘锦教育成为全国教育的一面旗帜。魏书生的民主教育思想也成为了中国目前四大教学流派之一。本文试图对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状态下的学生人格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和研究,展现民主教育思想对学生人格的巨大影响,从而更好地认识魏书生的民主教育思想。
一、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的精髓与实质
魏书生的民主教育思想来源于他对教育的思考和质疑,用魏书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仔细想来,根本的办法其实只有两个字‘民主’,教师树立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高涨起来。”“教与学之间毫无民主的气氛,思想没有相互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琢磨着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效率怎么会高?”
根据魏书生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多年的观察,他的民主教育思想逐渐形成,总结起就是“一个核心、二个原则、三个统一、四个关系”。一个核心是育人;二个原则是民主与科学,民主的教学方式,科学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其中,民主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及其实质,它还是其教育思想对学生具体的实施途径以及进行教育教学的工作和方法。没有民主思想的指引,没有民主思想教育成功的实施过程,也就没有当今四大教育流派之一的魏书生民主教育流派,就没有以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为旗帜的盘锦素质教育成就。那么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究竟是怎样实施的,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二、中小学生人格发展现状
埃里克森曾在“人格终生发展论”中指出,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中小学生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第四阶段(6~11岁)勤奋和自卑;第五阶段(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时期。
埃里克森认为处于第四阶段的儿童如果能顺利完成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课程,那他们就能获得勤勉感,在今后的独立生活中充满自信地承担工作任务。反之,儿童就会产生自卑感,他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往往缺乏自信。当儿童的勤勉感大于他们的自卑感时,他们将渡过这一阶段并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处于第五阶段的学生即青春期学生,埃里克森认为这一时期的学生主要人格危机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危机,使青少年感到困扰的是自己的形象能否符合别人的心意。他们开始为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要做什么工作,扮演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角色等等问题而苦恼。随着他们心理能力的迅速发展,他们对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选择感到不知所措。埃里克森认为如果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没有形成一种积极的同一性,那他们就会产生角色混乱或消极的同一性。他们往往对家庭、社会所赞赏的角色表示轻蔑和敌意。如果青少年确立了自己的同一性,那么他就对自己和社会认可,就能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成年人的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这使一些没有建立起勤奋感和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上人格上的缺陷。比如,劳动观念淡薄;把自己看得过重;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对人无感激之心;做事不尽力,甚至漠不关心;对公共财物甚至自己的财物不知珍惜,不注意克制自己的言行。有的青少年为了取得自我的同一性,盲目地陷入某些流氓犯罪团伙、某些组织。尽管这种同一性是消极的,但他们似乎乐于接受。
三、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对中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巨大影响
1.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的师生观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高高在上,在知识的掌握上具有优越感,给学生无形中造成了自卑感,使学生在人格上产生障碍。魏书生的民主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保持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想法,正确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做学习的主人,享有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到教学过程、教学决策等方面来,应凡事做到有商有量;要坚持多数原则、程序原则、少数原则。
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本的一种教育思想,对处于人格发展第四、五阶段的中小学生而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对学习和自己充满自信。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承担了自己作为学生这种社会角色的义务,他们可以在学习中作出自己的决断,并享受到这种决断带来的成果,可以使学生避免陷入自卑的心理危机,保持自我,并克服懒惰,产生心理上的勤勉感。这样的学生,可以在今后的独立生活中自信地承担工作任务。
2.魏书生民主的班级管理观念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魏书生建议在班级上建立班干部轮流制,在班级里面凡是普通同学能做的事,普通班委不做;凡是普通班委能做的事,班长不做;凡是班长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在班级里面,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至于难解决的问题交给班会,把班会开成西方的议会,并且在班会上讨论问题、制定措施、找到办法、形成规划。
这种民主的管理方式给中小学生提供了机会和舞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他们不用再去为自己的地位,要做什么工作,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而苦恼,每一个学生自我认知都得到良好的统一。他们能很好地通过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能力的能力,展现自己。在不断的锻炼下,他们的责任感越来越强,处事能力越来越强,对自我的认同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正确。他们在班级得到信任,对班级这个小小的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归属,青春期的骚动也得以消减。这种民主科学的管理方式,使他们能够确定自己在未来社会所扮演的角色、确定自己生活的目标、生活的方式等。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这一阶段性心理危机,从一个不成熟的人转变成一个成熟的人,带着忠诚的品格进入下一阶段。
总而言之,魏书生的民主教育思想适应了教育从应试与素质的有机转变,实现了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育目标,从心理上帮助中小学生解决了自卑与勤奋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性的危机。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6.
[2]郑雪.人格心理学.华南师范大学出版,1993-10.
[3]王玉琛.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11.
[4]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08.
篇6
【关键词】高校 人格教育 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2)02-0151-03
一、“以人为本”理念下人格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近几年教育观念的更新,改革和创新的焦点在“以人为本”。在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关键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直接塑造学生思想素质的主要环节,凸显“以人为本”理念,就能够为学生的成才提供最为广阔、最为宽松的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空间,也能够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这些客观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迫切需要高校尽快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并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和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宿和根本。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其本质就是育人。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充分表现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确立“以人为本”理念。
(二)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革新的践行
大学生正值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也是自我发展和个性彰显最活跃的时期。加之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受到父母、长辈的呵护关爱,乃至是百依百顺,形成—个普遍的性格特点,是以自我意愿为核心,凡事强调自我,突出自我。与此同时,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方思想观念的渗透,个人主义在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认同度,讲究个性的张扬、个人欲望的满足,但却普遍缺乏一种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更不善于从他人角度去思考问题。另外,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经济状况、社会背景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经历、自身的心理特点,使得每天朝夕相对、全面交往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较为激烈的冲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确立一种正确的观念,调整好心理状态,提高思想境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真正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切实重视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多、智力和技能的形成,而且是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人格教育与传统教育是有所区别的。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人格教育着眼于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培养。它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保持对周围环境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解决自身问题,从而自立、自助,形成健全人格。
人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从而为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个人主观条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人格品质修养为前提条件,在良好和健康的人格品质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思想政治品质。但是,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偏重于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认知的灌输,忽略了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良好的心理基础,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社会效应,从而偏离“以人为本”理念。
二、高校“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人格教育的导入
人格教育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是一项综合施教的系统工程,是将特定的目标内容渗透到德、智、体、美、劳诸类教育活动中的一种融合性教育。因此,在“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导人人格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价值的科学定位,不是定在专业知识上,而是定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传播知识,增强生活及生存能力,只是教育的部分使命,并非全部。教育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果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可能是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这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教育者应该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把自己和学生置于同一个平台上,除了自身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外,还要以大学生的视角不断调整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起到楷模和表率作用。
(二)品德认可向道德教育的转变
“品德认可”是浅层次的引导、激励,“道德教育”是深层次的责任、指针。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束缚人,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于大学生中的道德失范现象,不要完全否定,而是否定下的引导教育,变否定为激励。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把大学生学习活动量化成分数。高校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习惯把成绩、积极性、能力等作为评价一个大学生“好坏”的标准。对此,我们的思路应跳出一味的“量化”,而是寓教育于各种有益的交往活动之中。通过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
(三)重视人格缺陷者的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
篇7
关键词:法治人格;主体性;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59-02
法治现代化的核心就是人的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建设,必然要求公民法治观念、法治精神的培养与塑造,最终表现为公民稳定的法治人格。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也是未来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重要来源,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大学生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稳定的法治人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程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法律素养的重点课程,肩负着帮助大学生立志求知、树德做人的重任,应该充分发挥对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培养作用。
一、《基础》课教学中师生的主体性是法治人格培养的基础
现代法治人格是以人格平等与独立人格为基础,因此法治人格的养成是以主体独立为前提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体现,自主、创新是主体性的基本要素,因此要“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成为一个人”就是自主创新,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尊重他人为人”就是他人能够自主,他人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发挥。在《基础》课教学中师生是教学矛盾体中的两个方面,学生主体性是核心,教师的主体性则体现为主导作用的发挥。大学生自身是其法治人格养成的内因,法治人格的养成是自身自觉学习的结果。但教师作为主导是大学生法治人格养成的外因,在大学生法治人格养成过程中是非常重要,教师的主导这一外因可以发挥引领、促进以及纠正的积极作用,也可能起着相反的消极作用。因此,正确而充分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大学生法治人格养成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法治人格的养成
《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目的在于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基础》课的结构设计为绪论和八章内容,所有的内容只要深入发掘,发挥好师生的主体主动性,都可以促进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养成。第一,以成长阶段的转变为契机,使大学生人格自主性得以确立。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仅是生理年龄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心理的逐渐成熟。现代的中学生,一方面,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促使其社会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身份和考学的压力使得其对社会与自身关系的发展认识又非常肤浅。崭新的大学生活对于新生来说既新鲜又充满困惑,如果引导不好,一些学生就可能迷失自我。作为基础课教师,通过《基础》课程的第一部分内容,不仅仅是介绍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学生自信、自律、自立、自强。在教学关系中,教师应尊重学生,鼓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知求真精神,同时关心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遵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之道。例如通过采用讨论的方法探讨入学以来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新情况,启发学生对珍惜和宽容的思考;通过调查大学生生活消费等问题,引起对自身形象及与家人、社会的关系的思考等。通过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真参与,大学新生就会逐步脱离人身依附和思想依赖,实现相对独立的主体人格。第二,通过专题教学的生动深入,使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内在品质得到培养。国家是国民发展的大环境,为国民的权利实现提供基本的条件,而国家的发展是由国民这一主体通过承担责任、实现权利的过程来促进的。这一过程正是个体创造人生价值的过程。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但需要掌握专业技能,还需要高尚的道德品质,包括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与大学生自身很近的正反事例进行讲述,在教师的精心辅导下,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演讲的形式将个人不同层次的理想、国家的命运与个人责任的承担、权利的实现紧密融合,使学生深入思考其人生价值中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性,达到促进大学生法治人格内在品质养成的目的。“法治专题”的课程部分以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为目标,重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法治素养。法治部分虽然占教材的少量内容,却是以“法律思想观念引导”为核心的法理学、宪法学和其他部门法学的内容整合,整体性和综合性很强。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学习主体,以宪法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的培养是该部分教学的中心内容,具体法律知识和案例则是培养学生法律信仰的基本材料。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将法治理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以理性的批判精神观察法律现象,使学生的法律素养得以提升,逐渐积淀其稳定的法治人格。
三、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教学的自我教育进行法治人格的自我培养
《基础》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依据《基础》课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外在需要,有目的的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其直接获得思想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真实体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这种直接而真实体验的教学方式可以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我们进行的实践教学分为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两种形式。在集中实践教学活动中,实践地点由教师选择,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某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实践主题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实践。此种实践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突出,教师在带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充分体现。例如,我们在以“农村孝老爱亲道德建设”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白天师生深入农村进行访谈调研,晚上师生一起交流感想、讨论道德与法治问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以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观察社会现实,结合自身成长生活的经历,从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身份出发,感受道德的力量,深刻理解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内涵,从微观的家庭单元到宏观的社会发展,理解作为社会主体,“宽容”与“耐心”是社会发展规律所要求必备的客观品质。而在分散实践教学中,实践地点由学生选择,围绕教师所确定的大的实践主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践内容,由学生自愿组队进行,提交实践报告,举办实践经验交流会。此种实践教学形式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选择实践内容的广泛性上可以看出学生作为独立个体观察社会的角度比较独特,在学生所提交的实践报告中不乏深刻的思考,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论是集中实践还是分散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深刻的自我教育促使其法治人格的自我培养。
篇8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创业人格缺陷 对策
创业不只需要智慧,更需要健全的人格。近年来,各个高校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开展创业教育系列的课程,试图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以缓解一部分就业难的问题。但由于忽视学生创业人格的培养,使许多大学生在价值转型期受各种思潮的困扰,导致人格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由于这种种缺陷妨碍其创业过程,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也给本人带来痛苦。因此,我们尝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破解创业人格缺陷,为大学生创业成功解决后顾之忧。
一、大学生创业人格缺陷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走在社会的前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应该树立先锋模范作用,从事创业也是如此。但令人遗憾的是,多数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创业人格,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创业人格缺陷。创业人格简单来说,包括创业心理和创业道德两个方面。创业人格缺陷也就是创业心理素质差、意志薄弱、职业道德修养差、信用缺失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创业心态不好。创业中有许多预料不到的变数,需考虑的因素太多,有一个没考虑到,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许多人在创业中太浮躁,急于求成,总希望白手起家,一帆风顺。赢得起,却输不起。一但输了,就灰心绝望,一蹶不振,导致创业困难重重。创业艰辛,因为我们永远无法预测到明天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不能抱着“屡败屡战”的心态,去勇敢地挑战自我,面对挫折,我们就很难成功地把创业持续进行到底。其次,创业不仅仅要考虑好的项目,更要考虑团队的和谐。在团队中,许多人好大喜功,喜欢争强功劳,喜欢嫉妒和猜忌别人,很容易导致团队四分五裂,导致创业中发生许多人为的阻隔。
2.创业耐挫力弱。许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对种种困难估计不足,以为有足够的资金、项目、人才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创业路途坎坷异常,其间包含许多艰辛和苦楚。许多成功人士创业都是跌倒了再爬起来。但现在立志创业的大学生大多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依赖性很强,吃不了一点苦,独立能力很差,在创业时一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自暴自弃,不能耐心和冷静地思考,导致创业经常中途而废。
3.职业道德修养欠缺。许多大学生在创业中往往只考虑项目能否盈利,不能从长远考虑,为了短期的利润,往往不择手段,投机取巧,损坏了自己的信誉。其实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是为了更好地做人。许多人在金钱面前,不能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实在让人痛心。
二、大学生创业人格缺陷的成因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潮纷纷涌现,弄得人无所适从,作为精英的大学生也不能幸免。更由于现在大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产生共振,各搞各的,导致教育效率低下,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成因如下。
1.“唯利是图”,害人害己。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体制不健全,社会上部分人钻了空子,存在不少道德失范的现象。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许多丑恶现象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和媒体上有意无意地渲染高消费生活,导致拜金主义思潮泛滥,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大学生对金钱的狂热追求。
2.多元化思想层出不穷。现在互联网的兴起,让人足不出户就皆知天下信息,微薄、博客、论坛、BBS等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在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大家七嘴八舌,思想异彩纷呈。社会的发展也导致人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许多人有更多地自主导自己的生活,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但这里面也存在一些陈腐消极甚至是错误的想法。这些错误的思想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3.价值评判混乱不堪。我们对待自己和他人实行双重标准。不能将心比心,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导致许多无谓的争吵和误会。许多事情一涉及到自己,就不能公正地对待和处理。不论是评奖评优,还是涉及到人事调整、工作分配的事,都变得相当自私。市场经济大潮把我们显得人仰马翻,让我们重义忘利,价值评判也越发变得世俗化、实用化、功利化。
4.配套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人格成长潜移默化,并伴随一生,如古人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大概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的父母很多都不懂如何教育小孩,许多都是按自己的方法,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导致许多小孩从小就成了许多坏习惯,终身难以戒掉。学校教育大多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工具性,文学性和思想性欠缺,导致学生审美教育薄弱和情感教育欠缺。社会是个大染缸,许多负面的信息如果经过媒体大肆宣传报道,会对人产生许多消极乃至阴暗的思想。大概说来,就是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学生性格怪异,学校教育不当导致学生意志薄弱,社会教育不当导致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欠缺。
三、思想政治教育破解创业人格缺陷的意义
对于大学生创业,国家出台许多政策给大学生提供智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导致许多大学生都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缺陷有如下几点意义。
1.健全大学生人格。我们通过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意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法律法规、政治教育等相关教育,来弥补学生人格方面的缺陷,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在创业中注意到自己存在的缺陷,可以使他们更快地成功。
2.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理论性太强,内容相对枯燥难懂,通过具体实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不仅能弥补学生的人格缺陷,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3.提升创业能力。现在不少大学生之所以不敢创业,没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强有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学生创业的信心和毅力,无形中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破解创业人格缺陷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维护了学校的稳定,而且体现了对学生未来事业及人生幸福的终极关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成为学生的良师,成为培养学生创业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力量。为此,高校应充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智慧,健全大学生人格,从以后几个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在创业中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创业需合法经营,诚实待人。这不仅仅符合创业者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操守,更为别的创业者做了表率。许多大学生在创业中由于受身边很多朋友或不良书籍的误导,为了尽快盈利,很容易通过很多不正当的手段,恶性竞争,导致整个市场充满血腥,害人害己。各高校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能引导大学生健康有序地创业,而且能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利己的同时,也利人,为创造健康有序的创业环境提供了无形的基础。
2.在创业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家境环境相对优越,平时受的磨难和挫折相对较少。而创业的路途中充满许多艰难困苦,这对每一个的创业的大学生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其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考虑不周全,导致创业中出现许多困难,产生很多消极方面的情绪,如紧张、畏惧、焦虑等。在创业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很容易在逆境下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态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3.在创业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目的性。教育不仅仅要提高人的能力,更要完善人的人格。人格有缺陷的创业者最终会危害社会的经济发展。思想教育主要是世界观、方法论等教育,高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从知识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变,突出对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培养。
4.在创业中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政治人格的核心定位是让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信念。改革开放,受西方思潮的冲击,导致许多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并由此产生道德准则混乱。通过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让他们的创业符合我国的政策法律法规。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创业理念和实践,要把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原则转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准则,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刚,周希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中国成人教育,2010.8.
[2]蒋琴雅.创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3]吴起华.当代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建构.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篇9
[关键词] 成人教育 教学质量缺失 策略
从当前形势看来,成人教育未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这些因素正制约着成人教育的发展,使得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缓慢不前。
一、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缺失影响因素
1.观念缺失:缺乏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
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已经逐渐意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还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教学质量意识不强,观念比较陈旧。成人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根本任务是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主要工作和生命线。但是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领导和教师的思想陈旧、观念落后等现象,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思想统筹全局工作的意识还没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传授知识到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转变。
2.管理缺失: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通常情况下,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代表是学历层次。目前成人高等学院的管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管理水平与工作任务出现偏差。其中大部分管理人员对成人教育管理学和心理学了解不多,原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胜任现在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这些管理人员既缺乏综合的素质,也缺乏管理知识。
3.条件缺失:教学条件不充分
教学条件落后。很多学校在扩大招生规模之后,办学条件明显不充分,尤其是一些地方性高等院校和成人高校表现尤为突出,存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使得实验设备不足,难以满足实验、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树立教学观念
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我们扭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普教化”倾向,充分的把握成人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属性,在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树立针对成人的合理的教育教学观念。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观包括:成人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差;成人的学习需求来着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学习比较具有针对性;成人的学习主要是以自我导向性的学习;成人的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比较突出等等。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才能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不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探寻针对成人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合理策略。
2.重视管理人员质量教育
成人学院的校领导和各院分管教学管理的领导者,他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对管理人员的教育时间应该有保证,每年至少要对他们进行十五天的教育,这期间课程教育放在第一优先的位置。
3.师资质量的保障与控制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成人教育水平和质量。笔者认为,加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实行聘任制。由学校成人教育管理机构直接向各学科教师发放聘书,聘任兼职教师。其二,要加大投入,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各高校应加大对成教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优化教师队伍。其三,要建设一支专门从事成人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在搞好兼职教师队伍管理的同时,各学校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数量适中、有教学经验和专业水平的成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以推动成人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4.教育资源的保障与控制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校对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教学条件的改善明显跟不上。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成人教育资源的保障与控制应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
首先,加强对成人教育资源投入的监控。为了增强办学活力、提高经济效益,除了改善投入、加强管理以外,就是要加强监控,使有限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其次,建立成人教育资源自我调节新机制。通过机制的创新,建立相对独立的、有一定自的成人教育资源管理、资源调节、资源更新、资源投融资体系,通过优化、重组、协调等方式,全面调动现有成人教育资源存量,发挥成人教育资源的集聚优势,将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以及社会教育资源进行超常规的资源整合。
三、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新世纪,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必须树立以质量为本的观念。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质量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既有来宏观层面的,也有普通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不利等微观因素。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亟需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学校各个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行,并以此来促进学校与政府、社会等外界系统的沟通和协调。
参考文献:
[1]张虹.略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2).
篇10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成人教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新技术行业不断涌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需要加强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做好有关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对促进我国整个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提升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创新管理方式,构建适应当今形势下的教育管理新模式,逐渐成为成人教育教学工作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成人教育的重要作用
1.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与继续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使其能够满足产业高度专业化发展以及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的需求。此外,加强成人教育能够明显缩小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劳动力素质水平的差距,缓解劳动力素质不均衡发展的局面。2.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职人员与从业人员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而成人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对象正是集中在这部分人群身上。因此,发展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能够促进劳动力素质迅速提升,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捷径。3.促进学习型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中明确提出的要求。而成人教育凭借其教学对象的广泛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层次的多样性以及教学时间的灵活性对强化劳动群体的知识、技能,提升其学习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的质量意识薄弱。发展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力素质,使其有能力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很多办学机构过分注重经济利益而没有认识到教学质量对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学历、学位与其从业方向、职务担任、评定职称、职务晋升以及工资情况相挂钩,这样的现状导致了盲目追求学历、追求高分等风气的盛行。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许多办学机构为了满足报名者的要求而过分重视卷面成绩、应试成绩,导致其指导思想偏离正轨、质量意识变得更薄弱。传统成人教育单一的函授、脱产、夜大等学历教育,忽略了技能教育培训的内容,这将使成人教育教学事业陷入困境。故而,新形势下必须加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创新。2.教学教务管理滞后。当前,国内的成人教育机构在培养目标设定、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设计、教材使用、教学方式等方面严重类似或者完全照搬普通全日制高校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系统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有许多教育教学单位开办的专业教学课程老化、固定死板,严重缺乏灵活性、科学性,导致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需求及兴趣来选择课程。由于成人教育教学的对象和教学目标与高校差别巨大,而且成人教育机构仍旧沿用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衡量标准,导致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性不强、专业技能不强等问题,自然会导致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下降。3.教学管理队伍素质较低。教师队伍是教学机构的教学主体力量,是确保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目前,国内许多成人教育教学机构中的教师队伍素质达不到要求,表现为学历水平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差、专业方向与其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符、不能胜任当今成人教学工作等方面,还有一部分教师完全不了解成人教学心理学以及成人教学管理学,严重缺乏系统的现代化教学管理知识。此外,一部分成人教育教学点聘请高校中的全日制教师来兼职,这样的做法无疑加重了成人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成为阻碍成人教育发展、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三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
1.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科学技术教学,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是我国在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和当务之急。成人教育机构应强化教学监督管理工作,积极成立教学监督小组,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不合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反馈。另外,还应加强网络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结合力度。例如,远程教育模式、慕课教育方式等,尤其是慕课教育,以开放性、要素完整、交互性等特点发展迅猛。慕课方式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所有课程资源免费开放,只要具备慕课学习的条件,人人都能参与学习,全面提升了教育的公平性。慕课要素完整、制作精良,主要包括教学信息模块、内容模块、学习模块,要素完整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专门的知识学习。几乎所有的慕课课程都有自己的学习社区,在社区中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能自主交流讨论,这种学习的即时性与交互性,全面拉近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我国国民的素质与科学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相比发达国家或新型工业化国家,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整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的高素质劳动力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人力资源结构矛盾突出。而这一矛盾也在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中体现出来,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教学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经之路。故而,必须加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增加办学层次,鼓励办学主体“多元化”,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突出成人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与专业性。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大纲,结合各工作岗位的特点和职务变换情况,全面开展包括上岗、在岗、晋升以及转业等多层次、多类别的专门化培训,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出一支人才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较强的劳动力队伍,促进科学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术技能迅速转换成生产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人教育教学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培养优秀的人才资源以及智力支持的伟大使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首先,进一步优化教师聘用体制,与任课教师签订相关协议,加强岗前教育培训力度,促使教师更快掌握并熟悉成人教育的特点,进而以更饱满、热情的姿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其次,合理进行教学管理评价。对于成人教育教师的聘用,一方面需要考虑到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师德等要素。故而,新形势下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的成人教育教师考评制度,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教学管理评价,全面提升教师考核的精确化与多元化。
四结语
本文以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教学内容、管理体制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的质量。
作者:李佩斯 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建平.成人高教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原则与课程设置问题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李忠儒.网络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办公自动化,2009(8)
[3]周传纲.浅议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3(3)
[4]霍士磊.浅谈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