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家旅游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家旅游规划

篇1

关键词:木兰围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生态保护;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687-05

生态旅游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而建立在森林公园基础上的森林旅游已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1]。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而以其良好的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场所的森林公园,正好为人们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自1982年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立后,森林公园迅速发展[2]。森林公园的建立与发展,不仅使我国一大批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面积广阔,具有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项目的理想场所。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并运用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理论方法,对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进行了总体规划,以期为森林公园进一步开展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的资源条件

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河北省围场县西部小滦河流域,南北长15 km,东西宽9 km,面积5 351 hm2。地质构造上,公园地处内蒙古台背斜东南部,构造、岩性复杂,岩层古老,受历次构造运动及火山活动的影响,区内岩层破碎、断裂、节理发育,流水切割作用强烈,为丰富多彩的造型地貌发育创造了条件。地貌上,森林公园位于坝缘山地区,地处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的“山结”地带,区内山峦起伏,走向多变,山峰林立,沟壑纵横。

木兰围场森林公园地处东亚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短暂,升温较快;夏季凉爽,雨量丰沛;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气温下降迅速;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园区内年降水量达560 mm,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形成多雨中心。地表径流丰富,汇聚于谷地河流中,形成常年性河流,滦河支流小滦河就在其中。公园地处国有林场内,植被条件较好,森林覆盖率达到86.6%,初步调查统计,有高等维管植物90科371属793种。天然次生林植被依山地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垂直带谱,从低至高可见到落叶阔叶灌丛、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亚高山草甸。园区内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山地森林中有狼、狍、狐狸等十余种哺乳动物以及黑鹳、金雕等数十种珍稀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保护动物39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182种。

园区内满清皇家猎苑(木兰秋狝)文化氛围浓郁,自1681年清政府建立木兰围场以后的139年中,北京紫禁城——承德避暑山庄——木兰围场构成了满清皇家“三点一线”的政治活动线。随着时代变迁,木兰秋狝文化活动除保持传统的骑马射箭外,还逐渐衍生出了独具满蒙民族风味的民族歌舞、马术比赛、摔跤比赛、敬酒献歌以及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礼仪、萨满教祭祀观礼及篝火烧烤等,使木兰秋狝文化除具有政治、军事等要素外,更增加了体育、娱乐、欣赏、休闲和参与等内容。

2 木兰围场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布局

2.1 总体布局

木兰围场森林公园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又有浓厚的森林文化、皇家猎苑文化与民族风情,公园优美的自然景观、山水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相结合,可发展为集观光游览、度假休闲、科学考察、科普教育、会议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森林公园。

根据公园的内部资源分布状况和未来的功能需求,划分为五道沟生态旅游景区、小滦河休闲游乐带、浩赉郭勒皇家狩猎体验区和东山生态文化园4个部分。五道沟生态旅游景区面积4 406 hm2,属木兰林管局孟滦林场,可依托区内良好的植被生态环境开展各种生态旅游活动项目。小滦河休闲游乐带面积239 hm2,属木兰林管局桃山林场,主要营造丰富多样的河岸景观,打造别具特色的漂流及滨河休闲旅游项目。浩赉郭勒皇家狩猎体验区面积466 hm2,属

兰林管局桃山林场。该区曾是当年木兰围场“七十二围”之一,现处于滦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可开展狩猎体验活动。东山生态文化园,位于围场县城东山,面积240 hm2。利用其区位及资源环境优势,建成围场县集文博、健身、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大众活动场所,同时配套完善围场县城的旅游服务接待功能。

2.2 植物景观规划

植物景观是森林公园中的主体景观又是生态环境中的关键环节,规划时必须遵循以下规则:以现有森林植被为基础,按景观需要,结合造林(种草、种花)、改造和整形抚育等措施进行设计,尽量保持森林植被原始状态;森林公园内尚存的宜林地,应结合景观进行人工造林(种草、种花),植株应自然配置;对于生长不良、无景观价值的残次林进行改造,改造后的景观应具有特色,并应与总体景观相协调。植物景观应突出区系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特色;充分利用森林植物群落结构、树种、植物干、花叶、果等形态与色彩,形成不同结构景观与四季景观,并重点突出具有特色的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布局应突出局部特色和多样性,总体上合理搭配、相互协调。营林生产过程中兼顾景观性,在重要的游览区不对景观构成破坏。

植物景观规划具体措施。水土保持林绿化规划:对于山地上部、公路两侧及阳坡等植被稀疏地带,规划水土保持林,以恢复地带性植被为最终目标,同时兼顾景观效果,防止水土流失。主要种植根系发达、耐旱的乔木、灌木等。护路林带绿化规划:以护路为目的,减少和防止塌方,保障行车安全。绿化应因地制宜,道路两旁平坦的部位或区域可种植单行或双行树冠较大的乔木(结合灌木)。道路两旁为陡坡时,可种植藤本和木本地被植物。在适宜的地段可选择种植照山白、迎红杜鹃等花灌木。特殊景观区绿化规划:对于特殊景观区内各个景点的开发应以不破坏其植被资源为前提,适当增加色叶和花果类观赏树种的比重,丰富林相变化,强化季相交替。而对于重要景点的植被改造,要根据实际条件避免单一结构,注重乔木、灌木和草结合。游憩区绿化规划:应着重将绿化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绿地以乔木、灌木、地被相搭配的观赏型植物为主,植物品种可选择部分野生花卉、乡土树种、当地特产果树等。亚高山草甸植物景观规划:亚高山草甸的植物种类基本以双子叶植物草本为主,且观赏效果较好,有大量的开花品种,花期集中,景象壮观。亚高山草甸的生态比较脆弱,应该以保护为主,开发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草甸的破坏,严禁人工种植乔木和其他外来品种,不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湿地景观规划:现有的湿地以保护为主,湿地的开发应该以不破坏湿地环境为前提,现有的湿地植被类型主要以喜水的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菊科、莎草科、蔷薇科、蓼科等,不宜引进外来品种。  2.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为突出公园的文化特点,可建设“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展览馆”。该展览馆布局于服务中心的展览馆内,具有游客中心和园区概况展示两大功能,包括游客中心、森林公园综合展厅、森林公园自然与生态展厅、森林公园动植物展厅、森林公园人文景观厅。游客中心具有完备的导游服务功能。各个展厅以照片、录像、光盘、触摸式显示屏以及图册、折页及动植物标本等形式介绍园内自然地理概况、生态系统类型、气候和植被垂直分带及植物、动物的种类、演替规律、生活习性等内容;以沙盘、导游图、环境公约及游客须知等指导游客在园内的行为,以减少在游览过程中的管理压力。展览馆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给游客一个明晰简要的公园概貌,学习森林生态文化知识,让游客在参观后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景区与游线,安排好在园内的游览行程。

建立完善标准的生态标志标识系统。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生态旅游概念,充分利用导游系统展示森林公园的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如草甸草原、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植被,对本区的稀有植物、药用植物和古树名木要着重介绍。游客可通过沿途的标识系统了解不同的代表性植物、气候带及所栖息的野生动物。通过学习各种生态标志,提高游客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让人们在欣赏探索自然的同时学会珍重自然,增强保护自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森林旅游以森林生态为基础,完整的森林生态环境是保证旅游业不断发展和旅游资源

持续利用的先决条件。为此,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必须做好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3.1 生物资源保护

木兰围场森林公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一个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生态环境表现出其脆弱性的一面[3],而对生物资源的保护是重中之重。保护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3.1.1 植被保护

1)河流源头及两侧植被保护。河道两侧的植被对于保护河道、美化河岸、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至关重要。园区内河道两侧的植被严禁破坏,因景区景点开发受到影响的,应及时补植补种,严防由于旅游开发而破坏植被。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规范游人的旅游行为,使游人自觉按照指定旅游线路参观游览,不能擅自进入景观生态保育区;适当设置围栏及标识,明确保护范围,特别是在天然林资源周围游人活动频繁的区域,同时设立标示牌;在源头区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辅助自然恢复的措施,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

2)山区植被保护。①对山区现有的天然林要加强管理并采取封护措施,同时对民俗部落景区、白桦林景区要进行林地补充,使成林面积不断扩大;对河道沿岸、陡坡、山脊、梁峁等生态脆弱区域现有的植被要加强管护,防止人畜破坏,创造条件使现有植被尽可能繁衍扩展;在开发建设的景区、景点周围,视立地条件和当地的需求,在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部分经济林的同时,营造景观风景林带,增强景区美感。②对于高山草甸区域,由于其生态十分脆弱,需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对现有的天然草甸实施就地保护,严禁乱采滥挖及牲畜啃食,并创造条件使现有植被能自然繁衍、自然演替,进入良性循环过程;沿旅游路线树立宣传牌和标示牌,对游客进行自然保护和科普教育,对国家及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境应划区、定点进行保护;对涉及该区域的景点开发,只能进行必要的修饰,不能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并要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美化工作。

3.1.2 野生动物保护 ①在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周围通过设立标示牌、张贴警示语、加强巡逻与宣传等措施,使之免受人为干扰,保证其正常栖息。禁止追打、恐吓野生动物;禁止游人自行向野生动物投喂食物。②在鸟类频繁出现地带,有计划地设置鸟巢、投食台,以招引更多的鸟类,特别是为冬季觅食困难的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繁衍条件。③在园区内人类活动较多的河段设置护栏和警示标牌,提醒人们不得在溪流、河流中捕鱼,保护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的正常生存环境。

3.1.3 护林防火 森林资源是森林公园的生态和景观的物质基础,对其加强保护是第一位的工作。木兰围场森林公园每年春秋季节气候干燥,火险等级较高,必须做好护林防火工作:①改造现有的防火瞭望塔,使其具备防火瞭望和观景平台的双重功能。瞭望塔在设计上要求大方新颖,取烽火楼的形式,顶部平台兼防火瞭望与观景于一体。②公园范围内的一切道路都可以作为防火的应急通道。③储备防火用具,防患于未然,是保证森林安全的重要措施。储备库要建在游客较集中、易引发森林火灾、交通比较方便、取用便捷的地方。

3.1.4 有害生物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具体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提倡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同时,保护现有物种,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有害生物防治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开展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制度,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的研究工作,在林区设置森林病虫害监测点,配备监测和防治设备。明确防治责任人,定期汇报本辖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时间、数量、危害面积和发展趋势,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传播。

2)严把病虫害检疫关。森林公园营造林应尽量避免引进物种,对确需引种的,应严把病虫害检疫关,配备相应的检疫设备,避免在引种时造成新的病虫害侵入。

3)落实生物防治措施。采取就地保护、区内移放等措施,增加林内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2 景观资源保护

内容丰富的森林景观和优美的地貌景观是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命,保护这里的植物、地质地貌景观,就是保护木兰围场的生命力。

3.2.1 一般景观资源保护 ①禁止私搭乱建与景观资源不协调的建筑物,除规划的设施项目外,不得随意增设与生态旅游无关的建设项目。对现存不合理的建筑应拆除或移位重

建。②景点、景物及其周围禁止乱刻乱画,以保持景观资源的自然风貌。③对以木结构为主的景点,应注意消防、清洁卫生及蠹虫危害。④利用原有林区公路系统,尽量避免对路旁景观资源造成破坏。⑤对影响公园整体景观资源开发的住户实行搬迁措施后,选择种植适当的地被植物,进行植被恢复,以改善森林公园及其周边的环境质量。  3.2.2 特殊景观资源保护 ①古树名木保护。完成古树名木的普查登记、建档造册。对目前需重点保护的树木,可在周围重新设立围栏和标示牌、通气透水、堵洞支撑、防病治虫等。②古遗址保护。对园区内的古遗址进行修缮,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格、传统风貌,作为供游览欣赏的宝贵文化景观资源。森林公园内的其他服务设施建设应考虑与景观的协调一致、与木兰秋狝文化传统协调一致。

3.3 生态保护措施

3.3.1 管理措施 目前,关于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4],为此对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应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①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等,把环保工作列为森林公园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②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③兴建的旅游接待设施,其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处置设施和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开发项目对生态和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④在施工中,要减少采石、破土对环境和景观的不良影响,对产生影响的地段,施工结束后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恢复原有自然生态环境。⑤施工期要采取水土保护措施,严禁雨季施工中产生水土流失。⑥对游览区内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消烟除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处置设施,促进污染的集中控制,增强污染物处理和达标排放的能力。⑦对现有植被加强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得出现采伐游览区内的林木和其他破坏植被的行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⑧食宿设施采用节能设备,所有能源及物质不要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3.2 监测措施 规划在园区的重点和敏感地区设环境监测点,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co2、co、so2、总悬浮颗粒(pst)、氮氧化物、氟化物、苯并芘、臭氧、负氧离子浓度、细菌含量及噪声等。在游览区内适宜地段布设气象、水文监测点,定期监测气温、湿度、水温、悬浮物、ph、电导率、溶解氧及盐度等要素。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承载力评估[5],以控制由于游客数量增多对森林公园造成的破坏,将不利影响控制到最低的限度[6]。

3.3.3 保护措施

1)垃圾污染处理。垃圾及时清扫,日产日清,不留陈旧垃圾;垃圾箱标志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造型美观、实用,与环境相协调。加强废旧电池等危险废弃物的环境管理,防止重金属、有害细菌污染土壤,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

2)污、废水处理。污、废水在管理服务区主要为生活污、废水。排水方式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经明暗沟导流直接排放。为了不影响景观和环境质量,生活污水需净化后才能排放。园区内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并限制洗涤剂使用量;一切生活污水经排污管道、沟渠引入污水处理池,经过生物消毒处理后再排入林地或沟谷。

3)大气污染防治。园区内的烟囱均应安装排烟、除尘设备,增加烟囱高度,达到环保要求;进入园区的机动车辆需安装废气净化装置,尾气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外部车辆仅可停放在各景区的停车场,严禁进入景区腹地,由停车场到各景点的运输由森林公园设置液化气游览型班车等无烟运输工具予以解决;禁止柴油船参与游乐活动。

4)噪声防治。新建建筑物旁尽快种植绿化林带,尽量发挥林带的吸声作用;并利用自然地形,屏蔽一部分噪声的传播;园区内禁放高音喇叭,进入园区的车辆禁鸣汽笛,公园内以及周边的生活服务设施噪声不得超过控制标准,以保持幽静的生态旅游环境;各类型住宿房间必须达到隔音要求。

5)环境容量控制。森林公园经营和管理部门及旅游组织部门应将游人严格限制在环境容量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旅游线路安排游客活动,并对游客采取严格的行为规范使之符合生态旅游的要求。

6)能源建设。森林公园内管理服务区及接待服务设施应采

用电、气代煤、柴,减少大气污染,又保护自然资源。采取节能措施,景点越冬用房和农户住房做好保暖设计;景点建筑设置太阳能采暖和加热设备;建筑门、窗使用夹层保温玻璃窗。

4 结语

森林公园建设同时也是一种生态建设,通过国土治理、清理污染源等生态景观保育措施的实施,将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和发展,丰富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多种功效。以保护生物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发展森林旅游为宗旨,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为准则,对公园内的建设和旅游活动组织进行严格规范,确保园区资源、设施和人员安全,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促进公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世勤,屈作新.中国2000-2009森林旅游发展的实证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3):73-79.

[2] 吴楚材,黄 艺,刘云国,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环境质量评价[j].中国园林,1994,10(3):32-38.

[3] 吴良林,周永章,陈子燊.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及其安全保护[j]. 热带地理,2008,28(1):74-79.

[4] 严健标,于晓聪,毛成龙,等. 低碳经济下城市森林公园发展的新探究[j].生态经济,2011(8):138-141.

篇2

第一条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提高旅游规划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编制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编制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应当服从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

第四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五条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旅游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旅游发展规划的范围

第六条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第七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八条旅游发展规划一般为期限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

第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范围划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条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并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第三章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第十一条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与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第十二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区域规划相协调,应当遵守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化宗教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十四条国家旅游局负责组织编制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局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国家旅游局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单位进行资质认定,并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市场前景、资源条件、环境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从市场需求出发,注意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延续,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与技术手段。

第十七条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应当遵守国家关于旅游规划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十八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一)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基础条件;

(二)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三)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

(四)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

(五)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

(六)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和附件。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第四章旅游发展规划的审批和实施

第二十条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分级制定和审批。

全国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组织有关地方旅游局编制,征求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后,由国家旅游局审批。

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由地方各级旅游局编制,在征求上一级旅游局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第二十一条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征求国家旅游局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意见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征求地方旅游局意见后批复实施。

第二十二条旅游发展规划上报审批前应进行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论证,由各级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旅游局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旅游规划进行调整,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备案,但涉及旅游产业地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产品格局的重大变更,须报原批复单位审批。

篇3

关键词:自然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旅顺口

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连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基本要素之一。在旅顺口区的旅游资源单体中,虽然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不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但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总体品质相当高。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优势,可以成为旅顺口区旅游的招牌和原生动力。本文在对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赋存、开发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希望能对旅顺口区旅游发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自然旅游资源概述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有关,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

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地质地貌子系统和泉水地热子系统。具体见下图。

旅顺口区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老铁山岬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湿地等。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应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资源、蛇、鸟资源,以及海滨浴场和温泉资源。所以,未来旅顺口区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这几个资源上下功夫,而气候资源则是控制和影响着这些资源的面貌。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7)进行资源整合——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提升人文资源,系统开发),与区外加强合作。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

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 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立足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将老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市场影响力的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议在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上多做文章。少上开发建设项目,做到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最大发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影响。

篇4

在我国,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1986年被列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1988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作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之后,旅游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我国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指导的旅游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先行”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在我国旅游规划发展过程中,从最初地理、历史、建筑、经济各相关专业广泛涉足、邀请国际专家编制旅游规划到以城市规划编制要求为蓝本出台我国第一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旅游规划编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我国旅游规划不断向专业化、正规化方向发展。经过30多年发展,大范围的旅游规划已基本完成,之后更多的是修编规划以及更加精准的专项规划,中小尺度的旅游规划工作将更加频繁,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旅游规划理念与具体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探索细分的旅游规划编制显得十分必要。

一、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

“中小型景区”相对于“大型景区”而言,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中小型景区”的概念界定莫衷一是,对其范围界定存在模糊性,研究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对其明确的概念界定必不可少。

(一)中小型景区概念定义

建设部1999年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对风景区按照用地规模大小进行了划分:小型风景区面积在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范围在21-100km2,大型风景区范围包括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一般面积在500 km2以上。王星在《中小型景区的旅游体验营销探析――以四川安县寻龙山为例》一文中参考风景区面积标准界定“中小型景区”,大型风景区一般指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区,通常覆盖面积在几百平方公里以上,中小型风景区一般指县市级风景区,其面积小、资源单一、产品单一。这一划分标准将旅游景区完全等同于风景名胜区,从概念定义上大大缩小了旅游景区的内涵。

胡红梅在《试论中小型景区的创新发展》中结合国家A级景区划分标准进行区别: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为大型景区、1A、2A、3A级和一些新开发、未定级的景区为中小型景区。这一划分标准同样存在问题,国家A级景区评定是综合交通、游览、旅游安全、购物、卫生、经营管理、邮电、资源环境保护、市场吸引力及旅游资源吸引力等方面因素而评定,其划分标准与资源吸引力及景区各项设施的完善程度息息相关,仅以资源吸引力低、各项设施不完善定义“中小型景区”不够全面。

曹伟在《小规模旅游景区的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将“小规模景区”定义为:那些投资规模在一千万以下,年接待游客三十万人次以下,特别包括那些个人投资新开发的景区。对于这一划分标准,景区投资和游客量对于尚未开发的景区无从统计,且各地对于中小型景区的信息收集未必完善。同样,这一评定标准也存在缺陷。

赵小远等在《洛阳市小型景区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定义:大型景区指国家级和省级的景区,通常覆盖面积几百平方公里,设施完善,游客接待量较多;小型景区规模小、服务设施落后、游客接待量低;中型景区介于二者之间。这一划分标准同样泛泛而谈,对于中小型景区定义存在模糊性。

综上所述,“中小型景区”概念定义仍然不能明确。本文在吸收借鉴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概念界定。首先,参照国家风景名胜区及前人对大小型风景区的面积划分,“中小型旅游景区”主要指那些面积在20km2以下的县市级旅游景区。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范围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其具有相对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各旅游区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同时,为了更加形象的定义中小型旅游景区,摆脱单一的面积评定法的局限性,具体从其资源、开发属性、内部环境等多方面综合界定其内涵。从资源方面看,“中小型旅游景区”内部资源相对单一,类型有限,且其中并不涉及国家规定要求保护的重点资源类型,如湿地、重要地质景观、重点森林片区等;从开发属性看,这类景区一般以个人投资为主,开发资金相对有限,对项目规划期限、可操作性要求较高;从景区内部环境来看,景区内一般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落后,知名度低、发展历史短或是新开发景区。

(二)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

“规划”即对未来事务发展的预测、谋划,卢云亭(1991)认为“旅游规划是(对)旅游未来状况的设想,或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长远的、全面的计划”;吴必虎认为:“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某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产品开发、宣传促销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要事项的总体安排,它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宏观指导和动态调控的作用”。马勇、李玺(2006)提出:“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寻求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贡献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综合学者前期研究可以看出,旅游规划即对旅游系统进行的规划,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区域特色,对规划区土地、资源、景观、人力、资金等进行的优化配置。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即以中小型景区内旅游系统各组成部分为规划对象,对区域内土地、资源、景观进行详细规划,合理安排资金、人力、物力等各有效因素,通过详细具体的规划设计吸引游客,推动景区发展。

二、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市场实践

在当前规划市场上,面对中小型景区的规划要求,分别编制三层次规划显得费时费力,规划成果的实用价值也会大大降低。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一些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就中小型景区规划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通过编制一个“1+1的复合型”规划,即“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控规+近期建设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形式,满足甲方一步到位的规划要求,完成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这一规划编制体系在保证规划内容尽可能完整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是对当前规划编制的一种创新,但这一编制形式明显不符合《通则》要求。

当前我国旅游规划编制主要依照于《旅游规划通则》,其中规定“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初,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言外之意,一般而言,旅游区规划需要分三步:编制总规、控规、修规三项规划,而且相互之间是上下统属、前后递进的关系。小型景区可以不编总规,直接编制下一阶段规划,但没有总规的方向指导,控规和修规的可靠性便会受到质疑,若规划方向不恰当,控规和修规的编制将毫无意义。反观现实规划案例,复合型规划明显不符合通则要求,三项规划中选取其中两项进行编制,另一项编制内容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造成规划内容的不完善,从而影响规划效果,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整合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类编制形式,探索一种更加全面的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体系,推动《通则》要求完善,是符合当前规划市场实践与理论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要求

从中小型景区特征来看,其规划面临着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局面。简单在于规划区范围较小,区域内资源本底相对简单,决定了这类型景区规划是一个“小”规划,这就要求规划编制要“小”而“精”,以较少的组织配备完成规划编制,尽可能减少各项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其复杂性就在于这类型景区对规划成果要求较高,规划内容建设周期较短,规划成果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从这一层面来讲,规划内容就要更多的侧重于修建性详细规划。

同时,按照原有通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据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二)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

(四)采用先进方法和技术,编制过程中应当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并征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意见。

(五)旅游规划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

(六)旅游规划编制人员应有比较广泛的专业构成,如旅游、经济、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中小型景区规划不仅要符合一般旅游景区规划的编制要求,对规划编制思想、基本原则、编制手段、技术人员等严格控制,同时要结合中小型景区特色进行规划编制,从规划内容、规划形式等方面探索更加符合其要求的规划编制体系。

四、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创新研究

结合《通则》规划要求与当前市场上出现的编制创新形式,本文提出“三规合一”的综合性规划编制体系应对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编制体系,并不是单纯的将原有三项规划内容拿过来合在一个规划中,也不是完全背离原有规划编制体系,否定原有规划另起炉灶,而是在综合原有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实践情况,立足更加实际的指导景区开发建设这一中心,对原有三项规划进行横、纵两方面整合。横向整合“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三项规划编制体系于一体,纵向对原有三项规划体系中的各自内容有所取舍,适度整合,创新规划编制体系,形成一项综合性规划,将三项规划内容集合于一项规划中。“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的提出主要针对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融合规划要求的刚性约束与规划内容的弹性需求,达到规划与设计、发展与建设的双向需求。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作为一种全新的规划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规划主体的一致性

在“三规合一”旅游规划体系中,整个项目从前期的规划定位、方向构思、规划布局到确定各地块技术控制指标以及具体项目景观设计,均由一家规划编制单位完成,这就避免了原有三项规划中由不同单位编制完成时造成的规划理念不一致、思路衔接问题等矛盾,能够很好的保证上下位规划之间的对接,同时又能大量节省规划时间,保证规划的实效性。

(二)规划形式的整合性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编制在形式上整合了原有三项规划的编制过程,将原有规划过程中需要重复进行的资源调查、方向讨论在一个规划过程中完成;将各规划结果评审以中期专家论证的形式予以承接;将原有三项规划中各自的文本、图件、附件及说明书的规划成果统一整合于一项规划成果,在规划形式上实现三项规划的整合。

(三)规划内容的全面性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从内容上涵盖了原有三项规划的精髓,汲取总规、控规、修规中主要内容,将一些重复、不具有可操作性、空洞化的规划要求省去,在包含总规的空间布局、控规建设控制的基础上,以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为重点进行编制,规划内容全面,实践操作性更强。

(四)规划成果的实用性

“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整合后,规划成果更加全面且准确,委托方能够迅速理清规划方向、规划主体与重点项目,短时间内完成规划编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景区开发建设中,大大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成果实用价值更高。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编制体系的提出,对于整合当前市场上各类规划编制形式,形成一项对中小型景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编制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将三项规划编制集中于一体,大大避免了一个规划项目分属于不同编制单位时产生的项目理解、规划构思与项目认知方面的差异;“三规合一”综合性规划能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实需求统一协调规划内容,保持规划思路的完整性,有效组织规划编制。同时,“三规合一”旅游规划融合总规、控规、修规于一体,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重点,在一项规划中实现了方向引导、建设控制与重点项目设计的统一,规划形式更加简洁,规划成本更低,规划可操作性更高。这一新型编制体系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通则》相关标准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篇5

一个国家的乡村发展程度,是与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紧密联系的。乡村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的发展变迁,见证中国由贫穷、落后到富足、文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乡村的变迁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寻梦、圆梦的历程见证,是传承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效途径与载体。

2016年12月,国务院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这是第一次以国务院的名义的旅游业发展规划。由此可见,国家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与支持。规划指出,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必须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加大乡村旅游规划指导、市场推广和人才培训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推动农副土特产品通过旅游渠道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乡村旅游创客行动计划,支持旅游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创业就业,推出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和以乡情教育为特色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等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列为重点工程,而且还具体规划了发展路径。这也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农业强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工作期间,参与并组织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小城镇”的标准起草、创建和验收工作。这段工作经历使得我体会到,开启乡村旅游的新时代,很有必要采取以下的政策导向和策略措施。

切实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得到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要积极利用规划、扶贫、环保、培训、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加大对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投入。在政策导向上,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引导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开发和经营乡村旅游。在政策层面上,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与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把支持农村发展的小额贷款用于农村旅游户,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农村旅游。

大力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各级政府主动协调各相关部门,促成政府有关公共职能向乡村旅游延伸。乡村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县,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乡村旅游上。帮助农民利用和保护好旅游资源,克服开发雷同化。同时,制订标准规范,合理引导、帮助农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着力做好乡村旅游的市场宣传开拓工作。结合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形象,推动分散的乡村旅游产品走向市场,开发一批完善成熟、文明健康的农村旅游新产品,逐步培育乡村旅游精品,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休闲度假需求,还应该协调新闻媒体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公益宣传,在各类主流媒体开辟乡村旅游宣传专栏,建立包括乡村家庭旅馆在内的网上预订系统,提升乡村旅游整体的市场化程度。

积极促进各方加强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大发展,人才是关键。要配合项目开发帮助制定出具体的人才培训规划,并争取与教育、农业、劳动、民政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规划对口合作,共同推进和实施。

有效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分类指导。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村镇多数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一般易于集散、体量适中,是乡村旅游中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类型。国家旅游局和建设部已经共同制订了旅游小城镇的标准。因此,发展旅游型小城镇,要按照城乡规划和旅游发展的要求,结合城镇改造做出特色;要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着力完善旅游配套和功能建设,提升旅游型小城镇价值;有条件的地区,要以旅游型小城镇的建设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注意将小城镇发展和延续历史传统、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做到文化型开发,永续利用。

要从政策导向上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发展乡村旅游的根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只有体现以农为本才能保证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一要坚持尊重农民自愿发展乡村旅游的原则;二要_保乡村旅游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三要确保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四要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

篇6

关键词: 太白山旅游; 大品牌; 坚持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F5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007-02

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周至、太白和眉县的交界处,总面积56325公顷,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名山。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因太白山而得名,她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眉县境内,面积2949公顷,包括10个景区,有各类景点景物350处,其中自然景点约300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丰富独特。其突出特点,一是森林景观绚丽多彩。太白山保存着大片原始森林,中低山以天然次生林为主,亦有人工林分布,生物区系起源古老,种类繁多,垂直分布明显,四季景色各异。二是自然景观独特峻奇。太白山以高山风光,古冰川地貌和中低山奇峰、怪石、峡谷、溪瀑、温泉最为诱人。三是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太白山人文景观,主要有历史遗迹、道教庙洞、诗词楹联,典故传说等。除此之外,温泉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眉县汤峪温泉地处公园入口处,具有3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始于西周,盛于隋唐,水源旺盛,现有7眼井组成,水温在40℃—70℃,为陕西之冠、全国第三。水质优良,含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即可祛病,又可强身,温泉之旅——带给你快乐与健康,已成为太白山旅游的一大特色。

经过二十年的开发与建设,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以公园为中心建设的旅游区现有宾馆饭店20余家,床位5000余张,游泳、娱乐设施120多家,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中一处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以及教学、科学考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和陕西省首批公布的全省旅游景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秦岭北麓开发建成了很多生态旅游区。单国家级森岭公园、地质公园、植物园就有15个。这些景区的开发建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其旅游开发也面临一种尴尬——森林公园和旅游区的数量逐步攀升,但景区的生态旅游业绩在国内却鲜有“佼佼者”。秦岭生态环境,特别是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也面临一定问题。有关专家学者将其归纳为:一是森林公园同质性强,景区特色不明显;二是各森林公园间联系性较差,缺乏联合路线设计和规模优势;三是旅游客源市场多为区域内的市场,省外和国际游客不多;四是旅游形象缺乏活力,影响度较弱;五是超级大热点、大亮点景区不多,满天星星,没有月亮。

这些问题,在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也不同程度存在着。特别是第二个问题,在这里表现得尤其突出。一座太白山,东起周至县老君岭,西至太白县嘴头镇,南跨黄柏塬,北到眉县营头、汤峪一线。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39公里,总面积为2379平方公里。分属三个县域,登山顶的路线有五条:一是由太白县鹦鸽嘴经平安寺到拔仙台;二是由周至县厚畛子经南天门、玉皇池到拔仙台;三是由眉县营头经蒿坪寺、斗母宫、大文公庙到拔仙台;四是由眉县远门口经接官厅、下板寺、文公庙到拔仙台;五是由眉县汤峪口经下板寺、文公庙到拔仙台。由各家进行投资建设和管理,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建设具有超级影响力的景区,打造太白山旅游大品牌迫在眉睫,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2012年是太白山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的发展所面临着大好机遇:首先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关天经济区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将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其中在旅游产业方面,提出要大力发展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对于太白山发展给予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把太白山列入精品旅游走廊和线路支持发展;其次,在“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将以建设旅游强省为目标,进一步彰显“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品牌形象,提出重点建设8条旅游精品线路,在大力加强大秦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太白山等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第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太白山旅游业发展,县十五次党代会和县“两会”都提出要加快旅游突破步伐,打造“山水眉县、创意田园”旅游品牌,打造太白山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围绕着这个目标,县委、县政府对旅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太白山的发展,建设国家级的旅游产业新区,这对我园来说,更是一个实现大突破、大发展的有利机遇。这些优势和机遇为太白山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秦岭·太白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产业新区总体规划》,把太白山打造成闻名中外的旅游圣地

自太白山旅游开发区确定以来,眉县县委、县政府就高度重视旅游区的规划和建设。从1992年起先后编制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太白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目前旅游区已初步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一体的旅游业发展格局。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原先的规划已不能适应旅游业市场化、科学化发展的需要。2010年2月,县政府委托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秦岭·太白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产业新区总体规划》。此规划是太白山旅游区未来发展的总纲,太白山的开发建设将遵循“突出生态化、突出大格局、突出新视角,突出规模性、突出高品质”的发展思路,本着“显山、露水、强区”的开发理念,以休闲观光、温泉养生和科考健身为核心,最终把太白山旅游区打造成为中国中央国家公园核心旅游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家休闲度假旅游名区。不久前,该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太白山旅游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宝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上官吉庆在评审会上强调,新区总体规划是太白山旅游区未来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各级部门要充分做好规划审批的各项准备工作,规划一旦批准实施,任何开发、项目建设都必须依据规划实施,严禁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建设。这就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思维,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太白山旅游突破性发展。

二、加强与秦岭北麓兄弟生态旅游公园的联系,着力打造亮点和精品,推动联合申报“中国中央国家公园”

秦岭是区分我国南北的东西向生态屏障,也是我国南、北方和东、西部生物交会的过渡地带。《中国国家地理》曾专文赞誉:秦岭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中央国家公园”。众多的专家学者也一致认同此观点。秦岭位于我国国土的中央位置,是纵贯东西、地分南北的一座山脉。它不仅对气候有分界意义,也是南、北方文化的交会区;同时,秦岭还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要以打造特色和亮点入手,利用国家正在实施国家公园试点的机遇,推动秦岭北麓各森林公园联合申报“中国中央国家公园”,中远期争取使其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最终赋予秦岭应有的国际地位。根据太白山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应将其定位为“秦岭主峰、中国大陆东部第一高峰、第四纪冰川的天然博物馆”,对其进行包装和宣传,打造亮点和精品。

三、积极探索新的促销机制,创新宣传和促销手段,实现入园游客人数的快速增长

搞好宣传营销,做旺太白山人气,是当前公园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在总结太白山旅游营销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适合太白山的旅游营销策略和机制,多角度、全方位地花大力气推进太白山旅游营销工作。坚持高起点、大策划、重实效、大投入的务实营销思路,扎扎实实做好太白山的旅游营销工作。首先,创新宣传营销策划。聘请专业策划团队,策划符合实际、理念新颖、操作性强的宣传营销方案,为游客人数实现激增奠定基础。第二,继续调整营销策略。继续对省内外各大旅行社采用吸引力强的优惠政策,搞好与旅行社互相协作,全力做旺太白山人气。第三,全力做热事件营销。紧紧抓住事件营销产生的宣传效应,精心策划,市场化运作,力争把第十二届太白山旅游登山节、太白山森林音乐节、寻找史上最美妲己、太白山国际自行车拉力赛等事件营销活动办出特色、引人眼球、深入人心。同时,努力办好各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介会,积极参加国内各种旅交会,扩大太白山的形象宣传。第四继续强化户外宣传。精心选点,在西宝高速、关中旅游环线等视觉冲击力大、人流量密集的地方设立户外广告牌,在主要客源地西安、兰州等地投放车体广告,招徕游客。第五强化主流媒体宣传。以央视宣传为突破口,继续加强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电视新闻媒体,中国旅游报、华商报等媒体的宣传。同时,以网络媒体为阵地,尤其是以微博为重点,全园微博营销,扩大太白山宣传面。第六加强市场终端营销。继续在西安、兰州、银川、运城、洛阳等主客源市场设立办事处,加强市场的维护和开拓。同时,特定时期,在连锁超市、社区、校园、酒店等场所,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办理VIP会员卡等方式开展直面营销,拓展客源市场。通过这些探索和创新,我们将闯出一条适合太白山发展的宣传促销道路,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太白山旅游观光。

篇7

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改善旅游环境,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旅游开发建设、旅游经营、旅游监督管理以及进行旅游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发展旅游业应当实行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鼓励和扶持旅游业的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管理工作,依法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能。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支持、配合旅游主管部门做好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保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旅游业的领导与协调机制,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与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制定发展旅游业的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境外投资者和国内各类经济组织及个人投资开发、经营旅游业,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投资开发、经营旅游业,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

第八条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和评价,建立旅游资源档案。

第九条旅游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求上级旅游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原则,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本地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上级旅游发展规划为依据,进行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论证。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区域性规划,以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编制其他有关规划、建设具有旅游观光价值的大型项目,应当统筹考虑旅游功能。

第十条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确定旅游交通的设置,参与旅游交通规划、旅游交通基础标准的制定和旅游交通服务规范的管理。

第十一条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有关旅游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按照《**省标准化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地方标准。

第十二条省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旅游市场开发总体方案,统一组织、协调本省旅游整体形象、重点旅游线路、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大型旅游活动的促销宣传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国际和国内旅游客源市场。

市、县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级旅游市场开发总体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发总体方案,加强旅游促销宣传工作。

新闻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介应当配合旅游主管部门做好旅游促销宣传工作。

第十三条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会同统计部门建立旅游信息统计和旅游信息制度,为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提供旅游信息和咨询服务。

第十四条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计划、教育、劳动等部门,加强旅游院校、专业的建设和旅游科研、教育、职业培训工作,加快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十五条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和指导重要旅游商品的开发。

开发具有地方特点、景点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的,按照省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三章旅游开发建设

第十六条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和设施,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和设施,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遵守生态与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自然保护区保护、土地保护等法律、法规规定,并符合相关保护规划的要求。

禁止开发建设破坏资源与环境的旅游项目和设施;禁止在旅游景区景点、重点旅游线路沿线规划保护区内从事开山、建坟、砍伐、取水等破坏资源与环境的活动。

第十七条鼓励开发建设与景区景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鼓励开发建设健康文明、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旅游娱乐项目。

禁止建设低级、庸俗、封建迷信等有害旅游者身心健康的旅游项目。

第十八条旅游景区景点服务设施及游乐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旅游景区景点详细规划,合理布局;其建筑规模和风格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得破坏旅游环境和生态环境。

新建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客运索道、缆车、大中型游乐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景观设计或者景观影响评估报告;计划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书面征求同级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九条在旅游资源集中、交通便利并有城镇依托的地方,可以设立旅游度假区。设立旅游度假区,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

新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提出,经省旅游主管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新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由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享受优惠政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条在旅游景区景点内新建、重建、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办非通常宗教活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报经批准。

第四章旅游经营管理

第二十一条旅游经营者应当遵守公平、公开、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明码标价,依法经营。

第二十二条旅游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需的安全设备、设施,保障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对在旅游过程中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旅游经营者应当制定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向旅游者作出明确的警示。

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时,旅游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公安、旅游、安全生产等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经营涉及人身安全的特种旅游项目和客运索道、缆车、大中型游乐设施,其设施和设备应当经法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安装调试正常后,经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安全生产等部门检查合格,方可运营。

旅游经营者应当加强设施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修,保证安全运转。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安全生产等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旅游经营者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对国家规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岗位和工种,旅游从业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任职。

第二十五条鼓励旅游经营者实行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取得服务质量等级。

取得服务质量等级的旅游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与其服务质量等级相对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提供服务,保证旅游服务的质量。

旅游主管部门可以向社会公布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公布取得服务质量等级的旅游经营者名录。

第二十六条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向旅游者提供真实的旅游信息,按规定为旅游者办理保险,并安排由具有服务质量等级的旅游经营者提供服务,与旅游者订立书面旅游合同。未取得服务质量等级的旅游经营者,不得使用服务质量等级标志和称谓。

旅游合同应当明确游览日程与线路,游览景点与时间,娱乐场所与时间,交通工具种类与标准,住宿、餐饮地点与标准,导游服务内容,旅游价格,违约责任等事项。安排旅游者购物的,还应当明确购物的地点与时间。

旅行社及其导游等从业人员应当严格履行旅游合同;要求变更旅游合同时,必须征得旅游者同意。

鼓励使用国家或者省推荐使用的旅游合同示范文本。

第二十七条旅行社及其导游等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和旅游合同的约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改变行程安排;

(二)擅自改变、减少或者增加游览、服务项目;

(三)安排内容不健康的游览、服务项目;

(四)降低服务标准;

(五)擅自提高服务价格或者加收服务费用;

(六)强制旅游者购物、接受服务或者向旅游者索要小费;

(七)收取旅游者购物的回扣;

(八)其他损害旅游者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从事导游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导游证。无导游证的,不得进行导游活动。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应当佩戴导游证,举止文明,语言规范,服务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在讲解、介绍中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尊严以及低级庸俗的言行。

第二十九条旅游景区景点应当按规定配备必要的环卫、通讯、医疗、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等服务设施和景区景点导游人员,设置导向路牌、路标等明显标志。禁止在旅游景区景点及其周围擅自摆摊、圈地、占点,妨碍旅游者观光、摄影;禁止纠缠、诱骗或者胁迫旅游者购物、接受有偿服务。

第三十条旅游景区景点经营权的转让,应当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并按规定报经批准。

第三十一条旅游景区景点内有多个旅游点或者游览项目的,可以分别设置单一门票,也可以设置价格低于单一门票价格总和的联票或者套票,一并向旅游者公示,由旅游者自主选择购买。禁止向旅游者强行出售联票、套票。

旅游景区景点票价的确定或者调整,应当按照价格管理规定报经批准。价格主管部门在确定或者调整景区景点价格时,应当征求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

旅游景区景点价格上调的,对境内旅游团队自批准上调价格之日起延迟三十日执行,对境外旅游团队延迟九十日执行。

城市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旅游景区景点,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对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教师、学生等特定对象实行免费或者优惠。

第三十二条对具有重要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的旅游景区景点实行旅游者容量控制制度。

前款所称的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由省旅游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

第三十三条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旅游经营者有权拒绝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检查;有权拒绝摊派和国家、省规定以外的收费;有权拒绝提供无偿服务;有权拒绝有关部门强行推销或者指定购买的商品;有权拒绝旅游者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的要求。

第三十四条旅游经营者可以依法成立或者加入旅游行业协会。

旅游行业协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依照章程的规定开展活动,完善行业自律制度,发挥指导、沟通、服务等功能,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十五条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人身、财产的安全得到保障;

(二)要求旅游经营者提供有关服务内容、档次、费用标准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三)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其所提供的服务方式和内容,并获得质价相当的服务;

(四)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

(五)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旅游经营者索赔;

(六)有权拒绝非法检查,并提出投诉;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十六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承担下列义务:

(一)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爱护旅游设施;

(二)尊重旅游地的和民族风俗习惯;

(三)自觉遵守旅游秩序和社会公德;

(四)遵守旅游景区景点依法制定的管理制度;

(五)支付门票和其他有偿服务的费用;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有关义务。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旅游主管部门发现旅游经营者未履行旅游安全责任或者其服务设备、设施不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应当通知其立即整改,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时,旅游主管部门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妥善进行处理。

第三十八条旅游主管部门发现旅游经营者的服务质量不符合相应的服务质量等级标准的,应当通知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建议授予其服务质量等级的部门、机构降低或者取消其服务质量等级。

第三十九条旅游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依法检查。

监督检查不得收取费用;不得妨碍或者干扰旅游者正常的旅游、休息等活动;不得泄露旅游经营者的商业秘密。

第四十条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争议,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旅游经营者协商解决;

(二)向旅游、工商行政等管理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申诉或者投诉;

(三)有仲裁协议的,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四十一条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设立并公布旅游投诉电话,接受旅游者的投诉。

旅游主管部门接到旅游者的投诉,应当及时受理,并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对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在二个工作日内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告知投诉者。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擅自设立或者建设旅游度假区的,由省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并可给予通报批评;造成重大损失的,由有关机关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三条旅行社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第(三)、(五)、(六)、(七)、(八)项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十五日至三十日,并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由发证机关吊销其《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导游等从业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五)、(六)、(七)、(八)项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导游证或者上岗证,并予以公告。对委派该导游等从业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停业整顿。

第四十四条旅行社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二)、(四)项规定的,应当按照旅游合同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旅游者的损失;情节严重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三日至十五日,并可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导游等从业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二)、(四)项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或者上岗证三个月至六个月;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导游证或者上岗证,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处罚。

第四十六条旅行社违反《旅行社管理条例》和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由发证机关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一)拒不按规定足额缴纳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

(二)经营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任职资格的;

(三)一年内未开展旅行社业务的;

(四)拒不参加旅行社年检的。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第二十九第二款、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擅自确定或者调整旅游景区景点票价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九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旅游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实施。

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旅游度假区,是指经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地域界限明确,符合旅游度假要求,能够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度假、休闲、观光、娱乐等综合的旅游经济区域。

第三条旅游度假区按其旅游资源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等因素,分为省级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省级旅游度假区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由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为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条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注重特色、科学管理、严格保护的原则,保障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旅游度假区开发区建设、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设立旅游度假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或者发展计划,所在地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并有特色;

(二)地域界限明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或其他特殊优势,具备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等公用设施;

(四)无泥石流、崩塌等可预测地质灾害威胁;

(五)符合国家有关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等保护规定,环境质量较好;

(六)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申请设立旅游度假区,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旅游度假区设立申请书;

(二)旅游度假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基础设施建设概况和已批准的项目情况;

(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批文件;

(五)其他依法应当提交的有关条件、资料。

第九条新建省旅游度假区,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由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计划、建设、环保、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在6个月内审核完毕,符合条件的,报省人民政府审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退回,并作出书面说明。

新建国家旅游度假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国务院审批。

第十条旅游度假区规划由所在地县(市、区)、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由省旅游、计划、建设、环保、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法律、法规对旅游度假区规划的编制、审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经批准后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旅游度假区规划实施过程中,因调整旅游度假区总体布局、建设规模、用地性质和功能地区、重大建设项目等需修改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必须报请原审批机关

批准。

第十二条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必须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必须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投资经营者可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有偿使用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并按照规定的土地作途、期限合作土地。

第十三条旅游度假区鼓励投资经营下列项目:

(一)旅游饭店、别墅、餐饮、购物等设施;

(二)游览、娱乐和文化、体育、健身等设施;

(三)与旅游度假区相配套的公用基础设施;

(四)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生态项目。

旅游度假区禁止兴办污染环境和国家明仅禁止的项目。

第十四条旅游度假区内经依法允许投资经营下列项目:

(一)免税商店和中外合资经营的商业企业;

(二)外商独资经营的旅游服务项目;

(三)其他依法允许投资经营的项目。

第十五条旅游度假区内企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六条旅游度假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依法设置会计账册,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并接受监督。

第十七条旅游度假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当依法承担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环境污染的责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禁止在旅游度假区开矿采石、挖沙取土、采伐林木。

禁止向旅游度假区倾倒土石、垃圾、废渣等固体废弃物或者排放超过国家和省有规定污染物体排放标准的废水、废气、粉尘。

第十八条旅游度假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当遵守有关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旅游度假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并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文明的工作条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严禁招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

旅游度假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招(聘)用外国人和台湾、香港、澳门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九条旅游度假区内门票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必须按规定报经价格权限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明码标价,不得将免费服务的公共服务项目擅自转为有偿服务。

第二十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经批准设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连续两年没有达到开发建设要求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达到开发建设要求;逾期仍未达到开发建设要求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报请省人民政府予以撤销。

第二十二条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法定权限、程序和条件审批发证的;

(二)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的;

(四)其他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

篇9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旅游度假区,是指经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地域界限明确,符合旅游度假要求,能够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度假、休闲、观光、娱乐等综合的旅游经济区域。

第三条旅游度假区按其旅游资源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等因素,分为省级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省级旅游度假区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由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为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条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注重特色、科学管理、严格保护的原则,保障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旅游度假区开发区建设、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设立旅游度假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或者发展计划,所在地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并有特色;

(二)地域界限明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或其他特殊优势,具备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等公用设施;

(四)无泥石流、崩塌等可预测地质灾害威胁;

(五)符合国家有关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等保护规定,环境质量较好;

(六)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申请设立旅游度假区,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旅游度假区设立申请书;

(二)旅游度假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基础设施建设概况和已批准的项目情况;

(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批文件;

(五)其他依法应当提交的有关条件、资料。

第九条新建省旅游度假区,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由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计划、建设、环保、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在6个月内审核完毕,符合条件的,报省人民政府审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退回,并作出书面说明。

新建国家旅游度假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国务院审批。

第十条旅游度假区规划由所在地县(市、区)、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由省旅游、计划、建设、环保、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法律、法规对旅游度假区规划的编制、审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经批准后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旅游度假区规划实施过程中,因调整旅游度假区总体布局、建设规模、用地性质和功能地区、重大建设项目等需修改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必须报请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必须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必须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投资经营者可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有偿使用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并按照规定的土地作途、期限合作土地。

第十三条旅游度假区鼓励投资经营下列项目:

(一)旅游饭店、别墅、餐饮、购物等设施;

(二)游览、娱乐和文化、体育、健身等设施;

(三)与旅游度假区相配套的公用基础设施;

(四)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生态项目。

旅游度假区禁止兴办污染环境和国家明仅禁止的项目。

第十四条旅游度假区内经依法允许投资经营下列项目:

(一)免税商店和中外合资经营的商业企业;

(二)外商独资经营的旅游服务项目;

(三)其他依法允许投资经营的项目。

第十五条旅游度假区内企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六条旅游度假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依法设置会计账册,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并接受监督。

第十七条旅游度假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当依法承担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环境污染的责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禁止在旅游度假区开矿采石、挖沙取土、采伐林木。

禁止向旅游度假区倾倒土石、垃圾、废渣等固体废弃物或者排放超过国家和省有规定污染物体排放标准的废水、废气、粉尘。

第十八条旅游度假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当遵守有关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旅游度假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并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文明的工作条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严禁招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

旅游度假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招(聘)用外国人和台湾、香港、澳门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九条旅游度假区内门票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必须按规定报经价格权限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明码标价,不得将免费服务的公共服务项目擅自转为有偿服务。

第二十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经批准设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连续两年没有达到开发建设要求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达到开发建设要求;逾期仍未达到开发建设要求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报请省人民政府予以撤销。

第二十二条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法定权限、程序和条件审批发证的;

(二)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的;

(四)其他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

篇10

推进《市旅游业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项目建设工作是这几年的工作重点,三年来已累计完成旅游项目建设投入28.92亿元。实行市两级联动的开发模式,自08年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3.35亿元。《保护规划》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也于今年上半年通过评审。目前正在继续推进二期项目建设。现代农业累计完成投资4.7亿元,全面完成了、、鹭生态餐厅和室内湿地馆等项目的建设,实现了整体对外开放。被评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目前正全力创建4A级景区。牡丹山庄已累计投入2.06亿元,今年完成了全部股权及资产收购。新引进的亚丽温泉度假村,已列为2013年市十大产业项目之一,总投资10亿元,目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金仓湖郊野公累计完成投资8.18亿元,入围了上海世博会首批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通过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省级湿地公的考核验收。2013年起造福于民,实施免费开放,入人次超过20万。海运堤现代休闲美食街区建成开放,成为我市旅游产业中的一个特色平台。双凤勤力生态建成最大垂钓基地,结合双凤羊肉节,举办了多次垂钓比赛,开始初具影响。弇山百乐建成并良好运营,弥补了城市功能不足。南以古琴文化为主题的大还阁琴馆建成开张,突出了南江南古典林的韵味。旅游客运公司持续发展,目前旅游大巴士总数已达28辆。

二、三大旅游规划高标准完成,谋划长远。

完成了《市旅游业总体规划﹙2013-2030﹚》和《市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了我市旅游业“特色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定位和“一核、两带、四大板块”的框架布局。规划提出了“提升基础、突破当前、谋划长远”的三步发展计划。规划重点策划了实现旅游业重大突破的“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方案和四大板块的持续开发方案。为我们新一轮的旅游开发和发展明确方向、思路和内容,为市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同时编制完成了《长江口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规划提出用3-5年时间整合和开发古、渔人码头、滨江新城、温泉社区四个方面的资源和项目,约16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建成有影响力的市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后再用3-5年时间向南北两端延伸,进一步演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开发长江口湿地,打造一个与港相对应的国际旅游港,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迈进。

三、长江口旅游度假区成功启动,强势推进。

市成立了长江口旅游度假区领导小组,作为专门协调机构推动和实施度假区开发。度假区已经市政府批准,成为首批7个市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同时与市编委积极沟通,着手度假区管委会的报批和建立工作。还启动了商标注册工作,设计了度假区LOGO标志,正在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6个大类的“长江口”商标所有权。

度假区于8月30日正式揭牌,项目建设同时启动。目前水库水景工程正在加快施工,预计2013年10月全面完成。太浏快速路正在紧张施工,滨江大道已经完成设计,跨新大桥已经开始围堰施工,亚丽温泉酒店已经动工,华东水产品交易市场已正式开业,渔人码头和古两大板块已正在进行征地摸底工作。度假区项目开发建设的招商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四、旅游节庆与市场宣传同步展开,促旺人气。

成功举办了“2013中国河三鲜美食节”。开始以河美食节为全市主要的旅游节庆活动,打造旅游和美食品牌。首次推出了“长三角万人自驾品鲜游消费券”,在上海举办的嘉定自驾游博览会上大受欢迎,有效提升了美食人气。举办了2013中国旅游文化节暨金仓湖帐篷节。本次活动以面向市场为主,并首次推出帐篷节的主题概念。“中华户外网”直播了开幕式,吸引了13个省市区的2500多名驴友,共搭建了500多顶帐篷在金仓湖宿营。组织LOFT工业设计、欧亚玛自行车有限公司、雅鹿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展“2013中国国际旅游服装服饰赛博会”,雅鹿获得了中国旅游服饰推荐品牌的荣誉。组织全市星级酒店和景点参加了“上海首届自驾车博览会”,与30多家车友俱乐部签订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结合节庆活动,大力开展上海市场宣传推广。3月在沪上推出了以“到,赏花王牡丹,品时鲜”为主题口号的系列宣传广告,充分展示了旅游春季主题。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在乐途网、土豆网等开设专区,投放视频贴片广告100万次,充分提升了广告的到达率。与同程网、驴妈妈等网站同步推出购票优惠活动,把意愿转化为实际出游。与同程网合作,在网络上开展秋冬“羊肉美食之旅”。开通了旅游微博,目前粉丝已近万人。邀请上海星尚频道吃遍东西栏目来我市拍摄,全景展示了我市的景区和美食特色,节目时长达1小时。举办了以“会聚”为主题的上海会奖旅游买家考察团活动,上海的多家旅行社与的酒店签定了合作意向,后继市场带动作用明显。采编了我市旅游六要素全套资料入选“玩转”旅游指南卡片。参加了局组织的京沪高铁沿线城市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和西安、昆明、成都、重庆的旅游促销活动。

五、行业标准化工作有效落实,全面提高。

配合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建设了600平方米旅游咨询中心,按照旅游六要素布局,强化了旅游咨询和旅游商品的展示。在上海路等主干道上新增旅游道路交通指示牌,进一步完善了道路指示。

指导花酒店、现代农业、LOFT工业设计三家标准化创建单位,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并成功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考核验收。花酒店成功通过五星级复核,宝龙福朋酒店开创规模型大酒店新局面,玫瑰庄已经成为高端特色接待场所,南洋广场维也纳精品连锁酒店开业,香江大酒店也形成了很不错的接待条件和食宿人气,华旭假日酒店、莱茵城市广场酒店正在抓紧装修准备开业,沙溪淳大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金仓湖宾馆项目基本确定。开展了星级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以赛带练,有效提升酒店服务水平。

成立了旅游景点分会,召开旅行社与景点协会联席会议,协调旅行社与景点相关合作。加强景区创建工作,现代农业获省4A农业旅游示范点,目前正在抓紧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花山庄获省自驾游基地。

加强旅行社管理,对全市旅行社门市部贯彻《旅行社条例》规范经营情况进行检查,拟定优秀旅行社规范达标条件,对旅行社进行记分考核验收,评选优秀旅行社。对旅行社开展阳光经营、透明价格经营业务保证书签约。做好了年度导游年审,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追加和旅游责任险统保工作。组织了在职导游“一日游”现场讲解培训。重视“安全生产”,开展了应急预案演练和安全隐患排查。

进行了市旅游协会的换届,在旅游饭店分会、旅行社分会和旅游景区分会成功建立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我市旅游全行业整体合作的协会机制和合作功能。

六、机关效能建设长抓不懈,风清气正。

以吴江、为标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了全市作风效能建设暨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精神,扎实推进“锐意创新求突破,务实奋进争一流”主题教育活动。实施了2013年度平安景点创建工作,景区全年运行安全无事故。实施了2013年旅游系统文明创建活动。配合宣传部门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涉及旅游行业相关企业进行实地督查,确保创建成功。高标准完成了法治和依法行政工作,党风廉政建设风清气正。

2013年是新一轮规划的启动之年,是三年提升计划的收官之年,是我市旅游实现新的突破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国范围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加大力度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省提出在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并将重点推动旅游度假区的布局和开发;市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开度假区的开发建设,重点鼓励扶持10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投资项目。2013年我市旅游工作将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根据省和市提出的加大力度发展旅游业的目标要求,按照本市新一轮旅游规划,全面部署和推动新一轮的旅游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大力推进以长江口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一核两带四大板块”的开发建设,积极开创旅游业发展新局面,以五大方面的工作实现五大发展变化。

一、以全面实施全市旅游业总体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实现旅游新一轮发展的新局面。

抓住《市旅游业总体规划(2013-2030)》和《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的第一年,全面启动和认真贯彻两个规划,为新一轮旅游发展定好位,布好局,开好头,打好基础,为实现旅游后来居上而积极努力。

一抓定位,把发展成“特色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为发展突破口,以“郑和文化”为旅游核动力,以“时尚慢生活”为城市旅游理念,使发展成为集滨江风情、生态休闲、运动体验、商务度假、创意地产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抓布局,按照“一核二带四片区”进行旅游产业布局。以“城市即旅游”的理念规划和实施城市旅游核。以沿江和沿新规划两大旅游产业带,打造旅游的后发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以整合形成“生态、活力、人文、风情”四大板块,实现旅游的科学有序发展。

三抓推进措施,稳步实现旅游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在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的基础上,以新一轮的规划为依据,全面提出《加快市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发展计划、发展政策和发展措施,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实现旅游的规划和目标。

二、以推动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实现旅游重大突破。

把推动长江口旅游度假区开发作为今年和今后几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战略重点和龙头项目,建设形成我市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把建设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

积极争取省级旅游度假区(实验区)。在实现市级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发挥长江口的环境优势、郑和下西洋的人文优势和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接轨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平台,争取年内申报成功并在三年内建成有影响力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实验区),并开始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迈进。

举全市之力实施度假区开发。把握各地和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和开发模式,举全市之力推进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抓紧报批和成立度假区管委会,配备优秀工作团队,引进专业人才,以形成强有力的旅游度假区开发能力,为加快开发高效开发领先开发我市的长江口旅游度假区提供体制机制和力量保障。

加快推进项目规划和开发建设。通过国内外高端规划机构高起点规划和设计长江口旅游度假区。发挥长江口的优势条件,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广泛进行招商选资,导入一流的投资集团和旅游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开发。温泉度假村一期工程项目争取年底前完成土建工程;启动古保护开发工程和天妃宫等项目;抓紧规划实施海产品交易市场二期和美食街区项目;高起点建设滨江新城旅游景观工程项目等。

三、以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旅游全面提升。

在《市旅游业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抓紧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和到位,完成和超额完成30亿元投资计划,实现旅游业的全面提升,为在十二五期间真正把建成旅游目的地打下扎实基础。

进一步加快保护开发。基本完成东西二条街的建设和配套,建成和推出酒吧街、连环画村等旅游项目,倾力打造以乐荫为核心的古中心区,改造建设雕花厅、乐荫、会所、酒店等,争取年内形成相对完整的古旅游产品,开始推向市场,吸引游客,成为全市的一个旅游亮点和热点。

进一步拓展提升以金仓湖为核心的“活力”旅游板块的开发建设。完善金仓湖公旅游项目建设,配套建设游客中心;规划启动“德国小”建设,打造新的旅游亮点;整合金仓湖、电站生态、莱茵城市广场等资源,策划构建以德国风情为主题、运动养生为业态的“活力”旅游板块。

进一步推进城市旅游板块建设和发展。加快实施科教新城天镜湖建设,规划和实施海运堤二期方案,启动东门古街区保护改造和“名人馆”项目建设等,启动城市广场公和西门地块改造工程,加快做强城市板块旅游功能。

进一步发展高端度假酒店打造度假会展基地。建成和投运五星级莱茵城市广场酒店和国际品牌华旭洲际大酒店;建成和开放大酒店的别墅区,整体形成生态型度假酒店的一个亮点;投资建设金仓湖大酒店,树立高级酒店新标杆;抓紧建设温泉度假酒店和沙溪淳大五星级酒店。为形成度假会展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四、以提升旅游行业标杆和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实现旅游业发展新水平。

努力推进酒店、景区、旅行社的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建立完善旅游市场的宣传推广和咨询服务体系,加大力度拓展以上海为主,以会务、美食为重点的旅游市场,使旅游业态上升到新的水平。

抓好高星级酒店、国际品牌酒店建设,争取锦江国际大酒店通过五星酒店复评,推出洲际国际品牌华旭大酒店,培育、莱茵城市广场酒店、温泉度假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打造金仓湖度假酒店高星、高端、品牌新标杆。

抓好国家4A级景区建设,争取现代农业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筹备启动、金仓湖公和花等4A级景区创建工作。

抓好市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在市咨询服务中心全面展示全市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建立形成面向上海市场为主的电子推广、媒体推广和专业网络推广的工作机制,加大力度有效推广的会务旅游、美食旅游和休闲旅游。

抓好LOFT旅游商品研发基地亮点培育,争取省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挂牌,启动国家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争取工作,努力争取把LOFT培育为旅游的一大亮点,并带动相关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

五、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旅游能力建设达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