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的心得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教育的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认真地学习了他的教育思想,让我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洗礼。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他们都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2
伟大教育陶行知是“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将继续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在幼儿园开展师陶学陶的活动中,进一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中的现代价值,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很有必要,陶行知将教育立为人生大事的信念、毕生奉献于教育、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挖掘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更新观念,用新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行动,只有抓住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涵,才能充分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价值,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同时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导,我要根据托班幼儿心理的发展、年龄的特点,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专业的水平,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尊重幼儿的人格,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用最真诚的心去滋润孩子,用言行去关爱每一个孩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幼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加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待工作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勇于创新,并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老师一起搞好托班孩子的学习、生活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扎实工作,多关心集体、关心同事,在幼儿园的创建工作中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让我们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际行动创造出新的成果!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3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不免为这样一所小学校叫好,因为“这个学校不但教学生读书,并且教学生做事。”
即使是现在,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是以为学校就是学生读书的地方,教他们做事,学生家长也认为没有这种必要,只是认为在这里能够接受知识即可,这里所讲的知识,主要是讲书本知识。而燕子矶小学,却在短短的半岁时间内,使学生从原来的七十人,加到一百二十四人。思考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了一些合乎生活需要的学问,学生在学校里既然肯做事了,会做事,在家里也肯做事,会做事了,自然也赢得了家长对他们办学理念的认可,所以这所学校在短时间内规模扩大也应是在情理之中的。
燕子矶坡上因为经常有人倒垃圾,很不干净,丁超校长就领学生们把所有的垃圾扫除一空。村民不知道卫生,仍是时常把垃圾倒在这个地方,但村民只要往这里倒,他就会去打扫,村民倒一回,他就打扫一回,后来,邻居竟然也责备起往这里倒垃圾的人了,燕子矶也就从此干净了。
看到这儿,我不禁对丁校长的行为竖起了大拇指。对于村民们乱倒垃圾的行为,他既没有抱怨,抱怨他们素质差,不懂得讲卫生,也没有在那里竖一块“此地禁止乱倒垃圾”的牌子。他采用的方式是别人倒我就扫,正是这种无声的举动影响了村民,使他们自己在内心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后来形成了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情形。
篇2
关键词 教学创新 人性化 实践性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社会各领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以致当前高职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趋向。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创新,改变过去只重理论灌输,缺乏双边交流,没有形成“合力”的单一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和实际需要。
一、接通“地气”,实现人性化教学
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课题组调研情况来看,当今学生身处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他们脑子里有大量的疑惑需要有人来解答,同时现实生活中的升学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情感困惑,也使不少学生心理上产生了震荡和冲击。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学生在应对种种压力时心理越来越脆弱。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思政教育必须接通“地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回归主置。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价值主体、活动主体、发展主体和权利主体。在具体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回归生活世界” 为支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出对生命个体差异的肯定与尊重。同时,充分发挥情商教育特色,在教学中以学生生命活动为前提,以生活实践为基点,将学生最关心、最困惑、最苦恼的问题纳入视线,大到时事政治、人生真谛,小到个人就业、为人处事甚至情感问题,都能予以人性化地关切,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会站在高处看人生,从全局角度看自我,自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这样就使思政教育从单纯理论灌输变为源自于学生内在需求的自觉行动。
二、双向互动,实行启发式教学
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平等对话,从而激发兴趣,拓展思维,以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方式。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精髓所在。思政课有其枯燥的一面,启发式教学在于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增强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阐发。语言上要生活化,时尚化甚至是网络化。问题设计上要热点化,如社会公德问题、房价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少数腐败现象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并引导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发表真知灼见,还可以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辩论会,通过观点碰撞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呵护学生具有新意的念头,珍惜学生带有创意的言行,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
此外还要改进创新考核方法。一是考查平时学习状况,可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成果笔记化、日记化、博客化,如写出专题学习心得、小论文、心情随笔等。二是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情况 ,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这样学生就学得真切生动学有所得。
三、设置情境,实现信息化教学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育手段,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教师可利用科技手段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软件,实现文字、音频、视频、 图像等多种手段的互动沟通,让学生“身临其境”和“亲身体验”,提升认知质量和深度,激发内在情感,打造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趣盎然的全新多维课堂。当今信息网络普及为思政教学带来了新的平台,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交流。如进行网络聊天式讨论问题、交流心得,建立专门网站论坛,为学生布置相关专题博客写作内容并跟贴点评等等。从而将思政教学从“平面”引向“立体”,从“单项”引向“多色”,实现教育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有机结合。
四、面向社会,实行开放式教学
目前,思政教育已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计划。但要真正落实到位,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想理论教育真正入脑入心。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办学这一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和行业背景。与地方政府、厂矿、企业、社区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调查研究,让学生顶岗实习,感受企业文化,熟悉行业规范,强化职业道德和行业法规教育。并在活动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国情民情教育、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教育、心志磨练与个性养成教育、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和应用。在实施“走出去”的同时,也可以“请进来”。请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各行各业模范典型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介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热点问题,讲述成长经历,阐述对人生的看法,给学生以多角度激发和启迪。
五、融入文化,使思政教育生活化
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依托校园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是开展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其各自效能。如社团活动应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二课堂。通过举办讲座、演讲、辩论赛、文艺演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事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开阔眼界、锤炼思想、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此外还可以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或国内外重大事件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可通过图片展、演讲、辩论、主题征文、观看历史片和举行歌咏会等形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篇3
一、当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得到飞跃性的提高,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和网络时代的普及,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个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各种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潮流给当代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改变。大学生可以很容易的接触到社会上的信息,但由于其缺少一定的社会阅历与经验,在当代社会一些丑陋现象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产生滑坡现象,拜金思想、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流行,致使其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偏差,这一现象势必影响着当代高职院校对我国社会今后人才的培养。
(一)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不良现象。随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以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涌现,使得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的社会道德伦理价值标准的认识较为肤浅,导致部分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形成且未得到及时纠正。在此前提下,大学生的往往会有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比如有些大学生缺乏公共道德、酗酒斗殴及为了追求享乐而走上犯罪道路。还有例如眼下盛行的非主流思想,正是当代大学生缺乏正确思想认识的表现,盲目的追随社会潮流,缺乏一定对与错的思想认识,致使错误道德观的形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主要原因都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在新形势下没有得到充分的教育和认识,从而导致其人生价值观发生改变。
(二)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学校的大学生在拼命学好专业技能及获取证书的同时,却不知该面对着如此激烈的竞争形势。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命运不懂如何把握,在自身所要面对的就业以及前途方面十分迷茫,这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变得复杂且困惑,导致不安和焦躁的情绪产生,时间一久,这变成为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原因。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往往随着周遭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然当今社会日夕万变,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并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价值体系,大学时期又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信仰标准,自我观念尚不成型,面对如此形势总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加上他们缺乏对新旧观念进行整合、调节的能力,势必会使他们心态失衡、道德困惑。通过上述不难看出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大学生院校应该注重加强两者的培养。更应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正确把握两者间的联系
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将大学生培养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四有”公民。这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要求,它主要包括政治素质目标、思想素质目标、心理素质目标以及道德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维护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具备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上的明确要求。从以上两者的教育目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并且从内容上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缺少心理健康教育便会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不完整。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齐抓共促,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不可替代性
篇4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符合时展的潮流。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具有生命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生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企业文化的挑战与威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没有面向市场经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方法、模式的创新,增加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拓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中更注重的是企业的效益。失去经济效益,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死亡。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实效,那么企业就不愿对其投入更多。企业对其的投入越少,越束缚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发展方向的保障。没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企业也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创新,克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弱点与不足,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向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全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目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观念、制度、方法、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观念创新:认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市场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引起了企业的质疑,并且在不知不觉当中减少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其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越来越突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市场经济有自身的运行模式,存在经济利益至上、追求效益最大化等问题。如果市场经济的发展离开了诚信、法制的文化环境,缺少必要的规制与引导,那么市场经济秩序必定混乱,经济发展也会受到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可以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形成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经济环境,为企业健康发展铺路垫石。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为企业发展提供内部动力。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要靠“硬技术”,也要依赖“软文化”。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企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1],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内部力量,提高了企业的软实力,使企业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宣传团结、拼搏的企业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企业发展提供的精神动力。
(二)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要直面市场挑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滞后性,导致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低效问题。因此,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新的载体与手段[2]。企业文化建设却越来越受到企业家的重视,成为市场经济中企业争取市场地位的有力手段。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工作对象都是企业职工,目的同是强调职工与企业的利益与发展,两者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已是企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众多大型企业已经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有一些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存在某些错误的认识,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于是逐渐减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这样偏重一方,对企业发展有害无益。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企业的整体形象、企业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更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做,也是物质和精神两手抓,使企业健康发展。然而,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思想政治教育。我国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文化的发展必须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保证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方向。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途径:
(1)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媒介作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的空间和渠道,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融合。网络可以增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2)要相互促进,刚柔相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身的弱点。企业文化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中得到肯定,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价值观、信念的培养,引导正确的思想方向。两者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同时两者的发展必须有制度保障。
(三)模式创新:以人为本,尊重职工主体地位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思想呈现出新的特点:
(1)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加上教育水平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职工的思想观念出现多元化趋势。
(2)复杂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上逐步富裕,职工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多样,价值观、信仰都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职工思想的复杂性。
(3)参与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已从厂长经理负责制转变成董事会负责制,大多数企业都是实行全体职工参与的股份制的资本形式,职工对企业管理的主体意识增强,希望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对企业的参与,维护自己的权利。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以人为本,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素质。面对企业职工的新特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模式,以企业职工为本,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
(1)满足职工的内在需求。现代企业中职工的共同特点是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他们不再安于现状,希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因此,企业应该为职工提供学习晋升的机会,使职工在企业的培养下实现自己的价值,满足其内在需求。
篇5
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心智
心智包含着“心”、“知”、“智”三个要素。“心”指的是心理素质,表现为心思、心向、心态、心灵;“知”指的是个体所占有的知识及其结构体系;“智”指的是智慧,即个体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或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怀特海认为教育就是心智的教育,就是使学生最终获得有教养的心智。他对心智的教育要素作了进一步的细说:认为教育是灵魂的训练,是心灵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是知识传授,但还有另一个要素就是培育智慧,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他的论述扣住了心智内涵中“心”“知”“智”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指明了现代教育真谛,教育是一个全面的心智工程。这些阐述体现了他在第一章《教育的目的》中所说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二、心智要素是相互关联的
怀特海认为心智的三要素“心”、“知”、“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
他说:“所谓知识的利用,我是指要把它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起来在一起,那才是我们的生活。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被动记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来塑造自己的精神生活的话,简直不可想象,人性不是这样,生活更不应该这样,或许某些报纸杂志的编辑需要这样。”这段话旨在说明,“知”与“心”的关系。利用知识来塑造生活,要与人的情感、欲望、希望等精神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强调知识的习得和使用与人的心理情感的不可分性。确实如此,“心”是动力和向导,因为不论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皆因心而起,因心而变。“知”是基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人的心思、心态的形成总是以对世界认识为基础,并随着认识的改变而改变,其中正确的认识是建立良好心态的前提,而错误的认识却往往是导致心灵扭曲的原因。关于这一点,古人早有论述,正如《论语》的“格物、至知、而后心正”。
在“知”和“智”的关系上,怀特海论述得更为精妙。他说“没有一些基础的知识,你不可能变得聪明;你轻而易举地获取了知识,但未必习得智慧。”智慧的本质是主体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说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俗话“学知识,长智慧”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经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经由教育的悉心呵护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由此可知,智慧源于知识,但智慧又高于知识。正如他所说:“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所需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这种对知识的掌握就是智慧,是可以获得的最本质的自由。古人清楚地认识到――比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智慧高于知识的必要性。”在怀特海看来,智慧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或掌握知识的方式。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完全可能是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自己却不善思考,不思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掌握很多实用技能也不等于智慧,因为他很可能是被迫去做,内心却对这些行当毫无兴趣,更谈不上从中悟出智慧。真正的智慧之人,是自愿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即使没有什么实际好处,也仍然乐此不疲,因为他在做的过程中具有能动的、活跃的思维,从做的过程中能体验到生活的愉快,人生的乐趣。
可见,止于知识的学习肯定是不够的,智慧需要知识,知识可以生成智慧,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能自然生成智慧。即使是很博学的人,也不一定是很智慧的人。智慧严格意义上说不是教会的,而是个体内在生长的。知识可以传授和记忆,可以教给和转让,而智慧则不能。智慧必须是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常识等去亲历、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去顿悟、去生成的。智慧不是知识,也不是常识;不是聪明,也不是经验;智慧是我们站在知识、常识、聪明和经验的台阶上,观察这个世界时所能张开的那双充满欣赏和不断有所发现的眼睛,是眼中这个美丽世界融入我们的心灵时绽放的感悟的花朵。
三、心智教育的几个关键词
1.有序 在谈到心智发展时,怀特海指出: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序地获取知识,对孩子们正在发育的心智来说,则是天然的食品。在《教育的节奏》一章中也指出:“课程设置的问题不仅仅是一系列科目,所有的科目本质上都应该在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开始。真正重要的顺序是教育过程中应该认定的性质的顺序。”这是强调心智教育的课程内容要讲究顺序性,合乎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达到循序渐进。正如他的一段精彩的诗意语句表述:“我们要努力在学生的心灵中纺织出一幅和谐的图案,把对学生直观理解来说各有其内在价值的不同教学内容,调整到各个从属的循环周期中去。我们必须在合适的季节收获适合的作物。”
2.自由 心智发展重在自由个体的内心感悟,自主建构。怀特海说:“孩子的心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它并不是一个可以被人无情地塞满各种陌生概念的匣子。”就教育本身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遭到了侵蚀。他反复强调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绝对的自由。
心智发展的创造性冲动来自内部,而且完全为个体所特有。心智发展必须是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常识等去亲历、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去顿悟、去生成的。他说:“教育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这里我所说的生活的艺术,是指人的各种活动的最完美的实现,它表现了充满活力的个体在面对现实环境时所具备的潜能。”
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心智发展。他说:“教授大量的科目,却只是蜻蜓点水地教授一点皮毛,只会造成一些毫不相关的知识的被动接受,不能激起任何思想的火花。如果只给儿童教授一些少而精的科目,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进行自由的想像和组合,他们就会利用这些所学的知识去认识世界,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他的这段话旨在强调心智发展中知识的获取不在乎一味地大量的灌输,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由的想象和组合,只能得到一些死的知识,不能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不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树林”。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教育对于人实现心智的发展有价值,这种价值是与功利的和职业的考虑没有联系的”。这种理智或心智陶冶的价值大于具体知识或实用知识掌握的价值。
3.文化 人最终是受文化规定的。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给他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哈耶克在《心智、知识与道德》一书提出了“心智―文化进化”论,强调人类在“心智―文化进化”过程中,每个人的心智才得以逐渐发展成熟。叶澜教授也曾说:“教育忘了精神,忘了文化,我真是有点忧虑。”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文化虽然不带来实利,但可以播撒美好和光明,可以引导人们走进真、善的晨门。怀特海说:“这个世界的智慧就在这些文学名作中被保存了下来。”心智发展是从感知到语言能力的获得,再从语言能力的获得到分类思维和更敏锐的感知。这一过程是“在古典文化学习中,通过对语言全面而透彻的学习,来发展我们在逻辑、哲学、历史和文学的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心智”。他在第四章《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中说:“从本质上来说,自由教育是一种培养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力的教育。它通过教授思想深刻的名著、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和艺术杰作来进行。”“文化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为了行动,应该使工人从盲目的辛苦劳顿中解脱出来。艺术的存在使我们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妙,它丰富着我们的心灵。”光耀千古的文化经典,时至今日,仍仍熠熠生辉,闪耀着古圣先贤智慧的光芒。在教育中,我们可以借助文本,读中悟,悟中感,感而有所用,与学生一同去追溯,追溯经典中的人生智慧;课外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感悟经典,感悟人生的智慧。
篇6
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时,往往在思想观念上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大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就业、学业、经济、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逐步增大,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抒发,极有可能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各高校开始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积极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努力找寻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从而力争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为广大大学生服务。从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主流,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纳入到整个德育工作内容中去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称为心理素质教育,从事该项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从大学生的心理层面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挖掘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改善大学生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育的重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说,不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机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从而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主要途径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和设立心理咨询室来进行。此外,在学生活动方面,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等活动也是大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一系列的举措在实践过程中为大学生提供了不少切实的服务,也帮助大学生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目前的心理咨询还是停留在等待学生求助的阶段,如果学生缺少这方面的意识,那么也很难服务到所有有需要的群体。心理健康选修课的开设,由于资源和时间的关系,大多数都是采用大课进行,一般都是80-200人的规模,这样的人数很难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充分沟通与交流,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个别辅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学的效果,使得心理健康课程流于形式。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说,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将在几个学年内分阶段、分专题进行,其中有些内容可以说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鉴于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结合起来,邀请不同领域的教师共同进行备课,增强德育课程的效果。另外,学校应尽可能地控制每堂课程的人数,以便课程效果能够得到保证。
(二)实现二者教育理念、方法的高效结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的差异,进而在教学观念、方法以及基本理念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个体差异,主要是通过学生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入手,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治理,其目标是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效果。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常用方法是通过对基本原理的剖析,对主要的思想观念进行传授和宣传,让学生逐步接受,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强调主观思想,其目的是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效果。鉴于此,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整合,通过扬长避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首先,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摒弃过去强压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其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告诉发展,教师可以将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升教学趣味性,改变过去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板印象,通过专题论坛、网络交流、远程连线等方式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不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首先,针对目前很多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情况,高校必须尽快组建一支素质高、稳定度高的专职教师队伍,以便给予大学生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并且加强对其专业能力的持续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体系,保证他们能及时掌握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高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应该将工作进行得更加细致,通过对大学生身心发育的深入了解和剖析,阶段性地开设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课程以及讲座,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树立起道德观念,继而切实服务广大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结语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彼此领域中的先进经验和方法进行相互补充,提升二者的教育效果。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大量经验进行运用,促进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咨询和辅导方法,形成能够实现双向互动的开放型教学方法,从而让教师更加准确地捕捉到学生的心态,继而让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相信,只要将二者成功地结合起来,一定能够让学生取得心理、思想双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迪.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3).
篇7
【关键词】课堂学习观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与主体,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这和参与者。课堂学习的质量与效益主要决定于教师与学生怎样看待课堂学习、怎样组织和进行课堂学习,即有没有一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的新课堂学习观。
目前,课堂教学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方面,有着巨大的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新的课堂学习观的逐步确立。但是,勿容置疑,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也存在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在确立新的课堂学习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所以,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课堂学习。我们认为有必要就确立和强化新的课堂学习观的问题提出来进一步研究。
关于课堂学习观。我们认为,从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看,主要应确立学会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创新学习观、发展学习观、反思学习观和差异学习观等六大学习观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与落实。
1 学会学习观:学生在学会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异常迅猛,知识的陈旧率与更新率不断加快。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毕业后不要多久就会变得陈旧。因此,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中,不应满足于学习现成的知识,而应把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摆在首位。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现在,在数学教学中,忽视或轻视数学方法学习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是:“习旧”只习知识,不习方法;“铺垫”只作知识上的铺垫,不作方法上的准备;“学新”只重视知识上的学新,不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与领悟;“小结”只问“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不问“我们是怎样进行学习的?”这些与让学习学会学习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袁振国同志,在其《教育新理念》一书说“知识本身并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而是建立科学方法的工具和手段”、“教育要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朱成杰在其所著《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一书中说“数学思想方法比形式化的数学知识更具有普遍性,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所以,重视科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任课教师一定要牢固地树立科学学习观。
数学方法学习的内容很广,主要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下五个方面: (1) 善于自学看书的方法; (2) 操作实验的方法; (3) 探索发现的方法; (4) 合作研讨的方法; (5) 信息收集、整理、加工的方法。其中,重点是数学思维的方法,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的主要途径有: (1) 直接指导。即根据课堂观察的情况,按照学生学习提高的需要,直接把相关的方法告诉学生; (2) 渗透指导。即在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学法运用上,用行动作出示范,使学生逐步领悟与掌握; (3) 交流指导。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说说自己是怎样探究、怎样思考的(方法),从中达到方法指导的目的; (4) 小结指导。主要是通过学习评价与小结,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这四种方法,应根据课堂观察所掌握的情况,有机而灵活的选用。
2 自主学习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课堂学习愈来愈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认为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客体,而是具有充分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学习主人,能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第斯多惠说得好:培养和发展不能传授和赐与人,谁要享有培养和发展就必须通过自己的活动去主动获取。
陈时见主编的《课堂学习论》一书中指出:自主学习完整的含义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现有的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学要求并到达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能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补充某方面的知识和发展某方面的能力;三是能有计划地主动培养自己、锻炼自己,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时间分配和学习策略,力争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实践自主学习观,就要指导和引导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按照这四方面的要求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的效果大小主要取决于两点: (1) 外因,即外部环境(师生关系、学习氛围等)对自主学的影响; (2) 内因,主要是学生是否乐于自主学习(情感、兴趣、积极性),是否善于自主学习(适宜、有效的科学方法)。所以,为了促进自主学习,任课教师一定要牢固地树自主学习观,一定要认真对待、认真落实。
目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重视对课堂学习的预设,轻视学习中的动态生成;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细微指导”,忽视不要让学生当“操作工”,要做学习主人的要求;重视教师的及时点拨,忽视学习上“延迟批评价”,自觉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等现象仍不时发生。这些与自主学习、开放时空的要求背道而驰,必须认真克服。自主学习是思维“自由畅想”的基础,没有自主就没有真正“自由”,就不能有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发展。
3 创新学习观:学生在创新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21世纪是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年代。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实力的竞争,核心的问题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关键的问题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同志说:“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一定要从教育抓起,从课堂抓起,让学生在创新学习实践中,逐步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学生的创新学习主要是发现没有学过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创新学习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八: (1) 努力把陈述性的教学内容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内容,力争使学生在探索发现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以自主促创新,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无从展现自主。自主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才能充分体现现代课堂学习观的基本精神; (3) 重视右脑的开发,努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高; (4) 爱护学生的创新热情,激励和表扬标新立异和“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创新精神; (5) 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中介。活动可锻炼能力、发展思维,可培养大胆、主动、灵活、自主等一系列有助于创造力发展的个性品质,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问题发现的能力,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创新的品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 (6) 重视课堂讨论式学习。“讨论是创造的助产婆”。讨论,特别是争论,能调动双方的智慧和思维的积极性,使智力从“常态”跃进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从而获得一些新方法、新见解; (7) 重视情境创设,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等适宜于创新品质发展与表现的精神环境; (8) 重视情感的激励。“从情感和智力对创造力发挥与发展的影响上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比智力强大”(阎立钦教授主编的《创新教育》一书中写道),
现在,创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在这方面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从创新人才培养的宏观角度看,我们的课堂学习在上述八个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甚完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重视、研究与解决。
4 发展学习观:学生在发展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是硬道理。课堂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发展有两方面的意义与内涵:
一是全面发展。即每一个学生都要朝着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前进,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发达的头脑,又要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还要有适应社会需求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总之是要有较好的全面发展的素质,要落实新课改的“三纬目标”。
二是个性发展。由于先天的禀赋、家庭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学生在性格、兴趣、爱好、才能等气质与素质方面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现象。这就是个性的不同。现代化的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更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化的教育是产生创造性的土壤,是培养绚丽多彩的创造性人才的基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力量源泉。个性化的教育就是就是差异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其基本思想是实行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是以多元智能理论和学生个性的多样化为基础的。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承的: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条件,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高层次的全面发展,没有全面发展的基础,高层次的个性发展也无法实现。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大一统”、“一刀切”教育的格局。学生的日常课堂学习在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还不够理想,在个性特长方面的发展更是捉襟见肘,显得薄弱异常。强化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学习观,用以指导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5 反思学习观:学生在反思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生的课堂学习,特别是探索性问题解决式学习,是一种尝试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曲折,走这样或那样的弯路,这是必然的,毫无异议的。因此,为了尽快地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学习活动及时而认真地进行学习反思、监控与调节。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反思性学习过程。每一位学生都必须重视学习反思,学会反思、监控与调节。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由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系统与反思、监控、调节等元认知系统所组成。其中元认知系统处于支配地位。元认知系统发展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和智力水平的高低。所以,反思性学习是充分发挥大脑功能、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益的需要,一定高度重视。
反思性学习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要“步步细思考”,想想“这样做行不行?”;要“一步一回头”,看看“这样做好不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合作学习是,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倾听边反思,自觉进行学习对照和学习调控。另外,在解题后,要系统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从而检验自己解题的正确性,寻求最优解法并总结解题经验,提高问题解决的策略性和灵活性。
6 差异学习观:学生在差异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由于先天素质、教育环境影响和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诸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学习上的差异,要求有差异的教学和有差异的发展。只有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并且施以有差异的教学,学生学习上的主体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弘扬,学生创新的潜能才能有效地得到挖掘,而其有差异的发展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如果教师用“一刀切”的办法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必然要受到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必然要遭到摧残。差异学习观要求教师对待学生的差异甚至是学习错误应做到三点:
(1) 承认差异。承认差异就是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就是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要承认学生创新思维的差异性,并且要处之泰然,不以为怪。
(2) 尊重差异。尊重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尊重学习上“嫩弱的幼苗”,尊重学生不同层次的“创新思维”,对学生学习上的差错就要热诚关心,耐心帮助,“化错为利”,启迪创新。
(3) 利用差异。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利用差异就要用以因材施教,开发创新的潜能,用以互帮互学,共同学习提高。承认差异,正视差异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前提。但是要把学习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认真地开发出来,使之转化为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智慧的积极效果,则需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实行有差异的教学。差异学习观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要害和关键。
差异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爱好,把同班级的学生按程度分为二至三个层次分别进行施教。在分层上,有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学新分层、练习分层、评估分层等五种。具体操作形式是隐性同步分层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形式上的同步学习、实质上的分层教学。这种教学,主要是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实际“心中有数”,在操作上隐性地分层要求、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评估,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各得其所”。例如提问与板演,对程度好的学生要求高一点、内容难一点,对程度差的学生要求低一点、难度上小一点;课内自学与作业富有弹性:看书时的思考题与练习上的题量,有“必做”与“选做”;“选做”内容鼓励学生做,“来不及做”、“不会做”不做也可以。总之,“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各类学生都“吃得饱”、“吃得了”、“吃得好”,把“因材施教”的要求落实在课内。
实行差异教学,要害的问题是了解和掌握学生差异。为了解学生和掌握学生的差异,教师除应建立结合检测定期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的制度外,还必须注意通过日常观察、小型座谈和家庭方向访问等方法与途径,有计划地了解和分析学生。只有对学生“了如指掌”,差异教学才能“切中要害”并获得卓有成效的硕果。
“确立新的课堂学习观”是教育思想的一场变革,也是教改实践的一种深化。我们坚信:坚持用教育思想的更新,带动教学改革的发展,自觉确立和强化新的课堂学习观。那么,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呈现出崭新的风貌。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主编,《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 张奠宙、过伯祥主编,《数学方法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3] 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4] 叶 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练书店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
篇8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 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s the current Chinese implementation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key, we must master the methods and went to implement. Education teaching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novation education will be implemented. Training education and kind of flowers and trees, first to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ers and trees, different cases to fertilization, watering and cultivation education, this c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ao's
Keywords: tao'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innovation thought method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担负着这一历史任务的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本文拟对小学创语文育创新的认识和实施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夯实基础是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必要条件
创新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即宽厚的基础知识是一个人创新的必要条件。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认识,达到质的新的飞跃。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强调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还体现在开展创新教育的定位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把目标定在基础上,如前所述,即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等。切不可起点太高,大搞攻关创新和创造发明。
2 还学生以自由是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 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儿童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可见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解放思想,解放学生、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还学生以自由,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开始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 主动参与便是学生创造性成长的开始。主动参与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 我们刻意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让学生体验成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 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 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4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关键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至少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首先,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多种思维训练。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多种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自身要具有创造性。小学语文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创新型教师是指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 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并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能够发现并较好地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作为创新型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要拥有新的教育观念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要有真挚的教育情感;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开放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要具有民主的组织管理艺术, 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活动,鼓励和喜欢学生的求异、创新等。
总之, 小学进行创新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有时这个重点中的重点,是关系到培养世纪人才的百年大计,不是一个简单而轻松的话题,更不能随着人的意愿一蹴而就。它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界与教育界的联动, 更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长久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创新教育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2卷
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自尊感;宽容意识;乐观态度
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在此时期会有较大变化,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对这种情况,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学习成绩及升学就业等问题,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一定能帮助学生远离“郁闷”,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一、培养自尊感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维护个人尊严,不允许出现歧视与侮辱的心理状态。有自尊的人,能积极履行自己对社会与他人的责任,在工作上有强烈的自尊心,在学习上有顽强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感。
1.帮助学生克服自卑
自卑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己看不起自己,常常表现出畏缩、羞怯、惭愧的复杂情感,实际上他们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却往往放弃。针对这种情况,我常常教育他们要肯定个人价值,一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好或坏的一面,不必为此觉得不如他人。有时我们可能遇上挫折,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要消极,不要沉沦,寻找原因,继续努力就可以了,也可以从另一角度考虑,失败乃成功之母。
2.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沟通能力强,有的交际能力强,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考虑事情全面。我经常教育学生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要懂得珍惜自己的优势,并用积极的心态表现出来。
二、培养宽容意识
宽容就是不斤斤计较,不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一个人具有宽容美德,就不会被名利所困,往往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目前社会中还有一些不稳定因素,要消除这些因素,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非常重要。
1.做学生的榜样
要想培养初中生的宽容意识,自己必须有宽容的胸怀。因此,在与学生交往中,我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虚心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宽容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感染。
2.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
校园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场所,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需要交往与合作,如果一个人只按照自己的意愿,那就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因此,我常常举办一些活动,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宽容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三、培养乐观态度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挫折――朋友反目、父母离异、考试失败等,面对挫折、不幸、悲伤、苦难,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用乐观的心态对待。有的人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一种乐观心境,其实这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健康心理,只有具有这种心境的人,在遇到挫折时才会不灰心,事业才能成功。可是现在的学生,往往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感到苦闷、烦恼,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
1.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人的心情往往是由其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的,停电时,有人抱怨,有人却利用这一机会点上蜡烛,享受别致的晚餐。因此,要保持一份乐观心情,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2.减少抱怨与责备
你自己拥有的要充满感激,不要总认为上天不公平,把世上的不如意都给了你。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出来。
3.勇敢面对困难
我们应该把困难看成挑战,自己就是接受挑战之人,只要努力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遇到困难时,可以放松精神、轻松面对,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4.要有顽强毅力
居里夫人曾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毅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永久的,毅力需要一个人在做事时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毅力是一个人在做事时不断磨炼出来的。因此,让学生具备这样的毅力是很关键的,我常常引导学生培养毅力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只有自己不懒散,才能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素材,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我相信,我们的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4).
篇10
一、用尊重和信任打开心扉
存在决定意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影响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由于理论知识的贫乏,思想方法的激进,社会经验的不足,年轻人对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矛盾现象,往往迷惑不解,感到仿徨无助。也有极少数人,思想颓废,缺乏责任感,追求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因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尊重他们的情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才能帮助青年员工解决这些思想问题。
(一)“爱”是教育青年员工的感情基础
真挚的爱是教育青年员工的感情基础。一个人从小首先得到的是父母的爱,父母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他们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学校后,孩了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老师便是第二个影响源。进入单位以后,各级领导特别是青年员工的直接领导,就成为他们的第三个影响源。面对新环境,碰到挫折,他们就会寻求“依靠”。“依靠”就是种对“爱”的需求。因此,我们要给与他们充分的“爱”,主动去接近他们,就能使他们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我们的爱,从而受到“感染”、“感动”和“感化”,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发生积极的感情,同我们产生共鸣,这就是爱的“合流”与“交流”。
(二)“理”是打开青年员工心灵的胡匙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济,才是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贵在真,理贵在实。青年员工的思想问题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产生于身受、目睹、耳闻的实际生活中。因此,要使青年员工澄清模糊认识,靠讲空话、大话是不行的,说一些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假话更不行。最有说服力的是事实,最能打动人的是真话。干巴巴的说教,硬邦邦的灌输,不可能成为鼓舞青年员工前进的动力。晓之以理还要合情,合情就是要合乎青年员工的心埋变化、情绪波动和思想的发展规律。
(三)“利”是解决青年员工思想问题必须注意的原则
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直接间接地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离开他们的利益去分析各种思想问题,也不能离开他们的利益去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因此,做好青年员工的思想工作,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必须联之以利。如果只讲奉献不讲利益,或者没有恰当的利益分配,就不可能使他们有很强的动力。
二、用责任和激情发掘青年员工的思想“能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发挥青年员工的思想“能源”,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内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不仅对一般青年员工的进步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后进员工的转变也有重大作用。
(一)引导青年员工培养正确的自尊心
自尊心人皆有之,青年员工更为强烈,具体表现在:期盼人格得到别人的尊重,争取社会的承认。这是一种要求向上,不甘示弱的积极因素,是青年员工追求进步,渴望成材的潜在动力,是青年员工思想“能源”中最基本的东西。因此,要发挥青年员工的思想“能源”,就要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一是要尊重青年员工的自尊心。能够对他们提出希望,敢于严格要求和大胆使用,在青年员工发生过失后,既严肃批评教育,又主动关心体贴,对他们的微小进步也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二是要教育青年员工注意克服虚荣心。他们一般都会有强烈的自尊心,但自尊心太强,遇到挫折就灰心,受到批评就泄气,听了表扬就骄傲,这就变成了虚荣心,是一种愚蠢的自欺欺人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和引导,千方百计地帮助青年员工把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改变过来,加以升华,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
(二)激发调节青年员工的兴趣与志向
古往今来,一切辉煌的成就都是靠勤勉奋发地努力得来的,这种勤奋,又往往与兴趣和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成功人士之所以做出了成绩,兴趣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力量。可见,健康的兴趣可以产生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诱发青年员工的兴趣,并积极加以引导,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强烈进取心和奋斗精神。而兴趣,并非先天就有,是可以后天影响和培养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对我们的青年员工来说就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注意让每个青年员工的正当兴趣都得到充分发展,对他们的爱好和兴趣进行调节,教育他们划清界限,分清是非,培养和发展高尚、文明的兴趣,防止和纠正庸俗的嗜好。
(三)发现和发挥青年员工的优势和特长
一个人的特长是他自身积极因素的表现,是他的优势所在。当个青年员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便会对生活无限热爱,对人生充满信心,表现朝气蓬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最容易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帮助,最乐于改正自己的缺点毛病,使自尊心、兴趣和志向的火焰在胸中熊熊燃烧,甚至身处逆境也要顽强地有所作为。可见,对自身优势和长处的正确认识和发挥,也是一个不小的思想能源。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青年员工身上的长处,看到他们白身潜在的“能源”,发掘之,利用之,塑造之,使之巩固和发展。
三、用创新和包容保持青年员工思想工作的“弹性”
弓弦有弛才有张,海绵有压缩才有弹起,枪炮有后坐力才能使弹头远行。这些看来是矛盾的现象,却正是事物客观规律的反映。所以,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其自身固有的“弹性”。这个“弹性”,就是原则性条件下的创新和包容。
(一)给教育时间“松个绑”
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争取用较短时间尽快解决青年员工的思想问题,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有时却难以做到。青年员工的思想问题是客观事物和新鲜环境在他头脑作用的结果,有些问题并非短时间内形成的。因此,解决这些思想问题,有的花费的时间短一些,有的则可能长一些,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操之过急。一是不追求次数,注重谈话质量。一般来说,青年员工的思想问题并不十分严重,本来谈一两次就可以解决,却要反复谈甚至搞“人海战术”,轻则使其产生反感情绪,重则促使矛盾激化;二是承认思想转变。持有错误观点、错误思想的人有一个接受影响逐步改变的过程,要改变,也必须有一个相应的省悟和自新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把青年员工的转变视为各个环节组成的有机过程,一段一段地去做工作,顺应人的思想变化规律。
(二)给教育形式“变个样”
- 上一篇:儒家思想与教育的关系
- 下一篇:旅游循环经济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思想动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