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生活知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55-01
在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学生涯中,笔者发现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这本教材最难教,也最难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心目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经济生活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学好经济生活显得很关键。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了学好经济生活要注意的问题,现概括如下。
一、区分经济学中的各种概念
经济生活中有很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混淆,在考试过程中容易出错。比如商品、货币和一般等价物,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格,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替代品和互补品,从众消费心理和攀比消费心理,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票和债券,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引进来”和“走出去”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这些概念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再结合具体的题例加以讲解,以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二、弄清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经济生活中各种概念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是正相关,有的是负相关,有的是无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迷失方向,在考试的过程中会错误百出。现将经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关系总结如下。
1.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更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质量好的商品价格不一定高,物美也可以价廉。
2.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3.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4.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比较大。
5.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跌,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6.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会减少。反之,会增加。(价格影响需求,价格与需求成反比。)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企业会扩大生产,增加供给。反之,会减少供给。(价格影响供给,价格与供给成正比。)
一般说来,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供不应求,价格会上涨。(需求影响价格,需求与价格成正比。)
一般说来,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增加,供过于求,价格会下跌。(供给影响价格,供给与价格成反比。)
7.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出国留学、旅游,有利于对外投资。反之,人民币贬值不利于进口,出国留学、旅游,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口,吸引外资。
8.人民币升值,国内商品价格下降;人民币贬值,国内商品价格上涨。
三、构建经济生活的知识体系
首先,要求学生一定要熟悉教材的目录,熟记单元标题、课题乃至框题,学会根据目录回忆教材的内容。这是因为在近几年的高考及各种模拟考试中,很多试题直接用单元标题、课题、框题作为考试范围,有很多学生因为不熟悉教材目录,而出现漏答、错答,甚至答非所问的现象。
其次,要求学生一定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么粗枝大叶随便把书翻一遍,看完一点效果都没有;要么从头到尾把书背一遍,背得很累、很痛苦,效果却不好。榇耍笔者要求学生在每一单元学习结束之后,自己总结,画出该单元的知识网络构建图,然后按照网络构建图去回忆课本的内容,这样做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很多。
篇2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对这类题型的研究,根据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总结了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即“四明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明问题。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找到问题症结所在,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做这类主观题首先应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明范围。根据设问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生活与哲学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经济生活中找对策。
明主体。明确解决问题的主体,经济生活中的主体通常为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或劳动者、消费者等;政治生活中的主体通常为党、政府、人大、政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民个人等;文化生活中的主体通常有国家、社会、个人等。
明方案。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材料提示的信息、课本知识、时政知识。
此外,这种试题具有较大程度的开放性。因此,考生应当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突破思维定式,尝试从多个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可行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例1.(2015年全国高考文综山东卷第41题)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2010―2013年A、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图。
材料二:下表是2013年A、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部分相关数据表。
①略。
②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促进A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根据设问本题属于建议措施类试题,问题、范围也很明确,设问指向促进A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第二步,明主体、提建议。对于此类试题要分主体,根据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主体,提出不同的具体策略和建议。根据材料中的“技术市场”“专利申请”“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出口贸易”等有效信息,从运用市场与宏观调控、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以技术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等有关知识方面提出建议。
答案:①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培育高技术企业;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完善科技交易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④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⑤培育以技术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扩大高技术产品出口。(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例2.(2015年全国高考文综北京卷第38题)材料一(略)
材料二:借助“众”的力量,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北京某校高中生发明了一种可以快速查找物品、有效利用空间的新型智能储物柜,在国际“创客”大赛中获得了大奖,同学们就如何利用互联网将这一科技成果转变成产品,推向市场,提出了如下建议: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这一科技成果信息,寻找1000位联合投资者,为智能储物柜的生产筹集资金。
建立论坛,收集来自热心网友和专业人士关于智能储物柜外观设计的个性化方案,并由论坛用户“评头论足”,将点“赞”最多的5个设计方案作为备选方案。
接受网络预订,根据网络预订单的数量决定哪种设计方案投入批量生产。
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同学们建议的合理性,并提出一条补充建议。
篇3
高一政治一经济制度知识点
(一)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地位——其表现有二:一、 .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二、 .
2.国有经济是主导作用——其表现有二:一、对 的控制力上,如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 金、化工等. 第二:国有经济要 ,引导和影响 并在 .
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家庭承包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十六大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观点:
(1)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2)发展规模经营;(3)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1、一切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2、这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3、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各种形式都可以利用.
(三)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经济形式或组成部分).
注意一个易错的说法: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经济形式.
(四)我国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所有制结构)
1.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生产力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平衡,生产力呈现多层次性)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
2.十六大提出了两个必须: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高一政治一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高一政治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
2.高一必修1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3.高一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4
例题1: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中国自主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这是经过国内科研机构专家比较长的时间集体论证形成的,科学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情况,必将对中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同时也体现了中国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简要分析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确定所体现的唯物论观点。(8分)
第一步:画出题干的关键词,明确题型。此题的关键词:体现。明确此题为体现类主观题。体现类题型答题格式:题干材料+关联词体现+教材知识点
第二步:细化题干明确所涉及的知识点.此题问题:“我国政府因对气候变化目标的确定”体现“唯物论观点”,因此此题答案:目标确定+体现+唯物论
第三步:搜索教材内容。此题涉及《生活与哲学》第4课、第5课内容。
第四步: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材料,画出关键句,组织答案。此题答案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科学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情况。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这一目标必将对中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3)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经过国内科研机构专家比较长的时间科学论证形成的,也体现了中国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第五步:用黑框画出答案中的关键词,加深对此题的理解。
例题2:目前,低碳时代已经到来。为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提出以下举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先试点示范,后总结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倡导企业和公民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你的建议。
第一步:画出题干的关键词,明确题型。此题的关键词:建议。明确此题为措施类主观题。措施类题型答题格式:教材知识点+材料具体措施(关联词为动词:构建、完善、提高等)
第二步:细化题干明确所涉及的知识点.此题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因此此题答案:经济生活知识+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第三步:搜索教材内容。此题涉及《经济生活》全书内容,同时经济生活答题时常用的套路,要记住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个人,所以此题要从三个角度综合分析。
第四步: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材料,画出关键句,组织答案。此题答案为:
(1)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
(2)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引导,倡导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企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
(4)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实践低碳生活方式。
第五步:用黑框画出答案中关键词,加深对此题的理解。
例题3:山东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落实“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弦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繁荣文化作为推动富民强省建设盼重要举措多推动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09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增长l 5%以上。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重视文化建设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一步:画出题干的关键词,明确题型。此题的关键词:意义。明确此题为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题型答题格式:教材知识点+材料+有利于…
第二步:细化题干明确所涉及的知识点.此题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建设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意义,因此此题答案:文化生活知识+文化建设+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三步:搜索教材内容。此题涉及《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内容,主要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第四步: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材料,画出关键句,组织答案。此题答案为:
(1)文化对经济有重大影响,积极发展文化不仅能有效提升山东劳动者素质,还能为山东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能有效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3)文化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山东文化、地域精神是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是山东经济平稳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重视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山东经济的发展。
篇5
知识是静态的,人有了知识,还应该明白如何正确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没有智慧,充其量不过是一本记载着知识的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1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
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2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3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知识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
②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③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④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⑥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⑦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⑧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⑨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⑩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4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⑵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⑶三大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⑷公民监督。
2、《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
⑵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⑶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⑸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经济生活》在公民(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⑵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
⑶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
⑷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存款储蓄、购买债券;
⑸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5《文化生活》主要命题点
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发展与创新: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处理好两对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创新的主体—人民。
3、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核心;为什么要弘扬(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弘扬。
4、先进文化建设:坚持的指导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⑴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⑵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⑶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⑷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⑸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⑹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⑺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及加强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篇6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1.教师:立足生活,改造教材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政治书本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用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知识的联系,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但由于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有的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教学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建构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在教《经济生活》模块“股票、债券、保险”一框内容的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任务:到本市区的银行、保险公司收集有关资料;丰富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通过观察与采访,学生体会到了这些投资品种的特点,同时也初步感受到金融市场的风险。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资料,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活味浓、趣味性强。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根据多年来政治学科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三环节教学模式”。
1.激活生活经验,置疑导入
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由于学生只能找到一些简单的办法,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从而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状态。
2.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置疑导入使学生感受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根据知识的具体特点和实际的教学条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情境作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平台。
第一,创设直观化的生活情境。教师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结论——体验成功,学习终身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第二、创设体验性的生活情境。教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有话可说,有情可感,深刻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小记者”走出课堂,采访深州市相关企业、领导干部和村民,调查本地环境变差的真正原因。“小记者”争着向有关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提问。比如:你们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们认为实行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制止环境进一步不受污染?环保局或政府来此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吗?有没有试着改变环境,等等?采访回来后,在课堂上大家又对自己的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评论,评出“最有价值”“最有深度”的问题奖项。接着,教师趁势提出问题,运用调查资料,并结合有关内容,分析局部经济利益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给学生以无限的情趣。
3.总结升华知识,服务生活
总结能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思维方法科学化,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总结学习过的知识、使用的思维方法以及涉及到的人生道理。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教师要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巩固练习题,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发展情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学习了《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框以后,在同学生共同总结了课堂的内容以后,让学生去分析深州市当地养殖业的实际问题:为什么前几年价格很高的猪,今年价格比较低,为什么前几年收益丰厚的养殖户,今年却陷入困境,有的濒临破产?如何才能使养殖户尽快地走出困境?这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明白了价值规律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生活化教学要把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完善。学生通过学用结合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
篇7
一、学生解答评析题的失分原因分析
(一)题目分析
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一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12分)
1.该题特点在于要求归纳知识点。考查的主要知识有正确消费观、收入与消费、生产与消费,发展生产的意义;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建设生态文明等。如果用这些知识答题,学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该题妙在解题过程要求考生归纳为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主干知识,并能正确处理两个主干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立足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该题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39(2)是《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混合题,注重点在于解答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要求考生辨证运用《经济生活》和《哲学生活》的知识回答。
(二)学生在评析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
五年新高考,评析题的得分率都偏低,一般平均分在3分左右。得不到好分数的直接原因是缺思辨性。这些考生答题基本状况:
1.写题套路是旧的。很多考生开头语就写该观点是错误的或对的,或者是片面的,缺批判性思维。
2.分析理由缺思辨性。要么是对的理由,要么是错的理由,要么是片面的理由,要么没理由瞎写。
3.题型错。把评析题写成体现题或其他题型,使知识点与题型规范要求不一致,未能分析和解决问题。
调查学生,发现很多学生不懂评析题该怎么想、怎么写?没有评析题的思路和写题规范意识,使评析题成“鸡肋”,得分超低。
二、评析题失分的教学反思
考生评析题缺思辨性,没能很好地领悟该题型的要求特点,除了考生自身的原因外,也影射出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有几点突出的表现:
1.课堂忽视整合拓展环节
在调研中发现思想政治课堂能在情境设计中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感性有余,理性不够,热闹表象有余,归纳深度不够。整合拓展环节被许多教师忽略了,往往把这个环节留给学生课后去做。据了解课后很多学生没做或不会做,做不好,教师也没再在课堂上评讲布置的该环节,学生迷惑、茫然着。学生对知识整合拓展的习惯、能力在高一、高二几乎被忽视,到了高三,学生有了思维惯性和顽固,很难形成辩证思维,无法应对评析题对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综合评析、论证探究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要求。
2.课堂忽视主观题答案形成过程的演绎
思想政治课堂试题的训练和评讲,忽视主观题答案形成过程的演绎。突出表现在课堂做题训练往往喜欢选单项选择题进行训练和评讲,即使选主观题进行训练和评讲,也忽视如何把知识迁移到答案中来的过程,忽视如何进行转换变通写题的过程,使学生没能很好地领略夯实基础和活学活用的结合,使相当多的学生不会写或瞎写主观题,逐渐形成试题训练不写主观题的习惯,无法正确应对评析题考查考生思维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思辨性。
3.课堂忽视学生的写题困惑
学生能力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写好主观题答案。调研高中学生,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主观题写题很困惑:主观题该如何入手,知识如何用进来,知识该用到什么程度,如何升华表达。学生普遍反映自己不知道,教师上课也没怎么教。一般教师交代学生自己看参考答案或对照参考答案,或说有几个角度,很少演绎几个角度怎么来的。学生说即使看参考答案,思想政治主观题的答案也很不规范,不像数理化那样获得思维启发,认为思想政治的主观题是随便写、瞎写,似乎也都能得一点分数。无法正确应对评析题对知识转换变通的能力要求。
4.课堂忽视思辨性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大多教师用形而上学的教法,独立在课、框、目中,忽视课、单元之间的联系、整合,迁移、拓展等引导。即使设计讨论某个问题,开辩论赛,也仅局限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愿意甚至没想过引导学生领悟肯定的理解中有否定的理解,否定的理解中有肯定的理解,总结出全面的有所侧重的辩证思维观,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评析题对思辨性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师课堂的“忽视”,使学生很难有评析题题型及其解题思路,不易实现知识变分数,变能力。
三、评析题的解题思路探析
突破“评析题”的瓶颈,要培养评析题的解题思路。评析题的解题思路:对题中观点进行判断,肯定观点中的合理部分,指出其不合理的部分,在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辩证批判思维、综合分析和创造思维,反对绝对化。体现如下:
1.找“辩点”。找题中观点的肯定点,找题中观点的否定点,找题中观点辩证统一的点。比如福建卷2013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39题第(2)问,观点一,肯定的点是“经济发展是兴国之要”;否定的点是“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辩证统一的点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即既要看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又不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辩点”和知识的逐一对应。要结合“辩点”检索相关模块知识,实现知识和“辩点”的准确对接。比如福建卷2013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39题第(2)问,考生应根据材料一提供的GDP与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的关系;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能源消费总量与万元GDP能耗的关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与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的关系;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与环境影响的关系等信息,结合辩题内容检索出《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并进行分析和综合,对诸多涉题知识点进行筛选,从中抽象出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主干知识,同时正确处理两个主干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运用主干知识的辩证关系进行解题,完成由繁到简思维的抽象过程的飞跃。
篇8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思想品德第二第课第一框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本课地位
本课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本章分为2个框题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二、新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识记: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应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3、思想觉悟:
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培养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尊重他人劳动的精神
四、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供求和价格的关系;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下面阐述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依据:
从理论上讲,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但各种经济矛盾,尤其是现阶段的物价上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断出现,要让人民明白这些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矛盾,以及正确解决这些矛盾冲突的办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加强相关理论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确有关的经济问题。
从实践上讲,学生也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在日常消费行为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消费问题。如何让他们明白经济发展中矛盾与冲突,以及一些分析方法尤为重要
五、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1、理论引导。通过讲述有关的法律知识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论上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实践锻炼。通过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消费现象,使学生感性的了解作为消费者享有的权益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
六、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我对本课的设计如下:
首先,遵循教育原则,必须了解教育对象。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身心特点,我运用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从认知能力上看,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但是,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局限性,进行抽象思维往往还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柱,独立思考时容易出现片面性,因此,在讲述本课时,我应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从身心特点上看,初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在学习和交往中逐步发展。但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他们容易接受一些消极影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应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
最后,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七、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让学生举例和思考:通过不同品牌的商品的不同价格和同一品牌商品在不同的时期的不同价格,你发现了什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
(2)讲授新课:结合课本事例以及教材中“名词点击”、“专家点评”、“相关链接”等板块资料,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讲解。
(3)相关练习: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总结全课: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从而总结出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我们用一个图表来表示这些复杂的关系。
八、遵循目的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和学以致用性原则,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能力,我设计了本课的课后练习: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呢?它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九、教学手段: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最后,为了对本课的知识结构有所概括和总结,突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我设计了板书设计如下: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影响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通过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卖方市场
结果:
供过于求——买方市场
(二)价值决定价格
篇9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深入浅出 感同身受 大彻大悟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的起点,也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而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课,让学生觉得抽象、枯燥,给学生“假、大、空”的感觉,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感觉没意思。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思想政治课老师必须练就本领,打造魅力思想政治课堂,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我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将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做法与同行分享,希望引起共鸣。
一、深入浅出——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材包罗万象,涉及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且每一课每一框都涵盖比较多的知识点。因此,只有准确把握解读教材,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简约性和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涉及的面很广,仅靠一周两课时(高一、高二阶段)的教学,老师很难把所有的知识都深度挖掘,都精讲给学生。[1]因此,思想政治课老师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深入、全面、准确地解读教材,认真研究教材的编写理念、设计思路、内容呈现方式和具体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度,统筹安排,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从而确保教学的时效性。
以《经济生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为例,在一框内容中涉及“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纸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在4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教学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完成了也是“走马观花”,学生根本理解不了。这就要求老师准确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注意教学的连贯性,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感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在“名词点击”中出现,因此忽略不讲,但其实就在讲解“财政的作用”和“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这两个知识点时没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知识作为铺垫,就很难理解。因此,有必要在第一框就深入浅出地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对后面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老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对教材有全面的理解,总体的把握。
二、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教材内容
思想政治课老师在讲解清楚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要通过运用最简洁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让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内化”,引起学生的共鸣。说起思想政治课,学生马上与枯燥、难懂联系起来,谈不上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从中得到乐趣。
所以在讲解哲学原理时,每一个原理我都以一个“趣例”引入,“趣例”可以是哲学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是哲理诗、名人名言等。心理学研究材料表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爱听故事的占95%以上,高中生占85%以上,可看出中学生是很喜欢听故事的。[2]我将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引向课堂,以搞好哲学常识教学。结合教材内容精选一些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进行教学,可将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比如在讲“质变和量变关系原理”时,课前我先让学生完成“职业理想”的小作业,作业分为“看、行、达”三部分。第一部分“看”,我所中意的职业所需要的特质及我已经具备的符合这一职业所需要的特质。第二部分“行”,对比两者看我距离理想职业的差距和将这差距分解为几个阶段去实现。第三部分“达”,请为自己理想的实现设定一个时间,学生在完成这一作业时当成自己未来的一个设想,充满着期待去完成,上课时我让一两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职业理想”,学生都很好奇,这与我们的哲学课有什么关系?展示完后让学生总结看大家的职业理想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都说理想远大,但这些理想不能一蹴而就,而应步步为营,分阶段完成。在学生总结完后我引出“质变量变原理”,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三、大彻大悟——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很强,这一点从教材的名称就可以看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因此,在学生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最后一步就得灵活运用教材。在学习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这一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在教室里转了几圈,留意到几个同学的课桌里有水果。“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王扬同学请你拿出你课桌里的水果。”大家都把目光投向王扬,王扬疑虑地站了起来,同时又犹豫着把苹果拿了出来。“我让你拿水果,谁让你拿苹果了?”大家开始窃窃私语,不知所指。“刘颖同学,请拿出你的水果。”刘颖战战兢兢地拿出了她抽屉里的香蕉。“我让你拿出水果,谁让你拿香蕉了?”这时大家见我满脸的笑意,都明白了过来,有的大笑,有的讨论,有一位同学说:“老师请你拿出水果来吧!”我笑着说:“我也拿不出水果这一具有共性的东西,我只能拿出它的具体形态,不是香蕉,就是苹果之类的,这就是我们上节课讲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请同学结合刚才的案例总结。”学生很快总结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3]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的东西就很难保留在记忆里。如果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快乐,不会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在每一课上新课之前,我都会尽可能地用一些大家关心的事例,如日常活动、新闻话题、社会热点或者奇闻轶事来激起大家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内容去分析这些案例,这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方面的效果尤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李亚平.思想政治课的魅力.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10).
篇10
关键词:插图;高中政治;分类;作用
现行的高中政治课教材中穿插了许多形式各异、意蕴深刻且具有时效性的插图。在2013版的思想政治《政治生活》的教材第7页讲述《政治权利与义务》导入部分的第一幅插图“村委会换届选举,村民正在准备投票”与本框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教学中有点不合适,会对学生形成误导。在2015版的最新教材中编撰者已经发现插图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更换,现在换成了:“选民投票选举人大代表”的图片。插图艺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插图艺术参与的政治教学能让教学实效“事半功倍”,这也引出了对插图艺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妙用的思考。
本文主要从政治教学插图的分类和插图教学对学生的作用做探讨研究。
一、高中政治不同分类的插图运用
高中政治教学插图穿插于教材的每个角落,作用各不相同,如何分类因人而异。
1.课前导入型插图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在高中政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教材中,在每一框题的第一部分内容中都用了导入型插图。这类插图与情境结合,设有探究问题,把学生置于主动思考的地位,使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最佳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乐于接受新知识,主动参与新课学习,起到先声夺人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
2.课中分析型插图
政治教材在组织具体知识时,适时穿插了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分析型插图。这类插图为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比如,在《经济生活》“市场配置资源”中在讲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内容时有“一哄而下”的插图,通过这幅插图可以让学生比较学习后认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差别及内在的联系,加深了认知,提高了学习效果。
3.结尾概括和总结型插图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在教学结尾插入一张与本课知识体系相关的总结性插图,用以概况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同时教材中也鲜有一些总结性的插图,如《文化生活》学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中讲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最后用插图描述了私塾、网络教育、课堂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思考教育对文化传承及文化生活的影响,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加深了教学印象。
4.检测中的漫画和数据图
现在的每套政治试卷都包含有数据曲线图和漫画的考查,近几年来高考试卷中还有新题型的出现:在《经济生活》知识考查中要求学生在已知数据图上通过简单的计算画出相应的曲线,把政治知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关于供求之间曲线变化的坐标图是这几年的高频考题,其中变化多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
二、插图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材中每个知识框题都有许多插图,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也会借助于现代多媒体运用许多插图,插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语言表达力,动手和活动能力。
1.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具体知识点紧密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插图理解教材是政治课教学中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使知识轻松进入头脑。老师利用插图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在讲解重点时,可以利用图片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再采用启发的方式突破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
2.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插图本来就需要学生仔细认真地观察,插图不仅能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如在《经济生活》中《消费及类型》的教学中“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走势”图,要求学生看标题到数据的横纵向变化,从整体到局部,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曲线变化反映的现象,指导学生怎么去做图表类的题目。因而,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力,只要对学生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3.结合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生乐于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接受新知识,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有一定的不足,提笔忘内容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时过于简单,题目答案更多的是生搬硬套,无理可讲。而高中政治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插图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活动能力
- 上一篇:农业机械化建设
- 下一篇:儒家思想与教育的关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