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机械化建设

篇1

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主要物资装备。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农业、农村中,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必须是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第三,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于劳动力的节约,农业用耕地、能源、水的节约,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如何发展节约型农业呢?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会大幅度的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大量精准拖拉机、耕整机、节能型农机,以及滴灌、微灌、喷灌机械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的节地、节能和节水;各种精播机械、化肥精施及秸秆还田机械、高效农作物植保机械的使用,也必将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利用率,从而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

二、促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和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结合起来

中国的农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大背景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逐步建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过程。把项目的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的,具有农机技能的新型农民参与农机技术的应用与农业的深层次开发,鼓励农村中的各类农机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农村基地的龙头带动和农机专业户示范窗口的作用,做到“办好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能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技术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们党致力于解决农业深层次矛盾的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推广使用农机科技成果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支撑。保证农民(农机人员)能够真正运用农机科技成果,必须通过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及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整合其技术力量来实现转化。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要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和教育工作

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当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必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使其能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是直接运用先进的农业劳动工具——先进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但这两个因素都离不开农机技术推广和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强化农机推广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对农机化发展的作用。一是促进作用。将直接促进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及其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最终将对农机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二是加速作用。促使大量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推动和加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三是教育作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过程,实质是一个教育过程。一方面,通过试验示范,让农民群众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认识到科技成果的作用,增强科技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自觉改变生产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增加农机工作者和农村农民的农机专业知识、安全知识、法规知识、技能知识和增强技能能力,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各种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和较熟练使用和掌握各种农机设备、技术;四是适应性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不断深入,机具的不断改良,先进适用机具的不断增加,农机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不断掌握和运用,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现代化农业将越来越依赖于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及农机化技术,农业机械及其技术也越来越适应于现代农业生产。

四、促进农业机构化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

农机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事关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加强宣传,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一项重要措施。要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1)向领导宣传汇报,引起领导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争取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向农民和机手宣传,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其操作、保养技术水平,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使之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讲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生产,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减少违章现象的发生,杜绝隐患,实现安全生产。(3)向社会各界宣传,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做到报刊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一个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搞好农机安全监管,就要抓住农机培训、挂牌办证、田间路查三个关键环节。首先要发挥农业机械化学校的作用,对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术、故障维修、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其次是要严格规范办证程序,严把驾驶员的入户关,未经培训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机手一律不得核发驾驶证;要严格执行程序,严禁给超标准、报废的或手续不合格的车辆办理牌证手续;再次就是农机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乡村道路,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纠正违章,以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最后就是要加大农机年度检验的力度。年度检验是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把住年度检验关,从而动态地监管机车的状况,以保证机车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有效地降低农机安全事故。

篇2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新农村 农业现代化 持续发展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的前提

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用和保护,旨在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以及农产品商品率、农业环境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它包含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民素质现代化和资源环境现代化等基本内容。农业现代化的物质装备应该是以农业机械为主体的,所以农业机械化必将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建立现代农业,要用先进的机械装备农业。目前吉林省农机作业结构不平衡,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高,玉米机械化水平低,这种状况不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大力调整农机装备结构,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优化和配置农机资源。农机作业要由目前的作物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扩展,由种植业向农林牧渔各业推进。

2.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现代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可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推进传统耕作制度的变革,为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从我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际情况看,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保护性耕作对减少土壤流失、减少大风扬沙、培肥地力、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作业工序和促进农业增效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农机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多年探索,在大量试验研究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方面形成了多种典型的技术模式,初步建立了适应不同地区、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3.农业机械化是城镇化的助推器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繁荣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必然要求。推进城镇化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基础建设高峰,如城镇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等将促进大量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些目标和任务,对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1农业机械为广大城乡大规模基础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目前城镇化进程已经起步,基础建设、公用设施建设的规模和范围空前,正是农业机械发展的大好时机,农用建筑机械设备、农用交通运输设备等都可以大展身手。

3.2农业机械积极地推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大批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供物质技术支撑 要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传统的手工操作已不可能,就必须向农业机械要生产力、要效率,只有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3.3开展转岗就业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获得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技能 发挥县农机培训学校的作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受训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获得一技之长,或成为熟练的农机修理工,或成为技术熟练的农用车司机、联合收割机手、车工、电工等其他多种多样技术工,为农民离土、进城、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4.农业机械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4.1农机销售、农机修配、农机作业服务三大市场的发展既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扩大就业,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篇3

1.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生产手段的先进与否、效率高低都影响了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是推动农业和国家经济的最大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的丰产丰收,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中以机械动力代替传统的人力和畜力,使原有的农业生产规模有了巨大的跨越,在提高了农业劳动力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同时,改善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大大推进了新型生产力在农业中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巨大变革,打破了传统生产方式的局限,其大范围的实现使农业生产向着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并逐步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的衡量标准。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技术水平,作为其中基础性设施的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和广泛应用是关键所在。

1.2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首要环节,在农业机械化中大量引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成为重要组成成分和推动力。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引进在极大程度对农业的生产环节进行了改进,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病虫害防治设备以及洪涝灾害设备等机械化设备都在当今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们的使用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高效、便利,方便和推动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先进的机械设备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近年来我国已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在我国中的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使机械化设备得以有效地在农业生产中实施,两者协调共同作用使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农业先进科学生产技术的高效性在其中得以展现。

1.3农业机械化优化生产绩效

农业生产发展的目标是农业生产绩效的优化,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生产绩效的提高有很强的优化作用。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更加优质和高效,它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作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力,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实现农业生产绩效的优化,促进农业生产率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1.4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在生产环节中以机械动力代替人畜力,运用大量先进的农业机器设备,引入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智能化,在机械使用过程中对农民的技术水平进行训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使其素质在本质上大大提高。这些高科技的新机器和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使农民成为高素质的劳动力,成为能够对生产机械进行操作和管理的具有高素质水平的技术掌握者,有能力走在新农村建设的最前线。

1.5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点,然而由于现代社会中的污水排放、农用化学品污染等问题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业机械化引进了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机械灌溉技术和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等高新技术,对生态环境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机械深施化肥技术告别以往将化肥撒施或浅施的不合理使用方法,防止作物不能吸收的化肥残留在土地中对土壤的结构产生破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深施化肥有益农作物的吸收并且对土壤的破坏大大减少。机械灌溉技术克服了传统农业灌溉过程中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并且容易造成土壤的冲刷等缺点,有利于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减少以往因多余的秸秆稻草腐烂或燃烧导致的环境污染,将秸秆还田改善土质,提高土壤养分,使秸秆的作用得到充分利用并避免了环境污染。农业机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总结

篇4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中央多次发出了、关于农业的1号文件,并实行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了更牢靠的法律保障,这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利好的环境,将使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的机遇期,农业机械化不仅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通过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人口多,农业资源相对紧缺,粮食等农产品需求增长和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从1998年以来,全国耕地净减少了667万公顷。2004年农业取得了大丰收,但粮食供需缺口还有300多亿斤。因此,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途径。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节本增效,增产增收。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对农机的要求看

提高综合能力的新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因为农业机械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所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本增效。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求农业机械:

1.必须要求农机在动力,精确度和速度上有所提高,向精准方向发展。

2.必须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现代农业技术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复式立体作业,绝非是小型农机具所能胜任的。

3.高性能农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以往因其价格较高而很少考虑它的推广应用,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理解它有效实现农艺技术的高性能、它的性价比,综合效益大大优于性能较差的小型农机。

但是,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家庭联产承包,,造就了小规模农业。适合农户家庭使用的小型农机具迅速发展,年均增长10.7%。从生产发展的角度看,小型农机主要是起到了代替人畜力的作用,它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这种状况与当前发展大中型农机具的要求和趋势存在矛盾,这就需要扶持发展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齐齐哈尔市现阶段有两种类型:一是政府投资扶持,建立农机合作社;二是农机户的联合体,可提供大规模和范围的作业服务。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刻不容缓。首先要集中农机补贴资金重点用于紧缺农机和实用农机,大力引进和推广大马力、高性能农机,提高大中型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引进和推广大型秸秆还田机,高性能小麦、玉米播种机,玉米收割机和高速水稻插秧机等,加速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其次要推进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开展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合作社,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发展农机大户或联户合作,培育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专业市场,推动农机跨区作业和由机收向机耕、机插、机播等环节拓展。三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广校、农机校等单位,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大力培养农机作业和维修能手,开展农机使用等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

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要有强大的组织体系做保证,从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求看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已初步形成的比较健全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在农机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农机推广工作必须尽快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以农业机械为载体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

1.要提高农机地位,政府应加大对农机的投入。作为农机推广事业的引领者,最重要的是要靠推广做出实绩,使人们认识到要实现农业科技和生产力质的飞跃,必须依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促进农机地位的提高,同时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做出更好的成绩。

2.在推广项目的选择上,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不要过分追求某项技术或某种机具的全面普及应用,只要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满足用户的主客观要求,也就达到了推广的目的。事实上,这样更有利于深层次地开展推广工作。

3.在推广方式上,要坚持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农机发展的客观规律,逐步避免过去以行政手段搞推广工作的作法,更不能盲目引进和推广。要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试验、示范,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引进优质机具。在暂时无法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建立示范基地时,可与农业大户相结合,在相互信任,互利互惠的条件下,以补偿租赁、专项承包、技术服务等形式,建立长期合作的示范基地。利用电视、报刊、广播和广告等形式介绍农机新技术,或举办相关的产品展示会、现场会,尽可能地让农民直接参加这类推广活动,增加宣传效果。

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

创新能力是本科生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本科生创新实践平台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等创新能力,需在全面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创新实践平台,构建专业创新实践体系,打造创新成才环境,为本科生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是在我校工学院农机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背景下,整合农机系现有的实验、实践条件,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通过内外双向结合建立的创新实践平台体系。它将通过理论层面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创新教育体系的内涵作出较为科学、准确的界定;实践层面通过双向运行式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实施,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及相近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力争对我校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1 国内农机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行业的重视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已成为社会需求较旺盛的专业。但是,随着农业机械装备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技术发展对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要求。解决好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创新性地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通过对各农业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环节调查发现,该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3]:

(1)理论课内容过于陈旧,缺乏现代农机装备制造技术的相关内容。同时由于大幅压缩课时,各校实践内容进一步减少。授课内容与生产实践的脱节,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学而无用的感觉。

(2)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与有机联系,课程内容常有重复,导致部分重要内容没有教学课时。由于缺乏针对培养目标的统筹安排,各门课程往往只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因而淡化了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

(3)教学形式与方法过于陈旧与刻板,教学内容与最新技术缺乏有效的衔接。由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体系无法得到及时优化与更新,导致教师的讲解过于单薄,学生感觉缺乏新颖性与深度,而实践环节又与具体生产过程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实践环节的内容基本以验证性、认识性内容为主,缺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内容。未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必然会朝着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而目前实践环节在这方面差距较大。

2 专业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创新实践平台体系如图1所示。

2.1 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的创新实践平台

2.1.1 实践平台资源的整合

按照资源整合与共享、优势与特色相结合的思路,坚持平台建设与特色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与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原则,将现有的学科平台、科研平台、实验室平台进行科学整合、优化组合,从而搭建起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公共创新实践平台,实现内部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改善本科生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条件,丰富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2.1.2 平台实践条件的建设

创新实践平台主要依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设备条件相对落后,要充分发挥创新实践平台的作用,必须对平台的条件进行改善。平台在完成本科实验、实践环节的基础上,主要起到培育学生课外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因此,需多渠道进行平台实践条件的建设。首先,利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经费购买必要的大型设备。其次,通过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共享部分设备。最后,创新实践平台的实施过程是丰富和补充实践条件的最好途径,平台进行的各项项目,其研究成果均可补充相关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这对本科教育实践环节的作用更加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2.1.3 实践平台教学内容的改革

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突出综合与创新的特色。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该平台建设充分重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同时体现学科的高度综合、相互渗透以及交叉融合。在实践教学平台为教学服务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按照学科特点,平台将实践项目分成不同的类型:科研项目型、实训任务型、探索问题型、工程训练型、生产体验型、典型案例型和综合型等[4,5]。在内容上,重点构建以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平台的正常运行,我们在项目执行中制作了20个实验平台及10余套专业实验室专有机具。

2.2 创新实践平台运行与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社会主义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国家,即使有着数千年的经验,然而我国农业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无法忽视的严峻考验: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物质资源的严重制约,因此必须探讨如何更好的应用机械化。

1目前我国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人口众多,平原较少,东部地区相较于西部地区耕地较多,然而总体地势多丘陵和山地,并不利于耕种农作物和谷物的生长;并且我国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对耕地的过度开垦更是导致了严重的水土资源的流失,中国身为世界上四十多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总体占量不足,而且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严重不均匀,耕地较多的东部地区缺水严重,而西部地区多山脉不利于耕种。尽管有南水北调的水利工程为东部地区减缓了一定程度上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然而绝大部分北调的水资源都是运用于城市生活用水行列中,真正能够用于耕地使用中的水资源还是占了很少一部分。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为建筑用地,耕地面积持续减少。2)我国在耕种农具方面的基础设施和装备过于落后。我国虽然农业历史悠久,然而农具的发展过程却十分缓慢,现有的老式耕种农具生产率不高,并且在面对恶劣天灾环境时对农作物的保护十分有限,农业基础设施更是非常薄弱。农业的生产结构不够科学,生产环节的风险大部分要农民承担,往往由于时令环境的因素农民损失惨重。3)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整个生产环节的大部分操作都是由农民自己完成,然而现阶段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文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农民对大型机械化的农具的接受程度不高,并且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也是严重不足,因为现阶段从事农业生产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与产出相比效益低下,所以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在成年之后会更倾向于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经商来谋生,因此,务农一业在年轻人中所从事者比起往常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国家对于农业的就业政策鼓励性的还是过少,农业相关的在校生毕业之后有较多一部分学生往往是选择和自己在校期间专业不对口的行业从事工作,难能从一线基层来着手。从农业的整体大环境来看,从业者的文化水平不够高,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又远远比过去少,对农业的长久发展有着很不好的基础。4)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少。一方面导致可以开垦耕种的土地资源日益稀少;另一方面来说,土地的价格因素也在持续增加,这大大增加了农民农业的成本,并且对于农村务农人员的整体人口和劳动力的结构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例如,过去相同的土地成本可以承包相应更多的土地,农民可以用差不多相同的成本收获更多的农业成果,而现在土地价格因素的持续升高,让农民不得不选择另谋职业或者承包少量的土地来开垦耕种。过高的成本会导致农业效益的持续下降,粮食的产出也会有所减少,种种恶果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将农作视作副业,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别的行业产出并且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另谋职业只在一年的小部分时间会从事农业相关的产业,这样的趋势在近几年而言已经越来越明显。

2农业机械化的实际意义

1)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除了对建筑物和人畜会造成严重伤害之外,对作物的损害效果更是有长远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在面对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的时候,传统农具对作物的保护效果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在特殊时候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而现代的机械化农具和相关的农业生产设备却能在关键时刻对于作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且抵挡自然灾害的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在过去面对洪涝灾害时候,我国的农业技术不到位,很难真正做到排涝技术一步到位,大部分作物都只能因为排涝不及时而涝死在田地里,出了要耗费人力物力来进行排涝工作之外,当地政府和社会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代价较为惨重。而使用现代机械化控制农业水利系统,能在涝灾发生的时候及时除涝,使农业系统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挽救最大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农业现代化对在自然灾害中的经济损失的挽救好处极大。除此之外,我国水资源分布地区和空间十分不均衡,如何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难题。农业机械化在面对水资源缺乏问题中的农田水利方面的农业灌溉技术十分的成熟,以及水利运输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2)过去我国的农业技术十分之不成熟,农业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因此土地的生产率和利用率一直不是很高。然而农业机械化在生产方面对于上述问题有了很大的解决和提高。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现代化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决定性作用,并且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若要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由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兼并和人口持续增长的种种因素,社会对农业粮食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然而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却在持续减少,因此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我国过去农业秋收的主力靠的是人力,由人在田地里人力进行收割,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耗费大量的资源,而且在秋收的过程中对作物的收割率往往比预期的要低很多,有一部分作物因为人为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收获,因此过去的方式对成熟作物的使用率极低;而现在换成大型机械来对作物进行收割,所需要的时间是过去的几分之一不说,收割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远远比过去少之又少。用一台机器在田地里工作几个小时,其所工作的效益比得上几十个熟练地工人在田地里一天的效率,不仅如此,大型机械对于土地中作物的收割程度要大大高于人工收割,真正做到不白白浪费所使用的土地;除此之外,一台大型机械的租用价格要远远小于雇佣劳动力去田间劳作的费用。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对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且很多时候,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不仅在物理方面对农业生产作用显著,在生物化学防治方面效果也是十分明显,对于土地的灌溉施肥,减少土壤的流失问题,以及提高土地的水肥利用率和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而明显的作用。3)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的发展,对于从事农业的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也必须有所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要相应的跟得上机械化的进步。现就我国国情而言,大部分农民科技观念十分淡薄,拥有相关科学知识的知识分子又不在生产的第一线,为了实现更高程度的农业机械化,我国必须要加强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否则会对我国农业进步造成不可估量的阻碍。因此,政府要大力培养相关一线人员,提高基层农民的科学知识,加强新技术、新农具使用的推广,政府可以设置相应的部门机构和开设专门的补习班,定期向当地农民讲解有关知识,或者印刷相应的宣传图册,定时发放给有需要的村民,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引进大型机械的试点实验地区,先在小范围地区推广,得出较好成果之后再慢慢推广到大范围地区,让周围农业进程逐步走上机械化的道路,为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做好更坚实的基础。因此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相应农业科技素养,带动我国相关农业科技进步发展。4)即使我国正慢慢踏入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我国的农业科技发明仍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存的科技发明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太少,每年能真正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发明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农业方面需要依靠国家政策出台来全面保障农业科技的发展进步,来缓慢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力度,以及农民的收入,以此来慢慢保证农业的稳步发展。并且结合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规律,全面调整结构和导向,一步一步实现农业机械工业化的创新体系,最终运用好在政府政策鼓励下研发的新型科技发明,稳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战略。

3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进程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一定的创新科学技术运用好机械化并在农业中对问题进行不断的改善和优化产业。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仍要注意对农业问题的实际考虑和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分析对比,找出最优解。还要注重农业机械化问题中的许多不同方面的理念问题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疑问,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实际化和便捷化,从而使农业机械化更好的发展于农业。

作者:王 勇 单位:沈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队伍建设;问题;分析;农机化人才

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作为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的一个人才群体,是农业机械的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推动者,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领头羊”,是农村基层组织的人才库,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在基层,利用农业机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同时期,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农机实用技术和初级管理人才,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现代化农业进程。为进一步掌握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也是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强机富民的现实需求。

1农业机械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发挥作用情况

1.1农业机械实用人才的现状

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职称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瓶颈。总的来看人才队伍结构以种植、养殖者居多,加工业、生产业、技能型人才较少;在成才渠道方面以自学成才者居多,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最多,中专以及中专以上学历的较少,自学成才的人数中大部分人才接受过乡村两级组织的培训。

1.2发挥作用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农机专业户、种植能手、农村经纪人、农民企业家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崭露头角。他们长年奔波在田间地头,在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引领身边的农民群众,干事业、闯市场、奔小康,为致富一方农民,活跃一方经济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解放力度不够,常常用老眼光、老办法、老经验去对待和处理新问题,缺乏“高起点、大跨度、大发展、争先进”的果干精神和勇气,这是农业机械实用人才队伍作用发挥不明显的主要因素。二是受区域地理环境制约,农业机械实用技术人才在发展上速度缓慢,缺乏创新。三是受资金投入的制约,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数量很少,知识更新能力不强,特别是接受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更少,带动能力难以提高。四是职业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智力开发滞后,将近大半一上的农业机械人才集中在种养业上,而技术服务、营销服务的人才少,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智力开发。

3加强农业机械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加强领导,强化培训

加强领导、强化培训、完善机制是加快农业机械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是强化农业机械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确定乡镇和农村主要领导是农业机械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注重农业机械人才队伍建设,并摆上为“三农”服务的首要位置。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以农业机械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大胆实践,加快人才资本积聚。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要建立联系点和联系人才制度,力促整体推进。二是强化农业机械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一要抓好“普九”教育,为提高农业机械实用人才素质打好基础;抓好家庭教育,加快各种的技艺的传授。二要抓好技能培训,力促在新技术推广中接受本地本辖区农业机械技能培训;通过职业学校、短期培训等方式对具有初高中文化的农村青年进行职业强化培训,加快成才。三要抓好流动培训,力争使外出流动劳力接受到异地各项技能培训。同时,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动员和引导那些经过市场经济大潮洗礼,懂经营、善管理、有技术的农民返回本土投资创业。

3.2强化机制建设,营造政策环境

首先,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建立区级农业机械农村实用人才库,确定重点扶持的企业、示范户和农民经济人,每年根据其带动效益,表彰奖励一批农业机械实用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第二,建立引导服务机制。为农业机械实用人才在机械物资流转、办证、办照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开通农业机械实用人才服务热线,开展技术咨询,排忧解难。抓好农业机械信息服务网络延伸系统建设,构建和完善“两个网络”、“四个应用系统”,即延伸到基层的农业机械信息服务组织网络和农业机械信息物理网络;农业机械科技和市场信息服务、农业机械产品和农业机械市场监管、农业机械决策信息指挥调度、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四个应用系统。第三,优化政策环境。对从事农业机械服务、产品加工、运输、营销等业务的农村人才从税收、费用等方面按上级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并给予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对经营服务组织给予相关项目优惠。

参考文献

[1]祁英山.浅谈呼图壁县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J].新疆农机化,2013,(6):55.

[2]李庆东.我国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状况[J].农机科技推广,2009,(8):15-16.

篇8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S2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48-02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据这个总体要求,必须坚定不移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把发展农业机械化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和谐发展。笔者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根据多年工作的切身体会和深入思考,认为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和谐发展,应当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1 构建和谐的农机推广体系

建立全面覆盖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必须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农机推广工作,建立适合地方特点、容易为当地群众所接受的农机推广体系。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围绕主导产业生产需要,抓好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市场引导、政府扶持、项目带动的有效作用,积极争取政府、农民、企业多元化投入,整合有关农业机械化资金、项目,集中力量,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试验示范,促进各类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配套运用,探索适用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发挥农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优化人员结构,构建多方协作、适应市场需求、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要充分调动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机能手、企业的积极性,参与示范园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示范园建设标准,扩大示范带动效应,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构建和谐的农机应用体系

加强农机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效益,是发展和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根本目的,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建立和谐的农机应用体系,不能局限于传统种植业领域,还要立足于大农业,即在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生产全领域实现全方面发展,不能局限于农业生产的上游环节,还要紧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向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中下游环节延伸。同时,引导农民科学购置农机,既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又要结合未来一段时期内农业机械所要承担的农业生产任务;既要避免购买了农机缺乏实用价值,又要防止能力过剩、机械闲置、资源浪费等现象;积极组建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等合作组织,降低农机购买风险,提高农机利用率,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增加农机应用收益。

3 构建和谐的农机服务体系

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建立和谐的农机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服务、技术服务和扶持服务。农机工作涉及到的相关主管和服务部门要制订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加强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农机用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农机使用对象主要是农民,他们普遍缺乏专业知识,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往往束手无策,农机专业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好技术服务工作,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是深化改革,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站的工作关系和管理关系,规范乡镇农机站建设,要着力抓好“五有”建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必备的办公设施和设备、专业队伍、工作经费、规章制度。二是加强功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高度重视县级农机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加大投入、增添设施、整合资源,逐步把县级农机服务机构建成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综合服务能力强、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服务型机构。三是培育服务组织,开拓服务领域。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其他扶持农机的政策,大力发展实体型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农机合作社、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和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搞活农机服务市场,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方位、系列化服务;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做好信息采集、处理和工作。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利用阳光培训工程、农机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的实施,结合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加大对农机手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4 构建和谐的农机安全体系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农机安全生产涉及到千家万户。因此,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机制,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解决农村农机安全生产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一是强化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县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是国家在基层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组织,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农机安全管理措施;负责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包括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年检、核发牌证;负责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年审、核发证照以及对其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处理;负责道路外农机事故的勘察处理以及农机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工作;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在稳定乡(镇)农机站机构的同时,还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高、精通农机业务的乡(镇)农机化工作队伍。三是构建农机安全村,聘任农机安全管理员。利用村委会和农机安全管理员熟识基层农机安全生产情况,实行有针对性的农机安全生产治理,对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缓解农村农机安全监管压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农机安全村和落实村农机安全管理员,使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以加强源头管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5 构建和谐的农机质量体系

农机质量是农业机械化的生命线。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是农机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等标准的实施监督工作,设立农机质量投诉点,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的质量调查与投诉监督,建立农机质量信息制度,督促企业履行“三包”职责,改进和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保证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努力做好农机投诉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行为,规范农机具交易市场,推动农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的提升。做好农机维修网点的调查、统计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资格认定工作,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加强对农机作业质量、维修质量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篇9

推动农业机械化发挥更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发挥更大作用,农业机械化部门要关注农业机械和技术新动态,积极了解和钻研新技术,把新技术、新机械及时有效的推广到农户手中,同时农业机械化部门要致力于旧机械的完善和更新以及新机械的研究和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供给得以实现。要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国情,并结合发展目标与科技需求,对农业机械化的技术问题从源头得到解决。所以只有以科技为先导,才能带动农业机械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2加强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夯实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农业机械化工作者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发展的原动力,农业机械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决定着农业机械化工作的落实是否到位,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大力培训实用人才,才能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还需要优秀的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人才的支持,大力培养农业机械化的实用型人才,严格推荐农业机械化的标准作业,进一步夯实农业机械化科技的人才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向更深层次得以迈进的重要需求。作为农业机械化部门要致力于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吃苦,爱岗敬业的农业机械化团队。在实际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过程当中,各地农业生产区域至少要有一名农业机械化的技术骨干,并在每个区域进行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培养与学习,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准。

3加强农艺与农机的完美结合

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农业机械离开农业技术也无法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作用,只有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才能保证农业机械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应用效果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农业机械的研发要满足农业技术的要求,保证两者的完美结合度。再者在农机研发时还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农业技术特点,结合实际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在农业机械推广的过程中,农机推广工作人员也要了解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便于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开展。所以加强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4加强农机推广方式的创新

加大与各部门协作力度要致力于培育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依法促进土地流转。通过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依法促进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手中,变农机大户为种粮大户,变合作社为家庭农场。要大力彰显农机合作社在提高农民机手组织化程度方面的优势,通过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整合,合理调剂农机具的有偿使用,实行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科技水平,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使人、机、地有机的结合,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在推动农业生产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要想解决好农机推广效果不佳的问题,农业机械化部门要与其他相关部门经常沟通,形成合力,一起为现代农业发展添砖加瓦。

5搭建农机推广综合服务平台

从根本上消除农民“购机难、培训难、维修难”的问题新建集农机推广、经营、技术培训、维修服务、技术检测、信息咨询、新机具展示演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机综合示范基地。利用示范基地平台,组建区级维修中心,为农民机手提供农机维修服务。利用示范基地平台,为农民机手提供技术培训。利用示范基地平台,加大对农业机械实施安全监管的力度。一方面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考核发证,提高机手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机车技术性能的检测,保证机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通过完善示范基地各种功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民“购机难、培训难、维修难”的问题。

6结语

篇10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44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1.1 机械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变化,以适应农民农业生产的需求。在农业机械中,拖拉机的应用最为广泛,并且拖拉机的外观和内部也在不断的更新改造中。现如今的农业工具种类越来越多,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机械的投入,提高了我国农业化水平,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2 新型产品的使用率低

放眼农业机械市场,使用率较高的还是以前的机械,它们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新研制出来的农业机械前景并不好。在这样的状况下,新产品的研制也陷入到了瓶颈期,许多厂家不愿意耗费大量的资金在新产品上,没有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或者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过长,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都是很大的阻碍。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一定要调整好市场供需关系,鼓励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为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的意义

2.1 农业机械现代化促进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人力和畜力,耗费的时间较长,产品的质量不高。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得生产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我国现在的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不高,与国外相比,还有一些劣势。但是我国也在积极的努力,使农村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解放劳动力,增加农业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我国一直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一旦机械化生产在农村普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会加快,城乡之间差距缩小,让城镇与乡村共同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

2.2 农业机械现代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传统模式的农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现在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前提下,农村的农产品数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r产品实现了规模经营。由于机械的投入,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逐渐减少,剩余的劳动力可以涌入到城市中,为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除此之外,放眼国际,高质量的农产品在市场上也更有竞争力,农产品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质量较高的农产品能够促进进出口贸易往来,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3 农业机械现代化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还相对落后。在有的农产品,比如玉米的收割上还是传统的人工模式,生产效率极低,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大。然而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农业机械的使用很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它可以将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实现收割、摘穗等步骤,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农民来说是一大喜讯,让农民摆脱了以往劳作的模式,而且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未来,我国需要做的就是要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提升一个台阶,让农民都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模式。

2.4 农业机械现代化加快了国家的发展

农业机械现代化正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大科学技术和资金的投入,用机器来实现农业生产,不仅可以缩短农业生产的时间,还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当国家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提升了,在国际的地位就会相应的提高。并且,农产品出口之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会更强。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会在此基础上稳步提升。

3 总结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机械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也不能忽略当前的现状,针对农业生产出现的问题人们需要去面对,并且积极的解决问题。毕竟,我国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需要结合本国国情,做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推广,并且政府要对农业生产给予技术上和资金上的扶持,将科学技术融入到生产中去,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