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临床医学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临床医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物临床医学

篇1

关键词:动物医学 兽医 临床实践教学

一、兽医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兽医临床教学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动物医学专业涉及多门学科,且各门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相互联系,而临床实践活动是对所有学科内容的综合运用。兽医临床实践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关键,贯穿于各门学科,它是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课内容开展的动物疾病诊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检疫检验等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

2.学生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若想有效看病和看好病,则应全面掌握所有动物的各种疾病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而这需要借助临床实践课程才能完成。

3.社会需求。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畜牧兽医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宠物饲养规模日益扩大,也增加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而现行的教学体制根本无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他们理论知识虽然扎实,但动手能力不高,因此,需要开展临床实践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兽医临床诊断技术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实践课程中的关键。主要包含动物临床传染病学、解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实验。动物疾病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动物疾病的规范化教学,明确规定了诊断流程、诊断要求、诊断技术,可使学生全面驾驭病理解剖、微生物分离培养等技术,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实际运用能力。

2.PPT演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多媒体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应用范围广泛,然而如果单纯依赖PPT教学很难获得可观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进行适当的实践操作。精巧的PPT是兽医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应从动物病例开始、发展、治疗康复进行全程连续展示,辅以临床病例,向学生逐渐演示疾病发展。

3.各种动物疾病的通用教学规范。例如,在讲解动物传染病时,应在各种动物传染病中穿插清晰、直观的PPT制作模型,并针对各种动物传染病选取典型病例,按照发病特点、临床病症、病理解剖特征、实验室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及效果和最终处理方法的顺序讲解。

三、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创新

1.学生能力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自身能力认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在学习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断反省,以此来提高自身能力,也鞭策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能力较差学生的培养。相互评价是增进感情、加强学生之间交流、强化团队协作精神的主要手段。因此,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评价指标。

2.教师对学生能力的现场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评判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可以参照具体情况调整满足学生需求和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也可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以此来提高班级整体的兽医临床实践能力。现场评价主要包含对学生听课态度、课堂参与性、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病例的认识等内容的评价,这些内容不仅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映射着教学效果。

3.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用人单位是学生展现自我的主要平台,因此,建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能够鞭策教师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该评价体系主要包含对学生工作态度、环境适应能力、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工作创新意识和积极学习能力的评价。

四、结语

动物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兽医临床实践涉及多个学科内容,该门课程的学习建立在学习其它多门课程的前提下,同步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教学。目前,伴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学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病例是实践教学中的主要资源,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有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病例,实施问题讨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杜 邵春艳 吴永 等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临床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70-9171,9174。

篇2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

作者单位: 200031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临床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1]。由于发作隐匿,易被患者忽视,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病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故无症状心肌缺血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动态心电图由于可以记录患者在日常活动、休息或睡眠状态下心电变化情况,因此可以发现并记录在常规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心电图改变,对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125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住院患者125 例,均确诊为冠心病,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0 例,女45 例,年龄43~78 岁,平均60 岁。125 例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房颤、心肌肥厚、电解质紊乱、洋地黄等药物影响ST段位移及心率的因素。

1.2 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3 个一”标准[2]:①基线的ST 段在等电位线上,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 mm,在J 点后0.08 s 处测量;如果原有的ST 段已降低,则要在已降低的基础上ST 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再降低≥1 mm,在J 点后0.08 s 处测量。②每次发作引起ST 段明显移位至少持续≥1 min。③两次心肌缺血发作间隔≥1 min。

1.3 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PI公司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采集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心电信息。患者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包括作息时间、日常活动及症状发生的起止时间等,以确定ST 段改变时有无症状。通过系统回放分析,经电脑处理和人工修正,清除各种伪差对照患者的生活日志,排除其他因素的STT改变等,整理后再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心肌缺血检出率 125 例冠心病患者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112 例心肌缺血, 占总数的89.6%,有13 例患者在记录当天未出现ST 段缺血型压低。在112 例心肌缺血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82 例(73.2%),有症状心肌缺血30 例(26.8%)。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

2.2 缺血型ST段改变发作阵数与心肌缺血类型的关系 112 例心肌缺血患者中缺血型ST 段改变发作共425 阵次, 其中无症状350 阵次, 检出率为82.4%,有症状75 阵次,检出率17.6%。无症状缺血型ST 段改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缺血型ST 段改变。

2.3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与全天各时段的关系 82 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第一高峰时段是在6:00~12:00 时,第二高峰时段是在16:00~22:00 时,夜间睡眠时缺血发生率最低。

3 讨论

动态心电图是监测日常生活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心电图因能够通过不同导联组合判断各冠脉支的缺血发作状态,反映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缺血程度以及与心律、心率之间的关系,故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发生缺血性ST 段改变中,属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比例较高,占73.2%,其不伴有胸痛的原因可能是[3]:①心绞痛报警系统缺损。心脏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弥漫性冠状动脉疾病可使这些感觉神经末梢破坏或改变了它们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②缺血程度轻或持续时间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昼夜节律相似,以上午6:00~12:00 时为发作高峰、夜间睡眠时发作最低。它的发作高峰可能与活动量增加、人体内源性儿茶酚胺升高、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导致心肌供氧需氧失衡有关。在心源性猝死者中,约有25%的患者生前无任何冠心病症状,因此,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的潜在危险性显而易见,而且特别容易被忽视。由于动态心电图能24 h连续监测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下心脏电活动,使原来常规心电图难以捕捉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得以发现,可明显增加它的检出率,了解其发作情况及规律,对预防一些冠心病的重要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张海澄. 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26.

篇3

要在临床医学生中推广和普及皮瓣解剖的理论,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增加开始。由于皮瓣解剖涉及身体的各个部位,要想将全部的皮瓣解剖都写入教材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对于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生由于学习的目的不同,皮瓣解剖的教学内容也应把握不同层次。在本科层次教学中,主要向学生介绍皮肤的结构与生理、皮瓣的组织结构类型、血供解剖,让学生初步了解皮瓣的基础理论。对于硕士研究生,由于部分学生已有临床基础或者已确立了专业方向,对于皮瓣知识的需求更倾向于实用性、专科性,所以可以在该层次的教材中加入重要皮瓣的解剖、皮瓣手术方法、皮瓣选择与设计的原则、皮瓣移植术后病理生理变化、显微外科的概念等内容,让学生能在以前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皮瓣的理解,并对今后临床工作起到指导作用。而对于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相关专业学生可重点放在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方法、显微手术技巧、复合组织瓣移植等方面,使学生初步具备自如应用皮瓣、并能开展皮瓣相关的一些解剖或生理病理等方面研究的能力。

2充分利用教学尸体标本展示皮瓣结构

任何解剖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尸体标本这一重要的教具,以往在尸体标本的利用上,皮肤组织多半都直接丢弃,这在尸体标本来源有限的今天稍显浪费。皮瓣解剖课程开展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标本向学生展示皮瓣在人体的分布、范围、血供来源、血管蒂位置等,并可利用尸体标本实际操作皮瓣的分离过程,使学生能在人体上直观的了解皮瓣知识,由这种学习所获得的印象是书本学习难以达到的,也是非常珍贵的。

3利用动物实验实践皮瓣解剖操作

在应用解剖与手术学的教学中,利用动物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对于即将进入临床阶段的医学生尤为重要,是学生将所学由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极好的锻炼机会。所以,皮瓣教学的开展也应配合实验动物皮瓣的切取、分离、转移、显微手术的操作进行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皮瓣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2]。

篇4

1.1临床医学精英教育的特点

1.1.1社会性的教育本质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属性,但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健康、疾病与其他动物的健康、疾病之间的差别在于人的健康的社会性,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因素,与人体健康都有密切的联系,甚至经典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和防治均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J。因此,临床医师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素质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那么临床医学教育明显具有社会性。

1.1.2精英性的教育规模临床医学教育在量和质上都体现出其精英性特征。在数量上,社会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医药卫生教育资源的数量决定了临床医学的教育规模;在质量上,临床医学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这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临床医学教育过程,能够培养出为人和人的生命健康负责任的高水平卫生人才,从而给医学教育资源规划运用、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1.1.3实践性的教育过程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贯穿于临床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临床医学教育的对象是人体,最终目标是生命健康,从而要求有精细程度极高的实践;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的训练。因此,临床医学教育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长,占整个教学的比重大,必须有临床见、实习这个环节;理论授课可以传承许多临床经验但需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和验证大量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1.1.4高值性的教育成本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性使得临床医学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实验实践设备、实验用的标本以及实验用的试剂和药品,同时由于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趋于个性化教育,需要投入的师资力量和器材资源都要很大。因此,临床医学教育是一种高成本、高投入的教育。

1.1.5高期望性的教育结果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是要进人医学实践领域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因此,临床医学教育结果具有高期望性的特征。临床医学学生期望自己在学校学到专业、先进的医学知识以便将来为人们服务,社会上的人也期望医学专业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卫生事业服务。

1.1.6终身性的教育模式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服务对象以及任务的特殊性等因素决定了临床医学在时间和内容上的终身性,临床医学的终身教育在时间上要伴随临床医师的整个工作生涯,在内容上要跨越临床实践和理论教育两个领域。

1.1.7国际性的教育标准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疾病的产生、发展和防治等的机理具有同一性,因此,临床医学除应具有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外,也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的大背景下,促进医学教育标准的国际化,以提高医学教育水平,为本国医学人才是否能够跨出国门以及其发展是否可能得到国际的认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8综合性和复杂性的学科专业健康问题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心理、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导致同一种疾病有各种不同的表现;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措施也需要多学科的参与,这些都使得临床医学在学科水平上的综合性,如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生物理论与工程技术的结合等。而临床医学教育的复杂性表现在研究对象、学科分类和学习内容的复杂性:人体的形态和机能是复杂的,影响人的健康和引起疾病的因素更加复杂,这就导致临床医学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使其内容扩展到了医学之外的其他科学领域,导致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交叉边缘学科也越来越多,导致学科分类复杂化;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物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的基础及临床各个学科都取得了飞速进展,致使临床医学教育学习内容多且复杂J。综上所述,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特殊性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正确把握、理解和遵循这些特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人的思考,才能切实提高临床医学教育教学的水平。

1.2临床医学精英教育模式的要素

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现代精英教育所包含的最主要要素就是高等医学院校对其量和质相关方面的要求,即对招生和培养两方面的要求。只有各高等医学院校注重在这两方面上的把握和提高,临床医学教育才能更加切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朝着良性轨道发展下去。在临床医学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中,招生是其首要的要素,招生过程决定着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生源,而生源的好坏又决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发展以及未来医师的素质和水平。培养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目标的贯彻落实、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这一基本途径来实现的。在临床医学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中,培养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在培养过程中教学条件优,师资力量强,教学方法先进等都是临床医学精英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2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处于迷茫状态,尚未找到教育模式的准确位置。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2.1生源素质偏低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也像其他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一样,过分关注招生规模的扩大,一味追求数量上达到大众化教育的标准而忽视了对入学生源质量的把关。由于录取分数线降低、入学标准不够严格等原因,致使新生的整体质量降低,部分新生的基础学科薄弱,在英语、生物等学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还有一部分新生的人文素质较差,这样就导致人学后一部分学生很难适应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为将来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留下后患。

2.2培养目标不明确

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将“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专门人才”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既简单又笼统,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专科、轻全科,重疾病治疗、轻预防保健,与《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

2.3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绝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教育资金投入依然不足,教学基础资源的改善依然不够;对有限资源的使用率不高,甚至出现设备买来根本就没有用过,仅仅只是用来应付评估或El常的例行检查的现象;招生规模在扩大,师资队伍却没有相应补充,势必影响教学的质量。

2.4教学模式没有推陈出新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教学上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以学科为基础设置课程,出现了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理论课多、实验课少,专业课多、人文素养课少等现象;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是很强的,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对临床医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5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大规模的扩招导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l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35766人增长到2006年的145866人,由于多数毕业生毕业后不愿到基层医院或社区医院工作,导致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性医院人员基本饱和,卫生人力资源的分布极不合理,从而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另一方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速度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从而导致卫生人力资源素质的下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甚低,2000年我国的医师数为1603266人,而2006年也才1610781人,增长幅度甚微j。

3我国临床医学精英教育模式的构建

3.1招生方面

3.1.1扩大招生自

扩大招生自,有利于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招收基础好、素质高、热爱医学事业的学生。在招生过程中,政府主要职责是宏观调控,要赋予医学院校更多的自主招生权力,使医学院校可以招收更多既优又适合读医的学生,从而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1.2合理控制招生规模

通过规模的控制保证精英化的实现是临床医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民群众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就成为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理由。实际上,从国际每千人口医师数的比较上看,我国总体平均数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城市相当于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只是农村每千人口医师数不足1人,甚至略低于巴林、牙买加、毛里求斯和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且农村的大多数医师的学历相当低,超过一半是大专和中专学历。对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国情结合校情采取逐年递减的办法,将招生人数先稳在一定范围之内,待各项条件都能够跟上扩招的需求时,再适当扩大招生;另外,可通过发展医学其他辅助专业,使高等医学教育的扩招比例适当集中在如药学、医技、护理等学科上。

3.1.3建立多元化的入学标准建议实行多元化的入学标准,一方面可逐步试行文理科生兼收的政策,以扩大招生范围,使更多有兴趣、有能力学习医学的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除了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外,还可通过严格的医学院校综合考试,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1—2年级学生中选拔适合学医的学生转专业进入医学院学习,社会上有兴趣、有实践经验者只要能通过严格的医学院校综合考试也是有资格成为医学院校的学生的;另一方面,应设置更加全面的入学条件,入学考试时的笔试,除了传统高考外,再设置医学院校入学基础考试以及针对社会考生的更严格的医学知识入学考试进行双重选拔,笔试合格者进入面试,最后综合笔试、面试以及通过对考生高中时期的平均分、入学前的奖惩表现等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以择优录取,从而达到好中选优的目的。

3.1.4建立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

各高等医学院校在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上,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同时要转变思想观念根据各校校情来定位培养目标,使之定位准确,个性突出,特色明显;既要突出学科优势,又要凸显办学特色,避免不切实际地盲目从众和好高骛远。

3.2培养方面

3.2.1合理、规范运用教学基础资源既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改善高等医学教育的基础设施条件,又要提高教学基础资源的利用率以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其中,教育经费要投入到对现代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添置、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以及教材、教具的不断更新上;为促进教学基础资源的利用,可以利用互联网扩大信息交流、促进师生沟通,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使师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快速和直接,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资料。

篇5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这样一种情形:一些理论知识丰富、各种笔试成绩优异的低年资医师,在病房尚能胜任工作,一旦到门诊单独接诊病人,脑子里就一片混乱,不知如何是好。低年资医师如此,某些研究生也如此,见习与实习学生更是如此,这似乎已是一种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不得不使我们对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产生某种质疑。在临床实际工作(尤其是门诊工作)中,医师首先接触到的往往不是已知的病名,而是具有一种或多种症状的患者,如何综合分析这些已有的症状并通过有的放矢地追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得出正确的诊断,是临床医师必备的能力。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逆”人们认识事物、诊治疾病的客观过程,全程对学生实施从病名、病因、病理到临床表现与诊治的“从因到果”的被动“灌输”式的教学,结果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由因及果”、“顺藤摸瓜”的演绎能力;而临床实践则要求医生具备有“见落叶而知秋”的“以点带面”、“由果及因”的分析、判断与逆向推理能力。为解决这种“培养结果”与,’I哈床需求”之间的矛盾,许多老师均致力于对临床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逆向法临床医学教学”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二、逆向法临床医学教学并不“逆向”

早在人类认识疾病之初期,人们最先接触到的不是病名,而是病人的症状与体征,为了解并消除这些症状与体征,人类才开始了从事对疾病的研究活动。这就是人类认识疾病最初始、最积极的从接触症状、体征到认识病因、病理并懂得如何去诊治疾病的“从果到因”的“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后来,教育家们为了传授与学习的方便,“逆”人们认识疾病的客观过程推行了从病名、病因、病理到临床表现与诊治的“由因及果”的被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因此,逆向法临床医学教学并不“逆向”,它只不过是把“颠倒”了的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过程重新颠倒过来而已。

三、逆向法临床医学教学与传统临床教学的区别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为:病名一病因~病理一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治疗。逆向法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为:症状奋黔病因病理石黔诊断与鉴别诊断~体征扁黔病因与病理习黔诊断与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性石诊断与鉴别诊断习黔治疗(含诊断性治疗)。显然,前者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的“直线推进型”教学;后者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例、注重逆向推理与临床思维的更符合人们认识州奸究疾病的客观规律的双向循环式教学。传统临床医学教学能决速、方便而系绷也将大量的医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医学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有利于学引l财lJ通过考试。但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缺陷:一旦病名确定,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都已成为不可更改的必然“结果”,学生一方面必须牢记教条以便能在临床见习与实习时“对号人座”;另一方面又大可依赖书本—每当临床工作遇到困难时,“书中自有言如玉”。如此易致学生在临床见习与实习阶段疏于思考、疲升己忆,不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不利于学生再学习(对原有知衫靛注行加工、消化,摄取宙i知识并与之整合)。逆向法临床医学教学则恰能弥补传统临床医学教学之上述不足,有益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为了更形象地阐述逆向法临床医学教学与传统临床医学教学的区别,现以传授认知大象为例加以说明:传统模式下的临床医学教学有如告诉学生一一大象有两只什么样的眼睛、两只什么样的耳朵、四条什么样的腿、一个什么样的鼻子……而逆向法临床医学教学则有如教导学生—什么样的眼睛是大象的、什么样的耳朵是大象的、什么样的腿是大象的、什么样的鼻子是大象的……显然,前者能够快速而全面地认识大象,但是,一旦大象瞎了一只眼睛、少了一条腿或少了一只耳朵时,学生就有可能“一叶遮目”一一这究竟是大象还是貌似大象的其它动物呢?而后者虽然认知大象所花费的时问可能要多些,但却能“以一概全”、“见落叶而知秋”一一抓住大象的某一个局部就能快速地认出大象。

四、逆向法临床医学教学的优点

第一,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转化为“模拟门诊”式的“仿真实践”,老师扮“导演”,学生成“主演”,课堂生动活泼,使每一堂临床见习或实习课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享受,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这是一种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导式”教学。为了完成对某一“门诊病人”的诊治工作,问题环环相扣,每协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就能从中体验到一种乐趣;每遇到一个新问题,就如同增加了一块吸引学生继续“研究”下去的“磁铁”,从而将学生的被动注意转化为主动思维。

第三,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临床医师,靠依赖书本与老师是行不通的,从而迫使学生主动“断奶”,从书本各章各节之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积极主动地者涉猎各种相关的知识并将以往所学的各门知识进行提炼、加工与整合,初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第四,“模拟门诊”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在鞭策着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综合、去磨练……,就在各学生无拘无束地提出各种可能的诊断及其理由的过程中,既复习了以往所学,又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领略了他人之长;而当老师讲评之后,更是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如此反复多次,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更得到了培养。

篇6

关键词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20-02

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医学教育的宗旨,遵循这个办学方针,我校对三年临床医学专业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农村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具有开拓奉献精神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人才。

一、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该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为“2+1”模式,即学生在校2年完成所有理论课程的学习,1年进入临床实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在课时的分配上也存在着偏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向一条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训教学的道路。在校理论考核分数很高,一旦进入临床实习往往因动手能力差而显得手足无措,无法很快适应工作,形成典型的高分低能现象。为了符合我校新的培养目标,至2006年我校将该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为“1+1+1”模式,即学生第1年在校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第2年进入校建的高仿真实训基地,进行1年临床课程的学习,最后1年进入临床实习。新的教学模式纠正了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缺陷,调整了课时分配比例,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实训条件和先进的教学资源,增加实训教学的学时比例。

二、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第2年临床课程学习阶段,此阶段学生可以在高仿真人体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动物身体上进行清创、缝合;计算机上进行心肺听诊等实践性的操作训练,边上课边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训练中得到巩固。此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明显进步。

三、加强了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3年临床实习阶段,时间为1年。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学生向医护角色转换的过渡,也是学生接触社会的开始。在此阶段学生主要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有经验的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们会更好的掌握、了解临床各疾病理论知识、常用临床技术、常用的诊疗技术操作。出科时要对学生进行规范考核,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推行素质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加强人文社科素质教育,也是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所必须的。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在加强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素质教育的同时,开设人文艺术类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此外,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必须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

五、改革考核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

考试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

考试方法多采用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单评一次期末考试就能完成对一个人一门课程的评价。一次考试定终身,使得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不能合理地考察学生平时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此,我们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学生平时的课堂讨论、课题论文以及实训成绩都在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我校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继续完善。新的教学模式符合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以为豫东农村乡镇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何邦平,王小燕.实验教学中心的构建与实践[J].上海高等医学教育,2006,(3).

[2]刘丽敏,黄海霞.首都医科大学开展机能实验学的可行途径[J].生理通讯,2005,(2).

篇7

【考研时间】

四川考研时间2019具体时间安排在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考研科目】

第三十二条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 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 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第三十六条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 业务课二

12月24日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 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 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推荐: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篇8

【导语】

考研时间

2018年考研初试时间为: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考研科目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3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4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4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5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由招生单位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相关公告:

篇9

【导语】

考研时间

2018年考研初试时间为: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考研科目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3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4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4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5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由招生单位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相关公告:

篇10

【导语】

考研时间

2018年考研初试时间为: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考研科目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3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4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4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5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由招生单位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相关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