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产资源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产资源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矿产资源 开发形式 行业管理 管理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资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依托,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以及整体性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本文在论述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环节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一、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矿产资源利用环节践行粗放型模式,致使资源浪费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这一问题衍生出来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例如矿区开采单位数量多,规模小,暂时性经营思想长期得不到扭转。在对资源开采之前没有认真的编制相关规范,开采模式的混乱性使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衍生出来,也可能是生产工艺设备以及技术的滞后性造成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6月14日公布的一份资源综合利用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

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处于无序状态中,滥采乱挖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甚至存在无证开采这一问题。尤其在一些民营私人企业矿产企业中尤为严重,在未完成地质勘探工作之前就盲目进行以采代探,不能进行合法合理化开采。《国务院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通知》的编制与推行是对上述问题治理的形式。

三是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主要是“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随意排放,以及开采后未进行有效的环境复原问题,同时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也使地貌完整性遭到破坏,滑坡以及泥石流问题陆续衍生出来。

四是矿产资源管理问题,通常是指相关管理体制内容缺乏完整性,落实上缺乏全面性等。

二、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矿产资源分类管理体制

目前,对矿产资源开发的行业管理模式应该遵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模式,以国家与省级编制的矿产资源规范与地质勘探规范为依托创设矿业权,达到对矿产资源分类管控的目标,以此途径提高矿产资源开采与应用效率。矿业权创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本出如下的归纳:一是招拍挂出让。该方式通常在矿产资源开发规模较大,但是风险产生率处于较低层次上的矿区体现出高度的适应性;二是公司申请。其应用于规划勘探区中的开采难度较低的矿区或空白区;三是以政府为主导,由其拨款布置矿区地质勘探工作,具体是将地质勘探的任务下达至相关单位,在矿区地质勘测以后参照有关规范创设矿业权出让,该方式通常适用于成型矿区范围中带有专项规范的勘探区域以及预留区域。

(二)建立产量调整机制

为了使矿产资源落实可持续开发以及矿产品综合利用这一目标,建立健全常量调整机制是极为有效的对策。这一机制建立健全以及实效性的发挥,是以政府机关宏观调控为依托的,政府机关发挥导向作用,具体是将矿产资源开发和市场调控、行业组织管束三者整合在一起,强化对矿区开采单位信息管理工作,将矿产品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此途径使年度产量指标明确下来,编制并推行带有可执行性的管理办法,达到对矿产资源开发数量实时监控的目标,最大限度的规避行业中恶性周期式竞争现象出现的概率。并且在该机制的约束与引导下,使矿产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进一步实现矿产资源开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措施[1]。具体是获得勘探开采矿区资源的单位在对相应区域地质概况进行勘查之前,对矿区水文地质等要素进行综合性评估,以矿产品共生、伴生等理念为基准编制整体性开发利用规划,始终将贫富兼容、周期性开发等规则融入其中。针对近期不开采的矿区资源编制有效对策,对其结构完整性进行有效保护。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编制与推行考评指标是基础,具体是对矿区资源开发单位的自制进行考评,判断其矿业运行进程是否和科学发展观相匹配,在此基础上理性的编制工业指标辅导其开采资源进程,实时监测矿区资源储量。

(四)加强矿产开发监督管理

对矿区开采单位资源利用状况的有效监管,是地矿行政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十分珍惜合理开发,有效保护”资源开发目标实现的外在体现形式之一。当前,国内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处于极低的层次上,例如国社科院近日的“2007中国能源蓝皮书”指出,中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一直十分低下,目前中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长期处于较低层次上,其和国际相关规范的指标相比较存在较大的悬殊性。

那么为了达到对矿产资源开发行业有效管理额目标,应用有效对策,做好“三率”监管工作是极为必要的,同时使监察工作践行制度化、法律化路线,以推广高端勘探、开采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方式方法,达到使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性提升的双重目标[2]。与此同时,政府相关监察部门贯彻落实特殊矿种总量管控工作,借助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制的途径,达到对钨、稀土等矿产总量有效管控的目标,遵照“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的规则,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型为经济优势,使开采的矿区资源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最为强有力的支持。

三、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性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大体上可以被划分为两项内容:一是从宏观的视域出发对其开发利用进程的监管,二是借助法律法规调控法律责任、资源产权等和矿区资源开发工作相关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那么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工作开展与运行的意义可以做出以下两点的概述:一是强化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为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二是借助对矿区资源开发单位宏观管控的方式,使其处于理性的竞争环境中,强化了矿产资源市鲈诵械挠行蛐裕推动了资源可持续开采进程。

四、结束语

总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是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目标实现的依托。现阶段,国内矿产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处于不断被优化的模式中,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尚未处理。积极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及相关方法方式,使多样化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大幅度的优化矿产资源开采与应用效率,为保护资源以及支持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巍.生态文明视角下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创新设计研究[J].理论月刊,2015.

篇2

【关键词】矿产资源;利用现状;GIS;调查;数据库;模型;应用;评估

1 GIS的定义

GIS在地学领域发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新时期计算机、卫星、数字处理、模型加工等一系列技术的有机整合。在矿产行业中GIS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指在计算机和网络的软硬件系统的支持下,展开对矿产资源现状、分布、开发利用的综合体系,GIS主要以空间、地理信息为加工平台,通过计算机、遥感等技术的综合利用形成对矿产资源更为准确、全面、科学地把握,进而为矿产资源管理、矿产开发决策提供前提和基础。

2 GIS的发展现状

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GIS正在取得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应用层次逐步加深的效果,通过GIS的技术应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正在走向组织一体化、行为标准化、数据加工自动化的趋势,GIS为基础的矿产资源空间分析能力正在逐步提升,GIS为平台的矿产资源模式应用正在逐步推广,不但提升了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效率,而且从结构和系统上确保了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质量,应该看到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中应用GIS已经成为工作的必然和趋势,因此,要重视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中GIS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

3 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中GIS的价值和功能

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是矿产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决定矿产资源开发、保护、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性工作,在信息化时代里,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应该发挥出GIS的结构性、系统性优势,这是GIS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GIS基础上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数字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3.1 GIS的统计价值

利用GIS在具体的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可以形成对矿产资源全面而科学地统计、检验和认知,使社会和国家了解到矿产资源利用现状,有利于摸清我国矿产资源的家底,明确矿产资源利用的真实现状,这对于保持矿产资源稳定、盘活矿产资源存留,稳定矿产资源供应有着积极的意义。

3.2 GIS的支撑功能

通过GIS的应用可以建立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库和信息加工系统,有利于整个矿产行业建立起与国际相一致的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体系,做到对矿产资源利用现的准确把握,实现对矿产资源动态地监督和管理,为国家和政府的矿产资源利用正常提供技术和系统上的支撑,为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数字化、科学化提供保障。

3.3 GIS的研究功能

GIS可以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全面了解和科学分析,可以帮助行业和社会建立起从资源、经济、环境等环节入手,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矿产行业新的模式和体系,特别对于矿产的科研工作更是具有高度的支持能力和保证作用,对国家建立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体系和机制有着理论上的支撑作用,对国土资源部门高效履行矿政管理职能提供技术成果和研究成果的支撑。

4 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应用GIS的技巧

4.1 建立矿产资源的GIS数据库

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工作中要全面应用GIS的系统性和信息化的优势,展开对矿区资源的全面分析,特别要建立起关于矿产类型、矿产储量、核查成果的信息库和数据库,做到对属性数据全面地加工,对空间图形数据要进行有效管理,通过GIS系统提升数据库的工作效能和,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奠定信息化和规范化基础。

4.2 建立矿产资源信息的GIS模型

要积极利用GIS的数字化优势,以GIS的应用建立起矿产资源现状的信息模型,克服矿产资源现状调查工作中出现的随意性,提高调查内容的完整性,完善调查的细节和重点,做到对资源利用信息综合地处理和高质量地加工,做到对矿产资源利用现状的有效跟踪,做到对矿产资源调查综合水平的保证。

4.3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评估工作

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实际工作中应该利用GIS做到对矿区的合理划分,使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能够做到科学而全面地核查,在充分评估矿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控制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量,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野外工作的难度,确保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进程与质量。

4.4 完善GIS系统的具体应用

GIS具有升级和扩展的功能,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过程中要以GIS的基本系统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将评价软件、分析软件引入到GIS系统和功能之中,实现对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动态地管理,在提升GIS系统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挥GIS的优势,构建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新模式。

5 结语

GIS体系在软硬件系统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进入到了应用的普及化时代,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GIS的利用可以有效提升调查工作的效率,做到对调查工作成本和质量的有效保障,使传统的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当前矿产资源调查工作要继续发挥GIS的优势,从调查工作中GIS的实际应用出发,提升GIS的运用能力,扩展GIS的应用空间,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做到对矿产资源深层次、全面性的开发。

参考文献:

[1]马春萍,和春燕,侯红松.遥感与GIS结合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2(01).

[2]李卫,李海平.浅谈GIS技术及其在岩土工程勘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2).

[3]杜培军,刘伟,李永峰.基于GIS的能源矿产资源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02).

篇3

>> 浅谈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浅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矿产资源地区发展困境及开发补偿税费政策需求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中国矿产资源税费金制度研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及要素研究 矿产资源税费课征机制理论分析 浅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机制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构建 浅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湖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实施及配套制度研究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研究 牧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的探讨 浅谈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矿产资源开发外部负效应及其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分析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实证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徐菲.利用环保企业优惠政策做好企业税务筹划[J].北京: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9):43-44.

[3] 郭利花,卢静.循环经济视角下煤炭行业税收政策研究[J].北京:商业会计,2012(14):59-60.

[4] 张季.资源税改革:从量计征向从价计征转变[J].沈阳:地方财政研究,2011(11): 2.

[5] 胡绍雨.生态环境与财政政策文献综述[J].石家庄:经济论坛,2011(11):146-152.

[6] 钱斌华,毛艳华.面向循环经济的污染税构建思考[J].长春: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1):65-69.

[7] 王甲山,王井中.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税费问题研究[J].北京:资源与产业,2007(3):10-13.

篇4

关键词:矿产资源;规划制度;功能定位;目标优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ZD07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9JZD0019)“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CJY038)“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产权制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6月4日

作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矿产资源规划是依法审批与监督管理的依据。发挥矿产资源规划作用的基础是矿产资源规划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在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下,明确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的功能,优化矿产资源规划的目标,既有助于深刻理解我国矿产资源规划实践,也有利于通过规划制度的完善,提高规划体系的质量,实现矿产资源规划的功能和目标。

一、矿产资源规划的内涵

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家或地区根据其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属地的矿产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现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针对矿产资源保护、勘查与合理开采利用,以及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本质上,作为勘探、开采的前序活动,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家对各类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所作的时空配置,目的在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矿产资源规划包括矿区规划、品种规划、矿业权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完整有效的矿产资源规划应该包含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等,怎样做、何人做、什么时间做、什么地点做,需要投入哪些资源、各自数量多少等基本问题都应考虑在内。此外,规划要明确修改的前提条件,该条件与规划有效的条件互补;为增强规划适应性,要明确不满足规划前提条件时采取的对策。

矿产资源规划的结果是对未来矿业发展的行动做出预测与安排,有效的规划通过明确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为整个矿产资源产业未来行动提供路径图,减少勘探、开发的不确定性;事先分析和规划有利于合理配置有限的矿产资源禀赋,减少浪费;目标、任务与责任都明确的规划,能够清楚说明目标与任务的关系,制定指导矿产资源勘探、开采日常决策的基本原则;同时,通过事先的目标制定,矿产资源规划为整个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确定了各类活动实时、反馈控制的标准,从而提高各类活动的有效性。

二、矿产资源规划的功能定位

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南》、《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三个矿产资源规划制度法规中,明确了各层次各类规划的内容、任务以及指标化的目标,也基本确定了各层次各类规划的相互关系以及上级目标(指标)对下级目标(指标)的约束作用,但各级各类矿产资源规划的功能定位却不明确、不清晰,使得规划成果主要指标体系达不到预期的、兼具宏观指导性和微观可操作性于一体的要求,规划的作用受到根本性削弱。

在矿产资源规划实践中,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是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的资源保障,中央政府加强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需要解决矿产资源的总量问题、结构问题、布局问题、政策工具运用问题等重点事项,涉及法律法规、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等重大议题,因此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强化指导性是其主要功能。

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属于地方性矿产资源规划,是规范政府行为、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的主要依据,需要根据本地区资源特点、区位特点、市场条件,同时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从战略和宏观的角度来安排、部署全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最终的成果是划定鼓励、限制、禁止勘查、开采的矿种和区域。相对于全国规划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操作性,重点议题在经济绩效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上。

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是对上级规划的进一步细化补充,对上级规划目标任务的具体落实和安排,主要特征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规划目的性。其中,市(地)级规划仍带有宏观性质,一般以矿种为主线,将规划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到市所辖的县、区,一些重要的指标要落实到大、中型矿区;而县级规划作为终端规划,应将省、市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及各项调控指标落实到具体的地块、矿区和矿山。在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调控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提升本地区矿产资源的相对优势,培育矿产资源竞争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也就是说这一层次的规划强调经济绩效的实现,兼顾环境保护。

专项规划,如勘探开采的重要方面、特定地区、专门矿种的规划,强调具体化和可操作性。一是对矿产资源储量及其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程度进行分析和论证;二是提出需要开展的公益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部署和安排,应具体落实到项目和地块上;三是合理划定规划分区(分勘查、开发两种,规划区包括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四类);四是对大、中型矿区和重要的小型矿区合理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划定具体的勘查、开采范围、矿权数量及其经济合理的开采规模,规定相应的准入条件(包括最低开采规模、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等)、采选治理结构调整等。

总之,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以宏观指导性为主,兼具实施性,省级矿产资源规划以实施性为主,兼具宏观指导性;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则完全强调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各级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相对于同级的综合规划则更是强化了实施性而弱化了指导性。

目前,关于省-市(地)-县三级矿产资源规划的尺度、深度如何把握,如何定位,人们理解和认识不统一。省、市和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文本内容要求趋同,没有很好地在明确各级规划任务侧重的前提下提出不同要求,以使其能各司其职、相互衔接。更为突出的是,作为矿产资源规划的终端规划,县级规划的内容大部分不符合其功能定位,而是与省、市(地、市)两级规划雷同,仍然以宏观规划为主,任务目标没有具体落实到地块、矿区和矿山,从而导致整个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可操作性差,难以实施,形成事实上的无规划和盲目开采。此外,在成果形式方面,规划图件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图、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等,由各省制定编制技术要求,市、县级规划成果标准化和信息化存在着较多问题。

三、指标化的矿产资源规划目标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根据相关法规制度,我国矿产资源规划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围绕总目标,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兼顾当前与长远、中央与地方利益,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采、保护与合理利用及利用国(区)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和矿种与区域重点,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政策措施,具体表现为对新增储量、持续供应能力、合理利用与保护水平、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状况、矿产资源管理能力与水平等一系列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的确定。(表1)

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核心部分是由各层次、各类规划目标(指标)组成目标(指标)体系。全国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任务的完成依赖矿产资源勘探开采中重点领域、重要行业以及省、市、县各级机构的共同努力,为此总目标需要层层细化、分解为各专项规划、各行业规划以及省、市、县各级规划的子目标,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的目标体系。目标表现为量化指标,所以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地区规划的各项指标是全国性指标的分解和具体化。与规划目标体系对应的是指标体系,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的指标之间有如下关系:下级指标是在上层指标的约束下制定的,上级专项规划指标对下级总规划、专项规划的指标值也存在约束作用,同级的总规划指标约束同级的专项规划、行业规划的指标,同级的专项规划指标值约束同级的行业规划指标值。也就是说,所有下级规划的指标是在各个区域自身资源禀赋、能力条件、经济社会总体目标的制约下对上级目标或指标的分解和细化,同样的各专项规划指标不但是上级专项规划指标在区域内的具体化的子目标,也是同级总规划指标值在该领域内的具体分解,各行业规划的指标亦是如此。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确保指标体系的相容性和一致性,同时保证各专项规划、各行业规划、各下属地方规划子目标(指标)的实现支撑矿产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总指标)的完成。

各层次矿产资源规划的目的、功能定位各自不同决定了各自指标的特征、作用的差异,上级规划指标更强调指导性,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时间跨度倾向于中、长期;专项规划、行业规划、下级规划指标偏向于指令性、约束性,弹性小,下级规划时间跨度通常侧重于中、短期。

四、其他规划制度的借鉴

我国的土地使用规划制度中,国家、省、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宏观控制性规划,任务是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在各产业部门和地域间调整和配置土地资源,而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微观实施性规划,任务是按照上级规划的控制指标和布局要求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区的土地用途和使用条件,因此,两类规划的文本内容要求有所区别。规划图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根据行政区的空间尺度差异,省、市、县、乡级规划的图件基本比例尺一般分别为1∶50万、1∶20万、1∶5万和1∶1万。相对于多层级、职能化的矿产资源规划审批制度,国内土地利用规划实行简单却更为严格、更为权威的审批制度,省、省会城市、100万人口城市、指定城市等的土地利用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其他市县、少量乡镇的土地利用规划由省级政府审批、多数乡镇的规划由设区的市级政府审批。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本身就伴随着土地的使用,而其耗竭性也不是土地的可复垦可以相比,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审批应该采用比土地使用规划更审慎、更严格、更有法律效应的制度,但现实恰恰相反。

在英国,法定的矿产资源规划实行二元体系,分别是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结构规划的任务是为地区发展提供战略框架,并作为编制地方规划的依据;地方规划的任务是为地区发展制定详细政策,为开发控制提供主要依据。规划层级分为中央、郡、区三级,以郡规划为主,中央协调;规划采用许可制度,强化管制和约束;规划的编制以郡、区政府为主,职能部门参与。这些安排使英国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构成简单、关系明晰,一体化程度增加,同时规划的权威性、执行力也得以保障。英国矿产资源规划制度对我国矿产资源规划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有更强的借鉴意义。

五、结论

我国矿产资源规划制度安排中,多元化、多层级的结构使规划体系的功能及其相应的目标体系复杂化,协调、衔接、一体化的难度增加,条块分割的可能性加大;而各规划功能定位的不清则使这一隐患成为现实,无规划、规划冲突、各自为政以及规划的权威性低、难执行等问题突出,结构布局优化、环境保护、矿地复垦等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重大目标被虚置。明确矿产资源规划的功能定位、优化矿产资源规划的目标体系是提高矿产资源规划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规划司.矿产资源规划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矿产资源 勘查开发 问题 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 TD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160-1

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征的相关分析

矿产资源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查以及开发利用,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较大的地区主要内蒙古、山西、四川、贵州等,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与经济区域之间的匹配程度还不太合理。据相关统计分析,我国的铁矿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的平均品位低很多;锰矿平均品位22%,比世界平均品位低20%以上,我国的铝土矿一般也是以一水硬铝石为主,铝土矿中的三水铝石和一水软铝石较少;富矿少,胶磷矿多等等,都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导致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开发难度比较大,在实际的矿产勘查以及开发的过程中要提升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当前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时,常用的技术主要有四种,即取样介质研究、偏提取技术、酶提取技术以及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

2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种矿产资源的开采量变得越来越多,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开采量逐渐增大,使得我国的矿产资源的供给也变得不足。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以及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近年来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国的小型矿山比较多,尤其是一些个体的矿山,其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各种勘查和开发的机械设备等方面不足,导致很多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浪费问题。比如在开采富矿的时候破坏了贫矿,在开采一些主要的矿种资源时对一些伴生的矿产资源进行了破坏等,导致矿产资源的巨大浪费,是当期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十分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能。但是由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对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而言,应该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效率的控制。

(2)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前景不容乐观,我国是一个矿产大国,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所以矿产的供需矛盾仍然是比较明显的。早在2006年时,我国的十多种有色金属的储量是世界的第一位,但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比较低,与人均矿产资源的需求相比较而言,是不及需求水平的。同时,我国的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在不断下降,国家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需要各种支柱性的矿产资源,比如石油、铁矿石、铜、等,对这些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目前供应水平不足,例如铁矿80%通过从澳大利亚进口才能满足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矿产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导致供需关系之间极不协调。

3我国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的对策

(1)加强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 ,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情况。各种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矿产自己的勘查开采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矿产资源进行摸底清查,了解我国的矿产资源的总体情况,当前需要做到的就是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评价的力度,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好坏,才能为后续的矿产资源的开采制定相应的策略。由于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多,数量也比较大,要提高开发利用的效率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加强矿产自己的勘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

(2)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应该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方式转变成为一种立足于全球以及全国范围的需求进行开采的方式。首先要立足于国内的经济生产,对于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各种民生事宜需要的矿产资源保证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其次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各种矿产资源的优势,为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奠定一定的基础,以保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帮助。

(3)从大局出发,制定相应的规划。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利用,应该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对矿产资源开发的行业进行规划,对那些高污染以及高耗能的投资进行严格的控制,停止各种低端矿产加工厂开办,以市场的引导发展,将优胜劣汰的原则应用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业中,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满足环境要求,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4)加强选矿的综合回收水平的提升。对矿产资源进行利用的几个环节是采矿、选矿以及矿的冶炼,其中选矿是最重要的步骤。加强选的综合回收水平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强矿厂的选矿工艺水平的提升,采用各种新的技术和工艺,比如广东的凡口铅锌矿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及中南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研发并且投入使用的高碱工艺、铅锌异步混合浮选工艺、矿浆电位调控快速浮选工艺等,都是比较先进的生产工艺,具有较高的选矿效率。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各种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根据实际的矿产资源情况采取合适的器械设备以及工艺进行选矿。

4结语

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比较低,在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以及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于存在的一些不容乐观的现状要进行积极的改进,不断促进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可持续

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在国家矿业投资经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当代经济的主要经济体制,更要求矿产地质勘查相关部门顺应时代趋势,改革单位体制成为适应矿业发展潮流的必然举措。通过减少勘查中出现的风险,保障矿产地质勘查部门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潮流顺利的进行单位体制改革[1]。

1矿产地质勘查的特性

(1)可预测性:矿产勘查的可预测性是指在矿产勘查前进行预测,为了确保矿产开发可以顺利开展,需要我们利用专业的地质勘查技术对需要评估的勘探区域做详细全面的数据评估和分析,从而可以全面了解勘查区域的矿产资源的详细情况,确定矿产所在的位置,制定一个严谨完美的计划需要依靠以上的预测结果[2]。(2)高效率性:矿产地质勘探工作主要是依托起重设备和先进的技术从而得到最高的效率。国民矿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从而带给勘探技术和装备先进的技术。为了提高矿产勘查工作的专业化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学习采矿工程中的高新技术,通过对科学技术不断的学习应用缩短矿产勘查时间,用最短的时间挖掘最大限度的矿产从而大大提升矿产勘查的效率,更顺利的进行矿产勘查。

2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主要因素

(1)立项阶段的因素:在立项初期准备不充分,没有吸取先辈的经验和不足,资料收集片面缺少实际调研草率选点,工作态度马虎,对立项相关规定不了解造成问题频发结果差强人意。因此,为了提升矿产勘查效率我们要扩大矿产勘查投资渠道,建立新的营运方式,改革完备规章制度,对于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单位要裁员增效,提升整体素质及工作效率[3]。(2)勘查技术的因素:在矿产勘查中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影响重要的一项因素即是技术因素通常也被叫做技术风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被看作是自然风险。因为我国在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面处于初级阶段,专业技术并未十分成熟,尤其是在深矿区的发展应用方面存在欠缺,而当浅层的矿产资源开发后,地质勘查工作就是需要不断深入,需要我们不断对深矿区进行勘查挖掘,深矿区地理环境及各项因素相比浅区更加复杂,这一重要因素造成地质勘查不顺利,大大增加勘查风险性,这也是技术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3)市场的因素:当下我国是以国家为主投资方投资矿产勘查,未能得到商业范畴的支持,国家作为投资人勘查和开采的权力必然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也正是因为国家投资造成投资效率低下,矿产勘查市场发展缓慢不能得到飞速迅猛发展,从而加大了矿产勘查市场风险性。(4)经济方面的因素:我国当下经济飞速迅猛发展,经济发展浮动大变化无常,这会直接影响我国矿产资源价格的起伏。价格因素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地质工作进度,从而造成风险的形成和发生,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导致风险因素的改变。企业的经济效率如果受到了经济风险探索的影响加之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会直接冲击矿产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企业投资与产出形成巨大差额入不敷出,经济效益下降直接导致企业经济损失,更有甚者造成企业的崩溃。

3如何规避勘查中的风险

(1)严格监管:矿产行业监管政策相关制度的制定要不断完善,让每个职工熟知相关政策,规范相关的行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避免风险发生。严格按照标准和遵守规章制度对采矿业进行审核和监管,大部分公司面临风险是因为受利益驱动,因此更要严格遵守国家审批政策,加强矿业作业的管理,采取集中管理,加强地质勘查资格严格审查,保证矿质勘查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减少勘查风险从而获取最大利益。(2)加强技术:矿产企业想要提升经营中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在矿产勘查的同时提升勘查专业技术,不断革命创新。矿产作业中的工作人员在矿产地质勘查前要详细了解矿产资源情况做出合理分析,对矿产资源的成分构成、矿床的实际情况、矿产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合理的分析与评估。除此以外,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要对每个还价严格把控,避免在地质勘查中造成影响,保证人员人身安全和矿产企业的经济收益,从而确保矿产地质勘查开发顺利完工。(3)提升数据采集能力:通过数据采集可以分析现有矿产资源的详细情况,指导后期矿产地质分析,提升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率,因此数据采集地质勘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地质勘查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收集、矿产核实、数据推算等方面加强管理,构建数据审核流程从而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率。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就要依托数据采集的精准度实现,对比理论数据与实际数据有助于综合分析原始数据。如果矿产采集数据缺乏准确性、精度系数未达标,就必须再次核算勘查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尽量提高数据准确性。(4)推进市场化的建设:以市场经济制度作为导向,矿产行业和市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随着矿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变化制定矿产勘查计划。矿产信息资源存在共享性、开放性的特点,这也是矿产行业趋于市场化的一种重要表现,为了避免风险现已建立地质勘查的风险信息、地理资料、科学技术成果等研究方面的共享平台。通过搭建地质勘查信息共享平台就可以避免大量勘查资料、相关成果、勘查技术被垄断,增加了资源共享降低风险发生,排除行业重复投资的可能性。除此以外,为了提升矿产品的市场价格和走势预测的准确性,要抓紧建立专业的服务勘查市场,并对矿产交易市场规范化。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矿产勘查工程项目复杂因此存有难以预料的风险因素和不可抗拒因素,对于勘查中遇到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要及时处理,作为勘查企业不能忽视任何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因素快速做出反应,确保矿产勘探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刘军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

参考文献:

[1]唐雪峰.难处理赤铁矿选矿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矿业,2014,28(3):14-19.

篇7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开发、矿产地质勘查开发我国持续发展。通过一定的勘探方法和地质科学理论,客观地质条件或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地质勘探工作。地质勘探目标地质体或矿产资源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两个侦察和勘探工作性能。地质对象隐藏和自然发生的矿产资源决定了地质勘查是一个高风险,成功率不高,作为载体的矿产地质勘查、矿产资源深埋地下,复杂的地质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矿物,只有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矿产资源项目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前提是需要避免地质勘探风险。

一、勘查阶段的划分

一般对固体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为预查(找矿)、普查、详查和勘探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找矿:找矿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理论推测或物化探异常以及其它方面资料,获得的矿化点、矿点信息,寻找和评价工作地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产资源,进而确定具有工业价值的地区。所以找矿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评价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产资源,为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依据。

普查:普查一般是在找矿工作的基础上,或是在已知赋存有工业价值矿产资源的地区进行,其主要任务是对工作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价值做进一步评价,获取一定的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提供资料,是开展详查工作的基础。

详查:详查是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需要,选择资源条件较好近期开发有利的地区进行。其主要任务是为矿区开发建设的总体设计提供依据。详查成果要保证矿区建设规模,井田划分,不致因地质情况而发生重大变化。对影响矿区开发的特殊水文地质和矿山工程地质条件,要做出正确评价。对近期开发建设井田地段的工作程度,应保证满足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的需要。

精查:精查是在详查工作的基础上,直接为矿井设计和建设服务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应根据建设单位、业主的委托或招标的要求,按照矿井设计意图和建井需要,采用地质、设计与施工三者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的交叉,分步骤进行,以保证更好地满足矿井建设的需要。

二、我国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现状

随着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潜在的地质勘探、采矿地质勘查投资增长速度更快,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探矿权登记空前活跃倾向于调整稳定、快速增长和新资源,新属性的同步。地质勘探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地质勘探早期槽;随着矿业市场呈现复苏,勘探投资逐渐变暖,近年来,地质勘探的地方;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市场繁荣和政策积极的叠加,金融投资和社会投资增加,地质勘探活动。钻井工作的发展,矿业权管理政策的调整,固定成本的勘探投资结构趋于稳定,真正有效的勘探投资不断升,盲目申请探矿权市场进入无序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三、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及对策

矿产地质勘查的不幸事件或不良后果人们发现的概率称为风险。在地质勘探地质矿产勘查风险是项目失败的可能性,这是项目结果的不确定性和经济效益。可以基于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分析,风险估计和评价的价值(即风险系数),风险价值直接反映了矿产地质勘查风险、风险系数。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首先,市场风险是由于预测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的不确定性,和预测的不确定性对矿产勘查经济效果产生的风险。第二,技术风险的自然风险或风险勘探。我国勘探,表面浅矿区和大多数已经证明和各种天然矿物储量丰度下降,尽管许多煤矿,但经济主体存款的成功率只有1% ~ 1%,勘探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的风险。最后,经济风险是指由于经济条件变化的矿床地质导致预期收益的变化,输入和输出的风险预期值的偏差。上述三种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普遍存在于不同工作阶段不同的矿产勘查。程度的工作,每个地区(矿化区)和矿产成矿条件和几何形状不同,地质勘探风险和风险因素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更大。

2、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对策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防范要综合考虑矿产地质勘查中三种风险因素,而不是孤立的考虑一种风险,某些程度上三类风险的防范措施是相互渗透互为作用的。

(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是知识技术的载体,发挥人的主动性是有效规避风险的前提。对于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工作而言,人才队伍建设是资源开发技术力量的保证。降低矿产资源地质勘查风险,既需要工作人员发挥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也需要人力储备加强勘查者工作经验、方法等。投资者聘用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及行业相关的财经法规学专家等都是必要的。通过专业团队、专家对市场需求强度、矿质价格波动周期的分析和对投资矿产项目所在区域的政府关系、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研究,才能真正实现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量化分析,确保矿产地质勘查投资的回报,最大限度的降低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

(2)加快技术创新与应用。首先是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是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地质特征的分析,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上对矿床的矿化强度、规模控制和各种示矿要素进行综合提取,对找矿前景作出科学预测,对矿床的潜在经济价值作出评价。地质勘查项目的准确研判能够决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以及进一步勘查开发的计划。其次是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的创新与应用。矿产地质勘查只有严格遵照各环节工作的量化标准,尽量避免因为人为而产生的风险,才能进一步抑制风险的延展。因此严格按照国家勘查技术规程施工,对规避各种风险有重要意义。最后是安全操作技术流程的创新与应用。实践证明有效安全管理可以避免事故发生进而控制成本,对规避经济风险效果显著。

(3)积极推进地质勘查市场化建设。市场化意味着资源共享,要配套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地质资料共享、技术成果共享平台以规避风险。目前地质勘探单位还是以国家拨款事业单位性质存在居多,这就造成勘查行业市场化不足,大量地质资料、技术成果、地质勘探信息都掌握在少数单位手中,技术、信息、资料的垄断,不利于勘查行业资源共享和风险规避。实际上,建立国家级省级资料、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既可以避免行业重复投资,亦可以为新上项目获得规避风险的大量资源。同时,应积极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

规范的矿产交易市场,尽可能降低矿产品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预测的不准确性。

(4)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在政策方面,应规范矿业权出让和矿业开采审批制度,谨慎监管矿业投资者矿业开采进度,设置更严格的资质和行业准入门槛,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勘查力度并鼓励和拉动社会投入。避免地质勘查项目盲目上马,就要从提高矿业开采门槛和地质勘查资质门槛上下功夫。风险的源头是利益的驱动,国家应对矿业开发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加强矿产开发的宏观管理,提高矿业集中度及矿业产值。还要对地质勘查队伍资质进行严格审定,保存实力雄厚的力量,杜绝不具备资质的单位追逐利益而造成大的风险。另外,还应通过政策的推行以及资源宏观管理去除市场泡沫,避免矿产地质勘查盲目投资,促进矿产地质勘查行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矿产地质勘查市场化已成为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质勘查单位与部门为了适应勘查市场发展的需要,有效规避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各种风险,必须对矿产地质勘查中的种种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制定降低各种风险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风险利益机制。因此,对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及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唐荆元.试论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3):36-38.

篇8

地质矿产矿产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生活资源,地质矿产资源是国家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也是确保国家得以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经由对地质矿产资源展开科学开发利用,并强化对地质矿产工作的管理,方可使国家、人民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社会发展对地质矿产资源开采工程不断增多,现阶段地质矿产资源开采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由此要求相关人员要逐步加大对地质矿产工作的管理力度,唯有协调好地质矿产工作,方可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引发,方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1]。

二、地质矿产及其现状

伴随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要量逐年攀升,即便我国有着品种繁多、总量庞大的矿产资源,然而人均少、禀赋不足,缺乏大宗、支柱性矿产。地质矿产作为一项关键的战略资源,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安康。煤、石油、天然气在全球、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系统中,逐一占比约93.0%、95.0%,此类地质矿产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料[2]。国民经济发展中绝大部分一次能源源自于地质矿产,所以,真正意义上强化能源资源保障水平是地质矿产工作的首要任务,务必要将能源矿产勘查放置于地质矿产工作规划的第一位。现阶段,我国是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发展中大国,能源资源需求形势严峻,已然转变成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大瓶颈,解决一个15亿人口发展中大国的能源资源问题,要求强化对市场、资源的利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强化我国能源资源保障水平。

三、地质矿产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并形成十分明显的产业波、效应矿业,一方面具备自身特有的产业经济效益,一方面有着覆盖面广的产业关联、波及效应。矿产资源开发可有效作用于对货物流量、空间布局予以改变,其能够尽可能地发挥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用武之地”[3]。就好比以加大西部地质矿产开发力度为例,其不单单能够有效推动西部经济发展,还可为其他产业发展注入正向积极力量。好比地质矿产工作可推动建筑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电力产业及一系列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推进城市化进程

矿业城市既要为全国供给超过90个百分点的矿物原材料,既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经济集聚、辐射的功效。现代化城镇逐步发展,必然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并且城镇对经济发展具备协调功能,进一步推动着全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地质矿产工作此项作用在我国西部地区现阶段及将来发展中势必进一步明显。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应当着重把握自身区域地质矿产丰富、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机遇,打造资源型城市。

现阶段,我国矿业城市大部分处在中西部地区,且西部地区矿业城市以中年时期居多。在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基于不同城市地质矿产优势,加大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拓宽产业链条,使资源优势发展成经济优势,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拉拢我国东西部贫富差距,积极促进全国不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4]。

四、充分发挥地质矿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注重提升科技水平

自矿产资源勘查突破、地质资料服务应用等相关领域出发,对地质矿产科技工作实际情况、面临的问题及地质矿产科技工作的发展趋势等予以明确,提升地质矿产科技工作创新力度,归纳出生产实践期间面临的核心技术疑难点,组织学习人员相互间的合作研究、应用,为矿产资源勘查突破提供有利科技保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科技支撑。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将强化一系列业务技术管理水平作为目的,着重剖析系统理顺矿产资源勘查期间行政管理步骤、技术工作步骤及一系列业务管理规章,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及引发的原因;对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开展评定研究,经由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得出我国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适用范围及对现阶段地质矿产工作存在何种影响的结果;加强对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学习,就全面流程每一环节技术规范、规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制定修改完善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构建起与时俱进地质矿产工作的框架设想及对策建议[5]。

(二)做好协调组织工作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是为了促进对其的科学开发利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针对存在一定规模,市场需求相对高的矿种应当摆放在开发利用的第一位,以构筑起相应的产业群。现阶段,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失衡,部分金属矿、化工矿被过度开发利用,而建材矿、非金属矿,不管是其开发规模,还是利用水平,均与其庞大的储量不相吻合;矿产品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不足,一些矿区依旧停留于买卖原矿或者粗加工阶段;一些生产企业缺乏法制意识,生产技术水平低,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现象时有发生,对地质矿产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构成极大不利影响等。鉴于此,各地区政府应当强化宣传教育,作用以提升各级领导、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应当深化地质矿产工作改革,促进地质矿产工作逐步朝统一规划、科学采矿方向买进;做好协调组织工作,依法整治地质矿产行业秩序,促进地质矿产行业秩序本质改善,各级政府、矿管单位均应当明确自身的重要职责,进一步依法健全矿产资源勘查登记、采矿许可证规章,依法约束矿山生产企业生产行为,杜绝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现象,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各式各样违法案件,应当迅速开展科学处理,防止矛盾激化及不安定因素的引发,积极促进地质矿产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矿产资源法矿业权法律体系

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现状

矿产资源法律体系是国土资源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矿产资源管理、勘查、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总称。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矿产资源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内容的矿产资源法律体系。1986年,《矿产资源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自此,围绕这部法律制定的矿产资源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构成了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1996年,《矿产资源法》修正案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矿法的第一次重要修改。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三部重要的行政法规,即《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这三部重要法规对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矿业权流转制度的建立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制度: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与大多数国家一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1996年修订的《矿产资源法》强化了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明确规定国家为所有权的行使主体。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中国政府自1994年起对采矿权人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结束了无偿开采矿产资源的历史。自1998年起,中国开始对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收取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国家出资勘查的则收取相应的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

矿产资源登记管理制度。分为勘查区块登记和开采登记,主要包含在《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之中。同时,1998年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和2003年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也有部分内容涉及登记制度。

矿业权及其流转制度。根据现行矿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我国实行以勘查许可证为代表的探矿权制度和以采矿许可证为代表的采矿权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拥有财产权属性的矿业权必然反映出商品性特征,需要通过流通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我国矿法对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转让有具体规定,“除规定情形外,探矿权、采矿权不允许进行转让,不得倒卖牟利”①。

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行矿法体系和制度自实施以来,有力地维护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规范了矿产勘查开发活动,促进了我国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但现行矿法具有较多的计划行政管理色彩和历史局限性,无论在法律体系、法律实施还是法律效力方面都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完善。目前,我国矿业资源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矿业权取得和流转的局限。尽管在修改之后,《矿产资源法》允许矿业权流转,但矿业权的取得与流转存在的种种限制依然导致矿业权流转市场的交易萎缩,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生活。首先在矿业权上,我国人为地将矿业权分割为探矿权和采矿权,并且规定勘探企业在取得探矿权后,找到可供开采的矿产,并不能当然地取得采矿权,仅仅是给予探矿权人以优先采矿权。此外,《矿产资源法》明确禁止以盈利为目的的矿业权转让,这一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规定在实践中无益于矿产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整个矿业权市场一直处于“有场无市”的境地。

行政监督管理职权冲突。《矿产资源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良好的矿区生态环境,同时对矿业企业的日常生产生活进行监督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监督管理制度仍是粗线型的。首先,矿产资源管理政出多门,不分主次,各部门之间在权力配置上互相纠缠。法律缺陷导致部门职权不清,进而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其次,许多矿产资源管理内容遗漏、职责空缺。例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防治与恢复问题上,地矿部门与环保部门各争其主管权,但至今仍无相关法律规定出台。

矿产资源保护法律亟待完善。现有的《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复垦规定》中,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均提出了要求。但其中有关矿产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内容原则性强,缺乏操作性,属于“软法性”规范;各种环保要求多为号召性规定,对不履行义务者并无有效的制裁手段,往往是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难以有效制止对环境的破坏。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以污染控制为重点,依然是末端控制为主,不注重源头控制,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极为不利。

推动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法律制度,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相比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国外先进的法律经验,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完善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增强矿产资源法律依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以保障国家矿产资源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为目标,以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主线,加快矿产资源战略立法,加强相关法律依据的建设,从法制方面提高矿产资源战略的可操作性和保障程度。

明确《矿产资源法》在矿产资源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地位。发挥《矿产资源法》在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做好《矿产资源法》、《能源法》、《煤炭法》等相关资源类法律的同步研究,探索建立与矿产资源法和单项资源法相衔接、普适性与操作性并重的综合性自然资源法律体系。

推进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修改。建立权属明晰的矿产资源权属法律制度,兼顾行政管理和民事法律责任,强调对矿业权的司法保护,为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健全矿业权流转的法律制度,从法律层面明确增加矿业权转让的情形,简化矿业权取得手续,从多方面促进矿业权市场高效运转,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注重制度创新和理论借鉴,加强经济手段的运用,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统筹考虑《矿产资源法》与相关法律的合理衔接。做好《矿产资源法》与《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法》、《农场土地承包法》、《行政许可法》等在矿业用地、行政审批、水资源有偿使用等方面的衔接,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协调管理。按照权责统一和管理高效的原则,统筹考虑《煤炭法》与《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工作,协调处理各类矿业法律关系。建立煤炭行业准入制度,制定煤炭行业标准准入体系。遵循《循环经济促进法》相关规定,通过规划提高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立法以明确各主体职责,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要改革目前探矿权、采矿权审批过分集中,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国务院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将管理重心转移到政策研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方面,具体的审批发证登记工作应由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办理。同时,明确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中实施监督管理的法律地位,明确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检查的主体资格、管辖范围和权利职责。

依据各部门不同特性,按照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协作配合的部门协调机制。借鉴国外较成功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以地质科学为基础,依据《矿产资源法》、《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科学配置矿泉水、地热、河道砂矿等资源的管理,做好部门协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

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的立法,促进绿色矿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为要求,健全矿产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政策。

全面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它是建立资源开发良性经济体制的最有效途径。应以矿业权有偿取得和合理的开发成本为核心,停止采矿权的无偿出让、转让、延续、变更,充分发挥市场对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研究并制定相关措施以解决采矿权无偿和有偿取得的“双轨制”问题,确保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回采率②。

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和法律,构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体系,考虑制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条例。由于矿山环境的治理成本随着市场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应以矿山治理费用为基础,以保证金的金额高于治理成本为原则,参考国内外经验,制定合理的保证金收缴标准和收取方式③。(作者单位均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注释

①李庆保,孙豁然:“中国矿业法律体系现状及分析”, 《经济管理》,2008年第4期,第105~108页。

篇10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使用,矿产资源勘探工作是保证现代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矿产资源勘探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地质勘探工作不断推进。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稀缺性由此体现出来。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探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现代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有的矿产资源供不应求,为了协调供求之间的矛盾,勘探新的能源、资源成为了必然选择。

2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分析

2.1商业性

矿产地质勘探的客体往往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也就是说不存在完全一样的矿床。一个矿产勘探单位能够在很多地区进行勘探活动.但是不同地区的勘探方法会有所不同。所要勘探的产品具有抽象性,它并不是具体的事务,而是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对矿产开发活动起到引导作用,属于机密信息。一个矿产如果没有获得勘探信息,就会失去具体的作用。如果勘探工作脱离实际,也会导致获得的信息失效。只有将实际情况和勘探活动联系到一起,才能够得到实际有效的数据,服务于矿产开发活动。矿产勘探从动工到可行性分析,再到完工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为支持,而矿产勘探的经费收益是要将相关产品销售出去后才能够获得的。地质勘探处于一个商业链条的最前端,因此地质勘探的资金投入呈现出明显的商业化特点。

2.2持续性

矿产资源具有隐秘性,任何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过程都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一个大的矿产资源,有可能要经历几十年的地质勘探,有时候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工作。

2.3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该项活动是一项从表层到内里,从浅显到深层次的认知活动。勘察人员必须分析矿床的规模和大小等,无法人为创造,且成功率不高。前苏联地质部1959———1969年发现矿点,普查、初勘、详勘比为100:35:3:2。美国放射性矿床的找矿成功率为0.7%。加拿大联合矿冶公司1927———1969年找矿成功率为7%。加拿大Soquem公司10年间在魁北克省的找矿成功率为1.5%。由于勘查成功率低,有许多矿业公司确实未能发现真正有开采价值的矿床。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暴露找矿阶段,铁、锰、黄金找矿的成功率为10%,20世纪70———80年代的隐伏矿找矿阶段成功率为5%,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隐伏矿、难以识别矿找矿阶段成功率为2%~3%。

2.4不平衡性

矿产资源的存储量和勘探投入的性价比有着直接关系,矿产资源越少,其投入的性价比就越低,反之越高。各个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可能完全均衡,由于地质环境、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矿产地质勘探也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在同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勘探也可能呈现出不平衡性。一些经济发达、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勘探的成功率就会较高,风险也会相对降低。

2.5高收益性

矿产地质勘探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其投入产出非常高。矿产地质勘探的收益来自于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矿产本身的价值,另一部分来自于矿产地质勘探所得到的信息。矿产地质勘探的实质就是增加我们对地下矿产资源的了解,我们对地下矿产资源的具体情况越了解,掌握的信息越全面就越值钱。

2.6不充分性

不同地区的矿产资源类型和存储量等要素有很大的区别,同时还会受到探矿权的限制,因此一个地区的探矿权往往比较单一。也就是说一个地区只有一个单位在勘探,矿产勘探单位之间在勘探技术等方面竞争激烈,但是在勘探区域拥有权方面竞争较少。特定的勘探权是独一无二的,优质的勘探权则是各个勘探单位之间竞争的重点。

2.7勘探结果流动性低

矿产地质勘探是一项长久活动,一些地质勘探员可能穷其一生都无法找到优质的矿床。矿床的定价直接关系到勘探人员的切身利益,这种利益关系导致地质勘探人员和开发人员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果探矿权失密的话,就会导致勘探单位的活动失去意义,因此勘探结果的要价都非常的高,巨额的交易费用干扰了矿产资源开发行业的正常发展。

2.8战略性

石油、天然气、煤炭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应该作为矿产能源勘探的首要任务,积极探索新地区、新领域、新层次的能源勘探,增加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能源的存储量。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