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上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健康档案的建立,存在电子档案的录入与纸质档案不同步现象,建档率低,致使各项重点人群的筛查率低于理论数字。
2、 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询活动次数未达到项目要求。
3、 由于慢病患者外出,致使慢病管理频次及管理率不达标。
4、 由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慢病随访和其电子录入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个别随访无意义,甚至不真实。
5、 与门诊大夫未配合好,档案未很好的利用,大多数成了“死档”,失去了建档的意义。
6、 由于仪器及试剂等原因,65岁老年人体检中的辅助检查工作未完成。
二、20__年的工作目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国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全体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 长期工作安排:
1、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返乡及流入等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
2、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至少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定期进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对其电子录入,尤其是高血压人群,应分级及时按月做好随访工作。利用随访宣传防病知识,使农民对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并做好资料汇总和信息上报。对慢病的管理率达80%以上,慢病的控制率达25%。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测血压率达100%。同时加大筛点人群,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做好门诊日志记录。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实,有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季节防病重点,每月更换一次室外及室内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内容,印刷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覆盖率达60%以上;要求相关人员在上门访视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居民基本卫生常识知晓率达80%以上;组织动员孕妇及3岁以下儿童家长参加我院举办的孕妇和儿童健康教育讲座;孕妇在孕早期或中期接受一次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3岁以下儿童家长覆盖率达到85%以上。每个月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每个月利用集市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活动;每天循环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六种;提供不少于十二种的印刷资料,居民覆盖率达30%以上;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60%以上,其相关资料(通知、照片、记录、教案、试卷等)必须规范存档。
4、老年人保健。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护和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辅助检查工作,今年至少完成95%以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管理人数达到90%。加强体检宣传工作,确保65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体检率要求。全年对上述人群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做好宣传发动,积极参与强化免疫,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5、档案(纸质和电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今年不漏来院的任何一个就诊、咨询者,未建档的建档;建档的充分利用档案,如信息的更改,内容的填充,随访等,除特殊情况下,必须当面立即完成。
6、预防接种。建立规范化的免疫门诊,建立健全计免制度,规范计免接种操作,每月接种不少于8天,同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为我镇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熟练掌握接种前、后的全面情况,做好接种反应事故的处理登记,加强冷链管理,做好疫苗的进出管理、冷链远转管理、失效报损登记。根据上级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相关疫苗的强化和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的传染病。新生儿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都达到100%。入托学生验证率达100%。
7、传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组织和传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规范使用门诊日志,建立健全发热、腹泻门诊登记,认真做好疫情报告、疫区管理及疫情登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让医务人员全了解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分类、法定报告人、报告时限、方式、程序等业务知识。同时让更多人群认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及时完成疫情登记,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每月至少报一例传染病,报告率100%,报告卡及时、准确、完整率100%,疫情登记率100%。
(2)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开展病人的追踪治疗及随访管理,督促其定期复查,并将信息及时上报贺州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普及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规范的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
8、儿童保健。加强儿检工作,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75%以上,新生儿访视率达90%。加强散居儿童保健管理,使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80%以上,婴幼儿系管率和使用生长发育图监测率分别达75%以上。及时发现与治疗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开展儿童保健技术培训。
依法加强托幼 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管理。对新入托园的幼儿一律进行体检,合格者方能入托。5-6月份完成所有幼托儿童的健康体检。保证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80%以上。
免费向我镇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同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辅食的添加等营养及护理的咨询指导,对常见病的预防、心理发育、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对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等疾病进行预防,规范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9、孕产妇保健。免费向辖区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规范孕产妇保健,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等工作。继续加大实施母婴安全工程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龄妇女和孕妇情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以上。孕产妇产后访视率85%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减少孕产妇死亡。叶酸及孕产妇分娩补助及时发放。
10、重性精神患者管理。完成四次的随访等工作,如患者等情况许可,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年底,在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达到95%以上。
11、每月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疾病、孕产妇、儿童进行免费体检(辅助检查:彩超、尿常规、血糖、全血细胞分析、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肾功、心电图等)
12、每月的22日各专项小组上报纸质的工作情况及相关数字到卫生院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审核完成,25日前上报旗卫生局。
四、阶段性工作安排
一月份:①召开第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下发今年总的工作计划。③各专项小组上报各自的工作计划。④开展孕产妇健康知识讲座。
二月份:①召开第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培训。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一次检查、督导。④开展儿童保健知识讲座。
三月份:①召开第三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一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利用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开展两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两次,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对结核病的防治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一次。
四月份:①召开第四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讲座一次,并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五月份:①召开第五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二次检查、督导。③利用5月3日世界哮喘日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一次,针对5月31日世界无烟日,重点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咨询活动。
六月份:①召开第六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培训、学习、互相交流。同时召开一次村委会协调会议,并邀请分管镇长参加。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二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利用6月6日爱眼日进行眼部疾病及保健方面的知识讲座一次。对公共卫生半年工作进行总结。
七月份:①召开第七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开展碘缺乏病的预防知识讲座一次,并对相关知识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八月份:①召开第八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三次检查、督导。③进行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相关知识讲座一次。
九月份:①召开第九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进行村卫生室及全院职工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工作。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结合9月20日全国爱牙日,开展口腔保健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讲座一次。
十月份:①召开第十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总结一年的工作进展情况。③结合10月8日高血压、世界精神卫生日,大范围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讲座及健康咨询活动各一次。
十一月份:①召开第十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四次检查、督导。④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讲座及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①召开第十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讲座、宣传教育。③各专项小组对工作分析、总结,上报下年计划等。
五、临时性工作安排:
1、如有特殊情况,以上时间、工作临时调整。
2、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3、根据工作情况,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检查、督导。
4、抓住机会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如集市、学校开家长会、家长接送学生、接种日等。
5、根据情况,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的整理工作。
篇2
关键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 慢性病管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203-01
近年来,虽然基层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慢性病的干预水平和管理有明显提升,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本次研究针对辖区社区、乡镇人群常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的慢性病人群疾病全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现对其操作过程回顾性分析回下。
一、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日益严重的管理问题分析
①慢性病管理缺乏社会调查和社区资料,仅为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患者,管理范围相对狭窄;
②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
③缺乏对慢性病患者的持续随访;
④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缺乏全科医生参与;
⑤社医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2.对所有纳入慢性病管理的患者建立档案 详细登记患者的具体病况、可能性危险因素,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并定期管理、随访、做好记录,及时归整。另外,每月在社区开展2至3次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社区人员进行疾病防治,调整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纳入慢性病管理。
二、针对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
①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
②建立慢性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强化慢性病防治的执行力度;
③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
④制定慢性病三级预防工作计划;
⑤形成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行评价。
⑥社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社区在对糖尿病患的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现糖调节功能受损人员,应立即进行对应性管理治疗,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并灌输相关防治知识,使其调节功能尽快恢复,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则针对其不良的生活、膳食习惯进行指导,有效进行一级预防,一旦发病就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病情稳定,防止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2.组织管理流程分析
依据社区情况对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慢性病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对社区医生进行指导。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全科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对社区医生实施分片包干和责任到人。
3.操作技术流程分析
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量社区责任医生每日做好登记工作,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诊断、健康教育、慢性病随访、家庭病床、出诊等,以备查询时应用。①准确评估病情。②及时登记随访。③真实可靠的记录。
4.督导监管流程分析
对社区责任医护人员的工作记录本、居民信息计算机管理登记本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小组需定期检查,随机抽取护士、责任医生和管理信息,入户对其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的质量和量挂钩,针对问题进行培训和整改,落实奖惩制度。
5.信息收集流程分析
在对居民健康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档案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员需对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才能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工作。了解社区居民本底资料 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中家庭责任医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区护理人员应对家庭责任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需对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娴熟掌握,对重点人群积极干预。
三、结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高血压的低控制率、患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已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形成“看病贵”、“看病难”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可从根本上解决日益膨胀的医疗费用问题,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人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还需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收集、记录、汇总,为病患的管理和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医院中开展难度较大。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是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健康需求为中心,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单位,在慢性病管理的开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将慢性病入纳入系统管理,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叶金朝,马志华.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5(5):74-75.
篇3
【关键词】 社区;慢性疾病;生活质量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寿命不断延长,与此同时,人类的健康问题也发生很大变化,慢性疾病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世界上最首要的致死原因,且其影响正在逐步扩大。我国是世界上慢性病发病情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最常见的慢性病为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慢性病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接受治疗和护理,更多时间是生活在社区、家庭,如何使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家庭也能接受必要的护理服务,维持慢性病的稳定,维持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 一般资料
德阳市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人群5万人,建档慢病患者3280,其中高血压2300人、糖尿病980,社区护士17人。
2 方法
2.1 社区护士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慢性疾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
2.1.1 服药
2.1.1.1 慢性病患者服药特点
慢性病患者往往服用一种以上的药物,而且服药的时间较长,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和药物的副作用。因此,患者易出现难以坚持连续服药,不能按时服药,忘服漏服、不能自主用药等现象。另外,由于药物种类繁多,含有同种成分的药较多,患者如果自行购药,不注意药物成分,很有可能造成重复用药,这样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2.1.1.2 社区护士应帮助患者认识这些问题,加强用药的自我管理指导
服药与饮水:任何口服药物无论是片剂、胶囊、丸剂等,都要溶解于水中才易于吸收产生药效。特别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和老年人,应在服药时和服药后多喝水(不少于100m1),以防止药物在胃内形成高浓度药液而刺激胃粘膜。有的患者人行动不便,服药不用水送服而直接吞下或喝水很少,如入睡前或深夜采用这种方法服药就更危险,因为药物会粘附在食管壁上或滞留在食管的生理狭窄处,导致药物在某一局部的浓度过高,药物在高浓度时对粘膜有很大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慢性病病人常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如粘附于食管壁的时间过长,轻者刺激粘膜,重者可导致局部溃疡。
服药时间间隔:时间间隔不合理也会对疗效产生不良影响,要做到延长药效保证药物在体内维持时间的连续性和有效的血药浓度,必须注意合理的用药时间间隔。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如口服每日3次或4次,应白天均匀分开,以8小时给药1次为例,可将用药时间定在早7时,下午3时及晚上11时(或睡前)。
口服药物与食物的关系:一般服用西药不用忌口,但有的食物中的某些成分能与药物发生反应,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应给予指导。如补充钙剂时不宜同时吃菠菜,因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易与钙剂结合成草酸钙影响吸收,而使疗效降低。要让病人理解服药的种类越多其副作用和危险性越大,病人要记住自己服用药物的名称,包括商品名称和化学名称,了解服用药物的机制和副作用,正确进行自我服药的管理。
2.1.2 运动锻炼
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慢性病患者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对促进疾病的痊愈,加速病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改善心理和生理状况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慢性病患者由于机体的病理变化,对完成运动的能力和反应都较差,如果不积极主动地锻炼或锻炼不当都会造成对身体不同程度的伤害,因而必须进行有效的指导。
2.1.2.1 慢性病患者运动锻炼的类型和特点
慢性病患者运动锻炼有三种类型:其一是侧重于指关节和肌肉在正常活动领域内灵活运动的能力的身体柔韧性的运动锻炼,这种运动锻炼常见的有体操、太极拳等。其二是侧重于增强肌力的运动锻炼,如果坚持锻炼,低下的肌力能逐渐恢复,常见的运动锻炼有举杠铃、仰卧起坐、腰背肌练习等。其三是增强机体耐力的运动锻炼,这种锻炼可增加肺活量,来维持活动的能力,常见的运动锻炼有慢跑、快步行走、骑车、游泳等。
2.1.2.2 慢性病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应掌握的原则
在参加体育锻炼前,要进行体格检查,以了解身体健康情况,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状况和疾病的组织器官情况。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必须根据自己身体情况、体格检查结果等区别对待,适当安排运动量。在医务人员的监督指导下进行锻炼,特别要注意自身疾病征象的变化,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务人员改变锻炼方法或调整运动量,还要接受定期检查,以了解和评定治疗效果。
锻炼时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体育锻炼的运动量要由小到大,动作由易到难,使身体逐渐适应。并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提高功能,促进疾病痊愈。如果突然做大运动量的活动,容易损害病人的身体功能,从而加重病情。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才能使疗效逐渐积累,以恢复和提高自理能力。
2.2 社区健康干预,使社区人群远离危险因素,降低患病率
2.2.1 烟草与酒精
烟酒与很多慢性病有关,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等。吸烟可促进动脉硬化及血压增高。在社区健康干预中帮助患者逐渐减少吸烟、或不吸烟、甚至戒烟;饮酒量与血压高低呈正相关系,有饮酒习惯者限量饮酒,特别在节假日或会友时更要注意,血压高者劝其戒酒。
2.2.2 不健康的饮食模式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的膳食,特别是脂肪的摄人超过总热量30%的现象比较普遍,饮食不良,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直接原因。鼓励患者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限制钠盐的摄入, 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指导超重患者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以此降低血脂及水钠潴留,有利于血管弹性的恢复和血容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压。
2.2.3 缺乏运动与压力
缺乏运动:大部分的成年人在日益繁忙的工作之余运动不够,以车代步、电梯、电动车等使得一些被动运动如上下楼梯、骑自行车等大量减少。调查发现每天进行主动运动的成年人不足20%。缺乏运动直接导致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压力:来源于生活、工作、家庭、社会等多方面,长期面对高强度压力使机体处于疾病易感状态,加重原有身心疾病或使之复发或导致物质滥用及依赖,最终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在社区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播放健康教育片、发放宣传小册子等传播疾病防治知识,为社区人群指导健康心理和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以此调动个人具有的自我调解、自我维持、自我改善系统的作用。
3 结论
篇4
为切实加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评价和分析全市XX年度防病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根据市卫生局年初下发的《关于印发<二一年xx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及考核细则>的通知》(xx卫发〔XX〕16号)文件要求,市卫生局组织考核组自XX年12月6—11日对全市各医疗单位进行全年度防病工作检查,现将检查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
急性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消毒杀虫、麻风病防治、性病azb防制、结核病防治、血寄地防、健康教育、食品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职业放射卫生等工作要点的内容。
二、考核结果
根据市卫生局的工作要求,通过查现场、看资料、结合平时工作,对XX年全市各医疗单位的卫生防病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总的认为各单位高度重视卫生防病工作,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及时有效,各项工作均得到有效开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各项考核评分如下:
评分综合得分第一xx卫生院、第二xx卫生院、xxxx卫生院与xx卫生院;各单项得分第一分别是:传染病防治xx卫生院、计划免疫xx卫生院、慢病防治xx区医院、xx防治xx卫生院、寄地防xx卫生院、xx卫生xx卫生院、健教xx医院、结核病防治xx医院、血吸虫病防治xx卫生院。
三、检查情况
(一)急性传染病管理
1.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良好。大部分医院能按规定做好内(儿)科门诊日志、门诊传染病登记本、进出院病人登记本、化验室阳性病人登记本及放射科肺结核病人专用登记本的登记工作,今年各医院上述登记本上登记11种法定传染病781例,经与疫情报告网核对,漏报4例,漏报率为0.51%、报告及时率为98.46%,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6.41%;传报卡与网络信息一致率为96.01%,各单位传染病报告调查情况见附表1。
2.肠道门诊及时开设与运行。各单位都能在4—10月份开设肠道门诊,肠道传染病防治组织、肠道门诊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都张贴上墙,相关人员“02”病防治知识培训台帐资料较为齐全,并能及时整理归档,消杀与抢救药品按要求配备到位。4-10月份各医疗单位肠道门诊共登记腹泻病人1726例,采样送市疾控中心检测803例,检索率为46.52%,占年终总人口数的1.03‰,无霍乱弧菌阳性标本检出。采样送检率和全全人群检索率均超过上级考核指标要求。
3.病毒性肝炎的分型率有所提高。今年1-11月全市共报告各类急性肝炎病人127例,其中血清已分型111例,未分型16例,分型率为87.4%,高于上级下达的85%指标要求,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三院、五院、天目湖镇卫生院及上沛卫生院等6家单位按要求采集了52份血清样本送常州市疾控中心检测,采样送检率40.94%。
4.传染病流调及疫点处理及时率有明显提高。今年全市应流调及疫点处理的相关传染病389例,截止到11月底,共收到流调表327张,上报率84.06%,及时上报255张,及时率65.56%。
5.学生等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有进展,对辖区内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地、厂矿企业等场所进行重点摸排,加强了农民工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计划免疫
1.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政策,各预防接种单位按照《江苏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开展计免工作,11月份完成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升级,认真做好4。25预防接种宣传日的计划免疫知识宣传,预防接种门诊程序合法、场所基本各个领域规范要求,能认真落实预防接种前知情同意书,认真进行健康询问和要求接种后30分的留观。配备预防接种用抢救药品,并建立一次性注射器毁形台帐。
2.计划免疫继续保持高水平接种率。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信息系统XX年出生儿童5329人,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7.63%,其中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95.82%、全程接种率为98.01%;卡介苗接种率为99.6%;糖丸接种率为98.25%;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8.2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实种5233人,接种率为98.20%。基础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3.69%;流脑疫苗接种率为94.61%。
XX年出生儿童5099人,其中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5.04%;麻风腮三联疫苗接种率为96.21%;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6.14%;乙脑疫苗接种率为86.27%;XX年出生儿童4788人,a+c流脑加强接种率为87.39%。各单苗接种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超过省免疫规划接种率要求,“两脑”的全程接种率尚未达到90%的指标要求。
3.冷链与生物制品管理落实。各预防接种单位目前有正常运转的专用计免冰箱57台,有每日测温两次的记录,均有维修记录及冷链设备登记表。核对冰箱内疫苗及进销存台帐登记数基本一致,未查见无失效疫苗。
4.预防接种副反应管理。大部份单位能及时上报预防接种副反应,截止11月底,全市一、二类疫苗接种达192701针次,副反应报告132例、报告率0.68‰,达到≥0.5‰的要求。
5.切实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各单位均建立流动儿童计免专用帐册,并按要求每季度开展一次辖区内流动儿童摸底调查,我市0-7周岁流动儿童建卡率为98.37%,一类疫苗基础接种率均达到90%。
6.及时落实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我市应开展查验的学校数为141家,实际开展数为141家,全市在托在校学生总数为79242人,开展查验者79242人,查验率为100%,其中无证人数为2640,补证人数为2582,补证率为97.80%;应补种各类疫苗人数为6351,实补种6092人,补种合格率为95.92%。
7.及时开展了乙肝查漏补种工作:XX年继续完成乙肝查漏补种项目工作:4月份完成1994~1995年出生儿童第三轮补种工作,应种1545人,实种1504人,接种率为97.35%;10~11月份完成1996~1999年出生儿童摸底与补种工作,全市共摸底目标儿童28012名,其中第一轮需补种2905人,补种2818人,接种率为97.00%,第二轮应种2337人,实种2310人,接种率为98.84%。
从各接种单位抽查产房乙肝二联单575张,显示乙肝首针及时率为99.30%,项目填写完整率为80.17%。
(三)azb防治
azb防治工作得到重视。能根据年度目标工作任务及工作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XX年各单位均能利用院内和中心村卫生室宣传栏宣传性病azb防治知识;组织对院内就诊者开展azb防治知识专题讲座;开展针对农民工宣传活动;在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对乡村医生和院内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全市累计发放azb防治宣传材料33500份,其中宣传材料入户28500份,入户率达10.9%;发放农民工宣传材料5000份。
全市14个azb初筛实验室均开展hiv抗体检测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检测数据。XX年全市各初筛实验室共检测术前、婚前、产前、无偿献血、性病门诊、羁押人员和专题调查等各类人群36847人,初筛阳性8人。溧城、开发区医院azb初筛实验室已通过初审。
(四)结核病防治
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继续抓好院内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绝大部分单位的结核病防治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已上墙,发现肺结核病人能及时进行转诊和网络直报,并认真做好项目病人的督导管理工作,未到市疾控中心就诊的病人能够及时追踪。各单位能够结合3.24结防宣传日认真做好辖区内的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并对院内医务人员及村医进行结核病防治培训工作,大部分单位能使用结核病健康教育资源库中的宣传培训材料至中小学进行宣传培训。
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共就诊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489例,均能按要求进行转诊和网络报告转诊到位率88%。本地报告外地25例,外地报告本地67例,各单位应追踪疑似肺结核病人73例.均能及时追踪和追踪率100%;追踪到位73例,追踪总体到位率99.6%;全市共完成痰涂片检查3295人次,完成新发涂阳病人任务261例,完成全年新发涂阳任务数的101.2%;XX年7月至XX年6月已完成疗程355例肺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大于95%,涂阳病人治愈率大于85%,XX年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91例,系统管理377例,系统管理率96.4%;登记涂阳肺结核病人274例,治愈247例,病人治愈率90.1%,全面完成结核病控制项目”五率”指标。
(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
1.慢性病人建档及老年人群建档有新进展。各单位高度重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农民健康体检、门诊服务等逐步建立动态的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开展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建立健康档案,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其中XX年全市60周岁以上老人规范建档数8916人,随访70653人次;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全年累计建档284人,随访15955人次,规范管理3620人,规范管理率68.5%,尚未达到80%的指标要求。
2.首诊测量血压工作有所提高。按照常州市卫生局《关于在35周岁以上人群开展首诊测量血压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单位均实行了35周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建立了相关的台帐资料,截止11月全市门诊病人首诊测血压47289人次,测血压率79.69%(47289/59338),尚未达到95%的指标要求。
3.基础信息的收集有进步。各单位均建立较完善的死亡和肿瘤上报制度,及时统计数据, 1月-11月全市共累计上报死亡3240人,肿瘤631人。上黄、平桥、周城达到死亡病例报告较好,年报告率不超过0.6%的要求。市八院、口腔病防治医院年报告率均<0.3%,全市死亡病例报告率仅较低。
4.慢病干预重点项目开端良好。各单位均未能按要求建立慢病防治试点村,开展试点干预活动(试点内建立了健康档案、出生死亡报告、健康体检、病人管理和相关干预)。
(六)血寄地防工作
1.血防工作成果巩固。各流行单位能切实按照《xx市XX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要求开展血防查螺、查病任务。全市共调查流行单位13个,流行村(工区)46个,完成查螺工日3827个,调查面积313.885万m2。各流行单位合计血防监测查病4519人次,未查出阳性病人。
2.寄地防工作稳步展开。各单位能按照工作计划和要求,要求认真开展寄生虫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各疟疾镜检站切实开展疟疾血检6804人次,检出阳性9人次;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认真开展中小学生驱虫工作,全年全市共驱虫22600人次。
(七)健教工作
健教工作开展有效探索,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健教网络的进一步健全,院内画廊的建设与维护,健教设备的配备与完善,健教人员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及院外健教工作有效地开展等方面都较往年有了较好改观。戴埠、上黄组建卫xi项目两个试点村的村级女性宣教员有效的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单位利用计免宣传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等各种宣传日(周),以多种形式开展了慢性病综合防治全人群和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活动。
(八)公共卫生工作
各单位能重视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病防治、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 建立健全了基础台帐,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开展从业人员体检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合理膳食宣传、农民健康工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常见病防治的检查指导,落实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建立了工矿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及辖区有毒有害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情况,开展了相应的卫生知识宣传。
四、存在问题
(一)全市医疗单位门诊日志、进出院病人登记台帐,项目设置达不到传染病管理的规范要求,填写不完整,传染病病人就诊登记的信息不全。检验异常结果不能按照要求反馈。1.传染病报告存在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不强、职能科室的督查不到位,科室之间协调联系不够,仍有传染病漏报、迟报;报告卡填写不完整准确,报卡内容与网络信息不一致。大多数单位未能按要求采集急性肝炎病人血清进行送检;2.个别单位传染病疫情网报人员不能及时上网浏览辖区内传染病疫情,辖区内的传染病例未及时进行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理,信息反馈不及时。
(二)肠道门诊在日常工作中都不能保持正常运行,门诊室关门现象普遍存在,少数单位存在肠道病人不归口治疗现象,肠道门诊病人登记数及大便送检率偏低,存在有疫情出现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隐患。
(三)预防接种部份单位无单独设置的留观室,未建立接种后留观登记本。个别卫生院急救箱内备用注射器过期、抽查7月份疫苗进出库消耗数及常规免疫报表接种数不一致。少数单位二类疫苗收费仍不规范。
(四)乙肝查漏补种、预防接种证查验台帐资料整理不规范:部份单位乙肝疫苗补种情况与报表数据不一致,预防接种证查验后续工作不完善,补种信息不及时登记。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内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加强接种率偏低,白破疫苗接种率偏低。
(五)肺结核病部分单位转诊单红联上交不及时或由病人转交至市疾控中心结防门诊;村卫生室没有向乡镇卫生院转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部分单位肺结核病人报告和转诊登记本中登记病人未登记在筛查登记本上。
痰检登记本登记不规范,初诊病人大多只有两份甚至一份痰标本;少数结防医生信息报告不及时,影响市疾控中心结防门诊掌握管理病人的服药和预后情况。对未做药敏试验病人未能优先使用国家免费一线抗结核药。
(六)慢病工作
1.慢性病综合防治参差不齐。全市仅几家单位对院内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档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首页)〕,并能按规范开展病人的随访工作,其余各单位未开展院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的建档和随访工作。
2.死亡病例报告数不足。死亡病例数与本地区的人口数的比例远远低于0.6%,少数单位的死亡报告率仅为0.2%左右,忽略了街道和镇区的数据,大部分单位未能计划开展死亡漏报调查;不明原因诊断占所有死亡病例诊断的比值太大。继发病例作为根本死因。
3.慢病月报和公卫双月报情况。报表上报不规范,大部分单位没有报表的纸质存档,及时性差;有些报表项目的概念不明确,理解错误。慢病月报存在建档数大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数。居民建档数、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数以及慢病病人随访数存在严重的虚报,有数据却拿不出档案和随访卡;慢病月报和公卫双月报上有个别项目数据不一致,有的数据确实相差甚远。
(七)血寄地防工作
部分单位存在血防查螺资料不完整或资料质量差;查病资料上报不规范的问题。少数单位疟疾血检质量存在问题,报表不及时,驱虫工作多数单位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部分单位未完成重点人群尿碘采集任务。
(八)健教工作
台帐资料不齐全,整理归档不规范,未能及时装订。所开展的工作缺图片等原始佐证资料;部分单位未能结合自身工作,适时开展院外社会健教活动;健教培训与讲座只仅仅局限于院内医务人员或乡村医生,没有覆盖到农村各类目标人群;《健康之窗》宣传画使用不规范,不按要求正确张贴。部分单位门诊及病区未能利用黑板报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对病人及其家属未能进行卫生宣教。
(九)公共卫生工作。部分单位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对抽样方法、调查对象等概念不清,调查表上交不及时。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各单位要按照医疗机构诊疗规范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本,放射科和检验科必须建立异常结果反馈机制。严格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把传染病发现、登记和报告工作落到实处,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和迟报。
(二)有关单位按要求做好计划免疫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流通管理条例》及《江苏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严格执行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加强并重视冷链及疫苗管理工作,接种日前能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及时核对疫苗进出情况,做到帐、苗相符,对于规定程序内接种相关疫苗的儿童应及时通知、及时接种,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
(三)各单位要严格对照考核标准,切实加强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和转诊工作,杜绝漏报、漏转的发生。加强初诊病人查痰工作,提高痰片涂片质量,努力提高病人阳性检查率。
(四)各单位要对院内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由首诊医生及时建立管理卡,完整填写卡上的每项内容。管理卡分发到病人所在地卫生服务站,由服务站医生按管理规范对病人进行随访,要加强对村医的业务培训工作,督促村医开展在就诊过程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的建档和随访工作,及时上报建档和管理数。
(五)各单位应采取每月开展一次死亡漏报调查等有效的措施,提高年报告率,推进网络直报工作全面开展。进一步加强对死因网报工作的培训,重点是疾病的编码和根本死因的确定方面,努力提高死因网络直报工作质量。
(六)各单位要重视报表的质量,应该严格审查,确保报表质量的完整性、准确性。要及时、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及慢病工作的记录和资料管理,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台帐,并按照月报的要求,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如实反映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及慢病工作的进展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双月报表和慢病工作报表要核对、数据应一致。
篇5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181-01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医疗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加之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感受性差,又缺乏典型糖尿病症状,同时合并其它疾病,使临床漏诊、误诊、误治而导致的老年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十分常见。笔者本文报告老年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62例,就并发症发生原因初步探讨,并加强护理提出对策。
1 临床资料
自1999年8月至2009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187例,其中慢性并发症者62例(占33.2%),男35例,女27例。年龄.51~86岁,平均68.5岁。糖尿病病程约6~28年。全组门诊或住院人中进行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的检测,均符合2005年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慢性并发症62例中,高脂血症38例,高血压41例、糖尿病肾病18例,冠心病26例,脑梗塞18例、视网膜变性9例、末梢神经炎5例、白内障7、酮症酸中毒1。2种并发症35例(56.5%),3种者18例(29%),6例(9.7%)有4种以上并发症。首诊确诊率低,仅8例(12.9%)。漏诊、误诊多,27例(43.5%)。合理、准确用药少,20例(32.2%),长期仅用中药治疗37例(59.6%),35例(56.5%)没有有效控制饮食。38例(61.2%)活动量不足。仅11例(12.9%)短期使用胰岛素,只有10例(16.1%)知道一些糖尿病防治知识,2例是急性心肌梗寨救治中出现酮症酸中毒,全面检查后方才确诊。
2 结果
10年间62例老年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死亡36例,其中直接死于老年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8例,急性心肌梗塞10例,糖尿病尿毒症4例,脑血管意外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严重感染肺部2例。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糖尿病临床症状隐袭,多以并发症为首诊,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受到基层医疗条件限制,专科诊断能力差,使一部分患者未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病程迁延、发生并发症。由于目前尚缺乏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只能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延缓并发症发生,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临床针对老年人糖尿病治疗以综合治疗为原则,控制血糖、血压、降低血脂、减少致残率为目的。实践证明老年人糖尿病若能早期诊断,及时而正确治疗,可以减少和延缓老年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胰岛β细胞衰竭是老年人糖尿病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双胍类、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对病史长,特别是已有慢性并发症患者是很难有效地控制血糖,建议及时改用或伍以胰岛素治疗。应用外源性胰岛素后减少了自身已病损胰岛β细胞分泌需求,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稳定血糖。因此认为,老年人糖尿病凡有慢性并发症宜尽早足量胰岛素治疗,检测血糖,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宜。中医中药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对某些疾病确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糖尿病病人,特别是已有并发症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中药在改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有着其他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根据病情辩证施治。但中药也很难阻止糖尿病发展的进程,据报道长时间应用中药治疗,血糖未能满意控制,无疑有它很多优点。大量临床病例证明,中药是很难治愈糖尿病。饮食控制是老年人糖尿病病人治疗中起关键作用,临床观察多数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不能良好控制饮食,少数老年患者即使能控制饮食,也很不规范,大部分病人仅限制饭量,限制高糖量饮食,控制饮食不仅是碳水化合物,重要的是合理饮食结构。
4 护理对策
4.1 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对保持血糖相对恒定非常重要,除对患者热情、细心照顾外,还要创造一个良好欢快的氛围,护士注意平日多询问、多观察,加强心灵沟通,增进护患感情交流,以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恐惧、焦虑烦躁、消极悲观情绪,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树立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鼓励老年患者注意保持心情开朗、生活规律,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应鼓励患者多做一些体育锻炼。如:气功、打太极拳、跑步等。适时组织并鼓励患者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为住院老年患者提供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使其保持良好心情和健康的心理。进行有效健康教育,请专家开展糖尿病专题讲座,使患者认识到该病可治、可防、可控。同时应教育患者在康复运动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因操之过急运动过量而致低血糖的发生,保持持之以恒,适时、适量,促进病情好转。
4.2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要按医生指导的食谱合理膳食,控制饮食,并按时就餐,饮食控制主要是控制米面及其它淀粉类食品,易食清淡细软、有利于消化吸收食物,忌食甜品,少食煎炸、过热过冷等食物,切忌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避免因此而导致的血糖急剧升高,消化功能紊乱,同时其还可导致其它疾病发作等不良后果。
4.3 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性并发症,所以衣着要宽松、舒适,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外伤继发感染。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干燥,预防呼吸道感染,坚持温水洗脚,修剪趾甲,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继发感染。
4.4 健康教育 由于糖尿病老年人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脑功能逐渐减退,会出现不同程度脑功能障碍,除了讲解一些易懂的疾病保健知识,还可根据老年人个体、文化、生活方式的不同进行针对性教育,应详细告知病人所使用药物作用、副作用以及反应,如何处理,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心慌、饥饿、无力、出汗手足颤抖等反应时,应考虑有无低血糖发生,尽快告知医护人员,及时给予处理。在测量体温、做各种康复锻炼等过程中给子示范运动在本组中,离退休干部和城镇居民基本上缺乏应有一的运动量,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误认为运动就是跑步。因此,不能正确饮食生活和适当运动,无疑是血糖紊乱难以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进行健康宣教指导,使老年人易于便于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马爱群,余宝平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1
篇6
关键词:某某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分布特征
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正以迅速发展的势头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通过测量,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程度及应对方式,有效评价其应激源及适应水平,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促进适应性反应,对引导患者缓解焦虑、实现治疗的最佳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对某某社区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5名初诊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对某某社区参加体检的2500名人员进行抽血检查,以年龄在30岁以上人群为对象。其中男1500例,女1000例,年龄30-84岁,平均(51.5±16.2)岁。
1.2 方法
①详细询问所有患者有关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年龄、职业。②体格测量: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③血生化检测:取空腹12 h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标本均在现场离心、分离、放人冰盒,并在2h内送检。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处理,P
2 结果
本组血生化检测检测确认了125名2型糖尿病患者,初步断定本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5.0% 。其中男性患者20例患病率,女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与男性患者(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慢性病和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日益深入,对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已成必行之路,充分认识糖尿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起病方式对早期发现糖尿病十分重要 。近年来所进行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快速升高。2006年全国11省市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调查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3.21 %。本调查资料显示某某社区3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5.0%,表明在某某社区中老年糖代谢异常状况较严重,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并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说明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增长速度较快。为此,应加强社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同时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首先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防范意识。提倡早发现早治疗,要求老年人应该定期做体检,包括检查血脂、血压、血糖及尿糖,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宣传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的知识,并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遵守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原则,注意局部皮肤感染及其并发症,另外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安排有规律的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控制体重,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加强饮食管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的量相对较少,若不控制饮食,会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加剧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甚至有危机生命的可能。所以,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基础治疗,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要合理饮食,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才可以稳定血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患者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其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治疗糖尿病有积极的作用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必须知道所用的药物的一些机理,不良反应,剂量等。严格遵循用药时间,用药剂量,避免突然停药,少药,规则稳定的用药才能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病。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病。
总之,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治的相对滞后,患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的人数和潜在高危人群呈不断上升趋势。而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一经确诊,须终生按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同时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增高与人口老龄化,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他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调查。
参考文献
[1] 呼庆红,梁真,欧慧婷,等.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知
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7,14
(5):3-6
[2] 刘新民.实用内分泌疾病诊疗手册[M].2版.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21-126
[3] 孙静敏.糖尿病治疗中运动干预的相关性研究EJ7.
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1):31
[4] 洪天配,杨金伞.200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第世
界糖尿病大会专题报道[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
(1):52-64
[5] 胡善联,刘国恩,许樟荣,等.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和
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中国经济卫生,2008,27
(8):5-8
[6] 王俊丽.488例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
用医药,2009,4(1O):120-121
[7] 陈笑辉,刘维强.深圳市肥胖青少年血糖血脂状况分 析及2型糖尿病和高危者筛查[J].中国实用医药,
2009,4(10):53-55
[8] 刘阑红.老年与中青年高血压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2):1466
[9]冯波,李栩,黄亦文,等.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人群糖
篇7
糖尿病的病程长,从目前医疗水平来看,一般认为是终身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或控制不好,容易发生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慢性病变和各种感染,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可见,当前导致国人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已多达十几种,包括遗传、年龄、肥胖、生活方式、高经济收入和低文化程度等。由于整个人群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患者中2/3的人因无明显症状而尚不知已经患病。如1998年我国有关科研机构开展的对4万多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调查中发现,许多被确诊为糖尿病的人,在此之前全然不知。
多尿 就是此类患者的尿量和排尿次数均增多,每昼夜的尿量可达3000~5000毫升,排尿次数可达20多次。尿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升高,超过正常浓度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葡萄糖的高渗利尿作用使大量水分随尿糖排出。由于排尿功能的增加,肾囊可能膨胀而致腰痛。一般情况下,血糖越高则排糖越多,尿量也就越多。24小时内排出的糖量等于或超过25克时,就有明显和自觉的多尿,但病人自己常无多尿的感觉。儿童糖尿病常有夜间遗尿,成为发病的信号。
多饮 就是此类患者由于多尿,体内丧失大量的水分,然后感到口干烦渴而多饮,以补充丢失的水分。饮水量及饮水次数均增多,尿量越多则饮水量越多,尿量和饮水量往往与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多吃 就是此类患者由于摄入体内的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不能在胰岛素的作用下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而是以糖的形式未被利用即随尿排出,大量的蛋白质被作为能量而消耗,机体常处于饥饿与半饥饿状态,所以患者常感饥饿而贪食,即使胃里已充分进食,嘴里还想吃。尿中丢失的糖越多,饥饿感越严重。吃的越多,血糖越高,尿中丢失的糖就更多,饥饿感就更强,往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病情越来越重。如果病情未减轻而患者的食欲忽然减退,不想吃饭,甚至伴有恶心、呕吐时,就应该想到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篇8
关键词 社区 糖尿病 自我管理 心理干预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志,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有时可伴视物模糊。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糖尿病病主要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剧增主要是指2型糖尿病的快速增加。
糖尿病现实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据统计[2],在目前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占50%,据估计在60岁以上人口中糖尿病患者超过了10%。不但糖尿病患者多,而且糖尿病可致全身众多重要器官损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极大程度地增加了保健开支,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人们生活和生存的威胁。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较低,科学防治知识尚未普及,疾病的管理水平与卫生服务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糖尿病的社区干预非常重要。如在一般人群中宣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宣传糖尿病的定义、症状、体征、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的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一旦有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应及早进行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对已患糖尿病者,提高检出率,以便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有研究显示,通过慢性病的社区预防与管理,糖尿病的发病率可减少50%。
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具体实施
糖尿病治疗要点为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大部分工作需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被公认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因此,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耗费和负担,使患者和国家均受益。具体如下。
健康教育:社区应建立糖尿病教育小组。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全科医生、营养医生或营养师组成,定期举办糖尿病教育讲座。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病情检测、自身保健等。教育手段采用授课、讨论、幻灯、录像片,观看各种食物模型、糖尿病防治资料。建立糖尿病病人档案,长期随访。通过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类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所在。养成健康的习惯,自我监测血糖,由被动的“治病”转到主动的参与“健康管理”。
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避免抑郁不良心理因素可以促发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一是心理因素的病因学作用,二是心理应激对已有糖尿病的病程影响[3]。抑郁和焦虑也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4],以及影响医患关系。①支持心理治疗:通过解释,说理、疏导、安慰等,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帮助病人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反应;②认知疗法:帮助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信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③行为疗法:某些行为疗法技术可帮助病人遵从药物治疗和控制计划,包括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强化、行为塑造疗法等。
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和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合理控制热能摄入,帮助制定合理健康的平衡饮食,对肥胖者应给予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酸、高纤维素和低热量饮食。并坚持以合理运动量进行体育锻炼,使其体重尽可能降至正常范围,特别是通过饮食加运动,使腹部脂肪减少,是预防糖尿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
重视家庭护理:糖尿病患者长期生活在家庭里,家庭人员应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尽量做好营养配餐,制定病人的运动锻炼计划,并协助做好。保持家庭和睦,做好口腔、皮肤、足的护理。病情变化随时和医生联系。争取及时正确处理,控制病情。
部分人群需用药物干预: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应遵循积极而稳妥的治疗策略,过于激进的降糖治疗措施可能不利于患者的预后。血糖水平的每一次波动都可能影响病人对疾病后果的认识和对未来的忧虑[5]。因而对糖尿病患者要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告知其认识低血糖反应并初步处理。当然,对危重病患要适当处理后及时转诊。
因此,糖尿病患者以社区管理为主。通过健康教育和自身保健,在卫生部门领导下。发动社会支持,通过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一级预防是避免糖尿病发病,二级预防是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三级预防是延缓和防治并发症),对努力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花费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龚耀先,姚树桥,高北陵,等.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理论框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2):69-73.
2 Matthias R,Thea S,Herbert F,et al.The network of psycbological variabl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their importance for quality of life and metabolic control.Diabetes Care,2002,25(1):35-41.
3 黄金,凌奇荷,Linchong P.糖尿病患者的自理能力对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护士进修杂志,1999,14(4):14-16.
篇9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认知度;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第七位[1]。随着人口老龄化愈加严重,我国成为了骨质疏松患病大国[2]。骨质疏松症给家庭及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治疗中老年患者腿部骨折的费用已高达104亿人民币[3]。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对入组人群进行多元化干预后,钙的摄入量及活动量方面有了明显的增加[4],较小的成本就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大幅度提高骨质疏松治疗率[5]。本研究观察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认知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到复兴医院体检中心骨密度检察室体检的40岁以上人群,入组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DXA)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症患者(T<-1者),根据体检顺序采用整群抽样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人。
1.2干预方法:
入组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运动情况,补钙情况,遵医嘱用药情况,定期复查情况以及跌倒预防措施采纳等。之后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以由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撰写的《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健康手册》为基础,包括三种形式:1.体检当时由专职护士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2.发放由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撰写的《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健康手册》,手册内容包括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诊断、并发症、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生活中常见误区等,3.与单位合作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等活动,进行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干预,一年后再次体检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同前。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1进行双录入建立数据库,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及干预前
调查干预前干预组、对照组各发放并回收问卷500份;干预后干预组回收有效问卷488份,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469份。干预组平均年龄45±6.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6±5.4岁,性别、学历、经济状况等其他基本情况比较。
2.2干预后效果分析
2.2.1干预组1年后,骨质疏松症健康行为采纳情况均有显著提高,遵医嘱服药、接受OP教育、定期复查、防治跌倒的采纳率均达到80%以上,较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
2.2.21年规范化管理后,干预组、对照组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行为采纳率比较。
3讨论
骨质疏松症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而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命健康,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6]。我国一项多中心的调查研究显示[7],我国骨质疏松防治事业在设备配置、医生知晓率和参与程度上均存在不足。卫生服务机构做好骨质疏松症的管理工作,无疑会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起到关键性作用。一项对北京市城镇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了解不足,经规范化管理后认知水平显著提高,骨质疏松症规范化管理切实有效[8]。管理的目标应从知识认知度的提高逐渐演变为行为的改变,即健康行为的采纳。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组骨质疏松症健康行为采纳情况均有显著提高,较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因此,笔者认为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居民骨质疏松健康行为采纳率,这对防治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并且健康教育是一种非常容易实施的干预方法,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体检机构还是社区都可以实施。然而,我们也发现本研究中,在干预前两组在接受OP教育和防治跌倒两项上就存在差异,我们分析与抽样有关。由于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参加体检的部分单位可能开展过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教育,因此可能出现抽样人群的差异。并且,我们也看到干预后居民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率达90%以上,健康行为采纳情况均达到80%以上,这说明了健康教育的有效、到位。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慢性病防治的一大问题,应用《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健康手册》,开展健康教育,使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将惠及更多地区和更多百姓。
参考文献:
[2]徐苓.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与诊断[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20(20):15.
[3]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8-156.
[6]吴非同,胡传来,方炎福等.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1540.
[7]漆璇,王鸥,付勤,等.中国临床医生骨质疏松管理工作现状[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6,(02),110-116.
篇10
一、医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上级主管局及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医改工作自2011年4月26日以来,区卫生局多次召开基层“医改”工作会议,提前谋划,为下一步实施基层“医改“的具体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改关乎于民生,为了确保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我院于2011年4月27日在街镇人民政府召开了“街中心卫生院2011年医改工作动员大会”,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更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点。通过学习各项医改政策和文件精神,我们感受到了自治区政府实施基层“医改”的决心与信心,医改之举势在必行。
如何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大发展”的重要目标得以实现,我院全体班子成员认真研读相关“医改”配套文件,领会并把握“医改”方向,认清并紧跟“医改”形势,积极探索,共同努力,从思想到行动均做了积极充分的准备。
(二)成立组织机构、强化政策宣传培训
1、我院先后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筹备领导小组和医改岗位设置领导小组,确保医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2、加大医改宣传氛围,共出版2版医改宣传版报,大横幅和小横幅各1条,将“医改100问”和其他有关医改政策文件复印下发至班子成员、科室主任,做到人手一份,并在公示栏张贴便于职工随时阅读、学习文件,了解“医改”政策。
3、2011年4月27日召开全院职工会议,组织学习“医改”文件,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就单位回归公益性、定编定岗不定人、竞聘上岗、转岗分流、基本药物采购、药品零差价率销售和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掌握医改政策.2011年5月5日由区卫生局领导亲自到我院召开医改工作会议,使全院职工从自身实际情况找准自己位置,积极参与到医改工作中来。
(三)核对药品价格、执行零差率销售
1、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5月1日起我院配备的所有药品均实行零差率销售,将国家基本药物和广西增补基本药物目录复印下发到各临床科室,通过学习培训,并制定用药制度,引导、改变医生原来的用药习惯。
2、于2011年4月29日开始组织人员对药库、药房库存药品进行盘点清理,对符合基本用药目录或补充药品范围内的药品登记上册,目录外药品全部在2011年7月31日24时前妥善处理。
3、通过计算机系统信息化的管理,核对药品进货发票价格,输入微机管理系统,2011年5月1日起所有药品全部按进货价销售,所有药品均未超过国家指导价和自治区药品招标采购价。
(四)、审核资质证件、摸清人员情况
做好竞聘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竞聘顺利的基础。对2010年2月28日之前进入我院的人员逐人核对执业(从业)资格、学历、进入岗位时间和在岗情况进行摸排,共有职工109人,现有在编人员有33人,符合竞聘上岗的编外专业技术人员有31人,符合竞聘上岗的编外工勤人员有7人。
(五)、设置拟定岗位、组织竞聘上岗
依据核定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编制77个,工勤技能岗位编制7个,拟定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做好竞聘上岗的各项准备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因需设岗、按岗聘人、合同管理的原则落实竞聘上岗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解决竞聘上岗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医改领导小组报告,使竞聘上岗工作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圆满完成。
(六)、医改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区第三批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暨综合改革工作日程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关工作,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继续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开展
街镇共有24个行政自然村,3个社区,总人口68542人,其中农业人口63124人,2011年参合人数58579人,上缴参合基金1757370元,其中社区民政局对五保人员及军烈属人员补助款为13650元,全镇参合率为92.8%。全镇上半年(截止2011年5月20日)止新农合住院补偿情况如下:
1、普通住院补偿
乡级住院517人次,总医药费用为74.06万元,补偿总金额为56.91万元;市级住院702人次,总医药费用266.38万元,补偿总金额为119.65万元。
2、大病补偿情况
大病补偿34人次,总医药费用为87.44万元,补偿总金额43.65万元。
3、普通住院分娩顺产补偿情况
乡镇住院分娩186人次,总医药费用为14.97万元,补偿总金额为3.72万元;市级住院分娩141人次,总费用16.87万元,补偿总金额2.82万元。
全镇累计住院补偿金额为226.75万元。资金使用率为38.7%,农民受益率为2.84%,平均住院补偿率为49.32%。
三、开展医疗服务质量大检查
1、建立院、科两级质控体系,实行职能科室与临床医辅科室联动考核机制。我院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了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病案质量、输血、感染控制、药事等6个管理委员会的专家组成,从人员上保证了质控部门经常性质量监控工作的持续开展。将医院各项日常工作进行标准量化,定期考核督查。采取行政职能科室考核临床、医辅科室的工作业绩,而行政职能科室的工作业绩由临床、医辅科室及医院考核领导小组来共同评分。
2、突出医疗服务质量主题,实行重点科室重点监控。在定期进行考核督查的同时,强化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安全意识,把重点放在医疗工作环节上,注意对工作流程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强调对12项核心制度的贯彻执行;如经常性抽查运行和入档病历书写质量,监控: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院内外医师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建立和完善了医疗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医疗安全报告制度。
一是加强医务人员素质培养,规范执业行为。加强了医务人员医学理论知识及个人综合素质的培训,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及服务礼仪竞赛活动,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三基”考核成绩良好。二是建立了医疗事故防范机制,增强了医疗安全责任感。为切实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种医患矛盾,建立了较完整的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制订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不断加强了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学习,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了医疗安全。三是强化医疗质量意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始终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工作的主线,建立健全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开展了定期与不定期的医疗服务质量考评活动,不断地培养、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好地开展了各项新业务、新技术,从而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强化医疗文书书写,各单位均能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加强医疗文书书写管理工作。四是加强门、急诊工作,提高应急救治能力。门、急诊工作运行有序,急救设施齐备,各专业值班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处理及时、操作熟练,确保了绿色通道畅通。五是加强临床输血及药品管理,确保临床用血、用药安全。建立了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成份输血比例逐年上升;注重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抗生素使用合理,品、管理规范。六是院内感染管理意识不断加强。医院感染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实行规范管理,监测资料较齐全,统计指标达到标准要求,一次性用品残核去向正确。
3、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把好用药关,药品严格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对的管理。狠抓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完善《临床药师查房制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及执行制度》、《医师用药情况监控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医院合理用药评价、监控、通报等整套科学管理体系。坚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实行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分级使用,指导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公开了价格,规范了收费价格和收费是病人及其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医院既要在诊断、治疗上尽量做到优质、高效、安全,又要在治疗费用上切实做到透明、合理,使患者得到实惠。我院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规范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严禁超标、分解收费现象发生。
5、为方便患者看病,切实解决患者就医的各种不便现象,改进和简化了就医流程,为病人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服务。
6、在门诊大厅免费提供开水及一次性纸杯,在门诊输液大厅增加了输液椅等设备,方便病人看病就诊。这些方便患者的服务项目正在向规范化扩展。人性化服务不仅为病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密切了医患关系,加快了病人康复进程,还促进了医德医风建设。
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主要通过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大力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把医改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一)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截止2011年5月31日,共建立了19588份健康档案,健康档案项目内容完整、真实,建档率达28%,健康档案合格率达到了96%。其中普通人群14925份,老年人3225份,高血压病673份,糖尿病91份,儿童834份,孕产妇203份,重性精神病25份。
2、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对不同人群进行了健康教育及指导,对存在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居民进行了干预。居民健康档案分村、分类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健康教育
结合我镇的具体情况,通过医疗门诊、下乡义诊、宣传、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出版宣传板报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及健康知识咨询活动,以宣传慢性病、传染病、艾滋病等知识入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活动:
1.健康教育讲座
今年来至今共开展了健康教育讲座5次。讲座主要针对慢性病居民、育龄妇女、中老年人、儿童家长及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等重点人群,受益群众52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845份。
2.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在卫生主题宣传日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3次,受益群众195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180份。
3.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照规范要求,我院在门诊大楼前设置了4块宣传栏板,面积均超过2平方米。根据我镇常见病、多发病出版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慢性病防治重点、养生保健要点等群众需要并希望了解的健康知识内容,每月定期更换一次板报内容。截止2011年5月31日出版健康教育宣传栏5期9版,各村出版墙报2期115版。
4.音像资料播放及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发放
我院刻录了公民健康素养、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病防治健康讲座、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糖尿病预防与治疗、小儿肺炎的防治、孕妇饮食与营养等健康知识内容的光碟,每天在输液室、候诊区轮流播放,每次播放在一个小时以上。
发放由区卫生局印制的突发事件宣传、急性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常见病防治等宣传材料共计5000份。我院还自行印制多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通过下乡义诊宣传活动、门诊及住院服务及开展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居民发放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共计2000份,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5.健康教育培训
我院举办了健康教育业务学习培训3次,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以促进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镇内居民健康素质。
6.健康教育督导
对辖区村卫生室开展了第一季度计免、妇幼等健教督导检查,并现场将督导结果反馈给村医务人员,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督促其进行认真整改。
五、行风建设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加强行风建设,教育是基础。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丰富教育形式,讲求教育实效,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一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二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诊疗行为,切实维护好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三要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纪律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医务人员遵纪守法、依法行医、廉洁诚信的服务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四要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把“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院风建设;要把廉洁教育融入到卫生院各项工作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
(二)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发生
加强行风建设,制度是保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切实做到按制度管人管事,规范行为。当前要重点建立健全和落实好以下制度:
1.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建立民主决策机制。贯彻落实“三重一大’’(重要干部任免、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的使用)事项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的规定。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和职工大会制度,定期讨论研究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听取职工对卫生院管理、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实现决策议事的科学化、民主化。
2.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要制定和完善廉洁从政、从医行为规范和相关管理监督制度,规范权力行使程序,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要以纠正虚报体检、挂床住院和医务人员收受回扣、开单提成等问题为重点,建立行风建设各项制度,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3.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抓好制度落实,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规范化。
4.加强制度执行力的建设。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的监督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
5.全面实行院务公开制度。院务公开是卫生院规范化管理、接受监督的重要形式。要切实做好向社会和向院内“两公开’’工作。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包括:①乡镇卫生院的各项法定证照;②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姓名、职务、职称等基本情况;③医务人员、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④药品、检验、诊疗、疫苗接种等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的价格和收费标准;⑤新农合的政策、用药目录、收费和报销标准、报帐手续,定期公布报帐情况;⑥其他需要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向院内公开的内容包括:①院领导班子决定的重大工作事项;②卫生院财务收支情况(含上级拨款、专项资金、业务收入、社会捐赠等资金);③药品、耗材、医疗器械、化验试剂、制剂等采购情况;④奖惩、劳务分配情况;⑤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⑥其他需要向院内职工公开的信息。
6.大力推行承诺制度。践诺诚信是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的具体体现。乡镇卫生院和医务人员要向社会公开承诺。具体内容为:①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依法行医、规范管理;②严格执行新农合各项政策,不弄虚作假;③礼貌待人、热情服务、文明行医、不收“红包”、回扣;④对患者诊疗认真负责,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不开大处方、不滥检查,不使用伪劣、过期药品,保证用药安全;⑤严格按规定收费,不分解收费、不自立项目收费、不超标准收费;⑥不公开患者病情隐私,为患者保守秘密;⑦其他需要承诺的事项。
(三)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基金使用的监管
健全和严格遵守新农合医疗基金使用的管理规定,严禁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套取新农合基金。区合管办要加强对新农合基金使用的监管工作,定期开展督查,重点监督检查基金管理和运行是否规范、基金使用是否合理并定期公开、医疗服务行为是否规范、农民医疗负担是否有所减轻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问题严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要加大查处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在基建、采购活动中的商业贿赂案件、套取新农合基金案件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风案件。要注意利用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总结教训,引以为戒,以查促管,以查促建,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五、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不仅仅是护理方面的工作,也是整个医院的工作,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要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以创优工程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推动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我院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活动总体方案、组织结构及活动计划。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卫生院”、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把“创优工程”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统一部署,将每项内容、每项责任逐一落实。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做到人人知晓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人人领悟活动内涵重点。讨论制定科室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计划。
基础护理是临床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病人住院的全过程需要基础护理服务,在一定意义上,基础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因此,抓好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目标。近年来,由于护患双方的价值观、需求观都在发生变化,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医护人员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实惠心理,从而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滑。医院紧紧抓住此次“创优工程”机遇,努力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分级管理,加强内部学习,保障医疗安全,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把基础护理工作做细、做实,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满意的护理服务,做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推出特色服务,使护理工作走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
1、将重塑价值观作为体现护士价值观的切入点,首先,做好护士入科教育,使每一位护士上岗前均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基础护理与专科治疗同等重要的意识,摒弃重治疗轻护理的思想;其次,通过高年资的护士的献身说法,列举基础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典型案例,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动力和成就感;三是护士长言传身教,对护理事业执着,对工作负责、热忱,树立良好的形象感染护士;四是通过定期举办基础护理知识讲座,使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具有丰富的科学的内涵,激发护士科研创新的热情。
2、加强业务培训,制定《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培训计划,考核评价标准。通过培训、考试、操作演练,不断提高护士基础护理技能、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建立专科护理技能培养计划和管理制度;有计划选派护士长、资深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护士素质和专业技能。实现病房管理、护理服务规范化。
七、食品安全
八、创建无烟医院
根据上级部署及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禁烟工作进展顺利,按照工作要求,医院向全体职工发出了禁烟倡议书,成立了院科三级禁烟领导小组,明确职责,树立目标,并制定了全院禁烟工作发展规划、工作制度、奖惩措施。把禁烟工作列入医院发展规划。一是专门贺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来我院进行无烟医院创建、吸烟危害等讲座,号召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工作者要作戒烟、禁烟模范,为创建“无烟医院”作出贡献。二是多种形式开展创建“无烟医院”的宣传工作。统一在医院大楼的主要入口设置明显的禁烟标志,在门诊候诊大厅、接诊室、病房走廊、办公室、会议室等处张贴悬挂禁烟标志。专门制作禁烟健康教育处方及宣传牌,对门诊病人及探视家属进行控烟宣传。三是医院设立了戒烟门诊、指定了戒烟医生,公布了戒烟咨询电话,明确院内禁烟场所。四是通过宣传栏、横幅、院务会和职工大会向全院工作人员进行禁烟宣传,强调做好禁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五是将禁烟宣传融入住院病人的入院宣教中,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告诫病人及家属禁止在院内吸烟,整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九、计划生育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我院成立了由院长康有安任组长,副院长莫丽玲任副组长,唐飞源、黎诗怡、严志森、杨李洁、李朝霞等有关领导、科室负责人和护士长为成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分管领导亲自抓,科室负责人具体抓,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确保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及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广泛开展宣传
医院针对职工多、妇女多这一特点,利用职工大会、科室晨会及卫生咨询服务,认真学习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充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全民计划生育意识,统一了职工思想,在职工及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学法执法、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健全制度,落实措施
医院历来重视计划生育工作,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作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医院安排专人对新生儿进行录入,并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医院主要工作议事日程,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医院与院内各个科室签定了《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定期检查考核,年终评比总结。对来院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并与流动人口签定《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协议书》。对院内育龄妇女进行造册登记,凡发现生育一胎后的妇女未取得生育二胎生育证又怀孕者,医院及时上报计划生育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医院妇产科对来院分娩的孕妇,首先检查有无《生育证》,并作好登记,无《生育证》的及时地向计划生育部门予以报告,避免了无计划生育及超计划生育的发生。同时严格杜绝了计划生育假手术、假证明及胎儿性别鉴定等问题,计划生育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