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有关音乐美育
我们日常最熟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美”就是美育,随着教育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已经收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从音乐教学的角度分析,音乐美育即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音乐知识传授、音乐作品赏析等,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作品美的过程。美育通过影响人们的情绪,进而发展人们的品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揭示音乐或者作品的思想,引起听者的共鸣,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二、培养小学生“美”的感悟的措施
在小学生中开展美育教育更加具有便利的条件,小学生本身具有好动,思维感性,喜爱音乐、游戏等活动的特点,更加容易接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更能积极地融入音乐教学的氛围中;同时,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时间也较为充裕,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说说自己的看法。
1.开发利用好现有音乐教材
美育教学的开展需要有“米”可炊,音乐作兴,作者、词曲等都是音乐教学的依据和实体。而这些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都可以找到。为了更好地开展美育教育,我们的音乐教材选编了很多有欣赏价值的作品,为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首先,我们要明确音乐教材的作用,知道教材中哪些知识适合哪些教学。审美过程需要师生通过“听”“唱”来实现,所以教材必须具备这样的功能。审美的发现是多方面的,如曲调美、意境美,词曲美等等,学生能从一首曲子中发现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美好,使其心灵受到熏陶。所以,开发利用教材必须要明白教材所蕴含的内容,分析教材。
其次,要善于从教材中发现审美的因子,将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将自己对音乐审美的经验和体会融入教材的分析过程,这样学生在理解上更加容易接受,更加能有深刻的体会。
2.提升教师自身的美育素质
言传身教是教师重要的传导方式,在音乐教学中一个教师对于美育起着重要作用,如教学的仪态、自身的气质、教学的语言等等,都会产生对学生正向的推动力,强化学习的动力,学生在教学中会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从语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会形成一种专业的规范,如板书规整清晰,思路有条不紊,在语言表达上发音适中、表达规范、发音准确等,这样能顺利实现教学的感染力。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影响学生的美育教育。
3.具体教学中审美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开展美育的主要基地,是我们教给学生审美课程的场所。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更能提升学生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审美思维。
(1)做好课程的导入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音乐课的美好,有更直观的体会。例如,在教学《祖国》时,展示祖国改革开放的变化,展示阅兵情境,展示我们举办大型国际性赛事的场面,进而播放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再配上相应的音乐。这种导课方法,体现了音乐美、音像美、情感美,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美的熏陶。通过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现在教学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赏析教学中,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利用有趣的游戏方式教学。审美课程也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节奏游戏、音乐游戏等,激趣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过程中体会美。
篇2
关键词:音乐教学;美育;渗透
在学校教育当中美育属于重要的内容,小学属于教育启蒙阶段,实施美育,需要发挥出辅德、益智作用。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当中的审美因素,在音乐教学当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一、设置情境
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就是情境,教师结合音乐审美教育目标和学生心理特征,利用各种审美因素,以音乐教学审美规律为基础,设置音乐审美情境,促进音乐教学获得成功。教师设置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让学生通过触景生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可以产生审美情感体验。设置音乐的教学情境,主角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学生进入到特殊的环境,面对的审美对象也是具有土属性的,他们面临着美的形象,会产生新鲜感,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优雅仪表,和学生亲切的问候,还需要优美的背景音乐作为辅助,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可以获得良好的审美心境,可以对于音乐学习产生渴望情绪。创设具体的音乐教学情境,可以适应以音乐教学需求,同时也适合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音乐其实阶段和结束阶段都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可以使审美环境不断提升,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产生审美渴望,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连接当中进行利用,可以发挥出承上启下的左营,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焕发审美渴望,在教学内容当中得到利用,可以丰富原来的审美要素,可以产生良好的审美效应。
二、发展情趣
音乐教学实现情感化的重要形式就是情趣,在音乐教学当中,学生不爱学习抽象的音乐知识,通常长期进行单调的技能训练,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厌倦音乐。音乐教学的情趣性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使技能训练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机械训练变得更加愉快灵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形象性和趣味性以及娱乐性,实现音乐方法的情趣化,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也可以让他们对于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各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当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并且对于音乐家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激发学生没害的情感,提高他们对于生活善恶的识别能力,可以深入了解歌曲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教师通过示范,可以形象生动表现出作品,触碰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深入了解音乐作品,并且带着感情去演奏,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教师通过利用生动的音乐语言,引导学生走入到作品当中,可以让他们进入到音乐角色当中,明确作品的创作心情,帮助学生把握音乐形象,对于作品进行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对于歌词进行朗读,在音乐教学当中融入思想教育,通过生动的艺术想象和音乐感情对于学生形成感染。音乐教学的情趣性特点,可以使教学美的属性体现出来,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经深入世界,使学生对于音乐产生更大兴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在音乐实践中的感受美和欣赏美
良好的小学音乐课堂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音乐界和社会生活的美,也可以体会音乐的旋律美。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思想感情,使其可以更好的识别善恶,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深刻体会歌曲的美。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创作更多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的审美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这样才可以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当中。在课堂中可以利用音乐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通过各种动作展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要想使音乐的质量不断提高,需要结合儿童好动的心理,通过生动的游戏,使复杂的音乐原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通过外化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各种感觉,不仅可以带给别人美的感受,也可以使自己表演欲得到满足。在系列活动当中,教师还要为学生设置创造性的形式,例如创编歌词和创造声音等,不仅可以动口、动手,也可以开洞那劲,活跃在音乐世界当中。例如在学习《小雨沙沙》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播放雨声沙沙的录音,让学生听一听声音画面,随后播放这首歌的旋律,教师在利用动画展示出种子发芽等画面,那么学生就直面的观看新歌的画面,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画面,可以对于词义进行深刻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旋律的感受力和鉴赏力,综合音乐和其他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音乐教学当中,可以在多个层次实施美育渗透,将音乐的美育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使我国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不断得到提高。总而言之在音乐教育当中,教师组织各个环节的教学,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动听的音乐打开学生的心扉,焕发学生的美感,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
[参考文献]
[1]徐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美育应用[J].黄河之声,2017,07:61.
[2]朱晓洁.浅谈茶艺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与创新培养[J].教育观察,2016,05:78-80.
[3]汤磊.试论新课标下古典诗歌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2011,10:44-45.
[4]韩金森,徐宁宁.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策略——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价值工程,2011,33:209-210.
篇3
关键词:自由空间 音乐氛围
音乐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教学生唱会几支歌么?是给学生以简单的识谱以及简单的“乐理”么?是教学生能在某件乐器上得到一些初级练习技法么?
在今天,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如果能做到上述三点,已算是不错了,可算得上是位好的音乐教师。如果他能数年如一日,或者还能在课外活动中再多灌输一些知识和技能给学生,或在文艺演出中,有几位突出的人才崭露头角,那可能还会算得上先进音乐教师,或者极受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因为在我国近些年来对音乐教师称职与否,多是以上述这些条件来衡量的。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闫金芳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生动的情境氛围中学习音乐,我有较深的体会。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创设情境,会把儿童带入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世界。在教一些形象较鲜明、优美的歌曲时,特别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或范画,配上与之相应的音乐,接着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描述歌词或乐曲意境,一个生动的情境就此产生了。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如果要求稍高一点,能从美育的本义出发,来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问题,那还会给我们以新的启发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好。当然,也已有一些教师早已在这样做了。?在音乐课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互动”的原理,在音乐教学中,我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两部分实践。
从美育的本义说,学校中的艺术教育(音乐、美术、戏曲、舞蹈、戏剧、曲艺、诗歌、园艺、书法、雕塑、棋艺、艺术体操、工艺制作等等)。其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诱发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同时给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美的营养、美的熏陶。使学生在愉快幸福中感到美的滋味,就潜移默化的在精神状态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负上等等,均会有所促进,但却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因此,美育的教学方式应是感受性的、侵润性的、游戏式的,是其他德育课、智育课、体育课所不能代替的。其教学方法更与一般知识课不同,它更多地强调感性陶冶的作用,更多的强调游戏或娱乐的方式来施教及受教。有一句名言一针见血的说出了美育的受教方式;“当赏心悦目(耳)之际,正是潜移默化的起着美育感化作用之时。”
再从美育的另一个目的来研究,学生们在美的侵润中,还需要给予学生有如何感知美、理解美、或者进一步的有欲望来表现美、创造美的知识和方法(必要技能)。因此,在学生美的享受过程中,教师又要随时把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渗透。如:在音乐教学方法上,可以把知识化整为零,穿插性的讲解,使日积月累,让学生在头脑中渐渐自然的形成概念;以相对的或同类型的作品进行风味上、形式上、不同流派及作家等特点作比较;或让学生在兴趣来时,自己来表现美的选择(初时也可用摹仿的形式);或用讨论争辩的方式来谈谈欣赏及演唱演奏的感受和体会;或用反复感受的方法来探求中、外名作的创造美的方法;或用其他艺术形式相辅,来加强理解(如电影、幻灯、录像、故事、图片……);或采用大量的接触美的作品,即多欣赏名作,来自然的让学生“悟”得美;或采用“丑”的作品及丑的表现方法,使在对比中自然的悟到美……。总而言之,要在学生最感兴趣的时机,被侵润在美的气氛之中,学生有欲望企图追求表现美的前提下,教师随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能使更多的得到美的营养即使是技术性较强的器乐演奏技法,歌唱技法,作曲技法等等也要运用上述感受方法作综合运用或串插性运用。而且学生的兴趣始终是前提。否则,“掀下牛头饮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那反而“事倍功半”了。《学记》中有句话,可以为教学时做参考:君子之教,喻也;道尔弗牵(强),强而弗抑(压),开(窍)而弗达(解释太具体或教师包办代替,或把结论先告诉学生等等。)
教法与教材是密切相连的,故教师必须选择好教材,教师对教材作品有发自内心的爱好或感受到它美的所在,才能施教。否则,自己感不到美,怎能施美于人呢?至于教材本身不美,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饮”了(目前中、小学的唱歌教材中,象快板一样的“念词歌”千歌一格的运用西洋七声大调式旋法所写的乐曲;无伴奏的单音歌曲;原始性的歌曲;只作为加强记忆的怕胃口诀歌。知识歌,语录歌……比比皆是,这怎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呢?)。但也有某些情况:如教材本身倒是很美,教师本身也有所感受,而却不合学生程度的,即缺少“循序渐进”的安排当然也难能诱起学生兴趣;另一种则教师本身艺术欣赏情趣低落,把低级媚俗的音乐误作“仙乐”,那当然是要贻人子弟,误入歧途;再一种则是误把歌词文学美误当音乐本身的“美”,即歌词无音乐性,词里行间少情缺意(境)、无形象、无动态、无声态等渲染的干巴巴歌曲,这怎能诱人以美,动人以情,发人联想呢?
篇4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识谱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当前识谱教学正逐渐成为困扰广大音乐教师的难题,其传统的机械识谱的教学方法既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无法实现对学生音乐理解、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识谱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其方法和过程应该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以学生音乐文化水平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的。教师应该对认识到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和兴趣为目的来进行识谱教学,使学生的艺术情操得到一定的陶冶,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和尝试,具备基本的欣赏能力,而不能以音乐专业教育的准则来要求学生。
2.把握识谱教学的位置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不能够将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识谱能力固然在音乐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地位,然而结合生活实际来看,现实中大多数人并非通过乐谱来实现对音乐的初步认识、理解和感受,即使是音乐家,其对乐谱的音乐感受能力也是来自于长久的训练和耳濡目染。因此,教师应该把握识谱教学在音乐课堂上的位置,尽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
二、识谱教学的基本方法
1.基本音符的教学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其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形象化的方法来让学生认识基本音符,比如,使用图形图像的方法,让学生认识7个基本音符,最后使学生能够掌握音符的名称、形状,及持续的时间等因素。
2.节奏的训练
通过对节奏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掌握音乐的节拍、时值等元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节奏感。
三、学生识谱兴趣的提高
小学低年级的识谱教学,其重点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识谱兴趣,从学生兴趣的挖掘入手,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使识谱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传统的识谱教学容易形成机械训练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负担加重。
1.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1)重视唱曲的感情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对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单纯地要求学生对视唱曲进行练习,而对于曲谱中蕴含的感情则很少涉及。一般来说,音乐教学中所选择的视唱曲都是成段的歌曲,带有一定的感彩,比之练声的一句旋律更容易形成音乐的形象。
(2)感情的多样化
同样一首歌曲,其速度快慢、节奏强弱的变化不同,其感情效果也会有着较大的不同,对于音乐教学课堂效果的营造有着不错的效果。
2.发挥学生的自主创作
在识谱教学中进行创作性的音乐练习,能够给识谱教学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填结束音、旋律接龙等练习开始,逐渐实现对试唱曲的改编创作。
3.改变识谱的单一性
传统的音乐识谱教学中,过于注重对识谱单一技能的提高,而对学生识谱综合能力的提高较为忽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采用重复视唱训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其教学内容相对较为乏味。教师应改变识谱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将音乐教学中其他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对枯燥乏味的传统识谱教学进行缓解。
四、在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乐谱作为用来标注音乐的符号,是进行音乐教学的工具,其最终目的是进行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音乐活动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生识谱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来进行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
1.在歌唱活动中识谱
歌唱活动是对学生识谱能力进行培养的最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由于唱歌使用了较多的乐谱,而且演唱音乐教材中附带的歌曲时识谱较便捷,也利于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和练习。
2.在器乐演奏中识谱
和歌唱活动相似,小学生对乐器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兴趣,在器乐学习的活动中,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识谱的能力。然而大多数器乐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器乐的选择方面,可以先使用如口琴、竖笛等较为简单的乐器来练习。通过企业演奏的学习来进行识谱能力的提高,在进行演奏活动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在识谱学习方面集中,如节奏、音符等。
3.在音乐欣赏中识谱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有着强烈的感染力。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活动来进行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也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比如,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在对曲式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各乐段的排列顺序、相似度等进行分析,并对曲式的结构、作用进行简单的描述,以此来实现识谱的教学。
音乐教学中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学生识谱兴趣的提高入手,结合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来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识谱能力的提升会对音乐教学的其他方面起到催化的作用,能够保证音乐美育的顺利实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齐明英.浅谈识谱教学的兴趣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2).
[2]刘红梅.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几点体会[J].文教资料,2005(29).
[3]皇甫芳敏.让识谱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谈重构中的小学识谱教学[J].音乐天地,2008(12).
[4]焦淑娟.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音乐教育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篇5
【关 键 词】 音乐教学;培养;美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名言:“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必须把学生引领进入更广阔的音乐世界,培养他们热爱音乐,懂得音乐的各种形式及风格,更重要的是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美育。
一、在歌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建立在词、曲统一完整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只有充分发挥歌曲音乐形象的感染力,挖掘歌曲里面的美育因素,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全过程中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深化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美育。一首好的歌曲,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常常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游击队歌》是一首反映军民与敌人决战到底的决心和不怕艰难困苦的歌曲,在教学生唱这首歌时,我简单介绍了1937年我国爆发了的概况和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知道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游击队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同学们通过演唱、用身边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都有同感:音乐与歌词配合得非常协调一致,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紧张愉快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保卫祖国之情油然而生。
一首《我的中国心》,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感情炽热、真挚,听着深沉、抒情的歌声,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在同学们畅谈自己知道的海外赤子及港澳同胞在支援祖国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动人事迹的同时,也由衷地心生出热爱伟大祖国之情。
二、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教学中欣赏的歌曲和乐曲,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不应仅仅停留在对乐曲的感知上,必须进一步通过情感体验、联想、想象等过程,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领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
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气势磅礴、音调雄壮、感情深厚的、代表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气概的合唱。其中《黄河船夫曲》描绘了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境,表示中国人民的斗争艰苦顽强;《黄水谣》《黄河怨》形象地叙述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以号召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的呐喊,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当学生懂得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世界观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后,会在欣赏过程中认真思考,引起他们的联想,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又如《苗岭的早晨》这首经典的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族飞歌的特性音调作为基础,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表现了苗族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情境。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苗族的服饰、乐器、图片等资料,在欣赏中以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为主线,通过类比、人文环境的了解和节奏、舞蹈的体验等等,将学生一步步带入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之中。在感受音乐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
再如《牧童短笛》这首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厚江南地方色彩的钢琴独奏曲。它的结构简练,旋律流畅动听,轻盈愉快的曲调,描写了天真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短笛,在田野里漫游,表现了牧童对生活热爱的愉快心情和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对故乡的亲切感受,要让学生从乐曲的欣赏中领会到珍惜童年、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在学习民族音乐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史,表现我国民族文化的民族音乐,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让学生在学习、接触、欣赏民族音乐中激发出他们爱祖国的人民,爱祖国的光辉历史,爱祖国的锦绣山河,爱祖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如《瑶族舞曲》这首民族管弦乐曲,通过文字、图片的播放去展现瑶族人民打着长鼓,翩翩起舞的热烈场面,向他们介绍瑶族风景、瑶乡多山多水、瑶族服饰和风情、长鼓舞的画面,还有他们常用的乐器等等。学生们纷纷谈着自己的感受:欣赏着这首乐曲,我仿佛看见了瑶族人民在节日的夜晚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热烈场面;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我为我们中华民族有这样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而自豪。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中,有不少名曲凝山清水秀、诗情画意于管弦丝竹之中,使我们从流动着的旋律里领略到祖国山河的风光。
如《春江花月夜》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引人入胜。一位学生深有感触地说了他的感受:“每当听到那优美典雅的旋律时,就仿佛有一幅气韵生动、笔触秀丽的山水长卷在我的面前慢慢展开:皓月皎洁,春江波平,江上泛舟,箫鼓遥闻……”许多学生都深刻感受到:我们民族的音乐实在太美了!
四、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美育
延伸到第二课堂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组织到不同类别的活动小组中去。如电子琴队,通过集体排练和演出中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他们会不断克服困难,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只有协调一致、积极合作,才能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群体,才能奏出和谐统一的音调、整齐的节奏和美妙动人的音色。再就是合唱队,因合唱是群体活动,从排练到演出,必须使每个参加者处于高度协调统一之中,不论是节奏、速度、对音乐的理解等等,都要保持准确一致。在潜移默化之中,美妙动人的音色、节奏、想象力、表现力和协调感等都将悄悄注入学生们的心田,使其身心经受一番美的操练和体验。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高尚情操,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技巧和音乐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音乐是用自身特殊的语言解释世界、解释人生、表示志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蕴含的力量。既要用健康向上的音乐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表现能力、欣赏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更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柴本尧,周瑞康. 中外名歌名曲欣赏[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85.
[2] 张鹏飞,马晖. 音乐欣赏[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观念;模式;结合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方向如何通过音乐课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个音乐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是幻想世界的载体,是创造力的“乳汁”,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二、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引导发散性思维
“最杰出的艺术木身就是想象”孩子们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以往的音乐教学只限于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课堂结构显得单调无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比如听了《军队进行曲》脑中出现了什么场景?是跑步的镜头,还是游泳的场面?是走路的动作,还是跳舞的身影?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人脑皮层形成立体型网络兴奋区,促进学生的认识观上升到抽象思维,再回过来,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层次,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坚持“器乐进课堂”实验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赛尔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在欣赏教学中,经常让学生用乐器演奏那些动听的旋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感受乐曲的情感:在进行旋律创作时,乐器无疑又给他们对音乐旋律的感知提供了帮助:在掌握和弦时,学生可以利用器乐去尝试哪些音放在一起是和谐的,哪些音放在一起又是不合谐的通过课堂器乐的帮助,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四、开展音乐活动课,拓展学生视野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和补充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地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又对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开展音乐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在的小学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全面的现代性的学生,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小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搞好小学音乐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我们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的时代需要全新的人才,需要有素质并全面发展的人才来为国家的长足发展作贡献。因此,我们小学音乐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做到全面提高我们小学的音乐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五、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在现当代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要善于更新教学观念,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要认清当今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从中,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冷静思考就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学生的音乐学习呈现出两种背离的现象,一种是学生只会唱而不太了解音乐的常识,因为这种学生拥有良好的唱的天赋;而另一种则是只了解常识而不会实践。因此,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的学生,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向以前那样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经济的指引下提高我们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所谓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和因特网进行教学。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于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因特网,我们可以获得更多良好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课件,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接受现代最新的音乐歌曲和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视野,以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利用音乐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只有多为学生创设环境,把音乐学习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新音乐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清品.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五性”[J].校园歌声,2008,(07).
[2]蔡泉.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怎样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J].音乐生活,2007,(06).
[3]丁媛媛.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三个方法[J].魅力中国,2009,(13).
[4]华兴明.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5).
[5]洪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讨[J].新课程(教师),2009,(01).
篇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小学教学中的首要目标,音乐作为一门充满情感和趣味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趣味,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素质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大多数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好奇感,在学习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对音乐课也是如此,所以音乐教学既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同时还要懂得转变教学方式,以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小学生明明很喜爱音乐,平时唱歌也很积极,但是却在音乐课上提不起学习兴趣。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当,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在教学中习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一遍一遍枯燥的学唱,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学习效果自然不佳。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音乐教学也应该遵照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情景创设,使学生将单一的听觉变为视听合一,在情景创设中融入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纸折叠成一顶可爱的粉刷帽,同时在墙壁上贴上一张大幅的白纸,准备几只小刷子和颜料,让学生边唱歌边用刷子在白纸上涂刷,学生们不知不觉都融入到情景中,都想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粉刷匠。这样的情景创设正是对音乐作品的还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次,情景创设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设计来实现,将教材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在课堂上的展示,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音乐情境当中,并根据多媒体播放的音乐学唱。多媒体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无味,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中的美,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音乐教学和生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
由于小学各个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总是要适时转变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而趣味性教学则是适用于各个年级的,几乎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喜爱这种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才能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加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从而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体验。例如在音乐课堂进行前五分钟时,很多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精神不够集中,这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一段动物的叫声,让学生来猜这是什么动物的声音,从而抓住学生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又例如在学习《嘀哩嘀哩》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春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对春天的感觉融入到歌唱中。通过将生活与音乐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音乐学习中。
三、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表演,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特点,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采用表演形式教学,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对乐感强、积极参与的学生表现出好感,在进行音乐表演和展示时都习惯让这些学生参与,而其他学生则基本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对此,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采用表演教学的方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田野》时,教师可以为全班学生编一段舞蹈,随着音乐的节奏响起,学生们一边唱一边跳,自然而然融入这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效果也明显增强。又如在学习《理发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是理发店的老爷爷,一个是顾客,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来表演,通过模拟理发店老爷爷剪发的动作来感受这首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四、注重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当前,教师在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要以正确积极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判断,积极向上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也能正确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此,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缺点,包容学生的不足,以鼓励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改掉缺点。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要给予赞赏和奖励,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在学习音乐时始终保持自信。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重点,而不是只单纯的看重学习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才能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要懂得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将趣味性教学融入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丛奚莹馨.试论小学音乐趣味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陈青青.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113
[3]高艳红.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趣味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Z1):122
[4]徐萌.小学音乐趣味教学[J]音乐时空,2014,(09):178
篇8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
1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过分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专业性: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因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要求将授课重点放在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强调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与歌唱等技能的实践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是好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内容设置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但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将生动活泼的音乐作品解构为相对枯燥抽象的音乐学习素材,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难以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不能在欣赏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动人之处,本身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无趣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提起兴趣,欣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突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然沿用以往的模式,强调自己“教”的影响,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其主体地位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同时,音乐作品的欣赏更具有主观色彩与开放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时,很难调动起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其欣赏过程并非聆听与感悟,而是变成了完成一个个教师安排的欣赏任务,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小学生审美品位以及人文素质的积极性影响收效甚微。
1.3欣赏教学偏离音乐本体关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的聆听与体会,并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作品认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上愈发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为了追求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多样化,安排了大量与作品相关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欣赏教学的内涵。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比例上安排缺乏科学性,在拓展性内容方面投入了过的的教学时间,针对作品本身进行的欣赏理解教学则相对不足,学生注意力往往被背景故事所吸引,不能将经历集中在作品本身,这种舍本逐末的课堂安排,淡化了音乐做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2.1创设浓厚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又较高的投入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相对分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科学的设置音乐欣赏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的精力有效的引导到音乐作品上来,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走入作品,深入的感受体会欣赏对象传递出的情绪与美感。
2.2选择阶段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将小学音乐欣赏看做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选择阶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研究不同音乐作品情感与技法复杂性上的差别,结合当前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确定欣赏素材。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富于童趣或活泼欢快类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感受音乐传递出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关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时教师可以将器乐作品作为学生欣赏的主体,而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教授的作品应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水平,教学力度逐层深入,使得学生欣赏水品逐步提高。
2.3整合多方面音乐欣赏资源视: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为教学质量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效果。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新型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全面整合教学资源,从声光电等多个角度丰富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将音乐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形成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同时,使用电脑、网络进行教学适应这一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当前时展特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能力。
2.4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让学生去感受作品所要营造的氛围,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对作品展现的场景进行描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适当地点评,当讨论结束,教师要报学生的整体观点进行梳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适当地点评,存在的优点,教师要指出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扬,而存在的缺点,教师也要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审美和再创造的活动,包括了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音乐的联想等心理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音乐中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实现音乐教学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作者:邢丽 单位: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学校
参考文献:
[1]李阿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68.
[2]李红.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J].学周刊,2013,33:140.
篇9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
美术是小学教育中开展美育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小学生学会欣赏美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开展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为了完善小学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美术欣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完善探究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当代小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小学生受当代科学技术的吸引,他们不愿意主动参与到美术鉴赏中去。为了促进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形成,加强小学美术探究性学习变得尤为重要。所谓的美术鉴赏,指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自身对艺术品的直观欣赏,在心里产生一种对艺术品独有的见解。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引导为主要方法,让小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渐渐开始对周围的身边事物产生美感,并不断深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美丽的植物与动物》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色彩进行欣赏,如自家小猫小狗的颜色与图纹、自家或者教室养的花草等,发现色彩的冷暖与色调,并对色调与图案美感进行分类。为了加强探究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研究与探讨,加强美学的教学效果,巩固美术服务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美术学习兴趣
现代的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美术学习,大部分原因归咎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在课堂中容易沉默,主动性不高,表现欲望不强。探究性教学方法能够缓解并且逐渐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抛弃自己在课堂中因为回答不好而产生的心理顾虑,在课堂中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踊跃发言,体会到学习美术的快乐,以及交流带来友谊的乐趣,与此同时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思维。例如,在讲解《繁忙的大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大街进行探究性观察与发现,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分别探究自己在街上喜欢的东西,并且按照组别发言为什么喜欢其一类或者其一种事物,然后自己动手画出喜欢的东西,教师挑选出画得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但是在采取这种方法之前,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与积极性。
三、以实践为基础加强美术探究性学校
在小学美术学习中,美术鉴赏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但是在教学中,为了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时候安排学生动手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让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感官系统。例如在平常美术鉴赏中,一般都是让学生通过眼睛发现美,老师可以换一种方法,用听音乐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美,然后通过欣赏音乐在脑海中展开想象,然后口头描述出来,并画出来,最后由老师点评,使学生在美术中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会动的小纸人》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会动的小纸人》主题,然后播放一首与之相关的音乐,让学生自行感受,体会纸人的跃动,最后通过想象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画下来,通过实践理解老师所教的描绘手段和欣赏角度,完成美术化作。不过,美术绘画中教师不应该操之过急,例如我国大画家在画《八骏图》之前,他观察了很长时间的马,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去观察,发现具体特征,最后画出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灌输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的思维与习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美术积累更多的素材。
总而言之,美术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发现美,发现乐趣,体会学习美术的魅力,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颜征宇.浅谈美术欣赏课教学[J].新课程(上),2014(11).
篇10
[关键词] 音乐欣赏;农村小学;本体价值;自主参与
笔者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弊端,音乐欣赏的本体价值被忽视,大多数学生呈现的是毫无兴趣的状态,这必须引起广大农村小学教育者的反思。
一、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1、音乐欣赏的本体价值没有得到重视
目前,在中国特别是农村,音乐教育的关注更多的是关注音乐的非本体价值,诸如音乐对人的形象思维的发展作用,音乐有益身心的作用,甚至是音乐对品德形成有促进作用等。问题是,对非本体价值的夸大,音乐本体的学习价值就难免被忽视。音乐教育之所以在学校中存在,更应考虑音乐教育的本体价值,说白了,音乐和语文、数学、政治、英语等学科一样,有着自己独立的学科知识体系,也是人类应该传承和发扬创新的一门学科,这是音乐在学校中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艺术和学术价值的文化体系而存在的基础。
2、教育管理部门和学生家长重智育轻美育
我国受城乡二元制的影响,城乡差距明显。在农村边远地区的小学,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国家的音乐教育政策方针不能很好地实施,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轻美育的观念较为严重。升学录取中存在着重点初中与普通初中的等级之分,这些使得学生家长认为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对这些科目非常漠视。
3、音乐欣赏的师资队伍紧缺
农村小学严重缺乏音乐教师,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农村小学26万多所,其中音乐教师才5万多人,远远不能满足小学音乐教学的需求。音乐教学主要是本校之内其他科目的任课老师兼职,这些兼职教师有部分是音乐爱好者,可能会一门乐器,能大致拼凑出不太复杂的简谱,但是更多的兼职教师是没有丝毫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老师,甚至连对音乐感兴趣都谈不上,只是充当了素质教育的牺牲品,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
4、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差
由于在农村地区很多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并不正规,教师与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的互动性比较差,学生无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造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主性差。
二、由农村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
1、充分认识音乐教学的本体价值
音乐是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 也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音乐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不但能够传递交流思想感情,给人与或悲或喜的感受,还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斗志,特别是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对音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人们对音乐的鉴别能力、欣赏水平、理解程度往往取决于其的音乐修养水平。目前农村小学开设音乐欣赏课程就是旨在从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2、改变观念重视音乐教学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改变办学理念,各位老师应改变教学观念,重视音乐教学,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家长也要改变观念,重视音乐的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3、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培养
要想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要解决音乐教师师资薄弱的问题,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师范的培训数量,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老师进行专业音乐培训,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为农村音乐教学补充新的力量,相关部门也要对这部分毕业生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客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
4、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再创造。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活泼快乐的游戏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自觉观察与思考,主动地探索,独立自主解决课堂问题,使音乐欣赏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改变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意识,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引导他们自由地想、自信地说、自主地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结束语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开拓艺术事业,提高音乐素养,大力发展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的辛勤工作、家长的支持、各级教育主管的正确对待,更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
参考文献:
[1]张萃.浅谈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学[J].音乐天地,2011(02).
[2]黄宏.论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黄河之声,2010(03).
[3]张国俊.小学音乐教学“失位现象”剖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
[4]陈思.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2).
[5]杨贤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