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温室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艺温室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艺温室建设

篇1

现代滴灌技术由以色列的奈特菲姆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明,但直到70年代才作为一项成熟技术在农业上大力推广应用。我国从1974年开始接触引进滴灌技术,并积极地加以研究和使用,应该说,截止目前,滴灌技术在我国已算不上“高、新、尖”技术,但其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设备质量低下、不顾条件盲目推广、滴灌工程效益不佳、管理落后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滴灌技术的顺利发展,需尽快加以解决。

1.设施园艺应用滴灌技术的特点

设施园艺主要是指温室或大棚蔬菜、花卉、果树等的栽培生产。设施园艺应用滴灌技术,较之传统沟灌和畦灌,具有显著的优点。

1.1节水、节肥、省工

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不存在外围水的损失问题,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因是小范围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渗漏较少,故可节省化肥施用量,减轻污染。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工或自动控制,又结合了施肥,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1.2控制温度和湿度

传统沟灌的大棚,一次灌水量大,地表长时间保持湿润,不但棚温、地温降低太快,回升较慢,且蒸发量加大,室内湿度太高,易导致蔬菜或花卉病虫害发生。因滴灌属于局部微灌,大部分土壤表面保持干燥,且滴头均匀缓慢地向根系土壤层供水,对地温的保持、回升,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室内湿度等均具有明显的效果。采用膜下滴灌,即把滴灌管(带)布置在膜下,效果更佳。另外滴灌由于操作方便,可实行高频灌溉,且出流孔很小,流速缓慢,每次灌水时间比较长,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小,故可控制根区内土壤能够长时间保持在接近于最适合蔬菜、花卉等生长的湿度。由于控制了室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可明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又可减少农药的用量。

1.3保持土壤结构

在传统沟畦灌较大灌水量作用下,使设施土壤受到较多的冲刷、压实和侵蚀,若不及时中耕松土,会导致严重板结,通气性下降,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滴灌属微量灌溉,水分缓慢均匀地渗入土壤,对土壤结构能起到保持作用,并形成适宜的土壤水、肥、热环境。

1.4改善品质、增产增效

由于应用滴灌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可明显改善产品的品质。总之,较之传统灌溉方式,温室或大棚等设施园艺采用滴灌后,可大大提高产品产量,提早上市时间,并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劳力等的成本投入,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设施园艺滴灌技术适应了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的要求,这也是其能得以存在和大力推广使用的根本原因。

2.目前设施园艺滴灌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设备质量问题

目前在设施园艺滴灌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设备质量问题。

通过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我国已能独立生产相对成套的滴灌设备,部分滴灌设备产品性能水平已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但一些关键设备,特别是首部枢纽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等与国外同类先进产品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上来讲产品品种少,缺乏系列化,配套水平低。如我国生产的滴头、滴灌带或滴灌管等产品在压力补偿、抗堵塞、灌水均匀度和材质的抗老化等方面质量一直不稳定;管材配套性差,容易漏水;过滤器主要以筛网过滤器为主,使用寿命较短,过滤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这是导致灌水器堵塞,甚至工程报废的直接原因之一;普遍使用的压差式施肥器,密封性差,不好控制,施肥浓度很不均匀;目前虽有文丘里施肥器、射流式施肥器生产,但数量少,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市场上没有多大选择的余地。另外目前滴灌设备市场混乱,鱼目混珠,缺乏有效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价格无序,售后服务差,也制约了滴灌事业的顺利发展。

滴灌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细灌溉技术,对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进口滴灌设备质量虽好,但由于其价格原因,限制了它的使用。绝大多数滴灌工程还主要是立足于国产设备或国外关键设备配套使用,这也是长久之计。因此,尽快提高我国滴灌设备产品技术总体质量水平和配套水平,不断开发系列化新产品,是当务之急。

2.2设备管理问题

我国滴灌工程往往存在着一边建一边丢的现象。经在山东一些发展滴灌较早的地区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菜农在安装了大棚滴灌后,使用不长时间即成了摆设,有的拔掉滴灌带(管),但继续使用输水主管道,成了“管灌”;有的则直接放弃不用,又恢复了沟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管理不善。

在筹建滴灌工程之初,领导和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多方筹资,四处备料,尽快施工安装。一旦工程投入运行或应付上级检查过之后,一些地方领导便不再重视,没有及时组建基层专门技术管理机构,无人组织配套设备的供应,无人进行设备维修和养护等服务工作。农民对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只能停止使用。如滴灌对水质要求较高,不但需要配备质量较好的过滤器,还需要定期冲洗过滤网和滴灌带,若管理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滴灌带(管)的堵塞,导致出水量变小,灌水不均匀,甚至造成整个滴灌系统瘫痪。另外许多工程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方参与建成的,产权不清,农民不但不爱惜,还可能进行人为破坏,这也是许多地方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由于管理不善而搁置起来或废弃的工程占有相当的比重。

2.3设计问题

由于基层水利部门科技人员紧缺或理论水平较低,不能进行工程的规范设计,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聘用专业设计人员,大多数滴灌工程只能模仿粗略设计或根本不设计,直接照搬别人模式,致使工程从设计上就存在诸多问题。安装时往往又是组织临时队伍进行安装,故很难保证质量。另外片面追求降低工程造价,往往设计选择低质、便宜的微灌设备或省却一些不该省却的设备,如调压设备、过滤器、施肥器等,导致系统配套性差;输水主管道设计太细,前后压差变化较大导致灌水不均;在较宽的畦面上只布置一条滴灌带(管),使灌水时间太长,或水分分布不均。或为搞样板工程,不考虑实际生产水平或经济效益,选用高档设备,造成不应有的浪费。

2.4使用技术问题

没有建立相应的滴灌灌溉制度,仍沿用传统的灌溉制度,一次灌水量过大或灌水时间过长,灌水定额过大,与传统沟灌方式没有多少差别,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优越性。另外目前大多数农民还习惯于手工追肥紧接灌水的传统,即使设计安装了施肥装置,也很少使用或不用,形同虚设。对于滴溉的理解仅限于灌水任务上,由于基本上仍然使用固体颗粒肥料,并需事先溶解,不但增加了堵塞灌水器的机会,且由于施肥器一般容量较小,每次施肥量有限,在目前大多数菜农仍采用传统肥量的基础上,显然觉得太少,也太麻烦。因此使用滴灌后,必须相应改变原有的灌水制度和施肥制度(包括肥料用量、施肥次数、施肥方式、肥料类型选择等),才能充分发挥出滴灌的优越性。

3.建议

3.1要坚持因地制宜、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发展灌溉一定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农业作物布局和管理水平都差别较大,在充分考虑各地现有园艺设备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宜上则上,时机不成熟的不要盲目发展;在发展规模、速度、档次上更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一哄而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任何先进技术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否大面积推广,关键在于是否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支撑任何一项社会活动都是很难长久维持和发展下去的。滴灌工程投资相对较大,可以说是一种昂贵的先进灌水技术,必须要高产出、高效益来支撑,施工前必须做好投资分析和经济评价,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吸引农民的投资。滴灌作为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但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通过与其他农业先进技术相结合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忽视了这一点,单纯就节水效益来抓滴灌,在任何情况下是很难推广的。因此要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滴灌工程的首位。

3.2重视规划设计安装工作

无论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滴灌工程,还是一个单独的温室或大棚滴灌系统,均应重视规划设计以及做好安装工作。

从设计上来讲,首先要考虑当地水源、土壤、作物种类、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微灌工程设计规范进行仔细设计,出具设计图纸,若有条件,最好请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或进行指导。二是要注意系统设备的完整配套性。过滤装置、施肥装置、调压控制装置、压力表等设备应该是必备的,缺一不可。若条件充许,自动控制设备也应考虑上。设施园艺滴灌是最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的滴水方式,能把其优越性发挥到最大程度。在一些生产花卉、高档蔬菜的温室或大棚中安装水分传感器以及自动控制设备也是发展的趋势。三是要选用质量有保证的设备。为减少投资而降低对质量的要求以及减少配套设备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工程安装更要精心组织,最好选有经验的专业安装队伍进行安装,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3.3重视滴灌制度研究

滴灌作为一种先进的滴灌方式,必须配以先进的灌水技术才能发挥其优越性。灌水技术主要是指合理的灌水制度,包括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灌水起始点、灌水上限、灌水定额的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等等方面。另外研究滴溉对土壤养分和盐分运移的影响等也有助于合理滴灌制度的确定。

在传统沟灌方式下,农民根据作物的长势、生长阶段及土壤的水分状况,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具有比较成熟的经验。而滴灌条件下,能够给作物根系层土壤创造一个最适宜水分状态,而要实现这一点,仅通过从表面观察作物长势和土壤水分状况是很难确定的。因此,应尽快通过灌溉实验,根据不同地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作物种类,按照滴灌的要求特性及作物的生长状况,制定出滴灌条件下合理的、便于实施的灌溉制度,以指导农民进行合理滴灌,发挥出滴灌应有的效益,促进滴灌事业的发展。

3.4重视滴灌过滤和滴灌施肥工作

滴灌灌溉水进入管网之前必须进行严格净化,这是保证滴灌灌水器能正常工作的前提,因此过滤这一环节绝不能简化。很多滴灌工程的失败就是因为在过滤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因此对于规模较大的工程由于水流量较大,最好进行两级以上的过滤,对于单家单户的小水源大棚或温室,也要尽量选择质量较好的过滤器。对于过滤器要定期的清洗和保养,使之一直工作在最佳状态下。

通过滴灌施肥,对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淋溶和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品质和滴灌效益的充分发挥等具有显著效果。“若不结合滴灌施肥,则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滴灌”,只有滴灌技术才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在以色列,滴灌技术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灌水技术,同时也作为一种施肥技术来看。因此,设计安装滴灌系统时,必须考虑配备施肥装置,并把滴灌提高到灌营养液的角度来看待,同时尽快研究生产适合滴灌系统使用的液体肥料,研究和推广滴灌条件下的施肥技术和方法。

3.5加强基层专业管理部门建设,做好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

篇2

关键词:医院文化;关键;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140-02

一、医院文化建设与以人为本管理理论的关系

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并为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价值观、道德伦理观等意识形态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作为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医院特性,一般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方面内容。同时,医院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延伸而来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方法,它既是医院在长期建设和管理中所创造的具有本院特色的精神财富,又是强调以人为本,有效强化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从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反过来,以人为本又要求将科学思想、服务意识、竞争观念、实干作风、创新精神、高尚医德等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融入到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凝结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医院文化。

一个医院的正常有效运行离不开意识形态,离不开志同道合的奋斗者,同时具有有效机制和有效管理,使医院能够在平衡和协调中运作,从而体现管理制度的作用。在医院的正常运作时,个人价值的实现贯彻其中,而个人价值的实现又是通过群体的活动,在组织和社会中体现出来的,个人和医院及其成员的交往活动方式,天长日久就是一些规矩、章法,从而进一步概括为文化,文化一旦形成,对员工就产生了角色规范和价值导向作用。而员工对文化的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工作的努力程度和贡献程序。从医院管理者角度则要将管理层的愿望和希望变成每个员工自己的理想,使员工具有崇高的信念,这些信念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医院文化。

二、医院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管理理想的内涵

1.以人为本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基础:人的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决定人们情感反映的基础。现代医院文化是以人为中心为管理信念的,通过将员工个人的需要和发展放在第一位,进而开发人力资源,激发员工个人的进取心,来达到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培养和引导职工的价值取向,强化道德修养,注重心理素质,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精髓。以人为本作为现代医院文化的基础,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员工作为医院的最大资本和最好资源。因此,人文精神应从人本管理开始,根据人的思想、行为规律来建设医院文化。

2.鼓励创新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主要途径:在医院文化建设中,鼓励创新必须革新领导层的思维方式,制定切实有效的战略目标,以此作为实现以人为本的途径和医院文化建设的载体。第一,观念创新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前提。医院文化实质上就是医院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创新虽然不改变客观事实本身,但却改变了员工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从而改变了员工的行为和价值取向;第二,技术创新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其他创新的手段和技术的保证。医疗单位作为社会化服务的特殊行为,以人为本的文化底蕴突出地表现在技术创新和医疗服务质量上,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高层次表现,是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加快医院发展的关键所在;第三,服务创新是以人为本的显示体现,是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服务创新,调整收治病种,确定学科发展重点,深化优质服务,改善住院环境,降低病人负担,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要,才能不断增强医院的市场份额,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四,制度创新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的重要体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想要求,由注重行政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从而凝聚全员力量,提高医院整体市场竞争力。

3.不断超越是保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动力: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环境是医院文化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时不容回避的事实,也是医院这种高知识、高技术的群体不可回避的一个挑战。迎接这种挑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和培训,在学习中适应,在培训中提高,对新事物和变化作出反应。同时,医院管理者通过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来追求自己的成功,这种培养和指导员工的过程,同样是学习的组成部分。医院通过大量的投入,鼓励和促进员工的提高,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形成一种学习型组织的医院文化;每个人都是热情的学习者,每个人都是积极的贡献者,每个人都是自觉的管理者,每个人都是富有创造力的思想者,所有的员工都成为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自我价值,使个人发展与医院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每个有利害关系的人都卷入其中,与利益共同发展成命运的共同体。所以,不断学习和进步是保持以人为本,形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发展动力。

4.优质服务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最终结果: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实行人性化服务,提升服务的文化水平。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需要,能得到病人的信任和理解,为病人解除病痛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最终结果。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模式要求医院充满人情味的就诊环境和服务举措,让病人和家属感受人文关怀。人性化服务的核心是爱,内涵是文化,主体是人,落脚点是员工队伍良好的心态和优雅的言谈举止。所以,浓郁的文化环境,精湛的医疗技术, 温馨的语言艺术,完备的服务举措是贯彻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真正体现“一切为病人,为一切病人,为病人一切”的服务宗旨。

三、医院文化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路

1.强调员工主人翁精神,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最大限度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引导职工尽快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形成院兴我荣、院衰我辱,以院为家的共识,鼓励职工支持和参与医院改革和重大事项的决策,鼓励职工参与岗位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产生对医院目标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将员工的思想、行为都凝聚到医院的共同发展,把个人的命运与医院整体联系在一起,形成团结、奋进、创新的团队精神。

2.强调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在观念上医院将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学习教育,形成医院特有的并由全体员工认可的共同价值观;在技术上结合医院文化建设的过程,鼓励员工自觉钻研业务、更新知识,发明新的治疗方法,掌握最尖端的技术,形成医疗的核心竞争力;在服务上优化服务程序,进行“一切为病人,为病人一切”宗旨的资源优化;在制度上强化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和加强团队精神,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为指导,建立和健全各种管理规章和制度,形成医院正常运转的良好态势,提高医院整体市场竞争力。

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 医院文化 等级评审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288-01

建设院史馆是医院时展要求,是对医院发展历史的回顾与经验的借鉴,是对医院传统文化的总结与弘扬。通过图片、实物等医院历史资料的展示,让医院职工在了解医院艰苦发展历程的同时,也接受了医院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中获得奋进、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医院核心的价值观与发展观,实现医院文化的传承。本文通过对我们医院院史馆的建设情况来分析院史馆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影响。

1、院史馆建设情况

我院建于1948年,由华东财经办事处山东工矿部卫生科逐渐演变而来,1955年正式更名为淄博市第一医院,1995年淄博市工人疗养院并入我院,2000年淄博市结核病防治院整建制并入我院,2007年购置原淄博卫生学校校区作为办公、教学区。2011年利用原淄博卫生学校的二排学生宿舍平房,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对内部进行了装修改造,建成了面积800平方米的院史馆,共征集图片621幅,实物231件,回顾了我们医院的发展历程,通过多媒体介绍、历史图片、珍贵实物等形式,再现了医院六十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2、院史馆建设的文化意义

文化之贵,贵在传承,贵在积淀。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何深挖医院自身底蕴及文化内涵,弘扬医院文化成为了医院思考的一个生要问题,而院史馆的建设日渐成为医院弘扬医院文化的又一重要阵地。因为院史馆不仅记载了医院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技术发展的创新,而且记录了医院发展的艰辛历程及几代医务工作者的创业事迹,所汇集的医院精神正是当今医院发展前行的精神动力。因此,院史馆本身就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医院的一份文化资产,更能促进医院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1 院史馆展现医院历史积淀

如果说院史是一本史书的话,那么直接陈列展示院史内容的院史馆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它引领全院员工走进医院发展的长河之中,沐浴医院精神文化,发扬医院风尚德操,为创造医院荣光汲取强大的精神动力[1]。院史馆充分展示医院发展的风雨历程及各个阶段的发展概况,让医院职工和社会各界了解办院发展曲折与艰辛、探索与创新。院史馆翔实介绍建院之初医务人员的艰难创业和发展历程中的团结奋进,以及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业绩的过程,突现了曲折办院的文化特色,弘扬了曲折办院的优良精神。

2.2 院史馆承载了丰富的医院精神

在我们院史馆体现出的“仁爱、忠诚、严谨、务实、奉献、创新”的医院精神不仅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永恒特色,而且是医院文化的核心,更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根本动力。一个医院的精神是区别于其他医院的最根本因素。而植根于医院历史、忠实记录医院文化思想发展进程的院史馆更是医院精神文化的历史反应。只有将这些院史馆反映出的医院精神与现今的时代要求相融合,并通过对当代医院员工的教育与培养,使医务人员对医院的文化产生认同感,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整体效应。

2.3 院史馆挖掘医院文化内涵

院史馆在传承优良传统,挖掘医院文化内涵方面起到巨大作用。院史馆利用现存的各类档案资源,不断整理、发掘其中丰富的医院文化内涵,对院史的内容进行提炼和加工,使得存放的档案资料变成鲜活的文化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医院发展史上的文化亮点,力求通过清晰的时间脉络,浅显易懂的文字说明,以及图像、声音、多媒体等数字化技术手段,给院史馆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使得医院文化内涵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院史馆展现的医院突飞猛进发展和取得的业绩,不仅能使员工从整体上了解医院发展的全过程,而且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医院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并能从中领会到一代代医院人为创建水平高、特色精、技术强的医院所付出的智慧与辛劳,起到团结一致、鼓舞人心、共创美好未来的作用。

2.4 院史馆是弘扬医院文化平台

我们要把院史馆建设成为医院文化教育基地。院史是一个医院历史的全程记录,记载着医院的发展与辉煌,培养年轻医务工作者的爱岗热情的最佳方式莫过于让他们快速地了解医院的历史,了解医院文化的内涵。当驻足聆听院史的讲解,参观院史展览,他们的心会与医院融为一体,他们才会认同、热爱这份神圣而伟大的事业,才会接受医院传统的优秀文化。同时,一个重视历史,不忘过去的医院才能不断增添医务人员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2.5 院史馆倡导正确医院价值导向

医史馆客观记载了医务工作者价值理念形成、传承、发展的历程,真实反映了医务工作者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救死扶伤的创业精神,理所应当担当医院精神风貌发展的见证者[2]。我们医院利用各类档案资料,开辟了6个展厅,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展出医院的发展历程,宣传、弘扬医院创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医院的悠久历史,所获得的种种荣誉和称赞,院史馆对这些优秀的精神财富进行总结提升和宣传,使它符合新时代的国情、院情,更能促进员工产生主人翁意识。这些积淀展现了先进人物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医院广大职工继承医院精神,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城市中风场易随着建筑配置以及地上设施物的阻挡,使风速风向产生不规则流动的变化,二氧化碳则随着风场改变,滞留于较为封闭形式的广场空间中,堆积后造成局部区域的高浓度现象。

2城市住宅区内的商业使用行为

宁夏城市住宅区除提供住宅使用外,也根据住宅区种类特性不同,以附条件允许使用的方式加入日常用品零售业、零售市场、一般零售业、饮食业等商业使用行为;而商业行为聚集使用,也导致住宅区局部区域二氧化碳浓度聚集偏高的现象。

3宁夏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建议

3.1绿化配置

住宅区为维护空气环境质量的适居状态下,绿化所带来的二氧化碳减量效益占有举足轻重的角色,绿化好坏的程度不仅是“量”的增加,适当控制绿化的“质”,更是住宅区在减量策略上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以建筑基地实际绿色覆盖率而言,如果住宅街廓均能达到20%~30%的覆盖率面积,并配合适当的植栽类型比例,则在住宅区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掌控上将可达其效益。

3.2建筑量体配置

为了有效地配合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必须做好如下2点内容:一是避免封闭、紧密的建筑配置形式。二氧化碳随风速风向移动,最后易受到建筑量体阻挡后而堆积产生局部浓度过高的现象,因而在建筑量体的规划配置上,应以避免局部区域累积过高二氧化碳浓度为前提,考虑城市风场的流通性规划配置,以达到住宅全区的良好空气环境质量。二是局部区域适当的绿化量增加。应可在该相关空间内适量配置植栽予以绿化,借助植栽绿化优良的二氧化碳减量效果,达到局部减量效益,甚至在住宅区中,少部分商业使用行为造成的二氧化碳聚集分区,也可通过局部的绿化加强来实现住宅区的良好空气环境质量。

3.3城市风场的流通性控制

城市住宅区建筑物的配置情形与住宅区内风速风向变化情形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而二氧化碳也会随着风速、风向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堆积与集中现象。换而言之,城市风场的控制也为避免住宅区内二氧化碳局部区域浓度过高的可行策略之一,除了在建筑规划、设计与配置时应将基地内通风情形详加考虑外,在既成建筑基地中也可利用墙、板等对象,将二氧化碳阻隔于住宅区范围外,或是将二氧化碳藉由风场移动,导入绿化量足够的开放空间以达到减量效果,都属于城市住宅区园林绿化建设的可行配套策略。

4结语

篇5

医院文化对医院管理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已得到共识。医院文化是在医院管理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这就导致很多医院并不注重医院文化的建设,更不懂得如何建立一个适合医院的文化。传统医院文化的建设内容包括物资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式五花八门,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所有不好定义的管理全都以“文化”的形式体现。在这种传统的医院文化背景中,有以职工文化生活为主的文化,有以内部制度建设为主的文化,有以创新开拓业务为主的文化,也有以患者为核心的文化,但是很难对医院文化找到一个很准确的定位,这令医院管理者们茫然而不知所措。

二、建立“病人至上”医院文化的意义与作用

(一)建立“病人至上”医院文化的意义

医院属于公益性行业,其服务文化体现着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特征。医院文化建设的导向实际是医院管理理念的导向,更是管理决策的方向性体现。在医院管理过程中,有很多理念影响医院的决策,但不论哪种类型的医院“,病人至上”应该是最基本的管理理念,是医院应该始终维护的决策出发点与核心。因此,将医院文化建设定位为“病人至上”的医院文化有着特殊与重要的意义。

(二)“病人至上”医院文化的主要作用

1.导向作用:

引导全院所有员工的思想与行为向“病人至上”的目标高度集中。医院文化反映的是医院综合的管理理念和意识形态,一旦医院在长久的经营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色,就会形成有一种特定的、相对独立的文化氛围。医院的整体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通过暗示或直示等多种方式渗入员工的内心,引导全体医护人员在参与医院文化创造过程中对其加以感知、认知、评判和认同,逐步实现个人价值观念与医院整体价值观念的统一从而引导员工产生符合共同价值观要求的行为。

2.激励作用:

激励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以“病人至上”为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以靠近或达到“病人至上”为荣,以背离“病人至上”为耻,主动完善自己,调动自己工作的积极性。

3.凝聚作用:

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凝聚作用同其激励作用并不重复。建立“病人至上”的医院文化便于将医院广大员工的价值观、人生观、认同感、使命感全部集中到病人身上,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神,达到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真正造福社会的目的。

4.约束作用:

医院文化建设是通过观念、信念和制度进行自我约束的。医院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需求所指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像一把标尺无形地约束着医院上上下下所有员工的行为。合理的制度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员工的态度、行为及意志,能使每个医务人员都认同、理解医院指定制度的出发点并自觉自愿地服从。

三、建立“病人至上”医院文化的主要方法

要建立“病人至上”的医院文化,关键在于要了解病人需要什么,采用问题导向的管理思路建立“病人至上”的医院文化。根据这个思路,我院制定亲身体验、确定需求、建立标准、查房督促、绩效保障的五步法,建立一整套以病人需求为核心的医院文化。

(一)亲身体验:

根据病人从选择医院、入院就诊、痊愈出院、院后服务等环节,由医院部分骨干力量实地走流程、看服务,真正站在一个病人的角度思考病人到底需要医院提供怎样的服务。

(二)梳理需求:

根据体验结果,确定病人的基本需求与特殊需求,总结为需要提高的十个度:一是提高院前选择知晓度,落实预约诊疗、网站建设、电话咨询等系列院前服务措施;二是提高就医流程方便度,不断优化绿色通道流程、急救出诊流程、上下转诊流程;三是提高就医环境满意度,抓好病房噪音分贝、候诊座椅数量、电梯等待时间等细节管理;四是提高医患沟通顺畅度,理顺患者投诉流程、规范便民意见箱配置,及时处置网络意见;五是提高医患交流舒适度,量化考核员工礼仪规范、医护主动服务、隐私保护、高峰候诊时间等服务软指标;六是提高诊疗服务安全度,高度重视医生佩戴听诊器率、望触叩听率、接诊洗手率等安全因素的管理;七是提高窗口服务满意度,规范窗口服务,强化收费唱收唱付等服务细节;八是提高辅助检查便捷度,缩短辅助检查结果发放时间、实施电话通知和邮寄结果、同级医院结果互认等措施;九是提高就医消费明白度,自动做好价格公示、项目公示、清单发放、信息查询等措施;十是提高后续服务覆盖度,建立出院后信息跟踪、定期电话回访等服务模式。

(三)建立标准:

根据需要提高的十个度,建立相应的服务标准:每个度根据需要建立10-15个文化建设指标,具体指标如下:院前知晓度:区域居民医院知晓率、区域居民医院急救电话知晓率、区域居民医院专家知晓率、医院网站更新频率、医院咨询电话接通率、预约挂号知晓率;就医方便度:出诊排班信息更新率、床位停车位比率、院内路径表示清晰率、公交车站建设与标示率、特殊病人接送率、急救出诊及时率、公共区域担架轮椅配置率、绿色通道通畅率、便民门诊就医通畅率;环境满意度:院内示意图设置完好率、就诊椅配置率、无障碍通道通畅率、噪音分贝提示率、地面烟头出现率、玻璃清洁率、卫生间清洁率、垃圾桶配置完好率、公共区域照明完好率;沟通顺畅度:员工路遇患者点头示意率、员工有问必答率、员工电话礼貌率、投诉渠道畅通率、投诉回复率;交流舒适度:员工礼仪规范率、员工语言规范率、员工行为规范率、护士淡妆上岗率、员工遇患者主动微笑率;诊疗安全度:医师使用听诊器率、西医望触叩听率、中医望闻问切率、门诊患者平均问诊时间达标率、病历书写完好率、知情选择达标率、随诊指导率、一对一诊察率、病人主诉被打断率、三级查房执行率、术前访视达标率;窗口满意度:窗口员工主动服务率、导医主动服务率、收费唱收唱付率、窗口员工礼仪规范率、窗口员工主动送别率;辅助检查便捷度:检查结果出具及时率、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率、打印报告邮寄服务提供率;消费明白度:收费标准公示率、收费投诉畅通率、收费投诉反馈率、收费正确率、均次费用增长率;出院后服务覆盖度:出院随诊嘱咐率、出院联系卡片发放率、出院电话回访率、出院后复查主管医师接待率、出院后短信问候率。

(四)查房督促。

为确保文化建设指标能落到实处,医院由文化建设办公室牵头,建立“文化建设行政查房制度”,每个科室五个考核指标共计100分,采用月查房、考核计分制,确保指标能落地执行。

(五)绩效保障。

将每月文化建设查房结果计入医院对科室的绩效考核总分值,占总权重的2%,分值高低直接影响科室当月绩效奖金。

四、建立“病人至上”医院文化的效果

通过建立“病人至上”的医院文化,达到了以下效果。

(一)营造了全院以病人需求为中心的工作氛围。工作人员的所有思考基本能从病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使工作不偏离正确轨道。

(二)通过指标落实,切实不断提高病人就医的十个度。各项指标均能落地,从病人体验中来,通过员工落实,又回到病人身上去。

(三)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完善与发展的空间。目前的指标只是现阶段能做到能执行的一些指标,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后要在此基础上更完善指标、提升服务。

五、结语

篇6

1.1新时期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度文化对医院的长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在进行文化建设时,首先要注重制度文化建设。例如医院在护理发展中,可以推进护理质量标准化管理,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规范,保证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医院文化是现代医院的重要管理方法,虽然制度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医院不能过分依靠制度,要注重人文化管理,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轻松的工作环境。

1.2新时期注重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医院文化的重要手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医院所有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医院要以核心工作为中心,不断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方法,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依据,要积极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影响良好的文化环境,根据员工的需求,构建文化体系,将文化建设和员工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切实满足员工的需求。医院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为医院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条件,才能将医院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3新时期加强医院精神培养

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医院精神,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内在体现,是医院风貌的展示,医院精神是医院的发展理念、服务态度、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约束观念、行为准则等的综合表现,能引导医院员工积极自动、乐观自信的进行工作,还会引导员工自我约束,塑造医院良好的形象。医院精神是医院内在的向心力,它会将员工的思想观念和医院的整体观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新性,确保医院能快速、稳定的发展。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最终体现,因此,医院要特别注重医院精神的培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主动关心帮助员工,提高员工对医院的归属感,让员工能认同医院精神,通过医院精神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医院水平,从而为医院塑造良好的形象。

1.4新时期培养群体价值观

医院文化要求注重医院群体行为的培养,而群体行为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因此,医院在建设医院文化时,要注重群体价值观的培养。医院要培养员工"患者至上、高效服务、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价值观念,这种群体价值观念是医院长期发展建立的医院群体价值取向,是医院的核心凝聚力。医院可以采用目标激励的方法鼓励员工将群体价值观念发扬光大,不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将群体价值观念落实到医院的具体岗位和员工身上,从而有效地提高医院员工的综合素质。

1.5新时期构建相互信任的文化理念

在新时期医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人性化医院服务,而要想实施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就必须保证医患之间的理解、包容、尊重、平等。医院要构建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文化体系,真诚、真心、真实的为患者服务,从而为医院的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

1.6新时期建立和谐意识

和谐是医院文化的重要内容,医院要推行民主议事,建立和谐意识。民主管理是解决医院内部矛盾,增强医院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医院要设立公开的院务办公室、监督小组、领导小组,让医院的所有员工了解医院当前情况,通过民主议事,来提高员工对医院的归属感。医院要利用民主监督来保证各项决策的规范性、科学性,从而让员工能对和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进而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总结

篇7

关键词:中医医院 中医药 宣传文化建设 实践途径

中D分类号:R 197.3 文献标识码:A

理念为先,管理为实。价值取向的外化和行为的文化内核以及中医传统的艺术和医德,这些是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的内核所在,也是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为何要加强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

(一)弘扬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

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中医医院,能够治病救人,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近年来,社会上“中医养生”、“中医美容”等话题成为热点,也带动了许多私人店铺的发展,“专家”们大谈中医之道,可以说,中医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于中医而言未必有利,非法行医、违法行医以及借中医之名诈骗之人比比皆是,这给中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医医院作为合法的中医医疗机构,加强中医医院的宣传文化建设,能够带给人们关于中医的正确知识,使人们了解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和治疗药理,认识中医文化,感悟中华文明的精粹,从而使社会建立起对中医的正确认识、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

(二)形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社会上中医医院并不少见,但却极少能够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医医院出现,虽然中医医院发展迅速,规模也在扩大,但影响力不足。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的中医医院大多是中西医结合,虽然将中医纳入了医院之名,但是实际行的却是西医之道,中医医院名存实亡的现象正在加剧,文化传承面临缺失危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之间的竞争逐渐从硬实力竞争转至软实力的搏斗,服务理念、文化战略成为医院立足的重要因素。中医医院的困境在于如何发挥传统中医药的特色和治疗理念,形成独特的中医医院特色,进行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能够实现中医药的社会凝聚作用。

(三)中医医院是中医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

中医医院作为合法的医疗机构,具有以中医药行医的合法资质,也是中医药宣传的主要阵地,患者接受传统中医诊疗,恢复健康并进行身体保养,同时,了解中医药文化和药理。中医医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其医院资质和中医诊疗能够取得人们的信任,对中医文化方面的解答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民众愿意从中医医院获取相关知识,因此中医医院是重要的中医文化宣传基地。加强中医医院的宣传文化建设,能够系统地、潜移默化的宣传中医文化,例如,从医院的装饰风格、设施特色、诊疗手段等各方面出发体现中医文化,同时将中医思想融入医院的价值理念和制度之中,将中医医院打造成为中医诊疗的专业场所。

二、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的内容

中医医院的宣传文化建设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即外化条件,从医院建筑、装饰风格、就医环境、设施特色等要素入手,将中医医院与其他医院区别开来,形成中医医院以中医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和服务,增强中医医院的竞争力。二是行为文化建设,即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与患者的亲近和关怀,使其认识到中医的不同,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使得患者认同中医的行医理念和文化价值,在中医医院就医时感受到传统中医文化的卓越,增强中医医院的社会影响力。三是精神文化建设,中医精神是中医医院得以建立和运行的核心,也是其文化建设的灵魂,通过对医院内部人员的价值观建设,使其通过潜移默化的行为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患者和民众,通过传统中医理念与医院精神的结合,形成中医医院特有的精神文化。

(二)宣传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外在形象上,以庭院、内饰、标识等宏观和微观上的中医标志性符号向社会展示中医医院的个性和特色,从而与普通医院相区别。行为建设贯穿“大医精诚”,做到“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传统中医讲求医者仁心,中医医院职工首先要学习的便是仁医之道,给患者最直接的中医文化宣传,使其感受到中医的服务理念,从而愿意接受中医诊疗,从医德医风约束职工,提升其素养,一言一行皆有规范,将患者摆在第一位,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与普通医院形成立竿见影的差别,提升中医医院的社会形象。“仁、精、诚、和”的价值取向是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生命为大,和谐至诚的行医和服务理念,最重要的是勤谨的治学理念和行医态度。

(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宣传文化建设流于表面,即偏重形式和物质,而忽略了核心内容,即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建设以及其重要的外化行为规范,建设过于片面,达不到弘扬中医文化的目的,中医医院也未能形成独特的价值体系。价值观不能深入员工的行为之中,则不能为民众所感知,中医医院的价值取向依旧无法得到民众的认同,且一些员工并未在思想深处形成中医该有的仁医之风,其过于表面的价值构建在遇到挑战时立即分崩离析,从而使得中医医院与普通医院并无实质上的区别。中医医院未能将网络纳入宣传文化建设路径之中,中医医院的宣传活动虽然较多,例如义诊、院报、电视等,但忽略了现在的中青年群体中网络的普遍性,忽略了一个广阔的宣传平台。

三、如何加强中医医院的宣传文化建设

(一)以优秀精神创建文化品牌

中医医院要进一步进行宣传文化建设,必须要有独属于中医的文化价值理念并形成系统的体系。这种价值体系的实现依赖于管理实践,这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从体系化的管理到系统化的理念。具备中医特色的管理体系是中医医院宣传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文化的着重体现。具体而言,建立符合传统的中医操守和品行要求,以具体的行为规范来实现中医医院的体系管理。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以明确的价值取舍来体现价值取向,明确医院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区分普通的现代医院与中医医院的方向、理念,建立独特的中医医院特色,使中医医院的价值体系由员工传递给患者、再由患者传递到整个社会。

(二)以精、诚理念缓和医患关系

现代医院逐渐向服务业靠拢,服务理念是否先进、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成为衡量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考量因素。医患关系几乎成为现代医院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医院经营不仅需要医学,还需要社会学、经营学,精、诚理念即是医术精、服务诚,中医医院要加紧对传统中医药学的钻研,从传统中寻找出路,致力于将中医药作为中医医院经营的王牌,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研究其理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对患者做到以诚相待,提供人性关怀,以传统中医的仁心医德缓和医患关系,形成中医独特的医疗环境。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视触扣听等诊疗方法蕴含着中医的核心技术,医务人员要学会发挥中医诊疗的优势。

(三)发挥网络宣传平台的作用

网络在今天的宣传作用不言而喻,其信息传播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方式广、传播成本低的特点使得网络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首选,尤其是青少年、中年群体,微博、微信几乎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中医医院的宣传文化建设必须将网络平台纳入,并赋予其足够的重视,加紧网宣平台的建设。对医院情况、门诊信息、网上预约等进行系统的设计,尤其要注重中医医院紧扣中医知识、中医文化特色,不仅是看病诊疗,中医养生护体的小妙招也可以实时更新,中医医院要将发扬中医药学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官方的权威信息来挽回民众对于中医的正确认知,使其重拾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将中医医院的公益活动、义诊等情况及时于网络,例如传统中医的坐堂问诊等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 李敏哲,程荑. 杭州市精神卫生地方立法五年来的政策导向及评估(摘要)[A].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 朱章志. 弘扬专科中医特色的实践与探索[A]. 5TH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论文集[C],2012.

[3] 莫少伟,高芳,王为服. 海南省人民医院科研项目管理现况及对策[A].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

[4] 陈公杰,虞海伦,贝尧汉. 海岛乡村医疗机构实施一体化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A]. 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

[5] 朱新根. 东林镇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点情况介绍[A]. 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

[6] 赵奇江. 医改后基层卫生院绩效考核体系的初步探索[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c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 2012.

[7] 黄茂平,曹乙,梁志强. 安吉县医务人员狂犬病暴露防治知识问卷调查[A]. 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 2012.

篇8

可以说,改革的阵地又进一步推进到了县级医院这个微循环中。

让病人足不出县,足不出社区,就能治疗常见病,这是当今深化医改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主打措施,但是三级卫生网络的改革,不是光靠一两个政策就能解决的问题。

有专家认为,加强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是应当的,但是单纯靠改革县级医院这个微循环,很难解决问题,作为大动脉的三甲医院的医疗人才不下沉,只是加强县级医院的硬件措施,是无法留住患者的。

专家认为“县级医院的楼和设备都是可以通过钱解决的,但是人才解决不了,虽然现在政策已经制定了三甲医院的对口支援县级医院以及医生的多点执业,但是配套措施都还没有出台,三甲医院人才下沉还没有动力,现有的患者已经让三甲医院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县级医院?必须要出台强有力的措施,才能解决县级医院的人才问题。不解决主动脉三甲医院的问题,微循环的县级医院还将缺血。”

食品安全,不可因算经济账而耽误一秒

杨振威

2010年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网站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的公告稿显示,自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

如果最后这个禁止时间节点成真,如果这个禁令是有关部门的真实意图,那笔者到有许多疑问开始搞不明白了。

一是食品安全事关黎民安危,事关社会稳定。食品中是否添加化工原料,绝对算得上一门学问。要不要添加,这时候其实需要听听专家意见,怎么能因公众的个人喜好便决定其生死?

二是既然主管部门都有意向不添加,至少说明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充分获有不添加的科学理由,那又何必要征求民意做戏?

三是如果不添加也没啥影响,添加后的潜在危害目前仍不可知,那为何不坚决取缔,非得要因考虑相关方的经济利益而网开一面,拖延一年,岂不是在拿公众安全开玩笑?

四是如果添加也没什么影响,继续执行一年也没任何风险问题,那还何必费这个劲,劳这个什子,逗大家玩?

不管怎么说,给食品中添加化工原料,都是一件需要十分小心谨慎的事。我们不能一概否定说添加化学原料就一定不好,但也绝不能拿民众的健康、生命去做实验,去拿经济利益核算交换。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5年增长75.4%

根据2010年12月25日公布的《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8(公众版)》,和2004年相比;2008年我国环境退化成本增长了74.8%,虚拟治理成本增长了75.4%。这意味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在环境和生态方面所付出的代价日益增大。

《报告2008》指出,2008年的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2745.7亿元,占当年GDP的3.9%。其中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各种损害,如对农产品产量、人体健康、生态服务功能等的损害)8947.5亿元,生态破坏损失(指森林、湿地、草地和矿产开发)3798.2亿元,分别占生态环境总损失的70.2%和29.8%。

篇9

【关键词】以人为本 人车分流 医患分流

【Abstract】hospital services in the main building design, Intelligence, pattern form and transport organizations, Initial solution ideas, and proposed building design should continue to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medical model.

【Key words】People-oriented; Separation of people and vehicles; Doctor and patient triage

导 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建筑的设计也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适应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需求。本文试图通过几个医院建筑设计中的问题的探讨,更新传统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观念,防止设计中走弯路,利于医院建筑的实施和使用。

1.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

医院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指导建筑设计,著名建筑师章斌欢女士曾说道:新世纪的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以这样一个理念,建筑师为医院设计,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新建与改扩建任务不断增多。但许多新建医院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只注重建筑设计的堂皇与华丽,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

1.1 病房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 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1.2 公共交流空间的创造 病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交流,这样,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极为有利。

1.3 舒适宜人的声、光、色环境 为住院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合理进行医院的总体布局外,还需在病房内有效的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 目前有些住院病房楼追求立面效果,外墙多开满玻璃窗,过强的光线对卧床病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应防止室内炫光。 病人都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病房所产生的陌生,紧张等不良心理。

1.4 便捷的就医,治疗流线 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严重,很容易产生焦躁和不安的情绪。复杂的交通路线,迷宫般的医疗建筑为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病人的康复。清晰明了的就诊路线,也消除了医疗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

2.建设智能化医院建筑

建筑智能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建筑智能化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

2.1 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使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另外,处方电脑化的实行,缩短了病人取药的时间,对中西药房侯药空间设计也产生了影响。

2.2 医院的一切运行和原理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的心脏。它的位置选择,建筑布局,电源保障以及多层次的保护,成为建筑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3.尝试新的医院格局

一般的医院由三部分组成,门诊、住院部、医技。门诊出于功能的要求,应靠近城市中心,交通方便,利于病患就近,从速地看病。住院部为住院病人服务,该类病人一般在医院住一段时间,要求环境优美,病人心情舒畅,最好远离城市噪声和废气污染。 所以,可以尝试一种新的医院格局,当医院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将门诊和住院部分开布置,门诊还是布置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的地方,而住院部则可建在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地价便宜的郊区,从而利于医院病人的康复,避免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用地局促,无法形成优美的医疗环境的问题。 但门诊与住院分离后,将会产生新的矛盾,如医技设施的重复增加,交通联系不便,急诊手术和会诊的困难。所以门诊和住院分离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等前提条件来支持。但作为一种新格局的尝试未尝不可。

4.构筑通畅的交通流线

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医疗流程,并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流程的变化留有余地。

4.1 组织便捷的建筑外部交通 建筑外部动态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 在一般的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作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环境恶化。并且车流与车流之间、人流与人流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人流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 静态交通主要是机动车停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两种。 外部交通的彻底解决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法考虑:

4.1.1 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单独留出急诊“绿色通道”

4.1.2 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2层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与车流分别利用不同高差的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立体分流。

4.1.3 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

4.1.4 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车分流,将停车场库放入地下。

4.2 设计流畅的建筑内部交通 在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扯到 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动态得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 创造出良好的建筑就医环境为病人服务。在设计中,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符合专业学科细分,边缘学科渗透,功能区域可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达到如下目标: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不被穿越,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医院诊疗环境。

结 语

不可否认,医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复杂。然而同样无法否认的是:没有一种不变的医疗模式可以引导医院建筑建立一套固有的设计模式。使用功能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的多样性,复合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变性,即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即使认识了这些功能的全部,有时也会因为某些认识是基于一种主观的经验,缺乏必要的科学评估和前瞻性的技术分析,而忽视了功能内在的动态发展规律,从而使医院建筑的设计陷入误区。 只有充分考虑到医院运行模式的可变性,分析医院切实可行的建筑形式,考虑今后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变化,才能使医院建筑顺利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ince, faced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more and more worse, people on these issues have to consider, and in exploring the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in with our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s, and on this basis, launched a depth,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city;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快,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提高环境质量的呼声不绝于耳,城市园林作为影响人们居住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是任何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城市园林建设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集中表现,是该城市居民展现道德建设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城市园林这些无法取代的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此,这些年来,园林工作者在城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二、城市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一)植物种植的土壤条件恶劣和种植后保养未跟上

在城市扩建或新兴城市的建设中,地基的填充物多为城市的生活垃圾或者是旧城区改造中产生的废料,有的地段地势相差比较大,

这意味着需要填充更多的垃圾或废料,而这样就根本没有适合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虽然一些城市会在填充垃圾或废料的上部覆盖一层土壤,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植物生长的问题。此为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一些绿化工人在栽培植物时,为了省力树坑穴位挖掘较小或较浅,植物的根系没有完全舒展开来,经常存在窝根现象,植物种植以后没有设置专业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及时施肥浇水,这些都是导致植物成活率低下的因素。即使植物幼苗得以存活,也因没有及时的给予施肥料,也非常的瘦弱,抵抗能力差,极易发生病虫害,由此也可能造成植物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总之,城市园林建设中栽培的植物是工人依据城市规划栽植的植物组的群体,如何提高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质量和提高植物栽培后的养护工作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植物苗培植质量参差不齐,不能达到同一规格效果

由于城市绿化施工单位在购进苗源的时候,大多不是从一个苗源基地选择苗种,因此会出现植物的苗培质量参差不齐。栽培的苗木的质量和规格参差不齐,绿化后的效果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更无法植物栽培后绿化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小区建设,居民对植物栽培后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要求时间短暂,但是建设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在购进苗木时选择的规格较小,因此在栽植后绿化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不能满足居民短时间内对绿化的要求。有的施工单位选购了规格较大的苗木,栽植后绿化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大规格的植物,由于各种因素会导致在移植或栽培的过程中发生死亡,植株成活率不高,后期的养护困难,造成了苗木资源的和养护资金的浪费。近些年来虽然大规格树木的移植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移植费用居高不下,被大多数施工单位所拒绝。总之,到了植物栽培的黄金时期,他们就到处抢购苗木,造成苗木来源相对复杂,尤其是苗木资源相对缺乏时期,有的苗木购买商为了能够采购到苗木,不顾其质量,只顾数量的抢购。这种情况下采购的苗木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有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苗木的适应性,导致与环境不符,更甚者是采购的苗木中有的感染虫害,使病虫害在苗木之间交叉感染。为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很有必要在本地建立苗木供应基地。

(三)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海拔等自然条件有关

北方天气干旱降水量小,适合城市园林建设所需的植物种类稀少。城市园林除了绿化环境和工人休息享受自然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其整体的表现效果。我国的北方地区,越是靠近高纬度的地区,降水量越少,适合该地区园林建设所需要的植物种类更加有限,城市园林建设因此容易造成绿化单一。即便是从其他区域移植其他物种,因不适应条件,成活率也比较低,还容易造成园林的整体效果不协调,不能达到居民要求的绿化效果。为此,园林建设中栽植的植物要多物种相互结合,城市的特有本色、历史底蕴等也要在城市的建设和雕塑中得以体现。

三、城市园林建设中采取的对策

(一)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园林建设和生态理论相结合,提高生态效益

1.科学地对园林布局的结构进行规化

很多城市的园林建设中,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城市园林的无序规划、布局分散和过多的人工雕琢等等,城市的园林规划和建设应该履行生态优先及城市整体规划优先的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坚持以生态平衡为先,着眼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将大自然的环境引入到城市,形成一个“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美好景象,使城市和园林景象相互融合,科学合理的布局园林建设中的各种苗木,这样,优化了土地使用率,使城市中有限的土地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此外,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也要对个植物物种进行合理的配植,对不同植物种类的特征进行分析,综合配植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群,可以达到良好的生态景观,避免了栽培单一物种,使城市园林更具有大自然的天然和野生的特点。

2.按照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合理的进行配植

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普遍使用的几个植物群体是藤本植物、灌木及乔木、草本植物等,在大自然中它们有各自本身的特点,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各有不能相互替代的优点。因此,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充分的考虑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该城市的功能及栽培植物的生活习性,不能盲目崇拜,大量购进。要依据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栽培适合该地区生活的物种,在这个条件下,在合理配植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等搭配。总之,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确定适宜该城市栽培的植物,决定是栽移一些外地物种,这样考虑仅仅节约了植物栽培后的养护费用开支,还更大程度的展现了林园的价值。

3.根据城市历史文化底蕴,选择具有特色的植物群落

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城市园林建设也必须考虑到该城市的特色,城市特色因素也要充分融入到栽培植物的选择上,苗木选择上要选择那些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因为这些苗木能够更好的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成活率高、成长迅速等优点。此外,栽植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还有其具有对本地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城市园林建设中一般都是以乡土特色植物为主体,也可以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这样可以增加整个城市园林的稳定性,外来树种的引进也向市民展现了乡土植物以外的生物群落外貌。

4.要保持园林物种的多样性

城市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城市地貌一般比较单一土质条件差等缺点,因此适合该城市的植物物种相对稀少,城市园林形成的生物群落结构比较脆弱,很容易导致树木死亡和草场退化,发生病虫害等情况,城市园林稳定的基础是园林建设中栽培植物的物种多样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种有其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所以,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必须要坚持各物种之间种植相互搭配,保持园林建设的物种多样化,这样城市园林的稳定性得以加强,使城市居民真正享受到大自然的风光,四季更替,鲜花绽放、绿色长存。

四、结束语

如今的城市园林规划及其建设,应从人的需要出发,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目的,实现城市与人的双重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的具体建设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到城市园林建设中,并遵循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律,对植被进行合理配置,发挥园林在城市的自身价值以及让人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真、善、美,为我们创造一个完美的乐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