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折病人的康复训练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7年4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骨科手术病人287例,男180例,女107例。年龄18~87岁,平均年龄(44.8±12.9)岁。病人住院时间10~18d,平均住院时间(14.9±3.2)d。其中,股骨颈骨折39例,上肢骨折58例,股骨干骨折53例,胫腓骨骨折38例,腰椎间盘突出56例,骨肉瘤21例,半月板损伤12例,结核性骨折10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学历76例,高中及大专学历98例,初中及中专学历为59例,小学以及以下学历为54例。职业:农民87例,工人102例,干部73例,学生22例。将所有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167例,对照组12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疾病构成、职业与学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骨科护理路径,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术前护理

病人收治入院时,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使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过分的担忧。介绍科室情况,何时进行相关检查与治疗,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

1.2.2术中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手术器械的多样化,术中护理配合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我们对试验组护士定期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相关手术器械的拆卸、使用,从而达到术中与医师完美配合,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1.2.3术后护理

无论病人采用何种手术固定方式,均密切观察病人术后肢体运动以及血供情况,经胸腹手术的病人保持引流通畅,对病人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控。

1.2.4心理支持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出现焦虑、恐惧的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及时鼓励和支持,提高病人治疗信心。在术前教育中,重点考虑病人的心理接受能力。对不同年龄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病人心理恐惧程度。

1.2.5康复训练

对病人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导病人肢体制动情况下如何进行合理锻炼,并对病人及其家属强调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消除病人对康复训练的恐惧。对卧床时间长以及肢体活动受限的病人进行肢体姿势的摆放,使病人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身体得以放松,缓解身体疲劳。

1.2.6健康教育

对病人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其明白病人术后家庭护理内容以及康复训练的指标。

1.3随访

病人随访8个月~2年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年7个月。

1.4评价指标

分别于病人入院时、手术前、术后1周以及6个月后随访时对病人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病人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价[3],并对病人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在本临床研究中我们主要对病人肢体肿胀消退情况、患处的感觉、肌力以及关节活动度等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并对病人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病人HAMD量表评分比较(表1)

2.2两组病人HAMA评分比较(表2)

2.3两组病人相关并发症比较(表3)

2.4两组病人疗效比较对两组病人术后进行X线片检查,并根据术前以及术后X线片比较,对病人疗效进行评价见表4。

3讨论

篇2

1.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恢复期的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等问题,恢复原来的体力和功能是非常不易的,需要时间。无论家属及病人都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改善病区环境,增加护患之间的亲和力。另外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工作时,是护士观察病情变化,与病人交流的好机会。在饮食上,要保证好营养的供应,给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有纤维素的食物。老年患者要注意补钙,少食糖等易产气的食物,注意多饮水,防治便秘。若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无大便可给予开塞露、甘油灌肠剂或软皂肛注等。

2.中风病人的护理

为了促进病人意识状态的好转,可经常在病人耳边进行呼吸音、音乐、谈话等刺激。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早鼓励或帮助病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病人的耐受力为度。对于各种关节的屈伸外展、旋内及旋外锻炼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骨折。对于失语的病人要耐心地从半音节开始对语,讲普通话,并及时纠正发音。根据病情及病人身体情况,制定稳妥的护理措施,逐渐维持并修复各项生命的基本功能。如进食、洗澡、排泄等。

3.骨折病人

相对来讲,骨折病人的康复期护理主要是肢体功能的锻炼。他和中风病人不同的是能够用语言沟通,但是在功能锻炼时疼痛、错位两个问题也是个难题,那么我们在帮助患者做内外旋转时一定要注意角度和力度,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4.心理护理

篇3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护理; 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66-02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单纯地保守治疗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而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但老年人独特的生理、心理条件以及部分老年手术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术后并发症极易发生如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为了减少这些症状的发生,而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十分重要,现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2009年我科共收治256例髋部骨折病人,其中男110例,女146例,年龄66~90岁,股骨颈骨折106例,粗隆间骨折150例,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180例,髋关节置换69例,5例未治自动出院,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2天出现肺栓塞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其余均安全度过危险期康复出院。

2.1术后护理:一般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切口是否疼痛,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②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肠道吸收功能差,加之术后疼痛饮食减少,易引起低蛋白、低维生素贫血。营养不良可延缓伤口愈合。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病人多进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③患肢观察与处理,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足穿“丁”字或继续用皮牵引,以防止术后脱位,便于静脉回流。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鼓励病人做患肢足背伸、跖屈动作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④术后切口置负压引流,有利于术区积血及时清除,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2.2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2.1 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肢深呼吸做有效咳嗽,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粘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次,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清洁,每日清洗1~2次,预防泌尿系感染。

2.2.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术后限制,活动少,血液回流不畅,以及手术出血,血液浓缩,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我们从病因出发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压迫,早期积极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以促进静脉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及进入肺动脉可起一定作用。

2.2.3褥疮的预防 老年患者由于全身循环差可使用海绵床垫,气垫床,骶尾部及骨隆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协助患者抬臀,并局部按摩每2小时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皮肤护理每日2次。

2.2.4假体脱位预防 假体脱位与手术入路,术中假体放置,护理不当,早期功能锻炼不当或不正确的翻身有关,术后必须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禁止患肢内收、内旋和髋关节过度屈曲,如果因护理需要变换必须一人牵拉,使其在外展中立位进行操作。

2.2.5其他 老年人应注意循环系统并发症,由于手术创伤后易出现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心功能不全,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教病人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后期,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足部温度,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情况,以检测坐骨神经功能。

3术后肢体康复指导

3.1心理康复指导 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体康复调动积极心理因素,主观能动地参与机能康复训练,我们观察到本组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急于求成,锻炼过度并随意活动;二是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手术前后应通过交谈和观察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一方面鼓励病人增强康复信心,另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急于求成者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对过于谨慎者设法消除其疑虑,鼓励并帮助锻炼,最终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

3.2床上功能锻炼 术后第一天因疼痛多数病人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给予有效止痛,辅以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等,帮助托起患者的上身及臀部做机体向上运动,每小时1~2次,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给予叩背,指导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上下各5~10min。术后第二天,继续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并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上下午及睡前各锻炼20~30min,机体向上运动每小时3~4次并尽量独立完成,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

3.3离床功能锻炼 一般手术后4~5天开始进行,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下床第一天柱双拐站床旁5~10min(视病人体力情况而定),无不适时在床周行走数步,护士在旁扶持,观察有无虚脱情况发生,如发生虚脱立即返床休息。第二天柱双拐在病室内行走,步行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但每次不超过30min。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度左右不负重,护士或指导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下床方法:患者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度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柱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

3.4自理能力训练 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动,如洗脸、梳头、更衣、进食等,离床活动后即训练站立状态下的活动,以增进食欲,改善自理质量,促进机能康复。

3.5出院前指导 本组患者均于术后12~15天出院。因术后恢复期较长,故出院后自行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均给予详细指导。①自行上下床指导,出院前两天指导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离床活动动作演示,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自行上下床的方法。②指导:卧位时仍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的椅子3周内屈髋〈45度,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不将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或盘腿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③肌肉和关节活动训练及负重指导:按出院前训练时间及强度,患肢不负重,柱双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髋下蹲。④日常活动指导,指导患者正确地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须系带的鞋);注意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但避免肥胖戒烟戒酒;拄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后外出时可使用手杖以防意外,进行一切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及各侧反应力。

4小结

篇4

目的: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护士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取得病人的合作,以便及时、准确、有效地完成各种治疗计划,并及时了解与解决病人的心理反应,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即病人入院到出院,出院后康复保健的指导等。

结果:通过采取以上方法,本组焦虑、疼痛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应均得以纠正,在住院期间未发生褥疮病例,提高了护理质量。将舒适护理应用到骨科护理中,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感受到了舒适,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为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因此,笔者认为,是否运用整体护理是衡量一个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因骨科疾病而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有时诊治及时,手术成功,用药得当,也往往难以避免在身体某部位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

,在骨科病人的医治中,加强康复护理同抢救治疗一样,是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和减少致残的关键。而在康复护理中,心理康复护理在全面康复中起着主导作用,它贯穿于整个骨科

病人护理的全过程。

1 护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骨科新技术的应用,基础护理的重点也由过去的生活护理逐步进展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功能恢复的训练,使术后护理有了新的突破。郑州市骨科医院骨一科护理的应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一种新的整体护理模式开始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应用。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护士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取得病人的合作,以便及时、准确、有效地完成各种治疗计划,并及时了解与解决病人的心理反应,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即病人入院到出院,出院后康复保健的指导等。

2 临床资料

本组153例,男86例,女67例;年龄12-85岁。手术治疗98例,保守治疗55例。

2.1 护理

2.1.1 入院评估在入院评估中除一般资料及生活状况的评估外,重点是心理评估。通过入院评估发现本组56例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谈,好静;97例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谈。

2.1.2 护理目标重点满足病人舒适的要求,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以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2.2 方法

2.2.1 环境舒适:有研究表明,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对住院病人来说,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能提高环境舒适度,适当的感觉刺激环境,对健康是有益的。对性格孤僻的病人,应将其安排在小病室或单人居住,与家属协商尽量安排病人平时喜欢的人陪护,鼓励病人多与人交谈,多听音乐,禁止在病人面前谈论其比较敏感的事情;将性格开朗的病人安排在大病室,鼓励病人之间互相交流、谈心。

在病人住院期间尽量为其创造一个安静、安全、清洁、舒适、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即室温控制在22℃~25℃ ,湿度在50%左右,在病人听力所及的范围内不允许有喧闹声,并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尤其是对长期卧床病人的床单位应保持清洁、整齐、干燥。儿童病人应尽量让其父母陪护,并提供其喜欢的玩具。

2.2.2 舒适:骨折病人大多接受着石膏固定、皮牵引、骨牵引等治疗,这些治疗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病人的舒适感。护士应与医生积极配合,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协助病人尽量采取舒适。如腰椎骨折的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在腰围保护下更换。

2.2.3 治疗舒适:在输液治疗时 ,应采取肢体远端静脉输液 ,并尽量选择质量好的血管。但对骨折病人在输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上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下肢输液;下肢骨折的病

人尽量采取上肢输液;病人心情烦躁时尽量暂时不予治疗 ,待病人情绪稳定后再行治疗。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除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周到的服务为病人提供基本舒适护理外,还应在护理技术应用、创新研究中注重舒适效果的评价,如采用冰袋物理降温时,一般不要使冰袋直接接触病人,可用一层毛巾包裹,使病人感到舒适;为老年男性病人导尿时,因其前列腺肥大而致导尿时疼痛加重,故可于利多卡因麻醉下导尿,以减轻疼痛。

2.2.4 心理舒适:为了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护士应利用工作间隙和治疗过程中与病人进行交流,帮助病人分析病情,劝解病人,对有焦虑情绪的病人可诱导其宣泄,使其情绪稳定。护理人员感情的投入,构成一股特殊的社会情感支持力量,使病人感到温暖,能够纠正其负向情绪。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病人的情绪,主动投入到肢体康复训练中,将可能发生的致残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使病人早日重返社会,自食其力,成为能服务社会的人,是骨科治疗和护理的最终目的。因此,应将对病人的心理康复护理贯彻于护理全过程,使其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2.5 帮助病人减轻疼痛:骨折处疼痛是影响病人舒适的主要原因。针对此原因医护人员首先应认真倾听病人主诉,细致观察对疼痛的反应,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并积极采取措施,如放松疗法、轻音乐疗法,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物。对于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病人,可保留硬膜外导管,以微量输液泵持续硬膜外注射物。

2.2.6 当病人进入肢体康复训练时,护士应给予耐心的指导,对训练中笨拙的动作不可指责,不要急躁,应循序渐进,多给予鼓励、表扬。对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就能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打消顾虑,增加自信心,从而使病人在一种平静的心态下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2.2.7 当医生开具出院以后,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办理出院余续,对药物的使用方法做出详细明确的说明,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和程度做相应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的各项注意事项,指导定时复诊。建立电话回访制度,通过电话回访,拓展和加强与患者的关系,并把医疗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会,从患者扩展到健康人,从而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通过出院沟通,为整个的住院过程做一个良好的结局,通过随访与患者建立稳定牢固长久的联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全民健康意识。

2.3 效果通过采取以上方法,本组焦虑、疼痛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应均得以纠正,在住院期间未发生l 例褥疮,提高了护理质量。将舒适护理应用到骨科护理中,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感受到了舒适,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为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因此,笔者认为,是否运用舒适护理是衡量一个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

3 结束语

篇5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进行科学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我科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9例病人的围术期康复训练进行总结。结果 49例患者按Charnley标准评分,疗效判定优25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88%。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进行良好的康复训练、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达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是骨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并发症多及伤肢功能恢复慢的特点,我科总结多年来4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经验,认为术后及时的康复治疗和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防止术后并发症,恢复伤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1 术前功能锻炼

术前的康复锻炼是术后康复的基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的。(1)指导下肢肌锻炼方法:等长收缩练习。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等张收缩练习,做直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10秒后放松。(2)关节活动练习:指导其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患肢屈膝屈髋时,髋关节屈曲度45°,并避免患髋内收、内旋。(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或助步器。

2 术后摆放

术后取平卧位,使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以防患肢过度屈曲和伸直;患侧穿“丁”字鞋固定,双腿之间用软枕分开,避免患肢内收内旋,而造成假体后脱位。协助患者正确翻身,为了防止刀口疼痛和假体脱出,最好向健侧翻身,先使双下肢髋、膝处于15~30°屈曲状态,两腿之间夹个软枕,专人用手掌保护患肢髋关节后方,防止髋关节内收而引起假体脱出,患者上身用力,和协助翻身人员形成合力,同时向健侧翻转,背部、臀部及患肢脚部给于软枕支撑,以保持舒适而安全的侧卧。

3 康复训练

3.1 术后第1天康复训练指导病人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每个动作保持收缩状态10s,然后放松5s,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每组20次~30次,每天2组或3组。指导病人在活动的同时进行深呼吸,自我调整呼吸运动,预防肺部并发症[1]。

3.2 术后第2天的康复训练指导病人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训练,但不能大于30°,要求足跟离床20cm,在空中停顿5s~10s再放下,如此反复。每组30~40次,每天3组或4组。

3.3 术后第3~4天,患者取半坐位,可将床头抬高30~45°,做股四头肌、绳肌、臀中肌的等长、等张收缩练习,保持肌肉张力,膝下垫软枕,可以做轻柔的髋关节屈伸活动,注意屈髋

3.4 术后第5天进行抬臀训练,在完成此动作时应注意在膝下垫枕使髋屈曲10~20°,护士的双手托住双侧髋关节,防止动作完成的过程中出现髋关节的旋转。

3.5 术后6~7天,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可借助CPM 机完成被动屈髋15~30°,并逐渐由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全主动过渡。

3.6 术后2周后的康复功能训练

3.6.1 采用主动活动及抗阻练习,训练髋关节外展肌群肌力,并进行髋外旋及内收功能练习。

3.6.2 一般情况下,行骨水泥全髋患者,术后5~7天起可以开始扶双拐或助步器练习下地;行非骨水泥全髋患者,术后3~4周起可以开始扶双拐或助步器练习下地。下床方法:先将病人移至健侧肢体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4 出院指导

出院时要对病人及家属做好系统的出院指导。医护人员及时随访是防止晚期并发症和延长假体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2]。

4.1 饮食 出院后要平衡膳食,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少刺激性食物。

4.2 休息 每天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4.3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髋关节保护技术 (1)术后6个月内禁忌盘腿、翘二郎腿,禁坐矮板凳,入厕禁止蹲坑,避免髋关节内收、外旋动作。(2)3个月内防止髋关节屈曲>90°。(3)术后1~3周禁止患侧下肢负重,术后第4周可部分负重,3个月内过渡到完全负重。(4)减少任何增加髋关节负荷的动作,如禁止跑步、跳跃和举重物等(禁止患者做上述运动并不代表患者无能力完成此类运动),目的是为了保护假体及延长假体寿命。必要时,可做这些动作[3]。(5)无论站立或坐位,弯腰不要超过90°。(6)主张穿着方便防滑平底鞋。(7)注意减肥,防超体重。

4.4 如出现:伤口渗液,或红、肿、热、痛、体温高于38.5℃,髋部疼痛、外伤等,立即就医诊治。

4.5 活动 可从事日常家务劳动集体活动,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及剧烈体育运动。

4.6 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以后每1年复诊1次。出现髋关节的任何异常情况均应及时到医院复查或与医生联系。

【参考文献】

[1] 赵云鹤,朱延兵,王伟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2-14.

篇6

【关键词】骨科;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05-01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当今简单的护理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要求。我院骨科被确立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骨科住院患者多为创伤、多发骨折、复合伤、截瘫病人,加之老年病人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因疼痛原因限制,给骨科基础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易发生并发症。基础护理现状近年来随着骨科新技术的应用,基础护理的重点也由过去的生活护理逐步进展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功能恢复的训练,使术后护理有了新的突破。全体护士围绕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内容,讨论其实施活动方案,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丰富工作内涵,扎实做好基础护理,倡导温馨服务,赢得患者满意,精心打造骨科护理服务的优质品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治骨科住院患者60例,男37例,女23 例;年龄5-75 岁。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32 例,腰椎骨折 7 例。手术治疗51 例 ,保守治疗 9例。

1.2 方法

1.2.1 入院评估 在入院评估中除一般资料及生活状况的评估外,重点是心理评估。通过入院评估发现本组 3 例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谈 ,好静;25列民族语言文化差异,沟通障碍,47例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谈。护理目标重点满足病人舒适的要求,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以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1.2.2 环境的合理选择 在病人住院期间尽量为其创造一个安静、安全、 清洁、舒适、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即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在 50 %左右,在病人听力所及的范围内不允许有喧闹声。

1.2.3 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 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自己分管的患者全面、全程负责,不仅要完成打针、输液、服药等工作,而且注重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帮助有需要的患者,与患者沟通,解答患者的问题。还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取得病人的合作,以便及时、准确、有效地完成各种治疗计划,并及时了解与解决病人的心理反应,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即病人入院到出院,出院后康复保健的指导等。病房将实施责任制分工方式,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的患者,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结合护士分层管理,分配不同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的患者给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1〕。

1.3 实施

1.3.1 心理护理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在工作过程中与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心情放松,并且告知患者主管大夫的经验及本科室对此类手术的成功率,使患者减轻压力。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2〕。

1.3.2 基础护理 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尤其是对长期卧床病人的床单位应保持清洁、整齐、干燥。儿童病人应尽量让其父母陪护,并提供其喜欢的玩具。舒适,骨折病人大多接受着石膏固定、皮牵引、骨牵引等治疗,这些治疗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病人的舒适感〔3〕。护士应与医生积极配合,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协助病人尽量采取舒适。如腰椎骨折的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在腰围保护下更换。治疗舒适,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除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周到的服务为病人提供基本舒适护理外 ,还应在护理技术应用、创新研究中注重舒适效果的评价,如创伤引起的水肿可使用垫枕抬高患肢并且采用冰袋物理降温(一般不要使冰袋直接接触病人,可用一层毛巾包裹) ,使病人感到舒适〔4〕。

1.3.3 减轻疼痛 帮助病人减轻疼痛。骨折处疼痛是影响病人舒适的主要原因。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倾听患者主诉,积极采取处理措施帮助患者变更,在护理操作无效后,通知医生给予止痛药物进行止痛。

1.3.4 肢体康复训练指导 当病人进入肢体康复训练时,护士应给予耐心的指导,在训练初期护士应帮助患者进行训练,对训练中笨拙的动作不可指责,不要急躁,应循序渐进,多给予鼓励、表扬。对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就能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打消顾虑,增加自信心,从而使病人在一种平静的心态下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5〕。

1.3.5 出院指导 当医生开具出院以后,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办理出院余续,对药物的使用方法做出详细明确的说明,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和程度做相应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的各项注意事项,指导定时复诊。建立电话回访制度,通过电话回访,对行动不便或者居住地较远的患者给与上门服务,指导患者在家的功能锻炼度。拓展和加强与患者的关系,并把医疗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会,从患者扩展到健康人,从而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通过出院沟通,为整个的住院过程做一个良好的结局,通过随访与患者建立稳定牢固长久的联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全民健康意识。

2 结果

在有效的实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共同的作用下,本组患者发生1列褥疮(经过科室褥疮治疗后患者褥疮以修复并治愈出院)因此证明了发展优质护理的重要作用。在回访的100人中,对护士满意度从2011年的85上升到2012年的96。

3 结论

总之,在科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及有效的基础服务能够及时充分了解病情,有效避免医患及护患矛盾,掌握不同的沟通技巧。因此科室从 2012年 4月~2012年 12 月 ,从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了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从上年的 96. 8 %上升为 99.2 % ,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骨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6〕。 而护士也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取得病人的合作,并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完成各种治疗计划,了解与解决病人的心理反应,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洪君,杨美玲。我院危重、1级护理分级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8,8(2):15-17 .

[2] 左丰玲 . 如何搞好护患之间的关系〔J〕.医学创新研究. 2006. 2 (2) : 18。

[3] 谭其玲,古波.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相结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研究,2011,25(4):915-916.

[4] 廖红辉 . 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J]. 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9. 7 (5): 40―41 。

篇7

【关键词】舒适护理;股骨颈骨折;护理;老年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颈骨折患者共120例,并将其进行随机的编号,随机的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观察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8.3±7.4岁,女性39-76岁,平均年龄59.2±8.2岁。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对观察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并增加舒适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整个过程中护理情况和结果观察分析后得出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进行舒适护理需要进行健康护理,并根据健康护理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作为护理人员要以自身丰富的临床护理知识为基础,进行全面的患者护理,并确保患者的并发症护理处于首位。

1.3疗效评价

通过对我管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分析调查,彬个确保其中的满意和很满意的调查问卷例数,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全面分析和理解,总结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采用了SPSS19.0进行数据共计分析,并确保P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3讨论

股骨颈骨折一般的主要发病人群是老年人,通过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分析得知,人们寿命的不断增长,导致此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因此股骨颈骨折疾病在我国处于高发疾病,这种疾病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问题之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导致其身体的各系统功能逐渐衰退,自身的免疫力也逐渐下降,在加上应变能力的逐渐变差,导致自身的骨质逐渐疏松变脆,因此老人在遭遇车祸、滑倒的时候,就十分容易出现股骨颈骨折。如果在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没有及时的去进行就医,就会导致危及生命安全,甚至导致老年人的行动障碍,全面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很多传统的医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因此医患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近几年,已经逐渐将预防医患矛盾提升为医院管理的首要研究课题,并以此全面提升医患之间的相互和谐。只有从根本上出发,全面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才能确保以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患者的护理和疾病治疗。我院在进行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的时候,所采用的不但有传统的护理方式,还增加了健康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一系列舒适护理服务,并以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谷薇.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6(04)

[2]姜国珍.10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

[3]樊仕芝,龙雪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3(02)

[4]成敏洁.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03(02)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11-0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骨折后手术的机会增多,但与年龄相关的生理改变和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也使老年人术后并发症增多,围手术期病死率增高[1]。尤其是高龄骨折肺部并发症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且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住院时间延长显著相关[2],也是高龄骨折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因此,重视并积极地预防和处理肺部并发症,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完善的护理计划,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为2011~2013年手术治疗70~92岁226例高龄骨折患者。男97例,女129例,年龄70~89岁,平均81.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85例(37.6%),粗隆间骨折95例(42.04%),踝部骨折16例(7.0%),腰椎17例(7.5%),肱骨外科颈7例(3.1%),桡骨远端6例(2.7%)。226例均手术成功,平均住院3~55天,平均20.3天。住院期间共发生肺部并发症55例(24.3%),其中肺部感染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16例,哮喘急性发作6例,其他3例。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者住院期间共发生肺部并发症51例(28.5%),其它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共发生肺部并发症4例(8.5%),发生肺部并发症者平均住院天数29.7天,术后住院期间因肺部并发症死亡1例。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认真评估病人的精神状况和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有无不良嗜好(如嗜烟等),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老年患者文化程度较低,观念陈旧,特别是独居老人,家属探视少,常对疾病持消极态度。需及时给予病人心理安慰,耐心解释疾病恢复的过程[3]。老年人对疼痛耐受力差,不愿活动,需我们注意巡视、关心体贴病人、鼓励其说出心中感受和需求,给予细心、持久而热忱的照料和支持、安慰,鼓励家属多探望、陪伴、照顾,以热情、诚恳的态度,用安慰、鼓励的语言,及时纠正、指导病人的行为,如详细解释戒烟的必要性,做到住院期间完全戒烟。及时鼓励、表扬病人,充分维护其个性,以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龄骨折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人,给予心电监护,检测病人呼吸、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注意病人的咳嗽、咳痰情况,随时进行肺部听诊。如咳痰无力,血氧饱和度低于90%以下,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窒息缺氧。

2.3 预防误吸:

高龄病人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且多合并内科疾病,容易误吸,造成肺炎久治不愈。因此,应在病人精神饱满时或充分休息的情况下进食;进食时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勿与病人说话,以免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食物尽量用糊状软食。帕金森病晚期患者应留置胃管,鼻饲饮食,待病人全身情况好转,能恢复术前进食状态时再拔除胃管,以免病情反复。

2.4 口腔护理:

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防治口腔和牙齿疾病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本组病人均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日2次,于早餐前及晚饭后进行。每次进餐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并指导病人经常练习嘴爵运动。

2.5 雾化吸入:

本组肺部感染病例均用生理盐水10ml加盐酸氨溴索2支雾化吸入,每天1~2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哮喘急性发作病例采用普米克雾化溶液1支加博利康尼雾化溶液1支雾化吸入,每天2~3次。

2.6 维持牵引有效性及适当镇痛:

密切观察牵引位置,及时调整,确保其有效。疼痛剧烈时及时汇报医生,予以镇痛药物。对手术后病人,将双手放在伤口两侧(或用软枕按压伤口两侧),施加稳定持续的阻力,并嘱患者慢慢深吸气,吸足气后暂屏气片刻,然后咳嗽、咳痰,每次咳嗽5次或自觉咳痰满意,每天3~4次。

2.7 翻身扣背,鼓励咳嗽:

高龄老年人呼吸道清除痰液的能力减退,加之老年人神经系统老化,对外界刺激反应差,神经传导减慢,呼吸肌萎缩,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本组出现肺部并发症患者均采用Q1h~Q3h定时扣背,方法是手指并拢、稍合掌,沿脊柱两侧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拍打患者背部,每次5~10min,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鼓励自行咳痰。

3 讨论

老年患者体质弱,脏器代谢机能差,应激能力及免疫能力低下,髋部骨折后需卧床,又因疼痛而不愿活动,翻身困难,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加之常合并内科疾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文献报道[5],并发肺部感染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本组226例住院期间共发生肺部并发症55例(24.3%),平均住院天数29.7天,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虽然住院日有明显延长,但除1例术后因肺部并发症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因此,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患者的相关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制订出完善的护理目标和计划,采取综合性措施护理干预,并严格按要求进行有效的吸痰护理,配合其他护理措施应用及正确的药物治疗是保证病人肺部感染得以控制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高龄骨折患者(尤其是髋部骨折)肺部并发症的治愈率,降低高龄骨折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Jin F, Chung F, Minimizing perioperative adverse events in the elderly [J]. J Anasesth (Br), 2001, 87(7):608-624.

[2] Nakagaw aM, Tanaka H,T sukuma H,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uration of the preoperative smokefree period and the incidence of pe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 pulmonary surgery[J]. Chest,2001,120(3):705-710.

[3] 钱雪梅,邓超明,宁军.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护理学杂志,2001,16(3):187~188.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

自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的患者17例;男2例,女15例,年龄67-89岁,平均79.6岁。骨折类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并同侧粗隆间骨折、冠心病史及帕金森病2例,股骨颈头下型合并糖尿病、帕金森病3例,股骨颈经颈型骨折合并帕金森病4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合并帕金森8例。17例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15余年以上且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手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4例,PFNA内固定术3例,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术2例,DHS内固定术(动力髋螺钉)2例,疗效显著。

1.2 围手术期处理

入院后按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流程[2],进行常规化验检查和器官功能评估。积极治疗和处理相关内科合并症,保证生命体征的稳定,尽快调整血糖(7.5~10mmol/l)和血压(110-145/65~95mmHg)的较稳定水平,按照生理需要加丢失量标准补液,有休克或低血容量时进行扩容治疗。完善术前准备后尽早行手术治疗(2-10天,平均5天),PD治疗均有专科诊治并长期服药。

2结果 随访6-18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骨折手术后未出现刀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6%,未出现明显后遗症及下肢深静脉栓塞、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关节挛缩和畸形愈合等骨科常见并发症。

3健康教育指导

3.1 入院术前健康评估与指导:

患者入院后应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及病史,尤其PD用药史,并请相关科室会诊后规范用药,由于PD患者四肢肌张力病理性增强,肌肉僵直及静止性震颤,情绪激动或紧张后症状加重,少数患者可合并抑郁、痴呆、言语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加之老年病人合并症较多,90%的髋部骨折病人年龄超过65岁且多数合并老年性疾病[3,4],研究表明20%患者在1年内死亡[5,6];而存活的患者中许多人没能恢复到骨折前的功能水平。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很大,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甚至拒绝手术治疗。专业护士对病人应全面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列出护理计划和实施措施,术前1天为病人做好“T”型鞋。针对不同心理压力解释疾病的相关检查、手术方法和风险性并介绍成功病例,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增强病人的自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病人恐惧感和紧张情绪,为病人提供舒适、安全、和谐的环境;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及信任感,让病人得到家庭、社会的关心和尊重。

3.2 术前术后用药及麻醉的健康指导:

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前应用肌肉松弛剂及镇静剂、术前备皮、备血、导尿的目的和麻醉方法,消除病人术前术后的紧张情绪。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防感染,抗PD和抗骨质疏松及消肿止痛的药物治疗,促进骨折愈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为主。术后为防止部分严重患者因肌震颤影响术后患肢制动,常规给患肢海绵带牵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术前教会病人足、足趾、踝关节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利于术后的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3 术后的健康指导及康复锻炼指导: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者缺一不可。功能康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功能锻炼的原则要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由于PD患者年龄大,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术后难以配合制动及功能锻炼。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3-7天可下床活动。行PFNA内固定术和DHS内固定病人为防止患肢过早负重,病人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每天指导病人主动活动足,足趾的自行活动,踝关节跖屈背伸,臀肌收缩,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的主动锻炼,锻炼时间可从5-10分钟/次到30分钟/次,为防止患髋内收屈曲畸形,患肢可行皮牵引或穿“T”型鞋防止患肢过度外旋和内收。除病人的主动锻炼外,每天坚持患肢的被动按摩和CPM机锻炼,每次20-30分钟,以防止患肢DVT形成。从第10天始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肢抬高15°~30°,并循序渐进的进行。患者术后第7天在医护人员陪同指导下下地活动,每天1-2次,每次为10-50m,每次不超过30分钟;同时还须配合进行屈膝、踢腿等活动;禁止患者在无陪护的情况下单独活动,严防患者坠床及再次摔伤,以保证患者康复训练期间的安全,避免意外的发生。严禁病人坐低矮凳子、做盘叉动作。第3周后可适当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逐渐过渡到床边坐位,进而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术后三个月可根据X线复查情况逐渐负重行走。

3.4 饮食健康教育与护理。

病人术前术后均禁饮禁食6小时,以防止麻醉意外。术后病人胃肠蠕动恢复正常后进普通饮食,但尽量不吃甜食或牛奶、豆浆等产气或酵解的食物,以免腹胀。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严格控制饮食热量,严禁高糖、高脂肪、高盐饮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且消化能力下降,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存在骨质疏松者易发生并发症,应鼓励老年患者少食多餐,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粗纤维食物及含钙质高的食物,如豆制品、海产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同时根据天气变化做适当的户外运动,以增加钙质的吸收。

综上所述,在治疗和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病人时,医护人员不但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更多的是耐心和精心。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需求及时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健康宣教的主要方法均采用“1对1”的宣教方式和成功病例的现实说法 。17例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术后生活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11例患者术后5~10天下地活动,3例患者术后3周下地活动,2例患者术后40天下地活动,1例患者下地活动困难。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大大地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77-678.

[2]张世民、袁峰、俞光荣、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流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8:1365-1368.

[3]Marottli RA,Berkman LF,Cooney LM Jr.Decline in physical function following hip fracture[J]J Am Geriatr Soc,1992,40:861-866.

[4]Mossey JM,Mutran E,Knott K,et al.Determinants of recovery 12months after hip fracture:the importance of psychosocical factors[J].Am J Public Health,1989,79:279-286.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10-01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类由异乎寻常的威胁生命和躯体完整性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具有独特的神经生物学特征, 主要表现为反复体验当时的情景、回避行为和高度警觉.PTSD发病率高, 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 多为慢性, 病程迁延, 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 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1]. 骨折多由车祸、高空坠落等意外所引起, 严重者还伴失血性休克。因其发生具有突发性, 急剧的应激会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产生反应性精神障碍。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及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恶梦、创伤后创伤后恐惧、焦虑、悲伤、抑郁、孤独、无助心理[2]。因而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时期的症状及时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危机, 以便接受治疗、护理及骨科康复训练, 能够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1.PTSD的易感因素

常见的易感因素包括精神障碍家族史与既往史,家庭社会因素,性格内向及有神经质倾向,职业特征等。这些因素均增加了个体在创伤后患应激障碍的可能性[3]。不同地区的受灾类型、创伤经历、父母教育方式和心理痛苦水平等也是影响PTSD的重要因素[4]。创伤后应激反应者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可能与其不适当的应对方式有关[5]。

2.PTSD的保护性因素

PTSD的保护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健康应对策略,寻求帮助,自我效能(指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压力),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自我认同为幸存者而非受害者,帮助他人,寻找意义及提升灵性/精神性。

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征

PTSD患者有3大主要症状:对创伤事件的病理性重现、对创伤相关线索的回避、持续性的高警觉。除此之外,多项研究表明,PTSD患者有静息心率加快、惊吓反应增加、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PTSD可以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使得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等一系列反应。PTSD可以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使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释放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异位兴奋性增高,最终引起心律失常。

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

4.1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6]最常用的方式。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的关键是要为患者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建立在良好护患沟通基础上的,护士要主动倾听患者的感受,态度要温和诚恳;促进和接受患者正性与负性情绪[7]的表达,了解接纳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充分运用心理护理技巧,给予患者热心的关怀和体谅[8]。所以面对骨折患者首先是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 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其骨折的情况,治疗程序,尽量使病人情绪稳定下来,使其积极地配合医护工作。其次,消除病人的伤感自怜,骨折病人有时对自己的病情认识不够, 一想到自己以后不能像以前一样行动自如,往往表现出自悲自怜的情绪, 有时会对医护人员和家属无缘无故的发脾气。这时我们要加强护患沟通, 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9] 。运用同感心,去倾听、接纳、理解病人的行为和感受,努力改变病人的消极心理, 激发病人的能动性, 转换其不良的心境。

4.2 指导患者适应管理症状,如放松疗法(指导患者平稳呼吸后,清除杂念,按照呼吸节律逐步放松全身的肌肉,)、正性思维(用积极的想法替代消极的想法)、自信训练(学会表达感受、意见和愿望)、思维停止(默念“停”来消除令人痛苦的想法)、分散注意力疗法(通过看书,看电影,听音乐等活动转移注意力)等;配合医生进行暗示治疗、行为治疗;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因素和疾病的发生;帮助患者通过改变不合理假设、信念来改善情绪和功能,如部分创伤性事件的幸存者有强烈自责:灾难的幸存者可能感到自己未尽力,对亲友的伤亡负有责任;社会支持疗法(稳定患者家属的悲观情绪,指导家属控制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并协助医护人员鼓励和安抚患者,减轻压力。向患者的亲属解释创伤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让他们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同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患者孤独感和心理负担。住院期间,尤其是围手术期,要求有患者熟悉并信任的人陪伴,使患者有安全感)。

4.3 安全护理 :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应有预见性地采取一切措施:鼓励患者表达不愉快的感受,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连续评估自杀、自伤及冲动伤人的危险,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安全护理,如床旁设置护栏,防止坠床;对躁动患者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并向其家属解释约束带的使用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家属合作。

4.4 健康教育可影响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的知识是改变生活的第一步。护士应有计划地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学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知识,强化疾病可以治愈的观念,指导患者学习有效的心理应对机制来减少应激,消除模糊观念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教会患者正确应对创伤性体验和困难。

4.5 药物护理: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可不同程度应用弱安定剂和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严格遵医嘱执行给药、观察药物效果,若有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

4. 6 生活护理: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饮食护理,必要时可鼻饲饮食,保证其营养的需要,定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利用患者有暗示性的特点,以暗示言语鼓励其循序渐进地加强自主功能训练。

5 小结

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害已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及时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护士应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从而促进患者从创伤中整体康复。

参考文献

[1] Kessler RC, Berg lund P, Demler O, et a.l Lifetime prevalence and age2of2onset distributions of DSM2IV Disorders inthenational comor2biditysurvey replication [J] . ArchGen Psychiat, 2005,62(6):593 - 60 2.

[2]石荣光, 李冬梅, 王琳, 等. 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应激与干预[ J] 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8) : 729.

[3]施建国, 侯振海, 周继红, 等. 高速公路交通伤后创伤应激障碍分析[ J] . 中华创伤杂志, 2006, 22( 12) : 934

[4]吴永清, 张新华. 心理护理在交通伤致残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J] . 现代护理, 2006, 14( 2) : 104

[5]张义, 党海红. 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心理学危险因素[ J] .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8, 14( 2) : 186

[6]李霞. 创伤后应激性精神障碍38 例观察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 14) : 4.

[7]张文秀. 负性情绪、情感与教师心理调试[J]. 前沿,2008,12:150 -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