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概念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经济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绿色概念;室内设计;材料节能;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3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是一个内涵相当宽泛的概念,由于其涵义与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意识设计等概念比较接近,都强调生产与消费需要一种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设计,因而在各种场合经常被互换使用。它是当今世界的"绿色环境"命题,是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在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表现。
狭义理解的绿色设计是以绿色技术为前提的工业产品设计。广义的绿色设计,则从产品制造业延伸到与生产制造密切相关的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各环节,并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的绿色服务意识、绿色文化意识等。
"绿色"的确是具体的,同时对它的体验是更抽象的。"健康、环保、自然是许多人在很长时间内对'绿色'二字的概念认知,而对细部研究的室内设计师来说'绿色'的理解可以更深、更广、更细。今天'绿色'不仅仅象征生命,它是一个非常广义的问题,是对空间设计'绿色'概念的外延,外延的包容度完全取决于每个设计师对'绿色'本身的理解"。
二、室内绿色景观的概念
室内绿色景观是构成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室内空间并具有装饰作用。室内绿色景观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合作与友爱的关系,不仅仅是利用绿色植物布置室内空间,而是要呈现出一种生态的室内空间,进而缩短室内外的差距,在室内让人享受身临其境的大自然。室内绿色景观设计贯穿于室内景观的整体、局部、微观细部设计以及实施管理的全过程,综合生态功能和环境美学以及人的需要,考虑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美学原则,是一种塑造室内生态环境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渐进、不断完善及维护管理的过程。
绿色景观通常具有明显的室内路线标识作用和分割空间的作用。绿化不单纯是为了装饰,而是作为提高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心理需要不可缺少的因素。室内多层次的绿化一方面补充了室内地面绿色植物的不足,另一方面,将室内绿化与建筑通风设计、自然调节温湿的处理办法相结合,能大大地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通过现代技术把绿色植物引入室内,使之构成室内的景观,是目前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卓有成效的方法。
从美学角度来讲,绿色景观有着良好的景观视觉美,将绿色景观引入室内,不仅是为了生态意义上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因"过分"装饰而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的现象。在强调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前提下,创造的人工生态所具有的持久愉悦性,是提高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心理需求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理念的绿色
绿色设计指的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将可拆除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要素融入到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同时,兼顾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绿色设计不只是物质上的设计,更重要的是理念的"绿色",要求我们尽可能的延长每一个产品的寿命。
绿色设计倡导适度消费思想,倡导节约性的生活方式,不赞成室内装饰中的豪华和铺张,把"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作为目标。绿色设计注重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生态美学是一种和谐有机的美。在室内环境创造中,它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而不可以雕凿。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的法则前提下,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它欣赏人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和与自然的融合,它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因此,其既是生态美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
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空间其实就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回归,人们通过把自然的元素植入室内,代替过于秩序、机械的工业产品,这本身就是一种绿色行动,因为景观的构成要素大部分是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景观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通过设计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绿色设计不只是改变环境,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绿色"。人们在室内景观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绿色:使用的材料是否环保,设计方案是否造成材料的浪费,设计功能是否合理,设计是否繁琐,观念是否新颖,设计体系是否是开放式的、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的。
四、材料的绿色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欧美国家提出了绿色设计的理念,针对空间环境设计领域,要求人们不仅要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空间也要绿色。随之人们开始关注设计材料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开始使用经过简单加工的天然材料,运用新工艺技术手段,清除材料中的有害成份。同时人们开始开发对人身体健康无害的新型材料,逐步实现人们对环境健康的要求,这将是装饰材料加工生产今后发展的方向。
绿色材料是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和再循环利用以及废物处理等环节中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并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同时它们还要具备净化吸收、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功能。绿色材料是在1988 年第一届国际材料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并被定为下世纪人类要实现的目标材料之一。绿色材料包括循环材料、净化材料、绿色材料和绿色建材。
绿色材料指洁净的能源如太阳能、风水能、潮汐能及废热垃圾发电等的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材料。绿色建材是指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其标准是既要满足强度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物,并具有节能、净化功能,有利人类身心健康。目前绿色环保材料包括绿色墙材、绿色地材、绿色板材、绿色门窗、绿色家电、绿色照明、绿色家具、绿色整体厨房、绿色整体卫生间。绿色室内环境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以保持生态平衡的方式,与大自然、与其他生物保持和平友好的共生共荣关系。室内环境的艺术性与绿色原则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冲突,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处理生态因素经验的不断丰富,艺术性与生态性之间的结合也将越来越紧密。
五、材料的节能和再利用
"绿色室内设计的科技含量重点体现在节能化方面。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室内绿色设计强调在室内环境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室内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现代建筑能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室内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
现代的家居设计要考虑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问题,要尽可能的选用节能型材料,如节能型门窗、节能玻璃、节水型座便器、节能型灯具等,要尽量利用太阳能和自然光进行室内采光,降低能源的消耗量。
材料节能首先是指所用材料能够达到生活节能的标准。例如水龙头材质的使用如果不达标,就有可能造成滴水、漏水现象,从而浪费资源。其次就是材料的重复再利用方面,在设计时要考虑材料是否可以重复使用,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延长材质本身的使用寿命,这也是节能的表现之一。
结语
综上所述,室内绿色景观设计包含在绿色设计之中,在设计中引入绿色设计,从理念的绿色到材料的绿色、再到设计的绿色,是室内设计一种新的创作思路,也是一种需求,在室内营造一个绿色、自然的环境是现代室内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晓陶.生态设计[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2]张绮曼,郑曙光.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朱铭,荆雷.设计史[M].山东美术出版社,1989.
篇2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和历史责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变革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此考量下,深入分析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其异同,对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绿色经济的“绿色”,并非人们感观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绿色经济则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境保护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在其发展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经济破坏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能源与资源的弊端,代之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和人类健康的平衡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缘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绿色发展思想产生的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向人们发出警示:人口和工业的无序增长终会遭遇地球资源耗竭与生态环境破坏的限制。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等在其著作《绿色经济的蓝图》中,首次使用了绿色经济一词,并指出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之后所产生的诸如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等概念,也均属于绿色经济的范畴。绿色经济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作用使人们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中不损害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使高科技绿色的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另一方面,又要在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按照属于人类的生活或生存方式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初。这段时期,随着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的公开出版,在世界较大范围内环保运动开始兴起,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绿色革命。“循环经济”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其含义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以资源的低消耗、高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生产)。“再利用”(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后继续使用,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的成为垃圾,从而节约各种资源的投入)。“再循环”(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化害为利,实现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为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循环经济思想的产生及其实践的发展摒弃了传统经济
转贴于
“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缓解了日益尖锐的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和压力,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一个与气候变化相联系的范畴,由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其概念一般界定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人们生产生活中煤碳、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其产生背景是由于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大量燃烧煤碳、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然料,使大气中co2含是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从而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上升,自然灾害频发,威胁人类生存。因此,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降低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人为碳通量”,通过减排co2,减少碳源,增加碳汇、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成为推行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都是缘于人类在经历了传统工业发展和生活方式之后的反思,是可持续发展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们具有相同的系统观、发展观、生产观、消费观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因此,在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致性。但具体到每一个方面,三者又有一些区别,各有侧重点。
绿色经济主要是侧重于对环境损害最小的经济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高效有序地利用资源,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充分做到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减少资源系统进入物质流。其核心目标是加强物质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消耗的减量化。
低碳经济主要是针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保护我们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篇3
一、绿色财政概述
目前学术界对于绿色财政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一般而言,绿色财政是指政府机关在市场经济的指引之下,将自身置身于社会管理者的角度来对整个社会方面的需求给予财政方面的协助,以促进社会公共活动的顺利进行。事实上,提出绿色财政理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等与人类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全新概念引入到财政建设当中来。因此,绿色概念可使政府的财政工作更为健康,从而得到社会大众的全面支持,最终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绿色财政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考虑,首先就是时间方面,这需要体现出财政工作需要既考虑当下,又考虑未来;其次是空间方面,这也即促使国家经济的增长需要充分意识到环保的作用;最后是需求方面,也即绿色财政需要综合满足现实与未来多个层次的需求情况(李景华,2007)。
绿色财政的理念涵盖了收入、支出、转移支付、采购及管理等多个内容。就绿色收入而言,这代表着政府机关必须确保自身行政职能的实现,并将实现职能与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科学、健康、环保的绿色产品与服务相结合,从而获取绿色资金的支持;就绿色支出而言,其是与绿色收入想贯通的,即指自身所提供的社会化产品与服务需要具备绿色的理念;就绿色转移支付而言,也即指政府机构务必将生态建设工作深入进行,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将相当一部分款项用于经济社会的生态建设当中来;就绿色采购而言,是指政府所购买的商品与服务也要与绿色理念相融合,从而对企业进行绿色生产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就绿色管理而言,主要表现于政府将环保理念与财政管理相结合,从而确保将绿色深入到行政管理工作当中,而这也要求政府机构实施的强化相关的管理手段与方法。
二、绿色财政的作用
绿色财政无论对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微观企业运营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加强重视势在必行。总体来说,绿色财政的作用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色财政有助于我国工业生产趋于绿色化。工业的绿色化要求工业制造必须将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量大理念融入到工业生产当中。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尽管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有有相当一部分工业产业已跃居国际先进水平,但这些工业产业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难以称作为绿色工业。事实上,绿色工业现已成为国际经济社会最为重视的发展方向,被称作是第四次的工业革命。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有必要从财政手段入手,对绿色工业进行支持与倡导,从而确保工业企业转型,保障绿色产品的生产,带动绿色经济发展。
第二,绿色财政有助于我国农业生产趋于绿色化。与绿色工业类同,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同样是绿色农业所必须关注的方面。目前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落后,不少地方的农业生产存在着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这使得土地资源的流失、空气与水资源的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因此,政府机关有必要从财政、价格、技术、融资等多个角度对农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从而确保农业的绿色化实现。
第三,绿色财政有助于我国建筑业与运输业趋于绿色化。就建筑业而言,绿色财政能够保障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与社交环境,从而构建绿色城市;就绿色交通而言,绿色财政能够大大降低交通运输业所产生的污染物,优化环境,而这将以新能源战略与铁路建设为主要的突破口。
三、构建绿色财政体系的思路及措施
面对绿色财政的巨大作用,政府机关有必要加强这一体系的建设,但如下方面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也即绿色财政体系的构建务必考虑如下思路。
首先,绿色财政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清晰所要开展的路线类型,也即对于税收路线的一种选择。基本而言,目前我国绿色税收可选择的路线包括着融入型税收与独立型税收两种类型,前者是指将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现有的税收框架之中,后者是指将绿色财政所涉及到的税收与现有的税收框架相分离,即设计一些新的税种。实际上,无论采用何种税收方式,都不可避免的会面对制度层面的冲突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政府机关参与的制度创业行为(项国鹏,胡玉和,迟考勋,2011),有必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其次,必须要清晰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政府机关在进行绿色财政体系的设立过程中,务必要分清是否有必要将环保法规与经济发展法规相分离,还是将两者进行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法规。其实,无论是哪种方式,新的法规指标确立不可避免。
最后,政府机关有必要将财政政策与绿色化的概念进行有效的结合。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先发展、后治理”的状况,因此政府财政政策实际上多是一种后续的绿色观念。在绿色财政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有必要将绿色观念深入到财政政策中,强化政策效果。
在遵循以上构建思路的前提下,政府机关有必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绿色财政体系,从而将绿色的概念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首先,构建完善的绿色预算体系。预算体系包括着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预算,然而对于绿色预算体系则尚无明确规定,因此有必要将这部分预算从传统的预算体系中分离出来,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编制工作。其次,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税收作为对国家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最主要方式,对于绿色财政的实现将作用极大。因此,首先构建出将为完善绿色税收体系能够从基础上促进相关产业的行为趋于绿色化。第三,构建绿色转移支付体系。转移支付是政府为保障政府财政收入更为合理的使用而采取的有效手段。实际上,税收的作用在于基础性的保障,更多的绿色工作需要企事业单位自身去实现,然而转移支付则更能直接的确保政府的支出用到绿色消费当中,从而切实提升绿色财政的效力。
参考文献
[1]李景华.试论绿色财政与可持续发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2).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经济 发展前景
我国的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造成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也即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但是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就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原动力,因此导致了损失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缺乏和枯竭。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来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目前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巨大隐患。因此,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保障一切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众多的污染物质导致的全球变暖,其中建筑行业的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就占据一半,在建筑施工中所消耗的能源占据能源消耗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五,除此之外,建筑施工还要排放出大量的废物。更严重的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采取的是粗放式的发展,就意味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污染物就更多。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燃料、土地以及建筑所需的原材料。所以,在建筑行业中提出绿建筑的概念是正当其时的,绿色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在建筑行业正常发展的同时,也能和自然环境和协调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绿色建筑也是作为建筑的一种规则和对建筑环境的性能衡量的标准。在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以及健康的居住条件下,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房屋建筑而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对相关的资源实施高效的利用,绿色建筑也被人们称作为生态建筑。这种建筑模式能够实现和自然环境的友好相处,真正的实现了人与自然和建筑的共同发展。
生态建筑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由于各种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很多的建筑经济都是公营建筑经济,它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建造成本低,而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主要是由我国的公用机构进行具体安排。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能够较容易的得到实行,传统的建筑业,具有投资性强,使用寿命短,是一种粗放型的产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顾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生活空间,而且又不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进行损害。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和传统的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对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循环可再生的资源,对建筑本生来说,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较传统的建筑更健康舒适,同时具有碳排放低的优点。就目前的消费市场上,也可以较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环保消费的要求。总的来说,绿色建筑具有完整性、地域性以及综合性这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生命周期的完整性。绿色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较传统的建筑环保,能源消耗低,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待绿色建筑,它的特点有表现在其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里面, 对于建筑行业环保的理解,并非是仅仅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而是在对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设计、建造和使用是作为考擦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的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次,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绿色建筑的建造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类从中受益,人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建造的时候,仍然是要求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及生活习惯,强调以人为本,在满足人们舒适安全的基础上建造出来的绿色建筑,只有这样,绿色建筑才能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同时,绿色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特点也很重要,不仅要考虑到是否和当地的建筑性格相符合,还要充分尊重当地的习俗,在建造绿色建筑的时候,要按照当地的建筑环境,是绿色建筑有机的融入到里面,充分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绿色建筑。
最后,统筹建筑,综合发展。绿色建筑是一套完整的工程,有其系统化的建筑设计,因此,绿色建筑具有十分强烈的综合性。绿色建筑的建造们能够对周边的许多产业造成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其它类学科都会因此改变,比如:建筑生产设备、建筑教育、建筑设计、能源服务、房屋设计及维修以及市政基础建设等等,从这一点出发,就能看到,发展绿色建筑都相关产业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虽然能够完全符合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的需求,但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和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才能使绿色建筑经济得到长远的发展。建筑业长期以来都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想要以后依旧保持绿色建筑经济的长期发展,就必须一开始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采取一定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是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里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首要任务,并且坚持上述原则,促使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更上一层楼做出积极贡献。
三、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一)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对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之前,必须要对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和认识,这样才能根本的把握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进程,也能较快的找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更好的促成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还没有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达成共识,也就是说,绿色建筑还没有上升到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再加上由于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的形成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成型法律对绿色建筑方面的规定,就导致了人们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也无法可依。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一套完整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明文规定的国家法律面前,绿色建筑降级的发展才有迹可循。其次,由于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成本过高,导致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停滞不前,同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可行的技术交流平台,比如对于房屋采光的合理设计,国内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反倒是一些建筑企业打着高效环保的旗号进行获利,出绿色建筑经济出现泡沫,加深了人们对环保建筑经济的误解。
(二)绿色建筑经济的解决措施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的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巨大困难,但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是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必须要提出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着重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成本的降低。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同等的建筑建筑材料成本条件下,必须要降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成不,才能够从根本上促使绿色建筑经济的平稳发展。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时候,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使建筑质量和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相统一。除此之外,各国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增强自身的绿色建筑经济意识,更好的指导和引导绿色建筑经济工作的开展。在经济上,减少投资商的税务,让建筑者觉得绿色建筑经济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进而加速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其次,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成本的降低。外部成不指绿色建筑金的外部条件,比如土地,要想降低外部成不,就必须要提高土地入手的质量。绿色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时刻保持顺畅的空气流通,这样高质量的土地上建造的绿色建筑才能更有效,从而大大降低绿色建筑投资的风险。由此看来,一块高质量的土地有利于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成本的降低。除此之外还要降低建设的成本,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前期,对要对绿色建筑进行进行的设计和合理的施工,要求提高施工的精准性,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大量返工,进而造成建造成本损失。在哦招标的时候,政府部门必须制定公开透明的招标政策并严格实施,,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从而减少建设成本。
四、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
尽管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还不成熟,但是绿色建筑经济是我国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毕竟之路,同时也符合国际建筑潮流,因此具有叫广阔的前景。首先,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应该坚持走低能耗的发展道路,以科技为主导的精细化设计,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迅速的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理论体系。其次,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药不断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理念,对于建设所用的原材料以及房屋所用的能源收集材料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计出人们在绿色建筑中所需的能源设备,展现出绿色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在目前全球的碳排放量激增和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而受到全球的瞩目,充分的相信,绿色建筑经济下的绿色建筑在未来必然会发展成为人们居住的主流建筑,同时也因人门对环保的重视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绿色建筑也是人们未来所追求的建筑模样。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对目前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加以解决,让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不仅大幅度降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为环保做贡献。从而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回归自然,城市化的建设也趋于绿色化。当热,绿色建筑毕竟是一个新的起点,这需要人们不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逐步建立起一个低碳的节能的建筑,最终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因此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璇.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2]李牧.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09:71-72
[3]刘玲玲.浅谈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J].中国外资,2012,09:60
[4]李泽坤.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2,12:286
[5]魏后.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34:72
[6]叶祖达,梁俊强,李宏军,李勇.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成本效益实证分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04:28-33
篇5
关键词:建筑经济;生态经济;互动机制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源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所以在这种高水平的经济体制下,人们更加追求自己的居住环境,更是想要将生态概念融入建筑领域里。所以在建筑领域中加入了生态经济也给建筑从建筑设计到建筑施工和最后建筑验收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建筑验收个阶段都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的概念,既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做到统筹兼顾。在这种新概念下的建筑风格和形式都有很大改变,也节约了各种资源,都是促进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所以将建筑经济和生态经济结合得到了普遍肯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建筑经济的构成和生态经济的理论
对于现代环境下的建筑,人们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会越来越多的将居住环境考虑进去。居民在考虑该建筑的时候就会更多关注建筑的健身设施、环境、舒适性等。而作为施工方则更多的会考虑施工成本、施工时间和质量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环境的保护,所以现在的建筑往往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和建筑时间等。建筑经济的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考虑到建筑本身,也融入了生态经济的概念。
对于生态经济这一概念,在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因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所以就提出要在重视经济个方面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环境。而要将生态经济的概念融入建筑经济时,那就要考虑不仅仅建筑本身要环保,更要考虑建筑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比如对资源的使用,对建筑周边景观的影响等等方面。
2.在生态经济下来分析建筑经济的特征
2.1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更加重视优化和智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现代化的工具被发明出来,优化和智能的概念被人们关注的越来越多。对于这些新的概念就可以应用到建筑中去。在建筑设计时就可以将设计优化,在施工过程中要更多的时候节能的材料等。如果能够在建筑始终贯彻优化和智能的概念,那么就能达到建筑经济生态化的、目标。
2.2 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更加的重视环保以及生态
当今的建筑设计中已经融入了很多的生态经济的概念,所以就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时人们要时刻谨记重视保护生态和环境,在进行建筑材料选择时要选择健康环保的建筑材料,对于建筑本身要尽可能去利用建筑周边的环境。对于建筑施工时,要尽量减少给周围环境造成破坏。进行室内装潢时,尽量选用环保健康的材料,也避免给人体造成伤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在生态经济的背景下更加的重视自然和节能
现在的生活中,大家越来越重视对资源的循环使用。比如,家中使用过的水就可以用来充厕所等等,让一些节约资源的举动越来越多。而在建筑经济中,也要注重这一方面。虽然可能在建筑方面达不到可以循环使用的程度,但是要尽量做到可以对资源的使用做到物尽其用。在使用之前要做好详细的规划,尽量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
3.实现建筑经济和生态经济间的良性互动
3.1 构建起生态经济和绿色建筑之间的体系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两个事物相辅相成,能够彼此相互作用,那么就需要两者之间有个合理的体制。对于要实现生态经济能够和建筑经济良好的结合在一起,那么也要需要两者之间有个相互联系才行。该体系必须能偶对现代经济做出概况,也要对未来建筑中加入生态的概念有个设想,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对一些具体的制度有详细的说明,以便在实施过程中一个参照,有理有据。
3.2 对于环保型建筑的要求和内涵应该要比较明确
对于人们口中经常被提及的环保建筑,有部分人可能就清楚这种环保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也有以部分人对于这种环保的改变和要求只是知道概念而已,并不清楚到底这些概念的意义何在。而要实现生态经济和建筑经济之间的互动,那么就要让两者相互了解,相互融合。只有清楚了在建筑中怎么做才是达到生态的标准,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切实做到环保,才能让建筑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
3.3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不论是什么方面的改革,对于该领域原有的传统概念来说都是一项挑战,也都有着远大的意义。而在建筑设计中加入了生态经济的概念,这就需要建筑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革。不论是在建筑风格的设计还是在建筑施工时的习惯上,都是需要做出改变的。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就是,生态经济并不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达到绿色建筑的目的。更完美的结合时可以从各个方面都能做到节约,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的在建筑经济中加入生态的概念。
就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建筑兼顾到生态经济,并且效果不错。由此可见,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经济和生态经济的联系必将越来越紧密。所以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更多的考虑生态经济,要更多的考虑到节能、健康、环保等概念。在进行建筑施工时也要始终贯彻生态经济的概念,节约各种能源来达到绿色建筑的目的。总而言之,要用生态经济来促进建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建筑经济反作用于生态经济,二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黄国胜.生态经济理论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启示[J].现代商业.2006(3):278.
[2]张云华, 汪霞.生态节能建筑的经济外部性分析[J].生态经济.2009(9):27~130.
[3]洪天超.以绿色建筑为基础 建设绿色低碳生态新城.以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为例[J].城市.2009(5):31~32.
篇6
定义其实是一种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被定义项就是被揭示内涵的概念,也就是需要明确的概念。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商品”是被定义项,“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定义项。定义联项就是表示被定义项和定义项之间联系的概念,一般用“是”或“就是”表示。
下定义时,我们一般用“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即被定义概念的属概念和被定义概念的种差相结合。所谓种差,是指某个概念作为属概念下的一个种概念与同一属概念下其它种概念的区别。例如,给“梯形”下定义,就要先确定“梯形”的属概念,即“四边形”,然后找到“梯形”的种差,即“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平行是梯形的特点,区别于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四边形等),把属和种差加起来作定义项,构成梯形的定义:
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由于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因此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种差。有的种差反映事物的性质,如“梯形”的例子。有的种差反映事物间的关系,如“负数是小于零的数”。有的种差反映事物的发生和形成,如“由一点引两条射线所构成的图形就是角”。还有的种差反映事物的功用,如“伞是挡雨或遮太阳的用具”。
“属加种差”定义能够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因而又叫实质定义,或科学定义。
高考试卷中的“下定义”题,其实就是要求用“属加种差”的方法来明确被定义项的内涵。答题时,首先要明确承载此任务的语言形式是单句,而不是复句。再就是要在所给“信息”中找到被定义项的属概念。再次就是根据题干要求整合信息,编排顺序。如2006年辽宁卷的第22题。
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流星雨”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①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磨擦。
③流星雨发出的光亮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
④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此题的特点是“语句”中没有多余信息,不需要考虑筛除与被定义项“流星雨”内涵无关的语句。材料中的第一句话告诉了被定义项“流星雨”的属概念――“自然现象”,也告诉了产生此现象的主体因素――“流星群”,而“与地球相遇”和第二句话是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三和第四句话是说明有什么样的结果。根据下定义的知识和所给材料前后的事理关系,我们就可以给出“流星雨”的定义:流星雨是流星群在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如同从一点迸发的焰火般的光亮而又状如下雨的一种自然现象。
再如2006年湖北卷的第20题。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厦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此题是同类题中有别于辽宁卷的另一类型。其特点是材料中出现了干扰信息,出现了与被定义项内涵无关的多余信息。虽然增加了难度,我们依然可以依循相关知识得出答案。读第一句我们可以找到被定义项“端午节”的属概念是“民间传统节日”,而“我国”是节日流行的范围。第二句是说明时间,第三句是说明过节的目的,第四.五句是说明过节的方式。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筛除四.五句中不具普遍意义的举例或说明局部性质的信息。再根据所给材料间的事理关系,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
(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目前见到的“下定义”题型大致为这两类,下面再分别各举一例。
1.根据以下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一定义。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
参考答案: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
2.请对下面信息进行整合,给“绿色食品”下一个定义。
要求:注意所给信息之间的逻辑性,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删除信息点。
(1)绿色食品是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的食品。(2)绿色食品必须经过专门机构认定。(3)绿色食品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4)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的食品。(5)绿色食品上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
此题可按食品形成过程为序整合思路,即遵循原则――生产方式――认定――标志――综合特性。这样就可以得到关于绿色食品的较准确的定义:
篇7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概念;意义
引言
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更加注重农产品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农产品产量,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往往会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导致生产出的农产品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同时,过于依赖化肥和农药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而言就有重要意义。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与推广意义
1.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
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并不是简单的生产出绿色农产品,而是指一种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种植技术。近年来,在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农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数量向质量转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使得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不满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有些工业废料被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污染了农田,导致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超标[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强调的是绿色环保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毋庸置疑,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必然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能够更好地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意义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现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不仅是人民群众和国家相关部门深切关注的问题,同时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保证农产品的种植培育在安全环境下进行,生产出绿色、健康、无公害的农产品供人们食用,同时,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强调采用绿色健康的种植技术,尽可能地降低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有效减少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含量;提高农业经济性,现代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于许多人而言,宁愿花更多的钱,也要追求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因此,超市中虽然相较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的价格更高一些,但人们仍然青睐于绿色食品,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生产绿色、健康农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与资源,虽然我国各类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能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枯竭的现象,再加上工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人们可用的绿色、无污染的空气、水等资源越来越少。基于这种情况,大力应用与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能够起到有效保护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作用,并且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资源利用率,由此可见,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绿色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对于农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充分利用,改善农村经济条件[2]。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2.1建设示范基地
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要想应用和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建设示范基地是最有效的手段,主要原因在于,在创建绿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过程中,农户可以全面、直接地都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进行了解,通过亲身体验和参观学习,真正认识到运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与重要意义,从而在今后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去运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此外,绿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为广大农户创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促使农户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让农户全面、深入了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同时,也让他们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我国相关农业部门应该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并加以研究与创新,使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同时,应该加大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人才,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人力资源保障[3]。
2.2制定有效的惠民政策
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技术,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该技术是陌生的,他们不了解该技术的优势,因此,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仍然青睐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而不愿意去尝试运用新型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担心新技术的应用会降低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惠民政策,激发农户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制定奖励与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户采用环境友好生产方式,激发农户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促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有效推广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农户的农业种植技术水平。除此之外,各地区还应该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人员的作用,要求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给予农户技术方面的支持,使农户尽快地掌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并将该技术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应用与推广[4]。
2.3与绿色种植企业合作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方面,绿色种植企业比一般农户,在种植管理、风险控制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加强与绿色种植企业之间的合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扩大绿色农业种植面积,提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规范性,提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价值[5]。
2.4加强宣传力度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尚未得到广大农户的全面了解,其根本原因在于该技术的影响力较小,知名度不高。因此,各地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户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认识,不断改变传统的种植理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可度,增强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认可,为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提供群众基础。
篇8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表述一般包括会计的定义及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报告等等。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既要按照传统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也兼顾《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框架结构从绿色会计对象、目标、原则及假设、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内涵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遵循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会计学基本理论范式内,运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会计主体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同时它也是与环境学相关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二、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对象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会计学的研究范式,所以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研究对象也是资金运动,更进一步的讲,是将会计主体与环境活动相关的资金运动放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研究,以公允反映会计主体对资源的损耗补偿。
三、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目标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目标是建立理论结构和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联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在遵循一般会计目标的前提下,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有其内在属性。基于绿色会计产生背景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产物,所以作为最重要的诉求和归宿,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为宏观环境的发展提供环境信息的质量保证,促使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和谐发展。
四、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依据的规则。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在对财务会计基本原则范畴基础上,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而言,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原则又包括:环境效益原则、外部性原则等。
五、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合理设定。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假设应在遵循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假设的基本起点,同时又突显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自身的特点。在原有假设基础上,拓展了会计主体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的内容,进一步增加了环境价值假设,同时引入环境经济学中部分假设,加入了外部性假设和经济性假设。
六、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
近年来,在绿色会计要素的讨论上,很多学者持不同的意见,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各持己见,而且都有相应的道理,笔者认为,认为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确认应与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要素保持逻辑自洽,即采用“六要素论”。
七、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确认
绿色资产是指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资本化的绿色成本;绿色负债是指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的、并与绿色成本相关的义务。绿色费用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导致资源的付出或耗用的转化形式以及会计主体经济利益的流出。绿色收益是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活动中由绿色资产所带来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效益总和。
八、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计量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交叉学科性质决定了计量方法的复杂多样,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的交叉运用,劳动产物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自然资源则可以采用边际成本等为计价基础。根据计量的目的、可获信息的充分性与可靠性以及中小企业简化核算的现实选择来选择相应的计量方式,如资源性资产的计量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法,绿色负债的计量可以选择重置成本发;绿色收益可以选择资产评估中的收益法等。因此,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计量必须在传统会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借鉴环境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及数学和统计学的多种交叉学科理论的综合应用。
篇9
DPSIR概念模型有利于分析复杂系统的因果关系,能有效整合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以DPSIR概念模型为指导,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以及响应五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因素,试图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DPSIR模型
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日益严重的负担,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仅靠攫取和依赖自然资源的粗放式经济增长亟需转型。而绿色技术创新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节能减排等路径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
1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
1993年E・布劳恩和D・威尔德首先提出了环境友善技术的概念,并依此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环境有关的技术,也称为绿色技术。绿色技术是一种对环境友好、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以及减少污染的可持续利用的技术。绿色技术创新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属于技术创新的一种。一般把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必须具有环境针对性,市场推广性以及一定行业前瞻性。由于绿色技术创新是以环境价值为导向的,因此与企业因利润驱动而进行的一般性技术创新在创新影响因素上有很大不同。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够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2DPSIR模型
DPSIR模型是一种在环境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它是作为衡量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指标体系而开发出来的。它将表征一个自然系统的评价指标分成驱动力(Driving forces)、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和响应(Responses)五种类型,存在着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因果关系链。在DPSIR系统中,除了表明社会发展及环境状态之间大致的相互作用,还表明了环境状态对社会的一些反馈。这些反馈由环境目标和社会为应对不合意的环境状态变化及由此造成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组成。在评价分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应用广泛。如于伯华、吕昌河应用该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宏观分析;绍超峰、鞠美庭《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研究》;以及刘永超等《基于DPSIR模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因而,选用DPSIR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能够在充分考虑环境绩效的前提下将社会系统中影响环境的各因素与环境系统相结合。
3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3.1驱动力因素
“系统驱动力”是造成系统状态变化的潜在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需求、技术进步、资源短缺、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和人口健康等要求。
3.1.1经济因素。绿色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同样能够获益于技术进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等,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利润。因此,企业作为追求利益的组织,经济因素首当其冲为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力。
3.1.2公众环境意识。经济可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人们对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认识也不算加深。而随着社会公众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也越高,高涨的环境保护意识无疑是驱动绿色技术研发创新的内在动力。
3.1.3社会因素。除了经济利益,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够为企业带来额外的价值。采纳绿色技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因而也成为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之一。
3.2压力因素
“系统压力”是在驱动力的趋势下造成系统状态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压力、环境压力、资源压力和社会因素压力。
3.2.1经济压力。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成本和收益是影响其选择的重要因素。和绿色技术相关的排污费、以及资源价格增长、以及投资回报率都会成为企业在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时考虑的因素。
3.2.2资源压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压力与日俱增。国家进行能源结构优化的任务艰巨,因而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可谓势在必行。
3.2.3环境压力。中国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环境治理,但是环境恶化依然严峻。雾霾天气、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出警示,必须采取有力的技术措施以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2.4技术压力。技术市场的供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压力,不仅成为企业间竞争角逐之地,对出口企业来说,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标签已经形成绿色贸易壁垒。
3.3响应因素
响应行为按照主体类型可划分为四类,分别是企业、政府、技术中介和社会团体。这些响应因素与主体的特征相关。企业投入资金、人力等在绿色技术方面进行创新研发,加速节能减排进程;政府通过制定技术规范、颁布环境方面的法律手段直接响应工作和社会对环境的需求,政府还可以采取排放税和研发津贴,极力企业作出相应的响应;技术中介是技术创新与扩散方面的信息枢纽,可以助力企业获取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降低信息传递的交易成本;社会团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公众一直,也影响着企业的环境决策。
3.4状态因素
系统状态因素的提出是为体现环境和技术的动态性,使两者紧密结合,达到最优。“系统状态”是指评价区域在上述压力和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所处的状况。同样的企业,处于不同的环境状态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例如,位于西部的企业,由于企业分布不集中,排放的污染被自然净化没有显示出和污染集中地区相同的状态,因此,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比较宽松,相反,在污染密集的地方,政策相应比较严格。
3.4.1经济状态。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企业和居民对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才可能提高。另外,现行的经济政策也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从而间接影响其绿色技术创新的决策。
3.4.2资源状态。自然资源是有一定储量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传统资源型企业掠夺性获取资源的成长方式导致资源日益减少,价格更加昂贵。因此,资源的状态决定着企业的技术选择和政府的相应措施。
3.4.3环境质量状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了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关系,表明环境质量下降会影响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当前的环境质量也会影响企业和居民对环境改善意愿。
3.4.4技术状态
技术存量影响着绿色技术的采纳和创新,同时技术水平也决定了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可行性。
篇10
[关键词]绿色物流;制度环境;可持续发展
[DOI]10.13939/ki.zgsc.2016.23.015
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一国经济系统运行的血脉――物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不合理的仓库建设造成的土地利用率低下、物流包装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运输车辆的尾气污染等。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浪潮”的兴起,这种绿色概念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把兼顾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现代物流业,就是要求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对现代物流进行研究,改变原有的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形成物流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容,同时又能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绿色物流。
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加快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重要规划内容,并提出通过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以及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优先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并加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通过两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升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以确立。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承诺目标――到2020年将把单位 GDP 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在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通过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增强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至此,绿色物流的概念在国家正式出台的文件中有所涉及,顺应时代要求的绿色物流的发展得到重视。但是外部性问题的存在使绿色物流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外部制度环境,导致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物流的发展步履维艰。现实经济中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其行为在没有相关制度约束下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会考虑环境污染问题。因为其污染环境的成本是由全社会承担,而其收益是属于个人自己的,这就造成了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也就是所说的外部性问题。由于外部性问题的存在,在缺少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的情况下绿色物流的发展难以进行。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研究人员在绿色物流概念方面的研究比较早,并且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为绿色物流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H.J.Wu和S.Dunn认为绿色物流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过程(a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logistics system),并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绿色化过程,一方面,是前向物流的绿色化,是指从原料的制取、半成品以及产成品的生产、产品包装、货物运输、仓储、直到送达消费者手中等物流过程的绿色化;另一方面,是逆向物流的绿色化,是指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以及废弃物的正确处置等物流过程的绿色化。在绿色物流法规制度建设方面,西方国家非常重视物流法规制度建设,颁布了一系列的物流协同法规,如日本先后制定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城市流通业务规划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强调把城市内部的仓库、场站和物流企业等物流资源向近郊的物流基地集中。绿色物流的概念引入我国后,国内众多物流研究者在绿色物流概念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果。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 (GB/T 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给出了规范性的解释: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国绿色物流著名研究者王长琼在2004年9月出版的国内第一本《绿色物流》专著中对绿色物流也做出了定义,她把绿色物流定义为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绿色环保的管理理念,对物流系统进行计划、控制、管理以及实施的一系列过程。邱爱莲、邵祥理(2009)认为绿色物流是指以满足顾客要求和实现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达到绿色物流供给和需求的有效连接,实现商品和服务流动过程的高效化、环保化的经济管理活动过程。李富仓、张建军(2000)从绿色物流产生的现实性出发,认为物流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对物流服务的范围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罗锾(2002)、黄福华(2002)认为物流绿色化归根结底就是物流企业营运的绿色化,并就绿色物流企业的创建以及原有物流企业的改造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传统物流活动主要追求的目标是在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绿色物流是在实现以上经济目标之外还要做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其目标不但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简单地说,绿色物流就是在物流过程中做到对环境造成最小危害过程的同时,使物流环境得以充分净化,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率,即效率和环保的统一体。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绿色物流是资源节约型物流模式,绿色物流注重物流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对现有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一方面,在微观层次上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在宏观层次上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次,绿色物流还具有与环境共生的特性,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的危害等,以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形成物流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机制。
3外部制度环境对于绿色物流发展的意义
绿色物流活动具有正外部效应,致使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物流经济主体的激励难以成为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内在驱动力,因此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外部制度环境。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关绿色物流方面的制度比较完善、系统,并且具有针对性,才使得在绿色物流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而反观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各项政策制度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体系,致使绿色物流的发展缺少合理的外部制度环境,进一步成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障碍性因素。通过合理的制度建设规范物流企业的活动,使绿色物流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推动物流活动趋于绿色化、环保化,减少物流流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降低我国物流成本,增强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研究外部制度环境对于绿色物流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有利于完善有关绿色物流方面的制度,有效解决绿色物流发展的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是绿色物流难以发展的主要障碍,现实经济中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其行为在没有相关制度约束下,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会考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外部性问题的存在,在缺少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的情况下绿色物流的发展难以进行。绿色物流活动具有正外部效应,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物流经济主体的激励成为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内在驱动力,政府规制和激励政策可以实现外部性内部化。开展绿色物流,政府应当主动扮演发起者的角色,着手树立绿色物流的相关思想和意识,大力宣传绿色物流,使物流企业和消费者都明白绿色物流的内涵以及实施绿色物流的重要意义。政府应把物流作为扶持产业,增加其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
3.2有利于企业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通过构建绿色物流发展模式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企业竞争力,适应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新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3.3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绿色物流,实现物流业的资源集约利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实现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的减排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社云,李向明.长株潭发展绿色物流经济的制度体系构建[J].物流科技,2012(17).
[2]朱万刚.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