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护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救护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救护的方法

篇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避免医疗纠纷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医疗纠纷,总结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结果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医疗纠纷,绝大多数是由于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不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工作中出现疏忽,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上缺失等原因造成。结论手术室护士应认真学习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差错事故,避免医疗纠纷。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防范医疗纠纷

手术室是医院急救的重地,手术室护理工作涉及的人员多,范围广,护理任务繁重,较易出现差错事故,加之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1],手术室护士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逐渐增多。如何加以防范,并有效的杜绝医疗纠纷,是摆在手术室每个护理人员面前的严峻问题。文中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医疗纠纷事件的病案资料。回顾分析,总结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

2结果分析

2.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护理差错

2.1.1术前访视不规范

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时,告知过程中没有讲明白应告知的内容,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也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

2.1.2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接送病人查对制度,接错病人某些患者如小儿,术前昏迷者,精神紧张,及术前应用镇静剂的患者,不能进行有效交流,准确的回答问题,加之护理人员查对不认真,疏忽大意造成接错病人或放错手术间。

2.1.3手术安置不当

手术时,手术放置有方向错误;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发生;约束带不定时调整松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影响病员循环呼吸。

2.1.4手术器械清点有误

术前、术中和术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各部件完好性忽略。

2.1.5手术器械的管理及准备不好造成意外

如不熟悉各种仪器的功能是否完好,及使用方法,造成电伤或灼伤病人。2.1.6术中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操作错误护士交接班不认真,或术中不坚守岗位,对手术病人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对输液输血故障未及时处理,使术中液体量不足,影响用药。术中未认真收集标本,造成手术标本混淆或丢失。术中用药有误,或执行口头医嘱有误,药物过敏,输错血等。护理文件书写、护理记录不规范,医护记录不相符或记录不完整。

2.2造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主要原因

2.2.1制度不健全,工作责任心不强

手术室护理工作服务不到位,有的护理人员不能严格履行职责制度,工作疏忽大意,漫不经心,把患者接到手术台上擅自离开,造成患者坠床摔伤或自伤。有的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不注意场合,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精力分散,致使术中物品准备不全、记录不及时、清点物品不清楚等[2]。

2.2.2工作繁重,精神压力大手术室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又经常实施连台手术,使护理人员精力和体力透支,也是导致差错事故的原因之一。

2.2.3不注重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更新

手术配合不当影响手术医生的操作,导致手术延长时间,给病人带来痛苦。

2.2.4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如:不能够把各种护理记录单、手术记录、抢救记录单等的重要性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常常出现记录内容不完整、涂改、字迹不清晰等情况。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医疗纠纷,往往是由于手术室护士缺乏法律常识,法律意识淡薄,工作疏忽大意,自我保护意识不够。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上缺失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3]。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医疗纠纷,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3.1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完善签字记录

从术前访视至术后回访,无论哪一环节,都要依照程序把护士需要做的护理内容和目的告知病人,并印制成单页,逐项解释,直至病人明白签字为证,随医疗病例一同归档。告知时,要注意语言艺术,使病人感到可靠和信任,自愿接受和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3.2以完善的制度为基础,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各项规章制度是维持正常医疗护理活动的安全保证,是预防和判定差错事故的法律依据。分析以往护理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进一步修订护理制度规定,完善管理机制。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责任心

手术室护士要不断充实自己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以适应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术前准备器械时,应逐个检查所用器械的功能,确保状态完好,避免使用时不能得心应手,延误手术。定期维修、检查固定设施如:无影灯、电刀、吸引器等。完善术前准备,做到超前反馈防患于未然,使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将质量控制从被动处理到主动预防。

3.4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和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要求医护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制的观念规范自己的医疗护理行为。把手术护理中的道德规范提高到法律规范的高度,使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走向法制轨道。只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才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5维护病人的合法权利,减少医疗纠纷[4]

医患之间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尊严和人格。尊重患者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原则,在围术期护理中,患者享有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平等医疗权、隐私权、人格权、身体权、选择权等等[5]。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患者的权益,把患者的权利防在第一位,在手术过程中有效地避免有意或无意的侵权行为,减少医疗纠纷。

3.6加强护理文件管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文件是医疗活动的客观真实记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病人有权复印或复制手术及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单等,医院不得拒绝”[6]。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文字反映,作为客观病历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手术室护士要重视记录单上每一个字的书写,不得有漏填、误写或涂改。术中所有器械、敷料等,均应在单上显示数目,且“关前”“关后”两栏必须一致。“手术名称”一栏不能按手术拟定名称填写,应于手术结束时由手术医生确定。其他如输液量、尿量、生命体征等均应准确填写,并与麻醉记录单上的数据保持吻合。记录要全面真实,准确无误,规范合理,由专人保管,便于核查。

3.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

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情况,观察肢体有无受压,吸引器是否通畅,各种仪器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巡回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经常执行口头医嘱,特别是一些大手术,抢救休克或术中突况,执行口头医嘱前、后均需复述一遍,执行后,立即嘱麻醉医生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以免遗漏。术中所需用物必须实行二人四遍法,并记录签名,数量无误才能关闭切口。增添物品及时登记,掉下手术台的物品及器械要妥善保存在固定处。

3.8完善标本管理制度

手术取下的标本应有专人负责,写明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及时用固定液固定,按时送至病理科,防止遗漏或差错。术中需要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应及时通知病理科,标本取材后立即送检,切忌用固定液固定标本。

总之,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手术室护士除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外,还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条文,丰富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患者以及医院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蒲建芬,高新元.常见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技巧[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8):120.

[2]黄秀华,陈韫琴,黄碧灵,等.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J].淮海医药,2007,25(1):66-67.

[3]张碧红,张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医疗纠纷[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4(10):55-56.

[4]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护理专业中法律问题护理发展中的法律防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2.

[5]罗艳燕,邓敏.浅析手术室护士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技巧[J].医学信息:医药版,2010,4(5):67-68.

篇2

[关键词] 脑转移瘤;全脑放疗;癫痫发作;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1(c)-097-02

脑转移瘤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一部分,恶性肿瘤脑转移发生率为15%~40%[1]。脑转移瘤如不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1~3个月,采用全脑放疗可能延长到4~6个月[2],并能减轻75%患者的神经症状,但全脑放疗也可引起脑水肿等放射反应,而且脑转移瘤本身可导致癫痫发作,因此脑转移瘤患者放疗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放射反应的护理,还要注意观察及鉴别患者是否有癫痫发作,及时做好癫痫发作的抢救及护理。通过回顾和总结2011年3~6月在本院住院全脑放疗期间出现癫痫发作的3例脑转移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过程,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例,年龄55~71岁,平均63岁;住院天数21~41 d, 平均33 d;脑肿瘤类型:均属于肺腺癌脑转移瘤;肿瘤部位:皆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转移;放疗类型:皆行全脑姑息性放疗,其中2例治疗未结束自行放弃治疗出院,1例行全脑姑息性放疗后,再行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其中属于癫痫大发作者2例,5例次,属于单纯性部分发作者2例,10例次。

1.2 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部兴奋性过高的某种神经突然异常放电引起反复发作的短暂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3]。癫痫可分部分性及全身性[4];部分性发作又可以根据是否丧失意识,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单纯型部分性癫痫发作占3%,无丧失意识,可能只是手指颤粟或口肌痉挛;复杂型伴有意识改变或丧失,占20%。全身性癫痫发作则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失神发作:约5%,有一过性猝发意识丧失及活动障碍。②强直阵挛型(癫痫大发作):最常见,占60%,强直期有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随后转为肌肉时缩时松的阵挛期,出现部分或全身肌肉猛烈阵挛性挛缩,舌可咬破、大小便失禁。③弛缓性癫痫:表现为虚脱、突然失去肌张力,通常能很快恢复。④癫痫状态:这是一种全身性抽搐、发作间歇期甚至不能完全恢复的状态,需紧急处理,立即解痉给氧以防脑持续性损害的急症。本组有2例,共10例次发生了单纯性部分性癫痫发作;有2例,共5例次发生了癫痫大发作。

1.3 癫痫发作的抢救及护理

1.3.1 单纯型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护理

本组2例(10例次)患者部分性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能言语、手不自主摆动、脸颊抽搐,持续的时间皆在2 min之内,患者当时意识清醒,但精神紧张、恐惧。单纯型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特点是:癫痫发作程度较轻,对生命威胁小,通常不需要特殊的处理,但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的知识,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因此,该类型癫痫发作的护理要点以心理护理为主。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及家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家属及患者讲解癫痫的相关知识,如癫痫发作的原因、症状及用药护理知识等,让其正确认识和对待癫痫的发作,消除其恐惧心理。护士还应该加强观察,准确记录发作部位,持续时间,每日发作次数,询问发作前有无刺激诱发因素等,为医生调整用药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

1.3.2 癫痫大发作的抢救及护理

本组2例(5例次)患者出现癫痫大发作。癫痫大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地西泮静脉注射及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治疗后症状可较快缓解,持续时间为2~10 min。该类型癫痫发作的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1.3.2.1 控制癫痫持续状态 首选地西泮(安定)缓慢静脉注射,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陈琼[5]指出大剂量的地西泮在使用5%葡萄糖或者5%葡萄糖氯化钠稀释时可产生乳白色的液体反应,浓度越大越明显,经加温无法褪去,笔者 也发现地西泮使用0.9%氯化钠稀释也会产生同样的液体反应,而且随着时间延长,乳白色药液颜色越明显,因此,为保证药物和液体质量,抢救时应使用纯量未稀释的地西泮,以免降低抗癫痫药物的药效及产生输液反应。由于静脉注射地西泮对呼吸、心跳均有抑制作用,注射时及使用后均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1.3.2.2 降颅压 在使用镇静药物控制癫痫的同时,静脉快速滴注较大剂量的20%甘露醇,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1.3.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氧流量 癫痫大发作时,患者口吐白沫,应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尽量使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分泌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由于癫痫发作时脑耗氧量增加,为防止因缺氧缺血加重脑损害,在癫痫发作时,应将吸氧流量加大至7~8 L/min,待癫痫发作缓解后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的流量。

1.3.2.4 防止外伤 癫痫大发作时,及时用压舌板缠以毛巾或纱布放入口中,或者使用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叮嘱家属在患者癫痫发作时勿强行按压肢体,避免发生骨折;还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撞伤、坠床等意外发生。

1.3.2.5 严密监护,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 对患者实施24 h床边监护,记录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意识的变化,床边备好吸痰、吸氧装置,急救药品(尤其地西泮)以便在癫痫发作时使用,为抢救赢得时间。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3.3 用药护理

对于服用了抗癫痫药物的患者,护士还应该注意观察有无发生用药的副反应(如眩晕、复视、皮疹、胃肠道反应、嗜睡、烦躁等),嘱患者服药后如发生以上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并卧床休息,避免意外的发生。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出现出血点。

2 结果

经上诉抢救及护理,3例患者癫痫发作均得到控制,且未发生骨折等意外事故。

3 讨论

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护士及时准确进行病情观察在整个救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是对已经发生过癫痫发作的脑转移瘤患者,做到对患者的病情心中有数,时刻警惕癫痫可能再次发作,加强对癫痫先兆症状的观察[6],如表现眼神异常、表情淡漠、呼吸突然改变等,因此,在抢救护理中,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发作结束后,将患者放置于能改善呼吸的位置,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护理这类患者护士平时还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癫痫相关知识的宣教,本组案例由于注意指导他们做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措施,如患者休息时上好床栏,离开病床最好有家属陪同等,故未发生意外事件。在症状缓解后指引患者要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避免刺激因素,减少癫痫发作。

[参考文献]

[1] 张永权,赵贤军,刘文力.脑转移瘤的放射外科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29(3):216-218.

[2] Jawahar A,Ampil F,Wielbaecher C,et al.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brainmetastases:Has radiosurgery made adifference[J].South Med J,2004,97(3):254-258.

[3] 陈卫昌.内科主治医师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7:604.

[4] 黄济宁,周滨音.癫痫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4,13(6):250-253.

[5] 陈琼.39例癫痫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26(4):189-190.

篇3

【关键词】 地震; 伤员; 救护; 灾害护理教育

灾害医学是一门研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及灾后医疗救护的新型学科[1]。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针对灾害医学的教育和训练,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灾害医学体系。2008年5月我国四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抗震医疗救护工作中,我院护理人员直接参与并圆满完成了在四川地震灾区的现伤救护、灾区伤员转运和伤员在医院内的救治和护理工作。本文通过对四川地震伤员的救护,探讨中国的灾害护理教育问题。

1 开展灾害护理教育的必要性

1.1 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 在人类的历史上, 地震、洪水、森林火灾、传染病等自然灾害始终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以地震灾害为例,仅在过去的五年间,就发生多次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如2003年伊朗巴姆7.10级地震造成4万多人死亡,2004年印度洋8.19级地震海啸造成30多万人死亡,2005年巴基斯坦7.18级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因地震受伤的人员则更多[2]。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历史上记载1556年陕西华县8.14级地震及次生灾害火灾和大疫,死亡人数超过83万[4];1976年的唐山地震造成24.12万人死亡,受伤人员近百万人;2008年5月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地震导致6.9万多人死亡,1.8万多人失踪,37.4万多人受伤。而在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沿海地区台风、龙卷风几乎每年都会光顾,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除了自然灾害之外,恐怖事件、重大交通事故、核泄露等人为灾害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因此,人类目前正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生命与健康的严重威胁和挑战。

1.2 护理人员是灾害医疗救援的重要力量 每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需有医务人员奔赴灾区开展医疗救助行动,抢救伤病员的生命。特别是在重大灾害时,相关医疗部门都要派出大批医务人员对灾区伤病员实施救治、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同时也要收治大批伤病员。在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地震医疗救援行动中,全国有几百支医疗队数千名医务人员赴灾区救援,仅中山大学系统就派出了11支医疗队共10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灾区医疗救护,接收灾区转来伤病员137人。

护理人员是医疗救护的重要力量,在历次灾害救援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在国际地震救援行动医疗人员配备中,每批救援队均有护理人员参加,并且护士在医疗队员中所占比例,由2004年的22.73%(5/22)上升至2006年的26.32%(5/19)[3]。本次四川地震灾害救援中,中山大学赴灾区医疗队共有30多名护理人员,在各附属医院内有100多名临床护士直接参与了对灾区转来伤病员的救治和护理。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中护理人员仍将不可或缺的继续承担重要的救护任务。

1.3 灾害救护的特点与难点 灾害救援与一般急诊救护具有显著的不同,具有以下特点与难点[5]。

1.3.1 机构的临时性 灾害医疗救护通常是在灾难发生时或灾难发生后才启动紧急救治力量并集中各方力量组成高效率的临时机构救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集结,奔赴灾区,迅速开展救治工作。当完成了救灾任务后,护理人员又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1.3.2 时间的紧迫性 现代救灾实践证明要提高灾害伤员抢救的成功率,必须争分夺秒,力求在灾后24 h内展开较为有效的救援。

1.3.3 伤情的复杂性 灾难的种类和受灾情况不同,对人的伤害也不一样。伤员有轻重缓急,有单一伤也有多发伤,以多发伤为主。灾害伤员还常因救治不及时,发生创伤感染,伤情更为复杂。

1.3.4 工作环境的艰险性 自然灾难常使灾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公共设施无法运行,交通、通讯中断,饮水、食物、药品缺乏,再加上次生灾害如地震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使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和危险。

1.3.5 救治活动的阶段性 灾害救护一般可分为现场抢救、早期治疗、专科治疗三个阶段。这就要求迅速及时、前后相继,使就地救治与异地专科救治紧密结合,整个救治活动处于流动状态。

2 开展灾害护理教育的内容

灾害医学是研究为受灾伤病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科学,它是医学的分支学科,具有医学的共性,又有其明显的特殊性[6]。灾害对于人类的影响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受害者呈群体性的特征[1]。从灾害医学救援的特征来看,灾害护理教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2.1 不同类型灾害救护设施的特点、准备及保障 灾害的类型不同,其造成的伤害不同,如地震灾害以机械伤为主,主要以外科救援为主;洪水灾害以疫病为主,主要以内科和传染科救治为主;应根据灾害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主设施准备和提供保障。

2.2 各项急救护理技术 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抗休克、心肺脑复苏、解毒等急救护理技术。

2.3 野外生存和自救技术 由于严重灾害使交通、通讯中断,食物、饮水中断等,有时医护人员也会面临生命危险。因此参与救护人员要具有攀登、游泳、悬浮等技术,才能有效实施高山、水上等救援,并在必要时进行自救。

2.4 伤员检伤分类 伤员检伤分类一般分为现场分类、收容分类、后送转院分类三种基本形式[7];检伤分类要掌握分类的原则,分类的方法,分类的重点。

2.5 伤员运送与转院 包括伤员运送的时机和条件、运送的要求、运送的组织、运送的体制、运送的方式、转运过程中的救护和转院到达后的交接等。在四川地震灾害中空中运送和救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接收的1032名灾区伤员均是通过空中运送,为及时的救治赢得了时间。

2.6 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 一般而言,大灾之后有大疫,有时灾后疫病会造成更多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防止灾后疫病的发生是灾害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各种灾害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流行的特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方法和措施等。

2.7 灾害心理危机干预 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发生7.16级地震,除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之外,灾民因家破人亡悲痛而自杀21人[4],因此,要重视灾后危机干预,内容包括灾害引起心理障碍的的类型、表现特点和灾后危机干预措施等。

2.8 灾害护理伦理学 灾难医学的对象往往是大规模的人群,所要解决的问题除医学问题外,还包含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灾难医学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参与灾难医学救治的医疗工作者提出了特殊的伦理要求,如在伤员量大, 人力、物力有限时, 重伤员不再无条件地比轻伤员优先处理, 应尽可能抢救多数伤员的生命[10]。

2.10 灾害护理管理 包括医疗队中护理人员的组织、协调、工作职责等。救灾医疗队中主要由医生和护士组成,因此护士除了承担护理工作以外,往往还承担了大量后勤保障工作,如急救药品、器械管理,食品、物质管理等。

3 灾害护理教育的方法

灾害护理教育应以课堂理论教学为辅,模拟现场演练学主。

3.1 灾害理论知识学习 主要是讲授灾害护理救援的理论知识,灾害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特殊性,不同类型灾害救护设施的特点、准备及保障,灾害护理伦理学、心理学等知识,使护生或护士掌握灾害救护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对灾害救护重要性的认识。

3.2 模拟灾害救护演练 灾害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灾害救护是要到灾害现场,临时组建医疗机构,完成灾区伤病员的救护工作。因此,开展灾害护理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讲授灾害救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让学生或护士走出课堂,走出固定的医疗单位,到灾害现场去学习。而真正的灾害现场不可能成为灾害护理教育的训练基地,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灾害医疗救援的模拟演练[2],为学生和护理人员提供模拟的灾害现场,提供在不同类型的灾害背景下,组织实施伤病员救护的实践机会。护理院校和大型医院每年至少组织学员和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模拟灾害救护演练,在演练的组织与救护中,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指引和流程,从而积累灾害救护的实践经验。

灾难和突发事件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5]。灾害医学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开展灾害护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灾害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亟需。护理人员是医疗救护队伍中重要的力量,在灾害伤员救护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我国灾害护理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我国护理人员在国际、国内灾害救援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郑华.急诊科应对灾害救护的思考.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10(5):72-73.

[2] 姚卫光.军队医学院校加强灾害医学教育的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4,(3):163-64.

[3] 席梅,侯建盛,刘爱兵.国际地震救援行动中的医疗力量配置分析.灾害学,2007,22(4):138-141.

[4] 列本蒂施,斯托尔茨(王衍发等译).军事医学若干问题.北京:出版社,1984,438-446.

[5] 徐昕明,辛阔林,王涛,等.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和机制的建设构想,西南国防医药,2007,17(4):499-501.

[6] 张鸿基,周国泰,张愈.灾害医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6-55.

篇4

[关键词]心理学 医疗救护员 教学 运用

医疗救护员是运用救护知识和技能,对各种急症、意外事故、创伤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施行现场初步紧急救护的人员。现场救护是我国现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中的薄弱环节,也是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医疗救护员的教育有着更高的要求。心理学是研究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学科,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系列有规律的心理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教学。那么我们如何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呢?下面我就相关内容来谈谈我的浅见。

一、坚持兴趣引导,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从事该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水平高低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到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可能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新颖的东西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所以教学内容要紧贴实际,不断更新,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保证教学内容新颖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发挥创新意识,运用发散性思维教学模式。如:根据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新颖丰富,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把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需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依据心理特点,加工处理教学信息

按认知心理学中“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备人”,也就是说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其知识结构特点、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以及表现出来的医学素质。为搞清这些问题,一是依据过去的经验,二是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树立“学生发展为本”教学新理念。

其次,要依人备课。教师要依据学生知识结构、认知特点,以及课前反馈信息,针对重点、难点,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客观、有针对性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高效率地接受信息。反之,把不准确、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作为普遍事例传授,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把握认知规律,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事物纷繁复杂,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感知周围的一切,只能感知其中少数对象,只有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一特定对象时,这个对象才能被清晰地辨认出来,从而为我们所认识和理解。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总有很多同学提出上课爱“走神”怎么办的问题?我也曾在班级中做过调查发现救护员学员中近50%以上的同学都受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学习进程,降低了学习效率。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稳定而集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必须予以重视,也就是说,教师应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手法,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具体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如上课时多采用多种媒体或将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适当增加实习操作课的内容,模拟医疗救护的现场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通过适当的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可以说学生上课的认真程度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灵魂所在。

四、通过实景模拟,牢固树立信念系统

信念是我们认为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信念大部分时间存在于潜意识,但又时刻指挥者我们的行动。美国9・11事件发生时的一个镜头:两幢大厦倒下,一个人背后是大厦倒下产生的烟雾。这个人满面灰尘、眼睛一动不动,眼里、脸上是一份空白,没有方向感,也看不出他是想走下去抑或停下来的。面对一个从未遇见的情境,原有的一套系统完全不管用了,这是很危险的。

而医疗救护员要面对的是各种急症、意外事故、创伤和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等不确定因素,原来的信念系统可能会失效。这就需要为他们构建一个新的信念系统,使他们在面对这些情景时,有固定的“图式”可以提取。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可以运用系统脱敏的方法,逐级提高实景模拟的真实度,使学生逐步适应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情境,降低其情绪反应强度,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心理失调的自我察觉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因时间、地点、环境、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但只要我们教学工作者始终遵循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教学效率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2.07

[2]武国城《军人心理学》(海潮出版社)2011.07

篇5

论文关键词: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探讨

 

院前急救是医院急救的前沿阵线,面对的是急、危、重病人,具有随机性强、时间紧、流动性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复杂等特点[1]。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所谓“人性照护”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给予病人人性化照护[2]。随着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的人性化护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1 院前急救的目的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对突发性、急发性伤病员,在第一现场及转送中途实施尽快、准确、有效、连续的医疗救治和护理,最大限度的控制、稳定病情,赢得救治时机,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

2 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的方法

2.1配备优良的急救仪器设备 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更需要不断改善设施设备,建立救护车远程监控体系,配备防震性能好的救护车和齐全的医疗设备,如: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也就是说,救护车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型医院。

2.2建立规范的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护理绝非单纯的注射和普遍处置。因此,坚持建章立制的严肃性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性,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坚实基础。如:《急救信息管理制度》《急救护理人员值班、调配制度》《救护车医疗设备配置、使用制度》《监护转送制度》等规章制度。每位护理人员就象执法一样,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患者安安心心地接受急救护理。

2.3掌握高超的急救护理技能 院前急救涉及病种广、学科多,易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在实施生命救护时护理论文,其时间性、技术性对能否挽救病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反应水准的高低是决定急救成败的关键[3]。

2.4形成密切的急救医护配合 司机、医生和护士是院前急救中一个三位一体的抢救单元。在整个抢救的过程中,要本着病人的生命、利益第一,医生、护士、司机不分彼此、通力配合,努力将院前急救工作做得天衣无缝,圆满地完成急救任务。

2.5建立融洽的人性护患关系 人性化服务是在原有服务理念上的一种升华和发展,它是医院赢得病人的基础[4]。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要善于营造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使患者眼中的我们,不仅仅是医生、护士,更是朋友、亲人。

3 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3.1坚实的物质保障 院前急救随机性大、时间紧迫,需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为此,必须随时掌握路况信息,指挥司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第一现场,以免因交通阻塞而延误抢救时间,错失最佳抢救时机,这点体现了建立救护车远程监控体系的必要性。抢救乡村病人,配备防震性能好的救护车尤为重要。院前急救面对的是急危重病人,病种病情复杂,为确保能充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急救车除备有必需的急救物品外,还应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

3.2严格的操作规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院前急救呼叫紧急,无时间界限,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接到指令后,迅速限备急救物品,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第二应建立“知识技能考核机制”。护理人员要能护理、急救内、儿、妇、外、五官等各种病种的病人,因而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第三应建立“护理效果考核机制”论文格式模板。急救工作要求果断、迅速,分秒必争,必须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现场工作环境大多复杂,可能导致感染,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第四,应建立“护理档案记录机制”。在抢救中,所有用药及治疗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保存用药后空瓶,以备查询。如果情况许可,应该做好抢救记录等。

3.3熟练的护理技能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精深的医学技能,如不加强学习和训练,就很难完成院前急救护理任务。第二要掌握熟练的复苏操作能力。这不仅是医生应具有的能力,也是急救护理人员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可能为伤病员带来更大的希望。第三要掌握抢救设备的使用。现在的急救设备绝非单纯的一个急救箱,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现代医疗设备已逐步配备进救护车。这就要求医生护士都要掌握这些现代抢救设备的使用。

3.4积极的团结协作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既要有明确分工,又需要积极地整体参与,尤其在突发事件中有大批伤病员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就更要求统一指挥、团结协作。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参与、主动协助。首先要能独立操作,根据现场紧急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完成基础性的护理操作和医疗操作。其次,要积极协助医生,使护理过程与诊疗过程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医治和护理。

3.5人性的护理服务 院前急救病人多为突然发病或病情加重,病人或家属心理上焦虑、恐惧、求救心情迫切,对医务人员期望值高,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要在现场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是尊重患者。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还有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与面子,不使患者感到窘迫、尴尬或难堪等。第二要诚实守信。对患者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而且一定要做好。护理人员必须要能够被患者所信赖[5]。第三要善解人意。护士能主动察觉患者的需要并及时伸出援手。例如,注意到患者在转运途中情绪有异样,甚至十分激动。护理人员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切身了解患者所面对的恐惧和困境,与患者建立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朋友”“亲人”的角色真诚而无私地帮助患者及家属。

院前急救医疗是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它维系着病患者的生命和家属的期待。因此,院前急救护理要重视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将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体系之中,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更放心、更安心、更称心、更舒心,整体提高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促进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卓.应用行为科学方法提高急诊护士职业素质[J].中华护士杂志,1997,32(8):462-463.

[2]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3]梁俊莲.反应水准与急救效果的关系[J].中华护士杂志,1999,34(11):696.

[4]缪春平.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服务[J].实用医技杂志,2003,6:656.

[5]许志伟.中国当前的医疗危机与医护人员的专业责任和使命[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9):2.

篇6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医疗设备 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原则,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并按照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救治的不同环节和实际需要组织实施应急救护。医疗急救机构负责院前急救工作,各级医院负责后续专科救治工作,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应当积极配合专业医疗救护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医疗机构应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材、设备等。

        一、应急医疗设备种类

        应急医疗设备包括医疗器械、车辆通讯等。可根据预测发生灾害所造成的伤害情况在现场急救站配备纱布、绷带、夹板、颈托、脊柱板等,专供应急使用。在社会依托差的地区可配备气管插管、吸引器、心电图机、氧气瓶、X光机等,并培训员工正确使用。应急救护运输车辆及转运路线应该事先确定下来,并定期检查和确认。根据应急救护等级配备相应的救护、转运车辆,一般分为普通型急救车、复苏型急救车和急救指挥车。车上要有相应的配置要求。普通型急救车和急救指挥车可由工程用车兼职,但车型应满足转运伤病员需要。

        二、医疗设备器材供给保障系统的组成

        根据医院的床位规模、医院等级和所处地的医院分布情况,器械科建立一套医疗设备器材保障供给系统。主要包括:

        (一)器械科建立应急事件处置管理模式,一旦事件发生,立刻能保证有秩序地开展工作。

        (二)建立一定的急救设备器材库存结构,应付突发性事件的抢救需要。

        (三)建立各类设备、材料供货信息系统,保证在紧急状态下能在最短时间内调集各类急救器材。

        (四)医院实行医疗设备统一管理制度,医院建有共同设备集中管理使用中心,平时科室可借调使用,应急情况下用于集中抢救需要。

        三、做好储备应急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医疗设备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应用了最新科技技术,使用维护得当,不仅能延长设备使用的寿命,使故障率下降,减少维修费用开支,而且由于这些设备得到了较好的维护、保养,使得它性能更加有效而准确,为病员高效的服务提供支持,为灾区急救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因医院应急的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下面就以手术室为例,介绍一下相关设备的维修,保养:

   手术室使用的设备一般有麻醉机、监护仪、高频电刀、腹腔镜、手术显微镜、微量输液泵等。它们处于特殊环境中:空气相对潮湿;化学消毒,使空气中散发着消毒液挥发物;以及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管发出的紫外线、臭氧;还有酒精、麻醉气体的飘浮物等等。这些都对医疗设备有很大的影响,直接腐蚀设备的电路板,使其短路或断路而引发设备的故障。环境的恶劣,使空气中含有很多的化学成份,长此以往这些设备的使用寿命往往比其他科室使用的设备故障多,寿命短,所以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手术室应将这些医疗设备存放在专门的房间,不要图方便将这些设备长期放在手术间内,使用后一定要将这些设备送回设备专用存放处。

        (二)有些手术室设备,如高频电刀的刀柄、刀头,腹腔镜的光纤等要直接参与手术的设备部件,要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既达到消毒的目的,又能很好保护设备,不至于受到消毒剂的腐蚀,所以消毒方法就成了关键的问题。

        (三)腹腔镜、手术显微镜等有镜头的设备,一定要做好防尘,防潮的措施,特别是镜头,使用后一定要盖好镜头盖,有条件的地方应将这些设备或特殊部件放进干燥箱内,以免受潮。

        (四)监护仪是手术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除了上述需要注意的地方外,特别要注意的是安装的心电导联线,血氧饱和度探头,血压袖袋以及温度探头的保养。

        四、加强医疗设备在受灾地区的管理工作

        在突发灾害性事件的灾区,日常对急救医疗设备管理应做到:

        (一)防潮湿、霉变等造成的设备短路。

        (二)定期检查医疗设备工作性能,防止医疗设备在紧急时刻出故障。

        (三)培训应急设备操作人员规范操作,会对应急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1)会检查机器的机械运动、气路、水路,电路等部位是否正常。(2)会检查仪器表面的开关、旋钮,指示灯、仪表及显示参数是否正常。(3)正式工作前,会利用仪器设备自检程序检测仪器各部分的状态情况。(4)注意仪器在运行过程中有否异常气味和声音,图像质量是否正常等。

参 考 文 献

篇7

笔者就我市"120"第三急救站工作,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各种隐患及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1 接诊中容易出现隐患

1.1"120"呼救电话接听不详,方言理解障碍,导致接线员误听、错听地址。

1.2未询问清楚病情,现场状况不明确,下达任务指令偏差,导致救护车空跑,浪费人力、财力、医疗资源。

1.3城市及城郊道路发展迅速,救护车载GPS导行系统滞后,司机对偏远地区路线不熟,易错路弯路,患者或家属心理焦急,心情紧迫,对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延时,常有不满情绪,直接发生言语过激行为冲突。

2 接诊防范措施

2.1出诊护士接到"120中心"下达指令单,第一时间应与呼救人取得联系,核对命令单,详细询问对方需要,问清患者病情、性别、年龄、详细地址位置,及附近明显标志、特征、建筑物、安抚患者告知大概到达时间。

2.2通过询问病情,评估患者大概情况,备好抢救物品,做到心中有数。

2.3出诊护士应有良好思想素质,饱满工作热情,举止端庄大方、语言亲切,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正确解释、文明用语,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3 现场救护中的隐患

3.1患者本人及家属不能准确表达病情,发病情况,现场也不可能有B超,CT、X线等专业检查设备,因医生经验不足,对病因诊断难以明确,可能造成医疗纠纷。

3.2现场救护的环境,大多数差,采光不足,视线受影响,护士技术操作不过硬,操作动作慢,如静脉穿刺数次未成功,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

3.3出诊携带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准备不充分、齐全、不适用。到现场发现抢救物质该带未带,护士手忙脚乱,易引起患者家属不悦,甚至出现争吵、投诉。

3.4护士身体体质单薄,因晕车或其他原因(情绪不稳定)不能胜任高强度紧张的院前急救工作,从而造成各种隐患。

3.5护士责任心不强,与医生之间协调不够,医护沟通较少,对某个抢救程序有分歧时,医护之间的矛盾容易转换患者和医护之间的矛盾发生纠纷。

3.6当遇突发事件时,如现场化学毒气、现场火灾、房屋倒塌、爆炸物险情对医护人员自身安全构成一定的危险。

3.7抢救工作中,难免会直接接触伤病员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易导致潜在血液传播的疾病。

4 现场救护中的防范措施

4.1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向医生复述两遍,核对无误后再执行;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急救药品剂量、作用、观察药物疗效,保存用药后安瓿瓶,以便事后查对,使用后的注射器,医疗废弃物,装入备用黄色医疗垃圾袋一并从现场带回院内销毁,及时补写抢救记录。

4.2院前急救护士应具备良好业务素质,接受专门急救培训,掌握内、外、妇儿全面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急救技术,熟使用各种抢救仪器设备,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备的判断力。

4.3落实交接制度,保证出诊急救车内抢救药品,物品齐全,抢救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4.4急诊工作常处于高度紧张,连续工作状态,每一环节需要付出体力,急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年富力强、有精力、有能力护士担当院前急救工作。

4.5坚持常年不懈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各种中毒抢救、深静脉穿刺技术培训和考核,加强出诊医护之间默契配合,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

4.6每月组织业务学习,针对公共卫生事件和大型灾害事故发生制定相应急救预案。

4.7加强出诊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抢救患者同时也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和健康,操作中戴手套口罩;车内配备快速医用消毒洗手液。

5 转送过程中的隐患

5.1转送过程中,如不正确的搬运或救护车速过快,减震系统稳定性能不良,可导致患者因剧烈震动,加重出血,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骨折患者伤情加重,增加痛苦,严重导致二次损伤。

5.2途中转运交待不详,没有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如在转运过程中,未向患者或家属相关人员交待途中出现的危险,如窒息、休克、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未签转诊通知单,引发的纠纷。

5.3未及时与急救中心和医内联系,通报病情,导致入院后绿色通道受阻,延误抢救时机。

5.4未取得病患及家属的同意,强制收治患者入院,引发的纠纷。

5.5现场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善后处理欠妥,引发的投诉和纠纷。

6 转运过程中的防范措施

6.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搬运工具,在不影响治疗情况下,协助患者采取安全舒适的,上车时患者头部向车前部。

6.1.1颅脑损伤:针对病情,平卧位头偏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

6.1.2颈椎损伤:使用颈托,用两软枕固定头左右两侧,一人托头部,其余3人协调一致将患者抬到担架上。

6.1.3脊髓、脊椎、骨盆损伤:伤者身下垫硬木板,搬运时3~4人同时用力平抬伤员置硬担架上,切忌拖、拉、推。

6.1.4休克、昏迷患者搬运过程中使用保护带,防止患者从担架上翻落发生意外。

6.1.5开放性气胸,包扎后取坐位;呼吸困难、哮喘发作、急性肺水肿患者均采取坐位。

6.1.6四肢骨折、关节损伤等,应夹板固定好上下两个关节后再搬运,以免继发性损伤。

6.2根据患者病情,对司机提出行车要求。

6.3利用救护车上设备给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静脉通道给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不间断有效救护,给予持续生命监护。

6.4配备必要的无线通讯工具,及时与院内急诊科值班人员联系,告知伤病员情况,送达时间,请急诊值班人员联系相关科室接诊。

6.5出诊护士应具备同情心,对现场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家属予心理安抚,同时配合医生作简单的尸体料理,清理抢救废弃用物,做好善后处理。对不能用救护车运送遗体事项,婉转向家属交待,取得家属谅解,帮助家属联系殡仪馆,给予患者及家属于人文关怀。

6.6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对非正常死亡患者,涉及法律问题的伤者,除应积极救治外,还应将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留取标本,保护现场状态,及时与"110"联动。做好各种医疗护理抢救记录,实事求是,准确及时书写,妥善保管,以备法律依据。

6.7通过晨会交班,固定每月组织业务学习,让医护人员熟悉相关医疗法律知识,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安全防范。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有预见性,维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权,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安全送达患者想选择的医院,不埋怨、不欺骗、不推诿,完善抢救流程。

6.8患者入院后,要与接诊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病史、病情和抢救治疗护理过程交接,保证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出诊护士要认真填写出诊护理记录单,并与病房交接护士行双签名。

参考文献:

[1]王庸晋,主编.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篇8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隐患;防范措施

院前抢救属于急诊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内容, 近年来在急诊医学逐渐发展下, 院前急救已成为抢救患者的首要环节[1]。院前急救工作具有时间紧迫、急救环境差、车载设备有限、随机性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隐患[2], 很容易引发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 给患者生命抢救造成影响。为提高本院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对近年来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隐患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防范措施, 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本院2004年1~2月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进行总结, 主要包括出诊前是否存在隐患(呼救电话接听是否及时、对急诊急救工作的认识程度、出诊前药品及物品的准备是否充分、出诊及时与否)、现场急救隐患(急救医护人员急救技术掌握情况、急救处理措施得当与否、转运工作开展是否合理等)、转运途中隐患及文书书写隐患等。

2 结果

经分析, 本院在2004 ~ 2014年院前急救中常见隐患主要包括:①出诊前:出诊前隐患主要包括呼救电话接听不清, 未对患者具体地址详细询问, 或对于假诊不能正确辨别, 导致救护车延时到达或空跑;出诊速度较慢, 部分司机、医护人员急诊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不符合急救出车相应时间要求;在出诊时抢救物资的准备不全, 或出诊前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 导致患者所需抢救器械、药物漏带或少带, 可导致抢救不及时, 甚至可引发医患纠纷。②现场抢救:部分医护人员缺少应有责任心, 在患者抢救过程中轻言放弃, 中途医疗护理中, 医护人员不在患者身边, 以致患者疾病发生改变时未能及时处理;急救医护人员对急救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 如部分医护人员未能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技术, 护理人员在抢救现场条件较差情况下, 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较低等, 均会对院前抢救质量造成影响;由于急救本身具有现场救治条件差、情况紧急等特点, 易出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检查不全面或不仔细, 可能会出现病情遗漏, 导致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或发生继发性损伤;在转运前未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具体病情及转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引发医疗纠纷。③转运途中:转运中对患者固定不牢固时, 易造成患者伤情加重或意外受伤, 对院前急救效果造成影响;在转运途中, 救护车内空间狭小且光线较暗, 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观察不全面, 或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未能及时处理。④文书书写:院前抢救时间记录不准确、文书书写不规范, 未详细记录病情, 患者病情改变记录不全等, 可对患者入院后的进一步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3 讨论

在我国医学科学逐渐进步背景下, 急诊医学这一与内科、外科、儿科及妇科等临床学科并列的二级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学中患者生命保证链的最重要、最初环节, 主要包含患者自现场到医院前的就地抢救、转运途中监护及运送至医院的整个过程, 对患者的急诊抢救具有重要意义[3]。若缺少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 大多数危重患者将难以得到成功救治, 其生命安全也就得不到有效保证[4]。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具有任务繁重、时间紧迫、随机性强、工作压力大等特点[5], 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隐患。作者通过对本院近十年来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进行总结, 发现院前急救中常见隐患为出诊前的急诊电话接听不清、出诊不及时、急救物品准备不全等, 现场抢救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救治措施不当、未告知家属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 转运途中患者固定不牢、未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 文书书写不规范、病情记录不全等。为最大限度消除护理隐患, 进一步提高本院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防范:①建立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为尽可能降低院前急救护理中安全隐患发生的风险, 医院应制定科学而明确的规章制度, 对急救工作各流程予以明确, 同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展开检查与考核, 建立合理的外部监督机制。②合理分配人员:选择具有较强独立工作能力、热爱急诊工作、业务技术熟练、具有高度责任心、服务态度良好, 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强、有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护理人员参与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③对急救电话加强管理:保持急救电话畅通是院前急救的开始, 医院应加大急救电话配备力度, 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 以确保电话畅通。提高出诊护士的职业素质, 督促其认真接听急救电话, 使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能搜集充分的急救信息, 以确保接诊的高效性与准确性。④加强出诊时间管理:对出诊时间进行严格规定, 在院前急救各环节中落实出诊规章制度, 并将具体工作向各班中每个人进行逐一落实。⑤确保急救物品及用具准备充分且完好备用:每班对各种器械与药品进行仔细清点, 确保仪器使用功能正常;在出诊时及时补充用完的物品及药品, 定时清洁并严格消毒。在班班交接时展开定人管理, 定期展开维修保养, 建立急救物品质量报告制度, 确保有质量问题的物品得到及时发现与及时处理。⑥不断提高急救人员急救技术:定期组织急救人员开展相关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 督促其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技能, 对急救操作规程熟练掌握, 不断提高其急救水平。同时科室内应加强急救护理人员气管插管、心电监护等固定操作培养, 展开定期考核。⑦强化道德教育与法律意识:大力宣传“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增强急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爱心, 同时由科室开展月质量讲评制度, 定期展开院前急救出诊满意度调查, 促使急救护理质量逐渐提高。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展开学习, 提高其法律意识, 同时对医疗护理文书书写予以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建立急救登记本、急救转运同意书、患者病情观察记录及护理记录等。要求护理人员在快速完成急救任务的同时, 对院前护理记录及时、准确书写, 杜绝遗漏或涂改现象。

综上所述, 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应加强管理, 对各项规章制度予以完善, 保持通讯联络畅通, 增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掌握程度, 准备充分的抢救设备与药品, 对院前文书书写予以规范, 从而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及成功率, 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绪桂贤, 王炳莲.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19):19-20.

[2] 高兴华, 张晓晨, 王光元.急诊护士对院前急救护理的心理体验.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8):776-778.

[3] 冯晓薇, 吴仙蓉, 向美焕.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22):71-72.

[4] 胡剑华, 顾向军.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36):21-22.

篇9

【关键词】灾难医学;急救;组织的方法;实施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58-01

医学的内容学习起来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门科学技术,同时医学的分支也非常多,包括急诊,门诊,还有各个不同的科室,不能说哪一个最重要,也不能说哪一个最有用,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急救肯定是所有治疗中最紧急和最有效的一门医学技术,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急救中的灾难医学的内容,当发生灾难和突发事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拨打120,但是医院究竟是怎么样处理急救这门技术的呢?在病人没有被送往医院的时候,医生和医院又该对病人做出怎样的准备呢?这就涉及到本文所介绍的内容,灾难医学急救的组织和实施了,组织和实施是一个全面而有效的准备工作,也是对病人和医院的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1 灾难事件医疗救治的组织准备

灾难医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准备、组织、实施、和一些具体技术细节。这一项工程的完成,需要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共同努力。其准备包括思想认识上的准备、组织计划的准备、物资的准备、技术力量的准备等。

1.1 思想认识上的准备

作为担负急诊急救任务的医院急诊科应该树立永远都是战备值班分队的思想,随时都要准备应付突发事件。应该在第一时间内至少做两件事:第一,尽快将事件简明扼要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第二,在尚未得到上级指示和答复之前在其职权范围内迅速组织急救力量。这种意识的培养需要平时不断强化和训练加以养成。

1.2 组织计划的准备

组织好和计划好一个事件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万事开头难,好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灾难急救前的准备工作,为后面的处理灾难做好一个开头。

1.3 物资的准备

俗话说的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医学技术都离不开设施设备齐全和物资的充裕,我们的治疗离不开医学物资的补充,我们需要对手术和治疗及时的延续病人的生命,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我们应该事先准备好的,物资是一个手术的必备弹药,是必不可少的。

1.4 技术力量的准备

灾难事件发生后,各级各类人员和各单位之间组织协调非常重要。灾难发生后一般是由政府临时组成一个抢救领导小组负责抢救的组织领导工作。该领导小组的工作为宏观指挥、原则指导。

2 灾难事件现场医疗救护的组织

首先,灾难伤害的院前救治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之一。灾难事件发生后事件现场的混乱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单就医疗救护而言,往往是接到通知和得到消息的多个医疗单位和院前急救组织的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纷纷把伤病员运往医院。救护车到达现场多是起转运伤员的作用,没有单位在现场开辟抢救场所,没有人对伤员进行统一现场分检和采取紧急救命措施,很少有人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

其次,灾难事件医疗救护的现场组织应该根据预案进行。预案包括指定灾难发生时哪些医院接收重伤员,哪些医院负责轻伤员的处理。一旦灾难发生,在政府的抢救领导小组尚未组成之前,负责对灾难救治进行组织协调的医疗机构应在第一时间内介入抢救的组织协调,而各医疗单位按照预案自觉进入抢救工作。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交通问题在现代医疗创新的路上也是一个比较难以攻克的难题,现在大部分的城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交通问题,这是我们短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当救护车在路上行驶的时候,如果遇上了交通堵塞,那么就很有可能耽误病人的治疗和病情的控制,因此,我们在路上应该尽可能的让救护人员优先,生命最可贵。

3 灾难事件的医院急救的具体实施

灾难事件的类型包括恐怖活动(投毒、纵火、爆炸)、生产生活中的意外(爆炸、火灾、楼房垮塌、误食毒物等)、交通事故(坠机、火车出轨、轮船沉没、道路交通事故等)、自然灾害(地震、台风、山体滑坡、龙卷风等)、战争等。这些情况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大批人员伤亡。对任何一个医疗单位来说,在短时间内处理大批量的同一类病人,人力物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医疗力量不能够照顾到的时候,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自救,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医院的急救紧张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尽可能的挽救我们的生命,这也是灾难医学急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组织计划,我们要号召民众都要有这样的一个意识,不能光等着医生的急救,我们要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自己救自己。

4灾难事件的创伤救治的组织和实施

培养创伤救治的专门人才是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关键。灾难事件导致的创伤类型包括:挤压伤、坠落伤、火器伤、爆震伤、烧伤等,而且常为多发伤或复合伤。这些都是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创伤类型。医院在这类灾难事件发生的时候,应该准备足够的人员来进行包扎处理,这类创伤往往有着很严重的外伤,因此,药物的充足保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培养创伤救治的专门人才和队伍是灾难医疗救护的基本要求。应选定以创伤救治形成规模、又有教学经验的医院或急救中心作为创伤救治培训基地,各单位选派有外科手术基础的骨干进修、学习,参与创伤的救治。当然,在平时的宣传治疗活动中,我们应该宣扬一种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并且教会人们一些最基础的急救措施,为以后可能发生的万一做准备。

5 结论

国内灾难事件发生后,参与抢救的医疗单位由子经历过事件,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我们往往是报喜不报忧,抢救过程有没有不足很少有人去总结。事件结束后各单位都会有一个表彰总结大会,对事件中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但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对灾难医学严加组织和实施所想要的结果,我们希望每一个接受治疗的人都能够平安康复,我们希望将灾难医学急救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做到最好,因为,这对医生的急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篇10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74-02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65

随着社会进步和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护人员在出诊救护过程中稍有不注意,极易诱发医疗纠纷。结合我院急诊科近年来发生的出诊急救纠纷情况,谈谈急诊科护士出诊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的对策。

临床资料

2007~2010年,我院急诊科发生出诊急救纠纷22例,其中投诉:出诊到达时间延误12例,急救设备及药物不足3例,病情观察不到位3例,急救技术不及时不规范2例,转院知情权不清楚1例,患者坠床1例。

安全隐患发生原因与分析

1.出诊准备不充分 ①出诊通知单信息缺陷:接线员接听120电话时在出诊通知单上未能详细询问和记录出诊的地点及联系方式,导致出诊时人员因方位不明确又无法有效联系患者,而延时到达的共计10例。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急救地点及方向不明确时,容易上错路口反方向行驶;还有司机对各乡、屯的道路不熟悉走错路或记录出诊地点有误(方言话)等,都可导致出诊到达时间延误。

②出诊速度慢:个别护士责任意识不强,未在科室待命,行动拖拉,未能按规定时间出诊,或未到交接班时间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出诊,导致出诊延迟2例。

③药械准备不足:有

3例是由于出诊人员出发前对现场情况预见评估不足,护士未准备充足和携带相应的药品及器械,到现场后因氧气不足,缺少除颤仪、吸痰器及药物等,而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

2.现场救护隐患 ①现场执行口头医嘱易出错:因急救的环境和条件所限,如医生口头下达医嘱静推地塞米松10 mg,护士现场执行口头医嘱时,未听清、问清、看清,医生复述一遍,误听为静推阿托品10 mg直接执行,而且护士用药后未及时记录,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急救技术不熟练:有的护士缺乏急救经验和技能,到达现场后,未能及时、正确地实施现场抢救和使用各种急救药械,未能快速、有效地开通静脉通道给予输液、吸氧,导致家属投诉的纠纷有2例,其中1例是医护人员为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术不规范,只做胸外心脏按压,未给予开放气道行人工吹气,导致抢救病人不成功。

③病情告知不到位:

有的医护人员未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说明患者病情;对危重或需转院病人,未及时签发病危通知书,或未及时签发转院知情同意书,埋下医疗纠纷隐患,由此发生转院知情权纠纷1例。

3.转运隐患 ①途中病情监护不到位:

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在做其他与病情不相干的事情,玩手机游戏或电话聊天,对病人不闻不问,未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或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细致,病情恶化却不能及时发现和采取抢救措施,受到投诉的有3例。

②防坠床措施不到位:

运送时,医护人员没有按要求拉起担架床栏,或不使用约束带对不合作的患者加以限制,发生患者坠件1例。

③衔接措施不到位:

救护车将病人送达医院急诊科后,有些医护人员未做好衔接工作,马上离开病人忙于写记录或补充车上物品,留病人给家属看管,或将危重病人转送病区或辅助检查的工作交给护工,期间患者如出现病情变化,后果难料。

防范对策与措施

1.准备充分,及时出诊 ①加强救护车使用管理:

除出诊班、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外,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督促,做到及时更换和补充急救物资,并做好登记,使救护车的物品、仪器、药品按规定准备齐全完好。

②预评估现场情况和补充药械:

根据出诊通知单内容,医护人员应立即预见评估现场情况,及时补充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械,确保到达现场有足够的药械开展抢救工作。

如出诊通知单存在信息缺陷的,出诊人员应主动及时与120接线员或患方联系,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影响急救工作。

③明确责任,做好交接班: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规定交班前30分钟的远诊由下一班车班护士去,近诊由当班车班护士去;同时规定车班护士第一趟出车后,即呼第二趟车班到科室做好出诊应急准备,保证随时出诊,避免出诊人员之间相互推诿,延误出诊。

2.强化现场急救措施

①提高护士急救技能:

加强对急诊科护士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急救技能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1],并引入情景模拟训练,针对性地进行深层次培训,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2],使之熟练掌握常见危急症的评估方法、处理流程及急救措施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现场抢救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②严格按规定执行医嘱:

护士现场执行口头医嘱时,要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强调“三清一复述”, 并及时、详细地记录用药的名称、剂量、时间等。

③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出诊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积极争取患者及家属的合作,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必要时签发病危通知书或转院知情同意书。

3.加强转运监护

①途中要密切监护病情:

转运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②采取防坠床措施:

要固定好车床,拉起担架床栏,对患者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患者坠床,确保安全转运。

③做好院内衔接:

病人送达医院后,医护人员要克服麻痹心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继续加强对病人的监护,防止病情恶化。

4.其他措施

①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

重视对急诊科的护士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其风险意识,认识工作的紧急抢救性、高风险性,并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以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②加强急救护理文书质量管理:

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或家属一般都提出查阅和封存病历及医疗文书。所以,急救护理文书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从出诊到转送患者至医院期间,所有的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护理措施等内容,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使急救护理文书具有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并且要注意医疗护理文书衔接,保持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的一致性,减少医疗纠纷[3]。

总之,针对上述纠纷发生原因和存在安全隐患,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与措施,将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促进康复、提高生命质量,以提高出诊救护的质量,有效地减少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苏伶娥.急诊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与实践体会[J].右江医学,2006,34(4):438-439.

[2]许素,刘晓为,李桂宝,等.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2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