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障孩子的康复指导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智障孩子的康复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
引言
康复是指为让残障人士重返社会而做的各项综合、协调他们的各项能力,适应社会。我们应该努力促进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全面发展的主旨,将发展教育的深度达到。在进行特殊教育时一定要将其生活改变,将其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提高生存能力。在进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时,我们应该将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每一段教学中。下文是对语言康复训练过程的简单介绍。
一、语言康复训练过程
与人交流使我们了解朋友、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智障儿童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正常儿童相比较弱,他们无法正常的和人交流,我们要在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之下,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其生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在进行特殊教育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分别为:改变教材编排顺序、增加授课内容、明确教学模式。所谓改变教材编排顺序指的是将教材分为两大块,分别是汉语拼音教学和看图学词两种,这样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征,让他们更能掌握基础知识。指在探究阶段对授课顺序做出调整还是有所欠缺,我们还需要增加授课内容,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掌握不送气和送气的特点,建立正确的发音方式,以此来达到帮助儿童强化音位掌握效果的程度。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特殊的情况,将其运点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为他们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我们还需要明确教学模式,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在单个音位掌握的前提之下,将易混淆的声母分开学习,以防他们出现错误,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很多训练,让儿童能将不同情况下声母的构音掌握清楚,更好的学习。
二、在进行康复训教学时要及时反思
1、教学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培训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的培训,为儿童语言康复工作作出一份系统和科学的知识支柱。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为康复教育的全面展现做出方案,系统的知识、全面的体系会让儿童的学习更加轻松,也能让课堂压力减小。语言康复理论知识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教师也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中知识。2、教师需要转换自己的身份作为一名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例如授课之外,还需要充当一些其他角色,例如在一些儿童无法掌握好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时,教师就需要充当医生的角色,为孩子们找一些辅助工具,帮助孩子进行治疗,为他们建立良好、正确的构音方式方法。3、学龄段孩子的个别化语言康复需要及时跟上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的媒介,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需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唇能不能完成圆展运动、听力补偿的效果、咬肌肌力不够等情况,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个别化康复方案,将儿童的语言康复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在教育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尤其是智障儿童,他们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系,不能忽视他们的感觉。4、学龄段孩子的家庭康复不容忽视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在学习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时间只有8小时,所以我们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并且孩子在进行语言康复教育时对人的依赖性很强,家长需要在放学时间对孩子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提醒和督促。回到家之后,孩子的依靠对象就是父母,因此父母应该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让孩子在学校训练结束之后回家也能将自己的语言水平提高,巩固他们的语言康复训练成果。5、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对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双方共同努力,相辅相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待学习开展的语言训练工作需要尽职尽责,还需要将孩子的康复情况向家长反馈。作为一名家长,除了将孩子送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之外,还需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工作。同时帮助孩子树立康复的信心。毕竟儿童的语言康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心。
三、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策略
在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家政、劳动技术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康复教育,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东西,将其自信心提高。其次在文化课程开展的同时,我们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儿童在语言学习上还缺乏一定的积极态度,我们需要将学习融入到他感兴趣的事物中,让其在快乐中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我们要树立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榜样,久而久之让其他同学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语言康复训练教学也很有帮助。
四、结束语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上涨,科技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于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的教学有了更多的关注,智障孩子的语言康复工作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并且还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对其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关爱、家长的督促、教师的复杂缺一不可。如今,智障儿童语言康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不断的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提高到另一层面,为我国实现强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郑海颉.无语言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9):61-62.
[2]刘欢.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J].现代特殊教育,2013,(7):79-80.
篇2
记者来到仓门街道办事处宏园社区康复中心示范点,这里是城中区首家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室内有跑步机、摇摆机、双杠等10多种康复器材,还有音响、影碟机等娱乐设备,以及书画等项目。每星期三、五下午免费为残疾人开放,办事处残联两名专职人员指导。自开放以来,辖区残疾人积极参加锻炼,风雨无阻,把康复中心当成了自己的娘家,有事就提前打招呼请假;有烦心事就向工作人员倾诉,寻求解决方法,经过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开导和努力,这些残疾人不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李章军、陈天宏等4人,因车祸造成肢体严重残疾,手腿根本就伸展不开,现在好多了,手腿都能自由活动了。他们逢人就夸党、政府和残联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
享受到康复服务的人不仅仅是他们几个,也不仅仅是社区内的98名残疾人,还有来自方圆两公里内4个街道的残疾人。因为社区康复站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场地宽敞,设施齐备,社区还专门配备了两名康复协调员负责指导残疾人康复活动。周边其他辖区的残疾人也愿意到这里来进行康复活动,回忆起大家踊跃参加康复的情景,仓门街道的书记万分感慨:我们的康复站非常受欢迎,记得那年西宁市开展全市创卫工作,要求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走上街头参加创卫,我们只好暂时停止开放康复站,马上就有残疾人给我们打电话,要求康复站照常开放,还理直气牡地说残疾人康复必须坚持才能有效果,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听了这些话,我们心里非常高兴,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认可,他们需要康复站,需要我们组织的康复活动。这一切说明,在我们的社区,康复工作已经深入人心了。
日常工作中,康复站同志发现心理问题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远大于残疾本身带来的影响。康复站不仅是康复工作的载体,在很大意义上已经成为残疾人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残疾人不再感到孤立,他们有自己的同伴,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社会上有一大批关注他们的人,有残联、有残疾人工作者和周围方方面面的热心人。渐渐地,他们开朗了,愿意跟其他人打交道,逐渐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自己最特别,明白了应该通过努力改变生活现状的道理。社区残协有针对地举办各种活动,开阔残疾人的眼界,增进他们相互间的了解,愉悦他们的身心,鼓励他们自强自立,组织他们自娱自乐,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去年助残日这天,青海省省长来到辖区,并到康复站看望残疾人,让大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为了这样一个完美的康复站,残联的同志不遗余力,投入很大的力量。康复站的房子是社区租用的,几乎整个宏园社区委员会办公地点的一层楼都划拨给了残疾人康复室使用,费用相当可观。他们还从派争取了一套投影仪,请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医生来康复站为残疾人做心理咨询。
工作中,区残联领导感到,开展残疾人工作首先应普及残疾人工作知识。原来辖区内残疾人包括_些残疾人工作者对残疾人工作都不是很了解,残联发放辅助用品用具,很多残疾人都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些器具,什么样的辅助器具对自己有用。区残联印发了《残疾人基本知识手册》和《残疾人康复指导手册》6000册,基本上做到社区残疾人人手一册,这样一来,残疾人了解了相关知识,残联工作开展起来也顺利多了。
爱心给你一个家
还记得有一首歌叫《让世界充满爱》,里面有段歌词是这么唱的: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这首歌似乎告诉我们,爱是无所不能的。我在西宁市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工作站的所见所闻,无疑就是对这个观点的最好印证。
慧灵是一家民间非营利组织,有着20年的智障人士服务经验,目前在广州、北京、西安、西宁、天津、清远、重庆、长沙、兰州、香港等地都开办有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同时也积极地在中国更多的地方推广社区化服务模式,致力于服务更多的智障人士。
青海省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工作站于2003年8月在西宁成立,2004年12月通过青海省民政厅注册。多年来,青海慧灵与西宁市残联台作运用社区化服务理念,以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为主,,服务青少年及成人智障人士,通过丰富的社区资源,为他们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帮助他们建立和发展与社区、家庭、邻居之间的良好关系,使他们能真正融入社区,享受应有的生活乐趣和平等的权利。在西宁市残联和慧灵老师的不断努力下,如今服务站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有学员34名,形成了两个职业培训组、一个教育康复组(彩虹组),还开设有两个社区家庭(为12名住宿学员提供家庭式住宿服务),他们还准备着手开办少数民族特色家庭,决心把服务站打造成西宁市智力残疾人托养、教育方面的一个亮点。 记者的车开进慧灵所在的社区,我一眼就看到社区的健身区里几个智力残疾人在嬉戏,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我问西宁市残联同志,这些都是慧灵的学生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不禁感叹,能让智障孩子如此地活跃起来,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啊。走进慧灵,我有点诧异,这里的工作条件并不是非常的好,房子有点旧,家具似乎也使用多年。老师的办公室里陈设也很简陋。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却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见我们进来,一位老师热情地给我介绍这里的教学情况。这里的学员大部分是智力残疾二级,生活也都基本能够自理,有个别的学员需要喂饭,也有个别行动不便的需要老师搀扶着行走。所以这里的教学内容多倾向于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力较好的都放在职业培训组进行培训。他们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会编很多好看的手工作品,如:手链、项链、抽纸盒、相框等等,为了提高学员们工作的积极性,慧灵将学员制作的工艺品向外义卖销售,
义卖的收入返还给学员作为劳务费,虽然目前销路不是很好,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日常他们还组织和带领学员参加各种社会交流活动,在大学、社区进行职训组现场制作手工产品和文艺演出活动、社会热心人士募捐活动,定期组织学员到小区打扫卫生、办黑板报,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他们不断吸纳志愿者加入机构。这样既培养了志愿者的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缓解了机构人力资源的问题,形成了一种和谐共容的气氛。
何宗涛、朱立文、张淼、刘利民、郑安国、刘涛,我努力记住这6个名字,他们的实际年龄已经很大了,但他们都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是慧灵开展的家庭式住宿服务的第一批受益者。我采访了他们的家庭妈妈林阿姨,她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但一下子让她来做这样6个孩子的妈妈,对她来说也是个难题。这些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区别太大了,别看他们个头都那么大,什么都要为他们操心,让他们懂事的过程太漫长了。可是,再难自己也是他们的妈妈呀,每当看到他们有了一点成长的痕迹,林阿姨都特别高兴。从一开始来的时候乱成一锅粥,到现在孩子们爱上这个家。每天,孩子们都会主动说,妈妈,我们该上学了……该回家了……妈妈给我们做好吃的啦。有的孩子虽然表达不清楚,但是他们的眼神能看出他们的心情。平时林阿姨并不跟孩子们住在一起,只是早晚去他们的宿舍照料起居,但如果哪个孩子需要特别照顾,她就不能回自己家,要留在这个家里照顾他们。虽然辛苦,但林阿姨心甘情愿。她告诉记者,慧灵的老师都那么年轻,有些志愿者大学还没毕业就来为这些孩子献出一份爱心,年轻人都能做得到我们这些老年人更应该献出自己的爱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这些孩子不就有希望了。平时在家教生活常识,有的孩子一开始连绕过障碍物都不会,林阿姨就一点点训练孩子绕开障碍物,慢慢地下台阶,慢慢地上楼梯,’现在孩子已经会跑了。现在好几个孩子甚至连洗菜炒菜都学会了。看到记者有些担心的样子,林阿姨马上补了一句,他们做这些事是很安全的,因为我会随时在旁边保护他们。 一个妈妈,6个智障孩子,这样特殊家庭的存在让这些孩子多了一分成长的机会。家庭妈妈不等于保姆,而是教导他们学会生活的老师,慧灵的这一创举把他们对智障孩子的爱从课堂延伸到了家庭之中。
走过了风风雨雨的7年,从最初的5名学员到现在已接受过服务的智障学员近50名,3名轻度智障青年就业,其中一名离开机构独立就业,另外两名到机构所在小区物业公司干起楼道清洁员工作,每月有二三百元收入。这些成绩背后是慧灵员工默默的付出。他们现有12名员工,其中6个是80后,有两个大学刚毕业每月拿着几百块钱工资,而几个在慧灵做了好几年的员工也只有1000多点工资,但他们从不抱怨,从不叫苦,默默地在岗位上认真工作。老师中有3位超过了50岁,他们来这里的唯一理由是:年纪还不大,趁着现在多做点事情,奉献爱心。还有近百名长期志愿者,从太中学生到社会工作者都加入其中,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努力为这些智障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西宁市采访,给记者留下了一个突出的印象,这里的残疾人有人为他们服务,有地方供他们活动。
篇3
【关键词】生活实际 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40-02
当前,我们培智教育普遍采用国家统一颁布的第一套培智教育教材。这套教材借鉴“普教模式”,以学科教育为主,在内容上侧重文化知识,忽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近几年来,随着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的形成使得我们培智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招收对象已从过去的轻度逐步转向中度智障儿童。中度智障生在每个班占一半左右,大部分中度智障生对于语文课堂中的听说读写无动于衷,对于老师的苦口婆心毫无反应,对于课本中的图文一片茫然。显然,这种课程,以及在这种课程下的教学已经远离智障生生活。针对现行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培智语文教学立足儿童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
一、发掘生活中的训练点,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通过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的加工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中度智障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有了丰富的经验,对大大小小的事物及其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对具体的问题没能形成现成的经验,但只要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就会唤起他们的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努力地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作出合符逻辑的假设。每一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接受理解知识。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充分关注每一位中度智障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组教学内容。因为对于自己熟悉的交际话题理更能激起智障孩子的交往动机。
开学初,孩子们对新的校园环境、新的学习伙伴好奇,他们常常会用陌生的眼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契机,脑海中闪过一个想法:为何不把“自我介绍”这一口语交际的训练提前进行呢?于是,我开始了精心准备:先将他们事先带来的生活照片张贴在墙上,布置了“我爱我家”的七彩板块;然后在黑板上画出鲜艳的花朵,写上“自我介绍”四个大字。在孩子们好奇与期待的目光中,我先进行了一番自我介绍,然后告诉他们在自我介绍时要像老师一样面带微笑、充满自信,要清楚、响亮地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喜欢什么、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把自己温馨幸福的家介绍给大家。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善于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中的话题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鲜活素材。这些话题就在学生的生活中,就在学生已有经验之中,贴近学生生活,这样重度智障孩子的语言才会像叮咚的泉水涓涓流出。
二、创设语言交际环境,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和成人的语言交往实践中学习,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也只有在交往中,儿童才逐渐地习得言语。中度智力残疾儿童是儿童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学习更应在一种生活化、活动化的环境中进行。创造情境是指由教师为学生创设某种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或者组织某种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观察、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沟通。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既演绎生活,又达到了口语训练的目的。在身临其境的情景下,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口语交际的作用,不知不觉间学到与人交际的方法、技巧。
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像的空间,创设出自由表达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倾听,在情境中交流,在情境中畅谈。
三、充分抓住生活契机,使口语交际得以深化
生活的空间即教育的空间。所以我们的特殊教育只有注重向学生生活实际的回归,才有可能建构起理想的人生生活。对于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我们应将口语交际向课余延伸,向生活延伸,引导学生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交流与沟通,在长期的自主训练中习得社会及生活所需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为孩子在家庭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进一步培养与强化孩子的交往能力。教师可建议家长多带中度智障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学校给家长发通知时让学生先转述给家长,再让家长看通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转述能力。此外,学生去完成这些任务时,提醒他们注意身份、环境、听话对象,表达要清楚,态度要诚恳,待人要有礼貌等。
根据智障学生的基本特性、现有发展水平(智力,能力,知识掌握等),我们认为要加强形成性评价,重视定性评价,采用“记录学习生活”的评价手段。我对所任教的班级学科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为个别教学,康复训练,补偿智力缺陷,培养能力指明方向,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为了智障学生发展的评价。只要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对弱智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度智障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能得到逐渐的强化和提高,为他们今后能更快地发展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篇4
采写欧阳鸣 罗新欣 禹玲玲 徐俊星
“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在曾经被称为“三晋”的这块土地上,承载了中华文明最古老、最厚重的历史。“仁者,恒爱之。”推动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一个核心力量就是“爱”,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恒久的博大的爱。而在今日的三晋大地,我们就看到了这种爱的力量――龙城有爱,河东善爱,上党尚爱……
太原 龙城有爱
■ 文/徐俊星 图/罗新欣 禹玲玲
太原,也称“龙城”,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自古美誉“锦绣太原城”。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她“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太原以其博大宽厚的情怀,眷顾和关爱着每一个生长在这里的残疾儿女。
太原,没有北京、上海般的繁华喧嚣;没有苏杭、江浙般的娟秀静雅。奔腾流淌的汾河水和广阔无垠的黄土地养育是一代代朴实无华、勤劳善良的人们。在这片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65万、占总人口6%的残疾人和健全人都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
爱,是他们之间无言的情感和无尽的浓情。
爱在手心 特校是我家
“18、19、20……加油啊!坚持住!”
走进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记者立刻被一阵阵热火朝天的呐喊助威声吸引住了。只见一间教室里四五个小男孩正在比赛抖空竹,老师和同学们都围拢过来为他们加油打气。
站在队伍最前面,穿橙色衣服的小男孩憋红了小脸,尽管动作不是很熟练,他依然抿着小嘴,努力地抖动着手中的空竹。孩子的母亲站在一旁激动地掉下眼泪,她告诉记者,小男孩叫苏瑜清,来杏花岭特校已经三年了,“多亏了特校,这里的老师真的就像妈妈一样照顾娃娃,孩子进步得很快,我们很放心。”
班主任刘老师告诉记者,苏瑜清是天生的智障儿,三年前刚来学校的时候不会说话,肢体协调能力很差,不愿意与人交流,每天都要父母在学校陪着他,不然就不停地大哭大闹。后来,老师就天天陪着他说话、写字和做游戏,还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现在的小瑜清再也不用爸妈陪着自己了,见了老师和同学,他也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一年前,小瑜清还加入了学校的抖空竹兴趣小组,现在的他可以一口气抖半个小时的空竹呢。
在杏花岭特校里,像小瑜清一样的智障儿童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在省、市、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于1985年,作为省里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社会影响最广泛的九年制义务特殊教育学校,杏花岭特校现有10个教学班、112名在校学生和35名教职员工。学校没有辜负众望,一切教学和管理工作都从智障孩子的需求出发,康复和教学水平在全区、全省都是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山西省扶残助残先进单位”、“山西省特殊教育实验基地”、“山西省特艺人才培训基地”。
郑校长带记者一行人参观了由区政府及社会爱心捐赠共计约350万元新建而成的占地面积4548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从一层走到五层,我们所经过的每一个教室里,都可以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听到他们欢乐的笑声。“家政室”里,小强(脑瘫,14岁)又一次把被子整齐地叠好,拉平床单,赢得了老师的夸奖,小强开心地笑得合不拢嘴。走进“超市”,“收银员”毛毛(智障,6岁)接过“顾客”乐乐(智障、7岁)等待结账的“商品”,认真细致地一一“扫描”,并“取整找零”。记者问她,喜欢当收银员吗?毛毛还有些不好意思,笑眯眯地点点头。郑校长告诉我们,康复训练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学校围绕教育康复、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四个康复教学主题,增加教学设备和引进远程教育,开设了种类多样、丰富多彩的35个康复训练室,除了家政室、超市外,还有多感官训练室、信息技术室、美术室、律动室(形体训练室)、烹饪室等等。“帮助智障孩子们逐步融入社会,展示自我,提升他们未来生活的能力和质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郑校长语重心长地说。
此外,为了提高智障儿童的康复质量,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杏花岭特校通过残联的帮助,参加了“香港”与内地智障儿童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及教学实验,现已编写出9个主题36个课题的语文校本教材以及自理、感知、实用数学等校本教材,被省小教培训中心定为“特殊教育实验基地”。
省残联郝副理事长自豪地向我们介绍,杏花岭特校还是“全国特奥运动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奥运动会上,特校13名运动员和3名教练员代表国家参加了体操、轮滑、自行车、排球、高尔夫五个项目的比赛,并取得了8枚金牌、10枚银牌、12枚铜牌的好成绩,3名教练员被评为“全国优秀特奥教练员”。“特奥培训不仅为了荣誉,也为了提高智障孩子的身体素质,让他们走进特奥从中受益,”郑校长信心十足地说,“学校又新建了616平方米体育馆和780平方米操场,特别开展了15项特奥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希望可以在2011年希腊夏季特奥会上再次为国争光。我们有这个信心。”
目前,杏花岭特校现在已经成为山西省集教育、训练、科研、康复为一体的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这也是太原市残联特殊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太原市残联都十分重视本市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及教育工作,减免所有入学孩子学费的同时,每年还对市内五所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专项教育及康复训练资金上百万元,同时帮助特校修盖校舍、体育馆及操场,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及教学设备,开展一些系列助学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特校的办学规模和水平。截至2009年底,太原市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1086名,入学率达到95%。
“教育是朝阳事业,特殊教育是需要更多关心和关注的朝阳事业,让每个适龄残疾孩子人人都上学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太原市残联杨理的话让记者十分感动,想起那荡漾在孩子们脸上天真无邪的笑容,也许就是对残联工作最高的嘉奖吧。
爱在社区打造宜居生活
离开杏花岭特校,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位于杏花岭区北部的锦绣苑社区。“锦绣苑”果然不虚此名,虽然今年春天的脚步来得晚了些,树木花草还未显现多彩缤纷的景象,但在这里身着统一工装、精神抖擞的社区女工作人员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就如同迎春花般朵朵绽放,让我们立刻感受到了春的气息,路途的疲惫也一扫而光。
“欢迎大家来我们社区做客!”社区于主任热情地伸出双手,邀请我们参观社区管理服务站。准确地说,应该是社区服务大楼。锦绣苑社区是太原市有名的万人社区,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和单纯的居民聚集型小区,占地0.33平方公里,现有楼房75栋,居民3887户,人口10964人,社区残疾人228人。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社区居民,尤其是残疾人,社区在市政府的资助下,创建了1200平方米,拥有“一厅五室一站一校”(社区服务大厅、康复训练室、娱乐室、图书室、保健室、警务室、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培训学校)三层的社区服务大楼。
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一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几十平米的诊疗室里坐满了前来就诊的社区居民,尽管有些拥挤,但这里秩序井然,全无嘈杂之音。74岁的刘大爷因为小儿麻痹导致左脚残疾,这几天因为感冒发烧,他来到服务站挂号输液,看到记者他激动地说:“以前生病都得走很远的路去医院,自从有了社区服务站,不出家门就可以看病吃药了,我很知足啦!”于主任告诉我们,目前社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61人,需要入户家庭照料的残疾人有26人。由于残疾人大多行动不便,为了实现社区康复的目标,在杏花岭区残联的支持下,锦绣苑社区专门开展了“康复工程”,就是依托社区服务站的专业医生、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配合,实现对残疾人最便捷的“家庭式”照料,争取让出不了门的重度残疾人在家接受治疗、康复训练及专业指导,能走出家门的残疾人小病来社区服务站治疗,同时享受减免20%药费的优惠。此外,社区还为残疾人家庭配备了盲杖、助视器、家庭呼叫器、“电子保姆”等辅助产品,便于残疾人得到“随叫随到”的照料。有了如此温馨体贴的帮助,锦绣苑社区的残疾人真的再幸福不过了。
随后,我们跟随于主任来到社区服务大楼的二层,走进“康复训练大厅”。家住社区29栋2单元1号的张大爷正在进行康复运动,之前他因患脑梗而无法行动,经过入户康复训练后,现在的他已经可以自己走到社区服务大楼参加康复活动了。看着张大爷脸上的笑容,我们体会到了他发自内心的高兴与感动。21岁的李芳是个智障残疾人,她正在认真地练习打乒乓球。于主任告诉我们,之前李芳的妈妈为了照顾她多年都上不了班,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后来有了社区运动场所后,李芳加入了特奥训练,每天都按时到社区运动,她还在2006年特奥会上拿了金牌。“现在李芳是社区里家喻户晓的运动健将,她的妈妈也上班了,现在社区正张罗着给李芳找个对象呢!”谈到自己社区的残疾人有了幸福的生活,于主任欣慰地笑了。
除此之外,锦绣苑社区为残疾人做的实事还很多。为了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社区和当地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实时公布残疾人招聘信息;同时社区还专门成立了编织班,让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也有自食其力的途径。同时,社区在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访贫问寒送温暖 ”活动,救助那些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家庭,一袋面、一桶油是小,心意和爱心是大。另外,为了方便残疾人居民,社区独创了“一站式”窗口办公,在这里残疾人办理手续再也不用漫长的等待了。
“有耐心、有爱心才能干成事儿。”作为社区残疾人基层工作的带头人,于主任的话发自肺腑。
“条理清晰、职责明确”是锦绣苑社区残疾人工作留给记者的印象。2009年该社区被光荣地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荣誉来得实至名归。残疾人基层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实实在在的工作最终受益的才是残疾人。
爱在身边无障碍伴左右
家住迎泽区海西社区42岁的马向龙,3岁时因意外事故致残,现在他只能依靠双拐行动。家中有81岁的老父亲、8岁的女儿和身高不足1米的妻子。全家每月仅有1180元的收入,生活十分清贫。我们来到马向龙的家,他兴奋地拉着记者来到他家的厨房,指着灶台说,“你看,这是区残联为我们家安装的低位灶台,可解决大问题了,以前我爱人都得站在小板凳上给我们全家人做饭,现在就轻松多了!我们真的很高兴啊!”
在迎泽区,像马向龙家一样安装了低位灶台的残疾人家庭还有300多户,他们都是迎泽区残联开展的“暖阳助残系列活动”的受益者。看似简单的灶台,背后却凝聚了无数的关爱和辛劳。区残联高理告诉我们,由于每个受助家庭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不同,每个灶台的设计和施工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高低要合适,质量要过硬。”高理几乎跟进了半数以上低位灶台入户的工作,他说:“300多个家庭,300多个灶台就有300多个方案,经常做完一户,工作人员都累得筋疲力尽了。”
篇5
关键词:培智班;语文教学;探讨
培智班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更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探索和创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这门学科对于智障孩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为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口语交际,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在社会生存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语文课堂也是培智学生学习和锻炼如何与他人沟通的重中之重的学科,所以,要通过语文教学使智障学生掌握简单的表达能力,就要求我们真正地用心、用爱去倾听他们的感受与需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水平,提高语文教学在培智班课堂的教学效率呢?总结近几年的培智班语文教学实践,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智课堂的开放性
传统的培智课堂呆板机械,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学习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智障生的身心发展,禁锢了他们的思维模式。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培智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改以往比较狭隘和肤浅的教学目标,强化智障学生的语文观念,构建多元化发展的新教学目标,为他们树立语文应用的意识,将培智语文教育的目标锁定在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上。
比如,在引导智障生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开放型问题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自主回答父母为什么把雨衣让给萨沙?我们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将好东西让给我们?这样的礼让体现了什么精神?萨沙为什么将雨衣让给了蔷薇花?这样由易到难设计灵活性比较强的问题,可以逐步引导智障生回顾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然后感悟出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自信、自强的人格魅力。这个过程中,笔者始终注意通过对话互动、引导和启发,引导智障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达成教学目标。
二、培智课堂的统一性
培智语文教育也要与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一样,要保持知识的连续性、统一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整体把握培智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参照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设计符合实际学情的教学方案,对前后所教学内容积极联系和沟通,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如,笔者在上新课内容时,一般会在课前5分钟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然后再巧妙导出新课,开展新内容学习。比如,笔者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就诱导大家回忆学习过的关于鸟的课文,学生经过回忆纷纷说出《鸟语》《云雀的心愿》《燕子》等,然后再带领大家回忆一下在这几节课中学习的生词,再引导大家举例自己知道的鸟的名字并写下来。只有这样让智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复记忆和学习,才能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前后融会贯通,才能使新旧知识连贯成一个新的整体,形成新的认识和技能。
三、培智课堂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教育教学的最高要求,是人的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巧妙结合。可见,培智教育也离不开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并参照学生的优势和兴趣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比如,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时,笔者除了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基本了解和学习外,还注意根据他们的生活环境与习惯,发掘他们的实际生活经历,让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参与植树的小经验。然后根据课后第五题要求: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从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时我诱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形式,让学生以诗的方式分享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四、培智课堂上的游戏
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它对智障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智障孩子心理发展来说,游戏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当然,游戏在智障孩子心理发展上的作用绝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和教师的正确组织形式与指导分不开的。教师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培智语文教学中,改变了原有教法的单一和枯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潜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培智学校进行语文教学,板书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的。智障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和概括思维的能力,又加上理解能力、有意注意差,老师讲过的内容听过就忘了,更谈不上理解课文内容。以前,我也曾尝试采用提纲式、综合式、结构式、图示式等板书形式进行辅助教学,但收效甚微。后来,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找到了一种适合智障学生的板书形式――儿歌式板书。儿歌式的板书在形式上整齐、易懂,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于发音和说话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也比较简单、易记忆,因此,学生更感兴趣,发自内心愿意朗读和学习,效果自然不错。
六、多媒体在培智课堂的运用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智教育;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培智教育中来,凭借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智障儿童的缺陷得到有效补偿,潜能得到最大开发,教育教学效果得到增强,成为培智学校和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也越来越被智障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我国教育部在2007年印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的培智学校培养目标是:“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这一培养目标的制定,为培智学校的办学方向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为特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出更加清晰的培养目标。因此,培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需要借助学校这个教育教学的平台,整合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通过教师培训、课堂授课、学生管理、家校协作等多种渠道,努力使培智教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通过教师培训、业务交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
近年来,特教学校的招生对象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轻度智障学生越来越少,中重度的智障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多数学生在存在智力障碍的同时,伴有自闭症、多动症、语言障碍、脑瘫症状等多重障碍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智障领域中各类症状的儿童,虽然已经对部分症状的病理采取治疗、康复等措施,如唐氏综合症等,但是还有许多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其病理所在,治疗、康复都在探索、实践之中,如自闭症等,甚至将来还会出现未知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缓解培智教育跟不上的矛盾,各类培智学校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的教师培训、业务交流,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培训既可以是外出学习、交流,又可以是邀请专家、教授来学校做专题讲座、业务指导,更可以是教师进行学历进修、信息技术软件学习等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培训。无论哪种形式,现在都离不开文本加多媒体演示课件,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如公开课展示、班主任工作交流、教师基本功大赛、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等活动,更是将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演绎到极致,信息技术凭借其极强的表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起到极强的辅助作用。教师通过培训、业务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还在信息技术应用中成功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做好服务工作。
3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静结合的画面,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学生带进一个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知识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如在教授培智数学“钟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为主要辅助手段,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得出“钟表”这一谜底,此时教师出示各种各样钟表的图片和实物钟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钟表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钟面上每个数字的位置,教师先请学生观察钟面,尝试说一说后,告诉学生先在钟面的正上方写上数字“12”,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从右往左写出数字“1~11”,并且借助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现场演示书写,使学生更直观、清楚地了解了数字的位置。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对“整时”概念的记忆、识别,教师设计了“什么时间,小龙做什么”的练习题,将不同的“整时”钟面和小龙活动图片分成两部分安排在同一个界面上,借助电子白板的拖曳功能,让学生用电子笔把正确的“整时”钟面拖到相应的活动图片上。通过这个人机互动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争相参与。在最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环节,教师链接、播放“珍惜时间”的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纵观整节课,教师巧妙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把学生带到一个乐学、爱学的情境中,不觉枯燥、乐于参与。尤其在教学“整时”这一环节,教师恰当地运用电子白板的遮挡、探照灯、书写、操作功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突破教学难点,非常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学生也融入这种情境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在学生的各项管理、教育中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为学生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这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的冷暖关怀、能力培养、情感培养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生活的信心,成长为一名自信、上进的学生。如学校有个班级中有一名学生胆小却热爱唱歌,另一名学生羞怯却喜欢跳舞,他们的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属于不受重视、被遗忘在角落的孩子。为了帮助这两名学生重拾信心,找回自信,教师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课余时间打开教室里的电脑播放优美的歌曲,让爱唱歌的小玉跟随哼唱,喜欢跳舞的小杰翩翩起舞,虽然他们的歌声不够动听,舞姿不够优美,但是每当音乐响起,他们的脸上就会洋溢着快乐、幸福的表情,让一旁的观者也陶醉其中、深受感染。时间久了,他们会主动要求播放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声音也更加响亮,也更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自信心随之增强。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校还经常对学生进行防地震、防火灾、防雷击、防溺水、防食物中毒、不和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开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如果单靠传统的说教,智障学生很难记忆、理解,其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学校都会播放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教育视频、图片,借助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围绕主题开展多样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环境;必要的时候还会创设情境,进行相关演练,这样更有利于智障学生真正学习到各种安全知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家人、适应社会。
5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家校协作工作
我国残疾儿童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一名残疾儿童背后代表着一个不幸的家庭,甚至有的家庭中还不止有一个残疾孩子。每一个残疾孩子的家中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泪水,求医、康复、训练,他们一直都在坚持,无助、迷茫、冷眼、讥讽,是他们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他们在期望孩子进步的同时,也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对于教育、管理学生的班主任来说,与家长的接触最多,联系也最为密切。为了重拾家长的信心,帮助学生在家校协作的良性环境下快乐、健康地成长,班主任除了通过面对面谈心、家长会汇报这些传统的交流途径外,还可以采用QQ、微信、电子邮件、电话,实现更丰富的家校联系。正是有了这些信息技术手段,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才会更加及时、方便、贴心,双方才会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学生的状况、变化,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使问题得到最好的处理。班主任会将学生的进步情况整理成册,归入档案,供家长查看;有的班主任会把学生在学校的活动照片分门别类、做好收集、整理工作,不仅在家长会上展示给家长观看,还通过U盘或邮件发送的形式交给家长保存,这对于家长来说是孩子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难得资料,弥足珍贵;有的班主任会搜集优秀的育儿心得和康复、训练知识讲座,通过传统的或信息技术手段告知家长,帮助家长更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孩子实施家庭方面的教育。正是有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家校联系才会更加密切,家校协作工作才会更加顺利地开展。
6结语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的准备相当充分,课件做得也相当精彩,在课堂花费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欣赏课件,然而却忽视了所教学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发展的根本宗旨,忽视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喧宾夺主,失去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江苏省电教馆徐晓梅主任的一段话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答案:“信息技术不是一个神器,它没有神奇的魔法,不会自动发挥作用,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技术,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情境和教学资源,再设计好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信息技术才真正能起到画龙点睛、如虎添翼的作用。”因此,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要充分认清信息技术在智障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真正让信息技术起到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成为教师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1]王红,王斌.不要让语文课变了味:多媒体不当运用例谈[J].现代特殊教育,2012(11):40-41.
[2]杨宁春.风劲正是时:来自第三届全国特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的报道:培智学校信息化的奥林匹克盛典[J].现代特殊教育,2011(11):5-7.
篇7
关键词:脑瘫;智障生;智力;尊重;善待;转化
一、个案简况及性格特点
我教的班上有一位因脑瘫而智障的女孩,她智力不足,视觉、听觉、语言、行动功能都有障碍,导致阅读、计算、拼读等方面的水平远远落后于同龄人。由于右手握笔困难,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即使完成了,也一塌糊涂。性格方面胆小、自卑,极少和其他正常的同学交流。
通过观察和接触,我觉得这个孩子的主要问题在于性格上的缺陷,孤独,自控制能力较差,如果能得到引导,她将很有希望得到转变。
二、原因分析
1.智力因素
智力低下的儿童往往情感发展慢,情感水平低,往往会呈现出胆怯、焦虑、自卑。
2.个性因素
该生个性孤独敏感,在她的世界里很少有阳光。由于个性的心理有缺陷,自控能力弱,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把学习坚持下去。
3.行动障碍及语言障碍
这个女孩儿由于整个身体右侧肌无力而造成行走困难,以致于必须在搀扶下才能移动,再加上她反应迟缓,口齿不清,发音不全,多数情况下常沉默寡言。
三、辅导对策
1.给予关爱,信任,和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每次上课我都特意地对她笑一笑,摸一摸她的头,利用早读前的时间耐心、细致地教她读拼音,背诗文,默写词语。午课间辅导她的数学,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整整一个学期,从不间断,我一个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句赞许的话语、一次次亲昵的动作,都让她体会到被理解、被关怀、被帮助、被信任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接受我的教育和引导。
2.利用闪光点,进行正面引导,树立其在同学中的威信
女孩儿虽然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差,但她有爱心、爱集体,同时还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平时我总是耐心地去挖掘她的闪光点,以此来激励她学习上的信心。
3.适时进行心理辅导
她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敢大声说话,不愿动脑筋,害怕老师的提问等等。我总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疏导和排除她的这种心理障碍。
4.发挥特长,正面引导
学校组织向灾区捐款,她把自己平时存的零花钱都捐了出
来。有学生向我反映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她主动提出来和这个同学交换座位。每次我都将她的细小进步记在心上,寻找合适的机会加以表扬,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鼓励她在学习上也要这样做。
5.注重与家长的沟通
我和她的家长讲过,他们的女儿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重视家庭的早期教育,使得孩子智力尽量得到提升,然后又对他们进行了一些辅导孩子方法的介绍和指导,同时,根据该生在家的各方面情况与其在学校情况的联系与对比,找出孩子尽快转好的切入点,使之尽快跟上队伍。
四、结论与反思
作为教师,对班内的那些智力水平低下的、认识能力差、自控能力也差的特殊生,不能置之不问。总结起来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给予特殊的鼓励与关怀
教师的耐心和爱心是特殊生在校中的最好港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最大的爱心,细心体会特殊儿童的特殊情感,和她一起欢笑,一起成长,保护和美化他们脆弱的心灵。
2.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指导过程中注意体会语言的运用,教师的每一个眼神、
每一个手势将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勇气;一次抚摸、一个微笑会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动力;一次情感交流,对他们犯错的一次宽容更能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极大满足、精神上的愉悦,消除他们的自卑,增强他们的自信。
3.要懂得尊重脑瘫学生的个性
从关心、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正确引导他们的个性朝健康方向发展,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让她始终处在信任、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尊重了她的个性,增强了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使她获得更好的发展。
4.要营造健康的舆论
健康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心理氛围。脑瘫学生在班内本身就有压力,如果再有歧视、讽刺她的言论、行为,这会使她更加自卑、孤独,所以一定要形成一种健康的集体
舆论。
参考文献:
[1]江琴娣.轻度弱智儿童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王辉.脑瘫学生教育康复支持系统实践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10.
篇8
一、 游戏教学法的课堂意义
1. 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去积极思维,才可能去发展思维,才能保证学习效果的提高。现代教育认为,游戏是超越儿童生活中一切水平的包罗万象的活动,是智障儿童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开展游戏活动就是要为弱智儿童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尽情的玩耍和娱乐,达到个人愉悦情绪的满足。通过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游戏中用语言、动作、表情无拘无束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真正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2. 游戏体现师生双向互动
游戏教学法,让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认识到,游戏法确实能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效果,它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积极要求参与其中,因而提高教师教学信心,在师生双向交互活动中,看到学生的进步,增加了教师教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及游戏活动去吸引学生,而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游戏中也得到了教学效果的反馈。
3. 游戏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在教育中,我们已让孩子们单纯地从玩,到让其在玩中乐、玩中学、玩中得到提高,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从游戏的教育作用到游戏的治疗作用,使弱智儿童的缺陷和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教师在实践中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多彩的游戏设计,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二、 游戏教学法高效运用于课堂
1.运用串演式游戏调控学生学习的节奏
这种游戏方式能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似断似续的游戏活动,能不断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目的在于激发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学习内容,掌握教材。例如,在进行《10以内》数字教学时,先告诉学生《数鸭子》游戏的名称,出示说明游戏怎样做,用收音机放儿歌给他们配音,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起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于是我让学生扮演放鸭的老爷爷,进行数鸭子的活动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以游戏为纽带,把认知、操作连接起来。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所学内容,语言的表达也得到了训练,这样的活动形式,还有利于教师在游戏中实施个别辅导。
2. 运用演示式游戏增添学生学习的趣味
通过演示这种手段把新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形成一个强烈的形象刺激,这种游戏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并使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显得更加直观、突出、鲜明。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是智障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必须给学生讲清算理。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则是在数的分解与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课一开始,师生共做一个“凑十游戏”,师边伸手指边说:“我出9,生伸手指出1, 9和1凑成十”;师边伸手指边说:“我出8,生伸手指出2,8和2凑成十”……这个游戏的引入,有利于学生理解凑十法,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突出。在新课的一开始就引入游戏,可以使智障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从而达到提高整堂课教学效率的目的。
3. 运用操作式游戏刺激学生各种感官
教师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充分锻炼手脑并用的协调性,并在操作中认知、感悟,获得经验、发展能力。例如,在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相差”的概念必须要在理解大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的基础上来理解,于是我指导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具(苹果和梨),并让学生边摆边说:谁多,怎样分成两部分,要求哪部分,该怎么做。在学生的操作中,学生无形地理解了题意,理清了思路,学起来轻松、愉快、自然学的就越来越有兴趣。
4. 运用情景式的游戏使学生走进生活中学习
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设计成一定的场景,在此情景中边游戏边学习,这种方法活化了练习的内容,有真实感,概念形象化,学生参加角色表演,改变了弱智儿童学习中的被动思维状态,使练习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例如,在学习含有角、分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把教室布置的像商店一样,学生的学习用品上分别贴上几角几分,让学生拿人民币学具去买东西,通过买东西教师引入应用题,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并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自己编个应用题。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积极投入,不但巩固了对应用题的理解,而且提高了练习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 运用游戏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游戏活动设计必须与智障儿童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要根据弱智儿童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提供的教育训练内容,尽量要简单易懂,接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活动设计应该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以具体形象事物为主,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避免抽象难懂的内容,要考虑到他们的可接受性,在学习、巩固、提高过程中逐步增加游戏活动的难度。
2. 游戏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游戏在体育课中应该作为一项主要教学内容来进行,不能错误地认为游戏是选修内容可有可无,游戏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而又要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其在教材中体现合理性、有效性。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能合理地应用游戏教学,还要能紧密地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游戏的创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 在游戏中要注意掌握、观察学生情绪变化
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掌握、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根据游戏的情况可进行情绪的调动,努力烘托游戏热烈的气氛。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特别是体质差的学生,要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
4. 注意游戏教学法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意义
智障儿童在开展游戏活动过程中,实际是一个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补偿、矫治的过程。对于智障儿童语言障碍、情绪行为障碍和社会交往困难等问题。如何通过游戏来有效的补偿,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我们要认识到游戏这一有效手段,能促使弱智儿童各方面有效的发展。
篇9
走到哪,跟到哪,海豚就像是恋人
今年27岁的董炎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农村,高考失利后,他离开家乡,来到上海打工。奔波了大半个月,工作的事始终没有着落,正准备打道回府时,一个老乡介绍他到一个动物园打工,这样,他才得以在上海找到了一个落脚的地方。
董炎每天的工作是负责看管动物,防止好奇游客在与动物进行亲密接触时发生意外。这份工作比较轻闲,并且每天还可以与各种动物打交道,从小就对动物有好感的董炎格外珍惜这份工作。
1998年春节后的一天,董炎在电视上看到一种叫“海豚”的动物,立即就被海豚和蔼可亲的形象吸引住了!心里顿时对这种可爱的动物有了莫名的好感,于是,只要有时间,他就查找资料,寻找与海豚相关的一切信息。当他了解到海豚还有着救人的传奇故事时,被其“救死扶伤”的“义举”深深震撼!心想,要是能亲眼看看海豚就好了。
就在这时,一个朋友告诉董炎,上海海洋馆招收服务生,待遇不错,建议董炎去试试。董炎心动了,因为他刚刚得知,海洋馆从国外购进四条海豚,用来供游人观赏。董炎想,如果能在海洋馆工作,不就可以天天看到海豚了么?一想到可以亲眼看见神秘的海豚,董炎的心就激动不已!
1999年3月2日,董炎来到海洋馆,应聘服务生的工作。没想到,他竟顺利地应聘上了!上班的第一天,他就看到了在水池中欢快地游泳的海豚,只见海豚全身光滑夺目,尖尖的嘴巴一张一合,瞅着游客,仿佛向人们要东西吃。这时,只见驯养员跳进水里,几条海豚立马游过来,在他身边游来游去。驯养员微笑着朝海豚挥了挥手,海豚便开始表演起节目来了:四条海豚排成一字形,以驯养员为中心,形成一个圈游来游去,并不停地做着各种各样滑稽的动作。非常有趣的搞笑动作赢得了游客们的阵阵掌声!
在海洋馆时,只要一有空闲时间,董炎就会来到海豚池,观看海豚表演。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海豚的行为与人类有着不少相同之处:比如会撒娇、生气等。他十分羡慕那个能与海豚在水中一起表演节目的驯养员,心想,要是咱也能像他那样,跟海豚们进行亲密接触,那该有多好啊!
没想到机会说来就来了。三个月后的一天,董炎突然被领导叫到办公室,领导告诉他,那个海豚驯养员要离开海洋馆,馆里决定在内部培养一个海豚驯养员。领导对董炎说:“馆里决定让你来担任海豚的驯养任务,因为我们发现你不仅细心,对动物还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相信你不会让我们失望!”领导如此信任自己,董炎十分感动。他激动地对领导说:“不瞒领导,我当初进海洋馆,就是冲着海豚来的。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我绝不会让您失望。请您放心吧!”
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培训,董炎对如何饲养海豚、海豚的习性有了大体了解。比如打扫卫生,海豚池要进行反复冲洗和添加氯。所有的区域都要进行清扫和消毒。海豚的早餐绝对马虎不得,主料必须是经过急冻的鱼。每一条海豚的食量和鱼的品种搭配都不完全相同,还要根据它们的身体情况添加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
1999年6月23日,董炎正式成为上海海洋馆里的海豚驯养员。下水的第一天,海豚们见是一个陌生人做“头儿”,自然不高兴,对董炎的指挥当然不理睬了。董炎知道,这是海豚的一种正常反应,面对不听话的海豚,他并不着急,而是耐心地与海豚逗着玩儿。在董炎耐心的训练下,半个月后,海豚渐渐开始听董炎的话了,并且还学会了由董炎创造的一套仰游表演!
1999年9月,海洋馆将海豚运送到广西北海进行表演,董炎作为海豚的驯养员,也一同来到了北海。在北海表演了三个月后,董炎又跟随着海豚来到深圳海洋世界。这时,他陷入了两难选择。因为海豚这次要在深圳长住下来了,而在上海,有董炎心爱的女友,并且,上海离家也很近。女友在上海有自己的事业,她公开告诉董炎,如果选择留在深圳,就只有分手。
董炎跟随海豚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他与海豚已有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感情,他不想离开海豚,放弃那份心爱的工作。最终他放弃了爱情,选择留在了深圳,留在海豚的身边。
玩花样,钻业务,苦练海豚康复功
位于深圳小梅沙的海洋世界海生部,在董炎和海豚们到来之后,正式对游客开放。“安家落户”于深圳海洋世界后,董炎就开始组织海豚进行表演了。刚开始的第一个月,由于游客们对海豚抱着一种神秘感,对海豚做出的各种简单的动作感到很有趣,几乎场场爆满!然而,时间稍长,游客们便对海豚重复的表演节目失去了兴趣。渐渐地,观看海豚表演的人越来越少了,而海洋剧场里,海狮、海豹的表演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001年9月的一天,一位年轻妈妈来到海洋世界,向领导讲述她的不幸。这位母亲有一个叫聪聪的女儿被诊断为弥散型脑瘫,快10岁了,智力与幼儿相当,根本就无法与人交流。一次偶然的机会,聪聪的母亲从国外的资料上了解到,墨西哥等国的科研人员在进行用海豚医治脑瘫患儿的试验。她于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海洋世界,希望能让女儿与海豚交朋友。
这位母亲不幸的遭遇引起了海洋世界的同情,在周云昕馆长的倡议和指导下,海生部决定成立海豚康复训练小组,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儿童提供援助。可是困难也随之而来了。据资料记载,用海豚为脑瘫及自闭症儿童做康复训练的机构在国外只有三家,在国内尚无先例。而且这三家外国机构的海豚都不是用来进行商业表演的,所有这一切,意味着康复训练工作从一开始,就存在着难度和考验。
当天,董炎就被周馆长叫到办公室。周馆长对他说:“董炎,从明天开始,你就是海豚康复训练中心的主任了!康复训练是公益性的,这也就意味着,康复训练的工作没有任何的报酬。海生部决定抽出驯养员来协助你的工作,有困难吗?“没有困难!”董炎坚定地说,“我一定全力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可是,走出周馆长的办公室,董炎陷入了迷惘。利用海豚来治疗自闭患儿,听都没听说过!这项工作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的小伙子来说,的确充满了难度和挑战。但董炎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从接到任务那天开始,他一方面自费购买相关的书籍和记录片,进一步了解海豚与人的共通之处,一边上网查询有关海豚康复法的资料。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海豚康复训练开始了。
2001年11月1日,聪聪正式开始与海豚进行接触。小女孩不认识董炎,也害怕海豚。面对这个特殊孩子,董炎一时竟不知该从何开始。他试着让她穿上泳衣,与海豚接触。在家长的帮助下,聪聪好久才愿意穿上泳衣,但正要下水时,一条海豚游过来,好奇地看着她,顿时吓得聪聪直往母亲怀里钻,说什么也不肯下水了。
一连几天,聪聪都不肯下水,目光呆滞地站在水池边上,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的样子让董炎看了感到十分心疼。经过上网查询,董炎了解到,国外通常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智力来定做儿童节目。得知这个信息后,董炎茅塞顿开:“只有适合聪聪的节目,才能让她对海豚感兴趣,进而激发她的大脑神经!”董炎决定从海豚身上入手,训练出几套刺激幼儿感观神经的节目。说做就做,当即他就买来积木板,放在水中,教海豚拼排积木板。为了尽快做好这个节目,他不分昼夜对海豚进行训练。
半个月后,海豚终于可以像小孩那样拼板了,但董炎由于长时间泡在水中,双腿膝盖以下的皮肤被泡得白森森的,十分难看。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是,每个晚上本就要训练到深夜才能结束,可浑身的酸痛总是让他难以入眠……但他觉得这点苦跟需要帮助的孩子相比,又算不了什么。
出于对驯养工作的热爱,对这些特殊儿童的同情和关爱,董炎凭着自己的毅力,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竟排练出四套儿童节目来!
有耐心,有爱心,
他是80多名康复儿童的恩人
训练好节目以后,董炎开始组织海豚表演给聪聪看。果然,不到三天,聪聪就对海豚表演的儿童节目有了兴趣!见聪聪的表情有了明显的变化,董炎及时为她穿上泳衣,让她下到水中,与海豚嬉戏。
渐渐地,在董炎引导下,聪聪和海豚之间建立了感情,海豚也认识了聪聪。它们在聪聪身边游来游去,用尾巴拍击水面,用背、鳍、肚皮来蹭聪聪的手和脚。令家长和董炎感到万分惊喜的是,这时的聪聪,不但没有表现出害怕的神情,还主动对海豚装扮出各种表情!一连半月,聪聪都会主动下水跟海豚游玩。
2002年7月12日,聪聪再次来到海洋世界。海豚见到聪聪后,主动在她的脚边扭来扭去,做各种滑稽的动作,或者表演仰泳、跳跃等精彩动作。聪聪被逗得兴奋不已,几年难得见到一次的笑容,竟经常挂在了脸上,并且,让聪聪的母亲幸福得快晕过去的是,聪聪在与海豚的游玩中,竟冲岸上的妈妈叫道:“妈妈快下来呀,这里好好玩哦!”见自己的女儿在与海豚的嬉戏中大脑有了反应,这位母亲激动得泪水直流,她紧紧地握住董炎的手,说:“小伙子,是你救了我女儿!谢谢你!”说罢,她从包里掏出一沓钱,“为了医治孩子的病,我带着她访遍了全国各大医院,钱花了不少,但没有半点效果。这2万块钱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你收下!”
董炎当场谢绝了,他真诚地说:“大姐,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咱们驯养海豚,在给观众带来快乐的同时,能利用海豚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帮助,是海洋世界的骄傲!我们的服务是免费的,你以后经常带聪聪来跟海豚玩,相信过不了多久,可爱的聪聪就会变成一个正常儿童了!”
这以后,海洋世界连续接收了多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董炎的帮助下,他们和聪聪一样,渐渐减轻了症状。到了2003年6月,海洋世界提供康复帮助第一人――聪聪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对训练动作有了明显反应,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也敏感起来,原本走路一直下垂不动的右手逐渐变得和左手一样,内向的性格也有所好转,人也变得像个大孩子了。一走进海洋世界,她就拉住董炎的手直嚷着要和海豚玩。在董炎的带领下,她居然可以进行短距离的潜水了!这对一直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聪聪来说,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啊!
脑瘫儿聪聪和神奇海豚的故事,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国数十家电视台都对海豚康复训练和董炎的事迹进行了专访。深圳海洋世界利用海豚帮助智障儿童康复的可贵尝试,得到了社会热烈的回响和肯定。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智障儿童家庭的咨询电话和信件络绎不绝。这些信件和电话中,除了咨询海豚疗法外,更多的是希望前来海洋世界进行康复训练的。这一切,让董炎和康复中心的成员们深切地感受到智障儿童家庭的痛苦。
认识到应该为患者家庭之间建立更多的相互交流治疗经验的平台后,2004年6月,海豚康复训练中心组织了开放日和家长联谊的活动,让更多的患儿和患儿家长来到海洋世界接触海豚并交流治疗经验。为了加强技术力量,中心还特意请来了这方面的教授现场提供咨询,为患者家庭排忧解难。
作为全国最早也是惟一一家免费的海豚康复训练中心,深圳海洋世界坚持这项工作已经有三年多时间。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董炎为全国80多名自闭症儿童减轻了症状。这些儿童结合医疗部门的治疗,恢复为正常儿童!目前,有近700名世界各地的患儿家长来电预约登记,其中包括来自美国、英国、瑞士等国的家长。而董炎和海豚康复训练中心的同事们一起,在尝试和探索中,为更多的特殊儿童提供帮助。
篇10
1 音乐教育是施行融合教育的一种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好方法
1.1 在特殊教育引人融合教育的理念。在我国现实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我们应该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把随班就读工作与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相适应,不断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健康、有效地成长,同时在融合教育中树立正确、鲜明的特殊教育观点,在对随班生的观念上,真正体现融合教育的理念:从救助对象到权利主体。从社会拒绝到社会接纳。从关注缺陷到关注潜能。从社会隔离到社会融合。
1.2 音乐教育应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原则。以往,我们比较关注智障儿童、弱势群体的缺陷、弱点、短处。很少占关注他们的潜能、特长、闪光点。更谈不上去挖掘、培养他们的潜能、特长。
我们要认识到智障儿童同样拥有学习与发展的能力,有贡献社会的能力。认识到社会期待与个人能力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社会的接纳与高期望将会成为智障人士奋力前行的巨大动力。
1.3 近几年来我校外来人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不断涌入建设大潮的民工队伍举家迁移,上海各区镇的中、小、幼公办学校的民工子弟入学比例也逐年上升。我校自2002年以来,入学学生90%以上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生源素质普遍下降,问题生也逐年增多,尤其是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给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民工子女来自不同的省市,带着家乡的习俗和各自不同家庭生活习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也是社会进程的必然,而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不小比例。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和内容。
1.4 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对智障学生的启迪、感化、心理教育作用
行为障碍学生和智障学生存在语言发展迟缓,思维水平低,社会适应性差和人格障碍等心理症状。
音乐治疗课程是籍由音乐活动和游戏达到恢复、保持或改进个体心理与生理的健康,以使个体在行为上有良好的改变,这种改变使个体能达到适当的社会适应。
融合教育的推动,最大的障碍在于身心障碍学生对于注意力、记忆力与社交技巧能力的缺乏。而音乐治疗课程可以协助身心障碍学生,做注意力训练,经由音乐的刺激,放松身体、稳定情绪作为情感发泄的途径,促进儿童知觉发展增进记忆力并发展社会化与语言互动,提供团体参与的机会,从中训练社交技巧,间接发展休闲技能。
1.5 音乐治疗课程的目的
通过音乐直接作用于情绪的特点,开发音乐治疗课程,采用一系列音乐治疗活动来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理解认知等。改善和弥补成长过程中的不完整性和缺失部分,提升自信,重整人格,回归健康主流人群。
2 音乐治疗课程的特点
2.1 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众所周知,音乐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语言。音乐心理教育应更关注身心障碍儿童的个别差异性。智障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而突出的个别差异更应受到关注,并给予切实可行的妥善安置,使全体学生均能接受教育。
2.2 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我们通过音乐治疗课,由音乐将最基础情感体验、生活技能、人际交往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以达到全体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提升和社会化能力的康复。
2.3 教育过程的自主性。音乐治疗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不仅以知识教学为主,而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去体会、感受、领悟,引导学生自我疏解和自我调节。
2.4 教育目标的发展性。通过音乐治疗课程,我们对学生进行有顺序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把痛苦消极的创伤体验转化为积极深刻的人生体验,同时享受音乐艺术的熏陶,实现教育目标的发展性。
3 音乐治疗课程的基本步骤
3.1 音乐放松。音乐放松是让学生的身体得到深度的放松,精神得到自由的舒展,使精神压力得到释放或缓解。其目的是体验自我生命的美感和丰富内心世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可以引发丰富的视觉想象,包括色彩感、形象感、运动感、甚至触觉和味觉的感受,让学生在音乐的自由联想中深刻地体验大自然和自我生命的美感,产生心理上的“高峰体验”。
一年级杰杰是非常活泼好动的孩子,其父母中年得子宠爱有加。老师对杰杰的评价是“坐不定、立不定、烦人得很”;妈妈认为对这个孩子既不能听老师话,也不能好好上学,简直没有办法了。
杰杰第一次来活动,是带着好奇的眼神参加音乐教育全过程的,尽管第一次,但他不是个怕生的孩子,与其说他不怕生,还不如说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松散的、宠爱的,因为他不懂家庭和学校两种环境的差异,显示出了他比其他孩子更大的不适应。
第一次做音乐放松,杰杰忍了6分钟,后来却出乎意外地被指导老师表扬,老师认为他正在学会控制自己,并相信会做得更好;第二次,杰杰果然表现出色,能安静放松12分钟,伙伴们也鼓励了他。这时他的注意时间和好习惯指数正在逐渐上升,有必要提醒杰杰的任课老师和家长:对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要细心地看到他每一小步的前进,以鼓励给予孩子信心和动力,才可能构建新的健康的行为模式。
3.2 乐曲聆听与讨论。乐曲、歌曲聆听与讨论是接受式音乐治疗的中心。
3.2.1 音乐可以引发小组成员之间的语言和情感交流。治疗老师以选择乐曲或歌曲的方式来确定讨论的主题和讨论的方向;参加者通过聆听与讨论透露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状态以及与其他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意愿,这些都是引发和促进语言交流的很好的契机。
3.2.2 音乐通过反馈可以帮助参与者识别不正常的思维和行为。通过讨论,治疗老师与其他成员可以对不正常思维进行澄清和纠正。
例如:在一次治疗活动中,大家聆听了歌曲《小草》,讨论时,小利说:“小草真可怜,它老长不大,总是没办法长得和树一样高。”颖颖说:“我希望它可以比花更香。”治疗老师随即问他们最感到苦恼的是什么?小利认为自己总是做得不够好,赶不上别人,而周围的人们也从来不注意他;颖颖觉得自己不够漂亮,所以朋友不够多,老师似乎不喜欢自己。
从中看到,治疗老师在对一首歌曲的讨论中可以很快地触及到参与者深处的内心创伤,以及他深层的心理需要。
3.3 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针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我们设计了让参与者亲身参与各种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包括演
唱演奏和音乐技能学习两类。再创造式的音乐疗法是为没有音乐技能的人设计的,因为音乐治疗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音乐,所以参与者演唱演奏出来的音乐是否好听是无关重要的。关键在于参与者是否表现出与人合作、热衷于表现自我,并在集体行为中找到乐趣。实际上,每个正常的儿童都具备了一定程度的音乐能力,当一名儿童表现出对某种音乐能力的缺乏时,这意味着他的生理或心理的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音乐治疗老师训练儿童这方面的音乐技能,当儿童的音乐能力恢复并发展了,他的生理或心理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3.3.1 即兴节奏表演,个人在小组中的行为表现都得到及时直接的反馈,这是一个学习适应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很好的机会和环境,学习如何改变自即兴节奏表演采用的是简单的儿童打击乐器,如:铃鼓、木鱼、双响筒、三角铃、沙球等等。孩子们在聆听讨论完乐曲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进行即兴表演,小组中经常会出现杂乱演变到和谐的过程,渐渐地互相调整到有整体感,而每个孩子的节奏独立能力差异是非常大的,这种差异也透露了他们的社会独立性的状况。
例如:鑫鑫的智商只有39,是小组中能力最低的孩子。在活动中,鑫鑫最喜欢敲小鼓,每次开始总是敲得很响,没有强弱感,节奏感。几次练习后,他发现自己应该敲轻一点才好听,于是自觉地把音量放低了很多。其他同学也因为觉得刺耳,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方式,于是大家的协调感开始好转。
节奏表演后进行讨论,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演奏的感觉,这样每己的不适当行为,与他人和谐地相处。
3.3.2 音乐绘画(音乐沙盘)。音乐绘画{音乐沙盘}是让儿童在音乐中进行有主题的绘画或构造沙盘图像。由于音乐有极强的投射作用,在聆听主题音乐时,往往会令人不由自主地和内心世界互相映射,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而音乐绘画或音乐沙盘恰恰体现了儿童的内心需要,宣泄了积压的情绪。如:
例如两个小组分别做沙盘游戏,他们的主题是“找朋友”,第一组建造了一个动物园,动物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但整个画面中动物们两两相对,绿树点缀其中,但是却没有出现人物。第二组也建造了一个动物园,动物们各自和朋友在一起,不同的是出现了饲养员。
通过动物们友好相处的画面,我们可以感觉到孩子们内心的呼喊,他们渴望交流、渴望被接受,而画面中人物的出现与否,说明了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画面表明,第一组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上确实不如第二组同学。
3.3.3 音乐舞蹈和情景表演。音乐舞蹈和情境表演也是再创造式音乐治疗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孩子们对音乐的想象和自身情况的结合,加上身体肌肉组织的协调性,具有情节或情景地加以展现,具备了综合性训练的功能,有利发展正确的社会行为与情绪行为、运动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学前能力和学习能力、业余生活活动能力诸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情景表演,虽然短小,甚至有的不够连贯,但孩子们乐在其中,而且在别人的情境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治疗老师引导下,他们很自然会结合自己的困难和遭遇,把道理想明白,认知得到更新,而内心的创伤渐渐得到治愈。
3.4 音乐治疗评估方法。音乐治疗的评估,可分为活动前评估和活动后评估。活动前,一般是搜集和了解儿童的过去病史和现在的功能和状态(问题取向和能力取向),以便于制定治疗目标和方案。了解和评价治疗进程和疗效。活动后进行列表评估,这样有助于对照核查。列表评估中,列出一系列儿童靶行为,然后针对地进行观察记录。例如:与老师说话次数、主动回答问题次数、奔跑徘徊行为率、人组就坐率、注意力集中时间、参与活动率、攻击性为次数等等。
4 音乐治疗课程研究的学科靶行为对照
研究对象:学校已认定随班就读生与有不同行为障碍倾向非随班生。
4.1 学校常规学科靶行为指数:
4.2 音乐心理课程靶行为指数:
5 现状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