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有机化学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有机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教材还在每章之后,对于本章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更便于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作为一门传统的自然学科,有机化学的基本教学内容是相对固定的。教师必须不断跟踪学科相关的新动向、新信息,掌握学科相关发展的新动态,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设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有机化学的课时逐渐减少。这就更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对于有机化学课程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取舍,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
2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兴趣
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纵观有机化学的发展史,有机化学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机化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因此,在讲授有机化学课程时,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是需要不断培养和加强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通过人类的衣、食、住、行、用、医等跟有机化学相关的典型实例,并结合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等社会热点,例如,合成的农药可以用于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抗逆能力、产量和果实的品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以及食品色香味的改善,研制和开发防治疾病的药物等离不开有机化学;烷烃中汽油辛烷值与大气污染;烯烃和卤代烃与白色污染;芳香烃与汽车内空气对人体的危害;酒精在人体内的降解以及对身体的影响;油脂与人类的肥胖等等。
3灵活运用教法,注重归纳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但各种教学手段都各有利弊,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用一种教学手段。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有一个观点:“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随着教改的进行,有机化学的教学时数在减少,传统的板书教学难以完成教学内容。而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太大,节奏快,会使得学生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取长补短,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质量。有机化学的知识点零碎繁多,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必须进行归纳总结,这也是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方法。对每一章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是我们所编教材的一个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前后章节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基团优先次序规则和官能团优先次序规则之间的区别;卤代烃、醇和季铵碱的消除反应之间的异同;醛酮的卤仿反应和酰胺的霍夫曼降解反应之间条件和结果的异同;等等。
4加强交流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篇2
近年来,随着课程的改革,农科有机化学课时在逐渐减少,已由原来的60-80学时减少为40-50学时(我校理论课只有45学时,理论27学时)。特别是2008年以来,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化学成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农学门类公共基础考试科目之一,化学的教学,特别是有机化学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一套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如何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作者谈谈对农科有机化学的教学的一些体会。
1.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的载体,教材建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原有的教材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缺少现代的新知识和新理论,没有与现代农科知识实现交叉渗透,缺乏特色,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原有的教材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为此,我们结合3所高等农业院校的骨干教师,修订了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整合和精选教学内容,重新编写一部《有机化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重点建设教材[1]。新的《有机化学》教材广泛收集并借鉴了同类教材的优点,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以农林院校《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为依据编写的。在内容编排方面:①保持系统性的基础上,删除了陈旧内容,增加了新内容;②以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作为主线,分析结构特点,进行逻辑推理,借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科研动态,增设一些世界发展前沿课题内容,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④在每章之后,对重要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教材的内容是固定的,教师必须不断跟踪社会生活的新动向及相关的新信息,掌握有机化学发展的新动态,同时结合农科有机化学的特点,精心组织,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就可得到不断充实。
2.注重绪论教学
绪论是开场白,是学生接触有机化学的第一课,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将有深刻的影响[2]。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有机化学常识引出有机化合物的含义,从有机化学发展史,讲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最后讲到如何学习有机化学。在绪论课教学中,通过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机化学常识,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有机化学的魅力。例如讲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时,讲到烷烃,可以给学生讲讲汽油,辛烷值等;讲到卤代烃,可以讲讲塑料,白色污染,加拿大高中生丹尼尔伯德找到塑料克星等;讲到醇,可以谈谈假酒,工业酒精,酒驾,酒精测试等等,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其次介绍有机化学与农科专业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高度重视。例如:要获得作物优质高产,提高和作物病虫害作斗争的有效性,除了改良品种和进行生物防治外,目前仍离不开农药防治,合成低毒高效与环境友好的新农药离不开有机化学;为了使作物的农艺学形状、果实色泽、果实大小、品质风味、抗逆能力等符合人们的需要,就要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行人工调控,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也离不开有机化学;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对农副产品进行的深度加工以及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等都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为了提高防治疾病的有效性,药物的研制和开发需要有机化学。
最后特别介绍农科专业的考研状况。介绍化学课目是农学门类公共基础考试科目之一,而且其中有机化学的分值占化学科目总分的一半(总分150分,有机化学75分)。现在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就立志考研,因此考研情况的介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目标,而且可以进一步说明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讲好绪论课的教学,就可以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为整个学期有机化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灵活采用教学手段
3.1注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随着有机化学内容的增多和学时数的减少,单纯采取传统教学,学生学习任务加重,在短时间内难于熟练掌握所学内容[3]。而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节奏太快,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来不及思考,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取长补短,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烷烃的结构和构象异构和Fisher投影式时,我们利用球棍模型给学生展示并操作。这样就把复杂的抽象的空间概念一下子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了。在讲对映异构体的R/S命名、反应机理等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内容时,可以把相关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模拟反应的动态机理,使枯燥、抽象、微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有趣,再结合教师的理论讲解,就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3.2构建有机化学网络教学平台
传统的答疑方式主要是利用课间时间或者课后时间,由于时间有限,来答疑的学生又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4]。为此,我们在校园网上构建《有机化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平台中除了提供教案、授课课件和课后习题答案与详解等资料外,最主要的是设立了答疑讨论平台。学生可随时上网就有机化学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也可以提问,任何一个有机化学的任课老师都可以给予及时地指导和帮助。另外,平台中还建有试题库,学生可以进行在线检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构建,老师和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互动,开展全方位的立体化教学,在学生中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气氛。
篇3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课时压缩,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让学生迅速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是药学专业有机化学主讲教师所面临而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培养新时代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1]。因此,笔者通过分析目前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一、药学有机化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科技发展进步,有机化学教材的内容不断增加,结构理论、反应机理以及现代科学研究的知识相互渗透,使本来已经庞大的知识体系更加复杂[2]。而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国内高校纷纷削减课程课时数。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在药学教学中首当其冲,课时数大为减少。以本校为例,由于教学教程改革,每学期的教学时间由20周调整至l8周,相应的学时数也由100个学时压缩至80个学时。
不少学生存在只重视专业课的倾向,而对含有杂化轨道、分子轨道、对映异构体、共振理论等基本理论的有机化学这门课兴趣不大,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另外由于各个省份高考科目的不同,导致不少同学自身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而且本校还有文科生和高职生,化学基础几乎为零。再加上在讲授对映异构、化学反应,反应机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抽象模糊,或者难以入手;在化学结构式、名词概念、反应条件、鉴别反应等学习时,同学觉得内容太多,头绪太乱,难记难学,增加对有机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二、改革药学有机化学教学的措施
(一)改革教学内容
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时不够,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根本的解决方案是改进教学内容及内容安排的顺序。要立足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各个单元内容衔接协调的教材,以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最好配有一些练习题,可使学生通过习题及时消化所学内容。比如,笔者结合专业实际,删除了“氨基酸”、“脂类”、“核酸和辅酶”、“周环反应”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等五部分内容,其中前三个内容在生物化学中会详细讲解,而最后一个内容也有专门的有机波谱学来系统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是激励学生学习与创新的不竭之源。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就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改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一个成功的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迫切地去追求知识[3]。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药学与有机化学的联系,穿插有机化学发展简史,介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取得的成就及有机化学在生活或社会中的典型案例,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或讨论,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目前,国内院校关于有机化学较有影响的教学法有多种,比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优越得多,并各有优点及局限性。课堂教学中不论教学内容为何,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使是启发式教学,也会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气氛不够活跃,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集各教学法之优点,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如问题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现代课堂讨论法)、“精讲一多练一及时反馈”三段式教学法、创新思维教学法等。通过巧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4]。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醛和酮这章时,使用学生自主学习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内容,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统筹工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备课、讲解所有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不过需要提前教会学生使用化学软件,笔者教会学生使用Chemoffice,学生对该软件非常好奇,也很喜欢学习。结果,在学生自己做主的课堂上,学习氛围很好。有一些同学以前从没有上过讲台,胆子很小,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讲话,经过课堂锻炼以后,学生胆子变大了。通过对各小组讲课和准备的情况,笔者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作为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有所体现。
(四)合理使用辅助手段
应用多媒体C A I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的首选途径[5]。我们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了药学有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在课堂 讲授中插入了大量动画素材。如环己烷椅式构象与船式构象的转化,SN1反应、SN2反应、 E1反应、E2反应的机理等。我们在教师的计算机装上Chemoffice软件,在课堂讲授中随时利用Chem3D制作分子模型,在各个角度来展示各类化合物的三维立体结构。突破微观限制和时间、空间限制,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可以将课堂上难于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形象地用计算机模拟处理,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变成了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直观形象,增强了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分析和记忆,课堂气氛变的生动活泼,既解决了化学原理抽象、分子结构复杂、有机反应繁琐的困难,又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差的不足,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双边关系处理得当,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科研离不开教学,教学需要科研促进。将教师的科研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科研,写科研标书,笔者辅导学生成功申请到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并成功完成该课题,学生发表了科研论文,学习了做科研的过程。
三、结束语
药学有机化学是药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与药学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我们只有使复杂知识简单化、基础知识实际化、相关 知识衔接化,这样学生易学易记,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有机化学教学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只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改进,不断总结经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调动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翟智卫,王永刚,母小明.浅谈有机化学教学的改革[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20(3):91-93 .
[2]张定林,刘毅敏,赵先英.医学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主线分析与课程设计[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5):342-343.
[3]张永忠,叶非,徐亚琴.有机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4 (2):85-87.
篇4
关键词:有机化学;农牧;课程改革
农学、动物科学、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等农牧系列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该课程的内容贯穿了整个后续专业课程,为今后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有机化学》课程开设在大一下学期,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6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有限的学时与日益丰富的教学内容矛盾重重。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农牧系列专业的教学体系不能照搬化学类专业的课程培养模式,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更新设计[1]。因此,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摸索,我们提出了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模式与思路。目的是通过改革,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将复杂枯燥的教学内容简单化,零散的内容规整化,模糊的内容清晰化,巩固了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逐渐培育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1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化学类专业开设的有机化学课程为期一年,农牧系列专业开设的有机化学课程仅仅为一个学期。其次,部分农牧系列专业为文理兼招专业,文科生学习有机化学很吃力。以上两个主要原因导致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存在了诸多的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如下:(1)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没有深入贯彻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通常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这使得大部分学生(文科生)产生厌学心理,久而久之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逐渐丧失。(2)教学内容落后、陈旧,缺乏近代最新理论和动向。教师为了备课方便,每一届学生均使用同作者、同版本的教材。课程内容与时代的进步和知识理论的托陈出新脱节,导致有机化学课程与后续课程相互链接不紧密。(3)教学方法单一,忽略了现代教学手段。教学中多采用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直观教具[3]。(4)实验教学封闭独立。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实验项目少,缺乏与理论知识及人才培养要求的有效连接。(5)考核方式单一化。考核成绩主要取决与期末笔试,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初衷。这些问题与弊端,面对“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的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显得很不适应。
2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方向
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的要求,加强教学内容、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推陈出新与提高。主要方向如下:(1)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近年来有机化学和农牧科学的发展,对个别章节的内容适当的删减、合并和增加。例如:删掉“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含氮、硫、磷有机化合物”、“周环反应”、“亲电、亲核、自由基反应机理”、“有机合成”五章;合并“饱和烃”、“不饱和烃”、“卤代烃”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酸”两章;增加“天然有机化合物”、“有机物与环境污染”两章。其中,“含氮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类脂化合物”作为重点章节讲述。(2)实验内容的改革。利用实验项目辅助教学内容,以理论指导为准则,理论内容通过实验验证,在实验中穿插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实操技能。也可将有机化学相关工业原料或产品带进课堂,增加教学印象,如常见的通用塑料PP、PVC、PS、ABS等;合成树脂如酚醛树脂;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酯等。根据专业的特点,有机化学实验重“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分离”,轻“有机物合成、性质与鉴定”。实验内容可设置为:“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橙皮中柠檬油的提取”、“菠菜中叶绿素、胡罗卜素、叶黄素的分离提取”、“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和乳糖”、“油脂的提取与性质”、“麻黄碱的提取和鉴定”等。(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学生参与并主导课堂、增加课堂吸引度和重视课堂评价三方面,可采用讨论法、互动法、讲授法等多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最新的有机化学前沿知识,查资料,找出与某一知识点相关的科研成果,然后在课堂上以主题讲座的形式向全体同学汇报并讲解,同时回答教师及其它同学所提问题。教学手段的改革包括开发、研发、选用恰当的直观教具参与课堂教学,丰富教学辅助工具,增加课堂信息量。例如,将专业所需的反应过程、反应机理、立体构型等抽象的内容,以立体、动画、视频等形式表达出来,而这些“可视化”的效果完全由学生完成,做到“学生主”。而教师可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有机化学领域主流杂志等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并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到“教师辅”。由于学生更爱听一些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教师主动了解并掌握学生的知识需求,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与所讲知识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营造“师生互助互学”的教学气氛。(4)教学形式的改革。教学形式的改革包括课上教学和课下辅导两方面。课下辅导包括学习和生活的辅导。拉近师生的距离,师生形成亦师、亦友、亦父、亦母、亦兄、亦姐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播,而且是育人的手段。
3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措施
本着“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力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主要措施如下:(1)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凸显主要的知识脉络和结构,把握以下两点:首先,将最新的理论、前沿性的技术和创新融入到教材中去。深入浅出的表达理论概念,不拖沓。例如讲授“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时,利用导课将近几年核糖核酸及全新蛋白质的发展史以影视图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说明其在医学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本章也是后续课程《生物化学》的基础,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在讲授基本理论与概念;“碳水化合物”中单糖、双糖和多糖的分子结构较难理解,讲授时可将三者代表物(葡萄糖、麦芽糖、淀粉)的分离、分析及合成方法,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等导入课堂后在介绍分子式和结构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以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课题为载体,课堂教学为途径,将授课内容融会贯通到课题中。如“天然产物化学和药物化学”相关课题研究,可先将利用先导化合物及其各种衍生物发展成一类新药的例子介绍给学生,根据实例引出授课内容。(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各高校的有机化学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去听课和学习。如(上海交通大学有机化学精品课程)、(云南大学有机化学精品课程)、(西北大学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等。同时开发并推出该专业所授有机化学课程网络版,在线作业、考试、答疑、预习、复习、查询等[4]。(3)增加课堂吸引度,提高教师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且数目庞大,故有机化学的每章及每节都有相互联系和关联的地方。例如“有机物的命名规则”是每一章都要讲授的,可将其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讲解。再如“醇酚,醛酮与羧酸”三章之间可通过相互的氧化及还原反应联系起来。只有教师喜欢授课,喜欢教室,喜欢学生,才能提高的课堂吸引力,增加课堂吸引度,使因学习过程无趣而导致课堂自制力下降的学生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4)实验教学以实用性、技能性、先进性为准则。实验教学脱离不开理论指导,而理论内容需实验验证,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农牧系类专业有机化学实验学时较少,难以向化学类专业实验教学一样进行全面的训练和提升。故采用集中化实验教学法,即集中某个时间段(一般是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有机化学实验[5]。结合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设置“有机物提取和分离”综合性实验,在实验中穿插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结论将结合,提高动手能力。(5)考核方式灵活化。考核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环节,当不是最重要的环节。对于人才培养而言,“重结果,轻过程”的理念应摒弃,主动求变,改变笔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考核模式。合理分配考核比例,将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实验成绩(包括实验出勤、报告单成绩、实验动手表现)的比重加大,减小期末笔试成绩的比重。
4结语
对于学生培养规格来说,知识结构的要求是次要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是主要的。实践证明,每一门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对推动人才培养机制的修订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有机化合物种类多,数目大,这给有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总之,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可操作性强。通过教改,教学体系和课堂内容趋于合理、全面和科学。该课程的教改模式可为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高伟.大学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高教学刊,2017(6):113-114.
[2]吴凤龙,宋瑾.有机物系统命名法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探析[J].河套学院学报,2016(3):63-65.
[3]乔金霞.电化教育在中国的传入及其学科建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爱斌,飞,陈银,等.大类培养模式下非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16,31(9):20-23.
篇5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92-02
有机化学作为应化专业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学习结果直接影响后续课程如有机合成化学、有机立体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同时影响学生毕业后考研或就业的方向选择。农林院校有机化学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几乎涉及所有的专业范围,包括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葡萄酒、生物技术、动物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等各专业中。随着有机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应化专业学生在农林院校的各专业中凸显“专业”优势,为下一步的专业课及其他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结合学科特点,我们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改革上进行了探索,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增加课时、选用合适教材;调整教学内容、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设置2+2上课模式;增加随堂测验、课程论文设计、增设presentation等考核方式。这四方面的工作显著提高了应化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反馈中评价较好。
一、课时及教材建设
以前应化专业有机化学课程设置为两个学期,64+40,共104学时。以胡宏纹版的《有机化学》教材为例,上、下册共三十一章,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反复精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只能将书中的基础内容点到为止,很难顾及学生的消化、理解能力,更谈不上学习兴趣的培养或知识扩展,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慢慢放弃有机化学的学习。另外,由于时间限制,没办法在课堂列举相应实例或集中讲解每章节的课后习题,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反映,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听懂了、理解了,但做课后习题却无从下手。所以,课程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保证课时数,我们将有机化学课时数调整为64+64,共128学时。保证时间,才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基础有机化学知识,掌握基本化学反应及原理。其次,教材的选用,我们一直选用胡宏纹版的《有机化学》,这本教材有些轻理论,偏合成和机理。基础有机化学,要重在“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初步理解有机化学知识体系。鉴于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和考研内容范围,我们以胡宏纹版的《有机化学》教材为主,王积涛版《有机化学》和刑其毅版《基础有机化学》为辅,从基础概念到官能团的性质,再到化学反应及合成方法,最后是机理,由简入深地完成教学课件制作及课堂讲解。另外,从裴伟伟版《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析》和朱玮版《有机化学学习指导-解读、解析、解答和测试》中精选类型丰富的教学例题来增加课堂练习环节,使学生更好理解所讲知识要点、突破教学难点,为增强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调整教学内容,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适当增加课时数,确定选用教材后,我们对章节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整合,例如将第二十四章的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调整到第七章的烯烃和二烯烃之后讲解;将第四章的对映异构和二十一章的立体化学内容合并;将第八章的芳烃、第二十五章的芳环上的取代反应以及第三十一章的芳香性也进行了合并。我们还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如自学质谱、类脂、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等。每章节内容讲完之后会适当介绍与之相应的有机化学拓展性知识和化学发展史。考虑到应化专业没有设置专业外语课程,所以在基础有机化学课上我们适当增加双语教学内容,一方面为后续的有机立体化学全英文授课做铺垫,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查找英文文献更加得心应手。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往都是实验课比理论课晚一学期,理论和实验不同步,达不到预期的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现在,我们开展理论课教师兼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步进行!将理论学习直接应用到实验中,从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引出基本理论和规律,增加真实感。该模式可以及时反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在理论课上针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另外,我们还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基础实验重在有机实验操作技能的全面训练,针对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重操作,轻设计的现象,在完成基础实验后,增设1~2个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即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合成、处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等,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设
传统有机化学教学手段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搬到屏幕、黑板上;或者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乏味,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面对无法阻挡的技术进步,我们也勇敢尝试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选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引入课堂,以丰富的背景材料支撑教学内容,教学效果非常好。动画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课件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以直观的方式揭示化学的思想本质,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机理的理解。其次,重视模型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它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更加形象、逼真、生动,无疑会提高教学效果。再次,我们试图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练习。与传统课堂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让学生成为老师,老师成为导师,从“以教为主”慢慢过渡到“以学为主”,让教与学真正相长,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利用FTP进行课件公开,方便学生查阅;创建QQ群进行讨论和答疑,并在QQ空间上将典型问题列出并加以解释,这种方法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可以及时获得疑难问题的针对性解答,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教学团队和2+2上课模式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都是一位教师独立承担所有的教学任务,包括课件制作、授课、批改作业、答疑、出卷、阅卷、成绩录入等,使教师力不从心,达不到最佳的授课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组建了由师德好、业务精、有能力的教授为主,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为辅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团队。老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其传、帮、带作用。团队除上好每一次课外,成员之间定期讨论教学内容,整合思路,集思广议,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和备课元素,制作有机化学电子教案及编写适合学生期中、期末和考研的习题库。另外,不定期邀请国内外高校的有机化学教学名师来校示范教学,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授课能力。
以前应化专业四个班,120人左右的课堂,坐在后面的学生有时根本听不清教师在讲什么,很难达到师生互动,课上经常出现玩手机、睡觉、聊天、学其他课程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大班化成小班,即设置成2+2的上课模式。这样,课前、课上提问或者课堂上互动困难的现象都得到了缓解,增加互动,拉近了师生距离,有机化学的学习良性循环,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考核方式建设
以往有机化学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的评定以出勤和作业为准,靠点名评定出勤,浪费时间;一百多人的课堂,不可避免地存在作业抄袭现象。因此,以出勤和作业来评定平时成绩存在很大弊端。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首先,增设随堂测验环节。一学期进行四次随堂测验,用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这样,一方面减少学生期末的考试负担,另一方面前几章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其次,增加设计性、综述性的课程论文设计。文献查阅、分析讨论、综述写作,这一系列工作的完成,对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缜密性要求很高,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有机化学方面的理解水平,同时也为以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奠定良好基础。最后,增设presentation环节。学生自由选择发表内容,如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感触;感兴趣的某类反应;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实验内容、结果、收获等和大家分享。
通过上述五方面改革措施的实施,我们初步构建了适合农林院校应化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体系,该教学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较准确地把握有机化学的学习方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需要不断进行观念和方法更新,我们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宏纹.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积涛,王永梅,张宝申,胡青梅,庞美丽,等.有机化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裴坚,等.基础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裴伟伟.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环境化学 化学专业 化学知识 环境问题
化学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一般具备两大特点:(1)具有比较扎实的化学理论和实验基础,(2)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对较差。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入手,结合笔者近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充分利用其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专业的学生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根据具体专业不同还会有《油田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等,因此,化学专业的学生一般化学基础较好,而《环境化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化学,因此,大部分的化学专业学生在理解《环境化学》的反应机理等基础知识上困难较小,如果单纯的讲授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枯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化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生活或实验中具体的环境问题,可以使学生思路更清晰、理解更透彻,更准确地掌握化学理论和方法在处理实际环境问题时的应用。
1.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20世纪4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工业和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光化学烟雾污染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如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大阪、英国伦敦等大城市。我国近几年汽车销售量和保有量迅速增加,北京、南宁、兰州、广州等地均发生过光化学烟雾现象。由于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光化学烟雾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因此,控制好汽车尾气排放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就是给汽车增加三元催化装置,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一次污染物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而化学专业的学生都具备催化化学的基础,尤其是与石油炼制相关的专业,催化原理和催化剂制备技术都非常熟悉,因此,可以设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改进现有的汽车三元催化装置,提高催化效果和使用寿命,其中技术路线成熟的方案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如果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则可以申请专利或发表文章,还可以参加相关的创业竞赛,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积极性。
2.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验中的环境问题
化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必修化学理论课之外,还会参加较多的化学实验,例如,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这些实验往往用到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也会产生多种污染物,适时的将《环境化学》的理念引入到实验当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重点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
当今社会环境保护的呼声越发高涨,学生们虽能感知到这种热度,但往往对环境保护的概念和行为的认识比较肤浅,不甚明了。因此,有必要重点加强其感性认知,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从三个方面入手:
1.结合热点问题引出环境化学现象
在讲解大气环境化学时,可以将近年来地球上的异常天气出现的频率、范围及影响穿来,如2007年飓风引发的洪水肆虐南亚,2008年初,中国南方各省市遭遇50年不遇的雪灾。众多极端气候的出现,源自于全球变暖,而温室效应则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进而降解温室效应的具体原理。还可以结合2009年底哥本哈根峰会的主要议题,探讨温室效应的防治方法。在讲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行为时,可以结合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进行分析,例如硝基苯在水中的扩散稀释速度与分布,硝基苯在底泥和水体之间的分配情况,硝基苯的生物富集效应以及政府采取的活性炭吸附的原理等等。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寻找相关的热点问题,找出现象背后的环境化学原理。
2.介绍化学院老师在环境领域取得的成绩
由于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科研课题的机会较少,将实际科研课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可以使学生了解我校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激发他们的听课兴趣,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自豪感,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讲到大气中污染物转化时,介绍环境学科相关老师从事的炼化企业有机废气的治理技术;讲到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时,介绍相关老师从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治理及回用技术、循环冷却水应用过程中的生物控制技术;在讲到受污染环境的修复时,介绍相关老师从事的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等。另外,很多化学专业的老师,也从事与环保有关的研究,并取得很多成果,这样可以拉近化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距离,让有意向的同学可以投身环保事业。
3.参观实习
在教学实践方面,强化第二课堂的教学,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污水提升泵站和高家台自来水厂参观,有条件时可以安排学生到市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单位参观。另外,可以结合化学专业暑假进行的炼油厂生产实习,安排学生在进行正常的炼油工艺实习之外到相关的炼厂污水处理厂参观实习,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环境化学知识及相关环境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结语
作为未来我国化学化工行业的主干力量,化学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相关领域的环保水平。我们应针对化学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特点,不断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能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又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树桂.环境化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崔世海等.环境化学课程改革与探索[J].大学化学,2007,22(4).
篇7
吉林省新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研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会展大街1108号。公司专门研制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和防蒸发剂等农业节水产品。并经十多年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了“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经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以及湖北荆门市农业局和双辽市水稻研究所长达三年的时间,对上千亩不同土质,不同使用量进行测试,已得出节水30%-50%的可喜成果。这是农业节水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是自主创新完成的农业节水重大项目。经吉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该产品为节水、节能、节肥、增温、增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确定为吉林省科技产品。同时相继开发了旱田保水剂、树苗保水剂、防蒸发升温剂、稻田防蒸发升温剂、盐碱地改良剂、生态性生物农药――植物生命酵素等产品。
公司组织专家又攻克了用硼泥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项目,它是利用生产硼砂产生的硼泥,再利用回收的二氧化碳生产碱式碳酸镁,该项目是矿产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的重大专项,该项目不仅拥有发明专利,而且已通过吉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该项目的落实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十年来,结合开发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研究中重度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办法攻克世界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目也已申请了专利,用四年多的时间在PH值10左右的重度盐碱地上进行了改良综合实验。探索出中重度盐碱地改良的方法,生产的盐碱地改良剂为中重度盐碱地改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总结前人的盐碱地改良材料和方法中发现盐碱地改良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和材料,必须搞综合治理的技术和方法。综合治理的办法综合起来就是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水利改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我公司开发研制的盐碱地改良剂作用机理是在盐碱地表层淡化(耕作层)隔层防碱理论指导下,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改良办法,综合治理中重度盐碱地的集成技术。是一种经济型、实用型、环保型产品。是一种集化学成盐、中和反应,离子交换、吸附脱附、钝化固定以及防返碱、破乳沉淀等物理化学功能为一体的HZ-苏打盐渍良剂。
2007年在紧邻双辽市东明村与双辽市水稻研究所在轻度盐碱地PH值8.3用鸡粪发酵的稻秆、稻根有机肥为主改良盐碱地,搞生态农业试验三公顷,做到当年改良当年收获,每公顷18000斤的好收成。
篇8
1 引言
化矿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15年,我国出口总值22749.5亿美元;其中,出口工业制品值21709.7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95.43%。工业制品中,出口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值279.41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1.23%;出口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值1295.96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70%。在化矿产业中,我国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出口值从2005年的176.22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344.46亿美元,增长95.47%;
而我国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出口值从2005年的357.72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345.43亿美元,增长276.11%。但是,调查显示,近10年以来,化矿产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直接损失额呈加重态势;特别是,化矿产业受到的最主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是“技术标准要求和认证要求”。因此,研究国外以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化矿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其应对意义重大。
2 化学物质的综合管控
分析欧盟、美国、日本及土耳其对化学物质的综合管控案例。
2015年3月14日,欧盟委员会法规(EU)No 2015/399~401,拟修订1,4-二甲基萘(1, 4-dimethylnaphthalene)、丙硫克百威(Benfuracarb)、卡巴呋喃(Carbofuran)、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乙烯利(Ethephon)等39种物质在多种产品中最大残留限量。
美国环保局则刊登了一项对22种化学物质实施进口限制的最终规则,规定:任何人士有意生产(包括进口)或处理这22种化学物质的其中一种以进行被列为重要新用途的活动时,必须在展开该活动最少90日前通报美国环保局,让官方有机会评估相关的新用途,如有需要可以禁止或限制活动展开。
受规则监管的化学物质是用作传热流体、工业塑料阻燃剂、聚合反应物、树脂涂料、净水器中间物、杀虫药和肥料制剂添加剂、电子物料的黏合树脂、工业用皮革软化剂、发光二极体晶片部件、塑料形态调节剂、工业油墨和染料成分、油添加剂、用于聚合物生产的中间物以及其他用途。进口商必须证明这些进口化学物符合《有毒物质管制法》所有适用的规则及命令,包括重要新用途规定。此外,任何人士若出口或有意出口这些物质,均须遵守《美国法典(United States Code)》第15卷第2611(b)条的出口通知规定,以及依循《美国联邦法典》第40卷第707部分D段的出口通知规定。意见截止于2015年7月6日;规则生效于2015年8月4日。
日本《化学物质审查规制法》是世界最先进的有关化学品管理的综合性法律之一。2010版《化学物质审查规制法》于2010年下半年全面实施,日本政府自2010年开始以法律形式要求从事化学品业务的相关企业就化学品产量、进口量以及用途等信息每年向政府报告一次。目的是对可能造成环境和健康危害的化学品进行严格管理,因而也被称为“日本版REACH1)”。该制度是顺应国际上对化学品管理的潮流而实施的。
2015年1月14日,土耳其消费品和贸易部门也公告No.29236,对某些消费品含有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市场监督和控制。受限材料及混合物主要涉及:偶氮染料、邻苯二甲酸盐、阻燃剂、镉、镍、有机锡化合物、全氟辛磺酸、壬基酚和乙氧基壬基酚/壬基苯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汞化合物、砷化合物,并规定了相应的限制条件及适用范围。此公告旨在对市场上某些消费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限制使用进行管控。
众所周知,欧盟、美国和日本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进行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化学品环境管理法律体系。而国际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订立了《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等一系列协议和公约,旨在加强世界各国对化学品的环境管理。我国也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化学品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包括国务院2002年制定、2011年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环保部2003年制定、2010年修订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等。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仍然存在着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因此,借鉴国际化学品管理经验,完善化学品环境管理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 无机化学品的污染物控制
分析日本、加拿大及瑞典对无机化学品污染物的控制案例。
2015年7月1日,日本向WTO秘书处发出通报(G/TBT/N/JPN/491),拟实施防止汞污染环境法(法案No.42/2015)。为确保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进一步防止汞污染环境及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日本拟实施防止汞污染环境法实施令。该法令要求政府采取措施禁止生产 《水俣公约》 附录A中列出的“规定的添加汞产品”,如按照公约允许的用途批准生产添加汞产品,及限制“规定的添加汞产品”作为其他产品成分使用。该实施令还宣布了低于公约的汞含量限制,及早于公约的淘汰日期。
加拿大则了《加拿大环境保护法》之下的有关汞的法规SOR/2014-254,该法规已获得通过,并于2015年11月7日生效。主要内容:①禁止。任何人不得生产或进口任何含汞的产品,除非该产品属于附录第一栏中的产品,产品中所含的汞含量等于或小于附录第二栏中的限值,且产品是在附录第三栏中的截止日期之前制造或进口的(如:纽扣电池在2015年12月31日前的汞含量限值25毫克/电池);或拥有符合该法规要求的许可证。
②豁免。部分豁免于此法规的产品是:表面涂层材料法规定义的表面涂层材料或玩具法规规定的适用于玩具表面涂层材料;非电池产品,且产品的均质材料中的汞含量等于或小于0.1%;非纽扣电池的电池,且产品的均质材料中的汞含量等于或小于0.0005%;自2016年1月1日起,均质材料中的汞含量等于或小于0.0005%的纽扣电池;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21日期间,安装在医疗器械中的纽扣电池,而且这些医疗器械是意图至少会留在人体内30天的。③标签。除某些特定产品之外,所有在加拿大生产或进口的含汞的产品需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用英语和法语,标示含汞申明、安全使用方法和应对意外泄漏的处理方法、产品处理和回收的方法、部分产品需按法规要求添加Hg的图标。
2015年7月,瑞典化学品管理局(kemi)发起了行动计划,对全氟化学品采取限制性措施,该计划将作为瑞典化学品管理局的无毒化运动的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全氟化学品的认识,并减少消防泡沫和防水纺织品中难以降解的氟类化学品的使用。另外,瑞典化学品管理局还计划与公司合作,逐渐用危险性较低的替代物取代全氟化学品,并对替代物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上述国家政府为了控制与治理无机化学品污染物,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国际上各个国家及地区均加强对锌、锰、镍、钼、铜、铅、镉、锡、汞、钴、锆、银、铬、砷、钡、锶、锑、氟化物、氰化物、含氯化废水、含硫化废水等无机物质对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也了GB 31573—2015《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我国无机化学工业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从此无机化学工业有了自己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4 有机化学品的污染物控制
分析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对有机化学品污染物的控制案例。
2014年12月17日,欧盟委员会在官方公报上《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指令》修订案[(EU)No 1342/2014],主要内容:设定了溴二苯醚和全氟辛烷磺酸及其衍生物的限值标准;并在条例的控制物质清单中加入了六氯丁二烯、氯萘、短链氯化石蜡和硫丹。
2015年11月,欧盟EU 2015/2030号法规,对《欧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令》[(EC) No.850/2004]的附件1中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相关条例进行了修订,针对短链氯化石蜡(SCCP C10-C13 chloroalkanes)的限制性措施进行了更新。具体内容如下:允许在欧盟生产、销售和使用短链氯化石蜡质量分数低于1%的物质或制剂;禁止在欧盟生产、销售和使用短链氯化石蜡质量分数等于或者大于0.15 %的物品;豁免:2015年12月4日前投入使用的矿业用传输带和大坝密封剂。
2015年11月20日,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管理局(fssai)2015年食品安全与标准(污染物、毒素和残留物)修正案条例,修订2.2条有关作物污染物和自然产生的有毒物质的相关内容,污染物主要涉及:黄曲霉毒素(Aflatoxin)、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棒曲霉毒素(Patuli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并规定了其在不同种类产品上的限量要求。
合成有机化学工业在原料供应、制造过程和产品运销等作业中,都可能排放出一些对环境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因此,近年来备受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除了上述案例外,美国早在1990年制定的《清洁空气法》中已提出对大气中有机化学品排放量进行控制的要求。
美国环境保护局还依此组织研制对合成有机化学品排放的控制条例。此外,还有美国的《有毒物质控制法》、日本的《化学物质审查与生产控制法》和韩国的《有毒化学品控制法》等国外化学品管理法规;以及《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PIC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公约)等国际公约;特别是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和《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等国内重要化学品管理法规及政策文件。
5 生物杀灭剂活性物质规范
分析欧盟及南非对生物杀灭剂活性物质规范案例。
2015年9月15日,欧委会分别G/TBT/EU/311、312、313、314、315号通报,颁布委员会执行法规草案,拟批准联苯-2-醇、C(M)IT/MIT和拟否决三氯生、2-丁酮氧化物、2-叔丁氨基-4-环丙氨基-6-甲硫基-s-三嗪作为目前存在的一种活性物质用于生物杀灭剂产品中。
2015年2月13日,欧盟委员会法规(EU)2015/232,修订及校正法规(EU)No 540/2011附件Part A中关于铜化合物的批准条件。所有成员国应根据法规(EC)No 1107/2009,在2015年9月6日前修订或撤销现有的关于含铜化合物植物保护产品的授权;根据法规(EC)No 1107/2009第46章批准的宽限期应尽可能短并且最迟不超过2016年9月6日。法规(EU)No 540/2011附件Part A第277行活性物质铜化合物修订主要涉及“氢氧化铜、氧氯化铜、氧化铜、波尔多混合剂、三盐硫酸铜;纯度;批准日期;及其分则”。
2015年7月30日,南非贸工部则G/TBT/N/ZAF/191号通报,提议对化学消毒剂强制性规范(VC8054)进行修订,其内容包含了用于无生命表面消毒的化学消毒剂相关要求,还包含了产品标识、产品包装上必须提供的信息以及上市前审核程序的具体要求。
回顾欧盟生物杀灭产品法规(EU)No 528/2012(BPR,Biocidal Products Regulation),该法规是2012年7月17日生效、2013年9月1日正式实施,并取代1998年出台、2000年5月实施的生物杀灭剂指令EU NO.98/8/EC(BPD,Biocidal Products Directive),从而对欧盟市场的生物杀灭剂产品及其处理物品进行监管。BPR法规整合了欧盟境内现存的对生物杀灭产品使用和投放市场的规则,并提出了“联盟授权”的概念(联盟授权允许通过该授权的生物杀灭产品直接投放整个欧盟市场,不需要进行国家授权后再通过相互认可)。BPR对出口企业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口地区高度加强法规执行力度,统一标准;处理物品进入BPR监管目录;许可供应商清单,强制分担评估成本;收费高昂,对中小企业造成较大负担,等。因此,授权是BPR法规下最主要的义务,企业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ECHA)和成员国主管当局成功递交生物杀灭产品的授权卷宗,获得授权之后方可将该生物杀灭产品投放欧盟市场。
6 高度关注物质的
分析欧洲及美国的高度关注物质案例。
2015年6月15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正式第十三批高关注物质(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SVHC),这份清单共涉及:“邻苯二甲酸二(C6-C10)烷基酯① 、(癸基,己基,辛基)酯与1,2-邻苯二甲酸的复合物(邻苯的含量不低于0.3%)②”和“2-(2,4-二甲基-3-环己烯-1-基)-5-甲基-5-(1-甲基丙基)-1,3-二恶烷①、2-(2,6-二甲基-3-环己烯-1-基)-5-甲基-5-(1-甲基丙基)-1,3-二恶烷②、及①②这两个物质的任意组合”2类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分别具有:“生殖毒性(Article 57 c)”和“高持久性、高生物累积性毒性vPvB (Article 57 e)”;分别存在于:“增塑剂、剂”和“香水、肥皂、洗衣粉等日化产品”中。将来有可能被列入附件ⅩⅥ的需授权物质清单中。截至此,SVHCs高关注物质清单共有163种物质,其中31种物质加入授权清单。
2015年8月14日,美国加州环境保护局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OEHHA)正式将“阿特拉津、扑灭津、西玛津、脱-乙烷基-莠去津、脱-异丙基-莠去津、2.3-二氨基-6-氯-均三嗪”六种物质列入《加州65号提案》的“生殖毒性物质清单”中。这是基于美国环保局的决定,科学评估认为这六种物质会造成女性生殖毒性。评估标准的依据为《加州法典》第27章第25306部分(Title 27, Cal. Code of Regs., section 25306)。
众所周知,高度关注物质(SVHC)源自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和授权(REACH)法规》(EC) No 1907/2006;是指:具有致癌性、诱导有机体突变和生殖系统毒性(CMRs)的物质、持久生物积聚的有毒物质(PBT)、非常持久的非常生物积聚的物质(vPvBs),以及导致内分泌失调的物质等对人类健康和/或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SVHC不是由其作为成分的用途来确定的,而是由其更广泛的危害分类标准来确定的。如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所描述的授权前两个步骤是确定SVHC物质并把该物质加入“候选清单”,以及对加入REACH附件ⅩⅥ(授权使用清单) (Authorization List)中的物质确定优先次序。
按照欧洲委员会(EC)的要求,欧盟成员国主管机构(MSCA)/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可能需要准备Annex ⅩⅤ,以便确定SVHC。根据规定,上述化学物质一旦列入高关注物质清单,物质、含物质的配制品以及物品的供应商届时将履行相应的义务,如传递SDS或进行SVHC通报等。REACH法规第7条第2款表明,如果物品中含有SVHC物质,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生产商或进口商需根据法规第7条第4款向ECHA进行通报,且通报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相关通报要求:高关注物质在物品中的含量超过1吨/年;高关注物质在物品中的质量分数超过0.1%。符合上述要求的物品企业需要在SVHC物质之日的6个月内完成物品中相关物质的通报。但是,如果物质在物品中的用途已经完成注册或者物质在物品中不会发生暴露情况,那么通报可以豁免。
7 矿产品的进口植物检疫要求
分析马来西亚对进口矿产品植物检疫规定案例。
为了降低和消除动植物病、虫、害传入的风险,马来西亚于2014年7月1日起,对进口矿产品全面实施进口许可证制度,所有进口矿产品均需获得农业部签发的进口许可证,并提供出口国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没有许可证或植物检疫证书的进口货物一律做退运或销毁处理。按照马来西亚官方要求,出口国植物保护机构须参照《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采用系统综合措施进行有害生物风险管理》(ISPM 第14号),采用系统方法对出口矿产品的来源、收集、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并对相关风险信息及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评价,保证货物不带有泥土、害虫、线虫、草籽、土壤传播类疾病、未加工的植物体、植物残体、寄生虫、鸟类、反刍动物、排泄物和其他经处理过的动物体、以及金属异物和其他污染物。
上述国家案例说明部分国家即使对矿产品也规定了开采、加工、生产等环节上的植物检疫要求,旨在保护本国的环境资源。因此,作为出口矿产品企业,要了解贸易对象国家有关进口矿产品的植物检疫要求,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时办理相关许可证和植物检疫证书;做好原矿收集、选矿、加工等环节的有害生物及其他污染物的风险控制;加强储存和运输环节的管理,避免产品受到二次污染。
8 认证流程
分析欧盟DEHP和DBP的授权批准、REACH注册流程变动案例。
2015年3月18日,欧盟委员会了REACH法规附件14“需授权物质清单”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授权批准决定,允许英国Roxel公司在以下工业用途中使用这两种化学物质:用于火箭和战斗导弹里固体推进剂的制造;用于火箭和战斗导弹的马达上的表面涂层油漆。原因是:这两种物质的风险可以得到充分控制;在火箭和战斗导弹的研发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以替代它们。
2015年11月2日ECHA计划在REACH注册流程中进行一些更改的概要。这些更改将会结合2010以及2013年注册截止日的一些以往的经验,同时也会反映出一些新的法规层面要求。更改的四个主要区域:一物质一注册;一个更新过的完整度检查过程将被实施,包括了更改过的对于注册完成度的判断规则;IT工具修正;更好的由注册卷宗的信息传播。
上述案例中,REACH法规中的需授权物质是指欧盟从高关注物质(SVHC)中筛选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较大,并将其列入Annex ⅩⅥ的需授权物质清单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列入需授权物质清单的物质,供应链上的生产商、进口商或下游使用者必须对物质及其用途进行申请,才能获得使用或投放欧盟市场的权利。REACH注册流程的更改则是为2018注册截止日做准备;以及IT工具功能的提高及改善;并使所要求的信息更加明确,联合提交的概念得到加强。这些案例也值得相关出口企业进行关注。
9 标签法规
分析欧盟及泰国的标签案例。
从2015年6月1日起,欧盟CLP法规(Classification, Labeling and Packaging )将会成为物质与混合物分类和标签的唯一法规。CLP法规即欧盟1272/2008号法规,全称为物质和混合物(配制品)的分类、标签和包装法规。同时,CLP法规也是全球统一的分类与标签系统(GHS)(全球GHS法规介绍及相关服务)在欧盟的具体体现,已于2009年1月20日正式生效。CLP法规生效后,原有的危险物质导则(DSD) 67/548/EEC以及危险配制品导则(DPD) 1999/45/EC将逐步被废止。根据CLP法规第4条规定,如果物质和混合物(配制品)不符合CLP法规要求,将不能投放欧盟市场。2009年1月20日~2010年12月1日对于物质和混合物均必须符合DSD;CLP并不强制。2010年12月1日~2015年6月1日对于物质必须同时符合DSD和CLP;对于混合物均必须符合DSD,CLP并不强制必须同时符合DSD和CLP。2015年6月1日,CLP法规将完全取代DSD和DPD成为物质以及混合物对应的唯一法规。
2015年3月11日,泰国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办公室(OCPB)发出G/TBT/N/THA/456号通报,有关含铅涂料标签控制要求通知草案,该草案包括涂料的定义及有关标签内容和字体大小。涂料是指涂于房屋或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的一种装饰颜料。含铅涂料标签控制要求必须与委员会有关标签通知第1和第3条款相符合〔该通知于1998年9月23日,通知号为BE 2541(1998)〕,标签还必须包含如下信息:涂料中的含铅量(以ppm计);如果含铅量超过100ppm,必须附上如下警示语:“铅可能对大脑和红细胞有害,禁止涂于房屋或建筑物”,字体必须用红色粗体,大小与白色背景色对比不得小于5mm且必须置于醒目位置。
上述欧盟法规的实施,标志着企业除了应对REACH法规以外,同时也需要符合CLP法规的要求,方能顺利地实行对欧贸易。泰国的有关含铅涂料标签控制要求也是出口企业市场准入的条件之一。
10 化矿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探讨
(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表明:
2015年,我国出口总值22749.5亿美元;其中,出口工业制品值21709.7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95.43%。工业制品的化矿产品中,出口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值279.41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1.23%;出口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值1295.96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70%。我国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出口值从2005年的176.2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2.31%)增加到2014年的344.46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1.47%),增长95.47%;我国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出口值从2005年的357.7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4.69%)增加到2014年的1345.43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74%),增长276.11%。可见,我国资源型的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出口占比十年间有所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出口占比则有所上升。上述分析表明我国出口化矿产品结构正在不断地优化。
(2)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06—2015年组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的数据计算则显示:
分析不同行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比例,受影响比例总体低于平均水平的行业是:化矿金属类行业、纺织鞋帽类行业、橡塑皮革类行业和木材纸张非金属类行业。其中,化矿金属类行业2006—2012年是受影响比例最低的行业,但2012年达到最低点(19.5%,约占五分之一的企业)之后升高,并接近总体平均水平。
分析不同行业2005—2014年因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而造成的直接损失额情况,直接损失额呈加重态势的有机电仪器类行业、化矿金属类行业和纺织鞋帽类行业。其中,化矿金属类行业直接损失自2010年开始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并震荡上升,除2013年外基本居于各行业之首的第二位。
分析不同行业2005—2014年新增成本情况,新增成本基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有机电仪器类行业和化矿金属类行业。2005—2007年,化矿金属类行业新增成本位居各行业之首的第一位,2008年及之后则让位于机电仪器类行业,2009年达到最低点,2010年又升至接近机电仪器类行业的水平,随后有所下降。
分析2006—2014年不同行业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种类,化矿金属类企业受到影响最主要的措施是技术标准要求和认证要求,其中2012年认证要求影响达到最大(17.7%),且呈震荡上升趋势,这与当时东盟部分国家和印度等国纷纷出台对钢铁产品的认证措施有一定关系。呈上升态势的措施还有厂商或产品的注册要求、标签和标志要求、工业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木质包装要求。其中,厂商或产品的注册要求在2008之后处于逐年上升态势,标签和标志要求则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分析原因,这应与欧盟REACH法规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以及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协调系统(GHS)被越来越多国家采纳有着密切的关系。木质包装要求除2013年较低外,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呈下降态势的措施为特殊的检验要求。呈波动态势的措施有包装及材料的要求,且波动幅度逐年趋缓。
(3)针对化矿产业面临的国外以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探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
一是控制化学品污染。化学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不少化学品在生产、运输、燃烧和使用等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因此,控制化学品的污染危害,必须采取:制定和健全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重点有害化学品的管理;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强化危险废物管理;普及国内外化学品安全、环境保护知识。在产能相对比较过剩的重化工的某些领域实现适度的产能调整。
二是规范生物杀灭剂活性物质出口。欧盟生物杀灭剂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出口欧洲的产品,尤其是消费品。生物杀灭剂以及将用生物杀灭剂处理过的产品投放于欧盟市场的企业应:需确保生物杀灭剂、所有被处理生物杀灭剂产品,或这些产品中含有的活性物质在该产品类型的使用,已获得批准或正在批准审核过程中;在生物杀灭剂处理过的产品的标签上添加某些特定信息,标签应该清晰、易读、持久;必须在接到顾客请求的45天内免费提供该生物杀灭剂处理过的产品的生物杀灭剂处理信息。
三是明确国外对矿产品的进口要求。掌握进口国家对矿产品的植物检疫等要求。从低碳化视角优化中国矿产品贸易产品结构, 提升贸易质量,在扩大矿产品贸易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推动中国由矿产品贸易大国向矿产品贸易强国转变。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反制机制,谨防进口矿产品放射性和氟、砷、汞含量超标问题的隐患;警惕进口矿产品的质量波动,杜绝进口矿产品粉块夹杂、以次充好和夹带杂物等恶性案件的发生。
四是有效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针对化矿出口企业遭遇进口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化矿出口产业应对能力:产品认证要求、出口厂商或产品注册、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产品技术标准的特殊要求、产品包装及材料要求、产品标签和标志要求、产品的特殊检验要求、产品的环保要求、产品的安全要求、计量单位要求、木质包装要求等。同时,出口企业必须动态跟踪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高应对的针对性和适宜性,从而有效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11 小结
综上所述,近10年来,我国出口化矿产品增长迅速、结构不断优化。然而,各国对化矿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法律层面上的综合管控,对具体的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生物杀灭剂、高度关注物质进行了含量限制,对认证与标签制定了规定和要求。虽然,化矿企业受国外以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比例相对较低;但是,直接损失和新增成本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直接损失呈加重态势,新增成本呈减轻态势,表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程度较深,但出口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化矿产业受影响最大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技术标准”。化矿产业应控制化学品污染、规范生物杀灭剂活性物质出口、明确国外对矿产品的进口要求,从而有效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9
关键词:医用基础化学;绪论课;教学方法
Abstract:As the outline of the course,the introduction lesson was an important start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Chemistry course.This articl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lecturing method in order to provide a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inspire the students.
Keywords:Basic Chemistry,introduction lesson,lecturing method
《医用基础化学》是我校临床医学、麻醉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以及护理学等很多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绪论、溶液的组成标度、稀溶液的依数性、酸碱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等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较多,课时相对较少(理论课42学时,实验课28学时)。学生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化学与所学专业无关,从而对该课程失去兴趣。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第一堂课――绪论课非常重要。好的绪论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对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丰富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如何讲好医用基础化学绪论课,粗浅的谈几点体会。
1精心备课,突出学科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任何精彩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用心的备课。绪论是一门学科的精华和概貌,囊括了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过程,是学科魅力最好的体现。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仔细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备课记录。绪论课不可只泛泛而谈,也不可一味照本宣科,应在讲述中穿插一些趣味点,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绪论中,谈到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时,讲到了硫胺素的发现,只有几句简洁的介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感受到医用基础化学与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于是,备课时,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硫胺素的发现过程作了详细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向同学们作了具体介绍。科学家设计的充满趣味的实验,为硫胺素的发现和提取做出的不懈努力,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精心备课,是讲好绪论课的关键环节。
2强调学科实用性与重要性,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树立信心
兴趣是引领学生走进化学世界的向导,而坚定的学习信念、对学科的充分重视是学好医用基础化学的保障。化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医学、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一基础学科。大一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了解很少,未能深刻认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常会有疑问,t用基础化学与所学的专业有什么关系?因而,在绪论课上教师应重点介绍学科的实用性,强调对该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多门专业课的学习,进而影响就业。比如,在给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讲绪论课之前,我仔细了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了解到学生后续要学到生物化学、卫生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等专业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基础化学这个基础。基础打不好,楼房就盖不高。在绪论课开始,我就有理有据的指出,预防医学的学生学好医用基础化学的重要性。另外,学校部分专业(麻醉学、护理学等)招收文科生,这些学生化学基础非常薄弱,对学习缺乏信心。作为教师,要从绪论课开始,就多讲一些文科生成功掌握该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突出绪论课教学重点
出色的课堂教学讲究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绪论课可采取启发法、提问法、举例法、讨论法、对分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可以在绪论课时设置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开启医用基础化学的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独立寻求答案。也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没有定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对双方学生给出的论点进行评定和补充,加深学生对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绪论课上,我还会采用当堂对分(对方课堂教学方法)的形式,讲到某个知识点停下来,一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刚才在讲什么,一分钟同桌讨论刚才讲的重难点有哪些,疑问点有哪些,一分钟教师就刚才所讲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各种教学方法的恰当结合、综合运用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绪论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养成、课程的顺利推进等方面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上好绪论课,上好每一堂课,高校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杨先炯.探讨如何讲好医学院校《有机化学》绪论课[J].科学大众,2016(3):118.
[2]徐茂蓉.如何讲好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绪论课[J].科技视界,2016(6):107.
[3]张艺,雷艳红.绪论课对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J].保山师专学报:自然科学,2006(25):29-30.
篇10
关键词:高职 水产养殖 办学模式 课程体系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74-02
1 高职水产养殖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1 根据行业发展要求确定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辽宁水产养殖业主要以沿海的海水养殖业为主,再就是鲑形目、鲟形目等冷水性鱼类为地方特色的淡水养殖。根据行业的需要,专业应体现一专多能,在办学方向上侧重于海水养殖系统技术教学,辅之以淡水养殖的基本职业技能。培养的基本目标为:具有从事海水重要品种及部分淡水冷温性鱼类苗种繁育、病害防治、饲料调配及质量控制、常规养殖管理的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1.2 以核心职业能力的需求组合课程体系
经过企业调研及专家论证分析,水产行业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包含以下几点:基本素质、鱼类、甲壳类、贝类、特种经济种类苗种繁育、水质化验与调控、病害防治、生物饵料及配合饲料生产及品控、养殖器械的使用与维护、水产品运输与经营常识。在整个体系中又以苗种繁育、健康养殖技术为核心。本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基本原则,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
1.2.1 以衔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的基础教学课程群。基础课程的建设,应坚持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的要求,人才素质的培养,对以往不适宜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重组。改革后的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基本素质养成类和专业基础类两大部分。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视野,基本素质类课程除水产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外,还开设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多门选修课。此外,通过社会实践及社团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理论基础课方面,把相关、相近的课程合并,并对部分内容做了调整更新。将鱼类学、鱼类生理学两门课与鱼类增养殖学合为一门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合并为水产应用化学,并注意其中与渔药、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知识联系;动物营养与饲料与生物饵料培养合并。通过这些课程的整合,减少了内容重复讲授,提高了教学效率,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1.2.2 完善与高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及特色,根据高职水产养殖专业所设置的技术岗位群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由课程实验、实习完成)、阶段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部分,从而使学生的实际能力由浅到深,逐步提高。在实施实践教学时,正确处理实训课程中理论与实训的关系,把理论知识穿插到实际操作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用统一,这是该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与重点。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认知和基本操作实训完成,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则要通过生产实践中实现。同时,制订严密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1.3 落实工学结合模式,强化现场教学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现场教学就是把课堂搬到生产实地,结合实际讲授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现场教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学与用三者结合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办学效率,造就合格应用人才的关键所在。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3.1 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
教学基地的正确选择是教学的基本保障,选择教学基地的基本要求:一是有一定规模,经营管理规范;二是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技术水平高;三是有奉献教育的社会责任感。为确保双方履行应尽的的责任义务,要签订正式的书面协议。
1.3.2 教学组织方式
将素质课及理论基础科放在第一学年及第二、第三学年的下半年,因为水产养殖行业有一定的季节性,水产苗种繁育技术含量相对于其它养殖环节技术含量要高,一般的育苗时间都在春季的4月至6月份。专业课程与实习安排在实习场地穿行。学生可系统的学习主要水产养殖种类的繁殖及苗种的培育等重要生产技术环节。教学活动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灵活的安排。一般都是先理论,后实践,要求学生按技术规程和规定时间完成计划任务。整个过程,学生可接触到苗种繁育、病害防治、生物饵料培养和水质调控各个学科的实践内容。
1.3.3 实践教学管理
在教学基地实习期间,教师除了完成专业课教学及生产指导任务之外,还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管理,主要是引导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学校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及条件。学生组织及班干部要充分发挥作用。学校也制定了管理条例,对教师及学生的教学纪律及有关问题提出了监管要求。
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既体现了教学互动、学与用相结合,它不仅能把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也能将生产上领悟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不仅专业知识得到巩固深化,而且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还能了解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市场运营的完整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也培养了互利合作的团队精神。
2 教学改革成效总结
2.1 达到了教学目标
以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建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等均达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根据追踪调查,前几届专生本的该专业学生,其学习成绩普遍较好,其政治思想表现,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也比较好。一些继续在水产养殖一线工作的毕业生,有的短短一年就能在一些企业独立做技术主管或从事其它相关工作,受到企业的好评,就业率连年达到100%。这说明该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是成功的。
2.2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在将课堂搬到生产车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利用产学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实现互惠共赢。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除了要考虑企业的规模、生产内容、技术水平和设施条件外,更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分析合作双方内在的驱动力,即利益平衡机制。只有对双方都有力,才能实现长久稳定的有效合作。例如我们与本地刺参养殖的龙头企业合作中,学院通过合作可以利用对方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生产实践条件,使学生接受最新、最实用的技术和经营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而企业则能通过这些实习学生向市场推广其种苗,也能利用学校的最新研究成果。正是利用这种互惠共赢的机制使得双方合作非常顺利,企业愿意为我们专业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使我们的教学改革也能得以按计划实施。
2.3 带动了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带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各级部门经费投入增加,专业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办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社会美誉度逐年提高,2010年我校高职水产养殖专业被列为辽宁省重点特色专业,并投入专项资金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 黄泽钧.论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J].2013(3):155-157.
[2] 陈欣,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2008(16):48-49.
[3] 张铁岩.高职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75-78.
- 上一篇: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 下一篇:对智障孩子的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