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护理; 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66-02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单纯地保守治疗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而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但老年人独特的生理、心理条件以及部分老年手术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术后并发症极易发生如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为了减少这些症状的发生,而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十分重要,现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2009年我科共收治256例髋部骨折病人,其中男110例,女146例,年龄66~90岁,股骨颈骨折106例,粗隆间骨折150例,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180例,髋关节置换69例,5例未治自动出院,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2天出现肺栓塞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其余均安全度过危险期康复出院。
2.1术后护理:一般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切口是否疼痛,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②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肠道吸收功能差,加之术后疼痛饮食减少,易引起低蛋白、低维生素贫血。营养不良可延缓伤口愈合。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病人多进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③患肢观察与处理,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足穿“丁”字或继续用皮牵引,以防止术后脱位,便于静脉回流。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鼓励病人做患肢足背伸、跖屈动作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④术后切口置负压引流,有利于术区积血及时清除,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2.2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2.1 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肢深呼吸做有效咳嗽,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粘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次,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清洁,每日清洗1~2次,预防泌尿系感染。
2.2.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术后限制,活动少,血液回流不畅,以及手术出血,血液浓缩,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我们从病因出发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压迫,早期积极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以促进静脉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及进入肺动脉可起一定作用。
2.2.3褥疮的预防 老年患者由于全身循环差可使用海绵床垫,气垫床,骶尾部及骨隆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协助患者抬臀,并局部按摩每2小时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皮肤护理每日2次。
2.2.4假体脱位预防 假体脱位与手术入路,术中假体放置,护理不当,早期功能锻炼不当或不正确的翻身有关,术后必须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禁止患肢内收、内旋和髋关节过度屈曲,如果因护理需要变换必须一人牵拉,使其在外展中立位进行操作。
2.2.5其他 老年人应注意循环系统并发症,由于手术创伤后易出现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心功能不全,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教病人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后期,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足部温度,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情况,以检测坐骨神经功能。
3术后肢体康复指导
3.1心理康复指导 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体康复调动积极心理因素,主观能动地参与机能康复训练,我们观察到本组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急于求成,锻炼过度并随意活动;二是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手术前后应通过交谈和观察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一方面鼓励病人增强康复信心,另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急于求成者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对过于谨慎者设法消除其疑虑,鼓励并帮助锻炼,最终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
3.2床上功能锻炼 术后第一天因疼痛多数病人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给予有效止痛,辅以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等,帮助托起患者的上身及臀部做机体向上运动,每小时1~2次,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给予叩背,指导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上下各5~10min。术后第二天,继续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并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上下午及睡前各锻炼20~30min,机体向上运动每小时3~4次并尽量独立完成,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
3.3离床功能锻炼 一般手术后4~5天开始进行,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下床第一天柱双拐站床旁5~10min(视病人体力情况而定),无不适时在床周行走数步,护士在旁扶持,观察有无虚脱情况发生,如发生虚脱立即返床休息。第二天柱双拐在病室内行走,步行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但每次不超过30min。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度左右不负重,护士或指导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下床方法:患者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度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柱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
3.4自理能力训练 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动,如洗脸、梳头、更衣、进食等,离床活动后即训练站立状态下的活动,以增进食欲,改善自理质量,促进机能康复。
3.5出院前指导 本组患者均于术后12~15天出院。因术后恢复期较长,故出院后自行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均给予详细指导。①自行上下床指导,出院前两天指导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离床活动动作演示,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自行上下床的方法。②指导:卧位时仍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的椅子3周内屈髋〈45度,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不将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或盘腿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③肌肉和关节活动训练及负重指导:按出院前训练时间及强度,患肢不负重,柱双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髋下蹲。④日常活动指导,指导患者正确地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须系带的鞋);注意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但避免肥胖戒烟戒酒;拄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后外出时可使用手杖以防意外,进行一切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及各侧反应力。
4小结
篇2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康复;人工髋关节置换;功能重建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82-01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解除患者髋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使髋关节恢复正常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康复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精湛手术只有结合科学的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我们对45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5年1月~2009年8月为4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使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59岁,平均70岁。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15~20d均能下地拄双拐不负重站立或行走,无一例发生感染,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疼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畸形得到矫正,髋关节功能得到了恢复。
3 术前康复护理
3.1 指导:向患者说明术后防止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的,应避免侧卧,去平卧或半卧位,患髋屈曲
3.2 训练床上排便:防止因不习惯而导致尿潴留及便秘,使用便盆时健侧下肢屈膝及双肘支撑于床面,患肢外展中立并避免外旋及内收动作,使臀部抬起足够高度以保证稳妥。
3.3 指导下肢肌肉及关节的锻炼: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5秒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依次循环;等张收缩训练:做直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秒后放下;指导其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患肢屈膝屈髋时髋关节屈曲度
4 术后康复护理
4.1 床上的功能锻炼:手术当天避免过多活动,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注意合适,防止假体脱位及伤口出血,臀部垫糜子垫,每两小时一次帮助抬臀,按摩以防褥疮发生。术后第一天因伤口疼痛,多数患者对肢体活动有恐惧感,我们给予有效药物止痛后,帮助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等。帮助患者做抬臀运动每小时1~2次,同时指导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给予叩背每日两次,每次10min。指导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上下午各10min,术后第二天开始,继续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并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上午下午及睡前各锻炼20~30min,抬臀运动每小时3~4次并尽量独立完成。所有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状态下进行。
4.2 离床功能锻炼:一般术后4~5d开始进行,给半卧位并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作准备。
4.2.1 下床第一天由他人守护,上下午各在床旁拄双拐杖站立5~10min,如无不适时在床周行走数步。第二天开始拄双拐仗在病室内行走,步行距离逐渐延长,时间每次不超过30min,上下午及睡前各行走一次,行走使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度左右不负重。
4.2.2 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4.3 自理能力训练: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动,如洗脸,梳头,更衣,进食等。离床活动后即训练站立状态下的活动,以增进食欲,改善自理质量,促进机能康复。
4.4 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使患者树立自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每日了解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与患者一起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以利于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组织患者之间交流、互相介绍锻炼感受和经验,以提高锻炼效果。
5 出院前指导
15~20d可出院,因术后恢复期较长,故出院后的自行康复护理很重要。
5.1 自行上下床指导:出院前两天,指导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离床活动,并做动作演示,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支撑自行上下床的方法。
5.2 指导:卧位时仍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的椅子,3周内屈髋90度。不要将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或盘腿;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
5.3 肌肉和关节活动训练及负重指导:按出院前训练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时进行,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患肢不负重拄双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髋下蹲。
5.4 日常活动指导指导患者正确地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无需系鞋带的鞋);注意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但避免肥胖,戒烟戒酒;拄拐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杖后外出时可使用手杖以防以外,进行一切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及各侧方应力。
篇3
关键词:人工全款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临床分析
随着临床各项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提升,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以及骨关节疾病均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手术效果产生影响[1]。我院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诊治的280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诊治的280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162例为男性,118例为女性;年龄在(46~87)岁之间,平均为(61.4±12.3)岁;
1.2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在身心上有着巨大的痛苦,并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影响,加上对手术过程及术后预想的害怕。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多给与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手术可靠性及重要性,以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并以最佳的状态来配合手术及护理。
1.2.2功能恢复锻炼的康复护理
1.2.2.1床上功能锻炼:术前一天及当天禁止进行剧烈的活动,适时搬动时可取适当,避免伤口出血及脱位;术侧肢体下垫上软垫,使髋,膝关节保持适度屈曲,可缓解患者疼痛,每1-2h抬臀、按摩预防褥疮;术后第二天,因疼痛感强烈,多数患者患肢活动较为恐惧,患者有效止痛药物候,可适当被动活动在协助下,如1-2h内被活动膝关节、踝关节、按摩腿部肌肉等。同时指导患者学习深呼吸练习,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术后拔出引流管后,可通过X线平片来确定假置在进行一下主动活动进行练习。(1)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活动;(2)股四头肌等张活动;(3)屈髋位、伸直位的髋关节旋转活动;(4)髋关节的伸直活动;(5)上肢肌力训练。上述练习活动可选择进行。适度的练习,运动量由小变大,时间先短后长的运动规律。床上练习时应保证患肢外展中立位。
1.2.2.2 离床肢体功能恢复锻炼 患者在3-5d术后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离床功能恢复训练。下床方法包括:使患者移动至健侧床旁,健侧腿先离床,脚着地后患肢外展,屈髋小于45°,在辅助人员协助下抬起上身,是患侧腿离床,脚着地后再拄双拐站起[2];上床方式逆向进行,即使患肢先上床。首次离床活动日,应视为患者体力活动开展,要密切对患者进行观察,其是否有虚脱等情况发生,如产生异常情况,应立即返床休息,患者下床后可先站5min左右。确定可以适应在进行行走活动,可逐渐增加活动距离及时间。患者行走活动中应使患肢外展30°左右,患者家属在其周围进行辅助,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1.2.2.3自理能力的训练 指导及鼓励患者自行在床上进行自理活动,例如洗脸、梳头、进食、更衣等,离床后即能开始站立训练,增强食欲,扩展生活自理范围,促进患者自信心,加快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2.3饮食护理 营养失调是引起AJR术后预后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早期应保持饮食清淡,中期可逐渐过渡,增加钙磷的摄入,调节血营养,最后的饮食应注意滋养肝肾,补气补血。
1.2.4出院指导 (1)在住院过程中坚持锻炼,但要注意速度,不可操之过急,预防疼痛及关节肿胀;(2)屈髓控制应不超过90°,不可翘二郎腿,不可屈膝坐在床上,不可坐低凳及下蹲,以免关节出现脱位[3];(3)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免摔倒,假如锻炼后出现轻微疼痛,则说明练习发挥的效果,不可实行重体力劳动。
1.3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50%在术后4~6周能够扶拐行走,对照组患者中只有7.1%在术后10周能够扶拐行走,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功能明显比对照组快,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病痛,提升关节活动,矫正畸形,恢复相关的功能,但是假如术后没有进行精心的护理措施及康复训练,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4]。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主要是年龄较大的人群,因患者对刺激的反应力、心肺肝肾功能及生活能力降低,容易引起并发症。术后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健康,提升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成功的手术不但与主治医师的技术密切相关,同时还与手术前后的护理操作密切相关,尤其是术后实施康复训练直接关系到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实施康复训练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进行。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50%在术后4~6周能够扶拐行走,对照组患者中只有7.1%在术后10周能够扶拐行走,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功能明显比对照组快,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丹.3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当代医学.2009,20(33):154-155
[2]谷长跃,潘肃,杨树忠.人工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34(15):614-615
篇4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于治疗后第14天给予患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和Glu、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平均Glu、D-二聚体差异。结果:观察组第14天DVT发生率、平均Glu、D-二聚体实验室监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20
Experienceofearlynursinginterventiononpostoperativedeepveinthrombosisinhipfracturesinpatientswithdiabetes
CAOSheng-qin(FourthPeople′sHospital,Jinan250031)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hipfracturesurgeryindiabeticpatientswithdeepveinthrombosis(DVT)inearlycare.Methods:Randomized140patientswithdiabetichipfracturepatientsrandomizedclinicaldatafromJanuary2010-December2013inourhospitalandtheywere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thecontrolgroupreceivedroutinecare,the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earlytreatment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intervention.Inthetreatmentof1,7,14dweregivenlimbDopplerultrasoundandGlu,D-dimerlaboratorytests,comparativeanalysisofthetwogroupstheincidenceofDVTinpatientswithanaverageGlu,D-dimerdifferences.Results:Thestudygroup14dDVTincidence,averageGlu,D-dimerlaboratorymonitoringvalue,compare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ther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EarlynursinginterventionforthepreventionofdiabetesinpatientswithhipfractureincidenceofDVThasapositiveeffect.
KeywordsTheearlynursingintervention;Diabetes;Hipfracture;Deepveinthrombosisoflowerlimbs
糖尿病是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之一[1],有资料显示,国外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0%~70%,病死率为0.1%~0.3%;国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总发生率为0.1%~0.3%,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后,由于血糖不稳定、静脉壁的损伤、血流滞缓、高凝状态、静脉瓣膜损伤、患肢制动以及肢体肿胀压迫,发生DVT的概率更高,一旦发生,给患者造成痛苦、致残、致死的风险性增加,针对这类患者,我们积极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收到明显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髋部骨折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8例,女72例。年龄54~79岁,平均(67.80±6.06)岁。股骨颈骨折82例,转子间骨折24例,耻骨上下支骨折9例,髂骨翼骨折18例,髋臼骨折7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做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糖、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骨科常规进行护理,每1~2h为患者翻身1次,并对患者双侧肢体做被动运动,气垫床防压疮,注意保暖,给予合理化饮食建议,进行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检测,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观察下肢肿胀、温度、疼痛和趾端血运情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循证护理要求科室内护理人员积极查阅关于糖尿病、髋部骨折、DVT相关文献,包括临床治疗和早期护理干预两部分,将本组患者列入DVT高发人群,进行循证评价和有效评估,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
1.2.2严格饮食管理和降糖药应用监督从入院初请内分泌科和营养师介入,制订糖尿病饮食食谱,严密监测血糖变化并记录,所有患者的饮食、用药均在护理人员规定的时间内遵照医嘱服用或注射。
1.2.3康复训练由经规范培训,掌握康复训练方法的护士,无论是保守治疗或手术患者,均利用视频、图谱、书面材料及语言表达等多种形式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训练原则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情况下,适度活动,自足趾、足背部开始向心性按摩患肢肌肉,每次不低于20min;鼓励患者主动做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运动,运动时避免髋关节内收、外旋,每个动作保持10s,再放松,如此反复,每组30次,每天5组。加强腿部肌力训练,每10s收缩股四头肌1次,再放松,如此反复,每组30次,每天5组。健侧除做以上训练外,还需每日做直腿抬高20~30次。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确定训练时间和强度,循序渐进。
1.2.4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物理治疗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合理选择参数,本组患者设置压力为12~16kPa(90~120mmHg),充气、放气时间各10s,保持时间10s,每次1h,每日2次。金婷[2]报道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使用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减轻组织水肿,防止骨折患者发生DVT。杨玉群等[3]报道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以用于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经炎的治疗。本研究证实该治疗设备通过规律的气压舒缩下肢血管,在预防DVT方面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同时应用简便,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替代部分人工按摩,减轻护理人员的负荷。
1.2.5严密观察病情监测血糖、D-二聚体指标并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血栓情况,尽早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发生。同时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及患肢肿胀、疼痛、趾端血运情况。早期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DVT发生的可能性、常见症状、危害性以及后果,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的意义,取得患者家属积极配合。
1.3观察指标(1)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4天检测DVT发生率。(2)观察患者入院第14天血糖含量(Glu)、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结果。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软件PEMS3.2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第14天DVT发生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3.1糖尿病髋部骨折DVT的原因和后果朱晓鹏[1]报道称糖尿病血栓事件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具有多种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其诱发的高血脂、高凝状态,都是DVT的主要诱因。该类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下肢制动、血流滞缓、血糖控制不稳、血管内膜营养不良、创伤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更增加了DVT的概率,发生下肢DVT的后果是患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增厚粗糙、瘙痒、湿疹样皮炎、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溃疡、疼痛、腓肠肌或大腿肌肉压疼,严重者可发生患肢坏死,或并发肺栓塞、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由于目前还没有找到治疗静脉血栓有效方案,所以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髋部骨折发生DVT及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多普勒超声是临床上诊断DVT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另外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D-二聚体是检测DVT发生的重要实验室指标[4],同时由于所选人群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也是必须的项目,所以我们将Glu、D-二聚体作为评价护理干预的评价项目。
3.2早期护理干预意义本研究显示早期护理干预,DVT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Glu、D-二聚体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充分提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DVT发病率的临床价值。
3.2.1循证护理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不断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满意度较高的效果[5],樊雪频[6]报道循证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中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本研究以糖尿病、髋部骨折、DVT为
关键词 检索文献资料,熟悉相关医学知识,以科学依据为基础,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明确了DVT的预防针对措施,降低了DVT发生率。
3.2.2严格饮食管理和降糖药应用监督饮食控制和功能锻炼是预防DVT的方法之一,尤其是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对稳定血糖和促进愈合,降低血管内膜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1]。鉴于大部分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差异,控制血糖不理想,DVT的发生概率增加,由此责任护士进行早期干预,监督患者的饮食和降糖药的应用,实践证明,这种监督机制使得治疗效果得到最大化。
3.2.3康复训练李霞等[7]报道系统功能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有明显的预防作用,陈丹琼等[8]对134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无1例患DVT,充分显示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本研究我们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早期康复训练。
3.2.4D-二聚体指标D-二聚体指标的高低变化是检测和指导抗凝及溶栓的重要指标,对早期指导康复锻炼尤显重要,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实用价值。观察组在术前、术后责任护士注意此指标临床观察和及时护理干预,对预防DVT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3.2.5早期健康教育常规护理的健康教育基本包括劝导患者戒烟、注意饮食、保暖、个人卫生及必要的心理安慰等[9]。随着护理在治疗中地位的重要性被日益重视,我们在早期干预中,特别注重对DVT的发生概率、后果、预防的意义和方法,进行对患者和家属的告知、指导、参与、鼓励,提高患者和家属对DVT的认知度和警惕性,自觉的参与治疗,让患者理解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以期获得了医患共同努力的效果。
3.2.6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和药物控制,继续坚持踝关节、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绷腿等患肢肌肉舒缩功能锻炼,定期(一周、二周、一月、二月)复查血糖、D-二聚体指标的高低变化。从访谈角度复查患者的恢复情况。
总之,通过本研究我们证实了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Glu、D-二聚体指标,在预防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的DVT方面,降低其发生率有显著的应用价值,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长期卧床和下肢骨折患者的DVT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朱晓鹏.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1):128-129.
[2]金婷.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对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802-4803.
[3]杨玉群,李丽婵,李春容,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J].2013,11(8B):2143-2144.
[4]亓明,白云清.D-二聚体监测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244-4245.
[5]谢命莲.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40(34):3532-3533.
[6]樊雪频.循证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16-18.
[7]李霞,奚继明,孟翠巧,等.系统功能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39-1940.
[8]陈丹琼,谭晓珍,蔡新良.CPM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11):15-16.
[9]徐明霞,周艳.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0A):2610-2611.
篇5
【关键词】 老年股骨骨折;康复护理;功能锻炼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组245例老年人股骨骨折,男91例,女154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4.8岁。
1.2 骨折部位 股骨颈骨折108例(44%),股骨粗隆间骨折103例(42%),股骨下段16例,股骨上段4例,股骨头坏死10例。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支持 多数患者是突发,没有心理准备,易产生焦虑抑郁,悲伤或精神痛苦,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常表现出急躁、发脾气或情绪低落、活动减少、自我评价消极等。这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意识与信心,也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针对其表现,给予多陪伴、多帮助和沟通,并由专科护理人员同患者进行每次10 min以上的陪伴交流,3次/d,以帮助患者减轻孤独感,郁闷、忧虑等情感障碍,并争取家属积极配合,确保患者达到良好的身心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3.2 加强基础护理 ①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和清洁,可视病情、体质,动员患者利用3点、5点支撑抬高上身臀部,也可借助吊环进行,定时翻身拍背,按摩骨隆突处,骨突处垫气圈或糜垫;②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营养、高热量、高维生素等粗纤维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便秘及泌尿系统感染;③要保持房间空气新鲜,地面湿式清扫,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咳嗽动作,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④密切观察患肢水肿、疼痛、远端血运情况,据病情肢体被动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3 牵引的护理 ①睡普通床,患者外固定要牢固且肢体处于功能位,不可随牵引绳移动,不可用被子等压住牵引绳。在牵引4~6周后,随着砝码的减轻,可带着牵引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同时练习健肢。去除牵引后加强髋、膝关节活动,练习股四头肌和臀肌。初次下地行走须有专人看护,切不可伤肢负重,采取三点步态,防止摔伤;②术后患肢置外展位,抬高30°~40°,高于心脏水平的功能位,以利于患肢静脉、淋巴回流,牵引时应注意检查局部皮肤有无受压,腓骨小头处应垫棉垫保护,以免损伤腓总神经,导致足背伸无力,出现垂足畸形;③骨牵引针眼处每日用75%酒精消毒1次,及时清理渗出物,预防感染。
3.4 手术治疗的护理 ①术前1~2 d有针对性地对老年患者讲解有关股骨骨折手术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强调手术的适应证和必要性,讲明麻醉方式和安全性,使老年患者产生信任感,能乐观地接受手术;②术中巡回护士要随时观察病情、询问其感受、顾虑和要求,及时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必要时要用适当的语言交代手术中所必须承受的痛苦,对于有些容易引起紧张的步骤要粗略报告或延迟报告;③术后认真交代注意事项,细心解答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
3.5 功能锻炼 ①术后第1天,疼痛减轻后,指导和帮助患者被动地做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舒缩和屈伸膝关节活动的练习,每项内容逐项进行,10~15 min/次。同时肌肉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粘连;②术后第2天,在患者所能忍受的疼痛范围内,鼓励患者做腿部肌肉的绷紧-放松训练,分次进行100次/d,同时开始活动踝关节;③术后1周用力做膝关节屈曲、过伸及踝关节活动,5~6次/d,10~20 min/次;④术后3~4周可指导并帮助患者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恢复期要特别注意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嘱患者患肢不要作盘腿动作,不要坐小矮凳或下蹲,一般需6个月方可完全去拐,患肢负重。
4 结果与讨论
4.1 本组245例患者中有158例手术、内固定术和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除1例因术后功能锻炼方法不当,致使人工股骨头脱出,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有87例保守治疗后恢复健康。本组病例出院时,无1例发生褥疮,肌力均达到2~3级以上,患肢与健肢比较,无明显肌萎缩及关节僵硬,患者心态良好,骨折愈合时间缩短。
4.2 讨论 老年人骨丢失明显,且破骨细胞增多,加之情感障碍,故骨折后愈合缓慢,容易发生并发症。合理有效地康复干预可对骨折断端产生机械性刺激,加速关节液的流动,促进骨痂形成生长,以利骨折愈合。护士对患者要有足够的理论指导、心理护理及耐心沟通,施行因人而护,相互理解,才能使康复护理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学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篇6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部分患者伤前即有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伤后卧床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主要方法之一[1],可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保持髋关节稳定,恢复了髋关节的功能和活动。术后可较早进行床上活动,缩短卧床时间,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并得到广泛应用。而术前术后早期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我科对3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人,进行了系统护理,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56~82岁,平均64.2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20例,经颈型8例,基底部骨折4例。其中4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病,7例合并程度不等的心肌缺血及早搏二联律史,2例合并肺部感染。上述病人均顺利接受置换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固定。结果32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1例发生再脱位后行二次手术修补加强无再脱位发生,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均能按期愈合,术后3周下地活动。
2术前康复护理
2.1术前准备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近期有无咳嗽、咳痰、气促、昏迷,有无严重心律失常史。其次要做好术前的各项常规检查及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线、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有关检查,全面掌握病人情况,以评估手术耐受力。一是要积极控制并治疗原发病请有关科室协同诊治,尽可能将机体的各重要脏器功能调整在能适应手术的最佳状态。如高血压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8.6kPa(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2kPa(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2]。术前三日应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治疗肺部感染;二是要做好基础护理,老年人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少,应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整、干燥,每4h翻身拍背1次,翻身时要注意向健侧卧位,保持患肢成一直线,术前1天备皮,备皮应注意老年人皮肤皱褶多,要防止刮破皮肤,彻底清洗手术部位,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2.2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慢性病的困扰,加上骨折所造成的疼痛、躯体移动障碍,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害怕手术,担心预后常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病人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3]。因此,护士应加强巡视,根据病人文化程度,结合病情,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手术经过、麻醉效果,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及以往手术成功率,也可通过来访的同例患者讲解自己亲身经过,观看X线片效果,使其树立自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3健康教育指导(1)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放置便器应从健侧放入。(2)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劝导戒烟,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3)指导功能锻炼,术前应教会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以提高患肢肌力,对术后康复至关重要。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即肢体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持续收缩股四头肌5秒左右,放松稍作停顿,如此反复进行。
3术后护理
3.1与制动术后患肢应保持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平卧时两下肢间放置软枕,侧卧于健侧时软枕垫高术肢。
3.2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据文献报道[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0%。术后应抬高术肢30°,保持外展中立位,并主动做腿部肌肉舒缩活动,促进静脉与淋巴回流。我们不主张应用止血药,如凝血功能正常,可酌情运用一些抗凝药及活血化瘀药,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静滴丹参等,密切观察术肢有无疼痛、肿胀、皮肤发绀,如有异常,报告医师。
3.3康复护理加强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可防止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并能防止老年患者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5]。具体方法如下:(1)术后6h可做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促进下肢静脉回流。(2)术后1天可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保持肌肉张力。 (3)待拔除引流管后,可在床上使用CPM,行髋、膝关节屈曲练习,活动角度由小到大。(4)髋关节伸直练习,屈曲对侧髋、膝关节,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5)根据病人情况可制定步行计划,骨水泥固定的患者,若病人情况良好,术后3周可行步行练习,下地站立时,可用双手扶住双拐,先用健肢负重着地,患足点地,以后患肢逐渐负重,循序渐进,要注意安全,防止滑倒。
4 结果
32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除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1例由于不当发生再脱位后行二次手术修补加强未再次脱位,经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根据髋关节功能评价Merle D'Aubigne评分标准见表1,疼痛、运动幅度、步行三项所得分相加,17或18分为优,13~16分为良,9~12分为中,8分以下为差,术前病人评分全为差,31例病人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7例,中3例,差3例。术后6个月病人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9例。表1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5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外科疾患,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少病人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史,且不少病人本身就是因为中风偏瘫、行动不便,身体协调功能差而引发的外伤,而骨折后,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缓慢,卧床时间长,易引发其基础疾病的发生、加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术后病人能早期负重,较快恢复到伤前活动水平,从而避免了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及DVT等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加重[6]。本组病例我们重视了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获得了满意效果。首先,使病人及家属认识并重视了康复锻炼对决定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按计划实施训练,保证了康复锻炼成功。并且经过术前积极精心准备和护理,避免了内科合并症的加重发生。为患者争取了手术时机较早顺利地施行了手术,避免了病人因骨折后体质进一步衰败、恶化,甚至失去置换的机会。其次,康复期间早期施行功能锻炼,并给予指导和督检其执行情况,病人由被动到主动加辅助至完全主动锻炼的过渡,使肌肉保持了一定的张力,无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发生,并能早期离床活动,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自理能力得到了改善。结果所示,32例患者中除1例由于手术创伤引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9例。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强调并早期实施康复锻炼,减轻了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赖冬华,黄爱玲.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2,15(1):104.
2马桂玲.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7):770-771.
3李梦樱.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
4张亚爱,黄秀清,梁玲.糖尿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5,2(5):22-23.
篇7
比如,当患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常有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剧烈疼痛而无法缓解)、髋部骨肿瘤等疾病时,就需要考虑手术去掉病变关节,换上人造的髋关节。据报道,置换的人工关节90%以上术后20年还能正常发挥作用。但要使髋关节功能恢复如初,术后的康复训练必不可少。
术后3月内
手术当天:仰卧,双膝间及术侧腿外侧垫枕,双膝及足尖向上,以防髋内收及内、外旋。病情稳定后改用半坐位,并开始练习静止状态下主动收缩腿部肌肉,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深呼吸、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术后1周内: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加强锻炼踝关节和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侧),训练卧位到坐位的改变。
术后第7~14天:练习扶拐下床。先将健侧腿移至床边并下地站立,患侧腿外展,屈髋小于45度,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再柱双拐站起。上床时反之。
术后2周可开始下床活动。
离床第1天,上、下午各在床旁拄拐站立5~10分钟;第2天开始扶拐、穿防滑平跟鞋行走,步行距离、时间逐渐增加,但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上、下午及睡前各行走1次,行走时患肢保持外展约30度。逐步学会借助双拐行走,加强转移及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此后,加强步态训练,在家人辅助下完成简单的日常动作。逐渐练习扶手杖步行,学习入厕、穿脱鞋袜、坐车、上下楼梯等,如未做大转子切骨则应在术后6周弃拐行走。
术后3月后
髋关节已基本稳定,但仍应注意以下事项――
睡姿睡眠时放枕于两腿间,转身时健侧肢体向上,仰卧时勿交叠双腿,侧卧时将术侧腿放在下面。
坐姿勿过于前倾,保持髋关节弯曲不大于90度,避免坐矮椅或软沙发。若必须坐矮椅,先将术侧腿伸直,再借助双臂及健侧腿的力量缓慢坐下,勿垫高、交叠双腿或“跷二郎腿”。
坐下及起立坐下前,慢慢将身体后移,直至健侧腿触到椅边,再将术侧腿向前伸直,利用椅柄支撑身体缓缓坐下;起立前,将身体移到椅边,伸直术侧腿,并利用椅柄将身体撑起。
如厕不可蹲着,站起及坐下时要先伸直术侧腿,健侧腿慢慢屈膝坐下,始终保持膝盖在髋关节以下,必要时可考虑升高厕位。
洗澡站立洗浴。如使用浴缸,则要使用适当高度的坐椅。健侧腿先移进去,术侧腿要保持伸直并与身体同时移进浴缸,切勿扭转身体。
拾物可使用长柄钳或将术侧腿放在身后,然后跪下取物。
篇8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损伤的原因多为老年人股骨颈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髋周肌群退变,加上局部应力多变,轻度间接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当跌倒时可能是大腿突然内收或外展所造成股骨颈骨折。而这些老年人伤前常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伤后又因较长时间的卧床及被动,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各种并发症,增加了护理的复杂性及难度[1]。因此,加强并发症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本院自1994年1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的41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8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60~88岁,骨折前合并有高血压病32例,糖尿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
1.2 骨折部位分型及治疗方法 头下型骨折5例,头颈型骨折7例,经颈型骨折19例,基底型骨折17例。其中保守治疗23例,加入螺纹钉和多根螺钉内固定治疗11例,行股骨头和全髋置换术7例。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 老年人生活经历多,已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或厌倦,住院期间易出现多种心理异常。一种情况是由于创伤、住院、手术等重大应激易出现恐惧及退行性心理。对于这种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尊重患者,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第二种情况是老年患者反应能力下降,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其树立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第三种情况是老年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担心拖累家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开导鼓励患者,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使患者处于接受、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
2.2 专科护理
2.2.1 皮牵引护理 注意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动或脱落,有无胶带过敏。鼓励患者取半卧位,作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踝关节和足趾屈伸运动。如用下肢牵引带牵引,在骨突部分垫棉垫,注意检查松紧度,观察骨突部位有无受压,肢端的血运和感觉运动情况。
2.2.2 骨牵引护理 常用胫骨结节处骨牵引。护理上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如足背伸无力及下肢感觉运动障碍。预防针道感染,保持针眼清洁干燥,每天用75%乙醇消毒针眼处1~2次。防止牵引针左右滑动,将牵引针稍折弯,用橡胶小瓶塞从牵引针两端穿入,卡于牵引针进出皮肤两端。如有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纳回,应用碘酊,乙醇消毒后调至对称。
2.2.3 保持引流管通畅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在进行护理工作及使用便器时防止引流管被牵拉脱出。
2.3 并发症的护理
2.3.1 褥疮的护理 牵引患者由于长期仰卧,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受压过久,最易产生褥疮。间歇解除局部皮肤受压是预防褥疮的重要措施,而定时翻身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手段。采用腰背部间断牵引加身下置海棉垫以减轻骶尾部压迫的新方法,是有效的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褥疮的措施。每2 h翻身1次,骨突部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早晚各用温水擦浴。会有大小便污染时随时清洗。给患者翻身或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勿拖拽患者,以防擦伤患者皮肤。
2.3.2 泌尿系统感染 牵引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必须加强泌尿道的护理。老年男性患者并存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易使细菌繁殖生长;前列腺液减少,可降低尿道抗菌能力。女性患者更年期后,雌激素减少,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阴道pH值相对升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开放导尿管排尿,定时用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清洁会皮肤。
2.3.3 肺部感染 老年患者心肺功能较差,卧床时间长,极易引起肺部感染,肺不张。因此,行牵引的患者,宜采用低坡卧位,手术内固定术后血压平稳后改低坡卧位,3 d后改半卧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指导有效咳嗽,适当翻身用手掌拍击背部,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抗炎化痰药物雾化吸入。钱雪梅等[2]提出的锻炼肺功能的方法是:双手放在腹部,用鼻缓缓深吸气,使胸或腹部屏气1~2 s,再缩唇,缓慢将气呼尽,再深吸气,如此反复;深吸气后屏气1 s将会厌打开,张口用力咳嗽,反复做10次。
2.3.4 循环系统 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临床护理术后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同时将患肢抬高20°~25°,促进静脉回流。避免患肢受压,尤其是避免窝受压,避免过度屈髋,以促进静脉回流。早期积极活动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抑制血小板凝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50 mg口服, 1次/d。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翻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3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早期指导患者做踝关节主动伸屈和旋转活动,促进下 肢静脉回流,防止踝关节僵硬和足下垂。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健侧下肢直腿抬高运动和关节伸屈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膝关节僵硬,鼓励患者自己活动上下肢,握手,屈伸时,腕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关节等活动。行内固定者,一般在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下肢功能康复仪(CHP)进行锻炼,3个月后行走,逐步过渡到6个月后去拐行走,对已做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高德华等[3]认为术后第3天开始使用下肢功能康复仪进行锻炼但需防止任何旋转运动。初始48 h内做0°~45°运动,以后逐渐增加每次活动1~2 h,2~3次/d,术后第7天开始鼓励患者扶双拐行走。杨建华等[4]主张术后4天允许床边站立,第5天开始部分借助双拐逐步负重,第12周去除双拐全负重。
4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传统医学模式只重视治疗而忽略了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致使许多患者本身疾病尚未治愈,又因并发症的发生而增加痛苦及经济负担。要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加强功能锻炼,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使其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26,284,198,702.
[2] 钱雪梅,邓超明,宁军.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护理学杂志,2001,16(4):187.
篇9
【摘要】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对老年全髋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2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THR)的老年髋关节骨关节病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心理护理、营养支持、训练等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结果24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护理
髋关节病、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骨关节病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就是通过关节置换手术,重新获得一个无痛、能够活动的关节,从而使老年患者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但由于高龄患者各系统脏器功能衰退,常伴有内科疾病,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我院在2007年1月~2009年6月共施行2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4例。年龄45岁~84岁,平均年龄73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16例,女性与男性比为2:1。全组并存心脑血管疾病8例,并存糖尿病20例,并存呼吸系统疾病18例。伴内科疾病的占全组病例的80%。本组病例中其中患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4例,其余均为外伤后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例,其余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恐惧感和孤独感是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状态,在骨折创伤后显得更为突出。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责任护士要热情对待患者,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细心周到地做好基础护理。做好家属思想工作,鼓励家属陪伴,使之有安全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康复训练知识,让其了解手术过程及愈后,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1.2做好术前的各项辅助检查,积极控制并存症因老年人术前并存症多,应常规做好实验室检查、血生化、心电图检查、X线片,以掌握患者的健康情况。8例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请内科会诊,根据内科医生建议口服降压药,并定时监测血压情况,8例患者血压均控制在140—150/80—95mmHg之间。对2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情况,12例给予口服降糖药即可控制于正常范围内,对8例顽固性糖尿病患者给予普通胰岛素每餐前30分皮下注射,加晚上10点优泌淋皮下注射,并每天监测血糖5次,8例顽固性高血糖患者餐前血糖均控制在
2.1.3加强营养支持老年患者常因牙齿松动咀嚼困难,加之胃肠道功能减退而导致营养状况较差,因此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的重要内容。应适当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对胃纳差进食少的患者,采取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对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者,术前给予纠正,并要求吸烟者禁烟。
2.1.4做好患者术前指导、床上排便训练及下肢等长等张收缩训练的指导[3]术前训练的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
2.2术后护理
2.2.1护理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护士一定要指导正确搬运,托住患侧髋部及下肢,尤其是保持髋部稳定性。平卧6h,术后患肢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1]。两大腿之间放置梯型海绵垫,防止患肢外旋、内收,预防髋关节脱位。6h后可协助患者翻向健侧,双腿间夹梯型海绵垫,避免向患者侧翻身。为防止内旋术后可穿防旋鞋(即“T”字鞋),防止假体脱位。
2.2.2病情观察
密切监视生命体征,予心电监护。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吸氧,根据SPO2监测调节氧流量。对于合并心肺疾患者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防止肺水肿、心衰。对20例糖尿病患者继续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注射,8例高血压患者按术前继续口服降压药,并观察伤口情况,以防伤口感染。
2.2.3创口负压引流的护理
因该手术暴露广泛,术后渗血较多,术后常规行持续负压引流,保持引流通畅,吸出渗出液以利软组织对假体进行包裹,还可避免创口积血而感染及防止术后血肿形成。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若引流量多且鲜红,则及时报告医生。本组24例病例中,20例患者均在手术后48小时拔除负压引流管,3例患者引流量较多,延迟到72小时拔除,1例患者因堵管引流不畅,局部形成血肿,经对症处理后引流畅通,于72小时拔除引流管。并应密切观察患肢肿痛,远端血运及趾关节活动情况,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2.2.4加强营养护理
术后给予加强营养可减少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应注意调节患者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外,同时加强静脉营养支持.
2.2.5疼痛的护理
术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此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疼痛较剧烈。剧烈的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精神躯体的双重创伤,还可以引起循环、呼吸功能紊乱及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而且严重者可影响疾病的转归,现临床上使用镇痛效果明显。本组病例中18位患者使用镇痛泵,使用镇痛泵患者中14位患者术后1-3天内疼痛评分3-4分,18位患者均于术后48小时拔除镇痛泵,拔除后均无明显切口疼痛表现。6位患者无条件使用镇痛泵者,在术后3天内切口疼痛评分达6分以上,均给予药物止痛,术后3天后疼痛缓解。并要做好心理护理。
2.2.6预防切口感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全身和局部机体抗感染力差,THR创伤大,再加上假体的异物作用,创口感染的可能性比其他一类切口大,作好切口感染的预防对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因此本组24例病例中均于术前1-2天用抗生素,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至体温正常3天后停用,一般5-7天,术前并存感染者应适当延长。术后注意观察敷料包扎情况,要求做到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浸湿,随时更换。做好大小便的护理,避免污染创口。保持创口负压引流通畅,及时吸出渗出液以避免创口感染。
2.2.7预防肺部及泌尿系感染
术后患者需卧床,活动减少,再加上并存呼吸系统疾患,易发生肺部及泌尿感染,因此要严密观察体温变化,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对患者要定期拍背,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24组病例中7例患者使用全麻手术后气管黏膜损伤,咳嗽无力,痰液粘稠,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持续3日后症状缓解,有效防止了肺部感染。保持会清洁,鼓励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2.2.8预防压疮
老年人血循环差,术后活动减少,机体反应低下。加上传统观念认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忌翻身,以免脱位,以及患者怕翻身导致疼痛等原因,致使局部受压过久,易发生压疮。18例糖尿病患者均卧气垫床,并鼓励患者进行抬臀运动,每1~2h抬高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翻身必须由护士操作,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防止潮湿、摩擦和分泌物刺激。教会家属正确使用便器。及时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给予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必要时根据医嘱输血或静脉滴注营养物质。
2.2.9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除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外,术后由于患者活动少、卧床久,易发生深静脉栓塞(DVT)。DVT形成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高发期为术后1~4天[4]。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若病人患肢明显肿胀且皮肤发绀、皮温较健肢高、潮红、有条索感应高度怀疑DVT可能,应立即处理并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紧、紫绀等肺栓塞症状。为预防DVT发生,本组24例病例均于术后第一天指导病人进行下肢被动活动,并协助病人做小腿部的肌肉挤压运动,并遵医嘱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药。但若怀疑DVT形成则禁止做小腿部挤压运动,避免栓子脱落随血流引起急性肺栓塞。
3小结
近年来,老年手术患者的比例呈增加趋势,随着手术适应证范围的扩大,使老年患者许多过去难以手术治疗的疾病通过手术得到了治愈。针对老年手术患者并存的各种内科疾病及其它的不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通过精心的术前充分准备及积极针对性的治疗内科并存疾病,并加强术后病情观察,营养支持,护理,负压引流管的护理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24例老年术后患者均于术后2至3周顺利出院。THR可改善老年髋关节骨关节病及股骨颈骨折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娄湘红同期完成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34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17。
[2]高德华骆贤萍刘琴高危、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13-14。
[3]黄冰张国珍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41。
篇10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膝关节;骨关节;临床效果
膝关节骨关节病是指由于膝关节中的软骨性变、骨质增生等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阵痛、活动性摩擦等。膝关节骨关节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可单侧发病,也可多侧发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当中包括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在37~69岁,平均年龄(49.7±2.5)岁,病程在11个月~5年,平均3.2年。全部78例患者当中,膝左膝患者33例,膝右膝患者45例;关节肿胀患者31例,关节游离患者40例,轻度畸形患者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标准 全部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且均存在膝关节疼痛、阵痛、活动性摩擦等临床症状,排除药物过敏史患者和精神疾病患者。
1.3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治疗组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3.1手术方法 对患者实施连续性麻醉,让患者取仰卧位,利用止血带对患者大腿部位进行止血。利用生理盐水和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灌注,进行麻醉。当物起作用后,放入关节镜。关节镜完全进入后,配合探针对患者患病部位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包括:患者关节间隙是否存在开裂现象、关节软骨损伤程度、骨关节是否移位等,并全面检查患者病症情况[2]。当全面检查患者病症后,从患者实际病情出发进行手术,主要内容为:休整关节软骨、骼间骨以及严重影响其他关节活动的阻挡物,并将游离部分摘除,钻孔减压。手术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需借助生理盐水对患者膝关节处进行残留物的反复冲洗,从而有效防止残留物引发的炎症,如果患者情况特殊,还可在膝关节腔内进行玻璃酸钠液的注射,这样可起到作用,减少各关节组织之间的摩擦。
1.3.2术后康复治疗 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患者手术后3d可适当进行活动,手术后4d可加强对四头肌的锻炼,并实施膝关节伸屈锻炼,这样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关节功能。手术后7d进行切口拆线,逐渐扩大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出院后要嘱咐患者尽量避免膝关节的过度负力,减少膝关节的长期运动,定期进行检查,适当进行康复训练[3]。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膝关节疼痛消失为显效;患者膝关节疼痛感逐渐缓解为有效;患者膝关节疼痛感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病情逐渐加重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膝关节骨关节病是临床骨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以损伤、关节间隙缩小等病变为主,发病较为复杂。目前,临床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所谓非手术治疗为保守治疗,通过药物、中药等方法,手术治疗借助关节镜进行探查并清理,或者是在膝关节镜下实施人工置换术,手术法结合微创关节镜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本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4]。同时,关节镜手术过程中通过和探针的配合,可清楚查明病变的位置、范围、大小等,为手术准确性奠定良好基础,减少手术过程中对其他软骨组织的损害。另外,在较为清晰的视野范围内进行手术,还可以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意义重大[5]。
近年来,伴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已逐渐被应用与关节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包括膝关节、肩关节等,临床效果显著[6]。然而,并不是任何一类关节病患者都能借助关节镜进行临床治疗。另外,高龄患者、疾病时间长的患者也不宜借助关节镜进行治疗,此类疾病症状临床效果不明显,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7]。因此,临床实践中借助关节镜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充分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合理使用关节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8]。
总之,对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仲文军,王恒,阮子平,等.膝关节疾患的关节镜诊断和微创治疗[J].中华全科医学,2011,12(2):209-210.
[2]董洪光,王旭廷,徐杰.关节镜手术在膝关节骨关节病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4,10(1):35-36.
[3]张德祥.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28(2):125-127.
[4]谢晓明,肖建军,罗锡勇.关节镜手术为主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18(16):143-144.
[5]张军,孙磊.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26(11):895-898.
[6]野战涛,张卫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0,28(8):783-786.
- 上一篇:小学法治教育活动方案
- 下一篇:城乡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