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渔业科技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渔业科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274-01
一、现代渔业概述
1.现代渔业简介
当代渔业与传统渔业分歧,讲求渔业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首要方式是在不过分捕捞的前提下,依赖前卫的科技手段实现当代渔业的成长。现代渔业在科技的帮助下,再加上其保护海洋资源的绿色环保理念,能够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避免传统渔业中滥捕滥捞现象。这类体例驻足渔业的久远成长,更合适国际可持续成长的成长理念。现代渔业中充分体现出科技的力量,无论是捕捞船生产、海上捕捞,还是加工运输,科技都被广泛运用。现代渔业的经营管理更为科学,形成从研发到销售的一体化流程,提高了海洋作业的效率。
2.发展现代渔业意义
我国面对人数的不断增加,耕作面积被占用,食粮的总产值受到影响。我国的海岸线绵长,适合渔业的发展。并且起在GDP增长中所占的地位不容忽视。因此,成长当代渔业是包管粮食安全和成长经济的必定请求。我国的渔业成长存在滥捕过捞情况,致使了生态平衡的粉碎,无益于渔业的久远成长。今世渔业将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维护了资源与坏境的协调。我国的渔民收入情况不容乐观低,并且存在大量劳动力闲置。当代渔业的成长不但可以增添渔民的收入,还能为闲置的劳动力供给就业岗亭。
二、科技增进当代渔业成长
1.科技对当代渔业的主导作用
传统渔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因为该模式对科技的需求量大。因此,有必要加大投资,增进当代渔业的科技成长。以科技带动渔业走向现代化,是我国目前的发展战略。这是由于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形式仍旧按照传统进行,导致海洋资源破坏情况严重。长此以往,海洋资源将会逐渐衰竭,灾害的发生频率也会逐渐上升。研发维护海洋资源的科技手段,对渔业的久远成长具备重要意义。海洋受污染面积逐渐加大,海产也受到一定的污染,海产质量安全难以保证。依靠科技对海洋资源进行保护,并且提高海产品加工的安全性,才能保证国民食品安全。我国渔业的不合理性导致发展受限,我国对发展现代保有共识。在科技的帮助下,协调环境和渔业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实现渔业的可延续发展。
2.渔业中科技成长的近况与问题
2.1发展现状
我国利用遥感技术对鱼群的位置与规模作出事先预告,节省了出海时间并且提高了捕捞效率。促进了外海和远洋渔业的发展。我国还对出海船只的数量进行控制,避免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提前枯竭。我国的水产养殖从上个世纪中后期起头,成长迅速,养殖手艺获得飞速的成长。并且还致力于优良水产的培育还病害的研究,在工厂化养殖与水箱养殖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并且前景良好。为了在海上对海产品进行保鲜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冷藏保鲜和海产品加工方面都取得较大的进展。
2.2面临的困境
现代渔业科技的发展困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现代渔业的研究力量分散,并且缺少信息交流平台,导致课题的重复研究,制约了现代渔业科技的发展速度。其次,我国对现代渔业科技方法方面投资较少,基础较为薄弱,一些先进技术一直难以攻破或者处于刚起步状态。还有,海洋资源被过度捕捞,污染严重,并且监管与保护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海洋资源面临枯竭。最后,海上捕捞方式落后,先进设施没有得到广泛运用,海产品的深加工占有比例小。
3.创新方式促进现代渔业科技进步
3.1远洋捕捞
为了提高远洋捕捞的效率,需要依靠遥感技术对事先对作业环境进行分析,尤其是中高级水产的预报工作。远航的船只应当配有先进的探测和捕捞设施,保证远洋捕捞的发展。
3.2海水养殖
经过进程基因工程等手段,对杰出的海产品品种进行大量培育。还要大力发展防治病害的相关技术,定期对水产进行检测,避免大规模的病害爆发。海产品自身的抵杭力方面也要引起关注,培育抗害能力强的产品。关注水产的营养结构,按照更加合理的形式养殖,提高水产的质量。
3.3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的现代渔业发展模式在日本、美国等先进国家有较为良好的运用,中国在这方面仍显不足。“海洋牧场”是认为创建一片适宜海产生活的水域,从而吸引海产定居,再进行科学合理的捕捞。我国可以参考海外的先进经验,再联合本身国情,专注对“海洋牧场”的开辟。
3.4海水产物加工与食品安全
我国的海产品加工较为落后,海产品的附加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所以,需要对冷藏保鲜、食品卫生以及加工技术进行研发,实现海产的一条龙和专业化生产。既提高了海产的经济效益和附加产值,也保护了食品安全。
3.5近海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
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并且后期治理工作的不到位,我国的近海渔业资源破坏情况严重。因此,需要加强对近海环境的保护,避免环境污染,从而保护渔业资源。主要方式是分季度对海洋资源进行检测,探查其实都存在污染或资源枯竭情况。还要注意过分捕捞征象的产生,防止资本的枯竭。还需对海洋水质举行按期的查抄,成长海水净化手段和维护海洋环境被污染。
小结
我国传统的渔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大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已经展开。我国的海洋渔业正在面对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依托科技实现当代渔业的成长。无论是在对鱼群的检测预告和捕捞技术,还是养殖技术和后期的海产加工,都需要科技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节制开发海洋资源,保证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海洋渔业的可延续成长。
参考文献
[1]方松.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的基本建设需求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1,01:124-128.
篇2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123-01
“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高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十一五”期间,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52%。同时也必须清醒意识到,迈入“十二五”,世情、国情、农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科技。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几年,中国粮食生产虽然已经取得“八连增”的巨大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差,抗风险能力弱、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多、地少、水缺的趋势不可逆转,城乡居民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解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供需矛盾,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最终依靠科技创新,充分挖掘品种潜力,尽快突破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瓶颈,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农业科技。近年来,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防腐剂问题屡禁不止;“红心鸭蛋”、“多宝鱼”、“三鹿奶粉”等事件的发生又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此外,还有一些转基因食品、动物源性饲料添加剂等由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新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和智能化种养,全面升级农业产业。
确保生态安全迫切需要科技。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等问题,再加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日益加重。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急需加强资源环境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技术,加快开发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建立实现“低耗、高效、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确保产业安全迫切需要科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领域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主要来自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竞争,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竞争的核心。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吨的水平,随着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量仍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要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减少国际农产品市场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就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质能源和资源环境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化,加快农业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有效增加科技储备,引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力争占据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面对需求刚性增加,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我国农业发展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确保粮食安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改善生产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空前提高。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迫切需要若干重大举措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三轮”驱动,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双轨”运行作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任务艰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我国科技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申报、经费分配和过程管理办法,突出农业科研的公益性特征,探索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和有效资助方式,形成有利于农业科研基础研究和公益研究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必须建立适合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到有破有立,改革是手段,建立是根本,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着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夺取农业科技制高点、增强科技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等基础性工作。着力提高农业知识创新、生物技术领域、机械化技术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篇3
虽然隐性就业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社会就业矛盾,增加了“失业人员”的收入和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它模糊了就业和失业的界限,干扰了就业秩序,给政府的宏观政策带来了偏差,避开了有效监管,不利于隐性就业者自身合法劳动权益的保障,埋下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加大了失业保险基金的压力,也不利于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解决隐性就业的思路:
一、建立职业培训体系
人力资源开发是通过培训和开发项目改进员工能力水平和业绩的一种有代表性、连续性的工作。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是对既有人力资源的挽救和水平的提升。提高失业者从事原工作或新工作的技能,增强他们对新工作的适应能力,以便为其重新择业、就业奠定基础,对于消除结构性失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就业服务网络
建立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是劳动市场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设立专门机构,通过普查、登记的办法,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如人数、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特长、就业愿望和经济条件等,同时还从预测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趋势入手,分析劳动力的需求总量、结构及其变动情况,并指导失业人员适应这种变化,转变择业观念和方向,学习新的技能,以使劳动力的供给,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改变对劳动力的需求,尽快地实现再就业。
对经过就业培训的失业人员,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地开展中介服务工作,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失业人员本身的技能、专长及爱好,进行介绍推荐,组织供求双方见面恰谈,相互选择。
三、规范用工市场,所有用工单位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
篇4
1.1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1.1科技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更是迅速,导致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调整会更加复杂与严峻,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市场调研,不断探索最新的科技,并且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增加砝码,最终促进企业的综合实力,比如格力集团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发展,最终成为中国500强企业。
1.1.2科技创新与进步是现代企业生产元素结合的中介与手段。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我们分析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如论是成本优势的竞争还是差异化优势的竞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元素,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需要科技创新与技术来支撑,也就是说企业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必然会改变企业生产元素,进而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必然会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含量。
1.1.3科技创新与进步支撑现代企业的管理。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其对企业管理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一是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了现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就不能获得长期发展,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掌握世界上最核心的生产技术等,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二是科技创新与进步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之外,还需要具有科学的管理模式,而企业通过科学创新与进步,会提高企业的管理由重视资源消耗管理向以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模式转变。三是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通过科技创新与进步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实现了企业以最低的生产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
1.2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
1.2.1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现代企业践行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企业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比如有的企业在国家发生重大灾害的时候,其想到的并不是如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是如何发灾难财。而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与进步可以规范企业的发展模式,引导企业正视自己的社会价值,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
1.2.2科技创新与进步实现了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要想发展好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整合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通过不断的整合与配置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一定要围绕企业的成本管理规律,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使科技创新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1.3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现代企业经济实力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与进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如果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就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强,其获得的经济报酬就高,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企业的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科技含量高,就会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二是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企业必然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如何与国际上的企业进行竞争是我国企业管理者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世界上任何企业发展的不二法宝,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企业向世界500强方向发展。
2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现代企业管理的具体对策
2.1制定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2.1.1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的人才。企业要想实现科技创新与进步,就必须要为科技创新与进步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保障科技创新的基础,但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与改革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先进化就必须要大力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一是,现代企业要积极与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利用高校资源为企业培养具有高端知识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二是,现代企业要借鉴与参考国外先进国家企业管理经验与成果,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2.1.2完善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与制度。现代企业要通过完善的管理体制,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形成严格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与质量。企业要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明确企业的管理权限,制定清晰的规章制度,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在企业中的应用。
2.2建立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市场服务体系
2.2.1为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统筹资金。发挥科技创新与进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为科技创新与进步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企业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要为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比如我国建立的融资担保政策、鼓励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建立企业贷款风险基金等。
2.2.2建立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信息化平台。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需要企业为其提供一个成熟的信息平台,因为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将科技创新与进步应用到企业的每个管理环节中,比如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借助计算机工具实现会计的电算化,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手段的民主化,使得企业的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2.3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
现代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企业不断地创新与改变,因此企业要想实现科技创新与进步除了在资金、管理手段上入手之外,还需要一个外在的监督机制,也就是政府部门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进步。
2.3.1制定财税激励政策。基于科技创新与进步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国家要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支持力度,首先财政部门要增加对科学创新的支持力度,对具有科学创新的企业要给予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资助、贷款扶持等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其次税务部门对科技创新企业实施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比如对投资中小创业风险投资的企业,可以实施投资收益免税或者按投资额比例抵扣税收的优惠政策。
2.3.2增加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一是,在企业引进科技产品时提供优先选择的待遇,对经过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生产的科技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的范围,建立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来激励企业引进科技,形成创新概念;二是,政府对企业增加科技创新人才,扩大人才基金使用范围,以及第一次在本国或本市兴办高新技术的国外优秀企业,财政部门将给予专项奖励。
3结束语
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要实现上述目标,办好职业教育,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学生观和教育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打造一种充满活力、彰显灵性、人尽其才、各取所需的新的职业教育制度。
一、课程整合的内涵与依据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方向所在,以互联网应用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改革传统教育的突破口。在当今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职业教育学校课程的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整合就是在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合理科学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帮助教师教学为出发点,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融于各专业教学中,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传统教学的新挑战。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各专业教学过程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把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作为重点;学生则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宰和学习的中心,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这是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一种变革。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专业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由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和实践能力。教学模式也由单一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模式转变为“探究性”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二、任务化的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性质和具体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内容转化为具体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任务呈现出来,作为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和训练对象。如在文秘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把“办公桌的整理”作为文秘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接受任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和填写表格能力。
三、探究化的教学过程
任务提出之后,学生通过视频、音频、动画和图片等相关资料对任务有基本的了解,有条件的也可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围绕相关任务进行探究讨论,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讨论并作为学生的一员参与讨论。教学过程由教师为主体的传承型转变为由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材是主要知识载体的状况,培养学生从互联网中获取学习资料,通过筛选、重组和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在当今信息时代,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信息、资源的习惯。同时使学生通过虚拟软件制作并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的模拟练习课件进行训练。在护理专业,我们通过虚拟现实软件,设计制作了“输液训练”虚拟现实课件,让学生学习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创新化的教学目标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课程整合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只是工具,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培养人才的高级目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能力,使他们成为能满足企业需求和适用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对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篇6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成熟的会计软件广泛使用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尤其是在中职会计专业中,这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展现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魅力。本文论述了如何在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会计课程 应用
中职会计教学传统模式和当前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脱节现象,导致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很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必须适应时展的步伐。会计专业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是主要教学手段,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中职会计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是必然要求。
一、传统中职会计教学的弊端
1.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会计课程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但就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中职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实验的现象较为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只要将会计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必然就会实际操作,因而忽略了会计的实践教学和实验学习。学校中的会计实训基地也只是作为一种摆设象征性地存在着,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教材设置不合理,不利于促进中职学生能力发展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学习能力也较差,所以教材的设定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但多数中职学校在设定会计教材时,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些课程甚至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能力范围,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比较吃力。长此以往,学生仅有的一点学习热情也被渐渐地消磨掉了,学生学无所获,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目前的中职会计教学仍然存在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考后忘的现象,这不利于会计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少,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地将课本上的知识机械地讲给学生,学生也只是机械地记笔记。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并没有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充其量只是一台记笔记的机器,学生课下对知识的复习也仅限于简单的背诵。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中的优势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借助于信息技术,结合会计专业特点和实践操作,使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吸引学生,让会计课更加有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多媒体中的图、形、色等形式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某项经济业务,这样能够更加形象和自然,课堂活动会更加生动,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方式会带给学生更大的感官触动,与此同时,在网络模式中,学生可以借助校园网和有关的设备进行学习,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结合学习内容,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材料。
2.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断丰富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从自己的专业入手,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讨论问题,把所学到的会计内容进行整理和组织。比如,基础会计课程里就有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在教材里,这两章只是采用文字叙述,会计初学者对涉及的概念没有太多的了解,面对这些枯燥的文字的时候就更不好理解。所以,可以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拍摄企业会计核算时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再把有关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发给学生进行实地演练,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才能提高中职会计的课堂效率是一个难题,通过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实现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并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及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多元化的教学能做到“动、新、快”,学生在游戏活动的学习中,不但学会动手操作、动口讲述,还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可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新”就是要让课堂内容变得新颖,让学生时刻有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老师要合理借助多媒体软件,兼顾教学内容的实用和精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到学习知识的氛围中。“快”就是节奏,借助多媒体缩短教学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记住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在会计基本概念讲解中的应用
中职的会计课程文字叙述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懂,因此学习过程也很枯燥。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打造活泼、积极的学习氛围,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自发、主动地学习。老师在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个性教学设计,使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引入一些新内容来丰富教学,把原本乏味和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让教学更加直观,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入地学习,从而让课堂变得有活力。例如,在播放两大知名企业纠纷短片案例的时候,把影响网民的事件作为行业的切入点,对这两家企业的纠纷和发生的过程,还有对网民造成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对法人和股份有限责任等有关的概念有所了解,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解冗长的含义,抓重点记录下来,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加深了印象。
2.现代教育技术在凭证、账簿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基础会计中的凭证、账簿章节理论性强,可操作性也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学生只能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来了解凭证、账簿的登记步骤,难以直观地掌握。如果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例如,为了讲解好账簿的登记这一章节,运用了Power Point多媒体课件,对账簿上数字的登入做了很多预设的动画效果,有飞入、空投、打字机等,同时,还对每个数字的登记通过设置文本框,设定了先后顺序,目的是把枯燥的账簿登记工作变得有意思,让学生能在兴趣中学到新知识。在实际上课时,运用这一课件,对总账的登记做了详细的阐述,学生通过演示的多媒体课件,知道了总账登记的具体步骤,即先登记期初余额,然后登记本期发生额,而且对账簿中各个数字的登记顺序也有了清楚的了解,各个数字的出处也一览无余。在接下来的实践操作中,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更趋完善。
3.现代教育技术在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专业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习会计的学生要有很好的动手能力,毕业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真正应用所学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重点,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学校可以适当地建立一个以信息技术为重点的仿真模拟实验室,借助计算机网络和会计软件为学生打造一个仿真模拟的会计系统,模拟会计岗位,如费用报销审核岗位、会计凭证填制岗位、记账岗位、工资审核岗位、出纳岗位等,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会计相关的模拟操作,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然后老师可以较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对学生进行统一指导,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使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
四、中职教学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策略
1.掌握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在备课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所了解,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内容,讲解知识点要先易后难。要想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能力、方法、情感和态度这三个方面加大力度。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在教学时可以先温习旧知识,再学习新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提问,建立有目的、有层次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在学校教学模式是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在中职学校中被广泛使用。老师借助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对有关材料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组合,学生对这些精彩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多元化教学模式也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实物教学,也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模式进行辅教学,利用视频、文字等模式,进行语言设计和情境设计,学生可以在一定的学习氛围中进行交流,进入情境,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小结
伴随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普及,学生已经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中已被推广,且发展很快,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信息技术教学是非常有效的现代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只有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中职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申俊玲.多媒体技术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
[2]张文慧.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优势作用[J].考试周刊,2013(50).
[3]杜怡萍.中职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 集团客户 信贷风险 防范 控制
一、前言
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也不断推陈出新。但在商业银行积极开拓集团客户市场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创新完善的配套激励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集团客户本身及下属企业之间存在着纷繁复杂的关系,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在获得丰厚的利润时,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1]。如何解决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的风险,是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特点分析
(一)滞后性
集团客户因为具有资本充足、资金充足的特点,因此就算是集团中某一个企业出现了财务风险,也可以采用合理的方法,将这种经营风险从集团中的某一个成员身上移到其他成员身上,从而有效的延迟了风险暴露的时间。如果发生的财务风险已经波及到了整个集团,这时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及时避免过高的坏账率,就只能通过继续为其授信的方式,这种方式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风险暴露的滞后性。
(二)突发性
如果集团客户出现了信贷风险滞后性,当遇到经济环境、政策等外部因素发生一些不利因素变化时,被掩盖的各种财务风险就可能随时爆发出来。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滞后性特点会导致各种风险越来越多,然而其突然性的特点就会让商业银行缺乏充分的准备去应对暴露的财务风险。这个时候如何再遇上商业银行缺乏对信贷风险全面、有效的管理,就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整体性
由于集团客户的关联交易关系复杂,如果其中某一个组成成分出现了债务危机,通常情况下会波及到整个集团。并不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散,因此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具有整体性特点。
三、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一)树立审慎的信贷理念,建立完善的内部考核制度
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作为商业银行应该通过树立自身信贷文化和分析集团客户风险案例等途径,及时纠正在信贷风险上存在的错误认识,从而切实转变传统“傍大款、泉大户”的错误认识,在看到客户为自身到来收益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在各种财务风险防控过程总,要树立审视的现念,要准确把握好集团客户的整体授信空间和承受贷款的能力,从而避免出现过度授信的行为。(2)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绩效考核制度。当前商业银行应该逐渐转变目前将短期的经济效益作为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度,在绩效考核中要充分体现风险的导向作用,不断引入风险控制指标和长期资产指标等等,实现对业务占比的合理控制,从而降低集团客户一旦出现信贷风险给自身带来的损失。
(二)把握详细的客户信息,制定最合理的授信措施
作为商业银行要识别清楚集团客户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重点关注注册资金的来源、股权占比、股权分布以及变更频率等,要弄清楚集团客户是通过间接持股的方式形成的关联关系还是通过非股权投资的方式形成的隐形关联关系,弄清楚客户的净资产的变动情况。对于已经纳入集团管理中的客户,必须要根据集团授信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进一步明确主办行和协助办理行,从而避免出现逃避管理的行为。最后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集团客户的调查工作,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客户的经营管理、核心资产、信用情况、担保方案以及实际需求等等,从而制定出最为合理的授信措施,实现对授信额度的科学核定。
(三)进一步优化担保方式,提高银行担保效力
优化担保方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1)严格控制集团内相关关联企业之间的保证担保占比,并仔细核对集团客户的整体授信额度,对于通过集团内关联企业提供的保证担保规定比例上限,对于超出的部分要此案去抵、质押担保或者是非关联企业担保。(2)商业银行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集团开展担保圈风险排查工作,从而便于自身能够详细、全面了解借款人和担保人存在的具体关联关系,进而进一步对担保圈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增量业务产生的关联风险,最终防止担保圈风险出现钱清后溢的现象;(3)担保企业的章程进行详细分析,商业银行在办理各项担保手续时应该按照企业相关章程进行,从而保证企业的担保效力[2]。
(四)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作为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对贷后的管理工作,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召开客户经理联席会议,及时对集团客户的经营、投资、资金情况、信用等状况进行通报,从而方便自身对其整体风险进行准确评估,进而及时制定出应该各种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是哪个方面出发:(1)加强对集团客户信贷资金流动去向的监控,从而保证各项资金发挥自身的作用,避免集团客户将贷款用在企业资本金投资上或者是其他金融行业内。(2)进一步加强集团客户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的监督工作,从而及时发展集团是否出现异常动态;(3)进一步加强集团客户中从事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资金往来等方面的监控,从而及时防范因为这部分人对银行产生的各种风险隐患;(4)进一步加强对集团相关联企业之间交易行为的控制,从而杜绝一些利用非法手段对资产进行转移的行为。
(五)进一步强化信贷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效果怎么样还在很大程度上跟信贷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自身道德素养存在很大关系,强化信贷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信贷岗位的门槛,进一步推进持证上上制度,并定期组织一些技能考试对基层信贷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从而不断督促他们学习新的信贷相关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履职情况;(2)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商业银行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各种讲座,通过聘请信贷方面的专家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3)进一步强化责任约束制度,从而帮助信贷人员明确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责任。
四、结论
由于商业银行在积极开拓集团客户市场的过程中缺乏创新完善的配套激励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集团客户本身及下属企业之间存在着纷繁复杂的关系,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在获得丰厚的利润时,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通过树立审慎的信贷理念,建立完善的内部考核制度、把握详细的客户信息,制定最合理的授信措施、进一步优化担保方式,提高银行担保效力、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建立动态监控机制、进一步强化信贷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能够有效控制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科技;现代企业管理;影响
科技是重要的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自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发展不断加快,依靠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日益增多,并在市场上占据着较强的竞争力。因此,现代企业需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意义,并合理运用各种科学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创新自身的管理方式,还能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促进现代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获得稳定发展,需要注重增强自身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这需要企业将科技创新与管理结合起来,为自身长远发展提供可靠技术支持,这样才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塑造良好的品牌,提升经营利润。若是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忽视创新,未能跟上时展步伐,那么会让体制变得混乱,人员变得消极。而科技创新是企业赖以发展的关键,是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关系着现代化管理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围绕科技进步与创新开展工作,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确保与市场发展模式相适应,让资源得到优化与重组。这样企业生产力与经营利润才能得到提升,获得更大发展。
2.推动现代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为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为妥善解决环境问题,我国非常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倡导绿色经济。现代企业能耗较大,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时候,更需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这要求企业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配置先进设备,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能耗,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如在污水处理中,除了可以减少污染以外,还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加快绿色经济发展。从企业传统管理模式来看,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科技进步与创新,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让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1]。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通过大力引进科学技术,能够提升机械化水平,加快企业转型,减轻人员压力,降低成本投入,提升产品生产速度。
3.从整体上提升现代企业经济实力
对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来看,主要是实现战略目标,提升经济效益。劳动生产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确保经营目标得以实现,企业应该注重提升生产率。在科技进步与创新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成本投入,还能帮助企业提升生产力。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管理者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认识,让管理者形成正确的观念,在产品生产期间,主动引进各种新技术,减少产品生产时间,提升产品质量。此外,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力应用,还能够让企业的生产流程得到优化,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让企业获得更大劳动生产率,确保自身发展目标能够实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让现代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在进入国际市场以后,科技进步与创新就显得更加重要,企业要大力引进科技,可以让生产规模得到提升,让更加优质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确保在产品质量、外观等方面可以比得上发达国家产品。同时,对于企业产品出口而言,要考虑在进口国建厂,这样既可以减少运费,还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实现技术的创新和融合,让企业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这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由此可见,科技进步与创新关系着企业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确保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二、科技创新与进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商品交换为主的商务性活动,也能够视为一种以在企业内部与互联网上发展的电子交易为主要模式的交易相关服务,让现代企业管理的所有环节都可以实现电子信息网络化发展。电子商务是随着科学进步与创新发展起来的,是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如我们常用的“淘宝购物”,就是现代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主要运用计算机、手机等多媒体技术,为社会传播各项产品服务信息。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企业之间可以自动化完成交易,让企业和用户的沟通效率得到提升,提升了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远程办公
当前,远程办公在现代企业中也应用较多,主要利用远程控制技术软件,实现对远程计算机的操作办公,这样企业的办公地点就不受到限制,企业管理者在家里、在外地都能够办公,通过对移动通讯技术的应用,让现代企业实现了远程办公[2]。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通过采取远程办公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减少经营成本,并极大简化了工作流程,让员工可以从繁重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并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借助远程办公的方式,有利于跨国企业更好的管理下属公司,让企业总公司工作指导思想能够真正上通下达,让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办公效率得到提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些都可以看出,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三、结语
现代企业只有加强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随着科技进步与创新,现代企业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确保生产率得到提升。这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将企业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的快速、长远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林,李林.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及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6,(2):152.
篇9
【关键词】职业倦怠;现状;成因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研究中,比较重视的是教师的职业技能、文化素质等方面,对于这一群体的心理变化、行为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较大,甚至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并且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拥有一支有活力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意义重大。一些学者的研究已证实在高职教师这一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而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由于其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因素,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及时研究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本文力图在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这一群体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提出干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以期减少减轻教师的焦虑情绪。
1 职业倦怠及其常见测量方法
“职业倦怠”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点,比如临床学、心理学、社会历史学等学科都对职业倦怠有不同的解释。我们在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研究时,通常采用心理学的解释。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rberger)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对工作提不起情绪,对工作对象缺乏热情,很少有工作的成就感。就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这个群体来说,职业倦怠是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对教学工作的厌倦心态,常常感觉到疲惫不堪。更为具体的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感,情绪容易迁怒到学生身上,与同事交流较少,对教学、科研工作意兴阑珊。
对于职业倦怠的测量,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测量工具是Maslah职业倦怠问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BI测量表。在该表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徐富明等人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进一步修编,并认为MBI量表的三个分量表情绪衰竭分量表、去人格化分量表、个人成就感降低分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分别为为0.53、0.78、0.81。该表分为基本情况和MBI表两部分。MBI表包括22个问题,分别是教师在情绪、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方面的描述,如在情绪方面“我常在工作一天后,感到精疲力竭”,在去人格化方面“我对整天与学生在一起感觉压力很大”,个人成就感方面“我对现在的工作感觉有挫折感”等。每个问题均有经常如此、有时如此、很少如此、从未如此四个选项,分别记5、4、3、2分。
2 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
我们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山东省济南市几所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MBI量表的问题为主,分析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是否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第二部分调查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共发放问卷58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结果有效。
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具体分析,MBI量表部分,具体项目得分为3分以上认为教师在该方面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具体项目百分比
从表1 的具体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还是较为明显的,甚至部分教师较为严重,应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调查的第二部分是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从调查结果来看,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大体可分为工作环境、个人、学生等几大因素。
2.1 工作环境因素
近些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大众仍认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次等,对高职教师的偏见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另一方面,高职教师,特别是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非常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般的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周课时量均在12课时以上,除此之外,还要完成各种评比、科研任务,多数教师承载着超负荷的工作量;与付出形成对比的是,高职教师的待遇相对偏低,比不上其他高校,教师会有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强烈感觉。种种因素导致教师缺乏工作的信心和动力,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2 个人因素
从调查结果看,教师个体之间的职业倦怠情况存在差异。比如,我们发现,男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低于女性教师;职称高的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低于职称低的;在30-40岁之间的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更为明显,等等。教师的工作充满复杂性、重复性,受自身知识储备、学术能力、人格特征影响较大。当职业期望和现实成就存在较大落差时,性格不够乐观的教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这也是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
2.3 学生因素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问题越来越严重也是社会普遍现象。作为教师工作最直接的接触者,学生的素质、文化基础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不得不拿出大量时间规范学生的纪律和行为,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另外,高职院校中学生往往对专业课更为重视,对公共基础课普遍存在偏见,这也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 结论
从调查来看,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其成因主要来自社会工作环境、教师个人、学生等多方面。探询解决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途径应从这几方面综合考量,比如,提高社会支持与保障;增加学校对教师的关怀;积极引导教师提高自己,对自己合理定位,等等。
【参考文献】
[1]王永琳,王惠萍,杜健.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2).
篇10
关键词:职业能力业绩化;现代学徒制;可持续发展;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120-03
作者简介:梁润华(1964-),女,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书记,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和职业教育。(广东 广州/510630)
一、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加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口红利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的鲜明特征是:校企联合双元育人、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因此,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一定是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但是,企业的本质是要追求效益、学徒的本质是要追求绩效,如果不能抓准企业和员工为什么要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痛点,那么,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是高职院校一厢情愿的事情。部分举办现代学徒制的学校,在学习过程中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学员流失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利益驱动点比较模糊,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员工长远发展,但现代学徒制对企业本身的投资回报不确定;二是学徒的持续学习动力不足,主要源自工学矛盾、学习与工作绩效相关性弱;三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培养过程的独特性仍不明显,在课程设置、教材、企业师资标准、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亟需提升。
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内涵:学员职业能力业绩化
企业支持现代学徒制是期望提升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效能,追求实现人均产能增长,超额完成既定的经营指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员工参加现代学徒制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更是为了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升,而且这种能力要显性化,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创造。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一定是基于学员的职业能力业绩化,也就是说学员通过学习之后提升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应用在工作中转化为工作业绩。学员职业能力业绩化既是吸引企业、员工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学徒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能力业绩化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政策对接
现代学徒制学员首先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各企业对人力资源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设置相对应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政策。因此,现代学徒制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除了充分满足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得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之外,还应该与满足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政策对接,有助于企业人才资本的增值管理。所以,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同时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养成解决方案,与企业岗位资格体系、岗位培训与开发体系、岗位绩效标准体系相融合。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切忌照搬日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按照能力单元地图设置课程,能力单元应该本着够用、实用、精简不重复原则设置。通过专业学习,有效实现学员的职业能力业绩化,满足学员学以致用、价值增长的需要。
(二)学员代表参与专业课程内容订制有利于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单元地图
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内容一般是由学校的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用人部门共同制定,少有学员参与其中。但是,现代学徒制的学习主体是学员,学员知道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急切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便学以致用,提高工作绩效。所以,现代学徒制学员参与专业课程内容订制,将工作问题情境融入专业学习内容,有利于形成精准的能力单元地图,有利于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专业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的岗位培训与开发体系,更加贴近岗位绩效标准所需要的能力。学员带着工作问题参加学习,做中学,学中做,将学习效能转化为工作效能,从而实现现代学徒制教育的根本宗旨,吸引更多企业共同举办现代学徒制,体现现代学徒制的强大生命力。
(三)O2O学习方式是解决现代学徒制学员工学矛盾的关键途径
现代学徒制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成人教育方式。学员们实际上要在三大战场同时奋斗:一方面忙于职场各种业绩指标的冲刺,一方面忙于各门课程学习指标的实现,同时还要兼顾个人生活需求。所以,工学矛盾成为学员坚持学习和提高学习效能的主要障碍。职业教育创新更加需要互联网思维,现代学徒制学员更加迫切需要O2O学习方式,以便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来参与学习,以小胜累积为大胜。所以,现代学徒制课程设计更加需要融入微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等互联网学习元素,而面授时间则集中用于知识梳理、答疑解惑和问题研讨。因此,利用O2O学习形式提高时间效能,是解决现代学徒制学员身兼多种角色困境的有效措施。
课程体系一般由素质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三大类。作为企业员工,其理解能力相对比较高,社会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素质课程可以采用“网课+讲座+活动”形式授课,例如思想政治类、军事理论、心理健康、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传授知识点,由企业培训师根据企业实际开设相关专题讲座或组织相关实践活动,例如:结合民兵训练、职工运动会、员工关怀、员工援助计划、新员工岗前培训、企业绩效管理政策讲解、产品服务创新活动、发明创造、技术攻关等等。
专业课程则采用“网课+面授+实操”形式,网络课程讲授知识点,集中面授进行知识串解、案例分析、答疑解惑和解决知识运用问题,岗位操作以便提高技能,这期间进行双师授课与辅导,企业培训师要进行岗位操作辅导。
专业实践课程由企业培训师根据企业岗位培训与开发体系进行开设,以便专业学习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岗位晋升培训、岗位新业务新技术培训相结合。
(四)基于行动导向、过程导向、结果导向制定专业课程考核标准
能力有不同的定义方式,如有人将职业能力定义为职业行动能力,也有人将职业能力定义为综合职业能力,基本包含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所以,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考核标准应该着重体现在学以致用、学有效用方面。课程考核方式尽可能避免知识的死记硬背式考核,重在考核学员的学习态度、职业能力、学习成果等方面。
1.行动导向的课程评价
成人学习是改变通过经验形成的行为方式。现代学徒制学员参与学习的行动力非常重要。学员的行动力要在课程考评标准中占一定比例,通过考核学员的课程出勤率、网课学习完成率、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项目、劳动竞赛、技术攻关等实践来体现。
2.过程导向的课程评价
建立专业课程学分银行,制定岗位任务或技术项目与专业课程转换、岗位培训与专业课程置换方法,将工作过程的培训课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等与专业课程置换,减少学员对专业知识的重复学习,体现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学培融合,重在工作过程能力提高的教育特色。
3.结果导向的课程评价
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成效体现在学员的职业能力提升和工作业绩改善方面。通过建立专业业绩置换学分或置换课程体系,充分体现结果导向的课程考核特色。专业业绩包括专业证书、专业竞赛奖项、创新创造发明成果、技术专利、技术解决方案、专题报告、课题项目、公开、教材、专著以及企业科技进步奖项等。
4.校企一体化共同实施专业建设是现代学徒制教育成败的关键
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离不开校企一体化,除了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方法之外,为确保教育教学成效,校企更加需要深度开展专业建设:(1)共同建设具有教师与教练特色的双导师团队,一方面训练学员的知的融会贯通能力,另一方面辅助学员运用知识提高业绩的能力,专任教师作为一名“知道者”要通过企业实践提高对企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所要完成任务、工作流程的认知,进一步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而企业培训师则需要提高教育教学理论与规律的认知能力,将具有的丰富实践经验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2)共同开展多媒体课程教材建设,将专业课程知识点和企业岗位培训能力点相互融合研制成多媒体课件,供学员随时随地学习。(3)共同开展创新育人协同平台建设,通过共同申报教研科研课题、科技攻关项目、培训包开发等研究,创新校企合作内容,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优势资源,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为学校发展、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发展贡献能量。
5.学员能力业绩化最后一公里:O2O的学员能力转化辅导方式
为了有效促进现代学徒制学员的专业能力转化为工作业绩,校企共同开展O2O的学员能力转化辅导:(1)线上学习与分享交流。为了保证现代学徒制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提升教学效果,学校通过开发在线学习与考试平台,用于存放课件供学员网上学习和网上考试,同时增设网上讨论区BBS,为学员提供在线咨询辅导。同时,开展学员之间的朋辈辅导,学员是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员工,他们通过彼此之间的经验分享,共同提高解决工作问题的技能。(2)线下跟踪辅导。专任教师、企业培训师为学员提供线下跟踪辅导,通过为学员提供个性化辅导,促进学员的学习能力和业绩能力的提高。辅导方式包括网络辅导、电话辅导、Email辅导、个性化性辅导等。
四、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的生命力在于找到学校、企业、学员三方的利益共同点,在于学员学习能力转化为工作业绩,这需要学校、企业、学员本着契约精神,共同参与、共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学徒制,具有如下特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管理政策对接,学员参与专业能力地图订制,利用O2O学习方式解决学员工学矛盾、学以致用等关键问题,建立行动导向、过程导向、业绩导向的课程考核标准,校企一体化共同实施专业建设,以及构建实现能力业绩化的最后一公里的课后辅导机制。总之,如何保持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值得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2]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制制试作的实施(粤教高[2016]1号).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