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常见的鸡、鸭、鹅,以及鸟类的尾巴可以用来保持平衡、控制方向。公鸡的尾巴可以在求偶时显示自己雄性的强大、健壮的作用,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尾巴,可以用来定向,还可以通过上下摆动或者左右摆动,做推进器使用,以便控制身体游动。
孔雀的尾巴有保持平衡、控制飞行的作用,雄孔雀的尾巴在求偶时会开屏,以吸引雌孔雀的注意,且孔雀在遇到危险来不及逃避时,孔雀会突然开屏并抖动,吓走敌人,具有自身保护的作用。
蝎子的尾巴有攻击作用,蝎子尾巴尖端有钩状毒刺,且毒性强,对呼吸中枢有麻醉作用,敌人被它的尾刺刺中后可能会身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飞行用的尾巴鸟的尾巴在飞行时起着舵的作用。在短短的鸟尾巴上,丛生着又长又宽的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向。
平衡用的尾巴在澳洲,袋鼠种类很多,它们都有一条粗壮而有力的尾巴。平时,袋鼠的前肢不落地面,它常用肢和尾巴支撑身体。在跳跃时,尾巴就像“称杆”,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袭击用的尾巴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体长5米,重约1吨,尾巴又长又粗,这是相当危险的“重型武器”。当非洲鳄见到猎物在河边饮水时,只须用尾巴一扫,就把猎物打落水中,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篇3
多媒体课件应用误区
1 应用目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正确目的应该是相对增加授课内容,并使内容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提高其直观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但有个别教师削弱了这一教学理念和目的,把整个教案放进了多媒体课件中,几乎把课件变成了电子教案,上课时照本宣科,把课件变成了不用备课的工具,对授课内容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讲解程度大大减弱。这就需要教师端正教学态度,理清应用课件的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合理正确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2 “文字叙述”太多讲课和做报告不同,讲课针对的是学生,多媒体课件应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和记忆的内容为主。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减少“文字叙述”的内容,多制作图表、动画和影视的内容。“文字叙述”要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录知识点为主。多媒体课件并不是内容越多越好。
3 “装饰”太多多媒体课件以视听感染为主,太多的装饰会转移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装饰有动物、花草和音乐等,看起来很华丽,使学生有意无意的去注意它们,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影响了听课效果。这种画蛇添足、哗众取宠的课件要认真做一修正。
4 多媒体课件表现形式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其内容字体和背景颜色搭配比较华丽或根本就没有考虑,在电脑上观看效果还可以,但在教室内播放时却看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这虽然是个小问题,但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多媒体课件优化及制作思路
研制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着教材、板书、讲授、示范和课件内容互补的原则,处理好它们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1 课件内容与教材关系课件内容源于教材,但不同于教材,不能简单的进行内容“搬家”。课件内容既要浓缩教材的精华,又要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延伸。精华部分主要是课程内容的论点和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录和记忆的内容,为了减少板书和节省时间,需要多媒体课件来显示。补充和延伸部分主要是利用图表、动画和影视对教材内容进行修饰,使抽象内容变得生动和直观,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课件与板书关系虽然多媒体课件有很多优势,但它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作用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一节课要用很多屏画面、动画和影视,其时效性很强。用一屏,放一屏,所有内容并不能在一节课中始终呈现,这样就会对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产生影响,也不利于学生记笔记。因此,还要发挥板书的优势来弥补这一缺陷,可利用板书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框架书写出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理解和记忆;也可以利用板书把那些易写和易画的内容现实板书,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互动效果,控制教学进程,给学生感知和思考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3 课件与讲授关系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的一种手段,课件应服务于讲授,不能把讲授变成“念课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上下功夫。多媒体课件在设计时要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不应简单地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交流,要通过丰富的声、文、图和影视信息,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篇4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黄附子汤对实验动物的镇痛和对阳虚便秘动物肠运动的作用。方法 通过小鼠冰乙酸扭体试验,观察该方的镇痛作用;应用山西白醋加活性炭冰水法制作阳虚便秘动物模型。观察大黄附子汤对阳虚便秘小鼠的排便时间、排便量、小肠推进作用的影响和对大鼠在体回肠活动的影响。结果 大黄附子汤中、高剂量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阳虚便秘动物肠运动试验中,大黄附子汤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动物的首粒排便时间显著缩短,3 h内排便粒数显著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在给药10~15 min后,在体回肠蠕动明显增强。结论 大黄附子汤对实验动物有明显的通便和镇痛作用,其通便作用可能与大黄附子汤促进动物肠肌运动有关。
【关键词】 大黄附子汤 镇痛 阳虚 便秘 回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hei Aconiti Praeparatae Decoction on bowel movement of animals with constipation due to yang asthenia and its analgesic effects.Methods To observe analgesic effects of Rhei Aconiti Praeparatae Decoction with abdominal constriction test induced by acetic acid in mice. An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Rhei Aconiti Praeparatae Decoction on the time and number of excreting stool,gastrointestinal movement,ileum peristalsis in rats in vivo.Results Rhei Aconiti Praeparatae Decoction at moderate and high doses had significant analgesic effects. Rhei Aconiti Praeparatae Decoction could remarkably increase stools number and small intestine movement,and shorten the time of the first defecation of granular fec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And within 10-15 min after administration,ileum peristalsis obviously increased in rats.Conclusion Rhei Aconiti Praeparatae Decoction had defecation and analgesic effects that could be linked to increased intestinal motility.
Key words:Rhei Aconiti Praeparatae Decoction;yang asthenia ;constipation;ileum
大黄附子汤源自金匮要略,为传统经方之一,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以大黄苦寒攻下,附子辛热散寒,寒热并用,相反相成,首创温下先河[1,2],常用于寒湿内结、阳气不运之便秘、腹痛患者,有较好的疗效。鉴于附子大黄配伍临床用于阳虚便秘疗效较好,笔者在已建立的阳虚便秘动物模型基础上对大黄附子汤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观察其镇痛作用及对肠运动的影响,为大黄附子配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奠定基础,为新药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大黄(批号:20070113)、制附子(批号:20070118)、细辛(批号:20070118)药材购自广州致信药业有限公司,按传统方法制备成100%的水煎液,所用药材经过鉴定为正品后入药;造模药物:山西白醋(批号:20070604E),总酸度>4.5 g/100 mL,由山西老陈醋厂生产;活性炭(批号:200512011),重庆东试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阳性药物:通便灵胶囊,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0365;吗啡注射液0.005 g(0.50 mL),沈阳第一制药厂制造,批号940506。
1.2 动物
NIH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 g,合格证号:SCXK(粤)20030001粤监证字2007A021;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0) g,合格证号:SCXK(粤)20030001粤监证字2007A015;均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仪器
JZ100型肌张力换能器,河北省高碑店市新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MS302多媒体化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广东药学院研制。CS5013CL型超级恒温器,重庆仪器厂生产。
2 方法与结果
2.1 小鼠醋酸扭体试验
取NIH小鼠6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吗啡组(0.002 g/kg)、大黄附子汤低剂量组(1.75 g/kg)、大黄附子汤中剂量组(3.5 g/kg)、大黄附子汤高剂量组(7.0 g/kg)。 给药组ig给药3 d,每天1次,末次给药为试验前1 h,吗啡为试验前半小时注射给药。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6%冰乙酸生理盐水0.2 mL,记录20 min内小鼠扭体的次数。 实验数据均以(±s)表示,用SPSS13.0及简明统计软件,组间用t检验进行处理,以P
由表1可见,大黄附子汤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冰乙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表明其有镇痛作用。
2.2 对阳虚便秘小鼠排便和肠推进的影响
NIH小鼠72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通便灵胶囊组(0.5 g/kg)、大黄附子汤低剂量组(1.75 g/kg)、大黄附子汤中剂量组(3.5 g/kg)、大黄附子汤高剂量组(7.0 g/kg)。参照文献[2-4]复制阳虚便秘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动物按首剂量0.3 mL/只给醋,第2天起即按0.1 mL/10 g给醋,连续9 d。第7天起,动物给醋的同时按0.4 mL/10 g给10%(φ)的0 ℃活性炭冰水,连续3 d。除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外,其他各组动物造模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ig给药。第9天末次给药后,所有动物均禁食24 h,把鼠分置于铺有滤纸的钟罩内进行观察,记录小鼠首粒排黑粪时间和3 h内排便量,结果见表2。表1 大黄附子汤对冰乙酸致小鼠因疼痛扭体次数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由表2可见,首粒排便时间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3 大黄附子汤对阳虚便秘大鼠在体回肠活动的影响[5,6] 取大鼠24只,称重,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大黄附子汤组(3.5 g/kg),模型组和大黄附子汤组动物按首剂量5 mL/只给醋,第2天起即按3 mL/200 g给醋,连续9 d,按照上述方法造模,模型成功后,每组每只大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将大鼠背位固定在手术台上,剪去腹中部的毛,沿腹中线做3~5 cm 长的切口,打开腹部,轻轻用手指将回肠提出,找到回盲部,在靠近回盲部选一段3~5 cm 长的回肠段,将肠段两端用缝合线固定在肠管固定管两端的小孔上。再用一条较长的缝合线一端缝在肠段中间的肠壁上,另一端由肠管固定管中央穿出连在肌张力换能器上。然后把回肠放回腹腔内,并用缝合线把肠管固定管缝合固定在腹腔切口的腹壁上,以防肠段滑脱。用止血钳将腹腔切口封闭并用沾有生理盐水的纱布盖好切口。手术完毕后用MS302多媒体化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描记一段正常回肠蠕动曲线(5 min)。用温生理盐水(约25 ℃)灌胃2 mL/kg,继续描记曲线,待回肠蠕动曲线稳定后,再用大黄附子汤(约25 ℃ )灌胃3.5 g/kg。继续观察回肠蠕动曲线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给药10~15 min后,大黄附子汤组大鼠在体回肠蠕动明显增强(见图1)。
3 讨 论
大黄附子汤主治寒积里实证,本方意在温下,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二药为典型的寒热配伍,以大黄之苦寒佐制附子刚燥之性,一热一寒,温通并行,辛苦通降,相反相成[7,8]。可见,大黄附子汤产生的通便作用,从传统的中医理论观点认为是大黄苦寒的药性引起泻下所致,从现代药理来分析应该是其所含的番泻苷、大黄酸苷等成分起作用。而组方中的附子、细辛,则因其温热之性起到中医的温中镇痛作用,其中附子中的去甲猪毛菜碱,细辛中的细辛挥发油能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本实验证明大黄附子汤对实验动物有明显的通便和镇痛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大黄附子汤中各中草药的药理作用有关,至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或明确的物质基础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7:39.
[2] 李旋珠. 大黄附子汤作用机理与临床运用析要[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145-146.
[3] 彭成,罗 亮.过食酸味所致脾虚机理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13(6):13-15.
[4] 彭成,王岚,赵小梅. SD大鼠阳虚便秘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0(3): 407-409.
[5] 唐春萍,江涛,陈少仪,等. 高良姜总黄酮对兔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5):23-25.
[6] 刘印忠,马德禄,靳珠华,等.大承气汤颗粒剂对正常豚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J].天津药学,2002,14(1):28-30.
篇5
【关键词】
肝癌;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
Animal experiments of the role of sex hormones in the liver cancer
ZOU Jin-lin, TANG Cong, MO Xiang-qiong.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 of sex hormon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a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80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he first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 drank mineral water, ate normal feeding,the other 3 groups drank water containing DENA, liquid after was replaced, after 14 weeks DENA was stopped and drank mineral water, in the 3 group were added with diethylstilbestrol, testosterone and armor progesterone respectively, th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cidence in each group was observed. Results Estrogen, androgen and progesterone group the incidence of liver cancer are: 30%,85% and55% respectively, three groups of liver cancer incidence rat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5).Most of estrogen group still were cirrhosis of the liver in the eighteenth week.However, part rats had appeared liver cancer in the 12th weeks, 16 to 18 weeks were cancerous in androgen group. Progesterone group wa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Estrogen in rat liver tumors have stronger inhibition is a protective factor; Progesterone in liver tumors inhibition plays, is a protective factor,Liver cancer is a androgen dependence tumor, androgen in liver tumors contribute in, is a risk factors. But the three types of hormones are not induce lier cancer independent factors or main factors.
【Key words】
Liver cancer; Estrogen; Androgen; Progesterone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0万人,尤其以亚太地区居多,是高度恶性、预后差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及遗传学的进展,普遍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途径、多步骤长期作用的结果。临床资料显示:原发性肝癌在男性更为常见,男女发病比例4~7∶ 1,而且男性肝癌患者的预后较女性差,提示原发性肝癌与性激素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主要通过DENA诱发癌过程中添加不同性激素,观察雌激素/性激素和孕激素对诱发肝癌发生的影响。
篇6
【关键词】 孔圣枕中丹;血管性痴呆;细胞凋亡;bcl-2;p5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tiapoptotic effect of Kongsheng Zhenzhong pill on hippocampus neuron of ra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Methods:50 Wister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normal group,model group,Naofukang treatment group,Kongsheng Zhenzhong pill treatment group 1(low dosage),group 2(high dosage). The apoptosis rate of hippocampus neur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were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the expression of p53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apoptosis rate of hippocampus neur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were decreased,the expression of p53 was increased in Naofukang group and Kongsheng Zhenzhong pill group,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aofukang group and Kongsheng Zhenzhong pill group. Conclusions:Kongsheng Zhenzhong pill can alleviate apoptosis rate of hippocampus neuron through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53 and de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bcl-2.
Key words Kongsheng Zhenzhong pill; apoptosis; bcl-2; p53; vascular dementia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以记忆减退、表情淡漠、呆滞或人格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与细胞凋亡有关[1~2]。本实验对中药干预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bcl-2、p53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纯系Wister雄性大鼠50只,体重(250±50)g,由山东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D20041021。将动物分笼饲养,自由饮水进食,标准饲料喂养, 饲料由山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药品与试剂 孔圣枕中丹的制备:以水为基本溶剂,将龟板、龙骨打碎先煎30 min,再加入其他各药煮沸,浓缩制成100%浓度(相当于生药1 g/mL),置于冰箱4 ℃储存备用。西药对照药品为脑复康(Piracetar),由天津金世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30302,实验前按0.28 g/kg体重配成混悬液备用。凋亡试剂盒Annexin V-FITC Cat.NO.51-6587,PI(Cat No 51-66211E);Bcl-2试剂盒Fluorescein(FITC)anti-mouse and rat Bcl-2,ebioscience,Cat No.11-6992;p53抗体,santa cruz,Cat No:sc-6243。
1.1.3 实验仪器 FACSCaliber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生产(Becton Dickinson),Image pro-plus医学图像处理系统,Olympus显微镜。
1.2 实验方法
1.2.1 分组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脑复康组,孔圣枕中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
1.2.2 造模及给药 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参照改良的四血管夹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0%水合氯醛3 mL/kg(体重)腹腔麻醉,取仰卧位,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穿线备用,用微型动脉夹关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再通10 min,反复3次,撤线,缝合[3]。正常组与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脑复康组灌胃西药脑复康10 mL/kg,孔圣枕中丹高、低剂量组分别给孔圣枕中丹l3.5 g/kg、9.0 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4 d。第15 d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断头取脑备用。
1.2.3 指标观察
1.2.3.1 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检测 各组大鼠断头后迅速取脑组织海马区,制备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数为1×106/mL。吸取100 μL细胞悬液,加5 μL Annexin V-FITC 和 5 μL PI,充分混匀细胞,避光25 ℃染色15 m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1.2.3.2 bcl-2蛋白表达 细胞悬液的制备同1.2.3.1。按细胞内蛋白染色方法,加入20 μL FITC标记的 bcl-2抗体,避光染色30 m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蛋白表达的荧光值。
1.2.3.3 p53蛋白表达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常规固定、包埋、切片,梯度脱蜡、脱水,过氧化氢室温灭活内源性酶,柠檬酸盐溶液微波修复抗原后,血清封闭抗原,滴加适当稀释的一抗,4 ℃过夜。滴加生物素化二抗,37 ℃ 20 min,DAB显色,脱水,透明,封片。选取海马区G1区,图像分析仪上检测平均光密度值。
1.3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以SAS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2 结 果
2.1 孔圣枕中丹对痴呆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给药后脑复康组、孔圣枕中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但3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2 孔圣枕中丹对痴呆大鼠神经元细胞bcl-2、p53表达的影响 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bcl-2表达明显降低,p53表达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脑复康组、孔圣枕中丹低、高剂量组海马神经bcl-2表达明显增高,p53表达明显降低。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 讨 论
细胞凋亡在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凋亡涉及病理性细胞死亡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4]。以往人们认为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形式是坏死,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缺血诱导的神经元死亡还包括神经元凋亡[5]。缺血性脑损伤后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NO聚集,并导致细胞内钙超载、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是痴呆发生的可能机制[6]。凋亡在梗塞灶形成、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缺血性脑损伤发生机制,并对其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近年的研究发现,细胞凋亡的发生与bcl-2基因表达有关,其在决定缺血后神经元的生存中起重要作用[7~8]。bcl-2基因家族是凋亡抑制者,脑缺血时抑制细胞死亡的可能机制与其参与磷酸化依赖性调节、自由基产物的局部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运的调节等有关,提示bcl-2表达的增加可能对脑缺血后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过量表达bcl-2的转基因动物已证实了bcl-2的神经保护作用[9]。p53作为转录因子调节多种基因的转录,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参与DNA复制与损伤修复,参与诱导细胞凋亡等。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DNA损伤及细胞凋亡。因此,p53及其相关基因在脑缺血中的表达调控已成为目前缺血神经元死亡机制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虽然不同的缺血模型中,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但目前公认p53是最常见的促凋亡基因,通过激活一系列下游基因发挥促凋亡作用[10]。
孔圣枕中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方中龟板为血肉有情之品,善补精血,能滋阴潜阳、补肾健骨、补心安神;石菖蒲为开窍醒神豁痰之良药,远志宁心安神,袪痰开窍,龙骨甘涩收敛,能镇惊安神。四药合用,祛痰开窍,补肾安神,是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常用方药[11]。本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强,而脑复康及孔圣枕中丹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说明孔圣枕中丹有拮抗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对痴呆模型大鼠脑内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区的神经元起到了保护作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p53、bcl-2的表达检测结果表明,孔圣枕中丹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痴呆大鼠海马CA1区p53的表达,并增强bcl-2的表达,说明孔圣枕中丹通过降低p53、提高bcl-2在神经元细胞中的表达而达到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所以,拮抗缺血性脑病所致痴呆病人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孔圣枕中丹改善痴呆症状的主要作用机理,抗凋亡结合其他手段的联合治疗将成为痴呆治疗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宪林,李东培.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00,6(2):161.
[2]Rosenbanm D M,Damore J,Liena J,et al. Pretreatment with intra- vertricular aurintricarboxrylic acid desease infarct size by inhibiting apoptosis following tran sientsize by inhibiting apoptosis following transient global ischemia ingerbils[J]. Ann Neurol,1998(43):654.
[3]Tsutomu A,Norio T,Midori N. The effects of monobromobimane on neuronal cell death in the hippocampus after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ischemia in rats[J]. Neuroscience Letters,2004,357(3):227-231.
[4]Yang E,Korsmeyer S. Molecular thanatopsis:a discourse on thebcl-2 family and cell death[J]. Blood,1996,88(2):386-401.
[5]Leqqio M G,Neri P,Graziano A,et al. Cerebellar contribution tospatial event processing:characterization of procedural learning[J]. Exp Brain Res,1999,127(1):1-11.
[6]Nakamura M, Raghupathi R,Merry D E,et al. Overexpression ofbcl-2 is neuroprotective after experimental brain injury in transgenic mice[J]. J Comp Neurology,1999,412(4):681.
[7]高云良,高英茂.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和内皮细胞凋亡与bcl-2和Bax表达的时相关系[J]. 解剖学报,2003,33(2):151-155.
[8]高玉培,顾玲,唐太昆,等.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对大脑皮质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2(3):26-27.
[9]Chopp M,Li Y. Apoptosis i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 Acta Neu- rochir Suppl,1996(66):21-26.
篇7
(一)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有10个一级主题,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虽然编排在第6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下,但是本节内容与第3个主题“生物与环境”和第8个主题“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本章节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对动物的作用进行概括,在整套教材中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章节的学习离不开第一单元中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的铺垫,同时又为第六单元中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奠定基础。人教版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课对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看起来知识点很少,主要是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三个作用,但是教学素材很多,何以取舍,给老师留有很多发挥的余地,能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的独特性。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具有较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此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资料分析、问题讨论、图表设计、角色扮演等活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形成理性和概括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能举例说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能力方面
通过资料分析、图表设计等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归纳的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出谋划策等活动,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音像、图片资料的享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问题分析,辨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激发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参与意识。
(四)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三个作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确立的依据:教材条理清晰,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这三个作用进行了描述,版块分明。第一部分“在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中,提供的资料和设计的讨论题比较凌乱,缺乏逻辑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我对资料和问题进行了重新选择或重新组合。在第二部分“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文字的表述显得单调苍白,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把文字转变成图表,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加深理解。第三部分“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教材上提供了图片,但是录像资料更生动活泼,更能满足学生的视觉享受,所以我选用了教材配套的录像。
2.教学难点
理解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确立的依据:这两个难点在知识的分类中属于概括性知识,“是把各种事实、现象以及观念组织起来的知识,它集合了大量的具体事实,描述了这些具体事实之间的关系,经过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知识”。生态平衡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资料分析、问题讨论、出谋划策、整理归纳等几个连续的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自主得出结论;在怎样正确对待动物的益害问题方面,在问题讨论的基础上,播放相关录像《动物危害植物》,引发学生的矛盾心理,鼓励学生展开进一步的质疑和思考,对动物对人类的益处与害处形成综合的认识,并能进行理性的决策。
二、教法和学法
我认为,“教”和“学”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建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三个理念:面对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我在本节内容教学设计中也有所体现:(1)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的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情境,提供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推理,让学生主动探究。(2)面对全体学生:资料分析、问题讨论等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合作”中体会乐趣。但是小组讨论往往会流于形式,空洞的说理只会形成肤浅的认识,我想采用学案的形式,对学习的内容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让学生不仅可以说说,而且可以写写画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突出学习的“自主”性。(3)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人类对动物的认识过程也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过程,选用的素材中有很多人类对麻雀、狼、害虫等动物的态度转变的例子,启发学生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在学习中有效地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STS)的教育,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程序
(一)导入。
在导入部分列举作家对春天的两种描述,一种是热闹非凡、生机勃勃的,另一种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的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利用文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珍爱动物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春天,他们会选择有动物活跃的春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缺少了它们,人类的生活将变得单调、寂寞。但是动物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些,那么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能说出一些,但是肯定不够系统或者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在展开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经历,好好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
(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第一个知识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安排了四个连续的学生活动。
1.资料分析
资料一:麻雀啄食和糟蹋农作物,曾被列为主要的害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可是现在专家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吁,这是为什么?
资料二: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组织了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想一想,野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增加?为什么?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资料,列举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用食物链或食物网表示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你的图解解释上述问题。
此处选用的资料,是人类对所谓害鸟、害兽态度变化的经典事实,让学生针对自己画出来的具体的食物链,分析各种生物数量的消长关系,知道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处于动态变换之中,对生态平衡形成感性的认识。
2.问题讨论
以往人们习惯把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成为益鸟、益兽,加以保护,而把对侵犯人类利益的动物称为害鸟、害兽,不断地猎杀。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类错误的行为进行反思。此处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利用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的观点碰撞,从而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小组讨论不能流于形式,问题过于简单,或者只有唯一答案的讨论,就没有意义,教师预设的讨论题一定要能生成多样的答案,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辨别,学会采纳或否决。
3.整理归纳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讨论,结合图片“跷跷板”(生态平衡示意图),你得到什么启示?(你认为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动物有什么作用?)
在资料分析和问题讨论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缓冲思维的过程,结合“跷跷板”的图片,整理思路,自主归纳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4.出谋划策
(1)2001年9月,重庆壁山古老城遭受了罕见的蝗虫灾害,铺天盖地的蝗虫像收割机一样把当地近千亩的农田和果树林蚕食得面目全非。请你出谋划策,帮助古老城和其他相邻地区躲过蝗灾。
(2)美国阿拉斯加的涅利钦自然保护区,保护着4000多头鹿。为了使鹿的数量进一步增多,人们把鹿的天敌――狼消灭得一干二净,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10年以后,鹿群的总头数猛增到42000余头,鹿群吃掉了牧场上的草,破坏了整个鹿苑的植被,鹿因缺少食物开始大量死亡,出现濒临灭绝的危机。如果你是一名生态学家,你会给出什么建议?
此处模拟决策的活动,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又能激发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这连续的四个活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层层深入,同时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开展学习。
(三)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生态平衡中我们强调的是植物和动物,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但是生态系统中还有别的成分――分解者,即细菌和真菌,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等。那么在生态系统中它们是怎样密切联系的呢?学生回答。
请你用图表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将文字转化为图表来学习,能使知识要点一目了然,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易于记忆,能简捷地展现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培养和发展想象、联想、推理能力,开发智能。但是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示以范例,给予铺垫,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选派两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图解。
提问:如果没有动物,这一过程会受到影响吗?可见,动物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是承上启下的,如果没有动物,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短时间内还能继续,只不过植物的分解过程,物质循环的速度会减慢,所以说,动物能“促进”物质循环。但是时间长了,也会影响植物的生活,因为很多植物的繁殖离不开动物,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
(四)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本知识点不是难点,可先让学生举例,挖掘生活、经验中的学习资源。然后播放录像《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形象生动的影片可加深学生的体验。补充渡渡鸟和大颅榄树的故事(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渡渡鸟曾是当地的国鸟,由于肉质鲜美被人类猎杀,于300年前灭绝,后来岛上的大颅榄树的种子不再发芽,生物学家发现,原来只有渡渡鸟吃大颅榄树的果实,大颅榄树种子外坚硬的外壳在渡渡鸟胃中消化后才能发芽),让学生介绍,如果学生不知道,就由老师介绍,同时链接相关网页,让学生了解网络学习的快捷方便。
动物并不总是那么讨人喜欢,比如下面录像中的动物就让人类很头痛。播放录像《动物危害植物》,以往遇到这样的情况,人们是怎样应对的?(使用杀虫剂。)杀虫剂的使用带来什么后果?(寂静的春天)惨痛的经验教训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启示?怎样寻求更合理的解决办法?(生物防治)什么是生物防治?(P47科学・技术・社会)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渗透STS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尊重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
(五)课堂总结。
篇8
1.1先进性
WFB-18G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器是一种高效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是用油作燃料的机动作业替代原始的手动作业的一种先进施药器械,采用了气流输粉和气压输液的工作原理。
1.2省时高效,节约劳动力
机动喷雾器用来应急爆发性、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的防治,它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大面积控制和扑灭病虫害的目的。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农村大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缺乏现象,就水稻生产来说,很多农户只做到栽种,不进行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抱着靠天吃饭的态度,“丰产增收”计划就成了问题。使用机动喷雾器防治水稻病虫害,它的射程:即喷粉水平距离可达25米,垂直距离达15米;喷雾水平距离达9米,垂直距离7米,因此一个机防手一天可完成40~60亩的水稻喷施面积,节约了劳动力,填补了农村劳动力欠缺的难题,起到大面积、快速控制和迅速扑灭病虫害的目的,实现了机动喷雾器对农作物病虫害应防和联防的作用。
1.3经济环保性
据铜仁地区植保公司统计,农药的销量在600~700t/a,数据惊人,后果可怕。如此大的农药施放量,如果施放时期不合理,会对作物造成污染,农药残留量超过规定的标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又会给土壤带来长期有害的残留成分,造成“二次污染”,既不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又不利于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再次生产。然而对于爆发性虫害和流行性病害必须要用农药来快速控制,就形成了农药和环境成正相关关系,农药施放量越大,环境受到污染就越大,农药在植物产品中的残留量越严重,人民的身体受到的威胁性就越大。然而采用机动喷雾器施放农药,大大的缓解了农药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机动喷雾器产生的完美覆盖和穿透效果,可以在确保喷施效果的条件下,节省90%的药剂使用量。在田间施放药液时,前进速度与器械摆动速度达到基本配合的前提下,1背壶药液(约10公斤),喷施1.5~2亩地。喷雾时,雾液借助风力将作物叶子吹翻,叶子正反两面都能着药,这样药液可均匀分散于植株的叶面上,有利于植株的吸收,这就是高浓度小喷量,又省药又省水;喷粉剂时,因风速风量大,可将粉剂充分扬开,喷撒均匀,这样对害虫不仅有胃毒和触杀作用,而且还有较强的熏蒸作用;对流行性病害可达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作用。
1.4适用范围广泛
机动喷雾器多利用在对大面积禾本科作物及成大规模生产的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正因为机动喷雾器具有远射程的特性,也可用于高树作业,如:果树、森林、街道绿化树等病虫害的防治有相当大的功效。
2.机动喷雾器的操作和安全使用
机动喷雾器是一种新型的杀虫防病器械,是用汽、机油按20:1的比例混合作燃料的机动作业方式,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注意正确操作和人身安全。
2.1操作速度和程序
在田间施放药液时,前进速度与器械摆动速度要基本相配合,做到1背壶药液(约10公斤),正规喷施1.5~2亩地。机器启动前,一定要闭合药液开关,防止机器启动后,药液沿喷管流出。作业完成时先将粉门或药液开关闭合,再减小油门,最后关闭燃油阀,防治药液重复喷射,造成药害。
2.2人身安全
有农药中毒和器械爆炸烧伤两种可能性。
2.2.1农药中毒,包括作业人员中毒和他人中毒,在田间施放药液时,药液喷放距离在7~25米之间。要求作业人员穿上防毒衣,带上防毒面罩;顺风作业,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施药现场,在两台以上器械作业时,注意保持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防止交叉中毒产生。
2.2.2器械爆炸烧伤,机动喷雾器作业是应用汽油和机油混合油作燃料,要远离火种点加油,加油完后盖紧油箱,擦净外漏油,起动机器时远离加油点和着火点,防止机器爆炸伤害他人和作业人员本身;禁止在汽油机工作状态下添加或倒出燃油;操作本机时,双手不要触及消音器、气缸体避免烫伤;手指不要伸入风机进风口,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篇9
【关键词】药物研发;药物代谢动力学;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是指利用数学处理的方法,对药物或者其他外源性的物质在人体中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进而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所产生的毒理学和药理学意义。目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已经渗入到了药物治疗学、生物药剂学、毒理学等多门学科中,贯穿于药物的研发,成为了现今药物深度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
1、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1、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新药发现
药物在具备低毒副作用以及良好药效的同时应该具备较好的药动学的性质,比如:生物利用度和吸收好;中度的蛋白结合率;良好的溶解度;在体内的代谢物毒性低或者无毒等等。因此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且对药物结构可能会对参数产生哪些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代谢和结构之间的规律,进而为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设计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1.2、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药理学的研究
药物必须要到达靶部位,并且保持一定的浓度,和作用的部位结合产生药物-受体相互作用才能够产生应有的药理效应。药理作用的强弱和作用部位期药物浓度密切相关,例如速尿利尿剂,其作用的强度和Na+排出量、尿流量、血药浓度有着线性关系;水杨酸在体内达到50-100mg/L时具有镇痛作用,浓度大于250mg/L时具有抗风湿的作用,浓度在350-450mg/L时具有消炎作用;当浓度大于500mg/L时会出现毒性副作用;当浓度在1600mg/L-1800mg/L时会导致患者中毒死亡。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进一步地研究,从而知道药物在临床上的用药。
1.3、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制剂学的研究
好的药物剂型是安全、有效、均匀、稳定的,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能够有效地筛选和评价药物的急性,从而帮助临床合理地用药,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他们都具有维持药物有效的浓度、减少用药的次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将药物靶向到作用部位的有点,利用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我们可以对药物的各种剂型进行评价,观察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4、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
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中药复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其主要是对中药的单方、组分、活性成分以及复方在人体内的排泄、代谢、分布、吸收等动态规律进行研究,通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的组成、某些中药其作用机理进行阐明。中药复方中的每一味药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方,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进行协同作用,而真正起作用的药物可能不一定是存在于单味药或者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极有可能是其在人体内经过代谢后所转化的新化学物质。因此通过动力学的研究能够认识到真正起作用的化学物质,能够阐明活性成分在人体内代谢、分布以及吸收全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1.5、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毒理学研究
与毒性试验结合,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能够对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以及药物的毒性进行探讨。药物毒代动力学是临床试验于非临床试验之间的纽带,主要是找出比较全身毒性、暴露和毒代动力学数据于时间的关系。利用毒代动力学可以阐明重复给药对代谢过程的影响;阐述毒性试验条件之下全身暴露和毒理发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用于对在试验中药物毒理学发现或者改变的解释,从而为临床前的毒性试验提供依据;通过对代谢产物的研究以及揭示出毒性的作用机制。
1.6、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临床用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进行阐述。因此其首先要研究的就是比较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的代谢物是不是一致;其次是对于在人体内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也应该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利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阐述在相关适应症治疗的条件下,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物在体内代谢动力学规律的影响。上述研究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对药物的毒性反应提供合理的预测。临床给药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多剂量的给药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的剂量都需要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若是给药剂量太少,则药物无效;若是给药剂量太大,则可能会引起中毒;若是给药间隔时间很短,则很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若是给药时间间隔过长则体内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不能维持。
2、展望
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都应该进行多学科间的综合讨论以及相关信息的反馈,通过研究深入地认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从而阐述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帮助临床合理用药,预防不良反应,指导医师正确用药。
【参考文献】
[1] 陈艳军, 关勇彪. 毒物动力学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J] . 毒理学杂志, 2005, 20( 2 ): 119-121.
[2] 包金凤,刘国卿.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概述[J]. 药学进展,2000,24 (2):89-92.
篇10
关键词:舞台动作;音乐剧;表现力;音乐艺术;戏剧艺术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The Function of Stage Movement in Melodrama Performance:
Impression of "Flooded Jinshan Temple" Rehearsal
YAO Wei
镇江市艺术剧院演出的音乐剧《水漫金山》在江苏省第六届音乐舞蹈节上获得九项大奖,本人在剧中饰演法海。作为一名原本从事声乐的演员,通过3年的排练、近100场的演出,对音乐剧的舞台动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音乐剧表演的过程中丰富了表演的方法和表达方式,提升了自身表演的综合素质。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说明舞台动作在音乐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一是舞台动作在舞台表现中的冲击力,二是音乐剧对演员形体技巧的多种要求,三是形体动作与心理动作的融合。这三个方面的阐述,说明了作为一个音乐剧演员,应该加强舞台动作肢体语言素质的提升,让演员在体验角色心理动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的外部手段表现出来,增强演员的表演魅力,从而整体提升音乐剧的观赏性。
一、舞台动作在舞台表现中的冲击力
舞台动作是指用肢体动作及动作的节奏、动作的张力所体现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生活,对于推动戏剧的发展和丰富舞台表现的冲击力有巨大作用。舞台动作的运用不仅仅在话剧、戏曲、后现代戏剧的体现方式上,在音乐剧中的应用也不可小觑。以镇江市艺术剧院演出的音乐剧《水漫金山》为例,讲述的是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报恩的故事。在这部音乐剧中,有一系列舞台动作为主的表演段落,采用了一系列肢体语言以及现代舞的形式来解释剧本,剧中的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在“盗仙草”的段落尤为突出,在表现路途艰险的过程中,路遇的一草一木全部是拟人化的,这些拟人化草木连绵起伏像大海、山川一样阻挡着白娘子的前行。这一系列的关系全部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示,而且是通过对生活动作的编排,她们的摔倒、跳起、翻滚、扑跌……整个舞蹈队形的节奏完全一致,这些高超的技巧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这种以舞台动作为表演主体的段落,在《水漫金山》中演绎最充分的还有戏剧部分。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三个主要演员分别率领的僧人和虾兵蟹将在舞蹈的动作中相互追逐,法海用禅杖和法器制止青白二蛇,青白二蛇不断挣脱反抗,法海运用挥舞禅杖等形体动作来阻挡白素贞和小青的作法,三个角色做出了很多优美的类似于戏曲的动作。演员们用肢体语言体现了剧中人物都有着的理念,为了达到自己的追求不惜展开殊死搏斗,结果两败俱伤,体现了该剧“因为爱,水漫金山”的悲剧主题。
二、音乐剧对演员形体技巧的多种要求
要把舞台动作合理地运用在音乐剧的表演上,就必须对演员在肢体表现力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肢体语言是经过了训练的、有熟练的技巧的、有控制、有美感、有节奏、有情感、有深度、有内涵的肢体体现方式。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是将演员的戏剧表演、歌唱、舞蹈综合在一起的艺术。但是这三个元素并不是孤立的、分割的,戏剧表演、歌唱、舞蹈是通过剧中的角色紧密结合的。歌唱、舞蹈和戏剧表演对一个音乐剧的演员来说是基本的条件,但是全方位的综合难度是非常高的。以声音、表情、发声技巧、形体动作的综合运用来体现人物是音乐剧对于一个演员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演员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来达到。 音乐剧对于演员的形体和声音的要求近乎苛刻,他们必须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舞蹈作为音乐剧的舞台表现形式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节奏化、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以人体作为艺术体现的工具,凭借它做出各种有节奏的动作、姿态、表情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绪的表达,舞蹈意境的体现,始终贯穿在舞蹈动作中。音乐剧中舞蹈的创作以人体流动的美的动态为语言来塑造舞蹈形象、表现剧情。舞蹈可以通过舞台上演员的肢体变化和动作幅度的收放来表现内心情感的变化。 根据百科全书上的说法,音乐剧舞台上的舞蹈种类大体分为:芭蕾舞、踢踏舞、爵士舞、欧美民间舞蹈、流行舞等。舞蹈演员一般都是芭蕾舞演员出身,受过严格系统的技巧训练,可以体现飘逸、轻灵的舞姿,在音乐剧的舞台上经常用芭蕾舞来体现细腻的感情。踢踏舞是爱尔兰、英格兰民间踢踏舞蹈和非洲节奏结合起来而形成的。19世纪来自爱尔兰的移民和黑人在街头最先跳起了这种舞蹈,后来在电影的音乐舞蹈片中应用,随之这种舞蹈发展成为舞台表演形式,轰动世界的音乐剧《大河之舞》就是采用踢踏舞的这种舞蹈形式,集体场面表演起来声势浩大、光彩夺目、颇为壮观。相比于欧美,中国的音乐剧还在起步阶段,所以音乐剧的编导们特别青睐这些舞蹈,他们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和灵感,最后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