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设计的科学性

篇1

关键词:建筑风水;建筑设计科学性研究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feng shui in today's society, by the people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rejection, feng shui often understood as superstition, it is wrong, the feng shui include potential science, in modern architecture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Keywords: building feng shui; Architecture design; Scientific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说到风水一词的时候,人们常常会联想到迷信,风水和迷信是不一样的,风水的研究是为了保证自然与人的和谐,风水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是对地理位置的研究,我们也称为地相研究。如在城建房屋时人们往往会对它周边的环境,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进行研究,这也是建筑风水的研究。

风水研究在我国起源很早,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期,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长,但还是有很多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科学的解释,如随着环境的改变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多大的改变,用什么样的办法能够得到一个衡量,面对这些改变我们能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加以计算,怎样才能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这些问题任然需要我们突破和解决。

受到历史的影响人们都讲究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想法,把风水融入到建筑学中,在我国也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甚至在当今形成了一个专业的学科,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如在2005年南京大学准备开设“风水班”的消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历史来看不论金碧辉煌的皇宫,还是雄伟的历史皇陵的建设,甚至是人民的普通住宅,都展现出风水的痕迹。我国的建筑风水学还传入了国外,还得到了国外的认可,得到了很高的重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建筑也不断发展,与此同时风水学也有了新的发展动向,以下我们进行建筑与风水间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建筑风水的科学内涵

许多人认为自然界中的磁场和超微离子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然而这些影响会跟随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这样可能会造成人的寿命延长或者变短,也会使人们变得愉快或者易怒等等。根据这样的情况,风水师就在所居住的环境或地基上增加某种东西,以此来增强某种信号,来起到逢凶化吉的作用,以此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

二、建筑风水学派

1、学院派

学院派一般是研究所和重点大学的一些学者教授,从规划学、建筑学、建筑历史学、哲学等方面写的一些书籍与论文,主要是对风水理论和风水历史的研究。学院派注重的是理论研究,很少有风水方面的实践经验。

2、江湖派

江湖派主要有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和师传的职业风水师组成,他们也有自己的观点,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认为建筑风水学应该和生态学的发展步伐一样,这种人的想法,常常被人们人为是一种不科学的迷信。但有关学者指出风水不是迷信,在历史记载中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在什么地方建什么样的建筑,建筑的朝向,包括门窗的开设方法,门窗的高度、宽度以及朝向。什么地方能建房子,什么地方不能建房子。这些理论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不然就不会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依然保存了下来。所以我们不能把它定义为是迷信。第二种认为风水就是一种巫术,可能也有一点科学道理,但还是有很大部分的宗教色彩存在。中国老百姓没有去教堂祷告的习惯就只能相信建筑风水。觉得建筑风水就是一种巫术。第三种观念认为伪科学就是风水,是一种灾难,许多风水师认为建筑风水学,应该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上,虽然《易经》里有很多科学和汇聚了人们智慧的东西,但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有很多地方不再适合现代建筑学的发展和当今建筑上的改变。这种思想严重的影响了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不但严重的阻碍了发展,并且只是在一味的啃老,歪曲了现在发展中的很多事实。现代好多把看相、算命都认为是易学,这两个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使那些江湖骗子利用此方法赚钱。

三、建筑风水学的新态度

第一,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去看待事间的不完美,在建筑风水学里也是一样的,风水学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都保留了下来,里面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把好的地方加以发扬光大,去掉那些对现在没有帮助,甚至带来危害错误的地方,这才是现代建筑风水学应该有的态度。

第二,不能用科学方法解释的事情,全都是迷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有的现象只是我们当今的科学还不够发达,对这个世界和大自然认知力不够强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用逻辑思维去解释的也不一定全都是迷信。在建筑风水学里有很多的现象我们还不能解释,还需要我们去突破。

三、相关的措施

首先,风水的文化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先天应用,另一个是后天应用。先天应用是在进行房屋建筑时,先进行风水设计,然后才进行后续的房屋建造。后天应用是房屋已经建成,用建筑风水的理念去评判该建筑的风水好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先天,那样比后天应用意义更大,也更加具备优势。

其次,要注重生态化建设,保护好环境。建筑风水的原则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从风水这个词可以看出,在建筑风水别注重水。水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非常的重要,在风水里把水比作财气,常常认为有水就有财。在民间也有人们收集雨水、污水等用净化装置进行过滤,从而进行利用。

还有,风水文化和建筑想法应该要互相融合。人类的向前发展和不断的改革,都是因为在生活中不同的文化、思想发生碰撞的结果。判定我国建筑风水的好坏不能用人们的主观想法,要用在建设过程中的客观事实去鉴定。传统的建筑风水文化,是被遗弃还是保留,都要看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带来可借鉴的地方能否服务于我们以后的幸福生活,能否给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出贡献来判定的。

结束语

综上所诉,我国的建筑风水研究目前还有很多值得去突破和商讨的问题,它们需要每一个风水专家学者都用心去研究。目前,我国的建筑风水学已经传入了国外,并且得到了国外许多建筑设计人士和民众的认可,在许多建筑设计上,风水学都受到了较高的重视。因此,风水学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动向,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把传统的建筑风水学和现代风水学结合在一起,好好的利用起来,把我国的建筑风水学带上正常的发展轨道,为加强我国的环境美化和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余卓群.《简论建筑风水》[J],长江建设,2007,03,12

[2] 张霄鹏.《浅析古代风水学的科学性》[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05,03

篇2

关键词:类型学;新客家建筑;空间

检索:.cn

中圈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5-0068-04

一、引言

客家民居无疑是客家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组成部分,它们以生土、石材等地方材料与木结构相结合,在不同区域的客家地区有方楼、圆楼、围龙屋、四角楼等多种形态,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随着中国近些年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复兴发展,各个客家地区纷纷投身文化建设,挖掘当地客家文化资源,尤其在对传统客家民居的修复改造和新式建筑的建设方面都充分考虑到当地传统文脉的传承意义,令其特有的文化得到重生和传播,因此当代客家建筑空间的创作受到关注和研究。

众所周知,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随着当今社会生活模式的巨大转变大都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传统客家民居也不例外。很多民居因为人去楼空而被废弃,即使还在使用的民居也往往只有寥寥几户人家居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基于宗族聚居和防御需要的传统民居在使用空间上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居住空间阴暗狭小、采光通风不好、卫生条件恶劣、私密性差等;其次,无法匹配当今时展的技术需求,比如原建筑结构不适合现代厨房、卫浴设备的安装;再次,当代大众审美也影响着人们对空间形态和风格装饰的追求……这些都表明了客家传统民居在居住功能方面的衰退,但是如果他们只为观赏保存价值而存在,那客家建筑文化仅停滞在“标本”阶段,然而其不能仅止于此,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和艺术价值对当代建筑空间设计仍有很多启示,如何更好地传承延续客家建筑文化,可以借鉴建筑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新客家建筑的构造机制及转换与生成方式。

二、类型学与“新客家建筑”

类型学原本是作为一种社会领域分门别类的体系研究,随着理性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类型学进入建筑领域。19世纪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建筑的革新,建筑类型学理论逐渐形成、发展和熟悉。建筑类型学经历了“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和“第三种类型学”的发展,直至当代形成了两大构架:从历史中寻找“原型”的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和从地区中寻找“原型”的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何谓“原型”,‘(原型”不是实体,而是一种原始意象,采用类型学方法进行建筑空间类型设讥植根于对建筑原型的研究。从本质而言,“原型”本身是抽象的,这也决定了建筑原型也应该是抽象的,但是在建筑创作中,人们会有意或无意识地通过具体的形式形象来外显“原型”才能表现其自身,因此建筑类型学中的“原型”始终是同形态相联系的,图形图式成为识别提取“原型”的基本媒介。采用类型学方法进行“新客家建筑”创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类型选择、原型提取,即从对传统客家民居的历史和地域模型形式的抽象中获取类型,将其图示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发现其“变体”,寻找“固定”与“变化”的要素;第二步是类型转化,将抽取出来的原型要素结合具体场景还原到新的结构图式,这样生成的设计方案就与传统建筑类型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文脉有了联系。

“新客家建筑”作为―种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新客家建筑”是一种还原某一特定区域地缘文化的“微观叙述”,关注于表层面上的显性形态,其应置于特定的地域,基于环境、地理条件、气候特定等具有当地独特的场所精神;

2作为原型之一的“集体记忆”是人类在每个历史阶段延续和增加的产物,建筑作为“集体记忆”的场所,应该要呈现和唤醒人们对传统的深刻印象,“新客家建筑”从传统客家民居演化而来,应实现人们置身其中的场所记忆和多重体验;

3.“新客家建筑”是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不同于采用地方符号、象征等直观形式来表达地域风貌和场所感的传统意义的地域主义,它是―种隐性含蓄的地域主义建筑,在原型的抽取和应用上偏重深层类型,并把传统文化和地域精神融入现代技术、材料和手法之中,表达现代文明同人类生活的和谐关系。

三、从传统客家建筑原型到新客家建筑空间的类型学设计

以传统客家民居作为原始类型进行传统应首要考虑功能要素。新客家建筑作为现代建筑,其使用功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使用功能,如住宅、客房、餐饮等自古以来―直存在的功能;另一类是新型的使用功能,如会展、商场、娱乐等近代逐渐出现的功能。空间作为功能的载体,而无论新客家建筑是何种功能,传统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布局都不可照搬复制,这就需要对传统客家民居空间进行原型研究提炼,对现实形态进行简化和原则化,最终得出某种“抽象”的产物,这种“抽象”产物是“固定”和“变化”的要素,根据这些进行多样变化演绎是新客家建筑新型设计的展开。

(一)原型提取

1.空间形态的提取

传统客家民居的地域性决定了其空间形态的特征。从总体布局上看,客家民居多采用围团式布局,以姓氏宗族为单位,三五成群地散落在山坡或山脚处。客家建筑选址十分考究,一般都会考虑背山面阳、山势饱满、土质优良、水源丰富之地,因此多利用山势坡地建造。当地形坡度较小时,建筑可顺坡而建;坡度偏大时,建筑室内地基常采用错层处理,形成具有高差的地台;坡度很大时,建筑则分层分级处理,对内部空间的布置也充分考虑对通风采光的需求(图1)。另外,在客家建筑的营建中,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有些建筑选址建造时会利用溪流、江河等自然水系,当无法取得时,通常会在宅前屋内利用人工挖池凿井,兴建池塘,如围龙屋宅前的“半月池”。

2.空间布局的提取

客家传统建筑平面构图规整有序,虽然存在横屋、堂屋、围龙屋、四角楼、土楼等多种样式,但总的说来就以下共性:一是具备防御功能的对合性;二是重视宗族礼制将祖堂设为建筑核心的向心性;三是遵循严密的礼教仪规严格分布空间的中轴对称性;四是可随着家族人口数量增长和财力积聚对民居进行扩建的空间可生长性。图2对几类常见客家民居的空间组合图示概括表达了空间布局规律。

3.空间组织的提取

客家民居受传统儒家文化礼制观念的影响具有严格的等级关系,其直观体系就是建筑中轴线上的空间序列层次。客家建筑从室外向室内由半月池、禾坪为起点,逐渐往内推,经过大门入口、门厅、天井、下堂、中堂,越往内越高级,最终在上堂(祖堂)达到等级的最高制点。这种等级关系将空间序列由外向内分成了三个层次:建筑前部的半月池、禾坪至大门是第一个层次,是建筑外部的原始交往空间;从大门至下堂是第二个层次,是建筑内外的过渡空间;从中堂到祖堂是第三个层次,是建筑内部的空间活动空间。这三个空间层次以天井、门厅作为过渡,空间转换自然细腻,建筑内部交通动线简洁清晰(图3)。通过仔细的梳理可以发现:首先祖堂作为建筑的核心,也是动线中最大最聚集的中心点,每个开间都有着最为快捷的到达路线;其次建筑单元空间呈线性排列,以天井、院落、廊道连接形成交通节点,保证各空间之间联系交往的便捷。(图4)

(二)类型转换

类型转换即从提取的“原型”转换到具体的对象设计,是类型结合具体功能、场景还原为形式的过程。类型转换方式包括结构模式的转换、比例尺度的转换、虚实关系的转换、图底关系的转换等。

1.传统使用功能的新客家建筑空间类型转换

由于传统的功能从古自今―直存在,其布局特点是空间功能单一、分隔明确,因此传统客家民居的平面形态可以直观运用,其主要特点是将传统建筑中一系列功能简单的单元空间按一定规则复制排列,形成建筑主体。对于新建筑中的功能需求则可对单元空间进行类型转换:比如住宅和客房空间需要在原单元间的基础上调整结构布局和面积大小;酒店空间需要对门厅、堂屋等半公共区域调整比例尺度,扩大为大堂区域;餐饮空间可将天井、庭院转换为就餐区…甚至可以在不改变传统布局形态原型的基础上,抽取其典型组成元素,构建成新建筑平面,这样可获得更为灵活的表现形态,但总仍应符合传统客家建筑中原型的典型特点。(图5)

2.新型使用功能的新客家建筑类型转换

新型使用功能的布局特点在于主体空间的大体量以及空间界限的模糊性,这些是传统客家建筑中没有的,需要深刻挖掘新老建筑在空间关系和气氛营造的共通点,这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套用传统客家建筑平面轮廓,最常见的就是土楼的圆形平面,适用于展览陈列馆、体育馆、剧院等功能相对单纯的现代建筑空间。这类空间通常由一个大空间作为主体或核心并承载主要功能,周边辅以廊道、配套用房、外墙等构成空间界限,在空间形态和感受上类似围楼内中心祖堂与四周围屋的主次关系。比如四角楼中开敞的内院经过转换可以封以玻璃顶棚用作中庭,将虚体空间转换成实体空间,而周边的配套用房、走廊则可以通过对传统建筑中的角楼、走廊、天井等的图底反转而实现。(图6)

第二种情况是对于处在当代“综合体”发展趋势下的现代建筑空间,这类空间的特质是多元化和包容性,空间布置不受实体单元的约束,讲究灵活流动的布局,比如文化活动中心、商业中心等。这类建筑空间布局注重不同功能空间的分布及其过渡处理,因此新老建筑之间的桥梁应是人置身其中的体验,地势、空间层次、组织动线等都是可以转换的条件。以台湾苗栗客家文化园的设计为例,从类型学理论分析说明其建筑空间设计思路。

苗栗客家文化园区位于台湾苗栗县铜锣乡,占地约11.2公顷,其定位为全球客家文化产业交流与研究中心,具备展示客家、典藏客家、研究客家、产业客家及多元文化教育推广等功能,园区内主体建筑由刘培森建筑事务所及日本竹中工务店规划设计,其将客家文化元素的空间以创新手法构筑在现代建筑体中,从众多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图7)

在建筑空间形态方面,建筑外观随原有丘陵地形而起伏,独特的玻璃帷幕外型融入当地地形地貌,并利用水景和绿景所构成的人工山丘包覆主建筑物,除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还创造出“半月池”和“梯田景观”的意象;建筑内部也随着地形起伏而创造出和缓的室内中庭斜坡广场空间,呼应原型中“禾坪”作为晒谷、休闲等公共交往空间的意象…这些再现传统客家民居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原则。(图8)

在建筑空间布局及组织方面,室内分成三层,包含常设展区、四大临时展区(特展区)、儿童馆、文化创意产业馆、工作坊、图书资料中心、会议厅、餐厅等,其中常设展区是最大也是中心展示区域,其他空间则分布散落其四周;一条空中长廊从园区入口直通二楼常设展区,也是连通中心、四周、上下等不同区域的通道。虽然室内平面轮廓与传统平面大相径庭,但其意象却呼应了传统客家民居原型的空间构造及组织规律。(图9)

篇3

当前,我国现代本科教育观念经历着由培养业务型人才向全能型人才的改变,这使得本科教学从过早专业化向通时化和基础化的要求转变。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体系的融合和深化进一步加剧,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各金融行业混业趋势明显,金融行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金融专业通才的培养需求,这对金融专业基础化教育的宽度和广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外实践经验表明,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融合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趋势下的金融学本科生通识教育的质量。首先,实验教学体系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真实市场进行有针对的集成,满足金融专业日益外延的基础教学要求。第二,实验教学可以动态调节教学方案,培养具备各类实际金融问题解决能力的专门化人才。近年来,伴随互联网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现代金融业信息量大大提升,金融机构人才需求也呈现应用性、技术性、研发性和市场性等动态要求。实验教学可以建立市场模拟,培训学生动态数据分析能力,也可以集成银行、证券、期货、会计、财务、法律、IT等多种行业操作软件、专业分析软件和资讯数据库软件,培养学生各类实际金融问题的解决能力。

一、《货币银行学》课程实验辅助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需求之间存在冲突

《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专业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其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要求之间存在冲突。首先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稳定性与金融实践发展的动态性之间的矛盾。《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课程,现代信用经济和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要求该课程教学保持一定先进性和动态性,这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稳定性存在内在冲突。其次,单一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多层次、多样性的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同专业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性决定了其需求、侧重点、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差异性,这与传统集中式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冲突。再次,基础理论教学与金融人才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传统教育模式下过分强调理论基础知识传承,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科本位导向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也难以适应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部分脱节。第四,传统集中式授课模式与互动式教学要求的矛盾。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学生想学什么,学到了什么”,是建立在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秩序上的,这一点在传统课堂式集中教学环境中是很难实现的。

(二)课程实验辅助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针对上述矛盾,笔者对所在课堂学生需求进行了调研,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12份。调研数据表明,超过七成学生认为现有课堂教学和教材不能满足匹配他们对该课程信息需求,反映了增加实验教学部分的内源需求。另外,虽然对课程的货币供给、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数据和金融市场资讯等问题较为感兴趣,但只有不到20%的学生养成了每周获得相关信息的习惯,超过八成的课程信息需求没有被满足,因此增设实验教学模块是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

因此增设实验模块,推进《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是其内在逻辑和需求的。一方面,实验教学可以满足课程内容动态变化的要求。金融活动市场化、国际化和金融课程微观化、学科交叉化趋势决定了《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需求。实验教学可以通过专业资讯平台24小时不间断更新教理论、知识、市场行情和资讯,满足动态化的课程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可以满足复合型应用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现代金融学科表现出了微观化、交叉化、融合化趋势,本科金融教育也开始强调“宽口径,重实践”培养要求,实验教学可以强化微观方向课程内容建设,如金融市场、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家庭理财、公司理财等。也可以引进相关行业软件和系统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引进教学软件,开展模拟银行、投资理财等实验教学活动;引进金融信息资讯交互系统,培养具备经济分析、财务会计、法律管理、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人才。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实验辅助教学的模拟模块设计

(一)教学内容实验设计

现有《货币银行学》教学在涉及计算、数据、数量关系等与实务关系紧密的问题时,以PPT为主的教学工具,在讲授相关内容时难以对相关专业术语和市场特征进行直观表达,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动态特征需要借助实验教学的灵活手段。

根据我院省级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教材,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和机构、货币供需和政策三大部分。其中可以对接实验设计的教学内容有:现值和收益率;货币、资本、衍生品市场;货币层次划分;信用倍数扩张;货币政策传导和工具等。在上述内容的授课中,可以通过例题设计、网站导航、市场软件等方式创造直观的教学情境,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二)实务技能实验设计

问卷显示该课程教学对象未来就业偏好以金融机构为主,因此在相关内容授课时可结合一定的实务技能实验项目训练。如金融机构和市场中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章节,对于商业银行的表内、表外、中间业务,负债和资产端项目,现金、信贷和结算等操作性很强的内容讲解时可以设计商业银行实务模拟实验,关联商业银行内部软件,从操作层面对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进行直观掌握。又如讲授货币政策章节中的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内容时,除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介绍外,嵌入对央行实务政策工具操作的分析实验,如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动态、准备金工具、利率政策、常备借款便利等。

(三)数据资讯实验设计

该门课程教学实践中涉及到大量的市场资讯数据,如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信贷增量、货币乘数、货币、股票、期货、银行间拆借市场等,并且数据是高频更新的。因此掌握反映宏观经济形势的资讯数据必须借助于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实验项目。比如选择与课程高度相关的数据表单,如M1、M2、MB、每周货币净投放/回笼、投资出口消费数据、定期跟踪并观察规律;又可利用实验室的金融市场模拟交易软件让学生直面全球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的金融市场交易实况,进行市场模拟交易,培养实战经验,把握市场运行规律,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实验的静态教学方式无法取得的。

三、《货币银行学》实验辅助教学的互动平台构建――Blackboard

为了保证实验辅助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完整性,除了相关课程实验设计之外,还需借助适应该种教学方式的教学系统。我校近年来开始推行Blackboard在线教学平台,在全球3000多家高校得以应用,该平台可以加载实验项目、实验反馈、同步交流、信息共享等功能,可以满足实验教学设计方案的对接需要,即可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又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一)建立动态的《货币银行学》实验课程体系

Blackboard系统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恰好匹配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实验教学可以嵌入整体教学过程的包括教学大纲、课堂练习、阅读材料、作业、测试评估等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在建立实验课程体系时,通过不同栏目设置导入实验学习板块,包括实验案例操作、实务软件、数据资讯软件、结果反馈和测试、专题研究等,并且将相关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向推荐学习研究课题相关的专题资源、网站链接等。由于Blackboard可以进行课程定制,学习者只需登陆在线教学平台即可获得对应进程的学习和信息资源。

篇4

【关键词】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因素;人文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居住的要求正在变更,需要建筑构筑出舒适、环保、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社会和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这其中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是重要的环节,新时期,应该将二者进行功能和目标上的重新解构,发挥二者的优点和长处,将二者有机地统和起来,使城市建筑景观化,以更好的姿态、更丰富的形式展现给世人。因此,设计部门应该明确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概念,掌握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积极开展对建筑设计中体现景观因素,优化景观工作,找到适合现实的景观和建筑设计结合的要点,深层次、广范围地推进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走向深入。

1景观和建筑的关系

景观和建筑密不可分,景观是各种地理信息、建筑形式和结构类型的综合,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也决定景观的构成。建筑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内部使用空间和各种功能的合理安排,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景观设计是对园林结构优化、景物构成和景物形态的综合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在基础科目和基础技术上有着比较大的交叉,是当今设计工作中必须考虑的两大主要方面。

1.1建筑设计需要景观设计的表达

良好的建筑设计风格可以表达出地域风貌和人文特点,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景观设计配置相应的元素,可以起到配合的作用,共同表达出建筑设计的理念和风格。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地域特点的景观,可以具象地表现建筑的主体风貌,也可以抽象地体现地域的文化符号,有助于人文艺术的进一步延伸,在给人特定观感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愉悦感和舒适感,体现出景观设计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1.2景观设计需要建筑设计进行完善

景观设计可以在客观上起到建筑风格的保护作用,使建筑景观和周围环境景观达到和谐地统一,与此同时,良好的景观设计还有需要建筑物的完善作用,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景观设计更加合理,在提高景观观赏性的前提下,促进建筑物的保护和在利用。

1.3建筑设计中体现景观设计的思想

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部分,建筑和景观都不能游离于环境,应该发挥环境的整体性作用,将其中的景观和建筑部分进行有效地整合,因此,在建筑和景观设计工作中应该将环境的整体效应进行重新分析和研究。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一直强调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这样的思路是我国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宝贵经验,应该对此加以充分利用,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应该强调利用山体、水系和花木等景观元素的运用,经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性融合,力求建筑与景观的完美统一,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发展;从景观设计的角度看,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之一,建筑的外部空间与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建筑物还可以构成不同层次的空间,建成风格各异的环境,在表达建筑设计个性和特点的基础上,丰富和体现着景观设计的风格和意念。总体上看景观和建筑相互影响,景观设计应该起到装饰建筑和体现建筑风格的作用,强化设计的精神和文化,充分表现设计的思想内涵;建筑设计应该起到构成和形态作用,在强化空间形态和建筑思想的基础上,体现设计的功能和作用。

2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结合

2.1体现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应该看到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的有机整合,发挥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景观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利用建筑赋予景观内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密切配合起到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2.2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要体现科学性

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科学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保障,当前人们更加重视环境和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因而在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时必须体现科学性,其中尊重景观和建筑的地域性是体现科学性的重要标志,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最大程度的顺应自然,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发和利用自然,尽量依照生态原则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科学地发挥景观和建筑的审美功能,体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和谐之美,避免一味地最求富丽堂皇的设计效果,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自然性。

2.3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要具有“以人文本”的精神

新时期,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应该体现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在建筑和景观设计时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保护好自然环境、历史遗迹和人文景物为中心,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工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建筑和景观科研成果能在更深层次地应用,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背景下,使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作品发挥更大的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在主旨上都有确保舒适、环保、实用美观等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又都有其各自特点,实际的工作中应该二者结合起来,在丰富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使景观更好的姿态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何江.浅谈“以人为本”的小区环境设计——以重庆东和春天小区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05)

[2]严军,周雨润.尊重自然的设计——以南京银牛休闲会所景观设计为例[J].江苏林业科技.2006(06)

[3]康江华,全平.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现状与发展方向[J].湖南林业科技.2008(05)

篇5

关键词:现代建筑 设计风格 理念创新

一、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产生

简述从时间上来说,现代建筑设计主要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欧洲的一些建筑设计师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建筑设计上从自然形态吸取营养,目的是通过中世纪的、哥特的、自然主义的三个来源,来建立一种新的体系,成为建筑设计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在现代建筑设计思想旗帜下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多得几乎数不胜数,它的产生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背景。从文化的意义上讲,现代建筑设计思想是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二战后发展成为国际建筑设计风格,以其不可阻挡之势遍及全球,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建筑面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城市面貌,改变了都市天际线的形式,影响迄今依然非常有力。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伴随着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市场经济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多样化的发展,由此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多样化的功能需求。今年来设计界都强调建筑要为社会服务,建筑设计要以实用功能为核心,在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中更是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注重设计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性和效率性,重功能轻形式,下面我们来认识下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1.用先进的理念作为

指导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研究生态环境状况,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问题。建筑本身在设计上应具有科学性,尽量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建筑结构要按绿色生态建筑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使建筑在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上更具科学性。

2.注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目前的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这种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差,建筑高度有限,机械化程度低,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代新型建筑设计应通过科学的计算、合理的设计,采用框架式建筑结构,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墙体材料,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新型的建筑结构不但可改善建筑本身的面貌,减轻建筑本身的重量,还提供了自由分割的空间,使用面积也大幅度提高,减少了人力,降低了成本,其整体设计更趋科学合理。

3.注重功能的多样性

受体量和结构所限,传统的建筑功能比较单一,并且没有现代化的智能系统,不具备综合性和多元化功能。现代建筑设计由于采用新型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使建筑本身的空间发生了很大改变,可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现代智能化设备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如新型的客运中心可囊括机场、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设施,使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快速分流。

4.注重新能源的合理化循环使用

传统建筑的能源一般都是通过外部能源系统供给的,无法做到

自给自足,一旦外界动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整个建筑体系将会陷入瘫痪。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能源系统,以可循环的能源为基础,采用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不但可以满足建筑本身的现时需要,还可将多余的能源加以储存,以备后用;在水系统的设计上,运用自然采集与循环使用相结合的方法,自然采集的水经过净化和过滤可以满足建筑的正常用水,同时将使用过的废水加以收集,处理后二次循环使用,最终将废水用于建筑本身的绿色植物灌溉系统,这些绿色植物则可以吸收废气、净化空气、隔热保温、美化环境。

三、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1、从设计性质上看,传统的设计偏重于技术,现代建筑设计则面向功能目标,将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具有工程性,既重视设计的内容亦强调设计进程的管理。

2、从设计进程上看,传统的设计在战略进程和战术步序上有随意性,现代建筑设计则强调设计进程及其步序的模式化。

3、从设计手段上看,传统的设计是电算器(过去为算尺)、图板加手册,个体手工作业,现代设计则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自动绘图和数据库管理,集团分工协作。

4、从设计方式上看。传统的设计以经验总结、规范依据为主,现代设计则强调预测与信号分析及创造性的相互配合。

5、从设计部署上看,传统的设计只限于从方案到工作图这个阶段,现代建筑设计则贯穿开发的全过程,除常规的设计外,还要考虑从用户需求(市场预测)到设计评价(可行性研究)及施工阶段的结构设计工艺性修改以及试运转和使用维修经验的反馈。

四、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几点构想

1、引进和创新,建筑设计是社会的艺术,其艺术特点、风格及式样的变化均代表着对特定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相应的历史继承。也就是说,设计艺术是历史的范畴,它的本质在于不断地创造和革新。要用开放的心态来博览古今,汲取古今中外积累的建筑设计经验与科技成就,从把建筑设计作为艺术的高度出产具备新品质、反映新观念的设计创作,繁荣新时期设计艺术创作。

篇6

[关键字]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相互关系;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

1.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概述

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分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指确定一定时期之内的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对城市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协调城市的空间布局,具体安排和综合部署城市的各项建设,以实现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活动;城市设计又称为都市设计,是指把城市作为对象所展开的一系列的设计工作。城市设计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建筑设计是指在建造具体的建筑物之前,设计人员按照有关的设计要求和设计任务,设想可能出现在建筑物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草拟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并用文件和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城市规划设计是对整个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范围较大,时间较长,而建筑设计仅仅只是某一个建筑物的设计,范围较小,时间较短。

1.2相互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是面和点的关系,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建筑是城市空间中的主要成分,城市规划设计是面,建筑设计是点,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基础。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是城市中的基本设施,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为指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延伸。只有建筑设计严格依照城市规划设计的规定和要求执行,努力做到两者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建设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城市规划设计要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因素,以局部的点的合理设计来促成整体的面的科学规划。建筑设计要服从于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方方面面都应该把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活动的主要依据,以城市的大环境、大发展作为设计的标准,建筑设计才不会偏离城市规划设计的正确轨道,促使城市规划设计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迈进,推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

2.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的策略研究

2.1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

优秀的建筑设计需要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指导,因此,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先要对城市的地域特征和周边环境等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和了解,分析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的主客观因素,确定城市的建设规模、发展方向以及本质特征等,规划方法要多多的采用当下最为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融入更多科学合理的因素到设计中。经过一番仔细认真的调查研究以后,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基准,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再为建筑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筑设计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2.2培养和提高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赋予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以创新性

无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人的行为活动都是受到潜意识的驱动的。只有在人的意识中形成了这样的行为状态,人才会按照意识去执行,所以,人的意识对人的行为活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论是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都是沿着意识的轨道前行的,只有设计人员的意识中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思维,他们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所突破,才会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设计出与以往的所有设计都不一样的创新设计。当然,在创新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已然形成的主客观规律,在以各种规章制度所构成的主观规律和生态文化环境长时间以来所形成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再创造,把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局部建筑统一起来,设计中不失所有城市建设的共性而又富有个性,就可以打造出一个符合规律的创新性城市。

2.3建立并完善有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督促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设计行为

在《孟子·离娄上》的第一章中说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现如今被人们用来比喻做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准则。所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创建一系列专门性的规章和制度,对有关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人的行为进行监管和约束,是促进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必备要素。好的城市规划离不开好的监管机制,监管机制和规章制度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强制性的保障,督促规划和设计的有关人员在设计中的言行举止,促使他们做出符合要求的设计。通过监管机构组织专业人员专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活动,防止城市秩序的紊乱。此外,还可以加大法制力度,在法律中增加更多有关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内容,让城市建设又发可依,保证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依法进行,协调发展。

3.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因素,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严格以城市规划设计为依据和准绳。如此这般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才能有效的提高整个城市的建设风貌。市级领导和有关的工作人员、设计人员要把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来推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道新,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与协调发展[D]门窗2012

[2] 张佳临,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D]科技与企业2013

篇7

1建筑策划产生的原因

如今经济在不断发展,城市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化的建筑也在不断发展,规模增大的同时,建筑的样式也越来越复杂。建筑形式不断复杂的同时,对于城市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不容忽视。传统建设程序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建筑程序越来越缺乏逻辑性以及科学性,对于工程建设的后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不能够保证,这就会使得设计的产品跟现实中需要的产品相差较大。所以,在建筑项目施工前,要加强对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并明确设计的依据所在,建筑设计产生的同时,建筑策划也会顺应其发展而产生。在建筑设计前期,建筑策划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由三方面的内容组成,第一:对于环境资源的搜集以及该环境制约条件有个明确的了解;第二,对于项目工程设计的要求要有个明确的了解,对其目标有个明确的定位;第三,要有相应的设计准则以及工作程序。众所周知,建筑策划的存在能够确保建筑设计日后往科学理性的道路上发展,在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建筑策划即是按照建筑项目的整体进行目标定位,而后对建筑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后,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设计依据。建筑策划追寻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它从新的角度来审视建筑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建筑策划在设计中的必要性

建筑策划是处于与城市规划跟建筑设计中间位置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能够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能够承上启下,不但能够在建筑的整体的宏观规划立项环节有所渗透,还能够在建筑设计环节有所渗透,从而能够保证建筑设计更科学,逻辑性较强,且无论是对于建筑师还是建筑项目开发者来说都能够使其获得更好的收益,达到双赢的目的。第一,对于建筑项目的开发商来说,在建筑项目中,对项目进行策划能够使得开发商在进行投资时目标更为明确,并对其成本的控制起到很好的作用,最终能够确保资金的投入获取更多的回报;第二,对于建筑师来说,建筑策划有助于建筑师明确设计方向,也就避免出现那些设计与项目要求不合理而重新修改设计方案的情况,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当然,不同的设计项目,建筑策划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对那些社区的建筑进行策划时,一般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确立社区的主题;第二,研究社区户型的规模;第三,社区土地的利用程度;第四,提升社区的空间价值;第五,控制好建设的成本;第六,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而对那些商业建筑进行策划时,更需要做的就是能够对市场的环境进行更多的研究与分析,策划时要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考虑在内:第一,建筑的形体;第二,建筑所处环境的空间形象;第三,柱网的选择;第四,合理利用和分配空间;第五,合理布置标准层,此外,商业建筑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特点也不同,因而还要将市场的变化以及建筑的适应性考虑在内。基于此,要想更高效地做好建筑设计工作,做好建筑策划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3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差异

3.1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对建筑项目进行策划时,要将城市的规划以及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决策、控制要求都考虑在内,并全面的对建筑内外部的条件进行考察,而后将研究得到的例如统计表格、分析图以及文字性描述这些数据,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分析,能够很准确地得到标准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程序,这样做就很明确地体现出了业主与用户、建筑师和社会价值的体系制度。更加方便地表述了设计目标,揭开与设计相关的各种信息的现状,明确具体的设备需求。在建筑设计时,在完成了建筑方案的策划工作,再将建筑策划中的抽象理论实现成可行方案,将建筑策划确定了的价值目标体现在建筑中,让建筑中的组成部件和建筑语汇比如墙、柱、窗、构架等以相对理想的方式来实现建筑策划确定的价值目标,让建筑在最后的施工到建成使用中的呈现建筑策划中的每个设想。

3.2工作人员的性质各不一样在建筑策划全面进行时,建筑策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样的性质决定了参与人员并不只局限于建筑师与委托方人员,参与人员还应有官员、立法机构、经济师、设计师、安全保卫机构与环境保护组织等众多组织机构人员,建筑的最终使用者也必须参加。这些参加人员在参与工作时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别人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用不同的知识领域创造新的观点与见解,还能从各个方面考虑到策划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建筑设计进行的过程中,参与的人员分别有建筑和室内设计师、水电通风和结构工程师等人员,后期还会有模型公司、表现公司与打印装帧和制作等公司的加入。和策划工作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是,参与设计工作的人员都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全都属于建筑行业。这些人员的工作大多是要把策划工作中的目标具体化,要设计出一份完整的建筑方案。建筑策划和建筑设计这样分工明确和细致很好地提高了设计阶段的工作效率。

4建筑策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据上文所述内容显示,由于对建筑进行设计和策划时,设计工作和策划工作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为了能够在对建筑设计前,确保开发商和设计师能够明确地了解拟建项目的初步概念,就能够相应地避免由于建筑设计师主观意识以及存在的不够理性的因素,使得建筑的空间和形象较为随意,且在其投入使用后有一些跟使用功能不符的现象出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增加开发的科学性。值得关注的是,对建筑进行策划,并不是指将建筑设计师对于建筑空间以及整体形象的设计时存在的主观意识抹杀掉,而是希望能够通过对建筑进行策划,进一步将建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激发出来,能够对设计师认识建筑设计的本质有所帮助,具体就是指:在使用建筑空间时,要足够的尊重建筑个体本身的需要,做到能够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并且同时兼顾到业主在使用建筑时存在的不同心理、生理上的需求,而这也是构思现代建筑的基础。对建筑进行策划时,要做到完全的忠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自然人文环境,以及使用特征,从而显示出建筑的特色,但由于建筑设计大多数是依据设计师自身的主观意识进行设计的,因此,在对建筑方案进行评定时,很难辨别出其是优是劣。同时,对于建筑形象的爱好会因人而异,且在建筑设计方案时期未能将其整个的情况完全显示出来,因而在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评价时,常常需要在使用过建筑物后再进行评判。此外,因为对建设项目进行开发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筑竣工后才有问题或者遗憾出现,却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得到弥补,一些设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会大大增加运营的费用,会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效率,所以,在对建筑设计进行评价时,相关标准的确定要足够的科学且足够的公正。在做好建筑策划前期引导工作时,还要能够科学地预测出建筑未来使用的状况,并以此为结论,来作为评比建筑设计方案基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更公正的将建筑设计做到更加人性化,多元化以及标准化,将建筑策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

5结语

篇8

段式“快题”教学两个部分,并对具体实施办法展开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刘圆圆(1978-),女,辽宁阜新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系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辽宁

鞍山114051)刘声远(1964-),男,辽宁鞍山人,沈阳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辽宁沈阳110136)

庄金迅(1972-),男,江苏沭阳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辽宁鞍山11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职业技能竞赛反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编号:

2009B219)和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三年级建筑设计课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94105-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27-02

一、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的建筑类型呢?这是全国建筑学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

传统的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将课程题。另外,快速设计仍旧是当前我国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

定位为能力提高阶段,通过涵盖尽可能多的建筑类型,依据建筑因此传统的只有单一能力训练的建筑设计课程设置很难适应社

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安排教学顺序。这种类型式设计教学在中会发展的需求。

国高校实行了几十年,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案,成功地培二、教学探索

养出了一批批建筑设计人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建筑类针对以上建筑设计课教学面临的问题,辽宁科技大学建筑

型还会不断地涌现,我们的建筑设计课如何能够涵盖如此之多系在三年级“建筑设计”系列课的设置模式、教学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

(一)教学模式探索

1.设置依据。现代主义认为建筑设计思维就是一种解题过

程。因此,教设计的重点就是在教这种解题过程和从这过程中

产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法。而之所以能够进行建筑设计教学

的逻辑基础就是必须假定这种解题过程产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

方法是可教的。基于以上两点,将原来“类型式”教学模式转变

为“专题式”教学模式成为可能。

2.快慢题并举的教学模式。将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慢题”和“快题”两个部分。(1)“慢题”设置

模式——专题式。即运用

8周教学周完成的设计题目,由一组

具有相同教学目的又具有各自阶段性的建筑设计课题构成。每

个阶段建筑设计课题重点解决一种建筑问题,把传统的类型式

教学模式转变为专题式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涵盖量不足难

以适应社会进步发展要求的问题。(2)“快题”设置模式——阶段

式。这是指运用

2~8小时完成的设计题目,题目设置分四个阶

段,难度逐渐增加,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单

体建筑的概念设计,解决学生初次接触快速设计难以适应问题。

(二)教学内容探索

1.“慢题”教学内容设置。首先,设置顺序的确定。三年级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经历了若干尝试性的建筑设计训练,具

有一定的设计经验,可是这种经验仍旧是感性的或者说是模糊

的,而现代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师的理性创作过程。依据思维

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并结合建筑设计的过程,可以建构出如图

1

所示的设计思维功能模型。其次,教学内容的确定。主

“慢题”

要包括:(1)建筑设计与设计方法专题训练。这主要是加强学生

对建筑设计的工作与研究方法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学生逻辑

思考习惯的培养与养成。(2)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专题训练。要

求学生加强环境意识,掌握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与方法,强调设

计中新建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关系的处理,加深学生对目前建

筑界所关心的环境问题的了解,并提出解决设想。(3)建筑设计

与人文环境专题训练。要求在基本掌握一般设计方法的基础

上,开发贯穿自己的创意,融入城市文脉的基本设计思想和理

念,了解和加深场所再现的设计理念,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文化内

涵和标志感的风格特色。(4)建筑设计与相关技术专题训练。要

求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建筑的物理环境设计,增强运用建筑技术

手段解决切实问题的能力,注重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其中,体会

建筑的科学性是重点。

2.“快题”“快题”如图

2所

教学内容设置。首先,设置框架,

示。其次,各阶段操作要点。(1)绘图速度训练阶段。该阶段着

重培养快速设计的制图速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够临

摹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建筑设计图纸内容。该阶段应严格强调快

速设计的时间限定,如有必要可以根据情况重复进行。(2)速度

与技法训练阶段。该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背相应时

间段的“慢题”设计内容,同时手脑并用熟练掌握快速设计的表

达技法。教师应重点强调“默背”坚决杜绝临摹及快速设计的时

间性。(3)引入部分设计内容的快速设计训练。该阶段要求学生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慢题”类型相同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训

练学生在较短时间里迅速解决部分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着

重强调方案设计与制图表达的时间分配。(4)快速设计训练。经

过前三个阶段的分项训练,学生基本能够进行完整的快速设计

训练,本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2000~3000平方

米的中小型建筑新题设计,图纸内容齐全,表达方法成熟有一定

效果。

(三)教学方法探索

首先,调研阶段——自主。以学生自主调研为主,教师规范

讲解为辅,前沿专题讲座为补,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

可以查缺补漏由教师补充其理论及知识面的不足。其次,草图

阶段——平等。在注重师生平等交流与生生平等交流的基础

上,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适当进行职业

道德教育。最后,评图阶段——公平。合班评图,共同参与,客

观公正,及时反馈。反馈形式为合班评图与单班讲图并举,细化

到每个学生每个问题。优秀的学生给予证书鼓励并展出,以此

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建筑设计”

值得探讨。对于建筑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始终以探索者的姿态,

继续前进,走出一条具有创新性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

[2]王炎松,谢飞.基于“建筑文化主题”的大三建筑设计课程特色思考[J].华

中建筑,2008(5).

[3]吴良墉.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J].城市规划,1998(6).

篇9

关键词:当代科技;建筑设计;方法的特点

引言

近年来 ,城市化的改造让建筑行业获得明显的发展优势,而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也由此获得新的契机,特别是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的改进。当下,对于设计方案而言,已经取得明显的完整化与较补充 而且表现较为特殊化、科学的方式涵盖建筑功能设计、建筑形状设计、建筑构造设计、施工工艺设计及电脑仿真设计等等。而就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当代科技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方法之特征方面入手,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当下多数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案分析

在一般条件下 ,落实建筑设计流程时 ,无论是建筑功能设计、建筑外形设计、建筑构造设计、施工工艺设计及电脑仿真设计,均是运用的关键,当然也是因为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差异性,而更加强化建筑体的实用特征。即如一个居民建筑物的建设,优先需要分析主要的功能需求与功能联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按层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地下与地上,地下层可以作为地下室、仓库或者停车场,上部分则用于居住,而不同的层级之间也存在相应的关联性,则这些也是建筑构造设计的主要内容。而且构造表现为内外两类环境特征,而且还有一些特殊环境中,要体现设计的效果,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分析。相对而言,针对建筑外形设计则不需要考虑功能配置与构造分配,所以建筑外形设计也是需要研究的重点所在 [1]。

2.当代科技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方法的特点表现

2.1虚拟构造

一般状况下,很多建筑设计者在明确及完善建筑规划的主要方案都需要借助初步设计图纸以及立体模型以达到相应的目标,因而两者对于建筑设计也体现出更多的引导与建议效果。虽然经过这一流程,多数出类拔萃的设计者已经通过脑部思考构造出可行的方案,但是因为主要的设计使用用具存在局限性,若是要真正将这些思路与设计方法表现出来,则应当首先绘制平面剖析图纸,然后结合三维立体模型图形的构建研究或者三维图纸的绘制,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这也是典型的三维研究分析方案。但是由于社会需求与公众需求的双重压力,导致建筑设计的繁琐度逐步提升,因而单纯通过联想和思考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多数结构多样、造型各异的三维造型,光靠设计者的苦思冥想很难表现出直观的效果,更谈不上相应的设计了。相对而言,CAD主要特点在其能够实现三维设计效果,当然与最早出现的CAD设计存在差异性,后者的出现主要是为了以电脑制图的方式去取代传统手工制图,从而保证制图的精确性与表现力,而其中的图线丢失、构件关联解析、设计纠错以及立体投影、投影位置对应往往难以处理,这也无法发挥CAD软件本身对于建筑设计完成自动化制图的功能。而当下,CAD技术则体现出更加全面的特点,特别是在建筑设计流程中,除了完成简单的制图,同时能够明确设计理念,强化设计剖析,完善功能分配,也是实现不同专业技术融合强化的主要工具。而且其本身也是建筑设计过程中虚构的工具,即根据建筑的特点、构造以及相关参数确定其对于的三维设计表现模型,然后通过后者明确建筑的各个特点分布数据,同时还能够与其他的三维模型设计及工程项目方案进行管理。若是完全单一图形的纠错,其对应的关联图形也会得到相应的数据革新,特别是模型参数、功能参数等等,也能够充分发挥出设计的优势性,加大设计速度 [2]。

2.2柔性规划

就当下而言,建筑设计与制造行业的主要设计特点还能体现在柔性特征与理念的带入,这种柔性并不是指设计选择柔性材料或者运用柔性的设计结构。而是特指建筑设计过程中不断强化其环境适应性与灵活性。当然,由于柔性理念及技术带入,可以保证多数设计建筑能够满足不同的环境条件特征。而且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消费者要求的不断提升与改变,这也让建筑设计的革新换代十分必要,而建筑设计过程中强化其环境适应性与灵活性,也是下多数建筑由“刚性”特征转为“柔性”特征的必然需求[2]。而且就目前而言,建筑设计的柔性体系应当具备这两个方面的思想内涵,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设计的建筑外观与形态应当能够充分适应外部环境改变,不会出现损坏;其二,建筑的内在功能与构造应当能够满足内在环境条件特征要求。所以,对于设计建筑而言,无论是迎合内在环境条件的特征的要求还是应外部环境改变,都应当把握自己内部的承载能力、容纳能力、环境效益以及能耗等多个方面的改变。而且整个构造应当涵盖能够自行更新、恢复的功能。若是将单个建筑体分割成两部分,即服务与被服务部分,那么后者的空间配置与规划应当是相对灵活可变的,而且前者的运输体系以及相关线路设计应当是集成化配置的,这也能够保证“柔性规划”的空间得以预留,同时保证未来建筑内部运输的扩容及相关管线的更替具有一定的潜在基础 [3]。

3.结语

总体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的方法还会不断增加,特别是信息化网络的不断普及配合VR技术的不断开发,在不远的将来,建筑设计理念及构造一定可以按照设计者的理念进行实体化展现,从而保证设计方案的直观性与科学性,简化设计流程,从而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

参考文献:

[1] 金磊,左东明,李沉.以人为本的建筑 以人为本的文学――第二届“建筑与文学"学术研讨会侧记[J].建筑创作,2013,11(11):102-103.

篇10

1、影响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是建筑物的水平力。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在建设底层房屋、多层房屋及高层的结构设计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影响。虽然竖向荷载控制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水平荷载控制在高层建筑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中,建筑物本身的重量和楼面使用荷载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比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在竖向构件中由此所引起的轴力数值比例大出了一倍。

2、影响结构设计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建筑物的侧移。建筑物的侧移在高层和底层建筑物中的结构设计区别在于控制重点不同,高层侧重于侧移的控制。随着建筑物的建筑高度增加侧移的速度和变形而迅速而加快。所以一定要在规定的高度范围内控制住水平荷载下的建筑物的结构侧移。

二、高层建筑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1、设计质量下降

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比一般的建筑方案设计要大得多,而且其设计时间期限一般较短,所给予的设计经费较少,设计任务量又较大,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任务经常出现无人接收问题,就算设计任务被接受,其设计质量也往往是差强人意。施工单位在承包一项工程后,往往会将这个工程的高层建筑设计任务进行转包,因为施工单位很少有具备专业高层建筑设计资格的,但是由于工程转包的设计单位可能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人才,此情况下往往会因为建筑市场的混乱而造成高层建筑设计工作的失败。

2、参与建设人员的素质相对不高

高层建筑设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工作,而当前建筑高层建筑设计行业又普遍存在设计人员专业素质缺乏的现象,这更加突出了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除了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缺乏之外,施工单位往往也存在施工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现象。

3、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存在问题

由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等原因造成柱脚设计不符合原来的要求,柱脚设计按高层和底层建筑的不同要求分外包设计、埋入设计和外露设计三种。底层和民宅房屋常采用外露设计。在高层建筑中柱脚的刚度由底板的弹性和塑性变形决定,如果底板出现变形就会导致高层建筑的变形,建筑物的结构就会遭到破坏。所以设计人员必须对这些问题充分考虑或者是在进行内力分析时就要重点防止柱脚节点受到破坏。

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措施研究

1、加强监督机制对设计要求的管理

高层建筑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对承包商和设计单位的设计合法资质进行审查,对高层建筑的构件质量合格性和相关单位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制作的保证能力、施工安装能力进行检查和评价。由于高层建筑设计存在特殊性和热属性,工程主管部门必需加强高层建筑设计单位的设计管理严格进行审查,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对于承包企业的房屋结构的施工安装能力和结构件的制作能力进行监督和评。高层建筑符合作业要求:需要设计安装资质符合规定,并保证承包企业能按照高层建筑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施工。

2、提高高层建筑设计图纸的深浅程度

在多层次、跨度较大、体型复杂还有大幅震动和高温密闭的设计时都会采用高层建筑设计。设计单位的设计资料必须满足高层建筑设计的要求。设计人员对设计的要求不断改进、尽心竭力态度决定图纸的质量。这样才能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设计的工程师作为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主要负责人,必须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查,把好建筑设计关,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能预定的时间内开始动工。提高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保障有效发挥设计的科学性,使得建筑设计质量得到提高。高层建筑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没有深度的防腐设计,会导致建筑中的钢材出现腐蚀现象,由于被腐蚀的钢材在用于建筑结构中促使构件截面的面积逐渐变小,使建筑物的建筑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所以负责设计人员应该对高层建筑腐蚀问题和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有深度防腐蚀设计,一定实施最优的解决对策与最佳的设计方案来提高建筑经济性与安全性能。

3、加强高层建筑设计方案合理布局

设计方案应该根据高层建筑几个不同自身结构形式,综合考虑到建筑的形式特点。设计人员设计出最好的设计方案。前期必须对建筑的实地情况和周边的环境进行汇总和分析。组织专业的设计团队和人员对设计图纸可操作性进行确认。在进行建筑图纸编制中专业的设计人员要利用科学的设计方法进行图纸设计,反复进行论证图纸的可操作性,保证图纸设计的准确性。

4、进行高层建筑设计工作时不能只追求表面功能

要将其功能性深入化,提高其设计深度。要考虑建筑物所能遇到的多种环境状况,并根据这些环境状况来设计高层建筑的使用性能,以此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这样优质的高层建筑设计成果还能够为设计单位树立品牌和提高信誉度。高层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不能立刻投入施工中,要对其进行重重的审查,只有满足多重审核之后,充分保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科学性之后,才能将设计方案正式投入施工,这样能够避免设计施工的风险。

5、在进行设计工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