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国际商务环境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一、引言

随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跨国公司的涌现和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务往来频繁,不同文化的碰撞在商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于是在商务领域中很多商务活动不仅仅是商务行为,更是在文化层面上的交流与对话,是在商务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从而出现了跨文化商务交际。因此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成功进行商务活动、不同国家的商务合作、商务谈判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概念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和文化两个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交际即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文化得以形成。而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而在国际商务环境中,不同国家的商务活动中必然渗透进不同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差异必然影响商务行为,“大多数成功的企业不仅熟谙世界经济状况和全球竞争力,而且具有同国际企业有效交际的能力”。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具备高超的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还要深入了解他国文化以及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便在商务活动中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冲突,从而进行成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达到预期的商务目标。

国际商务的本质是发生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活动。经济交往的目的在于物质与服务的交换,而物质与服务的交换是通过人际交往实现的,所以国际商务活动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跨文化的以商务为目的的交际活动,即跨文化商务交际。跨文化商务交际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是跨文化交际行为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体现。

而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因素则是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很多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具体到商务领域,则主要体现在对于商务管理及管理人员的文化观、商务礼节、商务预约、礼物的馈赠、商务谈判和策略,以及对于商务活动中女性的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三、国际商务环境中重要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

跨文化交际行为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这里着重探讨国际商务环境中言语行为层面的文化差异的几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方面。

1.对于管理和管理人员的态度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自身文化的特定内涵和界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对于企业管理和管理人员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了解这一差异对于商务活动中了解他国企业管理及与其管理人员打交道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美国和德国,商务管理的价值观就不同。在美国,企业看中成就和成功,崇尚勤奋、实用主义、乐观主义、清教主义、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淡薄、机会均等以及对于竞争和个人主义的接受。而德国人的管理观念则不是很强,这源于他们历史上就看重专业技能和能力。在他们看来技能高超的德国工人根本无需管理人员激励他们。

而在中国,商务价值观则与二者更为不同,中国企业重血族关系、人际关系、尊重长辈及阶层关系。这样的价值观必然使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集体主义特点。

2.商务礼节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进行商务往来时,恰当的商务礼节是必要的。可以说某些必要的商务礼节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间建立贸易关系的开始,甚至决定了企业间能否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为进一步的业务往来奠定基础。这里就介绍在建立贸易关系之初的几个重要的商务礼节。

2.1预约

在国际商务环境中,最初安排与对方国家企业的签约和预约包括打电话、使用中间人等具体细节。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在预约时间及最初签约的安排不尽相同,如在正式签约前多久约见企业有关人员最为合适,就要考虑对方企业的文化背景。例如,在墨西哥等很多拉美国家,企业一般提前一个月发邮件或打电话进行预约,然后在签约前一周还要联系一次。而在中国,在进行商务投资之前同对方企业建立关系是很重要的。在与中国企业进行贸易往来时,与当地的企业政府官员预约见面,认识进口人员、购买者及商和合资伙伴,将有助于进行进一步的业务往来。这就是因为中国文化重关系、重往来。

2.2打招呼

预约之后就是见面打招呼。而注意观察东道国的打招呼礼节尤为重要。例如美国人的打招呼方式倾向于非正式和友好的。在美国,无论男女,在见面和告别时都要握手,在彼此熟悉的女性之间甚至男女之间,一个拥抱或脸颊的亲吻也是合宜的。他们常常直呼彼此的名字,只是在正式场合或对长辈除外。而在沙特阿拉伯,见面则显得更为亲密――不仅要频繁薄收,还要滔滔不绝;而且男性之间也经常拥抱,彼此亲吻脸颊。可见,不同文化的会面礼节如此之不同,因此见面之前要对东道国的会面礼节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才会避免在实际会面时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尴尬和误解。

2.3馈赠礼物

对于商务往来过程中的礼物的赠送,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企业也有不一样的礼节。大多数美国人就将在商务环境中馈赠礼物看作是贿赂的一种形式,而在其他许多文化中,馈赠礼物是商务礼节的一部分,是再寻常不过的了。因此,在商务环境中,不仅要了解对方企业对于礼物馈赠的观点和态度,还要了解馈赠礼物的相关信息,如,何时馈赠礼物、赠送什么样的礼物为宜等。商务环境中关于礼物的馈赠,日本企业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日本文化重视礼尚往来,馈赠礼物在日本文化中是极其普遍的事情,而且非常讲究。对于日本企业,有几个日子是一定要送礼物的,如一年中的七月十五日和元月一日,而且通常在首次商务会面时赠送礼物。此外,如果受邀到日本家庭里去,通常要带上鲜花、点心或糖果之类的礼物去,这是必要的礼节。可见,日本和美国的馈赠礼节相去甚远。因此在与不同文化的企业建立商务关系、馈赠礼物时,一定要了解必要的馈赠礼节,从而使馈赠礼物的环节对整个商务往来关系的确立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3.谈判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语言风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各方面也表现出其文化特色。在跨文化的商务谈判中,各国企业在谈判节奏、谈判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北美国家、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喜欢速战速决式的谈判风格,而中国、日本及大部分拉美国家则偏爱慢节奏的谈判风格。在交流风格上也有不同,如有的国家喜欢直截了当的风格,而有的国家则更偏向于间接含蓄的风格。

四、结语

实现有效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关键是要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风格以及进行商务活动时的商务礼节等也不同。在向文化背景不同的企业寻求合作时,了解其文化特点及其与本国的文化差异,对于商务关系的建立、企业间进一步的业务往来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商务人士,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自身对不同文化有所了解的同时,在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时,也可以把培养企业有关人员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而提高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为企业在商务活动中树立良好形象、建立广泛的商务关系奠定基础。总之,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现实交际过程中,特别是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理解、适应他国文化,对于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篇2

一、情境教学概述

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习内容主题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该场景,在此场景中直观感受、体验学习过程。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传统教学中的课本知识,并融入教师设置的场景,学习兴趣、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在情境教学的具体开展中,首先需要教师确定主题情境、情境大纲,然后向学生介绍情境,使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相关知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将课本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小事、实际生活、问题相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出思想品德课的实用性。

二、采用合理策略,有效实施情境教学

1.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情境教学

在目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由于课本知识点、内容抽象,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处于课堂被动地位,课堂参与性不足,感觉学习思想品德课枯燥、无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利用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学习知识。例如,在要求学生学会节约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通过向学生讲解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学生会感受不深,且反复说教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现实生活的浪费现象入手,学生说出自己生活、身边存在的浪费行为,并结合具体行为展开教育,然后结合农村劳动情况,进行尊重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教育。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提出“自己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行为”“应如何避免这些浪费”等问题。给予学生5 min左右的时间进行相互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打破沉闷的课堂局面,然后提问学生发言。学生给出“倒掉饭菜、不关水龙头”等答案。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本内容,补充劳动成果浪费现象,引入教学主题。同时,让学生描述农忙时的劳动过程,劳动的辛苦,让学生从自己父母角度、生活角度感受劳动的辛苦,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实现教学目的。

2.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了解知识内容

多媒体教学融合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元素,有强大的听觉、视觉效应,调动学生各感官,提高教学、学习效率。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全面把握教学主题、内容,全面收集资料,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了解。例如,在“多元文化地球村”教学中,由于学生接受文化单一,视野狭窄,单一地讲解不同文化,学生理解困难,对不同文化缺乏深刻认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播放介绍各国文化的视频,如印度的宗教文化、韩国的饮食习惯、英国人的问候方式等,使学生通过视频观看,真实了解各国的不同文化。在学生了解了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文化的形成及我们应对不同文化持何种态度。这样,学生已理解了不同文化,便会以尊重、接受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同时,在此教学过程中,视频播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具体化抽象知识,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探究欲被激发,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融入实事、巧用漫画,进行思想教育

篇3

本课题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和对外教流小结。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班级、参加对外交流的次数、时间和目的地;对外交流小结的基本内容包括:你参加过的对外交流活动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请描述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对外交流活动的具体过程,你在对外交流活动中有什么感触和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参加完对外交流活动之后有什么改变,或者别人觉得你有什么改变?访谈是根据各班级书面问卷结果,选定访谈对象,就对外交流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面谈,收集更多资料。课题研究成员对最终收集的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取开放性原则,找出与研究主题有关的信息,即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相关的内容一一析出。

2结果分析

2.1对外交流活动的类型统计按照对外交流的不同内容、方式,我们将其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出国与美国、法国、德国三所姐妹学校的交流访问。此类交流访问的特点是有本校老师带队,学生能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不同文化带来的全方位的冲击。

(2)观光访问或参加其他社团活动、比赛。此类交流访问往往是个人行为、学生活动主题和目标明确,学生会因社团性质和自身爱好不同而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有所侧重。

(3)在国内接待各国代表团并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此类交流访问的特点是以东道主的身份向国外的代表团介绍本国的文化。从问卷和访谈结果统计,从数量上来看,我校学生对外交流活动内容和类型是比较广泛的,但是还是存在部分活动时间偏短且比例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由于出国交流时间有限,一般在7天左右,对深入了解一种文化的时间往往过于紧张。较深入的对外交流活动通常只能涉及一部分学生。但恰恰是这些学生在问卷和访谈中更多地报告自己收获颇多。

2.2对外交流活动对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的影响

众所周知,人际关系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人际关系心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然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不能靠纸上谈兵,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广泛接触他人、了解社会。对外交流活动就是一种极好的情境组织形式,对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1)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

在对外交流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乐于了解其他文化优点。学生在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审视不同文化下的风俗习惯、思维模式,更有利于在学生学会继承本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外国文化中精华。同时,在对外交流中,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学习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人,养成对不同文化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

(2)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问卷和访谈都发现,参与对外交流的学生有被承认和被欣赏的心理满足。这大大提升了学生自我意识,建立起更好的自信和自尊,也在对外交流活动中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找到自身要改进、提升的方向。

(3)锻炼了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相处的技巧。

高中生对外交流中的很大障碍就是过于羞涩、缺乏交往的经验。所以在对外交流之前,我们为学生进行模拟场景训练,如:帮助学生创设了类似条件和机会,不同的实践背景和场景,会涉及具体的沟通问题,给出特定的沟通对象,这可以让学生模拟体验不同的角色,以提高实际沟通能力。此外,学生在对外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上动机明显加强。总之,对外交流对提升当代高中生的国际化视野、个人竞争实力和充分实现个人价值,促进学校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思考

3.1实践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的对外交流形式还是有局限性的。对于较枯燥、没有互动的讲座,学生兴趣不高,纷纷表示对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没有特别大的锻炼意义。相反考察类或互动多的对外交流,和有具体文化特色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得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3.2价值观的引导

学生在对外交流中更多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从而易产生“拿来主义”等负面效应。所以,作为价值观尚在形成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如何更好的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增强学生民族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还是非常重要的。

3.3加强指导

篇4

论文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交际中出现的言语障碍也不断增多,产生障碍的原因除了语言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文化障碍。因此,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是确保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关键。文章讲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论述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以及今后研究的课题和方向。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传播通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高度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性的时间和空间的紧缩,我们生存的世界越来越小,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和民族的人越来越频繁地接触和交往成为一种可能和必然。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具备全球视野,意识到国际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融入这种跨文化交流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并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的这种变化使外语教学的目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它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引起了语言教师从跨文化教育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

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

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le?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

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可以说,正是基于这一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

我们以往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因为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跨文化交流主要依靠语言,认为跨文化交际的工具主要是外语,语言传递信息的唯一途径,而忽视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以往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注重训练学生外语语言的正确性、准确性,完全没有注意到要培养学生其他的交际能力。如果我们不改变想法,就无法培养出适应时代的优秀的外语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使用语法翻译法和结构分析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日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上面,特别强调语音、词汇、巨型、语法等内容的掌握,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语言形式的讲解、文章的分析、应试技巧的训练等方面,而对学生的非语言行为能力、文化能力及交往能力的培养不重视,使得我们的很多学生虽然语言能力很强,但是到了工作岗位上,无法真正做到和日本人进行交流,这是我们日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转贴于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作是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非语言交际包括体态语(头部、面部、眼部、手部、腿部等的动作行为)、副语言(沉默、话轮转接、非语言声音等)、客体语(皮肤颜色、体毛、气味、衣着、化妆等)、环境语、校园非言语交际(教师的仪表、课堂内外师生的非言语交际等)等。许多学者都指出过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Birdwhisted、Ray通过实验结果估计,交际中非语言信息约占65%,这说明,在人的交际中非语言的因素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日本人鞠躬、欧美人的拥抱接 吻、拉美人的脱帽致意等都表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非语言信息弄得不好就会产生误解。如西沃德(Seward)在他的著作Japanese in Action(1969)中写了一件他亲眼目睹的事:一天,一位日本女导游带着20来个上了年纪的美国人在某地游览。导游伸出手臂,向远处的美国游客做了一个日本式的手势,示意他们过来。结果有的人以为导游打发他们走,感到莫名其妙,有的以为导游示意他们去喝饮料,因而准备回头到旅馆酒吧去,还有的人以为可以自由活动了,就四下散开,朝闹市走去。

由此可见,不同民族在交流的时候,不仅仅是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还有非语言的沟通。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是否理解非语沟通就成了交际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关键。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成为我们现在必须要研究的内容。

三、今后研究的课题和方向

目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中采取共同学习的模式,采用角色扮演法、演讲法等等。如何有效地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地进行探讨和研究。

培养交际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持之以恒才能有进展。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又是外语教学中的新课题,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真正的有目的有意义的交流。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外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等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要注意语言和交际能力并重,把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样,我们的外语教学才能适应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才能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俊森.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

[2] 王秀文, 孙文. 《日本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7.

篇5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商务谈判是商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差异问题。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谈判能否顺利进行。从文化的定义入手,剖析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阐述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如何应对谈判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问题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必然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从而产生跨文化谈判。在跨文化谈判中,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必将影响到谈判者的谈判风格,从而影响到整个谈判的进程。因此,从事跨文化的商务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与差异。在作谈判准备时,更要明了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只有积极地面对这种影响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一、文化差异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个复杂的名词。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人们每天都在通过与周围人的交往学习文化。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包含信仰、知识、艺术、习俗、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文化差异广泛地说,是指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别,即指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与解释。造成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差异

人们会因为经济水平的高低而关注不同问题。例如,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富裕,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人们在满足了温饱问题之后,更注重生活品质,对安全的欲望普遍较强。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吃饭问题。

2.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指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而造成的差异,人们因在不同地域而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而这些必将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古谚中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说明地理上的差异对文化差异产生的巨大影响。

3.民族差异

由于历史、饮食等种种原因,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拿维吾尔族和汉族来说,维吾尔族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而汉族人性格温和,情感不外露。这就形成了维吾尔族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与汉族的显著差异。

4.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戒条,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三)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它具有跨文化性。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各国不同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在谈判实践中,很多谈判者往往没有足够重视文化差异对谈判结果的影响问题。对于外国谈判方的文化,即使有些谈判者已经注意到谈判对方是“不同的”,但却认为并不重要。同样,有些谈判者去异国他乡谈判时,为与对方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会注意到双方文化上的相似之处,而忽视其不同之处。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文化对谈判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不同的文化将人们相互疏远并形成沟通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谈判者要尊重、接纳彼此的文化,而且要透过文化的差异,了解对方行为的真正意图,并使自己被对方所接受,最终达成一致的协议。总的来说,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过程中。语言是任何国家、地区、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差异是最直观明了的。虽然解决语言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如雇佣一个翻译或者用共同的第三语言交谈就行了。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所使用的语言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那么就很容易误解对方所传播的信息,从而影响谈判目标的实现。

(二)非语言——肢体语言的使用bsp;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沟通过程中,还表现在非语言沟通过程中。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人员在形体语言、动作语言的运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谈判人员以非语言的、更含蓄的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的。因此,当谈判人员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这种不知不觉中所产生的个人摩擦如果得不到纠正,就会影响商业关系的正常展开。例如与美国人交往,如果你不看着他的眼睛,或者让人觉得眼神游移不定,那么他就会担心你是否不够诚实,或生意中有诈;而跟日本人交往,如果你盯着他,他可能认为你不尊重他。

(三)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是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主要气度和作风,谈判风格体现在谈判者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谈判者的谈判风格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文化不仅决定着谈判者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影响着谈判者的思维方式和个,从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形成风格迥异的谈判风格。

三、应对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问题的策略

(一)做好谈判的计划工作

也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及谈判对手的情况,包括其他利益方的国家和文化情况,即所谓的知己知彼。为了做到知己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了解什么阻碍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列出谈判双方可能有的各种选择,考虑哪些方案是自己可以接受的或是能被对方接受的等。业务谈判是双方或多方的,要想取得洽谈成功,知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谈判中,不仅要全面动态地了解对手对协议的期望,更要了解对方的民族习性、谈判手段和语言文化等信息。

(二)克服沟通障碍

在谈判时要明确目标,善于变通,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注意双方是否有沟通障碍,是否有下列情况发生:存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某些词语和肢体语言上的误解;虽然知道,却没有准确地理解对方所提供信息内容;虽然理解,却不愿意接受这种理解。要注意克服沟通障碍。谈判的截止日期、分心、情绪压力、责任、文化认知背景都会让谈判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依赖自己的文化惯性思维。对于这些诱因的理解能够帮助谈判者对待跨国谈判的文化因素。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文化意识 培养措施

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化背景,能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开阔学生成长视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加强对学生课内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相关的英语文化知识点,让学生能对不同情境中的各种语言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了解和体悟,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文化意识。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帮助学生对英语本质进行准确的了解。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符号,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对一门语言进行学习,一方面能提高人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对语言的本质进行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中西方文化在不断的融合,要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实际有效的交际和沟通能力,应该让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含义进行全面的掌握,对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比如,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英国一位学者将其翻译成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no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要知道“bread”可不是我们所说的“米”。当我们在面对与我们自己国家文化、语言等均不相同的文化以及不同思维方式的时候,对其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解,对英语学习能力的掌握就更有价值了。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有效措施

1.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培养高中生英语文化意识需要将经济、政治、历史、艺术、文学以及宗教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体现。比如,在学生进行英语翻译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还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或者其他各种文化背景知识对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欧美文化背景下的俗语或者成语等都对学生的英语翻译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对不同文化背景类型的文章进行翻g的时候,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大有益处,当然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生不断的积累。比如,在翻译“I can wear three different hats this week”这一句子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知道“wear three different hats”是什么意思,而如果学生了解美国文化中的“hat”表示在某个时期从事相应工作之后,学生就能理解自己翻译出来的戴三顶帽子,其真实的意思是从事三项工作。同时需要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课堂中重视对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或者翻译学习,以此丰富自身的文化常识。对不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的了解,也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东施效颦”这一成语,要是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就是“Dong Shi imitates Xi Shi”。西方人士当然不知道这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当其了解这一典故之后,就能将其进行正确翻译为“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even worse”。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该句型表述方法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表述方式的创新,为了能使英语学习更具有活力和生动性,可以采用富有文学性的表述方式进行文本翻译,从而提高学生将文化背景知识应用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的效率。

2.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没有专门设置讲授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课时,可是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又经常涉及到相关的不同文化背景知识,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最大化向学生讲授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中涉及到的相关文化背景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西方国家相关的谚语进行掌握,诸如英美等国家很多信奉基督教,在《圣经》中有很多像“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go to hell”等表达法,这些都是学生应该建立的文化背景意识。另外,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挖掘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通过长期的积累丰富自身的文化背景常识,并且能将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应用,以此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比如,在学习有关dog这一词汇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dog”的谚语,很多同学看到“Old dogs cannot learn new tricks”这样的一类句子时,他们会认为这是一句骂人的句子,其实不然,在英美文化中“dog”可以代指人,且有亲切的意思。教师就应该从这些学生容易产生歧义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解,让学生在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之上,培养其英语文化意识,这对英语学习能力的掌握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学书,王亚歌.体验:高中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0(4):116-117,130.

[2]殷康梅.校本选修《英美文化概况》对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影响探究[J].英语教师,2016,16(18):24-28.

篇7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171-02

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经济改革逐渐深化,和世界各国开始了越来越频繁的商务经济合作,依赖大量掌握英语能力,熟悉国际商务运作同时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人进行商务沟通交流的商务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还要能够跨越文化障碍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冲突造成的矛盾,因此高职商业英语专业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消除文化壁垒,提高商务英语交流的水平。

一、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Hall在其1959年出版的经典著作A Silent Language中首先提出了“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一术语。后来引入我国之后,出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两种表述方式。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语言和文化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个概念本身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跨文化,二是交际。前者是形式,后者是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与本民族语言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时候所需要的能力,思维和应变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成为外语教学培养最终目的。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会产生种种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大纲中重要的内容,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国际商务活动所需的交际能力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直接被定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对英语文化的学习,更加透彻的理解商务英语,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语言文化载体,虽然能够有效传授商务英语专业技能,但是教师并不能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文化背景,是脱离文化环境的存在。商业、金融、旅游等市场相继开放,大量优秀企业开始承揽海外工程,国际交流而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英语和应用型英语,其教学活动应该兼顾语言教学和语言文化环境背景教学。尤其是新形势下,我国大幅度降低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合作越来越频繁,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如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就容易因为不同文化之间在相同问题不同的表达方法产生矛盾,所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具备扎实英语语言基础、通晓国际商务规则、了解各国文化背景特点,能够实现无障碍跨文化沟通的商务英语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三、现阶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匮乏

长期以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都没有将跨文化交际体现出来,因此现阶段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多以西方世界发展情况、文化背景为主,真正和商务英语跨文化交流相关的知识相对匮乏,导致学生对其他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知识缺乏了解,不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进行。

(二)教师缺乏跨文化教育意识

很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都意识到了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但是有一些教师认为,文化背景知识教育比较抽象,相关知识比较零碎,集中教学比较困难,认为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就能够逐渐意识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由于缺乏系统化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是碎片化的,不能有意识地去整理、积累英语文化知识,商务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三)学生学习心态有待调整

不仅仅是教师,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一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满足商务英语翻译实际需求,而学生也往往将商务英语知识和语言知识作为学习的重点,忽视了对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学习,对语言文化等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比较少,导致不少学生有着很强的语言能力,但是对不同文化之间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缺乏认识,缺乏商务交际方略、交际规则和礼貌规则的基本了解与知识积累。

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在商务英语教材中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比重

现阶段,很多高职商务英语教材的编排以商务知识文化为主,忽视了对英语民族社会文化背景的介绍,然而生活化程度很高的商务英语沟通,其交流内容和形式直接和社会文化相关,所以有必要在高职商务英语教材中适当增加别国文化知识,为学生全面、详细、系统的展示其他国家的典型文化特征,力求实用,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语言背景,使学生可以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通过和目标社会不同阶层关于不同话题的讨论,能够让学生对该社会价值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了解当地人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宗教理念,学生在开拓视野,加深了对社会与世界的理解的同时,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商务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首先,跨文化交际是两个文化主体的全面碰撞,涉及到语言表达、身体形态、动作、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涵盖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习俗、道德、心理、社会等多个学科,仅仅从沟通内容方面,就涉及到商务术语、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谚语、形体动作等问题,因此商务外语教师必须具有非常大的知识量,同时具有对中文和英文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以及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知识面。

其次,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跨文化教育对学生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形成的重要意义,将跨文化交际当做一门课程和一种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来进行培养。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摸索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高效方法,,积极拓展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内涵,丰富教学内容,将文化教育融入到商务英语日常教学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商务英语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可通过必要的对外交流,发挥外教的作用,由外教配合学生进行更贴近生活实际的交际训练,配合课堂上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渗透,全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再次,教师要转变学生认为商务英语就是商务专业英语交流的错误观念,而要将商务英语翻译工作理解为不同文化之间借由语言工具进行的全面碰撞,让学生能认识到国际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自觉进行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三)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在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往往要超过语言交际,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仅仅是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实际上,双方还会通过对方的身体姿态、表情神态以及动作来了解彼此的意图,这个过程贯穿跨文化交际整个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有意识的采集非语言交际行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了解相同姿势、神态和动作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并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会应用。

篇8

一、树立跨文化的谈判意识,正确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客观地说,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间商人的文化敏感意识及相互对不同文化的宽容与理解,但是仍有许多人因低估文化对谈判方式的作用而对此缺乏重视,从而导致国际商务谈判的失败。所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必须加强跨文化谈判意识,正确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在需求、动机、信念上的不同,学会了解、接受、尊重对方文化,切不可片面理解在自己国家里得到认可的东西在其他国家也同样行之有效。在正确谈判意识指导下,国际谈判者要灵活多变,使自己的谈判风格和策略适应不同的文化。如果与注重礼仪的法国、日本、英国人谈判时,必须注重衣着与礼仪,显示己方的教养与风度。而面对一些不太讲究衣着的国家的谈判人员,便装也可参与正式的商务谈判。要想得到德国谈判对手的青睐,就必须和他们一样对谈判进行充分周详的准备,胸有成竹,井井有条。

二、宽容和接受不同文化

国际商务谈判中必然要遇到不同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是有很大差异的。

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容忍分歧和不稳定,考虑安全,避免冲突。而有些文化则对此不容忍。跨文化商务谈判中,不同的商务文化有时甚至会截然相反。有些人坚持的原则和礼俗在我们看来可能是不可思议的,千万不要妄加评论对方的文化准则,同样也不要让对方来评判自己的价值观,而且这样很容易引发尖锐矛盾。当不同文化在谈判场上碰撞时,要学会尊重和宽容,哪怕在极其微小环节上都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要做到愿意并且有能力做到文化间视角的转换。跨文化的行为并不意味着要简单地去适应对方,或者把他方文化的形式和方法照搬过来。关键是要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问题。谈判中要做到“知其习性,以引导之”,学会入乡随俗,这是谈判的秘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文化冲突再所难免。最好的方法就是谈判中要宽容对方文化,接受对方文化。比如,你在英国说英语会比说汉语容易交流,外国人来到中国说汉语不仅有利于交流,还会感到很亲切。这样就会缩小心灵上的距离,克服文化障碍,促进双方的了解,产生亲切感,容易引起共鸣。

三、应用约哈里窗口理论克服文化沟通障碍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和哈里对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成功的效率,提出了一个名为“约哈里窗户”的理论。约瑟夫和哈里认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成败与否,人际关系能否健康发展,求职就业是否马到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自我暴露”。对每一个人来说,他都存在着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开放区域”;别人了解,而自己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仅仅自己了解,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秘密区域”;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求知区域”。这4个区域,就是“约哈里窗户”。应用约哈里窗口理论可以有效减少跨国商务谈判中的沟通障碍。充分交流而不会成为谈判障碍隐患的只有开放区域。为了顺利实现谈判目标,必须与谈判对手紧密合作,扩大开放区域,同时缩小盲目区域和秘密区域。可以通过自我透露和反馈来实现这一目的。自我透露就是坦率地向谈判对方提供自己的信息,以减少秘密区域,而来自对方的反馈信息可缩小盲目区域,两者相互作用可以逐渐缩小未知区域。

四、敏锐洞察谈判对方的文化标准、社会风俗和禁忌

谈判时,我们要敏锐洞察谈判对方的文化标准、社会风俗和禁忌,并且要随着他们的更新而不断改变。

人们在国际商务谈判前,应该尽量了解谈判对方的风俗习惯和禁忌。但是要了解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难度很大,而且有点不现实,所以我们可以组织一个谈判团队。把公司的主要合作国分配给不同的人员专门研究,这样在谈判中,人员不仅会分出主次,而且会更加专业。这样了解的情况会比较详细。

在与外国人交往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多的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与禁忌,以避免不知道某些特殊的讲究而使对方不愉快,甚至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进程。例如,日本人不喜欢谈判中有律师参加,他们认为带律师参加谈判,一开始就考虑日后纠纷的处理,是缺乏诚意的表现。当合同双方发生争执时,日本人通常不会选择诉诸于法律这一途径,而是愿意坐下来重新商量;而西方人则与此不同,他们对纠纷的处理,惯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靠良心的道德的作用。例如美国人在进行商务谈判特别是在国外进行商务谈判时,一定会带上律师。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我要征求律师的意见”。知道这些,我们就可以在谈判时不为美国人的话而心存芥蒂,避免与日本人谈判时带律师。

篇9

关键词:共生日语;共生日语教育;日语非母语者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11-01语言是一种符号,是人类独一无二的创造,是由人类之间几千年文明的沉淀。虽然动物之间也有交流,但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来表达某些具体意义,通过特定的组织方式来表达和记录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

一个国家的文化与语言是存在密切联系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而语言是表达文化的主要方式,没有语言的文化是没有内涵的,没有文化的语言是呆板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所以在当今社会,学习日语不能再像过去日语的教育,只注重日语语言的教育,而忽视了对日语教育过程中日本文化的理解。所以共生日语的产生是必然的,那么共生日语和共生日语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呐?

1.共生语言

共生语言是为了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而产生的,它是全球化背景下,多文化社会的产物,共生语言的存在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交流,它没有固定的语法搭配,更多的是在于母语者和非母语间的包容和理解,与其说它是一种语言,不如说是一种沟通方式,如果没有共生语言,许多来自于不同国家的集团间是孤立的,分离的,或者是互不抵触。共生语言恰恰为他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共生语言是对多文化的尊重,是对不同母语者权利的保障。

2.共生日语和共生日语教育的实质

共生日语是共生语言之一,是为多文化背景下日语母语者和非日语母语者共生搭建的桥梁,随着各国间与日本交流的日益强化,共生日语成为了他们间的公共语言,这也为日语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风崎眸将共生日语定义为:"共生日语是日语母语者和非日语母语者在交际中因场景创造出的日语,它和日语是两种具有相同部分的不同语言"。而共生日语教育是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共生日语获得共生,共生日语教育不再像过去的语言教育,通过"读,写"的教育方式,单纯的以提高日语的考试成绩为目标,而在共生日语教育中更强调是以语言的传承为目的,更多的去理解共生日语教育中的多文化因素,共生日语教育的新标准是在对不同文化理解的前提下学习共生日语。

首先,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具有相似性、统一性的新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仅仅教授日语非母语者学习语言的能力是不够的,而要更重要的是让其了解语言的历史文化,从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才是我们今天的目标,这样有利于加强彼此的了解。冈部郎一对新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某一集团的成员历经几代人的势力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信念、价值观、态度、社会阶层、宗教、使命、时间关系等的集合。",文化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其次,在共生日语的教育中应重视对不同文化理解的重要性。理解不同的文化,就是对待差异能有一颗包容的心,对待不同文化差异是不产生歧视,而是能够与之和谐共生。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承认多文化中存在的复杂性,了解彼此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从不同的文化中去学习,提高自己,这也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尊重。

总之,共生日语和共生日语教育的实质共生日语是为了日语全球化有力的工具,共生日语是日语母语者和非日语母语者间交流的保障,有力的加强了日语在世界的地位,让更多的人从中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也不日本展示给了世界。共生日语的教育将不在拘泥于过去的旧标准,而是利用新标准为非日语母语者学习共生日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共生日语中日语母语者与非母语者的权力和地位

既然是共生日语,那么日语母语者和非日语母语者的权力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但到目前为止,非日语母语者在学习共生日语的时候,教与被教的地位并没有改变。首先,从教育的形式来说,非日语母语者在学习共生日语过程中教与被教的地位是不可逆的,对于日语非母语者来说,共生日语与日语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与日语母语者交流的过程中,是一样的地位,但日语母语者和日语非母语者在学习共生日语的过程中却有着质的区别,对于日语母语者而言,日语是他们的母语,在学习共生日语的时候相当于一次共生的调整,而对于日语非母语者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从头开始。其次,共生日语不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共生日语是在日语的基础上而来的,对于日语非母语者,难以摆脱被日语同化的现时。最后,风崎眸借用橘子和苹果比喻了日语母语者和日语非母语者的日语,但是这两者并没有可比性,这就说明了日语非母语者在语言中权利的弱势。但是,语言毕竟是用来交流的工具,在日语非母语者教育的问题上,不应该只停留在苹果和橘子的不兼容上,在对日语非母语者的日语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宽容的同时,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日语母语者大脑内在的日语,使学习者真正的学到共生日语。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下,语言的共生是必要的,但也有其弱势。在学习的时候,不要拘泥于母语环境下形成的框架,非母语者应自觉的去敞开心扉,去和母语者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够与母语者和谐共生。母语者在与学习者交流的时候,更应该敞开心扉,更加的去理解学习者,包容学习者,主动的去教非母语者,让他们认识到"母语者大脑中内在化的母语",成为共生语言中的母语。参考文献:

[1]宋睿.多元文化共生视角下的日语教育探微.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开封2012年25期

[2]章毅.日本文化因素对日本语言交际的影响,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2009年1期

[3]佟庆.文化背景知识对日语教学的影响.沈阳市旅游学院.沈阳,2009年2期

篇10

关键词:翻译教学;文化导入;英汉文化对比

一、引言:文化、语言与翻译

什么是文化?英国文化学家爱德华•泰勒(E.B.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种复杂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那么,在各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必然存在着差异。

就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而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另一个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制约,反映文化。语言的使用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理解语言必须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理解文化必须学习和了解该语言。

所谓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完全确切地表达出来的一种创作活动。不言而喻,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一种跨文化的活动,即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语言的文化信息。美国翻译理论家Nida(1993:109)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曾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可以说,翻译研究本身就是文化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涉及两种文化比较的研究。

二、在翻译教学中导入文化和进行文化对比的重要性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的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由于汉民族和英民族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其风俗习惯、、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英汉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语言结构、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文化干扰势必成为英语教学的“难题”之一。而翻译是涉及到两种语言的一种跨文化活动,翻译教学当然离不开对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因此更要遵循对比分析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文化对比的原则。

翻译学家Nida(1993:110)曾说过:“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译者的双文化能力甚至比双语能力更重要。”在翻译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英语国家的文化导入,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自己汉民族的文化。通过有目的地进行英汉文化知识的对比,可以增强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有助于把握和运用所学的语言,在翻译时能准确表达出原语的文化内涵,提高翻译能力。

三、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一)翻译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

翻译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导入应该与学生所学的内容密切相关,有意识地把文化知识渗透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从而激发学生在学翻译的过程中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两者的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翻译能力。

2.循序渐进原则

在翻译教学中导入文化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做出合适的选择,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3.系统性原则

翻译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导入不能只是随意介绍一下,而要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结合循序渐进原则对要导入的文化知识进行合理安排,分层导入。

(二)翻译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在翻译教学中,我们按照文化内含中的层级关系,把文化内容分为三种:与语言结构相关的文化,与语义相关的文化和与语用相关的文化。

1.与语言结构相关的文化,就是指英语词汇、词组、句子及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即“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结构差异”。

2.与语义相关的文化:就是指英语词语的内涵意义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即词语的文化涵义。

3.与语用相关的文化:就是指人们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和不同的场合下交际时使用的话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四、文化对比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英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熟悉其语言结构,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但是如果想真正提高翻译能力,在了解英语文化的同时,还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在翻译教学中,通过英汉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可以更具体地了解两种文化的特色和差异,从而在翻译实践中,把握各自语言里的文化含义,忠实地再现出源语言所表达的语言信息及文化内涵。

下面将以《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第1-2级,学生用书)中的实例翻译从语言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差异来对英汉文化进行对比。

(一)思维模式不同导致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

思维模式受不同文化、个人知识结构、社会中工作环境及习惯的影响而形成,因此,思维模式通常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不同文化的人对外界认知模式的差异,往往导致思维模式的差异。由于思维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语言语法结构方式可以说是该民族思维方式的语言表现。

例1:ItisimpossibletosayhowgladIwastoseeyourhandwritingandtoknowwewereagainincommunication.看到你的笔迹,知道我们又在互通音信,内心有说不出的喜悦。(先表达后叙事先叙事后表达)Chapter1(BookI)

上句反映出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英汉语叙事论理表达方式存在的差异。汉民族凡事习惯从整体到局部;而英民族则从具体到局部到整体。基于思维方式的这一差异,英语叙述顺序是先道出结果,再分析原因(如例3);先下结论,再给出前提;先说明议题,再交代背景。而汉民族论述方式则是先因后果(如例3),先给出前提,再下结论;先交代背景,再说明议题。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注意要在英汉互译时调整语序,以符合英汉语各自叙事论理的习惯。

例2:Someverystrongdrugscanbetakenforalongtimewithfewsideeffects.有些强效药物可以长期服用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Chapter3(BookI)

例3:FishingwithlightsinthePhilippines,butthelawisoftenignored,asitisabetterwaytocatchfish.在菲律宾夜间点灯捕鱼是违法的,但由于用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捕到鱼,人们常忽视这条法律。Chapter4(BookI)

这两句英语原文都是被动语态,汉译时则转换成了主动语态。这也是因为英汉思维差异对语言结构的影响。英民族注重客观思维,受此影响,英语重物称、英语主动与被动两个范畴泾渭分明,且经常使用被动语态;而汉民族表达思想时则非常注重主体意识,常用人称主语、多用主动语态和无主句。

(二)词汇语义内涵反映出的英汉文化差异

受宗教文化、典籍文化、地域文化等的影响,英汉词语文化内涵也有差异。

首先,英汉语言中指称意义或语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

譬如文化差异导致的英汉颜色词汇内涵意义各异。在Chapter7LoveandMarriage背景知识中介绍西方习俗婚礼上新娘穿白色婚纱,因为英语中的white可表示美好、幸福、善意、公平等涵义。而在汉语中“白色”没有相对应的含义,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应该着红装,而不能穿白色衣服。当然这种习俗现在已经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就“红色”而言,虽然在英语中也表示欢乐和喜庆,但没有汉语中的含义那样广泛。在中国凡是与吉祥、兴旺、热闹、顺利和成功等有关的事物,在汉语中都喜欢用“红”来表示,如“红利”、“红火”、“红包”、“披红”、“开门红”、“满堂红”“红运”、“红歌星”等等。

其次,英汉词汇在文化涵义上的具有不等值性。英语中的morning与汉语中的“早晨”是不等值的,因为英语的morning可用于凌晨至整个上午,而汉语的“早晨”只限于早晨。如下面Chapter3(BookII)中的两个句子在翻译成汉语时,就分别译为了“清晨”和“上午”。

例4:Afteronlyafewhoursofsleepthatnight,wearoseinthedark,coldmorningtoattendtheearlyChristmasDayserviceinSwedishattheLutheranChurchinSanFrancisco.那天晚上睡了仅仅几个小时之后,我们就在黑暗寒冷的清晨中起身,去参加旧金山路德教会用瑞典语作的圣诞日礼拜。Chapter3(BookII)

例5:ThelasttimeIsatwithJuneonaSaturdaymorninginherbedroom,shewashavinghardtimebreathingandgettingcomfortable.我最后一次同琼坐在一起是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在她的卧室里,当时他呼吸困难,身体特别不舒服。Chapter3(BookII)

再次,在词汇及语义上,英汉文化对同一对象的观念划分也存在差异,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英汉语中对亲属的称谓方面。例如:

例6:AuntJuneplayedtheaccordionwhilemyUncleKendancedwithhissister,mymother.肯舅舅和他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妈妈跳舞的时候,琼恩姑妈演奏了手风琴。Chapter3(BookII)

英语中“uncle”一词的意义范围很大,它既可以指伯父、叔叔、舅舅,也可以指姑父、姨父,同样“aunt”一词既可以指伯母、婶婶、舅妈,,也可以指姑妈、姨。这句中的aunt,uncle就根据实际所指翻译成了姑妈和舅舅。类似的称谓用词还很多,像grandfather,grandmother,nephew,niece,cousin等等。尤其cousin一个词就包括了汉语中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等平辈的亲属称谓。

(三)传统习俗的不同所导致的语用差异

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传统文化习俗,它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语用的得体性、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受传统文化影响,同样的话语在不同语言交际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英汉两种语言在打招呼、称谓、恭维、致歉、致谢、告别等习俗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比如:在汉语中,当别人向自己表示感谢时,人们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直接翻译成“Itismyduty”.或“Ioughttodothat.”在英美人听起来就不恰当,可能导致不愉快、造成误解。他们会认为你的帮助不是出于本意,而是履行职责、不得已而为之。得体的回答应该是“Youarewelcome.”、“Itisapleasure.”或者“Notatall.”。

五、结束语

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文化作为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价值观或行为观,时刻在控制、指导人们的行为。作为跨文化活动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着莫大的关系,受它们的影响和制约,而不仅仅只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他(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所以,在进行翻译的时候,翻译者需要经历从语言能力的成熟,最终到文化能力的成熟这一必经的过程。

通过两种语言文化因素的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高翻译水平。因此,把文化教学贯穿于翻译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将文化信息的传导结合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使学生在掌握翻译理论知识、技巧的同时又获得有关的文化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P105-115)

2.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A].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C].(李瑞华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P2-6).

4.《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第1-2级,学生用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二版).

5.《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第1-2级,学生用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二版).

6.谭载喜.翻译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7.冯锦.英汉对比分析与翻译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7).

8.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