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其主要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从近几年集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看,无论是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村容村貌,还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都与农机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见,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的标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起,集安市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全市已经拥有各类拖拉机4600台,包涵了大型履带拖拉机、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和手持式拖拉机多个品种,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万kW。截至目前,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农机化的影子,农民已经从农机化发展中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农户中购置了农业机械。可以说,随着农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产品也按着农艺的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伴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农机化已成为农业生产力不断增强的永恒发展动力。农民投身农机化,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不断高涨,形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热潮,也必将带动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列为第一要素,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而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创造和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就是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工具,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最具活力的要素,是农村、农业、农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当前,农业机械在集安市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作业量迅速增长,作业领域深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农业机械作业效率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不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而且为促进农业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起到主力军作用。

二、农业机械化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基础

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把农民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救出来,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条件,要使农民生活富起来最主要就是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民增收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让农民尽快致富,目前的办法:一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变人口优势为人力资本。当前,农村存在着农忙时嫌人少、农闲时嫌人多的实际用工情况。农民外出务工必须签订半年或者1年以上的合同,农民因为还恋着自己的土地所以就产生了农忙和外出务工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生产力。要想使农民富裕起来,就必须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把大量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为社会家庭开创第二职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不仅可以代替人力,而且可以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民有能力、有条件向第二、三产业输出更多的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1年中的农时季节一般在4个多月,而现在农民充其量用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全年的农业生产,尤其是在耕整地的环节、后勤加工和场上作业环节、运输环节,农民都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大量农民转移出去后,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大量农活都要靠少数农民来完成,农民迫切需要使用农业机械来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作业项目,因而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真正让农民富裕起来,农业机械化是强大的支撑。

三、农业机械化是乡风文明的保障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善了农业劳动条件,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同时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学法律”的良好氛围,使文明之风进入千家万户。

四、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可减少土地风蚀水蚀、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地结构。农业机械化不仅是改造自然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美化农村城市的前提手段,并且在改变农村的不良卫生习惯、促进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上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产业作支撑。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强大的产业支撑,农机部门的任务重大而紧迫。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推广应用,可以创造出更好的农产品,在农副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条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结语

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非常重要,农业机械化的持续稳定发展,必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劳动生产条件和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要把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农机化工作全面落实到到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实际行动中去,推动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显山,鹿凤启.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7):285-286.

[2]张吉营.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4):120-121.

篇2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组织;农民;增收

苏北地区地少人多,使各农户家庭所能耕种到的土地量减少,决定了农户不具备实现机械化的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从而导致农户不可能成为实现机械化的基本经营载体。农户的价值取向使得即使具备了农业投资能力的农业大户,也不肯把资金放到回收率极低的农业机械上,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又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如何协调当前存在的矛盾,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笔者经过调研,认为应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组建农机跨区作业协会,引导农民结伴作业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机资源出现结构性的相对过剩,加之农机大户急需有一个机构能引导他们有组织地实施跨区作业。农机跨区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民增收。针对这一新情况,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农机系统的优势,创建农机跨区作业协会,以协会这种民间组织的形式,将机手组织起来,通过详实迅速的信息服务将农机作业引向市场。切实加强作业市场调研,一方面组织农机人员实地了解全市作业量及联合收割机需要,逐镇建立台帐,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另一个方面积极开拓作业市场,组织若干个考察组,分赴安徽,山东,浙江,四川等地实地考察,签定作业合同,并将各地汇总的作业信息定期向广大机手公布,免费发放《跨区作业信息手册》。农忙期间开通两部热线电话,公布服务承诺,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维修配件等后期保障。

二、搞好管理与服务,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

1.强化跨区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近几年跨区作业的实践使广大机手认识到,谁最先掌握跨区作业信息,谁就赢得跨区作业工作的主动。因此,应积极适应发展形势需要,加强市,县两级跨区作业信息网络建设,选择有条件的镇设立分会,牵头组织跨区作业,吸引机手参加,努力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邳州市碾庄镇农机跨区作业协会还自办网站,通过网络了解作业市场,定期作业信息,深得机手喜爱。

2.强化跨区作业规范化管理

随着跨区作业的不断推进,对组织管理工作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分析形势,不断总结经验,注重在提高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经常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促进跨区作业有序开展。按照部、省、市要求,制定严格的发证制度,做到“四不”,即:车辆牌证不齐全,技术状况不好的不发证;不参加培训,不参加检审的不发证;不参加跨区作业队的不发证;不属于辖区范围的不发证。强化镇级农机人员责任,要求对跨区作业的机手,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安排调度,统一维修保养,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收费标准。欲参加本地跨区作业的机手必须首先到镇农技服务中心报到登记,由各镇按作业区域、种类,组织编组,联合作业。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免费发放作业证,对跨区作业服务中介机构收费的,严格执行“谁服务谁收费”政策,严禁只收费不服务以及乱收费。在收割机跨区作业期,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在各镇各主要交通要道、路段展开检查,发现未参加年检年审、未领取跨区作业证者,除批评教育,责令限期参加检审和领证外,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个体作业的机手一律就地整编,编入当地跨区作业队参与作业,着力打击“无证”或“散机”等扰乱跨区作业程序的行为,促进跨区作业的规范化管理。

3.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

通过协会的组织和信息服务,强化农机监理的发牌、发证和保管保养。根据农机管理的要求,外出跨区的联合收割机必须“三证齐全”,即驾驶证、行驶证和跨区作业证。以往机手对领取三证的目的和意义不了解,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农机转制后,部分机手既怕麻烦,又怕花钱,给农机监理带来难度。现在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每年召开农机跨区作业农机户代表会议,既传达省、市跨区作业会议精神,又部署全年的农机跨区作业的工作。同时,严格把好《跨取作业证》的发放关,建立申请、登记、发放管理制度,对无牌证、无驾驶证和未经年度检审的机主,一律不予核发《跨区作业证》。这样既能强化管理,又可促进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实现农机安全监理与农机手跨区作业的双赢。

三、拓宽农机服务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1.在确保农机总量的基础上,优化农机资源配置

以发展带动调整,以调整促进优化,走量效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依靠农业机械不断向农村各个领域扩展,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多种经营,以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积极用活现有的农机资产,提高机具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全方位提升农机化水平。要以跨区作业为龙头,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农机资源,扩大作业区域,提高跨区作业规模和整体效益,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3.发展农村农机运输和物流业

目前,农村80%以上的运输量靠农机来承担,农机在农村物流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要以乡镇农机站为依托,加速发展农机运销龙头组织。使农机运输和物流成为农村的新兴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4.扩大农机销售和维修市场

培植农业机械化新的增长点,努力实现全年农机销售总额和维修服务收入新的增长。同时,要努力研究和发展农机作业、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市场,完善市场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5.搞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目前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知识的匮乏,信息的闭塞,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特别是在新技术发展较快的今天,就必须要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农机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机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白人朴.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学报.2010(6)

[2]王瑜才.农业机械化助农民增收.现代农业装备.2011(9)

[3]郭燕.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农民增收.浙江农村机电.2011(7)

篇3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同时农村新面貌建设又因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而日新月异。农业机械给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备,让农业生产逐步产业化、高效化,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因此,本文对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进行论述,探讨如何运用农业机械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而经济发展中现代农业又是基础性产业,因此党和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异常重视,也将之视为新农村建设的急迫任务。在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化对其生产效率的提升影响极大。由于我国目前的现代农业发展还受到传统农业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效率及技术水平影响很大。现代农业目标任务要想顺利完成,就必须实施农业机械化。

1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中的影响

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密切关联着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少较为先进的农业或者生物技术都被广泛运用在农业机械化中,它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善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农产品品质、劳动生产率、土地出产率的提升,劳动者劳作强度的减少,以及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综合生产力、农业产业结构等优化调整无不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息息相关。还有就是,如果农业机械化不以农业工程技术为主,那么现代农业就无法发展。农村居民因为农机化水平的提升而受益,不但自身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且农业生产活力也更高了,农民不再担心体力劳动的艰辛,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成果。农业的机械化让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得以提升,培育出了新型农民[1]。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需要依靠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2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2.1增强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

应该解决劳动力被大量滞留在土地上的问题,增强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工业部门的发展势头要保持高速,城镇第二、三产业的结构要合理,从而对富余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大量吸收。创新与调整农业生产方式,既要对过去的大田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进行巩固和提升,还要积极发展经济作物、蔬菜园艺生产机械化和工厂化设施农业,最终让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越来越高。

2.2以适度农业经营规模带动机械化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制度对土地流转进行科学探究,不断完善土地规模经营的正确机制。同时,对农业生产服务的持续改进让生产规模由小变大并走向市场。当前,我国农业有农机跨区作业模式,这是农业机械化的一种好的方式。联合收割机跨县、跨省作业,平均单台单季作业面积由在本地作业的26.67~33.33hm2提高到66.67~100hm2,作业时间由5~7天提高到30~40天。这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国情是比较相符的。但要考虑到的问题,为使农民对农业生产更有信心,应规范社会保障体系,然后从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去发展合适的现代农业。

2.3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要想发展好现代农业,就需要通过以农业机械化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很好的技术设备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应该符合不同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资源禀赋差异。由于每个地区都有着不一样的生产条件,故而应该按照本地社会经济与自然情况,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去打造优势的农业产业,形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农业机械化的普遍性难题为公关点来创新。特别是要注重发展小型轻便农业机械,这样才符合现代农业的潜在发展需求,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强力的科技后盾作为支撑。

2.4以农业机械化推动现代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农业现代化增长方式需要依靠农业机械化来进行转变。生产要素、科技的高效性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点,将极大地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发展。现今,我国传统农业正逐步过渡到现代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而需要加强现代装备与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强机械、信息、生物等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集成应用[2]。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通过规模经营的有力推进使得农业与工程技术完美结合,从而使得现代农业发展更加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还有就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规范,根据农村现有的基本经营制度,解决好现代农业中小生产和大服务的冲突问题,使农业服务朝着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另外,因为农机化正全面渗透到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将加速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保鲜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使现代农业产业链更完整,整体效益更高。

3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正在蓬勃发展,而这一过程一直深受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所在。努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机械化,将为我国的农村晋级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总之,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机械化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农业生产力因素。

参考文献:

[1]徐皓.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思考[J].新农民(上半月),2011,(9):74.

篇4

关键词:山区;农机;问题;建议

1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

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降低了劳动强度;二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机户增收与节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增长;三是农业机械化弥补和解决了因劳动力转移而使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现实问题,促进了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五是种田能手抓住机遇,采取承包和租赁等方式把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利用上述五个特点,使中、小型农业机械在种植业主中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这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中的重要方面。

2存在的问题

2.1近年来,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平原和平坝地区,各种优惠政策也主要针对农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倾斜,农业机械的生产和销售也主要以大中型农业机械为主,因此这些地区的农机化发展速度较快,且已基本趋于饱合。山区因地形复杂,田块分散,坡多路陡,一直是农机化发展的难点,各个方面也未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对这些地区的农机化投入甚少,包括近两年出台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也主要是以补贴平坝及大型农机具为主,使山区的农机化基础愈来愈薄弱,与平坝地区的差距也愈来愈大。

2.2近几年来,国家积极扶持研制和开发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特别是大中型农机收割耕作机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对山区收割耕作的农机具研制开发和试验示范的力量投入十分有限。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查研究不够。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山区农民的需求,使研制和开发的种类不适宜山区农业生产,在农民中存在“想用而不知道用什么”的问题;二是试验、示范及技术培训力度不够。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及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的缺乏,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在山区进行试验和示范,在农民中存在“想学而无从学”的问题;三是培训资源不足,培训力度不够。我县农机部门在培训农机操作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平均每年培训人数均在500人以上,但由于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培训工作不能深入开展,特别是对新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技术培训相对较弱,致使农忙季节农机户不能有效实施机具的保养和维修,影响了农机具发挥最大效益。这些因素使山区农机化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

2.3适用山区作业的农机具品种少,性能质量差,价格高,不能满足农村需要。近几年,一些厂商看到了山区对农机具的潜在市场,开始研制和生产微型收割耕作及其他农业生产机具。一方面,由于是启动新型市场,所以品种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利益的趋动及技术成熟度不高,新生产投放市场的农机具价格较高,性能质量较差,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供求矛盾。

2.4油料涨价太快,作业费用陡增,使用成本太高。近年来,油料价格波动较大,农用油料补助甚少,使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增加,相当部分的农户因油料价格居高不下而“望机兴叹”,甚至出现农忙买高价油或买不到油的现象。

2.5服务体系人员流失,无财政支持,服务功能消失,不具备基本的服务手段。一是乡镇机构撤并、人员遣散、资产平调,使原乡镇农机站及所属企业资产及人员严重流失,各项农机管理服务工作难以开展;二是乡镇村社农机行政性职能弱化,行政性收费大幅度减少,履行公益性职能的人员经费难以为继。各乡镇政府在撤并农机站时只重视接收财产现金,而对如何妥善解决站内管理人员及职工的待遇和后顾之忧采取消极态度,出现了部分乡镇原农机站职工集体上访等不稳定因素;三是现存的部分经营管理效益较好的乡镇农机站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观念陈旧、管理落后,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经营逐渐萎缩,不能适应市场竞争,业务和效益大幅滑坡;四是一些乡镇农机站为解决职工待遇和养老保险,变卖集体资产,造

成经营和农机业务停顿。

3发展措施

3.1积极引进、示范适合山区使用的小型、微型耕作收割农业机械,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确保山区农机化水平持续快速稳定提高。

3.2大力推广适宜山区的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一是加快地区微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力度;二是以推广和使用耕整机作业为主导,解决小田块及坡地耕作问题;三是加强与农艺部门协作,大力推广小麦播种机、铺膜机等技术。

3.3树立农机经营大户典型。农机大户是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农机大户指拥有农机固定资产在5万元以上,带动至少3人从事农机生产、作业、经营的农机业主,对农机大户的扶持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各乡镇农机协会,各农机合作组织在“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要在购机补贴、农机作业燃油补贴、作业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传递、贷款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4建议

4.1提高认识,加大对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扶持,将山区机械化投入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否则将会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经济水平。

4.2国家对农机化购机补贴政策应作适当调整,根据各地农机部门调查研究的结果,通过申报确定补贴机具目录,同时根据各个山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适当扩大补贴范围,在最大范围内满足农户在购买机具中享受到国家的政策,加速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3国家应加大对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力度,在政策以及资金上向山区倾斜,适当增大山区农机购机补贴比例。农机政策研究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抓住已经存在的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提高农机购机补贴的额度,有力地促进山区的农机化发展,使农业机械在发挥提高农业效益重要作用的同时,成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之一。

4.4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农用油料供需矛盾,增加用于农业生产的农机具及其他农业机械油料的补贴额度,进一步降低农机使用成本,提高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先进农业新机具新技术在农村的快速推广和运用。

4.5高度重视和建立山区农业机械开发、研制及生产,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山区的小型、微型农机具。

4.6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和示范推广的长效投入机制。

篇5

[摘 要] 本文从现代化农业机械今后的发展方向,阐述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的自动化发展的作用及影响,通过对传感器与监测技术、信号处理与接口技术、故障与诊断技术等概念解析,分析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实现可能,并通过对传统农业机械设备与应用了机电液一体化的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对比,阐述其中的优劣,并结合国外农机自动化技术发展领域和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差距,探讨我国农业机械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传感器,信号处理,IO接口,ECU

前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牵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中国农业十二五规划下,农业需要更加快速的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必然是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必要且有效手段,目前人们对农业机械的要求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科技素质的提高,必将会对现代农业机械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如更高效,更低能耗、更安全舒适、更可靠耐用等。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感器技术和传统的机械技术的融合成为可能,使农业机械由传统的以液压传动技术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为主,从而解决传统农业机械存在的诸如传动比不稳,液压油泄漏污染、受温度影响明显等缺陷,使农业机械向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方向迈进。

一、农业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液压系统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就是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液压控制技术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有机地的加以综合,实现整个机械系统最佳化的一门交叉学科技术。其本质的特征是将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结合后融入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后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机械系统,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控的运动行为。

自走式农业机械是以内燃机作动力源,在户外进行自走式作业的机械设备,它一般有动力装置、传动装置、行走装置、工作装置和操作装置组成,机电液一体化利用各类传感器检测不同的信号,反馈给决策系统,由决策系统根据预先定义的程序做出相应的执行指令,从而对农业机械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控制。机电液一体化系统的实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

1.传感器与监测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由于农业机械的特殊的工作条件,使得农业机械用的传感器较其他室内机械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抗干扰性、高稳定性、气候适应性、高可靠性。

2.信号处理和IO接口技术。

传感器检测出的各种信息通过以微处理器为中心的单片机系统存储、运算、逻辑分析和判断后向执行机构发出控制指令,同时辅助于各种反馈信息和自诊断功能实现产品的智能化。IO(Input and output 简写)接口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各类由传感器监测到的信息和由控制中心发送的控制信息等能在系统中可靠准确的传输,并通过多媒体信息、按钮、触摸屏(或者键盘)等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3.故障诊断技术

采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新型农业机械具诸多优点,但是由于电控系统的内在逻辑性使机器发生的故障难以查明,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对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更高,另外要求电子控制系统的安全容错处理必须要保证机器最基本功能的正常,针对这种情况,在农业机械上必须要增加故障自诊断模块,使维修人员利用自诊断模块快速的对故障进行定位和修复。

二、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对农业机械的性能提升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用于农业机械后,可使其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实现原来机械难以完成的微调操作。如德国马拉尔生产的新一代青贮收获机,利用各类电液控制,实现全割台自助油加注系统,通过IO接口可以随时调整收割的饲料的切断的长度,机体冷却系统通过定期的冷却风扇反转来清除进风口的堵塞,还有割台的升降系统等等,从而使机器能在连续长时间不间断作业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状况,工作效率和效益具有了质的突变。

三、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机械故障率降低

应用了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通常具有电子监控、电子报警、机械故障自动诊断、出现意外时自动防护等功能。在操作过程中,若机器运行参数超过规定的安全界限,就会启动报警系统,在故障发生前使操作人员获得必要的信息,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防止故障扩大化。当出现设备重大故障时和危及人生安全时立即报警和自动停机,使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机械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机械故障率得以降低。如新一代的德国马拉尔生产的青贮收获机利用传感器技术监测进料口的异物(如非农作物的金属,石块等)实现机器自动停机功能防止刀轮损坏等机械故障。最大限度的保护操作人员和机械部分的安全。

四、节约能源、提高效率

应用了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基本上都具有电子信息自动采集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等功能。如通过对液压系统的自动负荷控制充分有效的利用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合理分配液压油的流量以适应外载荷和操作的需要;通过控制发动机的冷却风扇转速随机体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实现充分节能。通过机械本身的自控系统,可精准指挥机械的工作部分完成预定的作业动作,这也使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降到最低,实现最佳作业操作,继而获得最高工作效率。

篇6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结构的优化配置。一是要改变动力装备结构。在满足农民需要、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提高动力机械的配套化,提高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走大中小农业机械并重的路子。二是拓展农机系列作业。加快改变过去那种仅围绕粮食作物搞耕、种作业服务的单一状况,按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减少活劳动投入的要求,在基础较好的乡村加快推进玉米、大豆、水稻的全程系列化机械作业,发展收获机械、复式耕作机具,促使粮食生产成本下降。三是扩大农机作业服务领域。以粮食作物机械化为主,向饲料生产、畜牧机械化拓展。要按照把畜牧业作为我省农村重点发展产业、大产业的战略,搞好饲料和饲养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四是发展蔬菜、瓜果、园艺暖棚等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研发和推广科技含量高、有利于提质增效的农业机械设备。

以机械化为依托,实施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行多种模式,组织粮食生产合作社,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推行“统种分管”、“统种统管”、“股田制”、“反租倒包”、“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形式,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条件下,探索出一种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转移的运作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与时俱进,推动农机经营服务组织的创新。从体制和机制层面上看,加入WTO给吉林省农业、农机带来的影响远比在具体品种、价格等技术层上的影响要大得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需要包括农机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内的制度上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在我省农机经营服务组织上,如大中型农机自主运行的市场主体不健全的情况下,按WTO服务贸易规则,必须在农机管理体制上创新,建立健全服务网络,推动农机服务体系朝着更加社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完善,以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依法稳定基层农机管理推广服务机构。要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要对县乡两级农机服务组织进行积极的培育和改造,根据农产品区域布局,提倡建立隶属于县农机主管部门的乡(镇)区域管理推广站,保持其稳定。整合农机、农业系统内的组织机构,培植农机服务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逐步由主要依靠政府推动、政策扶持转向依靠市场机制的拉动,注重培植和发展基层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途径。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的农机合作社、农机租赁服务公司,并把农机户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扶持和引导发展。

篇7

关键词:乡镇农业;机械化;问题;方案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农业体系建设发展的重点基地,乡镇农业发展越发受到社会关注。机械化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建设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发展契机,本文就乡镇农业机械化中存在问题展开探讨,寻求解决方案,以推动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

1.1财力资源不足

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形成的重要手段。当时推广乡镇机械化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后备资金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机械化设备难以更新,乡镇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难以维系。另一方面,进行机械化建设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没有财力资源的支撑,村民无法获得相关技能及经验,欠缺实际操作机械的能力,不利于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

1.2基地建设不完善

要形成乡镇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必须建设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实验基地。现阶段,大部分农民的专业素养与农业知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难以认识到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要性。只有建设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实验基地,让农民认识到机械化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推动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

1.3推广机构作用低

要想加强对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效力,建设专业培训机构必不可少。只有在专业人员及合理推广方案的推动下,才能使乡镇农业机械化理念更快、更好的在村民间传播,推动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建设专门的推广机构也可以提高农民学习农业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乡镇农业健康发展。

1.4机械设备出现老化现象

机械设备只有及时更新换代,才能更好的满足时代要求。在乡镇地区,由于农民农业知识缺失及相关部门指导工作不完善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农业机械化设备应用率低,机械化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且出现局部使用,整体利用率低的状况。机械化产业难以在农村打开市场,也间接导致了新产品使用率低的状况,极大的影响了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

2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方案

2.1完善机械化服务体系

推广乡镇机械化建设必须要考虑农民需求与接受能力,要坚持农业机械化服务于农业及农民的原则。建设乡镇机械化体系首先要考虑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价格的接受能力,同时也应注意机械化设备的后期维修保养问题,超出农民承受范围的机械化设备必然难以在乡镇地区大范围推广。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调控,大力推进乡镇农业机械化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加准确的机械化推广政策,机械设备维修、作业信息,进一步推动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

2.2建设特色化机械化体系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条件极为复杂,不同地形地势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要求也各有差别。在做好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时,除了对通用型设备的推广应用,还应充分考虑本地区作物生长、收割特点,结合本地区农业的发展状况推广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化设备,既要考虑设备的使用效率,又要结合设备的磨损程度和维修费用,选择更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情况的机械化设备,从而更大程度的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打造特色化农业产业体系。

2.3完善质量监管及后期维修工作

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质量问题不仅关乎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其安全性还关乎操作人员的安全。在机械化设备使用过程中,一旦质量上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从而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当前阶段,相关部门应加强质量监管,避免质量不过关的三无产品在市场的流动性,政府应实施相关政策,对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予以处罚,建设安全、高效的机械化应用体系。企业也应遵守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严格监督机械化设备的生产环节,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与高质量,严格处置不合格产品。

2.4完善农民农业知识体系

只有切实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才能改善乡镇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会,增强农民对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及应用的认识,使农民群众认识到机械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乡镇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强机械化在乡镇地区的推广,建设更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

2.5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完善推广人员与农民的交流,使农民群众更好的认识到乡镇农业机械化应用的重要性。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推动人员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同时,要完善推广人员的服务体系建设,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能选取农民群众更易接受的方式,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及高效性,更好的推动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推动乡镇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3结语

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做好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工作既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又能推动乡镇农业向科学化、安全化、产业化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当前,农业机械化建设仍然面临财力不足等问题,这要求我们立足现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推动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佘锦慧.加强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方法与路径探索[J].科学导报,2015,(21):109-109.

[2]马忠勇.乡镇农业的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和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3,(3):25-25.

篇8

一、正确认识建国以来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械化问题

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风雨之路,从总体上看,应该说成绩是主要的。①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农业机械。解放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很快。到1997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2016万千瓦,比1952年的18万千瓦增加了2333倍;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增加到689051台,比1952年的1307台增加了526倍;农用载重汽车875571辆,比1952年的280辆增加T3126倍。与此同时,农村电力等也都是从无到有,得到了巨大的发展。②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机械的使用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事业的发展。③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农机生产和推广体系。培养了一支达二千万人的农机科研科技队伍。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科技素质。各种基层农机厂、农机站为后来的农村工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④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机械由国家统配变为非控商品进A了市场。农民拥有了选择购买农业机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农机投资主体发生了由国家投资为主到以农民私人投入为主的转变,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另外,农业机械推广运用领域不断拓宽。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失误也不少,值得反思和总结;①在过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不讲经济效益,不算经济总帐,而是采用行政命令、政治运动的方式推进,试图速战速决,超越了生产实际需要和经济可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给农业机械化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②在改革开放之前,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倾向,没能注意到我国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农机在我国不同地区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③改革开放时期,在对改革前20多年农机化中“左”的影响进行清理时,矫枉过正,出现了80年代初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否定论。认为“石油农业”在我国行不通,只搞生物技术就行了。认识的模糊造成实践中的混乱。农业机械失营失控,有些地方农机具被拆分,或因无人管理而报废。农机教育网络受到严重冲击。

纵观我国农业机械化所走过的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误的教训。但因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失误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暂时困难而对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持否定态度是不足取的,笔者认为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方向是正确的。机械化代替手工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业机械化是当今各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有人说中国要绕过“6油农业”,X搞“生态农业”也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其实,重视“生态农业”是对的,但不能片面地把“生态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对立起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态农业”是要靠农业机械化这个手段去实现的。我们应当从广义上理解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本身就是与机械化相辅相成的,农业运输、农产品加工和林、牧、渔业现代化也离不开机械化。可以说,整个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机械化。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反对只片面强调其必然性而不顾客观条件的冒进,又要反对只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性而消极等待,在认识上则不应消极回避它,而应该积极正视它,决不能低估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第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①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落后。就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手段而言,我国农村广泛使用的仍然是原始的手工工具:犁、耙、锄头、镰刀等,普遍存在的还是人力播种,人办收割;就劳动对象而言,耕地过于分散零碎,土地利用率低,农田基本建设不断受损;就劳动力而言,我国农业劳动人口多,但素质差。只有大力提倡科教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才能改变生产力落后状态,使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②发展农业产业化,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业的专业化、企业化的集约化经营。而集约化农业要求有更多的技术和资金的投。人,其中校人大量农业机械则是一项基本要求。②生产工具和基础设施的落后,使一些农业高新技术得不到有效采用,制约了土地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激烈的竞争,发展机械化,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第二,农业机械化道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包括技术(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技术上就是采用现代的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装备农业,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体系。机械技术就是机械化,它是从机械操作斤始,进而达到自动化,其作用主要是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生物核,术包括土壤改良、植物保护、良种培育、化肥、农药、除草剂以及农田灌溉等。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的单产和质量,着重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只有把机械化和生物技术适当地结合起来,两重并举,才能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提高土地生产率,,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过去曾走过了一些弯路,但现在都基本上把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了,而且一配合得较好,从而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生产组织上实行专业化、一体化和管理方法上的科学化。如运用系统分析法。电脑和通讯网络等科学技术。而这些先进技术实施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以机械化为基础和手段。可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农业机械化道路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

第三,发展农业机械化,它可以成为我因经济新的增长点。农业机械化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提高农业各生产部门的劳动在产率,降低成本,为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创造条件。农业机械化不仅有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的间接经济效益。农机行业是。联系农业和工业的纽带,发展农业机械化,扩大‘咱需”,农机行业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①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各种类型的农用机器、电力设备,促使农机科研投入大量资金,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多层次的农机供应,促使农机制造、销售、修配、电子、电力等部门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可”以大大刺激城市工业和#镇企业的发展。②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及水利等基础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刺激建筑、建材、交通、能源等部门规模的扩大、生产的发展。③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农机人员*发农民学习农机知识的热潮,可以进一步刺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展农业机械化,能刺激工业对农机的投资和农村的消费,只要引导得当,农机行业一定能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社会政治意义。发展.农业机械化人近期来看农民解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增加了收入,有助于农民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缩小了工农和城乡差别。从长期来看,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减少农业人.a,为我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过渡创造条件。另外,我们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社会政治意义。

三、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和对策

任何一项生产力的突破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虽然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切不可忽视存在的困难。最突出的困难是:

第一,劳动力转移困难。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农业劳动力很难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客观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外,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减少,但素质要求提高。而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多,素质差。据统计,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仅占0.3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8.gi%,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2.83%,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占总劳动力的46.75%,这也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之一。

第二,资金困难。农业机械化的农机科研开发、投入生产和农民购买农机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方面,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户为单位经营后,农业资金难以集中使用。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财政暂时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来投入农业机械化,这对农业机械化造成了很大困难。

第三,土地过于分散零碎。农业机械化要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然而,我国不到15亿亩土地被分给2亿多农户,户均6-7亩耕地,土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不便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发展农业机械化不利。

此外,农机产品市场还不很规范,农机产品造价高等问题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发展农业机械化有现实困难,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要发展,而应当正视困难,积极寻求对策,困难是可以解决的。

第一,实事求是,有差别地发展。我们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量力而行。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差别较大,因而农业机械化在地区、项目、水平、形式的布局上将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地区要因时困地团倩制宜,区别对待,允许不平衡,有差别地发展。农业机械类型、品种要注意实用性,在近期重点发展那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项目。农民使用农业机械既增产又增收入机械使用中得到经济实惠,使农业机械化成为亿万农民自觉自愿参加的经济进程。

第二,加快工业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工业以及其他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吸收农村多余的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创造条件。另外,工业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资金,降低农机具的生产成本,为农业提供适用、配套、高效、价廉的农机具。新晨

第三,倡导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集中。在坚持土地国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广承包制下的租赁制、有偿转让制和股份制,加强土地的自主经营使用的灵活性,搞;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规模经营的问题解决了,资金就可由规模经营者(国家、集体、股份合作者或私人)筹集。如可以通过承包或租赁协议,使土地使用权向种田能手或种植专业户转移,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四、拓宽投资渠道。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离不开国家的帮助。但是,目前国家财力有限,我国农业投入不足,尤其是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不足,仅占农业总投入的1.7%左右,单靠国家的扶助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拓宽投资渠道,政府、企业、私人和外资均可成为出资的主体,发动全社会力量发展农业机械化。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机械化;有效路径

1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毋庸置疑,在目前的乡镇发展中,农业机械化发展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城乡协同发展。高度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可以使农业机械化资源利用率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压力与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1]。

2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大多是传统的农业为主。根据2018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来看,机播面积为70.81万公顷,主要农作物农机化作业面积为69.92万公顷,农机化作业机播总体水平为28.46%,主要农作物农机化作业机播水平为31.91%;机收面积为223.69万公顷,主要农作物农机化机收面积为199.22万公顷,农机化作业机收总体水平为89.91%,主要农作物农机化机收水平为90.92%,可以看出我国还尚未实现全面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经营,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使得农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竞争力越来越小。就我国目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已经由原来的缺乏农业机械向农业机械数量增多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还尚未达到发展要求。而且,因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地区还尚未对低碳经济、现代农业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认识不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中仍旧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应用了农业机械,但是还缺乏科学的使用技巧,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比较迟缓。

3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3.1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制度

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就需要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制定完善的制度,从而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政府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还可以出台一些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惠农政策,从而使农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农业低碳经济发展中[3]。

3.2加大对农业低碳生产、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力度

以行政村为单位可以针对当前本行政村内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基本的了解,可以通过村内的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来展开宣传,并可以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与村委会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让农民掌握农业低碳经济生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农业机械化水平。一些农村地区还在该区域内构建了农业低碳生产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示范基地,这样就可以将该基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榜样,引起周边村、镇农民的学习与模仿[4]。通过该示范基地内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这一比较直观的改变也可以较好地刺激附近的农民到基地内取经,并能够主动应用其中农业低碳生产与农业机械化的优秀经验。

3.3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技术

当地政府可以针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使用农业器械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来选派专业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指导,使农民能够掌握农业机械的实际使用技巧[5]。例如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往往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严重威胁农产品生产与收获质量。在以往的病虫害治理中往往采用喷洒化学药物的措施,但是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部分农民因为操作不当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相关的技术人员就可以指导他们采取测土配方技术,或者是采取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出现病虫害的地区的土壤质量与土壤肥力,还能使其抗病虫害能力增强,这对促进农业的生态和谐与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篇10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迅猛,农业机械保有量日益增加,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提高,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还需要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不断钻研和创新,完善原有的技术,更新的观念,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做好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

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是最终目的,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总则的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本法。可见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就是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为已任。在农业机械化技术工作推广的过程中,要时刻了解农民朋友的动态发展,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并且通过哪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将技术传递给他们,保证让农民朋友有所收获。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打造农机化优质团队

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国家的正确引导下,付出了不少努力,而作为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来讲,也有责任培养出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任劳任怨,一心一意地服务于老百姓。作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且不断学习进步,紧跟时代,不断给自己充电。其次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吃苦耐劳,坚韧不拨,把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另外,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还要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紧密沟通,相互扶持,确保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顺利开展,稳步前进。提高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打造农机化优质团队,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四、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

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制度,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新时期在信息搜集、整理和上要充分地利用网络媒体平台,认真负责地抓好信息服务建设。信息时代对于资源的整合、利用、传播是十分关键的,各部门不可忽视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各单位要培养网络平台人才,确保农业机械化工作更加顺利的展开。进一步完善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