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

篇1

作者简介:邹华(1987-),江苏邳州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中级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标准理论与政策,区域发展战略及产业规划等;马凤领(1964-),河南禹州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康复工程,标准理论与政策等。

摘 要: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在实践中面临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制度建设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是城市区域差异、筹资渠道有限、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流程缺陷、管理目标偏差等原因导致的。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应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多管齐下地妥善解决。

关键词: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3203

1 引言

社区作为微观生活与宏观社会交融汇聚的平台,与居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化,必然要求城市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管理创新的新思维指导下,社区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所谓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支撑,将城市按照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人口规模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若干网格管理人员,实现网格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与服务,促进社区资源整合和共享。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0.0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29.5%;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809个,社区服务中心15497个,社区服务站87931个,其他社区专项服务设施9.6万个。全国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覆盖率72.5%,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9.7万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9.3万个,社会组织达到49.9万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13.3万人。与此同时,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如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足、财政压力过大、职责分工不合理、信息化和制度建设不够等矛盾和问题亟需解决。此外,做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步伐、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生活需求,使广大社区居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2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原因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管理方式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形势下一种比较合理、科学、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

2.1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社会体制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社会转型、制度转轨的剧烈变迁中,社会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长,导致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交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化。基于社会面临的这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网格化管理这种新的社会治理方略应运而生,由于它能在政府和自治组织之间提供一个平台,形成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因而备受众多城市管理者的青睐。

2.2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合理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打破各层级间的壁垒,实现监管分离,及时发现问题并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应对和解决问题,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和各领域协同合作。同时,社区网格化管理逐步发展并拓展到整个城市网格化管理,可以实现对整个大系统内的一切信息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这既避免了资源闲置又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也能够对辖区内的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管理与服务,实现对整个城市的动态高效管理。因此,对于一些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实施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2.3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科学性

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来看,一旦社区发生异常事件网格内的触发机制将会把出现的问题传送至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当问题超出它们的处理权限或能力时,这些部门将及时上报上级协调处理。同时,社区相关部门将及时根据收到的各类信息动态调配各种资源,为任务协调和执行做好服务工作。当问题解决之后,网格内的评价反馈机制将会对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并将评价结果再次反馈给触发机制,从而更好地改进应对机制,更科学地做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

2.4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有效性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对管理技术和理念的重大变革,它以万米为基本单元,将社区划分为由多元主体构成的若干单元网格,在网格多元主体的交互作用下,利用网格管理技术将社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到对应的网格空间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不仅将动态管理对象分割管理,确保对社区内的一切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理,而且能对各网格单元负责人进行全时段监控,实现对所有社区居民的动态安全管理。正因为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转高效、执行有力,因此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管理效果。

2.5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创新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网格、细化管理服务单元,责任到每一个网格管理人,实施精细化管理,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家庭,实现管理对象的无缝覆盖,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管理和社会控制能力。网格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集成化管理,创新了社会治理的技术和手段,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率。社区网格化管理突出了社区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强化了政府的社区管理与服务职能,能够进一步下放事权,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3 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

社区网格化管理依托行政领导、行政组织、行政资源,在网格划分、人员配备、管理方式选择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它把侧重点主要放在了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上,忽视了对社会管理格局和主体关系的整体调整,过于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的充分参与,扩大了行政管理的范围,制约了社会自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压缩了居民自治的空间,难以形成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区的自我管理功能。

3.2 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在居委会组织体系之外单独设立专门的平行组织、增招额外的社区网格管理人员负责实施,这些新增的网格负责人、网格管理员需要额外增加工资报酬和各种经费开支,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此外,政府新招的这些网格管理员大多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少,并且基本不是本网格居民,在处理网格内矛盾纠纷方面往往能力有限、难以独立自如应对,不少情况下需要社区居委会干部亲自解决或协助,这不仅增加了社会治理的层级,也增加了内耗、降低了效率。

3.3 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将现代信息科技与社区管理有机结合,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乏专业的网格化管理系统。不少社区仅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收集、整合、存贮,缺乏专业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很多工作比如信息的整合、网格的划分、网格组的管理等都依靠人工去完成,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社区只是初步建立了社区管理数字化档案,尚未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难以对整个城市从地上到地下再到人居实施全方位、专业化管理。

3.4 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

在网格化管理中各网格负责人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常出现网格负责人与其在社区管理体制中分工不一致,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推诿的现象。同时,有些网格管理人员本身就是本社区各行各业的代表,作为兼职的网格管理人员对自身管理权限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网格化管理中要求网格之间协调合作、相互交叉,但社区之间在跨街道、跨部门的业务协助方面一般比较困难,各职能部门在涉及利益纠纷时往往很难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去调动其他单位、部门的资源。

3.5 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制度尚不健全,社区治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主体权利与义务尚没有明确的界定,公共权力使用不当很有可能触及到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利益而引发纠纷。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忽视城市各区域、社区特点,盲目地“一刀切”,容易陷入执法难、协调难的困境,难以充分发挥各地区、街道、社区的平台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与服务中来。此外,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尚不完善,缺乏规范的监督、考核、评价标准,甚至已有的制度也落实得不到位。

4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追根溯源,造成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4.1 社区间存在区域差异

由于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很多地区在运行和推广的过程中都不能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有序合理实施,加上网格化管理过程中政府的过多干预、组织形式上行政色彩浓厚,难免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或特大城市地域面积大,人口众多,居民成分复杂,社会组织多元,城市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及郊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群体结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均存在很大差异,社会治理任务艰巨,各区域在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一般很难照顾到区域自身特点。

4.2 社区筹资渠道有限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仅需要硬件投入,如购置相关设备、建设网络等,而且社区自身的党建、治安、计划生育、卫生医疗、文体活动、设备维护、雇佣人员及培训等诸多工作均需要配套资金支持,但社区自身筹资能力有限,各个城市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社区基础状况各异,缺乏有效的经费筹资机制,筹资渠道单一,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资金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区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的赞助及社区自身收入和积累在资金来源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这势必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3 社区激励机制不完善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达到对资源的优化、整合、共享,从而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在实际的网格化管理中,由于社区激励机制不健全,仅依靠行政命令和简单宣传,无法充分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同时,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网格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随着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趋于年轻化,一些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工作热情不高、信心不足,使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来,进而使整个网格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

4.4 网格化管理流程存在缺陷

网格化如同在政府和居民之间又增加了一个层级,使得管理体系更加清晰,有利于社区提高服务效率,促进精细化管理,但管理层级的增加使信息采集的环节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区底层的信息难以通过网格迅速、真实地向上反馈。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均需要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加上横向部门间沟通协调的困难必然导致基层网格层面的问题不断积压。另外,信息采集环节过于繁杂也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网格系统的整体管理能力有所削弱。

4.5 网格化管理目标存在偏差

社区网格化管理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一定程度忽略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核心目标。过于寻求工具性方法的创新应用,简单呆板的管控,也给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自治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相对独立的网格化管理也容易使网格负责人的关注点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忽视整个社会治理的大局,而更多地把他们的注意力投放到自己网格内的琐事上。网格化管理目标的偏差客观上也造成了网格、居民之间协同合作、互动交流机会的减少和人际关系的淡化。

5 改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应多管齐下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5.1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大力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基层组织的成长,调动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自治的积极性,通过制度约束规范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机制,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自,将居民个体分散的利益诉求整合上升为组织共同的合理化诉求,并尽可能在政策层面上体现社会整体的诉求。搭建互动平台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状况,促进政府部门和社区自治力量的有效衔接,社会多元主体在社区管理上加强合作、协调互助,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合作治理机制。

5.2 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

政府要不断畅通资金来源渠道,走出单枪匹马独自负担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困局,对于市场有能力承担的管理和服务项目要果断放手,对于不愿投入或能力不足的非政府组织要适时进行引导性资金投入,促进社会各界主动投身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投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吸引力,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社区财政经费筹集和合理使用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利用社区自身优势,规范社区募捐机制,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不断增强社区自我积累和资金募集能力。

5.3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网络和互动平台建设

社区网格化管理要立足于社区自身业务和城市长远发展,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将各项业务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框架内,不仅在硬件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在软件维护上也要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完整、规范的信息化城市社区管理系统。将居民家庭、民政、经济、党政、计生、社保、治安等诸多内容纳入网格化管理互动平台,按照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人员的分工差别分配权限,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网络平台。社区居民的各种管理服务需求通过互动平台得以及时妥善办理,真正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社区管理。

5.4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范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保证城市社区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他们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将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积极引进有工作经验的社工人员和善于学习、富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加入社区管理队伍,加强社区管理人员专业化工作梯队建设,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定、注册管理、岗位职责设置、工作绩效评估等制度,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职业化水平。

5.5 分阶段、分层次、因地制宜地推进社区管理工作

无论在大中城市还是中小城镇推广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都必须深入结合各地区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分阶段、分层次、分地域地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可行路径,灵活机动地有序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人口结构复杂的区域需要适当加强政府的引导、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改革创新;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则要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引导、调节多元主体自觉投身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仁显,邬文英.从网格管理到合作共治――转型期我国社区治理模式路径演进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02109.

[2]张楚文.论长株潭城市群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J].湖南社会科学,2011,(3):101104.

[3]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23(3):17.

[4]高孟翔.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5]曾媛媛,施雪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新视野,2013,(3):9397.

[6]夏露露.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利弊[J].学习月刊,2013,(2):6263.

篇2

仲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必须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解决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努力解决未参保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

据悉,去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基金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19亿人、3.17亿人、1.24亿人、1.38亿人和9181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达到13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参保人数突破1亿人,并将在校大学生纳入试点范围,东部地区的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试点和工伤康复试点继续推进。

上海:

志愿者总队帮助老人

掌握生活中科技

张志安

上海市“科技助老”志愿者总队日前正式成立。首批100余位老年志愿者宣誓加入。据悉,上海市“科技助老”志愿者总队是目前我国首支帮助老年人掌握科技技能、提高老年人科学素养的志愿者组织。

目前,通过志愿者在社区开设公益培训班已经帮助了5000多位老年人掌握了网上购物、开设博客等技能,深受社区老年人的欢迎。上海市“科技助老”行动之“百万老人刷卡无障碍”行动通过“导银志愿者”手把手教授,累计教会了10.8万老人学会使用ATM机领取养老金。

宁夏:

将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龙方

为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宁夏将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宁夏民政厅厅长马廷礼介绍说,宁夏将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政策支持到位、服务保障优质、发展模式多样、社会参与广泛、全区老人共享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新格局。

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宁夏将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在全区建设50个至10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探索建立适合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确立养老社会化服务队伍建设标准,建立养老社会化服务人才数据库。

“社区网管”24小时关注“空巢老人”

晓峰张云

篇3

一、组织机构

为确保“清剿火患”战役顺利开展,成立街道“清剿火患”战役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清剿火患”战役工作。

二、战役目标

(一)深入排查社会单位、社区火灾隐患,开展“回头看”,加强对火灾高危单位和城乡结合部、“三合一”场所、沿街店铺、私房出租屋等单位的消防监管,及时联系相关执法部门,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全面整治重大火灾隐患,有效遏制较大以上火灾,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

(二)各社区要全面摸排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重点部位、重点单位、重点场所,建立和完善重点监控单位档案,对隐患单位提出整改方案,切实做到对火灾隐患的动态数据底数清、情况明,对火灾隐患的督促整改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三)以街道、社区为基本单元,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排查机制,发动群众举报火灾隐患,进一步强化“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使社会化消防管理走上系统化、模式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三、排查整治范围和重点

(一)重大火灾隐患和突出消防安全问题。针对各社区实际情况,将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突出的区域和行业纳入重点整治范畴,尤其要加大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和沿街店铺“三合一”场所等消防安全突出问题的整改力度,着力消除影响辖区公共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

(二)火灾高危单位。对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及高层、地下建筑等高危单位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建筑消防设施损坏、关停、瘫痪和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锁闭,违规使用易燃可燃保温、装修(饰)材料以及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不落实等问题。

(三)城乡结合部、“三合一”场所、私房出租户等。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私房出租户的检查力度,重点整治小旅馆、餐馆、洗浴、商店、网吧、生产加工作坊以及生产性、经营性“三合一”等场所存在的建筑耐火等级低、生产储存经营和人员住宿未经防火分隔、安全疏散设施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违章用火用电、堵塞安全出口、违规设置员工宿舍等隐患。

(四)群众举报和投诉违反消防安全行为的场所。对群众通过市长专线、网络邮件、电话信箱等渠道举报和投诉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尤其是居民住宅小区等区域阻塞、封闭、占用消防通道、防火间距、消防逃生通道等行为,逐一进行实地核查,情况属实的,应及时责令整改;拒不整改的,应报告街道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整治。

(五)已排查未整治的区域和单位场所。对已排查过的区域、单位和场所全面开展“回头看”,严厉整治排查未整改、整改不彻底、整改完毕又回潮等现象,彻底消除火灾隐患死角和盲区。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月日)。各社区要对照街道通知,以“清剿火患”战役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重点,集中动员社区力量,抓好消防隐患的排查整治。要全面动员消防单位负责人、物业管理公司、出租房业主进行自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机关各部门要到挂点社区加强督导,保持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的高压态势,抓好火灾防控各项工作。

(二)排查整治阶段(2012年月日至12月31日)。各社区在6月底前要进一步完善、上报街道统一的“三合一”场所摸底调查表。要结合五一、“九八”贸洽会、国庆、党的“十”等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将未排查到位、已排查未整治等区域和场所列入重点,及时联系街道采取措施进行集中整治,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1日至1月15日)。各社区要对辖区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建立长效排查整治机制,巩固、深化战役成果。“清剿火患”战役行动列入社区年终考核内容。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清剿火患”是公安部、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单位领导务必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持续开展“清剿火患”战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持续推进“清剿火患”战役作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抓手,在整治火灾隐患上出实招,切实消除每一个安全隐患。

(二)明确任务,强化督导。各社区要进一步明确、细化“清剿火患”战役的任务目标,扎实推进消防“网格化”排查工作模式,不断健全以街道为大网络,居委会为中网络,居民楼、社会单位为小网格的“网格化”排查机制,明确每个网格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员、责任区域和工作任务。发动网格内所有力量拉网排查,延伸管理触角,严防失控漏管。要利用“网格化”排查模式,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基础台帐,切实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小单位、小场所编列在册,纳入监管视线,实施动态监管。街道领导将带队检查一定数量的单位场所,积极参与“清剿火患”战役。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十精神为指导,以解决当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为突破口,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积极探索加强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全面提升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探索社区网格化监管模式并向农村进行延伸;2.创新体制机制、防范理念、管理方法及工作内容,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网;3.服务医药企业,促进医药经济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三、工作措施

(一)积极主动作为,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

1.加快建立责任明晰、制度健全、运转高效、协调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联合多种力量加强督办,通过各地、各环节示范创建,培育一批食品安全示范点,完成食品安全放心县(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办事处)、村(社区)和企业创建率达到50%的创建目标,提升食品行业整体水平。

2.组织专项整治,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对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三小行业等重点领域和场所的整治力度,组织经常性检查,确保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受到及时查处。深化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整治,重点排查和治理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坚决查处食品非法添加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秩序,清理整顿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3.积极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探索向农村延伸的监管模式,利用网格化监管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以岗定责,以责定人,以人定户的工作格局,形成食品安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工作局面。

4.持续加强预案演练及应急队伍建设,健全应急网络,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提高应急风险评估、应急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撑能力,提升事故响应、现场处置、医疗救治等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水平。

(二)加强药械监管,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

5.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有效监管医药市场,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积极推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和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贯彻落实《省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我市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深化“示范药店”和“规范药房”创建活动,巩固和完善药品安全示范县(市)创建工作。

6.进一步加强药品稽查工作力度,加大药品抽验工作强度,提高抽验绩效,监检结合,继续保持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净化药品市场秩序,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7.大力加强医疗器械安全监管。重点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行为,严厉查处生产、销售或使用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

8.着力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强化风险管控。一是加强药品生产环节监管;二是进一步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三是强化对特殊药品、含特殊药品的复方制剂、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的监管。

9.加强药品广告监测工作。加大对违法药品广告监测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广告违法行为,重点打击以专家、患者、公众人物作功效证明等严重违法药品广告行为。

10.加快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巩固和加强药品生产电子监管码的赋码工作以及药品批发企业电子监管码核注核销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信息的监控系统。

11.服务地方医药企业,促进医药经济跨越发展。一是指导长坂坡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饮片厂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并通过药品GMP认证检查验收;二是帮扶福广制药有限公司兴建中药提取车间,推进新版药品GMP实施工作;三是帮扶市卫生材料厂进行产品注册工作;四是为其它相关企业搞好服务工作,提供绿色通道。

(三)重点整治规范,提升餐保化安全保障水平

12.进一步加大对中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巡查力度。本着服务企业的原则,对企业职工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检查指导。加强农村聚餐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和指导。确保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13.巩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成果,进一步扩大示范单位辐射面;探索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建设工作,玉阳城区创建3-5个示范早餐店,其他各镇(处)各创建1个示范早餐店,以点带面,促进整个早餐业基本卫生状况的改善。

14.扎实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积极倡导“寻找笑脸就餐”、“光盘行动”等活动,促进餐饮行业自律意识、节约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15.建立健全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档案,强化保健食品、化妆品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

(四)重视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

16.完善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机制,及时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宣传专栏、政务网站宣传、显示屏滚动字幕、百家药店宣传阵地、“文明餐桌”等主题宣传活动和食品安全放心市创建中的基层宣传,努力营造人人重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17.加强对辖区内涉药人员、餐饮服务单位专职和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的针对性,使其更加了解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掌握管理规范和相关知识技能,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推动各行政相对单位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18.进一步推行食品药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开通12331食品药品举报热线,严格规范奖励审定、奖金管理和发放等工作程序,及时兑现奖励资金,鼓励民众共同参与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来,编织一张群防群控的全民监管网络。

四、工作要求

篇5

一、主要成绩

一是依托旅游产业,打造功能旅游度假服务区。充分利用我乡地处AAAA级光雾旅游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在公路沿线大力发展光雾农家乐,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增设农家乐10家30个床位,现已形成旅游、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度假服务区。

二是托传统产业,培育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近年来,我乡以扶贫连片开发项目为契机,在、桂花园、后坝大力发展巴山土鸡、黄羊、猕猴桃、猪苓等特色农业,在村成立了映山红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通过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为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创造了更广阔的营销网络,也为农户增收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三是加强规划引导,推动规范化社区建设。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我乡在村“塝上”聚居点进行规范化社区建设试点,通过加强规划落实,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素质,打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探索发展社区健康持续发展的多种模式,提高社区综合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

四是强化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特色商业网点。通过整合现有网点的资源和新型商业设施的有序建设,形成总量平衡、布局合理、业态先进、配套完善,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商贸流通业网络体系。

五是立足服务本职,强化超市规范化建设。我乡大力进行超市规范化建设,在集镇街道以百姓超市为试点,要求超市环境整洁,货物摆放标准,销售产品放心,价格公平合理,服务诚信热情,努力提升超市便民服务的职能,创造了良好的超市服务环境,。

二、下步打算

1、以目标任务抓落实。严格按照2016年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一步狠抓商务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面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

篇6

一、以规划为龙头,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体系

强化区域整体意识,实现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的转变,着眼于完善城乡结构布局,科学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功能区划分,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目前,镇江市已基本形成1个中心市区、3个辖市城区副中心、15个新市镇和101个新社区的城乡一体化规划格局。特别是在试点启动之初,镇江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镇江市新市镇规划编制导则》:注重新市镇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有机衔接;明确新市镇规划建成区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人口5万人以上、集聚全域人口50%以上,有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并具备“三个中心、十个一”的基本功能。首批试点的11个新市镇的规划成果,以电视汇报片和展板的形式在该市市委常委会和全委会上展示,全市上下反响热烈。新增的4个试点镇,新市镇规划修编工作也已全部完成。在此基础上,各试点镇开展新市镇、新园区、新社区的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有条件的镇还结合地域文化及空间构成等要素,对重要地段进行了城市设计。

二、以园区为载体,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

在选择试点单位时,优先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中心镇;在试点过程中,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着力增强试点镇经济产业支撑能力。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工作思路,各试点镇依据全市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这过程中,该市还特别注重加强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集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建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达到726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847家,彻底改变了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有效实现了企业集中、资源节约和土地集约。按照“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工作思路,各试点镇加快土地流转,通过加强农田水系以及小型桥、闸、涵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园区土地生产能力,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个市级园区,建设农业园区核心面积27.54万亩。已基本形成“园区推动、项目带动”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有的试点镇还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改造和提升一批大型专业市场。

三、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收入增长体系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比较高,许多试点镇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已经转移到二、三产业。为确保农民集中居住后生活水平不下降,试点镇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着力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在增加农民的土地流转金、合作社股金、就业薪金、物业租金和各类保障金等“五金”上作了许多努力。一是壮大产业,增加岗位。重点扶持和培植了一批销售超5亿和10亿的工业强村、超50亿和100亿的工业强镇,增强园区吸纳能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使农民的大部分收入来自非农产业。二是分类指导,促进就业。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大对特殊人员的就业安置力度,镇江新区平昌新城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家庭困难和残疾人员。建立劳务合作社,实现了5060人员灵活就业,季节性安置,有效保证每户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三是创造条件,鼓励创业。积极为农民创业打造平台,提供条件。句容后白镇福源社区通过农民入股的方式组建了管理公司,扬中新坝镇优先把服务社区居民生活的配套设施出租、出让给农民,镇江新区丁岗镇为农民创业建设标准化厂房,丹阳界牌镇积极发展家庭手工作坊。四是多措并举,提高保障。一方面减轻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生活负担,一方面加强失地离地农民的生活保障。丹阳云阳镇在安置小区边上,专门辟出一块耕地作为集体居住农民的自留菜地,基本满足了农民的蔬菜需求。界牌镇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九道保障,保证农民失地不失利,失房不失居,既有就业又有保障,更能创业。同时,该市还制定了“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见”,把历次被征地农民纳入企业养老保障范围,8万多被征地农民已享受到了新的保险政策。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创新发展体系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镇江市日前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市镇建设的意见》和土地、金融、户籍制度改革等“1+8”政策文件,从政策层面保障试点的顺利推进,促进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一方面,在土地利用上,通过村庄整理,特别是抓住江苏省国土厅开展“万顷良田”建设试点的契机,积极开展“双置换”试点,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资金和房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股份和农村社会保障或城镇社会保障,加快实现农村土地集约、农民宅基地集聚;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实现形式,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基础上,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市场,基本形成了三级土地流转市场体系。目前,新增土地整理复垦面积达2.21万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达32万亩。另一方面,在资金使用上,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引导资金,用于“三新”建设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投入和现代园区建设的奖励补助,各辖市(区)按比例配套到位;积极搭建“三新”建设融资平台,专门组织了“三新”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活动,已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自主增加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近三年来,“三新”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533亿元。

五、以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服务保障体系

在试点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引导试点单位率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和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施“城建下乡、生态进城”战略,清淤农村河道、塘坝,水环境明显改观;推进农村区域供水、供气、电网改造、信息化建设,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程,试点单位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村庄环境实现了从净化到美化、从局部到整体、从短期突击向长效管理的有效提升。以丹阳界牌镇、镇江新区平昌新城、句容宝华镇等地的农村面貌为标志,镇江农村面貌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农民集中居住后,该市又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制定新社区管理规定,建立财产管理制度、社区股份合作方式、新社区网格化管理方式,指导新社区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发展楼宇经济、物业经济,全面提升新社区服务水平。镇江新区平昌新城创新建立了“中心社区+基层社区”的管理新模式,丹阳界牌新村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了“万人大社区、千人小网格”的管理格局。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镇、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鼓励农民积极争当时代新人。

篇7

2014年我镇民政工作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为动力,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工作宗旨,着力“双争双新”,牢固确立民政为民的核心理念,加大民生工作的力度,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民政在困难群众生活中的保障和兜底作用,积极履行民政社会管理的职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全力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继续实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最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我们将不断完善以城镇低保、农村低保、优抚优待为主体,以临时救助,流浪乞讨救助,慈善救助为补充的综合救助体系,并逐步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我们要认真落实上级要求,继续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水平上下功夫,要认真做好低收入家庭的认定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及相关工作程序,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校对平台,实行多部门信息共享,提高困难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认定的准确度和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和动态管理;禁止弄虚作假、搞平衡照顾,对已基本脱贫解困的要及时核销,对相关工作人员,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其责任。要切实做好三峡移民的思想稳定工作和扶助致富工作,帮助三峡移民解决危房改造问题。

二、认真做好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工作,加快镇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建设

几年来我镇的五保工作在上级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基本达到了“管理规范、供给到位、安全和谐、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要求。2014年各街道办、村(居)民委员会要继续高度重视五保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原则,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散居五保的管理工作,及时签订监护协议,确保四个到位,即:管理人员到位、管理责任到位、监护人到位、监护责任到位,尤其要高度重视安全责任的落实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要确保五保经费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或移作他用,按照程序、依照条件做好新增五保工作,入院五保入院费不低于1500元。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开展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镇所属各敬老院必须认真执行上级各项管理规定,坚持做到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院务公开、财务公开、接受院民和社会监督,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细化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考核,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要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和全体院民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区域、落实到每个责任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确保安全。要不断改善和提高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院民的幸福指数;继续开展创省、市文明敬老院,争创国家文明敬老院活动,保持已取得的荣誉称号,争创新的业绩。

2014年要重点做好福利中心(海北敬老院)整合扩建改造工作,抓紧实施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二期改扩建工程抓紧前期规划设计招投标工作,尽快进场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进度,适时装修,完善生活设施。做好仁桥敬老院的扩建工程及附属工程设施完善工作,隆政敬老院内的“圆梦”改造工程要按序时进度施工,适时投入使用。

三、深入开展“双拥”模范镇创建,扎实做好优抚工作,争创“双拥”模范县五连冠

双拥工作是我党我军主要的政治优势,2014年我们要以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五连冠”为契机,为深入开展“双拥”模范镇创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014年,我们要继续做好优抚工作,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继续开展双拥六进基层活动,切实把各项优抚政策落实到位;继续开展“一助一”挂钩扶优活动,每个机关部门及企业至少要帮助一至两名困难重点优抚对象,减轻他们的实际困难,全镇共帮扶结对98对。对帮扶对象确保全年不少于两次登门慰问(“八一”前、春节前)。镇属医疗单位要继续执行有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优待政策,确保各项优待政策落实到位。民政部门要及时兑发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金、现役军人优待金、立功受奖奖励金、重点优抚对象住院伙食补助等。全镇上下要全面重视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创新开展“双拥”活动,努力为当地驻军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开展军民、军企共建活动,不断增进军民军政团结。要继续做好退役士兵的培训工作,确保报名率、参训率、获证率、就业率达100%,积极鼓励退役军人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群众优待制度,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巩固优抚医疗保障服务体系,继续为优抚对象配置护理器具。要按要求完成“慰烈工程”(散葬烈士集中安葬)建设任务,将散葬革命烈士墓迁入福海园烈士褒扬区,做好烈士褒扬区的正常管理工作。

四、加强村(居)民主政治建设,夯实社会和谐基础

2014年是第十届村民委员会和第五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之年,按上级要求实施、有序、按时完成换届任务。要继续加强村(居)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村(居)自治功能,努力建立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全面落实“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村(居)综合服务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全镇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制;明确网格服务管理工作职责,实行“定人,定位,定责,定时”;理顺网格内服务管理操作程序,全镇社区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坚持村(居)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让居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全面提升社区功能,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鼓励和引导科技、文化、教育、劳动卫生、法律等服务进社区,发展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制,确保完成县下达的新型社区管理创新任务。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管理,力争社团年检率达90%。每个社区新增不少于2个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管理中的作用。2014年力争全区公共服务用房全面达标。

五、继续做好慈善捐赠、老龄服务工作

继续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一家有难,大家帮助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促进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人人都献上一份爱心,要求全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每人捐赠不低于一天的工资;各企业单位、中层以上人员每人捐出不低于50元、职工不少于10元;以机关部门、企业单位、村(居)为单位组织捐赠,并于元旦前后将捐赠款物送交慈善分会,此款专款专用,不得移作他用。要继续坚持广泛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及时为百岁老人办理健康补助证,按规定程序为高龄老人办理尊老金手续。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认真执行《关于加快推进全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实施办法》,将真正符合条件的老人纳入服务范围,为他们在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提供较为周到的服务,村(居)要切实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检查。村(居)坚持每月检查一次,镇每季度检查一次,真正把惠及失能和半失能的困难老人的政策待遇落到实处。

六、继续推行殡葬改革,坚持长效管理

殡改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常抓不懈,进一步开展殡葬改革专项整治活动。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和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街道办、村(居)民委员会、各单位要包干负责,共同做好殡改长效管理工作,确保无骨灰装棺重葬,无坟头和乱抛洒纸钱现象。我镇福海园(谭港)陵墓集中点已建成投入使用。陵园内建有地坛式、花坛式、碑式墓穴,骨灰堂等,为了节约耕地,要动员群众将逝者骨灰存葬到陵墓集中点,同时要继续抓好陵墓集中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将福海园建成“环境优静、管理规范、文明时尚”的公益性公墓。

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防灾减灾工作

防灾减灾工作事关全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各村(居)必须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要始终把防灾减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切实加强对防灾救灾工作的领导,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全面推进紧急避难场所预案完善工作。2014年继续积极开展省级以上减灾防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各社区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应急反应、避灾避险能力。

八、增强工作责任感,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民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直接面对广大基层,业务内容繁多,绝大多数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涉及法律、法规条款很多。依法行政是我们开展民政工作遵循的主要原则。各街道、村(居)民政干部,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努力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把民政的每项工作都作为大事要事来做。镇民政办要认真抓好对村(居)民政协助员的考核工作。

2014年要继续做好民政工作。坚持“属地管理,按级接待”的原则。各村(居)委会、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不得将矛盾上推,合情合理的事项也应由村(居)或单位分管同志与上级进行协调处理。凡属民政上访对象,民政办做逐一记载,年终将统计情况反馈给各村(居)单位,民政办要认真抓好对各街道、村(居)民政工作的考核,考核要将正常工作和交办工作一并列入,并将完成效果、质量、时间量化成数据。

篇8

2011年,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实现136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3.2%,在贵州省第二轮经济强县考评中成功升至全省第11位。

建区20年来,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汇川区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的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倾力打造“实力汇川、宜居汇川、文化汇川、平安汇川、和谐汇川”,在“红色转折之城”崛起,朝着全面小康的道路奋力前行。

实力汇川

从发展迈向赶超

在近几年的经济形势图上,开发区(汇川区)划出了一道亮丽的曲线,平均增速14%以上,尤其是2011年创建区以来的最高增速。短短几年间,汇川的发展成绩令人惊叹,发展“答卷”格外耀眼。

既有量的扩张,更有质的提升,开发区(汇川区)经济实力尽显。梳理汇川经济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其中转折性、跃升性的可贵变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支柱产业的“托举效应”形成……

——工业园区强劲发展,“聚变”中蕴藏效益。

走进开发区(汇川区)高坪镇工业园区:成功汽车投资35亿元年产20万辆微型汽车整车和20万台发动机生产线的项目实现了新车整车试线,高新产业园、特色产业园等工业产业园已现雏形。仅2012年1-5月,园区就完成工业总产值24.4亿元,未来的北部工业园区将在这里崛起。

工业强区,园区是“引擎”。汇川区深切地感受到,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必须把园区当做“特区”,扎扎实实地发展园区经济。

一个个投资过亿的招商引资项目迅速落地,一个个百亿级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规模庞大的支柱产业正在崛起……按照“园中园”、“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与“退城进园”政策的实施,开发区(汇川区)初步形成了以“军工、机电、装备制造”为主的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以“食品加工、机电”等为主的外高桥工业示范区,以“制药、冰箱配套”为主的董公寺工业示范区、海尔配套工业示范区。园区已成为“工业强区”的重要载体,成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产业、科技融合提升竞争力,产学研凸显“乘数效应”。

2011年,由贵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组建的“贵州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得省科技厅授牌,开发区(汇川区)科技领域产学研踏上新征程。

自2010年7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开发区(汇川区)加快了泰豪科技园的规划与建设步伐,高新企业的不断入驻与各类科技项目涌现,为汇川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截至目前,共有219个项目被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争取资金5163万元,比2011年全年增长38%,其中国家级计划40项,省级计划114项。

“在下一步工作中,汇川将突出抓好科技和知识产权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通过科技和知识产权项目的实施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升汇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区委副书记汪立激动地说。

——围绕商圈与旅游做文章,第三产业发展更为强劲。

在开发区(汇川区)苏州路商圈,宾馆酒店、餐饮娱乐、商贸流通、休闲旅游、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繁荣发展,成为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相互交融的新都市城区典范。商圈对整体经济的提升作用,为我们见证了用现代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所蕴含的巨大效益。

近年来,开发区(汇川区)推进商圈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为核心,促进第三产业实力整体提升。仅“十一五”期间便累计完成三产增加值196.5亿元,年均增长13.9%,不仅做大做强了港澳商圈、长沙路汽贸商圈和广珠文化商圈,不断优化城市经济结构,还努力完善娄山关和海龙囤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娄山关休闲避暑旅游示范带,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喜人。

宜居汇川

满足群众新期待

走进国家级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幢幢高楼大厦即刻映入眼帘。不同于现代都市的是,这些繁华却是被青山绿水所环绕。这座城市现代科技与生态环境完美融汇的“宜居”景致令人感叹。

城镇化是发展的助推器。然而在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镇化并不仅仅是追求规模与速度,而是坚持在发展中建设“宜居汇川”,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宜居汇川,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实现全局并进。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按照“先拉框架后充实”和“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围绕项目集中进行”的思路,注重产业功能、道路环境、建筑风貌的有机结合,做好开发区规划工作。

宜居汇川,坚持实现经济总量与城市质量共增的优化发展。

在汇川大道、红河东路等14公里的城市“大动脉”上,拔地而起的不仅仅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还有随之带动形成的城市物质文化、人文精神和城市品味,三大商圈则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凸显点”:汽车博览会、美食文化节以及一大批精品社区的形成,成为了新区“改头换貌”的亮丽名片。

经济总量上去了,城市品位与质量也要随之增长,这才是真正把握城镇化的内在本质与真谛。近五年来,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45.1244亿元的城建固定资产投资中,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5.9696亿元,先后荣获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等荣誉称号,积极参与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创建工作。

宜居汇川,坚持持续发展增后劲,实现当前与未来兼顾。

不允许浪费资源,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位置是“宜居汇川”建设的要义。开发区鼓励企业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并发展绿色GDP,建立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开发区的资源消耗控制在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从根本上解决宜居城市环境协调问题。

文化汇川

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1992年,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在面临诸多困难的艰苦环境中,凭借“苦干实干”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气魄,汇川硬是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红色文化、土司文化、三线文化、开发区创业精神……近年来,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努力挖掘优质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开展“重走路”体验式教学、建设红色教育品牌等方式自觉地把构筑“精神高地”融入到推进“四大战略”、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伟大实践中。

2007年以来,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村村通”工程累计安装建设2200座,惠及43个行政村、398个村民组、农户3680户,全区电视覆盖率达98%,广播覆盖率达100%。而2131公益性电影放映活动在5年的时间里更是走遍全区,累计放映1299场次,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开发区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区建图书室117间、文体活动场所109个、农家书屋建成60个、农民文化活动家园12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汇川支中心1个,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3个点……不断推出的“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群众性评选活动,促进了农村社区精神文明。

随着开发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活动的深入,该区不仅将形成“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也将不断繁荣开发区文化市场,重点加强文化创意设计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汇川文化的“硅谷”与广大文化志士的创业热土。

平安汇川

营造安居乐业氛围

安居乐业,是一方百姓的诉求。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秩序良好、安宁祥和的治安环境,平安汇川建设势在必行。

但是,作为全市的中心,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的平安建设怎样搞?

——网格化管理防患于未然,筑就“平安汇川”有力保障。

通过整合社区服务管理资源,开发区构建了区域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一体化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运行模式。按照“合理布局、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着眼发展”的原则,以300-500户、1000-1500人为网格单元,结合人口状况、地理位置、楼院布局、便于服务等因素将社区(村)科学合理划分为若干网格。

每个网格单元的工作人员由乡(镇)社区(村)干部、低保协查员、劳动保障协管员、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奖惩。

——破解特殊群体管理困局,实现平安建设“全覆盖”。

没有特殊人群的安定,社会整体平安也就无从谈起。开发区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具有相对固定工作和相对固定住所符合条件的农民工207人转为城镇居民;制定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积极推行“一卡通”等居住证制度,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努力实现实有人口的实名、实数、实情、实时的“四实”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其中实名、实数管理达85%。

——积小安为大安,平安汇川建设以点到面循序渐进。

在巩固提升原有市、区级“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村寨”的同时,开发区大力创建平安企业、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家庭,创建累计进度均达到100%。义务治安员、安保“红袖章”、义务巡逻队等形式多样的群防群治活动有序展开……

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新路径,平安汇川的构建折射出可喜前景。通过绩效考核,2012年上半年全区公众安全感83.25%,人民群众安全感从5年前的51.3%提升到81.53%,实现了逐年提高的目标。

和谐汇川

推动民生建设新发展

在娄山关村,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与和谐的景象:巍巍娄山上树木葱翠,一座座具有“雕花窗、转角楼、青砖白墙”等独具地域特色与传统民间文化特征的“黔北民居”,构成了一幅幅田园诗歌般的景致。

最大的是民生,这已成为“和谐汇川”长期的坚守与追求。

让群众幸福指数与GDP同步增长,这是汇川和谐的根本。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作出的郑重承诺正在逐渐实现。而这承诺的背后,是一串串数字与成就:

主要农产品成倍增长。和1998年相比,全区粮食总产量增长6.5倍,油菜籽增长13.6倍,茶叶增长20倍,水果增长12.5倍,肉类增长4.4倍。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20年来,全区组建了生猪、奶牛、鹌鹑、杨梅、花卉、莲藕等产业协会56家,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2个,农村经纪人达260余人。设施农业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3660亩。有规模养殖116户,养殖大户1320户。

1992年建区之初,开发区仅有4个简陋的农贸市场。20年后,开发区已形成电脑、电器、汽车、汽车配件、水果、烟酒、家具、食品、花鸟、农副产品等各类专业市场12个,集贸市场17个。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9.3亿元,比1998年增长8.9倍,年均增长14.3%。预计201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亿元。

从当初的42所普通中小学扩展到117所, 教育的均衡发展极大地促进城乡发展。截止目前,开发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科研开发机构42个,其中其中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2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3个国家授权的试验检测平台、院士工作站5家、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区现有有效发明专利240件,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5.3件。

一个个爱心助贫、善心扶弱的活动成就了一批“民生品牌”。“居家养老”模式在新舟、航天、航宇等社区“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民间服务组织为实体,社会各界与志愿者广泛参与”的服务体系的建立,探索出了一条“老有所养”的社会管理路子。

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实施药品放心工程、基层医疗救治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截至2012年,参合率达98.8%,群众基层就医的药费负担明显减轻。

……

篇9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今天召开全县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成绩,认清形势,组织动员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三化三区”决策部署,规划“双五十”,建设“三城”,念好“八字经”,做好今年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县新型城镇化水平。刚才,世保同志宣读了表彰通报,稍后马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强化共识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城镇化进程最快、城乡建设管理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规划大投入。城乡规划累计投入(工作数据)多万元。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县城滨河新区按照50年不落后的标准编制了总体规划和四项专项规划。小池滨江新区编制了“1+6+1”城市发展规划。禅文化旅游区完成总体规划、五祖景区控制性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镇、孔垄镇等6个乡镇高标准完成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特别是小池滨江新区和五祖镇总体规划,分获省城市规划类一等奖和村镇规划类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成立了查违办公室,查违控违力度空前,去年共拆除违法建筑物700多间,保证了规划的刚性执行。

(二)面貌大变化。初步形成以“一主两翼”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县城区呈现出“五变”:一是变“大”。完成了2.1公里一环线改造升级,全线贯通12.5公里的二环线。拉通了五祖大道延伸段和D6路,105国道改线工程全面完工,建成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2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0万。二是变“高”。12层以上建筑及高品质的住宅小区由过去的个位数上升为现在的过百栋。三是变“绿”。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3平方米。四是变“靓”。**大道、人民大道等6条主干道完成刷黑升级,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的硬化绿化亮化成效显著。城区河道整治有力推进,滨河新区及“一河两岸”变成美丽的风景线。五是变“优”。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数据)户,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工作数据)套。县直小学由两所增加到六所,殡葬设施搬迁、妇幼保健院搬迁、职教中心、城西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等工程先后完成,67.4千米地下管网得到有效维护,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大胜关山工业园基础设施投入近12亿元,形成“五纵九横”路网框架,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落户企业115家,产城融合呈现加速度。小池滨江新区先后投入(工作数据)多亿元,新建、改造道路93公里,完成5000吨级码头、110千伏变电站等重点工程,联投启动区、小池教育城等有力推进,镇区建成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展到21平方公里,实现了由小变大、由镇变城、由弱变强的可喜变化。五祖镇建成第一、第二安置区,基本完成老镇区房屋立面徽派改造工程,被评为全国最美村镇。禅文化旅游区核心区建设加速推进。孔垄站前新区、蔡山城南新区、分路南街、新开口商贸街、刘佐鄂东新城、大河桥头新区、苦竹西街、柳林古角新村、停前驿前新区、独山文化广场、下新幸福大道、濯港临街徽派改造和杉木烟铺安置区建设各有特色,建成24个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庄。

(三)管理大提升。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城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初步建立。推进城管大会战,城区道路清扫保洁率实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持续开展道路拥堵、垃圾围城、广告杂乱、立面破旧、沿街为市、洗车市场、农贸市场等专项整治,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城区禁限鞭和七月半烧包袱整治取得显著成效,长期以来困扰居民的噪音浓烟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建了沙岭、东禅、蔡枫树3个停车场,正街鑫城等地下停车场投入使用。强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创建了20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村,148个村环境整治成效突出。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改善空气质量、环境违法执法“零容忍”等行动,着力建设生态家园,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四)机制大突破。省长投、交投、联发投、鄂旅投等省级投资平台纷纷入驻,县城司不断壮大,先后组建县旅司、交司和小池城司,融资规模过百亿元,有效缓解了城市建设融资难题。完成县乡两级土地利用规划与调整工作,获批建设用地指标(工作数据)万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工作数据)亿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小池“四化同步”土地拆旧、城区“空心地”清理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等工作扎实推进。申报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工作数据)个,总投资(工作数据)亿元。完成房屋拆迁(工作数据)多户,县城城乡安置区、开发区洪?景仓们?⑽遄嬉惶烀虐仓们?⑿〕?0万平方安置区等成为城镇建设新亮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改革在全省率先破题。严格项目“四制”管理,创新了政府投资项目拦标价审计、项目设计增减变更五方会审、建设资金分级审批、房屋建筑竣工联合验收等机制,项目管理日益规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城镇化率还不高。目前我县城镇化率为(工作数据),低于国家、省平均水平(工作数据)和(工作数据)个百分点,比全市低(工作数据)个百分点,城镇规模和人气有待提升。二是基础配套还不全。县城南北通道不畅,断头路、错位交叉路偏多。城市绿化、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地下管廊建设相对滞后。老城区功能混杂,居住拥挤,人居环境有待提升。三是城市特色不够鲜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计缺少地域风格,缺少主题形象、特色街区和独特的城市气质,与我县文化资源禀赋不相匹配。四是居民素质有待提升。部分居民公德意识、卫生观念、文明素养偏低,车辆乱停乱放、随意调头、横冲直撞现象时有发生,出店经营、乱扔垃圾、随意破坏公用设施等陋习积重难返,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房地产交易现象屡禁不止,规划执行和城市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城市功能的发挥,降低了城市品位,影响了居民生活,阻碍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迎难而上,乘势而上,加速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

二、从高设标,强化举措

去年年底,中央、省、市分别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通过对宏观形势和基本县情的分析,当前我县城镇化工作呈现三个特征:从城市发展规律分析,正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快速发展期。纵观人类发展史,城市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城镇化率30%以下是起步阶段,30%-70%是中期阶段,70%以上是后期阶段,我县正处于中期阶段,是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从宏观形势分析,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随着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东禅西道”文化旅游格局、小池开放开发等国家和省级战略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合安九、京九两条铁路大动脉交汇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县城完全具备了建设中等城市的条件。从面临的挑战分析,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中等收入陷阱”、“城市病”、“空城计”等诸多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世界性难题。我县正处于由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做好产业支撑、人居环境、住房体系、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工作,加速城市人口聚集,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基于以上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必须紧扣“三化三区”决策部署,坚持快速发展的主基调,坚持“以人为本、以质为帅”的发展理念,从高设标,科学推进。关于今后一段时期和今年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举措,这里我用14个字概括,就是“规划双五十、建设三城、念好八字经”。

(一)“规划双五十”是远期目标。具体来讲,就是到2025年,县城区发展规模力争达到“双五十标准”,即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围绕这一远期目标,近期目标确定为: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县城区常住人口达25万人,建成2个全国重点镇、1个国家级旅游名镇、4-5个文化小镇。规划建设100个中心村(社区),建成10个景观村、30个美丽精品村,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市建设更具特色、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城市发展更有后劲、城市环境更加舒适,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二)“建设三城”是发展方向。齐白石先生曾对学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城市建设更是如此,一味简单模仿,就会迷失方向、丢失灵魂。相信许多同志都有深切的感受,过去我们到外地城市考察,主要是看工厂、看马路、看高楼,现在改成看山水、看风景、看历史了。**是有着1400年历史的千年古邑,**县城是百万**人的县城,必须要建成有底蕴、有特色、更现代、更宜居的城市。

一是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些世界名城都有突出的主题文化,如巴黎是“时装之都”,维也纳是“音乐之都”。**文化底蕴深厚,**禅宗、**戏、**挑花、岳家拳、诗词、楹联等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我们必须将这些文化资源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一个看了就不会忘、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历史文化要体现在建筑上。人们讲到京派建筑,就会想到皇家园林、四合院;讲到徽派建筑,就会想到马头墙;讲到闽南民居,就会想到客家“土楼”,这些都是建筑特色的魅力。我们的建筑,决不能简单复制拷贝,不能为了吸引眼球搞怪诞的“新、奇、特”,必须推广“禅风水韵、吴楚乡情”的地域特色,打造“天下**”人文品牌。历史文化要体现在具体项目上。要像建设**戏剧院那样,建一批禅宗文化馆、岳家拳武术馆、诗词楹联走廊等承载历史文脉的标志性项目。历史文化要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片区、每一条街、每一个村庄,包括户外广告,在设计过程中,都要植入**文化元素,留住城市的记忆。

二是建设现代中等城市。按照城市分类标准,中等城市指人口在50万到100万的城市。我们建设现代中等城市,既要注重城市人口规模,更要体现时代气息,在“现代”两个字上作文章,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城市现代化。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要加快实施“光网城市”战略和“互联网+”城市计划,发展智能城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管网、智能园区、智能社区,为方便市民生活、提升公共服务、加强城市管理增添动力。着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易涝点改造,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排水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妥善解决城市防洪安全、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加强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绿色蓄排与净化利用设施等建设,确保城市的蓄纳能力稳步提升。着力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统筹城市地上地下设施规划建设,合理布局电力、通信、广电、供排水、热力、燃气等地下管网。城市新区和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三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重庆依山而筑,以山城闻名;威尼斯居水而建,以“水城”著世;一座城市没有山水就没有灵气,城市建设必须融入自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搞城市建设不要做推土机,见山平山、见水填水;而要做高明的园林大匠,见山用山、见水用水。要把山、河、林、湖等生态元素融入城镇规划建设之中,有计划地保留湖泊、水系、林地、耕地、湿地,实施“引水济城”,为居民留下青山绿水。积极开展“绿满**”行动,大力实施道路绿化、河岸绿化、庭院绿化工程,建设一批城市森林公园和小游园,力争五年内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基本建立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园林废弃物等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镇发展道路。同时,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人、财、地“三挂钩”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民转市民进程。

(三)“念好八字经”是工作举措。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要念好“规筹拆建、查管整创”八字经。

第一个字,“规”。就是做好规划设计,全面提升城市规划编制水平。要坚持多规合一。做好全域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双五十”的标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加快“三城”规划编制工作,留足城市发展空间。城乡建设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协调统一,地上地下规划要协调融合,避免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要坚持规划先行。今年要加快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城区建成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分步推进镇域规划、乡村建设规划的修编工作,一年一年做下去,力争3-5年实现全覆盖。做好迎宾大道、高铁**南站、移民新村、新建村镇等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100套“禅风水韵、吴楚乡情”建筑风格图纸,要分批次尽快发放到乡镇和村。要坚持刚性执行。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一任接着干。加强规划执法管理和效能监察,坚持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搞建设、不建没有经过规划设计的小区和房子。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规划管理体系,整合资源,充实力量,弥补乡镇规划管理的短板。

第二个字,“筹”。就是创新机制,更多途径筹资融资。经初步预算,今年县城区建设资金需求约在(工作数据)亿元。“钱从哪里来”?一是向上争资。积极对接国家政策,重点在棚户区改造、城市管网、河道整治、生态建设等方面,储备包装项目,大力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吃到政策红利。二是土地融资。坚持弹性出让、净地出让的原则,科学合理控制供地规模,适时推出一批优质地块。加大土地出让金清收力度,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消除批而未供的存量建设用地。力争全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实现(工作数据)亿元,其中(工作数据)个亿用于县城区建设。三是债券融资。县财政局要加强与省财政厅对接,积极争取国家、省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按照最新发债政策,我县可以发行企业债券(工作数据)亿元,县发改局、县城司要在申报落实国开行合安九铁路(工作数据)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的同时,积极筹备发行企业债券。四是平台融资。四大平台公司要精心策划包装融资项目,优先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银行贷款,平台公司不行就用子公司,子公司不符合条件还可以根据政策导向组建新公司融资。继续采取政府委托代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设施和以下属公司或第三方贷款等形式,争取商业银行贷款。尽快完成县文化系统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局办公楼等闲置资产处置工作,力争融资(工作数据)亿元以上。五是社会融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园绿地、公共停车场、垃圾焚烧发电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当然,在采取PPP融资模式时,要慎之又慎,反复论证,不能留下后遗症。

第三个字,“拆”。今年县城区人民大道延伸段、爱民路、大众路等十三个项目,共440户纳入征收,还有合安九高铁(工作数据)余户的拆迁也要启动,拆迁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各级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大拆才能大建,迟拆不如早拆,现在不拆以后成本就会越来越高。要坚持合力拆迁。拆迁不是哪一个乡镇、哪一个部门的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每一个拆迁项目由一名或多名县级领导挂帅,全程指导,统筹协调。每一个部门都要分配拆迁任务,责任包保,全员上阵。公安、房管、国土、城管、法院、综治、等相关部门以及**镇、濯港镇、杉木乡等乡镇要密切配合,打攻坚战。要坚持依法拆迁。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制订房屋征收工作的操作规范,确定统一的工作流程,切实做到征收决定民主、征收程序规范、房屋评估公正、征收信息公开。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依法办事水平。要坚持阳光拆迁。建立全县统一的征收补偿安置办法,确保执行政策统一、安置标准统一,建立健全适当补偿机制,让支持拆迁的群众不吃亏,确保公平正义。要坚持和谐拆迁。工作人员要深入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多用“磨劲”和“韧劲”,避免“蛮劲”,真正做到暖人心、稳人心、安人心。

第四个字,“建”。严格执行责任包保制和项目“四制”(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管理,形成城乡建设热潮。加快县城区建设。首先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完成“八个一”规定动作:完善一个新区,建设一个与黄冈市区或周边城市协作对接的开放开发工程,一个城建重点项目,一个“棚改”项目,一个中心城区1小时交通圈扩散工程,一个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工程,实施一片环境综合整治,一个城镇污染企业治理改造和环保搬迁计划。在此基础上,围绕“促发展、保畅通、惠民生、提形象”的思路,完成一批自选动作。今年要加快县经济开发区12条道路、(工作数据)亩土地收储以及污水管网、垃圾转运站等配套建设。推进人民大道延伸段、105国道升级改造、四祖西路东段刷黑等15条道路新建改造工程,启动五祖大道拓宽工程,完成大众路、爱民路等拥堵路面拓宽以及部分破损路面修复工程,实现“一环畅、二环靓、三环启动有模样”。与此同时,着力推进县一水厂升级改造、阳光家园公租房、县福利中心、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市民休闲公园等一批民生项目。加快小城镇建设。主要是实施“八个一”工程,即建设一条精品示范街、一个绿色生态设施、一个产城融合综合体、一个宜居示范小区、一条与交通干线和交通枢纽城镇连接的对外公路、一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其配套设施、一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个文化特色小镇或美丽乡村风情线。在完成“八个一”的基础上,各乡镇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在易地搬迁、教育、卫生、文化、交通、水利等方面选择“两个一”作为自选动作,最终实现“10个一”、“11个一”。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五美三宜”标准,着力建设20个美丽示范村和5个精品村。重点在红色旅游路和横山公路沿线(大河6个村、苦竹10个村、五祖5个村)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带。坚持绿色为底,在公路沿线广泛开展“补植”绿化行动,建设村庄绿化带;坚持文化为魂,突出红色文化、岳飞文化、戏曲文化、禅宗文化等文化传承,打造文化长廊。与此同时,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确保完成新整治183个村庄环境的年度任务。

第五个字,“查”。就是保持查违控违高压态势,严格实行城市“五线”管理,即“蓝线”(水系保护范围)、“绿线”(绿地保护范围)、“红线”(道路用地保护范围)、“紫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黄线”(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范围)。各级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违反规划私搭乱建、顶风抢建行为,是阳光下的犯罪,是明目张胆的抢劫,是对法律和政府尊严的公开挑衅,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让其付出代价、自食苦果。对老城区、城中村、开发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和隐形房地产交易行为,由查违办牵头,各乡镇、社区(村)以及开发区、国土、规划、房管等部门协作,逐户核实,逐户登记,逐户确认,逐户过关。对党员干部及其亲属、党员干部以亲朋好友名义进行的违法建筑一律拆除;对不顾政府三令五申、顶风作案、强行建成的违法建筑一律拆除;对明显违反规划、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违法建筑一律拆除。公安、监察部门要强力介入,查一批典型,办一批铁案;供水、供电、消防等其它部门要在职权范围内,大胆参与、积极配合。同时,要从制度入手,建立长效机制,破除建了拆、拆了建的恶性循环。

第六个字,“管”。城市发展,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要坚持全员化、数字化、网格化、人性化的方向,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全员化管理。倡导人民城镇人民管,坚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推进数字化管理。把数字化城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按照“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形成特色”的原则,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系统,不断完善和优化系统运行机制,最终实现精确、快捷、高效、全时段、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推进网格化管理。以14个社区为网格平台,每个网格实现“六个一”,即安排一名挂点领导、一名责任领导、一个牵头单位和若干责任单位、一个牵头单位责任人、一个社区负责人、一个联络员。通过责任包保,把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社区网格。推进人性化管理。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规范城区废旧回收市场、夜市街区、汽贸城等专业市场和各类便民摊点的建设,让小商贩和困难群众生活有出路、有保障。

第七个字,“整”。重点开展六项整治。一是整治房屋立面。以打造精品示范街为抓手,以“禅风水韵、吴楚乡情”地域建筑风格为基本定位,着力推动“一街一风景、一路一文化”。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一条街一条街的整,力争五年内实现城区主干道房屋立面整治全覆盖。二是整治空间杂乱。积极开展城区楼顶广告、墙体广告专项整治,坚决取缔城区主次干道落地灯箱广告和条幅、彩旗、刀旗。开展城区主要街道立面店招整体改造,积极创建户外广告店招管理示范街。大力实施管线入地工程,清除各类影响市容和有碍观瞻的线网、线杆,净化空中环境。三是整治垃圾围城。学习借鉴宁夏中卫市“以克论净”深度保洁工作经验,推行“清扫、洒水、洗尘、捡拾”一体化作业,提高城区道路洁净度。推进垃圾袋装化,沿街所有门店和居民生活垃圾都要实行袋装化,定时收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乱倒、随地遗撒的问题。加大“牛皮癣”清理力度,主次街道由城管执法局负责,封闭的居民小区由房管局负责,无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由各社区负责。坚持开展重大节日和周五卫生大扫除活动,充分发动社区、机关单位定期清除单位之间夹缝、空隙地带、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城市出入口陈年垃圾,消除卫生死角。四是整治交通拥堵。完善城区交通标志、标线、灯光信号、电子监控等设施,新(改)建1-2个大型停车场点,引导车辆进入指定区域有序停放。重点整治逆向行驶、车辆随意调头、摩托车载客、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查无牌无证驾驶、故意遮挡车辆牌照和酒后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对违停车辆贴单处罚力度,以严管重罚规范交通秩序。五是整治占道经营。开展五祖铁路桥北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搭乱建整治,严控粮食巷、水产街出店经营现象,落实文化公园南门夜市烧烤摊点定时、定点管理措施。强力开展非机动车停放、占道加工、占道洗车、占道汽修、占道堆放物料、违规搭建遮阳雨棚等市容乱象整治工作,实现城区主次干道零出店、零占道。六是深化禁限鞭整治。积极巩固禁限鞭成果,倡导市民群众在重要节庆、店庆和办理婚丧喜庆事宜采取电子炮等形式,减少噪音环境污染,力争3年内在城区全面禁鞭。

第八个字,“创”。就是抓好城市创建工作。城市创建是抓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抓城市创建,城建城管就没有目标,就没有追求。过去几年,我县通过抓卫生城、园林城的创建,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五项创建:一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通过推进文明小区(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建设,狠抓居民城市素质提升。二是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抓好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工作,规划一批休闲广场、公园绿地、街道绿岛、城市绿带、庭院绿园等,完成“一河两岸”延伸段、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绿化工程,力争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接近或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三是做好省级卫生城市复查迎检工作。抓好农贸市场、“五小”行业等重点领域整治,争取明年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四是争创省级生态县。推进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控制、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清洁能源使用、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秸杆禁烧和陶瓷化工企业污染治理等工作,加强湖区、库区、中小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城区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56分贝、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市级以上生态文明村50个以上,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五是争创省级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严守耕地红线,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确保耕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提高。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小池“四化同步”示范镇试点,完成(工作数据)亩土地拆旧任务,力争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工作数据)亩以上。建立工业园区不履约项目用地退出机制,合理利用工矿废弃地,依法处置闲置低效用地(工作数据)亩以上,确保年度土地供应率(工作数据)以上。

三、压实责任,强化落实

当前,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方向已经明确,任务要求非常清晰,关键在科学推进、抓好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已经成立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挥部,我任指挥长,政协张主席任政委,甘世保同志任常务副指挥长,潘高峰、程鹏、李再华、欧阳水平同志任副指挥长,成员单位由住建、发改、国土、房管、城管执法等15个部门组成,韩冰同志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指挥部要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各项重点城建项目都要排出时间表,明晰路径图,落实责任人,确保工作抓到点上,落到实处。会后,各乡镇也要及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尽快完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推进机制,为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形成工作合力。开发区、**镇、濯港镇、杉木乡等单位要牢固树立“县镇一体”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各项目建设责任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牵头职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统筹调度,精心安排。发改、财政、住建、规划、房管、招投标、消防、环保、供电以及各管线部门都要从大局出发,做好项目审批、工程招标、资金调度、质量监管、联合验收等工作,宣传部门和电视台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宣传城建城管工作进展情况,加大违建和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真正形成步调一致抓城建、齐心协力抓城管的工作格局。

严格督办考核。指挥部要坚持月例会制度,一月一会商,一季一督办,半年一拉练,年终结总账。指挥部办公室要迅速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和细则,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县城区建设方面,把“规筹拆建、查管整创”等方面工作,尤其是拆迁、建设、网格化管理等作为考核重点内容,纳入年底全县目标责任考评体系。乡镇建设方面,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乡镇予以支持,主要是支持乡镇“八个一”工程。城区城管会战工作,引入“第三方”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督办大会,年终对14个网格进行综合考评排名,对排名前5位的分别奖励10万、8万、6万、4万、2万,末位的罚款1万。乡镇城管工作,年底也要进行排名,对前3位分别奖励5万、3万、2万;末位的乡镇罚款1万元并通报批评。

篇10

总体思路:以服务大局为根本,以惠民生、促改革、强服务、夯基础为基本思路,重点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养老事业健全化、救灾体系全面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有利条件与有效平台。

在“四个全面”战略和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各界将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迈上新台阶为目标,扎实推进“两个率先”,将民政事业放入“建设宜商宜业宜居的新__”大局中考量。

1、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__省社会救助办法》,严格按照《__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建立和完善低保家庭申报听证和收入核查办法,规范申请、审批程序,科学制定保障标准,适时提高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坚持“一户一档”和动态管理。落实保障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__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方案》(__办发〔2014〕124号)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城乡低保将实现一体化。完善低保信息系统管理,完善低保对象在住房、医疗、教育、司法、就业、养老保险等方面的社会救助配套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低保家庭的生活保障问题。

2、巩固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继续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提高供养标准,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力争到2015年末,人均年供养标准达到4000元以上。巩固五保供养成果,多方筹集资金,新建、改扩建21所农村敬老院,力争五保对象集中入院供养率率达到75 %以上。广泛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省级养老服务示范机构4个,省级文明敬老院6个,市级三星级敬老院10个。

3、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十三五”期间,全面建立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村组(社区)配合、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城乡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

1、加强灾害信息管理能力建设。开展区域内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细化灾情统计标准,完善自然灾害灾情统计制度。健全灾情信息快报、核报工作机制。在减灾委综合协调下,建立完善灾害信息沟通、会商、通报制度和灾害信息的分析、处理机制,建立灾害信息共享及平台,加强对灾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处理和应用,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服务,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有效发挥灾害信息员在传递信息、组织群众等方面的作用。

2、加强救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依托公安、消防为基础的应急救援体系,灾民生活救助快速有效,倒房重建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冬春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社会动员能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应急救援体系及时响应、救助有力,当年需恢复灾民倒房重建率达100%。

3、加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推进基层减灾工作,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组织社区居民、企业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活动,完成20个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80%以上居民了解掌握灾害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灾害信息传播覆盖面达到应接受信息人群的95%以上。进一步修定城乡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减灾活动和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减灾基础设施,结合广场、公园、学校、

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转移安置群众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城乡社区居民家庭防灾减灾准备,建立应急状态下社区弱势群体保护机制。全面提高城乡社区综合防御灾害的能力。4、加强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建设。建立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协作开展减灾宣传教育的机制,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优化电视、广播、报刊、电话、互联网等传媒在灾害信息的传播、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的作用。设置气象、地震、地质灾害等科普基地。将减灾知识普及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开展减灾普及教育。充分利用“国际减灾日”和“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推动减灾防灾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

5、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参与能力建设。继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全区农业主导产业保险实现全覆盖。继续扩大,并巩固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面,确保参保率达到99%以上。提倡和鼓励单位、个人积极参加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红十字会、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民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6、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计划建设一个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适量储备救灾物资,保证灾害应急工作的需要。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协议储备等救灾物资储备方式。

7、规范救灾资金使用,加强减灾救灾资金投入。督促乡镇认真贯彻落实《__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__财社〔2011〕48号)要求,建立区、乡自然灾害救助经费分担机制,拓宽救灾资金筹集渠道,提升救灾资金使用效率。

1、儿童福利。进一步完善孤儿养育标准增长机制。鼓励公民收养,推进家庭寄养,加强亲属监护,提倡社会助养,促进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和社会。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大有效投入,形成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体系,使困境儿童的生活保障更加有力,医疗康复保障更加健全,教育保障政策更加完善,监督保护制度更加科学。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加强儿童福利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有专人负责的区、乡(镇)、村(居)三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或儿童福利指导站,构建困境儿童保障“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困境儿童福利服务工作。强化社区儿童福利服务指导和组织功能,为有需求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临时照料、教育辅导、心理疏导、监护指导、政策咨询、履职能力培训等服务。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工作。

2、残疾人福利。认真落实福利企业减免税等扶持政策,大力扶持福利企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切实保护好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拓展福利企业兴办渠道,鼓励支持各种社会资本兴办福利企业,研究对残疾人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扶持政策,支持兴办小微型福利企业,多种渠道扩大残疾人就业。

3、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要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按照到2020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40的目标,留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加大养老服务业资金投入。要将福彩公益金留成部分的50%以上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

4、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建立养老机构日常运营补贴机制;建立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补助制度;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改革。

(四)加强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优抚对象各项优待抚恤政策,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推进军休管理和服务创新,建立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

1、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工作。巩固双拥创建成果,2017年,力争再创省级双拥模范区“五连冠”。

2、全面落实优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优抚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调整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标准,确保其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落实优抚对象医疗减免政策,推行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提高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的改扩建,计划再投入1700万元,实施陵园景观及绿化提升工程,将陵园打造成__北一流褒烈育人基地。

3、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实行的城乡一体化安置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确保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安置率继续保持在100%。严格按照《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及省市有关安置法规政策继续做好转业士官岗位安置工作,确保安置率100%。积极动员符合参训条件的退役士兵参加政府组织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在保持十二五期间平均95%的参训率基础上有突破,争取达到95%以上的参训率,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复退军人问题的指示精神,以稳定为目标,扎实做好各项稳控工作,把各种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保持我区涉军群体的总体平稳。

(五)加强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

1、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自治。依法组织好城市第六、第七届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第十一、第十二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进一步完善以民主议事和民主决策为基础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增强基层民

主自治的透明度,强化村(居)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转变基层政府行政职能,全面推进“政社互动”,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加大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力度,增强其承接社区各项事务的能力。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城乡社区依法自治率均确保100%。2、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以民生幸福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以居民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以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主体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到细化、精化,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各项社会事务的能力。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到2020年底,注册社区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18%。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区、乡镇、社区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底,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率达到80%。普遍建立综合服务大厅,实现“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将城乡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积极争取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支持,逐步形成城乡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进一步改善城乡社区办公条件,确保每个村居办公经费每年平均不低于10万元。

4、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发展力度。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重点推动公益慈善类、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较快发展,到“十三五”末,全区登记社会组织力争达到每万人8个以上。设立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建立财政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机制,为社会组织扶持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机制。编制年度《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事项目录》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将政府部门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定向委托等方式转移给评估等级高、服务能力强的社会组织。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支持机制,重点围绕养老服务、心理慰藉服务、助残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救助帮困服务及其他公益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策划设计、组织实施与此相关的公益创投项目,培育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优质公益项目品牌。

5、健全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能力。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强化监事会职能,发挥好监事会作用,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机制。健全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重点的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对社会组织业务开展、工作成效、财务状况、诚信自律等进行第三方评估。到“十三五”末60%以上社会组织获得等级评估。发挥等级评估的导向作用,将社会组织的评估等级作为政府向其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建立政府监管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完善民政、经信、财政、税务、审计、物价、市场监督管理、公安、司法等部门分工协作的联动工作机制。将社会组织纳入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诚信档案,实施社会组织诚信公示和黑名单等制度。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和非法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组织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社会组织公共信息披露平台,及时披露社会组织重要信息,推进社会组织阳光运作、社务公开。完善社会公众投诉举报机制,畅通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社会组织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