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合规管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行业合规管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行业合规管理总结

篇1

一、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一)夯实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能力。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全面加强医疗救治指导支持。强化医疗救治“五个结合”。强化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建设和发热病人闭环管理,推进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风险排查和评估。健全县核酸检测体系,加强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室间质评。提升全员核酸筛查应急能力。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做好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优化感控资源配置,强化感控制度建设与感控措施落实。加大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疫情防控措施督导检查力度。

(二)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立足平战结合、防治结合,加强医疗资源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落实,提升县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助力医防协调机制健全完善。总结提炼肺炎疫情防治经验,重点推进重症医学、呼吸、麻醉、感染防控、传染、精神、儿科、院前急救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优势学科群,提升传染病依法依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优化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核心能力

(三)启动规划编制。突出规划纲领指导约束作用,推进“十四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精神心理卫生规划等多规合一。强化医疗机构规范发展,研究医疗机构多院区管理相关政策,引导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科学有序发展。

(四)打造医疗高地。推进县公共卫生中心(传染病救治基地)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围绕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推进县临床专科能力建设。

(五)补齐发展短板。深化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级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以“三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一体、院前院内协同的急危重症救治网络体系,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加强癌症、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罕见病、脑卒中等重大疾病诊疗管理。

三、聚焦创新驱动,深化医疗领域改革试点

(六)深化医疗管理要素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机构、科室、人员、技术准入备案管理。全面推行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证照。启动2021年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一年两试”和2020-2021年度分层分类医师定期考核改革。

四、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治理能力水平

(七)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压实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限制类技术”备案管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规范化培训。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耗材、器械管理,强化重点监控药耗临床使用监测,推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诊疗、合理用药水平。推进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

(八)深化医疗纠纷预防调处。巩固深化“平安医院”建设和治理体系,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安保力量、安检设施、安保系统在内的“三防”能力建设。巩固发展医疗纠纷调处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

(九)提质推进精神心理服务。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抓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和精神科转岗医师培训,开展民营精神疾病专科机构规范化巡回指导培训,促进全县精神心理卫生工作提质增效。

五、坚持多措并举,加强系统医德医风建设

(十)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开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传承优良医德医风”专题活动,优化卫生健康行业形象。建立健全行风建设工作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指导医疗机构完善行风管理架构。探索开展医疗机构行风满意度调查。深入实施“民营医院管理年”、“人体器官移植专项整治”、“大型医院巡查”和“回头看”工作。

篇2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应用价值

医疗器械作为医疗方面的重要工具和器械,应用的对象是人和生命,健全和完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着力提高医疗器械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是一项日常活动,而是一个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具备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周期性、目标性、整体性的特点。因而将项目管理引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有利于更好的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1 项目管理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1 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管理科学的新领域。所谓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一个项目的全体或全过程被称为项目的生命周期,它一般划分为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完工与交付这五个主要阶段。

1.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医疗器械指单独或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二是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三是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因此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对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而言,自2000年起,欧美及亚洲各国均开始采用ISO13485医疗器材制造质量管理系统作为其法令基础,这一系统在ISO9000基础上增加了医疗器械行业的特殊要求,对产品标识、过程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控制要求。企业可依此标准进行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以及相关服务的设计、开发和提供,同时该系统也可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的能力。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管理局已经规定所有申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建立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淘汰那些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

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面的障碍因素

2.1 认识障碍

与传统的医疗器械管理体系相比,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超前性。一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项目目标是无形的智力产品,体现为知识的转移,因而更具有知识性;二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不受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资源的约束和影响,因而更具有独特性;三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涉及财务、销售、采购、生产、仓库、质量、人才、研发等部门,涉及面极其广泛,因而更具有系统性。但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对这方面的认识还不足,很多都片面的认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一种管理手段,缺乏系统性理念,制约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2.2 实施障碍

将技术资料累积起来,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功能。由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系统性的特色,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极易冲击一些部门和一些高层管理人员的既得利益,特别是通过实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会让一些高层人员的重要性不断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疗器械公司在实施过程中缺少“顶层设计”和有效的制度安排,就会造成医疗器械公司的高层人员制约甚至抵制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这已经成为重要的障碍因素。

2.3 执行障碍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司所有员工共同去落实,否则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但从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情况看,我国很多企业都是通过聘请顾问以及专业团队的方式进行,还没有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置于整个公司,特别是由于缺乏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育,因而在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公司员工缺乏执行力。

3 项目管理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3.1 有利于完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可行策划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进一步明确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实施目标,不仅企业能够知道自己所有达到的目的,而且能够使实施方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在此基础上,能够对项目实施范围进行有效规范。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还能够成立项目组织框架,建立项目团队,落实项目人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责任体系,确保项目进展并且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保证进展、提升质量。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进一步完善项目计划,加强对项目计划的论证,使其更加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际。

3.2 有利于优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进一步优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奠定重要基础。一方面,能够对内部员工特别是内审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训,为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奠定人才基础,特别是通过发挥内审员的作用,能够使业务流程更加符合生产需要。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现有和未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为原有业务流程的完善和新型业务流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3.3 有利于促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应用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促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特别是通过形成体系文件、培训体系员工、运行体系测试来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应用。文件形成后会发放到医疗器械企业的各个部门,提升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对使用者的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能力,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实施;加强对试运行体系数据的收集,能够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测试,能够更好的进行分析和完善,确保应用的科学性。

3.4 有利于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评估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对于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在试运行过程中,能够通过内部审核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具备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应性进行测试,找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组建内部管理评审小组,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标准等进行内部一个劲审,形成评审报告,有利于改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3.5 有利于强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验收移交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验收认证,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特别是通过制定审核目标、范围、时间、内容和外审计划,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严格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发放认证证书。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还能够全面做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收尾移交工作,通过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今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基础。

4 结论和建议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有利于提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制度性、有效性,因而医疗器械公司应当将项目管理引入到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通过项目管理的目标管理方法,能够成功的建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公司必须进一步创新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理念,特别是医疗器械公司高层必须高度重视和以身作责,通过项目管理,全面做好可行策划、业务流程、有效应用、审核评估、验收移交等各个环节,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医疗器械公司还必须着眼于破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面存在的认识障碍、实施障碍和执行障碍,加强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宣传,提高内部员工的思想认识,并加强对内部部门和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执行能力,建立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完工、交付等各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真正取得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胡海珍等.项目管理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中的应用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S1).

[2]汤黎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的建立[J].医院管理杂志,2009(07).

[3]贺密会.整合型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2(06).

篇3

关键词 :计量服务 科学发展 创新服务意识

计量是人们为追求单位统一,确定准确量值的活动,从基本的定义来看,计量属于测量的范畴,涉及到测量的全部领域,在实际测量工作中起着指导、监督和保证的效用。正因为有了计量方法,人类社会才得以持续发展,各项经济活动才能有一个公平交易杠杆,所以,计量服务工作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计量服务工作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能不断进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助推作用。

一、科学发展观在计量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指导,每次在实践上的重大进步,必定有先进的思想认识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里党和政府为应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而提出的理论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时代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确立了社会发展的正确途径。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实处有助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氛围,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做好国家发展的领路人,所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速发展变革时代,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都是并存的。在紧张复杂的条件下,我们的各项实践活动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对于日后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出预测,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增强应对各种竞争风险的能力,如此方能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促进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计量服务工作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在新时期、新环境下,计量服务工作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发展的新途径,将“促进经济增长、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体质管理”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服务措施,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便民服务意识,提升计量服务工作的质量和管理能力,以先进的管理办法促进单位效益提高。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公平竞争和奖励机制,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本身的业务工作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来,坚持从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丰富服务项目,发挥计量服务部门的技术特点,帮助广大企业解决发展困境,真正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贡献!

二、当前计量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计量工作虽然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经济交易活动的重要的保障,但是因为计量工作不能为企业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且施行上存在诸多的不便,致使很多经营者对计量工作较为轻视,检验中不配合。这说明目前我们的计量服务工作存在问题需要改进。下面我们就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计量法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向脱轨

目前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是在1987年颁布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变化,细则中很多的条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所施行的经济法规很多都和国家惯例相背离。在法规的实行过程中表现出分散实行、缺乏协调统一的缺陷,很多应当纳入计量法规管理的工作没能及时抓起来。诸如强制检定目录等规定,已经不符合目前的经济形势,如医疗系统中用于临床疾病检查的各项仪器,像血型分析仪、结核杆菌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通过这些仪器可以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相反如果仪器生产出现误差,那就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可是因为医疗检验仪器未被列入强检目录,因此其检验力度明显不足。

(二)计量服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体质尚不健全

计量服务工作属于政府行政管理的范畴,行政管理体质不到位对于计量服务的工作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在计量工作中盲目竞争、行政管理松懈、建设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比如医疗卫生监管过程中,卫生部门要检查“医用三源”的问题,这就影响了计量部门的强制检查程序,出现很多的拒检、漏检的现象,这往往造成很多的计量检查盲区。

(三)计量服务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向脱轨

在我国,计量服务工作中,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社会上既有法定的计量检定部门和行业内部的计量检验机构,也有具备计量检验资格的工作站,这种重复建设的问题对计量工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产生严重影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部分行业的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站之间经常发生竞争,使政府计量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三、提升计量服务工作质量的办法

(一)完善相应的计量法律法规

法律规定是计量服务工作的基本准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发展形势下,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调整计量标准,对计量值和物质管理划定明确标准,确保法律法规对市场经济的约束力。

(二)扩大强制检定的测量范围

随着科技发展,市场中各种计量仪器层出不穷,只有加强监管才能保障这些仪器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真正发挥效用。对于交易核算、安保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部门所使用的计量仪器,要纳入强制检验的范畴,划定检验范畴。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增补强制检定的目录内容,强化行政监管,提高我国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公正性和时效性。

(三)计量服务部门积极进行工作改革,提高计量服务的魅力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检验校准市场竞争性日趋明显的今天,计量服务部门应当从内部尽心改革,对内部的人员管理、项目拓展、人才培养、创新客户服务项目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引进新技术、新办法,提升计量工作的服务质量。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创新服务载体,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推广特色服务项目,为广大企业单位提供计量方面的便利,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检验项目,探索提高检验效率的新方法,同时积极引进现代先进设备,创建品牌计量工作实验室,不断提升计量机构的工作能力。

其次,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加量部门间的合作。各个计量单位之间应该克服各自为政的壁垒,探索合作检测的新路子,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各单位之间的合作共赢。特别注意扩大合作的范围,建立城市间的计量工作技术合作平台,技术实力较强的上级部分,应该通过信息交流与合作,帮助下级单位或技术相对落后地区计量工作质量的提升弥补不足,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建立计量客户服务平台,改进计量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实际需求,建设计量服务的魅力质量。对于国家扶持的重点发展项目或是重大的突发事件,计量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推出特色服务和专项服务,提供信息咨询、成本预算和上门服务等多项服务内容,方便客户需要。此外可以通过现代互联技术,与客户实现在线交流,最新的计量信息和服务动态,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工作方向。

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计量工作服务质量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思想指导下进行,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将客户的需求摆在首位,不断更新工作思路和管理办法,完善法律法规,增强计量单位间合作,进行资源优势互补,不断提升计量服务的魅力质量。

参考文献:

[1]宰志强,薛岩.关于省级计量技术机构科学发展的思考[J].中国计量.2009(04).

篇4

论文摘要: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前每所职业学校的重要工作,面对当前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只有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展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才能实施“出口”拉动“入口”,使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近年来,我校办学实力和办学声誉逐年增强,在加强教学质量的同时,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加大就业指导为重心.实施“出口”拉动“入口”的办学理念,招生数量逐年增多。在校学生数近3000人,毕业生就业率高,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毕业生就业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先后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四川、湖北、江苏等省市的近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毕业生供需协作关系。毕业生年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学校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学校的主要做法

1.赏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人力资源的配置政策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大中专毕业生由计划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有了就业压力和求职难度,中专学校也由此受到了巨大冲击,涉及到了生存发展的问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校在理性思考的过程中,提出了更新观念。应对挑战,转换职能。加强就业指导的办学策略,实施了“减招中专,扩招大专,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出口”拉动“入口”,质量决定生源等工作目标,积累了指导服务、主动适应等方面的经验,通过逐年分析总结,积累经验,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做好就业指导,可以稳定社会大局。代表了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的根本利益;是促进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是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环节;是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与进一步完普的大事。如果把毕业生仅以不包分配为由不负责任地推出校门,只会增加社会的负担。浪费人力资源。对学校的生源也必然产生直接影响。思想认识的到位为搞好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项工作措施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

1.2研究市场,开发用人市场,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要道

(1)搭建就业平台。我校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以学校为中心,逐步与省级市场、网上市场、市级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搭建了“四位一体”的毕业生就业平台。

(2)建立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我们在开发培育有形市场中,一是鼓励毕业生首先到农村基层乡镇医院工作;二是积极鼓励他们到外省市选择信誉度高的用人单位实行就业安置协作;三是借助信誉好的中介机构,扩大就业的区域范围。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设施开发无形市场,通过网络与一些省、市人才市场建立了毕业生求职的网上市场截至目前已与武汉的“空间无限”、广东的“医务通”、陕西的“陕西省人才市场网”及“上海卫生人才市场网”等建立了网上联系。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毕业生网上就业形式。

(3)坚持回访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和毕业生就业后动态追踪调查,通过征询意见,加强了联络。同时为我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教改提供了参考依据。

(4)走出校门,考察论证。我校毕业生中有些专业在行业准入上受限,即使不受限的专业也因其学历低而就业途径狭窄,但在医学边缘性行业的就业机会较多。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极拓展到医学边缘性行业就业的市场,并为控制和降低就业安置风险,采取了先考察后就业等手段。先后到广州、佛山、深圳、上海、北京、成都等十几个地方进行考察论证,至今没有出现安置后遗问题。基本实现了学生安居乐业、家长满意放心。

1.3,多形式、全方位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1)与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争取政策调控的支持。我们主动与市人事局、市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积极联系,就人才的合理配置与流动多次磋商,形成共识,在政府的关注下,我们除每年自元月起不定期在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外,并于每年3月在学校举办由市人事局参与指导的“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办会规模逐年扩大,参会单位和应聘人数逐年增多,签约率逐年提高,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学校的招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建立横向联系。我们多次由学校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与,到省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体制的医药、保健单位进行调研、洽谈。通过交流,与之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使用人单位在信任的基础上。每年都能从我校定量接收一些毕业生。

(3)举行专场招聘会。对因急需人才来我校招聘的单位,一经验证,热情接待,提供周到、高效的服务。有的让用人单位自行举办专场招聘会选聘,有的由学校直接向毕业生需求信息,由学生报名应聘,有的委托班主任推荐,有的由单位在学校提供的毕业生自荐材料中挑选,进行考核录用。

(4)做好毕业生高校后的推荐工作。在毕业生离校前,填表收集毕业生的联系方式及就业求职意向。毕业生离校后。随时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毕业生自荐材料与毕业生电话联系,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1.4努力抓好学生群体就生观念的教育引导和就业技巧的培锻炼

(1)举办专题报告会。为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就业指导教育直观而具有说服力,我们不定期联络往届毕业生。经常邀请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做出业绩的成才典型回到学校,向在校生讲述他们的就业体会和成功经验。同时,先后邀请一批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企事业单位派员来我校给广大毕业生作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及转变就业观念的专题报告。以不同的专题,生动地解析了毕业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他们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树立科学、务实的就业观念及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作风,调整:就业心态。勇于投入就业竞争等。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2)定期更新就业信息。我们坚持从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体上挑选和整理资料,定期更新就业信息栏。编印、邮寄就业指导学习材料,用人信息、招聘会信息,包括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形势的分析,典型的择业实例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

(3)开展就业咨询服务。面对学生的就业困惑和心理障碍,我们热情周到地为学生开展咨询服务,力求做到有问必答,化解各种疑难矛盾,使毕业生走出一些择业误区,及时排除不必要的思想疑虑和心理压力。

1.5树立服务意识,力成就业指导规范、有序造作

做好常规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就业指导办公室的重要职责。关系到每位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办学声誉,为此,我们力求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规范运作,具体是建好“四个库”,即毕业生生源信息库、用人单位需求库、毕业生就业去向库、毕业生档案查询库。做到“四个延伸”,即推荐方式从校内走到校外,就业工作从“旺季”延伸到“淡季”,就业指导从短期拓展到全程,就业信息由传统方式发展到网络化管理

2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体会

2.1瓴导t视,措虼得力,是做好就业捐导工作的保证

从1993年我校首次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始,学校不仅拨出专项经费予以支持,而且成立了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各部门协调会,部署各项工作。为争取政府的支持。校领导多次到市人事局、卫生局反映汇报,请负责同志来校检查指导,并了解情况,尽可能从配置政策上给予关注。在就业指导工作的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人力调配、物力装备、财力投入的具体事项,学校历来实行绿色通道管理。营造宽松环境,融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性。学校领导的重视,为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增添了活力。

2.2加大投力度,提高赦学质量,加强,种技能培养是做糟就业捐导工作的关.

(1)加强硬件建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两高”扩招带来的中专办学的危机。学校明确提出“树名师,办骨干专业。刨名牌学校”的发展战略,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用于加强基础建设和实践教学,先后建成了900平方米的护理实训中心、600平方米的口腔技能训练中心和拥有300多台微机的现代信息教育中心。此外,还:建成了超级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语音室、手术观摩系统和一次性容纳近700人同时上课的7个多媒体教室。

(2)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先后制定了《教师业务进修管理制度》、《各级领导听课制度》、《青年教师培训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考教分离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综合量化考核制度》等三十余项制度。实施了“名师工程”,评选了“首席教师”,并与北京师范大学开办了有45人参加,为期2年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研究生课程班,使毕业生专业技能含量逐年提高,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近年来,学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在计算机课不作为卫生类主干课程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计算机教学。聘请外籍教师和利用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给学生提供上机操作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学校还利用与汉中市团市委合建的青少年宫对在校生开设音乐、舞蹈、美术等选修科目。开办形体训练班。举办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更新观念。左对挑战是做好就业拍导工作的有致揩能

(1)找准结合点,在工作思路上求创新。思路就是出路。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首先要解决好工作思路的创新问题。我们认为,要求得学校在办学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毕业生在本地的就业安置问题。一是加强与政府人事、劳动、计划主管部门的联系。有计划地分批补充到人才需求缺口中去,二是主动争取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通过宣传和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乡镇中心卫生院就业或自主创业,三是在实习生中向所在实习单位重点推荐,提前介入选拔培养,形成稳定的输出通道,减少随意性。

(2)抓住侧重点,在工作部署上求突破。我校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多数学生家境贫寒,毕业时学历偏低,缺乏就业竞争实力和自主择业能力,属就业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应首先把推荐服务的侧重点进一步确定在2个定位上:一是定位于这一部分学生;二是定位于适宜这部分学生的就业单位。人的定位主要通过就业观、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去实现。单位的定位则必须避开对口就业的困难,从医学相关行业(医药、医疗器械生产和营销)及医学边缘行业(医学美容、康复保健、医疗家政等)广开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

篇5

 

外出参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1

 

为了更好的落实,xx月xx日,学校组织了教干教师和教师来到了xx小学和xxx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大家深感不虚此行,收获多多。

 

走进这两所学校,立刻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人文气息,给我的感觉非常的好。进入校园,首先我们就能看见学校的各种新兴建筑物以及校训校规,而且板报也做得非常认真和美观,校园整洁有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参观校容校貌、设备设施、听取学校领导给我们介绍绍该校办学情况,对我的触动很大,很受启发和教育。首先,是他们那种服务精神,团结精神。走进他们的学校,给我一种感觉,不管是老师还是其他工作人员,都是那么认真。我想正是他们的这种服务精神,才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让社会都承认。

 

其次,是他们学生那种自觉和勤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同学们动手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次序维持的很好,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很积极地思考和回答;当老师让他们看书并思考问题时,他们又非常地专著去思考,整个课堂显得既严肃又活泼。相比较而言,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就显得不够积极活跃。

 

实验学校的领导对我们说: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认认真真去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不求十全十美,但要把它做得尽量完美,一定会倾尽自己所能”。他的话让我深思很长时间,是啊,我们既然是教师,拥有天下最光辉的职业,就应该尽心尽职,对得起这一行业。同样,教师既然走上讲台,就应该上好每一堂课,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社会。

 

通过对比学习也发现了自己和本校的不足,建议本人与学校在工作中要加强以下几点:

 

1、建议自己进一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

 

2、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教职工的各项业务培训指导,提高教职工工作责任心,增强教职工凝聚力。

 

3、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开展每项活动的落实,特别是课外活动的开展,制定出具体开展工作的措施,完善监督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保证活动时间,具体到人,切实发挥好各级领导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职能作用。

 

4、建议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好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5、建议加强对各教研组和的管理,让教研组和班主任切实发挥作用。

 

以上就是我本次外出学习的收获,纯属个人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对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期待学校和自己通过本次学习活动有一个新的发展!

 

外出参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2

 

6月11日至16日,我有幸随县党政代表团赴等地参观学习考察,尤其是对的学习考察,感受很深、启发很大、体会很多。感受观的感受有五点:

 

(一)发展速度快

 

所到之处,无论是gdp还是财政收入,无论是引进吸收利用外资,还是城镇居民与农民的收入水平,均是在高基数上继续持续高速度的增长,证明发展的潜能巨大,发展的势头强劲。

 

(二)城乡无差别

 

在江苏、上海、浙江等考察点,有一个十分强烈的直观感受就是城乡一体化,城乡无差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平纯收入比例小于2:1,均居全国前列;农民基本不种田或基本无农民;三产比例中,一产均在10%以下,而现代工业及现代服务业都高速发展;医疗、养老、教育等基本保障已覆盖农村、惠及全体;农民居住条件更是无以伦比。

 

(三)产业规模大

 

昆山的高新技术产业(外资企业)占据的份额是财政收入的50%,税收的60%,固定资产投入的70%,销售收入的80%,出口额的90%;浙江的块状经济亿元增加值以上的板块有60多个,300亿以上有20多个,作为区域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载体而使其产业集聚度日益提高。

 

(四)建设水平高

 

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村镇规划,无论胜业园区还是商贸街道,感觉到都是高标准、大手笔,气势如虹,又风景如画,工业化、城市化已融为一体。

 

(五)精神风貌好

 

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与时俱进精神无处不在;老百姓忙生意、公务人员忙服务的和谐高效景况随地可见。

 

(一)要深入学习浙江精神的实质

 

浙江人民用自己的行动铸造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它表现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眼的钱的创业精神、市场意识和经商素质,即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个性能吃苦、个性能创业、个性肯学习、个性能发现商机驾驭市场的优秀品行。勇于创新,富有创业激情是精神,两板四千是作风,三能是素质。

 

(二)要深刻理解富民优先的

 

浙江、江苏的经验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道理:富民优先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模式;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以富民优先的思想抓发展,就是要以富民的成果来检验发展成果;要使群众成为发展成果的享受者,首先要让其成为发展的参与者,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真正把群众引导到发展的第一线。

 

(三)要深刻认识全民创业的潜能

 

浙江经验,其根在全民创业的草根经济;其本在放手富民的民本理念。它证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抒泛深入动员全民全社会创新创业,共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誓舞、激励全体群众以时代主人的职责感,建设完美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是凝聚一切力量,集中一切智慧,挖掘一切潜能,调动一切用心因素发展经济社会的过程;也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推进千千万万老百姓成为创业者、实业家、老板的过程,实现这个过程,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的体制机制,有效的政策保障,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要鼓励创办工业实业。挖掘资金、人才潜能,全面兑现本地民营企业与引进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

 

外出参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3

 

12月10、11两日,我参加了在xx市举行的省名优教师课堂展示活动,老师们精湛的教艺和睿智的课堂应对让我由衷的佩服。在欣赏和赞许之余,也借此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课堂——应是师生共建的一片真实天地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从容不迫地走进课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听课老师的视线始终集中在授课教师的身上,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娴熟的教学技巧表演,教师当演员的表演水准已充分显露。然后在一片掌声和褒奖中,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些所谓“精彩”、“完美”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在哪里闪现?数学教学独具魅力的美在哪里闪现?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吗?

 

“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

 

叶谰教授极具精辟地指出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矫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是正常的,更能演绎精彩。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生成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生成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生成转化为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二、生成——应是师生共点的一盏智慧明灯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迎变、应变,形成高效互动,才能生成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善于倾听

 

课堂上的亮点,源于学生精彩的发言。倾听能及时发现课堂生成,能使学生感受到关注。课堂上一次无意识的倾听,往往能使教学得以升华,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课堂上生机勃勃的一面应该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的上课应该随着学生的状态而调整、改进,这样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当然,这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尊重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数学课堂就是要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承认差异,承认个性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3、机动设计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度;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等等,考虑得甚是周到。这样步步为营的设计,形成一种“线形序列”,殊不知就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

 

所以,教师应审时度势,相机调整教学预设的良好态度,才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加深知识理解,促进思维拓展,真正感受自身的价值,感受享受知识的甜蜜,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只有将线形设计柔化为机动性设计,老师的头脑才能卸下重重负担,从而调控自如:学生的个性才能摆脱层层束缚,得以恣意张扬。课堂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荡漾,灵感迸发,精彩纷呈。

 

外出参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4

 

20xx年10月20日上午,我们学校14名教师在李校长的带领下,有幸赴xx县的一校和二校参观学习,初到一校和二校,首先整洁干净漂亮的校园映入我们的眼帘,这儿的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富有生机。短短一上午的学习,让我们收益匪浅。

 

通过参观xx县一校和二校,所见之处,所看之物都让所有人都感到耳目一新,从不同的方面得到很多收获。我们近距离地感受着教育理念的浓厚氛围,了解着学校管理、教学研究、新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成效与做法,虽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走过,但在感受和品味的过程中,感慨颇深,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一块会说话的宣传牌。文化立校———扮靓自己,让人通过一眼认出文化立校。在汾西一校,我深深感受到这里追求和彰显的校园文化体系包括了静态文化、动态文化、教师追求和学生影响等多个层面,它涵盖着以校风校训为载体的浓郁积极的校园静态文化,涵盖着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的生机勃勃的校园动态文化,同时包含着以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运行制度等为载体的教师层面的校园管理文化,和让学生能时时处处浸染其中,直接以学生为对象的校园育人文化。

 

参观学习后,我实实在在感觉到,这些学校把学校管理的很好,可以说达到了极致。我们通过与学校领导的交谈,把握清晰的学校办学思路(包括不同时期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规划,行动思路等),另外包括学校的办学条件、人文历史、社会背景、发展现状、人际关系,师资水平、学生特点等方面的情况。两所学校对教师的基本功抓的很扎实,通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简笔画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训练,使全体教师的基本功都能扎实。

 

第二方面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大到学校环境、教学大楼的设计,小到班级文化,细到一面墙、一个角的设计都尽力解读出文化的渗透程度。学校文化是于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因此对课程构建、学校管理、名言警句、教师言谈以及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也都细细感悟,从而全面理解学校文化途径,感受文化力量。观察学校所有成员的行动模式,学校文化应该深深印在每个成员的心中,体现在学校的每个成员对每一个行动的自觉意识和独特的认识中,并表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言行中,因此注意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要求,每一项制度的落实进行认真的观察,从而感受学校文化视野中的行动质量,真正领悟文化。

 

在汾西一校主要参观了学校的档案室,从中看出学校的档案管理很规范,很细致,教师基本功展示笔记中,如果不细看,你不会知道就是用黑笔手工写出来的,非常协调;学校尤其在校本课程方面做的很细致,一点一滴,所见每一物都可以看出他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精细化管理。学习中我强烈感觉一校是用牛校长的人格魅力和精干的领导班子来饯行办学理念的。

 

这次学习真是不虚此行,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先进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成功学校的内在动力和源泉。这里的教师爱岗敬业,团结一致,才使这所学校充满生机。长期以来,他们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领导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才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学校。这让我再一次想起一句话“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

 

外出参观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

 

本次参观学习的xxx小学,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独树一帜。尽管学校占地面积不大,但利用非常合理。教学楼每层墙壁上都有特色,包括世界名人录、名人名言、德育走廊等。最吸引人的是每个中队门前都有属于自己的板块,其设计别具一格,凸现了本班特色。

 

一、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和品味,优化育人环境

 

反思我们目前的学校现状,虽有文化,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教师团队缺少共同的价值观,学校许多倡导与决策教师很难及时认同,学习氛围不够,我想这都是我们没能抓住文化建设这个纲。学校是一个培育文化的地方,而今我们书山题海,教室上大课,办公室开小灶,这些都恰恰缺失了文化,我们的一些评价制度,又诱导老师们不得不搞书山题海和加班加点,实在是一种悲哀。

 

我想,对于我们学校,今后必须要精心打造好学校文化,要用健康、激励人的学校文化统领学校各项事务,作为学校发展的导向和真谛。文化建设虽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积淀与生成,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加强校内群众性文化团体的建设。

 

二、科学细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把科学、严格的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与所参观的学校相比,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某些具体操作要求上还不够细化。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应该在结合我校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重新审查各项制度及要求,如课程结构设置优化、课时分配制度等,引进激励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倡导"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率,向团结、人心、信心要质量,办事民主、制度管人"的办学理念。xxx小学的小班教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那样的环境之下,教师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科研活动,因此,我校也可以率先尝试小班教学模式,真正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加大教科研力度,针对校情设定课题,成立专门的课题组

 

就我们所参观的学校而言,在上海市算不上名校,但学校的课题研究却颇具特色。听着教导主任滔滔不绝讲述自己学校的课题研究,看着他们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我不禁为之震撼!目前,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尚是空白,教研工作也无从下手。班容量大,师资不均衡,加上各种活动,老师无力从事课题研究。我觉得,学校应给老师一个轻松的环境氛围,然后确定大课题,再分组或分段进行与之有关的小课题研究。全体上下都协调一致,工作落实到人头,有布署有总结,分阶段进行,稳步开展教科研活动。

 

四、大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在xxx小学听了两节课,他们先进的教学设备让教学得心应手。而我们学校,20xx年下半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已建成了一个计算机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这就为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了基础设施。

 

但由于能联网的机子较少,教师要想查找到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困难,本来使用多媒体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因为条件有限,也只好作罢。因此,教学不能得心应手。学校应该尽快为教师人手配备一台电脑,教室也要有相应设施,并且联网,这样,教师就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教学,节省很多时间,更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

 

教师办公条件是保证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根据美国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的管理"二因素"理论,在做好教师激励工作的同时,做好教师的保健工作,不断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提高教师积极性的一个重大举措。

 

目前,由于学校规模不大,地方太小,十几位教师挤在一个办公室里,人多嘴杂,往往给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带来很多不便。学校教导处虽然为教师提供了喝水的方便,但不能满足四五十位教师的需要,因此,有的办公室只好自己从家里拿热水器等来使用,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同时,办公室里连教师洗手、擦手的用品也不具备,一切都得靠自己。我们学校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两个或三个平行班。教师所带班级的人数有多有少,工作量很不均衡。因此,学校应尽快改善教师目前的状况,为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我认为,学校可以从扩大教学规模入手,尽快加盖楼层,实行真正的四轨制、小班教学模式。至于办公条件,可以考虑同年级一起办公,也可以分学科、分低中高段办公,这样有利于教师的共同探讨,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6

全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暨爱卫工作会议在*县召开,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家实地观摩一下*新城的开发建设,亲身感受一下*新城的蓬勃活力。*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典型的老、少、边、山、穷革命老区,短短几年间,在县城开发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力度,县城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成绩值得肯定,经验值得学习。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暨爱卫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在这里,我就上述工作提三点要求。

一、认清形势,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紧迫感

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规划,一套好的建设管理机制,对于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去年以来,我市立足长江上游重要节点这个区位实际,立足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发展定位,大力推进了全市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

在城乡规划方面,去年,我市先后编制完成了《城市色彩规划》、《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旧城包装整治规划》,叙永县、泸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以及重点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等一批区、县级规划和16个乡镇规划,并启动了《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两桥”(*)、“三路”(*)、“三片”(*)的建设和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房地产业出现疲软的大背景下,去年我市房地产市场仍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9.2亿元,增长63.7%;商品房销售面积183.9万平方米,增长14.1%。在县城建设方面,*新城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不仅规划得很好,而且建设和管理得很到位,比如金兰广场、奢香文化广场,都充分体现了*的红色文化、酒文化特色和鲜明的城市精神。我希望在座各位在感受*新城发展活力的同时,能真正从*的实践中受到触动、得到启发。

在城市管理方面,去年以来,我市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双创”工作有机结合,以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区江阳区为主体区域,向龙马潭和纳溪区两翼扩展,向四县县城和主要交通沿线集镇、村庄辐射。通过前一阶段的集中整治,我市城市容貌秩序明显改观,乡镇整洁工程有序推进,村庄清治行动取得进展,市民的卫生和文明常识进一步普及,城乡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由于我市正处于向大城市迈进的过渡时期,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突出表现为:一是规划滞后。按照我市“*”规划,到2010年建成面积将达到5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3万。现在看来,这样的发展目标与我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已经明显不适应。虽然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力争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00万,但这样的扩张速度与周边市州相比仍然偏慢。比如宜宾,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超过110平方公里,今年更是提出要新增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旨在打造长江上游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而内江正着力建设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滨水宜居城市,遂宁则规划定位为生态园林式的现代化大城市。而我市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质量,使其更切合*实际和未来的发展。二是家底不清。一方面,城市建成区范围的界定还不够明确;另一方面,城市人口的统计究竟是以建成区常住人口为准,还是以户籍人口为准,还需要进一步统一。只有对我们的城市知根知底,才能更好地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三是管理还有死角。前几天,网络盛传合江县“亮丑”事件,可能在座各位也都看到了。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不满意、怨气大,说明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盲区、留有空档,比如城区及区县的主要街道整治的好,但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状况相对较差;主要干道交通秩序比较好,但局部地段、局部时点交通就很混乱,占道现象时有发生,违法违章建设没有及时制止拆除。前不久,网络上还热议“*的士十宗罪”、“*九大怪”,这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城市的文明程度还不高,也暴露出我们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农村环境整治也还处于宣传发动阶段,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四是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命脉。虽然*是一座建制达2100多年历史的城市,拥有四块国家级金牌、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一直以来都是以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丰富著称,但我们在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品牌特征、标示性建筑以及港口城市风貌等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还需要进一步从内涵上挖掘、从风貌上展示。

对于这些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年,我市城镇化率为37.6%。根据国际上对城市化进程的一般划分标准,*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即城市化率处于20%~50%之间)。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玉米效应”,即:一旦进入城市快速发展和扩张期,发展快的城市就要比别的城市快得更多,发展慢的城市就很难再赶上。这就像地里的玉米那样,玉米长得快的就会长得更快,长得慢的玉米就永远长不快了。因此,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把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

一是要准确定位,科学布局。城乡规划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优势、科学准确定位、提升竞争能力。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分析*区域联系、市场联动、交通联结和产业发展等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四大中心”的战略构想。*的城市规划,除了要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外,还要对工业、商贸、物流、教育、医疗、旅游等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考虑、科学布局。要通过对规划的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引导和促进*城市快速发展,尽快成为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同时,我们的县(区)城建设和小集镇建设,也要突出比较优势、科学准确定位,成为覆盖特定区域的整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于村一级,要重点围绕农村主要通道集中规划建居民点,尽可能把生存条件差的村民小组和农户迁移出来,并通过土地流转解决其生产生活问题。这样既可以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也有利于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覆盖。

二是要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城市的发展目标,第一步是迅速成为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第二步要争取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第三步是努力跻身成渝经济区的主要经济中心。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涉及与近20个地级市展开激烈竞争。如何使*走出“千城一面”的尴尬,迅速脱颖而出,是我们必须着力思考的问题。今天,我给在座的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抛出一个课题,请大家在抓城乡规划工作的时候进行认真思考。这个课题的内容,是如何围绕“打酒城牌,唱两江歌,建生态市,练文化功,造休闲地”搞好*的城乡规划建设。在“打酒城牌”方面,就是要研究如何依托酒这一最大的优势,把*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别具特色的酒产业、酒文化、酒旅游、酒体验中心,使*成为一个让人记忆深刻、流连忘返的城市;在“唱两江歌”方面,要思考如何依托长江、沱江的天然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临港沿江城市景观;在“建生态市”方面,要着重考虑如何把城乡规划与山水林木、风景名胜、自然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把城市发展与增加绿色空间结合起来,增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练文化功”方面,要思考如何充分保护、挖掘、包装和推介*的酒、历史、生态和民俗等文化,并在城乡规划建设中把这些文化因素完整地保存下来、鲜活地体现出来;在“造休闲地”方面,要思考如何把*打造成为一个放松身心、令人沉醉的休闲胜地,从而提升*的魅力,吸引更多投资者、旅游者和消费者。

三是要开拓视野,整合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日益推进的当代,一个区域和城市要保持活力,必须要充分开放、兼容并蓄和善于学习。如果我们夜郎自大、闭门造车,不仅提不高规划建设的水准,甚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为此,我们必须开拓视野,走出*,把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和可行办法引进来,并融入到规划建设的实践之中。今后,我们要放开规划设计市场,一般规划设计项目要向市内外公开招标、公开定标;重点规划设计项目,都要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公开定标,并聘请国内外著名设计院所和专家参与设计,确保城市规划的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城乡规划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的科学,涉及建筑、生态、美学、环保、社会、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单靠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的市和县(区)都要建立由公务员、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城市规划咨询委员会。相关城乡规划设计项目都必须经过规划咨询委员会的充分论证。未经规划咨询委员会论证的规划设计项目,政府一律不予审批。此外,还要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对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的全过程实行公示,规划的变动原因要及时向社会说明,从而扩大公众参与,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城乡规划的科学合理。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要快速扩容。*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较*年仅增加了5.1平方公里,达到53.1平方公里。要实现“双百”的目标(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我们还需要接近10年的时间。照这样的速度,*要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为此,我们必须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动力,加快城市扩容的步伐。今年,我们已经把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领导和部门,希望大家切实负起责任、加快建设进度、千方百计完成目标任务。去年,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近期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后三年*城市建设的目标。对于文件中确定的城市建设项目,必须要加快工作进度、按期开工建设、尽早竣工投用。中央把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扩内需、保增长的“十大工程”之首,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积极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努力解决全市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房地产业对我市地方财税收入、城市建设速度有着深远影响,我们一定要全面落实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房地产业渡过全球金融危机的难关。

二要改善生态。如果不把改善生态作为城市建设的前提,仅注重“量”的扩展,而不重“质”的提高,就容易把城市建成冰冷的钢筋水泥丛和集中的污染源。这样的城市也谈不上有多大活力、魅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建设,必须要坚持做到生态优先、环保优先,还空间给百姓,建绿地给市民。*半岛以内的主城区,居住密度已经超负荷,从现在起原则上只拆不建;*新区建设绿地率必须达到30%以上,旧城改造绿地率必须达到25%以上。从去年以来,我们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开展的“双创”工作,目前正在努力推进,但是工作进度、创建氛围等方面都不是很理想。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一定要拿出硬措施、硬办法,把2009年作为攻坚之年,推进“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城市供水净化处理、污水集中处理和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还城市青山绿水和白云蓝天。

三要建设精品。虽然*的城市建设从整体上看还不错,但一些细节还是考虑得不够周全和完美,需要进一步加强。具体来讲,要按照“路通、地绿、水清、气净、灯亮、景美”的总体要求,重点做好几个方面工作:第一,要立足长远。城市建设要树立长远观念,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规划建设好每个建设项目,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迹,不留遗憾,不当历史罪人。第二,要严格建设标准。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都必须对每个项目的建筑高度、密度、间距、风格以及绿化率、容积率、建筑退让等规划指标作出科学合理规定,并向社会公示,绝不能因为追逐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朝令夕改、随意变动。特别是要按照“高处高建,低处低建”的总体原则,严格控制沿江高层建筑,把“两江”美景亮出来,充分体现临港沿江的特色。第三,要整体规划。对城市整体风貌要统一规划、通盘考虑,用整体规划来指导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要加大规划设计深度,加快控制性详规的编制步伐,使城市所有土地的开发和建设置于城市规划的严格控制之下。要尽可能彰显*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做到整体美、真实美、和谐美、自然美。第四,要注重配套设施建设。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房地产开发而忽视提供城市公共服务产品的做法,加强小广场、休闲场地、健身场所、停车地点、景观灯光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第五,要提升城市主要景点档次。尽快拿出整治提高的方案和措施,提升*城内的龙透关,以及城郊的九狮、石洞花博园、张坝桂圆林、方山等主要景点档次,改变其过于粗糙、特色不鲜明、吸引力不强的现状。要尽早把酒城大道至方山的城市干道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把方山变为*的城市公园。

四要统筹城乡。在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我们也鼓励、支持区县抓好城镇建设。市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尽可能在规划指导、项目审批、用地需求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区县政府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科学规划、大胆探索、强力推进,使县城开发建设迈开新的步伐,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同时,我们还要更多地关注农村,支持农村规划建设工作。要用好中央和省上的专项资金、支农资金,并在市、县财政经费安排上给予倾斜,大力支持小集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尤其要总结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成果经验,通过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整村推进,推动农村面貌大改观、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

(三)坚持高水平管理,全面提升*城乡形象

一是要明确目标。今年,我们要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爱卫工作为突破口,从整体上提高*城镇和乡村管理水平。总体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确保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完成省爱委会下达的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确保获得全省城管爱卫目标管理一等奖,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检。

二是要突出重点。城乡综合整治和爱卫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奇葆书记到四川后,明确要求把此项工作和行政效能建设作为全省的头等大事来抓。近日,就合江县部分群众反映县城环境脏乱差问题,奇葆书记先后专门作出两次重要批示,强调要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尽快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3月10日,我们专门召开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组会议,认真学习传达了奇葆书记的批示精神,并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充分领会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相关精神,切实肩负起应有职责,集中时间、集中资金、集中精力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第二阶段工作。力争用3个月时间,推动“五乱”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要大力抓好小街小巷治理工作,打造一批真正有特色、有亮点、有看点的小街小巷,突出我市地方风貌和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农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也要统筹推进,加快进度。特别是出租车行业的整治问题,一定要下决心,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在尽快改变城乡脏乱差状况的同时,要制定巩固提高治理成果的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常抓不懈。要科学合理划分市、区县、乡镇三级的城乡管理权限和范围,明确职责,抓紧建立完善管理体制,尽快运转。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房地产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建筑施工管理、公共交通管理、市场秩序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做到依法依规管理。同时还要做到违法必究,对市区和城镇内的违章建设、户外广告、沿街摊点、车辆违规行驶、乱倒乱扔拉圾、乱挖掘占压道路、乱贴乱画等行为明确执法责任,加大整治查处力度,以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城镇的文明形象。

三、强化保障,把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在城乡规划建设方面,我们的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切实负好责任,始终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突破口。市规划建设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和组织协调作用,聚集起部门、区县、专家、群众等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把*规划好、建设好;同时,还要对区县城和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指导和协助。市级相关部门要把支持和参与*城乡规划建设作为己任,为*城乡规划建设贡献应有力量、创造良好环境。各区县要强化责任意识,向*学习。我想连*这样边远、贫穷的地方都能把城镇建设搞好,其它基础条件好的区县没有理由搞不好。在城乡综合治理方面,市上已经明确了领导职责,成立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及办公室,分解了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希望相关领导、机构和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好职责,始终做到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加快工作进度。

(二)保障经费,夯实基础。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要推进,经费必须要保障。一方面,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积极包装和申报项目,争取国家和省上更多专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尽可能把城镇可变现的资源变为资本,尽可能把能够社会化的管理和服务交给市场,从而减轻财政压力和群众负担,激活民间机构、民间资金参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此外,要用好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专项资金,坚决避免违纪违法、劳民伤财和形式主义,各区县各部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和“双创”工作等所需经费及时到位。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千家万户,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支持。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城乡环境共建、共管、共同维护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要狠抓舆论引导。各主要新闻媒体要开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或专栏,乡镇、街道、社区、村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通过设置公益广告、印发宣传资料、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形成人人关心和支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要狠抓宣传教育。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双创”工作,要认真开展科学、卫生和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使文明理念、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要深入开展创建活动。要开展好文明市民、文明出租车、文明公交车、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不断拓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双创”工作的宣传面,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