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审计法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新的审计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最新的审计法

篇1

一、新标准的主要

新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分为属性标准(Attribute Standard)、业绩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s)和特殊审计业务执行标准( Implementation Standards)三部分。新标准将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的主要内容是:

(-)内部审计属性标准

内部审计属性标准描述了执行内部审计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特征,其主要条款有:1000条款“宗旨、权力和职责”, 1100条款“独立性和客观性”,1200条款“专业熟练性和应有的职业谨慎”和 1300条款“质量保证和改进程序”。

在“宗旨、权力和职责”条款中,新标准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活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应正式地以章程加以规定,并与标准相一致,得到董事会的批准。在“独立性和客观性”条款中,新标准要求内部审计活动是独立的,内部审计师在执行其工作时是客观的。确保内审组织独立性的要旨在于首席执行审计师向组织内的某个批准内部审计活动履行其职责的级别报告工作,内部审计师可以自由地不受外部干涉地决定内部审计范围、实施审计工作和交流审计结果。

在“专业熟练性和应有的职业谨慎”条款中,新标准规定内部审计应当以专业熟练性和应有的职业谨慎进行。专业熟练性要求内部审计师具备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其他专业胜任能力。应有的职业谨慎则要求内部审计师具备一个审慎的有能力的内部审计师所期望具备的职业谨慎和技能。内部审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还要求内部审计师应对可能目标、运作或资源的重大风险保持警惕。在“质量保证和改进程序”条款中,新标准要求首席执行审计师开发和维持一个质量保证和改进程序,该程序要覆盖内部审计工作的所有领域,并持续地监督其有效性。

(二)内部审计业绩标准

内部审计业绩标准描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并为衡量审计工作业绩提供了质量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2000条款“管理内部审计工作”,2100条款“工作的性质”,2200条款“审计项目计划”,2300条款“执行审计工作”,2400条款“交流审计结果”,2500条款“监督进度”和2600条款“管理层对风险的接受”。

关于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新标准要求首席执行审计师应当有效地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其增加组织的价值。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制定以风险为基础的年度审计计划,以确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先次序,并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在该过程中应当考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关注2(2)首席执行审计师应当向高级管理层报告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资源要求,包括重大的临时变化,并要向董事会报告予以审查和批准。首席执行审计师也应当报告资源受限的影响;(3)首席执行审计师应当确保内部审计资源的配置是恰当的、充分的和有效的,确保实现批准的计划;(4)首席执行审计师应当建立政策和程序,以指导内部审计工作;(5)首席执行审计师应当与提供相关可信性业务和咨询服务的其它内部和外部供应商分享信息和协调行动,以确保适当的覆盖和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6)首席执行审计师.应当定期就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权力、职责和与计划相关的效果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日。

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新标准将它定义为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系统的改进进行评价,并为此做出贡献的过程。

关于审计项目计划,新标准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当制定和记录每个审计项目的计划。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内部审计师应当考虑:被审查活动的目标和控制业绩表现的方式,与业务、目标、资源和经营相连的重大风险以及将潜在的风险影响控制在一个可接受水平上的与有关的控制框架或模型相比较的业务风险管理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及对业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作重大改进的机会。

关于执行审计工作,新标准要求内部审计师识别、、评价和记录充分的信息,以实现审计工作目标。内部审计师获取的信息必须满足充分、可靠、相关和有用等条件,内部审计师应当根据恰当的分析和评价得出审计结论和结果。在记录信息时,新标准要求首席执行审计师控制对审计记录的接触。在向外此种记录前,应获得高级管理层或顾问的批准。

关于报告审计结果,新标准要求内部审计师及时报告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审计目标和范围,有关的结论。建议和行动计划。最终的审计结论报告应当含有内部审计师的总体意见。审计报告还应当承认被审单位令人满意的表现。报告的质量要求是准确的、客观的。清晰的、简洁的、建设性的、完整的和及时的。

新标准还要求首席执行审计师建立和维持一个可以监督处理向管理层汇报的审计结果的后续跟踪系统,用来监督和保证管理层已经有效地采取了行动,或是高级管理层已经接受了不采取行动的风险。

二、新标准的主要变化

与原标准(俗称“红皮书”)相比,新标准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内部审计的定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原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为此,内部审计向他们提供与所审查的活动有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忠告和资料。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有效地控制成本费用”。而在新标准中,内部审计的定义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值和改进一个组织的运作。它运用系统性的专业方法来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显而易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新定义中突出了内部审计的“咨询”特点和“增值、改进组织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功能,这一改变符合当今国际行业实践对内部审计职业的要求,也顺应了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就是要从原先的“评论员”角色转变为更为积极的“教练员”角色,从而在组织的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二)从形式上看,新标准的框架和某些词汇都发生了变化

原标准的框架主要包括实务标准、职责说明、道德准则、标准说明和词汇表,而新标准的框架是1999年6月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通过的新的专业实务框架,包括道德准则、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属性标准、业绩标准和执行标准)、实务建议书。发展和实务援助(主要指的是与内部审计专业实务相关的产品、项目、研讨会和其他援助措施)和词汇表。从词汇变化看,新标准使用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术语,比如用“内部审计活动”代替“内部审计部门”,因为原标准的“内部审计部门”这一概念不再能够准确地反映许多内部审计组织的结构;新标准还使用了“首席执行审计师”(CAE)这一概念来取代原来的“内部审计部门主任”,其他诸如“增值”、“可信性业务”、“咨询服务”、“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概念也是原标准所没有的。

(三)从上看,新标准发生很多变化

l、廓清了“独立性”概念的内涵。在原标准中第100、 110和120条对“独立性”有所阐述,而在新标准中,“独立性”这一概念被阐明为内部审计职能的一种属性,而客观性是内部审计师的一种属性。另外,新标准增加了第1130条即对独立性或客观性的损害例外情况。

2、新标准要求建立内部审计活动的质量保证和改进程序,要求首席执行审计师向董事会通报质量程序报告,使用“按标准执行”的声明等等,这些条款都是新增的内容。

3、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或工作范围有较大的变化。原标准中第300条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是对该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及其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而新标准对内部审计工作性质的规定反映了内部审计概念的变化,指出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增值,应当评价和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

4、在审计工作的进行方面,新标准的第2200条“审计项目计划”、第2300条“执行审计工作”、第2400条“交流审计结果”和第2500条“监督进度”分别对应于原标准第410条“制定审计计划”、第420条“审查和评价信息”、第430条“通报审计结果”和第440条“后续审计”,但新标准的某些措词有所变化,比如在交流审计结果时不一定需要书面报告,只要结果得到适当的交流。可信性业务的指南可能要求提供正式的书面报告,但咨询业务或控制自评就不一定需要书面报告。新标准还增加了对不遵守标准情况的披露条款。

篇2

[关键词]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从1983年内部审计制度开始建立至今,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以及公司股份制改造等诸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可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对解决内审问题至关重要。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2001年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定义做出了最新的解释:“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IIA的这一定义使内部审计的功能拓展到公司治理的层面,极大地提高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尽完善的地方

1.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不完善。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设置比较随意,在内审机构的领导模式上,即有隶属于董事会与总经理的,也有隶属于监事会的,还有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随意性,使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难以得到有力的保证,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需进一步明确,科学性还有待提高,完善性还有待与进一步加强。

2.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我国内部审计恢复的时间不长,不论是企业领导、普通管理层还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我国许多企业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内部审计的支持有限。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审计技术落后。在我国,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目前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于企业财务部门,其中有相当一些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足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胜任内部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中普遍存在专业职称拥有比例不高,经济师、工程师及律师、内审师等专业人员配备比例太低,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权威性。所以,提高内审师的自身素质势在必行,强化内审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4.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许多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比如,《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都是总括性的,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和执行进行规范。我国尽管制定了《内部审计准则》,但还处于不断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目前的内部审计实务中缺乏一套完整、科学和具备相当权威的准则用于指导实务。

三、完善和促进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类型。当前世界各国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由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三是由董事会和监事会双重领导的组织模式;四是由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五是由总会计师领导的组织模式;六是由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以上各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其中以董事会领导型、监事会领导型的内部审计机构,机构设置层次高,地位超脱,相对来说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较为理想的机构模式。

(2)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建议。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设置模式。①对于上市公司及国有控股或国有独资公司,都有相关规定,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②对于非国有的大型股份公司及企业集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③对于一般小型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决定是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2.建设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1)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吸引力。一是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二是要为内部审计提供必要的经费,确保内部审计的客观独立性。三是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福利待遇,稳定内部审计队伍。四是通过加强后续教育,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五是建立健全晋升制度。

(2)加强后续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持续的后续教育,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保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必要的培训计划,以保证教育需求得到适当的满足。

(3)进一步改进审计方法。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应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内部审计要由传统的检查报表、账册的技术向新的分析技术评价方法发展,包括利用内部测评、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投资分析等数字加工技术以及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审计处理手段上要由手工操作逐步转移到电算化处理。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的技术,逐步实现内部审计现代化,并进一步规范审计方法,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益。

(4)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规范大多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更加具体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企业应当在《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内部审计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完备的硬件设施是强化与保证内审制度健康稳健运行的根本,良好的软件环境是内审制度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大力弘扬人力资源管理和资本保值增值与资本运营是内审制度得以实施的充分条件。

参考文献:

[1]郭化林 侯日敬 金惠新: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报,2002

篇3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而新的内部审计准则、标准、工作流程等规范尚未建立或不完善,这些都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缺乏评价标准。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独立性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2、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限制。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3、内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直到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还仅限于财务领域,重点在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查错防弊上,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

4、内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不少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因此使内审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5、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发展推动作用的有限性。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审计、管理和约束的是那些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属于法定审计范围的各级政府及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而对上市公司及其他不属于国家审计法定范围的单位,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要不要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则取决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

二、内部审计的本质与职能

1、内部审计的本质。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定义中包含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内容、本质等要素,而这几项要素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

2、内部审计的职能。具体来说,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等四项职能。

(1)监督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企业股东及董事会等决策层对本企业的会计机构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看其是否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是否完成任务,不仅在于查错防弊,重要的是检查评价;二是业务上受当地政府审计厅局的业务领导,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2)管理控制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各部门进行彻底的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客观公正地做出结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强化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

(3)评价鉴证职能。内部审计的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经营活动及其绩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过程。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鉴证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证和证明,据以做出审计结论。

(4)服务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为本企业服务,对最高层负责,完成其指派的任务;二是为国家审计机关及企业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服务,完成他们交办的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

1、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从目前看,虽然《审计法》提出“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但《审计法》中的内部审计侧重于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何健全内部审计则“无法可依”。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法规和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增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

2、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在设置内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两条原则。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权威性原则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在地位和设置层次上的高低,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3、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忠智.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J].改革与战略,2008.9.

[2]毛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

[3]董美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内涵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8.

篇4

1.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宏观与微观经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审计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情况,内部审计法规制定相对滞后。首先,没有专门针对内部审计的《内部审计法》。目前,我国通过《审计法》对国家机关、军队、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却没有类似的专门法律,导致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三大板块的立法层次不平衡。其次,现有内部审计规定没有与时俱进,没有与国际接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赋予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增值和服务”的四大功能,揭示了内部审计的世界发展潮流是从“监督型”转向“服务性”,我国内部审计法规没有与国际上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结合,甚至严重滞后。最后,缺乏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我国已有的审计方面法律法规只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作了刚性规定,却没有明确规定相关人员的民事责任。

2.从现实情况而言,我国的内部审计仍然没有保证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部审计机构不够独立。我国有超过一半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存在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由单位负责财务的领导分管,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由纪检书记分管的,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出纳职位由一个人担当。第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不够。在我国,面对审计人员提出的审计建议时,往往是单位领导负责人拍板,使内部审计人员处于尴尬的境遇,明显妨碍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影响了内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三,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不独立。我国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部门对其工作范围认识不清楚的情况,再加上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内部审计人才的匮乏,也是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原因。

3.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完善科学的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加强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单位对内部审计不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内部审计的职能没有充分认识。很多领导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只是监督本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活动,内部审计部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向服务型职能跨度,相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第二,对内部审计操作认识不够。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将内部审计闲置,不懂得如何实施内部审计,甚至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认为内部审计的开展对自身的管理业绩不利,大大削弱了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

4.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和手段过于单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工作环境稳定,竞争性不大等一系列特征,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不能及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具体表现在:第一,审计的范围不广。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大多数以事后审计为主,范围单一,部分单位进行了事中审计,很少有单位进行事前审计,检查的范围中财政收支审计比例占绝大部分,经济责任审计比例不大。第二,内部审计方法手段简单。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审计人员没有对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掌握和运用,相关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没有得到普及,内部审计人员多采用传统的查账方法,强调差错防弊,很少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等方法,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5.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就现状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满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严重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一部分是由财务人员担任,他们虽然具有基本的财务和审计知识,但是在工程、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知识水平不高,不能全面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第二,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没有有效的强制措施约束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安于现状,缺乏对宏观服务的意识。第三,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不够。除了参加国家法定的每年一次的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等强制性措施外,行政事业单位很少再投入额外的资金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进行全面提升。

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的建议

1.健全我国内部审计法律体系。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类型多、下属单位多、资金分散的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容易操作的法律体系。第一,制定《内部审计法》。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一部符合国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法》,应包括内部审计组织的建立、内部审计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内部审计的权限、内部审计报告、内部审计的保密规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等。第二,要与时俱进,师夷长技以制夷。我国应充分学习国外经验,制定一套充分体现“服务型”内部审计配套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和免疫作用。第三,加强法律制度的操作性。不仅要有关于内部审计独立的法律,还要根据不同的行业性质制定具体的规范,易于操作,制定明确的指导和监督的细则。第四,建立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民事责任主要涉及财产责任,这种责任有助于救济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赔偿或补偿当事人的相关损失。

2.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47年的《审计暂行标准》中指出:“独立性的含义相当于完全诚实、公正无私、无偏见、客观认识事实、不偏袒。”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建议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健全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给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统一合理的标准,内部审计部门所处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相应的就越强,监督力度也越大,可以采取将内部审计负责人直接隶属于党组,内部审计人员应有权参加党组会议,通过在会议中书面或口头的提供报告,与单位领导直接交流。第二,保持内审人员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人事归属独立,保证审计人员不受驻地考核和工资分配等利益相关问题的困扰,有效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经济上独立,此外,内部审计人不承担单位管理责任,不参加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执行,而只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建立定期轮换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

3.全面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领导层应提高对单位内部审计的认识高度,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第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除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好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使内部审计由“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应立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单位微观治理的角度,全心全意为单位服务,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发挥。第二,要加强内部审计的执行效率。单位不仅要提高内部审计的执行广度,在执行深度要也要提高,将成本与效益有机结合,在实施过程中重视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将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和预防”转变,从源头上抑制经济案件的发生,提高单位财务活动效率。第三,制定相关内部管理章程。让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主动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服务观念,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是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对问题与领导层及时有效的沟通。第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公众舆论、财政监督等手段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包括具体从事内部审计的全体员工人员对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4.完善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和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类型多,下属分支机构多,资金分散,健全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对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改进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和手段。第一,拓宽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内部审计不仅要对单位财务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而且还要对资金效益、管理漏洞、制度健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价。第二,提高内部审计手段。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查,以确定其处理和控制等功能的可行度。第三.推进内部审计技术。将财务审计和风险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增加对财政资金的绩效、决策评议和经济责任的审计,对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也进行监督和评价,使单一的审计内容向多内容审计转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不仅要处理好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且要从本质出发,深入分析原因,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篇5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内部审计也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采用现代化技术的审计工具,改变传统的审计作业手段,是审计工作适应信息化的迫切需求。原审计长李金华曾经指出“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能不能在这场革命中掌握主动权,直接关系今后审计事业的发展”。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既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开展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管理审计的重要技术支撑。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内部审计信息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但局限于技术与经济实力,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较为缓慢,手工的内部审计仍然较为普遍。在审计实践中,许多审计人员还是绕过计算机系统,采用手工方法进行审计,因而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内部审计的从业人员也缺乏相应的培训,由传统内部审计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过渡还没完成,总体上还达不到审计信息化的要求,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仍需提高。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不仅是创新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必然选择,不发展信息化,内部审计就没有出路,就要被时代所无情淘汰。

三、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自身发展和参与竞争的需要,审计必须要从提高认识、不断创新、完善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几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

1.提高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

要加强对审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审计信息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国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时间还不长,无论是审计人员还是被审单位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不能盲从或过分依赖计算机,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审计中来

2.积极探索审计方法的创新

在审计工作中,仍如以往浪费大量时间手工翻阅纸质的账册、凭证难免使审计工作中的检查风险大大增加,审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在本单位内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和会计工作有效监控与评价,对本单位资金、资产及各种经营活动随时掌握。这样既可以使审计人员从繁重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需要进行逻辑思维和定性分析的问题上,更可以凭借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审计范围,提取审计证据。审计部门不仅要发挥计算机“计”的作用,更要高度重视计算机“审”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机审计的威力。

3.加强内审法规建设,严格规范审计行为

在我国内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依据的相关审计法规及准则主要有《审计法》、《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法》、《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而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依据的法律法规只有《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2003年新出台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一些具体准则。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所以我们早日出台相关内审工作的法律法规,形成一套结合实际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使我们内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

4.充分认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专业水平强的内审队伍。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如何,关键还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我们必须从企业领导层面做起,我们的领导决策层要做好自身的学习,加强企业内审工作的重视力度和使用效果。真正的实现内审工作从被动的审计到人为主动审计的关键转变,企业领导的重视将决定企业内审人员在公司工作中的地位。其次,企业应加强内审机构队伍的的建设,在企业内部我们要建立起强有力的并且独立性强的内审部门,直接对公司领导负责,并且对公司领导汇报工作,提高企业内审部门的地位,为内审信息化提供依据。再次,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养和业绩考核,在新的发展形式面前,内审人员一方面要精通财务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懂得一定的管理技能,对本企业所在的行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我们通过业务培训可以不断提高相关内审人员的自身素质,更有利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5.抓住时代的脉搏、不断发展,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加快内审信息化坚实,全面发挥内审的工作职能。

篇6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绩效审计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暂时在政策制度、制度运行效益、违法违纪和道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存在着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范围和积累的经验不足、绩效审计手段落后等问题。为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我国应采取树立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运营公示和监督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

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绩效审计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近几年,我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进行了有益尝试,形成了目前暂时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现状,主要包括:一是政策制度方面。具体包括基金管理、机构建立、实物管理、经费管理、会计核算等,这些政策与制度的执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效益;二是制度运行效益方面。具体包括与制度相关的资金运行效益和受益人群的受益效益两个方面。前者可分为资金有无沉淀和收支能否相适应两个方面,后者可分为资金支付的金额效益和资金支付的及时性效益两个方面;三是违法违纪方面。据审计署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4年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涉及违规违纪资金352亿元,一些单位将社保基金用于基层经办机构等单位工作经费5.95亿元;用于购买汽车等295.74万元;用于平衡市级、县级财政预算1.14亿元;乱报销费用或发放待遇共18.52亿元等问题;四是道德标准方面。有些行为不能看作是违纪违法行为,但是从道德上来看是不可行的,道德标准特别适合于对效益审计中的经济事项的评价,它可以用来从道德层面帮助人们看待不按客观规律、忽视人类生存问题的后果。对于某些事项不能用法律法规限制时,用道德标准加以限制无疑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重要性认识不够

政府部门对社保基金管理绩效审计不够重视,这里的政府部门主要指的是审计机关,审计机关的不重视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难以建立和健全。作为一项公共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向政府相关部门上缴的社保费用,政府相关部门利用这些社保费用筹集资金,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如果不足够注重这些社保基金的使用和管理,而审计部门又对此基金的绩效审计也不重视,这将必然导致社保基金的管理混乱,其管理绩效也就无从谈起。社会公众作为委托人的角色把通过劳动获取的资金投资于社会保障,以保障其日后生活所需,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者则不够重视,没有使社会基金进行安全、完整地运行,没有使社保基金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我国审计部门没有意识到社会保障基金缴上来之后被乱占用、乱截留的现象,信息披露制度严重缺失。

(二)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

社保基金管理绩效审计的经济性和效果性要求其有统一、规范和科学的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也是作为评价审计经济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为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提供既定的标准。但是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的审计评价中,还没有统一、规范和科学的评价标准。而在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绩效的审计中建立了统一、规范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如美国审计总署早在1981年就制定了严谨和详实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澳大利亚在绩效审计评价方面也对审计相关人员制定了细致的评价标准。我国财政部在1995年出台的绩效指标体系仅对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有用。而从1999年开始出台的《业绩效评价标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等文件只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果性进行评估,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毫无作用。

(三)范围和积累的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对社保基金管理绩效审计评价的经验严重不足,因此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绩效审计评价缺乏严重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现实,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目前我国对社会保障基金开展的真实合法性审计主要采用的是财务审计,而绩效审计被引进我国的时间比较短,绩效审计评价没有足够的实践工作检验。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及其政府部门项目繁多的情况下,仍用财务审计的方法对其审计,势必造成对社保基金管理的不准确和不真实。而且,我国政府部门的绩效审计仅针对大型政府投资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在社保基金管理绩效中的审计经验不足,将影响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合理有效应用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绩效审计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工作非常复杂,主要表现在社保设计的人数众多、基金金额庞大、管理周期较长等,这就要求对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绩效评价所采用的技术高,所应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健全和完善。绩效审计没有很好的技术支持,很难应对当前我国社保基金信息量的逐渐增加。虽然我国社保基金信息量的增加,需要更快、更精准的技术手段给予支持。但是我国目前计算机相关软件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还比较低,很难有效审计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信息。还有很多工作人员仍然采用的是手工查账的方法进行绩效审计。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发出适用性的绩效审计软件,对社保基金管理的绩效审计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另外,我国对社保基金管理审计的相关计算机软件也存在很大问题,譬如软件中个个流程相互独立,设计缺陷导致附表与主表之间相互脱节,信息严重失真。

三、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独立性和权威性

相关政府部门及其审计人员要有正确的认识,把社保基金审计看作是维护国家社会安定、关乎社会深化改革的头等大事。针对目前社保基金范围小、负担失衡、覆盖面小等问题,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主人翁意识和高度责任感,建立有效科学的统一管理体制,规范社保基金的管理模式,从宏观层面统一支付方法和征收比例,通过综合分析,认真调研,有问题及时反馈于领导。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切合实际地、有理有据地做出汇报,逐步推进我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同时尽早制定并出台《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法》,使之与《审计法》和《会计法》有效结合,把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工作推向法制化。

(二)加强运营公示和监督管理

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公示制度。该制度可以有效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监督社保相关管理部门收缴和发放社保基金的各项工作,并且及时向社会公众公示其收缴和发放情况,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二是及时向社会公众公示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向社会公众详细解析最新的政策法规条文,使广大社会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收缴金额、收缴比例的变动,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及时公布新的政策法规;三是建立参与审理案件及检举揭发制度。吸引广大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参与,让他们关心和了解社保基本状况,强烈要求社保相关管理部门定期向企事业单位及公众公布社保基金的各项收支状况及其管理情况,使整个社会营造舆论监督的良好气氛。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审计人员的培训机制。把培训当做对审计人员的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引导审计人员参与高效培训,甚至出国培训;二是鼓励审计人员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由于我国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制定还很不完善,其政策制度的变动较为频繁,因此审计人员应当时刻关注社会保障相关的最新法律法规,及时将最新法律法规应用于社保审计的实际工作中,必要时可以组建培训班;三是建立审计人员的工作激励机制。对工作能力突出,工作态度认真的审计人员给予奖励,这种奖励可以使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实物或现金奖励。只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绩效的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保障我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我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绩效审计应当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实现专业化。建设一个健全完善的绩效审计信息处理系统,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保障基金的电算化审计,利用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组建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注重信息的分工协作,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同时要完善我国社保基金审计的技术流程:一是控制社保基金账户的收入与支出关;二是重视社保基金征集环节的严格审计;三是重视对基金拨付环节的审计;四是重视对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审计。严格清点涉及的定期存单和相应国债,仔细检查存单的登记建账情况。

[参考文献]

[1]MargettsH.Thecomputerizationofsocialsecurity:thewayforwardorastepbackwards[J].PublicAdmixxistration,2007(3)

[2]刘铮,李厚喜.社会保障政策绩效审计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3(8)

[3]孙家棚.浅析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J].经济研究导刊,2015(11)

[4]刘霞.提升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对策相关思考[J].现代商业,2015(23)

篇7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事业单位运营模式也越来越趋于市场化,因此,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随之增加,其内部审计工作难度增加。为了降低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的风险,需要从内部审计入手加大力度完善审计制度、优化审计措施,充分发挥出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积极作用及价值。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指的是在审计工作中,负责审计的人员将错误的或者有纰漏的单位财务报告及审计结果认定为是公正且合法的,并给出了不正确的审计意见的潜在可能性。审计风险不只是存在于内部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错误中,也贯穿于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因为内部审计中会主观或者客观上的各种原因而存在风险,且内部审计风险是必然存在,难以彻底消除。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措施最大化的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

三、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产生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完善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根本依据。

目前,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主要是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中相关规定开展工作,但是这个规定在很多新问题上没有明确标准,导致内部审计时缺少有力依据,这样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在遇到新问题时大多都是通过自己主观意识去判断和分析,难免会出现错误或纰漏,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发挥其作用,缺乏权威性,同时也增大了内部审计中的风险。

(二)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事业单位中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无序等情况依然存在,这就给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难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从而也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防控,最终导致内部审计风险越来越多。

还有就是,事业单位的一些领导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有的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就是可有可无或者是专门挑刺找麻烦的部门,所以不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及推进。

(三)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了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在事业单位中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及价值,就需要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具有足够的独立性。

然而,从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内部审计部门不单设,职能不独立等现象,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有些部门的工作和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混为一谈,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甚至有些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这样就严重减弱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及权威性,最终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影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高效优质开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负责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在素质方面参差不齐。

大部分单位没有专业的审计人才,很多内部审计人员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专业技能不足,这也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缺乏责任感、工作不积极等问题,无法真正起到监督的职能,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漏洞百出、错误连连。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积极性差,审计方法及工作理念落后,最终也无法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引导单位领导层加大对内部审计的重视领导层在事业单位中起着领导及决策的作用,因此,领导层的意识及决定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及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

鉴于此,为了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就需要在领导层面加大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促使单位领导层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给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足够的工作空间及自主性,并积极维持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权威。同时,事业单位领导层也要重视在单位内部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性的工作环境,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完善和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推动事业单位良性长久发展。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促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实现规范化发展的准绳,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充分重视和积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从而有效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出现。

首先,基于现有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根据单位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专项的内部审计法规,同时,从立法的角度出发,赋予内部审计工作的合法身份,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积极完善单位内部审计准则。从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完善单位内部审计业务的准则。尤其是要利用法律条例来明确内部审计的主要责任者,加强对虚假审计信息及审计行为的打击。从源头出发,制定预防性制度措施,有效杜绝违法乱纪行为,从根本上减小内部审计风险。

(三)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及保障机制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比如审计委员会),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建立这么个审计部门,也要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具有足够的独立性及权威性,才能有效规避内部审计中的风险。

同时,作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也要立足于现实,履行好制定内部审计项目、明确内部审计政策方针、审核内部审计报告等职责。此外,为了进一步维护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及权威性,事业单位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组织保障机制,为内部审计高效优质落实提供支持及保障。

(四)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就是提前对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或者不利情况等事件进行分析及判断,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发生。

因此,事业单位应基于自身发展进程及所处经营环境情况,集思广益,针对内部审计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明确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标准及范围。同时,也要有效收集及分析单位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子及财务风险信息,确定内部审计项目的风险系数,从而可以制定针对性措施降低风险。

(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业务水平及素质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结果。

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大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培训,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学习最新的审计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职能升级转型是新时代内部审计的核心要求,内审需要从“问题发现者”向“问题解决者”转变,内部审计人员要从单一的签证者职能向咨询顾问的综合身份转变。同时要有效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廉明意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做到客观公正、依法行事、实事求是,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及真实性。此外,也应针对内部审计人员加强风险意识培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中警惕性,坚持工作原则,抵御不良诱惑,减小内部审计中的风险,确保内部审计效果。

(六)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实现内部审计职能在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做好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关键,从审计任务的确定、审计命令的下达、审计报告的出具等方面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持续推进各个内部审计工作,降低内部审计风险,把控好内部审计的每一个环节。

而且各个审计环节均要独立作业,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同时,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做好全过程的记录及取证,并将审计计划、底稿等所有的审计资料归档保存好。此外,内部审计人员也需要重视自我能力的提升,积极积累实践经验,加强审计权利的有效行使,增强自身抵抗主、客观因素干扰的能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有效性及公平性。

(七)积极引进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信息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没有办法适应当前的工作需求。

因此,事业单位也应顺应时展,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构建合适的电子信息平台,进行审计信息及结果共享,完善内部审计信息体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下放审计人员相应的审计处理职权,以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及时处理审计问题,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篇8

关健词:注册奋计师法律责任成因防范

注册会计师被称为经济警察,在现经济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电益与风险并存,地位与责任并重,可以说注册会计师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肩负走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了保护注册会计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强化注册计师的责任意识,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了沮册会计师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解决好扫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不仅会影响社审计的质量,决定审计职业社会地位的低,对于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也将起到不可估量配作用。

一、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范围

我国规范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法律主要有:《刑法》、《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规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三个方面。行政责任主要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其执行业务、责令停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民事责任主要是赔偿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刑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发生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的,造成严重后果或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等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成因

1、会计目标多元化,审计风险增加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会计主体目标由单一的经管责任向多元化发展,既为经管责任服务,又为经营决策服务,会计处理不得不在这声种要求之间予以平衡,从而增加了对会讨信息解释的可争议性。同时,市场经济斗经管责任的关系人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也成为具有双向约束力的约定权责关系,这利平等权利,既给了受托方自主处理会计信息的机遇,也增强了委托方要求获得合理保证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这就给会计信息的理解冲突埋下了伏笔。

2、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增加了审计法律责任

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的存在使得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变得不确定,双方的关系是否建立与解除,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会计信息的反映内容。因此,会计信息的决策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一项小小的错误会计信息,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资金几万、几十万,甚至几个亿的错误流向。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日益突出,一旦产生不应出现的经济后果性,或者鉴定会计信息与使用会计信息的双方对这种经济后果性产生不同看法时,必将带来法律上的冲突。会计信息经济后果性的增大,势必会引起相关的审计法律问题。

3、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各主体的法律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已成为调节个人与社会、秩序与自由、权威与服从三大矛盾的准则。法律地位的平等表明了受托方与委托方具有相同的经济权利。当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发生冲突时,双方不再依据行政权利与级别,而更多的是依据原先制定的“游戏规则”一一法律条文来处理有关的争议。由于权利的保障及法制的完善,使得各方都有了依法自卫的勇气与能力。因此,运用法律手段来调节会计信息处理与理解的冲突,必将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中最为常见的手段之一。

4、注册会计师的不规范行为最终导致法律责任的承担

由于专业胜任能力、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差异,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问题,以及某些注册会计师为个人谋取私利而不惜挺而走险等问题导致过失与欺诈等违规和犯罪行为的发生,使承担法律责任成为必然。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审计准则

判别注册会计师是否有故意欺诈或过失行为的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是否遵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因此注册会计师应熟练掌握准则的各项规定及其操作办法,严格依据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业务,出具报告。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准则规范,不从事不能胜任的委托业务,不对未来事项的实现程度作出保证。

2、不代行委托单位管理决策的职能

注册会计师不得以被审计单位一名管理人员的身份开展工作,不得代行管理决策的职能。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从事相关业务,是运用自己专业和经验的优势,指导被审计单位进行会计核算,或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更为合理、更为科学的建议或方案,对其经营结果进行鉴证,而不是代为行使相关职能。

3、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质量管理是会计师事务所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如果质量控制不严,很有可能因某注册会计师提供虚假证明报告而导致整个会计师事务所遭受法律诉讼。因此,会讨一师事务所必须建立严密科学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切实落实到每个人、每个部门和每项业务上,加强逐级复核力度,以降低执业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审计犯罪行为。

4、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篇9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知识的迅速结合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入世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给中国审计带来了环境、观念、目标、对象的变革,从而给审计实践活动带来了风险。

1、审计国际化带来的风险。

入世加快了中国审计国际化步伐,中国审计市场日益融合于各国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不仅可以在本国范围内从事审计工作,而且可以把在本国注册的会计师派往国外处理审计业务,或与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订立国际协议,以联营合伙等方式开展国际业务。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审计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审计实务一旦走向国际,往往因为环境因素造成审计标准不统一,使得审计人员在判断和执行国际审计具体业务时缺乏审计依据,加大了审计风险。

2、对“网上实体”审计带来的风险。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日益多元化,出现了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相对与传统审计对象来说,“网上实体”的一大特点就是“虚”,看不见、摸不着,审计人员难以界定审计对象范围,难以对会计资料进行审查,难以获取审计证据,使得审计风险加大。

3、信息载体变化带来的风险。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无纸贸易得以实现。被审计信息由以纸张为信息载体转变为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为信息载体。记录于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以可见和易懂的文字形式打印或显示出来;对磁性介质上的信息进行修改可不留下任何痕迹,利用磁性介质也难以实现诸如签字、盖章等使信息证据化的操作,这给审计带来了新的风险。

4、无形资产审计带来的风险。

入世加大了无形资产审计在我国审计业务中的比重。而由于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某些实效性信息过时后,其价值便大打折扣;当有更先进的知识产生时,旧知识便大为贬值。因此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对无形资产审计带有较大的风险。

5、管理审计带来的风险。

入世提高了管理审计(即对企业管理活动信息进行全面的评价)在审计活动中的地位。企业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它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市场的影响,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于处境不同的两个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应根据市场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而管理活动本身带有不确定性,其正确与否必须受到市场的检验。对管理活动进行审计也应受到市场的检验,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6、社会责任审计带来的风险。

为了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对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入世促使了社会责任审计的产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增加职工福利、支持社区建设等,这使得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确认和计量难以找到同一的标准,同时也给审计证据的获取带来了诸多不便,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二、入世后审计风险的规避

入世后,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审计环境的巨大变迁并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给审计实践活动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为了迎接挑战,减少审计风险,审计技术方法的改进、更新势在必行。

1、加快我国审计的国际化与通用化步伐。

审计国际化带来了一定的审计风险。随着国际上审计程序的进一步协调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和推行,我国也应加快实现审计的国际化与通用化。其途径有:我国的审计准则应与国际审计惯例接轨,运用国际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行为符合国际审计准则;在会计和审计领域加强对审计人员业务和素质教育;掌握国际审计信息,学习并运用最新的国际化的审计技术。

2、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入世后,审计对象和内容的扩大,给审计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对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审计的比重将大大超过对存货、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审计;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社会责任审计提上日程;对“媒体空间”中的“网上实体”的审计监督势在必行。对此,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往往无能为力。审计目标多元化和审计实时、开放的特征,有必要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来分别规范无形资产审计、管理审计、社会责任审计行为,使其有统一的标准。

3、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上实体”的出现,会计操作更多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审计作为一项主要以会计信息为对象的经济活动,应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审计质量。“网上实体”的主要资产为知识、信息及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对它们的审计就必须深入到媒体空间中去,这要求网络审计技术的完善,和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操作能力的提高,争取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最充分、有利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风险。

4、控制会计经营风险,规范会计行为。

入世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会计信息的规范可靠与否成为审计成败的关键。控制经营风险将成为入世后中国企业会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建立一套支持控制经营风险的信息系统。而建立信息系统,就必须改变企业传统的“核算型”会计模式,加大会计的管理职能,企业应当向“管理及风险控制型”模式转变,建立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机制,并以市场为核心,研究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利用会计特有的方法,加大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进一步完善审计法规,加强审计司法力度。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入世后,法律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伴随市场经济的审计只有在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中才能生存发展。所以我们应努力做到:(1)加强审计立法工作。针对入世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建立一套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使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加大审计司法力度,坚决打击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共同舞弊行为,促使审计人员自觉提高风险意识。(3)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法律、法规的认识。投资者及社会公众由于信赖已审的会计报表而蒙受损失时,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进而形成一种全社会的监督机制。

篇10

财政部于近期草拟并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充实和明确了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有关规定,修订后的准则将适用于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涵盖了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以外的各类职工薪酬。

内审质量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近日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机构管理办法》,自之日起实施。办法共16条,对评估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如何申请及与评估业务相关的事宜做了明确规定。

在审企业上会前变更会计所需专项说明

证监会近期《关于首发在审企业补充预披露事项的说明》,要求预披露后至发审会会议公告前,发行人发生更换签字保荐代表人、律师事务所、签字律师或会计师事务所、签字会计师事项的,发行人、 保荐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应当向证监会发行部综合处报送相关说明资料。

中国欧盟会计准则实现最终等效

财政部公告,宣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欧盟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层面所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等效。在此之前,欧盟已于2012年4月11日采纳了两项指令法规及一项实施决定,承认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欧盟认可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最终等效,这一系列文件自2012年1月1日起追溯生效。

中美审计跨境监管达初步协议

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PCAOB)于近日签订了美方来华观察中方检查的协议,同意PCAOB派员工以观察员身份来华观察中方对在美注册的境内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检查。这次跨境监管合作的破冰,或将为今后中概股信心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证监会新规为券商资管业务松绑

中国证监会近日正式实施新修订后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两个配套实施细则。修订后的《管理办法》主要在放松管制和强化监管两个方面作出了修订。

券商董事高管任职资格监管法修订

证监会近日公布了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根据修订后的办法,证券公司高管人员和分支机构负责人最多可以在证券公司参股的2家公司兼任董事、监事,但不得在上述公司兼任董事、监事以外的职务,不得在其他营利性机构兼职或者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但证券公司高管人员在证券公司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兼职的,不受上述限制。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拟规范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日前制订并《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报告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向业界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评估结论应当披露不同评估方法初步结果差异及原因;应当披露主要资产的瑕疵事项;对于标的资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应当披露相关事项及评估报告中对该事项的处理方法。

新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

证监会近日经修订后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此次修订集中在外资持股的比例方面。

税总规范燃料油消费税征收范围

国税总局近日《关于催化料、焦化料征收消费税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6号),对燃料油的消费税征收范围做出规范。公告催化料、焦化料属于燃料油的征收范围,应当征收消费税。该公告自2012年11月1日起执行。

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法明年施行

中国证监会正式《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自明年1月1日起实施。《办法》明确了非上市公众公司到交易所上市的要求,同时明确将办法施行前股东超过200人的股份公司纳入监管范围。

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颁布

财政部联合卫生部近日颁布《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办法》明确了医疗收费票据的种类、内容和适用范围,统一了医疗收费票据式样、防伪措施和监制章,规范了医疗收费票据的印制、发放、使用、保管、核销、销毁、稽查等管理,明确提出了将医疗收费票据管理纳入财政票据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全程监管。

铁运企业营业税将属地方收入

财政部近日《关于调整铁路运输企业税收收入划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2]383号),从2012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企业税收收入划分方式重新调整。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运输企业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由中央收入调整为地方收入,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建设基金营业税仍作为中央收入。

证监会成立综合治理小组规范上市公司

证监会已成立一个包括12家部委的上市公司综合治理规范运作小组,以发挥各部委的作用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使得上市公司的治理更加规范。

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好节能家电推广

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日前联合《关于认真做好节能家电推广工作的通知》,明确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关财政补贴及资金监管等政策措施,更好推进节能家电扩大推广。

证监会拟检查上市公司承诺履行情况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表示,证监会拟集中对上市公司股东、关联方以及上市公司的承诺事项进行一次清理和专项检查。具体包括要求上市公司对相关方承诺未履行情况进行专项披露,对已经履行完毕的承诺的履行情况进行抽查,对超期未履行的承诺事项进行专项检查并采取监管措施督促履行等。

证监会2011年年报“体检报告”

证监会会计部《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从2011年年报披露的总体情况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仍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报告》指出部分公司年报存在简单错误,监管部门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执业质量问题较多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现场检查和处罚力度。

香港加拿大会计师协会庆十周年

香港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日前举行庆祝该会成立十周年会员大会。香港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3年正式成立,旨在维护、促进和支持本地会计界的各项发展,至今已拥有逾千名会员。

深圳将向纳税人推广网络发票平台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划,广东省深圳市国税局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三大通信运营商,将于10月向纳税人推广应用网络发票平台,为纳税人构建一个7×24小时安全稳定运行的发票管理系统,并通过通信运营商向纳税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保障,满足纳税人经营需要。

重庆市注协开展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重庆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启动了“注册会计师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课题,此举旨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要求,保障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为目的,科学引导事务所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行业市场竞争秩序所采取的一项措施。

上海出台首部地方性审计法规

《上海市审计条例》日前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上海市审计机关成立以来第一部地方性审计法规,包括了多条创制性规定。

两岸学者会计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行

第四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厦门开幕。本次会议共邀请到海峡两岸专家学者近200人参会,就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等重要议题进行交流。

苹果在英国避税高达5.7亿英镑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苹果公司去年在英国的避税数额超过5.5亿英镑。该公司的最新账目显示,在英国的营业额刚刚超过10亿英镑,利润为8130万英镑,这意味着该公司只需缴纳1440万英镑的税金。

安永2012财年全球营收244亿美元

安永公布,该公司截至2012年6月30日财年的合并后全球营收为244亿美元,与之相比的2011年该数字为229亿美元,以当地货币计算营收增长7.6%(以美元计算增长6.7%)。

普华永道2012年营收315亿创纪录

普华永道宣布,2012财年的营收达到创纪录的315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业务将出现转向发展中市场的重大变化。得益于顾问和咨询业务增长,在截至6月30日的2012财年中,营收较2011财年的292亿美元增长了8%。其中顾问和咨询业务营收大幅增长近17%,审计及相关服务营收攀升3%以上,而税务营收攀升近8%。

IASB主席批评会计改革拖延

IASB主席Hans Hoogervorst指出,理事会在推进急需进行的改革方面进展不佳,并称反复拖延已经动摇了人们对理事会按期完成各项改革的信心。他表示,导致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包括“工作流程失灵以及决策失灵”。他批评的“失灵”,部分是指IASB为使自身会计准则与FASB颁布的会计准则相统一而做的长达十年的努力。

张为国:会计准则趋同也要讲技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张为国近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指出:“此次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越来越关注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问题。”他认为,现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及宗旨就是要建立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以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促进资本形成和流动,降低融资成本。

2012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引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宣布“2012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引”现已。本书(俗称“绿皮书”)包含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截至2012年7月1日的准则和解释公告全文及随附文件,同时提供广泛的交叉引用和其他注释。

IIA私营和公共部门外部评估公告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新了两个实务公告,分别是:“实务公告:1312-3:私营部门外部评估组的独立性”和“实务公告:1312-4:公共部门外部评估组的独立性”。

FASB拟撤销债务估值调整的净收益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计划正式提议,在今年年底之前撤销债务估值调整(debt valuation adjustment)的净收益计算规则。根据该计算规则,一些信贷息差恶化的银行能够做出收入提振的报告,反之,信贷息差改善的银行能够做出亏损的报告。

SEC认可新东方财报数据及VIE结构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NYSE:EDU)近日宣布, SEC公司金融部表示认可新东方上市公司过往财报数据及VIE结构。SEC公司金融部官员同时表示,他们将会继续审阅新东方的披露文件,包括2012年年报。

美上市公司反对强制轮换审计师

由德豪美国组织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美国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董事反对强制轮换审计师的提案。调查还发现,多数上市公司董事不同意在衡量“股东决定薪酬”(say-on-pay)建议时,顾问公司使用“股东总回报”作为准确的测量标准,亦反对顾问公司出于比较公司高管薪酬目的而指定与上市公司进行比较的同行团体。

FRC修改公司治理守则与管理守则

经过多方会商,近日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FRC)宣布对《公司治理守则》和《管理守则》进行少量修改,旨在强化投资链条各环节的问责制并提高参与度。修订后,两部守则将继续沿用“遵守或解释”规则。

FRC修订多项审计准则

英国财务报告理事会(FRC)近日了多项修订后的《国际审计准则(英国及爱尔兰)》(ISAs (UK and Ireland)),包括:《第260号:与负责公司治理人员之间的沟通》;《第700号: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修订版)》;《第705号:独立审计报告中审计师意见的修改》;《第706号:独立审计报告中的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第720A号:审计师对包含经审计财务报表的文档中的其他信息所承担的责任》。

英调查四大会计所人事关系

英国监管者目前正在调查普华永道(PWC)、德勤(Deloitte)、毕马威(KPMG)以及安永(Ernst&Young)四大主导会计师事务所,并表示“四大”所衍生出巨大的人事关系网络可能抑制审计市场竞争。该竞争委员会认为拥有在这“四巨头”之一的工作经历可能影响新审计员甄选。

英拟为陈述式报告立法

英国商务创新和技能部(BIS)近日证实,拟在10月针对陈述式报告制定法规,作为今年3月专家会商的后续举措。新版陈述报告的结构将剔除不必要的披露责任和重复表述的规定。

加拿大两会计机构拟合并为监管机构

作为管理加拿大特许会计师(CAs)的全国性组织——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与负责监督加拿大注册管理会计师(CMAs)日常工作的加拿大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CMA)目前宣布,这两大机构将从明年1月1日起推出一个“合二为一”的、全新的加拿大注册会计师监管机构。

澳洲会计师公会获准在新西兰颁发审计师资格

新西兰金融市场管理局(FMA)于2012年10月18日宣布,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已获其批准,可在新西兰境内向从事发行人审计业务的审计师颁发专业资格。这意味着,从今以后新西兰境内将有两家会计行业机构可以颁发审计师专业资格。而在此之前,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公会(NZICA)是新西兰境内唯一一家拥有颁证资格的会计机构。

荷兰会计事务所薪酬大幅下降

在过去五年中,荷兰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级别的薪酬大幅下降,其中普华永道合伙人在2007至2008财年平均薪酬为70.8万欧元,2012年6月底降至46.8万欧元,降幅高达34%。安永、德勤等合伙人薪酬也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会计事务所薪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客户订单减少、服务费用下降以及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开支增加等。

第25届XBRL国际会议拟在日本举行

第25届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国际会议将于2012年11月6日~8日在日本横滨皇家公园酒店举行。本届会议将布置8个学习展道,全方位展示在提高商业报告效率和质量方面,XBRL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