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汇报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务劳动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务劳动汇报

篇1

[关键词]市场经济;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社会法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2.5;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2-0048-03

1 引 言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该经济体制下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之产生的还有家政服务这一行业,在该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大多都是来自农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打工妹或者是城乡中的一些闲置劳动力。鉴于这些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他们通常没有采取法律形式维护自身安全的意识,也没有在工作中向家政服务机构需求五险一金的意识。这就导致现在社会上家政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逐渐建立了以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社会公益法等组成的社会法保障体系。该体系旨在解决市场经济背景下家政服务存在的诸多问题,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家政服务员的劳动安全权。本文我们将从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的性质、意义、在保障服务员的权利优势等方面深入的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

2 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环境正处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使得更多的人投入到工作的竞争中,而将家中的诸多事宜交给家政人员去做,这也促使了家政这一行业的迅速出现和发展。家政行业作为新兴的行业,从整体上来说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给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有问题不断地呈现出来,诸如进行家政的人员经常会受到人身安全的威胁,雇主可能要求其做一些高危的工作,也可能在家政服务员遇到疾病时还强迫其工作而不让其接受及时的救治。另外,家政服务人员在进行工作前和雇主签订合同的意识薄弱,即使签订合同,合同的内容往往也只局限在薪酬和工作时间上,对于安全问题没有形成正规的水平文件。再者,家政服务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还没有完善的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

3 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的基础知识

劳动安全权就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劳动过程中对于人身安全和健康获得免受职业伤害的权利,这个权利通常也成为职业安全权利。

所谓的家政就是劳动者从事的帮别人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伺候老人、管理家庭琐碎事务等的工作,这些劳动同样也属于职业劳动的范畴。

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安全权,从性质上来说是属于社会权利的,并且它是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权利的一种。我们之所以将家政服务员的这种权利称为劳动安全权是因为家政服务员所从事的劳动工作和劳动法中定义的劳动没有什么区别。既然家政服务的劳动和其他的劳动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说家政服务员的劳动安全权利和其他的劳动安全权也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是劳动就会涉及安全问题,也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人身安全和健康免遭工作伤害的权利。家政服务和其他的劳动一样在劳动过程中也涉及人身安全和健康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说家政服务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应当受到法律对其人身安全和健康的特定保护,即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

4 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社会法保障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安全权在维持经济社会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稳步高速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政服务作为现在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一项重要劳动,其安全权利受到社会法的保障具有特别的意义,现在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详细地阐述家政服务员安全权社会法保障的意义。

(1)通过社会法直接明确的规定了家政服务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社会责任符合社会对于权利的要求和规定。我们知道社会权利包括社会弱势群体受助权、社会公益增进权和社会安定维护权三大类别,这些权利的详细方面包括就业权、健康权、安全权等各种权利。家政服务员安全权是家政服务这一特殊劳动行业的安全权利,也是社会权利的一种,应该受到社会法的保障。受到社会法保障的安全法明确地规定了家政服务员应当在哪些方面享受权利,以及应该在工作过程中履行哪些义务。对于维持经济背景下家政服务业的安全和以正常秩序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2)通过社会法的保障家政服务员安全法在市场经济中对于社会具有协同的作用。由于社会主体之间对于劳动安全的帮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导致现在的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引发了经济背景下社会的严重不协调。对于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社会各个刚面变得更加和谐。使得社会相关主体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家政服务员的劳动安全,让家政劳务人员受到工作方面的威胁降低。家政劳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威胁极大地降低了,这样不仅促进了家政行业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社会整体发展的协同效应。

(3)家政劳务员安全权的社会法保障界定了家政劳务人员受保护的范围,并且给社会相关主体相互帮扶的机构带来了创新的元素。如果家政劳务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那么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就会受到相应的威胁。这不仅不能够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还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法的保障使得从业人员的安全问题得到保证,它界定了安全权的范围劳务员能够知道自己受的什么权利受到保护。同时社会法的保障为社会相关主体的帮扶机构提供了创新的元素。

5 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社会法保障的优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给当今的经济发展贡献了相当重大的力量,但是家政服务引起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诸如服务人员和雇主之间的官司纠纷、家政劳务员的理赔问题、事故间的责任承担问题等。目前,关于家政劳务员的安全问题的社会保障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论,大多数的学者都将自己关注的重心集中在民法的角度,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怎样处理好家政服务员在进行服务过程中和雇主之间发生的事故纠纷和人身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家政服务员在进行服务前和就相关服务事项签订的合同条款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家政服务的安全问题纳入到民法的保护范围内。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无疑是将问题看得太过简单了,事实证明仅靠简单的民法是很难对家政服务员的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保障。首先,仅靠民法合同的约定在没有问题发生时合同条款的实施缺乏自觉性和可靠性。其次,合同的内容往往不是面面俱到的、家政服务员定制的,统一的合同可能不适合具体的用户,在出现问题时才明白合同内容的不完善。再次,民法对于安全的保障在救治之前是空白的,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家政服务员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生病或受到意外伤害时往往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导致伤病变得更加严重,对于这种拖延救治的行为民法没有做出规定。这就导致家政服务员的安全问题在该阶段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最后,对于家政服务员安全保障的范围过于狭隘,其往往将责任限定在服务员和雇主之间,而忽视了中间中介机构的一些行为给家政服务员带来的伤害。

面对民法保护的局限性和家政服务人员面临的诸如犯、性骚扰、伤病滞后治疗、受虐待的众多问题,对于家政服务员的社会法保证就显示出了其极大的优势特征。首先,社会法的保障能够联合相应的社会主体进行家政服务的联合保护,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即时高效的解决。例如,可以采用社区这个主体,让其对于社区内的家政服务员进行登记,并经常采用电话或者上门访问的形式询问服务人员的状况。其次,社会法的保障能够确保家政服务中间环节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社会法通过设立中间监督机构的形式,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中介组织出现的各种问题。社会法可以说能够调动社会相关主体从多个方面解决家政服务员面临的问题,确保了家政服务员的劳务安全。

6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保障机制的建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知道家政服务对于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家政服务员的劳动安全权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怎样解决好这些问题事关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家政服务员劳动安全权保障机制的建立。

首先,应该不断完善家政服务员安全权的法律保障,在相关的劳动法、社会公益法、社会安全法等法律上,增加家政服务员劳动知情权、检举控告权、紧急避险权、拒绝高危作业权、医疗卫生权和寻求救助权等,使家政劳务者的安全问题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其次,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利用媒体的力量进行家政中介机构和优秀家政服务员雇主的评选,给予获奖者相应的经济奖励。这样在媒体的号召和经济激励的情况下,就能够使相应的社会群体关注家政服务这一行业,群众的力量相应的也会降低家政服务问题的出现和促使问题得到及时高效地解决。

再次,组织社会机构例如家政维权机构、工会维权机构,对家政工作进行调查和监督,切实保障家政服务员的权利能够得到实施。在事故面前其人身安全和健康问题得到切实的保障。

最后,社会相关的主体和机构直接深入到家政服务员安全权的保障中,参与其人身安全和健康问题的救助和维权中。这些机构和主体有物业、医疗等服务机构、基层政府组织、劳动监管部门、工会、妇联、共青团和新闻媒体机构等。这样就能通过群众的力量对家政服务员的安全权给予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璟.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的法律构想之初探[J].社科纵横,2010(3):66-67.

[2]张新民,杨茂.家政服务员劳动权益的社会法保护机制的几点思考[C]//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法保障,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220-228.

[3]庄晓伟,黄学文.论我国转型期的劳动权性质[J].法制与社会,2008(24):202.

[4]金磊.公共安全背景下的安全社区建设[J].现代职业安全,2010(7):106-110.

[5]汤黎虹.协同论——社会法的理论基础初探[J].当代法学,2008(6):78-83.

篇2

一、微活动的内容

(一)与语文教材相结合的课外阅读微活动

语文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根据每个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系列的拓展微活动,如:专题故事会,读书报告会、阅读整本书的交流、幻灯放映故事会、十年校庆原创诗歌朗诵会、汉字听写大赛、交流对西部的感受、写剧本演剧本、评选感动班级的人等等。这些微活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授为主的方式,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与生活相结合的微活动

1.“我从哪里来”。寻根问祖,查查家谱,找找自己的老家,写写家乡的变化。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我的名字”。说说自己名字的来历,了解名字中蕴含着父母的期望。给自己取名字,赋予名字含义。

3.“我们家生活的变化”。深入走进自己的家庭,了解家庭的变化,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关心家人。

4.“本班同学近视情况、肥胖情况等调查及其原因的分析”。关心身边同学们的健康情况,了解近视及肥胖的原因,写一写调查报告。

5.“小鬼当家”。学做一天父母,学会记账,学写家庭一日支出,并写一写调查报告。

6.“辩论会”。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让人不知可否的矛盾,可以适时举行辩论会。如“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会,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还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7.“家长会上自主汇报”。家长会前期为学生提供各方面展示的平台,如汇报各科学习情况,汇报班级自主管理情况、汇报同学们生活情况等等。学生自主选择汇报项目,开展调查,做做采访,写写汇报材料,学生会前做准备,家长会上每人轮流上台汇报班级各项情况。

8.“身边的社会现象小调查”。社会有多大,语文学习就有多广阔。可以让学生以一个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如,电子产品(手机)使用的调查、网络小说《查理九世》等风靡现象、“撕名牌”风靡现象的调查专题。

(三)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联动的微活动

学校在每个学期的各个阶段都会有计划地举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抓住这些活动的时机,联系每月的节气,开展一些语文微活动。

如:时逢端午节,学校美术组进行了端午艺术作品的展览,我们班级开展了《端午节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学校安全办进行了防溺水等相关的安全教育,笔者就开展了《关于自我加强保护》等方面的微活动,可以写感想,谈感受;在学校的倡议下,不少学生乐于参与家务劳动,笔者开展了《家务劳动知多少》方面的微活动,可以写家务劳动的日记,也可以做关于劳动的手抄报;一年一度的体育科技节和文化艺术节,有很多的活动可以去亲自体验,学生们谈感想、写体会、编小报,不仅延伸了节日的快乐,也促进了语文素养的内化。

二、微活动带来的启示与挑战

(一)微活动带来的启示

从教学形态层面看,微活动的开展使语文学习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很多,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还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充分地体会到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又给语文学习带来了乐趣,因此,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在这样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也是参与者,教师也在不断地创造,教师的再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需求。

(二)微活动带来的挑战

1. 给教师带来的挑战

在微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如开展《端午节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中,笔者就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不够宽,有一个再学习的需求。怎么办?学习,专业发展,成了教师的自我需求。

篇3

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然而,我们通常重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却忽视了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只要自己平时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孩子认真负责,即使不主动与幼儿家长沟通,也无愧于幼儿家长的一份重托。这种想法看似朴实、诚恳,却也存在不小的误区。

与家长沟通并不是简单地向家长汇报或者回答家长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沟通是与幼儿教师共同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沟通具有家园合作共育使孩子的成长优势最大化的重要意义;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沟通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本学期笔者开始担任中班的班主任工作,发现班里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差别很大。有的家长还延续孩子在小班的状况,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就行,不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有的家长则希望老师能多教点知识,不能再像小班那样“浪费”时间了。由于孩子上中班以后的身体发展规律和所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不同于小班的,家长对此未必完全清楚,笔者认为这时就有必要跟家长逐一进行沟通,而不是一味地限制或者拔高孩子的发展水平。与家长有效沟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鼓励亲子运动,促进幼儿体质的全面发展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事实上,孩子不但要健康,还要强壮,成人有义务帮助孩子的各项体质发展指标达标甚至优秀。小班幼儿尚处于发展基本动作与活动能力的阶段,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及灵活性等方面还有待发展;中班是孩子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期,而体能的发展依赖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方法。孩子每天在幼儿园有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在家里也要有适当的运动量,尤其是节假日,家长要带孩子散步、跑步、做运动游戏或亲子操等。但现实状况是,不少家长自己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又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包办代替,结果限制了孩子的体能发展。教师要经常给家长渗透运动锻炼的观念,并提供相应的家庭运动游戏,鼓励亲子运动,促进幼儿体能的增强。

2 尝试家务劳动,培养幼儿的爱心与动手能力

中班开始有值日生,以便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与此相对应,孩子在家里也应该做一些家务劳动,有的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适当的家务劳动可以帮助孩子走出自我的小圈子,丰富他的内涵与修养,让孩子变得有爱心、有胸怀,能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幼儿园环境。教师还要提醒家长不要对孩子的家务劳动给予过多的物质奖励,因为家务劳动是家庭成员的义务,孩子应该是心甘情愿和不计报酬的,这样的家务劳动才能发挥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意义。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精神奖励,如表扬、拥抱、亲吻或者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等。

3 支持同伴交往,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喜欢各玩各的,同伴之间缺乏真正的互动与交往;中班幼儿的交往需求则大大增强,但是他们的交往技巧还有待发展。他们经常发生冲突与矛盾,甚至大打出手,这时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法非常重要。有的家长看见孩子起了冲突就前去干预平息,有的护短的家长甚至会训斥其他孩子,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因为中等程度以下的冲突是孩子学习理解他人、锻炼人际交往技巧的机会。冲突使孩子感受到他人与自己不一样的的想法,为了达成共识,大家需要协商,而协商的技巧更需要在一次次的冲突中去揣摩。此外,孩子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不像在家里总有人让着自己,所以适度的冲突也有助于孩子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让他们逐步学习遵守人际交往的规则。

4 改善教养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班幼儿不像小班刚人园时总是怯生生的,开始变得活泼大方起来,活动能力也大大增强,有的孩子则显得比较浮躁好动,对班级教师及其家长的教育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教师除了在幼儿园对这样的孩子加强正面教育以外,还要帮助家长改善教养方式,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4.1教师要善意地提醒家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与工作节奏

激烈的竞争与工作压力容易使年轻的父母紧张、焦虑,不安,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频繁地表现出过激言行和不满情绪,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的家长自身情绪发展不够成熟,平时比较情绪化、容易急躁,遇事缺少耐心与冷静,也给孩子树立了负面榜样。

4.2在教养方式上,教师提醒家长既不要过度放任也不要过度限制孩子

有的年轻父母比较崇尚自由教育,对孩子疏于管理,任其“自由”发展,导致孩子放纵、散漫、浮躁。有的父母则相反,对孩子严加管教、保护,过多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导致这些孩子在家长面前服服帖帖,一旦离开家长的视线,就像脱缰的野马,大肆发泄被禁锢的情绪,出现更多的浮躁行为。因此,家长对孩子要既不放纵也不压制,要为孩子营造收放有度的教养环境,以有效避免幼儿浮躁行为的发生。

5 利用亲子关系,锻炼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弱,是很多教师和家长遇到的难题。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既与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有关,也与后天的教养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中班幼儿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转化能力普遍增强。而孩子间之所以出现自我控制能力的差异,与亲子关系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教师也需要对某些家长加强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水莲.相逢是首歌―做好家长工作的八个秘诀[J].早期教育,2011.1:28-29.

篇4

今天,是九月的第一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一大清早,我们美丽的龙潭小学的校园又热闹起来了!你看,我们的大家庭又迎来了许多新成员:有新老师来到我们身边了,有小朋友走进了我们的一年级教室,还有几名转学的同学也进入了我们各个班级,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转眼间,两个月的暑期生活结束了。在这个假期中,同学们有的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向老师学习,向小伙伴学习,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和本领;有的在爸爸妈妈带领下,外出旅游观光,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有的广泛阅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还有的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家务劳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一个假期,六十个日夜,大家过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在新的学期,你想怎样度过?你将以什么样的成绩向父母、向老师汇报呢?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要遵纪守法,做文明小标兵。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有国家的法律法规,一个学校有学校的制度规章。作为一个学生,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公约,共同维护校园秩序,共创优美的学习环境;其次要遵守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一举一动要文明得体,争当文明少年,共建文明校园。

第二,要勤学好问,做学习小主人。学问学问,边学边问。现在是知识竞争的时代,没有知识将很难立足于未来社会。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做人、学知识、长本领。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课外,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做好预习与复习,多看书,多学习,增长见识。

第三,要团结友爱,做同学好伙伴。试想一下,全中国有十二亿多人,我们在一个学校里才三、四百人,在一个班级里才三、四十人,还不及一个零头。我们今天有机会在一起学习,是彼此间的一种缘份,大家应该好好珍惜。我们要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有困难,人人伸出友爱之手,帮助解决,有过错,大家给予理解、原谅,把我们的学校、班级建成温馨的大家庭,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个大家庭里,获得关心、帮助和爱护。

第四,要自强自立,做家庭小帮手。为了让我们有机会读书,为了让我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我们的家长日夜奔波,辛勤劳动。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尽力而为,做做家务活,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要多为父母着想,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做父母的好孩子。

篇5

《中庸》记载:“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孔子说:“仁爱就是将爱父母放在第一位。”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既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父母无尽的爱,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心胸狭隘,只懂索取。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情感上能“感受爱”,思想上能“理解爱”,行动上能“回馈爱”,依据辽宁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爱于心・践于行――走进仁者・学会感恩”的主题活动要求,结合我校“仁孝教育”的办学理念及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决定开展以“感恩父母,重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体会仁者的深刻内涵。

2.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家庭生活技能体验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体悟到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感恩,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三、活动过程

此次活动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它们分别是: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订方案

第二阶段:展开调查,搜集资料

第三阶段:交流汇报,成果展示

1.设计主题活动方案

(1)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主题,初步讨论、设计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

2.展开调查,搜集资料(理解父母之爱)

(1)按预定的方案实践,可将过程进行录音、拍照、摄像。

(2)行动实施,进行调查、采访、体验,做好调查记录,写好体验日记、感悟等。

3.交流汇报,成果展示(回馈父母之爱)

我们已经展开了一系列关于“感恩父母,重在行动”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都有了不小的收获,你愿意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各组同学们的收获!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我们都有自己的父母,无论将来身处何方,父母都时刻把我们牵挂!

篇6

如果我要对老妈上山拾板栗加以阻止,定会引发一场“母子大战”,伴随着“没什么,我现在还能动。再说,做点轻巧活儿,对身体有好处……”的大呼小叫,最终也只能由她老人家胜出,听任她步履蹒跚地挎个竹篮去小河边洗衣、去屋后山坡捡板栗——来自母亲深深的爱,总是以近乎争执的口吻,在呱啦呱啦的大嗓门中表达出来。其实,作为儿子的我早已习惯了这种势不可挡的爱意,可由于总不放心她的身体,才不得不与母亲发生“争吵”。

与老妈相比,我那七十多岁的老爸简直就是一尊“打不垮”的“金刚”。他屁股上就像长满了刺,在家一会儿坐不住。几天里,白天除了吃饭能与老爸共餐外,几乎难见人影。老妈说,那个老头子就喜欢做事,种菜、钓鱼、编竹篮,他每天忙得脚板不连灰;刮风下雨,他也闲不住,要在家里敲敲打打、修修补补。但他从不感到累,相反一闲下来,他就浑身难受。为此,我曾“气呼呼”地劝过老爸:你这样一天到晚地忙,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我们做子女的给“逼”的……老爸却不听劝:“我跟别人说了,我做些农活、钓钓鱼、养养花,是在锻炼身体。这样,自己的身体也就没时间浪费了……”老爸的“歪理邪说”,一下子把我嘴给堵住了。

老爸老妈把做轻巧的农活以及从事家务劳动,作为阻止浪费身体乃至生命的一种手段。其一,是因为他们“劳动了一辈子”的想法根深蒂固,很难彻底改变;其二,他们用这种方式进行“自我养老”,确实既能锻炼身体、增加收入,又能减少我们做儿女的牵挂。

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用钱来敬老。临走的头天晚上,我掏出500块钱递给父亲,谁知两位老人死活不要。我想起老爸的钓鱼竿用透明胶补了又补,就说是给老爸买新钓鱼竿的,父亲才勉强收下。末了,父亲还说:我们若真有事情,钱不够花,就打电话给你和你妹妹。其实,只要你们有空回家看看,特别是带着老婆孩子或是老公孩子来,陪我们聊聊天就行了。

篇7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形成的。鉴于这一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1.从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积极性就越高。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教学“进位加法”时,我先创设情境,从学生经常去做的购物活动出发引入新知,让学生先汇报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及收集的信息,然后根据所汇报的物品单价,任选两样物品列出加法算式尝试计算。由于例题来自学生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主动参与了新知的形成过程。这样的引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配合教材内容,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商业因素,使数学知识更贴近生活、走向市场。

2.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新知

数学新课程中新增了许多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估算、统计等内容都是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的,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还要让学生把熟悉的生活带进课堂。如在学习了乘除法以后,我放开学生,让学生说说用我们学到的乘除法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有的学生说一袋大米170元,我能很快算出5袋大米多少钱;有的说,我家买了一些苹果,我家4口人,我能很快算出平均每人可吃多少斤……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又如:在学习了元角分之后,我专设了一节实践课:在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与钱有关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或让大家算一算。同学们对身边的数学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把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摆在了桌面上。这就巩固了知识,又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兴趣,运用所学的元角分知识到市场上进行实际操作,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应用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

既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那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让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他们的学习会更主动。如口算练习打破以往每晚20道题的惯例,争取让学生与家长进行口算接力赛,在训练口算的同时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感情。在教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之后,我布置学生参与家长的家务劳动,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市场,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一来可以巩固新知,二来可以让学生尽快学会生活、学会关爱家庭,把课堂内学到的知识用到市场的购买活动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经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经济头脑。因为他们在购物活动中会进行货比三家,有选择地购买,而且还学会了要价。

三、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

篇8

一.活动目的意义

“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活动是师德建设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师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意识,培养师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的能力;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培养师生高尚品德,促进小学健康成长。

1.知恩: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养教导之恩和亲人·同学好友的帮助之恩。

2.感恩: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老师以及所有有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3.报恩:让学生学会报恩,增强·培养师生报答父母·老师以及所有有恩自己的人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二.活动内容与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10月6日-10月7日)

1.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活动动员,部署全校开展“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活动的有关事宜。

2.下发《“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活动的倡议书》 进行“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活动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

(二)活动实施阶段(2010年10月6日-10月30日)

1.班主任召开班会,组织学生了解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老人节的由来及有关知识。(10月6日第八课班主任主持)

2.班级召开“我的爸爸(妈妈)最爱我”主题班会和“算算亲情帐,感受父母恩”主题班会。(10月13日第八课班主任主持,全校学生参与,活动后将班会活动方案及活动照片于10月15日前上交德育办)

3.开展《爸爸(妈妈)勤劳的一天》和《我的爸爸(妈妈)最爱我》《我与老师》征文比赛。(高一 高二学生参加,每班级于10月14日前上交5篇班内评选好较好的文章,参加学校评选)

4.布置孝敬作业:一是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二是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三是在父母生日·父亲节·母亲节,主动给父母过节,祝福父母生日·节日快乐;四是开展给父母捶背·打洗脚水或洗脚活动;五是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六是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生活·思想和学习·工作情况。(此项活动将在调查问卷中得以体现)

5.学校举行“听从父母 老师正确教导,不与父母 老师顶撞,不向父母 老师发脾气”宣誓和签名活动。(具体通知方案另行通知)

6.学校在师生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的表现。(10月10日下发高一高二学生,10月13日班级将反馈表上交校团委)

7.举办“感恩父母”和“感谢师恩”演讲比赛活动(10月20日第八课在实验楼报告厅举行,高一各班选派一名选手代表班级参赛)

8.“孝敬文化”知识竞赛。(10月15日在教学楼二楼大教室举行,高一各班级选派三名选手参赛)

(四)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11月)

篇9

经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培养中小学生自强、自立、自我教育的本事,促进他们坚强意志品质的构成。

1、遵规守纪习惯。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社会公德,购物、上车自觉排队。

2、礼貌礼仪习惯。举止行为贴合社会规范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尊敬他人,善待他人;谦恭礼让,注重礼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真诚相待。

3、卫生健康习惯。注重搞好个人卫生,坚持环境整洁;合理搭配营养,科学饮食;远离不良嗜好,远离;爱护眼睛,坚持做眼保健操;控制体重,到达健康标准;具有进取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问题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或学会倾诉。

4、锻炼身体习惯。热爱体育,崇尚运动,能够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将体育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课间操;制定个人锻炼计划,经过不一样形式坚持每一天锻炼1小时;进取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到达健康标准。

5、勤奋学习习惯。提前预习功课,善于发现问题,做好预习笔记;课堂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大胆质疑,进取回答问题,做好课堂练习;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做好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会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6、课外阅读习惯。坚持每一天半小时课外阅读;坚持写读书笔记,认真写日记;每周诵记一名篇或好的段落,2—3条名言警句。

7、勤俭节俭习惯。生活俭朴,不相互攀比,不盲目追求时尚;节俭用水、用电,不浪费学习和生活用品,爱惜粮食。

8、自立自强习惯。每一天自我整理食物、打扫房间卫生;上学前自我整理好书本、文具等物品;家长不在时,能够妥善安排好自我的生活;做事有计划、不拖沓,当天事情当天完成,自我能做的事情自我完成。

9、热爱劳动习惯。上好劳动课,经常参加学校团体劳动、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进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服务,主动服务社会。

10、诚实守信习惯。坦诚做事,以诚待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借东西要按期归还,损坏了要按价赔偿。

11、团结友爱习惯。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友爱,真诚相待;对单亲、父母离异学生、留守学生、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要真诚帮忙;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冷静处理。

12、安全意识习惯: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注重活动安全,课间不在楼道、学校追打;室外体育课、运动会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注意交通安全,不坐超员车、无证车辆,不在公路上玩耍,不在高速公路上走动;注意食品安全,不吃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遇到危险时机智应付,及时拨打110、120急救。

1、加强领导,落实职责。为切实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我校成立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生养成教育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要从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认识搞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要将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要认真研究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明确工作重点,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坚持检查、督促、调研制度,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推动养成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2、以活动为载体,注重教育效果。学校要经常开展人文性、开放性、时代性较强的主题教育活动。

3月份:开展养成教育月活动。

4月份:安全教育活动。

5月份:开展“礼貌礼仪伴我行”活动。

6月份:敬老院慰问活动。

3、加强联系,构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一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经过召开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让学生把在学校培养的良好习惯带回家,使之得到督促和强化。二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经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由家长督促和教育学生构成良好的养成习惯。三是利用社会德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

篇10

一、走向自然与生活,丰富学生的作文素养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敢于突破单一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因为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为学生提供一个习作的大舞台,乡村的山山水水、绿树红花、飞禽走兽,村舍田园风光,人情风俗……处处蕴藏着趣味、知识和奥秘,这些都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亲自接触的人,点点滴滴积累下来,记在观察日记本上,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解决学生习作时“无米之炊”的难题。

2、分类指导:根据作文分类,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景物、事件和各种活动的场面等,训练学生有序地观察,学会捕捉事物的特征的方法。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悟说出来,用我口说我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认识、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想象,然后学会用语言去描述事物,由于学生手中有素材,心中有话,习作就言之有物了。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捕捉事物的特征

1、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如有一次习作训练要求介绍家中某一种日常用品,课上我拿了一把茶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汇报观察的情况,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观察无序性、没有抓住特点,观察不具体的问题。我因势利导,先提问学生:“这把茶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什么颜色的?它由几部分组成?”然后又采用‘遮幅式’的手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叙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从中领悟到观察某一器物可以从质地、颜色、形状,由局部到整体,也可以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课后又进一步延伸拓展,用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它器物,学以致用,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2、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动物,让他们从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有许多新发现,也产生不少疑问,如“鸭子能下水游泳,公鸡为什么下不了水?老水牛会尿尿,公鸡为什么不撒尿?”对学生的疑问,我不急于回答他们,而是引导他们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从中又积累了更多的习作素材,学生提笔状物时,活灵活现,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表达出真情实感。

3、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物时,我除了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表情、语言等,还引导他们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心情等方面进行观察,从中增加了学生心中的语言储备,丰富了学生心中的生活积累。如一个学生在描述爸爸和妈妈吵架时的情景:“妈妈满脸怒气,左手叉着腰,用右手的食指指着爸爸的鼻子,跺着脚,大声吼道:“姑奶奶还怕你吗?”这位学生要不是耳闻目睹这一幕,是无法写得这样形象逼真的。因此以前那种千人一面的弊端也少见了。

4、任务性观察和自觉性观察相结合,潜移默化,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毕竟是小学生,如果没有一定任务的压力,有一部分同学还是不会自觉去观察事物的。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观察事物的成果,这样既能检查学生的观察效果,又能使学生多角度地多层次地积累习作素材。如有一次我布置学生观察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功能?学生汇报时,有的说:“牛尾巴像条长绳子,它是专门用来驱赶叮咬在身上的蚊子和苍蝇”。有的反驳说:“我看到的跟你不一样,牛遇到危险时,尾巴紧紧贴在屁股上;发怒时,牛尾巴就向上竖起,像铁棒似的;使劲时,它的尾巴向上翘起,尾梢还会卷成圆圈圈,牛是用尾巴来表达感情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气氛很活跃。我出了个作文题目《尾巴的功能》让学生写,学生把文章写得很精彩,字里行间充满童趣。经常这样进行带有任务性的专项训练,培养学生自觉观察事物的习惯,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又丰富习作素材的积累。

三、引导学生学会描绘事物的特点,乐于写作

课标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力求创意的表达。我针对农村学生想象力较差,在习作教学中采用提示过渡的训练方法,如在指导学生写《茶壶》的习作中,我出示“大水缸”、“笑口常开弥罗佛的便便肚子”、“小毡帽……等词句”,引导学生去找描写茶壶的哪个部位最合适,降低难度,使学生领悟到运用把观察到的和想象结合起来写的表达方法,能把事物的特点描绘得更具体、更形象。

由于农村的方言与书面语之间表达方式的差异,学生在习作中常常用方言来表达,出现言不达意、病句多,甚至闹出笑话。我把字、词、句的训练当作习作的重点来抓,讲清方言与书面语言之间表达方式的差异,如“鸭母”与“母鸭”,“人客”与“客人”,句子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多吃些母鸭能滋补身体,可以常吃”而方言却是“鸭母吃人很补,可以多吃。”我还把一些较典型的方言与书面语之间表达方式区别的词、句列出来,分期出在黑板报上,让学生在习作中逐步学会用准确的词、句来表情达意,达到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

我还结合习作的需要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制作、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在亲自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中,学习准确用词,把意思表达完整,把过程写具体,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同学之间互评互改,共同进步,展示欣赏佳作,推荐投稿,让学生共同享受写作的快乐,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最大的激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乐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