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全面依法依规治企,加强公司内控管理,规范职工行为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以及国家有关公职人员政务处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直接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和劳务派遣制员工。

第三条  职工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应当承担政纪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处理。

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机关对职工处分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各管理中心、公司及其所属分(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有关职工处分的制度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  问责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应当与职工考核、任用、奖惩工作相结合。

第二章  问责方式及适用

第五条  履职问责处理方式分为经济处罚、组织处理和处分。根据违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以上三种处理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并处。

(一)经济处罚,包括损失赔偿、扣发绩效等;

(二)组织处理,包括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提醒谈话、通报批评、调离岗位、停职检查、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等;

(三)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第六条  组织处理的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提醒谈话、通报批评、调离岗位和纪律处分适用对象为公司全体员工。   

组织处理的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适用对象为公司各级以任命、聘任或者委派等方式在管理岗位任职的工作人员,主要为公司基层副职以上的管理人员。

第七条  本办法规定的纪律处分,警告的处分期为半年;记过、记大过和降级的处分期为一年;撤职的处分期为两年;留用察看的考察期为一年、二年。

降级,应当在相应职务薪酬等级范围内降低一个及以上薪酬等级。无薪酬等级可降的,降低一个及以上薪酬档次。无薪酬档次可降的,给予记大过处分。

撤职,应当撤销现任所有职务。撤职时应当降低一个及以上职级另行确定职务,一般不得安排领导职务。无职务可撤销的,给予降级处分。 

职工受到处分,涉及职务、职级、岗位、薪酬、劳动合同等变更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规定办理。 

第八条 受到停职检查处理的员工,在停职检查期间,发放50%的基本薪酬(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本薪酬为基本工资项及岗位工资项合计数。

第九条  职工受到留用察看处分的,其所担任的职务自然撤销,停止执行原薪酬待遇,安排临时性工作,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适当的劳动报酬。留用察看期间,没有再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期满后重新确定工作岗位和薪酬待遇,但二年内不得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又发生其他应当受到处分的违规违纪行为的,予以开除。

第十条  职工受到留用察看及以下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被评为先进、列为后备干部,不得晋升职务、职级、岗位级别、职称。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且没有再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晋升职务、职级、岗位级别、职称等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受到降级、撤职或者留用察看处分的,处分解除不视为恢复原职务、原职级、原岗位级别、原薪酬待遇。

第十一条  给予职工开除处分,用人单位应当先征求工会意见,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等手续,并依法依规追回有关利益。

第十二条  职工因违规违纪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赔,所获得的职务、职级、职称、荣誉、资格等其他利益,应当予以纠正;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经济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 受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

职工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原处分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

第十四条  二人及以上共同违规违纪应当给予处分的,根据各自应当承担的政纪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第十五条  违规违纪行为有关责任人员的区分:

(一)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

(二)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

(三)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领导责任者,包括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多次违规,屡教不改的;

(二)在共同违规行为中负主要责任的;

(三)干扰、妨碍、阻挠、抗拒调查和处理的;

(四)隐瞒事实真相或者伪造、隐匿、篡改、毁灭证据的;

(五)发生违规行为后,不采取积极措施挽回影响或防止损失发生、扩大的;

(六)对检举人、控告人、证人、调查处理人打击报复的;

(七)指使、教唆、强迫他人实施违规行为的;

(八)违规后逃匿的;

(九)因违规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

(一)由于过失且情节轻微,认识到位、整改到位,未造成经济损失、信誉损害或其他不良后果的;

(二)违规后认识错误态度较好,能主动检查纠正错误或者坦白交待问题,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减少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三)违规后主动检举揭发他人违规行为,经调查属实的;

(四)主动赔偿因违规行为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的;

(五)抵制无效,被迫实施违规行为后,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违规后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的。

第十八条  被问责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依据本办法给予处理,同时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可由所在党组织或干部管理权限根据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同时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第十九条  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由相关业务部门核定直接经济损失后,会同监察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责任人除承担应负的责任外,按以下规定赔偿公司损失: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下(含5万元),责任人赔偿10%--50%,相关部门核定后报总经理批准,决定责任人应赔偿的金额;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的,相关部门核定后报本单位总经理办公会议通过,决定责任人应赔偿的金额。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后果或情节严重,是指下列情形:

(一)因违规行为发生案件或重大事故的;

(二)因违规行为造成人员伤亡的;

(三)因违规行为造成公司较大财产损失的;

(四)因违规行为造成公司声誉严重损害的;

(五)因违规行为造成公司经营管理秩序混乱的;

(六)因违规行为导致公司受到外部监管机构或政府部门处罚的;

(七)经他人劝阻,仍继续实施违规行为的;

(八)违规行为查处机构认定为情节严重或者后果严重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职工被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其劳动合同。但若本人一贯工作表现良好,属过失犯罪判处三年(含三年)以下被宣告缓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且未造成恶劣影响,犯罪后能够认真检讨并有悔过表现的,可由所属单位出具书面报告报请公司批准后,给予留用察看处分。被判决免予刑事处罚的,可根据本人工作表现情况给予降级、撤职或者留用察看处分。

职工受到行政处罚,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可以根据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本办法给予处分。

第三章  违规行为及处理

第二十二条  决策失误,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关责任人应当引咎辞职,或者给予记过至撤职处分:

(一)未及时、有效传达、执行上级单位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章制度,违反规定或者超越权限制定、修改规章制度,或者由于严重失误做出与上级单位的重大决策、重要规章制度严重相悖的决定、规定,后果或情节严重的;

(二)重大经营活动的目的或目标不符合公司利益,或决策、执行、监督的程序和方法严重不当,造成重大损失、风险、浪费或恶劣影响,或严重影响业务发展的;

(三)重大经营活动不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监管机关的要求,严重损害公司声誉或造成重大损失、风险的;

(四)重大改革方案的决策、执行工作出现严重失误,严重影响所辖机构的稳定,或有其他严重影响所辖机构稳定的不当决定或行为,后果或情节严重的;

(五)违反民主决策程序, 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经营和改革的重大决策、大额资金调度、大额财务开支等重大问题,拒不执行或擅自改变集体决定,后果或情节严重的;

(六)有其他决策失误行为,后果或情节严重的。

第二十三条  在管理工作中严重失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责任人应当引咎辞职,或者给予警告至撤职处分:

(一)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漏洞或执行不力,机制不健全或运行失控,导致内部控制无效,或者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熟视无睹,管理混乱,致使违规经营情况长期存在,造成重大风险、损失,或有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安全管理工作严重失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其他重大责任事故的;或者发生重大事故、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后,处置工作严重失当,后果或情节严重的;

(三)管理工作严重失误,未及时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办公、营业秩序,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检查工作严重失误,重大问题应当发现但未发现;或者发现问题后,查处整改工作不力,以及在整改中弄虚作假,导致损失或风险隐患严重扩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五)经办人员对违规行为不予抵制和纠正,也不向单位及时反映的,或对发现的违规情况不及时报告,或瞒报、漏报发现的问题,或上报时弄虚作假的;

(六)不按要求或擅自发布有关信息、资料、数据等,受到上级通报批评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干扰阻碍、不积极配合审计或监察工作的,拒绝或者故意拖延提供与审计、监察等工作事项有关资料的;拒绝调查或者拒绝提供安全、质量事故有关资料,或提供伪证、故意破坏现场,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

(八)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应解决未及时解决,致使发生影响企业稳定的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的;

(九)发生重大情况或问题未按规定请示报告,后果或情节严重的;

(十)有其他违反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在收费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有关责任人组织处理、警告至记过处分:

(一)收费员在工作中使用服务禁语的、无故造成车辆拥堵的、或因客观原因造成拥堵未作耐心解释,造成司乘人员投诉或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擅自简化验货手续,稽核审查不严格或逾期不审查,及对发现明显违规行为不予指正、纠正及私放“人情车”等违反收费规定的。

第二十五条  在收费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记大过至开除处分:

(一)不严格执行国家、省政府有关收费的政策、法规,公开收费标准,出现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的;

(二)出现收钱收取通行费不给票、多收钱通行费少给票、长款不上交、私藏废票、倒卖已售出的通行费票据、售假票等行为的;

(三)通过各种手段协助他人逃费。

(四)员工利用工作便利或职务便利自己逃费的。

第二十六条 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至开除处分:

(一)对依法应当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或者虚假招标、规避招标等违反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转包或者违规发包、分包工程项目,未按照规定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和验收的,违规编制、审核、审批项目预算或者结算,违规进行工程采购等违反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采购标的物与市场同等商品价格相比明显偏高,采购标的物与合同约定不符等违反采购管理规定的行为;

(四)在采购、工程验收过程中,失职或者弄虚作假;

(五)其它违反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管理规定的。

第二十七条  在资金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至开除处分:

(一)违规调动、使用大额度资金的;

(二)截留、坐支、挪用、转移资金的;

(三)设立“小金库”或者使用“小金库”款项的;

(四)违规担保、委托理财、拆借资金、办理银行票据的;

(五)违规对外捐赠、赞助的;

(六)其他违反会计行为、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至开除处分:

(一)违规将企业资产低价出租、发包或者交由其他单位、个人无偿使用的;

(二)违规划转、调拨、转让、处置、核销企业资产的;

(三)违规出售科研成果或者转让知识产权的;

(四)与中介机构串通出具虚假资产评估报告、审计报告的;

(五)其他违反资产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在投资管理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至开除处分:

(一)违规决策、审批投资项目的;计划外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或者擅自扩大投资规模的;

(二)虚列、隐匿、截留、挪用投资,或者擅自超出批复总概算的;

(三)违规以各种形式为其他合资合作方提供垫资,或者通过高溢价并购等手段向关联方输送利益的;

(四)未按规定开展尽职调查,或者尽职调查未进行风险分析;

(五)其它违反投资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条  合同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至开除处分:

(一)未按规定履行合同审核、审批程序,超越授权订立合同,或者应签未签合同,造成经济损失的;

(二)签订虚假合同,或者在合同谈判、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过程中与对方串通,损害企业利益的;

(三)没有合同等支付依据或者未按合同约定擅自支付各种款项,造成经济损失的;

(四)无正当理由放弃应得合同权益、不采取措施追究对方违约责任或者因失职被对方追究违约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

(五)违规开展商品期货、期权等衍生业务的;

(六)其他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责任人员实行履职问责:

(一)拒不执行上级组织依法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和决定、指示,或制定与上级组织颁发的规定相违背的内部规定,并予以实施的;

(二)在干部人事任免、选人用人、培养考察等工作中违规操作;泄露应保密的情况、资料;或违规导致用人失察失误的;

(三)擅自设立机构、提高机构规格,或者超规格、超职数配备干部的;

(四)拒不服从组织的任免、分配、调动、交流决定的;

(五)违规办理员工招聘录用、调动、晋级、考核、职称评定等事项的;违规因人设岗,超编配人的;

(六)违规擅自进人、冒名顶替、吃空饷、虚列人头费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

(七)违规发放津补贴、奖金、福利、物品或搞其他福利的,冒领工资归单位或个人使用的。

(八)有其他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违反劳动纪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责任人员实行履职问责:

(一)工作时间擅自脱岗、无故迟到、早退、旷工或者请假期满逾期不归的;

(二)在工作时间聊天、玩游戏、炒股或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

(三)对管理、服务对象态度冷漠,蛮横粗暴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造谣生事,散播谣言或制造不当言论,使企业受到不良影响或恶意损坏他人形象的;

(五)在工作场所喧哗吵闹、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辱骂同事、毁坏公共和私人财物,影响生产和工作秩序以及企业社会形象的。

(六)其它违反劳动纪律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违反廉洁从业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给予警告至撤职处分:

(一)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企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各项要求或执行中故意打折扣、搞变通的;

(二)在公务活动中收取礼金、储蓄卡、购物卡、贵金属等财物未按规定登记、上交的;

(三)本人或者借他人名义从事有偿中介活动的;

(四)擅自在其它经济实体中兼职,或者经批准兼职但违反规定领取兼职工资或其它报酬的;

(五)未办理停职领办创办企业手续,私自经商办企业的;

(六)借用公款、公物逾期不还,或者违规借用公款、公物的;

(七)在员工利益分配中违反规定,暗箱操作、显失公平的;

(八)违反规定进行职务消费或者职务消费中奢侈浪费的;

(九)其它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

第三十四条  违背社会公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开除处分:

(一)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虐待、遗弃家庭

成员的;

(三)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其他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五)违反公司其他管理规定的(10点以后约谈女员工)

第三十五条  负有监督管理责任的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管辖范围内违规行为长期失察或者发现后不制止、不查处的;因失职或者滥用职权,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或者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不力,导致事态恶化,给企业稳定和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损失的,应当对相关责任人员实行履职问责。

第三十六条  职工有其他应当承担政纪责任的行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处分。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三十七条  监察部门负责职工违纪违规的调查处理。业务主管部门在职责和管理权限范围内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应当及时向监察部门通报,并根据需要配合调查。

发生安全、质量事故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或给予纪律处分,由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负责调查、提出处理意见,监察部门、人力资源部参与并负责办理问责事宜。

第三十八条  对违规违纪职工的调查处理,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对需要调查处理的问题,按照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经主管监察部门的领导批准后进行初步核实;

(二)经初步核实,确有违规违纪事实,需要追究政纪责任的,报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后立案调查;

(三)对违规违纪事实做进一步调查,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听取被调查人陈述和申辩,被调查人在违规违纪错误事实材料上签署意见后,经集体讨论形成案件调查报告,经监察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移送审理;

(四)经审理并提出处理意见,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作出给予处分、其他处理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五)将处分或者其他处理决定以书面形式送达有关单位、部门和受处分人,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六)涉及受处分人职务、职级、岗位、薪酬、劳动合同等变更的,有关部门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相关手续;

(七)有关部门应将处分决定及有关材料归入受处分人档案。

第三十九条  受处分人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问责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单位监察部门申请复审,监察部门应当自收到复审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对复审决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审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监察部门申请复核,上一级监察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复审、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处分决定的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后,公司以前涉及违规处理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的处分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监察室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篇2

一、目标任务

通过清理规范,坚决制止和纠正国家公职人员在城镇规划区内违法违纪建私房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国家公职人员建私房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切实规范城镇规划区土地管理和建私房秩序,深入推进全县党风廉政建设。

二、清理范围、对象和时限

(一)清理范围

全县城镇规划区。

(二)清理对象

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垂直管理部门的国家公职人员(含离退休人员)。

(三)清理时限

年7月1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国家公职人员在我县城镇规划区内违法违纪所建私房。

三、清理内容

国家公职人员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的,视为参与违法违纪建私房行为:

(一)以本人及其亲属或假借他人名义违法违规建私房的;

(二)在城镇控制性规划区内新建单家独院式住宅的;

(三)弄虚作假、以欺骗手段获得行政许可手续的;

(四)以入股或借款等形式,参与或资助违法违规建设的;

(五)为违法违规建设提供方便,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

(六)违法违规办理规划、土地、建设等行政许可手续的;

(七)纵容、庇护、放任亲友及他人进行违法建设的;

(八)煽动群众及亲友等干扰、妨碍、抗拒执法部门依法执行公务的;

(九)有其他违法违纪建私房行为的。

四、方法步骤

本次清理规范工作从年12月中旬开始,年6月底结束,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

各相关单位按要求成立清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召开专门会议传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条规及本实施方案,使每一名公职人员掌握其主要精神,自觉维护州委、州政府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专项清理活动。及时公布专项清理举报电话,受理群众举报。

(二)自查自纠阶段

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国家公职人员对照本实施方案关于违法违纪建私房的界定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决定》(国发[]28号)、《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共中央纪委关于清理党政干部违纪违法建私房和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的报告〉的通知》(中纪发[]3号)、《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第15号令)、《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领导干部住房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办发[]44号)等相关党纪政纪条规,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国家公职人员如实填报《州国家公职人员城镇规划区内建私房清理自查表》,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对所填内容进行初核,在本部门本单位张榜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5天。在此基础上对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汇总,认真填写《州国家公职人员城镇规划区内建私房清理汇总表》。12月25日前,各单位要将科级以上干部《自查表》、《汇总表》,经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送县清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公示。

(三)核查处理阶段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清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调查组,对群众举报、有关单位移送和清理出来的问题,逐户逐件进行调查核实。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条规,分别由相关执纪执法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四)总结规范阶段

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整个清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于年6月25日前形成书面总结报告,报县清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核查处理的基础上,针对我县国家公职人员建私房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切实加以规范。建立健全处理国家公职人员违反规定建私房问题的沟通协调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公职人员建私房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本次清理规范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宽、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各部门各单位要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县委、县政府成立国家公职人员城镇规划区内建私房清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纪委(监察局)。办公室工作人员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县委组织部、县人民法院、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规划局、县公安局),清理期间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县财政要为这次清理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篇3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案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41号),中央纪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计署等七部委联合召开了新闻会,对四起党政机关违规修建楼堂馆所典型案件查处情况进行了通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认真进行了学习讨论。中央作出狠刹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之风的决定非常及时、非常重要,是新形势下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也是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十分必要。我们要坚决拥护,坚决贯彻落实。

这次通报的违纪案例包括*忻州煤矿安监局违规修建办公楼等问题,给我们再一次敲了警钟,使我们的思想再一次受到深刻触动,认识进一步得到提高。*忻州煤矿安监局违规超标行为曝光后,总局党组高度重视,认真核查、整改、查处,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在全系统开展了廉政教育和自查自纠。国办的通报批评,是对我们的爱护和鞭策,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推动。*忻州煤矿安监局的问题给我们的教训十分深刻,不仅对我们安全生产执法队伍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而且对全系统的安全生产执法带来了严重干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希望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认真学习国办通报和中央七部委新闻会有关精神,进一步深刻吸取*忻州煤矿安监局违规违纪问题的教训,引以为戒,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为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以*忻州煤矿安监局违纪案例为鉴,深入开展艰苦奋斗和遵纪守法教育。各单位要结合学习国办通报,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把开展艰苦奋斗和遵纪守法专题教育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自觉遵章守纪,防范违规违纪,在全系统大力弘扬正气。

二、继续整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开展办公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清理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在前一阶段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的基础上,对前一段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按照国家规定和总局的整改意见,逐项落实,整改到位,不留尾巴。认真贯彻中办、国办通知,按照七部委的要求,总局、各省级煤矿安监局、各相关事业单位都要按规定对在建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和未开工项目认真清理,对超标准、超面积建设的问题,坚决整改纠正。

三、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加强对办公业务用房自查自纠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对出现问题不认真整改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各单位要贯彻落实近日总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办公用房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监察业务用房标准》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四、严格廉洁自律,进一步规范从政行为。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制定的安全生产执法“九条纪律”,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更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各级组织都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区制度,实行“一岗双责”,切实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把“从严治内”的要求落到实处,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

二七年六月八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案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的有关要求,严格控制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一些政府机关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现象在一段时间有所抬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做出专门部署,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刹住这股歪风,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为加强警示教育,严明纪律,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河南省濮阳县违规修建办公楼及领导干部住宅楼等4起案件的调查处理情况通报如下:

一、河南省濮阳县违规修建办公楼及领导干部住宅楼等4起案件的基本情况、主要问题和处理意见

(一)关于河南省濮阳县违规修建办公楼及领导干部住宅楼问题。

河南省濮阳县系省级贫困县。自*年4月以来,濮阳县县委、县政府带头违规修建办公楼,致使有一些县直部门违规修建办公楼和一些领导干部相互攀比、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修建豪华住宅楼。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县委、县政府违反审批程序,超标准修建县委、县政府综合办公楼。该办公楼于*年9月开工建设,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工程预算975万元。*年6月竣工,实际面积18746.36平方米,工程造价3284.31万元,投资超出概算2.37倍,目前仍拖欠工程款134.31万元。二是县纪委违规修建办公楼。*年4月,县纪委在未办理审批手续的情况下,以建“干部培训中心”的名义开工建设办公楼,建筑面积3704平方米,工程预算400.6万元。现已支付工程款645.7万元(目前工程尚未竣工验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县纪委还以“求援款”的名义向一些乡镇和县直单位收取106万元用于该办公楼建设。三是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挪用下岗职工养老保险金和生活费,修建办公楼及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年4月,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工建设办公楼,建筑面积5160平方米,预算投资650万元,实际支出819.5万元。*年3月,该局在未取得土地使用证的情况下开工建设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大楼,建筑面积7773平方米,已支付工程款699.6万元,至今未进行决算。在这两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局挪用县化肥厂托管的下岗职工养老保险金和生活费77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四是一些领导干部违规、超标准建造个人住宅楼。*年8月以来,濮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房产局、县纪委、建设工程局、机关事务管理局、人口计生委等单位部分领导干部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违规、超标准建造个人住宅楼79套,其中面积最小的281平方米,最大的600平方米。

*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给予18名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给予原县委书记何广博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处分;给予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建国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原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趁英撤销党内职务和行政降级处分;给予原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董跃进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善章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原副县长刘庶涛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原副县长王志让撤销党内职务和行政撤职处分;给予原副县长孙士杰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原副县长翟伟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殿选、撤销行政职务处分;给予县房产局原局长、党支部书记时跃进、撤销行政职务处分。对其他7名科级干部给予了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决定:没收、拍卖县纪委办公楼;没收、拍卖违规住宅楼33套;对其他46套在国有划拨土地上违规修建的领导干部住宅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责令补交土地出让金后补办用地手续;责成濮阳市委、市政府,濮阳县委、县政府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全省。

(二)关于*省粮食局违规修建培训中心及“粮神殿”问题。

*省粮食局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永济县五老峰以修建粮食系统“培训中心”为名,挪用国家粮食储备库资金修建用于旅游接待的“云峰阁”宾馆。该工程*年9月开工,*年9月竣工,工程造价690万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以建“培训中心”为名,修建主要用于旅游接待活动的宾馆。二是违反审批程序,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三是违反招投标规定,建设工程没有进行公开招标。四是违规筹集建设资金。挪用国家粮食储备库专项资金150万元,并组织下属国有粮食企业出资540万元。五是浪费严重。由于季节原因,“培训中心”每年仅能营业6个月,亏损严重。六是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在宾馆附近修建“粮神殿”,在殿中为个人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并将各省(区、市)粮食部门负责人的题词刻在石碑或牌位上,与神像一并供奉。

*年4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免去**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并对*的其他问题予以立案调查。

(三)关于甘肃省兰州市财政局违规修建综合办公楼问题。

甘肃省兰州市财政局综合办公楼地处繁华商业中心,由办公楼和住宅楼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42871平方米,其中办公楼建筑面积15539平方米,住宅楼面积为27332平方米,工程造价12845万元。该综合办公楼于*年9月开工,*年4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违规建设。违反有关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规定,将办公用房与职工住宅合建;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规定,在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先行组织施工;办公用房和集资建房面积与项目批复面积严重不符。二是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严重超标。该办公楼办公用房面积9708平方米,按财政局现有165人计算,人均办公用房建筑面积58.84平方米。三是奢侈浪费。建设成本和装修费用过高,综合楼办公用房层高4.2米,每平方米造价4507元,内外装修费共计*万元。四是违反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有关规定,建成的住宅建筑面积严重超标,面积最小的181平方米,最大的247平方米。五是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市财政局违规建楼,市发展改革委违规立项审批,市规划国土资源局违规规划设计,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市房地产管理局监管不力,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对发生的问题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年5月,甘肃省委决定给予当时分管财政的副市长陈冬芝党内警告处分。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给予兰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增玉撤销党内职务和行政撤职处分,并调离市财政局;给予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德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市国土资源局原副局长孙敏毓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市财政局分管基建工作的副局长赵兰生党内警告和行政记过处分。兰州市政府已决定将市财政局综合办公楼收回。

(四)关于*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违规修建办公楼等问题。

*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忻州煤监局)下设两个科室,现有编制内人员10人、临时聘用工勤人员10人。*年5月,忻州煤监局委托*太忻公司为该局建造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557平方米,工程预算549万元。*年5月底忻州煤监局搬入该楼办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违规筹集建设资金。忻州煤监局为修建该办公楼筹集资金505万元,其中向被监管的国有煤矿企业借款209万元。二是办公楼面积严重超标。按照编制内人数计算,人均达255平方米。此外,该局还存在严重的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问题。该局现有监察车辆10辆,其中有4辆为接受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资助63万元购置。

*年3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给予忻州煤监局原局长李建国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撤职处分,给予忻州煤监局原党总支书记贾世英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忻州煤监局原副局长智毅党内警告和行政降级处分;给予*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党组书记、局长巩安库行政记过处分。*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忻州煤监局决定将向国有煤矿企业筹借的209万元基建款和接受4家国有煤矿资助的38万元购车款全部归还给有关企业;责令忻州煤监局搬出该办公楼,并对该办公楼予以拍卖;对超编制配备的4辆小汽车予以拍卖。

二、廉洁从政,依法行政,严格控制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

上述4起案件,严重违反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禁党政机关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加强监管、深化治理,确保严格控制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把精力放到谋发展、促和谐,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来。要把解决机关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的突出问题,作为加强作风建设重要切入点,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正气,抵制铺张浪费、贪图享受的歪风邪气,关心群众疾苦,切实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篇4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道真县委、政府和县纪委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紧紧围绕“三个始终”,着力提高执纪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把查办案件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特别是2007年成功查处了一批在全县有影响、有震动的大要案和群众关注的典型案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构建和谐道真提供了纪律保障。

一、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审视案件查办

我们始终树立正确的办案工作政绩观,注重查办案件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从有利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反腐倡廉的深入这个全局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握和处理好案件检查工作,把查办案件工作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查处各种影响、妨碍、破坏改革发展稳定的腐败行为,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查办案件处理问题面对客观现实,不简单片面,就案论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和各项事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体制改革仍在深化,管理体制仍不完善,腐败问题也多发易发。因此,我们查办案件坚持与时俱进,把讲发展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案件检查工作的始终,分清是非,注意利害,既不能只讲发展,不讲纪律,也不能只讲纪律,不顾发展,坚持实事求是,把严肃执纪和保证发展辩证统一起来,联系道真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将两个《条例》的精神和规定融会贯通,并加予具体化。同时,进一步细化各项制度,保证党内监督和党的纪律与纪律处分政策规定的规范统一,从而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只有这样,案件检查工作才有可靠的基础和依据,也才有效果可言。

二、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保持案件查办的正确方向

坚持党委领导,是查办案件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查办案件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政治保证。道真县委高度重视查办案件工作,始终一如继往加强对查办案件工作的领导,经常听取查办案件工作情况汇报,特别是县委主要领导坚持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重大问题亲自过问,及时作出决策、指明方向,提供支持和保障,有力保证了查办案件工作健康稳妥的深入开展。县纪委始终坚持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动争取县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一是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制度。凡需县委决定的案件,及时汇报,提出建议,自觉把办案工作置于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对办案的进展情况进行专项汇报,实现县委对办案工作的全过程领导;对重要复杂问题的处理,及时向县委请示,确保办案工作审慎稳妥地向前推进。二是严格遵循案件报批程序。认真执行《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严格遵循初核、立案、调查、审理等工作的权限及程序,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案件报批程序。三是政府提供经费保障全力支持办案。县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纪委监察局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随时关注案件查办的进展情况。同时,针对每一个大要案的查办,政府都拔专项办案经费,解决了后顾之忧,为顺利查办案件提供了必要的后勤保障。

三、始终与时俱进促进执纪执法办案能力的提高

从近年来我县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可以看出,当前违纪违法案件出现新的特点:从违纪违法案件的涉案金额看,呈现出走高趋势;从违纪违法案件的主体看,窝案、串案等群体性案件趋多;从违纪违法案件的性质看,权钱交易、的问题较为普遍,经济违纪问题比较突出;从违纪违法案件的作案手段看,呈现出多样性、隐蔽性、智能性的特点;从违纪违法案件的社会影响来看,绝大多数是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针对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和办案工作中遇到的新挑战,在执纪办案工作中,我们着力注重提高四个方面的办案能力和水平。

1、充分履行职责,组织协调案件。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是赋予纪检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具体查办案件工作中,我们充分履行这一职责,对重大复杂案件形成由县纪委牵头,检察院、公安、审计、税务、工商等各职能部门组成联合办案小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和法纪衔接及联合反腐的整体合力,避免了纪检机关“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局面。从我们办案实践来看,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案件,以审查对象为中心,往往涉及到几人、十几人,甚至更多,而这些人多数并非纪检监察对象;以贪污、受贿为中心,往往纠缠有偷漏税款、违规拆借、非法信贷等问题,这就需要组织协调税务、审计、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及时参与进来,用内行对付内行,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防止外行查内行,费时费力又费事。

2、强化案件线索,提升线索价值。我们在查办案件工作中,主动拓宽案件线索领域,不坐等群众举报,广辟案源,狠抓了大要案和窝案

串案的查处。窝案、串案是新时期案件检查工作中出现的新特点,深挖窝案、串案更是我们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的主要着力点。一是注重从案件中捕捉新线索。对正在审查的案件进行分析,从留下的疑点和未查的线索入手,从中发现新问题。例如,我们在查处县疾控中心违规帐外发放补贴案件线索中,深挖细查,终于查出了四个乡(镇)卫生院五个院长收受药品回扣近10万元的窝案串案,收到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二是注重从单个线索中捕捉连带线索。打破思想上的框框,不就案查案,而是深入挖掘隐藏其后有审查价值的违法违纪线索,扩大办案成果。又如,我们在查办道真县二道水煤矿安全事故相关涉案人员过程中,顺藤摸瓜,针对案件情况及时安排部署,由县纪

委牵头,联合检察院、公安局、国土局组成联合调查组,纪委书记任专案组组长,亲自指挥,办案人员多次到重庆、遵义、贵阳等地调查取证,随着整个调查工作的深入,县煤炭局局长受贿、企业股股长违规投资入股煤矿等违纪事实得以查实。同时还查清了二道水煤矿所在镇党委书记收受贿赂、违规处置国有资产等违纪违法事实。

3、讲究办案策略和技巧,提高办案效果。查办案件的过程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因此能否运用正确的办案策略和技巧往往关系到一个案件能否突破的成败。在办案实践中,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作好文章:一是在“稳”、“准”、“抓”上下功夫。“稳”就是从稳定这个大局出发,通过办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的。如我们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针对目前群众对县城区房地产市场比较混乱反响比较大的情况,从违规办理房产证入手,查实了原房管局领导及相关业务人员收受他人好处违规办理房产证的违纪行为,有力地扭转了房地产市场比较混乱的局面,促进了道真经济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准”就是选准当前反腐败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起到查处一人,教育众人,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应。选准每一个案件的突破口,找准关键部位、薄弱环节、重点对象,作为案件的突破口;选准最佳“两规”时机,快查快结,事半功倍。“抓”就是狠抓办案队伍,提高办案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狠抓对办案人员的监督,探索监督办法和措施;狠抓办案程序,做到有序、规范、合法。二是在“实”、“巧”、“追”上做文章。“实”就是认真分析问题的内容是否真实可信,线索是否具体,时间、地点、主要情况是否符合逻辑,向举报人进一步核实违纪问题线索,向知情人搜集所有相关证据。经过案情分析、排查掉虚假、次要的问题,掌握主要问题线索、证据,为案件查处奠定良好基础。“巧”就是根据不同的违纪者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突审方法和策略,因人制宜,巧妙运用各种策略,迫其就范,主动交待自己的问题。“追”就是要抓住疑点,咬住不放,一查到底,拔出萝卜带出泥。

4、严格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我们在办案实践过程中,对人际关系复杂的重要违纪人员采取调换审查地点的方法,排除关系网和说情风,使违纪者在心理上形成压力。把知道案件情况的人数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在调查取证后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进行封闭办案,为案件的及时办理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在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于2007年首次成功的运用了“两规”、“两指”措施,借助市纪委谈话室和红花岗区、汇川区纪委谈话室对数名涉案人员进行谈话,并对三名违纪人员进行异地“两规”,对案件的突破起到了决定作用。同时,我们在采取“两规”、“两指”措施中,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采取严格的陪护措施。通过健全制度,强化措施,严肃纪律,实现了安全、文明办案。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对新形势下查办案件工作提出了明确任务和更高要求。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贯彻从严治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道真县委、政府和县纪委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紧紧围绕“三个始终”,着力提高执纪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把查办案件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特别是2007年成功查处了一批在全县有影响、有震动的大要案和群众关注的典型案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构建和谐道真提供了纪律保障。

一、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审视案件查办

我们始终树立正确的办案工作政绩观,注重查办案件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从有利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反腐倡廉的深入这个全局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握和处理好案件检查工作,把查办案件工作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查处各种影响、妨碍、破坏改革发展稳定的腐败行为,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查办案件处理问题面对客观现实,不简单片面,就案论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和各项事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体制改革仍在深化,管理体制仍不完善,腐败问题也多发易发。因此,我们查办案件坚持与时俱进,把讲发展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案件检查工作的始终,分清是非,注意利害,既不能只讲发展,不讲纪律,也不能只讲纪律,不顾发展,坚持实事求是,把严肃执纪和保证发展辩证统一起来,联系道真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将两个《条例》的精神和规定融会贯通,并加予具体化。同时,进一步细化各项制度,保证党内监督和党的纪律与纪律处分政策规定的规范统一,从而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只有这样,案件检查工作才有可靠的基础和依据,也才有效果可言。

二、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保持案件查办的正确方向

坚持党委领导,是查办案件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查办案件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政治保证。道真县委高度重视查办案件工作,始终一如继往加强对查办案件工作的领导,经常听取查办案件工作情况汇报,特别是县委主要领导坚持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重大问题亲自过问,及时作出决策、指明方向,提供支持和保障,有力保证了查办案件工作健康稳妥的深入开展。县纪委始终坚持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动争取县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一是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制度。凡需县委决定的案件,及时汇报,提出建议,自觉把办案工作置于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对办案的进展情况进行专项汇报,实现县委对办案工作的全过程领导;对重要复杂问题的处理,及时向县委请示,确保办案工作审慎稳妥地向前推进。二是严格遵循案件报批程序。认真执行《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严格遵循初核、立案、调查、审理等工作的权限及程序,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案件报批程序。三是政府

提供经费保障全力支持办案。县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纪委监察局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随时关注案件查办的进展情况。同时,针对每一个大要案的查办,政府都拔专项办案经费,解决了后顾之忧,为顺利查办案件提供了必要的后勤保障。

三、始终与时俱进促进执纪执法办案能力的提高

从近年来我县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可以看出,当前违纪违法案件出现新的特点:从违纪违法案件的涉案金额看,呈现出走高趋势;从违纪违法案件的主体看,窝案、串案等群体性案件趋多;从违纪违法案件的性质看,权钱交易、的问题较为普遍,经济违纪问题比较突出;从违纪违法案件的作案手段看,呈现出多样性、隐蔽性、智能性的特点;从违纪违法案件的社会影响来看,绝大多数是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针对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和办案工作中遇到的新挑战,在执纪办案工作中,我们着力注重提高四个方面的办案能力和水平。

1、充分履行职责,组织协调案件。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是赋予纪检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具体查办案件工作中,我们充分履行这一职责,对重大复杂案件形成由县纪委牵头,检察院、公安、审计、税务、工商等各职能部门组成联合办案小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和法纪衔接及联合反腐的整体合力,避免了纪检机关“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局面。从我们办案实践来看,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案件,以审查对象为中心,往往涉及到几人、十几人,甚至更多,而这些人多数并非纪检监察对象;以贪污、受贿为中心,往往纠缠有偷漏税款、违规拆借、非法信贷等问题,这就需要组织协调税务、审计、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及时参与进来,用内行对付内行,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防止外行查内行,费时费力又费事。

2、强化案件线索,提升线索价值。我们在查办案件工作中,主动拓宽案件线索领域,不坐等群众举报,广辟案源,狠抓了大要案和窝案串案的查处。窝案、串案是新时期案件检查工作中出现的新特点,深挖窝案、串案更是我们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的主要着力点。一是注重从案件中捕捉新线索。对正在审查的案件进行分析,从留下的疑点和未查的线索入手,从中发现新问题。例如,我们在查处县疾控中心违规帐外发放补贴案件线索中,深挖细查,终于查出了四个乡(镇)卫生院五个院长收受药品回扣近10万元的窝案串案,收到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二是注重从单个线索中捕捉连带线索。打破思想上的框框,不就案查案,而是深入挖掘隐藏其后有审查价值的违法违纪线索,扩大办案成果。又如,我们在查办道真县二道水煤矿安全事故相关涉案人员过程中,顺藤摸瓜,针对案件情况及时安排部署,由县纪委牵头,联合检察院、公安局、国土局组成联合调查组,纪委书记任专案组组长,亲自指挥,办案人员多次到重庆、遵义、贵阳等地调查取证,随着整个调查工作的深入,县煤炭局局长受贿、企业股股长违规投资入股煤矿等违纪事实得以查实。同时还查清了二道水煤矿所在镇党委书记收受贿赂、违规处置国有资产等违纪违法事实。

篇5

第一条 为规范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考试录用工作公平、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报考者和工作人员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认定与处理违纪违规行为,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规范、适用规定准确。

第四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招录机关和考试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按照公务员考试录用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职责权限,对报考者和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

第五条 报考者提供的涉及报考资格的申请材料或者信息不实的,由负责资格审查工作的招录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取消本次报考资格的处理。

报考者有恶意注册报名信息,扰乱报名秩序或者伪造学历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骗取考试资格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由中央一级招录机关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取消本次报考资格的处理,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五年。

第六条 报考者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违纪违规行为之一的,由具体组织实施考试的考试机构、招录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当次该科目(场次)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

(一)将规定以外的物品带入考场且未按要求放在指定位置,经提醒仍不改正的;

(二)未在指定座位参加考试,或者未经工作人员允许擅自离开座位或者考场,经提醒仍不改正的;

(三)经提醒仍不按规定填写(填涂)本人信息的;

(四)将试卷、答题纸、答题卡带出考场,或者故意损毁试卷、答题纸、答题卡的;

(五)在试卷、答题纸、答题卡规定以外位置标注本人信息或者其他特殊标记的;

(六)在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的,或者在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七)其他应给予当次该科目(场次)考试成绩无效处理的违纪违规行为。

第七条 报考者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之一的,给予其取消本次考试资格的处理,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五年:

(一)抄袭、协助抄袭的;

(二)持伪造证件参加考试的;

(三)使用禁止自带的通讯设备或者具有计算、存储功能电子设备的;

(四)其他应给予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处理的严重违纪违规行为。

报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中央一级招录机关作出处理。报考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作出处理。

第八条 报考者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特别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之一的,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取消本次考试资格的处理,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长期记录:

(一)串通作弊或者参与有组织作弊的;

(二)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

(三)其他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恶劣的违纪违规行为。

第九条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报考者之间同一科目作答内容雷同,并经阅卷专家组确认的,由具体组织实施考试的考试机构给予其该科目(场次)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省级以上考试机构确定作答内容雷同的具体方法和标准。

报考者之间同一科目作答内容雷同,并有其他相关证据证明其作弊行为成立的,视具体情形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条 报考者在体检过程中隐瞒影响录用的疾病或者病史的,由招录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不予录用的处理。有串通工作人员作弊或者请他人顶替体检以及交换、替换化验样本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由招录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不予录用的处理,并由中央一级招录机关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五年。

第十一条 报考者在考察过程中有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或者其他妨碍考察工作正常进行行为的,由负责组织考察的招录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不予录用的处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由中央一级招录机关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五年。

第十二条 报考者的违纪违规行为被当场发现的,工作人员应当予以制止或者终止其继续参加考试,并收集、保存相应证据材料,如实记录违纪违规事实和现场处理情况,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签字,报送负责组织考试录用的部门。

第十三条 对报考者违纪违规行为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告知报考者拟作出的处理决定及相关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报考者依法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作出处理决定的公务员主管部门、招录机关或者考试机构对报考者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

第十四条 对报考者违纪违规行为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制作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决定书,依法送达报考者。

第十五条 试用期间查明报考者有本办法所列违纪违规行为的,由中央一级招录机关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取消录用并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其相应的处理。

任职定级后查明有本办法所列违纪违规行为的,给予其辞退处理或者开除处分。

第十六条 报考者应当自觉维护考试录用工作秩序,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离开考场;情节严重的,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处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交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故意扰乱考点、考场等考试录用工作场所秩序的;

(二)拒绝、妨碍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的;

(三)威胁、侮辱、诽谤、诬陷工作人员或者其他报考者的;

(四)其他扰乱考试录用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十七条 录用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有《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其中,公务员组织、策划有组织作弊或者在有组织作弊中起主要作用的,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报考者对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录用工作人员因违纪违规行为受到处分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

第十九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录用中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条 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的管理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制定。

篇6

安徽省事业单位处分条例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严肃事业单位纪律,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保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处分。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对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处分,适用本规定;但监察机关对上述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程序和作出处分决定的权限,以及作为监察对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处分决定不服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办理。

第三条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 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五条 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

(四)开除。

其中,撤职处分适用于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第六条 受处分的期间为:

(一)警告,6个月;

(二)记过,12个月;

(三)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

第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警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在作出处分决定的当年,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降低一个以上岗位等级聘用,按照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有关规定确定其工资待遇;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受处分后所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上等次。

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的任命、考核、工资待遇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参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执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终止其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

第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参加本专业(技术、技能)领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工勤技能人员技术等级考试(评审)。应当取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职业资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有两种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处分。应当给予的处分种类不同的,执行其中最重的处分;应当给予开除以外多个相同种类处分的,执行该处分,但处分期应当按照一个处分期以上、两个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原处分期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但是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

第十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人以上共同违法违纪,需要给予处分的,按照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分别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

(一)在两人以上的共同违法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

(三)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四)包庇同案人员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处分:

(一)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

(三)检举他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应当减轻处分或者免予处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本规定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内从重或者从轻给予处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在本规定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一个处分的档次给予处分。应当给予警告处分,又有减轻处分的情形的,免予处分。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章 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

第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散布损害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损害国家利益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的;

(三)接受境外资助从事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四)接受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境外邀请、奖励,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

(五)违反国家民族宗教法规和政策,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非法出境、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

(七)携带含有依法禁止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进入国(境)内的;

(八)其他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有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行为,但属于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分。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在执行国家重要任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不服从指挥、调遣或者消极对抗的;

(二)破坏正常工作秩序,给国家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损失的;

(三)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致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

(四)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擅离职守或者不按规定报告、不采取措施处置或者处置不力的;

(五)在项目评估评审、产品认证、设备检测检验等工作中徇私舞弊,或者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泄露国家秘密的;

(七)泄露因工作掌握的内幕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

(八)采取不正当手段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岗位,或者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人事管理工作中有其他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

(九)其他违反工作纪律失职渎职的行为。

有前款第(六)项规定行为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的;

(二)利用工作之便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三)在公务活动或者工作中接受礼金、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

(四)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内幕信息谋取利益的;

(五)用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的;

(六)违反国家规定,从事、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

(七)其他违反廉洁从业纪律的行为。

有前款第(一)项规定行为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有关规定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或者社会保险基金的;

(三)擅自设定收费项目或者擅自改变收费项目的范围、标准和对象的;

(四)挥霍、浪费国家资财或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五)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

(六)在招标投标和物资采购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者损失的;

(七)其他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利用专业技术或者技能实施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文献,或者捏造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的;

(三)利用职业身份进行利诱、威胁或者误导,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四)利用权威、地位或者掌控的资源,压制不同观点,限制学术自由,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五)在申报岗位、项目、荣誉等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六)工作态度恶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有前款第(一)项规定行为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制造、传播违法违禁物品及信息的;

(二)组织、参与卖淫、嫖娼等色情活动的;

(三)吸食毒品或者组织、参与赌博活动的;

(四)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

(五)包养情人的;

(六)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或者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等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的行为。

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行为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章 处分的权限和程序

第二十三条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

(一)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事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决定。其中,由事业单位决定的,应当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备案。

(二)开除处分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对中央和地方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本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决定;其中,由本单位作出开除处分决定的,报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初步调查后,需要进一步查证的,应当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经事业单位负责人批准或者有关部门同意后立案;

(二)对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作进一步调查,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三)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并对其所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记录在案。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采信;

(四)按照处分决定权限,作出对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免予处分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五)处分决定单位印发处分决定;

(六)将处分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本人和有关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七)将处分决定存入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档案。

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违法违纪,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可以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事业单位或者有关部门暂停其职责。

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违法违纪案件立案调查期间,不得解除聘用合同、出国(境)或者办理退休手续。

第二十六条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应当由两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接受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

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七条 参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与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

(二)与被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二十八条 处分决定单位负责人的回避,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决定;其他参与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的回避,由处分决定单位负责人决定。

处分决定单位发现参与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二十九条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自批准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决定;案情复杂或者遇有其他特殊情形的可以延长,但是办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第三十条 处分决定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原所聘岗位(所任职务)名称及等级等基本情况;

(二)经查证的违法违纪事实;

(三)处分的种类、受处分的期间和依据;

(四)不服处分决定的申诉途径和期限;

(五)处分决定单位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三十一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后,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具体办法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处分的解除

第三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出现违法违纪情形的,处分期满,经原处分决定单位批准后解除处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的,处分期满后,自然解除处分。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求原处分决定单位提供解除处分相关证明的,原处分决定单位应当予以提供。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个人记功以上奖励的,经批准后可以提前解除处分。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的解除或者提前解除,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事业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对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的表现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形成书面报告;

(二)按照处分决定权限,作出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

(三)印发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

(四)将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并在原宣布处分的范围内宣布;

(五)将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存入该工作人员的档案。

解除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的解除或者提前解除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执行回避。

第三十六条 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应当包括原处分的种类和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依据,以及该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的表现情况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 处分解除后,考核、竞聘上岗和晋升工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受到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受处分前的岗位等级和工资待遇。

第三十八条 解除处分的决定应当在处分期满后一个月内作出。

第六章 复核和申诉

第三十九条 受到处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处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分决定单位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规定向原处分决定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提出申诉。

受到处分的中央和地方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申诉,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受理。

第四十条 原处分决定单位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后的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受理申诉的单位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处分的执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因提出复核、申诉而被加重处分。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处分复核、申诉的单位应当撤销处分决定,重新作出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单位重新作出决定:

(一)处分所依据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二)违反规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三)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作出处分决定的。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复核、申诉的单位应当变更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单位变更处分决定:

(一)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情节认定有误的;

(三)处分不当的。

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决定被变更,需要调整该工作人员的岗位等级或者工资待遇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应当恢复该工作人员的岗位等级、工资待遇,按照原岗位等级安排相应的岗位,并在适当范围内为其恢复名誉。

被撤销处分或者被减轻处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受到损失的,应当予以补偿。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已经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处分的,不再作出处分决定。但是,应当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的,相应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第四十五条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工作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对机关工勤人员给予处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体育等部门,可以依据本规定,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国务院监察机关联合制定具体办法。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事业单位公务员处分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三)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四)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五)压制批评,打击报复;

(六)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七)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八)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

(九)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

(十一)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十二)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

(十三)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十四)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十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高发公司;建设领域;纪检监察;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2 D9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062-02

一、分析当前违法违纪案件的特点

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任务保持着高速增长,运营管理进一步规范,监督机制日趋完善,系统内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特点明显。

(一)涉案金额相对较大。1997年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成立以来,纪检监察机构查处的贪污票款案件涉案金额刚开始仅仅是几十元,大的是几千元,最大的一个贩卖假通行费票案也不超5万元。从近年来个别企业负责人违法违纪的发案情况看,个别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甚至明目张胆索贿,违纪违法手段隐蔽多样,贪污受贿数额巨大,涉案金额发展到100多万,甚至上千万。

(二)涉案人员相对集中。近年来,系统内被司法机关查处的人员主要集中在拥有一定权力的中层干部身上以及个别班子成员,一线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也不容忽视。

(三)涉案领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等方面,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四)违规违纪时间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负责人家庭成员生病住院、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期间,以“礼金”之名行权钱交易之实。

(五)行贿人员相对集中。多为长期交往的工程承包商、设备商、产品经销商,一些行贿人长期与企业负责人及家庭成员保持联系,违纪行为隐蔽性强。

违法违纪案件暴漏了制度监管上的漏洞,从管理上讲,国有独资企业,表面上看企业内部制定有各种管理制度,具有初步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但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讲,内控机制还不尽完善,尤其是有一些下属单位、分支机构容易出现自己的“小金库”、“账外账”,想方设法把国有资产化公为私。个别人想把企业当成个人谋利的平台,特别是负责工程建设、招投标、贷款支付、经营销售、财务结算的人员,更是充分利用手中权力,暗箱操作,收受贿赂。

曾经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告诉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着“三个艰巨”的严峻形势:一是建设任务艰巨;二是管理、经营目标任务艰巨;三是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肩负反腐倡廉任务艰巨。

二、把握案件查办的原则和重点

(一)投诉举报呈逐年下降趋势。高发公司监察部一向重视投诉举报工作,坚持举报线索“有件必核”。近年来,高速公路社会关注度高、司乘人员维权意识增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引发了一些举报、投诉,2007~2009年平均2、3天收到一件举报,最多时2008年8月份高达23件。一些举报人解决问题心情迫切,为了引起有关领导、纪检监察部门重视,一件多投,重复举报,经过初核,不实的较多,纪检监察部门快速反应,认真核查,及时反馈,投入了大量人员和时间,为保稳定、促和谐做出了艰苦的努力。据统计,近年来,高发公司监察部受理举报投诉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举报核查率、上报率和回复率均达到100%,其中,不实举报投诉件较多、多头举报、重复举报有所上升。(见附表)

2007年元月至2012年6月高发公司监察部举报受理情况

(二)查办案件把握三项原则

一是把握坚决与稳妥相结合的原则。查办案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直接涉及到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不坚决,必然助长腐败,毁掉干部,影响发展;不稳妥,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人和事,错误地用放大镜审视建设管理过程,就会影响公司发展的正常秩序,建设管理的进度。在案件查办的方式和范围上,注意内紧外松,严格控制“作业面”;在时间上,注意相对集中(人员 、区域、精力)进行突破,力求速决,不拖泥带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二是把握惩处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案件查办过程中,既要当好“卫士”,又要当好“护士”,既要坚持依法依纪又要以人为本,既要正确把握政策,又要注重工作方法,做到宽严相济、惩防并重。坚持做到弄清楚,哪些是工作中允许的探索,允许探索失误,哪些是危害企业发展的问题,是违法违纪的原则性错误。要把工作失误和原则性错误区别开来,与、中饱私囊区别开来。

三是把握注重质量的原则。在查办案件工作中,重视办案质量,把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要求贯穿于办案工作全过程,做到严格遵守办案的程序、依法依纪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确保所办的每起案件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三)查办案件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重点查处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违规问题。如:对某隧道质量事故责任人分别给予撤职、降职、清退处理。查处了某项目公司违反设计变更程序等问题,依据公司有关规定分别给予了严肃处理。

二是重点查处招标工作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如:对某项目公司机电工程招标中责任意识淡薄的责任人做出清退处理。

三是重点查处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如:对一经营公司某项目部经理任职期间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较大损失的行为,给予了党政纪处分。分别查处了一养护公司截留地税返还款并私分的违纪问题。查处了某收费站站长虚报、冒领实习生和临时工工资及过节费问题。查处了某服务区经理截留工资、挪用水费、截留房租严重违规问题。

四是重点查处领导干部违纪问题。如:对个别干部赌博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查处了某收费站站长赌博问题。查处了某经营公司总经理违反“三重一大”制度规定,擅自确定供应商提供质量不合格沥青问题。查处了某管理分公司副经理任职期间收取保通费未入财务账目,截留保通费、虚报修理费套取现金设立“小金库”等问题。

针对有关违规违纪问题,高发公司依据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分别给予了党纪政纪处理。2007年元月至2012年6月,高发公司做出组织处理及司法处理共228人,其中解除劳动合同关系36人,组织处理106人,纪律处分62人,进入司法程序11人,其他处理13人。

三、对公司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近几年的案件查办工作,高发公司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需要到外部取证时,企业纪检监察干部的身份比较尴尬,社会各界对企业纪检监察干部不够认同,对查办案件带来一定不便。二是公司机关纪检监察人员偏少,目前高发公司员工近20000人,现在公司监察部只有正式人员4名。纪检监察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查办案件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近几年查办的案件,大都是上级批转、接到举报线索后查办的,由于办案人员少,主动检查办案少,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通过对有关案件进行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得到了启发,进行了思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企业内控机制,增强内部监督资源的合力。一是要强化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作用的发挥。二是要规范财务负责人等重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的产生办法。三是要整合内部监督资源,加强董事会、监事会、党委、纪检监察、财务、审计、工会等监督主体的有效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四是要健全并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加强集体研究、集体决定,杜绝少数人说了算或个人独断的现象发生。

篇8

第一条为了严肃行政机关纪律,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例给予处分。

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有规定的,依照该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的规定执行;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应当受到处分的违法违纪行为做了规定,但是未对处分幅度做规定的,适用本条例第三章与其最相类似的条款有关处分幅度的规定。

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补充规定本条例第三章未作规定的应当给予处分的违法违纪行为以及相应的处分幅度。除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事部门外,国务院其他部门制定处分规章,应当与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事部门联合制定。

除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决定外,行政机关不得以其他形式设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事项。

第三条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处分。

第四条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五条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六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第七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为:

(一)警告,6个月;

(二)记过,12个月;

(三)记大过,18个月;

(四)降级、撤职,24个月。

第八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第九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不得再担任公务员职务。

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应当解除处分。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第十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同时有两种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处分。应当给予的处分种类不同的,执行其中最重的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种类处分的,执行该处分,并在一个处分期以上、多个处分期之和以下,决定处分期。

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原处分期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

处分期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

第十一条行政机关公务员2人以上共同违法违纪,需要给予处分的,根据各自应当承担的纪律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

(一)在2人以上的共同违法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

(三)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四)包庇同案人员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处分:

(一)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

(三)检举他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公务员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应当减轻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公务员有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内从重或者从轻给予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有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在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一个处分的档次给予处分。应当给予警告处分,又有减轻处分的情形的,免予处分。

第十六条行政机关经人民法院、监察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依法认定有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纪行为,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十七条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章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

第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的;

(三)违反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以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的;

(五)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六)非法出境,或者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的;

(七)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

(八)其他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有前款第(六)项规定行为的,给予开除处分;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或者第(三)项规定的行为,属于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分。

第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负有领导责任的公务员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改变集体作出的重大决定的;

(二)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

(三)拒不执行机关的交流决定的;

(四)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或者监察机关、审计机关、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决定的;

(五)违反规定应当回避而不回避,影响公正执行公务,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离任、辞职或者被辞退时,拒不办理公务交接手续或者拒不接受审计的;

(七)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其他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灾、传染病传播流行、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或者发生的;

(二)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或者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不按规定报告、处理的;

(三)对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社会保险、征地补偿等专项款物疏于管理,致使款物被贪污、挪用,或者毁损、灭失的;

(四)其他、贻误工作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在行政许可工作中违反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行政委托的;

(五)对需要政府、政府部门决定的招标投标、征收征用、城市房屋拆迁、拍卖等事项违反规定办理的。

第二十二条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三条有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四条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以殴打、体罚、非法拘禁等方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

(二)压制批评,打击报复,扣压、销毁举报信件,或者向被举报人透露举报情况的;

(三)违反规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摊派或者收取财物的;

(四)妨碍执行公务或者违反规定干预执行公务的;

(五)其他,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七条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八条严重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包养情人的;

(四)严重违公德的行为。

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三十条参与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十一条吸食、注射或者组织、支持、参与、、色情活动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三十二条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在工作时间赌博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挪用公款赌博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利用赌博索贿、受贿或者行贿的,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分。

第三十三条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章处分的权限

第三十四条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处分,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以下统称处分决定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决定。

第三十五条对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国务院组成人员给予处分,由国务院决定。其中,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由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建议,或者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免职建议。罢免或者免职前,国务院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第三十六条对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给予处分,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拟给予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先由本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建议。其中,拟给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员撤职、开除处分的,也可以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建议。拟给予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先由本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建议。罢免或者前,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遇有特殊紧急情况,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也可以对其作出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同时报告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通报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七条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人员给予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其中,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免职建议。免去职务前,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第三十八条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任免机关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被调查的公务员在违法违纪案件立案调查期间,不得交流、出境、辞去公职或者办理退休手续。

第五章处分的程序

第三十九条任免机关对涉嫌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调查、处理,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经任免机关负责人同意,由任免机关有关部门对需要调查处理的事项进行初步调查;

(二)任免机关有关部门经初步调查认为该公务员涉嫌违法违纪,需要进一步查证的,报任免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立案;

(三)任免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对该公务员违法违纪事实做进一步调查,包括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听取被调查的公务员所在单位的领导成员、有关工作人员以及所在单位监察机构的意见,向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并形成书面调查材料,向任免机关负责人报告;

(四)任免机关有关部门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的公务员本人,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并对其所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记录在案。被调查的公务员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采信;

(五)经任免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作出对该公务员给予处分、免予处分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六)任免机关应当将处分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受处分的公务员本人,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七)任免机关有关部门应当将处分决定归入受处分的公务员本人档案,同时汇集有关材料形成该处分案件的工作档案。

受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期满解除处分的程序,参照前款第(五)项、第(六)项和第(七)项的规定办理。

任免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及时将处分决定或者解除处分决定报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监察机关对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调查、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四十一条对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应当由2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接受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

严禁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非法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

第四十二条参与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被调查的公务员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与被调查的公务员是近亲属关系的;

(二)与被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被调查的公务员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四十三条处分决定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处分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其他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人员的回避,由处分决定机关负责人决定。

处分决定机关或者处分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四十四条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自批准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决定;案情复杂或者遇有其他特殊情形的,办案期限可以延长,但是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第四十五条处分决定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处分人员的姓名、职务、级别、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

(二)经查证的违法违纪事实;

(三)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四)不服处分决定的申诉途径和期限;

(五)处分决定机关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解除处分决定除包括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五)项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包括原处分的种类和解除处分的依据,以及受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的表现情况。

第四十六条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七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到开除处分后,有新工作单位的,其本人档案转由新工作单位管理;没有新工作单位的,其本人档案转由其户籍所在地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章不服处分的申诉

第四十八条受到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可以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处分的执行。

行政机关公务员不因提出复核、申诉而被加重处分。

第四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公务员复核、申诉的机关应当撤销处分决定,重新作出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机关重新作出决定:

(一)处分所依据的违法违纪事实证据不足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三)作出处分决定超越职权或者的。

第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公务员复核、申诉的机关应当变更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机关变更处分决定:

(一)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务院决定错误的;

(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情节认定有误的;

(三)处分不当的。

第五十一条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处分决定被变更,需要调整该公务员的职务、级别或者工资档次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调整;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应当恢复该公务员的级别、工资档次,按照原职务安排相应的职务,并在适当范围内为其恢复名誉。

被撤销处分或者被减轻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工资福利受到损失的,应当予以补偿。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处分决定机关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退休的,不再给予处分;但是,依法应当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相应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第五十三条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违纪的财物,除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由处分决定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应当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属于国家财产以及不应当退还或者无法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上缴国库。

篇9

第一条为了严肃行政机关纪律,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例给予处分。

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有规定的,依照该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的规定执行;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应当受到处分的违法违纪行为做了规定,但是未对处分幅度做规定的,适用本条例第三章与其最相类似的条款有关处分幅度的规定。

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补充规定本条例第三章未作规定的应当给予处分的违法违纪行为以及相应的处分幅度。除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事部门外,国务院其他部门制定处分规章,应当与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事部门联合制定。

除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决定外,行政机关不得以其他形式设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事项。

第三条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处分。

第四条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五条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六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第七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为:

(一)警告,6个月;

(二)记过,12个月;

(三)记大过,18个月;

(四)降级、撤职,24个月。

第八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第九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不得再担任公务员职务。

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应当解除处分。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第十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同时有两种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处分。应当给予的处分种类不同的,执行其中最重的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种类处分的,执行该处分,并在一个处分期以上、多个处分期之和以下,决定处分期。

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原处分期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

处分期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

第十一条行政机关公务员2人以上共同违法违纪,需要给予处分的,根据各自应当承担的纪律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

(一)在2人以上的共同违法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

(三)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四)包庇同案人员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处分:

(一)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

(三)检举他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公务员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应当减轻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公务员有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内从重或者从轻给予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有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在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一个处分的档次给予处分。应当给予警告处分,又有减轻处分的情形的,免予处分。

第十六条行政机关经人民法院、监察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依法认定有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纪行为,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十七条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章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

第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的;

(三)违反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以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的;

(五)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六)非法出境,或者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的;

(七)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

(八)其他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有前款第(六)项规定行为的,给予开除处分;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或者第(三)项规定的行为,属于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分。

第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负有领导责任的公务员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改变集体作出的重大决定的;

(二)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

(三)拒不执行机关的交流决定的;

(四)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或者监察机关、审计机关、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决定的;

(五)违反规定应当回避而不回避,影响公正执行公务,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离任、辞职或者被辞退时,拒不办理公务交接手续或者拒不接受审计的;

(七)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其他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灾、传染病传播流行、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或者发生的;

(二)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或者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不按规定报告、处理的;

(三)对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社会保险、征地补偿等专项款物疏于管理,致使款物被贪污、挪用,或者毁损、灭失的;

(四)其他、贻误工作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在行政许可工作中违反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行政委托的;

(五)对需要政府、政府部门决定的招标投标、征收征用、城市房屋拆迁、拍卖等事项违反规定办理的。

第二十二条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三条有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四条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以殴打、体罚、非法拘禁等方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

(二)压制批评,打击报复,扣压、销毁举报信件,或者向被举报人透露举报情况的;

(三)违反规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摊派或者收取财物的;

(四)妨碍执行公务或者违反规定干预执行公务的;

(五)其他,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七条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八条严重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包养情人的;

(四)严重违公德的行为。

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三十条参与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十一条吸食、注射或者组织、支持、参与、、色情活动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三十二条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在工作时间赌博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挪用公款赌博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利用赌博索贿、受贿或者行贿的,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分。

第三十三条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章处分的权限

第三十四条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处分,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以下统称处分决定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决定。

第三十五条对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国务院组成人员给予处分,由国务院决定。其中,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由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建议,或者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免职建议。罢免或者免职前,国务院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第三十六条对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给予处分,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拟给予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先由本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建议。其中,拟给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员撤职、开除处分的,也可以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建议。拟给予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先由本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建议。罢免或者前,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遇有特殊紧急情况,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也可以对其作出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同时报告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通报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七条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人员给予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其中,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免职建议。免去职务前,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第三十八条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任免机关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被调查的公务员在违法违纪案件立案调查期间,不得交流、出境、辞去公职或者办理退休手续。

第五章处分的程序

第三十九条任免机关对涉嫌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调查、处理,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经任免机关负责人同意,由任免机关有关部门对需要调查处理的事项进行初步调查;

(二)任免机关有关部门经初步调查认为该公务员涉嫌违法违纪,需要进一步查证的,报任免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立案;

(三)任免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对该公务员违法违纪事实做进一步调查,包括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听取被调查的公务员所在单位的领导成员、有关工作人员以及所在单位监察机构的意见,向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并形成书面调查材料,向任免机关负责人报告;

(四)任免机关有关部门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的公务员本人,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并对其所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记录在案。被调查的公务员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采信;

(五)经任免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作出对该公务员给予处分、免予处分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六)任免机关应当将处分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受处分的公务员本人,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七)任免机关有关部门应当将处分决定归入受处分的公务员本人档案,同时汇集有关材料形成该处分案件的工作档案。

受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期满解除处分的程序,参照前款第(五)项、第(六)项和第(七)项的规定办理。

任免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及时将处分决定或者解除处分决定报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监察机关对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调查、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四十一条对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应当由2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接受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

严禁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非法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

第四十二条参与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被调查的公务员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与被调查的公务员是近亲属关系的;

(二)与被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被调查的公务员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四十三条处分决定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处分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其他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人员的回避,由处分决定机关负责人决定。

处分决定机关或者处分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四十四条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自批准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决定;案情复杂或者遇有其他特殊情形的,办案期限可以延长,但是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第四十五条处分决定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处分人员的姓名、职务、级别、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

(二)经查证的违法违纪事实;

(三)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四)不服处分决定的申诉途径和期限;

(五)处分决定机关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解除处分决定除包括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五)项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包括原处分的种类和解除处分的依据,以及受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的表现情况。

第四十六条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七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到开除处分后,有新工作单位的,其本人档案转由新工作单位管理;没有新工作单位的,其本人档案转由其户籍所在地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章不服处分的申诉

第四十八条受到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可以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处分的执行。

行政机关公务员不因提出复核、申诉而被加重处分。

第四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公务员复核、申诉的机关应当撤销处分决定,重新作出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机关重新作出决定:

(一)处分所依据的违法违纪事实证据不足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三)作出处分决定超越职权或者的。

第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公务员复核、申诉的机关应当变更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机关变更处分决定:

(一)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务院决定错误的;

(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情节认定有误的;

(三)处分不当的。

第五十一条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处分决定被变更,需要调整该公务员的职务、级别或者工资档次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调整;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应当恢复该公务员的级别、工资档次,按照原职务安排相应的职务,并在适当范围内为其恢复名誉。

被撤销处分或者被减轻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工资福利受到损失的,应当予以补偿。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处分决定机关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退休的,不再给予处分;但是,依法应当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相应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第五十三条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违纪的财物,除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由处分决定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应当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属于国家财产以及不应当退还或者无法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上缴国库。

篇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行为,完善和强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制,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城市管理执法办法》、《行政执法责任制》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区市城市管理局执法监察机构、区(县、县级市)城市管理局执法监察机构分别为市、区(县、县级市)两级执法监督的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执法监督活动。

第三条执法监督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及规章为准绳,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

第四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以下简称执法监督人员),应当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精通法律,熟悉业务,具备城市管理经验,经市、区政府法制部门统一培训,取得《城市管理执法监督证》后方可上岗。

第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含执法辅助人员,以下统一称为执法人员)应当自觉接受监督机构及其执法监督人员依法对其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的监督。

第二章 监督考核内容和权限

第六条执法监督人员在监督中发现执法人员有下列违法违纪行为的,应立案调查:

(一)粗暴野蛮执法,辱骂、殴打管理相对人,限制管理相对人人身自由;

(二)违法执法程序,扣押物品不开单据,罚款不开票据,故意损害或侵占管理相对人物品;

(三)利用职务职权吃、拿、卡、要;

(四)工作时间饮酒,酒后执行公务;

(五)执法车辆无牌照或缺牌照执勤;

(六)着执法工作制服参与非公务活动,包括外出就餐、娱乐、购物等;

(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政应作为而不作为;

(八)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方式收集证据或收取罚款;

(九)严重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和行政执法人员职业准则,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

(十)弄虚作假,误导、欺骗群众和舆情,对人民群众的诉求与批评进行压制和打击报复,扣压、销毁举报信件,向被举报人透露举报情况;

(十一)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营利性组织中兼职;

(十二)组织、参与迷信活动,吸食、注射毒品,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参与赌博或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及其他便利条件;

(十三)其他违法违纪,需要立案调查的行为。

第七条 执法监督人员在监督中发现执法人员有下列违反执法规定和执法程序行为的,有权当场纠正、责令整改,并登记在案:

(一)有冷、硬、横行为;

(二)个人单独执法;

(三)不坚守工作岗位,擅自离岗、脱岗;

(四)对群众的举报、投诉、求助推诿拖拉、能办不办,不按规定处置;

(五)违背“七二一”工作原则,对轻微违法行为,未能采取教育、劝诫、疏导等方式予以纠正而直接使用简单粗暴的取缔、扣押、罚款等手段,造成群众与执法机关对立,社会矛盾激化问题;

(六)在执法管理服务保障等活动中故意刁难群众、出现扰民问题;

(七)其他违反执法规定和执法程序的行为。

第八条 执法监督人员在监督中发现执法人员有下列违反队容风纪规定行为的,有权当场纠正,责令整改,并登记在案:

(一)不按照规定穿着制式服装和鞋帽;

(二)着装仪容仪貌不整,行为举止不端,有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形象;

(三)执法执勤时吸烟、吃零食;

(四)执行公务时用语不规范不文明,对当事人使用粗俗、歧视、训斥、侮辱以及威胁性语言;

(五)驾驶执法车辆巡逻时违反交通法规,在执法车辆内躺卧、打瞌睡、吃零食、玩手机、将脚置于方向盘上等,停车固守时影响交通,执法车辆搭乘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六)不按照规定穿着范佩戴和规范使用取证设备和执法装备;

(七)其他违反队容风纪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执法监督人员在监督中发现执法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权追究单位或者个人的纪律责任:

(一)拒绝执法监督机构依法进行监督的;

(二)隐瞒事实真相,伪造或者隐匿、销毁证据的;

(三)包庇违法违纪人员的;

(四)拒不执行执法监督机构监督决定或无正当理由据不采纳监督建议的;

(五)打击、报复检举人、控告人和执法监督人员的;

(六)向执法监督人员行贿或介绍违法违纪人员行贿、介绍执法监督人员索贿的;

(七)其他妨碍监督工作正常进行的。

第三章 监督考核方式

第十条 执法监督机构根据监督内容,可以采取随同监督、重点监督、专项监督等不同的监督方式。

第十一条 执法监督机构在执行专项或重大监督任务时,须报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十二条 执法监督人员在执行监督任务时不得少于两人。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采取明查和暗访两种形式。执行明查任务时,必须出示相关监督证件;进行暗访时,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工作方案开展工作。

第十三条 根据监督工作需要,执法监督人员经批准后可以模拟设置情况,实地了解被监督对象的真实情况。监督任务结束后应及时撤销所设情况。

第十四条 在现场监督中,执法监督人员可以通过录音、拍照和摄像等手段,获取信息资料和证据。被监督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执法监督人员的要求,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和情况,如实回应答复提出的问题。执法监督人员有权对与监督事项有关的资料进行检查、询问、复制。

第十五条 执法监督机构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应当填写《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并及时将监督情况通知当事人所在单位。

第十六条 上级执法监督机构可以指令下级执法监督机构对专门事项进行监督,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直接派员进行监督。下级执法监督机构应当按照要求,认真、及时地完成交办事项的监督,并将监督结果报告上级执法监督机构。

第十七条 执法监督机构可以根据监督工作的需要,组织协调有关业务部门共同进行现场监督。

第十八条 对群众、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行为的举报、投诉、控告,执法监督机构应当如实登记,现场核实,按规定程序办理。经执法监督机构核查证实反映问题不实的,应当在适当场合予以澄清,消除不良影响。

第十九条 执法监督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每年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行风评议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章守纪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 结果运用和处置

第二十条 执法监督机构在现场监督中遇到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违法违纪或失职的重大情况,应当立即报告,对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案件、事件和事故,应当进行先期处置。

第二十一条 执法监督机构在现场监督中发现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情暂扣执法证件,必要时可以将相关当事人先行带离现场:

(一)正在发生的、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二)拒绝、阻扰执法监督人员执行现场监督工作任务的。

第二十二条 对本办法第六至第九条所列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经现场发现或调查属实,应当根据其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和危害后果,并结合其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对造成后果进行弥补善后等情况,给予当事人相应的行政处理或纪律处分。

第二十三条 对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给予违法违纪人员所在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相应的行政处理或纪律处分。

第二十四条 单位领导干部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对其所在上一级单位的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给与其相应的行政处理或纪律处分。

第二十五条 执法监督机构对各种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将从严追究相关执法监督人员及有关领导责任。

第二十六条 上级执法监督机构发现下级监督事项处理不当的,可以提出重新调查处理的建议;必要时,可以责令下级执法监督机构停止执行,并予以纠正。

第二十七条 各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对执法监督机构作出的监督决定或提出的监督建议,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或其他适当方式向执法监督机构如实反馈落实情况。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设区市、区(县、县级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级城市管理执法监督考核处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