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流量估值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流量估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流量估值

篇1

方法。

关键词:初创公司;估值方法;探究

互联网+”型公司顺应了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趋势,再加上政府出台的利好政策,互联网型公司,尤其是电商公司得以蓬勃发展。2015年以来出现了一种新的业态,即B2B(Business-to-Business)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开启了企业对企业的商业新模式。即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这种类型初创企业一般资产轻、客户流量小,交易规模不大,缺乏资金的持续投入。一旦获得融资,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为投资人赢得巨额的回报。但如果从财务指标看,此类互联网初创公司很难获得投资人的支持。究竟如何估值成为投资人与创业人非常关注的现实问题。

一、传统估值方法的缺陷

众所周知,完善的估值系统不仅可以避免因高估而产生的行业泡沫,也避免一个好的企业被“贱卖”,有助于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估值方法有可比公司分析法、先例交易分析法,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它们都是一种静态的估值方法,不可避免的出现高估或低估的问题。

互联网产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获得了蓬勃发展,但复杂的股权结构、多样的企业设计和创新的盈利模式都增加了互联网公司运营成果的不确定性。从风险投资的角度而言,互联网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很难为企业未来收益确定风险率。此外,对互联网企业而言,用户量成为公司的核心资源,传统方法很难评估其价值。因此只有不断创新的、可操作的估值系统才能适应互联网产业的的不断

发展[1]。

二、互联网初创公司常用的估值方法

(一)DCF(现金流量折算)应用方法

将互联网公司全部现金流入扣除成本之后的剩余资产称为净现金流量,这一数据表示在某个时间段内可以为投资人提供的税后现金流量,是现金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净现金流量主要包括自由现金流量和非营业现金流量,通常将非营业活动积累的税后现金流量称为非营业现金流量,将营业活动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称为自由现金流量。

以现金流量的变化特征为依据,折现现金流量可以分为两阶段增长型和三阶段增长型两种。

对两阶段增长型来讲,一般将现金流量值与后续期价值的总和称为公司的实体价值,发展呈现出两个阶段的初创型公式尤为适用。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增长率一般表现为持续增长的形态。

对三阶段增长型来讲,一般将增长期、转换期和后续期的现金流量之和作为公司的实体价值体现,其中增长期为高速增长阶段,在转换期中,增长率呈现出一定的递减趋势,在后续期中,增长率逐渐稳定。以市场需要为基准,DCF方法在选择预测期的过程中有较高的灵活性,例如8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在实际估值中,一般将预测期选为3-5年,在这个时间段内,初创公司的经营结果是可以预测的。

DCF估值方法拥有完善的理论估值体系,在现金流量为正的前提下,可以估计出未来现金流的发生时间,得出次结果后可以根据现金流的风险特性,求出折现率,为初创公司的估值提供依据,但此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第一,现金流量折算法不能可靠处理同伙膨胀带来的影响,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创业者无法对现金流做出相应的调整。第二,公司复杂的风险状态无法通过单一的折现率反应出来,因为在某一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后期的经营风险会逐渐降低。第三,创业者无法认识到灵活经营的重要性,管理和无法明确环境的变化和投资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必须应用灵活的管理手段以取得更好的投资机会,为了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不得不应用多种投资方案。

现金流量折算法在国内的应用,通常都会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一定的问题,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算法在正在发展的经营活动中无法得到较大的价值体现。

对高新技术公司来讲,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拥有某种特许经营权,但不能保证能够立即获得经济效益,甚至为处于亏损状态。

以B2B平台型的互联网初创公司为例,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初创公司可能会获得良好的获利机会和发展机会,这种类型的公司与相同经营状况但是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公司相比,理性的投资者愿意将更多的筹码加于前者。在该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公司的评估可能缺乏一定的市场价值,因此必须找到科学的可以反映出公司优势的评估方法。在利用传统现金流量折算法的过程中,即使可以反映出公司的价值,但是对公司的增长机会做出合理的预估,可能带来低估公司价值的风险。

(二)DEVA模型及其修正

传统估值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结合公司的财务报表,将息税折旧前利润乘以8,在与行业的β相关系数相乘,就可以得出谈判的重要依据。在此基床上对数据进行微调即可得出最终的结果。对初创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一般需要经验和直觉来制定投资方案,而不是精确的计算,可以将 DEVA 估值法作为辅助手段,该手段适用于那些处于创意、创新、创业的早期阶段的公司或项目[2]。

1. DEVA模型的基本形式

DEVA 模型最早由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师 Mary Meeker 提出,其根本依据是互联网行业的开放化和多元化特点,互联网公司具有广阔的平台优势,因此互联网初创公司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应力基础就是用户资源。DEVA模型的基本公式为E=MC2,其中E、M、C分别表示被评估公司的价值、单体投入的初始资本、用户的资源价值。在互联网行业中,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用户的互动行为,即存在潜在的交易可能性,可以用C2表示用户资源的价值

属性。

例如,电话或网站的用户只有一个,其价值必定为0,只有第二个或者更多的用户诞生后,用户之间才有可能实现多种互动,附加价值也将体现出来,当用户的数量为2时,附加价值为4,当用户数量为3时,附加价值为9,以此类推。

固定成本M和C为指数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不考虑固定成本线,固定成本的线性变动与后续的增长没有太大的关联,此时依旧会呈现出指数型的变化

形态。

以互联网公司的用户管理为例,创建完数据库之后就要对相应的用户进行管理,就管理潜力探讨,管理一名用户的数据和管理一万名用户的数据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同的是,用户的投放收益会在日后呈现指数变化的形态。

为了实现指数型增长价值,可能会适当降低价格来吸引用户。

DEVA估值理论会催生新一轮的并购,例如A公司有100个用户,此时的估值为1万,B公司有300个用户,估值为9万,两家公司估值合计为10万。两家公司合并将诞生400个用户的新公司,从估值方面来看,400个用户的平方即为16万,可以看出,并购带来了6万的规模效益。为了实现这一效益,也就是实现并购,赚到6万的规模效益,B公司此时出价2万收购A公司,A公司原来的估价为1万,A公司将非常满意。B公司在原来9万估值的基础上增加了1万的并购费用,以16万的价格卖出,此时获利6万,从这一交易中看出,A公司和B公司获利都较大。

2. DEVA模型的修正

由于中国互联网初创公司种类较多,同时更新换代也较快,应用DEVA模型记性估值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在原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在构建修正模型的过程中,往往引入同类型公司的可比系数进行完善,取得a平均系数,将修正后的DEVA模型表达为E=aMC2。修正后的DEVA模型可以具备互联网公司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在注重用户资源价值的同时,实现对公司价值的客观描述。

3.修正后DEVA模型的应用

以Facebook收购Instagram公司为例,以DEVA模型为基础,先确定单一的固定成本和用户的价值,模型中的M表示成立初期分摊至每位用户的初始成本。在对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时,固定成本可以很准确地描述出公司的获利能力,如果固定成本越高,公司在获取用户资源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费用也将越高,成本的高低直接表明互联网公司在市场中具有的扩张前景。公司拥有用户3500万人,公司成立之初投入的固定成本为50万美元,因此,M的计算表示为:M=固定成本/用户数量=0.014美元

在Instagram公司的价值估算方面,可以根据互联网公司的相关报告进行估测,该公司单一用户的价值为0.85美元,用户的总价值为2975万美元。

模型中的a系数表示被评估公司的模型估算结果与公允价值之间的比值[3]。a系数的取值可以根据同类公司a值的计算平均值,数据采集结果见表1(单位:亿美元)。

根据上表求出a系数的平均值为0.65,0.65即为公司的修正系数,因此可以计算出公司的价值为9.87亿美元,这一结果与Facebook收购Instagram公司的10亿美元报价十分接近。

三、互联网初创公司估值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初创公司的估值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只要创业者可以说服投资人,其估值就存在合理性。

以B2B互联网公司为例,在估值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有:1.公司目前的用户数量,单用户的价值;2.所在细分市场的规模和发展前景预期;3.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和目前所处的地位;4.创始人和团队的能力;5.自身模式的盈利预期和获利能力。

互联网初创公司要准确估值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定量化的共识求得公司的估值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通常需要找出一个可比公司,然后跟企业的创立成本、下一步需要的投资做对比[4]。

四、结束语

修正的DEVA模型可以在实际中满足互联网初创公司估值方面的技术需要,但在估值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市场的变化特点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特点,该模型也并不是万能的,需要结合互联网公司本身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观察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李中阳.互联网初创公司的估值方法浅谈[J].社会学杂志,2015(25):72-73.

[2]沈乐.战略管理理论在初创公司估值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15,26(1):25.

[3]车亮.对初创公司估值方法的实证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12(1):25.

篇2

没有业绩支撑的上涨终究是“空中楼阁”。与此同时,处于热点概念下的低估值蓝筹并没有像小盘股一样“闻鸡起舞”,而这或许是未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机会。

近期,由于全市场流动性仍处于偏宽松的状态,所以小盘股的炒作并未停止,创业板指数继续走强。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对于热点概念的炒作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得不提的是,没有业绩支撑的上涨终究是“空中楼阁”。与此同时,处于热点概念下的低估值蓝筹并没有像小盘股一样“闻鸡起舞”,而这或许是未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机会。

细数当前市场热议的诸多概念,最为确定的非“移动互联网”莫属。2 0 0 9年大摩首次提出全新概念“移动互联网”,以区别既有的“桌面互联网”。它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已深入人心,以至于信息与通讯技术(ICT)各产品领域不面向移动互联网做适当转型,就已显得落后于时代。要知道,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40年前已诞生,20年前被商业化,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不绝于耳的发展路线争议:从芯片技术的复杂指令系统CISC与精简指令集RISC之争、终端的网络计算机NC与个人电脑PC之争,到网络传输的ATM与和IP之争,每个层面上、每个新概念都充斥着各路巨头的博弈,胜负沉浮有些已能盖棺定论,有些还有待时间检验。但是“移动互联网”概念提出短短几年来,无论IT老牌巨头IBM、微软,还是IT新贵Google、Facebook、腾讯,甚至通信领域的强者思科、爱立信、华为,都高度认同它是产业未来发展之路,这种现象在互联网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之际,我国自然也不甘落后。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单季净增5302.8万户,单季净增创近两年新高,累计达8.17亿户。一季度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户均流量首次突破100M,达到117.4M,同比增长30.4%。其中手机上网是主要拉动因素,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比重达到62.3%,3G网络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占比已达50%。不难看出,移动业务已成为运营商营收增长的新引擎,而通过对比我国三大运营商2012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3G用户数以及ARPU等关键经营指标,可以发现,多个维度似乎显示中国联通已渐成气候。营收方面,中国移动下滑4.1个百分点,中国电信下滑1.6个百分点,而中国联通上升5.7个百分点;净利润方面,中国移动下滑1.0个百分点,中国电信下滑1.1个百分点,而中国联通上升了2.1个百分点。

回到市场层面来看,中国联通201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8%,业绩持续低于预期的魔咒被打破;看未来,中国联通前几年的大规模网络建设已基本完成,升级4G网络所需时间最短,资本开支最小。公司管理层明确判断,今明两年将是公司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年一季度,中国联通实现营收727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32亿元,同比增长89%;公司已过渡为以3G为移动业务主业的公司,高达29.6%的毛利率亦显示了3G业务的强大盈利效应。中国联通2012年1倍PB隐含2013年净利润增速为零。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传统蓝筹,联通股价确实存在被低估的可能。其实,市场如此低估有增长前景的蓝筹股,一是由于近几年蓝筹股整体的低迷表现,二是市场担心大国企蓝筹股的持续增长潜力。总的来说,还是投资者对未来我国整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忧虑难以消除,这才导致市场始终对大盘蓝筹股的兴致不高。其实,不妨这样来看待此问题:假设市场再度低迷,蓝筹股的整体低估值也能降低投资者的持股风险。如果市场已经开始走牛,相信有增长潜力的蓝筹股最终也会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篇3

尽管此前市场已有传言,但直到11月17日中信银行的一纸公告才终结传言:根据公告,中信银行董事会通过两项议案:一是与百度合资设立“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中信银行绝对控股,经营范围暂定为直销业务;二是设立中信银行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此即为中信银行的理财业务分拆,目前已先后有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三家银行董事会通过理财业务分拆议案。

在首批获得互联网银行牌照的微众银行的高管纷纷出走,人们对互联网银行前景渐趋看淡之时,一向不显山露水的中信银行却在互联网金融合作方面大胆破冰,此举必将引发市场对传统银行介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极大关注。

互联网破题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多年以前在传统银行占据主导地位的年代,已有不少银行尝试综合经营、金融集团等敏感业务和牌照。如今,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混业经营被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让市场颇感神秘和新奇:老调重弹的混业经营大幕会随着全新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而缓缓拉开吗?

正如一些机构不断强调的那样,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需与时俱进之后,对混业经营的预期是从现在开始一直贯穿2016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主线投资逻辑,也是2015年年底银行行情的最重要的催化剂之一。

实际上,在银行业务层面的混业经营已推进多年,由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既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不断推进的客观要求。由于存在面向混业经营时代监管重构的内在动力,打破银行、保险、证券三大子行业的监管藩篱,使其成为更加有机融合和有效协作的体系迫在眉睫,也是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不断推进的客观要求。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混业经营既是“监管追上业务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混业经营得以持续、深入推进的大前提,否则各子行业监管机构之间的灰色地带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跨业合作将永远无法摆脱监管套利的阴影,为金融机构带来丰厚利润的创新和合作将永远无法走出管套利的阴影,也永远无法走出“赚利润、丢估值”的窘境。名正才能言顺,监管大格局理顺和业务阳光化发展,是金融尤其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和跨业合作实现“从利润到估值”的正循环的起点。

当前混业经营的最大障碍,一是银行和境内券商之间牌照的隔离;二是各金融子行业监管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如何攻克两大障碍一直困扰着金融监管者,也是传统银行混业经营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当前,如果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名义,积极推动混业经营的常态化发展,那么,此举对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而言意义重大。

国金证券认为,以监管重构为起点的混业经营的深入推进,将产生三个层面的影响:第一,银行获取境内券商牌照将提上议事日程,预计在《商业银行法》正式修改之前将继续以试点的形式进行,对银行而言投行牌照是重中之重,这将为打通“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从债权到股权”的社会融资全链条,在金融脱媒和直接融资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将成为银行业一个全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是重大利好;第二,对体量较小的金融子行业而言,基于牌照被并购价值将逐步凸显,其中规模较大的公司亦有收购小银行、获取全新的资金和客户来源的预期;第三,对资本市场而言,利用分业监管漏洞大肆流入的增量资金之门预计将被有效封堵,尽管短期内从增量资金角度看有利空的意味,但是从资金稳健性、合规性以及可持续性来看,其无疑是“慢牛、长牛”的重要保障,对此应持积极态度。

“有无银行大股东”背后

百信银行与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有何不同呢?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由股权关系来保障的“排他性”双赢合作,未来经营范围拓展至全口径互联网银行业务是重要看点。众所周知,在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中,目前只有百度没有互联网银行牌照,此次百度与中信的合作算是弥补了这一重要的业务缺口。

从双方此次公布的合作方案分析,预计直销业务是中信和百度合作的起点,未来可期待的是百信银行的经营范围将逐步由直销拓展至全口径互联网银行,而百信银行作为百度的互联网银行也值得期待。对合作双方而言,“排他性”是某项业务合作能否提升估值的根源,股权关系是确保“排他性”的基础。

一方面,来自于百度的流量导入将是排他的,这与微众银行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的导流合作有本质的不同,因为微众银行可以为所有的银行导流,与某一家银行的合作并不排他,因此,它们的合作并不提升合作银行的估值;而对百度而言,将流量完全导入自己的子公司是毫无争议的。另一方面,未来业务拓展至全口径的互联网银行的百信银行不必再担心远程开户等监管限制,中信银行将自己的客户迁移至自己的子公司也毫无争议,诸如“微众银行第三方账户接入端口突然被关闭”这类事件将不会再发生。

此外,通过股权关系实现中信银行和百度本身的相对隔离,也是有效杜绝商业银行层级管理模式不适应互联网思维,但又确保必要的风控和监管流程得以贯彻的最有效手段。对中信银行而言,百信银行是其继续巩固互联网领先优势的实现平台;而对百度而言,百信银行则是其流量在金融行业顺利完成变现的保障。

虽然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是首批获得互联网银行牌照的银行,但后发的百信银行与它们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表面上看,百信银行有传统银行大股东,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却只有从传统银行跳槽过来的银行高管。

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是金融,应该接受和传统金融同等监管”的总体方向已经非常明确,而在先发优势、业务经验和客户基础积累极其重要的金融行业,作为后来者的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的互联金融一旦面临与传统金融相同的监管标准,其后发劣势将非常明显。此外,远程开户等互联网银行模式的核心假设几乎没有完全放开的可能。

国金证券认为,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核心问题在于:它们没有大股东,这样完全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的互联网银行,在金融业的监管思路和框架下,业务发展困难重重,这点在互联网银行成立之初高调的团队建设到如今高管不断离职的显著对比中已经得到印证。未来纯互联网银行的举步维艰将与由商业银行主导的互联网银行的顺利发展形成鲜明对比,这将更加凸显“有无银行大股东”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百信银行的横空出世印证了国金证券一直以来的判断:互联网银行背后有无大股东不是一种表象,它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互联网银行的经营理念。虽然互联网金融是个好东西,但在现实中却需要由金融机构来主导。此次中信银行与百度的合作是一个带有风向标性质的合作案例,在经历了最初野蛮生长后,互联网公司对金融本质的认识开始逐步回到正确的轨道上,“金融的归金融,互联网的归互联网”将逐步变为全社会的共识,由金融机构来主导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一大趋势将逐步确立,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深度介入并主导大部分互联网领域的合作案例。

篇4

这桩婚姻在江湖上其实盛传已久。原因很简单,老牌门户新浪数年来置之死地而后生培育出微博这一社会影响巨大的产品,也拿下数亿用户,本是一桩老树新花的佳话。不过,成绩很大,代价更大,数年巨额投入累积已达几十亿之巨,却眼看着微博产品用户规模开始缩减、使用时间开始下降,俨然一副已近生命中后期的光景了,而商业模式却一直未能被建立起来。新浪股价从40美元出发炒到140,又跌回40,一个轮回只是看一遍资本市场的残忍与贪婪。

对阿里帝国来说,故事看上去要从容很多。拥有淘宝这一巨大的流量入口,阿里巴巴的股权赎身也顺利进展,从“淘宝”脱胎而出的“天猫”,不仅洗清假货原罪,而且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电商网站之一。始皇帝马云功成身退,开始幕后遥控,接班人顺利上台,集团整体上市指日可期。不过,阿里帝国也在面临潜在危机,在互联网发展进入移动互联网这一新阶段的历史大转折中,阿里并未有什么成功的拓展,移动电商大有潜力可挖。所以,前段时间马云才会在论坛上对马化腾的微信大表垂涎。对阿里帝国来说,它已经失去了太多时间,不过幸好它有庞大的体量和充裕的现金流,用资本换时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微博这一模仿Twitter+Facebook的产品原本诞生于桌上互联网,不过却具有天然的移动互联网属性。据新浪微博数据,其流量已有超过7成来自移动端,也就是说新浪微博基本上可以视作一个日活跃用户数千万的移动互联网平台。

这个平台,空有品牌和架子,新浪有苦难言,曹国伟心中有无绝望的苦水,想想也便知道。难得这时候,急于在移动端寻找落脚点的阿里官人热切的眼光投过来。

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占18%股权,以此计算,阿里给新浪微博的估值大约是33亿美元,而收购宣布之时,新浪(包含新浪门户和新浪微博)的整体市值也是这个值。虽然阿里留下可以继续增持到30%的开口,这个股价也不低了。5.86亿美元可以直接填补亏空,进一步拓展业务,更重要的是阿里和新浪微博、电商和社会化媒体两个平台打通后的想象空间。

无论是渴望摆脱绝望等待的新浪微博,还是基于落脚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构建电商帝国的阿里,这个想象空间都如此动人。倾慕已久,勾搭依旧,不过此番洞房进入,盖头掀起,能否迎来一场红火的日子却是未知。

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此番联姻的基础在于各寻出路。新浪微博要建立商业模式找到赚钱的路子,阿里帝国则要整合微博用户构建更立体更庞大的电商帝国,甩开京东这样的竞争对手甚至蘑菇街这样的导购站,将从发现到决策到购买的一系列用户行为牢牢凝注在自己的纵深体系中。

篇5

所谓企业估值,是指着眼于企业的资产及其获利能力、发展能力,对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企业估值是投融资、交易的前提,无论是筹集资本、收购合并、企业重组、出售资产或业务都离开科学估值基础上的合理定价。由于企业所处行业特点、企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及其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估值方法不尽相同,包括基于企业长期财务预测模型、运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股利折现模型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利用股票价格与企业价值的背离,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的折扣价格买入股票,待合适时机再以高价卖出,其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估的模型是1942年威廉姆斯(JohnBurrWilliams)提出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于1969年提出的Q比率则对应了另外一种估值思路,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反映的是一个企业两种不同价值估计的比值,分子上的价值是该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分母中的价值是企业的"基本价值"----重置成本,即企业的当前股本。对于边际Q>1的企业而言,它的每一项投资都将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使股东价值提高,直至边际Q=1,即边际投资的净现值为零,而对于边际Q<1的企业而言,它的每一项投资都将减少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使股东价值降低。

二、从万达电商个案透视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估值模式的变动与趋势

2015年8月29日,万达集团、百度、腾讯在深圳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共同出资50亿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2014年12月26日,万达出资20亿收购国内排名第四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钱51%的股权,为旗下的电商及互联网金融增加了重要的支付平台,并于2015年5月推出面向C端用户的首款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快利来”,该产品短时间内通过售楼处、万达广场、商户收银台等万达系所有地面客户触点全方位推广,短期内吸引了大量公众和媒体关注度,未来快钱还将围绕万达商业地产所涉及的诸多消费场景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场景金融服务,将支付环节打造为一个强势的用户入口,与万达的其他商业拓展形成协同互补效应。“腾百万”联手再加上“快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形成了一个集用户资源与账户共享、大数据挖掘与多种功能提供为一身的闭环商业体系,短短4个月间,万达电商估值翻了4倍,达到200亿,而万达商业地产的整体估值则翻了一番。2014年9月,彭博给万达商业地产估值为1643亿人民币,在装入万达电商资产和并购快钱并调高综合溢利后,中金香港证券给万达商业地产的估值为2860亿-3170亿元,汇丰、中银及花旗等多家机构对万达商业地产的估值预测均在3000亿人民币上下。以估值200亿的万达电商和20亿的快钱并购注入后,万达商业地产估值较前翻了一倍。万达商业地产在并购与业务战略布局进程中的估值变动,如果套用传统的企业估值体系理论和模型来解释显然难以凑效,必须结合网络经济的基本运行逻辑进行剖析。而伴随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实施,企业上市融资门槛不断降低,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并有机衔接,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从创立伊始就遵循资本的逻辑规划自身的成长路径,以资本的杠杆放大自身成长的可能空间,以资本的机制联结和激活社会资源,“外延式扩张”将成为企业成长的主要模式,资本运作则是实现外延式扩张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估值体系的调整和重塑无疑成为实践和理论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网络经济运作逻辑下企业估值的理论实践基础和影响估值的要点

万达个案中,通过少量资产的注入推动估值整体翻番,其原因在于:当代经济的运行越来越具有泛网络化特征,就理论解释力而言,基于信息文明的网络经济学较基于工业文明的以边际分析为基础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对当下新经济领域各种现象事件更富解释力。信息文明时代,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日益交融,比特世界的扩张和价值供给不依赖于太多有形物质投入但却高度依赖于网络生态结构的完善和网络协同价值的实现;而网络协同价值的实现,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与网络节点间距离成反比,与网络互补品的多少成正比。在追求最大化协同价值实现的网络生态结构打造过程中,一个看似很小的功能单元的补充可能对整个网络生态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可以通过完善网络生态极大提升网络的协同价值。此外,网络新经济的一整套孵化流程和模式源自美国硅谷,已然形成一套与传统经济不同的资源补偿模式和财富创造机制——因为基于网络的新经济意味着大量的模式创新和相应所产生的风险,并不像传统产业那样可以有明确而且相对稳定的预期盈利水平及贴现价值,因此网络新经济的资源补偿方式主要依赖于“创造市值和市值管理”来转手赚钱。先期投入的资本以承受创新所衍生的高风险为代价,对创新型公司进行孵化,孵化过程遵循网络逻辑进行结构化的组合配置以追求网络价值指数级的增长,然后通过上市或者被并购退出获利,或者通过高价出让少数新增股权撬动整体市值重构,建立起新估值在财务上的合法性。与此同时,大公司之间的资产并购、交叉持股也风起云涌,通过资本纽带实现深层的利益捆绑以促动运营上的战略协同是大势所趋。在网络经济运作逻辑下,企业的估值重心发生偏转,从过去传统产业模式下所强调的价值链增值性贴现回报转向对未来整体网络生态系统成长及协同效应实现空间的评估,以及基于网络价值的市值管理能力的考量。因此,对新经济背景下企业估值的考量因素,除了传统基于未来预期现金流的贴现之外及市盈率等指标外,还要考虑以下影响估值的几点关键因素:

1、企业未来对线上线下资源的统合能力。双空间资源协调运作成为网络经济背景下新经济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该能力的大小是衡量网络型企业价值的重要依据;在与国内领先网络巨头百度和腾讯合作打造新的万达电商体系之前,万达自己也曾尝试运营电商业务,但从企业基因上缺乏线上经验和资源积累优势,因此并不成功,传于媒体和坊间的更多是高管离职等负面消息。直到“腾百万”基于战略优势强强携手共同打造万达电商,才真正为万达商业地产线上线下统合运作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也是万达商业地产在注入万达电商业务和快钱支付业务后估值翻倍的根本原因。企业遵循网络时代资源聚合分发逻辑构建各种外部关联尤其是社会关联的能力,包括资源链接能力和其所构建的社会链接的广度、频度、数量和质量(正比关系)都成为统合线上线下资源的关键。

2、企业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成长空间与企业自身所处发展阶段与成长空间,例如2011年小米创业时,正值国人大规模从功能机使用模式向智能机使用模式转换关键期,以互联网思维做智能机,借势推动用户群体从PC互联端向移动互联端迁移,小米站到了整体转型的产业风口之上,因此可以在短短4年间赢得爆发式成长,2014年底小米完成第五轮融资时其估值已经高达450亿美元(约2700亿元人民币);但到了现在,智能手机的产业风口期已然过去,可穿戴设备、车联网、智能家居等才是面向下一阶段的有一些产业风口,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业务布局,不断把新的产业发展风口涵纳进自身发展战略之中。目前小米也在积极进行公寓、小米家装、小米盒子和小米智能家居等多元布局。

3、企业对所拥有的平台价值、生态模式及流量的变现模式。以腾讯为例,其早期提出“在线生活一站式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定位,依托高黏性、强关联的社交媒体平台打造全方位的在线产品集群,其平台上极其丰富的多元产品之间可以实现用户资源、数据共享和交叉营销,其流量变现模式远较中移动更为多元,并且顺应移动端的普及和O2O时代来临大势,在“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企业自我使命定位下进一步丰富业务和产品线,不断拓展线上产品与线下生活的有机关联;2011年腾讯开始实施开放战略,开放自身的平台、流量、代码和场景给中小创业企业共享发展成果。实施开放战略之初腾讯市值为2000亿元人民币,而在宣布开放后的2014年,腾讯开放平台中伙伴企业的价值已达2000亿元,相当于三年时间再造了一个腾讯;2015年4月腾讯启动开放3.0战略,宣布将开放平台升级为生态性全要素众创空间,定位于基于社交的生态连接器,面向多种终端设备开放,面向所有的智能硬件开放,也将会面向所有的线下服务进行开放。在“互联网+”理念指引下,这一新的开放战略将为腾讯迎来新一次蝶变契机,届时腾讯的合作伙伴将从百万扩大到千万量级,成为一个内部自成一体的全要素孵化平台,通过打通产业通道,抓住“互联网+”大环境下的产业金融增值、智力资本合作等机会连接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在面向未来总体趋势构筑的创业大生态中实现自身流量与用户价值更为多元的变现,其叠加于众多合作创业企业价值成长之上的市值成长是不言而喻的。截至2015年3月18日,腾讯市值已达1641.95亿美元,按照目前的拓展速度,马化腾提出的“三年之内再造一个腾讯”的目标从市值实现角度依然值得期待。

4、在前述大框架之下,影响企业估值的还包括一些技术性的定量指标如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单用户收入贡献),用户规模,网络节点距离,流量指标,各指标未来变化趋势等,遵循网络经济学最基本的一条梅特卡夫法则,网络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与节点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企业估值与其所构筑的网络价值息息相关,因此也可以作为一项参照依据。就ARPU值而言,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企业最高,但电商用户作为网络节点的距离较远、关联性较弱,与高ARPU值形成了相对于网络价值的对冲关系;而以腾讯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虽然目前而言ARPU值相对较低,但作为网络重要节点的用户之间是高频强关联的关系,节点距离短、关系质量高,因此在未来开放生态思维下其留给资本市场的关于用户价值多元变现能力想象空间也更为广阔,因此电商生态巨头阿里与社交生态巨头腾讯在迎接资本市场的估值上各有优势。而以“抢车位”、“偷菜”等社交游戏为主要卖点的开心网在盛极一时之后走向没落,也充分说明指标的趋势性变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其他还包括一些用户获取成本、获取能力等动态指标,在用户价值全方位开发的总体趋势下,用户获取能力远比获取成本重要。

四、结语

篇6

10月8日,美团大众点评合并成为新美大,再次把腾讯和阿里拉到了O2O的同一条船上(上次是滴滴快的合并),估值170亿美金,成立12年的点评卖身给了成立5年的美团,两家亏损的公司抱团减少价格战。

10月12日,58到家在卖给腾讯后,又以3亿美金再度卖了股份给阿里巴巴,估值10亿;

10月15日,神州专车与e代驾正式合作,品牌及产品共享,对抗同样巨额亏损的滴滴;

10月16日,阿里巴巴以45亿美元现金收购优酷土豆为主体的合一集团;

10月17日,腾讯牵手京东推“品商”平台,这被认为是年亏损8亿美元的京东再一次向腾讯靠近,腾讯再一次成功的渗透进了京东。

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也发生了非常多的并购,阿里5.9亿投资魅族;烧钱的滴滴快的合并,在专车领域把腾讯和阿里两个死对头拉到了同一条船上;上半年亏损7930万美元的58并购了赶集;OTA行业唯一盈利的携程并购了持续亏损的艺龙....。.

在这一系列的并购/投资里,行业不同,并购大小不同,但有两点相似:

1、盈利的并购亏损的,估值高的并购估值低的

高估值(市场份额高)的并购低估值(市场份额低)的是行业的基本规则,毕竟高估值企业前景可期,为了取得更大的份额和止损避免价格战,VC也乐于推动。而盈利企业并购亏损企业也是新崛起的一个趋势,互联网公司在VC的吹捧下信奉以亏损换市场,以价格求用户,本身盈利的企业就屈指可数,他们的竞争力是靠价格补贴成长起来的同行所无法比肩的,众多盈利型公司纷纷借助并购来打压新模式消灭竞争,或投资团队补充新鲜血液,或迅速获得细分市场的份额。

2、BAT成为VC后的另一个并购主角

BAT就像孙海英广告说的一样,怎么那有有你?在2015年中,BAT再度刷怒刷了存在感,阿里巴巴参与10余起近40亿美元投资;腾讯仅Q2就参与了10起投资事件,涉及领域涵盖了文娱、本地生活、医疗健康和汽车;百度也不含糊,一时间并购成为了BAT的军备竞赛,多样的产业布局和财务投资让人目不暇接,形成了VC投资之外的另一番风景。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就急转直下,最直观的表现是连百度、阿里、腾讯都停止了招聘,只出不进。二级市场不断下挫和美股中概股的低迷,上市窗口关闭带来了一级市场的恐慌,寒冬应声而至。资本寒冬席卷整个创投领域,泡沫最多的互联网行业首当其冲。据投中研究院的数据,中国互联网行业,2015年Q2融资额仅为Q1的一半,与此同时创业投资基金的募资也出现了下滑,据清科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7月中外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新募集资本量38.86亿美元,与6月79.96亿美元募资规模相比下降51.4%,与2014年同期的47.05亿美元募资规模相比下降17.4%。寒冬到了,互联网的格局也将带来巨大的变化。

未来属于正现金流公司

正现金流公司拥有自我造血能力,能持续的发展自我,获得更多的机会,占得一席之地。

1、盈利才是王道,具备正现金流(自我造血能力)的公司才能占领市场

在互联网原住民眼里,从实业入互联网的人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过于保守,过于注重正向现金流导致企业发展速度受限,而愿意烧钱补贴的公司可以以价格优势迅速抢占市场,占领用户心智,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当然,中途耗死竞争对手就更好了。实际上以利润换市场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会陷入不烧钱数据下降,烧钱又难以为继,甚至不得不为了烧钱而损害未来的利益。VC是一帖大麻,保准爽到你停不下来了,这不,易到用车在烧钱难以为继后不得不10月20日宣布七亿美金流血融资乐视。

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公司才能扛过资本寒冬。资本就是苍蝇,那里有腥味就出现在那里,没有腥味的地方他们从来不会出没,资本是最吝啬的,不要指望资本能雪中送炭,在资本寒冬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只能靠企业自己活过来,在资本寒冬活下来的只有三类公司:

1.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可以自我增长的公司,比如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暴跌后找到sp盈利模式的三大门户,期间死掉的公司你可能都记不住名字;

2.寒冬前已经储备了一定余粮的公司,比如本次寒冬的58到家,比如阿里巴巴就是凭借着2007年底在港交所上市募集的17亿美金才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

3.不得已降低估值壮士断腕的公司,比如京东,在2008年雷曼倒闭一度无钱可融,启动B轮融资后估值从1.6亿美元下降至6000万美元,导致给京东做了四五次过桥贷款心里也慌了;乐淘网2011年第四轮融资,乐淘的估值只有8000万美元,但2010年同期乐淘的估值为2.5亿美元。

毫无疑问,第一种是最良性的发展方式,而第三种能流血融资已经非常幸运,大多的公司根本没能挺过来!以烧钱最多的O2O领域为例,2014年拿到A轮投资的企业高达846家,而拿到B轮的企业数量骤降至225家,C轮寥寥无几。C轮融资像一面陡峭的悬崖,很多企业面临逃不掉的“C轮死”,资金链断裂后企业只能被活活饿死,如果有正向现金流,很多企业都可以熬过来。

2、盈利能力是企业良好运营能力的背书

在同等条件下,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越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盈利能力是企业内功的佐证,这是纯靠烧钱所烧不出来的。同样的,在需要以利润换市场的大规模投入阶段,拥有盈利能力和盈利经历的公司更能让资本放心,因为你烧钱烧得更有效率,烧的更有性价比,这是企业在资本催熟下脱颖而出的不二法宝。否则只会变成没有了资本,企业会迅速萎缩,进而死亡。所以,VC的追捧不是让你花钱,而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的花钱。

3、盈利能力可以让企业不受桎梏的拓展新战略

古语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一个成年人日日为填饱肚子忙活,那就不要指望未来能有多大的空间。企业也是一样,当受制于资金支持随时可能断炊时,企业唯一能做的只有活下来,而不是过更好,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当当网,除了2014财年,上市一直处于亏损,2015年上半年更是亏损8140万元,受制于资金,成立16年的当当仍然不得已龟缩在图书领域,连Q1的拓展熟悉阅读的新业务都被PR包装为放弃盈利激进拓展,殊不知李国庆一直看不起的京东市值已是自己的67倍有余。

当然,如果你有一个愿意无条件支持你的“亲爹”,不能无条件支持都不行,腾讯拍拍、微博,百度有啊,百发就是例证,一旦亲爹狠下心来比VC都冷酷;或者你运气够好能找到无条件支持你的干爹,比如凡客,有了雷军怎么都倒不了;比如京东,搞定徐新这个辣妹子得到无底线的支持可是独一份的;比如糯米,200亿妥妥的不愁吃喝。如果你不确定你有没有这份运气或者魅力,那可以思考下烧钱换市场是否适合自己了,当然期望拿工资和借公司提升行业知名度而不是打造一个成功企业的另当别论。

4、VC逐利的本质带来骨子里的短视和与企业的天然冲突

VC的资金来源是有时间限制的,长则八~十年,短则三~五年,到期就需要进行资金清算,这是VC最主要的利润来源。VC利润来源的机制决定了他们的投资期限必然是中短期的,不可能像索罗斯等投资者长期持有。因此,资本最希望做的就是尽可能快的像KFC催熟白羽鸡一样催熟企业,进而拉升估值快速找到新的接盘侠脱手。在特定时期VC可以让企业催熟、早产,甚至也不排除考虑杀鸡取卵。

但创业者一般都希望基业长青,打造百年老店,持续的做大做好企业。所以VC和企业是有天然的诉求冲突的。VC为了达到快速催熟的目的,也有非常多的手段,比如对赌。

对赌协议的作用是保护VC约束创业者,以KPI的方式强行建立创业者与VC目标一致的中短期激励机制,促使创业者关注对赌期的利润成长,忽视长远的计划。对赌协议有可能让创业者牺牲未来的发展机会,实现短期收益,甚至也不得不为了达到对赌期目标损害企业的根基,站在企业角度不见得是好事。所以,我的朋友悦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储峰在融资选择时宁愿要香港的实业资本,也不愿意要著名VC的投资,要知道VC给的价格更吸引人。

因为对赌而成功的公司不在少数,蒙牛业绩增长远远超出了与摩根士丹利的对赌协议的预定的盈利目标,获得了550%的投资回报率,蒙牛高管也获得了价值数十亿元的股票。但更多的对赌以企业失例告终。中华英才网因与Monster对赌上市失败,不得不贱卖,当时操盘的徐新全部撤出;俏江南也因与鼎辉对赌上市失败而失去了控制权;永乐与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对赌,永乐最终输掉控制权,被国美收购。

同时,与国外的资本相比,中国的资本本身的投机性更强,这就导致其对市场和产业的培育是没有耐心的。国外一般基金存续时长一般都是7-10年,而中国互联网基金只有3-5年,所以中国VC相比国外又更加激进。

未来属于BAT,不盈利谁都没戏

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有1800亿美元市值,百度500亿市值,年营收分别为238亿,234亿,131亿元,都是妥妥的超级现金流公司。作为国内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BAT一举一动都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曾经创业者绕不过的问题是是BAT抄袭你怎么办?现在绕不过的问题是BAT不投你怎么办?BAT站队到底怎么选?当然,笔者这里说的BAT并不局限于BAT,而且与BAT一样具有极高现金流较高估值的少数健康互联网公司。

1、马太效应让BAT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BAT因为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正因为十余年的资本和企业运营积累,BAT无论在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人与人的关系都牢不可破,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高度垄断化的行业,老二非死不可,BAT相较于新兴公司则拥有更多可能性,资源和人才的富集又加剧了这一态势。马太效应在互联网的表现尤为突出,因为行业的产品形态变化实在太快了,中国互联网从97年发现到现在不到20年,但整体产业调整已过了五波,这是传统行业所不能想象的,电视发展了四十年仍然是同样的样子,第一台个人电脑到现在40年也还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样子!所以IBM、cocacola、宝马能够长盛不衰,但互联网产业也不过诞生了BAT,有可能与BAT平起平坐的X仍然还在成长期。

从web1.0发展到2015年前,整个互联网仍然是流量形态,只要能聚集到足够的流量就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三大门户是这样,网络游戏也是这样,BAT是这样。无论互联网形态怎么发展,BAT仍然牢牢的把控着最为巨大的产品和用户资源,BAT的新产品尝试很容易获得海量的用户,这是其他新兴产品所望尘莫及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具有巨大市场的新产品的兴起越来越受到影响,BAT抄你你怎么办的症结所在。所以博纳总裁于冬语才出惊人,预言电影公司未来都将给BAT打工。

2、BAT需要通过并购拓宽护城河,加固企业核心优势

随着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的兴起,服务和细分客群变得更加重要,如何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服务(比如由此诞生的社群,罗辑思维估值13.2亿元),如何细分客群(比如主打特卖的唯品会,主打海淘的小红书)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实在太快,产品形态层出不穷,一家公司的自身资源无法兼顾到方方面面,单纯靠“抄袭”来复制对手成功已经成为越来越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BAT大举以并购的方式入股企业。

就在过去几年里,BAT通过大量的并购进入了金融、娱乐、出行、医疗、教育、本地生活,O2O等多个领域。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前30名未上市创业公司,80%背后有BAT的身影,但BAT的资本足迹却并不仅限于此,三家巨头共投资了30家已上市公司和几百家未上市公司,这一个侧面暗示了BAT的布局之广。

3、BAT比VC更容易与企业乘坐一条船,而不是短视

BAT本身是从企业做起,对企业发展阶段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这是BAT投资与VC投资最大的不同。BAT投资无外乎四种:1.现有业务互补;2.新兴业务布局;3.财务投资;4.抹杀创新,消除竞争。通过拍拍的失败,有啊的失败,来往的失败让BAT认识到有些事情是自己做不了,花时间花钱也做不了,所以未来创业者不必再回答如果如果BAT抄你你怎么办的问题,只需要做好产品即可,无论是那种投资动因,BAT对企业发展的干涉和短时间内的目标监管都比VC要宽松得多,BAT投资者没有VC的账期限制,对纯粹财务投资的兴趣也弱于业务互补,所以愿意用长远的发展换取短时的收益。但无论是那种对创业者而言都多了一种退出渠道和发展的新方向。

4、BAT是最好的“接盘侠”

对于创业者而言,如果没有VC的一步步的资金支持,无论发展态势如何,最终都很容易出现C轮死,因为VC的退出渠道实在太有限了,一种方式是找到新的接盘侠退出,无论这个接盘侠是新的投资者还是并购,而并购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达成,我们熟知的优酷土豆,滴滴快的,美团点评无一不是在并购双方共同VC的斡旋下达成的,缺少共同投资者并购也是无源之水。另一种方式是熬到IPO,但IPO受政策性影响太强,很容易出现窗口关闭或流血上市。

而对于BAT而言情况就不同了,因为BAT本身的企业特性,创业者多了一种选择,不仅可以被BAT增持,甚至在贴合产品的情况下可能被BAT全资收购,获得发展的第二春。比如1月24日,百度宣布收购人人所持的全部糯米网股份,6月更斥资200亿继续投资;2月10日,阿里巴巴11亿美元现金收购高德余下72%股份,加码旗下地图业务;2月19日腾讯买下大众点评20%股份消息最终尘埃落定,目标直指本地生活化服务升级。毫无疑问,BAT阵营对垒O2O的决心已显,而节奏也在不断加快。

5、BAT的资源优势是创业企业缺乏的

BAT对企业提供最大的支持不是资金,而是人和资源,BAT每家都拥有自己最为独特和无法复制的资源优势,腾讯有微信、QQ;阿里有淘宝等购物数据;百度有搜索数据,BAT都是巨大的流量入口,若接入创业公司带来的流量价值将是巨大的,从京东接入微信,微博共享阿里购物数据,去哪儿接入百度知心计划都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互联网具有巨大的马太效应,先发优势非常重要,BAT提供的资源对创业公司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助力。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数据的交叉浮现必不可缺少的一环就是海量数据,BAT就是海量的数据源,BAT最终都会走向开放,但开放给谁,将那些信息孤岛连接起来的决策权掌握在BAT手中,通过投资的方式接入BAT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寒冬是最好的机遇,在寒冬情形下资金的压力促使企业关注如何更高效的花钱,促使企业降低亏损甚至走向盈利,然而已经被资本带歪的畸形互联网还能回归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吗?恐怕并不会!

当潮水褪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当外部资金断裂时才知道究竟谁能活下来,无论是谁,一定不会是持续亏损的创业者,于刚因1号店因的持续亏损黯然离开;周航带领亏损的易到用车不得不失去控制权,成立12年的大众点评不得已卖给了财大气粗的美团....。.

上市是创业者的目标,但亏损态势下即使上市又怎样?古永锵带领盈利无望的优酷一路估价下跌,最后不得不委身阿里;持续亏损的最大网上书店当当仍然偏安一隅;电商第一股的麦考林苟延残喘;搜狐门户价值为0....。.再对比保持盈利的BAT、网易、360、陌陌的市值....。.

篇7

按照中国互联网发展copyfromAmerica路径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企业C端互联网巨头已经不相上下,而B端互联网公司出现了跨时代的鸿沟。

美国2B互联网公司在营收与估值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专门服务B端市场的互联网公司蓬勃发展。而中国却没有一家能够对标的典型2B互联网企业。

B端的赋能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在制造、物流、消费等领域数字化程度低,处于产业价值链底端,缺乏技术升级的需求,外加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较短,全市场角度缺乏需求。

中国B端互联网业务起步较晚,但目前呈现出井喷态势,主要有两个方向:纯2B模式向下沉——云基础服务和大数据加强自身“大脑”计算功能,2C+2B模式——利用平台优势,在C端已经发展成熟的零售、金融、社交、LBS等领域发展SaaS服务。云基础服务和大数据是最为基础的底层平台,但同时需要长期的投入与规模化和先入为主的模式,同比大约落后美国优秀企业5年时间。而2C+2B模式,消费互联网蓄力B端服务是中国区别于美国的新模式。

中国C端巨头们发力2C+2B模式,一方面建设自身B端服务平台,一方面血拼扫货买买买,抢夺优质B端服务公司筹码。与美国百花齐放的各行业SaaS企业服务不同,国内互联网巨头借助C端积累的大量用户与数据,搭建互联网科技平台,并通过平台提供标准化的基础产品及服务,准确获取中小企业流量。传统C端巨头们无一不是平台型的公司,从腾讯到百度,从阿里巴巴到京东美团,无一不在做两件事:第一,在自身业务层面,以巨大的C端流量吸引、拓展商户或者企业用户,同时集平台之力,对商户进行数字化的教育和技术升级(所谓的商户赋能)。第二,每一个C端巨头都是买买买的高手,血拼抢夺销售、营销、电商、企业服务、人工智能、云平台等几大领域的科技公司。

中国C端互联网巨头各显神通,独领。我们看到有实力,有平台,有用户的互联网巨头们各显神通,在自己深耕赛道里集中火力,形成了各领的B端业务发展模式:

阿里巴巴模式——零售+物流+营销+金融,商户经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腾讯模式——以小程序为核心的B端服务布局

美团模式——围绕餐饮商户的SaaS+供应链布局

篇8

已持续数月之久的奇虎360与搜狗并购事件近日又有了新的传言。有报道说,奇虎360收购搜狗尘埃落定,联合体将挑战百度地位;但是也有消息称,360放弃了收购搜狗。7月6日,搜狗CEO王小川在参加2013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时对于此问题给出的回答是“无可奉告”;7月12日,奇虎360即将全资收购搜狗的消息在微博盛传,随后各媒体也给予报道,王小川随后“第四次辟谣”称“不靠谱”。

相比较奇虎360和搜狗方面在并购新闻中或沉默或暧昧的态度,腾讯在回应近日关于将要收购携程网(NASDAQ:CTRP)的消息时则要显得干脆许多。“假的”,这是腾讯高层腾讯收购携程网这一最新江湖传言的回应。此前有媒体报道,腾讯正在谈判以溢价50%收购携程网51%的股份,对携程估值达60亿美元,携程现在市值为40多亿美元。针对这个消息,腾讯和携程的高层领导均表示了否认。

而类似的并购消息在互联网行业是永不过时的话题,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行业大格局未定,不论是提前布局还是及时卡位都有赢得未来的潜在可能,同时高居行业垄断地位的巨头们都还处在心猿意马的时候,于是乎并购对于他们来说永远是乐此不疲。

腾讯加快并购步伐

根据一项统计,在2010年之前的十年间,腾讯大约只进行了30次投资并购,而2010年1月?2011年10月即达到了40多次,可以说腾讯的并购从未停止,但近年明显加快了步伐。

腾讯的投资或并购对象五花八门,有投资公司、游戏公司、垂直电商,甚至还包括传统媒体。根据近几年的财报显示,腾讯的主要营收有三大来源:互联网增值业务、移动及电信增值业务、网络广告业务。从2012年开始,电子商务也成为了腾讯的营收来源之一。但在腾讯的商业帝国中,QQ即时通讯仍然是最为核心的优势所在,当然还包括已经突破3亿名用户的微信,也开始成为腾讯的一个潜在的增长点。只是对于腾讯来说,如何实现在微信上复制QQ的成功还有一段商业化探索之路要走。

在稳定即时通讯领域无可撼动的地位之余,腾讯谋求的是在增加网络流量和抢占互联网入口,这一点从腾讯的主营收入和并购对象中就可见一二。前文提到的三大主营收入之一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包括了网络游戏与社区和开放平台两大部分,连年占据腾讯总收入的70%左右,其中网络游戏占据该项收入的近60%,成为腾讯的收入大头之一。

2010年8月,腾讯收购康盛创想。以社区Discuz!为核心产品的康盛创想,自创立以来已拥有十一年以上的应用历史和200多万个网站用户案例,是全球成熟度最高、用户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社区论坛产品。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吴宵光就表示,这次收购是腾讯执行开放与合作战略的重要一步。而在网络游戏方面,腾讯于2010年先后收购了网游商深圳网域和游戏谷,并投资了7家韩国游戏开发商。

巨头电商之争

在腾讯东收西并的同时,互联网另外两巨头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差不多十年前,曾放出豪言称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的马云,如今要面对的除了行业内的电商竞争对手,还要应付跨界而来的百度和腾讯对电子商务的染指。

尽管业界有观点并不把阿里巴巴看作是与竞争者完全相同的电商模式,甚至将马云“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来区别刘强东和他的京东商城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即便竞争对手不具备短时间赶超的能力,但百度和腾讯通过并购进入电商领域带来的市场瓜分危机,是实实在在的。

同样是在2010年,百度布局电商的战略效果开始显现,只是结果很让搜索大哥大脸上无光。此前,百度曾寄希望于打造一个“阿里式”的电商平台。基于这个出发点,针对阿里巴巴、淘宝网和淘宝商城,百度推出了有啊和乐酷天,后者是百度和日本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乐天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只是一直被质疑缺乏电子商务基因的百度,终是没能逃脱败退噩运;有啊网在创立两年后以创始人李明远的离职宣告实质性失败,目前已转型为本地生活服务信息平台爱乐活。

同时,百度企图将流量引入与达芙妮联手建立的耀点100,但最后结果也未能如李彦宏所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通过流量导入来获得标准商品(如电器)用户的路子行不通”,他认为通过搜索入口为标准商品进行转化的路径并不完美,目前市场上的标准品电商基本在这一块都有涉足,其效果亦被更进一步的分散化、低效化。相比之下,价格战成为了最为有力的武器。

百度的困境同样体现在腾讯身上,尽管在游戏领域的并购风生水起,但在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腾讯同样面临着如何把数亿名用户进行流量变现的困惑。“腾讯、百度资本和流量充裕,看好电子商务市场的成长性,通过投资获得收益是最根本的目的。”艾瑞电子商务分析师苏会燕针对两大巨头觊觎电商,给出如此回答。

腾讯目前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并购投资,朝向具有较大成长性的垂直型电子商务和在所属的垂直领域里处于第一梯队的企业。2011年5月,国内鞋类B2C网站好乐买进行C轮融资时接受了来自腾讯的5,000万美元的投资。此前,好乐买已经于2009年和2010年进行过两轮融资,分别有来自红杉资本、英特尔投资和德丰杰投资共计2,700万美元的投资。

“最后选择腾讯有很多原因,如腾讯平台的开放力度以及腾讯具有国内最大流量入口等很多优势。”好乐买CEO李树斌如是说。当腾讯注资后,被打上“QQ网购”标签的好乐买,在广东一省的业务每天超过1,000个新订单,当时好乐买平均每个订单能带来300元左右的交易额,而在其他地方为获得这个订单,好乐买通常需要付出100元左右的营销成本。这些就是腾讯对注资电商实实在在的诱惑,而这还不包括现金投入。

当然,既然是希望进入电商领域,腾讯并非单纯的注资。以好乐买为例,在向腾讯支付一笔相比同等订单增量所需营销费用少得多的管理费用的同时,还需要向其转让公司部分股份。尽管这可能为腾讯未来进一步增持股份、进而控制公司埋下隐患,但眼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利益是可以看得见的,李树斌仍旧接受。

阿里布局本地服务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阿里巴巴在根基稳固的电商领域保持领先的同时,也像百度、腾讯一样开始朝着对方的传统势力范围渗透,而阿里巴巴向着百度地图追赶的目标——高德地图抛出了橄榄枝。

高德控股有限公司(NASDAQ:AMAP)于5月10日正式宣布,获得阿里巴巴2.94亿美元投资,阿里巴巴将持有高德约28%的股份,以此计算估值约10.5亿美元,超出此前高德5亿元估值约100%,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和阿里巴巴无线总裁吴泳铭将进入高德公司担任董事。就在10天之前,阿里巴巴才刚刚宣布以5.86亿美元买入新浪微博18%股份,而阿里巴巴此举无疑又将了百度一军,业界开始质疑百度的投资战略不到位,在关键领域屡屡不得手。

为什么是高德?据易观国际统计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高德地图占据中国手机地图客户端市场29.8%的份额,位居第一。2013年1月,高德地图的用户数突破1亿个。目前,高德的业务覆盖三大领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车载导航、政府和企业应用。

对阿里巴巴来说,惦记上地图已经很久。高德有完整的地图服务技术团队。在大部分其他地图厂商只能提供最基本的测绘数据时,高德已经可以提供包括地图数据内容、搜索、地理编码与逆地理编码、渲染、定位、在线导航等一整套服务。阿里巴巴表示,入股后二者的战略合作将从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和深度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搭建切入;并在此基础上,在数据建设、地图引擎、产品开发、云计算、推广和商业化等多个层面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为什么是阿里巴巴?高德公司CEO成从武表示:“与阿里巴巴合作,将有助于高德建设以导航地图数据为基础、为核心并与生活服务信息高度关联融合的大数据服务体系,建立起海量的基础地图和生活服务数据库,更好地提升高德地图作为移动生活服务入口及应用的运营水平,提高用户体验。此外,通过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生活服务以及为生活服务商户提供信息、搜索、数据挖掘、支付等电子商务服务,高德将创造新的位置服务收入模式。”

地图既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入口,又可以做其他应用的底层支撑,如支持微博、微信、生活服务类APP等,尤其对于已经入股新浪微博的阿里巴巴来说。“自己做的节奏会比合作慢很多,不能适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而与阿里合作会在与用户交互的过程中产生数据,事半功倍。”成从武说。

百度不甘心

在地图业务中的角力被阿里巴巴后来居上,微博卡位同样被阿里巴巴抢得先机,百度则加速在其他领域的并购扩张。几乎就在高德宣布接受阿里巴巴注资的同时,百度爱奇艺与视频网站PPS达成了收购案。2012年3月12日国内视频网站排名第一、第二位的优酷网和土豆网宣布合并,这一举措让业内人士仿佛看到了“优土”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百度爱奇艺此前已经在视频领域投下巨资,在地图导航、电子商务反响平平的情况下,更不会甘心将视频网站这块大蛋糕轻易让人。李彦宏曾表示:“用户数量和在线时间持续的高速增长预示着在线视频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在线视频业务是百度纵向发展的战略核心。”同时,从百度收购爱奇艺第二大股东普罗维登斯资本持有的爱奇艺全部股份,也不难看出百度对爱奇艺寄予厚望。

在优土合并的情况下,要想在视频网站再迎头赶上,光靠百度猛砸资金已经不能奏效,并购已经是形势所迫。“从一开始就知道规模重要,只是没想到会这么重要。”爱奇艺CEO龚宇在此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如此感慨。

优土合并一周之后,PPS决定邀请华兴资本CEO包凡担任PPS的财务顾问,并从那时起开始考虑融资与并购事宜。在包凡的推荐下,龚宇开始与接触PPS。背靠百度好办事,爱奇艺最后给出了3.7亿美元全现金形式收购方案,PPS的创始团队和投资人股份全部套现,创始人徐伟峰和张洪禹担任新公司联席总裁,同时将受到百度给予的期权激励。

收购后的百度爱奇艺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还未可知,当龚宇提出的“3?5年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的目标面对优土时又将遭遇怎样一番鏖战,只能由时间来见证。不过目前可以知晓的是,除了爱奇艺和去哪儿,百度主业之外的投资都没能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除了已经停止运营的耀点100和乐酷天,曾获得百度5,000万美元注资的安居客和母公司猛砸钱的爱乐活,目前也归于沉寂。

老马迷途不只是李彦宏的百度,还有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而其中最为人念念不忘的当属阿里与雅虎之间的一段“纠葛情缘”。

2005年,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和中国雅虎的全部资产,换来阿里巴巴集团约40%股份。这桩震惊全球互联网业的交易,被普遍认为是马云做了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包括马云自己。但是七年之后,不仅这笔当年只有10亿美元的投资,估值最少已在150亿美元,而且雅虎已经不复当年之勇。

篇9

新技术领域中的买家,必须对这一领域未来的市场份额,以及企业未来的实际赚钱能力有准确的判断。比如,Facebook斥资180亿美元收购WhatsApp的案例表明,前者愿意花巨资往自己的产品中添加一项功能,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我承认社交媒体将成为巨大的互联网流量来源,而且它已经是这样的来源,我只是不明白对这类公司估值的依据来自何处。

如今每天都有风险投资公司向初创企业投入数百万美元。创投机构热衷于投资互联网初创企业是明智之举,而作为散户投资者,如果你也照此行事就危险了。要记住,创司的战略是,能在10次挥棒击球的过程中打出一记本垒打就行。红杉资本向WhatsApp投资了6000万美元,这就是一记获得巨大成功的本垒打。据报道,该公司从Facebook的收购案中获得30亿美元入账。还不错是吧?这将为红杉资本弥补那些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不那么成功的投资造成的损失。这就是创投机构玩的“击打成功率”游戏。

如果你手头有足够的余钱,能承担这种赔率为1比10的游戏风险,像创投机构这么玩倒是也行。但对于许多正在阅读本文的读者来说,你需要一个更好的赔率,因为你经不起9次失败。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向那些还无法证明其目前的估值正确的公司砸钱的时候,你需要非常谨慎。如果你打算投资于这类资产,就要像人们在拉斯维加斯做的那样,用你赔得起的钱去赌。切莫用自己的养老钱投资这类资产,这样,万一投资崩盘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同时,还要确保你有一个强大的投资组合而不是孤注一掷,当遇到市场出现的正常起落和不可避免的意外波动时,强大的投资组合能保证你不翻船。

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大约为16倍。当你面对市盈率在40倍甚至更高的股票时,要注意保持冷静并问自己,你是否承担得起其中蕴藏的风险和可能会遭遇的损失。

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曾说,投资中最危险的一句话是“这一次不同”。他是正确的,要知道,历史往往会重演。购买高估值公司的股票时,请擦亮双眼,认清你可能要承担的风险。这样,无论是打出一记本垒打还是因为投资失误而蚀本时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篇10

电商“反哺”实体店有啥图谋吗?

实体零售业作为被互联网冲击最为严重的传统行业之一,一直在谋求转变。可是电商们这两年也开始干起了实体店的买卖,这是不是要将实体零售业逼到死角呢?不可能!在小编看来,电商们开实体店或许能给实体零售业带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模式。毕竟互联网的优势在于信息的透明且成本极低,如果传统行业能通过学习互联网、运用互联网,将这些优势转化到自己身上,并融会贯通,应该就能找到一条和互联网分庭抗礼的路。要知道,对消费者来说,实体商品与单纯的图片简介完全是不同的概念,这会对消费决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落后十年的中国数字音乐如何弯道超车?

在小编看来,“如何弯道超车”对于目前的国内数字音乐产业来说就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呢?首先,国人的版权意识虽有觉醒但还不够强,这也意味着让听惯了免费音乐的用户进行付费下载需要漫长的时间进行使用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其次,烧钱砸用户习惯已经成了当下国内互联网的常态,向用户要钱的企业显然干不过为用户烧钱的公司。于是,我们现在谈的不应该是“弯道超车”,而应该是如何赶上国外目前的发展水平,这需要从业者和用户的共同努力。当然,伪命题也并不意味着这篇文章毫无价值,其中有些观点也颇有意思,值得一看。

运营商尊重商业规则才能解决流量劫持问题

对于互联网来说,流量永远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也是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绕不开的矛盾。运营商作为基础网络的提供者,随着数据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面对只能当当过路财神的现实,如何利用流量提高自己的收益是一个很敏感也很实际的命题。而作为互联网企业,如何保住并扩大自己的流量也是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至于流量劫持,这只是利用流量的手段之一,不仅黑心企业在用,运营商甚至是互联网企业本身都有可能在里面分了一杯羹。可是,这明显是一种违法行为(已经有了相关案例和判决),国内互联网想要健康地发展,根除这些“病”显然很有必要。可在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的当下,想要完全凭企业自律是不现实的,于是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有监督、有制衡才能顺着良性的轨道继续发展。

小米高估值背后却是模式困境

中国有句老话,叫“欲速则不达”,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小米目前的困境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自2011年8月小米第一款智能手机开始,短短五年时间,小米不仅成为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手机制造商,还成功地将手伸进了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这样的发展速度,即便是在互联网行业也令人瞠目结舌。但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整体疲软,小米赖以起家的基础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适应、如何调整就成了其当务之急。如果不能找到一条合适的新路子,能不能延续小米的神话,相信“雷布斯”(雷军)的心里也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