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应急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灾减灾应急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灾减灾应急知识

篇1

关键词:地质监测方法、措施

一、监测技术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发展及应用

状况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现代科技成就,特别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技术的成就被引用到地质工程及岩土工程中来,极大地推动了勘察测试技术的进展(魏道垛,1998)。作为工程建设重要内容的监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加速了信息化施工的推行,反过来又迅速提高了人们对地质灾害深层次的认识。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具有了一定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功能。即将灾害发生前的特征信息通过传感器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自动采集或汇集,数字化传输,数据库存储并提供使用,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互联网实现前兆数据的分布式共享;建立多维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即三维空间和不同的时间尺度,可分为大时间尺度的面上扫描和小时间尺度的单体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大时间尺度的监测主要是以遥感(RS)为主,配合中长距离的GPS监测,主要了解大范围地质环境演变过程,为灾害危险性区划服务。通常数月或几年复测一次,以便掌握在不同阶段地质环境的演变过程。小时间尺度的监测主要监测单体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实时自动监测手段为主,辅以个别间断监测手段(如三角测量、水准测量、钻孔倾斜仪测量)。

根据灾害体的具体情况,选定监测内容。主要手段有位移、地电、地应力、微震、地下水位、地下水温、水化学、地球物理探测(磁法、电法、地质雷达)等,但各单体地质灾害所选用的手段不一定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组合达到最佳效果。

二、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

1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地面沉降主要诱发因素是地下水过量超采。地面沉降具有区域性,不可逆转性,危害是长期的、永久的。我国已有50 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约占全国城市的30%,其中80%分布在沿海,较严重的是上海、天津、苏州、宁波,内陆盆地型如内蒙呼和浩特、山西大同,冲积洪积平原如河南郑州、安徽阜阳。对地面沉降的监测技术方法主要有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土体应力应变分析系统、大地测量法、GPS 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图片解译、标志物的绝对测量等,这些方法综合应用,确定沉降速率,通过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灾害的进一步发生。

2地裂缝监测技术方法

地裂缝的主要监测技术方法有,大地测量法,GPS全球定位系统法,简易人工观测、应力计等技术方法,用于监测裂缝变化情况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地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报,采取处理措施,防止地裂缝开裂速率增大和开裂面积扩大。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3地面塌陷监测技术方法

地面塌陷根据成因不同分两大类,即岩溶塌陷和非岩溶塌陷(包括矿区塌陷,黄土湿陷及人防工程塌陷等)。岩溶塌陷主要发育在广西桂林、贵州六盘水等岩溶发育地区,产生塌陷的主要原因是过量汲取岩溶水。主要监测技术方法以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监测为主,以人工定期测量和水位自动记录测量为主要方法,并观测开采井的水的混浊度。非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老矿区和黄土地区,老矿区由于疏干开采长期地表负荷增大等原因造成突然塌陷,在老矿区和废弃矿区上进行开发建设前,进行勘察,确定采空区范围,利用经纬仪等进行地表变形监测;在黄土地区由于黄土的湿陷性在灌区易形成塌陷,主要靠监测黄土的含水量和饱水性来控制其塌陷。

4海水入侵监测技术方法

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沿海城市地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淡水过量开采,其次是沉积环境和人类工程建设及风暴潮等。主要监测方法为人工定期测量和取样化验水样,或自动水位水质记录仪自动监测,人工定期采集数据。主要以监测地下水水位和矿化度为主。根据水质中氯离子含量的变化,判别咸淡水的过渡带及海水入侵的特征。氯离子浓度变化快说明海水入侵强烈,氯离子浓度变化慢说明海水入侵相对缓慢。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5 土地沙漠化监测技术方法

土地沙漠化在西北干旱地区普遍存在,监测方法主要采用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和地面GPS 监测以及遥感卫星图片监测等。由于不利的自然条件、干旱少雨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乱砍滥伐等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水系的变迁和灌溉水源的减少是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地下水水位监测尤为重要。

三、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具有双向性。关键在于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利用程度和开展工程活动行为方式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因此,其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论证,合理规划要开展全面的科学论证工作,评价地质环境容量,论证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其相互作用,按照区域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2)加大立法、执法力度,规范工程活动行为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国家已经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水法》和《城市规划法》的执法力度。同时,也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工程活动行为方式,克服任意性和盲目性。

(3)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防,不能再停留在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应当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在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对地质灾害可能有影响的活动进行之前,就要纳入议事日程。对地质灾害的处理也要来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和行动上的飞跃。通常认为地质灾害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事,采取的是灾后救灾的办法。在科学技术相对发达和人类对地质灾害规律也有相当认识的今天,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先治理工作。把治理与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4)开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确定灾害区划,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制定防治规划,加强综合治理。

(5)增加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其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巨大,国家与各级政府部门应站在防患于未然的高度,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经费投入,以解决目前开展此项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

(6)加强宣传教育,实行责任制管理要唤起人们的灾患意识,提高人们对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带来的严重危害的认识,切实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减灾防灾环境,让全民都关心和重视这项工作,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同时,要实行减灾防灾的分级负责制,开展群防群治,实现减灾防灾社会化。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辖区基本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并严格按照以下措施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充分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社区文化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以此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预报。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3、各社区要督促居民、基层单位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尤其是汛期加强监测频率,密切观察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及领导报告,如情况紧急要立即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5、要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当天气情况发生变化时,立即将相关信息通知到辖区各有关单位、企业、地灾监测人和受威胁的群众,并做好有关防灾减灾工作。

(四)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预应力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建筑工程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建筑的建筑结构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研究和完善建筑结构设计,而预应力是完善建筑结构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针对建筑工程预应力的施工要点以及具体控制措施展开深刻探讨,意在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

一、房屋建筑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概述

无论是大小建筑,都存在预受力部位。从广义的角度来论述,预应力指的是建筑工程结构还未受到外界压力时,建筑单位会针对工程预受力部位进行人工施压。这种人工施加的压力就是预应力,建筑单位借助这种力量来保障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预应力技术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论述,主要是利用浇筑的混凝土模块,使项目的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强的耐压力和承载力,能承受多个角度的较大压力。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使用预应力技术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而且预应力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比重很大,是建筑项目质量的衡量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房屋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建筑项目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人民的关注。运用预应力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质量,使建筑材料发挥高强度性能,减小整个项目自身的重量,还能很好地避免建筑裂缝的问题,提高有效负载量。也正是因为预应力技术的诸多优势,它才能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快速发展。

在预应力技术中,可以将其细分为几种施工方法,根据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使用的情况,通常而言将预应力方法分类总结为以下两种:后张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先浇筑混凝土水泥,等到混凝土水泥的硬度和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的75%以上时,再进行张拉预应力施工,插入建筑钢材。先张法: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就是先进行张拉预应力钢材施工作业,再进行混凝土水泥浇筑作业。在使用过程中,研究发现这种方式多运用于中小型的建筑构件,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情况较少。

二、房屋建筑施工中预应力技术应注意要点

在建筑工程结构之中,有效设置预应力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按照工程的特点合理有效设计施工工艺过程。预应力施工时,首先应该严格分析建筑特点以及荷载性能,根据分析结果选择科学合理的预应力实施方案。尤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承重墙和梁都需要加强预应力的处理,应该与土木建筑施工有机结合,共同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在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重要问题,其中以下两点尤为重要:第一,确保安全完成任务,在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每一次预应力筋的张拉做严格的把关;第二,严格按照工程标准施工,在工程预应力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梁面等建筑物体在合适的位置,箍筋的大小粗细尺寸遵循图纸要求。

在预应力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严禁围观与闲杂人在现场出现,甚至进入到张拉操作区,避免钢绞线崩断造成危险;在预应力施工技术中,张拉操作人员应该相对稳定,避免频繁换人;在预应力施工临时用电时,要求必须使用三相五线制的配线,每一个临时配电箱中,都必须安全使用到灵敏的漏电保护器装置。

需要注意的是对张拉设备的选择与参数的控制设定。在这一过程中,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记录。预应力的底模以及支撑,应该在预应力筋张拉后进行拆除。在预应力筋张拉后当天,进行灌浆,如果无法做到该时间限定,要提前采用保护措施,主要是为了避免绞丝在暴露空气过程中生锈的问题。钢绞丝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在有粘连的预应力技术施工中,压浆前要以所有的机械进行充分检查,利用压浆机向管道内先注压清水冲洗,保持管道湿润,全部完成冲洗后开始进行压浆。加适量的减水剂。需要一次性完成一个孔道的灌浆,中间不要停顿,另外在这一过程中,灌浆喷嘴不能离开关键孔,避免空气进入形成气泡。在排气孔流出浓浆并稳压后,及时封闭关键孔与排气孔。

三、房屋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技术质量控制对策

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预应力筋是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中尤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影响着房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加强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场地,结合现阶段我国材料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施工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方能一定程度上保护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1.1 对要进入场地的原材料进行预先检验,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当材料要进入场地的时候,监督人员需要对这些材料质量进行抽检,对于质量不合格或者不符合设计需求的材料,坚决予以清场;对施工场地的原材料进行分类保管,专门的人员对这些施工材料进行分纳保存,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要设置专门的储存保护地方。这样做的话一定程度上皆可以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2 施工管理人员,在进驻施工现场之前,需要确保自身具有良好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要对整个项目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仅仅拥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施工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确保其施工作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2、定位预应力筋

在房建施工过程中,对钢筋定位时,需要重点计算和设计钢筋的数量和位置。施工进行的时候,为了保证施工最终结果的有效性,一定要按照预先设计的图纸进行,不能出现位置或者是数量的变动。详细来说的话,在布设预应力筋的时候,必须和模板保持垂直,而且承压板一定要安装牢固,保证浇筑时产生的位移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3、预应力筋张拉质量控制

虽说在施工前有详细的设计方案,但受到实际施工条件的影响,现实情况往往会和设计结果出现误差,这时候需要在相似施工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实际的参数,接着调整设计方案,保证预应力施工的质量。设计远远小于实际受力的话,在构建抗裂性能减弱的条件下,预应力筋将会承载更高的负载,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预应力筋会出现裂纹,造成安全隐患。在进行张拉施工时,在控制张力的同时,需要对伸长值进行调整。

4、控制张拉裂缝

由于在张拉前产生裂缝现象,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受到自身的温差与干缩的影响,会产生裂缝现象,在大型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构件中,张拉之前那就会产生裂缝,这样预应力技术的运用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抗裂作用,由于张拉前出现的裂缝分布均匀,宽度相对较细,裂缝多出现在表面或者与短边平行处。如果要实现预应力的效果,就要在张拉前出现裂缝这一问题上下功夫,要防止预应力结构以及构件内外产生大的温差,这一点可以在高温时利用低水化热水泥,低温时可以运用保温的方法,并延长拆模日期,让它可以慢慢降温。

5、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监督

安全检查工作需要制定好计划,在进行安全生产布置的时候,同样需要对检查计划进行制定。目前在施工企业中常用的检查形式有四种,分别是:不定期检查、常规性安全检查、定期检查以及特殊性安全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都是很复杂的,因为涉及的工作环节多且工序繁琐,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所以需要在施工进行时进行常规性检查,安检人员需要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解决;特殊性检查,之所以称之为特殊,是因为其涉及检查的范围广、参与的检察人员也多,它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在特定区域进行检查;定期检查,则是施工单位常设的管理制度之一,它的时间是固定的;不定期检查就是类似于突击检查,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但它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可以接触到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工程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关键点就是预应力,只有明确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建筑施工。预应力需要相关人员不断的研究和分析,才可以建立更好完善、安全、合理的预应力施工方案,许多方案和方法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被检验。总之,实践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切实有效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章德光.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3(10):223-225.

篇3

关键词:机器视觉;识别;匹配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1.024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1-059-02 收稿日期:2011-11-20

一、机器视觉的研究内容

人们从外界环境获取的信息中,80%来自于视觉,其他来自于触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当人们的眼睛从自己周围的环境获取大量信息,并传入大脑后,由大脑根据知识或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推理等处理工作,最后识别、理解周围环境,包括环境内的对象物,如运动物体与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形状、大小、颜色、纹理、运动还是静止等。机器视觉就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眼的视觉功能,从图像或图像序列中提取信息,对客观世界的三维景物和物体进行形态和运动识别。机器视觉研究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要寻找人类视觉规律,从而开发出从图像输入到自然景物分析的图像理解系统。对于机器视觉系统来说,输入是表示三维景物投影的灰度阵列(可以有若干个输入阵列),这些阵列可提供从不同方向、不同视角、不同时刻得到的信息。通常这些描述是关于物体的类别和物体间的关系,但也可能包括如表面空间结构、表面物理特性(形状、纹理、颜色、材料)、阴影以及光源位置等信息。目前许多机器视觉专家都是在马尔(Marr)创立的视觉计算理论框架下求索。

二、机器视觉与人类视觉的差异

对于人的视觉来说,由于人的大脑和神经的高度发展,其目标识别能力很强。但是,人的视觉也同样存在障碍,例如,即使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极为高度发达头脑的人,一旦置于某种特殊环境(即使曾经具备一定的检验知识),其目标识别能力也会急剧下降。事实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面对简单物体时,仍然可以有效而简便地识别,而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复杂目标或特殊背景时,才会在视觉功能上发生障碍,两者共同的结果是导致目标识别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大幅度下降。将人的视觉引入机器视觉中,机器视觉也存在着这样的障碍。它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如何准确、高速(实时)地识别出目标;

(2)如何有效地增大存储容量,以便容纳足够细节的目标图像;

(3)如何有效地构造和组织出可靠的识别算法,并且顺利地实现。前两者相当于人的大脑这样的物质基础,这期待着高速的阵列处理单元以及算法的新突破,用极少的计算量以及高度地并行性实现功能。

三、机器视觉检测中几种基本技术

(一)训练系统

先将参考织物或图片的图像输入微机图像处理系统,选择并计算可表示图像特征的参数,以确定疵点或图形的分类指标,如灰度级,疵点或图形的面积,疵点在经纬向尺寸、形态等,是系统获得这些指标的标准。然后将所测试的织物输入,计算其各点灰度值及一些需比较的特征参数与标准比较,确定疵点或图形分类。

(二)样板匹配

求得某一图像哪一部分对应另一图像的哪一部分时或比较两幅图像的相似度时,采用样板样匹配的方法。一般将样板t(x,y),令其中心与图像的一点(i,j)重合,逐点检测,找出差距小于阈值的部位,定位相同或相似的,大于阈值的部位,定为不同或不相似的点。

(三)二值化处理

为将图形与背景分离,根据灰度值确定一定灰度域值。将灰度值大于此域的点置为1,小于此域值的点为0。使图像变为黑白二值图像,便于图形特征测量和结构分析描述。

(四)腐蚀和膨胀

腐蚀可使轮廓边界收缩,膨胀可使轮廓边界膨胀,腐蚀和膨胀的不同组合,不同处理次数,可以得到不同的图形效果,如使图像中的小孔使之检测出来或使之消除。

(五)细线化

对给定的图形使之细化,从而提取线宽为1的中心线的操作。在细线化中,不改变原图的连接性,使图形骨架轮廓结构清晰,便于计算,不会因边界上的小凹凸而产生毛刺。在计算非织造布纤维取向度是用此法处理。

(六)纹理分析

在分析绉组织的绉效果或羊绒的鳞片结构时,须用纹理分析的方法。纹理分析内容包括:纹理特征的计算微粒区域的分割与纹理边缘的检测。

具体可以解决的问题如:

1.纺织布料识别与质量评定;

2.织物表面绒毛鉴定;

3.织物的反射特性;

4.合成纱线横截面分析;

篇4

[关键词] 情志护理;探视;管理;交流

[中图分类号] R0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0(b)-0157-04

[Abstract] By the application of concierge-style meet and see-off, and proactive initiative information, and warm communication, and people oriented psychological management of "emotional care nursing services" humanistic care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emotional care nursing services have been maximized reduced ailments of patients and the variety of complex psychological and the negative emotional suffering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visitation time, patients could be received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best mental state, so as to achieve an early recovery from their illness, which their family members face reality satisfaction. Satisfaction with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daily ward management and visitation have been presented on orde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motional care nursing services" have satisfied the needs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dependents of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nursing care, along with deep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nursing service functions date from a higher level.

[Key wards] Emotional care nursing services; Visitation;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急诊科监护病房不同于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属于相对封闭式和半开放式病区,收治多为急危重症的中老年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且在就诊急诊科期间,常常为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的危重症患者,通常临床各专科很难收住,这样往往成为医患、护患矛盾高发区,医疗纠纷的隐患时有发生;急诊医学工作中任何失误和差错都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危害,甚至直接危及生命,易产生医疗纠纷[1]。患者家属往往因为医疗、护理的不满意,招来投诉和辱骂等[2]。因此,以往普遍实施定点、限时、限人的探视方法,这种程式化探视,往往缺少人文关怀,难以体现爱心,少有温馨氛围,还时常发生一些护患间的不愉快。为了真正体现对患者的优质服务和护患“零距离”、服务“零缺陷”、护理“零投诉”的目的,在监护病房探视中运用了“情志护理”。情志,即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所谓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力、树立康复的信心、减轻患者痛苦、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效果[3-4]。两年多来,通过实施“情志护理”的方式和流程,而且反复征求意见,加以改进,摸索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

1应用措施

1.1 礼宾式迎送

为了使患者家属能在短时间探视时感受到人文关怀和温情爱心,首先从患者家属进门的那一刻起,实行专人引导,护士站立床旁,以“微笑”或“平和”礼貌相迎,这种礼宾式的迎接方式一下子就拉近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感情;同时精心布置病房的环境,每张病床安装了私密布帘,探试时可以隔离交谈,每个床头设计了彩色温馨床头卡和“温馨提示语”,让患者有家的温馨感,极力营造现代人文环境,对病房进行了色调和功能美化静化的装饰,创造以舒适为主题的温馨环境[5]。在营造关怀氛围中,要求护理小组事先评估患者及其家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考虑到患者的社会关系、隐私和情感生活;了解患者或患者家属喜欢的称谓;在不影响医院管理制度和患者合理治疗情况下,允许患者营造个性化环境。部分患者家属因亲属病情危重或需承担较高的医疗费用可能出现负面情绪,告知探视时应避免声音过高、刺激性语言影响患者治疗。对不合作患者的家属告知希望在哪方面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家属通过抚摸、语言交流等方式安慰、鼓励患者,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自觉性。当探视结束时,护士主动站立两旁,以“微笑”相送,患者家属便会主动自觉满意地离开病房。这种模式可以增加患者住院时的安全感,帮助患者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转危为安,并提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和护患纠纷[2,6]。重视患者家属的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性,理解关怀要素和合作能力。让患者家属随时随地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心、精心、细心、耐心、暖心“五心”的全过程礼仪服务。相互礼貌、友好地对待和尊重他人促进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舒适,关怀于探视中的每个人。总之,规范关怀护理语言、工作、操作等行为服务礼仪和流程。护理人员要求做到“五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

1.2 主动式告知

在急诊科监护病房这个特殊的区域中,情志疏导法、情志释疑解惑法、情志转移法、情志制约法、情志发泄解忧法等被临床广泛使用[6]。然而在整个护理服务中,主动告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急诊科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难以自述,患者家属又心急如焚、情急难耐[7];患者病情变化快,患者家属情绪有波动,护士如果理解不到位,会直接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效果,往往一句话说不好或是讲不清,就可能造成误解和矛盾,护理人员要耐心、婉转地做好解释工作,要做到细心周到、热情诚恳、体贴入微[8]。患者家属不是上帝,也不同于普通顾客,他们也有心理变化,不妨设身处地走进他们的心里,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相互理解、规避矛盾和纠纷。要真正得到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这个时候主动告知就显得相对重要了。做各种操作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可以解除其思想顾虑和精神负担,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配合。充分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自主决定权和身体权。危重患者做检查时,有护士陪送检查。为了使护理人员从心底愿意告知、想去告知、主动告知,我们开展了“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甄别情况、积极沟通”的活动,对能进行语言沟通的患者,强调护士说话时应语调适中、语气温和,坚持边操作边交谈、边询问边观察,以达到知情安慰和温馨护理的作用,了解患者的思想、情感、心理及需求,营造友善气氛,减轻患者精神压抑和焦虑状态,调整患者心态,调动患者的内在积极性因素[5,9]。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六个一”:一个热情的问候、一番通俗易懂的环境介绍、一次认真的病情询问、一次认真的生命体征测量、一番真诚的心理安慰、一次详细的药物过敏史了解;对非语言性沟通的患者,基于对个体特异性的认识,情志护理特别强调应根据患者的遗传禀赋、性别年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不同特点[8,10],进行表情告知、肢体告知和书面告知的方法,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护理专业独特的美,展现出护理人员的良好风貌和精神状态,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要,达到心身兼顾的统一,遇到病情变化,快速诊治,力争方便简捷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1-12]。

1.3 温馨式交流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往及感情沟通的基础和纽带,在护理交流中,语言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急诊科护士的语言既要能表达对患者善良的愿望与同情体贴,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及科学性[5,13]。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职业良知、整体仁爱、职业崇高和关爱生命的关怀理念。这种理念能使护士从思想上形成关怀角色意识,在领悟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性的基础上更加关爱生命。患者入院后的问题主要有社会孤独感、焦虑、抑郁,对未来失去信心,社会活动减少,家庭功能丧失,活动受限和产生依赖等[14],为了真正把护理真情传递给患者,把对患者的爱心感受给患者的家属,坚持把日常工作中所做的护理成果,通过每次的探视传递给患者家属。为此要求每位护士自觉做到与患者“温馨式交流”,制订了服务语言“三有”、“四不”、“五性”、“六多”。接待“三有”:见面有称谓、开口有问候、答话有致谢;护士要“四不”:不冷漠患者家属,不和患者家属发生争执,不拒绝患者家属合理要求,不对患者家属说不知道、不清楚;交流中做到“五性”:预见性、主动性、快捷性、细致性和人文性;对患者保持“六多”:多一个微笑服务、多一句真诚的心理安慰、多一份温情、多一点耐心、多一次谅解、多一份陪伴和细致观察[15-16]。每次的交流中要求护士注意言语表达,语气柔和、耐心讲解,如“我这样解释你能听懂吗,有什么不懂的及时问”;“患者的精神状态很重要,我相信你能鼓励他”;“尽管患者的病情不容乐观,但我们一起努力吧”等。及时交流沟通是缓解矛盾、避免纠纷的重要环节。形成了包括干预、个性化护理、关怀存在、触摸、倾听、响应性的沟通和交流的护理技能;以情感为纽带,理解、尊重、体贴患者,体现爱与奉献,得到患者家属源自内心的尊重、感恩和感动,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有效开展抢救工作,避免医疗纠纷与差错的发生[17-18]。

1.4 人本式心理维护

心理治疗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较为重要方面,急诊科监护病房的患者多因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剧烈疼痛、失血、心脑肾功能受损、全身多处压疮等,调查中发现有陌生感、寂寞感、恐惧感、痛苦感、遗弃感等不良心理状态。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各阶段和救治过程中可能会表现为恐慌、悲伤、抑郁、创伤、紧张失调、身心失调症和其他各种反应,容易出现焦虑、冷漠、绝望等情绪障碍,引发紧张、焦虑、惊恐无助、情绪不稳定和不安的心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会由于极度恐惧而诱发濒死征象,这些心理活动往往影响救治效果。同时患者家属一些消极和负面的情绪也会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综合治疗不仅要救治身体、挽救生命,护士还要配合医生注重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救援[6,12,19],以人为中心疗法,患者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需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救援工作:①各项救治措施和护理操作迅捷、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缓解救治现场紧张氛围;②适当增加巡视周期,密切观察重症患者的伤情进展,以加强医疗照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③指导患者调整行为方式以缓解心理压力,如提示压疮患者不要直视创面等;针对不同危重症患者,制订和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④加强情感沟通,急诊科护士应用温和的目光、体态用语、手语等方式及适度抚摩以增加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⑤联合心理医学科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定期深入高危患者进行心理辅导[20-21],并与患者家属及时有效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一起制订全面的关怀和治愈/康复方案,监督和确保全面关怀计划。同时通过与其他护士、医生等团队成员的直接交流制订计划。重视并尽量满足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由于患者家属的情绪和言行对患者有着较大的影响。护士在认真做好患者抢救护理的同时,尽可能耐心地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的情况,稳定患者家属情绪,并指导他们分担对患者心理健康的护理工作,共同关心患者,解除患者种种疑虑和担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成果

2.1 调查答卷

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和运用,我们基本做到每人一次转科及出院反馈,每月一次问卷调查,每季度一次小结讲评;目前已做到各类问卷490余次,调查患者或患者家属960人次,结果满意率为100%。

2.2 座谈交流

为更好了解患者情况,积极改善对患者的护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不定期质性访谈、电话回访,举办各种类型的座谈会等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形式,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其达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同时利于改善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2.3 工作成效

改变心态、改变行为、从点滴做起、随时随地。工作中时刻认为对患者及其家属再好一些,这是信任的基础,也是保护护理人员最好的办法[2,9,12]。急诊科监护病房采用这种探视制度和模式,既可以缓解患者家属的紧张及焦虑情绪,又可以完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有些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处于昏迷状态,家人的呼唤、抚慰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由于流动人员的增多,通常可能导致病区环境的混乱,增加病区管理的难度。两年来在全科护士的精心努力下,护患关系的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监护病房的日常管理及探视呈现井然有序,护士自身素养和整体护理技能及水平均有明显进步,把积极向上、温情的正能量时时刻刻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患者身体和心理康复效果明显。护理组共收到锦旗43面、表扬信159余封、拒收钱物13 000余元,退回礼品480余次,受到医院表彰的先进护士19人次,科室被评为北京市护理培训基地和护理优质服务单位。

3 体会

通过礼宾式迎送,变被动探视管理为主动礼宾服务,建立“情志护理”式管理和探视,把文明注入监护病房管理之中。正是由于以主动的服务、温馨的氛围、整洁的环境和礼宾式的接待,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大家都能相互谅解、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服务,全年未发生一起护患不愉快的事情,无护理差错与纠纷。

通过主动式告知,变患者家属被动式询问为探视时主动介绍病情,把爱心融入患者护理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告知的方式方法,力求做到知心会意、以情交流、情达意通、相互理解。因此,主动告知、合理解释、以情服人是增强护患理解和信任的最好办法之一。

通过温馨式交流,变提问式回答为亲情式交流,把真情送入患者家属之中,打造爱心服务的特殊护理服务和管理品牌。护患之间交流的方式、方法,对患者病情的护理治疗及其家属的心理情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危重症患者,因病情复杂、心理压力较大、情绪波动较激烈,护患间易产生矛盾纠纷,严重时可造成较激烈的冲突,所以主动告知、和谐沟通、温馨解释是化解矛盾冲突的良方妙药。

通过心理健康维护,改善自知、自我潜力,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把温情传递到患者和患者家属之中。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使患者转危为安,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急诊科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中,不仅实施高超的抢救技术,还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以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诊治工作,获得对方的认同和满意。做到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心换心,整体提高护理水平及救治质量。

4 结语

“情志护理”在急诊科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开展和运用,使护理工作与服务工作得以有机结合,从更高层次上深化了管理中的服务职能,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中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收获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共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对今后进一步科学管理、和谐发展、优质护理服务,建立现代护理模式提供了良好思路和开端,也丰富了急诊文化,值得推广。我们无法左右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同时感染周围的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爱心的付出要从点滴做起,和谐的交流要从细节抓起,最终收获才会从心底里感受。自此,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配合和赞誉,不仅治愈的患者感激我们,就是离去患者的家属也被我们感动。心对心的交流、情对情的沟通,感动的不仅仅是患者及其家属,更是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1] 周高速,武阳,李旭,等.急诊医学教学和培训模式探索[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9):601-602.

[2] 魏安娜.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急诊护理缺陷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8(2):57-59.

[3] McConnell D,Slevin OD,McIlfatrick SJ. Emergency nurse practition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role and scope of practice:is it advanced practice? [J]. Int Emerg Nurs,2013,21(2):76-83.

[4] 赵玉英.浅谈情志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28.

[5] 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57-160.

[6] 许丽.中医情志护理在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5):346.

[7] Walker R. Anxiety,depression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uring ICU recovery [J]. Qld Nurse,2012,31(6):29.

[8] 张端香,马锦兰.情志护理在不同体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18):1767-1768.

[9] 刘玉华,闫瑞敏.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7(s2):130-132.

[10] Gordon E,Ridley B,Boston J,et al. The building bridges initiative:learning with,from and about to create an interprofessional end-of-life program [J]. Dynamics,2012,23(4):37-41.

[11] 黄汝英,周庆云,黄泽辉.情志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20-221.

[12] 廖永珍,黄海燕,郭慧玲.ICU患者人文关怀需求与关怀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28(1):94-96.

[13] 姜丽华.加强沟通是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66-67.

[14] Alberti TL,Nannini A. Patient comprehension of discharge instructions from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a literature review [J]. J Am Assoc Nurse Pract,2013,25(4):186-194.

[15] Gélinas C,Arbour C,Michaud C,et al. Patients and ICU nurses' perspectives of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pain management [J]. Nurs Crit Care,2013,18(6):307-318.

[16] 李伟,张竟元.急诊危重患者的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2009,30(20):2455- 2456.

[17] 王琳.沟通技巧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528.

[18] 王晓灿,栾贝贝,王维利,等.医护人员共情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20(8):110-112.

[19] Huff NG,Nadig N,Ford DW,et al. Therapeutic Alliance between the Caregivers of Critical Illness Survivors and Intensive Care Unit Clinicians [J]. Ann Am Thorac Soc,2015, 12(11):1646-1653.

[20] 陈美娟.舒适护理干预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109-111.

篇5

关键词: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房屋建筑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应用中,最大的优势是结构与施工方面的便利性。预应力施工技术大大减少了截面的尺寸、挠度与裂缝的出现,在施工阶段大大减轻的支撑,能够对结构的预应力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近年来,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我国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房屋建筑质量控制。

预应力施工技术施工注意事项

预应力施工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在房屋建筑使用这项技术之前,相关人员应该对先张梁的技术与安全规定进行学习。只有预防做到位,把工程安全地规范做下去,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2.1在先期学习过程中,除了安全规定之外,还要对技术要点进行系统学习。在每次张拉前都要安排专门的人进行钢绞线、千斤顶、横梁等进行安全检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并进行处理;

2.2所有进入到施工现场的人员都必须佩戴安全帽。这是安全控制最基本的要求;

2.3在预应力施工技术张拉操作之前,施工现场周围应该设置相关的警戒线与标志,最好有专人负责看守。台座两端的外侧钢绞线呈45度的夹角将是危险区。张拉与锚固施工人员必须站立在侧面相对安全的地方。在预应力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严禁围观与闲杂人在现场出现,甚至进入到张拉操作区,避免钢绞线崩断造成危险;[1]

2.4在预应力施工技术中,张拉操作人员应该相对稳定,避免频繁换人;

2.5在预应力施工临时用电时,要求必须使用三相五线制的配线,每一个临时配电箱中,都必须安全使用到灵敏的漏电保护器装置。

预应力施工技术工艺流程

在某工程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梁模板的安装顺序如下:梁模板的安装、普通钢盘与穿预应力盘的绑扎、安装锚垫板、安装间接钢盘与封梁边模板。

预应力施工技术中的要点质量控制

4.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预应力筋是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工程使用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它在进场时,必须要求厂家提供相关的产品合格证,并出具能够反映其主要性能的出厂检验报告。在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中应该对预应力筋的主要性能、主要项目、内容。施工企业对于进场的预应力筋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批次进行抽样检验,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与复验,在完全确定合格后才能使用。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与连接器都应该按照设计的规格要求使用,它们的性能应该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中的相关规定。在进场时同样要进行外观检查,并试验其效果,最终合格后方可使用。

4.2预应力筋下料

预应力筋切割成房屋建筑工程需要的长度。在下料完成以后,就要制作固定端锚具,在加工完成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钢绞线的下料长度与钢绞线在结构内的长度、张拉端的预留长度、下料误差三者的和一致。完成之后的成品钢绞线不得出现有死弯或磨伤的现象,按照长度进行分类堆放,并及时检查规格尺寸与数量。[2]

4.3预应力曲线放线

预应力筋在梁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曲线布置,曲线的开头由反弯点与最低点、最高点进行控制,一般在非预应力钢筋上标出预应力筋的详细位置,每间隔一定的距离(1-1.5m)设定一个控制点。放线应该由专门的人负责,并及时进行复检。

4.4固定架的焊接

预应力筋在各控制点处都由固定架来进行支撑,普通钢筋在绑扎成型之后,要以波纹管管底标主,参照设计要求的预应力曲线矢高在控制点处的箍筋上标线,将支架焊接在箍筋上,一般保持1米的间距。为了防止在浇筑砼是发生偏差变动,固定架需要有足够的支撑力,一般直径不得低于10毫米。焊接人员与放线人员需要一起对固定架进行焊接,来保证固定架位置的准确性。

4.5波纹管的安装

普通的钢筋绑扎成型之后,完成固定支架焊接,之后就可以进行辅管了,先将固定端锚垫板进行安装,从张拉端处逐步套入到波纹管。这的连接采用同一形式大一号的管,每边旋入0.15米,对接后用胶带进行密封。管与固定端钢绞线的连接采用棉丝封堵,再使用胶带密封。[3]

4.6预应力筋穿束

将梁普通钢筋绑扎后,焊接固定架,铺放波纹管,将预应力筋穿入管中,将波纹管绑扎在固定架上。预应力筋的穿束采用人工穿束,而且单根操作。端部采用胶布或是其他的软布进行包缠,此举用来减少穿束过程预应力筋对于波纹管的磨损破坏。在预应力筋穿束的中间过程与结束后,需要对波纹管的完整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破损的情况,需要立即采用防水胶带进行包缠。

4.7就位固定、预留排气泌水孔

预应力筋的垂直位置需要由固定架来进行控制,水平位置需要保持顺直。在就位固定后,泌水孔应该设置在波纹管的最高点与两端部。首先,要在波纹管上方打一个直径约为20毫米的圆孔,在开口位置上使用带嘴的塑料压板与海绵进行覆盖,使用铁丝固定在波纹管上。在塑料压板的嘴上连接直径25毫米的塑料管,不断向外延伸至梁面以上达500毫米,以此兼做泌水孔。

4.8 放置螺旋筋

在预应力张拉端部按照设计要求放置加强螺旋筋,用来承担预应力的局部压力。

4.9锚垫板的安装与固定

把锚垫板从波纹稳定局势的一端套入,将其稳固焊在柱筋上。固定端的锚具必须伸入锚固构件百度的二分之一以上。张拉端与固定端垫板均须与预应力筋保持垂直的位置。[4]

4.10混凝土的浇筑与相关事项

在预应力筋穿束完成之后,检查与调整在工程中的各项管线在位置、规格与数量上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检查与修补破损的波纹管,在合格后,可以进行浇筑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振动棒不要直接接触到波纹管。在张拉端与梁柱节点的位置中,应该采用小直径的振动棒进行密实,避免出现蜂窝现象,造成张拉事故。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预留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在张拉时可以以它的强度检测值来作为预应力筋后张拉的根据。在浇筑混凝土完成之后,要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中干净锚垫板上的混凝土,以保证锚具能够顺利安装。[5]

4.11预应力筋的张拉

需要注意的是对张拉设备(高压油泵与千斤顶)的选择与参数(张拉力)的控制设定。在这一过程中,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记录。

4.12模板的拆除

预应力的底模以及支撑,应该在预应力筋张拉后进行拆除。

4.11预应力孔道的灌浆

在预应力筋张拉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进行灌浆,如果无法做到该时间限定,要提前采用保护措施,保证锚固装置以及钢绞线不被锈蚀,避免滑丝。在孔道灌浆过程中,它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中,压浆前要以压浆设备进行充分检查,用压浆机向管道内先注压清水,进行冲洗,保持管道湿润,全部完成冲洗后开始进行压浆。预应力孔道灌浆时,要利用灰浆泵将水泥浆完全灌到预应力孔道中去。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纯水泥浆,水灰配比控制在0.4到0.45,[6]加适量的减水剂。需要一次性完成一个孔道的灌浆,中间不要停顿,另外在这一过程中,灌浆喷嘴不能离开关键孔,避免空气进入形成气泡。在排气孔流出浓浆并稳压后,及时封闭关键孔与排气孔。

结语

采用这一预应力施工技术,不仅可以充分解决了承载重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大跨度混凝土挠度与抗裂的问题。预应力施工技术降低了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与混凝土的使用量、钢结构的用量,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虽然目前预应力施工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民用房屋建筑工程中,但毕竟它还是一项新的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注意与进一步研究。预应力施工技术一定会变得更加成熟,为建筑行业的质量提升、成本降低、提高效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耿高阳. 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浅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

[2]胡根龙. 结合实例对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探讨[J]. 中华民居,2012(11).

[3]俞林军,王小文,孙文伟. 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控制[J]. 华章,2012(10).

[4]付青原,梁蕊. 试论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与质量控制[J]. 华章,2013(10).

篇6

关键词:地源热泵工作原理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目前对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绿色、环保已被国家放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国家建设部提出各地在建设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要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特别是地源热泵在建筑中推广应用。地源热泵作为一种有益环境、节约能源和经济可行的建筑物供暖及制冷新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推广应用迅速展开。

一.地源热泵在建筑节能的意义和紧迫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三成。

根据国家新节能法:国家鼓励在新建建筑和即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安装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我国地处夏季制冷、冬季供热的地区、空调使用高峰时,空调能耗占电力耗能超过1/3,推广地源热泵可减少空调能耗,从而降低建筑能耗。因此特别适合推广地源热泵技术。

二.地源热泵系统的构造与原理

地源热泵是利用水源热泵的一种形式,它是利用水与地能(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进行冷热交换来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此时地能为“热源”;夏季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时地能为“冷源”。

(1)、制冷原理

在制冷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使其进行汽-液转化的循环。通过冷媒/空气热交换器内冷媒的蒸发将室内空气循环所携带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的同时再通过冷媒/水热交换器内冷媒的冷凝,由水路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最终由水路循环转移至地下水或土壤里。在室内热量不断转移至地下的过程中,通过冷媒-空气热交换器,以13℃以下的冷风的形式为房供冷。

(2)、制热原理

在制热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并通过四通阀将冷媒流动方向换向。由地下的水路循环吸收地下水或土壤里的热量,通过冷媒/水热交换器内冷媒的蒸发,将水路循环中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的同时再通过冷媒/空气热交换器内冷媒的冷凝,由空气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在地下的热量不断转移至室内的过程中,以35℃以上热风的形式向室内供暖

三.地源热泵空调的优缺点:

(1)高效节能,稳定可靠

地能或地表浅层地热资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土壤与空气温差一般为17度,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这种温度特性使得地源热泵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要高40%~60%,因此要节能和节省运行费用40%-50%左右。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5KW以上的热量或4KW以上冷量,所以我们将其称为节能型空调系统。

(2)不抽取地下水,不破坏地下水资源;无环境污染

地源热泵的污染物排放,与空气源热泵相比,相当于减少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相当于减少70%以上,真正的实现了节能减排。

(3)一机多用

地源热泵系统可供暖、制冷,还可供生活热水,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的两套装置或系统。

(4)维护费用低

地源热泵系统运动部件要比常规系统少,因而减少维护,系统安装在室内,不暴露在风雨中,也可免遭损坏,更加可靠,延长寿命。

(5)使用寿命长

地源热泵的地下埋管选用聚乙烯和聚丙烯塑料管,寿命可达50年。要比普通空调高35年使用寿命。

(6)节省空间

没有冷却塔、锅炉房和其它设备,省去了锅炉房,冷却塔占用的宝贵面积,产生附加经济效益,并改善了环境外部形象

(7)。地源热泵缺点

当然,象任何事物一样,地源热泵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如其应用会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用户及国家能源政策、燃料价格的影响;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会随着用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总之,地源热泵系统的能量来源于自然能源。它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气、废水、废渣、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空调”。被认为是目前

可使用的对环境最友好和最有效的供热、供冷系统。该系统无论严寒地区或热带地区均可应用。可广阔应用在办公楼、宾馆、学校、宿舍、医院、饭店、商场、别墅、住宅等领域.

地源热泵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1) 初期投资费用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导致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从而使地源热泵这项崭新的技术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能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来越高,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开始认识到高品质的空气是人类健康的保障。目前居民对空气污染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城市(包括室内)对人们生活以及身体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在碰到身体不适的时候,很多居民开始考虑空气因素的影响。根据《199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于较重的污染水平。据统计,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10座城市中,中国就占了7席,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加强空气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有一个最为不利的因素,即长期以来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煤炭的比例占70%左右。为了彻底整治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政府正在规划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篇7

经典的测试方法要求依据软件需求和设计文档,遵循既定的测试流程,严格按照预先设计的“脚本”开展。因此经典测试方法也称为脚本测试(Script Testing)。随着嵌入式软件迭代的加速,给软件测试留出时间逐渐减少。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包括软件需求变化快、软件文档缺乏、软件测试周期短、测试时间不足等。

探索性测试(Exploratory Testing)具有在时间短和文档不完善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测试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快速、高质量完成软件测试等优点。已形成了一套管理方法和应用模型,并在微软等多个企业开展了成功的实践。探索性测试方法关注于实用,对它的研究也多数集中在实际应用方法而不是理论研究上。

探索性测试是解决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需求变化快、软件文档缺乏、测试周期短等现实问题的可行手段之一。为了恰当运用,需要总结探索性测试的一般性应用方法体系,并探讨其与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体系的联系和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的探索性测试应用模型。

1 探索性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

探索性测试的概念形成较早,经过随后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应用体系。

1.1 探索性软件测试的概念

传统的软件测试分为测试需求分析、测试策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和测试总结等主要阶段,依次开展。传统软件测试流程依赖于完整、详实的软件需求和设计文档作为输入。而在现实的测试任务中,软件需求和设计文档往往有误或不完备,这导致脚本测试活动无法正常有效开展。

“探索性测试是同时进行学习、测试设计和测试执行的一种测试方法;也就是说,测试没有事先通过确定的测试计划定义,而是动态地被设计、执行和修改”。探索性测试(也称为探索式测试)最早于1983年提出,并在实践中发展 。与传统脚本测试相比,探索性测试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 测试活动的同时性。鼓励在测试执行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对被测软件的学习和测试设计。

(2) 关注测试任务。更关注于被测软件本身和需要测试的问题。

(3) 测试中的演绎推理。通过前一个测试活动的结果来指导后期测试的开展。

(4) 利用人的优势。关注于人本身的优势,如判断、分析、应变和协作的能力。

作为一种敏捷软件测试方法,探索性测试弱化了对测试的预先设计和测试流程的严格要求,而强调测试的同时性以及人的经验和创造性,关注于发现软件缺陷,持续优化测试工作。测试人员在测试?理解?再细化测试的迭代中,通过测试活动本身不断深入学习被测软件,从而能够缩减测试准备时间,发现更多缺陷,并使得软件测试可以在被测软件说明或文档不齐全的情况下开展。

1.2 探索性软件测试的主要方法

探索性测试的概念提出后,经过工业界和学术界人士的工作,已初步形成包含经验运用、执行策略、管理模型的体系。

1.2.1 探索方法

探索性测试强调对测试人员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这些经验和知识可分为领域知识、系统知识和一般的软件工程知识。领域知识指领域规则、客户流程和操作场景等,包括用户使用和具体应用领域知识。系统知识是关于待测软件的特性和技术细节的具体知识,包括系统级的交互以及个体功能细节。一般的软件工程知识即不需要对被测软件系统和应用领域的具体知识。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对探索性测试人员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础,探索性测试的发挥人的创造性,并由此增强了测试过程的适用性。从工程应用的实践中,已总结出了一些有用的启发式方法。运用这些策略和启发式方法,可以帮助软件测试人员在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尽快熟悉被测系统,并在测试过程中充分运用经验和创造性。

在开展具体的测试活动时,测试人员则可以借助一些启发式方法在测试活动中“探索”被测软件。这些启发式的方法是测试中为了发现可能的缺陷,测试人员常用的一些技巧 。这其中典型的有Hendrickson的检查单以及Whittaker的漫游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性是提醒测试人员:

(1) 应关注软件最主要的功能,并在测试的过程中对软件的行为进行联想、质疑并发散,充分利用逆向输入、边界情况、近似值、错误输入和特殊值(如0),通过软件行为的原因、表现等举一反三;

(2) 应刻意构造一些特殊的行为,如尝试遍历所有输出、尝试最长操作路径、尝试关注关键数据的演化、打散或集中事物、长时间运行软件等;

(3) 应构造测试检查软件主要功能往往不关注的情景,例如启动和退出、全选、空值、资源过量和紧张、取消操作、重复、同时运行等。

传统方法假设软件文档中说明了软件的各种预期行为,因而可以通过分析文档来提取测试预期(Test Oracles)。然而,在软件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测试预期则无法提前预知。HICCUPPS的启发式方法,从历史(History)信息、顾客形象(Image)在软件中的恰当映射、类似软件的对照(Comparable Products)、与软件和商业声明(Claims)、用户预期(User’s Expectations)、同类产品本身(the Product itself)、明显的意图(Purpose)和法律规章(Statutes)等角度,帮助测试人员在判定测试是否通过。

1.2.2 管理模型

良好的测试管理模型是保证测试质量、提高测试效率的必要保障。基于会话的测试管理(SBTM)是探索性测试领域中最常用的管理实践。SBTM将软件测试活动分解为若干会话(Session)。会话特征如下:

会话围绕主旨(Charter)开展:即待测试的任务和目标;会话时间较短:时间长度在90 min左右;会话需要记录:借助会话记录单;每轮会话需要计划和总结:一轮会话执行通常是一天,其中包含若干个会话测试。

基于会话的测试过程如图1所示。当接到测试任务时,测试小组通过对测试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确定各会话的主旨。会话主旨包含被测软件的主题、测试人员的角色、目的、条件、优先级、参考文档、 数据、思路、预期等信息。测试项目负责人分配各会话测试人员,随后开展首轮会话执行。一轮会话执行通常为一天。每轮会话执行结束后,需组织会话总结,主要借助以下维度进行:会话执行情况、笔记、缺陷、问题、数据、时间分解、人员安排等。通过总结确定下一轮会话、资源分配。下一轮会话执行按照相似的方式开展。在测试达到预期时间和充分度要求后,测试结束,并根据每轮会话报告单整理测试报告。

图1 基于会话的测试管理示意图

会话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例如可以包含对会话的风险评估和资源统计,也可以将会话延伸为对特定问题的关注,形成测试的线索。

1.3 探索性测试工具

探索性测试的有效开展同时依赖于工具的辅助。已有一些探索性测试的工具可供参考,例如Microsoft Test Manager(与Visual Studio组件),BBTestAssistant、TestExplorer,Session Tester,Rapid Reporter,Wink。这些工具通过基于录制回放、截屏和辅助文字信息的方式帮助测试人员记录探索性测试的执行过程,其中Session Tester、Rapid Reporter和Wink是免费的,Session Tester和Rapid Reporter则专门针对会话机制进行了设计和优化。

虽然这些基于录制回放原理的工具能够辅助测试人员整理测试报告,但是却缺少对测试人员运用其知识和经验的指导,对探索性测试的执行也缺少引导作用。目前没有专门的探索性测试流程管理工具,不能起到控制测试流程的作用。有必要针对具体应用研发相应的辅助工具。

2 探索性测试的应用及其效果

经过发展,探索性测试已在多个企业运用。人们对探索性测试方法的优缺点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2.1 探索性测试在工业界的应用

微软是较早实践探索性测试方法的软件企业。微软在Windows 2000系统徽标认证、必应搜索引擎和地图、Visual Studio、Windows Media Player等系统、网络和桌面应用中广泛使用了探索性测试的技巧和方法,尤其是漫游探索法。在其他公司,探索性测试也成功的运用于互联网应用行业以及信息系统的软件测试中。这些测试任务往往在软件文档不全、测试时间紧、企业对采用传统的脚本测试流程不满意的背景下开展,通过运用基于会话的方法,测试团队都能够高效的完成测试任务,甚至发现了采用传统方法在类似项目中遗漏的缺陷,在系统上线后也没有发生重大问题,软件项目组对测试团队的满意度有提升。

虽然可能没有直接说明采用探索性测试,开源软件的测试往往具有探索性测试的特点。这些测试往往在没有详细的软件文档和测试用例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志愿测试人员的经验和兴趣开展 。在敏捷软件研发团队中,探索性测试的方法也多有运用。成功案例包括与XP和Scrum敏捷软件开发的结合。

除了在工业界的运用,也有学者对敏捷软件测试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讨论。Itkonen等人在芬兰多个软件公司中研究了测试人员对探索性测试的使用方法、效果和评价,对探索性测试的优缺点、应用条件合场景以及推荐的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研究和实验,发现了探索性测试在缺陷检测能力上能达到甚至超过传统脚本测试的水平。Naseer,史亮和高翔也总结了探索性软件测试在瑞典软件公司、国内的微软和淘宝等企业运用的经验,对探索性测试的活动进行了总结。Bach等人还成立了公司专门从事测试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另外,也有一些研究将探索性测试思想与测试自动化方法结合,或利用探索性测试的思想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的工作。

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探索性测试技术多数是在桌面应用、B/S架构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在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中的应用较少。

2.2 探索性测试的优缺点

经过实践,总结上述对探索性测试的应用,能够发现,探索性测试尤其适用于要求在短时间内发现被测软件一些重要缺陷或事先没有能够进行详细测试设计的情况;但也具有测试过程不易控制、测试文档不全等问题。因此,在具体领域中运用探索性测试技术时,有必要根据领域特性,设计适合的测试流程,扬长避短。

一般认为探索性测试的主要优点和缺点如下:

优点:便于利用人员经验;适合于从用户角度的测试;适用于缺少软件文档、测试时间紧情况;灵活且适应性强;对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反馈较快;能够为测试带来新内容,降低“杀虫剂”效应。

缺点:缺少足够的文档,不易度量覆盖率;测试统计数据不足,不利于决策;对测试人员经验要求较高;在测试人员经验不足、管理不严格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测试质量;如缺少恰当工具,则不利于缺陷复现。

3 探索性测试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探索性测试技术却是能够应对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中软件需求变化快、测试周期短、软件文档不全等现实问题的可行方法之一。本文首先分析探索性测试在嵌入式软件测试中应用的需求和困难,然后探讨探索性测试技术与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体系的结合方法,对应用模型提出建议,并对应用中可能的问题和后续研究进行讨论和展望。

3.1 探索性测试一般性方法的适用性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在国防、智能电网、物联网、智能手机等行业投入的加大,嵌入式软件产品越来越多,测试任务越来越重,往往难以保证充裕的测试时间。软件需求和开发文档存在不准确、不完备的情况。而同时,嵌入式软件的测试具有较强的领域特性,领域内测试人员对被测系统的经验比较丰富。因此,需要也有条件在嵌入式系统软件中开展探索性测试,以降低对软件需求和设计规约的依赖、发挥探索性测试对软件变化的适应性和充分利用测试人员经验的优势。

然而,探索性测试技术在嵌入式领域中的应用却较少。探索性测试的通用方法没有直接用于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的原因主要是 :

(1) 软件测试文档:探索性测试不鼓励测试花费精力在策划和准备上,而测试执行记录风格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形成统一、完备的测试文档;这与按照国标和军标中对完整的软件测试文档的要求冲突。

(2) 软件测试充分性度量:不易度量测试覆盖率,不易评价测试质量。

(3) 软件测试过程控制:缺少对配置和测试流程的系统性管理,可能造成测试过程失控。

3.2 探索性测试应用模型探讨

为了解决嵌入式系统测试中软件需求变化快、测试周期短、软件文档不完备等现实问题,有必借鉴探索性测试技术在信息系统、网络应用、操作系统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将其融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体系中来。为了与相应的软件测评体系和标准匹配,必须对探索性测试通用方法进行调整,设计探索性测试在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的应用模型。

一种可参考的“脚本会话模型”如图2所示,是以探索性测试一般性理论、探索性测试各特性在各型产品软件的适用性研究为基础,将探索性测试与传统脚本测试相结合的软件测试模型。为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脚本会话模型的整体仍以传统脚本方法为基础,从而利用脚本测试管理中测试文档完备和过程管理控制完善等优点,而在测试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探索性测试的灵活、高效优点,引入会话、漫游测试法等探索性测试等方法,同时借助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典型数据复用库来实现对测试人员经验的固化和复用。

图2 嵌入式系统软件脚本会话测试模型

如图3所示,脚本会话模型整体流程遵循经典的脚本测试流程,但发挥了探索性测试对经验的利用和灵活性的特点。

图3 脚本会话测试模型流程框架

包含以下步骤:

(1) 测试策划和设计阶段;借助领域软件测试典型数据复用库(测试人员经验的固化体现)形成测试项、构造测试用例,降低对软件需求和设计文档的依赖,初步完成测试需求的提取和测试用例的设计。

(2) 测试执行阶段:测试执行以基于会话的方式开展,并对一般会话进行扩展。根据测试设计和计划,确定每个会话的主旨、用例和测试方法。在每一次会话中,测试人员可以结对开展测试执行,根据预先指定的漫游策略和启发式方法,针对一个测试项进行探索,并补充测试用例。测试人员在会话结束后整理会话记录单。根据本轮会话执行情况,记录缺陷、改善测试设计,并准备下一轮会话。如此迭代直到测试结束条件满足,测试执行结束。

(3) 测试总结阶段:借助测试执行中各个会话报告单,总结和报告缺陷。

3.3 讨论和展望

探索性测试在互联网和桌面应用已经成功实践,而在嵌入式领域应用仍然较少。在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中运用诸如脚本会话模型的探索性测试技术时,应注意以下三点问题:

(1) 测试过程管理和文档。必须重视探索性测试的过程管理以保证测试过程受控。同时在适当的阶段应编写相应文档作为测试阶段性成果,并在测试执行完成后更新相应文档。

(2) 结合具体领域。具体领域的软件测试典型数据复用库可以看作是对该领域软件测试人员测试经验的固化,是软件测试团队的组织资产,有助于团队新成员快速熟悉被测系统,提高探索性测试的效率。

(3) 针对测试团队和项目制定具体策略。制定探索性测试中的典型方法的应用策略,并注意收集反馈,在实践中持续改进。

探索性测试作为一种在互联网、操作系统等领域成功运用多年的测试技术和理念,可以与其他软件测试技术结合,共同推进嵌入式软件测试质量的提升。可能的结合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 基于模型的测试和验证。借助软件模型可发现隐藏在软件界面和正常使用流程下的交互,其中可能隐藏了大量的缺陷;借助模型检验工具提供的反例,测试人员还可以对软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2) 测试自动化。嵌入式系统软件需要处理传感器送来的大量数据,采用自动化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测试人员的工作量;结合探索性测试的技术,也能够为测试用例约简和测试预期问题提供解决途径;

基于剖面的测试:构造嵌入式系统的操作剖面和用户剖面,辅助测试人员能有选择性地对系统进行探索。

4 结 语

探索性测试技术经过研究和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可行的体系。探索性测试在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中的应用还较少。经过对探索性测试体系的全面研究,能够更好的理解这种方法在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中的适用性,并为融合探索性测试与传统嵌入式软件测试方法,形成适用于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的探索性测试应用模型提供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康一梅,张永革,李志军,等.嵌入式软件测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BACH J. Session?based test management . Software Testing and Quality Engineering, 2000, 2(6): 1?4.

WHITTAKER J A.探索式软件测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LYNDSAY J, VAN EEDEN N. Adventures in session?based testing . . http://stickyminds.com/articl.

TUOMIKOSKI J, TERVONEN I. Absorbing software testing into the scrum method . Lecture Notes in Busines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09, 32: 199?215.

ITKONEN J, MANTYLA M V, LASSENIUS C. Defect detection efficiency: Test case based vs. exploratory testing //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asurement (ESEM). : , 2007: 61?70.

篇8

[中图分类号] R174+.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b)-0156-03

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4 weeks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ZHANG Jian-bo HUANG Wei-min CHEN Feng-juan XIE Rui-qiong LUO Wen-bo

Department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Dapeng New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51811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4 weeks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Methods 424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lived in Kuiyong Stree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4 weeks health educa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health education,the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was 53.3%,the effective rate was 34.9%,the ineffective rate was 11.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le in the group,they were 32.5%,43.9%,23.6% respectively,and th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Health education;effect evaluation

健康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将健康知识的普及寓于教育活动中,针对易感人群的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指引,行为规制和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人群疾病抵抗能力的活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素质的制约,我国普通民众健康知识较为缺乏,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我国具备基本健康教育知识的人口比例不到人口总数的一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发病较缓,并无急性症状和传染性,更容易被易感人群忽视[1-3]。葵涌街道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由5个社区居委会组成,本文以其为蓝本研究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在葵涌街道社区实施的有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深圳市葵涌街道常驻户籍人口为研究对象,该街道面积103.9 km2,含9个社区居委会,62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约15万,户籍人口约2万。该街道内所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均可纳入观察范围,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采取多阶抽样方法确定溪涌、葵丰、官湖和土洋4个社区为观察点。每个社区再按照系统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共计424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纳入观察范围,其中心脑血管疾病223例,营养代谢性疾病79例,恶性肿瘤65例,口腔疾病31例,精神类疾病26例。将所有观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12例,其中男125例,占58.96%,女87例,占41.04%,平均年龄(51.6±7.1)岁,平均病程(13.2±5.3)岁;对照组212例患者,男122例,占57.55%,女90例,占42.45%,平均年龄(50.8±5.6)岁,平均病程(11.6±4.8)年。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4],观察组患者采用四周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计划制订首先对葵涌街道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评价,评估患者的学习愿望及需求,以患者为主体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教育理论和军民学习的特点以及每位患者的背景和病因病况制订健康教育实施方案[5]。一般由四周组成,第一周为宣教周,第二周为示范周,第三周为实践周,第四周为考核周[6]。

1.2.2 健康宣教第一周主要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宣教和心理干预。以问题为导向,讲重点疾病的原理,在与患者交谈中评估患者最想了解的问题,例如,健康教育有哪些优点、如何合理膳食、如何预防和应对并发症、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不同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应对疾病、战胜病魔的信心[7]。

1.2.3 健康示范第二周主要进行健康教育示范。本周居家医疗护理操作均由健康教育专家示范完成,主要介绍所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械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健康教育专家边做步骤边讲解,学历高的提供书面资料;学历低的老年人,提供操作步骤流程图案。对患者实施健康用药指引,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开列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清单,明确列明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名称、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和注意事项。初次用药在护理人员的指引下完成,主要介绍正确的无菌用药方法。这一周还会提醒患者注意平衡饮食、体育锻炼以及排便问题[8]。

1.2.4 健康实践第三周由健康教育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践。本周患者应逐渐适应自行进行居家医疗操作与护理,年纪轻、学历高、手脚灵活的患者,只要告知操作时间安排,使其进一步熟悉操作流程,年纪大,手脚不灵活和记忆力差的患者,应以独立操作为主,健康教育专家在旁监督提醒。也可让病友相互交流经验,相互监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9]。

1.3.5 健康考核第四周,由健康教育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考核,以问题为导向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中以患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先导展开,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和目标结合患者接受知识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适时提问。制订考核表,学历高的患者根据考核表自行评估,现场考核操作步骤;学历低的患者(特别是文盲患者),由护士根据考核表一项项考核患者并帮其填好考核表,需有一名家属在旁监督,考核表归档,考核合格后结束观察。

1.3 疗效评定

观察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调查测验结果,根据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调查计分方式进行总体慢性病素养、各类别健康素养的计算[10]。最后得分≥80分为显效,60分≤得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中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占比分别为53.3%、34.9%、11.8%。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的健康教育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本次观察引入健康教育[13]理论,旨在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对疾病的防控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上不同学历层次患者对疾病的学习需求,使其行为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目前除儿科外,大多数患者已列入成人,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成人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从本次观察中观察组患者对于健康教育满意度的反馈中可以得到证明。

篇9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患者怀孕前的血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耐糖量也未显示异常,但是怀孕后首次出现糖尿病的症状[1],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这一类病症列为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的类型。目前,妊娠期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几率大约为1%~5%,并且近年来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由妊娠期糖尿病引起胎儿畸形、巨大儿、胎死、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并且,虽然患者在产后血糖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是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较大,所以,如果未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及时的治疗,则将严重影响母婴的生命安全。该院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科学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并学会自我管理,维持血糖的稳定程度,现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作为研究的实验对象,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均匀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2~39岁之间,平均年龄(30.4±5.8)岁,妊娠周期为34~39周,平均妊娠周期为(36.2±2.3)周,其中32例为初产妇,18例为经产妇。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33.1±4.5)岁,妊娠周期为35~40周,平均妊娠周期为(36.5±2.1)周,其中34例为初产妇,16例为经产妇。两组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且在年龄、孕周、生产情况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做好常规检查、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具体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1.2.1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对患者实施综合健康教育的第一步是为患者建立一个详尽的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爱好、临床症状、妊娠周期等方面[2],并详细记录患者每次测量血压、血糖的具体情况。

1.2.2 疾病知识宣讲 妊娠期女性患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与其生活方式有关,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都会导致其血压、血糖升高,形成糖尿病,而患者在妊娠期的不良习惯都是源自于对疾病缺乏科学的认识,因此,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第二步是进行疾病知识宣讲,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定期组成咨询小组或健康讲座,向患者讲述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形成原因、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危害等,尤其是生活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应重点说明。同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解答,帮助患者平复内心的焦虑,消除疑惑。通过讲座和咨询小组的方式系统地向患者传输科学的疾病知识,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风险的认识,并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1.2.3 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母婴风险,所以,实施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也在于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良好途径,关于这一点,我国临床上已经形成明确的共识。通过长期的有规律的的运动,并将运动量控制在患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肪代谢的紊乱状态[3],并对患者血糖起到一定的的控制效果。一般的患者可以多走动一下,在体力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运动,尤其是餐后1 h应多运动促进消化,可选择散步20~40 min,或者中速步行。尽量将体重增加控制在10~12 kg范围内,避免空腹进行剧烈的运动,预防低血糖,同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出现大的波动,避免受到大的刺激,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1.2.4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孕妇在怀孕的不同时期对营养、热量的需求有所不同,所以,患者应在此方面形成高度的重视,注意适当补充营养,避免过度滋补造成营养过剩。怀孕中期每周一般需补充3%~8%的热量,并补充40%~50%的碳水化合物,20%~30%蛋白质,30%~40%脂肪,同时需适量补充叶酸、钙剂以及铁[4]。可以参照相关营养含量表为患者量身定制一日三餐的食谱,根据其体重、营养状况来确定每日所需补充的热量,保证患者饮食健康科学。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所以,需帮助患者纠正这些不良习惯,通过规律、健康的饮食来控制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通过相应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方式情况,主要包括严格控制饮食、定期监测血糖、监测体质量、适当运动、定期进行产检几个方面,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n(%)表示,组件比较以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方式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后,在控制饮食、监测血糖、运动、产检以及监测体质量几种健康的行为方式上,结果都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糖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情况比较[(x±s),mmol/L]

3 讨论

随着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几率的逐年增加,临床上开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以及病情对母婴生命安全所带来的影响给予广泛的重视,并在此领域进行多项研究。妊娠期糖尿病需及时接受治疗,才能保障母婴安全,除了治疗外,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这已经成为护理工作所关注的重点。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发生几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原因在于患者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导致体质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患者在妊娠期的内分泌激素处于相对紊乱的状态,血糖水平受此影响异常变化[5],从而威胁母婴安全。所以,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除了治疗和常规的护理外,系统的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篇10

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是第x个“防灾减灾宣传月”,我们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统一指导下,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防灾减灾应急训练,大力普及科学防灾减灾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精神

接到文件后,我局立即召开党组会,及时进行了传达,制定了我局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安排部署我局具体的宣传活动,做到无灾防灾,警钟长鸣。会后,各相关科室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完善方案,制订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活动方案,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系列活动。

二、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大厅电子屏幕、广播、网络,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局办公室在局域网开展了有关防灾减灾信息、知识和防护自救等内容的网络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使全市人民了解防灾减灾的意义,增强人民防灾减灾的.自觉性。

(二)积极查找防灾减灾薄弱环节。活动期间,后勤科对局办公楼和住宅小区的水、电、消防、建筑等设施进行了隐患排查,以突出“减灾从社区做起”为主题,在显著位置悬挂大型宣传条幅,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确保了机关工作和居民生活的正常开展。

(三)以“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防灾备灾工作深入开展。在认真开展“防灾减灾”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我局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推动防灾备灾工作深入开展。

(四)积极探索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对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害的警示,进一步提高了我局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定期清查储备应急物资,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一旦灾害发生,保证做到紧张有序、灵活有效的应对,确保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系列活动,营造了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全体职工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也唤起了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

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x个防灾减灾日,省政府决定5月10日至5月16日为我省防灾减灾宣传周,其主题为“城镇化与减灾”。根据成都市卫生局转发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宣传活动:

一是利用宣传资料进行宣传:我们从相关媒体上搜集了fā shēng地震、水灾、火灾时的安全逃生自救方法以及安全用水、用火、用电知识,编辑整理成材料,对就诊病人进行宣传;二是要求各科室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针对各自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例如对住院病人,主要进行安全用电、发生火灾、地震时的安全自救,安全使用氧气、防跌伤、防坠床知识以及节约用水的教育;对外伤病人进行安全生产、防止安全事故的宣传教育。

二、为了掌握心肺复苏(cpr)急救技术,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在自然灾害下的急救水平:

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于20xx年5月11日下午在三楼多煤体会议室举办了由急诊科护士长、急救专科护士黄蓉主讲的急救新技术的专题讲座,针对进行了详细的讲授,对如何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操作步骤、救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授,着重强调“新”进展——新的五环生存链、新的cpr操作顺序、新的数字变化、新的bls和acls程序图等。全院医护人员共100余人参与了此次培训个会。

三、开展安全排查:

在活动期间,医院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后勤卫保、院办、等部门人员,深入各科室,对供水排水、房屋安全、供电安全、安全保卫、防火防盗以及电梯、高压消毒、中心供氧等重点环节和重要部门进行逐一检查,及时处理各种安全隐患。

四、强化应急队伍建设:

根据我院的规定,中毒事件、传染病暴发以内科为组长单位,急诊科为副组长单位;反恐和救灾防病以外科为组长单位,妇科为副组长单位。在此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中,医院组织各科室再度学习了预案,并对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科室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既分工又合作 ,既要体现各科所长,又要体现集体智慧,共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区人民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20xx年我们将在保障群众冬春生活和灾害应急救助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救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机制,落实备灾工作各项措施,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确保救灾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使受灾群众生活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1、加强救灾减灾综合协调能力建设

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减灾救灾工作的综合协调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信息传递、灾情评估、款物调拨等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减灾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加强救灾预案的修订完善

针对新时期救灾工作特点,对县级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进一步强化机制,完善工作协调性,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原则。准确定位,重点突出应急救援和生活救助,依据各乡镇行政区域人口数量、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从实际出发,结合本级工作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做到预案启动规范,易于操作,展开有序,救助及时,保障有力,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加强灾害应急管理水平。

3、加强村级灾害信息员的培训指导

加强村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是2016年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在完善县、乡预案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强对村级灾害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基层信息员的作用,逐步规范灾情上报的渠道、方式和内容。不断提高村级信息员工作熟练程度,强化灾害信息员的工作意识,逐步提高基层灾害信息管理工作水平。

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为切实做好全市教育系统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暨宣传活动周工作,xx小学以“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为契机,采取四项措施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暨宣传活动周系列活动。

一是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这一主题,开展了xx小学第十个防灾减灾日全体教师会,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有关防灾减灾常识,提升广大教师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二是结合近年来灾害事故深刻教训和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宝贵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校园及周边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有效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提高风险防范应对能力。重点检查了疏散通道、校舍等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对发现的隐患建立台账,细化落实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并销账。

三是根据灾害风险和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注重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实际利用5月14日大课间操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开展一次综合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并强化灾害预警信号、紧急避险、疏散逃生、安全集结以及抢险救灾、人员清点和演练评讲等全过程,确保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工作能安全、快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四是通过班会形式广泛开展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多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大力普及防灾减灾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防灾减灾知识人人知晓,增强全体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为推动全体市民学习防空防灾知识,增强防空防灾和应急避险能力,切实做好我市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根据省人防办和市减灾委关于做好20xx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要求,结合新余人防工作实际,新余市人防办于5月11日至5月17日开展了以“科学防灾,依法应对”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避险演练活动,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有力,组织严密

为确保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办领导高度重视,5月8日专门召开了会议研究部署该项活动,拟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职责分工、活动要求。同时,还提前与市减灾委、市教育局、市天工社区、新苑社区等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确保人员、场地、展台、宣传资料落实到位。邀请了新余电视台、新余日报社等市主要媒体对活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报道,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我办在“防灾减灾日”期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一)组织防空防灾知识讲座。市人防办在新余四中开展了1场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专题讲座,内容包括人民防空基本知识和、

地震应急救援知识、火灾逃生知识等应急避险方法。新余四中1000多名师生聆听了讲座,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师生的防空防灾知识。

(二)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在新苑社区和天工社区,集中开展了以“科学防灾,依法应对”为主题的防空防灾知识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市人防办为社区居民发放了1000余份《新余市城市居民应急手册》,制作了12块宣传橱窗,设立了30多块宣传展板。内容包括人民防空知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家庭安全等各类事件的应对方法,现场参与人数达800多人。

(三)组织学校应急疏散避险演练。5月12日下午,由市人防办联合市红十字会新余四中等学校开展了防震疏散演练。参加疏散演练的学生共800多名,整个疏散过程组织严密,井然有序。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防空防灾知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市人防办民防志愿者队伍还专门在现场演示了应急救援方法,为学生详细讲解了骨折部位固定、头部受伤包扎、止血等常见的医疗救护常识。

(四) 开展城区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在我市人流密集的华润万家广场开展了“防灾减灾日”现场咨询活动,为过往市民群众发放《市民应急手册》和防空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示意图,现场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类问题。

(五)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在宣传周期间,协调新余电信、新余移动、新余联通公司发送防灾减灾公益短信30万条,在全市各在建人防工程悬挂了以防灾减灾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横幅。

三、宣传到位,效果明显

整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效果明显,受到了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居民的防空防灾知识水平和应急避险能力,增强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扩大了人防知识宣传教育的影响面,树立了人防的良好形象,为人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我办将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的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与市民政、教育等部门建立防空防灾知识教育常态机制,组织开展好“918防空警报试鸣日”等活动,进一步巩固人防在全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地位,促进我市人防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

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增强全体师生的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校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就一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中心校领导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校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校(园)长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

二是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各校(园)充分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师生人人皆知。同时,各校还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一年来,各校(园)累计贴防震减灾宣传标语200余条,出黑板报52期,开展防震知识教育26校次,受教育学生8917人,教职工503人。

三是开展演练,提高搞震能力。中心校要求各校(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各校全年累计开展防震演练60校次,参演师生达18840人次(其中学生17834人次,教职工1006人次)。

四是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中心校于本年1月份完善修订了《XX中心校防震救灾应急预案》,且各校(园)结合学校实际,也相应制定了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通过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师生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